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景觀文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景觀文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景觀文化論文

第1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關鍵詞:景觀設計藝術文化影響

自1858年奧姆斯特德設計的紐約中央公園建成,景觀建筑學走向普通人和獨立的學科道路以來,文化和藝術早已走出了精神貴族們的世襲領地,來到塵世中摸爬滾打,不斷影響甚至引領著世界景觀設計的發(fā)展。

從20世紀30年代末開始,歐洲和日本一些國家的景觀設計領域已開始持續(xù)而活躍地交流和融合,并反映出其受到20世紀藝術流派——從概念藝術到地景藝術和建筑——從包豪斯到紐約第五大道的影響。傳統(tǒng)風格不再是當代設計師為我們這個技術社會設計創(chuàng)作庭院的典范。設計師們可以從繪畫、雕塑、電影等一切領域中獲取靈感。二戰(zhàn)前后的現代藝術及現代建筑理論促進了現代主義建筑逐步得以形成?,F代主義對景觀建筑學最積極的貢獻并不在于新材料的運用,而是認為功能應當是設計的起點這一理念。使得景觀設計從而擺脫了某種美麗的圖案或風景畫式的先驗主義,得以與場地和時代的現實狀況相適應。60年代以來年景觀設計則受到了環(huán)境藝術的影響及后現代主義的推動。此時的藝術懷著更為寬容的態(tài)度,賦予了景觀建筑適用的量性和更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藝術不再是先驗的形式主宰,而成為了設計的激勵力量。

在這一階段生態(tài)意識在景觀設計中也有所體現。設計師們從對形式美及優(yōu)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對自然和自然與人的關系的關注,開始了解并懂得植物比人工大壩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學品更能持久地維持水體干凈;泥質護岸比水泥護岸更經濟持久;自然風比人工空調更有利于健康。設計師們找回和重視城市中的邊緣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種植天然草坪和耐旱植物來改善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能源。

20世紀末的高、新、尖科學技術的不斷涌現也為這一時期的景觀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新的靈感。科學思想本身作為當代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客觀上促成了未來派、風格派、解構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流派的形成。塑料制品、合成金屬、玻璃纖維、光線照明設備在設計公共景觀時被大量使用,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景觀設計的表達語言。

在當代文化思潮的影響下,景觀設計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代藝術和后現代藝術對景觀設計的影響

現代藝術和后現代藝術雖然以激烈的對立態(tài)度先后出現,但這并不影響景觀設計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對這兩者的吸收和容納?,F代藝術把景觀設計從圖案和所謂的風景秩序中解放出來,引入到功能和社會尺度的角度,但也因其過分地追求純粹、自我中心和整體藝術語言的單調而迅速促成了后現代藝術的誕生。后現代藝術真正包容了不同文化傳統(tǒng)、不同藝術形式、不同標準和不同的表達語言,使得當代景觀設計在一個盡可能立體的舞臺上粉墨登場。其中一些全新的藝術活動開辟了當代景觀設計的新局面,他們主要是:大地藝術。

大地藝術可以看成是室內裝飾作品向戶外發(fā)展的結果,最早的樣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國的斯通享治圓形石柱。大地藝術的作品都十分關作品的“場所感”,即作品與環(huán)境有機結合,通過設計來加強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質、季節(jié)變化等特性,從而引導人們更為深入地感受自然。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是史密森的《螺旋防波堤》。這個巨大的,由6500噸黑色玄武古石、石灰?guī)r和泥士建造的螺旋形防波堤匐臥在美國尤他洲大鹽湖東北角的岸邊,盤旋伸入粉紅色的湖水中,被作者稱為是通往海底史前文明遺跡的通道。其它著名的作品有:德?,斃麃喌摹堕W電原野》,通過壯觀的不銹鋼陳列,通過閃電雷鳴等自然力量接近了天與地,把人類引導到對自然災難的體驗中;松非斯特的《時間風景》,則通過種植大片的松樹和毒胡蘿卜林,來營造一個都市中的先哥倫布時代的森林。這些大地藝術的作品大都介于雕塑和建筑之間,并逐漸在現代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們將風景融入到現代城市生活中,并接近了自然與人類的感受和距離。受到大地藝術的影響,奧地利藝術家拜耶和瑞士景觀設計師克拉墨設計了一系列從自然生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又具有神秘的藝術性的環(huán)境景觀藝術設計作品。如著名的西亞圖的米溪爾土地工作和亞斯本草原旅館的“土丘園”。

概念藝術

概念藝術來源于20年代早期的達達藝術,認為藝術沒有什么神圣和持久的價值,它的本質是思想或者概念,物理形態(tài)的具體作品并不重要,所以也叫思想藝術、后物體藝術或無物體藝術。用來記錄思想的照相實錄或者對一個事件的文字材料,是概念藝術的常見形態(tài)。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馬塞爾。杜尚。概念藝術家探詢藝術與思想或藝術與知識的關系,這種作品實際上并不是用來觀賞的,所以在美術館以及其他場合展出的往往是一些臨時性的裝置。海澤的《雙重否定》和克里斯托的一系列包裹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概念藝術與地景藝術的奇妙結合。這些作品透露出某種哲學意味并且隨著作品本身的消失加強了人們對這些觀念的記憶。代表的藝術家還有依夫斯。克萊恩,皮埃爾。曼佐尼和美籍猶太藝術家施瓦次。施瓦次的景觀設計作品融合了多元的藝術風格,除了受到概念藝術的影響,直接把實物復制應用到公共環(huán)境中,她還以極簡藝術和波譜藝術的手法來表達其對景觀環(huán)境中藝術氣氛和文脈的理解。

二、生態(tài)論理對景觀設計的影響

70年代始,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景觀建筑教授麥克哈格提出了將景觀作為一個包括地質、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動物和氣候等決定性要素相互取得聯系的整體來看待的觀點。西蒙。凡。得。瑞恩曾提出其定義:“任何與生態(tài)過程相協(xié)調,盡量使其對環(huán)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tài)設計?!边@種協(xié)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物種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yǎng)和水循環(huán),維持植物環(huán)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環(huán)境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健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景觀設計是人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設計,一種基于自然系統(tǒng)自我有機更新能力的再生設計。在這一期間,麥克哈格提出了“千層餅模式”,完善了以因子分層和地圖疊加技術為核心的生態(tài)主義規(guī)劃方法。這些理論和方法賦予了景觀學以某種程度上的科學院性質。景觀建筑學也不再僅僅是藝術化地布置植物和地形,而是可以經歷種種客觀分析和歸納的,有著清晰界定的學科。

三、科學技術對于景觀設計的影響

藝術設計和創(chuàng)作是一個有規(guī)律可循的造物過程,特別是60年代以來西方藝術擺脫了架上繪畫和雕塑,利用機器批量生產藝術品后,景觀設計領域也突破了沙、石、水、樹木等天然材料的限制,開始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光導纖維、合成金屬等新型材料來制作景觀作品。其中廣泛應用的新興材料和技術主要是:

人造霧

人造霧是采用設備處理后的凈化水,以直徑極小的微粒在空氣中漂浮,形成白色自然物的奇特景觀,頗似自然霧氣的濃縮,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體驗。人造霧可按設計想要的效果及實際應用的要求隨意控制。因而廣泛地應用于現代園林建筑及特色造景當中。

塑料制品及聚合物

塑料制品聚合物給景觀設計師提供了方便、經濟、適用范圍極廣的造景材料。塑料制品現在已經普遍地應用于公共雕塑,景觀設施甚至建筑設計等領域中,而各種聚合物則使輕質的、大跨度的室外遮蔽設計更加易于實現。

玻璃纖維和光纖

玻璃纖維摻入水泥和一些輕型膜網中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抗拉性能。另外玻璃纖維和光纖技術的結合使得室外景觀照明更加靈活多樣。目前已有一些設計甚至單獨使用光纖和霓紅燈來表達其景觀作品的文化內涵。

第2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該項目結合長春城市性質及凈月旅游經濟開發(fā)區(qū)的開發(fā)定位,以獨具關東民俗風情的原生態(tài)自然景觀為襯托,以具有濃郁的關東地域特色人工為載體,通過關東民俗區(qū)、薩滿文化區(qū)、少數民族風情區(qū)等內容,展示“民俗文化”的設計主題,創(chuàng)新地域文化與城市近郊生態(tài)旅游復合發(fā)展的度假村項目。

2功能分區(qū)與項目內容

2.1關東民俗區(qū)

關東文化作為一支具有自己獨立發(fā)展歷史和鮮明風格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東文化是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顯著代表,構成了吉林民俗文化的主體。民間流行的“二人轉”在群眾中影響很深,也最能體現東北勞動人民對藝術的追求?!皷|北秧歌”這種歌舞活動也反映了東北人民的熱情浪漫。而“剪紙藝術”卻在東北大地上傳承了下來,緊跟時代和生活的新的主題正在通過這門古老的藝術表達出來。該項目結合了關東的“二人轉”、“東北秧歌”、關東“剪紙文化”等形式,引用關東文化元素展開設計,創(chuàng)建了關東民俗區(qū)。在一系列的景觀墻處理上,引用了“二人轉”、“大秧歌”舞蹈的造型。采用了“剪紙藝術”中鏤空的處理手法,將這三種藝術形式巧妙的結合起來,給人以深刻的視覺印象,同時通過層層疊疊的景墻穿插排列,起到了借景的作用?!岸宿D”文化雕塑更是取材于“二人轉”表演道具扇子和手絹的抽象變形,使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能充分體現到這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

2.2薩滿文化區(qū)

薩滿文化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薩滿文化是原始宗教文化的載體,具有深厚的文化蘊涵和歷史積淀,涉及祭祀、民俗、藝術等幾個領域。祭祀是薩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薩滿在祭祀中要用樂器、掌聲、歌舞向神靈起到降臨、祈禱降人福壽、同時也有娛樂神靈和娛樂人們的目的。在設計構思上,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薩滿文化進行提煉融入到設計之中。入口處三角形的門在造型上取材于薩滿服飾標志性的造型。民族服飾文化是民族風情元素之一,也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它不僅僅是整個場地的一個起點,在這里門更加成為一個標識,跨越了這道門,人們進入的是不一樣的民俗世界,體驗到的是不一樣的民俗文化。同時,在這扇門還起到了中國古典園林里中框景的作用?!懊婢邚V場”和“神祭廣場”位于中心區(qū)域,薩滿文化的面具是薩滿教思想觀念物化形態(tài)和特殊的表意符號,反映著信仰薩滿教的北方民族的信仰、禁忌、思維心理和審美意識。通過對面具和服飾造型的歸納和提取,獲得了一種新的造型作為民俗展示的構筑物,除了具有一定的觀賞性,還給人一種神秘的色彩。

2.3少數民族風情區(qū)

第3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由于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在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化上人們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人們更多的是追求“居者優(yōu)有其屋”而不是滿足于“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在住宅的戶型上要求舒適美觀的基礎上拓展了對住宅的外延周邊環(huán)境、城市景觀、人文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權衡。這就要求了我們具有綜合的設計能力,既要知曉歷史、了解政治,又要從基本國情出發(fā),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打造屬于本土特色文化建設的城市環(huán)境,提高人們居住環(huán)境和質量的舒適性、安全性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性。成都人好休閑、愛坐茶館、愛吃火鍋、擺龍門陣,每逢周末節(jié)日我們都能看到茶樓、農家樂、景區(qū)里打牌、燒烤、喝茶的人們絡繹不絕。而易園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地居民物質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時也展示了具有成都特色休閑文化空間增強了人們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它的存在很好地避開了城市規(guī)劃進程中弊端,立足成都,展示具有西南特色巴蜀文化空間的開放性、包容性及參與性。為了順應潮流的發(fā)展其下屬的易園餐飲公司在成都開創(chuàng)了園林食府茶道之先河,創(chuàng)造出具有易園特色的易園食譜,易園茶藝來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文化交流。

2.把握民族的、地域性的文化設計理念

我們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造園理念“小中見大”、“意境之美”、“移步異景”,我們也有優(yōu)秀的園林作品拙政園、獅子園,所以,在現代的景觀設計中,完全可以將這些中國地域文化和造園手法運用到景觀設計當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景觀。步入成都易園園林景觀中,你就會被主體建筑養(yǎng)正軒吸引。它的存在將園中的水面一分為二,在水體的周圍興建筑、筑亭、依疊石而見長廊;白墻褐色木材的傳統(tǒng)建筑,山墻上鑲嵌著富有寓意的吉祥圖案作為裝飾,也吸取了四川民居特色;園內景觀植物的栽植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經濟美觀”的原則,采用了具有川派園林、川派盆景的地方特色布置在易園的入口處、轉角處以及重要的景觀節(jié)點處。讓人一步入園林就能感受到巴蜀文化特色的韻味。

3.傳統(tǒng)文化與城市建設的完美結合

傳統(tǒng)與時代是相對而言的,傳統(tǒng)的存在是因為時代作為參照物,而時代的發(fā)展是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向前推進的。傳統(tǒng)必須要適應時代,而時代也必須要繼承傳統(tǒng)。談起西安,我們都能立即想到它的古城文化,大唐芙蓉園、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鐘鼓樓;說起成都都會想到少城文化寬窄巷子、青城山、春熙路等等,追其原因就是西安、成都的城市建設都是立足于本城市的傳統(tǒng)歷史文化,深入挖掘具有該城市的歷史文化元素運用到城市文化建設上來,激發(fā)人們的文化認同感。而成都作為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古城,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之一,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政治、經濟、軍事重地,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易園園林就位于成都市金牛區(qū)、金牛鄉(xiāng)、金牛村、金牛大道、金泉路八號的金牛壩,與金牛賓館一墻之隔,占地120余畝。與成都寬窄巷子少城文化景觀一起作為成都文化的縮影。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韻味、有涵養(yǎng)的同時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文化建設才會讓人流連忘返。廣東、深圳經濟發(fā)展可喜可賀,但他們畢竟是工業(yè)高速發(fā)展的產物,城市建設并沒有加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在某些方面而言,它是失敗的。就像西餐肯德基快餐一樣,沒有營養(yǎng)只能是充饑。真正有營養(yǎng)的還是我們傳統(tǒng)中餐。我們的城市建設也一樣,在城市文化景觀建設方面,還是要立足于傳統(tǒng)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區(qū)域性景觀,這樣的城市建設發(fā)展才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4.傳統(tǒng)文化與群眾互動、參與性

易園園林集觀光、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文化空間,我很慶幸自己來到了這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歷史文化古城的魅力,和一份打造生態(tài)園林城市的堅持。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的時尚大都市的繁榮,也可以領略到古香古色的傳統(tǒng)建筑。

5.總結

第4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中國古典園林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在古代,園林既是技術層面的,也是文化層面的。當時,沒有園林設計師的稱謂,園林的建造主要靠一些文人雅士與工匠藝人共同溝通協(xié)作完成,明代造園專家計成在《園冶》一書中提出“三分匠,七分主人”,“主人”相當于現代的設計師,在古代當屬文人之列,他們的人生背景,學養(yǎng)深淺影響了園林的面貌,反之,園林也獲得了與傳統(tǒng)文化相契合的機會,成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從中國數千年的園林史中可以看出園林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受主流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影響在主體建筑、裝飾色彩、植物搭配等方面均有不同。以下舉例為證。

1.1不同地域文化下的園林藝術

我國的北方園林與南方園林都有著豐富的景觀資源,對比兩處園林,都不乏耗資巨大,心思巧妙的傳世佳作,然而,兩個園林在地域文化內涵上卻不盡相同,由此也影響到了藝術風格的呈現。北方園林以皇家園林為主,深受帝王文化影響。其布局嚴謹,多為前朝后寢,即宮殿的布局是園林處于宮殿的后部或側位,如故宮的御花園;居家住宅是住宅在前、花園在后,如恭王府花園。景物的配搭強調軸線對稱,規(guī)模雄偉宏大、建筑主體突出。色彩輝煌華麗,紅黃墻、琉璃瓦配上雕梁畫棟,很好的體現富貴雍容的特色。南方園林,多為私家園林。與北方園林相比,南方園林因為“天高皇帝遠”,所以更“接地氣”,它比北方園林文化更充分展示自我人格的追求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感悟。園林的布局瀟灑活潑,廳堂自由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臺水榭,宛轉其間,規(guī)模雖不及北方的氣勢宏大,但善于以小見大,景物安排曲折幽深,色彩淡雅明媚,建筑樸素,富書卷氣。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等??傮w來說,北方園林沉穩(wěn)大氣,南方園林明秀典雅。

1.2儒釋道文化影響下的園林藝術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富影響力的便是儒、釋、道這三家,在中國園林漫長的發(fā)展進程中,儒、釋、道的思想互為交織,共同影響了園林的發(fā)展。首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首重“倫理”,北方園林中前朝后寢,軸線對稱就是儒家思想的反映,前朝后寢與儒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觀點對應,軸線對稱則是儒家提倡“禮制”,“居中不偏”的思想滲透。“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涵之一,古典園林也將“崇尚自然,師從造化”視為最高準繩,把建筑、山水、植物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盡量充分的利用自然條件,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中抒發(fā)無限的情懷,以物喻德,以花木寄情,如蘭花寓意幽谷自芳,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等,創(chuàng)造出心理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相生相協(xié)的園林藝術。二是佛家思想的影響,佛教對園林影響較大的是禪宗思想,它關照人的“心性”,將園林空間升華到“意境”的層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為園林這種有限的景物形式提供了超越時空直達最高靈境的可能性。三是道家思想與中國園林,道教是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上成長的宗教,主張“道法自然”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與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謀而合。道教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影響還體現在崇尚神仙境界方面,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布局方式與道教有極深的淵源,道家傳說東海之東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與日月同生的仙人居住。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宮殿中營造園林,為追求仙境,建造一池湖水,曰太液,而湖中有三島隱喻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至漢代,此格局尤為興盛,漢高祖、漢武曾在宮中開鑿滄池,池中建島,以效仿仙境。此后這種模式成為歷代帝王營建宮苑時常用的經典布局方式。我們從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古典園林表現出來的藝術特征中證實了文化與園林藝術間不可分割的關系,讓建筑“建”起來的是理工科的知識,測量、計算、繪圖等等,讓建筑“立”起來的卻是人文藝術學科的知識,二者交相輝映。由此可見,建筑價值不僅體現于建筑本身的工藝技術,也體現在建筑所蘊藏的人文精神、民族特點與時代精神上,我們研究園林藝術與文化的關系,重視歷史文脈對景觀設計的影響,有助于提升現代園林建筑的高度。

2傳統(tǒng)美學觀念對中國園林的影響

中國傳統(tǒng)美學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美學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了園林發(fā)展過程。無論是如詩畫般優(yōu)美的景致,如書法般巧思的布局,還是如音樂般空靈的境界,都讓我們體悟到中國人特有的美學觀念。傳統(tǒng)的美學思想是快速形成中國現代園林自身特色的捷徑。園林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態(tài),它既擁有可觸碰的物質形態(tài),又有耐人尋味的精神形態(tài),只是它的精神形態(tài)容易掩蓋在紛繁復雜的物質形態(tài)之下,尤其是新技術新材料層出不窮的今天。因此,從中國詩、書、畫、樂的表現手法中提煉園林藝術的民族語言顯得尤為重要,而以詩、書、畫、樂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園林的空間處理和營造意境更具有代表性。

2.1傳統(tǒng)美學的空間意識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西方的園林多是由建筑師設計規(guī)劃,以建筑的眼光來觀察運用自然環(huán)境,講究科學的透視方法,用建筑設計的手法打造環(huán)境空間。中國古典園林的規(guī)劃師多是文人與畫家,他們是用詩人的心理,畫家的眼光來觀察自然,將建筑引入自然環(huán)境,他們重視的是,房子和人以及整個環(huán)境的和諧關系。眾所周知,中國人的空間意識異于西方,宗白華先生是這樣表述的:用心靈的俯仰的眼睛來看空間萬象,我們的詩和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不是像那代表希臘空間感覺的有輪廓的立體雕像,不是像那表現埃及空間感的墓中的直線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歐洲精神的倫勃朗的油畫中渺茫無際追尋無著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節(jié)奏化的音樂化了的中國人的宇宙感。中國傳統(tǒng)畫家作畫,不是從一個視點觀察物體,他是從有限中看到無限,再從無限回顧有限,具有高度的心靈自由,是《易經》上說的:“無往不復,天地際也。”,正是這樣的空間意識形成了中國園林藝術獨特的風格。我們看揚州個園,個園是典型的文人山水園,相傳清代大畫家石濤曾參與造園。個園最令人稱道的是設計者將四時美景設置在一園之中,人們可以隨時感受四時美景。春景沿花墻點綴石筍,似春竹破土,加上竹林呼應,春的氣息迎面而來;夏景以湖面假山為主,青灰色的太湖石,碧綠的池水,秀木紫蔭將整座山體襯映得分外靈秀,清幽無比;秋景以棕黃色的黃山石堆疊假山為主,山勢較高,面積也大,可登上山頂,欣賞園景;冬景所處的位置幾乎終年不見陽光,地面用白石鋪成,山體用宣石堆疊,宣石雪白的顏色一眼望去似積雪未消,令人驚嘆。個園占地面積并不大,卻表達出“春景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景慘淡而如睡”(郭熙)的境界。中國人的空間處理還重視“虛實結合”,在中國人看來留白的空間是物與心之間交流的通道,是可以借助觀眾的再創(chuàng)造聯想將它補足的,就好像“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人生經驗不同,所生成的意境自然各異,而這正是藝術的情趣所在。傳統(tǒng)園林設計者通常都會預先埋設虛實相生的空間,水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營造虛空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靈魂所在。水既可成景以供觀賞,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溪澗潺潺,淵潭深邃。也可激發(fā)變形、虛幻的意境之美。比如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上天天光”,利用水面形成的虛幻倒影空間與天連成一片,大面積的虛空為欣賞者留下了聯想的空間,欣賞者憑借自身的美感經驗在這虛空中領會到各自的意境。乾隆帝就曾御筆題詩曰“垂虹駕湖,蜿蜒百尺。修欄來翼,中為廣亭。榖紋倒影,滉瀁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不啻胸吞云夢。”可見,擅用虛實互補正是園林靈性所在。

2.2傳統(tǒng)美學的意境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中國園林獨特的意境美是我們區(qū)別于其它園林風格的重要標志,意境也是中國藝術最富民族意味的語言。我們要凸顯現代園林的民族語言,就必須彰顯園林的中國意境。詩詞書畫的藝術境界與園林最為契合,王國維將詩詞境界分為“優(yōu)美之境”、“宏狀之境”、“古雅之境”和“?;笾?rdquo;。園林主要追求的是“優(yōu)美之境”。“優(yōu)美之境”,優(yōu)雅,從容,淡定。如江南園林,精雕細琢中飄溢著清雅氣息,清新、淡雅、寧靜的色調,高潔的氣質令人遙想閑逸淡泊的詩人情懷。園林與詩畫的不同之處在于:園林是在一個固定空間環(huán)境中營造意境,只有客觀事物與人的主觀情意相通時,才產生意境。同時,它的意境隨著日升月落,四季更替而變化,有些景致只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氣候出現,如“平湖秋月”、“斷橋殘雪”等。園林藝術的意境是綜合自然環(huán)境、建筑、詩、畫等多種藝術的成果,不是所有園林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時候都產生意境,因為難得,所以可貴。意境無疑是一代代中國園林設計師追求的核心,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對仗、賦、比、興,繪畫的“氣韻生動”、“隨類賦彩”、“經營位置”,書法的向背、曲直、疏密、聚散等創(chuàng)作手法中汲取靈感,用最富民族特色的藝術語言創(chuàng)造中國意境。

2.3傳統(tǒng)美學的音律對園林造景的影響

《樂記》:“聲成文,謂之音。”就是說只有合乎規(guī)律的聲音才能組織起來成為樂音,構成樂曲,其中包括了節(jié)奏、和聲、旋律構成的音樂形象,表達各種情感的起伏,是一種微妙的創(chuàng)造性形式,啟示著最深刻的內容。中國古代很早就把律、度、量、衡結合起來,從音律時間性、規(guī)律性來規(guī)定空間性的度量,正如《史記》所述:“陰陽之施化,萬物之始終,既類旅于律呂,又經歷于日辰,而變化之情可見矣”。中國園林造景參照了音樂的嚴整形式,依照節(jié)奏旋律的張馳疾緩,運用門、亭、臺、廊、橋、水面、假山、植物、觀賞石等等,造成園內的各種曲折變化,空間上的層層深入與高低起伏,像音樂中不同的音符一樣,使置身園中的人產生不同的情調感受,使園林建筑成為凝固的音樂。

3在全球化語境下反觀中國園林民族性的價值

第5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1前言

作為景觀規(guī)劃設計領域的一代先驅、首屆國際景觀規(guī)劃設計師聯合會(IFLA)主席以及歷屆IFLA的名譽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經歷與國際景觀規(guī)劃設計學科專業(yè)的發(fā)展緊密相關。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理論研究與設計實踐長達70多年,從192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花園》(與J.C.亞特蘭大合著)起,到1992年規(guī)劃設計亞特蘭大市歷史學會庭院,杰弗里·吉利柯一生出版發(fā)表專著論文數十部,完成的建筑與景觀規(guī)劃設計100多項。其中,《人類的景觀造園》(TheLandscapeofMan)[1]一書被譯成多國文字,在規(guī)劃設計界廣為流傳。

回顧國際規(guī)劃設計界發(fā)展的歷史,建筑和景觀曾經是相互分離的兩大部分。過去,建筑凌駕于景觀之上,支配著景觀;如今,這種情況不復存在,甚至已截然相反。在人類步入21世紀的今天,景觀成為重要的因素,隨著世界各國關注焦點的轉變,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已被優(yōu)先考慮,這些都促使景觀規(guī)劃設計學進入了重要的中心舞臺。雖然起初杰弗里·吉利柯是個建筑師,并且在學生時代最初也與其他建筑師一樣得到了建筑學的嚴格訓練與實踐,但是在這場景觀第一、生態(tài)第一的觀念轉變進程中,他是景觀園林規(guī)劃與設計界當之無愧的主帥。

2專業(yè)教育背景

本文著重在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扼要分析介紹,并非個人傳記。但是,對于許多問題的理解有賴于對于其生平的了解,因為,規(guī)劃設計作品自身無法解釋發(fā)生在杰弗里·吉利柯長達70年的規(guī)劃設計生涯中的這樣和那樣的轉變。對這樣一個職業(yè)變遷的真正理解,不僅需要單純的設計作品方面的知識,更需要對其設計動機的了解、癡迷以及興趣。

杰弗里·吉利柯1900年出生于英國倫敦,1996年9月逝世。他最早的建筑經驗源于建造其父母的住宅。在寄宿學校,他接受了古典而正統(tǒng)的教育。之后,他幸運地遇見了建筑師C.F.A.福塞(C.F.A.Voysey),被引導進入位于貝德福特(Bedford)廣場的建筑聯合學校,就讀于建筑學專業(yè)。在那,杰弗里·吉利柯與其學友J.C.(約克)斯費爾德(J.C.(JOCK)Shepherd)合作,進行長達5年的意大利文藝復興花園的研究,并出版了專著。那時,幾乎沒有關于該領域的權威著作。通常,只有建筑物被細心地記錄下來,其他要素則被排除在外,與建筑鄰近而不可分割的花園也不例外。因此,這一研究極大地影響了杰弗里·吉利柯后來事業(yè)的形成。

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研究激起了杰弗里·吉利柯對于景觀園林設計哲學領域的好奇心。憑借其古典主義方面堅實的基礎,他開始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這種將設計與哲學相聯系的習慣,最初只是暫時的、嘗試性的;后來得以確定和繼續(xù),最終貫穿其整個規(guī)劃設計生涯。同時,這一習慣也擴展了其作品范圍。

3專業(yè)實踐的發(fā)展與追求

杰弗里·吉利柯的規(guī)劃設計實踐可以分為三大階段:1927~1960年、1960~1980年、1980~1996年。

第一階段從1927年獲得建筑師從業(yè)資格開始,長達30年之久,極大地影響到杰弗里·吉利柯的整個規(guī)劃設計生涯。其間,主要有三件事影響了杰弗里·吉利柯的規(guī)劃設計。第一,當他還是學生時,獲得一個機會,轉向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園林》,這啟發(fā)了他思考建筑物及其環(huán)境的整體關系;第二,在此后的一段時期,他留校任教達五年之久,學生們對于那個時代現代建筑的狂熱追隨以及對于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和尤里奇·門德爾松(ErichMendelsohn)作品的狂熱崇拜深深地影響了他。這兩種不同特征的影響使他既能深刻理解歷史傳統(tǒng),又能跟上時代潮流。第三,在花園設計和建筑設計中,他都得到了家具設計師高登·羅素(GordonRussell)友好的專業(yè)支持。

20世紀五十年代末,杰弗里·吉利柯在專業(yè)上已具備鞏固的地位,1960年,他被委任領導首屆國際景觀規(guī)劃設計師聯合會。對于大多數規(guī)劃設計師來說,這也許意味著整個職業(yè)生涯,然而,對于杰弗里·吉利柯來說,20世紀五十年代末所獲得的成就只是一個開始。1960~1980年期間,其景觀與園林規(guī)劃設計實踐發(fā)生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深刻的變化。他改變了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伙伴的合作關系,從而使自己能夠更加專一地應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技巧。這一單純的轉變對其設計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之變得更加富有特色并極具個性。同時,也深化了其景觀設計哲學思想,這可以從他作圖的線條、構思以及完成的項目中看出。

與其設計哲學的追求一樣,杰弗里·吉利柯不斷發(fā)展的技巧也是注重實效的:設計形式的表達在不斷地進化并得到提煉升華。出于對于現代主義運動的同情,早期的古典主義手法得到了修正;當后現代主義理論迷惑了許多出色的設計師之時,其“二元論”使他在20世紀七十年代期間具有鞏固的地位??傊偰茌p松自如地游離于現代世界與古典主義世界之間,對于二者駕輕就熟、胸有成竹。

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作品,絕大部分屬于環(huán)境設計。不管是城市的、還是鄉(xiāng)村的,生態(tài)方面的考慮總是占著主導地位。對于生存環(huán)境這一人類的根本資源,杰弗里·吉利柯認為,通過保護全球的環(huán)境來達到保存人類文明的目的是關鍵而核心的任務,其中,景觀規(guī)劃與設計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起著至關重要的平衡作用。在其名著《人類的景觀造園》一書中(1975年,1986年、1992年),杰弗里·吉利柯寫道:“今天,作為歷史上的第一次,正在逐步展開的世界面貌表現出了集體性的物質主義而非規(guī)定的宗教性。在先進國家,個人在其所擁有的家園住區(qū)之中產生、演化、并形成其個人信仰。對他(她)存在的最大威脅可能并非商業(yè)第一主義,并非戰(zhàn)爭、污染、噪音以及主要能源的消耗,甚至亦非斷子絕孫的危險,而是由于鑒賞力的嚴重缺乏和歷史上價值觀念的相繼解體毀滅所導致的盲目無知,而這種相輔相成的鑒賞力和價值觀念正是那種單純而偉大的理念的象征?!盵1]

4杰弗里·吉利柯作品解讀

對于杰弗里·吉利柯來說,設計與其環(huán)境背景之間的關系一直是最為重要的。無論是什么地方的項目,他總能探索出該地的場所精神,并將這一精神清晰地定義下來,從不脫離和歪曲事實。這樣的案例在他最早的一些項目中就已有所體現,例如查達·喬治(CheddarGorge)或作為對照的迪奇雷(Ditchley)公園。在查達·喬治,基地本身所具有的戲劇化效果通過水平安排的建筑物得到突出,并通過水池的反射進一步強化;在迪奇雷公園,被賦予歷史意義的長平全合適,使得整個建筑物成為后來加建的景觀環(huán)境的一部分(圖1)。又如在拉尼麥德(Runnymede),肯尼迪紀念碑被建造在到草地北坡的途中,要到達紀念碑,必須穿過自然林地,這是一條寓意深刻的“朝圣者之路”

之后,分析場所各方面的條件成了杰弗里·吉利柯工作的中心。在許多園林設計中,他首先將主體建筑安排在景觀環(huán)境中,使之成為其中一員,而不是簡單生硬地安放在環(huán)境中。在大約20個項目中都曾運用了長平臺或長步道,其中也包括小尺度的平臺。隨著這一設計技巧的發(fā)展,它更多地濃縮了場所的歷程。在拉尼麥德,它被設計成聯系圣地和自我反省座位的一條線;在克羅伊斯特(Gloueester,1961年),長步道被改換成城市背景下的步行路線的形式,連結哈爾(High)街和花園;在莫丹拉(Modena,1980年),步道位于長水體的旁邊;在心境園(1986年)中,它又變成一條水上游線,一條通過綜合場所的主要游線。對此,迪奇雷公園的委托人提到:“無論怎樣,平臺是杰弗里·吉利柯的一項偉大成就。”

透過林蔭道的狹長景觀視軸(vista)是杰弗里·吉利柯景觀設計的另一個主要詞匯。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它們都被合乎邏輯地設置,與其余的景觀要素相輔相成。在諾丁漢(Nottingham)大學(1955年),哈特威爾(Hartwell,1979年),布列斯卡(Brescia,1981年),圣保羅的沃登拜里(WaldenBury,1983年)和休特(shute,1987年)以及其他無數的項目中,這一特殊的景觀被杰弗里·吉利柯創(chuàng)造或再創(chuàng)造。尤其在貝克漢姆·布魯德(BuckenhamBroad,1977年),貝尼威爾·麥納(BarnwellManor,1981年)和唐德克姆(Tudcombe,1989年)中,這一手法更為突出。在埃汶頓(Everton)中,許多技巧被有效地用于遮掩直接的視線,以使游人在經過此步道時能觀賞道路兩邊的景色。

水是又一個使杰弗里·吉利柯著迷的景觀元素。在許多項目中,水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景觀要素,例如休特(1970年)和莫丹拉(1980年)等。同時,水也常常作為一種現狀特征被加以開發(fā)利用,例如撒頓場所(SuttonPlace)(1980年)和心境園(1986年)等。在撒頓場所中,水如瀑布般瀉下;休特項目則充分開發(fā)具有視聽雙重感受的涓涓細流;在為迪奇雷(圖1)等所做的規(guī)劃中,杰弗里·吉利柯特別增加了泉水,以作為一種最主要的水的表現形式。

為了增強上述景觀要素之間的聯系,許多輔助設計要素被或者聯合、或者單獨地使用。這些輔助設計要素的范圍從涼亭、坐凳到棚架、雕塑、水缸,到裝飾性的花瓶、籃子等等。它們被有計劃地、有效地應用在許多項目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許多要素還被確立為花園設計行業(yè)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然而,即使這樣,杰弗里·吉利柯一直十分謹慎、節(jié)儉地應用它們,以求獲得高質量的景觀環(huán)境效果。

在杰弗里·吉利柯的作品中很難找到精彩的植被規(guī)劃。僅僅在三個案例中,植被規(guī)劃被證實是成功的:克里汶頓(Cliveden),埃汶頓和撒頓場所。實際上,前者是由他的妻子蘇珊·吉利柯(SusanJellicoe)設計的;后兩者則是由海利·斯萊福(HilaryShrive)設計的。杰弗里·吉利柯只是與他們共同商榷設計方案。事實上,杰弗里·吉利柯是第一位敢于承認自己不是種植設計師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師。

從以上可以看出,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尺度涵蓋極廣,從小規(guī)模的城市花園到大面積的游憩綜合場所。我們不禁要問,什么是這些作品的共同要素呢?首先,在理性分析方面是考慮人性的尺度。其次,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關注人類的天性。杰弗里·吉利柯認為,下意識的心理活動在領悟、感受景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們將依此行動。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的,二是人類群體共有的。在創(chuàng)造力面前,這是一種十分謙遜的態(tài)度,至今,只有他認真并堅定地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來思考研究這一規(guī)劃設計界的根本問題。

杰弗里·吉利柯還是第一位聲稱自己是現代主義者的設計師。如果說他是現代主義者,那么其現代主義是不受特定時間影響并且更加專業(yè)化的。對于新事物,他總是以一種不斷考察的態(tài)度對待它們。在每個項目中,出于靈感的需要,他總是涉獵得更加遙遠、更為廣泛。自20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出自對于文藝復興藝術的熱愛,杰弗里·吉利柯成了一位熱衷于評價現代繪畫和雕塑的人,特別是對于保羅·克利(PaulKlee)、馬列維奇(Malevich)、康達斯基(Kandinsky)、畢加索(Picasso)、亨利·摩爾(HerryMoore)和安東尼·卡羅(ArthonyCaro)的作品。其更多的設計靈感還來自于廣泛的文化方面的積累,尤其是20世紀的各種哲學思潮。對于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他也興趣盎然、長久不衰,這啟發(fā)了他關于景觀布局結構的概念。

5代表性作品簡介

杰弗里·吉利柯最具代表性的景觀園林規(guī)劃設計作品創(chuàng)作于1980年至1996年期間,包括:撒頓場所,莫丹拉市民公園(Modena),心境園(第一期、第二期)和休特住宅花園(見彩圖),此外,還有曾被提議但未實現的特爾尼公園(1989年)以及為開羅所做的設計(1992年)。

5.1撒頓場所

撒頓場所的對稱式布局形成于1526年左右文藝復興初期的修建和1905年的擴建?,F在的景觀始建于1980年,是對創(chuàng)造力、生命和志向抱負的巧妙隱喻,其中東墻花園(EastWalledGarden)則展現了天堂樂園與圣地園。從這一作品可以看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對杰弗里·吉利柯的深刻影響,撒頓場所花園與干布瑞爾別墅同樣表達了其個人頭腦中的理性與非理性。

5.2莫丹拉市民公園

莫丹拉市民公園和撒頓場所一樣,結構上是古典主義的,但是二者的目標不同。表面上,如同任何一個市鎮(zhèn)公園一樣,莫丹拉市民公園為集體性的都市社會提供娛樂和休閑;實際上,它意在打開基于尊嚴之上的潛意識的窗口,表達當今人類社會與古典主義世界的聯系,從而強化舊城中心區(qū)的價值。這一作品體現了作者廣泛的文化方面的積累。正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開闊的視野和對于人文主義的熱愛啟發(fā)了這一設計。

5.3心境園

心境園1985年立項,位于得克薩斯州卡爾文斯頓的不宜居住的墨西哥灣海岸。在這一著名的景觀設計中,諸文明被組織在一起,各類植物被精心培育,并與其花園的多樣形態(tài)結合為一體。富有教育意味的校園和玻璃房,架在沼澤之上的步行小徑和苗圃,以及通過步行或乘船穿越伊甸園和激動人心的諸文明世界……,在游覽過程中,你將發(fā)現,宇宙之中諸文明的存在方式是多么的脆弱而不穩(wěn)定。值得注意的是,苗圃被指北針從穩(wěn)定的古典主義擺向了不穩(wěn)定的浪漫主義;充滿敵意的海神波塞冬(Poseidon)和友善的谷物女神黛麥特(Demeter)的巨大頭顱從外太空越過保護墻注視著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奇特的、充滿希望的、美麗的產物,那樣的躊躇而迷茫。

5.4亞特蘭大市歷史學會庭院(AtlantaHistoricalSociety''''sGardens)

1992年設計的亞特蘭大市歷史學會庭院景觀,體現了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家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提出的觀點:“下意識與意識相互協(xié)調”的論點。這是一種嶄新的、涉及西方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哲學思想。

亞特蘭大市的歷史學會庭院的場地(33英畝)長滿了本地生的樹木,被深壑與河谷一分為二。北半部為斯旺住宅占用,其宏偉的意大利風格宅邸和庭園始建于1927年,當時該城市的社會歷史景觀方才開始。南半部有兩個現代博物館,附帶一個停車場和村莊。對景觀設計師來說,如何將這些分離的元素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個恢弘的理念——一個穿越歷史的景觀城市,這是設計的難點。常規(guī)的幾何式的古典主義方法強調中央景物,不論對場地還是設計意圖均不合適。通常的英國浪漫主義景觀設計方法是用一條假設的河流統(tǒng)一整體,這在統(tǒng)一諸景觀要素方面是可行的,但同樣與該計劃的真正意圖不符。

故而,受赫拉克利特的啟示,杰弗里·吉利柯產生“穿越時空的宇宙的運動”這一設計概念。基于這種能力,借助于這種能力,人類的潛意識能如河流一般在腦海中記錄下經歷過的事物。為了創(chuàng)造自身運動的感覺,一連串的體驗被組織成一個整體,如同一曲交響樂。路徑則被刻意設計成不搶不顯,往往掩蔽在樹叢之中很難尋覓。為了與設計概念協(xié)調,避免有交叉路口。整個路徑方案,其原理如同一個圓,從起點到終點,再回到起點,又重新開始。

順著小路,生命的起源是巨大臺地臺階前的狩獵場。從這里,穿過一片昔日是印第安人居住地的樹林,到達一個建于1830年的白人村莊。向下走,從一座木橋上跨越小溪,爬上通往十字路口下方那個象征著1863年城市消亡的洞穴之路,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新亞特蘭大。穿過一個又一個棚架下的花園以及一個維多利亞式的游藝室后,進入斯旺住宅花園和充滿亞特蘭大狂歡喜慶的氣氛之中。參觀過這些敬獻給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輝煌禮物,沿著那條有著水池、噴泉、綠蔭穹架以及斯旺宅邸特有景觀的小路前行,不知不覺中就徜徉在一個溫馨的中世紀室內花園之中了。再穿過一條疑惑重重的山谷,就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攀上一個大臺地,見到一片赫拉克利特的小樹林。這樣的景觀感受讓人不禁想起一句常言:“萬事流轉,永無止息?!?/p>

6結語

“一開始你用正常的方式準備進行一個設計,你會發(fā)現這種設計索然無味;然后,你將設計圖紙放在一段距離之外,并且最好將其上下顛倒……,……你逐漸意識到它為你建議出一種與原設計方案完全不同的但又十分友好的設計思想雛形?!?/p>

“按照C.J.休(C.J.Jung)的理論,現在我們擁有兩個截然不同并且相互分離的世界——意識世界和下意識世界。二者對抗時,我們處于混沌狀態(tài);二者分開時,我們不受影響;然而,當二者協(xié)調時,那就是藝術”?!叭绻梢裕瑒e告訴任何人,因為這種感覺是從一個下意識到另一個下意識的啟示,并且會被理智破壞?!?/p>

“所有的藝術都出自于下意識”?!疤摌嫷牟豢梢娛澜绲睦碚撛谠疽黄瞻椎牡掀胬坠珗@的多樣的形式中得以效法;在30年后的同一家族的休特住宅設計中,這一理論成為我設計的關鍵。”

“我要最深切的感謝我的業(yè)主們,他們的理解、鼓勵和參與是非常重要的”?!霸O計圖紙是向項目委托人介紹規(guī)劃設計的媒介。建筑是靜止的,但是在景觀設計中就連所運用的材料也是處于運動變化之中的;同時,接替原先業(yè)主的新業(yè)主的品味和要求也是變化的。我的思想的真諦都在這些獨一無二的設計圖中?!?/p>

“我們的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期?,F在,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即景觀設計是各類藝術當中一門最為綜合的藝術。這樣一種認識基于三重理由:(1)在生物圈中,現存微妙的自然平衡秩序以及地球的保護層,正在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破壞,而且,似乎只有通過人類自身的努力才能恢復這種平衡,以保證生存。(2)在這些努力當中,首先需要的是訴諸生態(tài),這些生態(tài)系統(tǒng)無非都是可持續(xù)存在的有效的動物狀態(tài)的回歸。(3)由于人類自己就是從這樣的充滿生機的動物狀態(tài)進化過來的,所以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實際上,也就是他的抽象觀念在自然界中的具體體現。第一重理由在人類的生物學層次上,引發(fā)了一種直覺的要求,并且由此導致了"綠色革命",這就像1972年在關于人類環(huán)境問題的斯德哥爾摩會議上所描述的那樣;第二重理由鼓勵著專家們進行綜合的生態(tài)規(guī)劃;而第三重理由正在以歷史上從來沒有構想過的尺度和規(guī)模,推動著景觀藝術的發(fā)展”[1]。

杰出的景觀園林作品首先來源于深刻杰出的思想,在初步了解了杰弗里·吉利柯作品及其專業(yè)生涯之后,對于杰弗里·吉利柯以上的思考言論,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總之,將景觀與園林規(guī)劃設計視為藝術,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論、方法、途徑尋求景觀園林設計的獨特風格,眼光面向古今東西,目標瞄準全世界景觀園林事業(yè)的發(fā)展,實踐行動具體落實在親手繪制的設計圖紙上,孜孜不倦,勤奮一生,這就是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觀園林規(guī)劃設計作品及其專業(yè)生涯的縮影。

今天,人類已步入第三個千年,景觀與園林設計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遍及全球,深入人心。作為景觀園林規(guī)劃設計領域的一代先驅,鑒于他大部分職業(yè)生涯的國際化,勿容置疑,杰弗里·吉利柯已成為景觀園林規(guī)劃設計理論與實踐活動方面的首席人物。

第6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當前,在國內建筑市場"僧多粥少"的狀況下,各建筑施工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他們該如何建立自己特有的企業(yè)文化,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一、立足企業(yè)精神,增強企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內聚力

企業(yè)精神是企業(yè)行為的內在驅動力,在企業(yè)運作中發(fā)揮著"無形"的作用,這種作用可以滲透到企業(yè)行為的各個方面。一個企業(yè)要想獲得持續(xù)、健康、快速的發(fā)展,不僅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作支撐,而且還要靠企業(yè)文化精神來維系。利用企業(yè)精神,把企業(yè)上下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共同體,增強企業(yè)的內聚力,才能最快最好地實現企業(yè)的各項經營指標。

江蘇弘盛集團在多年的發(fā)展中形成了以"以人為本、誠實守信、科技興企、精益求精"的企業(yè)精神,公司員工將這一精神深深植根于每一個員工的腦海中,并將之充分運用于工程建設中。該公司的這一企業(yè)精神作為企業(yè)文化的核心內容,一直激勵著公司員工朝著共同的目標團結奮進。在相互合作中,員工與企業(yè)風雨同舟,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共同體,對公司的發(fā)展壯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6年,該公司實現企業(yè)總產值34.6億元,施工總產值33.3億元,施工面積44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33萬平方米,施工人數24906人,并先后獲得"全國優(yōu)秀施工企業(yè)"、"江蘇省最佳企業(yè)"、"江蘇省建筑業(yè)綜合實力20強"、"江蘇省先進建筑業(yè)企業(yè)"、"中國承包商60強企業(yè)"等榮譽稱號。2007年初,該公司還順利拿到了國家房屋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輝煌業(yè)績,是公司全體員工立足企業(yè)精神,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的結果。

二、培育工地文化,提高一線員工的自我約束力

工程項目部是建筑施工企業(yè)的基層,也是建筑施工企業(yè)的"窗口",依托項目,建設工地文化是體現建筑施工企業(yè)特色、構筑行業(yè)精神、樹立企業(yè)形象的重要載體。基于此,建筑施工企業(yè)建立工地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江蘇弘盛集團多年來一直努力培育工地文化,加強"窗口"建設,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該公司近年來不斷開展安全文明工地創(chuàng)建活動,提升企業(yè)管理水平,樹立企業(yè)信譽,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素質,對申報文明工地的項目采取定點跟蹤管理,并實施獎懲制度,做到施工現場標準化、施工過程安全化,同時將企業(yè)精神、宣傳口號等具有公司特色的標語、圖牌進行懸掛張貼。此外,該公司還在工程項目部為每位員工提供齊全的生活設施,創(chuàng)造舒適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從而調動了每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人性化"管理,使員工以更高的工作熱情回報項目部,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三、塑造企業(yè)形象,提高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外在表現力

企業(yè)形象是社會大眾和企業(yè)員工對企業(yè)整體形象的感受及評價,是企業(yè)文化構成的綜合反映,是企業(yè)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在社會上塑造起來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今天,已不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即使是好的企業(yè),也需要進行"包裝"、"打扮",利用媒體的宣傳來推介自己,塑造良好的企業(yè)形象,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江蘇弘盛集團作為高郵建筑業(yè)的龍頭企業(yè),歷來注重對自己的"包裝"和宣傳。該公司經常利用建筑市場推介會等宣傳形式"打扮"自己,提高聲譽。近年來,該公司先后在南京、天津、重慶、揚州、太原等地組織召開了多場建筑市場推介會,積極樹立弘盛集團的對外形象。2007年,南京分公司舉辦了"超十億"慶典,并隆重舉行了藍天大廈開工儀式,為市場開拓贏得了先機。重慶分公司借助揚州建筑業(yè)協(xié)會西部調研會的東風,積極宣傳弘盛品牌,主動出擊,用熱忱感動對方,用實力贏得信任,逐步與重慶市建委、勞動、環(huán)保等部門建立了業(yè)務往來,用實力塑造了弘盛集團的企業(yè)形象,贏得了廣泛的聲譽。2008年,該公司又充分利用江蘇舉辦建筑業(yè)優(yōu)勢企業(yè)天津推介會的有利時機,以企業(yè)布展、會刊及報紙宣傳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該公司的企業(yè)風采,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弘盛集團還很注重品牌工程的建設,多年來,該公司一直致力于品牌工程、形象工程的創(chuàng)建工作。通過多年實踐,弘盛人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品牌是企業(yè)的無形資產和重要資源,是企業(yè)走向市場的"通行證",也是全市建筑業(yè)贏得信譽、拓展市場的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2007年,該公司新承接的億元以上的工程就有10個,其中,上海、北京、南京、天津、重慶各有2個。南京分公司2007年獲得江蘇省"揚子杯"4項,南京市"金陵杯"7項,揚州市"瓊花杯"8項,承接的南京市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工程自開工起就定下了申報"魯班獎"的目標,爭取讓該公司第一個國家最高工程質量獎在南京分公司誕生。北京分公司以總承包項目為重點,著重打好三張"牌":一是"奧運牌",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承接了5.7萬平方米的奧運項目-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北京商業(yè)樓;二是"重點牌",承接了5.42萬平方米的國家重點工程-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三是"形象牌",先后承建了4.1萬平方米的星河灣二期N4住宅樓、7.6萬平方米的星河灣二期N3住宅樓、2.1萬平方米的草橋欣園西區(qū)19#住宅樓等工程項目。天津、重慶、蘇州、錫常、太原等分公司承接的工程無論在質上還是在量上也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對外形象,為弘盛集團企業(yè)文化的建設增強了外在表現力。

四、堅持"以人為本",凝聚企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企業(yè)文化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積聚而成的,它需要根植于企業(yè),并且通過人的活動體現出來,所以不能離開人的因素去建立企業(yè)文化。建筑施工企業(yè)的特殊性就在于人員流動性大、員工素質較低、勞動條件較差,而人作為企業(y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因素,就需要加強對員工的素質教育,構建"人企合一"的企業(yè)文化氛圍,用企業(yè)文化來協(xié)調企業(yè)員工的行為,形成統(tǒng)一的價值觀,增強企業(yè)的內聚力。

對于公司員工素質的教育培訓,江蘇弘盛集團近年來一直都沒有放松。該公司邀請高郵市建工學校教務人員先后奔赴北京、南京、上海、天津等地舉辦繼續(xù)教育培訓班,僅2007年就舉辦了10期駐外基地培訓班,共有3500人接受了培訓,受到一線職工的普遍歡迎。

公司也很注重全方位的引進和培養(yǎng)各類人才,從人才市場共引進專業(yè)對口的大學生50多名,并根據各自的專業(yè)特長對其進行崗前培訓,合格后將他們分配到相應的工作崗位上,讓他們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公司的發(fā)展壯大注入了新鮮血液。

該公司還充分利用與南京工業(yè)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廣播電視大學聯合辦學的優(yōu)勢,多渠道、全方位地辦好現有的本科班、大專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質、高水準、高技能的專業(yè)人才隊伍,為該公司企業(yè)文化的建設提供優(yōu)秀的"文化力"資源。如今,全公司擁有高級工程師56名,工程師240名,一級項目經理53名,二級項目經理180名,一級建造師35名,二級建造師158名。

第7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筆者在班級管理中力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公平的環(huán)境。班干部的產生;助學金的評定;獎學金的評定;三好學生、優(yōu)秀團員、優(yōu)秀團干等榮譽的評定,都得有個規(guī)范,絕不是老師說了算的事。那樣會造成誰和老師關系好,誰就有好處的惡劣班級環(huán)境,是絕對要不得的。筆者在班上實行了操行考核方法,開始引起了很多學生的不理解,甚至有學生來筆者面前提意見,但筆者堅持推行操行考核方法,即把學生一學期的表現從學習、考勤、活動、擔任干部、參加社團、參加活動、寢室衛(wèi)生、好人好事等方面,以分數的形式進行量化,最后以總分排名直觀地表示該學生一學期在校的綜合表現。筆者認為用數據說話,可以杜絕包庇班干部的現象,在學生競選班干部時筆者就告訴他們,當筆者的班干部一定要學習好,學習不好優(yōu)秀也拿不到。在操行考核方案中就有一條:補考和舞弊的班干部不再擔任職務。班干部都能高標準地要求自己,一學期下來都是學習成績拿得出手,工作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如班長是考試成績第一名、操行考核總分第一名;副班長是考試成績第二名、操行考核總分第二名。這樣的成績足以讓他們在同學中站穩(wěn)腳,工作起來也有較高的威信。

二、合理引導是班級精細化管理的關鍵

對大學生尤其是剛步入大學的學生,要經常及時合理的規(guī)范引導。第一,團委舉行全校學生干部培訓,提升學生們的覺悟,讓他們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判斷自己所作所為。第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筆者指導班干部舉行過圣誕晚會、歌唱比賽、辯論賽等班級活動,增強學生們與他人溝通的能力,揚長避短,從團隊中得到他人的幫助,并增強每個人的榮譽感。第三,要培養(yǎng)班里每個成員的集體榮譽感。一個班集體是一個生命體,需要有靈魂,沒有靈魂的集體是一把散沙。每次在開學初,輔導員都應該在例行班會上向學生們提出個人榮譽與集體榮譽的重要性,從而統(tǒng)一人心,從思想上約束學生的行為;并讓學生明白,他們的言行不僅代表個人,更是代表一個班集體,做事始終從集體利益出發(fā)。在操行考核方案中筆者專門列出一條,好人好事給予加分。凡是給系里做事、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講座、撿到錢物等都可以加分。比如有個學生開學初軍訓時,撿到五元錢,就去食堂買東西吃了。在筆者實行好人好事加分后,學生撿到錢和飯卡都會上交,有兩次撿到100元錢,學生都能毫不猶豫地上交,說明學生的素養(yǎng)在提高。每周的宿舍衛(wèi)生檢查,每個寢室都認真對待,寢室長尤為負責。一個人如果沒有榮譽感,那他會認為做任何事都沒有意義。筆者就在班上強調這種榮譽感,追求個性和自由不代表不需要他人的認可和肯定。每周的班會課上,筆者都要表揚,文明寢室、各種比賽的獲獎證書和獎品都現場發(fā)放,給學生們營造了一個好氛圍,讓他們體會到努力了就會得到肯定的。第四,擴展班委會作用平臺,營造精細化管理環(huán)境。在學生民主選舉和推薦基礎上擴展班委會作用平臺,細化分工指責,強化監(jiān)督力度,為班級精細化管理營造“自主、開放、立體”的管理環(huán)境。確立了以班長、團支書負責制下的班務管理制度,由他們組織、安排相關事務,直接向班主任負責,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是實現學生自主管理,實行班級精細化管理,使班級各項工作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重要保障。班干部是輔導員的左膀右臂,班干部素質的高低,就決定了班級工作進展是否順利。因此,輔導員一定要重視對班干部的培養(yǎng)和扶持,把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作為班級建設的關鍵,走學生自主管理之路。

三、及時糾正是班級精細化管理的核心

第8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1.文化與經濟學的含義

文化,廣義地說,一般是指在人類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種物質文明,包括日常用品、交通工具、裝飾品等,是具體的客觀物質。制度文化是指生活規(guī)則、家庭組織方式和社會制度等等。精神文化是指文學、政治學、哲學、歷史學、倫理學等等,它們都深刻影響著人類思想和文明。

在個體層面上,文化一詞具有合宜性。例如某個人受過良好的家庭熏陶和教育,言談舉止優(yōu)雅,并在某些社會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都合乎社會主導價值體系,甚至是社會價值觀所認可并崇尚的對象,所以被賦予了一定的社會地位而受到尊重。在群體層面上,文化是指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產生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因此,文化具有物質的屬性,也具有精神的屬性,二者互相依存,相互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

經濟,廣義地說,是指人類為滿足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而進行的一切活動。狹義上說,經濟是指物質的生產、流通和分配,也形成了一門學科叫經濟學。經濟包含了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文化也有著物質內涵和精神內涵,因此,二者在本質上具有統(tǒng)一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也形成了一門新的學科,叫做文化經濟學。國際上權威文化經濟學刊物《文化經濟學》雜志將文化經濟學定義為:文化經濟學是一門將經濟學分析方法應用于一切公共及私有的創(chuàng)作藝術、表演藝術、文化遺產及文化產業(yè)的學問。它著重研究文化部門的經濟組織以及與文化相關的生產者、消費者、政府部門的行為,它的研究主題涵蓋了很廣泛的范圍,包括主流的及新興的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福利經濟學、公共政策及制度經濟學。

文化經濟學的產生,標志著文化與經濟學的融合和發(fā)展。文化經濟學一般包括文化在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文化產品的價值;文化資本的可持續(xù)性;文化遺產的分析;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文化產品的消費。

2.文化產品的經濟基礎

文化在整體性上表現為對滿足人類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的產品,這種文化產品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流通,表現為商品化。文化產品具有社會實踐的性質,脫離了社會現實意義的產品也終將會被淘汰。人們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都普遍凝結著文化因子,這種文化因子的普遍性正是文化產品進行流通的基礎。在一定的社會文化基礎之下,人們選擇相應的生活方式,建立完善一套相應的社會文化制度。人類整個的生產系統(tǒng)就是一個充滿了文化意圖的領域。也即,所謂自然,并非一種完全脫離于人的獨立客體,而是由人的存在賦予了一定意義的、用精神的線予以貫穿起來的一種社會存在。這種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決定了人同自然界的關系直接地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直接地就是人同自然界的關系。

馬克思指出:饑餓總是饑餓,但是用刀叉吃熟肉來解除的肌餓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齒啃生肉來解除的饑餓。人類的經濟發(fā)展過程,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既是真實存在,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因此,物質的生產一方面具有客觀實踐性,也同時打上了文化含義的烙印;文化范疇一方面具有抽象和自制的性質,也同時擁有其物質基礎。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文化事業(yè)的高度發(fā)展,市場中的企業(yè)不再單純是生產的基地,而且也是不同企業(yè)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的地方。企業(yè)內的文化氛圍,更具有維護社會穩(wěn)定,實現人和人關系和諧的功能,這超越了僅僅是提供商品生產的功能。在消費領域,傳統(tǒng)的物質消費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開始轉向具有審美價值的文化產品的需求。在市場營銷中,不僅宣傳產品的經濟價值,也宣傳其產品的文化功能和價值,從而使得市場營銷開始提升文化層面的評價,最終使得文化產品快速地商品化了。

二、文化與經濟的基礎性關系

1.文化與經濟的共生

一般的說,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決定文化的發(fā)展;文化是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支配和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從文化和經濟的產生和發(fā)展來看,兩者具有共生的關系。馬克思指出:思想、觀念和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作為人的本質存在的一種體現,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它們都是人作為自然界本身的一部分,為維持和繁衍自己的生命存在而生產人所必需的消費品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結果。

人類活動具有自我意識和主動性,具有非常直接的目的。這種目的反過來使得人類活動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也使得活動過程本身也具有意義和價值。生產作為人類活動最普遍的一種行為,也具有了意義和價值。因此,在生產過程中,既體現了經濟性質,也體現了文化性質。因此,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上,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都具有文化的性質,都具有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而文化本身也蘊含著經濟的性質。文化與經濟是既有其獨立性,又有其共生性。

文化和經濟體現了人類的發(fā)展進程,二者也體現了生命的延續(xù),統(tǒng)一地指向一個對象。彼此交融,形成了一種文化經濟共同體,也即文化經濟一體化。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到在物質生活可以滿足自身的需求時,文化開始逐漸繁榮起來,為了適應人類對文化的需求,文化和經濟開始互相結合起來,并成為一種互動雙方,不能離開彼此。真正自覺的、合目的的、現代意義上的以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消費和流通為主體特征的文化經濟活動,則是在人類文明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即在人類自覺地發(fā)現文化作為一個相對獨立于經濟之外的一種財富之源,以及成為對現代經濟發(fā)展的推動力量之后才出現的。

2.文化與經濟的一體化

人類的經濟行為首先是為了生存,此后才是發(fā)展。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本身就具有了文化的含義,其行為也就有了文化的屬性。每一次經濟的革新,都代表了人類文化有了一次質的提高。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正是揭示了經過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對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作用和價值,也說明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氣質與該民族的社會進程有著直接的關系,從而也說明了文化與經濟逐漸交融,形成一個強大的力量,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

文化系統(tǒng)的全面升級,其內容包括了人在進行經濟活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等體系,也即文化和經濟逐漸統(tǒng)一起來。文化有其結構,經濟也有其結構,二者在共生的基礎上走向了一體化。例如,農耕式的文化與自然經濟相對應,工業(yè)文化與工業(yè)經濟相對應。每一次經濟結構的質的革新,必然伴隨著文化結構的革新。同樣,人類文化思想的每一次提升和解放,必然推動經濟結構的改變,二者一一對應。

歷史文化推動經濟結構,經濟結構改變文化,二者共生,并彼此交相影響,逐漸融合為一體?,F代社會,商品體現了以人為本,并附加了更多的文化象征和價值,形成了文化商品的產業(yè)鏈,也形成了工程學、美學等學科的融合。當精神文化的消費需求實現了對于物質消費需求的本體性超越,使得一切關于知識和美的精神文化創(chuàng)造獲得了財產和財富的價值認同,以文化的經濟價值為追求目標的產業(yè)文化產業(yè)應運而生,從而在全新的意義和層面上形成了文化與經濟的一體化。

第9篇:景觀文化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小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經濟管理;措施;方法

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希望加強城市綠化,來建設更加美麗的城市環(huán)境。因此,很多中小型城市中都注重了對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不僅給沉重增加了更多的綠色景觀,也使得城市中各項污染問題得到了治理。園林綠化工程的經濟效益是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應及時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有效的解決措施和方法。

1.園林綠化工程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缺乏長遠規(guī)劃。當前,中小城市意識到了園林綠化工程對于提升城市整體規(guī)劃水平的重要意義,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缺乏明確的學習對象,無法得到確實的借鑒案例,使得我國園林綠化工程在初級階段缺乏長遠、科學的規(guī)劃,管理人員沒有認識到園林綠化工程在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沒有針對城市特點進行深入的規(guī)劃和探索,從而影響了園林綠化工程經濟效益的發(fā)揮。1.2缺乏經濟管理的意識。在城市步伐加快的進程中,土地資源嚴重緊張,有些城市政府為了增強土地利用,則減少城市綠化,對城市環(huán)境保護認識不足,造成了城市綠化遠遠低于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為了節(jié)約綠化成本,高質量、高標準的景觀很少,這樣機忽視了城市綠化的生態(tài)效益,有不利于經濟效益的獲得,進而給經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1.3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在對園林綠化建設工作進行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有健全的體制機制的支撐,才能夠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地方園林規(guī)劃、建設、管理,各自為政,未能充分發(fā)揮城市園林綠化職能部門的綜合協(xié)調作用,一些部門的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自成體系,在管理上缺乏全局性、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使得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宏觀層面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制定了規(guī)劃也將成為表面文章,與實際實施脫節(jié)。除此之外,監(jiān)督機制作為管理體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城市園林綠化經濟管理過程中仍顯薄弱。

2.如何做好園林綠化工程經濟管理工作

2.1加強對園林綠化工程經濟管理的規(guī)劃。為了能夠使中小城市中的園林綠化工程得到順利開展,并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園林綠化工程進行決策和設計的過程中,就應做好園林綠化工程經濟管理的規(guī)劃。在前期,應做好園林綠化工程的勘查工作,對城市的發(fā)展規(guī)劃、氣象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城市中選擇合適的地點作為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地點,并對建設地點附近的管線、文物遺址、居民活動區(qū)、商業(yè)活動區(qū)等進行詳細的分析,并查閱相關的資料,從而對園林綠化工程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并注重對可行性的論證,從而使園林綠化工程能夠發(fā)揮出其實際效果。2.2提高管理者的經營水平。前有很多園林綠化工程的管理者,對于如何進行經濟管理、如何發(fā)揮經濟效益并沒有清晰的認識,簡單地將園林綠化工程當作一個工程項目來進行管理,沒有將園林綠化工程帶來的社會效益考慮到其中,影響了園林綠化工程效果的發(fā)揮。因此,經營管理者的意識決定著園林綠化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取得。因此,在實際工程建設過程中,應對經營管理者的意識進行強化,使其認識到園林綠化工程的發(fā)展目標,并重視園林綠化工程在推動城市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學習優(yōu)秀的經濟管理理論,并與中小城市經濟發(fā)展實際相結合,從而采用最佳的經營管理方法。與此同時,應使管理者對于工程建設中的各種專業(yè)技術、基礎知識等進行了解,從而清晰地認識到園林綠化工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經濟支出和經濟收益,從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2.3將園林綠化工程與城市生產實際相結合。我國已經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所有的工程建設、生產都是與市場相聯系的。中小城市中的園林綠化工程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程,不僅涉及到城區(qū)的園林綠化,也涉及到近郊和遠郊的園林綠化。因此,城市綠化與農業(yè)生產是緊密相連的,做好園林綠化工作,也能夠實現農業(yè)生產結構的調整,促進了城鄉(xiāng)一體化的發(fā)展。因此,園林綠化工程應與城市生產實際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將園林綠化工程作為新興的投資項目來進行經濟管理,推行市場化的經濟管理措施,從而更好地發(fā)揮經濟管理的效果。同時,經營管理者可以將經營項目向著市外、省外、國外進行開拓,使得園林綠化工程的市場能夠得到擴展,從而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2.4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法規(guī)。當前對于園林綠化工程中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非常完善的制度,使得很多人對于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的所有權都沒有非常清晰的概念,也涉及不到任何法律法規(guī),因此影響了園林綠化工作后期養(yǎng)護管理工作的落實。因此,應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完善,使人們都認識到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的長拳問題,認識到植物、植被都是歸經營管理者所有的,不能夠隨意進行破壞和侵蝕,從而保障園林綠化工程的質量,促使中小城市綠化管理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從而保障經濟效益。

3.結語

總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園林綠化工程得以建設,給城市帶來了更加清新的空氣、更加具有美感的景觀以及更加人性化的休閑娛樂場所,其經濟效益的取得也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因此,我們應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探索創(chuàng)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作者:常曉靜 單位:麗水市園林管理局

參考文獻

[1]王昊.探析綠化工程造價在園林工程經濟管理中的意義[J].現代園藝,2017,(0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