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

第1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關鍵詞:高中政治;哲學思想;有效教學

何為“有效教學”?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給出的通俗解釋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為: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簡單來說,有效教學就是指學生通過學習學業(yè)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對所學內容懂了、會了,并且還產生了學習興趣。那么,面對高中政治枯燥、乏味的哲學常識,我們該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呢?

一、把哲學常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高中政治大都以高中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高中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一改之前過分強調理論教學而忽視理論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不密切的弊端,課程的準備、實施要立足生活,反映生活,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為生活服務。高中哲學思想深奧、抽象、枯燥,單純的理論記憶很容易讓學生厭煩,因此,在哲學教學中,教師要恰當運用哲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哲學的基本觀點、原理融入與學生相關的生活題材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相應的哲學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應用中感悟哲學常識的偉大內涵。

教師把哲學常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不僅僅指用生活的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枯燥的哲學理念,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哲學常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比如,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也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哲學常識的本質就是對生活實踐的體驗,高中生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的生活經驗,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困惑,因此,在高中哲學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用所學的哲學常識來解決自己的難題,多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實現哲學理論與學生實際的有機結合。

教師有效將深奧的哲學常識與學生普遍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注重在實際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不僅僅讓學生對哲學理念有了一定的親切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在實踐中對哲學常識的進一步認知,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利于有效教學的實施。

二、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政治課的哲學理論深奧、抽象、復雜,教師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常常采用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除了講述理論知識還是講述理論知識,過分強調知識的接受和掌握,而忽視了知識的發(fā)現和探究,學生被動接受、記憶知識點,學習興趣受到極大壓抑,無法保證哲學理論教學的有效實施。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fā)展,不斷優(yōu)化教學情境和課堂學習氛圍,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方面,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在遇到抽象的哲學理論時,教師可以很好地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視頻、動畫等播放功能,把復雜的哲學理論用學生易懂的圖片或者其他形式呈現出來,縮短了信息在學生頭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轉換過程,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可以再現教學內容中的各類場景,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哲學思想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哲學理論的不同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是廣大教師從事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也是全面進行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傊?,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學不僅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體現,同時也符合高中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那么,在高中政治哲學理論教學中,我們該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呢?

首先,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擺正自己的位置。高中政治老師必須意識到自己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努力營造一個輕松、平等、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把學生從“聽眾”“觀眾”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鼓勵學生敢于并且充分發(fā)揮好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另外,在哲學常識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留白”,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和空間。在教學方案的設置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而不是繼續(xù)采用“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完實踐和真理的哲學理論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道相關的材料分析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所學的哲學理論分析材料。這樣,學生自由談論、分析,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不斷的討論過程中鞏固了他們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有利于實現高效教學。

總之,如何實現高中政治哲學常識的有效性教學一直是高中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豐富自己對哲學思想理論的認知,同時也要熟知本班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學生為本,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不斷創(chuàng)造出一個適合本班學生的高效的高中政治哲學常識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第2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關鍵詞: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高效課堂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包含極為復雜的理論知識和基于實踐的經驗的總結,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學課堂中,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的哲學素養(yǎng),就必須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學知識中的重難點,科學地運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加強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夠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在生活中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一、深度剖析哲學中的重難點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難點知識,這些知識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反復的講解,進行深度的解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導學生進行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哲學知識理論體系,即哲學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別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并對三者的關系有準確的認識,其中唯物論和認識論相對于辯證法的知識來說是比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學知識的重難點就集中在辯證法這一大塊知識點上,這一知識點包含有聯(lián)系的原理、發(fā)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原理以及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原理以及內因與外因這幾大知識點。在這一階段,重難點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這一哲學知識點上,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矛盾這一知識點進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原理。在了解這些原理的基礎上,教師要著重對引導學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導學生從內涵上進行區(qū)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復雜事務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兩面;其次,從作用來看,在事物發(fā)展進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性質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認清辦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問題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學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

哲學知識是來源于實踐的,因此,學習哲學知識的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學的哲學知識指導實踐,在課堂中,教師就要積極地將哲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教師可以選用生活中的小故事進行講解,也可以選用一些寓言故事進行相關理論的分析,或者是聯(lián)系形勢與政策中相關的知識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哲學理論知識點。如教師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質學報刊載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紹到的我國科研人員首先在自然界中發(fā)現金屬鈾,這一發(fā)現對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自然界沒有金屬鈾,最新一項研究打破了這一慣常認識,教師可以結合這一時政信息,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認識論知識。此外,還可以結合我國提出的要打造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yè)由大到強的轉變,創(chuàng)新是關鍵,質量是根基。這一時政新聞讓學生掌握要用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問題。同時,還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哲學知識,如,古時候有一位父親,買了一只貓來解決鼠患,但是鼠患緩解的同時,貓也偷吃了雞,他的兒子很生氣,父親告訴他,沒有雞我們不會挨餓受凍但是沒有貓卻會,他的兒子就不再抱怨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理解矛盾的相關知識。

三、引導學生用哲學的觀點解決問題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學知識不是學習哲學最為重要的目的,學習哲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學到的哲學知識緊密地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能夠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政治哲學課堂中進行多角度的引導,讓學生樹立起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同時要不斷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尤其是要以分析論述題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對材料或者問題用哲學的觀點進行科學地分析,同時運用正確的方法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其次,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際的訓練,如鼓勵學生觀察學校的布局,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設置,學校整體的管理制度等這些生活中的事物,對這些事物進行分析,找出合理的與不合理的地方,說出理由,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哲學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結語:總之,高中政治哲學課堂的高效構建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深度的講解,同時要注意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靈活地運用。要明白,哲學是來源于生活又能夠指導生活的,只有能夠在生活中進行合理地運用,才是真正高效課堂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張滿頓.政治哲學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1,18:46-47.

[2]郭強.以哲學思想引領高中政治體驗式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4,12:5-8.

[3]陳維.淺談高中政治復習中如何突破哲學重難點[J].群文天地,2012,09:196.

第3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重要性;依據;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12.134

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高中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政治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部分。

1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重要性

1.1高中政治課程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的要求與體現

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在原有教學理念上有了進一步的突破。新課程理念比較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明確指出讓學生主體功能在課程中充分發(fā)揮,可以促進學生更好掌握與理解所學課程內容。所以,高中政治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所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進行有機聯(lián)系。以此培養(yǎng)高中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經驗理解與之相關的政治知識。讓高中生在政治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加強高中生對政治知識的深入理解與記憶。

1.2政治課程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提升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能力

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中生準確理解所學政治知識,也有利于高中生進一步理解政治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相較于初中政治而言,高中政治更具理論性,其中不但涉及到哲學范疇的學科知識,還牽涉到部分理科知識。因此,高中政治教學中部分知識顯得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對于理解知識,還可以讓高中生通過實驗增強記憶與理解,但是對于與理科知識聯(lián)系緊密的政治知識,則就需要與多種方式相結合以便高中生記憶與理解。而生活化教學就是其中一種比較有效的途徑,將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高中生在自身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理解比較抽象的政治知識,可以更準確地把握其中的內涵與要旨。與此同時,也滿足了高中生提出的個性化學習要求,讓高中思維能力得到擴展。

1.3政治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激發(fā)高中生學習興趣

從某種程度而言,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構建生活化情景教學,是一種激發(fā)高中生學習政治知識興趣的催化劑。政治老師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傳統(tǒng)政治教學中,老師使用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并不是很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因而難以激發(fā)高中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甚至于容易引起高中生對政治學習的負面情緒,使得學生在政治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一定的抑制。在新課程改革后,政治課堂開始推崇生活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很好激發(fā)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引起了高中生學習政治學科的積極性與興趣性。為課堂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濃厚學習氛圍中得以激發(fā)學習政治知識的積極性。使高中生思維能力在此教學中得到鍛煉與提升,并加深了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2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依據

2.1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高中生應作為一個有潛力、有目的、有求知欲、能自我控制、自主選擇的人看待。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的核心內容就是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這也是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主要依據之一。著名的教育家葉瀾曾就這方面提出了相關觀點,認為學生需要具備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積極主動地對待學習活動。并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占據著主體地位,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全方位發(fā)展引導。

2.2哲學

就哲學角度而言,辯證唯物主義來源于實踐的理論,人們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能夠更好的作用于實際生活中。實踐為認識與發(fā)展提供源動力,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就高中政治這門社會人文類學科而言,其根本性質還是體驗生活實踐。在學生實際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與感受,將其與政治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能夠更真實地體會社會政治的重要性,理解政治知識的真實內涵與要旨。

3實施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3.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語曾言“親其師,信其道”,展現出和諧師生關系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前提與基礎。可見師生關系良好的重要性。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需要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交流溝通,彼此可以走進對方內心深處,解開心結。這樣不僅有利于為高中生提供學習政治知識的信息與動力,還能使課堂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更加和諧愉悅。比如說,在教學“稅收及其種類”知識時,老師就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共同調查探究,老師自身融入小組成員中,成為其中一員,與學生一起探討分析。這樣能夠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由于身份而產生的距離感被弱化。有利于老師引導學生思路,帶動學生學習氛圍。

3.2開放性的課程教學

相較于初中政治知識而言,高中政治知識由于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知識,并與某些理科知識存在著緊密的關系,使得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抽象性。比如說以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為例,其中“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單元中第二課“百舸爭流”所教學的內容,“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等具有濃厚的哲學色彩,內容也相對抽象,理解起來比較難。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政治老師再使用傳統(tǒng)陳舊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極容易讓高中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甚至于出現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所教學內容,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很好的改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積極性。而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中,老師要使課堂教學具備相應程度的開放性,更有利于讓所教學的政治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畢竟,政治知識源于實際生活,是高中課程較為突顯的特征。鑒于此,高中政治老師更應科學合理地構建出開放式的教學課堂,政治知識源于生活的同時,也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將知識深入理解與掌握,并將二者有機聯(lián)系。比如說,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關于“供求影響價格”這一框的政治知識,高中政治老師在這部分課堂內容的教學中,就可以選擇給班級學生舉出現實生活中的購買實例。如夏秋季節(jié)水果資源充足,市場供大于求,也就使得水果價格相應比較便宜些。而到了春冬季節(jié),夏季成熟的水果在市場上供應量就有所下降,市場需求也就大于供應,在其影響下水果價格對比起夏季而言也就略微顯得貴些。類似于這樣緊貼學生日常生活的實例,可以很好地幫助高中生理解與掌握與之有所聯(lián)系的政治知識,加強對“供求關系”政治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3.3構建生活情景促進教學生活化

政治教學生活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設計教學時應把實際生活場景融入教學之中,以此達到教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并在教學過程中大力開發(fā)教學資源,引導高中生從政治角度分析問題。比如說,以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為例,其中在教學“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框知識時,政治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高中生直觀地展示中國商品在世界各國暢銷,外國商品也大量進入中國的現象,讓高中生產生較為強烈的視覺沖擊,以此促使高中生清晰感受到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發(fā)展帶來的強大影響力,從而實現了讓高中生在真實生活場景中獲取政治知識的目的。

3.4提升政治老師業(yè)務能力

老師作為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直接實踐者,高中學校應清楚認識到政治老師在其過程中的作用與意義,以此不斷培養(yǎng)高中政治老師的業(yè)務能力,提升老師的綜合素養(yǎng),促使高中政治老師更科學全面掌握生活化教學方式與策略。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高中政治老師業(yè)務能力,才能進一步推動政治生活化教學進程。比如說,“股票、債券和保險”這一課的內容,學校可以組織高中政治老師在工作之余建立自主學習小組,共同探討“股票、債券和保險”這部分政治知識如何更好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讓高中生輕松理解。老師與老師在相互談論中不僅有利于增強對生活化教學的認知,更有利于吸取其他老師對“股票、債券和保險”部分知識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良之處,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

4結束語

我國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新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進程比較緩慢。這不只是來源于學校自身的因素,還來源于老師的因素。新教學方式在課堂中的實踐,不僅會給學校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還會使得學科老師自身患得患失,部分老師甚至于害怕承受嘗試失敗的后果。所以,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教學情景,引入生活化教學新理念,想要取得不錯的成效,不僅需要獲得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政治老師自身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通過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供教學開放性、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老師業(yè)務能力等方式,逐漸推動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落實。

參考文獻:

[1]李梅姬.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2.

[2]梁秋.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成功(教育),2013,(3):202-203.

[3]龐玉蘭.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困境及其應對策略[J].蘇州大學學報,2014,(3):12.

[4]胡曉麗.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探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3,(8):87.

第4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隨著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提出,我們逐漸意識到教學與實際結合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學應運而生,也越來越普遍的運用在了學生的課堂中。致力于改善高中政治普通教學給學生留下的枯燥乏味的印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翁。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改善課堂氣氛。

1.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學理念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指的就是教師把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帶入文化知識的教學中去,用學生觸手可及的生活案例作為教學的引子,用案例表達出的通俗易懂的道理來闡述課本中看似"脫離"實際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明白實踐與真理辯證的統(tǒng)一。

我們現在所講的從課本回歸生活就是這個道理。人類獲得知識的途徑就是從生活發(fā)現、探究、總結的,可以說知識是人類生活的產物。高中政治闡述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哲學和文化等知識,這些知識就是從生活而來,通過學習,進而再運用到生活中去的。所以它們和生活息息相關。通過生活化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隨之帶來的是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也達到了新課改的根本目的。

2.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的實用性

2.1 將教學思想生活化。教師和學生構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生學習知識,提高素質,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則作為一名引導者,起的是輔助作用。然而新課改下,要求教師不僅作為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更是生活上的引導者。無論是關心學生的身體、了解學生的習慣,甚至是每個學生的世界觀。將學生與課堂有機結合,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學生與生活有機結合。

2.2 將教學目的生活化。從古至今,政治作為一門社會學科被歷代重視。它反映著人類社會發(fā)展到現在總結出的無數真理。政治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現在學習政治這門學科應該懷著無比敬重的心情。然而這種敬重不應該是學生坐的端端正正,筆記寫的一字不落。這反而會影響學生對政治真理的理解。理解都扭曲了,談何運用?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的,要求將教學目的生活化。是學生對真理的領悟能力得到提升,再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真理去處理生活中社會上發(fā)生的瑣事。讓他們擁有適合這個社會的、自己的世界觀。

2.3 將教學方式生活化。當我們有了正確的教學思想,有了明確的教學目的,就要將生活化的教學應用到實際中去,這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生活化教學的實用性。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生活中近期的新聞報道來代替書本上的案例,使案例擁有可觸及性。也可以通過模擬現場、角色扮演等,讓學生身臨其境,更為直接的感受。生活化的教學途徑是多種多樣的,目的就是將學習與生活結合。這樣學生才真正的從生活中獲得知識。

3.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的關鍵性

政治來源生活,生活反映政治,兩個是分不開的整體。生活化政治教學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用實踐檢驗真知的能力,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開辟學生認識世界的新途徑。課堂的生活化,帶來的是政治課程的生動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3.1 生活離不開政治教學。政治是對生活真理的總結,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一代代人探究出來的世界規(guī)則。它源自生活,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的總結,并且必將運用到生活中去。若生活離開了政治教學,也就是沒有了政治這一學科。那么人類將無法學習到政治真理,真理的傳承將不再延續(xù),我們的后代就會對政治一無所知。這必然會阻礙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違背教學初衷的。因此生活離不開政治教學。

3.2 政治教學離不開生活。教師按著課本大綱,按部就班的將書本內容讀給學生聽,學生學會的只是一個個的句子,但對每個句子闡述的真理卻是一無所知。學生也就成了一臺為了應付考試的背書機器。理工類的學科學生一無所知或許對步入社會沒有太大的影響。而政治這一學科所體現的社會人文真理要是學生沒有得到正確的理解、不能夠正確的運用到實際生活的話,那將對他這一輩子的生活產生影響。政治教學若是離開了生活,教師在闡述真理的時候將會無從下手。政治真理缺乏了生活實際的支撐,將會變得無比空洞。這對于教學質量和學科發(fā)展毫無益處。生活帶給政治教學的不僅是一個個供教師使用的案例,更多是生活給學生對政治真理的感悟。因此政治教學離不開生活。

"生活即教育",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話。知識源自生活,所以對知識的教育也需要返回到實際生活中去,可見教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況且政治這一學科涉及到的哲學、人文、經濟等更是生活規(guī)律的縮影。這些真理的教育是不能同生活脫離的,生活就好比是政治的靈魂。

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對于高中政治教學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其地位甚至超越課本。在這種教育方式長時間的實踐中,看到它可以很有效率的提高學生在高中政治在課堂上的積性。有效的改善了過去政治課堂枯燥的課堂氣氛。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通過結合生活實際,運用自己的方式來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5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關鍵詞:生活化教育 高中政治 生活素材 素質教育

中國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尤其是對于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高中政治課程來說,生活化教育理念在政治教學課堂上的滲透,可以讓政治課教學回歸生活,實現抽象理論知識的形象化、具體化,促進學生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政治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學目標。

一、樹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拓寬教學思維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高中生的政治學習壓力比較大,尤其是對于“入門慢”、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生們的學習情緒容易失控,喪失應有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此,高中政治教師要善于從生活入手,拓寬教育教學思維,樹立正確的生活化教學理念,讓學生的學習思維更加活躍和開闊,獲得更多創(chuàng)造性、生活性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用發(fā)展的觀念看問題”的教學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將未來假設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進行對比,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機會的難得以及青春年華的寶貴,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的體會到哲學道理,并指導于個人的發(fā)展與實踐。

二、充分挖掘生活教育素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雖然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但是很多理論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尤其是對于哲學方面的知識,很多高中生在理解起來存在較大難度,單純依靠機械記憶很難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學生周邊的生活教育素材,積極構建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橋梁,利用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政治學習思維和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主動感知。例如,在講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的相關內容時,不妨從學生身邊的蝴蝶引出“蝴蝶效應”,也可以以某個生病的學生為例,闡述人體內部主要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對政治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因此,高中政治教師需要有意識的挖掘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實現政治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情境化和實用化,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三、營造生活化的政治教學氛圍,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受傳統(tǒng)應試教學思維的影響,很多政治教師習慣于對學生施加高考壓力,導致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和壓抑,使得很多學生在政治課堂上只能進行被動的學習,喪失了政治課堂上應有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的引入,要求高中政治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高中生對現實世界的認知狀況,營造出貼近高中生心理需求的生活化教學氛圍,進而有效吸引高中生的學習注意力,保持高中生的政治學習熱度。例如,在講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神奇的貨幣”時,很多學生會覺得貨幣在我們周邊觸手可及,所以沒有什么神秘的,但是當真正將教學內容延伸到商品、一般等價物、信用工具的概念以及貨幣職能等內容時,很多學生又會覺得教學內容比較晦澀,存在著較大的學習難度,這時政治教師不妨結合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購買行為、交換行為以及贈予行為等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闡釋,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經濟生活方面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政治學習的效率。

四、走向生活課堂,做到學以致用

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所以知識的應用性、實踐性比較強,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政治知識的價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高中政治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切忌過于傳統(tǒng)和封閉,而是應當大膽的走出教室,突破教材的限制,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搜集和整理教學素材,構建生活教學課堂,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因此,高中政治課教學必須內外結合,為學生提供了一片學習思想政治的廣闊天地,把政治課置于社會生活中,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時時有思想政治。例如,在講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時,不妨讓學生赴敬老院獻愛心,或者開展廣泛的社會調查與宣傳活動,讓學生扎扎實實的做一名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實踐者,這顯然比學生在考試時拿一個高分更有實際意義。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嵌入,既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高中政治教師要想使高中政治課堂真正走向生活化,就必須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fā),充分挖掘生活化的教育素材,彰顯出政治課程的價值和魅力,保持好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實現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韓學志. 求新亦要務實――淺談當下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反思[J]. 新課程(教師), 2010,(02).

[2] 王惠娟. 巧妙地“點”亮政治課堂[J]. 新課程(中學),2010,(02) .

第6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關鍵詞]理論觀點生活主題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280062

在平時的高中政治教學中,人們總會有這樣的思考:如何比較理想地闡釋理論觀點,形成比較理想的課堂活力,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呢?

一、寓理論觀點于學生自身生活,闡釋比較現實的主題

高中政治教材圍繞學生的思想政治建設,所必修課程的主題都與生活相關,如首先讓學生進行學習的是“經濟與生活”的相關內容,繼而和學生進行研究的是“政治與生活”的常識,接著和學生一起去探討的是“文化與生活”的道理,最后和學生必須進行探究的是“生活與哲學”方面的經驗。譬如和學生一起學習經濟與生活的相關內容,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建立起主要的消費心理,并能讓學生正確看待和評價各種消費心理,準確理解四大消費原則的含義。教學時,我們首先聯(lián)系學生自身的生活,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現象進行分析,尤其注意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消費實事求是地進行探討,既不隱瞞自己的消費事實,也不去夸大描述自己的消費。學生在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比較有意義的分析的基礎上,再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互動,這樣就能比較全面地感受平時自身消費的高低,認識到自己是否是一個比較理智的消費者。最后,還讓學生根據理智消費的原則,草擬一份在校學習生活的消費計劃,并結合個人行為,說說怎樣才算一個理智的消費者。通過這樣的寓理論觀點于學生自身生活,學生不僅受到了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思想教育,而且促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以及環(huán)保和綠色消費的理念。

二、寓理論觀點于學生學習生活,闡釋比較理想的主題

改革開放對我們現在的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的政治課堂,需要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和高中學生成長的需求,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的增強乃至高度增強的問題。要達成這樣的目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學相關理論觀點的闡釋能夠寓于學生的學習生活。高中生在學習上處于高度敏感時期,也處于關鍵期,他們的思維是那樣的敏感和活躍。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闡釋理論時照本宣科,學生不僅不能接納,而且有時還存有懷疑態(tài)度甚至嚴重的抵觸情緒。譬如,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問題、人權問題歷來就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敏感的話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常在民主和人權問題上對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指指點點,似乎他們就是人類高度民主的榜樣,似乎他們就是世界上最講人權的楷模。針對這樣的情形,教學中涉及民主內容時,可讓學生對具體事例進行比較和分析。如選舉就有直接選舉、間接選舉、普選、差額選舉、競選等,這些選舉各有規(guī)則,教學時,可利用學生已經知曉的選舉實例進行比較、權衡,得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懂得民主建設必須與社會進步和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道理,進而形成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權利的正確態(tài)度。

三、寓理論觀點于學生校外生活,闡釋比較深廣的主題

第7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實際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280059

高中政治課程有著厚重的思想性與理論性,對于學生而言,較為抽象,尤其是其中的經濟與哲學部分,生硬枯燥,不好理解。這個時候,如何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政治素養(yǎng)就得看我們教師的“功夫”了。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旨在讓教育走進現實。誠然,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為了更好地回歸生活,反之亦然,要開展富有生命氣息的教育,就少不了“生活”的參與。生活不僅是我們教學的起點,更是我們教學的歸宿。那么,我們如何在政治課上將學生置身于類似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體悟生活,進一步為他們提供更為肥沃的土地,以實現每一堂精彩紛呈的政治課呢?在如下的教學探究中,筆者嘗試從取之生活、感悟生活、用之生活三個角度解答這個教學難題。

一、取之生活,生動課堂的導入

于高中生而言,他們正逐步褪去稚氣,慢慢地構建屬于自己的價值思想體系,而我們深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闡釋一系列理論無非是助推他們思想深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政治課上我們還總是不可避免地遇到許多“特困生”,他們對于課程中的抽象理論不感興趣。

為了讓學生愉悅地接受書中較為枯燥的理論,并將其合理地運用于生活中,教師就要用心導入課堂。例如在講授必修二《和平與發(fā)展:時代的主題》的內容時,為了能讓學生對這個永恒的主題以更真誠的心地去感受理解,筆者就拋掉了以往就課本配圖講解的習慣。課前插播湖南臺《真正男子漢》中有維和烈士楊樹朋參與的畫面,以此作為本堂課的切入點。在學生看完之后讓他們談談對此男子漢的印象,接著跟學生講述2016年7月10日如此鐵骨錚錚的男子漢在南蘇丹遇襲犧牲的事件,在引發(fā)學生共鳴之后,告訴學生此類事件頻頻發(fā)生讓我們?yōu)橹笸髧@息,同時我們也應就此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著全世界人民實現和平的愿望。這樣的導入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的真實感,也順勢推入本堂課的主題。

二、感悟生活,喚醒課堂認同感

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就應學會用生活實際去驗證理論,反之也能用理論去分析實際問題,繼而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高中政治課究其本質就是日常生活的縮影,本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么如何在40分鐘內引導學生從文本材料中去感悟生活呢?我們就要努力獲取學生對課堂的認同感,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講授哲學生活《生活處處有哲學》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課伊始,筆者走下講臺來到一位學生身邊,拿起他的課本說道:“我們都說‘N瓜得瓜種豆得豆’,那么這一學期你們怎樣才能如期收獲你們的瓜豆呢?這就取決于你們是否愿意往此本書播種了。”隨后闡釋本堂課看似深奧其實蘊含豐富生活道理的哲學理論:“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具體的,是有條件的、客觀的,不能主觀臆造?!崩^而,讓學生就自己經驗與他人分享與此道理有關的實際案例。如此一來,學生不但成為本堂課的主體,也在無形中克服了對“哲學”的恐懼。

三、用之生活,增強教材實用性

正所謂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那么一節(jié)能彰顯獨特生命力的課堂當然也離不開生活。換言之,既然文本材料“取之生活”,那么我們就要更用心去追求其“用之生活”的實際作用,讓生活化的課堂得以實現,不讓教學浮于表面,停留于空話。在實際課堂中,我們要善于創(chuàng)設實踐的活動平臺,以生活設疑,讓學生在嘗試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應用與內化。

第8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關鍵詞: 翻轉課堂 高中政治 生命化

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建設高中政治生命化課堂是生命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在高中政治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教育異化、生命異化的現象,所以深入研究“翻轉課堂”模式下高中政治課的生命化教學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轉變課堂教育手段,打造個性化的政治課堂

在高中政治課的生命化教學過程中采取“翻轉課堂”模式,首先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這樣有利于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往和互動,從而有效實現政治課的生命化教學內容的共享、共促和共進。同時,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根本,以便提升高中政治課的生命化教學水平。

在現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班級授課制的集中性教學形式的缺點逐漸顯現出來,這便為“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應用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會。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采取“翻轉課堂”模式進行生命化教學時,老師應該盡量采取多樣化、綜合化和小型化的班級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

當前高中政治課堂一般都是45分鐘,老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老師打造個性化的政治課堂。所謂個性化的政治課堂,主要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特色,以便學生在極具個性化的政治課生命化教學中綻放光彩。因此,老師在高中政治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嚴格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合理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充分開啟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空間,從根本上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

二、優(yōu)化政治課堂教學內容,讓課堂內容回歸實際生活

在高中政治課生命化教學過程中采取“翻轉課堂”,要求老師不僅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強化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由于高中政治課教學內容不僅涉及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哲學生活,而且涉及文化生活,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生命化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營造良好的生命化課堂教學氛圍。其中,一方面老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政治教材內容,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有效實現學生情感升華,另一方面老師應盡量將政治課程教材中涉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聯(lián)系起來,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樹立良好的生命意識,充分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從而有效強化學生的生命體驗,以便讓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轉變?yōu)槌錆M生命活力的課堂過程。

在高中政治課生命化教學中采取“翻轉課堂”模式,老師應盡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促使學生不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復雜的政治知識,而且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政治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從而促使學生獲得自我發(fā)展與成長。

例如:以“經濟生活”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貨幣、投資理財的相關內容,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合理地將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堂教學,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根本上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全面客觀評價課堂教學效率

在高中政治課生命化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以學習成績高低為標準的評價方式,堅持對生命價值的認識衡量分數的合理性,從而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其中,在優(yōu)化高中政治課的生命化教學評價方式時,應該堅持以下幾點原則:堅持主體性原則、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結合的原則、預設與生成統(tǒng)一的原則、定量定性結合的原則。

例如:在學習“發(fā)展生產滿足消費”一節(jié)內容時,在評價過程中不僅以學生是否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社會再生產四個環(huán)節(jié)、發(fā)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是否理解我國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意義,能否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為主要評價標準,而且需要評價學生是否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系”的學習,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以及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通過全面評價,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實際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四、結語

在高中政治課生命化教學中采取“翻轉課堂”模式,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生命教育,主要強調以生命內容為主要教育基點,嚴格遵循生命的發(fā)展規(guī)律,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命成長條件。生命化教育不僅是以生命為主要內容的教學過程,而且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翻轉課堂”模式下高中政治課的生命化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學生的政治教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珍視生命的意識。

參考文獻:

第9篇: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范文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要立足生活、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往往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入手,力圖使學生在短短的一堂課上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激發(fā)強烈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行為。整堂課的教學都是由外向內、自上而下的一種灌輸。學生認為,課就是課,生活就是生活,完全是兩碼事。只要記住老師所講的應付考試就行了,生活中到底有沒有這樣做,是沒有人管你的。這樣,就造就一個個在課堂上和在生活中表現截然不同的“兩面人”。

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以生活為基礎,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科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而“思想政治”新課程,已突破了“思想政治”的舊概念,它是以高中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商中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高中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的綜合實踐活動。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記錄,把思想政治的內容所需要討論的問題交給學生;在課上,讓學生討論交流親身所經經歷的事情,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真實感想;在課后,讓學生講演、研討或模仿學習等活動,進一步深化了思想認識,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讓學生接受思想教育,沖擊了小課堂,走向了寬廣的社會,時間也不再局限于45分鐘內,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似乎在不經意之間,讓學生能受到了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課程的生活性是鮮明的,并充分體現在新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內容設置上,特別是必修課強調的是“經濟與生活”、“政治與生活”、“文化與生活”、“哲學與生活”。也就是要求我們的政治課的基本內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為生活服務。同時,要求政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恰當運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才能全面落實新課程目標,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與實踐性相結合

“實踐性”將是在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開展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要引導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識”。實踐證明“一次體驗勝過十次說教”,思想政治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邏輯,以高中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和源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課前、課后、課內、課外大量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感性知識積累,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自己感悟每一個生活體驗。大量的實踐活動使課堂充滿活力,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他們無拘無束地淡認識,談感想,使知識的多維性和立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樣的教學,有利于知識的內化、有利于從行動到知識再山知識到行動的轉化,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煥發(fā)課常的生命活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實踐,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更能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新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來實現的。要求教師的角色的轉變,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的主要的任務是努力創(chuàng)造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從而使課程的實施而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三、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和成功與否的顯著特征。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教師的教學方式決定,因此,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榍疤?。過去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主要以“灌輸―接受為主,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主要以“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為主,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政治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學生只要全神貫注地聽講,把老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達到了目的。這樣的學習純粹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不僅窒息了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更嚴重的是摧殘了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