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數(shù)學聽課筆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認真閱讀的習慣
很多學生都認為閱讀是語文學科的問題,在數(shù)學學科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有這樣的想法的人根本沒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閱讀. 閱讀不是簡單的讀一遍,不經過大腦思考的閱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閱讀是把教材知識內化為自己知識的一個過程,需要大腦對知識進行加工和整理,只有真正地理解掌握和學會運用知識,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閱讀. 很多學生對一些真理、概念都是死記硬背,對很多知識點都是似懂非懂,這些都是膚淺閱讀造成的嚴重后果. 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閱讀的習慣,尤其數(shù)學題目中有很多數(shù)據(jù),稍有不注意,就會出現(xiàn)混淆,通過認真閱讀,學生可以全面了解題目所傳達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選擇對自己有效的信息用語解決問題. 認真閱讀對于提高小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二、認真聽課的習慣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足夠多的知識,必須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一是在課前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 這樣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會帶著自己的問題和目的進行聽課,聽課的效率相對比較高,而且通過預習,學生對教師所要講解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聽課時不至于盲目和無所適從. 二是在指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記課堂筆記的習慣. 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堂筆記中所要記錄的內容,一般只記知識點、提示或者概述等,在課后對其他內容進行整理填充. 讓學生學會抓重點和難點的方法,學會在課上調節(jié)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聽課的效率.
另外,學生在聽課時由于對課堂的興趣以及對教師的喜好不同,一般都會帶著自己的情感色彩聽課. 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講的好習慣,教師還必須從自身做起. 教師要付出自己的真心誠意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和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還有就是要想方設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對小學數(shù)學的興趣,只有學生對教師認可對教學內容有興趣,才能夠認真聽講,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應用題一直是其中的難點. 很多學生在讀完應用題后覺得無從下手或者是讀完后立即做題,之后卻發(fā)現(xiàn)由于沒有弄清題意或者由于馬虎看錯數(shù)字、運算符號等,沒有把題目作對. 這些都是沒有認真審題造成的. 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把自己會的題目做對,必須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訓練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嚴謹?shù)暮昧晳T,使學生做題的速度和質量都可以提高. 在做題之前教師要告訴學生認真仔細閱讀題目,如果時間充足要連續(xù)讀兩遍,通過讀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題目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思考找到解決問題所用的方法,在閱讀時讓學生用手指著題目,放慢速度,對一些有用的信息還可以用筆畫出,以此來保證審題的正確性. 審題是貫穿整個解題過程的,所以要求學生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既要保證題目的全面又要保證運算過程中,數(shù)字以及運算符號或者數(shù)量單位等信息的正確性. 只有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才能保證題目的正確率,從而保證成績的穩(wěn)定性.
四、課后復習的習慣
在新課講授完成后,如果不能對所教學的內容進行及時的復習,那么學生很容易就會遺忘,因此,在課后學生一定要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 對于復習的方式可以個人單獨進行,也可以結伴進行,這要根據(jù)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定. 關于復習的順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按照教師板書的順序,從提綱要領到具體部分;另一種則是按照教材安排,從課題到重點內容再到例題等,復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按部就班. 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課堂筆記,課堂筆記一般都是記錄的重點或者大綱,對筆記進行填充的過程就是對課堂內容進行梳理的過程. 因此,利用課堂筆記進行復習也是一種不錯的復習方法. 對于復習的時間間隔來說一般是課后及時復習,等知識掌握以后,每過一段時間復習一遍,以便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當然這種復習的間隔隨著復習次數(shù)的增加會越來越長. 學生還可以通過做一些練習來檢驗和鞏固復習的成效,并通過一些綜合性稍強的題目達到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組建知識網(wǎng)絡的目的.
五、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數(shù)學 教學 銜接
初中數(shù)學教學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中一脈相承的兩個教學階段。因此,搞好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銜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促使小學數(shù)學知識向初中數(shù)學知識過渡,是擺在我們中學數(shù)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銜接呢?
一、分析小學數(shù)學與初中數(shù)學的差異
1、教材的直觀與抽象 、
學生在小學數(shù)學中接觸的都是較為直觀、簡單的基礎知識,而升入中學后,要學的知識在抽象性、嚴密性上都有一個飛躍。
(1)由算術數(shù)到有理數(shù)。
學生在小學里只學過算術數(shù)(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這些數(shù)都是從客觀現(xiàn)實中得出來的,進入初中后,引進了新的數(shù)――負數(shù),把數(shù)的范圍擴充到有理數(shù)域,數(shù)的運算也相應地由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引進了乘方、開方運算,實現(xiàn)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飛躍。
(2)由數(shù)到式。
就是從特殊的數(shù)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數(shù)式的過渡,是數(shù)學上的一個大的轉折點,實現(xiàn)了由具體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意義十分重大。
(3)由用列式計算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
小學里的應用題大部分是用算術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進入初中后,用列方程解應用題,把未知量用字母來表示,并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設法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2、思維的單向與多維
我們小學數(shù)學的第一思維是算術方法,講究的是因果關系,邏輯推理非??b密。所以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強調先分析再綜合,求得這個未知量才能求另一個未知量。初中數(shù)學的第一思維是方程,解決應用題的關鍵是找出數(shù)量間的等量關系。所以一道應用題,用算術方法往往只有一種或兩種方法,而采用方程則方法要多的多。這或許可以說明小學數(shù)學與初中數(shù)學最大的差異。
3、課時的寬余與緊張
在小學,由于內容少,題型簡單,課時比較充足。因此,課容量小,進度慢,對重難點內容均有充足時間反復強調,反復練習,對各類習題的解法,教師有時間進行舉例示范,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課容量增大,進度加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類型題也不可能全部都講和鞏固強化。
4、學法的單一與靈活
在小學,教師講得細,類型歸納得全,練得熟,大多數(shù)考試時,學生只要熟記概念、公式及教師所講例題類型,一般均可對號入座取得好成績。然而,許多剛入學的初一新生,往往繼續(xù)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致使學習困難較多,完成當天作業(yè)都很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及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做好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銜接的策略
1、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1)立足于新課標和教材,尊重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次教學。
在教學中,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采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適度加快教學節(jié)奏,以適應初中數(shù)學的快節(jié)奏教學;在知識導入上,多由實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后變通延伸用活課本;在難點知識講解上,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fā),對教材作必要層次處理和知識鋪墊,并對知識的理解要點和應用注意點作必要總結及舉例說明。
(2)重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建立知識網(wǎng)絡。
中小學數(shù)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有理數(shù)、三角形等,到初中,它們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圍擴大了,有些在小學成立的結論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我們小學教師不要把內容講得太死,可以適度說明這些內容到初中學習時是有所變化的。
(3) 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小學數(shù)學的概括性不如初中數(shù)學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所以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認真總結歸納,要求學生應具備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能力。在單元結束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章節(jié)小結;在解題后,積極引導學生反思:思解題思路和步驟,思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特別是用方程來解。由此培養(yǎng)學生善于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習慣,擴大知識和方法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習效率。
(4)重視專題教學。
利用專題教學,集中精力攻克難點,強化重點和彌補弱點,系統(tǒng)歸納總結某一類問題的前后知識、應用形式、解決方法和解題規(guī)律。并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有意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初中數(shù)學的重要因素。初一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①課前預習,指導自學: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可布置一些思考題和預習作業(yè),保證學生聽課時有針對性.
②專心聽講,勤于思考:引導學生學會聽課,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細看清老師每一步板書演算;“手到”,即適當做好課堂筆記;“口到”,即隨時回答老師的提問,以提高聽課效率.
③及時復習,溫故知新:引導學生養(yǎng)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復習時要以課本與課堂筆記為主,回顧課堂上老師所講內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應與本組同學討論,以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和記憶.
④獨立作業(yè),解決疑難: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要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忌有點小問題,或習題不會做,就不假思索地請教本組同學。
一、教學內容――注重知識鏈接
人的認識發(fā)展總是要經歷從低到高的過程,過去的認識是現(xiàn)在和將來認識發(fā)展的基礎,所以學習新知是一個建立在舊知基礎上的發(fā)展過程,而不是對原有認知的否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內容往往較簡單、粗淺、直觀,但這是基礎,是為了學習初中數(shù)學以及將來更高層次數(shù)學知識的必要準備。因此,針對小學剛升上來的初一學生,教師必不可少的工作是要了解他們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做好教材上的銜接準備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必要的知識銜接。
例如,在學習《負數(shù)》的內容時,學生在小學階段認為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這樣的知識構建就已經是數(shù)的全部,所以對于引出負數(shù)要先從思想上進行銜接,讓學生通過觀察客觀事物中存在的正反兩面性,接受負數(shù)知識存在的必要性。在引出負數(shù)的方法上,可以借鑒小學階段分數(shù)引出的方法,進行知識引出方法上的銜接,讓學生從舊知中遷移出新知,有利于學生的接受,使知識的構建更順利。在教學中,學生明白了負數(shù)后,及時地引導學生將對數(shù)的認識進行擴展,將數(shù)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分類,構建有理數(shù)的系統(tǒng)為整數(shù)與分數(shù)和正數(shù)、零、負數(shù)。
可見,在初中與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銜接上,教師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要有必要的了解,從學生的認知經驗出發(fā),防止知識上過大的跳躍而造成學習上的鴻溝,讓小學的基礎成為學生學習新知的正能量。
二、教學方法――遵循認知規(guī)律
教學方法的研究表明,十全十美的教學方法幾本上是不具備的,每種方法都既有它的優(yōu)點,也有其不足之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是幾種教學方法并用以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目的。所以,教無定法,合適才是最好的方法。對于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階段就不一定適用,因為隨著初中知識量的增加,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原有的方法必須改進。同理,初中階段的教學方法對小學生也是不適合的。為此,對于初一階段的數(shù)學教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小學、初中階段教學方法的區(qū)別,做好必要的銜接工作,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
雖然初中的知識比小學要抽象,但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仍然是有效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教師還是要從舊知中引出新知,從學生熟知的事物中抽象出一般規(guī)律。例如,在學習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時,教師要從小學學過的乘法法則入手,從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上理解有理數(shù)的乘法,再從兩者之間的區(qū)別上即符號使用上,將學生已有的乘法法則發(fā)展到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通過這樣的類比、對照,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學生才能構建新的乘法知識體系。
此外,教師還要根據(jù)這一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從學生身邊的事例中挖掘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學習方法――突出習慣培養(yǎng)
針對教學內容上的變化和教學方法上的不同,學生在自身學習方法上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變。初中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更加注重自主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要更多地依靠自主探究、自我激勵、自我總結來學習知識。為此,我讓學生在學習上學會做好以下的工作。
1.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預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預習活動,學生能事先了解學習內容,從而在聽課過程中做到抓住重點,提高聽課的效率。對于初中數(shù)學的一些概念、定理等,教師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通過布置相應的預習題目,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預習,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會探究,認真筆記。要做到課堂45分鐘都能集中精力聽講不開小差是很困難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教師設置的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學生只有學會問題探究的方法,專注其中,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要指導學生必要的問題探究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還要學會做聽課筆記,將在聽課中覺得有用的東西記下來,以供后續(xù)復習使用。這些有用的東西可以是自己聽課時還是半生不熟的知識,容易犯錯的地方,必須掌握的概念、定理,對自己思維啟發(fā)特別大的地方等。學生學會做筆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對于初一學生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yǎng)他們這樣的習慣。
一、課前預習的作用
首先,預習可以使學生了解下一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預習可以改變學生聽課的被動性, 給學生以自學的空間. 對數(shù)學學習感到吃力的學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聽課很盲目,不能把握聽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預習,其實也就給了學生自學的空間,也給了學生思考的余地,幫助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 從而使學生上課時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一些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沒有掌握好,會形成學習新知識的障礙. 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對簡單的問題,學生能從容而順利的解決,增加了表現(xiàn)的機會;對復雜的問題,學生可以用前面節(jié)省下來的充裕時間來解決課堂中的難點. 對于有些例題,則是仔細審題,然后合起書來,試著在練習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開書對一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提高課堂效率. ?預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在聽課時抓注重點,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第三,通過長期的預習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 預習過程中,學生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注,使學生對新課的內容加強了解. 這樣學生在做筆記時就更有針對性,記住關鍵點、重點和疑難點,上課就可以帶著問題去探究. 而且通過預習還可以掃清知識上的障礙,為學習新的知識鋪平道路,使聽課變得容易和輕松. 對預習中不理解的問題,會更加集中精力去聽,同時分析不理解的原因. 更主要的是,這樣做能進一步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自己的認知結構有動態(tài)性發(fā)展,避免了因忙于記筆記而影響聽課的狀況. ?通過預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必定要走上社會,“終生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如果能夠長期堅持預習,就能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就能為將來走向社會后繼續(xù)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如何預習才會有好的效果呢?在教學中我是采用下面幾種方法的
1. 布置預習
預習和課堂學習一樣,有著一般的步驟和方法,教師要向學生介紹預習的操作步驟,以便學生有模可循. 下午放學前布置明天要學的新知識,同時布置晚上回家的作業(yè),就是預習. 告訴學生預習的重點在哪,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 第二天組長檢查本組的學生預習作業(yè)是否帶回,是否還有沒完成的同學.
2. 讀、想
讀是預習的第一步. 課本是學習的依據(jù),讀課本的過程就是一個感知新知識的過程. 讀的時候要逐字逐詞逐句、邊看邊勾劃,在不懂的地方做標記. 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先思考. 如果是基礎問題,可以用以前的知識看看能不能弄通. 如果是理解上的問題,可以記下來課堂上認真聽講,通過積極思考去解決. 想一想這些新舊知識是怎樣鏈接的,自己掌握得怎么樣,做一些必要的回顧與思考,為新的學習打好基礎. 這樣有利于提高對知識的理解,養(yǎng)成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思維習慣.
3. 寫、記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后,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學生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后,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并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 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同學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以細致的指導,然后再放手讓同學獨立預習、做筆記. 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 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4. 做、練
在預習時,一定要把課本中的例題動手做一做,因為每課時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而且課本中的“想想做做”、“練一練”安排的都是與例題同步的模仿練習,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做練習,通過試做,可以檢查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內化新知,然后回顧整個預習過程,歸納出新知識的重點,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難題、有疑問的地方,以便聽課時重點解決.
5. 查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數(shù)學學困生;成因
從小學到初中,甚至到高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過程中,雖然投入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成績總是不理想,許多學生小學數(shù)學成績挺好的,一旦進入初中,情況就不妙了,天天走“下坡路”,即使全身心的撲在數(shù)學上,仍然無濟于事,這種付出了卻沒有半點收獲的現(xiàn)狀導致了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失去了信心,厭學情緒油然而生,為了探明學生的這種學而無功的怪異現(xiàn)象,我對此類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方法進行了反反復復的調查分析,經過多次調查研究表明,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做好從小學到初中的跨越
在小學,學生的依賴性非常強,包括讀題,審題,列式等等都養(yǎng)成了依賴教師,根本不會自己用腦去思考問題,只會進行簡單的,直接的計算;而到了初中,教師就再也不會給他們讀題,列式了,而是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了,這時的學生就會很不適應,覺得失去了依靠,對于數(shù)學知識就會很茫然,對于數(shù)學作業(yè)就會無從下手,久而久之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就失去了興趣,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二、學習缺乏主動性
許多學生進入初中了,學習還是要在家長和老師的嚴格要求下進行的,沒有發(fā)至內心的興趣和愛好,還向小學一樣,老師和家長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求做就不主動做,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和家長的“慣性”運轉,缺乏學習主動性,沒有目的,沒有計劃的坐等上課,極不情愿的接受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課前不會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沒有作到先了解,課堂上只會機械的聽老師講,注意力很少集中到老師分析問題的點上來,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就會很吃力,日積月累學生在數(shù)學上所存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感到寸步難行,天長日久學生就會對數(shù)學產生厭學情緒,成績也就一落千丈了.
三、學習方法過于呆板不靈活
教學過程中,老師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過程,剖析概念的內涵,擴充概念的外延,分析知識的重難點,強調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而有一部分同學上課不認真,沒能專心聽課,對老師講的要點沒聽到或沒聽全;另一部分學生則是非常認真,每節(jié)課都認認真真地記筆記,雖然筆記記了一大本,可對老師講的要點一點沒聽,課后又不能及時整理,歸納,結果問題存了一大堆,做起作業(yè)來就非常吃力,每天晚上就只能加班加點地開夜車,白天上課就無精打采,結果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還有一部分學生非常聰明,接受能力也很強,課堂上掌握的非常好,可是課后懶惰,不認真鞏固,作業(yè)靠抄別人的來應付老師,久而久之在學習上也就成了華而不實的人了.
四、缺乏邏輯思維能力
初中數(shù)學與小學數(shù)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難度,乃至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飛躍,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基本知識,還必須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初中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時期,學生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如果老師沒有做好引導或者學生沒有認真學習,都會導致學習下降.
五、學習懶,不肯動腦筋
有些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或者把目標定得過低,結果就在學習上馬馬虎虎,紀律松散,作業(yè)不認真做,遇到困難就退縮,不愿意靜下心思考,還說“數(shù)學真難”。
六、不計劃,慣性學習
每天對課余的時間不作計劃安排,對學習數(shù)學沒有整體安排,具體安排。想學的時候,高興了拿起書本亂翻,見了題一知半解地做一做,不做深入細致的分析思考。
七、忽視預習,坐等上課
上課,許多學生沒有預習數(shù)學課的習慣,因而機械地聽老師的課堂上的講解,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對老師的某個問題沒有明白,課后也不去問,似懂非懂的就過去了,一學期下來問題成了堆。
八、不會聽課,事倍功半
課堂上,有的學生分心走神或打瞌睡提不起精神,有的學生,老師在上面講,他忙著在下面記,對老師重點強調的問題,應注意的幾個方面都沒有聚精會神地聽,結果筆記記錄了幾大張,但問題也來了幾大堆;也有的同學是懶得動手,一字不計,只聽。正確的聽課應該是:對概念的闡述要注意聽,老師強調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時應心神領會,同時要積極積累老師所介紹的好的解題方法。對于做筆記應記課本上沒有的公式及公式變形、小結和特例方法。最沒有效果的聽課方法是課堂上不認真聽,課后看書、做題。你講你的,我做我的,正是我們說的“上課不用心,課后用點力”的錯誤做法,結果是收效甚微。
九、輕視基礎,好高騖遠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數(shù)學教學 融合
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并且直接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隨著我國政府對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以計算機和網(wǎng)路為主體的信息技術走進了校園。那么對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來講,怎樣將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就成為諸多學者及處于教學一線的教師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內容的融合
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內容通常情況下都由教學大綱或者該學校所選用的教材來決定,這樣使得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換句話說,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內容,尤其是教材上的內容很難反映出當下時展的活躍性,時代性特征也不明顯。這就需要處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一線的教師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具體內容結合起來,盡可能地從實際的生活環(huán)境中吸取教學素材。這樣不僅能夠使現(xiàn)代科技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而且能豐富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再認為數(shù)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而是與實際生活和現(xiàn)代科技息息相關的知識。這也就是說,小學數(shù)學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教學內容上重視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時效性。
例如:在講解“直線的認識”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演示直線的相關特征。先在屏幕上顯示出一條較短的直線,使直線逐漸地向兩個方向延伸,然后利用動畫的效果向學生展示出直線能夠無限延長、沒有端頭、不可度量等特征。這樣的演示能夠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直線具有的特征,并且能夠加深學習印象;在講解“三線的區(qū)別”這一數(shù)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點亮端頭,沒有端頭的向外延伸,以這樣的形式來表示射線可以向一個方向無限延伸。有兩個端頭的線段則不可延伸,并且能夠策略其長度。這樣通過多媒體生動直觀的演示有助于學生對三種直線的認識,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這一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積極性。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形式的融合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通常會采用課堂單方面的講解,還要在黑板上明確地寫出所講內容,這就大大影響了教師的講課效率;另外,學生在聽課的同時還得記筆記,所謂一心不能二用,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率?,F(xiàn)代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講課效率,而且能真正地使學生處于學習主體地位。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親自查閱相關的數(shù)學資料,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這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方式,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講解“年、月、日”一課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老師把關于年、月、日的相關知識用語言或板書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即使教師的課堂語言再生動,學生也只能通過想象理解老師所說的、所寫的,這樣的教學會收到一定的效果,然而無法使學生完全理解,這也是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應用信息技術之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課前預習的方式讓學生從網(wǎng)絡上、電子閱覽室或者其他媒體上搜集與本課相關的知識內容,影像資料和圖片都可以。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整理得到的資料,再加上教師的解說,使學生全方位地理解有關知識。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方式的融合不僅能夠發(fā)揮科學技術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夠使小學數(shù)學教學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具有較強的時代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起來。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方法的融合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過去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需要,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在學習時比較被動,缺乏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相對較少。信息技術走進課堂便能夠改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種種不足?,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學生進行開放性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那么,這就需要小學數(shù)學教師采用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突破。
例如:在講解“比多少”一課的過程中,教師編了一個小動物幫助小狗蓋房子的故事:一群小動物正在忙忙碌碌地蓋房子,小豬運木頭,小馬運磚,就連河里的魚也忍不住跳出水面來看熱鬧。小狗也正在準備豐富的食物來招待幫忙的客人。那么,教師可以在這時提一些問題:畫面中小豬總共有5頭,那么小馬有幾匹?小貓有幾只?哪種小動物的數(shù)量最多?哪種最少?這樣學生便可在老師的帶領下自主學習,并且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方法的融合就是要教師利用現(xiàn)代科技的力量來促進教學的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這樣教師不僅是相關教學內容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的領航者,從根本上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
結語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僅能夠促進人民群眾生產力的進步、提高生活質量,還能夠發(fā)揮其在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來說,必須把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形式的改善、教學方法的改進等緊密地集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yōu)化教學結構,最終達到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育;銜接;學生;差異
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落實,中小學教學所存在的脫節(jié)現(xiàn)象日益嚴重,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升入我校的,由于新知識的增加引發(fā)了許多的變化,視野的擴展、思維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致使一部分剛步入初中門檻的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導致成績一時明顯下降,甚至過去的尖子生可能變?yōu)閷W習后進生。因此有必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深入了解,因勢利導,從小學做好與初中數(shù)學的有效銜接,這不僅能使學生盡快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防止學生過早分化,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有積極影響。在小升初銜接問題中,不僅重視知識上的銜接,同時還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數(shù)學的應用能力的銜接,使學生盡快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
小學與初中學生因為年齡差異導致其在學習態(tài)度和心理,學習行為與習慣,學習方法與手段,學習能力與水平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在小初過渡階段數(shù)學成績產生分化。
一、學習態(tài)度與心理的銜接
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孩子會有失落感,特別是上小學時成績很好、升入初中后成績下降的孩子。因楹⒆喲右鄖暗摹爸諦橋踉隆鋇較衷詰某杉ㄆ狡劍肯定一時接受不了,所以往往情緒低落,懷念以前的小學生活。另一方面,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一般是比較直接的,短期的;而初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則逐漸向間接的,長期的方向轉化,同時他們的求知欲、對于數(shù)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并且逐漸持續(xù)而穩(wěn)定,并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強烈的責任意識。
二、學習行為與習慣的銜接
學習習慣包括預習、聽課、筆記、復習、作業(yè)、訂正、提問等內容。小學重在做好良好習慣的初步養(yǎng)成;初中則要求學生將學習習慣內化,自覺地形成“我要學”的概念;同時圍繞學習目標,主動吸取他人的學習方法中的精華,并結合自身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法。
1. 提前預習: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認為預習環(huán)節(jié)不重要,因為小學數(shù)學學習內容小,不預習直接上課也不會影響學習成績。而且,提前預習容易喪失對于課堂聽課的興趣。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還不夠全面。經過預習,學生可能是帶著問題來上課的,在聽課時,對于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必定會更進一步,對解題格式會更熟悉,對解題思路和技巧也許能有新的想法和收獲。更重要的是,為后續(xù)的初中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2.認真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邊聽邊記,邊聽邊思考,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口到”,一邊聽一邊記一邊思考,及時將自己的疑問記錄下來,積極和老師互動或者向老師提問,以達到更好的聽課效果。當然,課堂的記錄不能是老師寫什么就記錄什么,而是要有選擇的記,記書本上沒有的,老師反復強調的等等,這樣才能不耽誤正常的聽課。
3.作業(yè)及訂正:作業(yè)方面,做到“先復習后作業(yè)”,也就是先把課堂學習內容系統(tǒng)地回顧一遍,較好的方式是把課堂內容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整理出來,并把重難點再次理解。訂正的要求不再是單單把答案改正過來,而應該是找準錯因,明確到底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了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并記錄在錯題旁邊,以便于后期復習時能夠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三、學習方法與手段的銜接
小學階段,數(shù)學學習課堂內容少、對老師的依賴性強,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不會注意總結性學習方法,導致自學能力有所欠缺。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95.4%的小學生不會主動預習,在老師的要求下才進行預習的也只有34%,而且預習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把要學的內容瀏覽一遍”,通過預習找重點,難點或者解決疑難的學生所占比例只有6.2%。在聽課方面,絕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思維被動狀態(tài),對于老師拋出的問題,更多的只是想要得到一個答案而已。課堂的效率低下,絕大多數(shù)學生缺少積極思考和主動發(fā)言的習慣,更多的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處在課堂之中,另外很不好的一個習慣是偏向記錄課堂中老師講過的知識點和題目,而對于問題的理解浮于表面,導致課下的復習很盲目。在復習方面,主動復習的學生所占比例只有6.7%,而90.2%的學生等著老師復習。從整體來看小學生還沒有達到獨立學習的學習方法,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此背景之下,面對初中數(shù)學學習課堂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要求,同時也要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和積累、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學習能力與水平的銜接
表達能力上,在重視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更重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感知能力上,重視感知的完整性、細致性、抽象性的培養(yǎng);識記能力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識記的有意識性和穩(wěn)定性;思維能力上,既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做好了小升初學習各方面的銜接,就會讓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初中學習的樂趣中,以便于后續(xù)學習的展開。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數(shù)學 學習方法
數(shù)學在培養(yǎng)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中起非常重要的的作用。有人這樣形容數(shù)學:“思維的體操,智慧的火花?!弊鳛楹饬恳粋€人邏輯能力的重要學科,從小到大很多學生對它十分重視,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數(shù)學上。但并非人人能成功,甚至許多學生在小學,數(shù)學學科成績是佼佼者,但進入初中階段,首先就栽在數(shù)學上。因為和小學數(shù)學相比,初中數(shù)學不僅內容多,而且抽象性、理論性強,所以有不少學生進入初中之后很不適應。下面筆者就怎樣學好初中數(shù)學談幾點意見和建議。
1 要改變學習觀念
1.1要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許多學生進入初中后,還像小學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教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xiàn)在不定學習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教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重點和要點,課后只做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加,負擔越來越重。因為初中數(shù)學的理論性、抽象性強,要學好它就必須主動地對所學知識在理解上下功夫,多思考,多研究。
1.2強化數(shù)學研究性的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說按社區(qū)成立學科學習互助小組,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學習數(shù)學的氛圍。數(shù)學的特點可體現(xiàn)在它的開放性、研究性和實踐性。它需要積極主動地探索、思考和研究數(shù)學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2.要強化學習方法
2.1計劃制定的有效性。制定學科學習計劃,是明確學習目的、合理安排時間、不慌不忙、穩(wěn)扎穩(wěn)打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也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zhí)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煉自己的學習意志。
2.2課前預習要有針對性。好的預習方法是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難點,掌握好舊知識,減少聽課中的困難;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預習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識點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既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還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2.3上課聽講要有目的性。好的學生上課時全神貫注,用心思考,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分析教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疑難,而不是成為教師的記錄員,忙于記錄。教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有時對難掌握的知識點教師會通過分化,降低知識掌握的難度,但有些學生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筆記主要應當記下教師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見解。
2.4復習要有總結性。復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采取回憶式的復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教師講的內容、例題,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盡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如何,也為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了必要的改進措施。還要把握好短期學習知識的復習與長期知識復習的關系。一個章節(jié)結束了,要理清全章的知識網(wǎng),將知識網(wǎng)絡化、立體化,還要掌握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一個學期結束了,要將不同的章節(jié)知識系統(tǒng)化,串聯(lián)起來形成更大的知識網(wǎng)絡。從而避免知識點脫節(jié),使知識點整體化。
2.5練習要有效益性。有不少學生認為要提高數(shù)學成績就必須大量做題。這是不妥當?shù)?。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guī)作業(yè)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其實重要的不在做題多,而在于做題的效益要高。做題的目的在于檢查你學的知識是否掌握全面,你的學習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有效果。如果你掌握得不準,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題反而強化了你的缺欠。因此,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必要的。
2.6 學習要專心,要勤學好問。在學習中,要一心一意;切忌三心二意,預習不上心,上課不專心,復習不用心;在遇到難點時要及時向教師或學生請教。鄭板橋讀書總要反復誦讀,常常進入忘我之境,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窮”。在學習中,鄭板橋比較注意“問”,他認為:“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彼岢珜W習好問,才會使“疑竇釋然,精理跡露”。
3 要提高學習能力
3.1 加強對概念的理解能力。有些學生片面地認為學好數(shù)學就是要牢記公式、多做題目,而對基礎概念的學習和理解不太重視,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觀點。數(shù)學學科是一個理論體系、邏輯體系非常強的學科。有一個知識點理解不透,在整個體系中就永遠有一個“黑洞”,無法彌補。強化概念的學習,要擴大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概念的內涵就像一個武林高手所練就的內功,內力越強,功夫越深;概念的外延就像就高手所練就的高招,可以克敵制勝。
3.2 強化典型例題的輻射范圍。有人認為題目一定要多做,越多越好,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題目在精不在多,一個好的題目具有一定的輻射性、典型性。有人說過,有目的地做一個題目,遠勝于無目的地做一萬個題目。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他主張學習要“求精求當”,他說:“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多。”“當則粗者皆精,不當則精者皆粗?!薄扒缶笔沁x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的題目去做;“求當”是恰到好處。做題時要認真分析和思考,深度挖掘知識點和要求,努力達到舉一反三,做一個題,活一片知識點,就會做同類型的所有題。
一、注重預習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課前必須預習.只有通過預習,才能帶著問題去聽講,提高聽課效率。由于七年級學生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狀態(tài)、進入中學后,需逐步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但他們在小學聽慣了詳盡、細致、形象的講解,剛進入中學就遇到"急轉彎"往往很不適應,他們雖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學能力是較差的。七年級教材涉及數(shù)、式、方程,這些內容與小學數(shù)學中的算術、簡易方程、算術應用題等知識有關,但七年級數(shù)學內容比小學內容更為豐富,抽象,復雜,在教學方法上也不盡相同,而小學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與中學生也不盡一致,他們往往認為看書就是預習。因此,找不出要點,也不知自已有無問題,上課時只得把老師講的內容“胡子眉毛起抓”。顯然,這樣做“疲勞有余,效果不佳”。為此,在上某一新課前,應給學生介紹課型、特點及預習方法。如對概念課,一般是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編排相應預習題,讓學生看書思考去找答案,達到預習的目的。
二、注重聽課方法,向45分鐘要效率
七年級學生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學生只有掌握好正確的聽課方法才能使課堂上的45分鐘發(fā)揮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讀書法”中說過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見聽課必須專心。我結合數(shù)學課的特點,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謂心到:是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要求學生會圍繞老師講述展開聯(lián)想、理清教材文字敘述思路;要善于從特殊到一般,學會分析、判斷與推理。遇到問題后,要多想幾個“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辦”。只有會想,才能會學,也才能學會。眼到是要善于觀察、勤看。既要觀察老師表情和手勢,因為數(shù)學上有許多抽象的概念,通過教師的眼神、手勢往往會表達的更生動、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細觀察知識語言的表現(xiàn),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識。耳到:要求學生學會聽,要聽出教師講述的重點難點,聽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舊知識要耐心聽,新知識要仔細聽,跨越聽課的學習障礙,不受干擾;聽完一節(jié)課后,概念的實質要明確,主次內容要分明。手到:是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學會做筆記,根據(jù)教師講課特點和板書習慣,抓住中心實質,在理解基礎上扼要記下重點、難點;思路有時也可以記下。教師形象比喻,深入淺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須親手操作才能逐漸形成。顯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關鍵,善于動腦勤于思考,是學好數(shù)學的先決條件。
二、注重復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及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復習方法上,讓學生學會歸納知識,整理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知識的能力.通過比較可以明確本質,辨析異同,從而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通過聯(lián)想,可以建立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有利于形成知識網(wǎng)絡;通過概括,可把零砰的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便于記憶,利于掌握,并靈活運用。
四、注重解題方法,培養(yǎng)數(shù)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