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航空航天的成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航空航天的成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航空航天的成就

第1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Wen Xin, Zhang Wenhao, Qin Yuqi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structure which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combining with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y their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ummed up the content, meaning and purpose of the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 technology” as a liberal textbook, this article given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and reform proposals about the textbook of aerospace and aerospace.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通識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此同時,由于科學技術和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航空航天技術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觀念。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了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更加引起人們對航空航天技術的關注。為了適應時展的需要,目前國內很多知名高校先后成立航空航天專業(yè),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與此同時,一些普通高校,如南京財經大學,也將航空與航天(也有的學校稱為航空航天技術概論或航空航天技術博覽)作為通識課。筆者結合自己的授課經歷和體會,并參考歐美高校開設通識課的教學模式,探究航空與航天通識教育教學內容、目的和方法等。

1 我國專業(yè)化教育模式的問題與通識教育

1.1 現階段我國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面臨的問題

我國現階段的專業(yè)化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在特定時期(20世紀80年代)和特定社會背景(生產力亟待恢復)中的選擇,這個選擇盡管在當時有合理性,并對我國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卻不適應今天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過分強調專業(yè)劃分,把學生的學習限制在一個狹窄的知識領域內,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過去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中的“專業(yè)對口”已經不再是一個最優(yōu)目標了,高等教育的專業(yè)化做得越好,學生就越難適應變換了的工作,面臨的情況可能就越糟糕。

社會和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舊的工作崗位不斷消失,新的工作崗位不斷出現,高校里專業(yè)調整的步伐,無法跟上社會職業(yè)更新的速度。應對工作崗位的變化,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般”能力。

1.2 通識教育起源和目的

通識教育,國外稱“General Education”,也稱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1-4]。

通識教育源于19世紀[6-8],當時大學的學術分科過于精細、知識被嚴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識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對不同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20世紀,通識教育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今天,歐美大學仍在不斷完善其通識教育。如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已經經歷五次較大的通識教育改革[7-10]。

在我國,通識教育的思想源遠古代。《易經》主張“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中庸》主張做學問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古人認為博學多識就可達到出神入化,融會貫通?!墩摵狻氛J為“博覽古今為通人”。所以,通識教育旨在培養(yǎng)“通才”,它的培養(yǎng)目的是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強調整合不同領域的專業(yè)知識,重視培養(yǎng)人的思維方法及敏銳的洞察力,同時也重視培養(yǎng)人的情志等。

2 航空與航天通識教育的意義

航空與航天課程在我國一直是航空航天專業(yè)院校的公共必修課[1,2],其目的首先是為學生未來從事航空航天及其相關領域工作培養(yǎng)興趣,更主要的是為學生專業(yè)課學習奠定基礎,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專業(yè)導論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一些普通高校將航空與航天課程納入通識教育,其教學目的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2.1 提高大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開展通識教育不僅能增加大學生專業(yè)課以外的知識,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航空與航天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航空航天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2 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作為東方的文明古國,向往飛翔的夢想由來已久,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萬戶飛天的勇敢實踐,表明了古老的中國人渴望飛向藍天的美好愿望。通過航空與航天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取得的矚目成績,學習偉大的航天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2.3 鼓勵大學生在困難面前勇于攀登

學生通過航空與航天課程的學習,了解航天先驅身上所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在航天開拓者的眼里,“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事情”,通過這樣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努力奮進,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

2.4 啟發(fā)學生規(guī)劃未來人生

航空與航天知識可以啟發(fā)和拓展人們的思維,尤其是航天器的出現,極大地推進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人們對宇宙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重新思索自身存在的價值的意義。飛過天的宇航員大多存在一個共識:“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生命僅僅是宇宙形成過程中的一個產物?!庇浀糜形幻绹詈絾T說過,“昨天的夢想是今天的現實,今天的夢想是明天的現實?!彪S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很多人開始重新思索這些問題,人類存在的意義何在?人類怎樣存在?

3 航空與航天通識教育的教材問題與改革

3.1 教材方面的問題

航空航天技術在非專業(yè)大學生眼里,是十分神圣的,因為宇宙的奧秘神秘莫測,很多大學生對航空與航天課程比較感興趣。作為通識課,目前我國沒有一本適合通識教育的教材,大多采用“代用”教材,如《航空航天技術概論》《航空航天技術》等,由此帶來很多問題。

(1)專業(yè)性很強

翻開《航空航天技術概論》教科書,插圖不少,可是大部分是平面圖、結構圖、流程圖和設計圖。對于非工科專業(yè)的大學生而言,內容過深,尤其是文科學生,沒有工程概念,理解起來非常困難。

(2)內容單調乏味

細看“代用”教材的文字內容,大多是定義和概念,枯燥乏味,對非專業(yè)學生而言,即便把這些內容熟記于心,又有何意義?另外,由于書本的空間有限,介紹性的內容往往類似于綱要。

(3)課后練習或思考題沒有價值

思考題是運用大腦思考后得出答案的題目,而目前的“代用”教材章節(jié)后的思考題,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以第一章課后思考題為例,“試述直升機的發(fā)展史,試述火箭、導彈發(fā)展史”,很多學生認為是“百度題”,學生只要靈活運用手中的工具,就可以“百度”到答案,這類題能算是思考題嗎?

(4)條理性很強帶來的問題

航空與航天是兩個明顯不同的概念和領域,盡管有聯(lián)系,但對于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不能混為一談。目前的大部分“代用”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每章都是以飛行器設計為主線,航空器、航天器和導彈與火箭等內容相互交叉[1,2]。如不管是火箭發(fā)動機還是航空發(fā)動機,統(tǒng)統(tǒng)納入同一章節(jié),對于非專業(yè)學生,理解起來稍顯費力。再如,《飛行器構造》這章內容中,既有航空器的構造,也有航天器的構造,根據整體教學效果分析,這種航空航天結構的相互交叉會導致概念的混淆。

另外,由于中國基礎教育多年形成的以學科為主導的教育模式,加之應試教育的長期導向作用,使基礎教育在單一學科教育上越來越深入,學科分化加劇,基礎教育功利性越來越明顯,而在人文、心靈和智慧等通識教育方面卻越來越弱化?;A教育已經走向思想單一、思維狹窄、僵化,缺乏思辨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模式,對中華民族的智慧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

綜上所述,航空與航天作為通識教育課程,不是必修課的陪襯,更不是專業(yè)課的附庸,其重要性并不比專業(yè)課低?!熬有苑钱愐?,善假于物也”,學好航空與航天課程,掌握其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生活與工作中更好地開闊思維。

3.2 教材改革的建議

對于航空與航天課程,只有拓寬知識面,全面介紹不同學科研究對象的特點,才能更準確地反映這門課的內涵。為使學生具備開拓新領域的基礎,課程內容應具有前瞻性,把本學科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最新技術引入教學內容。在反映學科前沿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航空航天技術涉及領域之廣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因此,如何保持課程的完整性也值得探討。作為面向非航空航天專業(yè)學生的通識課,該課程內容應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需要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由風箏飛行延伸到飛機,由早期火箭延伸到各種導彈,由嫦娥奔月延伸到阿波羅飛船,由恐龍滅絕延伸到宇宙探索,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實例中汲取航空、航天和航宇知識。國外有一本航天知識方面的書,名字起得非常好,叫“沒有公式的航空航天技術”,值得我們借鑒。

以筆者在神舟飛船、衛(wèi)星及空間防御領域的工作體會以及在北京、南京幾所大學講授航空與航天知識的教學經驗來看,對于航空與航天的通識教育,其知識與內容應該注重“啟蒙”,致力于開展大眾化的教育,太過學術化反而會讓人失去興趣。教材應該具有趣味性,可以漫畫的形式展開?,F在已經有的《漫畫線性代數》《漫畫統(tǒng)計學》等一系列的趣味教科書,以漫畫的形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欣賞之余學習到很多知識,兩全其美。航空與航天通識教育課程的教科書可以參照這種形式。

第2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為深入打造臨空經濟示范區(qū),發(fā)揮自貿+保稅+臨空+跨境+航權+口岸等綜合性平臺優(yōu)勢,豐富區(qū)內航空產業(yè)業(yè)態(tài)格局,完善區(qū)內基礎性配套設施,現對國內主要大型航空主題科技館發(fā)展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具體如下。

    一、現有國內主要航空科技館介紹

(一)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

1、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館,是我國首個航空航天科學技術的綜合科技館,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院路校區(qū)內,博物館展區(qū)面積8300平方米。是航空航天科普與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愛國主義、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2、展館情況

2012年10月21日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正式開館。博物館展區(qū)分為長空逐夢、銀鷹巡空、神舟問天、空天走廊4個展區(qū)。

展品包含世界上僅存兩架的P-61夜間戰(zhàn)斗機(外號“黑寡婦”)中的一架、我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世界上第一種垂直短距離起落飛機-“鷂”式垂直起降戰(zhàn)斗機、二戰(zhàn)名機波-2轟炸機等300多件國內外公認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結構機件、發(fā)動機、機載設備等珍貴實物。

(二)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

1、簡介

西安閻良航空科技館是由西安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根據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yè)基地(以下簡稱國家航空基地)建設規(guī)劃而建的公益性項目,建筑面積4700平方米,是目前西北地區(qū)最大的航空科技館。建設航空科技館重在普及航空科技知識,展示陜西航空科技成就;重在滿足人民群眾高層次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科技素質,發(fā)展航空文化旅游產業(yè);重在打造航空人才培訓基地,發(fā)揮人才服務功能;重在推進航空產業(yè)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重在推動航空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2、展館情況

航空科技館分為世界航空發(fā)展史和中國航空發(fā)展史兩個專題館。在室外展區(qū),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各類實體飛機。在館內大廳,殲5、運5等三架珍貴的實物飛機在展館的中心區(qū)形成三角矩陣。

除了具備參觀體驗功能,航空科技館內還設置有航空類專業(yè)實訓實習基地,主要完成飛機發(fā)動機拆裝實訓、飛機維修實習及航空服務類專業(yè)實習實踐教學。

通過與國家航空產業(yè)基地培訓學院合作,為航空企業(yè)員工進行航空技術培訓和相關技能鑒定。這項工作的開展,將進一步完善我省航空產業(yè)鏈,推進各類航空人才的培訓與教育。同時,航空館還將為學生及社會航空愛好者提供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場所,定期舉辦航空創(chuàng)新科技大賽。

(三)  湖南省航空館

1、簡介

湖南省航空館位于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是中國中部地區(qū)第一個航空科普主題的博物館。航空館將利用收藏的上百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導彈等航空武器向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展示近代以來中國航空科技的發(fā)展歷程。

2、展廳情況

整個展館由主館、文物飛機陳列館和航空裝備展示坪三個部分組成。

主館占地面積是七千五百二十六平方米,一共包含著三層,第一層為“鷹擊長空”軍用航空展區(qū),展品包含中國軍用航空、世界軍用航空等相關知識;第二層為“云端之上”民用航空展區(qū),展品包含民用航空、通用航空、湖南航空等相關知識;第三層為“使命與夢想”航空產教融合展區(qū),展品包含學院校史、航空職業(yè)教育與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百年航空趣事展區(qū)等相關內容。

文物飛機陳列館包含展品有二架功勛戰(zhàn)機,杜-2轟炸機和烏米格-15教練飛機。

航空裝備展示坪展品主要有十七種三十六架飛機,包含有戰(zhàn)斗機、轟炸機、運輸機、強擊機、教練機、無人機、客機、高炮、雷達和導彈。

(四)  ??诤娇湛萍拣^

1、簡介

??诤娇湛萍拣^位于美蘭機場??诤娇章糜纬侨龑游鱾?,是一個以航空科技、航空文化、航空游樂為核心,集航空科普、實景體驗、寓教于樂為一體的科技體驗館。

2、展廳情況

主要分為航空文化展示區(qū)和航天文化展示區(qū)兩大部分,館內共設飛天緣起、碧空硝煙、沖上云霄、自由飛翔、宇宙探索等十一個展廳,從飛機起源與發(fā)展到航空航天事跡,依次在每一個展廳展現。館內還設置了專業(yè)的互動飛行模擬器、體感互動游戲、大型客機逃生裝置、360°穹幕影院等娛樂設施,使航空科普教育更具趣味性與娛樂性。

其中,飛行模擬器引進塞斯納172飛機和波音737飛機模擬駕駛區(qū),體驗者在此處區(qū)域可以模擬體驗真實的駕駛操作。此外,大型客機逃生裝置中還配備了 1:1的波音747飛機機頭及部分艙體真實空間、真實座椅及艙內設施,旨在讓體驗者能在真實可控的空間內模擬飛機緊急逃生,潛移默化中學習逃生知識,以親身體驗增強記憶效果。

(五)  上海航空科普館

 1、簡介

位于上海市閔行區(qū)滬閔路7900號,是全國、上海市和閔行區(qū)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大型客機項目宣傳基地,專門從事航空航天科技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

2、展廳情況

外場展區(qū)大約10000平方米,擁有殲-8、DC-8等十余架不同類型的實物飛行器。

四個室內展廳共2000平方米,并有一個3D環(huán)幕影視廳和數臺飛行模擬器等互動展品。

    二、區(qū)內發(fā)展科技館的必要性

(一)國民教育基礎配套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大計。學校教育是普及科學知識的主要場所,目前我區(qū)內已經規(guī)劃建設一系列學校,除此以外,對于廣大民眾來說,科技館已成為他們學習科普知識的重要陣地。

(二)完善臨空經濟區(qū)域配套

空港新城旨在發(fā)展臨空經濟,打造國際化航空城市,因此完善區(qū)內配套設施,豐富區(qū)域內經濟業(yè)態(tài)對于區(qū)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航空科技館不僅可以作為航空產業(yè)配套的延伸,同時也可豐富區(qū)域內的基礎配套,對于城市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不可獲取的作用。

(三)帶動旅游經濟發(fā)展

打造具有名片效應的文化旅游景點,可帶動周邊經濟的騰飛,帶來更多的人流量,產生流量效應,為區(qū)域內的旅游經濟發(fā)展提供助力。

三、國內發(fā)展科技館面臨的問題

我國的科技館建設事業(yè)具有起步晚、發(fā)展快的特點。目前加強社會公益性科技建設已受到各界普遍關注,主要存在如下典型問題。

(一)   資金緊張

我國現在多數科技館都存在運營資金短缺的問題??萍拣^不是一個營利性機構,但它的日常維護和對展品的更新等等無一不和金錢有關系。門票價格過高會讓普通百姓 望而卻步,科技館的存在就沒有了意義;價格低又無法滿足政策經營。資金問題會導致管內展品的更新速度率第,直接造成參觀人數下降,對科技館的政策運營更是雪上加霜。

(二)   參觀對象單一

理論上講,科技館的對象應該是全體民眾,參觀者無論年齡及學歷差距,都能夠在館內接受適合自己的科技知識。但是,目前國內參觀對象主要以青少年為主,并且多數都是由學校集體組織的參觀活動,主動參觀的人數較少。

(三)   受多元化娛樂方式影響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以及人們休閑娛樂方式的多樣化發(fā)展,人們更多去選擇影院、酒吧、商場購物等大眾化的娛樂方式。很多民眾目前還不了解科技館的發(fā)展,甚至有很多人不了解科技館的存在和意義,科技館的概念并未深入人心。

四、科技館未來特點和發(fā)展趨勢

為順應市場發(fā)展潮流趨勢,應對未來挑戰(zhàn),科技館需打造新的商業(yè)增長點。

(一)   創(chuàng)建旅游新城市名片

設法把科技館打造成一個旅游新城市名片已是各地科技館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和發(fā)現。當前文化旅游收到愈來愈多的歡迎,如何打造有特色文化底蘊的景點成為未來的思考方向??萍拣^在宣傳科技展品的同時,也應該發(fā)掘具有文化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周邊產品,打造自己的文化圈層,同時也能增加輔營收入,一舉兩得。

(二)   積極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

1、資金來源

目前,我國科技館的運營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科普意識的增強,政府資助、社會捐款及自身創(chuàng)收等多種手段籌集資金的方式將是科技館必然的發(fā)展趨勢。

2、運營模式

科技館的運營不再局限于室內,可延展至戶外進行。例如組織野外考察,品牌合作等新的模式,不斷為科技館的發(fā)展注入新活力,打造過硬的品牌。

第3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航空運輸評級機構(ATRA)近日評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十大航空公司。這些航空公司多是美國和歐洲的運營商。這次排名和那些專注于客戶服務、通常是由亞洲和中東的航空公司占主導的排名有很大不同。ATRA所評選的這一名單不僅是根據各航空公司歷史上的事故發(fā)生率,而且通過15條標準對它們進行評估,包括凈財務結果,平均機齡,內部維修能力以及專用的全飛行模擬器等等。

ATRA評出的10個最安全的航空公司為: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AMR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美鷹航空公司),英國航空公司,大陸航空公司,達美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美國聯(lián)合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

人們在選擇航空公司時,更傾向于選擇服務舒適度而非等級。ATRA的這項評選可能會改變人們選擇的習慣性考慮。

文/王昊

登月遺跡印證技術進步

就像孩子在剛下過雪的地面會留下印記一樣,阿波羅號上的宇航員在月球的土壤上也留下了清晰的足跡。最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高分辨率圖像為我們提供了人類在月球上留下印記的最好的細節(jié)。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從月球表面飛過,為我們拍下了這些圖片,這些圖片為我們提供了距月球表面25厘米處的細節(jié)。在這些圖片之中,我們能看到宇航員走出的蜿蜒向前的路,月球車走出的平行線,以及每次任務的使用工具和其他一些物品。相比之下,1966年和1967年的美國航空航天航局(NASA)最初的月球軌道任務拍攝的圖片只能看到距月球表面約60米的景象。雖然人類現在還沒有繼續(xù)阿波羅探月工程的跡象,但是從這些照片對比中,我們能看出這幾十年來我們技術的進步。 文/王昊

高墻解開瑪雅之謎

早在2003年,一個由美國和危地馬拉幾所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考古小組在瑪雅地區(qū)發(fā)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過去的考古發(fā)現是,瑪雅王國一般是在城市外面建筑高墻,作為防御工整。但他們新發(fā)現一處遺址,在這里,高墻用來保衛(wèi)邊界?,F在沒有跡象表明這道高墻遭過攻擊,但整個考古工程尚處初級階段,也許通過這道高墻,研究人員會揭開更多瑪雅之謎。 文/楊孝文

比克隆更棒的遺傳技術

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已經利用從瀕危物種身上獲得的正常皮膚細胞,產生了第一批干細胞。這些細胞最終可能會有助于提高一些動物的繁殖能力和遺傳多樣性,甚至能夠避免它們走向滅絕,或者改善圈養(yǎng)環(huán)境下的瀕危動物的健康狀況。

大約5年前,圣地亞哥物種保護研究院的遺傳學主管奧利弗?雷德與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發(fā)展神經生物學教授珍妮?羅琳取得聯(lián)系,討論從瀕危物種身上收集干細胞的可能性。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始努力誘使干細胞轉變成和卵細胞。通過這項成就,科學家或許可以把冷凍在動物園里早已死亡的動物皮膚細胞轉化成精細胞,然后通過試管受精方法,利用這些給還在世的動物的卵子受精。另外,喪失的遺傳多樣性會重新恢復過來,促使這個種群變得更健康、更強大、更加有活力?;蛟S還可通過干細胞產生和卵子,然后把得到的晶胚植入到活體內,當前研究認為,這種方法比現有的克隆技術更加可靠。 文/楊孝文

宇宙飛船將在外星航海

2006年,“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在探測土衛(wèi)六“泰坦”的時候,發(fā)現“泰坦”上有液態(tài)乙烷和甲烷構成的海洋?,F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考慮派遣一架新的探測器,稱為“泰坦之海探索者”,濺落到“泰坦”上的一處海洋中,以進行近距離的探測。這將是人類的宇宙飛船首次在外星航海。

探測器的任務是拍照、收集氣象數據、測量“泰坦”上海洋的深度,以及對采集的樣品進行分析。這架探測器一旦降落到“泰坦”上,就不再依靠自身的動力,而是浮在海面上,順著海風漂流。21世紀20年代中期,隨著“泰坦”轉向土星背對地球的一面,“泰坦之海探索者”將無法向地球傳回它的數據,而要重新建立聯(lián)系,則需要等到2035年。 編譯/記者馬之恒

第4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天文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主題,由于其研究對象有極大的尺度、極長的時間和極端的物理特性,普通的中小學教師常會對這個主題有畏懼感。另外,一提到天文學,很多教師第一反應就想到天文觀測。其實,天文學與物理學、數學、化學還有一些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手段緊密相連,而跨領域話題更讓教師們感到無從入手。本期編者收集了一些優(yōu)秀的天文學教育資源網站,供各位老師在課內外活動中參考使用。

“宇宙之旅”網站

“宇宙之旅:科學宇宙觀的發(fā)展歷程”是美國物理研究所開發(fā)的網站。該網站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介紹宇宙理論,二是介紹天文學儀器,從古希臘神話講到空間望遠鏡,用歷史的線索真實地呈現了天文學的發(fā)展歷程。網站的素材經過科學史專家的精心整理和編排,每一段歷史的篇幅都不長,但是圖文并茂、案例翔實、數據準確,讓用戶很好地感受和理解每一個理論和每一個天文儀器背后所包含的主要科學成就。

語言:英語

適用年級:初中以上

使用人群:科技輔導員、學生

資源使用:免費瀏覽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

提到天文學教育資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源絕對不容錯過。從1995年6月至今,每天1幅宇宙照片并附簡短介紹,就足以讓公眾沉醉于宇宙的美麗與神奇。NASA開發(fā)了“童星”(低幼版14歲以下)和“想象中的宇宙”(青少版,14歲以上)兩個風格和內容截然不同的教育資源網站。低幼版以簡單的圖文介紹和游戲介紹太陽系、宇宙和宇航員的生活等;青少版則幫助學生了解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的基本知識和概念,為教師提供教學的材料和資源支持,包括不同主題的校內外天文學課程方案,動手做活動指南、材料清單。還想了解更多的話,不妨試試網站簡便易用的搜索功能。

語言:英語

適用年級:小學至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輔導員、學生

資源使用:免費瀏覽

“仰望天空,腳踏實地”網絡在線天文活動集

“仰望天空,腳踏實地”是史密森學會搜集的一本適用于兒童的在線天文活動集,包括影子、地球自轉、時間和年份、地圖、太陽系、月球6個章節(jié)數百項天文學教育活動。每一章節(jié)都包含天文學基本慨念、課內外實驗、數據分析工具,每一項活動都有明確的主題,并且指明了適用的年級,附有詳細的操作說明和建議討論的問題。這個在線資源集的優(yōu)勢在于給出明確的探究活動組織指南,并提供了方便易用的內部鏈接,教師們很快就能用得得心應手。

語言:英語

適用年級:小學

使用人群:科技輔導員、學生

資源使用:免費瀏覽“百變空間”網站

“百變空間”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基于哈勃太空望遠鏡為普通公眾和教育者開發(fā)的空間科學網站。普通公眾可以獲取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查看經典的空間科學活動,了解與空間科學有關的知識,還可以參加線上與線下的趣味科學實踐活動。教師能在該網站得到課堂中講授空間科學活動的建議和相關活動材料,還能獲取關于空間科學常見問題的答案。

語言:英語

適用年級:小學至初中

使用人群:科技輔導員、學生

資源使用:免費瀏覽

太平洋天文學會網站

太平洋天文學會是一個具有超過100年歷史的非營利性組織,其宗旨是幫助教師、青少年和業(yè)余天好者了解和認識字宙。在教育方面,學會為教師和青少年設計和提供天文工具包、活動項目、出版物和教育指南、網絡資源索引,并設置獎項鼓勵天文學教育?!癆STRO”和“伽利略教師培訓計劃”是學會的2個品牌項目,它們不是成套的天文學課程,而是構建一個網絡為教師、學生與天文學家之間建立相對固定和長期的一對一聯(lián)系,共同討論和交流天文學話題。

語言:英語

適用年級:小學至高中

使用人群:科技輔導員、學生

第5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今年6月16日~29日,我國“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順利完成太空之旅,揚國威、震世界,位于蘇州高新區(qū)科技城的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更是歡欣鼓舞、深感自豪,因為“神九”的帆板、推進艙、資源艙、對接機構等分系統(tǒng)的“振動體檢”都是由該公司承擔的。其實,從我國的“神五”到“神八”和“天宮一號”,以及即將于2013年發(fā)射的“嫦娥三號”上攜帶的月球車,也都是在蘇州東菱完成力學振動沖擊試驗……姑蘇的8月,驕陽似火,本刊記者冒著酷熱專訪了該公司創(chuàng)辦者、總裁、董事長王孝忠,探究他18年來一手創(chuàng)造出的“振動傳奇”。

18年締造出世界振動行業(yè)神話

蘇州東菱振動試驗儀器有限公司,名字聽起來很高深莫測。實際上,“振動試驗儀器”俗稱“振動試驗臺”,是一種力學環(huán)境試驗設備,主要用于車、船等行業(yè)的各類儀器儀表、零部件的耐振試驗和可靠性試驗。采訪中,談到18年前創(chuàng)建東菱的艱辛,王孝忠董事長仍記憶猶新、一言難盡。創(chuàng)業(yè)伊始處境異常寒酸,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市場,然而彌足珍貴的是卻有王董的雄心勃勃與鴻鵠大志――立志成為東方的“菱”公司,全面超越西方“菱”公司。(注:國際振動行業(yè)有兩大實力雄厚的王牌企業(yè)――英國“菱”公司和美國“菱”公司,他們掌握了振動試驗臺的高端制造技術,壟斷和主導振動行業(yè)的發(fā)展。)東方之菱,自此屹然而立,并一路堅毅地前行。王董事長還清晰地記得,東菱成立后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告用戶書》,旗幟鮮明地闡明了公司經營宗旨――服務社會,取信客戶,為用戶提供及時周到高質的服務,從而給整個行業(yè)帶來了一陣清風、一絲暖意。東菱公司借巢筑窩的第一年就接到了385萬元的訂單(占當時行業(yè)的15%),且都為國家的核工業(yè)、航天航空、電子、汽車、乃至出口的項目……這些,也許都在預示著東菱的與眾不同、壯志凌云。

“東菱振動,振動世界”,這個當初的豪言壯語,正變成了一個不容置疑的輝煌現實。18年來,蘇州東菱猶如國際振動行業(yè)的一匹黑馬,依靠觀念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和模式創(chuàng)新,實現了連續(xù)“蛙跳”式跨越發(fā)展,從當初8個人、8萬元啟動資金的民營小作坊,發(fā)展成為了集研發(fā)、制造、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全球知名力學環(huán)境與可靠性試驗設備專業(yè)制造商和測試服務商。目前,集團旗下?lián)碛?家子公司,有涵括十二大系列的各類試驗設備近百款,覆蓋力學環(huán)境并滲透到氣候環(huán)境,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航天、航空、船舶、汽車和電子等領域,已成為了我國力學環(huán)境試驗設備生產品種繁多、規(guī)格齊全、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yè)和行業(yè)內極具國際競爭力的優(yōu)秀企業(yè),是江蘇省力學環(huán)境試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航空發(fā)動機研究院戰(zhàn)略合作伙伴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xié)作配套單位。同時,也打破國際社會的封鎖和壟斷,引領中國振動行業(yè)步入快速發(fā)展軌道,有力助推了國家相關重點行業(yè)的技術進步和產業(yè)升級,不斷書寫著振動業(yè)界的傳奇。

50噸電動振動試驗系統(tǒng)創(chuàng)紀錄

據透露,由蘇州東菱自主研制出的世界最大級50噸電動振動試驗系統(tǒng),將在今年國慶節(jié)前夕正式亮相。該系統(tǒng)再一次刷新了世界紀錄,將服務于我國“嫦娥”三期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及“921”三期工程等更大項目的力學試驗,其標志著蘇州東菱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再上新臺階,也昭示著我國乃至世界振動行業(yè)又前進了一大步。

實際上,從成立之初生產的第一個300公斤振動臺;到2002年在國內率先成功研制出5噸推力電動振動臺,以及其后的6噸、7噸風冷式電動振動臺(世界最大級)和10噸水冷式電動振動臺;到2004年成功研制出16噸推力電動振動臺,一躍成為世界上第四家有能力制造16噸級電動振動臺的生產廠商,徹底打破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中國大型振動試驗臺的技術封鎖和禁運,成功應用在“神舟五號”,榮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并被推薦為國家科技進步獎,以及其后相繼推出18噸級電動振動試驗臺、50000g高加速度沖擊試驗臺、電動式地震振源系統(tǒng)、世界最大級700kVA數字式開關型功率放大器等多項新產品,一次又一次刷新行業(yè)記錄;再到2006年自主研制出全球最大級35噸水冷式電動振動臺;到之后成功研制出汽車發(fā)動機冷試開發(fā)平臺、新型數字式智能化功率放大器和多自由度電動振動試驗系統(tǒng)、多臺同步電動振動試驗系統(tǒng)、艦船強碰撞中型沖擊機、高鐵車輛貫通道疲勞試驗系統(tǒng)、飛機傳感器現場標定設備、50噸液壓振動試驗系統(tǒng)等多個高精尖產品……蘇州東菱不斷超越自我,問鼎巔峰,領跑行業(yè)。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正是憑借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特,永不滿足,永遠進取”的發(fā)展目標與動力源泉,以及創(chuàng)立伊始就采用的全新創(chuàng)造、最優(yōu)化設計以及產業(yè)化、規(guī)?;?、國際化特色,蘇州東菱的多項創(chuàng)新成果已成功地多次填補國內空白,一方面打破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封鎖和禁運,解決了我國國防科研重點領域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向世界振動行業(yè)王牌發(fā)起了挑戰(zhàn)和沖擊,促使世界振動界格局正在速變。截至目前,公司共有7項產品先后通過江蘇省科技廳、國防科工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的科技成果鑒定,高新技術產品、國家重點新產品共15個,10多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多項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三大類產品通過歐盟CE認證,位居國內同行之首。共提交專利申請150余項,共銷售各類試驗設備幾千套,暢銷美國、德國、英國等35個國家和地區(qū),為我國振動臺制造水平贏得了世界范圍內的贊譽和認可。同時,為進一步提升中國振動行業(yè)的國際地位和影響,蘇州東菱還成功舉辦了四次國際振動大會,并積極參與ISO國際標準制訂,代表中國參加團在ISO/TC年會上提交技術報告,為ISO國際標準注入中國元素,不斷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畢生為中國振動事業(yè)不懈努力

多年來,業(yè)內乃至社會已深知,王孝忠董事長是一個敢拼敢闖、簡樸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人。采訪中,王董幽默而又堅定地說:“我是一名耕耘者,自始至終都是越煉越鋼、越戰(zhàn)越勇!”翻看蘇州東菱的發(fā)展史,不難發(fā)現以王董為首的東菱人的“會當水擊三千里”志氣和“山登絕頂我為峰”氣魄。時間回到1995年成立伊始,東菱第一筆就拿下了原中國核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的訂單,并成功為巴基斯坦提品。2004年,國際航空航天展在德國漢堡舉行,蘇州東菱作為唯一的中國參展廠家,參展的一臺3噸級振動試驗臺在展臺上立即就被客戶訂購,其價格是美國、英國和日本振動臺的一半,而性能則可與其相媲美,一些技術指標甚至優(yōu)于他們。從而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國際航空航天展上掀起了一股強勁的中國東菱沖擊波,引起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7個國家的用戶競相訂購,20多名遠在俄羅斯的軍工用戶聞訊還專程飛抵,只為一睹中國人研制的振動試驗臺風采。2006年,由蘇州東菱歷時不到一年時間就自主研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最大級35噸ES-350-870/LTT2525電動振動試驗系統(tǒng)面世,并成功通過了由國家工信部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以胡海巖、戚發(fā)軔為首的專家組給予了35噸這樣的結論:“該系統(tǒng)打破了西方發(fā)達國家在該類產品上對我國的禁運和封鎖。系統(tǒng)主要技術性能優(yōu)于國外同類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系統(tǒng)可應用于航空航天等國防科技工業(yè)、裝備制造業(yè)和地球物探等國家重點工程,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和顯著的經濟效益。”……

第6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關鍵詞] 高技術產業(yè) 發(fā)明專利 灰色關聯(lián)度

一、引言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新經濟在世界范圍內興起,高新技術產業(yè)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重要領域,成為世界經濟最富有活力的增長點,高新技術產業(yè)已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支柱產業(yè)。而自1989年江蘇省開始實施“科技興省”戰(zhàn)略以來,高新技術產業(yè)化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經濟發(fā)展方針,高新技術產業(yè)已經成為江蘇省經濟的新增長點。

同時,伴隨著市場經濟和高技術產業(yè)的的快速發(fā)展,自1985年我國開始實施專利法開始,我國建立知識產權制度也已經二十多年,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了偉大成就。江蘇和全國一樣,特別在“十五”以來,知識產權事業(yè)步入快速發(fā)展期,截止2006年底,江蘇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累計已達214873件和106062件,均居全國第三位;全省注冊商標累計達 14.75萬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6件,省“著名商標”817件,列全國第二位和第三位;各類作品自愿登記量累計達47740件,位居全國第二位。

二、江蘇省專利申請及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現狀

總體來說,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并同知識產權工作的迅速發(fā)展有效的結合起來,在高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能夠體現高技術特色的專利產出水平較低。綜合來看,目前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專利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核心,而創(chuàng)新能力弱也正是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快速發(fā)展進程中的隱患。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總體上技術引進多、消化吸收少,跟蹤模仿多、原始創(chuàng)新少,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使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缺乏強競爭實力。比如數碼相機,江蘇數碼相機產量占全國的90%,但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對研究與開發(fā)(R&D)重視不夠是制約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盡管江蘇R&D經費占GDP的比重從1996年的0.41%上升到了2003年的1.21%,但也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1.6%的世界平均水平、發(fā)達國家2.2%的平均水平相比,更是差距明顯。

2.與高技術產業(yè)相關的專利產出量較少

制造一般是指把原材料制造成為機械裝備或社會需求產品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新工藝、新技術、新配方、新產品,而專利是反映發(fā)明創(chuàng)造產出的重要標志。發(fā)達國家依靠計算機、通訊、航空航天、醫(yī)藥等高技術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拉動經濟發(fā)展的實踐表明,專利數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制造工業(yè)的技術儲備和競爭能力,江蘇制造業(yè)經濟總量和市場份額均居全國第二位。2002年末,全省規(guī)模以上制造業(yè)經濟總量僅次于廣東(3721.12億元),在全國各省市中居第二位;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3.44%,僅次于廣東(15.42%)。而當年江蘇企業(yè)的專利申請量為4937件,占全國7.16%,列全國第3名,僅占第1名上海的34.50%,第2名廣東的42%,專利授權量為3240件,占全國8.75%,列全國第3,僅占第1名廣東的37.62%,占第2名上海的81.9%。由此可見,江蘇制造業(yè)盡管有經濟總量和市場份額的優(yōu)勢。但沒有知識產權的優(yōu)勢。

3.研發(fā)人才缺乏

江蘇科教文化發(fā)達,是人才大省,但是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研發(fā)人才并不占優(yōu)勢,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2003年,全國平均每個高新技術企業(yè)擁有科技活動人員 22.56人,江蘇只有19.94人,全國每個高新技術企業(yè)科技活動人員中有科學家和工程師 14.80 人,而江蘇只有11.30人,比廣東(17.56 人)、上海(17.00人)低得多。

作為一個東部地區(qū)的科研人才大省,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研發(fā)人才缺乏確實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是仔細考察江蘇省人力資源的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學科結構等方面之后我們也確實發(fā)現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之處,突出表現在:江蘇省的科研歷史悠久,但是也造成了當前繼承型人才多,創(chuàng)新型人才少的局面;同時,盡管江蘇省內聚集了11所包括綜合性、理工科、師范類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建設大學,但是這些學校及科研院所往往在學科設置方面也較為保守,造成了省內傳統(tǒng)學科的專業(yè)人才多,而新興學科而專業(yè)人才少,以及理論型人才多,實用型人才少;再者,在某一單一領域、行業(yè)、學科的專一性人才多,而跨領域、跨行業(yè)、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少。研發(fā)人才缺乏和人才結構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江蘇高新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削弱了專利產出的水平。

三、數據采集及實證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的結論,本文從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科技統(tǒng)計年鑒以及江蘇省統(tǒng)計年鑒中搜集了自2002年至2005年江蘇發(fā)明專利申請量和各個高技術產業(yè)產值,并運用灰色相關技術進行分析。具體數據見表1:

灰色關聯(lián)分析作為一種技術方法,是分析系統(tǒng)中各因素關聯(lián)程度的方法。作為一種數學理論,這種方法實質上是將無限收斂問題轉化為近似收斂問題來研究;將無限空間的問題轉化為有限數列的問題來解決;將連續(xù)的概念用離散的數據而取代的一種分析方法。它是一種用來分析系統(tǒng)中主因素與子因素的關系密切程度,從而判斷引起該系統(tǒng)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計量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lián)系是否緊密,與數理統(tǒng)計方法相比,由于對樣本量的大小沒有特殊要求,分析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因而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灰色關聯(lián)分析的主要步驟如下:

第一步:給出原始數據序列,主因素數據序列為:

M個比較序列為:

第二步:求絕對關聯(lián)度,令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的差序列為且

則絕對關聯(lián)度為:

第三步:求相對關聯(lián)度,令

再假設:

則相對關聯(lián)度為: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的適用性,本文將選取相對關聯(lián)度作為分析的依據。

在數據的具體計算過程中,本文借助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劉思峰教授、黨耀國教授及劉斌博士開發(fā)的《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第3版的配套建模軟件,對東部各地區(qū)大中型企業(yè)發(fā)明專利申請量,以及東部各地區(qū)高技術產業(yè)增加值進行灰色關聯(lián)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四、結論及對策

從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以2002年~2005年的數據為例,在江蘇省的幾個高科技產業(yè)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yè)、專用科學儀器設備制造業(yè)和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yè)與本省發(fā)明專利申請量之間的關聯(lián)度較強,均已經超過了0.90,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江蘇省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投入對于上述三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較強的發(fā)展動力;同時,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yè)和醫(yī)藥制造業(yè)與江蘇省發(fā)明專利申請量之間的關聯(lián)度也達到了0.80以上,相對來說,在六個高技術產業(yè)當中,只有航空航天制造業(yè)與發(fā)明專利申請量之間的關聯(lián)度較低,僅僅有0.5374,這說明了由于歷史及國家的產業(yè)布局等多方面的原因,江蘇省在航空航天制造業(yè)方面的發(fā)展顯得有些滯后。因此,為加快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專利產出的發(fā)展,并促進經濟結構的戰(zhàn)略性調整,需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增加政府投入,對發(fā)展相對的滯后的高技術產業(yè)如航空航天產業(yè)進行扶持,促進風險投資和在法律允許范圍的民營資金的準入。風險投資和高新技術產業(yè)是相伴而生的,沒有足夠的風險投資基金作保障,就不會有高新技術發(fā)展與繁榮。同時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和金融機構資金投向風險投資或高新技術產業(yè)。使科技企業(yè)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克服資金的瓶頸,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fā)明專利的產出和科技產業(yè)化的進程。

其次,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建立技術入股制科技人員持股經營制。技術開發(fā)獎勵制,促進專利成果的快速轉化。由于具有明顯的外部經濟效應,僅依靠市場力量來自發(fā)地推動科技成果的商業(yè)化應用是不夠的,政府應該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以促進發(fā)明專利成果從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再次,強化行業(yè)優(yōu)勢,重點發(fā)展醫(yī)藥設備及儀器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等具有明顯發(fā)展?jié)摿Φ壳翱偭窟€不夠大的行業(yè)。充分發(fā)揮區(qū)位優(yōu)勢,加快高新技術園區(qū)和沿江高新技術產業(yè)帶建設,增強區(qū)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和協(xié)作分工,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優(yōu)化,推動江蘇高技術產業(yè)經濟和知識產權工作的良性協(xié)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陶用之戴晶路高興: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專利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30―34

[3]馬海燕馬顏青:產業(yè)集群與江蘇高新技術產業(yè)[J].市場周刊,2006(12):43~45

[4]馬曉國李宗植胡剛: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實證分析―以江蘇為例[J].科學學研究,2006(8):153~155

[5]熊建國:江蘇中小企業(yè)知識產權工作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 現代管理科學,2007(4):33~35

第7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這條新聞沒有引起普遍的熱情。畢竟,玉兔號無人月球車著陸在地球最近的鄰居上,乃是人類探險家們幾十年前就完成過的壯舉?!拔覀兙嚯x俄羅斯和美國只剩下50年的差距了。”微博上有人如是調侃?!拔覈墓I(yè)設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绷硪蝗藢懙溃S后他開始擔心這個玩笑會引來“查水表的”。

不過,如果說中國本身顯得有點興致寥寥,那還是比不上全世界此起彼伏的哈欠連連。除了不夠新穎,這次任務還是使用仿造的設備完成的。在美國的一份雜志上,有人利用中文“玉兔”二字在英文中的諧音“你也可以”(you too),戲稱這次任務不過是一個落后世界頂尖航天大國幾十年的國家可悲地展示“我也可以”。

這些普遍的反應并沒有抓住要領。“玉兔”成功的發(fā)射、著陸和探測,證明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迅速崛起,而且這次崛起只會進一步提速。美國華盛頓市保守派智庫傳統(tǒng)基金會的成斌(Dean Cheng)說:“這是龜兔賽跑的一次經典實例?!睆囊龑г虑蜍嚨诌_目的地的復雜通訊網絡,到出類拔萃令其他國家艷羨的衛(wèi)星技術,再到建設一座新的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中國已經成為一股不容其他空間超級大國忽視的力量。它激起的漣漪正擴散得越來越遠,從你的手機設置到未來火星上第一個人類足跡的一切。

若要了解中國生機勃勃的太空項目,瞧一眼它的衛(wèi)星便足矣。中國從1970年開始發(fā)射低質量轉播衛(wèi)星和基礎間諜衛(wèi)星,頻率是毫不起眼的每年一顆,而這些衛(wèi)星僅能執(zhí)行最基本的任務。到了2012年,中國全年19次的發(fā)射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中國還已經將本國的第一名航天員送入了太空,執(zhí)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完成了小型太空實驗室的交會對接。“他們的載人航天計劃進展速度之快遠超美國20世紀60年代,”英國與中國航天計劃關系最密切的合作方盧瑟福-阿普D實驗室太空分部主任理查德?侯德威(Richard Holdaway)說,“他們正以驚人的速度迎頭趕上?!?/p>

“15年來,他們已經從龍?zhí)鬃兂闪酥鹘??!泵绹R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喬納森?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說。而且,他們還是依靠微薄的資金取得這一成就的。根據非營利組織太空基金會最近的估算,中國的航天預算不及美國的1/10。

那么,如此迅猛的加速是怎么做到的?一個被普遍接受而且并不算厚道的答案是,很多挑戰(zhàn)早已被其他國家攻克。“當年只有美國和蘇聯(lián)兩強爭霸的時候,他們還要應對基本的生存問題――比如宇航員呼吸什么,多少氧氣,多少氮氣――沒人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成斌說,“如今中國能夠受益于很多已經被解決并且公開的成果。”

他的言論反映出一種為人熟知的看法,那就是中國的技術進步大體上建筑在他國的思想成果之上――不管是免費的還是有償的。“我們每天都遭到來自中國的黑客入侵,”侯德威說,“大多數系統(tǒng)都相當健壯,但是還是有一些資料被非法獲取了。”確實,中國從外部獲得了太多智力成果,而且有時候是從他們尚無創(chuàng)新能力的領域強取豪奪而來?!八麄內耘f處于使用本質上屬于俄羅斯的技術以及仿制品的發(fā)展階段。”美國拉斯維加斯市太空技術公司畢格羅航空航天的創(chuàng)始人羅伯特?畢格羅(Robert Bigelow)如此評價。

然而,若要仔細探究,就會發(fā)現上述認識并不全面。誠然,正如畢格羅指出,中國的神舟飛船看上去幾乎與俄羅斯的聯(lián)盟號一模一樣。而在中國的宇航服里面,航天員經常穿著俄羅斯制造的艙內壓力服。還有,玉兔號確實很像1973年降落在月面的蘇聯(lián)月球車2號的升級版。

這些相似之處大多源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次交易。當時中國購買了俄羅斯的很多載人航天技術,包括聯(lián)盟號太空艙、宇航服、生命保障系統(tǒng)以及對接系統(tǒng)。不過,中國在原始設計的基礎上做了大量改進。比如說,神舟太空艙大約比聯(lián)盟號大30%,擁有太陽能電池板和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美國前宇航員洛里?奇奧(Leroy Chiao)說:“中國已經開發(fā)出了本應屬于下一代的技術?!?/p>

還有一些關鍵的進步,靠的并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賴于基礎科學的進步,中國取得的一些成就已經領先各國。比如說,為了成功操控探測器降落月面,中國工程師必須令其不受月壤干擾。這種異常尖銳、黏黏糊糊的細膩粉塵曾經差一點毀掉阿波羅任務。在無法從那些擁有模擬月壤的國家獲得建議的情況下,為了測試月球車原型機,中國科學家從零開始,開發(fā)出了自己的模擬月壤。中國科學院的行星學家鄭永春說,中國憑借的僅僅是幾十年前從美國得到的一丁點兒月球巖石樣品。

中國的火箭技術也講述著差不多的故事。其系列火箭是自己設計的,很快便比多年以來無甚變化的俄羅斯火箭還要先進。俄羅斯火箭以低熱值但更易使用的煤油為燃料,將“玉兔”送上月球之旅的3號則以更加先進的聯(lián)氨和四氧化二氮為燃料?!斑@是一種俄羅斯人避而遠之的東西,”麥克道爾說,“它更有力量,但難以應付?!彼阎袊晒Φ厥褂眠@種燃料稱為“高科技成就”。

因此,憑借中國航天計劃如前所述以及不曾提及的種種進步,“玉兔”得以花費6個星期的時間來探索月壤,直到機構故障停住了它前進的腳步。提心吊膽的月夜結束之后,我們得知機構故障仍在,但電子設備挺了過來。

如果月球車便是太空探索的全部,故事到這里就該結束了。然而,中國在其他方面同樣日程滿滿。中國在開發(fā)一整套包括軟件、衛(wèi)星和通訊基礎設施的系統(tǒng),目的是獲得徹底的空間自。

比如在之前的幾次繞月任務中,中國與嫦娥探測器的通訊嚴重依賴歐洲空間局(ESA)的全球深空天線網絡。但這樣的依賴也許很快就要結束了。“中國人正在建造他們自己的天線網絡,”ESA的卡爾?博奎斯特(Karl Bergquist)說,“不再那么需要我們了?!痹谟裢锰柸蝿罩?,中國仍舊使用兩套天線網絡,但對ESA的依賴不及以前了。

衛(wèi)星導航技術也正處于類似的趕超過程當中。作為美國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GPS)的競爭對手,中國的北斗系統(tǒng)已經完成了接近一半?,F在有15顆導航衛(wèi)星正在軌運行,計劃到2020年還要增加20顆。

事實上,衛(wèi)星技術是中國真正令人矚目之處。2010年,中國讓兩顆衛(wèi)星相會、短暫接觸后分道揚鑣,展現了其精確的機動能力?!案咚傧鄷缓髲楅_或者摧毀對方,是一回事,”成斌說,“然而,相遇后輕輕碰一下再各自離開,這意味著非常尖端的技術和極為先進的配套能力。”這么高端的衛(wèi)星可以用來維修其他老化的衛(wèi)星,以免它們變成太空垃圾――或者協(xié)助組裝空間站。

事實上,到2015年,下一代5號運載火箭將把中國的第二個太空實驗室送入近地軌道,它的運載承重比美國剛剛退役的航天飛機還要超出600千克。到2020年,一座完整的中國空間站(CSS)將被建成。中國科學院的一份報告明確提出了中國之后的計劃,包括在2050年之前建成一座有人月球基地――侯德威認為這個目標合情合理――實現一次載人火星任務以及自動探測器的行星級探測。(注:這里提到的“計劃”,仍是從技術發(fā)展方面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尚未獲得批準成為真正打算要實施的項目。)

對于一個尚未踏足月球的國家來說,這樣的展望聽起來似乎有些好高騖遠。但是中國長久而堅定的前行,并不是讓人相信這幅路線圖的唯一理由:中國還擁有至少兩項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資源。其一是人。“有25萬人正在效力于他們的太空計劃。”侯德威說。而據美國華盛頓市憂思科學家聯(lián)盟的中國專家顧克剛(Gregory Kulacki)說,這些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很年輕。這令人聯(lián)想起20世紀6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理想主義的年輕文化,他說,“平均年齡不到35歲,比其他國家的太空計劃年輕20歲?!?/p>

中國當前和未來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帶來的一項獨特能力:可以在比大多數西方國家政府執(zhí)政周期要長的時間內堅持他們的計劃?!爸袊酥贫碎L期計劃,而且愿意向它投入資源,”成斌說,“我指的不光是金錢,還有人力資源、工業(yè)資源和政治資源。我們應該能料到,他們最終會超越我們?!?/p>

第8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天舟一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貨運飛船。該飛船采用兩艙構型,由貨物艙和推進艙組成?!疤熘垡惶枴笨傞L10.6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太陽帆板展開后最大寬度14.9米。按照其設計指標,“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起飛重量約13噸,擁有約6噸的上行物質運輸能力,同時具備獨立飛行3個月的能力。從功能方面來講,“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具有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能力。而更大的一個亮點則是“天舟一號”具有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的能力?!疤熘垡惶枴钡脑谲壨七M劑補加能力約為2噸,這使得“天宮”系列空間站乃至中未來的大型空間站的在軌運行時間能夠得到極大的延長。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加油站,是快遞員,更是中國航天邁出發(fā)展建設重要一步的象征。

回想前不久,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同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10月23日早晨7點31分,“天宮二號”的伴隨衛(wèi)星成功釋放?!疤鞂m二號”是中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用于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在開展了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tǒng)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yī)學、釋放伴飛小衛(wèi)星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發(fā)展,使得“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終于有了完整的技術組合,成為了一款成熟的空間站。

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志。航天科技取得的創(chuàng)新成果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創(chuàng)新信念和信心,為全社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供了強大激勵。而“天舟”貨運飛船的發(fā)展本身則多了民眾參與這一層意義?!疤熘邸边@個名字的誕生凝結了廣大公眾的集體智慧。時光回溯到2011年4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正式向公眾開放未來中國貨運飛船的征名活動。截止到5月20日,該辦公室共收到5萬余個名字。當年7月8日,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名譽院長、空間技術專家戚發(fā)軔座談中國中央電視臺時,揭曉了入選前十的入圍名稱,它們分別為:“天梭”、“鯤鵬”、“天舟”、“神龍”、“龍舟”、“神驥”、“天馬”、“云梯”、“神駒”、“行者”。2013年10月31日,中國首款貨運飛船正式定名為“天舟”?!疤熘邸?,這個由“天宮號”空間站和“神舟號”載人飛船各取一字組成的名字,獲得了“TZ”代號,成為了中國航天器大系統(tǒng)中的年輕一員。

第9篇:航空航天的成就范文

雖然學會已經多渠道打開國際合作局面,但是尚存在巨大的發(fā)展空間。當前我會的國際布局與中國航空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尚不匹配;我會網羅的國際知名專家匱乏;具有國際視野和影響力的青年才俊明顯儲備不足,面臨國際組織“后繼無人”的窘境。要進一步提升中國航空學會的國際影響力,需從以下幾方面同時發(fā)力。

(一)把增強學會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作為提升學會服務能力的總目標

ICAS1957年成立于美國紐約,注冊地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當前秘書處設于德國,共有正式會員30余個(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組織任正式會員),涵蓋所有航空主流國家。ICAS每兩年舉辦一次航空科技大會,規(guī)模800人左右,是航空界的羅馬盛會,匯集航空領域頂級專家,展示該領域最新科技進展。因此,若想提升中國航空學會國際影響力,應將該國際組織作為主戰(zhàn)場,而主要途徑是進入其執(zhí)委會參與決策和舉辦會議。當前中國經濟總量僅次于美國,中國航空工業(yè)正在崛起,中國代表投稿與錄用量多年來連續(xù)居非主辦國第一,ICAS主席與執(zhí)委會主席均與我會有較好關系,面臨如此大好形式,我會必須抓住機遇,全力推薦合適人選進入ICAS執(zhí)委會,代表我國航空科技界發(fā)聲的同時,為實現我國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引入智力資源。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副主任秦久怡在2015高端學術會議發(fā)展論壇及展洽會上作了關于《積極爭取在華召開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為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服務》的主旨報告。報告指出在國際組織中開展工作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有專家在國際組織中任職;第二個層面是參與國際組織有關計劃的制定;第三是舉辦國際組織會議;最高層次為將國際組織秘書處設在我國。這為學會在國際組織中的發(fā)展指明了努力方向。鑒于此,中國航空學會應逐層深入,逐步加深參與程度,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形象。

(二)以大型國際會議/賽事為依托,加深與其他國際學術組織的參與度

中國航空學會現已與多國航空學術組織建立起雙邊關系,這種具有共同活動平臺的雙邊關系比較穩(wěn)固,并通過定期活動得到不斷強化和加深。例如,我會與澳、韓、日聯(lián)合主辦亞太航空航天技術學術會議,每年一屆,輪流承辦。依托此會議,中國航空學會與其他三國航空科技社團保持著緊密合作關系。相比而言,與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巴西、法國等國家的雙邊關系由于缺乏固定交流渠道和平臺,而流于形式。如果能夠以學會主辦的大型國際活動與賽事為依托,將雙邊關系做實做深,不僅有利于活動的國際化、經營模式的轉變,也將為學會未來拓展海外聯(lián)系提供重要積累。在活動中加深其他國家學術組織的參與,可以通過邀請作為聯(lián)合主辦、海外專家進入組委會等多種方式實現。

(三)打造“一陣地”“一窗口”,聚攏國際專家,擴大對外宣傳

以學會主辦的航空學報英文版為陣地,聚攏國際知名專家進入編委會,不僅能夠提升期刊國際化程度,提升文章質量,還十分有利于期刊在國際航空科技界的推廣,從而擴大中國航空學會的知名度。另外,全面提升學會英文網站的可視度與信息量也是展示學會風采的重要平臺。及時跟上時代步伐,開啟中國航空學會微信平臺,并在其期刊上、會議宣傳冊上、網站上多途徑進行廣泛傳播宣傳,也是擴大學會知名度與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同時應重視國際會議網站與宣傳冊的制作,因為這是海外合作單位與代表了解會議信息、評估活動質量、判斷主辦單位實力的第一途徑。

(四)以需求為導向,夯實雙邊關系

學會存在之根本是為會員服務。中國航空學會有單位會員150余家,覆蓋航空全產業(yè)鏈。面臨國內航空政策利好,企業(yè)與航空科研機構迅猛發(fā)展,國際合作需求迫切的大好形勢,如果學會能夠通過走訪調研,及時了解單位會員需求,協(xié)助其與海外組織或者單位建立合作關系,不僅能夠服務會員,更能夠為自身拓展穩(wěn)固而持久的海外關系。此外,與航空科技發(fā)達國家的航空社團建立會員共認制度,是快速吸收海外會員、擴大學會國際知名度、豐富會員權利、提升學會吸引力、強化學會間合作的有效措施。

(五)做好人才儲備與托舉,成就后繼有人、百家爭鳴之景象

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人才儲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會作為一個組織,能在國際社會上享有重要地位,靠的是其自身的實力,但是實力的體現靠的是人才。雖然我國航空領域從業(yè)者數以百萬計,同時具備學術水平高、英文交流能力強、活動能力得到國際認可的中國航空領域科學家卻是屈指可數的,這已經成為我會難以在ICAS領導層取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要想后繼有人,就必須從現在開始發(fā)掘人才、培養(yǎng)人才、儲備人才。通過國際會議發(fā)現游離于學會組織之外的專家學者;通過國際賽事,吸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委員;通過大學生活動,發(fā)現具備潛質的年輕才俊,將信息整理分類,首先納入學會會員系統(tǒng),之后分門別類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以期成為中國航空學會未來國際舞臺上的中流砥柱。人才培養(yǎng)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學會未來推動產業(yè)發(fā)展,服務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以及航空強國夢的戰(zhàn)略儲備。

(六)激發(fā)組織活力,形成學會總會與分支機構齊頭并進之勢

由于中國航空學會所處行業(yè)具有軍工背景,其國際化的進程遠遠落后于全球化的進程。如何迎頭趕上,引國際先進技術與人才為我所用,需要學會總部調動起各個地方學會、分支機構、會員工作站的積極性。引導和鼓勵各級組織將具備條件的內部會議發(fā)展為公開會議,公開會議發(fā)展為國際會議,鼓勵分會對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國際組織以及海外組織進行調研,適時地以總會或者分會名義加入相關國際組織,參與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與實力雄厚的他國同領域組織建立雙邊關系,聯(lián)合舉辦研討會或開展具體項目合作。

(七)引國際人才與資源為我所用,著力提升學會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