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兒童文學的價值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文學的價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文學的價值

第1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關鍵詞:兒童文學;兒童教育;兒童倫理道德觀念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6)12-0040-02

一、兒童文學與兒童教育有天然的血緣關系

中外兒童文學發(fā)生和發(fā)展史都在不斷地敘說著這一事實:兒童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兒童教育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

作為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分支,兒童文學的范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學的,二是兒童的。兒童文學與其他文學最大的差別在于其基本受眾是兒童,因此,作家在下筆之時,必須顧及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與理解能力。陳伯吹于1956年曾明白指出:“一個有成就的作家,能夠和兒童站在一起,善于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以兒童的耳朵去聽,以兒童的眼睛去看,特別以兒童的心靈去體會,就必然會寫出兒童所看得懂、喜歡看的作品來。”由此可見,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兒童的立場創(chuàng)作作品,乃兒童文學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人類很早就發(fā)現文學是個很好的教育手段。凡屬某國家某民族某地區(qū)兒童文學的發(fā)韌之作,大多因服從教育目的的需要而產生。最早可能產生于公元前1世紀的古代印度童話寓言故事集《五卷書》的序言中說:古代有一個國王有三個蠢笨的兒子。國王要他的丞相調教這三個兒子,但丞相卻無能為力。后來一個年長的婆羅門愿承擔這項教育任務,并保證在半年之內教會三個王子管理國家的才能。他以能吸引兒童的動物故事作為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為此編成這部流傳千古的故事書。17世紀被譽為“第一個為兒童寫作的法國作家”費納隆,為教育好自己的學生――王孫布哥尼公爵而寫了《忒勒馬科斯歷險記》。……可以這樣說,兒童文學的提倡是與兒童教育聯系在一起的,兒童文學是因為兒童教育的需要才從大文學的母體里分離出來,并獨立起來的。因此,兒童文學實際上應該是“成長文學”,可定義為“關注兒童成長,表現兒童成長,有助兒童成長的文學”。

二、兒童文學對兒童精神構建的重要性

“兒童文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在身體、精神、社會方面均未成熟的兒童培養(yǎng)引導為健全的社會人”。它在兒童的教育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1.兒童文學負有培養(yǎng)兒童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的重任

在社會道德價值上,兒童文學傳達的多是人類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誠信、勇敢、合作、寬容等。當兒童為作品中的文學形象所吸引時,會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會下意識地站在各種不同的角色形象的立場來理解人與人的關系,體驗各種道德情感,并隨著作品的誘導作出道德判斷。兒童在欣賞接受兒童文學作品時產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斷會對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念和行為產生影響。意大利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之所以成為世界兒童文學名著,一百多年來為世界各國兒童所喜愛,就是因為它塑造出勤奮堅韌的小抄寫員敘利奧、跋涉三千里尋母的聰明勇敢的瑪爾可等一系列的好少年形象,對兒童產生了很大很好的影響。茅盾上世紀30年的中篇兒童小說《少年印刷工》中,小主人公趙元生是個好學、能干、懂甘苦、自立奮斗的窮苦少年典型形象,為當時一大批由學生變?yōu)橥さ纳倌陜和瘶淞⒘霜毩⒅\生的榜樣。蘇聯的卓婭、舒拉、鐵木爾,我國的海娃、雨來、張嘎子等藝術形象引導著少年兒童走上正確的生活道路。張?zhí)煲砉P下的三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貪玩好動的羅文應、懶惰好出風頭的王葆、不動腦筋的趙大化,則從反面教育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因此,我們說兒童文學是愛的文學,它源于人類的愛與期待,愛是兒童文學最基本的美學元素;兒童文學是善的文學,以善為美,是兒童文學最基本的美學特征。世界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為它傳達了深邃的愛的哲學,它具有引人向善的思想魔力。

2.兒童文學負有讓兒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然的使命

兒童文學與一樣,是從整體上反映社會生活的,它包含豐富的思想內容以及作家的主觀見解,也納入不少社會、歷史知識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們幼小的足跡難以到達的遙遠國度,使之增加見聞,開闊眼界;又能促進他們對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應怎樣對待社會和人生;更能激勵孩子對社會以及整個世界的熱情關注,以加深他們對生活的了解和認識。比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話《騎鵝旅行記》就在講述童話故事的同時,又融進了許多有關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話傳說、文化古跡、工農業(yè)生產等知識。它不僅使瑞典的兒童可以從這個美妙的窗口了解自己的祖國,增長知識,而日世界各國的兒童也可以從中了解這個美麗國度。

兒童文學與其他文學相比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兒童濃厚的認知興趣。認知心理學認為:“當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與來自外界環(huán)境中的新奇對象之間有適度的不一致時,個體就會產生‘驚訝’、‘疑問’、‘迷惑’和‘矛盾’心理,從而激發(fā)個體去探究。”兒童由于受知識所限,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這恰恰就成了兒童認知的動力。兒童文學能以其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jié)、活潑的筆法,把小讀者引進那個他們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現在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讀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讀者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兒童積極地去探索新事物、新世界,培養(yǎng)兒童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新方法。量子力學的創(chuàng)始人、丹麥科學家玻爾就曾向人們說過:拉格洛芙的童話《騎鵝旅行記》對他走上科學道路有著深刻的影響。

3.兒童文學負有培育兒童發(fā)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天職

“人類應當將最寶貴的賦予兒童”,這是聯合國提出的原則。賦予兒童“最寶貴的”當然首先是美?!坝耸加诹⒚?,立美始于兒童”。文學作為人類審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應遵循美的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作。凡文學都應該是美的,沒有美就沒有文學。它應以美的光輝光照人類,以美的形態(tài)感化人心。曹文軒先生認為,“美感與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大于思想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遺余力地澆灌出一朵朵善的花朵,用它們的美陶冶人們的心靈。兒童文學,除了具備一般文學的美學特征外,還具有其獨特的美學特征。郭沫若在《兒童文學之管見》中對這個美妙無比的藝術世界作過形象的描繪:“兒童文學當具有秋空霽月一樣的澄明,然而決不像一張白紙。兒童文學當具有晶球寶玉一樣的瑩澈,然而決不像一片玻璃。”這樣的描述,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兒童文學所獨有的美學魅力。

兒童文學既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生活的審美反映。兒童文學作家在進步世界觀的指導下,將生活中較粗糙、分散、處于自然形態(tài)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煉為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更強烈、更豐滿和更理想的藝術美,通過作品集中表現生活美、自然美與藝術美。像安徒生筆下的《海的女兒》、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等,盡管主人公的結局是悲慘的,但他們在讀者的心里所激起的感情卻愈來愈純潔,愈來愈高尚,使讀者從中獲得了美的享受。同樣,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筆下亦能變成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如《皇帝的新裝》,就可以使讀者在譏笑、否定丑惡的同時,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兒童文學作家總是以適合兒童的優(yōu)美形式和高度的藝術技巧,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兒童產生感情上的激動,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同時也以此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養(yǎng)兒童健康的生活情趣,發(fā)展他們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兒童文學負有塑造兒童健全人格的任務

兒童文學作為兒童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彌補兒童人格的某些缺憾。

首先,兒童文學有利于健全兒童的情感世界。著名作家、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張之路先生認為“情感缺席”是現在孩子的一大問題,曹文軒先生也認為當今社會的兒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憂心忡忡的問題”,他們都認為這與孩子的閱讀有關聯。曹文軒先生還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是任何一種方式、任何一個部門都無法奏效的。最能治這個世紀病的,大概就是文學。文學幾乎是唯一的良藥。”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總是善于以細膩的筆調來展示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詩意之美,從而給兒童以強烈的情感體驗。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倫的童話《住在屋頂上的小飛人》,寫的是住在屋頂上的小飛人卡爾松與斯萬特松家的小兒子小家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家伙是個自我感覺很孤獨的普通小男孩,他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很忙,家人既沒時間陪他玩,也沒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是小飛人卡爾松出現了。小飛人填補了小家伙心里的孤獨感,給小家伙帶來了無盡的快樂。作品中對于兩個小伙伴純真友誼的描寫,對于小家伙渴求親情、友情的描寫,給予現實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們一種情感的補償,使他們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愫。類似的作品還有《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彼得?潘》、《小熊溫尼?普》、《瑪麗?波平絲》、《洋蔥頭歷險記》、《綠野仙蹤》等,都是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情感的熏陶是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奉獻給兒童的美味佳肴。

其次,兒童文學在樹立兒童的自信心,培養(yǎng)兒童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兒童敢于冒險、勇于進取的品格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如長篇童話《長襪子皮皮》塑造了一個聰明淘氣、力大無窮,時常會搞些惡作劇的9歲小孤女――皮皮的童話形象。她的獨立自信,她的個性十足,她的敢于冒險,處處都顯示出這是一個被壓抑著的、最狂野的兒童幻想的化身。這個童話形象使得現實中的孩子們被壓抑的欲望得到了宣泄。感受著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強、勇敢和冒險,生活中的兒童也會被激動著、鼓舞著。類似的作品還有:斯蒂文森的《金銀島》、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芬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浸染在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中,現實中的兒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識、勇于進取等個性品質就會受到一種積極的暗示,從而使兒童的這些個性特征得到啟發(fā)、培養(yǎng)和加強。

再次,兒童文學在培養(yǎng)兒童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不畏困難,不屈不撓是使兒童能夠保持持之以恒的注意力、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證。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鼓勵和發(fā)展兒童的這些可貴品質。如曹文軒的“成長小說”《古堡》中,就塑造了兩個逆流而上,經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漢”形象。作者對小說主人公的開拓、進取,勇于搏擊生活等陽剛氣質的熱情描寫,對他們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頑強精神的禮贊,無疑對于克服兒童性格中的柔弱、馴良等缺憾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如同孩子們心靈成長的養(yǎng)料,我們應充分認識兒童文學對于兒童精神建構的重要性。如果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得以廣泛推廣和閱讀,兒童文學引導兒童親近文學,提升兒童的精神就一定不是夢想。

收稿日期:2006-06-30

作者簡介:孫云鳳(1969-),女,江蘇淮安人,講師,碩士,從事兒童文學的教學與研究。

第2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前語文 “兒童化”語言 價值 策略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一種特定類型的階段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和普適性,而有著中等人才培養(yǎng)專門針對性的專業(yè)要求和職業(yè)標準。學前中職語文教學,除了要滿足培養(yǎng)一個高素養(yǎng)國民的基本需求外,更要對其學前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和需求作一定的滲透和銜接。同時,從語文學科的角度而言,“語文”不等同于“語言”,但是語言教學本身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進行“兒童化”語言的施教,為學前中職人才在教學語言上的訓練和完善,提供必要的實踐情景、載體和指導,是有其施教的教學價值和實踐空間的。

一、“兒童化”語言的研究背景

《語言與語言學詞典》中是這樣給語言下定義的:“語言首先是交際工具,而且是思維工具”?!罢Z言”是人類所特有的,借以對社會、他人、自我進行表述與溝通的生成的符號體系。

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沒有味、沒有香氣的早熟果子。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皟和钡恼Z言,就要立足于兒童本身,以“兒童本位”為研究中心。

所以,“兒童化”語言即兒童所特有的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性心理傾向的,借以對社會、他人、自我進行表述與溝通的特定的符號體系。

二、中職學前“兒童化”語言教學現狀

(1)學前中職生“兒童化”語言實踐的無意識

在當前中職學前教學中,有開設幼兒教師口語一課。但在實際學習中,學前中職學生更多地將這門課視為單純的“普通話”,以求得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為學習目標,以順利取得普通話“二甲”等級為學成標準。但作為未來專門的準幼兒教師,學前中職生將來要面對的職業(yè)需求,從教學語言而言,有著它特殊的標準。幼兒教師的語言有其特質,是由教育的對象――幼兒的“兒童化”特點決定的。但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往往對這一點認識不夠,對“兒童化”語言的重要性意識不足,因此在學習中呈現了一種無意識狀態(tài)。在實習實踐中,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普通話學得很好的同學,在幼兒園實習時,卻不知道怎樣的說話方式才能更好地拉近與幼兒的距離;也有同學覺得,和小朋友相處,只要語氣稚氣親切一點就可了,無需專門學習。

⑵學前中職生“兒童化”語言訓練的無情境

對于學前中職生而言,“口語、唱歌、鋼琴、美術、舞蹈”這五項幼師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幼兒教師“口語”這一項,除了考核普通話以外,還要一項重要的就是“講故事”。在2015年的寧波市學前教育五項技能大賽口語項目比賽的點評環(huán)節(jié)中,寧波市幼教理事會副會長、寶韻幼兒園副園長點評總結:“在幼兒教師口語比賽中,很明顯的一個傾向是,學前學生在“講故事”時缺少了一種場景和情境感,對幼兒講述的對象感和對話感的意識不強?!彪m然,在高中三年里,學前中職生每學年會有1周左右的見習期,但相對而言,現場情境實踐的時間仍然太短。在日常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下、語言材料載體下的“兒童化”語言訓練太少,學生缺乏有意識的“兒童化”語言日常訓練。

三、中職學前語文“兒童化”語言教學策略

讓學前學生充分地了解、體驗、實踐“兒童化”語言,培養(yǎng)其在未來就職時在學前教育教學場景中所需的“兒童化”語言知識和表達素養(yǎng),并養(yǎng)成運用“兒童化”語言順應和調動幼兒潛力發(fā)展的能力;從思維的培養(yǎng)、視角的引導、實踐的表達等角度,在中職學前語文教學中實踐探索“兒童化”語言的教學策略。

⑴“兒童化”語言要有“童心”――兒童思維培養(yǎng)

俄國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所言,思維與語言的關系是緊密聯系不可分離的,“思維不是在語言中表現出來,而是在言語中實現出來的”。在語言的使用和交流過程中,思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又因為言語過程,思維又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學前兒童有其獨特的思維,呈現了這個年齡階段特有的“童心”。正因為這樣的“童心”,才會有“兒童化”語言的產生;所以,學前的兒童經常會有不時的“獨白”出現;同時具有“泛靈論”的生命化傾向,總覺萬物有靈有情,故而會有成人意想不到的生動活潑的想象細節(jié)。作為幼兒教師,面對具有“童心”的兒童,必須了解、感受甚至同化其“兒童化”語言中蘊含的“兒童化”思維。

⑵“兒童化”語言要開“童眼”――兒童視角定位

同樣的事物,在兒童的眼里和在成人的眼里是不一樣。他們對事物的關注點和感受是有區(qū)別的,所以兒童在語言表達和交流時,會反映出不一樣的“童眼”視角。皮亞杰說“兒童的言語和思維已經被他外在化了,即似乎已經’客觀化’了;而我們成人的言語和思維則有一種內向的和主觀的感覺”。所以當一個女孩子的心里不僅回想到進餐時的景象,而且她會把她自己和她的洋娃娃化為一體,乃至把一些木棒和草葉都變成了食物,用來代表他們的午餐。在中職學前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可用高度抽象的概念和問題,而要多用具體可感的語言,去引導學生關注具體可感的物象,在言語活動中借助表象符號進行表達和交流。

四、中職學前語文“兒童化”語言的教學價值

⑴有利于學前中職生對幼兒教育啟智的現實需求

在中職學前語文中開展“兒童化”語言的施教,將為學前同樣的事物,在兒童的眼里和在成人的眼里是不一樣。他們對事物的關注點和感受是有區(qū)別的,所以兒童在語言表達和交流時,會反映出不一樣的“童眼”視角。皮亞杰說“兒童的言語和思維已經被他外在化了,即似乎已經’客觀化’了;而我們成人的言語和思維則有一種內向的和主觀的感覺”。所以當一個女孩子的心里不僅回想到進餐時的景象,而且她會把她自己和她的洋娃娃化為一體,乃至把一些木棒和草葉都變成了食物,用來代表他們的午餐。在中職學前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可用高度抽象的概念和問題,而要多用具體可感的語言,去引導學生關注具體可感的物象,在言語活動中借助表象符號進行表達和交流。

⑶“兒童化”語言要發(fā)“童聲”――兒童用語實踐

兒童的語言表達有他獨特的呈現方式,從語音、語調、語氣、用詞、語序、句式等方面都要符合“兒童化”語言的表達方式。幼兒教育大家陳鶴琴非常重視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堅持必須教會兒童正確地運用語言,注意兒童語言的內容,正確的發(fā)音和正確的造句等。要特別注意“學話”取決于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一方面成人應“以身作則”,為兒童樹立榜樣;另一方面包括成人對初學語言時期兒童所給予的引領與指導,包括隨時隨地矯正兒童在發(fā)音、用詞、語氣、儀表等方面出現的錯誤。在教學中,要打好學生的語音基礎,整合兒歌、童話和故事等課程資源,重視教學場景設計、通過早課晚課的系統訓練,輔以重音、停頓、語速等言語技巧,達到感情真摯、聲音親切圓潤,形象生動的兒童化語言表達效果。

四、中職學前語文“兒童化”語言的教學價值

⑴有利于學前中職生對幼兒教育啟智的現實需求

在中職學前語文中開展“兒童化”語言的施教,將為學前中職生“兒童化”語言的研究學習提供場景支持和實踐過程。如陳鶴琴所言,“教兒童善用言語文字以及學習種種美術……言語是思想的利器”,這將有利于學前中職生深入探求“兒童化”語言背后的思維動力機制,有意識地加以訓練及指導,更好地承擔起幼兒教育啟迪智慧、挖掘潛能的重要使命;也有利于學前學生縮短職場的適應期,更好地適應幼兒教學的現實需求。

⑵有利于教師多層挖掘學前中職語文教育的指向與目標

語文教學是詩意生成的言語實踐活動,它最終指向的是人的生命成長和自由發(fā)展。在這一最終指向下,要結合中職生的學生個性與專業(yè)特性,在中職學前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完善自我的生命成長,更幫助學生完善自我的職業(yè)技能素養(yǎng),這符合職業(yè)教育“服務于技能和人的發(fā)展”的宗旨,將有利于開發(fā)中職語文更切實際更具內涵的教學價值與魅力。

把握“兒童化”思維研究對“兒童化”語言指導的相應策略和機制,立足語文教學的學科載體層面,使學前中職生在浸潤“童心”“童眼”“童聲”的中職語文教學中,養(yǎng)成感受與實踐“兒童化”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兒童化”語言的施教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水平,積淀優(yōu)秀幼教所需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第3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一、強化閱讀實踐的基礎性地位

文學教育是基于心靈與情感的審美活動,兒童文學教育教學更是“成年人與兒童在審美領域的生命交流”。要實現這種交流,就需要以文學作品為中心,科學處理兒童文學基本原理的認識、理解和兒童文學的閱讀與欣賞等實踐性內容之間的有機關聯;就是要將理論知識的講授建基于兒童文學閱讀實踐的同時,將閱讀實踐滲透在兒童文學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學習的有序推進中。理論是實踐的概括與抽象,實踐是理論的基礎與源頭。兒童文學基本原理是兒童文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在文學原理與美學原理的基礎上,對兒童文學基本原理的理解與認知并非艱難與不易,但對兒童文學基本原理的認同、融攝與持有則是一個極為不易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涉及到社會時代、文化審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因素,而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中強化閱讀與欣賞等實踐性內容的構成,強化其對兒童文學基本原理認知和理解的基礎性存在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就兒童文學基本原理的構成來看,兒童文學的內涵、兒童文學的審美特征、兒童文學的文本特征、兒童文學的文體樣式等等,其理論框架與一般文學原理沒有區(qū)別,教學目的所在是讓學生深入理解并把握兒童文學的獨特個性。而這種理解與認識的實現,對閱讀實踐、特別是比較閱讀實踐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在各個教學內容中,教師應該大量設置兒童文學的閱讀實踐,并以之為基礎對兒童文學的基本原理予以提煉。如對兒童文學審美特征的理解上,我們可以將題材相近的作品進行參照,如將新美南吉的《小狐貍》《小狐貍阿權》、坪田讓治的《狐貍與葡萄》等與《狐緣》《青鳳》《嬌娜》等予以參照,就可見到兒童文學在主題內涵、形象塑造上與一般的區(qū)別。如在認識兒童文學“變幻”特征的時候,就可將《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格列佛游記》與《百年孤獨》《變形記》進行比照,以此直觀兩者在變幻方式、變幻風格上的差異。不僅如此,在對兒童文學樣式的理解上,可以將兒童詩歌與成人詩歌、兒童小說與進行比照互參,讓學生在閱讀實踐基礎上,增強對兒童文學基本原理與相關知識的理解。“理論知識是從業(yè)資格的基礎,而專業(yè)實踐本身是所有知識指向的終極目的”。上述的種種閱讀實踐,是理解兒童文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但理解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回到兒童文學的賞析與闡釋上。在兒童文學史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兒童文學原理與美學原理對重要作家作品的理解與闡釋的實踐活動同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而在這一教學內容上,兒童文學基本理論的具體運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發(fā)揮,都有賴于實踐性內容的設置與安排。當然,閱讀與闡釋展開的層面與路徑是多樣豐富的,但在具體層面上,應當是對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文本理解及其在兒童文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的理解。無論是哪個層面,此時兒童文學閱讀實踐應當是最為基本也最為重要的內容。而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則需要師生在課堂外進行相應的準備。當然,有的時候這種閱讀實踐并不一定就要通過傳統的紙質文本的閱讀來實現,動畫視頻的觀看與欣賞在閱讀實踐中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無論是紙質文本的閱讀還是電子視頻的觀賞,最終都要回到具體的理解上來,回到對兒童文學作品審美特性的理解與文學史價值的把握上來。在介紹安徒生童話時,要幫助學生認識安徒生童話現實色彩日趨鮮明的緣由;在講述E•B•懷特時,要引導學生理解《夏洛的網》和《會吹小號的天鵝》之間的異同;在講述《小熊維尼》時,就要見到它與《小木偶奇遇記》的變化……只有這樣兒童文學的教學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讓認知與理解、欣賞與審美具有學習的有效性和學理性。

二、借助創(chuàng)作黏合差異、生成素養(yǎng)

高等院校的課程教學多是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兒童文學也是如此。但與一般意義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不同,兒童文學教學中要克服的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論和實踐的差異,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克服成人與兒童在生理年齡、審美意識與情感心理上的隔膜,實現成人與兒童心理的超越與黏合,并進而讓學生涵養(yǎng)并生成兒童本位的觀念。而要實現這種黏合、內化這種涵養(yǎng),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無疑是最佳的實踐方式。與文學創(chuàng)作置于文學基本原理中進行介紹一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也是放置在兒童文學基本原理中來講授的,其重心所在也是了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般過程及其特殊性。其實,與兒童文學文本特征、審美特征等相似,這種一般過程的理解在創(chuàng)作理解上進行,相對容易。但要學生從創(chuàng)作主體層面對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殊性與具體性獲得感同身受的體驗,實現雙向無間性的自由出入,則是一個極不容易的事情。為此,在講述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要盡量壓縮理論講述的內容,對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兒童審美心理與成人審美心理的融構、藝術表現兒童視角的貫通等至為關鍵處予以點化外,應該騰出更多的課時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進行創(chuàng)作。只有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讓學生或回望童年經歷、或再現兒童生活、或對傳統題材進行加工改造、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想與想象,激活自我的童年人格、調動才情與創(chuàng)意、放飛心靈與念想,進行具體多樣、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只有在這種全身心投入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中,學生才能全息性地獲得兒童心理意識、情感觀念、思想意愿的體驗,才能自覺意識到自我與兒童之間的差異,并實現這種差異的有機調控。當然,這種創(chuàng)作不是為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而是旨在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實踐的過程中,真正從情感心理、文體樣式、語言表現等多個層面、多個角度理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也是從具體實踐層面加深對兒童文學審美內涵、價值取向、藝術風格、文體特征的認識。這不僅有利于補足一般寫作學對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漠視,也有利于學生為做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提升素養(yǎng)。因為在傳統的觀念中,“許多教師總是從教育出發(fā),以教師的眼光去選材和構思,而不是從生活出發(fā),以審美的眼光去藝術地認識、概括和反映社會生活”。當然,在教學中,教師最好也進行創(chuàng)作,將自我的創(chuàng)作成果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共享。不僅起到示范作用,更讓作為兒童文學課程教師的自我葆有不泯的童心童性。我曾利用傳統“吳剛伐桂”故事,將其改成《月亮里的孩子》,并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小沐是個男孩子,特別清秀。大家都喜歡他,因為他不哭不鬧,特別的乖。但大家覺得他可憐,這樣一個乖孩子,卻很早沒有了媽媽。但大家都不說,不想讓他知道他媽媽已經死了。他奶奶也只是跟他說,他媽媽到很院的地方去了。很遠很遠,不記得回來了。小沐每到睡覺的時候就想,媽媽到哪里去了?很遠?難道就不記得回家的路了嗎……問奶奶,奶奶說,老遠老遠的,哪里知道回來啊……奶奶現在不敢走遠路了,怕自己回不來。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山去拾柴火。他問小伙伴,說很遠很遠的地方在哪里。小伙伴說是山外。于是小沐就背著柴簍子爬到了山頂。小沐看到了,山那邊還是山。小沐沒有說話,默默地回到了家里,因為山外真是太遠了……慢慢的,小沐就長大了。他知道了,原來是自己的媽媽死了,去了天上。到了天上就再也回不來了。原來,那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天上。有一個月亮很圓的晚上,他問自己的奶奶,天上很遠嗎。奶奶說,是的,很遠很遠……但怎樣才能去呢。奶奶沉吟了一下說,你爬上村前那棵很高很高的樹,就可以到天上了。奶奶知道小沐很乖,從不爬樹的,也爬不上村前那棵大樟樹……又一個月亮很圓的晚上,小沐和小伙伴來到了村前那棵很高的樹下。問小伙伴,爬上這棵樹真能到天上去嗎?……小伙伴說,是的,你看它那么高,都夠得到天了。小沐說,那我爬上去看看。小沐就脫了鞋,抱著樹吃力地往上爬去。慢慢的,小沐越爬越高,漸漸的變成了一個小黑點。底下的小伙伴都看不到他了,喊,小沐,你下來啊……很久、很久、都沒有聽到小沐的答應聲……小伙伴見他不下來,就說我們回去了,你還不下來?但小沐還是沒有回答。有的小伙伴回去了,他們把小沐的奶奶叫來了。奶奶說,小沐呢,小沐呢,小伙伴說,他爬到天上去了……奶奶抬起頭望著高高的樹,高高的樹上是一個圓而且白的月亮,月亮里有個小孩,還在吃力地往上爬著……其實,不僅僅是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講授中要強調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的重要性,在兒童文學文體的講授上,同樣可以采取上述簡化理論、強化實踐的做法。在講述童話、寓言、兒童詩、兒童小說、繪本等兒童文學文體時,不要過分注重對其文體特征的辨析與講述,而應該更多地讓學生在文體特征的直觀上進行實踐性地體驗與把握。在創(chuàng)作實踐的基礎上,再返觀兒童文學文體個性的認知與把握,這樣不僅能對上述文體有深切的認識、豁然開朗的洞徹,而且能適當地提升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能力。當然,上述文學原理的講述過程中的實踐不是完全取論的認知與理解,理論水平的提升依然是其基本的取向。而這種取向的實現,則要求在具體操作中注意實踐性內容設置的靈活性、科學性。如針對兒童兒童文學體裁的多樣性,我們可有區(qū)別、有側重地加強兒童詩歌、寓言等的創(chuàng)作。當然,童話與兒童小說也可通過實踐性寫作進行理解,那就需要引導學生注重其篇幅的適當性,強調其主旨的凝練、創(chuàng)意的新穎、結構的精致。在具體的操作上,不一定要整篇的寫作,可以是詩句的抒寫、片段的創(chuàng)作,也可以以名篇為基礎,進行相應的仿寫或改寫,還可以對傳統題材以“舊瓶裝新酒”式進行創(chuàng)造,讓其重新煥發(fā)審美活力。

三、豐富課外實踐性內容的設置

第4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一部兒童文學史,不僅要有翔實的史料陳列,而且要有“見”與“識”,要有“一以貫之”的史觀?!吨袊F代兒童文學史論》中所謂的兒童文學史的“識”與“論”即為作者的兒童文學史觀:兒童文學史是什么?兒童文學什么?兒童是什么?這一切在兒童文學現代性發(fā)軔之后,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這三者之間又有著怎樣的依存關系?這些問題形成了一串邏輯嚴密、互相關聯的問題流。為解決這些問題,使得這部兒童文學史論得以有效操作,作者將自己的研究方法定位為“文化研究”。采用文化研究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將整個社會文化視為一個巨大的“文本”,它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旨在揭示文本的意識形態(tài)蘊涵和文本所隱含的權力關系。而關于文學現代性的反省與思考則是文化研究的基礎命題之一,作者敏銳地抓住文化研究這一獨特而新穎的理論切入視角,將整個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放置于中國現代化進程之中進行考察。

在“現代性”視域中,圍繞著兒童文學審美話語與政治話語的交鋒這一線索,沿著晚清民族危機與文化危機中的現代性發(fā)軔——五四時期文化沖突中的兒童想象——兒童文學的實踐話語——民族共同體話語中的兒童身份這一流脈進行梳理,作者在充分肯定“一部兒童文學史,從根本上說就是成年人(創(chuàng)作主體)“兒童觀”演變的歷史”的基礎上,對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之“兒童觀”的演變歷史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深度開掘。同時開始思考:知識分子/兒童文學作家如何通過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來實現自己的話語權及對兒童的建構;兒童作為成人世界的文化他者身份;政治話語的霸權地位如何左右現代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導致從晚清到五四到三四十年代,兒童身份由“小國民”、“小野蠻”到“小英雄”、“小主人”轉變。并由此得出以下結論:兒童文學是建構兒童意義的成人的自覺書寫,兒童文學作家作為知識分子正是通過對“兒童”的立法來爭奪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及未來時代的話語權。

二、立法者與他者

現代兒童的發(fā)現發(fā)軔于晚清民初,此時兒童由封建時代“父之子”身份實現了近代“未來之國民”的角色轉換。對于兒童文學的關注,主要出發(fā)點不是兒童本身的需要,而是文學需要兒童。兒童的產生只是出于現代性剛剛展開時的必須。這同時也意味著一種嶄新的政治意義上的發(fā)現。五四時期,伴隨著對封建“三綱五常”的批判,對兒童的發(fā)現也超越了對“未來之國民”的認識。兒童由晚清“國為民綱”的從屬關系轉變?yōu)椤皟和?,實現了兒童與成人的真正區(qū)分。之后,作為“立法者”的兒童文學作家、教師、知識分子開始將“兒童需要文學”作為研究與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這是兒童文學最美的童年時代,“兒童本位”的兒童觀在魯迅、周作人等一批先驅者的促進與推動下開始確立。到了三四十年代,革命和抗戰(zhàn)的大潮將兒童文學這片“適宜兒童逍遙的花園”變成了戰(zhàn)場。兒童的身份變成了“革命的接班人”。盡管此時的兒童觀由“社會本位”取代了“兒童本位”,作者獨具慧眼地指出,“在某種程度上,三四十年代的兒童小說正是憑借其自主性的對政治和歷史的介入,才獲得了一種力量與尊嚴?!钡窃诤蜁r期那個個人融入集體的時代,作為未成年人的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已不再成為兒童文學作家們關注的重點,因為那是一個被政治話語霸權所宰制的時代。

兒童從來不是一個超越歷史性的存在,同樣任何一個特定歷史時期對“現代性”的認識也會帶著當時的意識形態(tài)痕跡。在現代性語境中,兒童文學和兒童是被知識分子/立法者所建構的。而在后現代語境中,知識分子的角色不得不發(fā)生變化,作為現代性的邏輯上的延伸:在后現代話語情境中,知識分子成為闡釋者,對于兒童的立法被解構之時,兒童的可教育性也被剝奪了。在“現代性”視野中考察兒童文學與兒童的建構特征之后,作者立足于當下的話語情境,對現代性進行批判與反思,指出中國現代兒童文學作為一種文學現象的特殊性,力圖還原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批評的原貌。

三、動態(tài)、多維的敘事方式

對“現代性的發(fā)展如何在漫長的歷史時段中抒寫著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其過程中又包容著怎樣豐富的文學現象”這一問題的考量,作者不局限于單一的文學尺度或歷史尺度而作出簡單的批判或肯定,,而是以典型的文學現象為主,充分肯定它們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現象的史學價值,并努力挖掘其中的文學價值。同時于大浪淘沙之中,鉤沉那些被主流文學忽視的、不易為人發(fā)掘的兒童文學作品,力圖找出一種更具整合性的兒童文學史構建的話語模式。采用文化研究方法的另一優(yōu)勢就在于以一種多維的、網狀的研究方式,建立各種文學現象和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并對兒童文學史上種種對立的創(chuàng)作傾向進行協調,如政治性與文學性、成人本位與兒童本位、教育性與審美性、文學史的真實性與敘事性等等。在作者看來,那些偶然性的、依然具有五四時期周作人等人倡導的堅持兒童文學藝術的純粹與審美特質的寫作,亦即堅持兒童本位的寫作,在革命與抗戰(zhàn)時期仍然存在著。作者敏銳地發(fā)現,那些以政治話語為先鋒的主流兒童文學作品和那些偶然性的顯得“另類”的文學作品并行存在,其實正是自晚清兒童文學現代性發(fā)軔以來,幾種不同的兒童觀相互交鋒、沖突的遺存與結果。

以往的文學史觀點中,我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fā)展演變與政治變革、社會文化思潮的演變幾乎是亦步亦趨的,這種現象的存在可能導致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將兒童文學的分期與歷史的分期等同的傾向。因此,作者提出了以一種動態(tài)的、聯系的敘事方式來闡釋與評價那些原來已有定論的文本,講述這些文本在新民主主義政治理論話語模式的背景之下有著怎樣的圖景,并確定將兒童文學的規(guī)范、標準和慣例作為現代兒童文學史分期的依據,劃分出文學發(fā)展過程中的細小階段,從而確定兒童文學史的分期。例如作者留意到在晚清之后,中國兒童文學現代性的展開過程,伴隨著從荒野文化到園藝文化的教育觀念為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接受過程。這也為現代兒童文學揮之不去的教育情結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對這一點的關注,得益于作者教育學跨學科研究背景。與此同時,作者還力圖調和兒童文學審美性和教育性的矛盾,并從教育學的角度指出,“并非教育就不能使兒童快樂?!笔沟媒逃ㄕ危┏叨取徝莱叨仍诂F代兒童文學史漫長的此起彼伏的力量消長中,獲得了與當代兒童文學一致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兒童文學可以同時具有兒童性、文學性、教育性的特征。

四、多樣化建構與童年普遍性價值的追尋

第5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所謂的解釋學主要是關于意義理解以及解釋的一種哲學理論。兒童文學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少年兒童,相較于大眾文學而言,兒童文學具有起獨特性,其包含有豐富的藝術創(chuàng)造性,而且蘊含著極大的文學價值。所以進行兒童文學的閱讀,有解讀文本這一過程,究其本質就是對兒童文學讀本的內涵進行解釋的一個過程,兒童文學教育中,這種解釋對于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在當前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通過從解釋學的角度出發(fā),對兒童文學進行研究和探索,最終尋找出一些解決兒童教學的有效途徑,能夠對兒童文學教學的理念有所轉變,兒童文學教育的價值追求也能得以彰顯,具有非常鮮明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解釋學;兒童文學;兒童文學教育

一、關于解釋學的簡要概述

解釋學主要是與文本有關聯的一種理解過程的理論,解釋學的核心本質就是在給定的文本中尋求回答對其的有效解釋。兒童文學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針對如何有效理解兒童教學,這與解釋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解釋學的主要觀點就是理解管、主體間性等各種觀點與兒童文學教育問題,有諸多的啟示。首先,我們從解釋學的觀點上出發(fā)來對這一問題進行解讀,所謂的理解其實就是對人和人之間關系的把握,對人和物之間關系的了解,對整個世界和人的關系的研究,這就是所謂的理解。解釋學的理解也就是關于文本的理解,作為主要理解對象的文本,其主要本質還是在于對文本意義的把握。其二,解釋學的哲學意義認為不論何種理解都主要依賴于理解者的前理解,那些試圖消除復原說的則是一種幻想,因為人事不會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人在有反思和自我意識之前,對于事物就已經有了先見。一個人的傳統觀念、文化背景以及思想狀況和知識水平等因素都會對他的理解產生深深的影響。解釋學認為,一切理解都是主體性的自我理解。理解存在與整個世界歷史文化中,也達到對他者的理解和反思,最終實現對自我的超越。

二、解釋學視野下的兒童文學要點研究

1)兒童文學的人文性主要通過對其思想感情的培育。兒童文學和人文性有一種天然的聯系,站在兒童文學教化的角度出發(fā),兒童文學的顯著本質也就是對人員的培育及發(fā)展,沒有進過兒童文學熏陶的人屬于處于一種混沌的狀態(tài)之中,通過加強對其兒童文學的閱讀,人開始具有一系列的品質和道德,最終使其性格走向純真善良。所以通過理解這一基礎的把握,我們了解到所有的兒童文學所具有的一個普適性觀點就是其內容包含有豐富的人文觀點,這樣的兒童文學才能讓人在閱讀時有美的感受,而且通過閱讀它,我們也能在價值觀和情操陶冶上有更深一層的體會。但是相較于其他題材的文學作品來說,它主要是對兒童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教化。兒童文學的人文性是不可取代的,其促使社會價值的內涵有了非常廣闊的文化空間,文學課程所具有的人文性也因此得到了凸顯。在語文體系的兒童文學中,文學性是作為母語教育的核心而存在的。結合解釋學的意義生成理論,闡述解釋學概念中包含的人文性,其主要通過對人和整個世界的關系來加以解釋說明,眾所周知,自然界與人類關系是錯綜的復雜的,在這樣復雜的關系之下,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也是各有不同的,人類的主要活動主要體現在各種藝術、神話故事以及語言表達上。在針對兒童的教學過程中,所有這些教學成果和活動方式,都是主要通過兒童文學所承擔的。

2)兒童文學內容包含有對學科的認知性。兒童文學將教育性、純真性、知識性、想象性等觀點融為一體,對小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思維的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都具有指導作用。兒童文學中的故事內容以及人物形象有很豐富和活潑的藝術特征,兒童文學中所凸顯的藝術形象也是其對事理的一種客觀認識。所有的這一切都在兒童文學中有非常鮮明的表達的。所以,對于兒童文學的理解,不能膚淺地局限于一種單一文學體裁上,同時還應對其他的學科有一定的掌握,這樣創(chuàng)造出的兒童文學才會更具科學性和生活性,對兒童產生的教化作用也才會更加的鮮明有力。除此之外,了解到兒童文學的促進作用后,還應把握兒童文學的啟導性,通過與文本視野的交融,兒童的視野也不斷擴大,兒童最終形成了自己對故事、對內容的新的感受和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借助文本這一載體,實現讀者與寫作者的隔空對話,在對話中不斷加以探索,最終將認知更深地推進。

三、解釋學視野下的兒童文學教育

1)積極鼓勵兒童參與到文本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來。很大程度上,構建兒童文學能力主要依賴于對文本的參與和創(chuàng)造,此種參與過程構成了建構文學的主要內容。兒童是非常樂于參與互動性很強的游戲的,在這一過程中,其主要采取重組和填充的方式進行參與,最終達到滿足自己快樂感和好奇心得目的。雖然兒童的年紀較小,但是他們是有著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審美趣味的,并且其是主動參與并對作品的內涵加以理解,而且其在這一過程中,會有豐富的想象力,這些能夠超越文本自身,給文本以填充。兒童文學的文本中,包含有許多的留白和不確定性,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開放式結局或者邏輯的不確定性。這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可以促使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和感受,然后借由原本的故事框架,對故事進行不斷的新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最終豐滿故事內容,或者修改故事結局,將那些留白處或者不確定指出加以再創(chuàng)作。由此過程,可以實現讀者與作者視野的相交融,最終提升了兒童的創(chuàng)作能力以及其審美價值,而且通過這一再解釋的過程,也能培養(yǎng)其人文精神。

2)大力促進兒童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解釋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先見或者前理解。不論是理解何種概念或者新事物,在理解之前就應當對其有一種潛在的概念,然后以此為參考,實現對新的理解內容的更好地擴充。所以,在兒童文學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其閱讀文本內容時,對于其已經形成的思維定式更加不能忽視,所以就需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文本潤喊的新穎性。要想達成這一點,需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多為其提供背景資料,這樣課堂教學的內容也能得到適時的拓展,強化在兒童文學中對于情感以及品質的表達,倡導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由此來強化對學生的教育和教化,最終通過文學作品加強對學生文學能力的構建與指導。

四、結束語

總之,兒童文學作為教育教化的一個重要體裁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且影響也非常深遠的。在這樣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西,兒童文學具有一個特殊的使命,即就是對學生母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必須重視對這一方面教育的投資,確保兒童可以身心健康地長大。

參考文獻:

[1]汪一麟.解釋學視閾中的語文教育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221-223.

[2]李泰.論當代解釋學觀照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設計[J].現代語文,2015…(28):133-135

第6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隨著國家對邊疆文化策略的極大重視,21世紀的新疆當代文學迎來了各方關注,新疆當代文學的大發(fā)展,促成了新疆當代兒童文學的脫穎而出。21世紀,新疆當代兒童文學無論是在作家隊伍、傳播媒介還是文學團體、叢書出版等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首先,各界對新疆兒童文學的重視使其正式納入了新疆當代文壇的視野中。近年來新疆政府對本土文學大力扶持,在政策及投入方面都較以往加大力度,新疆當代兒童文學應運而發(fā)展起來,對新疆兒童文學的投入從人力到物力都是前所未有的。新疆作協也將兒童文學正式納入到新疆當代文學的軌跡內,提出要繁榮新疆少兒讀物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具有新疆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這項提倡使新疆當代兒童文學激發(fā)出新的活力與潛力。其次,對作家隊伍的全面建設是促成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發(fā)展的基礎。作家是文學作品的直接生產者,沒有作家創(chuàng)作就沒有作品,也就沒有文學系統的其他諸多活動。新疆兒童作家隊伍由老、中、青三代組成,有專業(yè)作家,也有業(yè)余作家。既有二十多年來一直潛心兒童文學的老作家劉乃亭,也有以前寫詩后轉型兒童文學的作家畢然;既有學者出身的兒童文學作家王功恪,也有新聞出版系統出身的作家于文勝,還有少數民族作家如帕爾哈提•伊力牙斯。

目前較為活躍的新疆兒童文學作家有近30人,他們成為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的主要創(chuàng)作力量,他們也是促進新疆兒童文學發(fā)展繁榮的根本資源。隨著新疆兒童文學作家隊伍的發(fā)展壯大,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作家隊伍的培養(yǎng)已成為新疆文化的一項重要工作。再次,新疆兒童文學的“出版熱”為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增添了勃勃生機。專著具有系統化、個性化等特點,是作者文化積累的重要成果,對于讀者的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據新疆作協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副主席、兒童文學作家劉乃亭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前,新疆的兒童文學作品很少,幾乎沒有出過專著。進入21世紀以來,兒童文學作家王功恪出版了兒童科幻系列小說專著《小博士漫游科學王國》,李丹莉出版了科普系列童話專著《回家》、《貫穿沙漠的神奇絲帶》等,畢然出版了童話集《樹林消夏音樂會》;尤其是維吾爾兒童文學作家帕爾哈提•伊力牙斯兒童文學作家帕爾哈提•伊力牙斯以多種文化為一體創(chuàng)作的童話式長篇小說《樓蘭古國的奇幻之旅》深受廣大小讀者的歡迎,引起很大反響。本書被譯成漢文出版后同樣受歡迎,2008年,維文版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2009年,漢文版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并進入《當代》雜志2009年度全國最佳長篇小說提名名單,為維吾爾兒童文學爭得了很大榮譽。

這些新疆本土的原創(chuàng)專著不但推出了一批有力的新作,而且對于新疆兒童文學的交流及新疆兒童文學走向全國都有積極意義。值得一提的是,為扶持新疆兒童文學作家,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宣傳部和新疆作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5月,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趙光鳴、劉乃亭主編的《新疆兒童文學作品集》,目前,此書已被列為新疆民族文學原創(chuàng)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這本書收錄了近10年內在新疆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勤于筆耕的作者30人,共計41萬字的作品,可謂給新疆兒童文學作家予以極大的鼓勵。最后,新疆兒童文學的研討會、筆會及其對外交流為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提供了不斷發(fā)展的機遇。近年來,新疆兒童文學研討會、筆會的不斷舉辦使新疆兒童文學進行創(chuàng)作探討、信息交流、佳作觀摩、平等對話的機會越來越多,作家與評論家、作家與出版社編輯、作者與小讀者、作家與作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越來越趨于密切、和諧。成立于21世紀初的新疆兒童文學研究會幾乎每年都定期舉辦各種與兒童讀物有關的讀書會、講座、座談會等,開展出版社與作家之間的互動。新疆教育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新疆科技出版社等都加入到與新疆兒童文學作家面對面的交流中。出版社與作家的這種互動既為作家找到了合適的出版途徑,也為出版社解決了稿源問題。正是由出版社的扶持,新疆兒童文學作家得到了發(fā)展的園地。此外,由烏魯木齊市圖書館、新疆朗誦藝術協會共同舉辦的“天山珠璣———新疆優(yōu)秀文學作品系列朗誦會”中專門開辟了“新疆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朗誦會”,已經成功舉辦了“黃山兒童文學作品朗誦會”、“畢然兒童文學作品朗誦會”等活動,這些活動對于新疆本土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推廣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新疆本土兒童文學作家的廣泛交流對新疆兒童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顯著的成效,在新疆文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極大地促進和提高了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水平。

二、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

21世紀的新疆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特點是極其鮮明而獨特的。具體而言,主要體現于文體、地域、主題等方面。

1.新疆兒童文學作品文體呈現出豐富性與多樣性。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的文體豐富性為新疆的各族青少年兒童提供了各取所需的文本。童話故事、童話詩、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各種文體都在新疆當代兒童文學中有所體現,文體的豐富多樣性充分顯示了新疆兒童文學作家活躍、豐富的創(chuàng)作景象。童話故事如劉乃亭的《角馬過河》、畢然的《買夢的小王子》;童話詩如于文勝的《小蘑菇》;小說如《葡萄園的影子舞會》、茹青的《沙海覓寶》;詩歌如于文勝的《我和別克的故事》、尹必橋《我的家鄉(xiāng)亞克西》;散文如尚崇龍的《童年是個夢》、《我的鞋子》;戲劇如茹青的《會飛的巴郎》等。這些豐富的各類文體使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

2.新疆兒童文學的題材選擇帶有鮮明的地域性。新特的自然資源賦予了新疆兒童文學作家創(chuàng)作的話題資源。在他們的作品中,新疆的地域景觀表現出鮮明的特點。畢然的《森林消夏音樂會》以烏魯木齊雅瑪里克山作為故事背景,使新疆的小朋友們從心理上產生了對于家鄉(xiāng)地名的認同感。于文勝的《海孜勒罕》中“額爾齊斯河啊美如綢緞”,令兒童對新疆的額爾齊斯河產生了秀美的印象,增添了對新疆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作家蔣南樺的動物童話系列中,新疆所特有的動物貂熊、盤羊、野驢等在新疆兒童讀者中得到了宣傳與普及,新疆兒童對于新疆豐富的動物資源有了自豪感。其中兒童文學作家李丹莉的《回家》通過對新疆雪豹回家的曲折經歷描寫,不僅使兒童認識到新疆珍稀動物的寶貴性,而且喚起了兒童對于動物的保護之情,可謂是一舉兩得。作家李丹莉是新疆本土成長起來的兒童作家,她自稱新疆特有的野生植物、野生動物、珍稀地礦、地貌為她提供了豐富的寫作資源。她希望讓小讀者在與童話故事的親密接觸中輕松汲取新疆特色的自然科學知識,了解新疆大自然中那些具有神秘氣息的珍寶。

3.新疆歷史文化及民風、民俗對新疆當代兒童文學的塑造性。對于新疆歷史文化及民風民俗的描寫在新疆兒童文學中極具吸引力。除了新疆的自然風物外,新疆歷史文化及民俗風情在新疆兒童文學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現。如維吾爾兒童文學作家帕爾哈提•伊力牙斯的作品《樓蘭古國的奇幻之旅》通過幾位少數民族兒童在神秘的新疆樓蘭古國的探索,將新疆歷史文化地理融入了作品中,文中對瑪雅文石碑的介紹不僅具有知識性、趣味性,而且具有神秘性,引起小讀者對新疆歷史文化的強烈興趣。在《送給孩子們的諾魯孜禮物》中,作者帕爾哈提•伊力牙斯通過兒童對少數民族特有的節(jié)日諾魯孜節(jié)的喜悅之心,展現了這個節(jié)日所特有的風俗,如吃諾魯孜飯粥等。茹青的《會飛的巴郎》中以維吾爾族小男孩巴哈提與爺爺的對話對新疆的人文景觀氈房作了介紹,通過爺爺教巴哈提擠奶將新疆以奶制品為主的飲食習慣作出描寫。新疆兒童文學作家在內容上的本土化,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敏銳地發(fā)現了新疆地域文化的創(chuàng)作資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疆文化地理對新疆兒童文學作家的塑造意義,新疆文化地理成為新疆兒童文學作家們創(chuàng)作的原點和支點。新疆當代兒童文學中關于新疆風物及習俗的描寫充分展現出地域性對文學作品的塑造作用。

4.21世紀新疆兒童文學作品的主題話語:團結與智慧。在不同文體及不同內容的新疆兒童文學作品中,對于團結與智慧主題的描寫是其主流話語。鄔慶豐《民族團結童謠》中的《阿凡提爺爺講故事》以新疆家喻戶曉的民間人物阿凡提之口說出:“新疆內地是一家,名字就叫大中華。絲綢之路通四海,民族不分你我他。和和睦睦在一起,自古從來不分家?!彼摹豆披悾业呐笥选芬辉娭小埃耗銕臀襾砦?guī)湍?,彼此友誼好深厚”等都對于民族團結的主題進行了弘揚。尹必橋出版的太陽花兒童詩集《我的家鄉(xiāng)亞克西》通過童謠的形式使新疆各民族兒童牢記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劉乃亭的《小小螳螂》中通過小螳螂戰(zhàn)勝大蟒蛇的童話故事,將小螳螂智勇雙全、善于動腦的特性描寫得活靈活現,使小讀者認識到智慧的力量。在新疆當代兒童文學作品中,表現智慧的作品各具形式,動物與人,動物之間,兒童與兒童之間無不充滿斗智斗勇的主題。

三、如何拓展21世紀新疆當代兒童文學的深層發(fā)展

21世紀的新疆兒童文學已經擺脫了20世紀悄無聲息的狀態(tài),獲得了新的獨立建構,它超越了以往新疆兒童文學的任何時期,形成多維的文學品格與價值。可以說,21世紀的新疆當代兒童文學已是一個適應新疆兒童同化機能的多層次的藝術載體,它在走向新疆兒童世界的同時穩(wěn)健地走向自我價值的實現與藝術個性的自覺。如何使新疆當代兒童文學更好地理性發(fā)展,拓展出新疆當代兒童文學發(fā)展的深層,筆者認為有以幾點需要關注。

1.不斷增添新的兒童文學觀念,確認新疆當代兒童文學具有的價值功能。根據以往新疆兒童文壇的創(chuàng)作,可以看出新疆當代兒童文學雖然特點性強,但多數作家對兒童文學理論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缺乏,反映出兒童文學觀念的陳舊性與模版性,多數作品囿于既有的題材內容,如對新疆自然風光、動物介紹的大量描寫等,這種狀況勢必會將新疆兒童文學局限在原有的文學創(chuàng)作舊圈里。作為21世紀的新疆兒童文學作家,應當不斷提升自我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觀念,積極探索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不斷提升自我的使命意識與人文關懷,汲取兒童文學的新觀念、新方法、新話語,表達新疆當代兒童的獨特感受,表現出21世紀新疆少年兒童多姿多彩的生命氣象與精神成長,讓新疆當代兒童文壇奇葩紛呈。

2.走向多元共生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創(chuàng)造百花齊放的藝術格局?!皟和膶W以其不同年齡階段少年兒童接受機制與審美情趣,區(qū)分為少年文學、童年文學、幼年文學三個層次。”21世紀新疆當代兒童文學以表現兒童文學與幼年文學為主,其中童話占了大半壁江山,對于少年文學幾乎沒有問津。新疆青少年的成長歷程、花季人生應成為新疆當代兒童文學新的生長點與激發(fā)點。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秦文君、楊紅櫻等描寫的少年文學為什么會吸引大量的中小學生是值得新疆當代兒童文學作家思考和借鑒的。21世紀的新疆兒童文學的趨向應當是多元共生、百花齊放的,新疆當代兒童文學不僅要創(chuàng)作童話,更要創(chuàng)作貼近新疆青少年日常生活與學習,反映新疆青少年青春文化特征,符合他們自然心態(tài)和審美情趣的文學作品。因此,在今后的新疆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如何增加少年文學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需要重視的課題。

3.走向兒童文學的全國對話,提升新疆兒童文學的全面視野。兒童文學是沒有邊界的,21世紀的新疆兒童文學不僅是新疆的,也是中國的。21世紀的中國兒童文學視野已從中華大地走向世界華文兒童文學,走向更為廣闊的與世界兒童文學的交流與對話。新疆兒童目前的局面還在新疆本土發(fā)展,與中國當代的兒童文學存在很大差距,盡管新疆本土化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是有優(yōu)勢的,但從長遠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來看,新疆兒童文學應當與國內其他的兒童文學在話題上對接,在創(chuàng)作上趨于同步。新疆當代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應關注當前信息化、高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等,關注人類的共同話題:如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當代兒童的生存困境、青少處犯罪等焦點、熱點與難點話題,發(fā)出新疆兒童文學的聲音。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新疆兒童文學的全國性格局,孕育出當代新疆兒童文學的大視野。

第7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一)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兒童文學作品因其特殊的內容與創(chuàng)作特點,已經成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解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對語文課程的駕馭能力。如果教師對兒童文學的了解不多,那么想要上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將會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另外,課標還規(guī)定了小學階段的閱讀量,如果教師對兒童文學了解不夠,閱讀量有限的話,也就無法引導學生分階段、分步驟閱讀文學作品。

(二)兒童文學是兒童了解世界的窗口“兒童文學就是關注兒童的精神生活,關懷兒童心靈成長的文學。”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奇心極強、對外面世界充滿期待,求知欲旺盛,但由于他們的生活圈子相對窄小,能夠接觸到的事務還相當有限。學校和家庭為他們創(chuàng)設的成長環(huán)境并不能滿足小學階段孩子的成長空間。于是,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就成了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連接成人世界的突破口。兒童文學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也讓教師受益匪淺。

(三)兒童文學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促成語文素質的提高兒童文學作品中對美的感知與挖掘,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與審美能力。作為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審美素依賴于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而小學階段的文學素養(yǎng),主要依靠語文課程的教學。在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進而促成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二、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第一,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更好地了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智特點?!皟和c成人不同,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感受和人生價值標準,他們的心理空間也與成人不同,兒童心理的秘密就像斯芬克思之謎一樣吸引著成人,對兒童心理的探詢應該是永遠的課題,任何一次新發(fā)現都可能是對真理的趨近,人類永遠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兒童心理,破譯幾個密碼是近一兩個世紀的事情,這只能是冰山一角。”兒童的是世界美好又神秘,是專屬于兒童自己的。兒童文學正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帶我們走進這樣的世界,帶我們用兒童的視角看世界。教師可以通過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解讀與鑒賞,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智特點,不僅有助于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形成。也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掌握兒童的各種行為,理解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情感需求,并選擇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

第二,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決定學生的語文學習樂趣。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育基本停留在字詞句等層面,兒童很少能從語文的學習中獲得閱讀的樂趣。筆者認為,語文的魅力是它的文化傳承與情感價值觀的滲透,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刻,而這一任務主要是由語文教師完成的。兒童文學能夠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能夠引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動機,從而促成更為有效、更有價值的閱讀行為與閱讀習慣。具備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教師,可以讓兒童獲得閱讀的樂趣,可以引導兒童養(yǎng)成自覺讀書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這將為一個人的一生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才能讓激起學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

第三,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決定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與多樣性。兒童文學作品內容豐富,藝術形式呈多樣化的特點,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有比較開闊的兒童文學視野。新課改要求教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的課堂一定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激情的與生動的,課堂形式應該是多樣的。教師聲情并茂講述、置身其中的情感體驗最能引起學生共鳴,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將美好的情操與優(yōu)秀的文化融在聽說讀寫的教學中,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要求。

第四,兒童文學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yè)擔當?!皬闹袊F代兒童文學誕生那一天起,教師就是橋梁和紐帶,成為兒童文學的重要擔當,從編輯、創(chuàng)作、翻譯到出版?zhèn)鞑?,中國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的踐行者多是中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和兒童聯系最緊密的群體,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兒童文學的傳承與發(fā)展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小學語文教師有機會多維度思考并研究兒童文學和兒童之間的關系,一定是兒童文學作品的解讀者。

第五,兒童文學可以幫助教師時刻保持一顆童心。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兒童是完整、生動、個性化的生態(tài)生命。擁有一顆童心,對小學教師來說,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感知其中的故事與情感,我們會發(fā)現孩子的世界原來是和成人如此不一樣,可以讓我們最大限度地保持童心。當然,如果沒有對兒童這個群體發(fā)自內心的熱愛,讀幾篇兒童文學作品是不可能讓教師“擁有”童心的。兒童文學或許會喚起我們對孩子的愛,喚起我們的童心,進而轉化為對兒童、對教育事業(yè)的真摯的愛。

第六,兒童文學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擔任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專家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先生這樣說:“教師閱讀兒童文學,不只是為了指導兒童閱讀,不只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還是一種職業(yè)素養(yǎng),甚至是做人的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既有利于你的教學,也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豐富情感世界?!币粋€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教師一定能將這樣的品質感染給學生,而兒童文學素養(yǎng)會讓教師獲得這些魅力。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核心是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兒童文學作品會為小學語文教師打開一扇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窗戶,而這個獲取過程是驚喜而又美好的。理解是最好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也是基于理解基礎上的愛。具備良好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是語文新課程的忠實踐行者,一定會引導學生享受閱讀的自由與快樂,從而會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8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關鍵詞】兒童文學;教育工具化;成因;改觀

著名學者鄭荔曾說:“兒童文學其根本屬性是文學,是藝術,它的最終歸宿是‘文學性’,將其視作思想道德教育的工具和語言學習的工具,從根本上背離了兒童文學的文學屬性?!眱和膶W是因為兒童教育的需要才從大文學的母體里分離出來、獨立起來的,當今教育產業(yè)化和影視作品的猛烈沖擊中,兒童文學正有著許多值得我們警惕的教育工具化傾向。如果將兒童文學的兒童本位定義為兒童教育的工具,這就完全背離的兒童文學的根本屬性。鑒于此,筆者從兒童文學教育工具化的表現、成因和改觀進行多方位的探究。

一、兒童文學教育工具化的表現

1.兒童文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工具化

由于兒童文學要順應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在幼兒讀物的選材上產生了極大的限制。要孩子們懂得撒謊是不良的行為,便給他們講述《狼來了》;要孩子們戒驕戒躁,《龜兔賽跑》便成為首選的作品。《三只蝴蝶》《金色的房子》之類的作品長盛不衰,而泰戈爾《新月集》中的散文、天才詩人楊喚的兒童詩之類的優(yōu)秀幼兒文學作品都因沒有明確的“教益性”而始終徘徊在文學教育大門之外,一句“沒有教育性”便跨出了兒童文學的精品世界。教育部參考《蘇聯教養(yǎng)員指南》,于1952年制定《幼兒員暫行工作綱要》,對文學教育的規(guī)定是:“培養(yǎng)幼兒愛好文學的興趣,誠實、勇敢等優(yōu)良品質。”和1932年陳鶴琴的《幼兒園課程標準》相比,這一綱要的文學要求明顯降低,特別強調文學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工具。

2.兒童文學的語言學習工具化

在目前幼兒園教學實踐中,音樂與美術活動常常是獨立的,而文學作為與音樂美術并列的藝術形式,卻被包含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在考察了幼兒園很多文學作品學習的教學目標,發(fā)現主要是學習某種句式或者詞匯,而通過學習明白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就更是最普遍的目標,在比較次要的目標中才有可能談到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變化。當優(yōu)秀的作品進入幼兒視野,也往往會在教師的肢解下,從生動優(yōu)美的形象或意境變成干干巴巴、沒有血肉的條條目目,變成了孩子們不得不反復記憶的作品名稱、故事情節(jié)和陌生的詞匯等,從而失去原有的韻味和感染力。把文學作品看作語言學習的工具,將兒童文學的工具化,文學僅僅成為達成其他目標的途徑。在此過程中,文學內在的“文學性”被削弱甚至消失殆盡。

3.兒童文學的成人化

兒童文學的功能是潛移默化產生的,文學的影響是深遠、長久、多方位的,我們在文學教育中,如果期望每一次欣賞文學作品都立刻產生看得見的作用,或者受當今新興的電視選秀媒體炒作的功利心理影響,給兒童施加壓力,強制兒童背誦一些高難度的中國古典文學,甚至要求兒童背誦一些英文文學作品,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兒童文學成人化了,違背了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發(fā)展規(guī)律。面對成人的這個世界,兒童“聽到的是成年人的音樂,看到的是成年人的圖畫,感受到的是成年人的感情反應,接受的是成年人的教導?!焙茱@然這是一個壓抑童年的世界,兒童必須超越于這個世界,必須有一個能夠抵制這個成年人世界的精神沃土,才能得以健康、快樂、自然地成長。

二、改善兒童文學教育工具化的對策

1.讓兒童文學回歸文學性

兒童文學負有培育兒童發(fā)現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天職“人類應當將最寶貴的賦予兒童”,這是聯合國提出的原則。賦予兒童“最寶貴的”當然首先是美?!坝耸加诹⒚?,立美始于兒童”。文學作為人類審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應遵循美的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作。

兒童文學負有讓兒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然的使命兒童文學與一樣,是從整體上反映社會生活的,它包含豐富的思想內容以及作家的主觀見解,也納入不少社會、歷史知識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兒童文學負有塑造兒童健全人格的任務兒童文學作為兒童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彌補兒童人格的某些缺憾。文學屬藝術范疇,藝術的價值在于個性。文學不便于教,不便于考,也不便于學。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帶給學生兒童文學的一種氛圍、一種熏陶、一種影響、一種感悟。兒童文學自有其“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殊的文學性質。

2.讓幼兒文學回歸幼兒性

兒童文學唯一的宗旨是為兒童服務。兒童由于受知識所限,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這恰恰就成了兒童認知的動力。兒童文學能以其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jié)、活潑的筆法,把小讀者引進那個他們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現在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讀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讀者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兒童積極地去探索新事物、新世界,培養(yǎng)兒童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新方法。

兒童文學以文學的共性及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成為文學大家庭的一員,既要服從教育兒童的客觀富率,又要符合文學的一般規(guī)律??紤]到兒童文學的“幼兒性”,當我們?yōu)閮和x擇文學作品時,我們要按照文學的標準去衡量作品價值;當我們要把作品傳遞給孩子時,我們要按照文學的內在規(guī)律尋找適當的途徑,要關注文學最核心的本質特征。

三、結語

在兒童文學里,永遠離不開的是愛與美的主題,愛和美總是相伴而行,愛洋溢著美感,美因愛而更加深刻。而快樂原則和游戲精神是兒童文學不變的精神底色。出版社、報刊、學校和家長要把經典的、真正符合兒童精神生命成長的文學作品提供給兒童,讓兒童在人文主義的文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心靈滋養(yǎng)。在兒童文學教育中,摒棄教育的工具化,提高兒童文學素養(yǎng)理應成為幼兒園教師的自覺需要,改變對特殊群體的教育方式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必要前奏。

參考文獻:

[1]鄭荔,教育視野中的幼兒文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朱鼎元,兒童文學概論[C];1924年中華版

[3]黃云生,兒童文學概論[C];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簡介:

第9篇:兒童文學的價值范文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趣味性與故事性,因此深受學生所喜愛。從語文教學來看,美育對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兒童文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美育素材,語文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兒童文學,通過這種教學模式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的能力;但是從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兒童文學的運用來看,許多教師在運用中還比較迷茫,還在不斷探索。本文闡述了運用兒童文學的價值,探究應用兒童文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兒童從課外獲取知識的來源之一,更是教師得力助手,能夠讓學生從中體會文學的魅力,用心領悟漢語的美妙。小學語文的兒童文學始終將兒童作為主體,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文章內容,因此許多教師都將兒童文學應用到教學中,其地位是越來越重要。在這種形勢下,探究小學語文教學對兒童文學的應用具有實踐價值。

一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兒童文學的價值

兒童文學來源于小學語文課程教材。而語文教材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目標基礎上,依照系統結構得出教學體系。兒童文學就是依據兒童自身特征以及年齡創(chuàng)造的文學作品,其中的文學閱讀作品均被小學生所喜歡與接受,是小學語文中的理想教材。可以說,兒童文學即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得力助手。而且兒童文學主要是針對18歲以下的學生的文學作品,算是一種兒童服務,因此兒童文學具有的特殊性就更貼近兒童的特征,例如兒童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語言邏輯等,均和兒童年齡階段的性格、心理及知趣相符合。所以,通過閱讀兒童文學的作品,就能夠有效幫助教師了解小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在課堂教學上就能夠準確判斷學生思維的方向,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事實上,兒童文學是小學生的良師益友??梢哉f,兒童文學可以稱之為生活的教科書。通過兒童文學,學生能夠進一步認識生活、認識真理與世界。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把人類文化轉化為自身素質,從而培養(yǎng)學生人格修養(yǎng)。培根曾經說過,讀書重點是造就完美人格,這就表明閱讀對于培養(yǎng)兒童人格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閱讀課外的兒童文學中,小學生常常被文學作品中的思想與情感所打動,逐漸感受真善美蘊含的真諦,同時對于塑造兒童的健康人格與思想具有促進作用。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所用教材中,除開一些古詩詞,大約80%都是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占據了大半江山,這意味著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兒童文學時,就必須要依據學生實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把握兒童情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兒童文學教學一定要抓住文學中的美學體質,即兒童情趣。所以兒童文學教學就要抓住兒童情趣,發(fā)揮文學的教學特色。當兒童遇到有情趣的作品時,就會產生出興奮、快樂及向往的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就要挖掘作品中所包含的兒童情趣,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但是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夠把握兒童情趣,我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挖掘兒童文學中的兒童情趣;從小學語文教材來看,許多兒童文學都含有兒童情趣,例如《珍珠鳥》、《桂花雨》等,教師就要善于從中挖掘蘊含的情趣。事實上,文本字里行間滲透著兒童情趣,教師就要從兒童視角分析文本。當然展示兒童情趣的方法及形式并非唯一的。其一通過主人公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以及心理活動體現兒童情趣,例如在進行《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中,作者描寫主人公“我”的可愛外貌、調皮的語言以及活潑好動個性,展現出濃郁的童趣。語文教師要細細品讀文學中的每一句話,比如“祖父戴一頂大草莓”“我?guī)б豁斝〔菝?rdquo;……提出其中所描繪的童趣童真。其二通過兒童的純真美好的情感體現兒童情趣;比如在閱讀《水》的過程中,這篇文章描寫了缺水地區(qū)兒童對水的渴望,當下雨時兒童所表現出來的歡愉場景。抒發(fā)出兒童對雨水的渴求與喜愛之情,文中通過這種抒情手段將童趣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其三通過特殊表現手法展示兒童情趣;例如采用幻想、夸張以及擬人等各種手法體現出來。運用多種手法增強兒童文學的可感性,增強文章趣味性。比如《桂花雨》中,作者就是采用擬人手法描寫了桂花樹的笨拙外形,不和繁花斗艷,通過比喻手法把桂華飄落時紛紛揚揚的場景比喻為桂花雨,通過這些表達手法讓文章充滿了童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要從小學生立場入手,通過兒童思維發(fā)現及挖掘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童趣。2.教學中彰顯兒童情趣;教師不但要從文本中挖掘兒童情趣,還要采取有效教學措施引導學生體驗文學的兒童情趣。教師要緊緊圍繞兒童情趣,合理設計語文教學,激發(fā)小學生的內心童真,引導學生閱讀兒童文學,品讀其中的兒童情趣,從而體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其一通過朗讀體現兒童情趣;通過朗讀感受文學中蘊含的兒童情趣。閱讀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審美想象,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首先教師個人要充分理解文中的思想內容,通過變化聲調音量生動形象、飽含深情的范讀課文,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充滿感情朗讀課文,從朗讀中去感受兒童情趣。比如朗讀《只撿兒童多出行》課文時,當朗讀到了“成千盈百”“飛涌”等詞時就要上揚聲音,從而體現出小學生的精力之旺、人數之多;而閱讀“就是開得旺嘛”一句時,就要重讀“旺”,表示強調,教師應該指導小學生采用快樂、輕松的語調朗讀,從而感受到小學生的活力。當然在平常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朗讀模式,激發(fā)小學生充滿感情朗讀,從中體會文學的情趣。其二講出兒童情趣;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講解之時必須要充滿兒童情趣。因此教師就要抓住文學中的特殊手法,比如采用幻想、夸張等,比如《荷花》文章,教師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作者化身成荷花在風中曼舞,想象這種美妙場景,想象學生本人化身荷花后的模樣,感受其中的兒童情趣,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聯想能力。并且教師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時,要采用生動形象的言語體現兒童情趣。例如《林沖棒打洪教頭》,文中通過神態(tài)、言語及動作刻畫出伸手了得、謙虛的林沖。教師通過“起身讓座”、“把棒一橫”、“不敢,不敢”等各種描寫林沖動作、言語以及神態(tài)各種詞語分析林沖的高超武藝及謙和。通過教師把握著主人公形象,繪聲繪色的還原到學生面前,從中體會出兒童情趣。

(二)挖掘美學特質,鍛煉學生的語感

兒童文學中所蘊含的美學特質和存在差異,這種文學中的美學特質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獨特的思維及純真而單純的思想,這種特質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美學特質,將兒童情趣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同時引導小學生通過行為動作及語言等生動體現出來;比如學習《小動物過冬》時,教師就必須要站在學生角度進行挖掘,讓小學生感受動物過冬時的情趣,用心體會,有效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實現情景交融的教學情境。同時語文教師還必須要全面了解文體的構成及分類情況,結合文學中的內外部因素,合理的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比如兒歌同樣具有和相似的韻文類文體,但兒歌中語言要求的音樂美必然高于。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時,就必須要體現出各類文體的語言、形式及風格特色,這樣才能夠引導兒童進行個性鮮明的閱讀。

(三)挖掘文學的魅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要創(chuàng)新閱讀課教學的形式,從中挖掘文學的魅力;進行語文教學時,一定要加強滲透兒童文學的閱讀,將思疑、讀和唱以及寫等各種手段結合起來,推動學生閱讀文學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繞口令、兒歌及情境對話等各種教學模式,實現讀唱相結合,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指導學生將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小學生的思維。在閱讀教學時,就要合理引導小學生去思考問題,對教師所提問題自主探尋,從而實現讀和解疑相結合。同時教師還要營造出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情境,將寫作和閱讀相結合,通過“辯論會”或“角色游戲扮演”等各種形式營造交流平臺。只有讓學生充滿疑問去閱讀,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鍛煉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體驗閱讀的興趣,從而主動自信的閱讀。

三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認識到兒童文學的重要性,要結合學生實況采取合理的應用措施,努力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兒童文學的巨大作用,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德吉央宗.論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11):48-49.

[2]徐青英.體驗生活傾吐真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訓練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1):217-217.

[3]黃麗華,廖智勇.高職高專初等教育專業(yè)學生語文教學現狀分析——以識字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5(9):90-91.

[4]汪潮.文體意識、文體特點與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12-13.

[5]邊春麗.兒童文學在兒童素質教育中的價值[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2(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