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描寫燕子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燕子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描寫燕子的詩句

第1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一、描寫夏天炎熱的詞語

暑熱、熱浪、滾熱、灼熱、炙熱、熾熱、火熱、沸熱、炎熱、酷熱燥熱、毒熱、悶熱、煩熱、濕熱、熱騰騰、火辣辣

二、描寫夏天炎熱的成語

揮汗如雨、烈日當空、暑氣蒸人、驕陽似火、流金礫石、赤日炎炎、烈日當空、夏日炎炎、酷熱難忍、三伏暑天、熱不可耐、夏陽酷暑、悶熱難當、熱浪滾滾、郁熱沉悶、烈日灼灼、大汗涔涔

三、描寫夏天炎熱的句子

1、夏天里的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熱的讓人無處躲閃。

2、那些鐵器,被夏天的太陽一曬,就像一個個烤熟的紅薯,讓人不敢碰一下。

3、今年夏天,熱的讓人走在街上,就像進了蒸汽浴室一樣難熬。

4、夏天來得那么的急,沒幾天人們便深刻的體會到什么叫酷熱難耐了。大街上的柏油路在太陽的炙烤下變的軟軟的仿佛踩在橡皮泥上;街邊的梧桐樹像一把巨大的遮陽傘,給傘下的市民帶來一絲可憐的陰涼時,自己也泛著耀眼的綠光;整個城市如同一個巨大的蒸鍋,城市里的人們便在蒸鍋里嘩啦啦的淌著汗,覺得自己隨時就要熟了。5、我喜歡,我喜歡滿目蒼翠的夏天,因為夏天可縱情泳池游泳。夏天給孩子們帶來歡樂,他們是夏季里最快樂的天使。我喜歡,我喜歡狂風暴雨的夏天,因為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夏天的荷花給我們露出笑臉,夏天的荷葉向我們展示魅力。6、空中沒有一絲云,頭頂上一輪烈日,沒有一點風,一切樹木都無精打采地、懶洋洋地站在那里。

7、太陽剛一出頭,地上像已著了火。

8、天氣是那樣炎熱,仿佛一點星火就會引起爆炸似的。

9、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使人喘不過氣來。

10、走在路上,迎面的風似熱浪撲來。

11、大清早,蟬就高聲大叫,告訴人們又一個火熱的日子開始了。

12、夏日炎炎,小鳥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著頭;小狗熱得吐出舌頭不停地喘氣。

13、知了不住地在枝頭發(fā)著令人煩躁地叫聲,像是在替烈日吶喊助威。

14、夏天,草木特別茂盛,冬青樹的葉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樹枝繁葉茂,給人們撐起了一片濃濃的綠陰。

15、夏日里,

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們避暑的好去處,你看,他們在水中嬉鬧著,一會兒打水仗,一會兒扎猛子摸魚,玩得十分開心。

16、夏天的太陽像個大火爐,把大地烤得發(fā)燙,就連空氣也是熱烘烘的,人一動就渾身冒汗。

17、水牛早就躲到了池塘里,整個身子埋在了池水中,只露出一個頭在水面上透氣。

18、靜止的柳條上,知了一動不動的趴著,沉悶的空氣中,它的叫聲好象在不停的說:熱死了——熱死了——

四、描寫夏天的詩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2.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

3.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翁卷《鄉(xiāng)村四月》

4.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6.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

7.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8.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杜甫《絕句漫興》

9.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戴叔倫《題稚川山秀》

10.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

第2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一.描寫燕子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表達詩人對燕子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絕句漫興》詩:“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痹姷拇笠馐牵嘧硬幌用┎萆w成的書齋又低又小,在里面建筑巢穴。燕子銜泥時,不小心把琴書弄臟,口中的飛蟲掉落,燕子飛過去接住,翅膀打著了詩人,詩人也沒有氣惱。全詩流露出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宋朝詩人汪藻的《漫興》詩:“燕子年年入戶飛,向人無是亦無非。來春強健還相見,送汝將雛又一歸?!边@首詩前兩句寫燕子年年春天飛來尋找舊居,對人無是無非。后兩句寫我今天送你帶領雛燕飛回,明春還會相見。詩中對燕子的喜愛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間。

宋朝詩人葛天民的《迎燕》詩:“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痹姼璧囊馐牵趯⒔柎喝碌臅r候,一戶普通老百姓家里。他為了迎接新春飛回的燕子進入家門,不放下舊簾子遮掩房門。春雨后,燕子翅膀上沾著微小的雨滴;土地里有落花,給泥土帶來香味。修好巢窠,養(yǎng)育兒女,小燕子都長大了。人和燕子相伴,共度美好的年華。全詩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人們對燕子的愛護和喜悅。

二.借燕子育雛辛苦,雛大則離母而去,諷諭世人不要忘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詩:“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弊,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凋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边@首詩中描寫燕子夫妻,含泥銜草,建筑巢窠,生兒育女;捕蟲養(yǎng)雛,嘔心瀝血。等到將雛燕長大,小燕子卻展翅飛去。詩人以此諷諭世人,不要像小燕子那樣,忘記父母雙親的深恩。

清代詩人周士彬的《營巢燕》詩:“雙燕銜泥葺巢壘,飛去飛來掠煙水。巢成抱卵意苦辛,忍饑終日伏巢里。哺養(yǎng)新雛四五子,沖風冒雨尋蟲蟻。燕雛羽弱飛難起,母燕呢喃翔復止。一朝相引向天飛,子去母歸誰顧視。獨有前林慈乳烏,銜恩反哺情無已?!边@也是一首描寫雙燕哺育雛燕的詩作,借小燕子長大飛去,不像前邊樹林中的小烏鴉,能夠反哺母鳥,指責世人忘記父母深恩的行為。

三.借燕子居所的改變表現時遷,朝代盛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

唐朝詩人李益的《隋宮燕》詩:“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旋落已成塵。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痹姷囊馑际?,曾經目睹過隋宮盛事的燕子,在呢喃低語,象是為逝去的舊國之春而感傷。如今的隋宮已春花凋落,化成泥土。當隋宮熱鬧繁華的春天風光過后,隋宮已經荒涼破敗,燕子幾次飛來巢居在宮內,卻沒見有人居住。詩人借燕子抒發(fā)吊古傷今之情。聯系詩人所處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內憂外患、危機四伏的時代,可知詩人為李唐王朝命運的深深擔憂。

四.借燕子代人傳書,傳達人間的離情別緒之苦。

唐代郭紹蘭的丈夫任宗,離開家鄉(xiāng),到遙遠的地方經商。過了幾年也沒有歸來。郭紹蘭十分思念丈夫,寫了一首詩歌,拴在燕子腿上,然后將其放飛。當時,任宗正客居荊州。有一他天忽然見一只燕子落在自己肩膀上,任宗見燕子腿上系著一封書信,解下來看信,才知道是妻子所寄,感動地流下眼淚,然后趕緊返回故鄉(xiāng),和妻子團圓。郭紹蘭的《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詩句的意思是,我丈夫遠走江湖經商,滯留不歸,我對著窗戶流著血淚寫一封書信,讓燕子帶去,寄給薄情的丈夫。從詩中可知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深。

五.借燕子一到秋天就結伴飛回南方老家,抒發(fā)詩人有家不能歸的思鄉(xiāng)情懷。

唐代詩人崔道融的《歸燕》詩:“海燕頻來去,西人獨滯留。天邊又相送,腸斷故園秋?!贝嗽娨匝嘧忧锾鞖w去南方,而詩人卻滯留在異域他鄉(xiāng),不能歸去,用人和燕子進行強烈對比,抒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六.借燕子每年秋天離去,春天歸來尋找舊巢,表現燕子有有戀舊情結。

第3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在古詩詞中,有很多描寫了生物學現象,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知識。筆者廣泛閱讀前人詩詞解析,認真研究一些詩詞名句中所蘊含的生物學內容,剖析和領悟詩詞中所寄寓的生物學和人文教育價值,并將之自然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教學中的實踐,談一談認識和體會。

1. 詩詞中的生物學現象或生物學知識 我國古詩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詩人在對自然景觀的觀察、篩選基礎上融入個人的情感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所以,有大量的詩詞描寫了生物學現象,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常用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描寫生物個體的特征。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形象地描寫了鵝的外形特征和習性特征?!按角飦砭旁掳耍一ㄩ_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金黃甲”,描寫了不同于其他“百花”的個體特征——在秋季開放?!皦菙抵γ罚韬氉蚤_。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簡潔生動地勾畫出臘梅在寒冬開放,氣味芬芳的鮮明特性。

(2)反映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如“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精確地反映出生物間的捕食關系并隱含著一條食物鏈;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如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說明春天來臨,藻類植物開始大量繁殖……

(3)描寫生物的生活、生殖、行為等?!苞棑糸L空,魚翔淺底”,“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明了動物的運動及生活環(huán)境;“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詩句,則描繪了與植物的生殖發(fā)育有關的現象?!疤旄咴频麛嗄巷w雁”說明了鳥類的遷徙行為。

2. 詩詞中的人文教育價值 在傳統(tǒng)的自然科學教育認識中,科學教育是嚴謹的、理性的,人文教育是感性的,兩者界限分明。在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兩種教育顯然不應繼續(xù)界限分明了,只有把兩種教育恰當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出同時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人才,更好地承擔起社會的責任。在有意識地挖掘自然科學課程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的同時,歌頌自然,贊美生靈,熱愛生活的詩詞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之一,優(yōu)美的詩詞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科學知識,更可以使教學和學習的過程充滿語言美和情感美,讓學生時時得到美和愛的熏陶。

有許多詩句描繪了自然之美,抒發(fā)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等。在學習生物科學的過程中忽然聽到這樣的詩句,學生往往能感受到大自然不同季節(jié)的美,學生也會在對美的欣賞、感受中認同生物科學的美。

很多詩詞都是詩人借物言志的產物,其中與生命現象相關的詩詞,往往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意義、人性倫理等問題的看法,同時又蘊涵著詩人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人類永恒的美好情感,如親情、同情、堅毅等,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價值。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借寸草抒發(fā)感恩母愛之情;“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忙”表達了對蜜蜂辛勤勞動敬仰和短暫而辛苦的一生的同情。

當然,詩人與生物學家觀察世界的方式有明顯的差異,詩詞所著意的角度,與生物學研究著眼的角度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如白居易詩“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這首詩描寫了燕子生兒育女的艱辛,贊美了偉大的父母愛。但從生物科學的角度看,其實是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但是,詩人詩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懷,卻是經過千百年的文明積淀,潛存于人類內心的永恒的情感,這在以往的生物學教育中是被忽視的,而在今天卻是需要通過教育去開啟、喚醒和提升的。

3. 詩詞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3.1 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導課。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夏日的夜晚,流螢點點,你知道螢火蟲為什么能發(fā)光嗎?”這可以作為《新陳代謝中的ATP》的導課?!靶弁媚_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那么,除了從現象上來辨認性別外,怎樣從本質上確定性別呢?”這可以作為《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導課方式??傊?,利用詩詞導課,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并使其能領悟到“生活處處皆學問”,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3.2 一語中的,突破重難點。詩詞的語言簡潔、生動、優(yōu)美,教學中運用學生耳熟能詳的詩句,能夠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將復雜的重點難點問題順利攻克。

學習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有許多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此時引用詩詞可以有效突破難點。如引用“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來形容有絲分裂前期染色體和染色單體形成但形態(tài)不夠清晰的特點;引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形容從細胞的不同方位觀察,各分裂時期的圖像也不同。

另外,從“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有性生殖到“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營養(yǎng)生殖,從“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來源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詩詞無不簡潔生動、高度概括地描述了各種生物學現象。

3.3 編制習題,寓教于樂。由于詩詞語言優(yōu)美、簡潔生動,令人人印象深刻便于記憶,故可用于編制習題對所學知識進行檢驗和強化。試舉例如下:

(1)古代詩文中蘊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如“凡是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說明了生物的遺傳現象。

第4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幸福就像香水,灑給別人也一定會感染自己,心中有愛,所以走得更遠。

1.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3.渭城朝雨徘岢,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拍痢督洗航^句》

5.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懹巍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

6.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鸥Α洞阂瓜灿辍冯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8.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9.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10.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11.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第5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秦添

語文,無處不在。在廣告上,電視上,網絡上,都能找到語文的身影,也都能從中學到語文。語文,是一首首優(yōu)美動人的歌曲;語文,是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文言文;語文,是一首首意境優(yōu)美的詩歌。而我就從那一首首詩歌中,對語文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

語文可以讓你看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一片生機盎然的春景。想象著,那活潑的燕子嘴里含著春泥,正在勤勞地工作--蓋新窩。別說是我,你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了吧!

語文可以讓你看到"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中那清幽,涼爽的夏景。想象著,在炎熱的夏天,身處一所竹屋.那珠簾正在夏天的風中搖擺著她們那婀娜的身姿。時不時,還給我我們唱上一首清脆悅耳的歌,讓你陶醉不已。別說是我,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夏天的清幽與涼爽了吧。

當秋天來臨的時候, 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中,我看到了語文;從“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葉子中,我學到了語文;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凄涼中,我感受到了語文。

第6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杜甫;寫雨詩;藝術特點

杜甫一生創(chuàng)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詩歌,其中寫到雨的詩句約二百多處,試題中出現“雨”字的達五十多首,這與杜甫漂泊的生活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安史之亂前后,杜甫長期過著流亡生活,常常奔波于路途之上,雨給逃亡中的杜甫帶來許多麻煩。后來流寓蜀中、渝州、夔州、湖湘等地,都是潮濕多雨的地方,杜甫又患有瘧疾、消渴等疾病,身體孱弱,陰冷潮濕的雨天會加劇身體不適,所以比較關心天氣情況,因此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寫雨詩篇。

1.體物工細

杜甫在表現小雨、細雨的形態(tài)上常常采用細筆工描,突出刻畫雨的細微特征。如最著名的《春夜喜雨》,寫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敝宦勶L聲不聞雨聲,春雨如絲,借著夜幕暗暗隨風而來,可見其輕巧,滋潤萬物,卻悄然無聲,毫不張揚,將春夜絲雨的輕柔可愛用一個“潛”字刻畫出來了,形神畢肖。《杜詩詳注》:“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見造物主發(fā)生之妙?!?[1]p799《晨雨》一首也寫得曼妙無比?!靶∮瓿抗忾W,初來葉上聞。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云。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边@首詩寫清晨微雨,突出表現晨雨至細小。晨光熹微中的小雨,絲絲泛光,落在木葉上發(fā)出沙沙的聲音,頷聯寫晨雨動態(tài),極言雨絲輕細,借著霧的濕氣才能落地,一有風便旋即飄向空中。頸聯寫晨雨潤物之景,“暫”、“輕”二字仍然是著力刻畫雨“小”。尾聯由近及遠,寫濛濛細雨中的麝香山隱隱約約,還是突出晨雨之小。《杜臆》:“小雨晨光映之,最為分明,初來時木葉上即聞其聲,必霧交才能灑地,風一逆而旋以隨云,皆狀小雨之景象也?!?[2]P332又如《醉時歌贈鄭廣文》中的“清夜沈沈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眱删?,細雨之中,屋檐落水,燈光映之猶如銀花閃閃爍爍,春夜的細雨,在杜甫筆下是如此的有聲有色。王嗣奭亦贊曰:“檐水落而燈光映之如銀花,余親視之,始知其妙?!?[2]p23《雨不絕》中“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飏如絲飛。”小雨如同細絲一般,被風輕輕地舞弄著,如此輕柔。后面“舞石旋應將乳子,行云莫自濕仙衣?!眱删?,用“石燕將子”“仙女濕衣”兩個典故引發(fā)讀者對細雨綿綿密密,輕柔紛飛景象的聯想。此詩對細雨的之細、之輕、之不絕,不但正面描繪,更充分調動讀者聯想,讓讀者對細雨有一個更為真切的感受。杜甫表現細雨的詩句還有“野云低渡水,檐雨細隨風?!保ā杜阏铝艉笫逃缒蠘恰罚?“隨風”兩字,不僅使雨動態(tài)化,更突出的雨之輕細?!叭肟詹拍?,迥灑已紛紛?!保ā断灿辍罚﹥删涓乔擅?,來不及思考,就感覺雨已經漫無邊際的撲面而來了。

另外,杜甫的體物工細還表現在寫雨時能夠注意到常人不太注意的景致,使其寫雨詩別有情致。如《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中的“驟雨落河魚”句,下雨了,連魚兒都潛入了深水去躲雨,可見這驟雨來勢兇猛,王阮亭云:“驟雨落河魚,亦是即目妙境。” [3]p5恐怕這種妙境也只有杜甫才能捕捉得到。還有《水檻遣心二首》中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薄抖旁娫斪ⅰ罚骸霸娬Z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細雨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勝,惟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微風’之句?!?[1]p812杜甫對客觀事物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不易被人發(fā)覺的卻最為自然的現象,再用精妙細致的語言將各種合乎邏輯、基于情理的意象組合起來,表現在詩中,讓我們恍然領悟出自然之曼妙。

2.雨景宏闊

除了對雨的形態(tài)作極致的細巧描繪之外,杜甫還善于大筆渲染,烘托出宏闊的雨景圖,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雨宏大的氣勢。如《村雨》:“雨聲傳兩夜,寒事颯高秋?!辈粡恼鎸懹?,而是通過聽覺,夸張的渲染雨聲盈耳兩夜不絕,烘托出雨之大之久,次句點出雨寒。這兩句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寒冷、連綿不絕、聲勢浩大的雨景猶在讀者眼前,王嗣奭亦云:“‘聲傳兩夜’,詠雨亦奇?!?[2]p203《種萵苣》也是大筆描繪,“云雷欻奔命,師伯集所使。指麾赤白日,澒洞青光起。雨聲先已風,散足盡西靡。山泉落滄江,霹靂猶在耳。終朝紆颯沓,信宿罷瀟灑?!痹姼铇O力表現風雨來得急促,氣勢洶涌,云、雷、閃電攪和在一起,奔命一樣滾滾而來,雨師竭盡力量來指揮這大自然的運轉,瞬間烏云就遮天蔽日,緊接著狂風大作,雨聲滂沱,大雨一瀉如注。雨勢兇猛,讓人心驚,直至雨停,那炸耳的雷聲似乎還縈繞在空氣中。大筆渲染風、云、雷、日的變化和人的感受,側面突出暴雨的宏大聲勢。《白帝》詩中描寫的雨更是滂沱,“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高江急峽,云雨翻騰,江因驟雨而暴漲,水流更加湍急,發(fā)出雷霆一般的聲響,雨借水聲轟鳴而氣勢更盛,這翻盆大雨使日月無光,天地混沌。整個雨景場面非常壯闊,但色彩陰翳,讓人悚懼。

3.工細與宏闊完美結合,意境優(yōu)美。

杜甫根據不同雨的特點,有時將工細的筆法與大筆的渲染完美結合,展現給我們最自然最美妙的雨景圖。如《梅雨》,“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泵鑼懯裰兴脑碌拿酚?,長江的壯美與梅雨的纖麗形成對比,細雨濛濛,濕霧彌漫,江上空中,一片浩渺,意境非常壯闊優(yōu)美。再如《雨》:“萬木云深隱,連山雨未開。風扉掩不定,水鳥過仍回。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清涼破炎毒,衰意欲登臺?!笔茁搹拇筇幝涔P,極言云厚,綿延不絕,山都被這云粘連在一處,可見這雨勢頭之大。頷聯從細處著手寫風,通過“扉”和“水鳥”的動態(tài)表現狂風,為雨助勢,頸聯更是細致地從側面刻畫雨勢,《杜詩鏡詮》:“鳴杼,伐牧,皆,形容雨聲,以極寫雨勢之猛?!?[3]p782大筆渲染,為雨鋪墊氣勢,細筆工描,突出雨勢猛烈,整個境界細致生動又氣勢不凡。

4.語言曼妙,擅傳雨“神”

杜甫寫雨詩語言十分曼妙,他筆下的雨不單形態(tài)生動,而且富于生命的靈動性,各具神采。如《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中“片云頭上黑,應是雨催詩。”一個“催”字,傳出雨匆匆而來的神態(tài)。《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备鼘懗隽舜河陸獣r而來,善解人意的可貴,后面“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眱删涓鞘①澊河隄櫇芍Γt柳綠的清新麗景,更讓詩人喜不自禁,如浦啟龍所說:“‘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 [4]p414《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中的“風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苯瓿孙L,一瀉如注,勢如懸瀑,發(fā)出轟鳴聲,這雨肆無忌憚的神態(tài)暴露無遺。

【參考文獻】

[1]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王嗣奭.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第7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出”字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很多時候和現代漢語一樣只是一個平常的動詞,表達“出來”這樣一個動作。比如“煙銷日出不見人”“出沒風波里”“卻被斜陽拈出來”。但有些時候,特別是很多寫景的詩句在使用“出”字的時候,往往會造成別樣的意味。

一、出字營造動態(tài)之美

在寫景狀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寫動態(tài)或靜態(tài),往往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將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結合起來,則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學場景。同樣,在中國古典詩詞里,詩人們?yōu)榱藙?chuàng)設飄渺的意境,特別注意動態(tài)描寫,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化靜為動?;o為動,就是把靜止的事物當作運動的事物來寫,想象并描寫出靜態(tài)事物在運動時的形態(tài)和神態(tài)。這樣做,是有一定的心理依據的,從心理學角度看,動態(tài)的事物往往容易被感知,被細致觀察,而人們對靜止的事物有時卻而不見,所以用文字去描寫景物,就要善于將靜景化為動景。中國古典詩詞中寫景的詩句,經常用“出”字達到化靜為動的效果。唐代于鵠的《巴女謠》:“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边@是一首極富日常生活情趣的小詩,描繪一個巴女唱著《竹枝詞》放牛時那種無憂無慮心情舒暢的情景,就像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小小風俗畫,令人讀來有心曠神怡之感。其中“記得芭蕉出槿籬”寫景極為出色,廣為人稱道。此句之妙不僅在于有豐富的色彩――木槿是一種落葉灌木,花有紅、白、紫等色;它與濃綠的芭蕉相互映襯,看去確實分外奪目。更在于用“出”字化靜為動,把芭蕉的動態(tài)寫了出來。在這首詩中,芭蕉本是靜植于門前的,是一種靜景。詩人用“出”字把靜植于門前且高過木槿籬笆的芭蕉的動態(tài)寫了出來,讓人感到那綠色生命的律動,充滿了生機,讓整個畫面生動了起來,活了起來。更好的表達了日常生活的情趣,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

南宋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边@是一首廣為人知的名詩,“一枝紅杏出墻來”更是萬口傳頌的佳句。“出”字顯示出一枝紅彤彤、艷晶晶的杏花探出墻頭,向人們泄露了院中春天的消息。此句用一“出”字把紅杏擬人化、化靜為動,讓靜態(tài)的紅杏動了起來。這樣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fā)展。

二、出字創(chuàng)造層次之感

層次感在繪畫、雕刻、攝影中都很重要,它要求合理地表現出圖案的主次,遠近、大小、前后等透視關系。中國古典詩詞描寫景物也非常重視這種效果,常常用遠近高低大小的處理造成景物的層次感。“出”字的動作特性常使詩人用它來表示景物遠近高低大小的層次感。南宋趙師秀的《數日》:“數日秋風欺病夫,盡吹黃葉下庭蕪。林疏放得遙山出,又被云遮一半無?!边@是一首寫秋天的詩歌卻毫無秋天蕭瑟肅殺之氣,反而顯得活潑豐富。這與作者善用“出”字,寫景注意層次感,富有繪畫的構圖美有關?!傲质璺诺眠b山出”寫出秋風把樹上的黃葉吹盡了,樹林稀疏,把久被遮盡的遙山放了出來。在這里詩人用“放”“出”兩個字把近處相對低矮的“疏林”、遠處延綿不斷高大雄偉的“遙山”完美的組合在一起,凸顯出遠近高低、大小迥異的層次感。這樣一來本來令人感到非常凄涼悲愴的“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景象,卻讓詩人從中看到了另一面,葉落林疏,遠山頓現,不禁給人以驚喜。用“放”用“出”,神采飛揚,既富畫意,更有詩情,讓趙師秀這首詩寫秋天的詩不落窠臼。

北宋徐俯的《春日游湖上》:“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最后的一句詩是后人傳誦的名句。南宋的趙鼎臣在《和默庵喜雨述懷》詩里邊曾說:“解道春江斷橋句,舊時聞說徐師川?!闭f懂得講“春雨斷橋”這個好句子的,人家說是誰呢?是徐師川。這與這句詩在寫景上很有特點有關,這句詩除了用“小舟撐出”的動態(tài)和上句“人不渡”的靜態(tài)對比外,還用“出”字造成畫面的層次感。春天到了,河堤上的柳樹又長出了茂密的綠葉。密密的,倒垂的柳條像一幅巨大的幕布遮住了整個河堤,在這樣一個巨大的綠色背景中突然“出來了”一條小舟。這樣,巨大的綠色背景和撐出來的小舟形成了鮮明的遠近大小的對比,造成了明顯的層次,豐富了畫面內容。在“巨大的綠色背景”和“撐出來的小舟”的層次對比中,這條“撐出來的小舟”立刻成了焦點,瞬間抓住了人們的眼球?!按河陻鄻蛉瞬欢伞钡陌脝仕查g被柳暗花明的驚喜所代替,春游顯得更富有情趣了。

三、出字同時達到化靜為動和層次感的效果

出字在更多的時候能同時達到化靜為動和層次感的效果。唐代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蹴g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钡诹洹扒锴Ц偝龃箺罾铩保瑢懗隽嗣谰爸腥说幕顒?。這句中的“出”字用得極妙?!俺觥弊滞怀隽饲锴Ш痛蚯锴У娜?,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人們好像隱約聽到了綠楊成蔭的臨水人家傳出的笑語喧鬧之聲,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嬌美的身影。同時,一個“出”字讓打秋千的人“飛出了”綠樹成蔭的背景,在遠近大小的層次對比中凸顯了人的活動。這樣化靜為動,注意景物遠近大小的層次,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種盎然的生意。

金代趙秉文的《北都望雪》:“千山雪盡出樵車,一徑云移去似蛇。小屋平頭墟落里,炊煙起處是人家?!薄扒窖┍M出樵車”中的“出”也同樣精彩。寫樵車之“出”,用的是化靜為動之法,在似不經意間帶出了詩歌中的主體――人,在寂寥荒寒的畫面中,幸賴這活動的車和人,為這似乎沉睡的、凝固的世界帶來了生意。寫樵車“出”于千山,有意識的把“樵車”和“千山”作對比,造成景物遠近大小的層次感。和“千山”相比,這輛樵車自然是太小了,小得微乎其微,可是在大而靜的背景映襯下,這個運動著的點卻格外引人注目。正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這“紅”之所以醒豁原不在它的多少。在這個基礎上,由車而路,由路而村,在群山大壑中一步步透露出人的消息,表達了詩人的欣喜,流露出詩人盼望國家振興、民眾安居樂業(yè)的思想。

第8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古詩教學;運用

中國古詩,意境深遠,語言優(yōu)美,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無時無刻不散發(fā)著精煉雋永之美、古風悠遠之韻,同時它也是文人墨客抒發(fā)內心情感的載體,是社會生活的寫照,更是詩人們智慧的集中體現。古詩,作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讓它更好的傳承和發(fā)揚下去,是我們每一個教師值得思考和努力的。詩歌的個中神韻不是單單靠教師反復的講解可以言表的。然而信息技術有著神奇的魔力,他能穿越時間,空間的阻隔,它將聲,形,畫集中在一起,只要運用的好,將會使學生在直觀美妙的聲、光、形、色組成的畫面中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理解內容,探究內涵,體悟情感。

一、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古詩教學的原因

(一)時展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環(huán)境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它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盵1]4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苍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睙o論中外,大家對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都有著一致的認可。而古詩,他所描述的事物,表達的情感,由于時間的久遠,與現實生活的脫節(jié),詞句的生澀讓很多學生對其敬而遠之。但是,小學學生處于童年期,他們好奇、好動、喜歡模仿,對直觀、具體、形象的東西有著濃厚的興趣。信息技術中的音樂、圖片、聲音和視頻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的特點,這些恰恰迎合了這一學段孩子的特點,將古詩的基調用音樂傳達,將描述的場景,久遠的物品等等用圖片展示,將古詩當時的背景用視頻介紹……這些都大大激起了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

(二)啟發(fā)學生思維,突破難點,更好理解體會。

小學學段的孩子具有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在教授古詩時,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能迅速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幫助孩子突破古詩的難點,使其更容易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情感。如:學習古詩《憫農》,如何讓大多數從未見過農田的都市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是本詩的重難點。在教授“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時,我通過展示在烈日下,農民伯伯辛苦耕作的一幅幅圖片,孩子們很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詩人的感嘆,我通過視頻展示一粒種子到餐座上的米飯這一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產生了與詩人同樣的感慨。由此,本詩的重難點在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中得到了完美的突破。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已貫穿于教學的方方面面,下面我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來闡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信息技術在課前的運用。

收集信息,自主學習?!墩Z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體目標與內容中提出:“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媒體學習語文?!盵1]7在綜合性學習中指出:“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1]14現代信息技術信息量大,資源豐富,讓學生在學習古詩之前,通過各種信息途徑,自主學習,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中的單向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習的自主性。通過課前查找,學生能從網上查詢到所要學習的古詩的作者生平事跡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以及與作品內容相關的文化常識,對于自己感興趣或疑惑的地方再查找,再學習。課前的信息技術運用,讓孩子的自主性,個體差異性得到充分體現,同時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順應了教改的方向。

(二)信息技術在課中的運用。

1、下載錄音,感知韻律美、節(jié)奏美。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盵1]13因此在古詩文的教學中要加強誦讀指導,通過對詩文朗誦中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指導,引導學生感知古詩文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2]網絡的資源豐富,讓我們能很容易找到教材中古詩的優(yōu)秀朗讀材料,學生在這樣的跟讀中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內容,體驗情感。在聽讀時,可分三步進行。第一遍播放錄音時,要求孩子認真聽,邊聽邊想象畫面。第二遍播放時,可要求學生跟著錄音默讀古詩并注意錄音中的重音和停頓。播放第三遍時要求學生跟著錄音高聲齊讀,同時強調在朗讀中盡量呈現抑、揚、頓、挫。這樣的錄音跟讀,有效激發(fā)了孩子的模仿欲,促進了孩子的朗讀欲,使枯燥無味的朗讀有了趣味性。

2、展示圖片,發(fā)現欣賞畫面美。

中國的古詩語句精煉,多一字不可,缺一字不行。這一字一句中,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面。這些畫有的暗淡無光,有的花紅柳綠,有的暗香疏影,有的濃墨重彩,有的精密幽遠,有的動靜相宜……正如詩人蘇軾所言,正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詩句中的畫面美,對于生活經驗不足,形象思維見長的學生,讓他們通過想象去發(fā)現從而欣賞是有一定困難的。葉圣陶先生指出:“圖畫不單是文字說明,且可以開拓兒童的想象?!币虼耍诮虒W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幫助學生想象,讓他們易于發(fā)現古詩中的畫面美。如:教授古詩《望廬山瀑布》時,詩句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zhèn)ゾ跋?。而對于大多數未曾去過廬山的孩子,他們難以感受體會這幅雄壯的畫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出示了廬山香爐峰初晨和廬山瀑布從上噴涌而下的真實圖片,學生們不禁發(fā)出連連贊嘆,體會到了詩句中描繪出的壯麗景象。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庇每鋸埖谋扔骱屠寺南胂?,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而這些,對于缺乏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的孩子,又是另一難點。因此,我出示一尺的長度圖片,讓學生想象詩中“三千尺”的長度,體會其夸張的比喻。出示浩瀚宇宙中銀河的美麗畫面,讓學生尋找銀河和瀑布的相似點,引導孩子們體會詩人比喻和想象的精妙。圖片的運用,啟發(fā)了學生產生聯想,幫助他們理解了古詩內涵,感受到那無與倫比的意境美,在他們腦中留下深刻的影響,使他們久久不能忘懷。這樣的學習方式與在黑板上板書詩意讓學生記憶,反復讓學生對著文本啟發(fā)聯想的陳舊方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動態(tài)演示,視頻播放,理解感受意境美。

每一首古詩,都有著獨特的意境美。在教學時,巧用視頻,能幫助學生感受古詩所詮釋的意境。視頻集圖像、聲音、文字于一身,易于表現詩的意境。孩子們在觀看視頻時,各種感官同時得到了調動,興趣得到激發(fā),注意力充分集中。如教學古詩《絕句》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边@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份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用視頻展現了這樣一段畫面: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四野青綠,溪水映日,春風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春暖花開,泥融土濕,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在觀看的過程中,孩子們被這一美妙春色深深吸引,紛紛發(fā)表著自己的看后感?;剡^頭來看詩句,孩子們驚訝于詩人的描述,短短幾句,初春的美麗景象盡在其中,再讀古詩,那份悠閑,那份清新的意境令人神往。

4、配樂誦讀,營造氛圍,感受,抒感美。

每一首古詩,都飽含了詩人豐富的情感,有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或是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正因為如此,每一首古詩有了不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的朗讀是體會詩中情感美的必要條件。音樂的加入,能迅速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或快或慢的音樂與古詩或激烈或綿長的情感相應,讓孩子們在音樂渲染的不同氛圍中,感受詩歌的美。當古詩抒發(fā)作者對大自然和諧之美的贊美時,我們可以選擇舒緩或是輕快的音樂,當古詩抒發(fā)了詩人精忠報國的大無畏之情時,我們配上慷慨激昂的音樂,在配樂誦讀的同時,在詩句中用醒目的斜線劃出詩句的節(jié)奏,在這抑揚頓挫中,孩子們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相關聯的藝術畫面,在想象中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在這如此強烈的藝術氛圍中,孩子們怎能不有所體會,有所思考?

(三)信息技術在課后的運用。

金圣嘆說:“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睂W習古詩詞,就是要實現文本和讀者間的真正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獲得對文本更深入的理解。而課堂上短短的40分鐘是不夠的,因此,需要孩子們在課后繼續(xù)專研。通過課后的拓展,孩子們的拓展思維得到了培養(yǎng)。這種思維的養(yǎng)成,促使他們以后再次學習古詩時,不僅僅滿足于眼前的文本,而是對文本背后更多信息的收索和探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首高度濃縮凝練的詩句將膨化開來,詩中的情意將如噴發(fā)的的火山巖漿,火光四濺,壯美華麗。

1、吟唱古詩,升華情感。

鄂教版低年段教材中的古詩大多數為詩人們的經典詩作,他們中的很多都被后世的歌者編成歌曲,廣為傳唱。在學完古詩后,可讓孩子們上網查找對應的歌唱版,跟唱吟誦。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孩子們在吟唱中,走進詩人內心,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如古詩《靜夜思》、《游子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賦得古原草送別》……都能在網上找到歌唱版。在教學中,我曾開展過古詩新唱詩歌會,孩子們在歌聲中唱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體驗,令人映像深刻。

2、橫縱向遷移,走近古詩,走近詩人。

橫向縱向的遷移,能開闊學生的思維,擴充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讓孩子們享受到知識帶來的快樂。橫向拓展主要指尋找描寫內容相同的古詩,比如描寫春天的古詩,描寫植物的古詩,描寫送別的古詩等等。在學習古詩《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边@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全詩從形神兩方面刻劃了垂釣小兒栩栩如生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像這種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古詩還有很多,我列舉出了一些,隨后讓孩子們回家上網查閱更多類似古詩。通過這樣橫向的拓展,孩子們在朗讀中,了解了古時兒童的生活狀況,被字里行間中透露出的童真童趣吸引??v向的遷移主要是比較同一位詩人,他在不同時期所寫古詩,初步體會他個人風格。這一遷移讓孩子對某一位詩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幫助他們在學習該詩人其他名詩時,更好體會人物情感。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古詩教學,可使圖、音、像并茂的情景代替靜止的畫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變枯燥為有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需要的學習情境,從而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知主體作用,照顧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得到更多的信息資料,增添課堂教學的活力,更好地學習掌握古詩,使古代文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參考文獻

第9篇:描寫燕子的詩句范文

一、明確詩歌形象的分類

詩歌中的形象主要分三類:①人: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②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③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讀后首先要明確這句詩或者這首詩是寫人的,寫景的還是寫物的。

二、明確并掌握考查方向及設題模式

1.考察方向。我們把不同形象類別的詩歌考查方向進行了科學的梳理,主要有三個方面:①人:考查人物形象;②景:考查景的順序、特征、意境;③物:考查物的特征、意象??疾旆较虻拿鞔_性也有助于考生情緒和心理上的穩(wěn)定。

2.設題模式。明確了考查方向后,具體到每一道題目中,還要作進一步觀察、分析,以對號入座。這涉及到設題模式,即“怎么問的”、“問的是什么”這一問題。要想作答準確,就必須掌握常見的設題模式,擦亮慧眼,識別出題人設置的陷阱。常見設題模式如下:

(1)單刀直入型。例如,“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景有什么特點”、“某物有何特征”等。這類問法開門見山,考生容易理解。

(2)轉化型。例如,“某形象(某句)表現了怎樣的情景”,這類問法不是直接的,考生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或者答不全面。因此,可將其轉化成“意境”或“意象”來作答。

(3)綜合型。例如,“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標題”。這就要求考生既要明確景物名稱,又要點明景物特征,屬于一題兩問,無形中加大了難度。

三、抓切入點及歸納答題模式

我們通過例題抓住答題的切入點,并歸納相應的答題模式,讓考生以不變應萬變,舉一反三,且屢試不爽。

1.塑造人物的方式。①正面: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等。②側面:環(huán)境襯托、景物烘托、人物烘托等。注意: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

例1:小兒垂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問: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析:垂釣小兒“蓬頭”、“側坐”(肖像描寫),天真可愛;“遙招手”(動作描寫)、“怕”(心理描寫),機靈動人。人物形神兼?zhèn)?生動的形象躍然紙上。

答:這首詩刻畫了聰明可愛、天真活潑的垂釣小兒的形象。

歸納答題模式1: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身份特征

2.寫景的方式。①動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②運用描寫順序。③手法:修辭格及古詩中常見的手法。注意:情景關系。

例1: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析:這實際上是在考查景的特點。畫面中麗日照耀下的秀美江山格外闊遠明凈(視覺),春風送暖(觸覺),繽紛的花朵和嫩綠的小草散發(fā)出陣陣香氣(視覺和嗅覺),令人心曠神怡,鴛鴦睡、燕子飛,動靜結合(手法),溫馨中又不乏生氣。

答:描繪了一幅闊遠明麗、色彩絢麗、生機盎然的春景圖。

歸納答題模式2:景=特征+性質(春景圖、秋景圖、雨中耕作圖,月夜圖等)

例2:〔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問: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則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從寫景的順序這一角度出發(fā),對這首散曲作簡要的賞析。

析:寫景的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等。

答:①由宏觀到微觀,由遠及近。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②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到傍晚,又由地面轉到天空。

歸納答題模式3:鑒賞景物順序=點明順序+詩句分析

例3:山亭三日高駢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析: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意)與詩中所描繪的圖景(境)有機融合而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把這個復雜的概念公式化,就可以簡單地說:意境=景+情。

答:此詩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富有生氣的夏日風景圖:綠樹濃陰,池塘倒影,微風水波,薔薇花香。抒發(fā)了詩人陶醉于風景中的悠閑自得的思想感情。

歸納答題模式4:賞析意境=客觀圖景(景的特征)+主觀感受(情感態(tài)度)

3.寫物的方式。①動用感官。②兼顧環(huán)境、他物。注意歸納“物”的特征和象征意義。

例1:夜雪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節(jié)聲。

問:作者筆下的雪有何特點?

析:觸覺“衾枕冷”說明天寒,通過側面烘托寫出雪的冰冷。視覺“窗戶明”則說明雪白、亮,能夠反光;聽覺“聞折節(jié)聲”,說明雪大、重,把樹枝都壓斷了。

答:作者寫了冰冷、白亮、大、重的雪。

答題模式歸納5:物=特征+本體

例2: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問:“柳”的形象在詩中有什么寓意?

析:這實際是在考查意象。意象就是融入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我們也可以把這個復雜的概念公式化,即:意象=物+情

答:本詩塑造了“倚得東風勢便狂”“飛花蒙日月”的柳樹形象。作者以物喻人,諷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形容他們必無好下場,難逃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