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竇娥冤課件范文

竇娥冤課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竇娥冤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竇娥冤課件

第1篇:竇娥冤課件范文

教育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的共識,信息技術已在中職語文課堂逐漸廣泛應用。然而,當前中職語文課教學仍然陷入了一種“教學雙失”的尷尬境地。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狀況普遍存在。這是什么原因呢?筆者認為這是因為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沒有實現(xiàn)有效的整合,中職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理論與知識掌握不足,大多數(shù)老師使用信息技術只為了省板書或者為了上公開課,有些嘩眾取寵之嫌。因此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我們必須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找到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結合點,重新構建適合中職生發(fā)展需求的語文教學模式,巧用多媒體,提升中職生的語文課堂幸福感,實現(xiàn)高效課堂。

一、巧用多媒體,渲染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黑板+粉筆”,課堂教學枯燥而單調(diào)。中職生本就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濃,他們更不愿意接受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沒有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氛圍,根本就留不住學生的心。這時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就給我們教師提供了便利。多媒體能創(chuàng)設出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生動逼真的環(huán)境,把教學內(nèi)容中涉及的事物、現(xiàn)象或過程生動地再現(xiàn)于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渲染了課堂氣氛,吸引了學生眼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產(chǎn)生情感體驗。本人在講授《詩經(jīng)二首》的《靜女》時,就采取了“渲染氣氛,激發(fā)興趣――展現(xiàn)場景,領悟意境――啟發(fā)想象,訓練表達――創(chuàng)設意境,指導朗誦“的古詩學習新模式,整堂課學生都沉浸在欣賞動聽的音樂、優(yōu)美的圖片、精彩的表演、深情的吟誦氛圍中。我在服裝專業(yè)班上這一課時,提前讓學生們制作古漢服,并x出一男一女兩位同學身著漢服表演并拍成視頻在課堂播放,學生們反響熱烈。最后在全班學生瑯瑯的誦讀聲中,學生似乎為那流傳千古的唯美愛情所打動,這就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詩詞的教學效果,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學得扎實有效,能更深刻地領會了古詩歌優(yōu)美和諧的韻律及古代文化的藝術精神與藝術成就。

二、巧用多媒體,實現(xiàn)師生良性互動,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一體化,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了課堂內(nèi)外的溝通,我們借助網(wǎng)絡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心靈的零距離交流,可以使教師掌握最真實的學生心理活動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情感需求,從而將這些轉(zhuǎn)化為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教學問題,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成為師生討論探究等互動過程的邏輯起點,課堂過程在多媒體展示中收發(fā)自如。

同時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找資料、合作探究問題,拓展課后作業(yè),拓寬了他們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習能力。本人在講授舒婷的《致橡樹》時,在課前就設疑,讓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上網(wǎng)查資料,橡樹和木棉這兩個意象到底象征什么?作者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里沒有唯一的標準的答案,學生在查詢資料、自主學習中拓寬了知識面。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欣賞Flash課文朗誦,然后在老師誦讀方法指導下,學生自主誦讀。學生可選擇整篇或分段欣賞或背誦,輔助于多媒體提供畫面、音樂和名家朗誦。隨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競賽,學生參與度高,反映熱烈。在研讀階段,鼓勵學生在學習小組中深入討論,從文學角度,現(xiàn)實角度出發(fā),結合個人感受分析詩歌主旨及藝術特色。課后我把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展示在班級網(wǎng)站里,讓學生們在班級論壇里繼續(xù)交流討論,這樣真正實現(xiàn)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巧用多媒體,實現(xiàn)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多媒體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和建構主義的”學與教“理論的二者結合,他們都強調(diào)通過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認知主體作用,通過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根據(jù)學習者的需要以及學校實際,巧用多媒體,完全可以實現(xiàn)上述目標。本人在講授關漢卿《竇娥冤》中就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了多媒體的這種作用。課前我讓學生提前進入多媒體室,采用圓桌式布局,學生兩人組成一個協(xié)作小組,共用一臺電腦,八人形成一個大組,便于交流、協(xié)作。老師在主機中操控其他學生電腦。首先展示老師匯編整理并放置在電腦上的相關資料及其它網(wǎng)絡資料,主要是元雜劇的發(fā)展史、元雜劇的特點,關漢卿的文學地位,以及元曲的基礎知識與課文的社會背景等等。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nèi)容主要來自課文的單一狀況,強調(diào)讓學生從網(wǎng)絡資源中獲取素材,并自我改造重組,創(chuàng)造教學內(nèi)容。學生通過觀看戲劇《竇娥冤》的視頻,加深了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在獲取相關知識并自主領悟到元雜劇的寫作特點和竇娥的反抗精神之后,我有針對性地提供了創(chuàng)編與仿編《竇娥冤》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展開頭腦風暴,結合本人設置的幾個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編與仿編出竇娥的不同選擇及不同結局,讓學生更清晰理解當時社會的黑暗。在創(chuàng)編與仿編過程中,學生提高了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巧用多媒體,迎合專業(yè)與就業(yè)需要,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中職語文教學由于要迎合專業(yè)發(fā)展及未來就業(yè)的需要,其實踐性體現(xiàn)的更為充分。在教學內(nèi)容上為了全面提升中職生的語文素養(yǎng),特別突出了表達交流、口語交際與實用文寫作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其目的是更好地為專業(yè)發(fā)展和市場發(fā)展服務,也是為了學生以后走上社會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特別是創(chuàng)業(yè)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巧用多媒體可以讓這種目標成為現(xiàn)實。本人在寫作課教學中,合理恰當?shù)厥褂昧硕嗝襟w,其主要程序是“情境呈現(xiàn)――討論――交流――寫作――評價?!毕冗\用多媒體將相關文體范式和相關演示場景在電腦中顯示出來,然后大家互動,以“故事接龍“的樣式傳遞交流,其趣味性、發(fā)展的無限性以及作者與作者,作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的交流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后將這些錄制視頻搬到電腦上,同學們再以文字形式進行編輯、整理。這種短小而又針鋒相對的寫作使思維不斷碰撞,有效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最終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結合起來,同步提升。巧用多媒體,讓學生自主從網(wǎng)絡上獲取相關閱讀材料,根據(jù)自己的選擇和思索,進行吸收與創(chuàng)造,從而使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得到共同提高,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五、巧用多媒體,滲透思想教育,健全學生人格

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千挑萬選的,具備很強的人文性、教育性。所以,教師就要充分利用課堂,巧用多媒體,盡可能地挖掘課文中具有思想教育因素的內(nèi)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在掌握課文知識的同時,在思想上得到啟迪,行動上得指導,形成健全人格。例如教學《廢墟的召喚》一課,我先用課件向?qū)W生展現(xiàn)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建筑的宏偉……學生陶醉了,然而這一切瞬間化為灰燼,屏幕上展現(xiàn)了八國聯(lián)軍錄象,形態(tài)逼真、聲情并茂。學生們從內(nèi)心產(chǎn)生對圓明園毀滅的痛惜以及對侵略者的仇恨的思想感情,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以及強烈的變革意識。

第2篇:竇娥冤課件范文

當今世界,多媒體、計算機、手機、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與各行各業(yè)有機整合形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隨著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育教學是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將顛覆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的那種“刀耕火種”的原始教學模式,正如前所未有地顛覆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一樣。而語文教師們?nèi)绻槕抡n程改革的潮流,棲身在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的精彩紛呈的詩意教學空間,那么就能完成《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核心任務:“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以及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培養(yǎng)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開拓性人才?!?/p>

今年3月,四川省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尹福泉在《四川省中等職業(yè)學校2017屆高職對口升學語文學科第一次診斷考試分析報告》中提供了關于高三學生此次診斷考試的一組成績數(shù)據(jù):低分人數(shù)較多,全省平均分89.98(每份試卷總分為150分),平均合格率59.68%;并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全省平均分未達合格線,合格率偏低,反映出語文學科仍是我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公共基礎課中的薄弱學科,學校分段得分人數(shù)分布情況中高分段人數(shù)偏少、中低分段人數(shù)集中。這些數(shù)據(jù)和存在的問題折射出當今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存在問題。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的出路在何方?語文教師應該進行反思,并用心診斷,加以改進,更要順應時代潮流,以“百舸爭流千帆競 ,敢立潮頭唱大風”的膽識,用發(fā)展的眼光、多元化思維,主動采取以下這些有效策略把信息技術運用到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憑借信息技術具有的圖像、聲音、視頻等強大功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1 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汲取知識的興趣,讓語文教學靈動飛揚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大多在初中階段被學校和教師“邊緣化”,普遍存在信心不足、自暴自棄、意志薄弱等問題,學生厭惡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還是采取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能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學生無靈動的睿智之光,無生機活力,不能積極主動地動腦、動口和動手,那么教學會走向死胡同。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已經(jīng)憑借包羅萬象、動感的畫面和美妙的聲音高度融合、超時空性等優(yōu)勢沖擊著教育教學領域。信息技術運用到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必將改變那種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面對新生事物,可能有很多教師不適應,尤其是中老年教師,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又因為中老年教師接受新生事物反應遲鈍,所以他們接受并運用信息技術就會畏手畏腳、困難重重。例如:今年4月中旬四川省某縣舉行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普高和職高)各階段各學科講課賽活動,為了給中老年教師更多的關照,特意組織了中老年教師參賽組,從比賽的要求和設獎等方面都給予了很多優(yōu)勢和人文關懷。就在如此有利的情況下,參賽的許多中老年教師在賽課中的表現(xiàn)卻令人揪心,他們教學手段落后,不懂得運用微課和聲畫并茂的課件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了無情趣,不能讓學生通過參與式教學和意義建構獲得知識,泯滅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提出:“教師要以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開發(fā)整合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把學生培養(yǎng)為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以及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等時代賦予的重大使命,就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汲取知識的興趣,讓語文教學充滿律動感。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之母?!边@些妙言雋語啟發(fā)我們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基礎薄弱,信心不足,注意力和自控力都有所欠缺等學情,運用信息技術,把教材同圖片、影像、聲音等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整合,用極具動感的圖像、美妙的聲音營造學習情境,活?S學生思維,產(chǎn)生探求知識的動力。例如,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先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視頻和該劇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接著播放當代學者于丹等名人朗誦《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經(jīng)典音畫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聆聽樂曲和朗誦,就能體會此詞雄渾壯闊、氣度恢宏的意境,理解此詞表達作者曠達樂觀的胸襟,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邁之情這一主旨。又如,教學《永遠的蝴蝶》這篇小說,就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動畫視頻《永遠的蝴蝶》和音樂《人鬼情未了》等,營造悲傷的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感受小說的悲劇美。由此可見,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于溝通學生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汲取知識的興趣,領悟文本豐富的意蘊,讓語文教學靈動飛揚,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2 注重找準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契合點,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nèi)容,構建立體、高效的課堂

語文教育家呂叔湘說:“在教學中,無論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手段,其宗旨都要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充分表現(xiàn)自我,充分發(fā)展個性,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边@些金玉良言能夠指導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雖然有將文本中難以理解的字詞、語句形象化、立體化,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課堂學習氣氛濃厚等優(yōu)勢,但信息技術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切勿受它牽制而失去教師的主導功能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在把信息技術運用到語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找準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契合點,合理精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nèi)容,構建立體高效課堂,從而才能發(fā)揮信息技術最佳價值,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2.1 結合學情分析,根據(jù)實際情況制作課件并適時運用課件

分析學情,是課件制作的前提。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特征,才能更好地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應注重學情的分析,結合學情想一想需要哪些教學資源,要多少,如何用等問題,制作出實用性強的課件。在運用課件時,教師必須思考“為什么要運用、什么時候運用、運用之后效果怎么樣”等問題,這樣才能發(fā)揮課件的最大功能。例如,教學詩歌《靜女》,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詩歌描繪的男女青年約會情景,擴充故事情節(jié),制作卡通人物,設計人物之間的對話,以Flash或Html5(簡稱H5)等形式制作成微課,課前組織學生觀看,有利于引導學生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更好地感受詩歌的意蘊。

2.2 針對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知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教育的五個支柱“學會求知、學會想象、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處、學會生存”,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是重點,是最需要重視的抓手,比傳授知識更重要,而語文教學的難點是要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有些課文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距較遠,學生難以領會重點難點,教師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借助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這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教師通過網(wǎng)絡資源下載與課文相關的圖像、音畫視頻和影視作品,再結合課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圖文并茂,使學生精力高度集中,再及時配以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解,學生延伸想象很容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能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知。這比起教師空洞的說教更省時、更省力、更有效,能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如,教學當代著名軍旅作家蘭曉龍的《士兵突擊(節(jié)選)》這篇小說,為了更好地完成分析小說極具個性的人物形象這個教學重點難點,就可以播放根據(jù)《士兵突擊》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讓學生對許三多、伍六一、成才等人物性格有一個直觀形象的了解,使學生和文本產(chǎn)生感情共鳴,然后再讓學生對小說中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進行賞析,學生就能迅速歸納出極具個性的人物性格,而且還能充分領會深入當代軍人靈魂和骨髓的“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又如,教學元雜劇《竇娥冤》,有限的課堂使學生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劇本梗概,對戲劇的認識很模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文本的基礎上,播放《竇娥冤》的精彩戲劇視頻,不但能避免學生學習戲劇的枯燥,還能彌補因課文是節(jié)選造成戲劇情節(jié)不完整的缺憾,使學生能全面直觀地了解整個劇情,更透徹地理解竇娥的不幸命運與善良、剛強、有主見的性格以及充滿反抗的精神。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經(jīng)典的文本融合,能豐富教學內(nèi)容,構建立體高效課堂,更能放飛學生思緒,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對提高教學效率意義非凡。

3 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拓展書本知識的外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

第3篇:竇娥冤課件范文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網(wǎng)絡的廣泛應用,古籍電子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各種大型的單機版、圖像版、網(wǎng)絡版的電子古籍檢索系統(tǒng)被開發(fā)出來,各種單行的古籍電子文本在Google、Baidu中一搜即得。而傳統(tǒng)教學中信息的傳播依賴于老師的語言和板書,再會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教師也有疲憊的時候。教師面向?qū)W生傳授知識技能,從教學內(nèi)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教師口授,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學生很容易乏味走神而喪失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這種教學中影音媒體的應用會大大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在開講文學史總緒論一節(jié)時,把文學史家及其著作、文學史一主兩翼、三古七段等都做成不同類型的圖表,又把文學史家及其著作輔以影像圖片;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聊齋志異》、《竇娥冤》、《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古典小說、戲曲作品的劇場、圖片或影視音像畫面,都可結合教學內(nèi)容,或片斷、或剪輯,直接播放給學生觀賞;將文學名家的原作、手跡、電影、歌曲等音像畫面,直接展示;賞析古典詩詞,將詩文配之以詩人畫像、景物畫面以及中國十大古典名曲,聲情并茂,講解、觀象、點撥、賞析,文學與人文的結合,恰到好處。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能提高課堂氣氛,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學應使學生從中產(chǎn)生發(fā)現(xiàn)的驚奇、自豪,滿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創(chuàng)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帶著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使教學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應用多媒體課件和電子化古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較好地實現(xiàn)了上述要求。

    2.有效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多媒體教學通過圖文并茂、聲音、視頻把枯燥的內(nèi)容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耳、動腦,使學生通過身體的多個感官來獲得相關信息,不僅能緩解教學內(nèi)容過多而學時較少的矛盾,而且有利于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增強課堂效果,提高學習效率。科學研究已證明,人們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的知識比率為:視覺83%、聽覺11%、其他6%,視聽結合可獲得幾乎是最佳的知識保持率。心理學家研究記憶率時發(fā)現(xiàn),對同樣的學習材料,單用聽覺,3小時后能保持所獲知識的60%,3天后下降為15%;單用視覺,3小時后能保持70%,3天后下降為40%,如果視覺、聽覺并用3小時后能保持90%,3天后可保持75%。在古代文學教學內(nèi)容中,諸如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還是賞析六朝志怪、唐傳奇、明清小說以及元明清雜劇、傳奇等戲曲作品,有大量以抒情性見長的古典詩詞,意境深邃、含蓄,表達的情感也是委婉的、深沉的、復雜的,若能輔助以適當?shù)男畔⒓夹g,把與這些作品相關的形象、生動的圖像,直觀的文字呈現(xiàn)、相關評論或聲情并茂的朗誦運用于課堂,這樣既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提供與聯(lián)想方式相近的信息組織結構,有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大大改善教學效果。并且可大量減少板書內(nèi)容和不必要的知識闡釋,節(jié)約有效的教學時間。

    3.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加教學信息量的傳遞

    古代文學教學,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目前新的古代文學教學大綱對教學時數(shù)大量壓縮,許多高校的古代文學基礎課較普遍地存在著教學容量大與教學時數(shù)少的矛盾。因此,為完成教學任務,許多高校便往往只能通過壓縮作品的閱讀與分析量和對文學史進行浮光掠影的講授來達到。這樣來教學,無疑只是在形式上提高了效率,完成了教學任務,其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師應該適應古籍電子化的趨勢,采用多媒體教學,把電子古籍和多媒體課件兩者結合起來。電子古籍具有資料豐富、攜帶方便、容易檢索、可以復制等優(yōu)點,這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資料。多媒體教學綱目清晰,材料豐富,可以節(jié)省教師課堂板書的時間,增加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和深度。古籍電子化和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巨大的方便。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知識的傳播主要來源于教師的口授與黑板板書,這兩者速度的局限性限制了課堂信息含量,使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情況勢必造成學生學習的狹隘性,學生除了從書本上獲取知識之外,沒有更多更好的途徑去閱讀,獲取更多的知識,而多媒體教學則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它具有快速、準確、大容量的特點。我們采用從電子古籍中直接轉(zhuǎn)錄資料到課件中并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僅限于一些大作家和經(jīng)典作品,由于課時原因,學生沒有時間在課堂上大量閱讀,這就需要教師換一種方式,即通過電子古籍獲得原始資料,然后將這些資料通過Email、QQ、MSN、個人主頁等方式提供給學生課外閱讀,教師只需在課堂上檢查即可。

第4篇:竇娥冤課件范文

關鍵詞: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中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效率

1. ITtools平臺對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1.1 提高資源共享利用率,節(jié)約教學成本,提高教學質(zhì)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按照教材的順序性展開教學,拓展練習的時間和機會十分有限,教學教材也很難物盡其用,其做法不但違背了中學語文課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讓手上的輔助教材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

ITtools3.0是一款針對信息技術課程的B/S教學輔助平臺。它關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整記錄學和教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平臺學得輕松愉快。學生和教師在平臺中愉快地實現(xiàn)學和教。

教師可以通過將各種可能用到的教學資源,包括Flas、視頻、課堂所需的作業(yè)素材打包后上傳到ITtools平臺上,學生可以提前下載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平臺的使用,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平臺提供給了學生更多的自助幫助,學生可以在短暫的課堂學習中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預習自學或結合資料聽教師講解。比如:在教學《竇娥冤》時,學生對元雜劇的體制和藝術特點比較陌生,筆者在上課前先通過ITtools平臺上傳了程硯秋根據(jù)《竇娥冤》而改編的《六月雪》讓學生課前欣賞,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讓學生對元雜劇的體制和藝術特點有了感性的認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學習我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興趣。

ITtools平臺的有效運用,學生將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或者通過網(wǎng)絡求助同班同學或者老師,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1.2實時把握課堂學情,實現(xiàn)多元化教學

每個班級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同,給教學進度帶來很大的障礙,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進度。尤其是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教學更是如此。選修課中的《中外傳記作品選讀》,每篇傳記篇幅都長達20多頁。而學生學習自覺性程度不一樣,那些學習自覺性高的學生對傳記內(nèi)容早已了然于胸,教師若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他們聽了興趣索然;而那些學習不自覺的學生卻等著教師的課堂講解。這種課型該怎么教學呢?

筆者以前是左右為難,現(xiàn)在好辦了,ITtools平臺的使用解決了這個問題。比如在教學《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時,筆者通過對學生的知識水平監(jiān)控設置不同難度的教學試題,不同水平的同學通過嘗試不同難度的試題一步步提高自我水平,通過ITtools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實時把我班級每位學生的知識水平進度,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落實到每一位學生的課堂進程當中,從而進一步的減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差距,實現(xiàn)生生共同學習,教師步步為營的局面,使學習程度不同的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共同進步。

1.3學習記錄完整,有效復習課堂知識

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往往容易遺漏或者記錯課堂知識,在復習過程當中很難進行學習情況的總體把握,導致教與學的過程當中缺少了連續(xù)性。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ITtools的展示模塊,將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進行完整記錄,并提供強大的查詢和展示功能,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對自己以前所有的課堂學習記錄進行回顧,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鞏固以往的知識水平,同時也為今后的復習工作帶來了強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教師也能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調(diào)整教學進度[3]。學生在默寫課文時有些字詞常常寫錯,比如《赤壁賦》中的“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學生時常將“狼籍”中的“籍”與“枕藉”中的“藉”混淆了?!队烙鰳?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贏得倉皇北顧”中的“倉皇”學生也時常寫錯。通過教學輔助平臺ITtools的展示模塊,筆者將每個學生默寫并且批改過的作業(yè)全部進行展示,讓學生明白自己哪些字詞時常寫錯,從而加深印象,避免下次再出錯。

2.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1全面輔導難以兼顧,教學針對性有限

學生的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課內(nèi)有些學生產(chǎn)生疑問,往往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因為教師只有一個,在有限的的45分鐘內(nèi),教師不可能對每一位遇到問題的學生進行獨立輔導,甚至有時我們教師不能確定到底哪些學生是真正需要幫助的,在有限的師生相處時間里,教師很難分層次地對每一位同學進行個人輔導,更不可能對每個疑問都一一解答,一方面教師很難制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案;另一方面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不一樣,最終影響了班級整體的學習進度,甚至有些學生因跟不上教學進度喪失原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高二年文理分科后,文科班女生多,感情細膩,學習認真,語文雙基扎實,對《孔雀東南飛》、《詩經(jīng)?氓》等體現(xiàn)人文性的課文理解到位,而對《作為生物的社會》、《宇宙的未來》等體現(xiàn)科普性的課文就不那么感興趣了,而理科班男生居多,他們的情況正好相反。

2.2課堂互動匱乏,師生學情脫節(jié)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加上教師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在經(jīng)過教師特殊化“包裝”過,或者是在教師一定的“控制”下的師生互動,更是缺乏創(chuàng)設學習場景的條件。然而,最常見的形式不過就是教師一呼,學生百應。如:教師先說出上半句,讓學生接下半句;或者教師習慣性的以“是不是?”“好不好?”等方式發(fā)問,學生慣性思維就脫口而出“是、對、好”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導致大部分學生未能進入學習狀態(tài),有的甚至木然地面對教師木訥的表情和語氣[4],教學氛圍顯得格外的低迷,學生積極性減退,學生的思維多數(shù)依靠投機取巧來應對老師的問題,甚至于課堂上不愿與老師互動,不愿參加課堂活動,因而教師不能很充分的認識到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問題,也不能深刻的了解到班級學情的變化。

2.3授課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

時光荏苒,我國教育的發(fā)展也進入一個新階段。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影響深遠,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老師們依靠一張嘴,一支粉筆單行傳輸語文知識,中學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既要學會正確的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又要陶冶情操,修養(yǎng)品德,提高思想素質(zhì)。語言是人的思維工具,信息載體,因此,語文文字是有著一種無比巨大的想象空間的獨特藝術。學習需要人的思維情感參與,需要對語境的感悟和想象。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一些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時,不少教師往往只是匆匆地組織學生朗讀一下課文,然后就用大量時間放映有關的風景畫面;教學《游褒禪山記》、《蜀道難》等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的課文,或是寫作這方面的作文,教師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制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等等。卻忽視情感的投入,用表面的熱鬧掩蓋了真情的流露。這些課件固然能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沖擊,引起多種感官的興奮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層上,無法引導學生把握文本深層的靈魂,淡化了語文人文性的特點。

3.如何最佳化的使用ITtools平臺

3.1分層設計教學難度,靈活組織教學內(nèi)容

每個班級學生學情和掌握的知識水平不同,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最難把握的就是如何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如何發(fā)現(xiàn)和幫助那些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針對不同水平的學情,不同的教學方案,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為此提供了強大的互助系統(tǒng)[5],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需求設計不同的教學結構。

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網(wǎng)站采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方法,將整個教學過程分成若干個任務組,與此同時,在設計任務時,可將任務分解由易到難,實施分層教學。學生在看任務時,清晰明了,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提前操作到后面的程度試題。例如,教學文言文課文時,通過高一年一整年對四本必修課文中文言文的認真學習,進入高二以后大部分學生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實詞和虛詞通過預習已經(jīng)能夠掌握了,但還是有一小部分學生仍然需要教師課堂的詳細講解,根據(jù)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運用ITtools平臺分層設計教學難度,靈活組織教學內(nèi)容。一邊給部分學生詳細講解動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等語法知識;而另外部分學生則可以認真研究教師布置的拓展延伸作業(yè),這樣讓他們學得深入,學得透徹。

3.2提供師生、生生互評功能,增加課堂互動

師生相處的時間十分有限,老師很難做到對每個同學的作品都細細評價。因此,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提供了學生作品上傳的功能,需要教師在課堂設計上選擇“開啟上傳”學生的作品提交,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同時也可以生生互評、師生互評。作文教學若能有效使用ITtools輔助平臺,把每個學生作文進行“開啟上傳”,通過互相評價打分,比較作品,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足[6]。另外,學生互評的方式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教師也能更直接有效地掌握學生學情,分析教學成果[5]。

3.3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習自主性

學生在復習過程當中,往往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缺少一種總體把握,容易遺忘曾經(jīng)學過的知識,使得教學過程中缺少連續(xù)性。

ITtools特有的網(wǎng)頁菜單功能組合選項,使網(wǎng)站擁有更強大的教學適應性,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需求,制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境和語境[5]。同時,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教師上傳的教學輔助的圖片、Flas、視頻等,最大化的有效利用了教學資源,也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在教學《琵琶行》時,學生對琵琶這種樂器了解甚少,對課文中描寫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等精彩語段的描寫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通過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讓學生欣賞我國著名琵琶演奏家的視頻,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出色的音樂描寫。

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的展示模塊,將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活動進行完整的記錄,并提供了強大的查詢和展示功能,學生通過ITtools可以對自己以前的課堂記錄進行回顧,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及時鞏固遺忘的知識。學生從高一年到高三年寫了不少作文,老師也進行了精心的批改,但許多學生沒有保存這些作文原稿,教師可以通過ITtools平臺對所有的課堂記錄和學生作文進行整理、排序,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學生也可以看到自己作文進步的痕跡:從作文素材的精心選用、結構的巧妙構思、文段的精彩描寫等進行展示,為今后的學生的復習和教師教學任務的設計提供了強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5]。

3.4減輕教學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ITtools不僅可以輕松地實現(xiàn)學生分組,還可以根據(jù)實時課堂記錄有效地掌握和分析學情。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視頻”將課堂內(nèi)容在ITtools 平臺上面[7],并選擇課堂共享功能,既提供了教學資源的交流,為備課帶來方便,也使得教育資源節(jié)約和有效利用。

根據(jù)學生知識水平的不同,學生可以根據(jù)老師上傳的教學資源提前預習。在課堂上配合老師的隨堂小測試進行摸底調(diào)查,在采用ITtools平臺上的導航欄實現(xiàn)分組教學。學生更可以清晰明了的查看到自己所在的小組,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水平完成相應的課堂任務,從而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實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性。

總之,提高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方式數(shù)不勝數(shù),ITtools不失為探索道路上一個重大的助力板,我們應該根據(jù)課堂上和ITtools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案,做到將ITtools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發(fā)展的更好,為祖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而不懈努力。(作者單位:福建省福清融城中學)

參考文獻

[1] 紀宏[,雷體南,方紅.基于ITtools3.0的深度學習過程設計與實踐研究[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02:40-46.

[2] 李勝強. 基于ITtools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微視頻”教學模式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9:176.

[3] 陳斌. 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03:73-76.

[4] 陳晶晶.課堂教學中消極師生情感互動的分析與建議[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06:74-75.

[5] 陳斌. ITtools3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03:73-76.

第5篇:竇娥冤課件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 閱讀 創(chuàng)新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068-02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更新觀念、轉(zhuǎn)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很久以來,語文課變得枯燥無味。事實上,是我們教學的主導思想存在問題。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做講臺的“霸主”,大量擠占原本屬于學生的空間和時間,課堂上總希望學生接受我們的一切。學生失去了主動性,當然感覺不到趣味。為了豐富課堂,筆者做了以下嘗試,希望與廣大同仁們探討。

1 運用探究式教學質(zhì)疑問難

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要抓住學生的心,教出興趣,教出味來,還需要教師以自己本身獨特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質(zhì)疑問難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例如,筆者在講《邊城》時,設置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翠翠或儺送怎么辦?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有的說翠翠會嫁給有碾坊的,經(jīng)濟實力很重要;有的說兩個人會私奔,畢竟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還有的同意小說的結局,翠翠會一直等下去。在各抒己見之后,筆者給學生分析了小說的背景,山村封閉環(huán)境的自然美孕育了看清物質(zhì)、注重親情的人性美,因此,翠翠不會看重碾坊,而會向往純粹的愛情。又因為封閉落后, 湘西的人生具有“人與自然契合”的一面,但也“充了原始神秘的恐怖”,“野蠻與優(yōu)美”交織在一起。這種處于待開發(fā)狀態(tài)的原始自在的人性,不可避免地有其陰暗的一面。翠翠與儺送的悲劇正好把這陰暗的一面暴露出來,那就是邊民純樸健康人性下潛藏著的幾千年來民族心靈的痼疾──天命的迷信思想。他們以為禍患都淵源于冥冥之中的因果報應,對于一些他們無法解釋的禍患,總把它們與人的言行生硬地聯(lián)系起來,認為人的言行悖于常理勢必惹來禍患,于是由猜疑、誤會而產(chǎn)生隔膜,甚至最終釀成悲劇。正是這一心理痼疾,使順順父子不自覺地充當了悲劇的制造者。什么時候,順順特別是儺送本人戰(zhàn)勝了心靈的痼疾,消除了由迷信導致的隔膜,什么時候有情人才能終成眷屬。然而要抹去這人性的陰暗面著實不易,順順特別是儺送本人能否突破這一心理障礙殊難預料,這一切只能由時間來回答。通過這種深入的 探討,學生明白了小說的主題。

2 創(chuàng)設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其次才是學習的指導者。作為伙伴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他們認識自己的言語潛質(zhì),得以有個性的發(fā)展,使 語文課堂 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要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身心在這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去盡情釋放,灑脫馳騁。為此,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2.1創(chuàng)設意境法

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圍繞課文的話題,營造一個真實具體可感的意境,能引起大家情感的歸依、向往、沉思;使學生沉靜到文本里去,涵泳回味,思考探讀。

譬如在教學《再別康橋》時,筆者利用課件出示揮手作別云彩圖,河畔金柳倒影圖,青草水底招搖圖,榆陰浮藻清潭圖,撐篙漫溯尋夢圖,黃昏夏蟲沉默圖,招手惜別云彩圖片,并配有配樂詩朗誦讓學生切實感受意境美,從而能更好的理解詩人的情感。

2.2觀看影片

在講完《鴻門宴》后,組織學生看《楚漢傳奇》中相關部分,學生興致很高,對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樣,《荊軻刺秦王》《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祝?!贰独子辍返榷伎梢杂眠@種方式輔助教學,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又促進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情景再現(xiàn)法

如果說以上兩種方法是學生被動的接受,那么這就是主動地創(chuàng)造。在講完《荊軻刺秦王》后,筆者讓學生自編自演話劇,再現(xiàn)當時的場景,秦王的傲慢自大、驚慌失措,荊軻的處變不驚、臨危不懼都表演得淋漓盡致。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完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此方法同樣適用于《竇娥冤》《長亭送別》《哈姆雷特》等篇目的教學。

3 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辯證、客觀、理性地評價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由于閱讀活動個性化的特征,學生眼中的人物形象理應不同。比如在研讀《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時,學生提出:“我覺得藺相如是一個不講信用的人,他開始已經(jīng)約好和秦王換,怎么又把璧送回家,還要別人講信用。”他剛說完,教室里一片嘩然。筆者先是一愣,繼而肯定的他的看法,并要求同學們思考他的問題。最后得出:(1)藺相如的做法是為了國家的利益;(2)對不講信用的人就不要跟他講信用;(3)兵不厭詐。從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體會到學生的每一個問題都可能轉(zhuǎn)化為一種極有探究價值的資源。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也把握住了人物形象的本質(zhì)。

4 在課外延伸中拓展探究空間

拓寬學生視野的閱讀方法是課堂教學延伸式課外閱讀。下面列舉一些我在這方面的做法:

4.1比較閱讀

比較的角度可以靈活多樣,可就文章的主題、寫法的某一方面有類似之處的文章、語句進行比較,如學的《沁園春?長沙》時,將它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比較,提出問題:為什么同樣是秋景,感受卻不同。通過比較它們在寫景手法上的異同,作者表達感情的不同,得出:思想不同,境界不同,眼中的景物色彩就不同。這樣,既積累了知識,掌握了方法,又提高了思辨水平。

4.2收集有關的資料,積累好寫作素材

如學習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讓學生搜集他的《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這樣無形中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4.3當堂演講,表達看法

如講《屈原列傳》時,筆者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你怎樣看屈原?學生踴躍發(fā)言,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并相互質(zhì)疑,辯駁,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

這樣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

習的內(nèi)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總之,探究式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重視質(zhì)疑,重視方法指導,重視創(chuàng)新,努力做到學生的探究與老師的點撥結

合,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學與用相結合。一定能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張雄飛.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5.

[2]馮克誠,田曉娜.實用課堂教學設計全書[M].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3]劉誠杰.論合作探究學習的意義和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

2007.3.

[4]蔣波,譚頂良.論高效合作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

第6篇:竇娥冤課件范文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時代性”,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素質(zhì)”。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越來越普及,再加上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一種風尚,課堂教學也由單一的口頭傳授轉(zhuǎn)入一個全方位、多元化的時代。多媒體以其集音、形、色、影像于一體,生動形象可感的優(yōu)越性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從而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多項感官意識,更能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則更能凸顯其優(yōu)越性。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學習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和一般的常規(guī)教學手段相結合,以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1 多媒體教學可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奔せ钆d趣點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chǎn)生強烈探求欲望的“敲門磚”。人們做事情,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有進一步做下去的動力。學生也是如此,只有對課堂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才會積極地思考、判斷、探究和鑒賞。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語文教師要把這樣的有利因素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聽一聽聲情并茂的朗誦,看一看精彩紛呈的視頻,賞一賞栩栩如生的畫面。這樣有了具體的感官刺激,學生的思維方可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從而能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思維,進行積極的思考、合理的判斷、全方位的探究和藝術性的鑒賞,這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所達不到的。

比如在教學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筆者把黃磊所朗誦的《再別康橋》拷貝下來,再配上康橋的風光圖畫,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學生一下就被黃磊的聲音所吸引,再欣賞到康橋旖旎的景象,可想而知,學生的興趣被激活,情感被激發(fā),課堂教學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效果。這節(jié)課,筆者認為學生和教師實現(xiàn)雙贏。再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那夏夜朦朧的荷塘月色學生僅憑文字難以在腦中形成具體的意象美,而當筆者把一幅幅絕美的月下荷葉圖通過課件展示出來時,一下就引來了一陣陣驚嘆聲,再配以散文朗讀和輕柔的音樂,學生的心全被吸引住了,教室馬上進入一種語文的氛圍。而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學生對于古代人物缺乏真實的感受,文中內(nèi)容難以在他們心中形成具體的形象。筆者就把截取的視頻播放出來,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的穿著、神態(tài)、言談、舉止不用多講就給學生鮮明的印象。

2 多媒體教學可有效地擴充教學內(nèi)容,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

眾所周知,在近年的課程改革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念,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真正得到提升,同時還強調(diào)語文教學必須開發(fā)課程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以口授為主,再配以適量的板書,但口授時間一長,學生不免疲倦。同時板書的內(nèi)容又受到的黑板大小的限制,因此教學內(nèi)容是有限的。多媒體教學就克服了以上弊端,可有效地擴充教學內(nèi)容,增加課堂的容量。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qū)⒐沤裰型狻⑻炷虾1钡男畔⑺阉髡?,為我所用。這樣廣博的信息量和深厚的知識源必定會促使學生廣泛地積累,從而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接受知識的高效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還可以把知識要點用圖表的樣式、思維導圖的樣式鮮明地顯示出來,便于知識的疏理,更便于學生的識記和把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整個課堂結構和思路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了然于胸,既省時又有效。

如在教授《邊城》《雷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學生的閱讀理解多局限于課本的選段,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變化。因此,教師可以選取恰當?shù)牟牧?,通過課件展示來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補充。這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也提高了他們對名著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對彌補“快餐文化”下學生閱讀貧乏的現(xiàn)象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小說的人物眾多,關系復雜,筆者就用剛學會的思維導圖把它展示出來,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3 多媒體教學可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人們學習任何知識,都是離不開想象的。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焙诟駹栆仓赋觯骸跋胂笫侨祟愃季S最美麗的花朵?!闭Z文教學必須重視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思維。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開拓學生的想象世界,從而激發(fā)想象力。因為文字是抽象的,而畫面是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中的課件就可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為想象思維提供豐富的表象。

如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時,在學生對“三樁誓愿”認真閱讀的同時,讓他們聽一聽表演藝術家的演唱,看一看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理一理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課件中動聽的音樂、優(yōu)美的唱腔、生動的畫面無一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想象力,產(chǎn)生美感,這樣不自覺地就陶冶了心靈,豐富了情感,提升了審美情趣。

詩歌的語言是凝練的,在鑒賞詩歌時尤其需要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初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以徐志摩的一首純美的《再別康橋》拉開了詩歌的帷幕,也拉開了學生想象的帷幕,讓學生感受到了詩歌的“繪畫美”和“音樂美”。作者從河畔的金柳寫起,寫到軟泥上的青荇、康河中的水草、榆陰下的清潭,再到彩虹般的夢、斑斕的星輝,意象鮮明,色彩柔和,寫出了一幅黃昏康河美景圖,給人想象。師生可以跟隨作者的思路,在想象康橋美麗的景象的同時,也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思緒,進而領悟這首詩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4 對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要運用有度

語文課堂教學的成效表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取得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是把雙刃劍,它在給師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的同時,也在削弱學生的動腦能力。語文課必須是語言的教學,課堂上充溢著圖片、動畫、音響,熱鬧倒是熱鬧,但無目的無計劃地濫用,會使得語文課走向另一種歧途。所以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時,教師要注意的是:不要讓教學課堂變成多媒體播放課,教師也不要成為機械的播放師,更不要把傳授的教學內(nèi)容單純地從黑板移到屏幕,讓高科技的優(yōu)勢被人為淹沒。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作用,課件的制作、教學的設計要合情合理,課堂上更要積極誘導和因材施教,使多媒體教學真正起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作用。

總之,讓多媒體走進語文課堂,但要用之有度。作為一位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始終是教學要素,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要貫徹這樣的宗旨:讓多媒體裝點語文課堂教學,讓多媒體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不要取代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個山河。

參考文獻

[1]張永建.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優(yōu)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J].語文學刊,2009(10):35-36.

第7篇:竇娥冤課件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問題意識;細讀文本;對比分析;設置問題

問題意識是主動探究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課程以賞讀先秦至近代三千年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為主要內(nèi)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提高其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式的教學,顯然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笆谌艘贼~,不如授之以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注重培養(yǎng)其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關于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筆者結合學界相關理論成果,依據(jù)多年教學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易于操作、成效顯著的如下三種方式:細讀文本,關注細節(jié)和深度;對比分析,拓展思維和視野;設置問題,引導思考和質(zhì)疑。

一、細讀文本,關注細節(jié)和深度

對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學生往往停留在中學教科書和大學作品選教材注釋解題的層面,甚至奉其為至論,深信不疑。究其原因,就是不求甚解,忽略細節(jié)的賞析。所謂“細節(jié)”,就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而言,除了語境、人物、語言、場面、環(huán)境以外,還包括韻律、典故、意象、詩眼等獨特的因素。把握這些細微之處,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體味作品的藝術特色,而且能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創(chuàng)新之見,拓展鑒賞作品的深度。為了提高學生細致解讀文本的能力,并由此培養(yǎng)其問題意識,筆者作了以下努力:一是掌握文本細讀的方法。文本細讀,其實就是“用放大鏡讀每一個字,捕捉著文學詞句中的言外之意、暗示和聯(lián)想”,分析詞義,理解語境,并把握其修辭特點。[2]具體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就是細致把握上文所說環(huán)境、語言、典故、意象、字眼等“細節(jié)”。比如,只有知悉“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這一典故的含義,才能體會《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蘇軾希望重新被朝廷重用、馳騁疆場的思想情感;[3]128要理解“柳”意象所承載的離別相思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王昌齡《閨怨》中的“怨”;[3]52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作為詩人精心鍛煉的詩眼,其妙處就在于將盎然的春色形象化,如在眼前。[3]22掌握了具體的文本分析方法,把握住所讀作品的關鍵點,解讀作品就不至于無從入手了。二是強調(diào)知識的積累與貫通。要準確細致地賞析作品,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并能融會貫通。比如,要深入解讀柳宗元“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3]186“芙蓉”“薜荔”是關鍵。二者出自屈原的《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3]233是“美人香草”之喻,詩人借以象征自己及同黨的高尚品格和情操。若不知其出處和含意,也就很難理解詩人以“驚風”“密雨”比喻朝中小人,以“颭”“侵”寫出小人對自己和同黨不遺余力地打擊的深刻用意了。有鑒于此,筆者有意識地設計相關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者課外作業(yè),如典故競賽,搜集、比較運用同一意象的詩詞、運用相同寫作手法的作品,等等,督促其豐富知識,同時引導其將知識縱橫貫通,為我所用。

二、對比分析,拓展思維和視野

和文本細讀著重于細致解讀作品不同,對比分析則是以其他作品為參照,通過對比來發(fā)現(xiàn)、思考并解決問題,力求對作品進行探究式的賞讀。一是相同題材作品的比較。由于寫作背景、創(chuàng)作思路和寫作手法等不同,不同作家寫作同一題材的作品,往往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比如,同樣是寫李、楊愛情故事,陳鴻《長恨歌傳》、白居易《長恨歌》、白樸《梧桐雨》和洪昇《長生殿》在主題和藝術性上都各有特色;湯顯祖《荊釵記》雖取材于唐代傳奇小說《霍小玉傳》,其宣揚“至情”的主題和《霍小玉傳》的悲劇主題卻全然不同,以此為參照,就更容易理解《牡丹亭》“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4]的愛情至上的情感內(nèi)涵了。在教學中,筆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答案的能力,也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效果。曾有一位學生通過對比《杜麗娘慕色還魂話本》,對《牡丹亭》的主題、柳夢梅人物形象、舞臺效果等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的解讀。這位學生將這些頗有創(chuàng)見的成果以PPT的形式在班級展示并開展討論交流,學生都獲益匪淺。二是影視戲曲與文本的比較。根據(jù)文本改編的影視戲曲是對文本的一種闡釋,卻不是文本本身。我們強調(diào)細讀文本,從作品中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也提倡對照影視戲曲,在比較中尋找思考問題的新視角。1987版電視劇《西游記》深入人心,很多學生談起此劇口若懸河,甚至將其與小說混為一談。筆者在課前留了一個預習題目:細讀《西游記》的某一章回,對比其與電視劇相關情節(jié)的異同。這個題目猶如當頭棒喝,使學生意識到了閱讀文本的意義,也在探究性學習中獲得了深入的思考。《水滸傳》中十惡不赦的潘金蓮,在2011版《新水滸傳》中被演繹成了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悲情女子。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編演的越劇《琵琶記》將戲曲原文“全忠全孝”“一門旌獎”的完美結局,改編為張?zhí)珜Α安恢也恍ⅰ薄吧火B(yǎng),死不葬”的蔡伯喈的指責和鞭笞。發(fā)現(xiàn)了這些細微的差異,再從時代、作者、文化等角度分析導致諸種差異的深層原因,這正是在問題意識驅(qū)使下進行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三、設置問題,引導思考和質(zhì)疑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