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才培養(yǎng)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才培養(yǎng)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才培養(yǎng)探析

一、研究背景

2021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實施開局之年,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幅提升,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全社會研發(fā)投入從2015年的1.42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4萬億元左右,研發(fā)投入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其中高校研發(fā)支出比重由2015年的7%增長至2020年的15.8%,高校研發(fā)支撐作用增強。從目前已公布的數據來看,以江蘇、廣東的專利數據為例,江蘇高校近五年專利申請數量占比7%~9%,授權占比7%~9%左右,廣東高校專利申請數量占比3%~4%,授權占比2%~3%,兩省的高校專利絕對量雖每年都略有增長,可相對其他類型申請人,江蘇高校的專利申請及授權量相對增長幅度較平緩,在8%~9%區(qū)間徘徊;相比廣東的占比在2%~3%區(qū)間,作為教育大省的江蘇高校其集中更多的科創(chuàng)能力和科研力量,與企業(yè)申請專利的目的不同,高校專利一般都是作為項目學術要求去申請專利作為成果展示,其不涉及能否產業(yè)作為前提,不涉及戰(zhàn)略專利,另外,高校不具備產業(yè)化的能力,校企能夠運用的畢竟少數。高?!俺了膶@币琅f在沉睡,部分學校提出專利轉讓可獎勵政策或將專利轉讓或許可納入考核標準,雖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為了轉讓而轉讓現象出現。以江蘇的專利數據為例,從上面兩組數據可以看出,江蘇高校申請量和授權占比量都是在7%~9%之間,專利存量占比達20%左右,雖然大專院校不是江蘇省專利申請及授權量的最大戶,但是從發(fā)明擁有量的占比可以看出,江蘇省大專院校的發(fā)明專利擁有量具有較大占比,說明江蘇高校創(chuàng)新能力較充足。目前,高校的創(chuàng)新成果大多只能外放,因高校整體本身不具備生產能力,高校具有最前沿的科研實力,近5年江蘇行業(yè)曲線linkindustryDOI:10.3969/j.issn.1001-8972.2022.03.038可替代度影響力行業(yè)關聯度省專利備案許可實施率10%左右,其中高校的專利備案量占比更少,對比國外30%左右的占比,仍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即將實施的新專利法的開放許可制度,在現有的可市場化的途徑上,高校怎樣進行更有效的信息管理,怎樣把高校存量進行合理配置推出市場并產生一定的收益是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管理中的重點及難點,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才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2017年,為完善高校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絡,提升高校創(chuàng)新能力,支撐高校“雙一流”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聯合制定了《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實施辦法》,發(fā)揮高校知識產權對經濟發(fā)展的助推作用,實施3年多以來,僅有60家高校獲批設立,與我國目前2688家大專院校的基數相比,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的推進工作還任重道遠。如何利用好現有的信息手段去調節(jié)現有專利去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機制,解決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混亂的現狀和流不動問題,政府管理部門在相應的政策制定方面可以提供更加切實有效引導方案和保障措施,這也是解決高校知識產權問題有效途徑之一。

二、現狀

在現有的專利制度下,我國專利申請經歷著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授權量有較大提升,有效量數量也持續(xù)上升,以江蘇省高校為例,江蘇大專院校有效發(fā)明占比20%左右,在國家倡導高質量發(fā)展的今天,專利的商業(yè)化,產業(yè)化實施卻依舊相對不足,造成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服務管理機制和服務模式比較滯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在制度和管理上缺乏有效機制。目前,很多高校專利信息管理、運用和服務模式還不完善,未形成合力,未能充分意識到知識產權信息人才及信息統(tǒng)一管理對于有效的專利運營和保護的重要性,多數高校在知識產權管理上仍保留著重經費、項目、成果及獲獎等落后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地建立相應知識產權機制體制建設,領導的重視程度也相對不足,有些高校僅僅是由科技處的管理人員兼任知識產權管理或申報工作,或者由各院系老師自行負責管理自己的專利,缺少對專利申請技術方案的質量前期研判,市場接受度研判,造就高校知識產權管理不規(guī)范。另外,即使設置管理機構的高校,其管理尚未形成有效體系,多數知識產權工作人員只能統(tǒng)計專利類別與數量,以及流程性事務工作,難以做出充分的市場預測、技術評估和投資效益分析,部分學校由于經費等問題,學校只能負責專利前幾年的維持費用,也造成很多具有潛在市場價值的專利被埋沒,高校專利技術本身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影響了專利成果轉化。缺乏知識產權專業(yè)化信息服務人才。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員需要專業(yè)人才,知識產權高端人才不僅要具備理工科的背景,更需要相關法律、知識產權和商業(yè)知識儲備的綜合能力,我國高校較缺乏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人才隊伍培養(yǎng),國外有專業(yè)的技術經理人,技術經理人行業(yè),是一個對人才素質要求極高的行業(yè),從業(yè)人員不僅需要有很強的技術背景,還要對法律和商業(yè)都有一定的了解。美國的技術經理人幾乎是全美國受教育水平最高的群體,中國高校的專利運營人員普遍只是些流程人員,提高業(yè)務能力的動力不強。中國迫切地需要建立這樣一個職業(yè)群體,對他們進行專業(yè)化的培養(yǎng),并建立靈活的信息服務人才流動通道。缺乏完善配套法規(guī)。2015年頒布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以來,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體系已經形成,然而,仍然有不少高校還沒有實質性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究其原因,實質上就是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普及與落實不到位,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還沒有形成協(xié)同機制,政府對高校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指導也不夠,缺乏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監(jiān)測與評估機制,沒有形成政策落實信息的來源渠道,也缺乏落地實施行之有效的激勵政策,很多高校未能將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落實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與審計,巡視范圍。缺乏暢通的市場化渠道和成熟的交易平臺。高校科研環(huán)境相對學術,不會過多考慮產業(yè)市場等,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多局限在創(chuàng)造階段,高??蒲腥藛T無法時刻關注市場動態(tài)及需求。高校缺乏專業(yè)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才,使得沒有專業(yè)的人員經行建設、利用好一些平臺資源,加上我國目前大多地方有一些交易平臺,但相對信息比較單薄,未能形成高層次的由國家層面也無扎口統(tǒng)一的專利交易平臺,高校有強大的圖書館數據庫系統(tǒng),未能在知識產權方面發(fā)揮強大的利用優(yōu)勢,高校與企業(yè)之間缺乏直接溝通的對接渠道,也無相應的專業(yè)信息服務人才經行市場驅動,雙方信息不對稱,新專利法即將實施,其開放許可制度的實施為高校開啟一扇窗,但其相應的配套實施細則和保障制度未出臺。

三、意見措施

針對現有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才建設與其知識產權發(fā)展的研究,本文找出了高校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的問題,并為提升專利質量提供合理途徑。一、在專業(yè)化機構建設方面:建立獨立的知識產權部門,扎口管理知識產權全面工作,從機構設立上依托高校圖書館的優(yōu)勢資源建立完成知識產權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很多高校目前未能在要求上符合國家示范學校的建設,很多源于高校本身受機構設置的限制很難開拓新的編制等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對于政策落實給予一定的機構設置保障,如在機構經費、編制等方面。二、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一方面:加大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人才的引進和培養(yǎng),培育技術經理人,知識產權人才由事后服務處理向事中、事前延伸,做到知識產權事務事前有參與,事中有監(jiān)測,事后有保障等全鏈條知識產權大保護系統(tǒng),信息服務人才必須參與對知識產權科研前期判斷評估其市場化的可能性方向,對其領域發(fā)展的跟蹤檢測,助推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向產業(yè)化應用及專利維護保護等方面,從專利申請技術方案撰寫、保護范圍等方面提升專利的保護范圍,形成其領域專利技術集群,更好地實現對接市場,形成大保護格局,保障高校技術收益。另一方面:加強知識產權相關專業(yè)、學科建設,開展專業(yè)化知識產權運營或技術轉移人才培養(yǎng),將信息化與學科化建設相結合,利用學科化獲得的資源、創(chuàng)造的成果,應用到高校知識產權信息化的建設和運維工作中。三、在專利交易平臺建設方面:充分利用高效圖書館的信息數據庫資源,構建高校知識產權共享平臺,有助于高校知識產權信息的傳播利用,通過平臺實現高校知識產權專利的收口管理和統(tǒng)籌收益。通過平臺建設充分發(fā)揮存量專利的價值,打通專利市場化渠道。在當前推進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及專利保護的大環(huán)境中,為高校的創(chuàng)新主體提供更靈活、可執(zhí)行的市場化專利運營和保護機制,促進高校專利市場技術良性流動。為創(chuàng)新驅動及成果轉化形成良好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高校知識產權信息利用的價值,為高質量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綜上所述,根據我國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現狀,從信息服務人才建設入手對高校信息管理及信息服務著手研究,推進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和國際化,從制度建設、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化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內容及建立高校知識產權交易會等方面出發(fā),利用高校信息服務專利交易平臺推動創(chuàng)新科研成果最終落地市場,實現專利價值,為專利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服務支撐,助推經濟發(fā)展。

作者:曹冬梅 單位:南京專利代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