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地理知識要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啟發(fā)學生思考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啟發(fā)學生思考,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提問時,要給學生留一定的思考時間,如果問題過難要進行引導,讓學生開動腦筋自主思考。
(二)活躍課堂氣氛
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許多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呆板,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也非常少。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打破課堂的沉悶,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增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為初中地理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與學生的溝通,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tài)進行掌握。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即使調整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掌握課堂節(jié)奏,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與教師的溝通還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二、初中地理教學課堂提問的技巧
(一)抓住關鍵進行提問
教師在進行特唐提問時要抓住重點,選取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提問,這樣才能通過提問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識。
(二)進行啟發(fā)性的提問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不能盲目地進行,要進行啟發(fā)性的提問,過于呆板的提問不僅不能起到活躍課堂的作用,還不能啟發(fā)學生思考。所以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注重問題的啟發(fā)性,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提問,教師提問不能簡單地停留在一問一答的層面上,要多啟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讓學生深入的了解知識,對初中地理知識點進行透徹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三)在提問時要突出教學重點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突出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由于初中地理知識涉及的范圍還是比較廣,每一個知識點能夠延伸出許多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在進行提問時一定要抓住初中地理教學的重點,不要把時間用在一些細節(jié)問題的討論上,要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糾結于固定模式內容的記憶。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學的難點,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時要將教學內容中的難點融入到課堂提問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可以采取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對初中地理教
學內容的難點進行討論,然后老師再針對問題進行總結,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解決初中地理的難點,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水平。
(3)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會存在一些疏漏的地方,和一些較為模糊的知識點,這就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時存在盲區(qū),所以教師要對這些易疏漏的知識點進行總結,通過提問的方式將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效率。
(四)提問要有一定的聯系
初中地理知識之間是有一定聯系的,每個知識點都不是孤立的,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所以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注重提問之間的聯系,將新知識點與舊知識進行有機地整合,通過緊密聯系的提問,讓學生在掌握新知識點的同時回顧舊知識點,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通過一個知識點對其他的知識點進行總結。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能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注意提問的層次
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注重提問的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對初中地理知識進行提問。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初中地理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設問、反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發(fā)散思維。例如:教師在提問時可以先提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學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會發(fā)散思維對問題進行研究和思考,這樣就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在思考討論之后還是無法解決問題,教師就要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將困難的問題拆解成幾個簡單的小問題,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解決困難的問題,最后對初中地理知識進掌握。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所以本文研究了初中地理教學課堂提問技巧,為有效的課堂提問提出了一定的方法,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初中地理教學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晶新 .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的藝術 [J].中國校外教育 ,2016(14):135.
[2]李延玲 .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提問技巧 [J].學周刊 ,2015(15):205.
【摘 要】初中地理中考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實現初中中考教學大綱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把握教學內容,及時歸納,掌握系統的地理知識結構和脈絡,學會靈活運用,掌握中考知識,科學高效地復習,教育學生掌握學習特點,分清學習的主次,科學練習,實現多角度思考、掌握講解、操練和考試的融合,幫助知識消化和吸收,教育學生關注知識點,帶領學生一起進步。
關鍵詞 方法;策略
科學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這樣,教師可以教育學生聽懂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建立初中地理知識體系。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教學探討。
一、實現初中中考教學大綱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
初中中考中的知識只是告訴了我們一些考點,初中地理教學大綱則規(guī)定了教學的內容,規(guī)定了教學的評價體系,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應該記憶,哪些知識應該領會,哪些知識應該靈活運用。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復習的時候應該教育學生找準知識的定位,梳理知識的脈絡,重視中考知識的總結和梳理、概括,補充沒有提到的知識,因此,這樣的中考復習方式才是最佳的復習方式。
二、把握內容,及時歸納,掌握系統的地理知識結構脈絡,學會靈活運用
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涵蓋地球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三部分。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刻分析教學內容,實現地理教學的綜合性和地理性的特點。地理環(huán)境的各個地點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密切相關的,教師要克服地理的缺陷,創(chuàng)造時間和空間的條件,重視地理位置的、自然等要素的結合。
三、掌握中考知識,科學高效地復習,教育學生掌握學習特點,分清學習的主次
初中地理教師可以給學生復印中考說明,重視教育學生進行復習講解,重視對考點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理解,教育學生查找學習的疏漏,消除學生知識的缺漏區(qū)域。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掌握地理教學的考點,理解知識,教會方法,教育學生掌握地理復習方法。初中地理教師應該教育學生系統拎清楚知識點,教育學生掌握科學系統的知識,掌握記憶的內容,重視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解決學習中的差題、偏題、怪題。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學會掌握考點,理解考點,詳略得當地解決問題,主次分明地進行復習,掌握學生復習的要點,教育學生學會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育學生重視主要的考點,次要的內容簡單粗略地看看,做到大致的理解和掌握。
四、科學練習,實現多角度思考、掌握講解、操練和考試的融合,幫助知識消化和吸收
教師要教育學生掌握考試大綱,選擇一些好的地理復習資料給學生練習和掌握,教師定期組織一些復習講解和檢查,幫助學生進行考試練習和考查的活動,教育學生深化地理知識,內化并理解知識,教育學生學會分析問題,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消化知識,鞏固理解,深化認識,形成自己的理解。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形成知識結構,教育學生學會訓練,拓展知識,選擇新穎的知識,涵蓋更多的知識面,設計精巧的問題,提高課堂提問的質量,選擇精當的內容讓學生練習。教師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質量,錘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從一些材料,多個知識的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視教學練習,重視教學分析,提高學生糾正錯誤的能力,掌握好的學習技能和方法,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教育學生在對待主觀問題的時候,能夠理解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掌握學習的觀點,科學分析問題,提高解答問題的精準性,教育學生科學地解決問題。
五、教育學生關注知識點,帶領學生一起進步
教師應該教育學生學會分析熱點問題,掌握教材的特點,教育學生學會科學地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多看新聞節(jié)目,多看社會熱點話題的節(jié)目,多了解書籍和報紙的材料,掌握一些國際問題的解決方法,實現學生政治和歷史知識的全面融合,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搜集資源,了解環(huán)境,理解人口知識和歷史知識,發(fā)展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適應學生中考復習的需要。
六、提高學生地理中考的解題能力,積極鼓動學生主動學習
1.掌握解題技巧
教師可以教會學生掌握選擇題,簡單明了地分析,了解涵蓋的內容,撥開迷惑性的特征,排除容易混淆的答案,完整地回憶內容,直觀地再現知識,綜合地分析問題,加強訓練,學會歸納和概括,學會分析問題,掌握解題的要點,學會開放性地解決問題,掌握解答問題的要點。
2.專心審題,理解題目
教師要組織學生審清楚題目的含義,掌握好的思維活動,重視從文字和圖表,數據材料等方面掌握信息,重視把握詞語的含義,理解題目的要求,重視加工、處理和分析問題,教育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3.理解圖畫,掌握含義
學生應該理解圖像的特點,掌握圖像的含義,看清楚圖像,理解內容,分析圖形中的含義,掌握各種條件,教育學生記憶學習內容,全面高效地理解圖標,實現圖像和文字的結合。
4.掌握解題技巧,提高解答的準確性
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構思解答問題的答案,敘述清楚題目的解題方法,解答的詞語要準確,考好每一場試。
因為初中的地理學習到了中考階段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復習,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掌握好的方法,重視教學因素的綜合,鼓勵學生熱愛地理學習,創(chuàng)造地理學習的條件,提高學生解決學習中的一切問題,實現中考地理課堂復習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結合法 地理知識 有機結合 緊密結合
新課標要求創(chuàng)新、知識拓展、密切聯系實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在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與探究中,我認為,地理課中如果能恰當地利用“結合法”進行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形成系統的地理知識體系,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地理知識與本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相結合
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是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但這種升華認知對七年級學生幾乎是一片空白,而對本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都有所認識和了解,為了拓展學生認知面,加深學生對世界地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我注意在引入新課時,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結合身邊的地理現象,導入地理新課的學習之中。
如在教學“亞洲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多樣的地域文化”時,我讓學生說一說本地區(qū)位置、地形、地勢、自然資源和本地區(qū)自己知道的本民族在建筑、民俗、服飾、飲食、禮儀、信仰和傳統節(jié)日活動的情形,然后,與課本知識結合學習新課;在綜合復習知識的學習中,注重課文地理知識與本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相結合,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找到綜合性地理知識的特點。如在學習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時,讓學生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結合亞洲和本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歸納總結出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特點。就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問題,我首先引導學生比較七大洲的面積大小,分析南北所跨的緯度,分析東西所跨的經度,最后使學生從三個方面知道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又如,在亞洲的地形認識中,通過復習地形的類型,并結合本地區(qū)的地形和地勢、河流流向的特點,然后結合亞洲的地形,引導學生識圖、讀圖、分析圖,從亞洲中間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開始,在圖中清楚的看到海拔向四周逐漸降低,四周邊緣為海拔較低的平原,根據學生知道水往低處流的原理,本地區(qū)的河流從西流向東,說明西高東低,進而讓學生分別從青藏高原的北、東、南找到一兩條河流,并試說這些河流的流向和流域,最后讓學生自己說出原因。
二、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
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溝通結合在新授課和復習課中均可運用,在新授課中可通過提問前面的知識引入新授課;在復習課中可以使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下不同的人文環(huán)境的知識融合貫通在一起,還可以把學生平日感到枯草無味的地理知識,從課本和課堂中走出來,如每年夏季組織師生夏令營活動時,我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方案,提出一些問題,在登山時讓學生根據所學地理地形知識,讓學生選擇最佳登山路線――山脊,因為山脊坡緩,達到山頂后觀察植物生長的情況,說出山的迎風坡和背風坡,思考這座山常年盛行什么風?如果以這座山的山脊為分水嶺,兩邊各屬于什么河的水系?讓學生玩中學,在游中記,在看中想。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了解了家鄉(xiāng)的水土資源,教學效果遠遠好于課堂效果,也使學生知道地理知識就在平常社會生活中。
三、地圖與課本文字、地理概念的緊密結合
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教學十分關鍵和必要,新教材穿插了非常重要的地圖,這些地圖大體可以分為四類:一是地形圖,二是政治地圖,三是氣溫、降水圖,四是人文圖。各種地圖都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運用,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掌握其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特別是在綜合復習過程中,可用地圖歸納分類,設計一些相互關聯的地理問題,讓學生在回答中找出其中的異同處,可以解除學生死記硬背而產生的厭學情緒,增強了知識的新鮮感和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在讀圖中讓學生討論圖,通過自己分析,教師點撥、引導,使上、中、下的學生各有所獲。學生對地圖是感興趣的,只要教師引導好,方法得當,學生喜歡看,獲得的知識記得牢,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獲,這樣讓學生把地圖學習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把圖解直觀地跟地理知識結合,用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區(qū)分、記憶知識,在地圖中將知識要點與知識整合后用可視化圖形表示出來,讓圖中的色彩、圖形與地理概念巧妙結合,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產生和發(fā)展。
四、不同區(qū)域地理知識的結合
一、掌握知識的能力
知識的增長是以能力為媒介的,而能力的發(fā)展又以知識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一定條件下,還可相互轉化。由于基礎知識是地理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因而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也自然成為地理學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維發(fā)展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又可分為三級:
(一)識記地理知識的能力
從本質上講,知識屬于認識范疇。識記地理知識,即對要求識記的地理知識獲得感性認識。具體要求是:第一,對要求識記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間分布等,獲得初步的認識,即能說出它的要點、大意。第二,對于大綱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脈、河流、城市等名稱)能夠準確地寫出,并能在地圖上填注或從地圖上找出。第三,寫出大綱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數據,并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識記是理解的前提,是學習其它知識的支撐點與“遷移基地”,是發(fā)展高一級層次能力、領悟教材思想觀點的必要條件。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589個知識點中,有約70%的屬記憶性知識。因此,依據大綱,加強識記知識教學是中學地理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地理考察、模型、錄像和圖片是幫助學生提高識記能力的有效教學媒介。
(二)理解地理知識的能力
理解知識是在識記的基礎上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獲得理性認識,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含義或現象。根據理解對象與要求的不同,我們將“理解”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認識(認得或看到)某種關系,即看出單個事實、概念與一般原理之間的關系。第二層次??吹侥硞€事實、概念的工具作用。即看到(認識)一個物體、過程、思想、(包括概念)能夠用來達到某種意圖、目標或者用來解釋某種現象。第三層次。領悟到原理及其構成過程及方法。有人把這一層次的理解,稱為“流動的頓悟”。所以,理解知識的能力在地理學科能力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理解層次知識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大綱中列出的屬于理解層次的知識點有140多個,約占知識點總數的24%。
(三)建立地理知識結構的能力
該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運用歸納、分類辦法將獲得的地理知識按其內在聯系,把它系統化。二是按照一定的認知規(guī)律,將獲得的知識按一定的方式總結出來。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早在本世紀中葉就認識到,“除非把一件事情放進結構好的框子里面,否則,很快就會忘記。”“詳細的資料是靠表達它的簡單方式來保存在記憶里的”,并提出了著名的學科結構理論。
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即運用已獲得的地理知識分析、綜合、比較地理事象、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根據思維方式的不同,這一層次的能力可分為下列兩個級別:
(一)分析判斷能力
指通過對復雜的地理事象的分層、分類剖析,認識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聯系和特征。例如,根據非洲大陸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斷非洲地勢的傾斜方向。
(二)綜合(概括)能力
思維的一大特點是高度概括性。人通過思維,就可以認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夠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性聯系,并由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經推測另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認識地理事象的基礎上,善于揭示他們間的本質聯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擴大學生對地理事象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其認識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而培養(yǎng)學生這一層次的能力是各級各類初級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
三、形成地理觀念的能力
觀念,即思想?!案行哉J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們對地理事象和地理問題的本質的認識,是對地理內在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也是對地理知識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它規(guī)定和約束著人們地理思維的方向,從而保證了地理思維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健全基本地理觀念是中學地理教學在認知領域的根本目標。立足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綜觀社會、經濟發(fā)展,我們認為當前初中地理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下列基本地理觀念:
(一)整體觀念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觀念。地理環(huán)境每一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該系統中其它因素的相應變化。例如,在大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壩,不僅會影響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還會影響到該區(qū)及其下游地區(qū)的大氣溫度、溫度等要素,從而影響到農業(yè)生產。
(二)生態(tài)觀念
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必須將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與自然樹立,要保護野生生物,維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逐步適應自然規(guī)律;要有節(jié)制、有計劃地利用自然資源;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人類利用一種自然資源的同時不能破壞其它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同樣,保護其它自然資源時也要考慮不要引起其它災害。
(三)時空觀念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因此,時空觀念是最基本的地理觀念之一。中學地理教學中,時空觀念包括變遷觀念和空間觀念。變遷觀念是唯物辯證觀在地理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要求我們在學習、研究地理問題時要用聯系、變化及轉換的方法??臻g觀念,即具有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結構、空間分布和空間聯系的觀念。中學地理教學要幫助學生建立下列三個不同層次的時空概念,一是二維平面空間。在一定的范圍內,地表的地理事物可以看作分布于一個平面上。二是三維立體空間。實際上地球表面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球形立體空間之中。三是存在于球形立體空間的一切事物都在沿時間維不斷演變。
關鍵詞:初中地理 層次教學 地理知識
一、掌握知識的能力
知識的增長是以能力為媒介的,而能力的發(fā)展又以知識為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一定條件下,還可相互轉化。由于基礎知識是地理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因而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也自然成為地理學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維發(fā)展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又可分為三級:
(一)識記地理知識的能力
從本質上講,知識屬于認識范疇。識記地理知識,即對要求識記的地理知識獲得感性認識。具體要求是:第一,對要求識記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間分布等,獲得初步的認識,即能說出它的要點、大意。第二,對于大綱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脈、河流、城市等名稱)能夠準確地寫出,并能在地圖上填注或從地圖上找出。第三,寫出大綱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數據,并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
(二)理解地理知識的能力
理解知識是在識記的基礎上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獲得理性認識,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含義或現象。
(三)建立地理知識結構的能力
該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夠運用歸納、分類辦法將獲得的地理知識按其內在聯系,把它系統化(列出知識結構)。如教學“中亞概述”一節(jié)時,按教材順序完成教學內容后,小結時可列出下列知識結構:
“中亞概述”知識結構
按照一定的認知規(guī)律,將獲得的知識按一定的方式總結出來。例如:學習西亞石油資源時可以“一、二、三、四、五”為線索將有關的知識形成一條知識鏈。所謂“一”是指一條以波斯灣為中心南北延伸的石油帶,所謂“二”是指陸上和海上石油運輸線,所謂“三”是指1/2、1/4、90%三個數字,所謂“四”是指四大產油國,所謂“五”是指五大輸油路線。
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即運用已獲得的地理知識分析、綜合、比較地理事象、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根據思維方式的不同,這一層次的能力可分為下列兩個級別:
(一)分析判斷能力
指通過對復雜的地理事象的分層、分類剖析,認識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聯系和特征。例如,根據非洲大陸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斷非洲地勢的傾斜方向。
(二)綜合(概括)能力
思維的一大特點是高度概括性。人通過思維,就可以認識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夠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性聯系,并由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經推測另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認識地理事象的基礎上,善于揭示他們間的本質聯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擴大學生對地理事象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其認識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通過對資源、交通、勞動力、市場、環(huán)境、技術等影響工業(yè)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國的魯爾地區(qū)為什么會發(fā)展成為一個重要工業(yè)區(qū),就能夠對其它任何一個地區(qū)(特別是自己家鄉(xiāng))工業(yè)發(fā)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設想。
三、形成地理觀念的能力
觀念,即思想?!案行哉J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地理思想是人們對地理事象和地理問題的本質的認識,是對地理內在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也是對地理知識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與總結,它規(guī)定和約束著人們地理思維的方向,從而保證了地理思維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健全基本地理觀念是中學地理教學在認知領域的根本目標。
我認為當前初中地理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下列基本地理觀念:
(一)整體觀念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觀念。地理環(huán)境每一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該系統中其它因素的相應變化。
(二)生態(tài)觀念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必須將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與自然樹立,要保護野生生物,維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逐步適應自然規(guī)律;要有節(jié)制、有計劃地利用自然資源;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人類利用一種自然資源的同時不能破壞其它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同樣,保護其它自然資源時也要考慮不要引起其它災害。
(三)人口觀念正確認識“人口”與“人手”的辯證關系。正確認識提高人口素質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均資源觀念,從小養(yǎng)成儉樸、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正確認識與評價計劃生育政策。
(四)評估與預測觀念自然資源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原動力,地理環(huán)境是社會發(fā)展和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一定意義上講,地理位置、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決定著經濟發(fā)展水平。因而,學習地理應該具有評估一個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的初步知識與能力,并能初步預測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方向與潛力。
【關鍵詞】初中地理 提高興趣 PPT教學 圖解法 答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19
地理相對于語文、數學學科來說所占的學習比例較小,同時地理是初中才開設的一門學科,這樣就導致許多學生對地理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這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地理是一門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huán)境的科學,通過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預知天氣變化、尋找礦產資源、合理布局工農業(yè)生產等等,可以說地理知識是讓每一個人終身受益的知識。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初中地理的重要性,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地理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地理學習。學生都希望能夠通過有趣的方法進行學習,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能讓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動力和主動性。而PPT的使用就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而且能夠使學生更快的理解相關知識,對一些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地理學習的重點是學會看地圖,各種的地圖基本上就構成了地理所有知識的基本框架,為了讓學生記憶的更加準確,教師可以采用圖解法的方法進行教學和引導學生做題,學生利用這種方法做題,能夠極大提高做題的效率和準確率,從而達到高效做題的目的。
地理的學習不僅僅是進行記憶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思考和探索,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到一起,形成自己的學習框架,這樣才能進行有趣高效的做題。在做初中地理題時,需要掌握一定的做題技巧,簡答題和綜合題都有屬于它們特定的解題思路和做題技巧,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做題技巧的掌握和運用,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用到地理做題中,從而獲得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才能高效的記憶相關的知識,才能把地理的學習變得輕松并充滿樂趣。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學習水資源這方面的知識時,老師可以給學生看一段有關水資源的視頻,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相關狀況,讓學生知道水資源分布在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百分之96以上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對此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相關保護水資源的主要途徑,包括節(jié)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學生通過看一些有關的視頻和紀錄片,能夠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合理運用PPT課件進行教學
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讓學生學到更全面的內容,同時讓他們理解的更加透徹,分析更加準確。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這一方面的內容時,如果只是靠老師在黑板上講課,并不能充分的講授全部的知識,有些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這就使得他們可能很難理解將要學到的內容。而運用PPT課件的形式進行講解,能夠比較直觀的看到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俯視圖中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順著地球自轉方向來看,如果是由夜進入晝就是晨線,如果是從晝進入夜就是昏線,同時在課件上還能看出晨昏線的特點。通過PPT課件進行教學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的樂趣,對地理知識點理解的更加透徹。
三、圖解法的應用
為了讓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認識的更加深刻,運用圖解法進行授課是很有必要的。運用圖解法就是老師在日常課堂講課中就能把相關的內容畫出來,學生就不用在腦海里直接進行圖形的想象,這樣就能讓學生逐漸形成清晰地思維邏輯,加深學生的地理印象。在地理做題中應用圖解法也是不錯的,在做地圖地球這一類的題型時,可以把用到的圖或者是地球的簡易圖畫出來,然后標上題目中所給的條件,這樣就能比較快的找到做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做題的準確率和做題效率,從而達到高效做題的目的。
四、積極傳授相關的學習方法
老師在進行授課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點,還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有趣的學習方法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總結法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在學習日本這個國家相關知識時,可以先了解它的自然地理特征:日本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日本群島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富士山是其中最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備海洋性特征,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通過自然地理特征引導出相關的社會人文方面的特征,從而使學生獲得全方面的知識。
五、傳授相關答題技巧
【關鍵詞】高中地理 構建 營造 開展 注重 練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0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動力。高中地理本來對學生而言就難以理解,上課時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就此情況,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原則。新課程改革要求公平地面向每一個學生,然而課堂時間有限,班級容量較大,在開展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單純追求教學形式,而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
因此,教師在組織合作探究教學時,應該針對學生實際,合理設計教學過程,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提高。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設計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以注意以下幾點:根據座位或者興趣愛好形成討論小組,由組員確定組長代表小組發(fā)言;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并具有層次性,既有適用于普通學生的中等題,又有適用于學優(yōu)生的難題。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不能放任不管,應該走到學生們中間,參與小組討論,糾正學生錯誤的思考方向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除此之外,我認為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營造互動學習氛圍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新課標改革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為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師說一就一、說二就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也影響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和發(fā)展。
所以,在新課標理念引導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另外,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課堂氛圍及學生情緒非常重要。教師要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就要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心靈與人格上的平等。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了解不同學生群體之間的學習水平差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利用自己飽滿的教學熱情、生動的話語、微笑的面容感染學生,點燃學生情感,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開展一些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的上課氣氛和課外的上課氣氛是不一樣的。相比較而言,課外的上課氣氛比課堂的上課氣氛要更加濃烈一些,學生在課外上課會比在課堂上更加的積極主動。所以,教師應該多多開辦一些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去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當教師將書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講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開展課外認識活動,促使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這些理論內容。當講到野外辨別方向的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去,并根據書本上說過的內容來辨別方向。
例如,可以看樹葉的茂盛程度的不同來辨別方向,長得比較茂盛的那一邊就是朝著太陽的,或者是看樹輪的密集程度,樹的年輪之間的間隙越窄就說明樹輪就越密集,而朝著北邊的樹輪一般都比朝著南邊的的樹輪要密集,也就是說,樹輪長得比較密集的那一邊就是北邊,比較稀疏的那一邊就是南邊。
三、練習要到位
在熟悉書本的基礎上做練習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類的知識題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達時要注意簡明和清晰,因為這部分內容往往涉及簡答題。而理科類的題目通常是難點,特別是計算的部分,做這類題可以進行專題式的訓練,對每一種類型題進行專門訓練,并在訓練中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堅持下去,便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做練習貴在精而不是多,做題是檢查書本知識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題時不清晰或出現錯誤,立即查書并記住是很重要的。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從這幾點來回顧、總結、加深。
1.做練習時,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步地過“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tài)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guī)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夠舉一反三,找尋同類地理事物的共同特點和規(guī)律。
2.養(yǎng)成善于總結和歸納的習慣,將重點知識整理歸納形成提綱,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也就是把已學知識在腦海中濃縮。
四、課后一定要注重復習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qū)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興趣
地理科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關系的一門科學。初中地理課程是以地理環(huán)境、人地關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基本內容,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基礎課程。它在現代科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首先,我們得明確,為什么學地理?學地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幫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學習有三個層次:是什么,在哪里,為什么。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帶著興趣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會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對地理的興趣。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只要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另外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yǎng)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只有培養(yǎng)起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學生學習地理才會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荧@取,才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抓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當然也給非升學考試科目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適應教育、教學形勢的變化和新大綱教材的變革精神,重新構建課堂結構。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多是圍繞“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新課—總結鞏固—布置作業(yè)”的模式。建立新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一定要考慮如何把教材中的課文、圖像、訓練三部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適時、適當地加以處理。
1.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內容,精心設計建立教學提綱、教學綱目,它包括板書提綱,指導學生讀書的提綱等,并做到簡潔明了,線索清晰,綱舉目張。
2.在教師的策劃下,讓學生有目的、靈活地讀書、讀圖,較準確地勾畫、標注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和圖像中的重要界線、范圍及注記等。
3.學生在課堂上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各種活動,它包括上述讀書、讀圖,勾書、勾圖,教材中的“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課堂上的問答、討論、填圖、作業(yè)訓練等。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恰當安排,將活動內容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使學生積極、充實、愉快、有興趣。
4.教師對重點難點、易混易錯知識的講解,對地理規(guī)律性的概括總結,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教師講的著力點應在于“畫龍點睛”,在于釋疑解惑,在于精講精練,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不感興趣、不歡迎,教學效果也不好。
5.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fā)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包括答問、填圖、讀圖、“做一做”、完成作業(yè)等口頭的和書面的練習。教師應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6.學生或教師對學生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所作的認真、仔細地評析、評價、評講。
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所答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順利達到學習目標。
三、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huán)境變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為地圖一旦記住了就經久難忘,便于運用,所以學好地理一定要學會掌握用圖的方法。這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免費)
1.熟練掌握地圖的基礎知識,明確地圖構成的基本條件及要素。用圖時,能準確地認清圖中文字、符號、點、線、面所表示的地理含義。
2.要認真讀懂在教材中出現的各類圖像,理解,認識圖像所反映的地理意義及地理規(guī)律,解決有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等問題。
3.多動手勾畫和繪制重要的示意圖、剖面圖、分布圖、折線圖、地理簡圖等,以便加深印象和記憶。如月相成因示意圖、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形成及天氣圖、世界洋流模式圖、工農業(yè)布局圖等。
4.盡可能地表示在圖上,能在地圖上反映出來的地理事物(地名、資源、河流、山脈、城市、交通線等),并用地理術語或規(guī)范的語言解釋圖像,說明原理。
5.充分利用填充圖冊,認真規(guī)范地按要求填寫地理事物,將所學知識鞏固在地圖上。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yǎng)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并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信息,發(fā)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
四、小結
綜上所述,地理學科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方面,如人口、資源、環(huán)境、水利建設、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內容全面,知識廣泛,對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祖國、認識鄉(xiāng)情,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地理知識,以此來加強和提升地理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切實抓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注重和加強地理學習中地圖的使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實踐、創(chuàng)新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1,(6):35-36.
[2]陳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初中地理 興趣教學 基本環(huán)節(jié) 使用地圖
一、帶著興趣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就會學得輕松愉快,動力無窮。學習地理,首先就是要培養(yǎng)對地理的興趣。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系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只要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只要聯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另外還要盡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yǎng)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只有培養(yǎng)起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學生學習地理才會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荧@取,才能夠輕松地學好地理。
二、抓好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教材的變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當然也給非升學考試科目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適應教育、教學形勢的變化和新大綱教材的變革精神,重新構建課堂結構。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多是圍繞“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新課―總結鞏固―布置作業(yè)”的模式。建立新的地理課堂教學結構,一定要考慮如何把教材中的課文、圖像、訓練三部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適時、適當地加以處理。
1.教師在備課時根據大綱、教材的要求和內容,精心設計建立教學提綱、教學綱目,它包括板書提綱,指導學生讀書的提綱等,并做到簡潔明了,線索清晰,綱舉目張。
2.在教師的策劃下,讓學生有目的、靈活地讀書、讀圖,較準確地勾畫、標注出課文中的知識要點和圖像中的重要界線、范圍及注記等。
3.學生在課堂上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各種活動,它包括上述讀書、讀圖,勾書、勾圖,教材中的“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課堂上的問答、討論、填圖、作業(yè)訓練等。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恰當安排,將活動內容有機地穿插在整個課堂教學的45分鐘之內,使學生積極、充實、愉快、有興趣。
4.教師對重點難點、易混易錯知識的講解,對地理規(guī)律性的概括總結,對學習方法的指導等。教師講的著力點應在于“畫龍點睛”,在于釋疑解惑,在于精講精練,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不感興趣、不歡迎,教學效果也不好。
5.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鞏固強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啟發(fā)訓練思維、形成各種能力的訓練,包括答問、填圖、讀圖、“做一做”、完成作業(yè)等口頭的和書面的練習。教師應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練”的材料、“練”的時間,把“練”貫穿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講、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6.學生或教師對學生口答、筆答、訓練、操作等練習答案和結果所作的認真、仔細地評析、評價、評講。教師應抓住一切學生練習訓練的機會,引導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評講或由教師對學生所答進行評析,以便及時彌補知識缺陷,順利達到學習目標。
三、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huán)境變得一目了然。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然后是山川、河流、城市的地理位置。因為地圖一旦記住了就經久難忘,便于運用,所以學好地理一定要學會掌握用圖的方法。這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
1.熟練掌握地圖的基礎知識,明確地圖構成的基本條件及要素。用圖時,能準確地認清圖中文字、符號、點、線、面所表示的地理含義。
2.要認真讀懂在教材中出現的各類圖像,理解,認識圖像所反映的地理意義及地理規(guī)律,解決有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等問題。
3.多動手勾畫和繪制重要的示意圖、剖面圖、分布圖、折線圖、地理簡圖等,以便加深印象和記憶。如月相成因示意圖、北半球氣旋和反氣旋的形成及天氣圖、世界洋流模式圖、工農業(yè)布局圖等。
4.盡可能地表示在圖上,能在地圖上反映出來的地理事物(地名、資源、河流、山脈、城市、交通線等),并用地理術語或規(guī)范的語言解釋圖像,說明原理。
5.充分利用填充圖冊,認真規(guī)范地按要求填寫地理事物,將所學知識鞏固在地圖上。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yǎng)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并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信息,發(fā)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