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知識目標
1、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它在某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這一點的切線上.
2、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一開始提出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明顯區(qū)別,引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緊接著通過觀察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zhì)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線的這一點(或這一時刻)的切線方向.再結(jié)合矢量的特點,給出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從實驗入手得到: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再通過實例加以說明,最后從牛頓第二定律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適合學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知規(guī)律,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相互滲透,適合對學生進行探求物理知識的訓練:創(chuàng)造情境,提出問題,探求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解釋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自然順暢,嚴密合理.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和能力因素,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進一步理解和完善,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關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建議是:首先讓學生明確曲線運動是普遍存在的,通過圖片、動畫,或讓學生舉例,接著提出問題,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讓學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錄像資料,讓學生總結(jié)出結(jié)論.接著通過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義,得到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的教學建議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編排先做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提問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得到結(jié)論,再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加以解釋.如果學生基礎較好,也可以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先從理論上分析,然后做實驗加以驗證.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一)讓學生舉例:物體做曲線運動的一些實例
(二)展示圖片資料1、上海南浦大橋2、導彈做曲線運動3、汽車做曲線運動
(三)展示錄像資料:l、彎道上行駛的自行車
通過以上內(nèi)容增強學生對曲線運動的感性認識,緊接著提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
(四)讓學生討論或猜測,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應該怎樣?
(五)展示錄像資料2:火星兒沿砂輪切線飛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車后輪原地運轉(zhuǎn)
(六)讓學生總結(jié)出曲線運動的方向
(七)引導學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變化,速度矢量就發(fā)生了變化具有加速度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方案一]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線滾動的小球,若在它前進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運動情況將如何?若在其側(cè)向施加外力,運動情況將如何?
(二)演示實驗;鋼珠在磁鐵作用下做曲線運動的情況,或鋼珠沿水平直線運動之后飛離桌面的情況.
(三)請同學分析得出結(jié)論,并通過其它實例加以鞏固.
(四)引導同學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體受到合外力方向與初速度共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引入課題,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會發(fā)生改變嗎?進而將問題展開,運用力的分解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力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兩種特殊情況:
1、當力與速度共線時,力會改變速度的大?。?/p>
2、力與速度方向垂直時,力只會改變速度方向.
最后歸結(jié)到:當力與初速度成角度時,物體只能做曲線運動,確定物體做哪一種運動的依據(jù)是合外力與初速度的關系.
(二)通過演示實驗加以驗證,通過舉生活實例加以鞏固:
(1)知道什么是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2)知道布朗運動和擴散現(xiàn)象,并能簡單解釋其原因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jié)教材內(nèi)容特點是先實驗(擴散現(xiàn)象和布朗運動兩個實驗現(xiàn)象),后得出結(jié)論(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并根據(jù)現(xiàn)象說明熱運動與溫度有關,因此做好演示實驗是關鍵.
分析二:由于液體或空氣分子在熱運動過程中對懸浮于其中的顆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這些顆粒受力不平衡而開始運動,這就是布朗運動.由于分子運動的無規(guī)則性,造成布朗運動的不規(guī)則性.另外,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快,對顆粒的撞擊更強,布朗運動更顯著.
分析三:溫度越高,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平均速度越快,這是一個宏觀統(tǒng)計結(jié)果,而對于具體某個分子,溫度與其運動速度并不一定存在這一關系,也許溫度升高,這個分子的運動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議
建議一:做好演示實驗是關鍵,擴散現(xiàn)象實驗和布朗運動實驗都需要認真做.在做觀察布朗運動的實驗過程中,用稀釋的墨汁做懸濁液,過稀時液體中的微粒太少,過濃時亮度變暗,而且微粒連在一起,不便觀察,可以多試幾次.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載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簡單地滴一滴在載片玻璃上,蓋上蓋玻璃就可以.顯微鏡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適.
建議二:在實驗的基礎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熱運動后,要注意再用熱運動的觀點解釋造成該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以便鞏固、加深學生的認識.
建議三:有關布朗運動和擴散運動的實驗除做好演示實驗外,若有條件,最好能用計算機模擬一下該運動的微觀機制,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該實驗現(xiàn)象的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知道分子不停地無規(guī)則熱運動,知道布朗運動和擴散運動
教學難點:布朗運動和擴散運動的微觀解釋
一、擴散運動
1、演示實驗
空氣與二氧化氮氣體間的擴散現(xiàn)象
2、概念:擴散現(xiàn)象
3、擴散現(xiàn)象的微觀解釋:分子的無規(guī)則熱運動
4、計算機演示擴散過程
5、對比實驗:紅墨水在熱水和冷水中的擴散快慢.
結(jié)論: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
6、列舉日常生活中的擴散現(xiàn)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運動
1、學生觀察布朗運動現(xiàn)象
2、微觀解釋布朗運動:分子撞擊不平衡
3、觀察布朗運動與溫度高低、顆粒大小關系: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顯著;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顯著.
4、計算機演示布朗運動現(xiàn)象以及產(chǎn)生原理
例:關于布朗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分子的運動
B、布朗運動是指液體分子的運動
C、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D、布朗運動是指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
答案:CD
評析:熟知布朗運動的實質(zhì)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三、熱運動
由布朗運動和擴散運動說明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與溫度的關系.
四、作業(yè)
探究活動
題目:研究不同物質(zhì)形態(tài)間擴散速度快慢
組織:個人或分組
學
科
美術
教師姓名
授課班級
課
題
《保護珍稀野生動物》
授課時間
軟硬件環(huán)境
光纖網(wǎng)絡覆蓋,視頻資源和圖片資源均上傳到希沃白板教學平臺,示范課采用錄播設備進行錄制。
教學前期分析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內(nèi)容,主要是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愛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指導學生根據(jù)收集的材料制作宣傳畫冊、學習小報或珍稀野生動物分布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并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學生特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在繪畫表現(xiàn)能力方面正處于一個逐漸成熟的階段,能較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愿,但在動手操作能力方面還比較薄弱,對于珍稀野生動物的了解也甚少,需要教師的及時指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有很高的學習熱情,對用美術語言表現(xiàn)我國的珍稀野生動物充滿了好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我國的部分珍稀野生動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生存狀況、位置分布。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學會繪制珍稀野生動物分布圖、宣傳手冊和學習小報等宣傳性作品的知識和技能,并利用各種材料大膽表現(xiàn)珍稀野生動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保護動物、愛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大膽表達,體驗繪畫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習制作保護我國珍稀野生動物的學習小報或宣傳手冊。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出形象生動的珍稀野生動物造型。
教學策略
示范講解、微視頻播放、101教育PPT、微視頻、希沃白板。
教學環(huán)境及
資源準備
授課過程一直依托希沃白板穿插教學課件,板書設計圖片和101教育PPT的交替使用,以及在展評作業(yè)時用到的手機投屏功能。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資源使用
設計意圖
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你們認識多少種動物?說說看,看誰說的最多。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藥孜粍游锱笥?,大家看看你是否認識它們?
學生回答:喜歡
學生思考后回答:熊貓、大象、斑馬......
生認真觀察
利用人教智慧教育平臺的數(shù)字教材
輕松的談話導入很自然的引出本課的主要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循序漸進的了解本課的學習重點。
初步感受
師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的動物名稱。
同學們,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知道,有的你們認識,有的不認識,那么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珍稀野生動物”(板書課題)
生認真觀看圖片,并隨口說出動物名稱,說不出名稱的小組討論交流。
視頻資源同步到人教智慧教育平臺
在了解了學生對動物的掌握情況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介紹“珍稀野生動物”,這樣對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和拓展其知識層面都有較好的作用,另外,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習熱情。
引領示范
你們對它們了解多少呢?老師這里有一個中國野生動物的地圖,我們用手機APP進行學習一下,誰愿意來試一試?
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一些動物的形體特點。
生到板前進行學習并講解給同學們聽。
手機APP的使用。
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引導他們用手機來進行學習活動,做有意義的事情。
新課新授
老師還想問問同學們,為什么叫他們“珍稀”野生動物呢?那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想象發(fā)生呢?
想到這,老師再給大家看一段視頻。大家仔細觀察視頻內(nèi)容,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同學們,看了這些,你想說些什么?
是呀,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集體行動,來呼喚大家,去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板書完整課題。
同學思考后回答:“因為野生動物的數(shù)量越來越稀少”......
“因為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人為的捕殺......”
學生觀看人類非法殘害捕殺野生動物的視頻。
同學回答:“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
”“我們要發(fā)動身邊的人一起來保護珍稀野生動物”
教學視頻的運用一直很受學生們的歡迎,在視頻中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冷靜思考,老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反應做適當?shù)闹v解。
此處引起學生的共鳴,了解了野生動物變得稀少的真正原因,抓住根源思考自己該做些什么,此處的引導為了接下來學生的創(chuàng)作打好鋪墊,同時也能教育學生在是與非、善與惡面前做自己該做的事兒。
拓展延伸
我們?yōu)槭裁匆Wo珍稀的野生動物呢?野生動物到底和我們?nèi)祟愑心男╆P系呢?下面的視頻給大家解答。
(播放微課視頻)
生認真看視頻,了解我國珍稀野生動物的分布情況,并做以記錄。
播放微視頻
調(diào)節(jié)畫面的比例
微課的運用大大節(jié)省了教師講解的時間,也縮短了教師與學生溝通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視頻的反應做出相應的講解,抓住學生的關注點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的想法,你都想做些什么?
小組討論1分鐘。
師總結(jié)討論結(jié)果。
師播放宣傳小報圖片集錦。
同學們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jié)果。
1.做宣傳畫冊
2.做學習小報
3.設計宣傳標語
4.繪制珍稀野生動物分布圖。
原始教具的使用,使師生互動更親切更自然,也更直觀的展現(xiàn)學習內(nèi)容,更直接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
此部分的設計是加強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動物的形象特點上有抓手,在創(chuàng)作時有思路。拓展部分交代動物與自然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作業(yè)要求
分層作業(yè):
A層:小組合作完成一條宣傳標語的設計。
B層:小組合作完成宣傳畫冊。
C層:小組合作完成一份學習小報。
同學們分組完成各自的任務,在分工問題上,可根據(jù)學生個體的不同,分配不同的任務,盡量讓學生全員參與。
利用投屏功能,展示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
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但孩子們的表現(xiàn)力和繪畫能力是有限的,分層作業(yè)不局限一個標準,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真正達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評價總結(jié)
保護珍稀野生動物倡議活動:
1.創(chuàng)作“宣傳標語”小組派代表闡述標語創(chuàng)意構(gòu)思。
2.創(chuàng)作“宣傳畫冊”小組展示本組的宣傳畫冊。
3.創(chuàng)作“學習小報”小組展示學習小報內(nèi)容。
教師點評:對于不同內(nèi)容不同類別的作品給予客觀評價,并肯定優(yōu)點,激勵學生創(chuàng)作。
1.學生自評:各小組派代表闡述本組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圖。
2.學生互評:其他小組對各小組的介紹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
點評環(huán)節(jié)可利用101教育PPT的獎勵功能,調(diào)節(jié)課堂活躍氣氛。
評價環(huán)節(jié)采取生互評的方式,是為了給學生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讓生互評是為了讓學生有根本的判斷能力,能夠清楚表現(xiàn)自己創(chuàng)作意圖的學生,讓他們進行二次點評,點評后同樣能清楚明白的表明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保護珍稀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分布圖
動物
保護{
野生動物
珍稀野生動物
教學評價
評價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作業(yè)層次不同設置,層次不同的作業(yè)評價的標準也不同,評價的形式采用師評、生評、生互評的方式,以印章獎勵的形式為主要評價手段,讓學生自主選擇。
教學反思
本課題目為《保護珍稀野生動物》,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時,著重強調(diào)野生動物的存在狀態(tài),向?qū)W生展示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遭遇的各種傷害的情況,激起學生對他們的憐憫、保護之心,再讓學生欣賞宣傳畫冊、學習小報范作,分析其制作要、步驟及注意事項。布置作業(yè)時也注重小組合作,重在通過有效的合作,來體現(xiàn)集體的力量。在設計的活動中,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酌情處理課堂的生成問題。盡量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進行一節(jié)課的學習。另外教學示范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微視頻,微視頻的應用有如下好處:
1.微視頻的演示更加直觀,使學生更加易于掌握教學內(nèi)容。
2.切實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緊密結(jié)合起來,使多媒體資源得到更有充分有效的利用。
3.微視頻就是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教師錄制微視頻,可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通過學觀看微視頻,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小使用信息技術的素養(yǎng),為學生的將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動能的概念,以及由此而引出的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使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更加深入;動量的概念,特別是由此導出的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不但適用于恒力作用情況,而且也適用于變力作用的情況,比牛頓定律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在物理學知識系統(tǒng)中,動量守恒定律有廣泛的適用范圍,除力學外還涵蓋物理學中的聲、光、熱、電、原子物理學等,是物體相互作用所遵守的法則,也是自然界重要的規(guī)律。也就是說,動能和動量的概念,以及由此而引出的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一方面使牛頓力學的范疇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另一方面為人們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與牛頓定律相并行的三大途徑。因此,動量和動能的概念是力學的重點,也是高中物理教與學的重點。
但是,為什么既要引入動量,又要引入動能呢?動量和動能,究竟有什么區(qū)別,這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經(jīng)常被人們忽視的一個教學難點。在動量和動能這兩個概念的教學中,若只講動量和動能在公式表述形式上的區(qū)別,而不講它們在研究對象和物理本質(zhì)上的異同,其結(jié)果是學生雖然會解題了,但他們卻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解題。因而,我們的物理教學,不能只孤立地給學生講一些支離破碎的物理知識,而應該給他們構(gòu)建一個完美的、自洽的物理體系,讓他們在學習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時,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能知其所以然。為此,筆者把動量和動能這兩個概念的教學,分為三個步驟,使教學不斷深入。
一、按現(xiàn)行教材的編排順序,分別系統(tǒng)地講解學習動量和動能的概念
其實,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多少”,是最容易被人們接受的思想。但是,大量的事實也使人們認識到,對物體的作用效果不但要考慮物體的速度,還要考慮它的質(zhì)量。假設與子彈同等速度射出的一粒芝麻,衣裳即可將其擋住,但如果是子彈則不行。通過列舉此類現(xiàn)象及學生實驗,啟發(fā)他們思考,在物體的質(zhì)量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速度越大,其運動量越大;在運動速度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其運動量也越大。這就是說,用質(zhì)量(m)和速度(v)這兩個物理量的乘積,來反應物體的運動量,是一種更科學的度量方法,從而引出動量的概念。
對于動量概念的引入,也可以在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速度公式的基礎上,推導出力對時間的累積規(guī)律
從數(shù)量關系上分析上式:要使質(zhì)量一定、原來運動速度較小的物體獲得一個較大的速度,既可以用較大的力作用較短的時間,也可以用較小的力作用較長的時間。只要力和力作用時間的乘積Ft相同,這個物體都會增加相同的速度。而當物體質(zhì)量也在變化時,F(xiàn)t的大小則可以反映mv(質(zhì)量與速度乘積)的改變量。由此可見,上式中力和力作用時間的乘積、物體質(zhì)量和運動速度的乘積以及上式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物理意義。為此,我們引入了兩個新的物理量──沖量和動量,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動量定理。
相對而言,動能的概念,利用初中的基礎是比較易于引入的。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演繹推理和數(shù)學轉(zhuǎn)換,在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速度公式的基礎上,導出力對位移的累積規(guī)律
然后從數(shù)量關系上分析上式中各量所表達的物理含義,從而引出動能的概念。
二、利用課后講座,介紹關于運動度量方法的歷史辯爭
在動量和動能的概念都已被揭示出之后,我們及時組織課后講座,綜合有關物理史料,系統(tǒng)地介紹關于運動度量方法的歷史辯爭。
1.辮爭的原由
在17~18世紀,由于“力”的概念還不能完全確定,對力的各種效應以及與之相應的各個物理量的意義和使用范圍也是不清楚的,因而引發(fā)了物理學史上著名的笛卡兒學派和萊布尼茨學派關于力的正確表示方法的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當時,人們常把力同現(xiàn)在所說的力矩、動量、功、動能等物理量相混淆,習慣于把外加的力稱為“運動的力”,把“物體的慣性”稱為“物質(zhì)固有的力”、“阻抗的力”,甚至把“加速度”稱為“加速力”,并出現(xiàn)過把“運動的力”與碰撞、向心力相提并論。這種概念上的混亂狀況,普遍存在于伽利略、牛頓時期的力學著作中。
2.笛卡兒學派的“動量”
所謂“運動的力”,就是指一個正在運動的物體所具有的使另一物體運動的能力,如推開物體或迫使它向前運動,或者運動物體克服障礙和阻力的能力。那么,這個力決定于哪些量呢?最初,伽利略就認識到“推動者或阻擋者的力(動量)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是由兩個共同決定運動量度的觀念所決定。其一是重量(質(zhì)量),其二是速度”。笛卡兒在研究碰撞的過程中,認為碰撞是最基本的運動,并從運動量守恒的基本思想出發(fā),沿襲了伽利略的觀點,提出應該把物體的質(zhì)量和速度的乘積作為“力”或物體“運動多少”的量度。1687年,牛頓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中明確提出了動量的定義,并且通過他所總結(jié)的運動定律,提出在物體的相互作用中,動量這個物理量反映著物體運動變化的客觀效果。這樣,把動量作為運動的量度,一度得到了科學界的普遍承認。
3.萊布尼茨的“動能”
1686年,萊布尼茨在他的論文中,對笛卡兒學派的這個量度方法提出了批評。他認為:“力必須由它所產(chǎn)生的效果來衡量,例如用它能將一個重物舉起的高度來衡量,…而不是用它傳給另一物體的速度來衡量”。他由此得出,應該用量值mv2而不是用mw來量度物體“運動的力”。
萊布尼茨論證的要點是:當質(zhì)量為m的物體從高h處降落下來時,他就獲得了“運動的力”,如果使它的運動方向反過來,它就能重新上升到高h處;這個同樣的力將能把質(zhì)量
的物體送到高nh處。這兩個物體降落下來時,獲得的“運動的力”必然相等。但是,根據(jù)伽利略的落體定律,如果第一個物體下落到地面時的速度為v,則第二個物體的速度為
,即兩物體落下時獲得的運動量不相等。而按照萊布尼茨的量度,上述兩物體落下時則有相等的運動量。萊布尼茨由此得出結(jié)論:笛卡兒提出的運動的量度是同落體定律相矛盾的,所以mv不適宜充作運動的量度,mv2才是運動的真正量度。
后來根據(jù)科里奧利的建議以
代替mv2,這就是后來所說的運動物體的動能。萊布尼茨也看到了笛卡兒提出的運動的量度在某些情況下是適用的,因此在1696年萊布尼茨指出,“力”有兩種,一種是“死力”,它存在于相對靜止的物體間,如吊繩的拉力、桌面的支撐力等?!八懒Α笨捎梦矬w的質(zhì)量和該物體由靜止狀態(tài)轉(zhuǎn)入運動狀態(tài)時所獲得的速度的乘積來量度,所以,動量是“死力”的量度;另一種是“活力”,
就是物體的“活力”,正是由于自身具有這種“活力”,物體才能運動而永不靜止。在自然界中真正守恒的東西正是總的“活力”。
萊布尼茨也看到,在有些情況下,如非完全彈性碰撞中“活力”會減少,但他認為,實際上“活力”并沒有損失,而只是被物體內(nèi)部的微小粒子吸收了,微粒的活力增加了。這個思想是深刻的,可惜他沒有進一步地說明。萊布尼茨的發(fā)現(xiàn)是有重大意義的。第一,他提出的兩種運動量度的矛盾,打破了把mv看做是運動的惟一量度的傳統(tǒng)觀念,促進了關于運動的量度問題的研究;第二,他所推崇的新的物理量
,其實已超出了對機械運動進行研究的范圍。
4.達朗貝爾的“判決”
兩種量度的爭論,持續(xù)了半個世紀之久,不少著名的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都參加到了爭論中去。
1743年,法國力學家達朗貝爾在他的著作《動力學論》的序言里,指出了兩種量度的等價性,宣布對爭論作出“最后的判決”。他指出,“運動物體的力”只能用物體克服障礙的能力來表示。他把“障礙”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不能克服的障礙”,它“完全消滅一切運動”,所以無論物體的動量或活力如何變化,都不能在這種障礙上表現(xiàn)出來,“它們不能以任何尺度來給力下定義”;第二種是“其阻抗足以使運動停止(而且是在一瞬間做到這一點)的障礙”,即平衡的情況。這時物體克服障礙的能力和物體的動量成正比,所以動量可用來作為“運動物體的力”的量度;第三種障礙是逐漸使運動停止的減速運動情況,“作用是由直到運動完全消失時為止所通過的那段距離表現(xiàn)出來的,而這種作用與速度平方成正比”,因而,活力可作為“運動物體的力”的量度。由此達朗貝爾作出結(jié)論:“如果力的量度在平衡狀態(tài)中和在減速運動中有所不同,這又有什么不方便呢?”這個“判決”,指出了兩種量度都有效。達朗貝爾實際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正是由于“力”還沒有形成一種清晰的概念,所以才產(chǎn)生了這場爭論。但他在《動力學論》里輕率地將這一場爭論說成是“毫無意義的咬文嚼字的爭吵”。因此,他并沒有真正地解決問題。表面看來,達朗貝爾的觀點是一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但仔細分析,還是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的。在這里,達朗貝爾模糊地談到了動量定理──動量的變化和力的作用時間有關;動能定理──活力的變化與物體運動的距離有關。
5.恩格斯的科學“量度”
19世紀中葉以后,自然科學家們?nèi)匀粵]有從運動量度的這場爭論的混亂中完全擺脫出來。恩格斯根據(jù)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尤其是能量守恒與轉(zhuǎn)化定律的發(fā)現(xiàn),提示了兩種量度的本質(zhì)區(qū)別。
恩格斯指出,在不發(fā)生機械運動“消失”而產(chǎn)生其他形式的運動的情況下(如簡單機械在平衡條件下的運動傳遞,完全彈性碰撞的運動傳遞等),運動的傳遞和變化都可以用動量mv去量度。就是說,“mv表現(xiàn)為簡單移動的,從而是持續(xù)的機械運動的量度”;但當發(fā)生了機械運動“消失”而其他形式的運動產(chǎn)生,即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包括勢能、內(nèi)能、電磁能、化學能)相互轉(zhuǎn)化的過程中、運動的傳遞和變化都應以
去量度。在這里,
表現(xiàn)為已經(jīng)消失了的機械運動的量度。這樣,恩格斯便得出結(jié)論:機械運動確實有兩種量度,每一種量度適用于某個界限十分明確的范圍之內(nèi)的一系列現(xiàn)象。一句話,動量(mv)是以機械運動來量度的機械運動。動能(
)是以機械運動轉(zhuǎn)化為定量的其他形式的運動的能力來量度的機械運動。
三、通過習題課的教學,具體認識動量和動能的異同
當結(jié)束了動量和動能概念的學習,認識到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并了解到關于運動度量方法的歷史辯爭后,學生對動量和動能的區(qū)別,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實際上,動量和動能這兩種量度,性質(zhì)不同,運用范圍也不同,所以相互之間并不矛盾。當一個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為零時,這個系統(tǒng)的動量是守恒的。但是,當一個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時,它的動能不一定守恒;當動能和其他能量之間有相互轉(zhuǎn)化時,則服從能量守恒定律,它的動量也不一定守恒。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及時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討論,加深和鞏固學生對動量和動能不同性質(zhì)的認識。
例1對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而言,下列關于動量和動能概念的說法中,正確的是哪些
A.物體的動能不變,則其動量也一定不變
B.物體的動量不變,則其動能也不變
C.物體的動能不變,則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改變
D.物體的動能不變,說明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變
分析與解動能和動量都是和物體運動狀態(tài)有關的狀態(tài)量。動量是物體質(zhì)量和速度的乘積,它是矢量,因此在計算物體的動量及其改變量時,要特別注意它的矢量性。當物體做直線運動并且建立了坐標系以后,可以用“+”或“-”表示方向;動能也表示物體運動的量,但它是標量,而且只能取零或正值。對一個質(zhì)量為m、速度為v的運動物體,若設其動量為P、動能為Ek,則有
,
因此可得
,
根據(jù)上述結(jié)論不難看出,當物體的動能一定時,動量的大小由物體的質(zhì)量決定。質(zhì)量大的動量也大;但是,由于動量是矢量,動能是標量,當物體的動能一定時,即便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其動量也并不一定不變,如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設動能和質(zhì)量都不變,但由于其運動的方向始終在改變,因此,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動量一定在變化,其運動狀態(tài)時刻在改變,并且導致這種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向心力,因為方向的改變,也時刻在改變著。
反過來,當物體的動量一定時,動能的大小也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質(zhì)量大的物體動能反而小。因此,對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動量不變時,其動能也一定不變。所以,選項B是正確的。
這一例題,說明動量和動能這兩個物理量,性質(zhì)不同,適用范圍也不同。下面的例題,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動量和動能的不同。
例2向空中發(fā)射一炮彈,不計空氣阻力,當炮彈的速度方向恰好沿水平方向時,炮彈炸裂成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a、b兩塊,若質(zhì)量較大的a塊的速度為v1,且方向仍沿原方向,則a、b兩塊彈體的動量和動能分別是多少?
分析與解設炮彈發(fā)射到最高點時的水平方向為正方向,則a塊的動量
,因為炮彈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因此,炮彈炸裂成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a,b兩塊前后,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有
即
因此
負號表示p1(v1)與p2(v2)的方向相反。
也就是說,雖然炮彈炸裂后a,b兩塊的都產(chǎn)生了動量,但是,系統(tǒng)的動量總和并沒有增加,仍保持為零。對于動能,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因為動能是標量,與方向沒關系,故
,
若設炸裂前、后炮彈的動能為分別Ek、Ek′,則
,
炮彈炸裂后與炸裂前的動能差為
為什么炸裂前、后炮彈的動量守恒,而動能卻增加了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炮彈炸裂過程中,炸藥的內(nèi)能釋放出來而轉(zhuǎn)化成彈片的動能了。
知識目標
1、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它在某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這一點的切線上.
2、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一開始提出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明顯區(qū)別,引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緊接著通過觀察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zhì)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線的這一點(或這一時刻)的切線方向.再結(jié)合矢量的特點,給出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從實驗入手得到: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再通過實例加以說明,最后從牛頓第二定律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適合學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知規(guī)律,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相互滲透,適合對學生進行探求物理知識的訓練:創(chuàng)造情境,提出問題,探求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解釋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自然順暢,嚴密合理.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和能力因素,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進一步理解和完善,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關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建議是:首先讓學生明確曲線運動是普遍存在的,通過圖片、動畫,或讓學生舉例,接著提出問題,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讓學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錄像資料,讓學生總結(jié)出結(jié)論.接著通過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義,得到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的教學建議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編排先做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提問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得到結(jié)論,再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加以解釋.如果學生基礎較好,也可以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先從理論上分析,然后做實驗加以驗證.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一)讓學生舉例:物體做曲線運動的一些實例
(二)展示圖片資料1、上海南浦大橋2、導彈做曲線運動3、汽車做曲線運動
(三)展示錄像資料:l、彎道上行駛的自行車
通過以上內(nèi)容增強學生對曲線運動的感性認識,緊接著提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
(四)讓學生討論或猜測,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應該怎樣?
(五)展示錄像資料2:火星兒沿砂輪切線飛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車后輪原地運轉(zhuǎn)
(六)讓學生總結(jié)出曲線運動的方向
(七)引導學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變化,速度矢量就發(fā)生了變化具有加速度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方案一]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線滾動的小球,若在它前進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運動情況將如何?若在其側(cè)向施加外力,運動情況將如何?
(二)演示實驗;鋼珠在磁鐵作用下做曲線運動的情況,或鋼珠沿水平直線運動之后飛離桌面的情況.
(三)請同學分析得出結(jié)論,并通過其它實例加以鞏固.
(四)引導同學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體受到合外力方向與初速度共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引入課題,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會發(fā)生改變嗎?進而將問題展開,運用力的分解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力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兩種特殊情況:
1、當力與速度共線時,力會改變速度的大??;
2、力與速度方向垂直時,力只會改變速度方向.
最后歸結(jié)到:當力與初速度成角度時,物體只能做曲線運動,確定物體做哪一種運動的依據(jù)是合外力與初速度的關系.
(二)通過演示實驗加以驗證,通過舉生活實例加以鞏固:
展示課件三,人造衛(wèi)星做曲線運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曲線運動的相關知識.
課件2,拋出的手榴彈做曲線運動,加強認識.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動量的概念,知道動量的定義,知道動量是矢量。
2、理解沖量的概念,知道沖量的定義,知道沖量是標量。
3、知道動量的變化也是矢量,會正確計算一維的動量變化
二、能力目標
1、會計算力的沖量和物體的動量。
2、會計算一維情況下動量的變化。
三、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建立正確的認識論的方法論。
四、教學重點
1、沖量和動量的概念;
2、沖量和動量的正確計算。
五、教學難點
1、對沖量和動量概念的理解;
2、動量變化的計算。
六、教學方法
1、通過舉例、推導、歸納,講解綜合教法得到?jīng)_量和動量的概念。
2、通過例題的分析,使學生學會求解物體動量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幾章我們主要應用牛頓運動定律研究了物體的運動,但對于有些物體的運用直接應用牛頓運動定律就發(fā)生了困難。(請同學們觀看錄像片資料中的碰撞、爆炸、打擊、反沖等問題)同學們分析一下這幾類問題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幾類問題中物體間作用時間都很短,作用力很大,而且作用力隨時間都在不斷地變化,并用變化規(guī)律很難確定。因些直接應用牛頓運動定律就發(fā)生了困難。物理學家在研究這些問題時,引入了動量的概念研究了與動量有關的規(guī)律,確立了動量守恒定律。就用有關動量的知識,這些問題就容易解決了。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節(jié)—沖量和動量。(出示課題)
二、新課教學
(一)沖量
1、用多媒體出示下列問題:
一個靜止的質(zhì)量m=2kg的物體受到F=10N的水平恒力作用,問:
1、經(jīng)過時間t=4s物體的速度v變?yōu)槎啻??(v=20m/s)
2、如果要使此物體的速度從靜止開始在t´=1s的時間內(nèi)速度達到v,則應將作用力變?yōu)槎啻螅?F=40N)
學生給出答案后,詢問解題方法。
解: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得到的加速度為a=;經(jīng)時間t,據(jù)v=at=t。
3、拓展分析
把v=t。整理可得Ft=mv,
由此我們得到:對于一個原來靜止的物體(v0=0,m一定),要使它獲得一定的速度,你可采用哪些方法?
學生答:a、可以用較大的力作用較短的時間;b、可以用較小的力作用較長的時間。
教師:對于一個原來靜止的物體,只要作用力F和作用時間t和乘積Ft相同,這個物體就獲得相同的速度。也就是說:對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力所產(chǎn)生的改變物體速度的效果,是由Ft這個物理量決定的,那么Ft這個物理量叫什么?它有什么特點呢?
4、沖量
(1)沖量的定義:力F和力的作用時間t的乘積Ft叫做力的沖量,通常用符號I表示沖量。
(2)定義式:I=Ft
(3)單位:沖量的國際單位是牛·秒(N·s)
(4)沖量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由力的方向決定的,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時間內(nèi)不變,沖量的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斷變化,如繩子拉物體做圓周運動,則繩的拉力在時間t內(nèi)的沖量,就不能說是力的方向就是沖量的方向。對于方向不斷變化的力的沖量,其方向可以通過動量變化的方向間接得出。學習過動量定理后,自然也就會明白了。
5、沖量的計算:沖量是表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累積的物理量,因此,力對物體有沖量作用必須具備力F和該力作用下的時間t兩個條件。換句話說:只要有力并有作用一段時間,那么該力對物體就有沖量作用,可見,沖量是個過程量。
6、鞏固訓練:
以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空氣阻力不可忽略。關于物體受到的
沖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上升階段和下落階段受到的重力的沖量方向相反;
B、物體上升階段和下落階段受到空氣阻力沖量的方向相反;
C、物體在下落階段受到重力的沖量大于上升階段受到重力的沖量;
D、物體從拋出到返回拋出點,所受各力沖量的總和方向向下。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交通安全系統(tǒng)各崗位處理交通事故案件、高速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評價、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等職業(yè)能力,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運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法可以較好的解決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jié)合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內(nèi)涵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是基于構(gòu)建主義學習理論、情景學習理論和實用主義教育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方法①。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應用為動力,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法②。這種學習方法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學習模式。筆者認為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
三、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設計原則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主要核心就是將要學習的新知識體現(xiàn)在若干個任務當中,使學生通過對任務解決的過程,掌握理解新的知識點,并且學會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首先應該通過對教學或工作目標的任務分解(化成若干個中小任務)和情境的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開展學習。在設計項目時,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任務的設計要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任務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能力、興趣熱點等特點,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2)任務設計緊扣教學目標。設計的任務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的目標和本專業(yè)的職業(yè)要求,要構(gòu)建在學生已學的知識與技能上,又涵蓋將要學習的新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
(3)任務的設計要難度適中。如果任務的難度過高,大部分學生無法完成,那么既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而且還會導致學生失去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任務的難度過低,則會影響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
四、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課堂實施
“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法”要求把教學內(nèi)容隱含在一個個任務當中,讓學生通過理論學習,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常見教學步驟可以分為:完成任務——任務評價——明確任務——設置任務如在進行《道路因素與交通安全》一章的教學時,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設置任務。這是教師備課時的重點工作。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班級學生的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任務。任務設置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第二階段:明確任務。教師講解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完成任務的思路。在上本章課程之間,同學們已經(jīng)接觸了不少交通事故案例,對于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和探討如何解決交通安全問題非常感興趣,并且有一定的自己的想法,只是有些想法過于簡單,需要進一步的深入和研究。教師在完成理論講解后,要指點學生進一步地明確任務,形成以下教學過程:
1.(任務一)我們身邊的事故多發(fā)點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道路是按照國家規(guī)范設計的還會出現(xiàn)事故多發(fā)點?
2.(任務二)影響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到底有哪些?這些因素可能會造成什么類型的交通事故?涉及的知識點:道路的平面線形、縱斷面線形、橫斷面、道路交叉口等對交通安全的影響。
3.(任務三,主要的課堂任務)教師規(guī)劃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實訓教室里面的沙盤是否有設置不合理的地方,列出檢查清單,對沙盤進行安全檢查。
以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學習優(yōu)良作風和優(yōu)秀品德批示的重要精神為指導,不斷提升全市水利系統(tǒng)黨員干部政治品德、思想道德、為官政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著力構(gòu)建“不想腐”的制度機制,進一步把精神打造成XX水利干部隊伍的鮮明特質(zhì),促進XX水利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二、主要內(nèi)容
1、開展“五德”宣傳活動。每年局黨委中心組組織一次以弘揚“五德”為主題的學習會,各黨支部利用“”形式組織黨員干部職工學習,每年市直水利系統(tǒng)集中組織一次“五德”教育輔導,并撰寫體會文章,組織黨員干部赴紀念館瞻仰偉人風采,全面加強水利系統(tǒng)干部職工廉潔從政教育,深入推進廉潔水利建設。
2、開展“五德”助廉活動。將“五德”作為筑牢黨員干部思想道德防線的重要抓手,提高黨員干部綜合素質(zhì)和拒腐防變能力。每年圍繞“五德”標準,開展十佳勤廉標兵評比活動,推動黨員干部比學趕超、爭當?shù)湫?。積極開展“五德”干部培養(yǎng)工作,努力使黨員干部將“五德”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
3、開展“五德”三進活動。“五德”教育進水利工程工地,建立“三監(jiān)”聯(lián)動機制,積極開展以恩來精神為主要內(nèi)容的廉政文化進工地活動,借助社會中介機制加大對民生水利監(jiān)督管理?!拔宓隆苯逃M道德講堂,舉辦“學習恩來精神建好民生水利”專題講座,組織開展踐行“五德”主題演講會,邀請有關專家組織“五德”教育輔導?!拔宓隆苯逃M宣傳陣地,利用XX水利網(wǎng)、大廳電子屏、公告欄等宣傳恩來精神。
4、開展“五德”創(chuàng)建活動。結(jié)合水利工程面臨的新形勢,當前水利工程建設領域面臨的廉政風險,開展“五德示范工程”創(chuàng)建活動,探索建立權責清晰、程序規(guī)范、管理科學、安全文明的工程建設管理機制,構(gòu)建預警及時、監(jiān)控有力、配套完備、科學有效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培養(yǎng)一批作風優(yōu)良、行為規(guī)范、業(yè)務過硬、清正廉潔的工程建設管理隊伍,確保工程、生產(chǎn)、資金、干部“四個安全”。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處室、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充分認識開展深化“五德”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把教育活動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親自安排部署,切實承擔起領導責任。
1.在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了解曲線運動的特點,速度方向時刻在變,因此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2)了解曲線運動的條件:合外力與速度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3)根據(jù)學生理解能力,可將曲線運動的條件深化,即平行速度的力只改變速度大小;垂直速度的力只改變速度方向,可根據(jù)力的效果將合外力沿速度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分解;
(4)了解合運動、分運動,掌握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
(5)由分運動的性質(zhì)及特點綜合判斷合運動的性質(zhì)及軌跡。
2.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有關教學軟件,并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總結(jié)概括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曲線運動的條件,以及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處理復雜運動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發(fā)學生興趣。
3.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研究船渡河運動,假設水不流動,可以想象出船的分運動;又假設船發(fā)動機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隨水流而動的另一分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運用物理學抽象思維的基本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曲線運動為什么是變速運動,理解曲線運動的條件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法則;
2.已知兩個分運動的性質(zhì)特點,判斷合運動的性質(zhì)及軌跡,學生不容易很快掌握,是教學的難點,解決難點的關鍵是引導學生把每個分運動的初始值(包括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每個分運動所受的外力)進行合成,最終還是用合運動的初速度與合外力的方向關系來判斷。
三、教具
1.乒乓球、小鐵球、細繩。
2.斜槽、條形磁鐵、鐵球、投影儀、計算機軟盤、彩電。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機械運動可以劃分為平動和轉(zhuǎn)動,而平動又可以劃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所以曲線運動屬于平動形式,做曲線運動的物體仍然可以看成一個質(zhì)點,曲線運動比直線運動更為普遍。例如,車輛拐彎;月球繞地球27天轉(zhuǎn)一圈;地球繞太陽約一年轉(zhuǎn)一周;太陽繞銀河系中心約2.2億年轉(zhuǎn)一周。
(二)教學過程設計
1.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
因為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連續(xù)發(fā)生變化,我們很難直觀物體在某時刻的速度方向??梢栽O想如果霜時刻的速度方向不再發(fā)生變化,物體將沿該時刻的速度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想象幾種現(xiàn)象。
(1)讓學生回答,繩拉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圓周運動,當繩斷后小球?qū)⒀厥裁捶较蜻\動?(沿切線方向飛出)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原因:繩斷后小球速度方向不再發(fā)生變化,由于慣性,從即刻起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沿切線飛出。
(2)教材內(nèi)容:砂輪磨刀使火星沿切線飛出,引導學生分析原因:被磨掉的熾熱微粒速度方向不再改變,由于慣性以分離時的速度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又如,讓撐開的帶有雨滴的雨傘旋轉(zhuǎn),雨滴沿傘邊切線方向飛出(與上例同理)。
(3)在想象與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總結(jié)得出: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在某時刻的即時速度方向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上。并引導學生注意到:曲線運動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同時變化,但變化的方向是一定改變的,速度是矢量,方向一定變,速度就一定變,所以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2.曲線運動的條件
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可知,速度的變化一定產(chǎn)生加速度,而加速度必然由外力引起,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并且方向相同。隨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如果合外力與速度在同一直線上,物體將做什么樣的運動?(變速直線運動)
(2)繩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速度大小不變的圓周運動,繩子的拉力T起什么作用?(改變速度方向)
(3)演示實驗(用投影儀或計算機軟件):讓小鐵球從斜槽上滾下,小球?qū)⒀刂本€OOˊ運動。然后在垂直O(jiān)Oˊ的方向上放條形磁鐵,使小球再從斜槽上滾下,小球?qū)⑵x原方向做曲線運動。又例如讓小球從桌面上滾下,離開桌面后做曲線運動。
(4)觀察實驗后引導學生概括總結(jié)如下:
①平行速度的力改變速度的大??;
②垂直速度的力改變速度的方向;
③不平行也不垂直速度的外力,同時改變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④引導學生得出曲線運動的條件:合外力與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3.運動的合成和分解
物體的運動往往是復雜的,對于復雜的運動,常??梢园阉鼈兛闯蓭讉€簡單的運動組成的,通過研究簡單的運動達到研究復雜運動的目的。
(1)通過演示實驗和聯(lián)系船渡河實際,給出合運動、分運動的概念。
①把注滿水的乒乓球用細繩系住另一端固定在B釘上,乒乓球靜止在A點,畫出線段BBˊ且使AB�BBˊ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的結(jié)果,而這兩個分運動的速度都等于棒的推動速度。小球沿豎直方向及沿BBˊ方向的運動都是分運動;沿ABˊ方向的是合運動。分析表明合運動的位移與分運動位移遵守平行四邊形法則。
②船渡河問題:可以看做由兩個運動組成。假如河水不流動而船在靜水中沿AB方向行駛,經(jīng)一段時間從A運動到B(如圖6),假如船的發(fā)動機沒有開動,而河水流動,那么船經(jīng)過相同的一段時間將從A運動到Aˊ,如果船在流動的河水中開動同時參與上述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
注意:船頭指向為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船速方向,指分速度;船的合運動的速度方向不一定是船頭的指向。這里的分運動、合運動都是相對地球而言,不必引入相對速度概念,避免使問題復雜化。
(2)引導學生概括總結(jié)運動的合成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
①用分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求合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運動的合成。反之由合運動求分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運動的分解。
②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守矢量運算法則,即平行四邊形法則。例如:船的合位移s合是兩個分位移s1s2的矢量和;又例如飛機斜向上起飛時,在水平方向及豎直方向的分速度分別為u1=ucosθ,u2=usinθ,其中,u是飛機的起飛速度。如圖7所示。
(3)用分運動的性質(zhì)判斷合運動的性質(zhì)及軌跡。
①兩個勻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提問學生為什么?(u合為恒量)
②提出問題:船渡河時如果在AB方向的分運動是勻加速運動,水仍然勻速流動,船的合運動軌跡還是直線嗎?學生思考后回答并提示學生用曲線運動的條件來判斷,然后引導學生綜合概括出判斷方法:首先將兩個分運動的初始運動量及外力進行合成,然后用合運動的初速度及合運動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關系進行判斷。合成結(jié)果可知,船的合速度u合與合外力F不在同一直線上,船一定做曲線運動。如鞏固知識讓學生再思考加答:兩個不在同一直線上初速度都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什么運動?
(勻加速直線運動)
4.引申內(nèi)容:關于船的渡河問題的討論
(1)通過此例讓學生明確運動的獨立性及等時性的問題,即每一個分運動彼此獨立,互不干擾;合運動與每一個分運動所用時間相同。
(2)關于速度的說明,在應用船速這個概念時,應注意區(qū)別船速u船及船的合運動速度u合。前者是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分速度,后者是合速度,由于不引入相對速度概念,使上述兩種速度容易相混。
(3)問題的提出:河寬H,船速為u船,水流速度為u水,船速u船與河岸的夾角為θ,如圖9所示。
①求渡河所用的時間,并討論θ=?時渡河時間最短。
②怎樣渡河,船的合位移最???
分析①用船在靜水中的分運動討論渡河時間比較方便,根據(jù)運動的獨立性,渡河時間t=s船/u船將
s船=H/sinθ(如圖10所示)代入得t=H/sinθu船分析可知θ=90°時,即船頭垂直對岸行駛時渡河時間最短。
分析②當u船>u水時,u合垂直河岸,合位移最短等于河寬H,根據(jù)速度三角形可知船速方向應滿足cosθ=u船/u水,θ為u船與河岸的夾角。當u船>u水時,分析可知船速u船方向應滿足cosθ=u船/u水,θ為船速方向與河岸的夾角。
(三)課堂小結(jié)
1.曲線運動的條件是F合與u不在同一直線上,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為曲線的切線方向。
2.復雜運動可以分解成簡單的運動分別來研究,由分運動求合運動叫運動的合成,反之叫運動的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法則。
3.用曲線運動的條件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可以判斷合運動的性質(zhì)及合運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