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有關黃河的古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關黃河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有關黃河的古詩

第1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1.感受我國古代進步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2、憂國憂民,

3.珍視友情的高尚情操。

4.學會本課生字,

5.能說出課文后第1題句子中的6個帶點字的確切的意思,

6.并能正確理解詩句。

7.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8、能正確的背誦和默寫4首古詩。

重點與難點

重點:逐字逐句地理解詩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情景。

難點:理解陸游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時間:4月5日/下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贈汪倫》和《題臨安邸》兩首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釋有關詞語和詩句。

3.練習朗讀,

4.背誦和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過程

1.回憶學法,

2.解釋課題。

(1)會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

(2)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理解課題,認識作者;解釋字詞,講說詩意;

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想象;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3)揭題,

(4)今天我們繼續(xù)運用上面的方法來學習四首詩,

(5)以你們的自學為主。

3.指導學習《贈汪倫》。

A.學生自由讀古詩,B.看注釋理解,C.并提出不懂的地方,D懂的地方。

E.檢查自學情況,F(xiàn).抽讀古詩,G.逐句理解。

第1句:“將欲行”何意?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我很快就要坐船離開這里了。

第2句:“踏歌”何意?忽然聽到安上有人用腳步打著節(jié)拍,邊走邊唱的聲音。

這兩句主要寫什么?

第3句:“千尺”是虛指,極言潭水之深,是夸張的說法。

第4句:“不及”何意?雖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卻比不上汪倫為我送行的情誼深。

這兩句用夸張的說法以桃花潭來比喻汪倫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誼深。

總結:

A.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B.這首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C.背誦這首詩。

指導學習《題臨安邸》

A.學生自由讀古詩,B.看注釋理解,C.并提出不D.懂得地方。

E.檢查自學情況,F(xiàn).抽讀古詩,G.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靶荨焙我??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那些統(tǒng)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尋歡作樂的生活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

看圖理解詩句的含義。

理解第3句:“暖風”、“熏”、“醉”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教師講述:暖洋洋的春風把這幫終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酒一樣。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那些統(tǒng)治者簡直把這臨時避難的杭州當作老家卞州了,忘記了被異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總結。

布置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

(2)背誦這兩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時間:4月6日/上一

教學目標:

1.理解第三首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釋有關詞語的句子。

3.練習朗讀,4.背誦和默寫這首詩。

5.完成有關作業(yè)。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先背誦后默寫前兩首詩,個別學生默寫,交流。

2.指導學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理解課題,(2)簡介陸游及有關的背景知識。

(3)聽錄音,(4)初知內(nèi)容。

(5)解釋字詞,(6)說說詩意。

第1句?!叭f里”形容黃河的長,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黃河實際長一萬多華里。(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翻滾,向東流如大海。)

第2句?!拔迩ж稹币彩翘撝?,形容華山的雄偉高大。(五千仞的華山直插云霄。)

這兩句主要寫景,運用了什么樣的寫法?

第3句?!斑z民”、“淚盡”、“胡塵”是什么意思?(北方淪陷區(qū)的老百姓在異族的統(tǒng)治下受盡折磨,眼淚都哭干了。)

第4句。“南”、“王師”是什么意思?(他們盼望著南宋軍隊收復北方失地,解救他們,盼了一年又一年。)

這兩句描繪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總結:

A.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B.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老百姓的同情。)

C.背誦這首詩。

運用同樣的方法自學《竹石》。

布置作業(yè)。

第2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音樂教學 跨學科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3-0127-01

作為藝術的一個最主要的門類,音樂同廣泛的文化領域有著天然的密切聯(lián)系,這使音樂課程和其他非藝術課程之間的相互融合成為可能。在各門課程中,語文、歷史、地理、體育等都或多或少的與音樂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音樂課程的綜合,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實踐證明,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范圍及深度又影響著其他素養(yǎng)的提高和音樂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嘗試把音樂教學與其他基礎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像一只自由的小鳥,展開創(chuàng)新的翅膀,在萬里晴空中盡情翱翔。

一、讓音樂課堂教學與歷史結合起來

在課堂教學中,讓音樂欣賞(包括知覺欣賞、感情欣賞和理智欣賞)與歷史有機的結合起來,找準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載體,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能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手段和形式,讓學生在音樂美的感受中,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例如音樂欣賞《黃河大合唱》,教師就可以利用朗讀錄音帶,首先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然后結合歷史,講述時期,“九•一八”后,日本侵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及其他沿海地區(qū)的歷史事件。1938年秋,詩人親臨黃河沿岸,感受了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等現(xiàn)象,目睹了船夫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深沉的船夫號子,僅用了五天時間,就寫下了《黃河》詩篇。冼星海在1939年聽了《黃河》詩的朗誦,用了六天的時間,完成了巨作。學生在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后,聽著激情洋溢的朗誦,對作品有了進一步的聆聽欲望。這時再播放《黃河大合唱》,學生很快就會喜歡上這部作品,并模仿歌唱《黃河大合唱》。

在課后,鼓勵學生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把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wèi)黃河》編成合唱與歌舞表演的形式,參加校際文藝匯演。最后,教師可以發(fā)動學生收集有關《黃河大合唱》的文字資料,組織學生出版音樂墻報,討論《黃河大合唱》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一系列的活動形式,突破了以課堂、書本、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代之以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讓音樂課堂教學與美術結合起來

美術教育在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音樂與美術本是藝術一家,教師更要嘗試探索音樂與美術的融合之道。我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往往會在沒有任何語言提示或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直接被音樂所打動,產(chǎn)生情緒的起伏。漢斯立克曾說:音樂比任何其他藝術美更快更強烈的影響我們的心情。少量的和弦即能把我們帶入一種情調(diào),而一首詩必須用較長的解說,一幅畫必須經(jīng)過不斷的沉思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反過來,在音樂欣賞中利用美術為學生提供更寬廣的馳騁想象空間,通過聽覺觸覺感觀可以接觸聯(lián)想更直觀、更生動的藝術形象。

例如:欣賞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時,教師讓學生欣賞一組中國水墨畫,讓學生慢慢品味。播放到“江樓鐘鼓”時幻燈片上打出的是夕陽西下小舟泛江的醉人畫面;播放“月上東山”時,畫面即換成夜色朦朧,明月升空的景象;播放“花影層疊”時,幻燈片則換上晚風吹拂,水中花影紛亂搖曳的畫面;在播放“漁歌晚唱”的片斷時,畫面換成了月夜江面小舟,船夫搖櫓歌唱的閑適神態(tài)。學生在畫面帶領下對音樂意境有了深刻的體會。接著,教師第二次播放音樂,讓學生閉著眼睛靜心聆聽,并自由聯(lián)想音樂中描寫的迷人景象。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選材料,自選畫法,聽著《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畫一幅以“春江花月夜”為主題的畫。學生邊聽邊畫,把他們的一時感受流泄下來,學生深深沉醉在音樂意境中,描畫出的畫也特別能表達曲中意境。把優(yōu)秀的畫在班中展出,并把各班的優(yōu)秀作品在學校公開展覽,這樣,學生在深化音樂作品的同時亦激起其創(chuàng)作欲望,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又令校園文化多了一道風景線。

三、讓音樂課堂教學與文學結合起來

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和文學藝術是心靈相通的。在教學中有機地配合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法國音樂大師圣•桑說過:“音樂始于詞盡之處”,一般人理解為音樂的意境難以用語言來描述或用語言難以正確和完整地描述。在欣賞教學中離不開文學語言的運用,豐富的文學語言描述對音樂欣賞教學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開展民族音樂教育是弘揚民族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需要,是繼承民族音樂精華的需要。中國古詩詞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肮旁娺M課堂”,通過古詩吟唱,也是更好地弘揚祖國民族文化教育一種非常好的做法,而古詩通過配上優(yōu)美的旋律,更能有利于學生掌握古詩,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章連啟.音樂課程內(nèi)容標準:表現(xiàn)[J].中國音樂教育,2002(11)

第3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情感:誦讀:意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250-02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做詩的首要要求,“意與境二字而已”,“有境界自成高格”?!耙狻敝傅氖亲髡叩闹饔^感受,“境”是“意”的載體,二者水融,互為依托。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古詩詞正是這樣情景交融的語言珍品,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徜徉在詩詞所營造的意境里,去感受美,親近美,提升心靈,發(fā)展智慧。所以,引領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是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那么入境的路徑在哪里呢?

一、激感,披文入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相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發(fā)展?!倍旁娢碾x學生的生活年代遙遠,要怎樣拉近學生與詩人的距離,與詩文產(chǎn)生情感共鳴呢?教師可以從題入手,巧妙簡介背景,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置身于當時詩人所處的那種環(huán)境??梢枣告钢v述一個有關小故事,激發(fā)學習欲望,順情而學。教師也可以深情范讀,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順情而讀。如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堪稱極品的送別詩,教學時采用對比方法,先讓學生從課題入手,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再結合課件(地理位置圖),簡介時代背景:李白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從黃鶴樓到揚州,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qū)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他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緒也就跟著飛翔,胸中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肮嗜宋鬓o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崩畎椎男那槭瞧胶偷模皭澟c不舍是知己不能長相聚。李白踮起腳來,望啊,望??!他高聲誦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端驮拱参鳌樊敃r陽關以西是無盡的荒漠和頻繁的戰(zhàn)亂,元二還要經(jīng)歷三千多公里長途跋涉,騎馬去要走整整半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安西。王維送別好友元二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情?送別元二時王維除了友情難離,還會平添一份擔憂,一種生死離別的傷感?!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本拖袷墙噶嗽娙巳可顡辞檎x的一杯濃郁感情瓊漿。不僅是依依惜別的情誼,更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無微不至的體貼,前路珍重的祝愿。兩首送別詩,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畫面,不一樣的情感,但相同的是朋友間真摯的愛。此時學生讀的欲望被老師深情敘說點燃,不經(jīng)意地帶入詩境,學生情不自禁地誦讀起兩首送別詩,體會起詩情畫意來。經(jīng)過教師簡介背景,把學生帶進詩境,學生學起來才能設身處地、感同身受、若猶己出。

二、利用直觀場景,促情入境

我們常說“詩中有畫”,這詩詞中的“畫”就是意境。葉圣陶先生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進入了詩的“境”,就等于與詩人晤面,開始進行“對話”了。這“一畫”就是當初誘發(fā)詩人有所“感”的場景。因此,教材中每首古詩詞都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圖,這是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學時必須充分利用。學習古詩就是要引領學生看到詩人所體驗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fā)學生的情感。也可以教師自己制作精當?shù)恼n件及其他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chuàng)設特定的意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如低年級學生學習《登鸛雀樓》中的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蔽揖驮O計:同學們沒有見過黃河水是怎樣流入大海的吧,想去看看嗎?學生大聲說:“想!”于是播放課件:黃河水洶涌奔騰,伴隨著嘹亮的歌聲號子奔騰不息地涌入大海的懷抱。學生看得認真,不時發(fā)出驚嘆聲。隨后學生讀起詩句聲音有力洪亮。在老師的鼓勵下,越讀越有氣勢。然后引導學生對黃河說:“你真――”。不必多余的解說與灌輸,有聲有色的畫面一下就把學生引到了黃河岸邊,孩子的眼前是黃河,腦中是黃河,口中更是黃河。進入詩境,水到渠成。又如《牧童》一詩,展示了一幅牧童晚歸休憩圖?!安蒌仚M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首先詩句就給人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引導學生誦讀想象場景。再借助課件: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中,牧童吹著笛,由遠而近,笛聲時續(xù)時斷,隨風飄揚。學生很快就從課件上的“聲、色、畫、樂”捕捉到一個“鋪”字,這個字寫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平緩舒服的感覺?!芭弊指@出牧童活潑可愛、悠然自樂的情趣?!皻w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币龑W生看圖想象:吃飽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他會做什么?想什么?或者他什么也不想就睡著了。讓學生放開想象的翅膀,感受牧童安然恬靜的生活。透過詩,也看到詩人對安然自樂生活的向往。真所謂觸景生情,自然進入詩境。

三、喚起生活體驗,悟出詩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彼f:“我們要有自己的經(jīng)驗做根,以這經(jīng)驗所發(fā)生的知識做枝,然后別人的知識方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才能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比魏斡行У慕虒W都始于對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挖掘和利用。古往今來,人們的思想情感、喜怒哀樂都是相通的。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更應該充分喚醒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找到貼近學生生活的切入點,去感受詩情畫意。如教《題西林壁》中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币驗閷W生沒有親臨過廬山,很難體會詩人從不同角度看廬山姿態(tài)各有不同的感受,于是,我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家鄉(xiāng)有名的金鐃山:從正面看是多座山峰,從側看覺得是一座山峰:遙望是崇山峻嶺、連綿起伏,近看卻是一座或幾座山峰;仰望是大大小小的山峰猶如白云之上;俯視卻是懸崖峭壁。學生很快進入情境,與詩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情不自禁地吟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又如:學生從春天到過的油菜花地感受到了“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的美好情境?!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鞭r(nóng)村的孩子知道:屋后有山,山上有樹,每逢深秋雨后,能看見月光在樹間穿行,能聽到山泉在巖石間流淌。所以,誦讀起這樣的詩,意境就隱隱地浮現(xiàn)出來。中國古代詩詞的思想感情,往往通過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來含蓄表達。而這些“景”和“物”最終在學生頭腦中化為“美的畫面和意境”。因此,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鮮活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挖掘古詩詞情境資源,進入詩詞意境也就順其自然了。

四、緊扣“詩眼”,感受詩魂

語言凝練是古詩詞的一大特點。古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瑰寶,唐代的賈島有首題為《題詩后》的詩里有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币虼俗x一首詩詞,僅在讀中浮現(xiàn)整體的畫面是不夠的,還得緊扣詩詞的詞句,進入詩詞的境中之“境”。古詩詞中“詩眼”是通向古詩詞意境的橋梁。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詩眼”,讓文字動起來、活起來,為通往古詩的意境鋪路架橋。重點詞語突破了,其他一般的詞語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也避免了繁瑣的逐字逐句串講。在詩詞教學中緊緊扣住“詩眼”和學生一道駐足欣賞,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東西──詩魂。由此,引導學生再一次展開想象去細細品味。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用一個“好”字贊美“雨”,真是“春雨貴如油”。這是一場及時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進一步表現(xiàn)雨的“好”,好在悄無聲息地“潛入”,好在“潤物”。學生從這個“好”字賞析出詩人不僅贊美了這場春雨,更贊美了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高尚人格?!昂谩背闪诉@首詩的“詩眼”。抓住了“詩眼”,正如近代學者王國維說的“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綜上所述,詩詞中的意境是多么重要的。它好似一座深宅大院,誦讀中想象整首詩詞的意境,此進入第一境;在品味推敲詞句時想象意境,這又深入一境。這樣,學生就較為真切地感受到詩情從意境中走來。

參考文獻:

[1]張穎.鑒賞古典文學之美 提升審美能力[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0,(05).

[2]寧興安.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教學探微[J].教育,2010,(08).

[3]李曉芳.淺議古典詩詞教學的審美性[J].教學與管理,2010,(21).

第4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1.精選學習材料

我國優(yōu)秀古詩詞浩如煙海,我們可以選擇通俗易懂,貼近兒童生活和心理的古詩讓學生閱讀,例如:教學《春曉》這首古詩,可以搜集與春天有關的古詩讓學生來背誦。如《春夜喜雨》、《絕句》、《游園不值》等。例如在母親節(jié)來臨之時,教孩子學習感恩的古詩《游子吟》等。所學材料宜短不宜長,要循序漸進,從淺顯的五絕、七絕到五律、七律,再古風、詞等,還要文質兼美、風格多樣,使孩子能領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

2.用心誦讀

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的方法適合詩歌的教學特點,學生通過誦讀來理解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自由誦讀,把握詩的情感,反復琢磨,讀出韻味,最后熟讀成誦。

據(jù)有關研究資料表明:7~15歲是人生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記住的東西就像門上刷的油漆一樣,永遠也不會掉的,而最好的背誦材料就是經(jīng)典詩詞,它短小、押韻、含義深刻、耐人尋味,有的甚至能讓人品味一生。小學階段大量的積累有助于豐富學生語言,積累情感,培養(yǎng)情商。

3.課內(nèi)外結合

課內(nèi)外結合,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從孩子們一入學開始,就要讓他們大量地朗讀背誦古詩詞,如此長大的孩子,語言必定典雅。孩子在校時,可充分利用早讀時間讓孩子進行背誦。我還利用語文課的每節(jié)可得前三分鐘,進行才藝表演,背誦古詩詞。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有很多時間在家里,老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時間,背誦古詩,可請家長幫忙,學生每天背古詩詞給家長聽,形成習慣,家長也會非常樂意,因為自己的孩子會背這么多的古詩詞。

4.舉辦賽詩會

這既是對以前背得古詩詞的復習,又能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更能激發(fā)孩子背誦古詩的興趣。誰背的詩多誰就是擂主,誰超過了擂主誰就是新擂主,擂主被授予“背古詩的大王”,“背古詩的小能手”等光榮稱號,還給發(fā)喜報,學生拿喜報回家,學生、家長皆大歡喜,以后背古詩更積極了。

5.古為今用

假如不能古為今用,費大力氣學古詩詞就沒有意義了,要鼓勵學生把學過的古詩用到自己的說話和文章里,從而起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如一年級教“頭”,有學生組詞時說:“舉頭望明月”的“頭”,老師大加贊賞。后來教“里”字,就有學生說“九曲黃河萬里沙”的里,“欲窮千里目”的“里”。春天來了,孩子們會興奮滴對著柳樹高聲吟賀知章的《詠柳》;坐在草坪上,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吟誦白居易的《草》??粗⒆觽円粡垙埢ǘ浒愕男δ槪犞黄蓺獾囊髟娐曇?,我會覺得很欣慰,因為學生正在我的引領下受益,他們正沐浴著古詩詞的陽光茁壯成長。

第5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一、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情境

例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笨梢灾谱鳌栋蜕揭褂陥D》flas,通過flash課件展示,渲染一種虛實相生的意境,感悟詩人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反襯出詩人盼望在重逢的歡樂中追述今夜的一切。給中學生體味到這首詩是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當然,具體課件的制作,還要因詩而異。

二、運用幻燈片、圖片、簡筆畫等為中學生學習詩歌提供感性材料,激發(fā)中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弊屩袑W生看幻燈片,體驗詩人抓住白日和黃河,寫出了山的高峻氣勢,盡管太陽已經(jīng)被高山遮住,卻還泛著白色的光輝;滔滔的黃河東流入海的浩渺景象,也仿佛出現(xiàn)在眼前。唐代詩人暢當?shù)摹兜躯X雀樓》:“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痹娙嗣枋隽藙菥?、樓高、野闊、流長,給人以峭拔、開闊、遼遠之感。這兩首詩都是寫《登鸛雀樓》,暢當寫的就沒有王之渙的耐人尋味的意境。通過幻燈片、圖片、簡筆畫對比同一內(nèi)容的詩,感悟就會不一樣。只有感悟了詩歌的意境,才能激發(fā)中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可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xiàn)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

三、播放配樂詩歌朗誦音頻,渲染學習詩歌的情境

例如,杜牧《清明》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以用配樂朗誦的節(jié)奏感悟一種恬靜、清逸的詩人的神思茫然的意境。王禹《清明》詩:“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边@首詩通過配詩音樂,讓學生感悟詩人那種淡泊蕭然、通宵攻讀、自樂自足的意境。課堂運用配詩音樂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入情入境,啟發(fā)了學生詩意的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造,這樣教學詩歌又進了一層。

四、表演舞蹈吟誦詩歌,感悟詩歌的情境

例如,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弊寣W生邊歌邊舞,感受民歌那種雄渾開闊的高原意境,這樣令人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心胸為之豁然開朗。崔護的《題都城山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吟誦詩時配以表演舞蹈,感受詩人懷念“人面”(山莊少女)的情,悟出今日桃花盛開的景,從而構成美妙綿邈的意境。

五、聲情并茂地朗誦,用語言來描繪情境

第6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1.有關物理變化的古詩詞、成語

(1)有關的物理變化古詩詞:①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②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③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⑤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與李白有關的成語故事);⑥白玉為床,金為馬(曹雪芹《紅樓夢》);⑦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在遠處就能聞到梅花香味,是因為分子不斷運動。

(2)有關物理變化的成語:①木已成舟:物體外在形狀發(fā)生改變。②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斷的運動。③滴水成冰:物態(tài)變化中溶化現(xiàn)象。④鐵杵成針:物體形狀由大變小。⑤積沙成塔:積少成多的過程。⑥沙里淘金:從泥沙里淘取黃金的過程。⑦飛沙走石:爆炸或大風中的沙石運動。⑧山崩地裂:地震過程中的山地變化。

2.有關化學變化的成語、古詩詞

(1)有關化學變化的古詩詞。①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涉及草原上的野草發(fā)生燃燒現(xiàn)象。②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這首描寫爆竹中黑火藥燃燒,引發(fā)爆炸。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涉及草原上的野草發(fā)生燃燒現(xiàn)象。

(2)有關化學變化的成語:①蠟炬成灰:涉及物質的燃燒現(xiàn)象。②火上澆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燒更為充分。③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以達到滅火的目的。④杯水車薪,抱薪救火:滅火方法不當,會適得其反。⑤千錘百煉,百煉成鋼:說明金屬冶煉在生產(chǎn)中重要性。⑥水滴石穿:水中溶解的CO2生成了碳酸,碳酸與石灰石反應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3.同時含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古詩詞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的這句詩寫的是通過蠟燭燃燒和蠟燭熔化來告訴我們要堅持不懈地追求,甘愿付出自己的所有。

(2)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是明朝民族英雄于謙在幼年所作的一首詩,通過借鑒鈣元素的三種化合物轉化,來比喻自己的意志和情操。

4.試題鏈接

(1)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下列成語中,其本意主要為化學變化的是()

A.鐵杵磨成針 B.死灰復燃

C.木已成舟 D.積土成山

(2)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3)明代愛國將領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該詩體現(xiàn)了詩人的崇高情操和獻身精神詩中蘊含著石灰的來源、生產(chǎn)、性質、用途等化學事實,下列化學變化中與詩意無關的是()

A.CaCO3=CaO+CO2B.CaO+H2O=Ca(OH)2

C.Ca(OH)2+CO2=CaCO3+H2OD.CaO+2HCl=CaCl2+H2O

(4)下列俗語與物質的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A.真金不怕火煉B.百煉方能成鋼

C.紙里包不住火D.玉不琢不成器

(5)黃金是一種貴重金屬,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素有“沙里淘金”、“真金不怕火煉”之說這說明黃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形式存在,也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在自然條件下非常________。

(6)“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第7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7―0093―01

古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本褪歉嬲]我們,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我所提的“學行相宜”,就是把知識的學習和學生自身的實踐行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既達到進一步融會貫通和深入領會知識,又促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最真摯的情感,鍛煉和培養(yǎng)最專業(yè)的態(tài)度,建立和形成最科學的價值觀,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維度”的不斷提升,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把“學”和“行”有機結合起來

在多年的教學研究中,我認識到語文學習中的學和實踐尤為重要,學生將知識掌握然后進行實踐,再將實踐中的所獲運用到課堂學習中,這種“學”與“行”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和螺旋提升,使學生的興趣越來越大,接受能力也越來越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和理解也越來越深,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就會越來越高。如我在教學《觸摸春天》一課時,讓學生先后完成“三個一小時體驗活動”,在學習課文前要求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分別在家里和室外進行“做一個小時盲人”的體驗活動,并把自己的感觸寫下來在課堂上交流,在學完課文后再次讓學生進行“做一個小時盲人”的體驗活動。通過課前的體驗活動,學生們充分感受到眼睛對我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在整堂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交流和發(fā)言感情飽滿、情真意切,能真切地感受到學生們濃濃的情感體驗和升華。在完成了課后一小時體驗活動后進行的交流中,一個學生的發(fā)言讓我這個做老師的也深深地感到震撼,她說:“這次體驗我明顯的沒有前兩次那樣害怕和恐懼了,當我的心靜下來時,我的手和腳,我的鼻子,甚至我的思維都更靈敏、更清晰了,我深深地體會到,當我們遇到巨大的困難時,不應該感到恐懼和害怕,而是要思考我們能夠利用的是什么,我們的優(yōu)勢是什么,只有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才能讓自己克服困難?!?/p>

二、讓“行”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在實踐活動的嘗試中,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起來,和他們共同商討研究,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各類實踐活動。實踐活動需要學生整合各學科知識、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篩選資料,還需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以滿足實踐學習的特殊要求?!皩嵺`”活動讓學生懂得了知識整合的重要性,認識到與人合作、團隊精神是獲取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實踐活動的嘗試中,學生學會動手、學會獨立思考、學會了分析和總結。實踐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讓它們有了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意識,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實踐活動使語文學習不斷升華。可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確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各種能力、良好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之路。

三、深入挖掘身邊的資源延伸和拓展“學”與“行”的活動

第8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朗讀水平;深沉悲壯;祖國山水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1-0268-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家都十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如在小學語文第八冊教學中,安排了《古詩詞三首》、《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等文章,教學中要不斷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熱愛我們偉大祖國的一草一木,熱愛大自然;又如《詹天佑》一文的教學,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比較陌生,本文的難點之一便是學生對清朝末年的政治、經(jīng)濟背景不了解。我便不急于展開課文,讓學生從學校圖書室有關書籍中,以及看過的有關電影、電視?。ㄈ纭丁?、《林則徐》、《大清炮隊》等)中,搜集清朝末年的背景資料。我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fā)言交流,然后進行補充、概括,突出講解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鐵路這一運輸動脈的控制欲和占有欲。然后再展開課文。在讀到“他們認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后不得不求助于他們”時,學生們表露出了對帝國主義的憤慨之情,我就引導學生說,光恨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科學技術發(fā)展不如人家,就要被欺辱,詹天佑就在國難當頭的情況下,毅然接受了修筑鐵路的使命。當讀到“消息一傳出,全國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時,學生們的情緒變得興奮起來,表現(xiàn)出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我抓住時機問學生:“詹天佑怎么敢接受重任?”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詹天佑是鐵路工程師,懂技術。我補充說,當時懂技術的可能不僅詹天佑一人,詹天佑敢于冒風險接受重任,是受愛國主義思想的驅使,為中國爭一口氣。在課文教學臨結束時,我激勵學生說:現(xiàn)在,我們在一些科學技術領域方面還落后于外國,這就得靠你們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爭氣了。

古代詩歌和現(xiàn)代詩歌一樣,都具有語言精練,節(jié)奏感強,形象思維豐富,感彩濃厚等特點,它不但以它獨特的風采在文學園地中占一席之地,而且還有不少深沉悲壯的愛國主義詩篇。

小學語文教材第九、第十冊中的幾首詩都是贊美祖國山水之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真是妙不可言。雄偉壯麗的廬州瀑布,奔騰咆哮的萬里黃河,幽清脫俗的滁州西澗,別樣風情的寒山霜葉,都飽含著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足以使學生豪氣頓生,心曠神怡,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內(nèi)心情感得以升華。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詩,借多姿的柳樹來贊美春天。它運用了新奇的想象,生動的比喻,巧妙地刻畫了春柳的秀麗印象,歌頌了春天給大自然帶來的蓬勃生機,給人以美的享受。

劉禹錫的《浪淘沙》,更是以豪邁的筆調(diào)配以奇妙的神話,敘述了黃河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直到牽牛、織女家的豐富想象,把詩人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頓感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姿,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又如杜牧的《山行》,以另一種清新的筆調(diào),寥寥數(shù)語,便描繪出寒山霜葉綽約的風姿,教師抓住前兩句中的“遠”、“斜”、“白云深處”等詞讓學生展開想象:彎彎曲曲的石頭山路向前延伸、延伸,一直到山頂,山高險峻,山頂上白云繚繞,幾戶人家擇地而居。此景清麗幽雅,如臨仙境,接著緊扣后兩句中的“晚”、“紅于”等詞,使學生聯(lián)想到夕陽斜照,霜葉紅艷,曲徑之巧,白云之神,令人陶醉,增強了學生熱愛祖國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例如《再見了,親人》一課中,有志愿軍對朝鮮大嫂說的這樣一句話:“您為我們付出了代價,難道還嫌它不夠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里,“代價”是個關鍵詞語,教師可先讓學生查字典,然后把它放到課文中去進一步理解。學生把“代價”這個詞與課文所敘述的朝鮮大嫂為了志愿軍而負傷的事跡聯(lián)系起來思考,便認識到,這時的“代價”,指的是朝鮮大嫂為了支援志愿軍所付出的鮮血。這種用鮮血凝成的情誼的確“比山還高,比海還深”。這樣,學生在閱讀中既受到了語言訓練,又受到了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

又如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導學生寫讀后感,加深同學們對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對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無比痛恨。

再如《金色的魚鉤》一文,課后我布置同學們以6~8人小組排演課文劇,在班上表演,并選出優(yōu)秀的一隊,老師再作輔導。從道具到音響、舞臺設計等都作精心的編排,并讓他們?yōu)槿熒鲄R報表演,孩子們的表演轟動了全校。同學們通過朗誦表演,使老班長舍己為人的光輝形象永遠活在了人們心中。

第9篇:有關黃河的古詩范文

一、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再現(xiàn)詩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詩歌

用聲音圖像描繪詩文,用形象的畫面詮釋抽象,讓有聲的語言替代無聲的文字,把蒼白的文字變得更加精彩,讓學生在學習詩歌時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直觀而深刻地理解詩意,體會感情,起到激趣生情的作用。學生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即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nèi)因。例如學習《我們愛你啊,中國》第二節(jié)時,首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出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黃山廬山、長江黃河的景色,生動、逼真地再現(xiàn)了課文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祖國風光的明媚可愛、山河的雄偉壯觀。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最想到哪一景點,為什么?最后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與感受。這樣本節(jié)學習難點便在欣賞與說中迎刃而解了。學生不但理解了“清奇俊秀、濃裝淡抹、云霧飄渺、波瀾壯闊”等詞語,而且感受到詞語的準確形象。又如學習本課第四小節(jié)迷人的民族風物時,先讓學生讀讀,提出自己不理解之處后,觀賞傣家竹摟的美麗別致與佛教圣地布達拉宮的藏式風格,嘗嘗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聽聽悠遠的牧羊曲與戈壁灘的駝鈴。學生明白了為什么點到傣家竹摟前如水的月色,同時也感受到我國民族的多樣及魅力無窮。再如學習朱熹借景喻理《觀書有感》一詩時,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領悟其中蘊含的哲理。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個清澈明鏡的方塘,將天光云影映現(xiàn)其中,纖毫畢現(xiàn)。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出示課文,學習課文,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讓學生較好領悟詩情、詩意、理趣。

二、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便捷,提供詩歌的旁證與拓展材料,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詩歌,開拓詩歌內(nèi)涵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可將信息網(wǎng)絡中與詩歌教學有關的海量資源有效搜集整理融為一體,幫助學生更深層次了解和理解詩歌內(nèi)涵以及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境。例如教學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時,簡介安史之亂及安史之亂時詩人的痛苦經(jīng)歷,出示其間「三吏、「三別及《春望》、《月夜》等,讓學生體會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及詩人在國家動亂中的憂慮。再學習安史之亂平定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學生明白了詩人之所以那么激動、歡喜,不僅僅是自己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國家從此可以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以免受戰(zhàn)亂之苦,同時學生也明白此詩為什么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又如學習陸游《示兒》一詩后,再次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化靜為動,想象陸游臨終時叮囑兒子的情景,感悟詩情,加深體會。最后有感情練習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啟學生思維閘門,掌握作詩技巧,提高學生的仿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