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命的思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看了《天鵝湖》的芭蕾舞蹈之后,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意義。
那優(yōu)美的舞資,輕盈的每個動作,都向我們展示王子與公主的哀怨情愁。旋律扣人心弦,總在慢慢地激蕩每個人的心田。一切一切的外在煩惱,憂愁隨之拋開,心靈暫時得到了寧靜,只有那對翩翩起舞的公主王子占據了我的心田。這,是否就是我失去的東西?這,是否就是我一直都在尋找的東西?身體也有語言,而他們,是這樣來展示自己的生命,展示生命的熱情,生命的力量!我們不應只看到公主與王子的悲哀,傷感。舞蹈的真諦不僅僅于此,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舞蹈與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而音樂,給人的感悟更深。
旋轉!旋轉!旋轉!轉出真正屬于自己的生命。有太多東西,是值得思考的。有時候,形體的語言往往不能表達出她的內涵所在。無言的舞動,用四肢訴說一切,生命,就更能被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人初生的無知,少年的純真,青年的朝氣,中年的穩(wěn)重,老年的憤世嫉俗都表現(xiàn)在生命的過程中。生命是母親的慈愛,父親的嚴厲,愛人的柔情,朋友的關切,是一切感情的集合體。長河襯落日,青松立峭壁,萬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陽春和白雪,寶刀快馬,金貂美酒都是生命畫卷中的一部分。只不過,有些人的生命畫是素描,有些人的是水墨畫,有些人的則是水粉畫,還有一些人的是油畫……也許生命就是如此多彩。
走在生命的長廊上,有的人把自己當作游客,四處觀光;有的人把自己當作路人,埋頭前進;有的人把自己當作上賓,只是欣賞一側的景致,假裝很有興趣;而有一部分人則把自己當作主人,精心設計人生中的景物。人不同,心不同,看到的景致也不同,對于生命的理解自然就有所差異。
開花容易,結果難,同樣,我們獲得生命輕松,并不代表生命過程也熠熠閃光。冬去春至,樹上開滿了艷麗的花朵,放眼望去姹紫嫣紅,令人心曠神怡;但在萬花競相開放的背后卻隱藏著凋零,送夏迎秋,一棵樹上只掛了不多的果實。靜心思索,優(yōu)勝劣汰讓人心驚。開花的不一定都結果,結的果不一定都是甜的。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活著的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成功的也不一定都是有價值的。開花、結果是自然規(guī)律,但如果沒有蜜蜂采花粉,一切都是徒然;活著的人如果得不到社會的認可,生命的價值也不能得以實現(xiàn)。
然而,一切的結果都源于生命自身的成長。石縫中可以創(chuàng)造生命,小草破巖而出;峭壁上能夠屹立奇跡,青松挺拔而立;逆境同樣可以造就英才。其實,生命就像是岸邊的巖石,原本有棱有角的它們在經歷了海浪無數(shù)次的拍打侵蝕之后變得平滑,光亮。當我們驚嘆海之壯闊、天之高遠、路之漫長時,我們便能洞察一切了。
有時我們需要把自己當成自己去激發(fā)生命的火花,有時我們則要把自己當作別人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生命。但不論從哪個角度思考,我們都會面向遙遠的地平線測度生命的行程。
海子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蹦俏乙f:“生命除了奮斗別無所求!”
點評
一、讓枯燥的講解變成富有情趣的文學創(chuàng)作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學生有自主學習的需求,讓學生自覺能動地學習,有個性地學習,創(chuàng)造性學習,就必須擺脫“教師主宰課堂”的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學生有了學習的選擇權,課堂的走向、情境的發(fā)展操縱在學生手中,課堂上就出現(xiàn)“滿堂彩”。
在進行九(上)現(xiàn)代詩歌《夜》的教學時,我注意到學生的眼神有點散漫冷淡,甚至有點困倦的情緒。我立刻意識到原先設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了紕漏,顯得枯燥呆板,便果斷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一改老師的講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因為這首詩歌內容淺顯,我要求他們先自由朗讀說說夜的特點,接著就讓學生改寫詩歌。下面是改寫詩歌的一個精彩片斷,足以印證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使學習甚至是文學寫作變得不再是枯燥、艱辛的事。
師:現(xiàn)在我們請同學來說說你筆下的夜。
生1(杭天):人兒不知不覺走進夢的城堡,熱鬧的校園失去喧囂,一切都沉寂了,只有那溫柔的風兒,不時拂過嬌嫩的臉龐,星星快活地眨著眼睛,看著大地美美的睡了。
生2(李林):夜,來臨了。同學們都靜靜的睡了,喧鬧的校園也慢慢的沉寂了,宿舍外一片寧靜,仿佛連樹兒也唱起了催眠曲。
……
掌聲雷動,在輕松的氛圍中,枯燥的詩歌解析變?yōu)楦挥邢胂罅Φ脑姼鑴?chuàng)作,使詩歌教學變得富有情趣,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而且樂此不疲。有一個平時表現(xiàn)一般的學生在每天一記中寫到:“雖然我不喜歡作文,但這節(jié)詩歌作文課我非常喜歡,因為它讓我感覺到學習是輕松愉快的 。我不僅學會了欣賞、創(chuàng)作詩歌,而且還讓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我喜歡這樣的課堂?!彼崽鹂嗬倍加袪I養(yǎng),成功失敗都有歡樂。尊重學生屬于自己的體驗,讓他們走進自己的世界,在活動中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保護學生的探究熱情,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多么有益?。?/p>
教師的教學激情會點燃學生的展示激情。在學習郭沫若的現(xiàn)代劇《雷電頌》時,為了調動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積極性,達到教學中以讀促理解的目標。我在上課伊始安排了三個同學分節(jié)有感情朗讀課文。其中李天威聲音最好聽,讀得不但正確,而且聲情并茂,李新宇最有激情,聲音高亢嘹亮,潘浩讀得有幾處錯誤,但也感情充沛。他們示范朗讀結束時,博得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我看到學生的臉上個個都洋溢著笑容,甚至眼睛放光,很顯然他們的情緒被感染了。我看時機已到,便趁勢就把時間交給了學生,而且用鼓動性語言布置任務,每位同學都選擇自己認為有表現(xiàn)力或最有內容可分析的節(jié)次段落練習感情朗讀,一會兒我們來比賽一下,看看哪些同學讀得好,說得好。接下來的課堂氣氛空前高漲,教室里充溢著朗朗讀書聲,就連平時散漫、說話懶洋洋的同學表現(xiàn)得都很積極,且讀得很好。此時,我由衷的感覺到做一名語文教師真好!課后有學生在讀寫筆記上寫到,從來沒見過他們這么認真過?。】吹竭@兒我真的很感動也很慶幸自己選擇了一個較恰當?shù)慕虒W方式。
二、讓呆板的課堂變成學生展示的舞臺
心理學里講人都有需要,最淺層次的是生存需要、物質需要,高層次的有自我滿足的精神需要,現(xiàn)在的學生物質需要很容易就能滿足,所以他們會有更強烈的精神需要,有探究的需要,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學生的合理需求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而這些需要的滿足,離不開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師適當?shù)囊龑Х椒?。教師要根據特定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要善于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予以肯定,以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促使他們不斷地追求和自我完善。 轉貼于 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課堂展示中,學生展示背誦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不得不讓人贊嘆。為了讓語文背誦不再讓人膽戰(zhàn)心驚,望而生畏,他們大膽地設計了一個小情境:孟子收了風流才子唐伯虎等四位學生,“老師”要“學生”背誦他的這篇作品,四個徒弟各持一把扇子,神情悠然,面向同學翩翩走來,很有韻味的念誦著“老師”的得意之作。坐著的同學被他們那款款深情感染了,也不自主的站起來與他們一起背誦。此情此景感觸頗深。在課堂上老師把內容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先理解,然后再將知識教給同學;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思考接受,然后質疑,互相提問講解,完成學習任務。有同齡人的引領還怕學生不想學嗎?他們會不由自主的接受學習,更甚至是主動學習。學習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枯燥的事,而成了一種游戲,一種有意義的活動。主持背誦的這組同學還擔當了老師的角色,檢查其他同學背誦,并且能及時做出中肯且具有鼓勵性的評價,這些事情比老師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催生學生健康成長的陽光雨露。只有根本的轉變,才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才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在那堂課中,我以誠摯的態(tài)度與愛心,用與學生平等相處的心態(tài),洞察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的體驗,使學生覺得師生是朋友、伙伴,以此來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把預設真正變成學生的精彩生成
我喜歡動態(tài)的課堂,因為它里面會出現(xiàn)很多驚喜。當學生心靈開放,思維多向,行為活躍,課堂定會因不可預測因素的出現(xiàn)而波瀾起伏。也許,偶然的因素會使教師措手不及,造成教學秩序的暫時失控,但是,我們不能回避,也不應回避。相反,若能巧妙地處理不可預測的因素,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定能掀起學生認知沖突的,激發(fā)學生的情緒,激活學生的思維。課堂,也會因此而更加生動活潑,充滿學習的樂趣。
我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講到分析小說主旨的時候,大多學生都概括出來本文是諷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這時趙孝法突然提問:這篇小說是諷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可是為什么于勒發(fā)財后還要回來報答菲利普一家,為什么變成窮光蛋后不回來“賴”菲利普一家呢?
我當時既驚又喜,在備課時我想到了這個問題,但是還沒找到拋出它的時間,可是趙孝法卻提出來了,這不就是生成嗎,太好了!隨即向學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于勒被打發(fā)到南美洲前后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嗎?”
學生也很茫然,還沒有從問題中回過神來,但還是很快展開了思考與討論。答案隨即出現(xiàn):開始時所有人都對于勒嗤之以鼻,他是沒臉回去了,因為他大大占用了菲利普應得的那部分財產,是“敗家子”;可是隨后就有學生反駁,于勒發(fā)財后寫信說,“他賺了點錢,并且希望能夠賠償我父親的損失”,可以看出于勒還是有良心的,顧及親情的;在寫第二封信時其實于勒已經破產了,那是和家人的“訣別書”??墒怯诶照f的很委婉,而且破產后也沒有再來牽累菲利普一家,說明于勒是有羞恥心的,是有一顆善良心的人。
到此時,我順水推舟:照這么說于勒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壞蛋”、“無賴”,從他身上我們能概括“于勒”在小說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這節(jié)課,圍繞預設目標而“生成”,使學生懂得了對小說中的人物做多元理解。這就是順勢的“生成”,使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亮點,出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文本出發(fā),以文本為依據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意外的“生成”是符合“語文”意義的。課后,老師評價這節(jié)課內容挖得較深且準確,處理得很靈活。
……
思考之一:教育應始于人文、充滿人文
教育以人為對象,本來應始于人文、充滿人文,但當把其視為一種“技術”或“工具”的時候,人文性就缺失了。教育基本功能在于幫助學生完成其個體的社會化,但功利主義、技術理性的濫觴使其本質演變?yōu)橐环N工具關系。工業(yè)化“流水線”式的教育實踐,“工廠式”的“產品”加工,重視對人的塑造與規(guī)訓。反思今天的人文性,一個明顯的事實是,人文性流失或異化,教育品質嚴重畸變,尤其在應試教育的過度推崇、高度競爭的升學壓力下,教育已經淪為機械性的知識訓練或操練,學生淪為考試的機器,被看成知識的接納者和承載者,學生的地位、情感、體驗、精神、生命等悄然退隱或消逝。這種唯理性教育模式,重知識輕發(fā)展,重訓練輕培養(yǎng),過分倚重知識的工具價值與經濟價值,而對人的精神成長等內在價值維度的關注明顯缺失。知識的功利主義理解與運用空前高揚,知識本身成為目的,它主宰了教師與學生。本應是關注人的教育卻成為了教育實踐和人存在的異化力量,在一定的目的和手段下組織起來加以某種規(guī)范的活動,人被規(guī)約于預設的牢籠,成為規(guī)訓化的人。一個客觀事實是,當下單一化的知識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悖離了教育本身,教育實踐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實踐,教育也不再是尋常意義上的教育。在教育中注入了太多“非教育”或“反教育”的因子,教育不再是育人與成人的實踐活動,更無法完成“照料人心魄”的偉大使命。在工具理性的導向下,教育實踐陷入一種知識簡單化、非人化、操作性的尷尬局面,教育教學不僅成為師生掌握、教授、傳承知識的工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其人文性,成為一種應付考試或尋找職業(yè)的工具性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的品質和命運,尤其是影響了人的發(fā)展的品質與命運”。
教育并不只是訓練學生能夠謀得職業(yè),或者從事知識上的追求,而是引導人們充分去體悟人生的意義。教育的意義不該只是事實的獲得,不該只是在知性上接觸大量未經驗證的概念,不該只是為了做好求職準備的人提供技術支持。人的一生必有其目的與意義,那么這個目的必然是要教會我們不斷地去趨近這個意義。在此意義上,教育應始于人文、充滿人文,就是旨在回歸教育的本性,使學生回歸自然性狀態(tài)下的人的生活,回歸教育對人性的關懷,對生命的提升與對教育學意蘊的追求。將人生的意義置于教育實踐的首位,建構人的意義關系,引導學生去體驗世界,理解生活,實現(xiàn)人性的回歸與完滿,即一種“繆斯本性”的生成:讓歌者歌、讓思者思、讓行者行。
思考之二:教育應是生命的
學者葉瀾說過,教育要創(chuàng)造人的精神生命。海德格爾也曾經說過:生存是一件思的事情??梢哉f,人有怎樣的生命意識,直接決定著他在現(xiàn)實的生存經驗中是怎樣確認自己的存在的。生命意識是人作為生命存在的自我意識,其內涵應有尊重、熱愛、珍惜生命之義。只有具有生命意識的人才能珍惜生命,才能尊重其他生命的價值,才能發(fā)現(xiàn)生命之美。生命本應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而在現(xiàn)實中,教育的指令性與功利性所帶來的灌輸與束縛,讓學生的生命情感被儼然漠視,在教育視野中出現(xiàn)的是對生命本真的巨大漠視、扭曲與異化,現(xiàn)代教育迷失的恰恰是對生命的關懷。知識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應然圖景構成了一個實然悖論。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幼兒“小學化”“成人化”的痕跡過早地前移,使本屬于他們的生命世界少了一分恬然的快樂與自然體驗,不僅在教育中的生命價值實現(xiàn)的品質不高,而且生活的幸福度也大大打折。
在教育異化下,教育過程中伴隨著的是諸多不和諧的異音,它不僅破壞了生命的完整性和嚴肅性,而且與詩意的教育相去甚遠,從根本上有悖于教育的旨趣。教育實踐的技術化、程序化運作把教育領域簡約化為一種簡單的過程,其造成的必然是限制了生命活力,缺失了生命精神。在此境遇中的學生必然被扭曲與異化,學生完整的生命世界必然被肢解與遮蔽,知、情、意、行等也必然被“知識”的邏輯所代替,如此等等。這必然導致學生精神缺席、人格失真、生命失落、心靈空場、尊嚴缺席。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在此沉重的教育中學生看不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學習對于他們而言成為與心靈隔離的苦役。
教育是詩性的事業(yè),更是一個生命的存在。教育中的生命應是有靈魂的、有情感的,其真實的“場”應是人格與人格的相遇,靈魂與靈魂的對話與交流及人對人的理解成為可能,并讓生命情感引人振奮、達觀、向上、充滿朝氣,把人引向與周圍世界的自由交流,成為人生動力與光明之源。
思考之三:教育應是道德的
道德性體現(xiàn)在促進兒童的發(fā)展,讓兒童享受現(xiàn)在的快樂及美好的未來。要從兒童的現(xiàn)在出發(fā),重視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和活動,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尊重兒童的需要、興趣,對兒童發(fā)展負責,把兒童的現(xiàn)在與未來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重視教育對兒童發(fā)展與規(guī)范之間的相互作用。柏拉圖就曾認為,真正的教育是一個將已存在于學生身上的潛能吸引出來的過程。古希臘圣賢的教育思想,即教育要致力于人的成長與改進人的生活質量。國內知名教育學者金生v先生也認為,“教育是一種道德性的實踐,教育和教學都是道德事業(yè),不僅具有道德的目的,而且必須以道德的方式進行”。這種道德的方式在學者康麗穎看來就是,“它表現(xiàn)為實踐者對教育生活本身的關注,對人自身的關注。它不是從理性的、主體的、知識的路徑尋求對教育世界的控制和主宰,而是在一種民主的、包容的、對話的、參與的理路中探尋實踐者在教育世界中的相遇和相知,以及他們的生存價值和生存意義”。
關鍵詞:學生 生命教育 珍惜生命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5-091-02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和含義
關于生命教育這一命題,自從古希臘時代以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及后來的教育哲學家們,已經從哲學領域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他們認為生命教育應該以生命為基礎,追求生命價值與意義。“人生哲學”、“生命哲學”、“價值哲學”、“倫理學”、“道德教育”、“生死教育”、“終極關懷”等,就是他們提出的哲學概念,也是他們對生命的思考。先哲們認為,從哲學角度去詮釋的話,生命教育應該是一種新的價值關懷與提醒?,F(xiàn)代意義上的生命教育是美國學者杰?唐納?化特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首次提出的,此后生命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又引起了廣泛地關注并得到了迅速地發(fā)展。從生命教育近幾十年的實踐過程來看,它首先是從人們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的這一殘酷現(xiàn)實開始的,是作為預防未成年人自殺的權宜之計被提出的。但是筆者認為生命不僅包括自然生命還包括精神生命。所以生命教育除了關注人的自然生命之外,還應該注重提升人的精神生命。因此,生命教育應該是教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并且在這個基礎之上又注重提升生命意義、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活動。生命教育從積極層面上講是希望他們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在這個基礎之上將自己、他人和自然界融合在一起,和諧發(fā)展。從消極層面上講則是使他們不自殘和自殺。在這個意義上,生命教育的含義可理解為:狹義上是指針對生命本體的教育。教育他們認識自然生命的構造、學習生存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廣義上是指針對精神層面的教育。教育學生認識生命的美好,形成積極向上的生命觀,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潛能,來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通過生命教育,既讓學生對自然生命的基本構造和功能有一定了解,又要讓學生掌握一些自救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自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最終實現(xiàn)他們人格的全方面發(fā)展和生命價值體現(xiàn)。
二、生命教育的目的
生命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輔導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尊重生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輔導學生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增加挫折承受力,它是一種情緒教育,教導學生學習面對生命中的無常。生命教育目的在于輔導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進而達到實現(xiàn)自我的目的;增進學生之間人際溝通的技巧,加強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鼓勵學生多接觸大自然,體驗多元的生命形態(tài);幫助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提升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啟發(fā)生命的智能,深化價值反省及整合知情意行。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學校教育內涵的補充,讓學生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賞自己、關懷別人。①生命教育的目的可以歸納為通過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意義,學會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加強人際溝通技巧,進而能珍惜自己的生命、欣賞自己并能關懷他人。
三、對學生加強生命教育的內容
基于對生命教育含義的理解,從生命教育的目的出發(fā),從當今學生成長的特殊環(huán)境考慮,筆者認為,我國當代學生生命教育應該強調以下幾個基本方面。
1.生存意識教育。生存意識教育,實際上也就是珍惜生命教育,這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個層次。因為只有生命個體的存在,才能談得上發(fā)展和質量的同題。人的生命首先是作為個體而存在,離開個體生命的自為存在,一切都會失去真實的承擔者和前提。②生命作為個體存在,是人的其他價值創(chuàng)造、實現(xiàn)和評估的先決條件。離開生命個體存在和延續(xù)的過程來實現(xiàn)生命價值無疑是荒謬的。日本學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嚴的,就是說它沒有任何等價物,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它?!鄙鼘τ诿總€人來說只有一次,失去了便不可復得。所以對于每個人來說,維持生命存在是不可剝奪的權利。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對他人價值的承認。因此,要引導學生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生命,任何傷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為,都是對人的價值、人的生命的踐踏和褻瀆。倡導生命價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義是實施生命教育的內在依據。
2.生命歷程教育。人生要經歷各種磨難、痛苦、失意和挫折,也要面對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生命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關鍵是看人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生命,用什么樣的方式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F(xiàn)實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個別學生抱怨:“累”,“沒意思”,消極懈怠,得過且過;還有一些學生沉溺于物質享受當中不能自拔,追求享樂,不思進?。挥械膶W生意志薄弱,理想模糊,在前進的道路上稍遇挫折就自暴自棄。對于這樣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正確地認識人生道路上的順暢與坎坷,正視生命進程當中的機遇與挑戰(zhàn),科學認識生命歷程的豐富多彩,正確對待挫折失意和成功輝煌。要學會面對鮮花和榮譽,更要學會面對懷疑和冷落;要教育學生學會堅強,學會抗爭,積極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諦;要讓他們堅信,困難總是暫時的,矛盾總是會找到解決方法的,使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從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走好生命歷程中的每一步。
3.生命價值教育。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tǒng)一體,“自然生命是價值生命的載體,價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靈魂,舍棄二者之中的任何一個生命都是不完整的?!鄙鼉r值是人類生命歷程的升華,生命價值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是不會自發(fā)顯現(xiàn)的,它要靠人們個體自覺的、有意識地去追求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的大小、實現(xiàn)程度也在于個體的主觀努力程度。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給學生們帶來的困惑,以及各種評價標準以及新舊觀念之間的沖擊,使很多學生感到茫然或無所適從。現(xiàn)實的生活狀況和學生腦海里的傳統(tǒng)價值觀形成極大的反差,以致很多學生不懂得珍惜生命,反而為了一些沒有意義的“自尊”進而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生命教育幫助學生認識、發(fā)現(xiàn)自我的生命價值,讓他們思考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存在的意義。生命價值的教育首先在于生命存在本身的價值的教育。個體人首先只有作為一個具體的生命存在才能夠談得上他的價值。每一個人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本身就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為此,我們不但要關注自己的生命,還要呵護自己的生命,保證較高的生存質量。其次我們要通過全方位的生命價值教育來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使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來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通過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和貢獻來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幸福追求。
4.生命承擔教育。責任意識教育是生命承擔教育的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命責任意識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責任主體的形成。生命教育要讓青少年認識到生命不僅是屬于自己的,同時還屬于家人和社會。因此,人應當自覺地從自我生命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覺進而體會他人的感受,培養(yǎng)起對他人、社會的關懷和責任意識。樹立起了責任意識,學生就會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同時自覺地履行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責任。
四、加強學生生命教育的做法
1.倡導生命化德育,發(fā)揮其引領作用。生命化德育就是把道德融于學生生命當中,并以每個學生的人生幸福為價值取向,使他們明白道德不是束縛人的,而是實現(xiàn)人的幸福的。因此,生命化德育應當在學生生命教育中發(fā)揮其引領作用。學校的生命教育應該和德育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通過增設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寶貴性,學會正確地對待生存和死亡、痛苦和磨難,學會珍愛一切生命,提升生命價值。
2.在其他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目前,對生命教育課開設微乎其微,因此在現(xiàn)有的條件下,生命教育可以通過其他相關的學科進行滲透,尤其是思想教育理論課,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教師應該強調和引申一下,要突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現(xiàn)有課程設計和師資條件下,生命教育還可以通過整合其他課程進行推動,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生理課教育等。此外,學校還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生命教育資源,把生命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當中,以增強生命教育的效果。
3.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梢越Y合校園安全、學生自我保護進行生命教育;結合愛心、友善、關愛進行生命教育;結合生理、心理、青春期進行生命教育;可以結合異性之間的交往進行兩性教育;可以結合健康養(yǎng)生、遠離進行生命教育;可以結合環(huán)保、生態(tài)進行生命教育。也可以按節(jié)日安排主題性的生命教育活動,比如4月份可以安排“祭祖”活動,5月份配合母親節(jié)安排“生孕體驗”活動,9月份配合“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開展慰問孤寡老人、給遠方的親人寫信等活動。
4.教師注重言傳身教,發(fā)揮其示范作用。生命教育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通過語言,更重要的是通過行為舉止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響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在生命教育中,每一位老師,不僅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教育學生認識到“生命是至高無尚”的,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情懷,提高學生“珍惜生命”的意識。同時,教師更要在反思自己職業(yè)行為的基礎上,努力成為生活充實、積極向上的典范。因為,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優(yōu)秀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示作用是無形和巨大的。只有教師自身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愛,才會在日常的教學、活動和師生的交往當中,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染學生,教會學生懂得珍惜生命。
5.學校、家庭和社會聯(lián)起手來,共同進行學生的生命教育。學校作為學生生活、學習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但不應該只是學校唱“獨角戲”,生命教育還是一項涉及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系統(tǒng)性的工程,因此應特別注重把學校、家庭和社會結合起來,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家庭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也非常的重要,家長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對孩子形成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全人格非常重要。青少年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過渡期。生活、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復雜,需要通過多方面的齊抓共管,共同關心這一特殊群體,全社會都有責任做出應有的努力。應建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只有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途徑的教育,做到教育全員化,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社會工作介入黑龍江省中小學生命教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2514130]
參考文獻:
1.楊東平.學問中國[A].中國進入教育世紀[C].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2.高清海,胡海波,賀來.人的“類生命”與“類哲學”――走向未來的當代哲學精神[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崔婷婷.從5.12大地震思考對醫(yī)學生生命教育[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8(8)
關鍵詞: 中學語文教學 生命教育 四個方面
生命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現(xiàn)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規(guī)的教育制度中應該提供對生命意義的思考與建立,也就是提供對生命存在的意義與目的探索的教育,以啟發(fā)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更積極幫助人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自己與生命存在的價值”。[1]生命教育就是在學生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喚醒學生生命之意識,引導學生欣賞生命之美好,探求生命之意義,建構生命之信仰,全面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
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最基本和最重的一門課程,它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方面的特殊優(yōu)勢主要在于: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人文性特征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都蘊涵著生命意識,幾乎每一堂語文課都可以滲透生命教育思想,這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新課程理念的核心與靈魂就是“以人為本”,為人的終身發(fā)展服務,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有效地利用語文教學資源開展生命教育,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不斷完善,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積極拓展可能路徑。
1.在文本教學中提升生命教育之意識
教材是中學語文教學的最重要內容?,F(xiàn)行的中學語文教材無論是人教版、蘇教版,還是其他地方性實驗教材,一般都是以文本閱讀為主要內容的。作為人類文化和經驗的傳承,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具備大量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素材。中學語文教師應努力把握好這種現(xiàn)實條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這些承載著人類生命智慧的文學經典浸潤于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情感經驗之中,成為其精神世界的重要構成。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闡釋生命和呼喚珍愛生命的文章,給人以生命的啟迪。如美國小說家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以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告訴人們應當熱愛生命,努力使生活更有價值。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由盛開的紫藤蘿花所呈現(xiàn)出的勃勃生機,引發(fā)人生悲歡離合之思考,慨嘆生命長河之永無止境,感悟生的美好。張曉風的《敬畏生命》,則由眼前樹木飄送種子的景象,贊揚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告誡人們面對生活要勇于奮斗和開拓。此外,諸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與地壇》、《人生的境界》、《石縫間的生命》、《我為何而生》、《我的呼吁》等文章,都表達著一種人生追求,引導著我們探求生命的意義。中學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表達親情和友情的文章,其中洋溢著生命的關懷,也是非常好的生命教育素材。如《背影》、《與妻書》、《陳情表》、《祭十二郎文》、《項脊軒志》等。另外,還有一些倡導人與動物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文章,如《貓》、《珍珠鳥》、《石鐘山記》、《小石潭記》、《大自然警號長鳴》等,同樣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很好素材。總之,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極為豐富,蘊藏著無限的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契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資源,適時引導學生去領悟其中的生命意識,使學生學會敬畏生命、欣賞生命、珍愛生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歷練,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寫作訓練中滲透生命教育之因素
語文教學除了在文本教學中提升生命教育的意識之外,還可以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皩懽鹘虒W的真諦是讓學生將寫作視為生活中表白內心、與人溝通的需要……作文需要有生命意識,需要字里行間跳躍著生命的活力”。[2]余秋雨也說過:“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的訓練。”因此,我們要走出傳統(tǒng)寫作教學片面注重技法指導的誤區(qū),把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擺在重要位置,構建“生命式”的寫作教學。
在“生命式”的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引導學生自由地抒寫生活,傾訴生命情感,表達生命意志,釋放生命張力。事實上,這也是寫作教學成功之關鍵。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選取最能觸動學生心弦的話題,關注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存狀態(tài)與人生經歷,通過引入生命問題題材,促使學生思考生命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還可以開展以“生命”為主題的研究性寫作。如在學了《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為何而生》等課文以后,可以指導學生就家長、老師、同學的生命觀進行調查,利用多種途徑獲得資料,撰寫調研報告。此外,觀察日記作為作文訓練常用的手段,也是進行生命意識滲透的有效途徑。教師應進行開放性教學,多讓學生親近生活、親近自然,把觀察感受訴諸文字,既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生命的偉大、可貴與可敬。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生命的傾聽。寫作教學少不了要批閱學生的作品,在習作批閱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從章法技巧的角度去給文章尋找優(yōu)缺點,或干脆一個分數(shù)一個“閱”字了事。既然作文是學生的生命傾訴,這種傾訴必定包含著學生的生命經歷與生命體驗,學生渴望有人認知傾聽并產生回應。因此,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十分注意習作評語的生命回應,要把寫作訓練當成和學生展開生命交流的橋梁。這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最具溫情、最有滲透力的途徑。
3.在課外閱讀中捕捉生命教育之契機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育的重要補充。廣泛地進行課外閱讀,既是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的需要,又是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徑。豐富的課外閱讀,不但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而且能夠源源不斷地充實其生命,增添生命的厚度。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與前人坐而論道,和今人切磋砥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閱讀不僅僅是一種意義的認知,更是一種生命的體驗與人生意義的探究過程。
中外文學發(fā)展史上留下了許多經典名篇,其中蘊含著無限豐富的生命話題和人生哲理,這是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的很好素材。學生通過閱讀這一類作品,可以與史上的偉人、名人、哲人進行生命對話,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真諦。讀魯迅的散文集《朝華夕拾》可以讓我們懂得生命之美好,這些散文是充滿溫情的魯迅先生從一個孩童的視線出發(fā),隱去其慣常的憤怒和絕望而訴求于自己人生體驗的成長追憶,這些美好的記憶正是魯迅先生在“絕望現(xiàn)實”中還能熱愛生命、善待生命的根源。讀余秋雨的散文自然會感受到濃濃的民族憂患意識,在作者理性的批判和浸透著悲涼色彩的厚重文筆中,學生的心靈會受到強烈的震撼,對現(xiàn)代文明作深層次的思考。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以看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身上所體現(xiàn)的頑強堅韌的意志和自我獻身的精神,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遠是一代又一代有為青年向善向美的風向標。讀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可以感受到正直勇敢、真誠純潔的優(yōu)秀品質是激勵人們永遠向上的生活原動力,而友誼、人性和人道則永遠是溝通人類靈魂的橋梁。這些具有強烈生命意識的經典名作不僅能啟迪學生的思維,而且能開啟學生的思想,浸潤學生的生命之魂。因此,閱讀訓練不僅僅是進行機械的語言訓練,同時也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從別人的失敗中悟出教訓,從他人的成功中汲取經驗,讓生命穿越懵懂無知和狹隘自私,沐浴陽光雨露和關愛仁慈,進一步凈化學生的心靈,提升其人格品位,引導其探尋生命的意義。
4.在實踐活動中拓展生命教育之渠道
人的生命的發(fā)展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活動,生命自由的伸展在自由活動中才能充分實現(xiàn)。教育學家皮亞杰的“活動教學法”指出,活動是學習最基本的途徑。杜威甚至把活動的重要性提高到“做中學”的高度,指出所有的學習必須在“做”中進行。陶行知當年提出“六大解放”,也是要給學生活動的權利和成長的空間。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資源,積極關注觸發(fā)學生生命感動的活動,強化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內在的獨特體驗,這對學生的生命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設計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如可以讓學生定期出主題與生命有關的手抄報、黑板報、墻報。積極開展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班會、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感悟失敗,收獲書本之外的人生經驗。如組織開展“詩歌中的人生”討論會、“讓生命與詩歌同行”朗誦會等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講述詩人生平、賞析詩歌內容,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還可以組織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關生命問題進行探討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如可以就對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態(tài)度,比如大學生為救一個老農不幸死亡到底值不值、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什么等進行辯論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命觀。此外,可以適當組織春游等集體活動,讓學生感受集體的力量,感悟自然生命的神奇,使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走出來,給生活注入活力,使生命得以飛揚。總之,中學語文教學是中學教學中開發(fā)學生生命潛能、展現(xiàn)學生主體活力的主要形式,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促進學生身心的充分發(fā)展離不開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的活動,語文教學必須具備更大的自由空間,讓學生的生命力得以更為充分的發(fā)揮。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fā)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中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思想,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其中的人文內涵,在心靈的花園里綻放真善美的花朵,讓他們的生命詩意地棲居。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成長需要 教學內涵 生命異化 生命體育
一、研究目的
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的體育課堂教學,過于重視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傳授,導致學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被遮蔽。為此,需要了解和把握作為教育基礎上的生命的特征,深刻反思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以促進師生生命的健康發(fā)展。在促進人生命成長的價值取向指導下,當前的學校體育教學要加強對學生“成長需要”的關注與研究,喚醒、滿足并提升學生成長的需要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可以實踐的一條道路。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一些國家開始明確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美國的杰·唐納-華特士1968年開始第一個倡導和踐行生命教育的思想。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感到教育應當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從生命的視覺來研究課堂教學,葉讕教授1997年在《教育研究》上發(fā)表《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文章從生命的層次、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重新認識課堂教學,構建新的教學觀?!吧n堂”是2003年王鑒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發(fā)表的《課堂重建:從“知識課堂”到“生命課堂”》中正式提出。上海2004年開始制定并出臺《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在已有的有關“生命課堂”的研究中,人們大都只關注了學生的生命,往往忽略了課堂中的生命是由師生構成的生命共同體,很少對課堂生命異化現(xiàn)象及原因進行深刻分析的研究,很少對建構生命課堂提出具體可行策略的探討。在新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應看到壓抑學生的個性和缺乏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忽視教育的生命基礎。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生活的舞臺,它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師生的生命質量,明晰生命課堂的含義,審視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生命異化現(xiàn)象,提出構建生命體育課堂的策略,為體育教學提供借鑒。
二、體育課堂中生命異化的現(xiàn)狀
1.生命意義的遮蔽。近代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知識失去了其本真意義,知識成為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忽視對人心靈的關懷和呵護,在現(xiàn)實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了更好地獲得運動技術,運動技能而存在,教師為了使運動技術、運動技能更好地被學生掌握而存在,只有當學生獲得大量運動技術、技能的時候,師生的價值才得以充分體現(xiàn),體育課堂教學沒有去挖掘知識本身所蘊涵的生命智慧,也遺忘了知識對人及生命本身的價值。
2.生命情感的漠視。生命情感即個體對自我生命的肯定、珍愛,對生命意義欣悅,以及對他者生命及至整個生命世界的關懷。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命歷程和情感體驗。因而生命情感的化育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問題,同時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應該為培養(yǎng)師生豐富的生命情感奠基。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等一系列的標準化都與師生的生命體驗和感受無緣,因而使課堂教學中的情感陶冶完全缺席。
3.精神世界的荒蕪。課堂作為師生現(xiàn)實生活的時空,理應讓他們能在其中充分展露生命情態(tài),展現(xiàn)生命活力?!爸R本位”的課堂生活被簡單地等同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活動,完全忽視了課堂上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師生重要的生命歷程。體育教學以訓練為目的,人的理智認識被分割,其他方面被忽視。一方面,眾多與生命體驗無關的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的訓練不能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惑和疑難:另一方面,以人的理性宣稱的科學反而桎梏了大多數(shù)人的理性。這兩種脫離的結果終將導致師生生命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能力的喪失和內在精神生活的枯萎。
三、現(xiàn)行體育課堂生命異化的成因
1.價值取向偏差。教育的價值取向偏向社會本位和知識本位,人的價值和地位經常被忽視,人的生命被遮蔽和遺忘。體育課堂教學追求的是傳授盡可能多的間接經驗,顧不上對情感的關懷,教育本身的意蘊也隨之消失。體育課堂教學中生命隱退,透出的只會是疲倦、乏味、無奈,造成的是對生命的壓抑和對生命活力的壓制。
2.傳統(tǒng)霸權學科的影響。在師生眼里,傳統(tǒng)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物理、化學等課程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而像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只能在此俯首稱臣。這種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廣大師生的生命活力,在這種強壓之下,學生只得收斂起他們的童真,遠離嬉鬧和歡笑,整天淹沒在題海訓練之中。
3.傳統(tǒng)教學觀的桎梏。傳統(tǒng)教學觀以哲學認識論為基礎,視教學為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容易造成單一的主體觀、片面的教學目標、教學與生活的斷裂等,應運而生的將是以教師、教材為中心,以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為重要任務的“知識課堂”。
四、生命體育課堂的價值
“生命體育課堂”是指在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以及課堂教學過程的運作都應體現(xiàn)出對生命的關懷,關照生命的完整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關照師生生命的完整性,包括健康狀況,生活狀況以及可能的發(fā)展趨勢,以便調動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每一個都獲得整體生命的充分、和諧、完美的發(fā)展: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培養(yǎng)個性,把差異看成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活力、形成和完善獨特個性的內在資源:善待生命的自主性,不只是把自主性依為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把課堂還給師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涌動教學靈感,讓師生在自我不斷超越的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力量與意義。
1學生成長的價值
(1)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的真正實現(xiàn)。生命體育課堂強調學生是有個性的“人”,而不是裝載的“容器”,強調課堂是學生的生活空間,每一節(jié)課都是學生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課堂中。
(2)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生命體育課堂尊重人的生命,將有助于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培養(yǎng)學生質疑、探究精神,增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3)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和價值觀。生命體育課堂中,學生被作為有著鮮活生命力的個體進入課堂,有自己的真實情感和判斷能力,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把學生的內心感受全部引發(fā),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教師發(fā)展的價值 (1)回歸教師主體性。生命體育課堂關注師生生命,把教師從權威的教育制度中解放出來,能夠使教師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在教學中進行獨立創(chuàng)造。
(2)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師成為研究者必須有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生命課堂關懷教 師生命,教師將站在自己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工作,從而熱愛自己的工作,主動的改進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3教育革新的價值
(1)調動師生積極性,激發(fā)參與意識。生命體育課堂從生命的特性出發(fā),強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師生是課程的實施者和參與者,是課程的實際解讀者,生命課堂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消除師生對課改的抵制,激發(fā)參與意識。
(2)內化革新要求,保障課改推進。生命課堂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所倡導的課堂模式,它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他們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課堂是課程實施的主陣地,課程價值觀的轉變必然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課堂價值觀,即課堂是一個以人的生命發(fā)展為歸依的場所,它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蘊藏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這種價值觀正是生命課堂的價值取向。因此,構建生命體育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五、構建生命體育課堂的策略
1整合多元的課堂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根據:依據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制定共同的目標和個人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有認識方面的,還要有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目標的體現(xiàn),教師要依據自身的條件確立能夠達到的教學目標。
2感悟體育教學內容的人文意蘊。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完整的生命活動被簡化為枯燥的認知活動,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顯得死氣沉沉?!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課堂教學應改變過于是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具體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應做到加強體育教學與生活世界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加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開動態(tài)生成的體育教學過程。
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侵襲,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也出現(xiàn)了部分下滑:扶老人被訛詐、面對違法犯罪沉默圍觀、廣州小悅悅事件、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等。人們渴望好人好事、見義勇為的涌現(xiàn),社會渴望正能量的激發(fā)和增強。所以,但凡有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類似事跡,大小媒體蜂擁而至,不吝筆墨:“托舉哥”、“接住哥”、勇救溺水者等事件可以瞬間塞滿各種版面。它們表達和肯定的仿佛只在一點――道德上無私,精神上勇敢。又由于部分學校對生命教育的理解不完整、非理性,在學校也不加分析地跟風并大勢宣傳、倡導,這就極容易誤導青少年,從而可能埋下悲劇的種子。如一人溺水多人身亡、高樓墜人徒手硬接致悲劇擴大,中學生赤手空拳、挺身而出與武裝到牙齒的歹徒搏斗,末成年學生沖在成年人前面救災搶險,等等。實際上,這些都突顯了我們在生命教育中存在的盲點和片面。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于使人們學會尊重自己的生命、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學會積極地生存、健康地生活與獨立地發(fā)展,并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的和諧,事業(yè)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其前提是:首先要尊重自己生命的健康存在。這一點對于青少年又特別重要。
生命誠可貴,那生命究竟是什么呢?當一朵花兒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時,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刻到來了;當花兒凋謝時,它的生命便結束了,人的生命是美麗的,是精彩的,是脆弱的,是坎坷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無法替代的,人生最寶貴的就是生命。有了生命,我們才能健康地成長,有了生命,我們才能快樂幸福地生活。
生命是公平的,它只給每一個人擁有一次生命,讓我們都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關愛,還讓我們明白了關愛生命的重要一點就是要首先關注安全。
二、正確、科學地理解生命教育
要正確、科學地理解生命教育就要與專業(yè)人士多交流,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直面生命、擔當生命、理解生命。
剛剛發(fā)生在我校周邊的一件事,引起國內外各大媒體的強烈反應,這也正好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作為我們進行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一個典型案例來客觀分析和反思。
2014年5月18日中午,在我國著名的文明城鎮(zhèn)――中山市小欖鎮(zhèn)潮南路一棟房子的2樓,一名幼童不慎直接從二樓掉了下來,路過的李顯文先生順著小孩掉下來的慣性往下一接,穩(wěn)穩(wěn)地將幼童抱在懷里,萬幸的是雙方均無受傷。而李顯文也因此被稱為“接住哥”。
小欖的“接住哥”、與他并肩救人的小欖胡先生、還有兩位熱心的小欖女士,他們都是普通小欖人,做的也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他們都是英雄――危急關頭奮不顧身,見義勇為,拯救了幼兒的生命,舉起了滑落的道德。他們是最平常的人,卻擁有偉大和美麗的擔當。這些事,尋常但不平凡,令人心生溫暖。這些小欖人身上都閃耀著最美的人格魅力,折射出最真的人性光輝。
但是,幼童從樓上掉下來,救助者徒手接人這是否科學合理?中山市公安消防支隊小欖中隊中隊長李杰飛告訴記者,徒手接從樓上掉下來的幼童不可取。如果硬接的話,嚴重會造成救助者的手臂和脊椎斷裂,甚至還會危及生命。這次不幸之中萬幸是:(1)小孩特別瘦??;(2)樓層特別低;(3)接住哥是中年人,也就是壯年,身體最棒的年紀。各種幸運匯聚,所以才有驚無險。試想一下:即便還是這個小孩,如果是從十樓、八樓跌落,大小俱亡的概率極大。
李杰飛告訴記者,幼童將要墜樓,市民正確的科學解救方法應該是立刻報警,然后疏散樓下群眾,如果情況緊急,可以在地下墊些柔軟物品,找一張棉被,每人拉住一個角去接,以免造成面積更大的次生傷害和更多悲劇。
三、完整、科學地開展生命教育活動
教育工作者更要完整、科學地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要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導能力。
通過以上案例中救援專業(yè)人士的分析和解答,我們應該得到兩種啟示:一是如果平時沒有接受完整的生命教育的學習和科學處理危機意識的培養(yǎng),那么在類似的危機關頭就極可能迫于世俗道德的壓力鋌而走險、魯莽施救,所謂“好心辦錯事”,最終使悲劇的規(guī)模擴大。二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更要完整、科學地開展生命教育活動,要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導能力。因為每一個教育者自身首先是一個生命個體,與受教育的學生無異。所不同的是教育者應該是一個具有主動的理性自覺精神的先行者,可以在一個相對高遠的立足點上引領學生對生命意義進行多維度的理性思考,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直面生命、擔當生命。 具體地說要著重進行以下的引領和教育:
(一)教育孩子懂得生命來之不易要珍惜
父母養(yǎng)你不容易,大家都在關愛著你,對你寄予希望。你突然離開,包括你所有的親人和那些喜歡你的人怎么受得了。你想讓那些喜歡你、關心你、愛護你的人痛苦嗎?再說,你還沒有體驗美好的豐富多彩的人生,沒有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沒有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怎么能選擇輕易離去呢?并要反復強調,不重視自己的生命是愚蠢的行為。
(二)教育孩子什么是英雄,怎樣做英雄
要講清楚英雄是智勇雙全,是正義的化身,他為祖國,為人民,為正義事業(yè),能克服許多人不能克服的困難。我們的教育中要突出強調這一點:做事不自量力,魯莽,輕易送死不是英雄行為。我們不回避犧牲這個話題,但決不贊成輕易喪失生命。無謂的犧牲是人生的失敗,是家庭和社會的悲劇。
(三)教育孩子遇到情況要實事求是,做事量力而行,學會保護自己
家長要教育孩子,遇到危險要立刻告訴家長,因為家長有經驗,有能力處理復雜問題。同時提前告訴孩子一些自我防護的方法。比如,要明確告訴你的孩子,遇到火災、歹徒行兇等要立即報警,由專業(yè)救火隊、警察來處理。在16歲之前你不能下水救人,即使你有水性,但你沒有力量,沒有能力完成救人的任務,而容易送命。你可以用報警、呼救并尋找漂浮物救助落水者的方法。這種觀點并不是在教育貪生怕死的一代人,現(xiàn)實中的很多悲劇告訴我們,年輕人往往不會珍惜生命,而對于年輕人的早逝,長輩是有責任的。日常教育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無疑是我們做家長、老師的重要責任。
(四)培養(yǎng)孩子自衛(wèi)的技能和教給他自我保護的方法
在我們的教育中,要注意及時培養(yǎng)孩子的一些自衛(wèi)的技能和自我防護的方法。一是注意日常在提高孩子體質上和身體素質上下工夫,讓孩子具有隨機應變自我保護的能力。二是教育孩子謹慎做人,低調“守弱”,不事張揚,這樣可以避禍免災。三是財產是身外之物不必貪戀,但在別人危害到你的生命時,要果斷出手抗擊正當防衛(wèi)。四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面臨打不贏的局面要快速撤退,遠離危險。這些方法,很實用,亦經過了實踐的檢驗。
四、生命教育的意義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視界,來重新審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規(guī)律所進行的教育。生命教育應該是在生命活動中、通過生命活動和為了生命而進行的教育。學校在開展生命教育的時候應從三個方面加以把握和升華:
(一)在生命活動中進行教育
生命活動就是實踐活動,首先要保證自己生命存在,沒有生命,就沒有實踐活動,正是有了人的生命,才賦予實踐活動以生氣、以活力、以創(chuàng)造;反之,沒有人的生命,就沒有活生生的實踐活動。因此,在生命教育中,應當關注首先包括自身的每一個生命體。
(二)通過生命活動進行教育
人是自我教育的對象。所謂自我,就是一個富有生氣的生命體;所謂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亦即用自己的生命活動來塑造、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在這里,生命活動是一種教育手段。當然,這一手段除自我生命活動外,還應當包括他人(如教師、學生等)的生命活動。就是說,在教育活動中,師生間、生生間、自我間的生命相互溝通、交互影響,要組成為一部大型的生命交響樂。
(三)為了生命而進行教育
課堂,作為學校實施教育的主陣地,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它應有的軌跡。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如何從生命層次上重新審視課堂、關注課改、問尋課堂的生命價值,重建真實、平等、靈動的課堂,已成為一線教師迫在眉睫的責任!作為200名新市民子女的英語教師,只有關注課改、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才能讓課堂更多地放射出生命的光彩,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一、還原真實,別讓掌聲掩蓋了嘆息
“知識課堂”往往習慣將學生鮮活的生命,僅僅肢解為某種特殊認識活動。忽略了學生在步入課堂的時候,不僅帶來了認識,也帶來了興趣、動機、情感、意志、價值信念等。這些都需要在課堂上得到滿足,然而,學生在如此重要的生命歷程中,竟沒有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的參與,具體表現(xiàn)為:隨堂課的“填鴨式”教學、公開課的“表演化”程序……這樣的課堂,造成了教學內容的教條化、教學結構的模式化、教學手段的單一化、教學方式的靜態(tài)化、教學成果的不真實等一系列問題。學生在隨堂課或公開課中所學習的內容、程序、時間,甚至是回答,大多都是事先被計劃、安排好的。一堂課過后,我們聽到了陣陣掌聲,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嘆息聲。熱鬧過后,鈴聲過后,到底我們留給了孩子什么?
反之,新課改下的“生命課堂”則不然。評判一堂好課的標準,不再看課堂氣氛有多活躍,游戲有多好玩,掌聲有多熱烈。而是從細節(jié)入手,更多地關注學生:關注學生到底學會了什么?關注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哪些困難與疑問?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生命價值與點滴進步。關注課堂中回答問題學生的人次,是否做到人人參與。筆者認為,“生命課堂”理應關注學生的生命。讓每一個個體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讓其熱愛生活,學會生成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唯有讓迷失的教育回歸原點,回歸本質,還原真實,才是新課改的真正目的!
二、力求平等,別讓學生遠離了課堂
“生命課堂”里,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存在價值,每一個生命都是唯一、獨特的。因此在教學中,不必存在中心與邊緣的預設,也不可能用某種生命的活動去取代另一種生命的活動。課堂中,我們不能用教師的生命經歷代替學生的生命經歷,即便都是學生,生命經歷也是千差萬別的,但生命之間卻可以相互促進、相互補償、相得益彰。因此,“生命課堂”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構師生關系。而重構師生關系的一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就是將“知識課堂”中師生間的單項溝通轉化成為雙向的或敞開式交流,從而建構師生間平等、自由、民主、互動的和諧關系。力求平等,除了師生間的平等,還需要做到生生間的平等。英語課堂是學生與教師進行對話的重要場所,在日常的英語課堂中,不少學生卻經常不在課堂,即“不在場”。英語課堂中的“不在場”,不能理解為簡單的開小差,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漠視與阻隔。
筆者認為,為了讓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都“在場”,教師應讓課堂呈現(xiàn)敞開而非封閉的狀態(tài)。有時候,教師不必講得太多,有時,過強的預設性會增強學生的抵觸情緒?!敖處煾鄷r候扮演先行者的角色——給學生指出一條路,這條路上既有熟悉的樹木,更有陌生的景色,學生經由此路,能夠理解并進入活著的、流動的文本中去?!蓖瑫r,要讓課堂里的每一位學生有事可做:或讀課文、或發(fā)言、或思考。總之,“生命課堂”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當教師俯下身來,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英語課堂褪去了浮華的外表,簡單而樸實地接近學生的心靈,學生怎會“不在場”?
三、啟迪智慧,別讓學生迷失了自我
“知識課堂”往往會呈現(xiàn)這樣的景象:教師站在講臺上聲嘶力竭,臺下學生昏昏欲睡。因為整天忙著“講解”,導致整個校園充斥著教師的“課堂激情”,教學效果卻一般。這種現(xiàn)象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中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滿堂灌的英語教學模式,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使英語的課堂教學變得機械、乏味,不適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嚴重影響著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限制了學生能力和個性的發(fā)展。
課堂給了師生最美麗的邂逅,在相遇的世界里,教師只有真正把學生當作完整的、鮮活的生命來看待,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與自主意識,相信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才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在“生命課堂”里,學生有充分的話語權,他們可以堅持自己的立場與態(tài)度,可以不同意教師的觀點并與之探討。在這種關系中,沒有虛假,沒有不平等,沒有與眾不同,只有靈動的思維與無限的創(chuàng)造。唯有在如此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師生雙方才能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呈現(xiàn)出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智慧、充滿思考、動態(tài)生成的“生命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