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地理學科活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地理 新課程 教學活動
地理作為一門趣味性極強的學科,既關乎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又兼?zhèn)渲鴺O強的實用性,因此對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教學活動進行細致的研究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趯Ω咧械乩硇抡n程的研究和現(xiàn)代教育思想兩方面的指導,我們極易發(fā)現(xiàn)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活動對于高中地理課程的推進非常重要。
一、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概況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活動研究中,我們注重強調的是學習的實用性能,涉及了多種知識內容,包括教學景觀、氣候知識、自然天象等,因此在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教學中應用一些極具趣味性的視圖式教學,能夠對教學起到非常大的輔助作用。除此之外,應用直觀圖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刻、更為透徹地理解相關知識。
然而,從現(xiàn)階段來看,在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是通過一些相關的掛圖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盡管這一方式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所應用到的掛圖數(shù)量顯然不能滿足整個地理課程環(huán)節(jié)的需求,這一弊端對教學活動的效率自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雖然有很多教師力求完美,會應用相關知識對掛圖進行繪制,然而有些自我繪制的掛圖并沒有非常高的質量。因此,從現(xiàn)階段來看,積極完善掛圖的質量和數(shù)量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有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師較為死板,并不能真正地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到地理教學中來,這就會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二、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活動研究
1.落實地理教學的活動化
高中生學習地理是不同于初中生的,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相對較強,但是這并不等同于只要將知識點滲透給學生,就完成了教學目的,所以教師必須進行必要的教學活動的安排才能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另外,高中地理的教學時間確實比較緊張,教師的工作任務也比較繁重,進行地理活動的組織還會浪費一定的財力和物力,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這些活動是非常有必要展開的?;谝幌盗懈咧械乩斫處煂τ诘乩斫虒W活動中存在的誤區(qū),致使新課程的教學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動成為形式主義,并沒有發(fā)揮實效,這樣一來,就凸顯了將高中地理教學的教學過程進行落實的意義所在。具體落實時,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盡管按照課本教材中的活動進行安排會費時費力,但還是應進行一定的活動組織,真正地落實教學活動化,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進而完善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教學活動。
2.追求教學語言的幽默化
在當代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對什么學科的學習,都非常重視會學和樂學,這不僅使得整個教學課堂充滿樂趣,還在更大程度上呈現(xiàn)出情趣,這自然而然就會對教師的教學語言的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教學語言的幽默化就顯得尤為重要?;诟咧械乩磉@一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很大程度上貼合了我們的生活實際,因此應用幽默的語言來催化整個課堂氣氛就會顯得非常合理。教學語言的幽默化無論是在教學的內容中還是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都可以派上用場,使學生在輕松友善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就會積累到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這一教學活動的研究對于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教學活動展開很有必要。對于具體的做法,可以是借用語音相近的詞匯,然后構成比較特別的地理語意,進而達到教學語言幽默化的目的,例如“富士山近期很想噴發(fā)”,實際意義是指富士山這一活火山在近期出現(xiàn)了噴發(fā)的跡象;還可以利用語言規(guī)范、社會習慣等常規(guī)認識與當前說話的事實產生的矛盾沖突,達到教學語言幽默化的效果,例如“我們知道了天高地厚”,實際意義是指我們了解了大氣層的厚度以及地球的直徑,學生就能在這種幽默化的語言中學習到非常多的高中地理知識。
3.實現(xiàn)地理學習的教學化
在高中地理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地理學習的教學化實質上是使地理教學活動盡可能落到實處,收到實際的教學實效。這就要求地理教師進行備課時需要注重活動教學的準備。一方面要將相關的新課程中的地理教學內容充分地融入教學活動中去,一般來說這是比較簡單的、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任務,如分析思考或是討論交流等,同時這些內容還與實際的課堂內容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才可能在實際的課堂中實現(xiàn)教學化;另一方面,教師在實際的地理教學課堂中,要對自主性的活動加以重視,更為透徹地對學生進行悉心的指導,簡而言之,即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實踐教學化,要切實地對其進行指導,指導的內容要緊密地同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一部分活動針對的是教材中的重點或是難點的理解,一部分針對的是學生自主尋求思考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具備教學化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進行大膽的想象和發(fā)揮。
4.注重教育觀念的轉化
一名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師,應當樹立起正確的地理教育教學觀念,進而才能起到引導和帶領的榜樣作用。地理教師在進行地理知識的傳授之前,應該通過實際的例子向學生講解相關的地理知識,使其認識到地理知識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不是讓我們以應付最終的地理考試為目的的,更為重要的是使我們能夠掌握一種技能。除此之外,教師進行教育觀念的轉變時,可以應用到情感的遷移性,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例如眼神或是動作,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地理課程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同時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教育觀念的轉變時,還要抓住地理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中融入一些有趣的題材,能夠將原本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轉化成吸引人眼球的小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新課程的教學活動研究不單旨在傳授地理知識,更為重要的、深層次的內容是期望其能達到鼓勵、喚醒學生學習興趣的最終目的。教學活動的研究,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新穎而又獨特的教學活動,這樣使得每一個高中生能夠在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中主動地參與進去,主動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漸漸形成一種教育與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將地理知識滲透融合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亞茹.解析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6).
活動教學是一種通過學生的主體性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全面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一種教學形式,本文依據活動教學的理論和新地理課程標準,設計教學內容,遵循活動內容設計的原則,對地理活動教學的可行性從幾方面加以探討,以提高地理教學的實踐性和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活動教學的理論指導
以盧梭為代表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相當重視活動課程,他們試圖通過兒童的“自主活動”尋求兒童的教育與自然法則之間存在的某種平衡關系。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提出的“回歸自然”、“適應自然”’和“教育的自然適應性”等教育主張是選擇和組織活動課程內容的直接依據。19世紀末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學派主張,要以問題解決學習為主要形式展開活動課程,通過學生主體的實踐性學習活動,促進其人格的全面發(fā)展。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終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和教育心理學等學科的發(fā)展,STS思想成為近年來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的英文簡稱。在這種背景下,活動課理論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教育內容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重視學生個性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等合理的積極的部分重新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二、活動課程內容設計
(一)活動主題選擇原則
1、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原則
中學地理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中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應結合中學生的特點,給予明確的政治方向,辨證的思想方法。這是思想性的要求。同時,中學地理活動課程是學生通過親身活動來獲取知識,增加才干,提高能力的學習活動,其目的無疑要求活動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遵循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獲得科學的世界觀,建立科學觀。因此中學地理活動課程中的主題、內容要有科學性。
2、貼近學生生活原則
日常生活特別是學生的生活在學生發(fā)展的作用中不會亞于學科知識。尊重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開展研究。努力把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整合起來,這是該課程的重要任務?;顒觾热輵⒃趯W生能夠切實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而不是空泛的、脫離他們的認識水平的理論基礎上。要注意選擇與兒童生活關系密切的、青少年需要并樂于學習的地理內容。
3、適應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的原則
主題要切合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學生的觀察與實踐,厚積薄發(fā)。如在學習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知識內容時,讓學生以小組分工協(xié)作,堆塑褶皺山和斷層山,并分析地殼運動對地球的影響,使他們一方面能對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對我國多地震、多火山等地質災害產生憂患意識和抗災減災精神。
在選擇主題時,還要考慮題目的層次性,便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由淺至深分析問題,抓住事物本質,形成思維導向,以利于思維發(fā)展的循序漸進,融會貫通,逐步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課程目標原則
中學地理活動課程離不開相應的課程目標和活動。沒有目標的活動是盲目的活動,難有大的成就; 目標不清的活動是游離徘徊的活動,成就也不會突出。中學地理活動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知識教育活動、人文地理知識教育活動、地理科技活動三大類。可以通過動手制作、游戲娛樂、觀察觀測、參觀調查、視聽閱讀、競賽演講、實驗操作、規(guī)劃設計、論文寫作、旅游探“險”等方面的活動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即在教學目標中把內容和行為兩方面結合起來,使教學最后達到目標。前面陳述的是活動內容,后面陳述的是學生行為的目標。這種陳述方法符合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掌握的“內容——行為”的兩維原則,也說明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是不可分割的,教學內容具體地體現(xiàn)教學目標。
三、活動教學原則
1、活動開展原則: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主體性,內容的開放性,形式的多樣性。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在積極指導,掌握全局的前提下,應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活動內容,制定活動方法,編排活動主題,控制活動時間,撰寫活動報告等等。盡量避免模式化和公眾化,給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機會,從而充分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主體性,活動的開放性,形式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活動的能力。
另一方面,活動教學,一是活,二是動?;罹褪堑乩砘顒拥臍夥栈钴S,絲毫沒有壓抑感,可以是討論、辯論、觀察和觀測、參觀訪問和調查、上網查找資料等等。另外,地理活動教學中學習的知識是活的,方法也是活的。動就是地理課外活動一般都是在動態(tài)中進行的,如學生需要動口動手,并根據活動的需要經常性地調整活動的方法和內容,同時對于一些愛動、好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決不潑冷水,而是引導他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成為活動教學過程中的主力軍。
2、學會傾聽,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假設和科學驗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意識。
4、合理分配時間,充分利用課堂、課外活動和周末時間,既不耽誤學生其他功課的學習,同時又能讓這段時間體現(xiàn)學習價值。
5、外出活動時注意交通安全和紀律、秩序的維護,保持良好的形象。
四、活動教學設計處理
對于地理活動教學的可行性實施,這點更為重要,事實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教材和教學實際,以根據課時、教學的安排,把活動題的教學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真正把活動教學貫穿到整個地理教學的工程中,努力建設校本課程,充分利用校本資源及可利用的資源,創(chuàng)建一個美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一個安全、輕松、活潑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地理活動的樂趣,掌握地理活動的能力。
(一)課前進行
學習語文都有課前預習生字詞的習慣,這是從小學開始語文就教我們的,而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很少有同會在課前預習地理,其實任何課目都要預習。我曾記得高中語文老師在教的《雷雨》前,他挑了幾個同學來排這場戲,周一上課時,老師讓他們到臺上去表演,幾位同學都很投入(大段的臺詞都能記的),效果非常好,到現(xiàn)在我還記的那場在教室里的戲,還有他們的有些臺詞和表情,全班同學的笑聲。地理課其實也可以通過一些如朗誦、相聲、小品、話劇等形式來反映地理事物或者問題,特別是小品和話劇表現(xiàn)力豐富,語言、動作有渲染力。如用到課堂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叫幾個學生提前排練一段有關《大氣污染》的戲,編劇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老師加以指導,效果肯定很好。
(二)做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1、啟發(fā)式教學中提出的問題
有了情感投入,就可以創(chuàng)造情境,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改變以往學生對活動題的忽視,把活動題的教學溶入到整篇課文的教學中,可以更好地解決活動題,同時有利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在導入新課時,我們就把活動題作為問題,引出,帶領大家進入精彩的思維世界。
2、推動課堂的
《城市的區(qū)位因素(一)》的活動題是一個典型的應用題,還有第五單元《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活動題也是的,講完知識點后,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此處,思考答案,并分析為什么,單獨提問學生回答,教學效果一定很好,如遇到稍難的,可討論完成,任何時候不能忽略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時候你想不到的,他能想得到,十六七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能力最豐富。如果只是簡單地報一下所謂的標準答案,這時候學生有不同看法,你還嫌羅嗦,那就是對他們的一種“扼殺”。也會讓他們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堅持一個原則,不管講對講錯,能講就是棒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教學的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越好。發(fā)現(xiàn)更多的“精彩答案”。
關鍵詞:地理 自主學習 創(chuàng)新
自主學習的概念在國外已有近百年的研究歷史,主要從幾個維度進行界定,其中在國外影響較大的齊莫曼教授提出的自主學習的研究,見表1-1。
表1-1自主學習的研究框架
自主學習既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又是一種學習方式、學習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和幫助下,通過學生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學習來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積極思維、質疑,開發(f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從而達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能力,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潛能,最終學會發(fā)展的目的。自主學習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真正體現(xiàn)了學習的實質。
學習地理,掌握內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觸類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種能力。地理課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演繹等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在教學中作出示范,讓學生根據課題要求自己讀書讀圖,獨立作筆記,并展開對事實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斷和推論,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所以,在高一年級2個班級的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就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這兩個班在兩個學期期末考試都取得全年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優(yōu)秀率達30%以上,合格率達90%以上。下面就如何對學生實施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提出個人淺見。
一、情感投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研究表明,影響一個人成就大小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意志、志向、毅力等創(chuàng)制性人格因素,這些因素將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烈、喚醒、鼓舞?!眲訖C是內驅力,自主學習需要一種內在的激勵力量。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要在實踐學習和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
(一)教師要以良好的情緒給學生以一種信任的心理定勢。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議論,能放開心態(tài)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每個學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也和他人一樣的有地位、一樣的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二)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認知和情感結合的過程,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學習的成功,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各種佳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搭橋鋪路,想方設法使他們獲得成功。
二、問題導學,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條件
沒有問題,就沒有創(chuàng)新;不會質疑,就不會有思考、不會有研究探索。強化問題意識與弘揚質疑精神是成功開展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切入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說過:“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但是,在學校里學習一般是讓學生學‘答’,學習如何回答別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边@段話,令人深思,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主要是教學生如何答,而提問的權利大多是教師,這就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自主學習應從學“問”開始,而不是學“答”。學“問”應直面“原始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應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的設計上,教學時不要作太多的鋪墊,要讓學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尋找關于地理問題的切入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求知的需要,是創(chuàng)新的開端,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是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是地理創(chuàng)新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例如我一年來堅持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原則。實質是:從上課到下課,學習的全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學,教師由講授者變?yōu)榻M織者。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老師設計的練習題。這種教師當堂布置作業(yè),當堂檢查,課后不留作業(yè)的方式,其實是要真正把學生解放出來,從而不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三、注重實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布魯納說過:學習不是把學生當作圖書館,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知識,會學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運用能力,進入信息社會,大量信息以圖像數(shù)據形式出現(xiàn),而地理圖像是信息傳遞的工具,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注重圖像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并應用于實際尤具現(xiàn)實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就十分廣泛,比如: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塑料大棚的角度、樓高與樓距的比例等都涉及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知識,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過程是重點。
【關鍵詞】學生活動;有效性;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03-006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初中地理高效課堂學生活動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編號:GS[2014]GHB007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地理高效課堂學生活動的情況,獲取第一手資料,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筆者設計了“初中地理高效課堂學生活動有效性調查問卷(教師卷)”和“中小學課堂有效教學調查問卷(學生卷)”以及“地理教學資源統(tǒng)計表”,對教師和部分學生做了問卷調查,現(xiàn)將相關問題報告如下:
一、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1.教師層面。①教師在地理課堂上采取的學生活動形式主要有討論、調查、訪問、查閱、收集資料、演示。在諸多形式的活動中,被認為最有效的是討論和演示。②調查顯示,教師設計的學生活動大多來自課本和教參設計,目的基本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在這過程中,80%的教師會考慮到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yǎng)。③大多數(shù)學校的地理課堂一周為兩節(jié),只有白銀市第十一中學的七年級地理一周為一節(jié),使得地理課堂的容量較大,任務比較繁重。④課堂活動效率不高的原因,有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活動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實施,而影響教師縮減,甚至取消學生活動的原因,98%的教師均認為是升學壓力所致。⑤設計的學生活動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教師普遍認為,首先應有助于知識的掌握,所實施的學生活動應可操作,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才是有效的學生活動。⑥教師的再教育基本流于形式,不僅對教師沒有太大幫助,而且近幾年的培訓以網絡培訓為主,時間短任務重,反而成了教師的負擔。通過調查,教師普遍希望得到實實在在對工作有幫助的學習,如地理制圖技術、教學教法等培訓。
2.學生層面。①通過調查,有61%的學生在課堂上,老師經常會讓他們自己解決一些問題,30%的只是有時候會讓他們自己解決一些問題。②80%的學生認為老師設計的學生活動能夠吸引他們,17%的學生認為老師設計的學生活動不能夠吸引他們。③60%的學生認為地理課上的動手操作活動有必要且比較喜歡,22%的學生認為地理課上的動手操作活動沒必要且不喜歡。④75%的學生覺得地理課堂的學生活動對自己的學習有幫助。⑤62.07%的學生課堂活動以討論為主,其次是調查、收集材料,演示,游戲。⑥而在諸多形式的活動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討論,其次是調查訪問收集資料,動手制作模型和工具使用頻率最低。在諸多形式的活動中,學生最喜歡的是游戲,其次是演示、動手制作模型和工具,最不喜歡的是討論。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是討論,其次為演示。⑦64%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生活動,14%的學生很少參與或偶爾參與。⑧68%的學生覺得活動太難,無法完成,18%的學生認為沒意思,13%的學生認為別的同學早就有結果了自己沒必要參與。
二、存在的問題
1.學生活動形式單一。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在諸多活動中,利用最多的是討論,它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強、活躍課堂氣氛等優(yōu)點,因而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親睞。演示、游戲、動手制作模型(或工具)、調查走訪、收集資料這些活動形式雖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并不適合每一個地理問題,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教師采用的頻率不是很高。因此可以發(fā)現(xiàn),地理高效課堂學生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
2.學生活動的實效性不強。無論是現(xiàn)在所倡導的高效課堂還是有效教學,都十分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課堂設計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活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受升學壓力和課時的限制,原本設計好的學生活動在上課的過程中被壓縮甚至于徹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的滿堂灌,很多學生活動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很好地去實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卻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由此看來,地理課堂上很多學生活動的可行性和實施效果都有待探討。
3.學生活動的目的性不強。有時,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只是發(fā)現(xiàn)教學參考資料上有,就原封不動地搬了上來,并沒有考慮課堂需不需要,要用這個活動達到什么目的,普遍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學生活動的目的不夠明確。由此可見,學生活動不能為活動而活動,學生活動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將知識內化為地理思維,使學生的地理能力有所提升。
三、對策
1.變觀念,提升學科地位。長期以來,語數(shù)外和物理化學占據著主課的地位,政史地生不被重視。白銀市的中考中,地理只考30分,由于所占比值太小,地理科目成了一塊 “雞肋”,學生、學校和教師都不太重視。很多地區(qū)初中地理科目并非中考科目,地理課也經常被主課老師所占用,這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背道而馳。對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們掌握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掌握地理技能。地理科目也應該成為通識科目,而不能僅僅以考試為目的,適當增加地理課節(jié)數(shù),提升地理課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2.加強培訓,提升課堂效率。正因為地理科目一直不受重視,這也導致地理教師隊伍不夠專業(yè),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加大培訓力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做:
(1)加強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
(2)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學習應緊扣地理科目,如地理制圖技術、制圖軟件的應用等。
(3)適時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參加地理科目的培訓班和教學研討會,邀請地理科目的優(yōu)秀教師進行講座與展示,把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在提升地區(qū)地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同時,促進地區(qū)教師業(yè)務能力的提升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4)充分發(fā)揮QQ群、YY等聊天工具的作用,進行地理教學經驗的交流和問題的探討,同時也可資源共享,促進地區(qū)教師的共同進步,探討適合本地區(qū)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開發(fā)地方性地理教材。
關鍵詞:影視資源 高中地理教學 優(yōu)勢分析 具體應用
目前,在我國高中地理學科的具體教學活動中,學生總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約束,無法去親身感受地理世界的獨特魅力,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對地理學科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中也有必要借助一些多媒體的教學資源。比如,與地理相關的一些電影、動畫及錄像視頻等,雖然從本質上來看這些視頻資源都具備一定的娛樂性質,但事實上,這一類的影視資源仍然可以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學生在影像記錄的獨特視角中領略地理世界的特殊氣息,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地理學科有更加深入和直觀的了解,而且還有助于地理教學課堂的氣氛活躍,從而實現(xiàn)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及水平更上一層樓。
一、影視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分析
1.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動機
在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往往缺乏求知的熱情和積極性,其原因就在于多對數(shù)學生并沒有機會親身體會世界上風格迥異的各國風情和奇妙壯觀的自然奇觀,但學生們渴望看到的這些情景卻能以影視視頻的方式被展現(xiàn)出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靈活的應用影視資源,更加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動機。
2.提升學生對地理世界的審美能力
一般來說,高中地理學科中涵蓋有很多豐富的內容,其中在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這兩部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影視資源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讓學生在觀看影視的同時把自己帶入具體的情境,如在觀看云海、瀑布、奇石等自然地理奇觀的影視視頻的時候,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盡情的發(fā)揮想像力,這樣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還可以領略到大自然渾然天成的美好。
二、影視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影視資源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地理學科特殊特點的需要。從地理學科的本質上講,地理學科要研究的內容廣度很大,數(shù)量也很多,如地球的結構和運行、地理環(huán)境及相關知識等。此外,它還包含繁雜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層次的問題研究,如自然地理現(xiàn)象及原因的分析等問題。在地理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影視資源的輔助讓學生把握地理學科的特點。例如,教師在講到火山噴發(fā)的課題時可以給學生觀看《世界地理頻道》中關于火山噴發(fā)的節(jié)目視頻,借助視頻中真實的記錄與講述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火山噴發(fā)的震撼場景,這樣也更易于讓學生了解到自然地理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影視資源,可以為高中地理的教學課程做更充足的補充,這樣更有利于教師在地理學科中的具體教學。
三、影視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借助影視資源解決地理學科教學中的難點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影視資源靈活生動的表現(xiàn)特點,可以將地理學科中刻板的知識結構體系轉換成豐富多彩的故事陳述,也可以把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變成更易于被學生接收和了解的內容。例如,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有關晨昏線的課題時,如果教師只是使用地球儀、蠟燭等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輔助工具在教桌上進行一般的演示,那么座位在后排的同學就很難看清演示,或者也還有一些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同學會看不懂演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的成效也就會大打折扣;但如果教師讓學生觀看有關晨昏線知識的影視視頻,那么以上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2.借助影視資源縮短學生與地理知識的距離
在高中地理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影視資源的教學輔助作用,讓學生了解到千里之外的地理景觀以及全世界每個角落的自然奇觀,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觀影時漸漸消除對地理世界的陌生感,而學生與地理世界之間距離也就可以在視頻的情景中被縮短,從而也能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四、結語
綜合上述關于影視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深入分析與探究,我們可以了解到,影視資源的應用在當下我國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活動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影視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它能巧妙地與一般的地理教材充分的結合,一方面,可以為單一的教材內容做補充;另一方面,還能使地理學科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化、多元化。由此可見,影視資源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的合理應用,為我國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卓琰.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城市地理,2015,(10).
關鍵詞:興趣;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學習主體;活動探究
高中地理學科是高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它的很多內容既涉及了人文科學也涵蓋了自然科學。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真正地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tǒng)一起來。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方向的新時期的高中教育給廣大教師提出了新挑戰(zhàn)。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轉變教學思想,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于高中地理學科來說,參考文獻:也要落實新課改的要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高中地理學科和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優(yōu)勢來開展教學工作。為此,有經驗的教師總結出了運用“縮小師生距離、多種電教手段、多種方法組織教學,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和加強教學語言藝術”的教育教學經驗;但也有教師過多地花費心思設計活動的形式,為興趣而活動,從而忽略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和知識本身的傳授;更有甚者為了一味追求興趣,把地理課堂變成了展示才藝或傳授其他科目知識的主陣地(當然前期的,引導性的和適當?shù)氖强梢缘模?。為了激發(fā)興趣,我們可以講述奇聞軼事,也可以設計新穎的活動形式,更可以通過其他一些輔助手段,但這都是外部誘因引起的學習動機,這些外在動機易波動,一旦環(huán)境改變,行為也容易隨之消失。對于學生們來說,學習最大的價值就是知識本身的實用性給學生們帶來的成就感,而不簡簡單單是分數(shù)的高低,這也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切實關注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在教學設計上要立足于學生深入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的需求來精心預設教學流程,使學生們逐漸由“學會”轉變?yōu)椤皶W”,這樣學生們才能夠逐漸發(fā)現(xiàn)地理學科的魅力所在,學習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學習效果才會越來越好。
二、培養(yǎng)學生讀圖思考的習慣
高中地理學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部分知識都需要通過地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地理地圖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知識,除了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信息,也涵蓋著一些隱含的信息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說地圖不僅僅是教材知識的一種呈現(xiàn)形式,也是對于教材知識的匯總與延伸。正是因為地理地圖在地理學科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生們學習地理學科的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更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讀圖、學會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學生們在地理學習中的學科素養(yǎng)才能夠得到提高。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很多地區(qū)和學校在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不是很系統(tǒng),所以在高中教學中,特別是學生識圖、讀圖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水平開展教學活動,而不能簡單地、單一地講高中的知識,要注意初、高中知識的聯(lián)系和銜接,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們實現(xiàn)由文字信息理解到讀圖能力提升的飛躍,學生才能夠利用課上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實現(xiàn)素養(yǎng)和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培養(yǎng)學生“對終生有用地理”的素養(yǎng)
學科素養(yǎng)是現(xiàn)在高中教學一直都在強調的一個核心詞匯,高中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對此,高中地理學科課程標準就指出“只強調要學習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學習區(qū)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體區(qū)域的自主編寫權下放給編者”。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也有自,處理教材和運用教材具有靈活性、開放性、彈性。為了更好地堅持圖文結合的學法指導和堅持由圖導文的能力培養(yǎng),為了學習“對終生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我們要將初中的地理教學與高中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將來的高考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貫徹三個原則———能夠讓學生推出或分析出的結論,教師不先直接講出來;能夠讓學生形象化理解的知識,教師不抽象講述;高考考查的知識點,教師不回避。結合近年高考的命題特點,地理學習的重點在于:1.地理常識的熟記,地理名詞的熟記和區(qū)域地理的熟悉,地圖的閱讀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2.基本概念的理解,專業(yè)術語的記憶,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原理的熟記和掌握,并且學會運用這些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范例的學習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使學生具備圖文資料分析和解答能力。熟練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之后,便可拋開教材,將學習的空間擴大到生活中、自然界,看到一個區(qū)域,就可以從氣候、地形、資源、自然帶、工農業(yè)、人口、交通、政治、歷史等方面進行思考。學習“有用的地理”,培養(yǎng)“對終生有用地理”素養(yǎng),這也是現(xiàn)在高考對我們學生的要求。為適應高考的命題趨勢,使學生具有繼續(xù)學習的能力,我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側重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簡單計算能力;由圖導文的推理分析能力;由圖到文的語言表達能力。盡管我在教學中堅持讀圖的學法指導,強化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但由于學生智力水平和認知層面的差異,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學習地理的五個不同層次:一味死記文字的最低層;圖文各記的第二層;由圖記文的第三層;讀圖導文的第四層和心圖口文的最高層。我們要尊重這些差異,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正確地加以引導,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逐漸在提升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推理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與“學”的實踐中,筆者僅就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和深入教學為著手點,提出了自己的個人觀點,當然這既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成分,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朱蘭萍.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內容的教學探索[J].文教資料,2006(3):81-82.
[2]李端蓉.新課程下中學地理實踐活動課的實施探討[J].龍巖師專學報,2005(23):173-174.
[3]朱繼美.高中地理“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的應用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學院,2010.
筆者發(fā)現(xiàn)在高中教學別是在高一階段,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學生普遍覺得非常生疏,這大大地影響了高中地理教學效果。后來經走訪、談話等了解到,受應試教育影響,初中地理教學受到很大沖擊,致使升入高一的學生地理基礎比較薄弱。其影響程度在不同的生源地存在著一些差異,高一新生地理基礎參差不齊的狀況十分突出。為了更準確、全面地了解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礎,初中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等,從而促進初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銜接,提高地理教學效果,我們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我校部分初、高中學生進行了調查。
二、課題界定
本調查所說的初、高中學生地理學習銜接現(xiàn)狀,一方面是指高一新生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所具備的地理素養(yǎng),包括對地理學科的態(tài)度、興趣、基本知識和技能等對高中地理學習的儲備、適應狀況;另一方面是指初中學生在地理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中對高中地理學習的準備、迎接狀況。對這種現(xiàn)狀的了解十分有助于我們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案,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學效益。
三、理論基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建立國家義務教育質量基本標準和監(jiān)測制度,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指出,高中地理課程與初中地理課程相銜接,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知識、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進一步掌握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
教育統(tǒng)計學認為,在教育領域內,無論是教育科學或心理科學研究、教育行政管理,還是日常教務工作,都會接觸到數(shù)量的問題,收集到許多數(shù)據,對這些數(shù)據,只有經過統(tǒng)計整理、分析和推斷,才能從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決策的依據,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有關的教育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本課題,用教育統(tǒng)計的原理和方法對我校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獲得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四、調查對象
從我校普高高2014級16個班和初2013級8個班中隨機抽出高2014級4、10、11、13、14、16班,初2013級3、5、8班作為調查對象。樣本數(shù)占到了學生總數(shù)的38.2%。
五、調查方法
談話、走訪法:與個別同學談話聊天了解學習狀況;走訪個別同行了解情況。
問卷調查法:精心設計系列問題和選項,包括其對地理學科的認識、態(tài)度、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等。從學生的角度,引導其采用無記名方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對獲得的數(shù)據認真統(tǒng)計、計算、分析。
文獻研究法:搜集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學習相關理論,吸取他人的有效經驗,豐富完善自己的問卷調查表。
六、調查內容
初、高中學生地理學習銜接現(xiàn)狀,一方面是指高一新生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所具備的地理素養(yǎng),包括對地理學科的認識、態(tài)度、興趣、基本知識和技能等對高中地理學習的儲備、適應狀況;另一方面是指初中學生在地理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中對高中地理學習的準備、迎接狀況。詳見下面調查問卷樣表。
七、調查步驟
準備階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25日)
有意識準備和同學、同行聊天內容;精心設計完善調查問卷表。
實施階段(2014年12月25日至27日)
問卷調查高2014級4、10、11、13、14、16班和初2013級3、5、8班。
總結階段(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30日)
統(tǒng)計分析學生問卷調查表,形成調查分析報告。
八、調查結果及分析
1、高中情況:
發(fā)放問卷表362分,收回359份,有效問卷354份。其統(tǒng)計結果如下:
問題:
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人類正在重新審視自己以往所走過的歷程,總結過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和犧牲自然環(huán)境為代價而高速發(fā)展經濟所帶來的嚴重教訓,努力探索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huán)境和資源相互協(xié)調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道路。
現(xiàn)代社會要求國民能夠在科學地認識人口、資源、環(huán)境、社會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礎上,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形成文明的生活與生產方式。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等問題中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地理素養(yǎng)已經成為現(xiàn)代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
中學地理課程標準也指出: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而高中地理課程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區(qū)域發(fā)展等基本問題,以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基本觀念”等等,這一切都是其他學科課程所替代不了的。
然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這方面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地理課程標準的落實是非常不足的,這對高中地理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十分不利于地理素養(yǎng)的持續(xù)提高。從表1不難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對地理學科認識存在很大偏差,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地理是副科(這也許是中國教育的一大特色和悲哀!科目也會被分成三六九等?。?,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興趣,學習成績差,升入高中后對初中地理主要內容遺忘十分嚴重。
從某種角度講,目前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能夠一定程度直接反映同學們初高中地理學習銜接效果。
初中地理以區(qū)域地理學習為主線,在區(qū)域地理中貫穿主題學習、范例學習,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地理成因問題。所以學習方法以記憶為主。而在普通高中階段,基本理論的學習則成為了學生增強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基礎,因此高中階段學習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事實的基礎上,運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變化機制和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guī)律等。學習方法就應該轉向理解、探究為主了。學習方法的變化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很大。
從表3中我們看到,有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地理學習方法欠妥,仍然停留在初中時的記憶為主,還有一些學生不知如何學習地理,這些學生地理成績也很差。只有少數(shù)同學發(fā)現(xiàn)了初高中地理方法上的差異,并主動適應。而這部分學生地理成績也相應較好。
此項調查是對前面第三項調查的必要補充和深入。一方面體現(xiàn)出在銜接過程中的學習行為的自覺、主動性(第10、11問)的調查,一方面體現(xiàn)出對初高中地理學習脫節(jié)困惑的解決訴求的調查(第12問)。
從表4可以看出主動留意初高中知識的同學只占了極少數(shù)。能夠舉例說明初高中地理知識聯(lián)系的同學更是少見。建議加強初高中銜接的占到了多數(shù),還有相當多的同學居然沒有什么教學建議,可見對地理學科的漠視程度還是很高的。
2、對初中的調查分析:
發(fā)放問卷表163分,收回158份,有效問卷154份。
受調查學生系初中二年級學生,處于向初三過渡的特殊學段,本身學習壓力很大,盡管面臨地理結業(yè)會考,然而受升學教育影響,對地理這門不參加中考的科目仍然很不重視。對更長遠的高中地理學習思想準備極不充分。
從表中可以看出,同學們極少數(shù)能夠在生活中關注地理,對地理圖表的使用也限于少數(shù)同學,大多數(shù)同學談不上有地理素養(yǎng)。
從表中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學生地理成績較差,有近半數(shù)的人不知如何學習地理學習。
9.你對地理教學的建議:
此項調查只有32為學生填寫,其中請教師加強初中地理教學的有26人,只占調查人數(shù)的16.9%。另外還有4人要求不要再布置地理作業(yè)了。
3、幾點結論
第一、無論初、高中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存在很大偏差的不在少數(shù),很多同學不了解地理學科在素質教育體系中的學科地位,不了解地理素養(yǎng)在現(xiàn)代公民素質構成的重要性。在地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目的等諸方面處于消極狀態(tài)的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第二、很多同學的地理素養(yǎng)現(xiàn)狀堪憂。大多初中同學缺乏對高中地理學習的準備和迎接,大多高中同學缺乏地理學習的必要儲備。初高中地理學習脫節(jié)現(xiàn)象相當嚴重,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落實狀況很差。
九、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課標 小組合作學習 高中地理教學
一、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興趣缺乏
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其本質在于初中地理教學的基礎,才能決定高中地理教學質量。基于初中地理教學的不重視,導致高中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趨于不足,有部分學生甚至放棄地理學科的學習。其本質原因有幾點:1. 地理偏理科,在學習上絕大部分的女生直接不感興趣,不想去思考、劃分與分析地理圖表;2. 高中教學體系中對于高中地理的基礎教學不夠重視。因此,學生逐漸地對于學習地理學科缺乏興趣。
(二)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其教學系統(tǒng)本質是依仗地理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對于高中而言,學校應當擴展與優(yōu)化高中地理學科教研組,解決地理教師匱乏、綜合水平不足、青黃不接等現(xiàn)象。就目前而言,絕大部分的高校地理教師,其實際職能范圍大大超出其崗位職能工作,除此,要實現(xiàn)師資隊伍的完善,必須加強對于教師計算機輔助教學技能的培訓與考核,優(yōu)化現(xiàn)階段教師的教學手段,從思想上,破除學生、地理教師以及學校領導層對于地理學科的懈怠,改變其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從而實現(xiàn)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師資隊伍建設。
(三)教學資源匱乏
地理,是一門理科,但同樣是一門引人入勝的學科。其教學內容中的地理人文故事與古今軼事,是許多青少年會去探索與興趣學習的。比如:許多不優(yōu)秀的學生,熱愛三國類的游戲,但其對于古今中國的地域分布情況,卻能夠了如指掌。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接觸與興趣,通過游戲可以接受更多的課外知識與故事,豐富其部分的地理綜合素養(yǎng)。新課標下的我國高中地理,其教學資源依舊處于匱乏階段,比如設備:地球儀、投影機、多媒體計算機;又比如教材:教師缺乏對于訂閱地理學術雜志的習慣、學校圖書館地理書籍存量少、地理教師缺乏特定的地理模型。正是由于教學資源去匱乏,導致了地理缺失了引人入勝的學科魅力,讓學生無法去接觸到趣味性的一面,從而全面地降低了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以及學校地理教學的發(fā)展進程。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理論
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而言,“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與合作化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有利于驅動高中生對于地理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通過不斷地設計提問、學習、交流與表達,教師主導教學目標,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輔助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的培養(yǎng),營造一種趣味化、知識化與探究化的教學課堂氛圍,逐漸地改變其傳統(tǒng)地理教學的自然過程,從而優(yōu)化其本質教學,實現(xiàn)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打造效率教學課堂,從而讓學生全面性地發(fā)展學科學習。
三、新課標下高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探
(一)教學設計
要實現(xiàn)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課程教學,其本質在于教師應當熟練“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結合現(xiàn)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困境,引入課外性的教學資料,構建初步的地理模型,遞進式與探究式的知識傳授過程,不同教學內容,則引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觀看與活動,讓學生對于每節(jié)課都有著充分的新穎感,從整體教學大綱上,優(yōu)化每節(jié)“小組合作學習”的小課,力求結合學生實際學情,從而更好地優(yōu)化其教學質量。
(二)分組模式
古語有云:教學相長也,其揭示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必須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相互交流與促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應當采用合理化與科學化的分組,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方式,對于班級學生進行6人一組的“小組合作學習”,參考學生地理學情,綜合每組地理綜合知識。本著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促進的目標,安排小組長,協(xié)同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的小組學習協(xié)調,從而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地理教學目標。
(三)“小組合作學習”案例分析材料
以“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案例為課堂教學,課前一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提倡高中生利用地理課本、網絡、圖書館以及老一輩的經驗故事等資料,進行氣候、生物、地質、水質、地勢方面資料收集,由小組長進行綜合記載。
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課堂中,教師事先組織小組長進行綜合資料的發(fā)言,教師參與討論起水土流失過程的環(huán)境演變,并提出:“小組對于‘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影響因素進行排列”,讓小組學生能夠自主化想法交流。
利用多媒體教學,繪制出相關的影響因素曲線,并輔以“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們充分地理解對于地理中的一些科學曲線的認識,并要求小組學生進行自身觀點的影響因素曲線繪制,通過小組課堂學習、交流,加以教師輔導,進行影響因素曲線的初步繪制,讓學生們去自主化、合作化與探究化地摸索,從而接受地理知識中的一些枯燥理科理念,實現(xiàn)對于小組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提升。
結語
總而言之,學校與地理教師對于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對于課堂的設計,深入“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的自主、合作、趣味與探究性的學習氛圍,貫徹與落實“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不單單提升教學方式,更重要擴寬教學手段與教學材料,從本質上推進高中地理教學質量,使高中地理更生動,為高中生學習所感興趣。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高中地理;教育;資源;開發(fā)
隨著網絡教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中地理教學資源愈加豐富,這也拓寬了地理學科的教學發(fā)展之路。其也利于加深學生社會地理環(huán)境友好發(fā)展的觀念,還有利于學生展開地理學上的實踐探究學習及增強其對地理學習的熱情。
1.提高學生參與,加強網絡環(huán)境交流
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學生的交流和參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網絡中所含有的大量知識資源信息,教會學生在網絡上檢索、搜索、下載、編輯等。高中地理教師在制定一個完整且合理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前提下,使學生逐漸體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需重視網絡交流教學與使學生參與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地理學習加大重視度,進一步尋求更為合理的方式。教師需引導學生順利地理解網絡資源交流中的關鍵地理知識及信息,使學生在日后的課堂學習中受益。學生應擴充相應的地理背景文化知識,把握好高中階段的地理網絡化教學的良機,全面明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關鍵點。教師可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自主搜集地理信息資源的能力,讓學生自身對所學加以整合,提升其對于地理知識的積累能力。教師還需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會拓展地理知識的知識面,由于在運用網絡資源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進行溝通方式的擴展與普及,這樣的教學方式與策略將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此外,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網絡化教學時需擅于為學生的地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及交流能力,提高學生們的地理學習綜合能力。在具體的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中,教師通過結合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方案設計,進而充分幫助學生鞏固地理知識,加深理解及應用。教師需提高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先進性,結合網絡互動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是新形式的教學模式應用,因此,教學中教師需自身提高擅于借助多媒體及多種交互式平臺網絡的優(yōu)勢之處,使高中學生積累對于地理學科的情感與素材,從而直觀地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能力。尤其是在現(xiàn)代網絡信息化社會,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對于網絡環(huán)境中學習資源的檢索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擅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及實踐能力。其結合多媒體教學等網絡形式,進一步改進及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運用網絡資源互動模式,提高學生實踐檢索信息的趣味性和成效性,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yǎng)及思維交流能力。教師還可巧妙地運用一些地理知識經典討論實例,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
例如,在網絡環(huán)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師可建立一個以班級為單位的論壇或者新浪博客,以此為交流契機,讓學們廣泛參與到地理教學資源開發(fā)的過程當中來。教師可將BBS論壇中的資源設置由群體所共享,如在高中二年級人文地理的教學中,教師在“人口環(huán)境問題”課程即將講授之前,可在論壇上提前增設類似“人口的增長限度”等相關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交流,并在論壇自己在網絡上收集并整理后的相關資料。這也可作為學生真正接觸所學課程的預習階段,待教師開始講授課程時,學生已經過前期充分的網絡搜集資料的準備與交流階段,使其由此對已學知識具有更深的了解程度。
2.聯(lián)系網站資源,引發(fā)學生地理興趣
高中地理教師可通過網絡建立起屬于地理學科的專屬網站,并把所做課件、所備教案、相關論文等均到網站上。教師還可將其他網站已經有的課件與網絡資源相連接,通過長時間的教學資源積累,逐漸建立起一個使學生受益的大規(guī)模且完整的地理教學課件資源體系。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可利用網絡多媒體資源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以最終取得最優(yōu)的教學成效。教師需善于引發(fā)學生在課堂上輕松地交流的興趣,并通過網絡資源與課件的結合開展探討活動,由此提高課堂效率,進一步取得高中地理教學教學成果。此外,教師需明確網絡化地理教學活動的目標與進程,對網絡中涉及的地理知識內容進一步正確把握,需擅于訓練學生自主進行搜集地理信息與知識、資源整合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需合理地規(guī)劃課堂內容與任務,結合學生對不同地區(qū)的興趣、其所了解的人文文化等情況課后任務,使其在運用網絡搜集信息的同時逐漸學會分析、思考和與解決、處理地理信息與知識的能力。教師還需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知識,以提升網絡論壇上的地理知識交流及積累能力。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學進程中,教師需擅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其提供搜集網絡信息資源的機會。
眾所周知,隨著信息技術及網絡資源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媒體與教育教學中多種資源整合的聯(lián)系也正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高中地理教師需借此環(huán)境及機遇,引導學生學會結合互聯(lián)網資源進行學習,培養(yǎng)其通過互聯(lián)網搜集如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進而逐漸達到聯(lián)系網站資源,引發(fā)學生地理興趣的成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與地理知識積累方法的使用方式,最終達成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高中地理教育資源開發(fā)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學生也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地理知識檢索方面學習方法與生活常識的積累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勤于培養(yǎng)自身利用網絡搜集信息的能力,其是高中生學習好地理的關鍵。如在學習計算地方時等自然地理的內容時,學生需多結合生活體驗,了解逐漸多的一些生活地理常識,從而培養(yǎng)成出積極向上的網絡檢索信息的習慣,積累良好的生活經驗,體驗更多地理在生活中的實際樂趣,進而進行地理學習也才能有更強大的動力。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從而教師也為學生自身各方面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奠定更加堅定的基礎,這也將從兩方面證明網絡環(huán)境資源對新形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高中地理教師還需豐富教學形式化及趣味化方案設計、豐富地理知識內涵等方面。通過注重運用多元化方式,如在講授人文地理部分時,通過令學生制作旅行計劃等趣味性性方式、結合評比等形式進行進一步的實踐及探索。進而推進以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地理應用教學的發(fā)展,使網絡技術對現(xiàn)今的教育資源開發(fā)活動產生影響。高中地理教學也在此之中結合網絡教學形式的新發(fā)展,將會有力地推動高中地理教學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