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學生德育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學生德育教育

第1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關鍵詞: 初中生物教學 德育教育 課程改革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德育對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做人引導,必然會造成受教育者的畸形發(fā)展。德育教育方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相反,其環(huán)境是無所不在的。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德育的內容并不像其他有些學科一樣在教材中以文字的形式顯現(xiàn)。由于其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們較多地重視它的嚴密的知識體系傳授,而忽略其德育內容的教育。而事實上,生物教材,尤其是初中部分,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或是人體部分,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因此,教師只要能夠努力地去鉆研教材,發(fā)現(xiàn)、挖掘其思想內容,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就能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得到了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可謂一箭雙雕。

一、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積極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以知識為載體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學生帶來深刻的影響。因此,生物教師應尋找教材內容與德育工作相滲透的最佳結合點,盡力做到德育與生物知識點教育水融。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有許多案例,如通過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通過探究“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認識酸雨的危害;通過校園綠化設計,學習有關常見花卉、樹木等植物的知識,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愛學校的情感;模擬“血型鑒定”,理解血型與輸血的關系,提倡義務獻血;探究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關注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等等。這些探究性的案例使學生理解了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了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在教學目標確定中,要考慮三維目標如何確定和實現(xiàn),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要準確有效確定,要相互滲透,相互關聯(lián),尤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確立是教學內容的升華,是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化,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歸宿,也是對學生德育的實現(xiàn)。

二、打破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水到渠成地進行德育滲透

初中生物教師應針對初中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每一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制定出不同的適合他們的方案,自然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千萬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硬性滲透。比如在講“傳染病及其預防”一課時,我通過大量舉例艾滋病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防治的艱難程度和預防途徑方面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聽、講、感受(受害者的情景)艾滋病給人們帶來的生活上的艱難和心理上的負擔。艾滋病傳播途徑有血液傳播,包括不正規(guī)的獻血和輸血,吸毒者用同一針相互注射;性傳播,就是不良的發(fā)生;母嬰傳播,父母是艾滋病病毒的攜帶者,生下的孩子也會攜帶艾滋病病毒。在這過程中,讓學生說自己的看法和講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怎樣認識和預防艾滋病,又怎樣對待艾滋病病人,利用自己所學的植物病毒的知識來解釋一些艾滋病的癥狀和預防理念,引起學生心靈上的震撼。艾滋病的傳播的途徑比較多,但與人正常交往,比如握手和互用餐具,是不會傳染的;而放蕩者是最危險的人群。因此,我們應學會關愛艾滋病人,不歧視他們。同時加強自身休養(yǎng)和防范,加強明辨社會不良事物的能力,提高自控能力,不要貪圖小便宜,或輕信他人美言,而上當受騙,給自己帶來嚴重后果。一旦懷疑自己攜帶艾滋病病毒,盡快到正規(guī)能夠檢測的醫(yī)療機構診斷,正確對待,善待生命。所有學生聽了這一介紹后,討論非常積極,個個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德育滲透水到渠成。

通過這一節(jié)課,我讓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課堂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教育。有效的教育應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教師應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使學生在接受學科知識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三、實施多變的教學方法滲透德育教育

課外活動是生動活潑地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興趣志愿選擇參加,不受教學計劃的限制。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如下活動:對校園植物掛牌,說明其名稱、產地及多種價值,增強學生對自然價值觀的認識;利用“地球日”、“國際濕地日”等世界性紀念日及我國的“植樹節(jié)”、“愛鳥周”等一系列科普宣傳節(jié)日,辦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欄,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的行為意識;將校園的花、草劃分成片,交給學生管理,培養(yǎng)學生對植物的情感,在禁止他人違規(guī)行為中約束自己一些不良的生態(tài)道德行為。

開主題班會。班集體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向其他成員提出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通過班集體制定的紀律、開展的活動、輿論等培養(yǎng)其成員的道德方向。在班級活動中,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積累生活經驗,掌握道德規(guī)范。另外還可以開展專題講座、社會實踐,等等。

總之,生物教師所面對的是正在生長發(fā)育的青少年,他們活潑好動,自制力差,可塑性強。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如能注意上述方法,從實際出發(fā),以教學內容為載體,以教學過程為渠道,選擇恰當的教育方式,利用生物知識中蘊含的德育教育素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一定會使德育教育在生物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家瑜.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時代教育,2010.11:133.

[2]生物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第2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關鍵詞: 初中思想道德教學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徑

新課程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師應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思想品德課程知識,具備一定的道德素養(yǎng),又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以便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德育教學工作,讓每位學生都能均衡發(fā)展,從而為我國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由于初中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未成熟的階段,就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來看,大部分初中學生都會在學習中、生活中產生一些逆反心理,如不加以引導,勢必會影響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德育教育剛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能夠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分清是非觀。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教師應該加強德育教育建設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1.深挖教材內涵,提煉德育因素。

教材作為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加以利用,會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更能滿足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的要求。因此,教學前,教師應該深挖教材內涵,提煉出合適有效的德育因素,再尋找一個切入點,加以引導。但由于德育教育屬于情感態(tài)度區(qū)域,涉及范圍較廣,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課程課程,并結合學生的內心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呈現(xiàn)課程內容,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教師的威嚴,盲目認為只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只顧把課程內容灌輸給學生,完全不顧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也沒有給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嚴重弱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思維,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與引導者。為了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角色,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善于與學生交流與溝通,多給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寓教于樂。譬如:教學前,教師先設計出幾個探索性且導向性較強的問題,再引導學生自行閱讀文本,并回答問題,也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勾畫出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發(fā)揮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更是促進學生情感激發(fā)最重要的途徑,從而使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感情因素在教學中的應用,如在基于大綱要求和學生心理情況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合適有效的教學情境,用情入境,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用一種更加生動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器官,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為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譬如:講解《舉世矚目》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唱國歌、表演節(jié)目等方式,都能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陶冶愛國情操。

4.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

有效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中,而應該嘗試將課程內容拓展于課外活動中。譬如:在校園內,開展手抄報、演講比賽、辯論賽等,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如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大部分學生都已染上了網癮的惡習,教師可以針對這一問題,開展課堂辯論會,正方代表:學生還是應該以學習為主,不應該玩電腦,反方代表,計算機能夠拓寬知識面,了解更多的知識。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言的習慣,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并讓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綜上所述,德育是我國教育最重要的一項內容,教師應該深挖教材內容中的德育因素,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身示教,還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大力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以便將德育教育更好地滲透于教學中,增強德育教育的滲透效果,從而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小梅.思想品德課法律常識教育實效性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

第3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關鍵詞】德育教學;生活化;相關研究

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希望,在對學生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時必須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來反映出道德教學在學生成長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通過德育教育的生活化,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理解生活,進而更加熱愛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不斷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以及抱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引導學生認識生活

首先,應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目前我國的中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其適應能力比較差,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成才指導、心理疏導、生活督導以及思想引導等方法來幫助中學生逐漸適應其學習環(huán)境,不斷提高其適應能力。其次,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習心理的規(guī)律以及基本知識向學生進行必要的介紹,注重對學生學習毅力、意志、態(tài)度、興趣以及動機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有效解決學生心理活動中的一些學習障礙,這樣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活躍以及通暢。第三,強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其學習行為就會依據自主化程序來進行,在當前教育形勢下,良好的學習風氣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的關鍵因素,所以,在中學德育教學中必須要強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第四,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一個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也是學生獲得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學習的內容,更要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注重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德育教學的邏輯起點以及重要前提就是交往,德育教學離開交往教育就很難實現(xiàn)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一目的。尤其是現(xiàn)在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長期的嬌生慣養(yǎng)中使學生很難接納以及理解他人,學生在交往中的問題主要是,第一,功利性,即學生過分關注自身的利益以及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感受而對他人的人格以及價值缺乏必要的尊重。第二,封閉性,即由于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窄,很容易沉陷在自我圈子中,對于外界的一些事物沒有興趣或者極不適應。第三,沖動性,即學生對于其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通常會用比較極端的手段或者過激的行為解決。第四,雙重性,這不僅表現(xiàn)在學生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其父母的幫助,同時還表現(xiàn)在他們迫切想從父母的約束中解脫出來,使自己成為一個自由的人。要實現(xiàn)中學德育教學的生活化,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生理特點有一個全面的掌握,這樣才能夠對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困難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三、把德育教學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德育教學不僅包括學生的認知活動已經體驗活動,同時還包括學生的實踐活動,因此,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起道德實踐,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一個生活化的情境中開展德育教學,這樣才能夠使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大大增加。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把德育教學的理論知識的講授和實際生活中的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生活實踐的情境中來探索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以及體驗生活。

四、把德育教學和生活化的校園文化聯(lián)系起來

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群體意識以及意識形態(tài),校園文化中的生活氣息具備其特有的人文環(huán)境,學生長期受這種人文環(huán)境的滲透以及熏陶,必然會使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得到一定的提升。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利用生活氣息比較濃厚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在校園文化中浸入德育教學,可以使德育教學更加情境化以及自然化,對學生又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開展生活化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園中的植物園以及地理園等,并通過設計文化墻、綠化角、藝術角、班徽以及班級口號等形式促使形成良好健康的文化氛圍。

五、把德育教學和社區(qū)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的中學校園也更加開放,這也為德育教學回歸生活提供了一個契機,一個開放的校園必須要充分體現(xiàn)出其社區(qū)性,把社區(qū)生活和學生的校園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的生活空間得到有效拓展,也使中學的德育教學有一個全新的視角。把社區(qū)生活和校園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可以使中學的德育教學真正融入到生活中,通過學生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啟發(fā)學生積極學習德育知識,對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以及道德品質有很大幫助。

初中的德育教學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教學的作用更加突出,把德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促進德育教學的生活化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理解生活、體驗生活以及熱愛生活,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操,使其有堅韌的意志力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以及挫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長春. 寓“生活導學”于德育課“生活化學習”之中[J]. 江蘇教育. 2011(15)

[2]. 程宗武.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J]. 教書育人. 2011(23)

第4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關鍵字】思品 德育 無痕教育

在以往初中思品課中,思品課的實效性存在差距,其原因在于其與真實生活世界的脫離,過于重視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較為忽略,使得初中思品課的教育功能弱化。而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初中學生理性不足,感性相對較強,單純的說理教育,學生可能只是無動于衷的聽。而且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變化的時期,逆反心理相對較強,如果在教育引導過程中過早的暴露教育意圖或教育意圖明顯化,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達到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一位教育家說過:“不露痕跡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睙o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圖和目的隱藏起來,通過間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不留痕跡),給學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它既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種育人技巧,是一種教育的哲學境界,同時也最適用于初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特征。在此淺談新課改要求下的思品學科與德育理念相結合對初中學生進行無痕教育的有效探索。

一、初中思品課是學校德育管理的重要陣地

初中思品課是對中學生系統(tǒng)的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的課程,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主要途徑。同時初中思品課教育教學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

在我校德育處的教育主題和思品課得到了有效的結合,根據思品書初中階段的整體設計和三個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德育處制訂了德育教育的三大板塊即愛班愛校(初一年級)、愛家鄉(xiāng)(初二年級)、愛國(初三年級)三個板塊,同時圍繞德育的三大板塊,三個年級的思品教材也進行了初步整合,使得教育教學渾然一體,實效性較強。

同時,狠抓系列活動,拓展思品課的教育空間,從校園文化入手開展雅園式德育教育,突出校園系列班會特色、網絡建設特色、社團組織建設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如社團活動可以設新聞社、法制社、心理互助社、讀報研究社等。

貫穿開學到期末的綜合素質評價,依據河北省初中生綜合評價標準從道德品質,公民素養(yǎng),交流與合作,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xiàn)六個方面進行基礎性評價,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確定評價內容,試評并調整,得出階段性結論,納入思品課成績當中,使得學生注重德育過程培養(yǎng)。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模式和德育評價體系,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感悟

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落實“活動引領教學”的理念,恰當的組織一些活動、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設計一些由表層到實質的問題,重視教育過程,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體驗和感悟,則會達到“使學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學生感覺有人在教育他”這樣一種“潤物無聲,教育無痕”的意境。

比如,在七年級珍愛生命的教育中,我們直接談生命多么可貴,我們要怎樣珍惜愛護生命等等,學生可能會覺得很茫然。若學生設身處地進行情境模擬:假如你能活到一百歲,你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剩下來的時間你打算干什么?這樣學生在思考、討論或者交流的過程中對珍愛生命的感悟就會更深刻。

三、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加強德育教育

以往的思品課教學未能充分重視學生主動地學習和發(fā)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的發(fā)展。我認為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要發(fā)揮思品課的德育功能必須搞活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針對初中思品課的特點和初中學生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和辨別能力的特點,我在思品課教學中,較多的采用了討論課、辯論課、講演課等形式,讓學生自由的表達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比如,在具體教學中,可結合現(xiàn)實中比較泛濫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觀點讓學生進行辯論,最終引導他們形成符合時代進步的人生理想,勇做“中國夢”的踐行者。還有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節(jié)目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很好素材。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觀看這些節(jié)目,讓他們結合思品課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經過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他們的是非觀念、道德判斷力將得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也會逐漸升華。

四、創(chuàng)造條件,擴展教學陣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方法上,強調社會實踐活動是本學科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強調要增加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成分,有計劃地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根據這一要求,從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師生共創(chuàng)共生、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出發(fā)。在家長的全程陪同下,結合學校假期自主管理,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同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撰寫小論文、法制專題講演會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使思品課的德育功能無形中得到提升。促進正確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在2016年暑期保定一些縣區(qū)發(fā)生洪水,我校初三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支持與陪同下,到受災區(qū)進行慰問演出;而且每學期我校都在校園內舉辦義賣活動,師生將不看的書籍、用品、小制作、藝術作品等賣給需要的師生,將所得的義賣款捐助給貧困山區(qū)的對口小學建圖書館等活動。這些活動一方面鍛煉了學生們各方面的能力,同時更無形中詮釋了奉獻精神、親社會行為、責任等思品課中的重要知識內容,要比課堂中的講解更形象、深刻。

五、加強思品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第5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一、發(fā)揚中華民族美德:尊老愛幼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著名的記實散文,教育培養(yǎng)很多代人,因為課文充滿了親子之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學生們體會父母對自己的一片愛心,這種愛心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回憶。比如說,你去學校上課了,天下雨了,父母給你送傘;天冷了,父母給你送衣服或添加衣服;早晨六點起來給做早餐;或放學回家,問你今天的學習情況。這些都體現(xiàn)了父母對子女的一片愛心,你怎么不去尊敬他呢?

通過《背影》的教學,有意識地引導他們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身邊的人。特別指出在父親四次背影中,最感動人的是爬月臺買桔子的背影,兒子被父親的愛深深地感動了。兒子對父親的愛已有深刻的理解。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后,學生對父母的愛是否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如果不理解的話,那這篇課文就無意義了,《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還會選它嗎?

每個人都有一個完整的大腦,都有一定的思維能力,相信學生們會去理解深思的。假如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他還愛別人嗎?希望同學們發(fā)揚中華民族的美德,尊老愛幼吧!

再例如初中第五冊《傅雷家書兩則》中,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觀。課文中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边@就說明了父母對兒子的諄諄教導,使兒子控制情緒。還有對于感情的創(chuàng)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等等,十分真切的表達了父輩對晚輩的關心和教育,字里行間洋溢著親情,似朋友間的感情交流,溫暖著彼此的心靈。這樣,讓兒子在外,不感到孤獨與寂寞,安心靜心的學習,達到父親的愿望,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和擔憂,那么兒子也應該對父親的尊敬,愛父輩象父輩愛兒子樣的深情。這是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讓學生理解“愛”的意義。

二、培養(yǎng)良好習慣:勤勞儉樸

我們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認識素質教育的實質,它就是人的教育,以此來提高全民素質,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學生素質都要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在應試教育中,我認為德育教育沒有擺在首位,而把分數提在首位了。在社會生活中,青少年學生的公德失范現(xiàn)象隨處可見。那么在素質教育中應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

首先,素質教育中的語文課教學,一定要結合現(xiàn)狀傳授知識與道德,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現(xiàn)在,在校學生中,獨生子女不少,在勤儉節(jié)約方面做得很不夠。好吃懶做的人確實存在,針對這種存在的現(xiàn)象,語文教學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教學《一輛紡車》高度贊揚了革命前輩“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精神,聯(lián)系學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大手大腳及平時的各種浪費現(xiàn)象。如買來的食物不好吃,或是吃不完的扔掉,這就是浪費。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并讓他們背誦幼兒園讀過的啟蒙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他們再認識到糧食的來之不易,農民的辛苦。再結合課文《儉以養(yǎng)德》,從理論上講解“節(jié)儉不僅是經濟方面的事,而且牽連到思想品質”的道理,讓同學們認識節(jié)儉的重要性,從而得到理性認識的提高。

三、樹立良好風氣:文明禮貌

個人的道德規(guī)范是從小培養(yǎng)的,可以說從3歲到4歲就開始培養(yǎng),這也與家庭的道德規(guī)范有很大關系,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文明言行舉止的家庭,孩子同樣文明;粗言暴舉的家庭,孩子也同樣是不文明的。因為孩子身在其中,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話說得在理。

第6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因此對于問題學生的轉正,是我們教師正面臨的一大任務,許多教師也正在為之奮斗與努力,筆者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也嘗試著運用多種方法去轉化問題學生。效果最好的是運用“揚長避短”的教育法,給點陽光,讓其燦爛。

一、轉化問題學生基本立足點 ——滿足需要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呈現(xiàn)層次性的發(fā)展的五個階段,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作為問題學生,會因其帶著問題學生的帽子而缺乏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缺乏父愛、母愛、師愛;甚至可以說連起碼的尊重都得不到,常常面對的是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冷眼、家長的責備,所以缺乏一種“安全感”。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既要激發(fā)兒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對學生心靈里滋長的一切不好的東西采取毫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這種結合的真諦就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蔽覀兛梢赃@么說,我們教師不僅僅要指出學生的“問題”,更重的是要真正去關心問題學生,和他們一起分析探討存在的原因及改正得到方法,如果教師付出真誠的關懷,學生一定能感受到老師的這種“愛”,如果學生在老師長期的關心、溫暖下,他們的心理上能得到滿足,那么要轉化他們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想,這是我們轉化問題學生的一個基本立足點。

(聽一位班主任課余談論)有一初三學生甲,家境比較富裕,成績平平,學習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也不端正,性格比較外向,平時喜動,活潑有余沉穩(wěn)不足,無論上課還是下課,常常是手動腳動嘴不停,害得老師常常到班主任處告狀,結果是可想而知,往往是被班主任以擾亂課堂紀律而狠狠地批評一通。另外更為嚴重的是,他喜歡課余在教室里追追打打,經常與其他同學鬧矛盾,同學反映到班主任處,往往倒霉的就是他(名聲在外);而且有時追打,也會損壞一些公物。由于屢教不改,班主任對他是恨之入骨,只要一有錯處,不是點名批評,就是拉到辦公室去好好地教育一番。而且班主任厲害的是把該生所犯的錯誤一一登記在案,每一次批評教育,班主任都要把他的舊帳翻出來,一一數落一通。應該說這位班主任的工作極為細致、嚴格,學生有錯了應該對他批評教育,可是效果呢,可以說是微乎甚微,也可以說是沒有,因為這位學生一直是這樣,也許他習以為常了,至于他內心如何,他沒有吐露。

直到有一天,語文老師在學習了《心聲》一文后,叫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把自己埋藏在心里的話也一吐為快。這位學生就在作文里一吐心聲:他也認識到了自己這樣做是不好,對自己不負責,對班級有影響,也妨礙了同學的學習,他也想改,可是他自制力比較差,一時半會改不過來;但是班主任又不給他機會,總是嚴厲地批評指責,而且總是新帳老帳一起算,讓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他希望老師給他時間與機會,相信他,信任他,給他一點關心與指導,讓他能改邪歸正……

看了這則案例,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并不是一味的嚴厲,就能教育好學生(因為過分的嚴厲常常帶給學生的是壓抑的環(huán)境和心態(tài))。

二、轉化問題學生有效出發(fā)點 ——長善救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堅定地相信,兒童在認識周圍世界的同時,應當認識自己,應當充滿一種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個人的榮譽感、名譽感、健康的自愛心的最強大的源泉之一。當你走上教育工作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崗位時,請記?。耗惚仨毥虝和M行腦力勞動,教會他們思考、觀察、理解,從腦力勞動的成果中感覺出自己的精神力量。”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番話,其實是告誡我們教師,必須引領學生去正確認識自我,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優(yōu)點”,最終引導學生去作自我肯定,以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

同樣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可確認的心理缺陷,通??梢愿淖儸F(xiàn)狀,朝積極的方向發(fā)展變化,并最終成為合格的、以致優(yōu)秀的社會成員。對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任何一名“問題學生”,他們都有向良好方向發(fā)展的愿望,都有著積極向上的一面,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成績好、表現(xiàn)好,能被老師、父母、同學看得起,問題就在于我們教師如何引導,疏渠開源,打破偏見,以其所長克其所短,充分挖掘其身上的閃光點,用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來克服消極因素,做到“長善而救失”。

上個學年我所教的董揚洋是一個頗為“有名”的人物,紀律差,常常惹禍鬧事,字跡潦草,作業(yè)拖欠,成績很差,當面聽教,背后一套,令所有教他的老師都感到頭疼。

我想:與其一味的批評教育,何不尋找一下他的閃光點,誘發(fā)他主動改過的內驅力呢?但是他那么調皮,我真的想不到他的優(yōu)點,拿什么來表揚呢?但是我可以為他創(chuàng)造條件啊。

這天有一位老師借我們班上課,我在后面聽課。那位老師讓學生朗讀文章。他高高地舉起了手,那個老師也不知道他的實際情況,就叫了他。沒有想到他朗讀地出乎大家的意料,特棒,老師沖他笑了笑,并提高聲音表揚說:“讀得很不錯,很有感情?!蔽铱吹剿仁且汇叮又t著臉把身子挺了挺,明亮的眸子向我掃視了一下。我明白那眼神里滿含著驚訝、期盼和自信。他一定沒有想到,誰都不喜歡的他還會受到表揚。后來,有朗讀的時候,我就請他朗讀,并表揚他的朗讀天賦。久而久之,他在同學的心目中的地位也提高了許多,尤其是在上語文課時。慢慢地,他變了,變得愛學習了,字也寫端正多了,能按時完成作業(yè),遇到不會的能主動地問教師了,看到他一點一點進步了,我打心眼里為他高興。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推廣,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要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防差轉差也就成了每個教師共同研究的課題。從董揚洋的轉變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愛,有直接的感染力,這樣學生才能信師道,聽師教,主動轉變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認為轉化問題學生與培養(yǎng)優(yōu)等生同樣重要,對問題學生我們只要關心、愛護他們,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心,使他們有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堅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因此我認為,這是轉化問題學生的一個有效出發(fā)點。

三、轉化問題學生的理想點——自我教育

《學習的革命》一文中提出的四個層面學習說指出,他們一般都具有一定層次的需求,并渴望得到滿足,而他們在學習上是需求一旦得到滿足與賞識,他們內心的潛動力就會像火山一樣噴發(fā)發(fā)出來,從而上升到高層次的追求……相反他們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即使是無意的,輕微的,也往往會留下心理的創(chuàng)傷,由此造成情緒低落,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轉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尋找適合其轉化的心理需求尋找符合其心理發(fā)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提高實效。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這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又是教育的藝術,內化水平的體現(xiàn)。自我教育主要指學生對自己的思想認識、行為表現(xiàn)等進行自我的解剖與評價,學生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和支配,對外界的影響進行自我的分辨與取舍。簡言之:自我教育,就是學生能自己提出任務,主動采取措施,自覺進行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

記得剛剛接手的初三的一個班級,其中有一個女生上課分神,作業(yè)馬虎隨便甚至高興則做,不高興就不做,但是她也不和你針鋒相對,就是不理你。我耐心細致地找了她幾次,說了好多理,也對她滿懷期望,但是,她卻沒有多大的變化,該怎樣還是怎樣。怎么才能真正促動她,使她能夠轉化,我也想了好久。和其他老師交談其她,他們也是這么認為,沒有辦法,只是把她晾在一邊。我想這個女生肯定沒有受過表揚,或者沒有收到老師的真心表揚,這也許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于是開始注意怎么樣為她創(chuàng)造一些被老師贊揚或讓她感受到老師真愛的機會。一次詩句默寫,她成績比較理想,我馬上抓住機會,表揚來她,我看到表揚的時候,她低下了頭。又過了幾天,語文測試她得成績又進步來不少,于是我又借機把她和另一位比較優(yōu)秀而且也取得進步的女生放在一起表揚,她同樣低來頭,面上有些紅暈,我知道這是她激動和高興緣故?,F(xiàn)在這個女生已經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學習了,人也變得活潑大方了。

具有自我教育的人,他總能既將自己作為自身的主體,又能作為客觀的對象,通過對個人的認識、實踐及外界的信息的反饋,理智地分析自己的內心活動及言行,克服或減少不利于集體的言行,以使自己更符合集體的要求。只有自覺地把客觀要求與影響內化成為自我需要的人,才能達到“自我期望”的思想境界。因此,不引導初中生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塑造,德育教育就失去意義。在學校培養(yǎng)自我教育的人,這不單單是學生在學校期間進行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對學生一生的成長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是我們教師要追求的一個理想。達到來這一點,就可以達到“不教”的最高境界了。

第7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關鍵詞 初中體育 有聲教學語言 運用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同樣的教育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贝蠹叶贾?,評價一節(jié)體育課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完全取決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而往往取決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語言,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凡是有經驗、教學效果好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都十分重視教學語言的運用,重視研究如何運用教學語言來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中的教學語言,就其表現(xiàn)形式,可分為:有聲教學語言和無聲教學語言。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有聲的教學語言進行了反復的總結研究。經過細致的剖析,發(fā)現(xiàn)富有特色的教學語言,大致可以為以下幾類:

一、指令性教學語言

“口令”是隊列隊形練習的“指揮棒”,是最簡潔的指令性教學語言。每節(jié)體育課都離不開隊列隊形練習。如何正確運用這根“指揮棒”,是組織隊列隊形練習的關鍵。正確的口令,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軍隊作風,養(yǎng)成嚴格遵守課堂紀律的良好習慣,為一節(jié)課的嚴密組織打下良好的基礎。像這類指令性教學語言,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語言,也是體育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二、組織性教學語言

語言是組織教學的紐帶,是傳授知識、技術、技能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體育教學中的語言組織,是較為復雜而又細致的一項工作,因為體育教學過程是由各教學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的,并在室外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的。要使各教學部分緊密銜接,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秩序井然,就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措施,運用多形式的語言教學技巧,來加以組織、控制。如:在教學中進行分組練習時,就必須通過清晰、宏亮、準確、果斷的組織性的教學語言,讓學生聽清、聽懂、聽明白,這樣就可以迅速地調動隊伍,組織教學,同時通過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精神振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省時,從而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

三、指導性教學語言

語言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最佳“導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技術動作,只給學生作示范,學生不容易掌握,學為己用,甚至會形成錯誤的技術動作。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仔細分析學生對哪些問題和動作概念可能理解不清或者受舊技能的影響而產生錯誤動作。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把這些作為教學重點,通過指導性的教學語言,指導學生學習運動的技巧、技能,提高講解與動作示范的質量,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明確動作要領與完成方法。

例如:在教學鉛球這一內容時,學生容易出現(xiàn)拋球而不是推撥球的錯誤,分析其錯誤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推鉛球“推”的概念理解不正確,加之學生受生活中投拋動作的影響,致使學生完成推鉛球的動作時,過早轉頭,肘關節(jié)下降,握球手置后于肩而導致“拋”而非“推”。教學時,教師應反復強調:(1)持球手的臂肘要與肩平;(2)投擲過程中注意“推撥”,這樣就可以達到預防與糾正“拋”的錯誤動作。從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的技巧、技能。

再如:宣布上課的內容、目的、任務,揭示教學重點、難點,講解籃球運動后轉身、擲標槍等練習方法與步驟,剖析錯誤動作的產生,講評練習效果等,這些都具有講解的特點,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指導性教學語言是直接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術、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只有通過正確精煉、生動形象、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學生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反饋信息,了解自己練習的效果,增強練習的主動性,使教學活動不斷深化,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和運動成績相應不斷提高。這種指導性的教學語言的講解,對提高教學效果將會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啟發(fā)性教學語言

語言可以直接點燃學生思考探索的火花。體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技能,同時還要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習品質,因此,語言在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索方面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實際和教材的特點,巧妙地運用提問、暗示、點撥、提示、比喻等技巧性語言,來啟發(fā)學生的活動思維。

例如:在指導學生在學習跳遠時,有的學生出現(xiàn)上體后仰的錯誤,這時向學生進行這樣的提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上體后仰的現(xiàn)象呢?”、“起跳前是要把步幅逐漸變小,還是逐漸拉大呢?”通過這類的提問,點燃學生的智慧之火,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探索,從而進一步分析、解決問題,掌握起跳的技術。

五、教育性的教學語言

語言是育人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體育課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在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切實做好育人工作。在教學中注意觀察、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與行為表現(xiàn),把握好教育的方法與時機,對癥下藥。對于學生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時表揚,對于做得不好的行為表現(xiàn)要耐心教育疏導,從而使學生的身心素質不斷提高。

第8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現(xiàn)代中學生的生活條件逐步提高,家庭中都是以獨生子女的身份受盡寵愛,所以在與社會的交流和交往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喪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針對現(xiàn)代中學生的特點進行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編,七年級下冊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首先論述了生命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人的基本生活品質:自尊、自立、自強,結合每個章節(jié)的概念分析、具體事例論證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讓學生在與教材和教師的交流中逐漸實現(xiàn)自己準確的價值定位和人生定向,明白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和義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結合近幾年社會上的初中學生發(fā)生的惡性事件,對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對于培養(yǎng)我國未來的社會建設的主要力量進行不懈的努力。將整個初中生的思想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起來,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

二、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1.結合教材的主要目標對學生進行思想啟蒙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設置是層層遞進的關系,依靠逐步的累計最后實現(xiàn)總的價值。七年級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的培養(yǎng)方向是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承擔對自己的責任,主要是通過個人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明白只有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才能更好的與生活和社會進行交流。八年級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法律的責任意識,就是要懂法、守法、維護自己應有的權利,同時應履行自己應盡的法律義務,培養(yǎng)學生在集體生活中不僅對自己負責,還要對他人負責,這是學生在法律意識層面的主要職責。九年級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國家責任的承擔,在承擔自我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基礎之上,培養(yǎng)學生對于國家責任的承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遠大志向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思想就是通過個人連接到社會,最后歸于國家責任的培養(yǎng),那么在教學中就要遵循這樣的線索,利用合適的教材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三課《走向自立人生》這節(jié)課時,把握課題的主要教學目標“鍛煉個性心理品質,磨練意志,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狀態(tài)。”通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來和學生進行交流,對自立的行為和不自立的行為進行區(qū)分和比較,對于現(xiàn)代初中生的依賴心理進行分析和改正。比如說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在家里能夠干什么,會不會洗衣服,會不會幫爸爸干活,會不會在犯錯后主動承擔錯誤,這些都是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到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生活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減少家長對于孩子生活上的幫助和溺愛,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并且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合作,實現(xiàn)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獨立,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

2.老師以身作則和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我們常說為人師表,老師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來展現(xiàn)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無形中就給學生樹立了榜樣示范作用,而且對于教材中的相關教學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來實現(xiàn)引導和教育的作用。在九年級第四課《保護環(huán)境》的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多媒體聲音影像功能,通過視覺直觀的信息體驗來感受現(xiàn)代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壞,并且讓學生在講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污染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或者自己是如何保護環(huán)境的,老師在學生們的發(fā)言之后,做出總結和提出建議,以自己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向學生展示可以從哪些方面保護環(huán)境,還可以讓學生組織實地的考察和調查,通過真正的實踐活動了解環(huán)保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承擔社會責任。

第9篇:初中學生德育教育范文

關鍵詞:環(huán)境;生態(tài)倫理;初中生物;教學

20世紀以來,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同時也帶來眾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都越來越重視,生態(tài)倫理思想也得到越來越多的普及。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內容,生物老師應該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態(tài)倫理觀,全面提升學生的生態(tài)倫理素質。

一、生態(tài)倫理素質的基本內涵

生態(tài)倫理素質是指人們在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實踐活動形成的道德素養(yǎng)。目前全球的生態(tài)危機日益加重,正逐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空間,只有不斷提高青少年的生態(tài)倫理素養(yǎng),才能讓我國的經濟增長由資源型轉變?yōu)榭萍歼M步型,才能有效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目前初中生生態(tài)倫理素質的基本狀況

根據在學校的調查,初中生的生態(tài)倫理知識、環(huán)保知識比較欠缺,保護生態(tài)的理念和實踐能力都較弱。這些和他們自身、家長、

學校和社會宣傳有較大的關系。

1.學校教育不足

當前的初中教育,過分關心的是升學率,關注的是基礎知識的構建,而基本上沒有進行生態(tài)倫理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盡管有部分章節(jié)談到了環(huán)境保護問題,但是很少從人與自然的價值觀、消費觀、權利觀等方面去討論和引導,未能讓學生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同時,生態(tài)倫理的教育往往停留在組織一些簡單的環(huán)保活動上,手段過于單一,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

2.家長意識不夠

家長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生態(tài)倫理素質的形成。由于部分家長本身的文化素質不高,尤其農村學生的家長很少接受相關知識,導致這些家長很難從正面影響學生的生態(tài)倫理觀。

3.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也將促進學生正確的生態(tài)倫理觀形成,相反,則會起到阻礙作用。由于社會熱點問題太多,信息量太大,媒體在宣傳生態(tài)倫理觀念時引導不夠。同時由于生態(tài)環(huán)保監(jiān)督機制不夠健全,導致一些監(jiān)督措施成為形式主義。公眾真正參與意識不強,學生生態(tài)倫理觀念難以形成。

三、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提升學生生態(tài)倫理素質的策略

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和心理健全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提升他們的生態(tài)倫理素質,形成正確的生態(tài)倫理觀有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也有助于整個社會生態(tài)倫理素質的提高。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不少章節(jié)和內容都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以及生態(tài)倫理直接或者間接相關。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態(tài)倫理觀。

1.做好典型課程的教學設計

例如:在《生物與環(huán)境》一章中,教師應該緊扣環(huán)境保護這一核心,采用情境式教學。教師盡可能多地收集圖片、影像等相關資料,利用課堂討論、辯論等方式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如,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章中,可以采用小品的形式,由學生扮演各種生物,演繹生物鏈、食物網的各種變化。這種教學形式為課堂教學增添了不少活力,使得學生對于生物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更為直觀的形象,有助于生態(tài)學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倫理觀。

2.結合社會活動,提升生態(tài)倫理素質

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植樹節(jié)、地球日、世界環(huán)境日、世界水日、濕地日、愛鳥周、無煙日、人口日、土地日、減災日等眾多節(jié)日,旨在宣傳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教師應結合這些節(jié)日,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引導學生提升生態(tài)倫理素質。

如,我們可以結合愛鳥日舉辦講座或者組織學生參與相關媒體組織的征文比賽;在講傳染病一節(jié)時可以觀看有關非典的影視錄像,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危害,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督促自己形成正確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

3.突出農大優(yōu)勢,開展研究性學習

江西農業(yè)大學有眾多與生物學相關的專業(yè),如農學、林學、動物學、環(huán)境保護等專業(yè)。同時大學還有植物園、生態(tài)實驗園。江西農業(yè)大學附屬中學利用相關優(yōu)勢,邀請大學農林學院的專家教授,為學生傳授一些最新知識,或者組織優(yōu)秀學生參與他們的一些研究,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生態(tài)倫理素質。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是一門重要的自然學科課程,將對學生今后正確的生態(tài)倫理觀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生物教師應該堅持對學生灌輸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只有尊重大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才能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提升生態(tài)倫理素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