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化學知識梳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自然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與數學、物理、化學等相互滲透,具有多學科、多信息相互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滲透數理化知識,首先應充分遵循學科教學的規(guī)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數理化知識;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數理化知識的滲透方法,使自然地理知識與數理化知識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數理化知識滲透收到實效,下面談談如何在具體教學實施中適時適度的利用數理化生知識教學。
一、在情境中滲透數理化知識
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教學環(huán)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學科相互滲透的的氣氛中,可以將學生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濃郁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如:在講解海水運動的時候,可以運用德軍潛艇與密度流的故事,以及學生在初中學習的物理密度知識來進行課堂導入,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zhàn)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jiān)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jiān)聽多日,毫無聲響,德本文由收集整理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借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通過這樣的導入以后吸引了學生的,同時運用物理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流的形成。
二、在游戲中滲透
愛玩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另外,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如在教學外力作用的時候講解完成以后,然后把同學分成3組,每組寫出宜賓當地主要的外力作用,并且與哪些數理化知識有關系,看那組寫得最多、最全面、最快,下面是一組學生寫的宜賓的一些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向家壩水電站處的峽谷是流水的侵蝕,金沙江畔的河漫灘是流水的沉積作用(物理的動能和勢能知識),興文石林是流水的溶蝕作用化學知識(化學知識),翠屏山千佛寺菩薩臉面破壞(物理和化學風化)……,通過學生在寫的過程中逐漸在地里學習中滲透了數理化知識,通過了解這些數理化知識能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知識,讓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三、在案例中滲透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和主動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獨立的判斷和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能力;通過精選過的地理知識實例,培養(yǎng)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和地理概念,進行解決新問題的活動。地理案例教學的實質就是貫徹“地理教學不只是傳授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地理,同時向學生傳授地理學習方法”的教育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地里知識。如在教學氣象災害臺風時,便可以采用實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后再得出結論。2011年第9號強臺風“梅花”,于8月9日7時位于北緯43.8°、東經125.6°,最大風速13m/s中心氣壓995hpa,登陸朝鮮西北部沿海,預計受“梅花”外圍云系影響,未來24小時,東北地區(qū)中東部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通過這個案例,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
你們通過看電影、電視,或者親眼見到的臺風,你們談論一下臺風是怎樣形成的?危害有哪些?臺風的結構是哪些?形成的時間?在哪些地區(qū)形成?通過你所學習的知識分析上面的問題。同學積極討論,然后積極發(fā)言,最好教師總結這個案例本文由收集整理,得出結論。在這樣一個案例中滲透了物理知識,氣壓、溫度等知識、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數理化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里,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滲透
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的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及時地、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數理化知識滲透教育。如在講解地球運動的關系的時候,赤道平面、黃道平面在哪里,以及它們怎樣形成黃赤交角的、直射點的移動、回歸運動的運動軌跡等這些比較抽象的立體幾何知識,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把問題簡單化。在講解常見天氣系統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冷鋒、曖鋒、準靜止鋒氣團的密度、濕度、溫度以及氣團運動,通過展示過程中涉及物理的知識,學生很快就理解鋒面過境前、過境過時、境后的天氣,以及降雨的位置,鋒面經過氣溫、氣壓的變化。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滲透了數理化知識,由此既完成了地理教學目標,又和數理化知識有機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科學;高中化學;銜接滲透;教學建議
初中科學學科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知識體系限制,將化學、物理和生物等不同學科的內容充分融合,尤其與高中化學學科的相互滲透和銜接最為顯著。這既增強了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有利于學生構建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又為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初中科學和高中化學知識的相互銜接
初中科學學科設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思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高中化學對學生的要求標準相一致。因此,初中科學涉及的知識在高中化學教材中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深入自然在情理之中。例如:在初中科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所涉及的內容中,很多知識都在高中化學中得到了體現,并對其進行了更為準確和詳細的說明(見表1)。
表1 初中科學“物質的特性”在高中化學中的銜接
■
初中科學只是對相關的概念和知識進行了簡單的概括和闡述,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對其有大致的了解;而高中化學則將相關概念和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進行拓展,并對初中科學涉及的知識進行完善和補充,以利于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
二、初中科學知識與高中化學知識的相互重復
即使初中科學學科和高中化學學科的編寫理念和設計目的相一致,二者在教學的要求標準、教學大綱的制定標準和學生知識的系統性與理解力要求等方面還是略有不同,這也使得二者在知識內容的選擇上出現彼此重復的情況在所難免。以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的“粒子的模型與符號”為例,其所涉及的內容在高中化學中也有所體現,并且在知識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并沒有太多的變化(見表2)。
表2 初中科學與高中化學知識的相互重復
■
由表2可以看出,雖然初中科學和高中化學所重復的知識內容沒有明顯和太大的區(qū)別,教學要求和知識拓展也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也可以幫助初中學生對舊有知識進行溫習和鞏固,對初中學生迅速平穩(wěn)過渡到對高中化學的學習和理解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三、初中科學與高中化學知識之間的斷層
初中科學的教學內容非常廣泛,其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都有所了解,從而對學習科學知識產生熱情。高中各學科的專業(yè)性較強,對學生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也較高,更注重知識的延展和內涵。因此,相對于各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翔實性,初中科學所涉及的各學科的知識難免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而彼此之間出現知識斷層的情況也不免存在。例如:在化學用語、元素化合物、金屬活動性順序和復分解反應等方面,初中科學和高中化學存在的知識斷層情況就較為顯著(見表3)。
表3 初中科學和高中化學的知識斷層點
■
這些在初中科學和高中化學之間出現的知識斷層,對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補充和講解,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和結構更為完整。
四、初中科學和高中化學知識銜接的教學策略
1.把握不同學科的教學要求與局限性,注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初中科學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科學學科所具有的局限性,對化學知識科學性要有清楚的認識,在教學時既要遵照科學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對化學知識有較為深入的認識,以利于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銜接學習,又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避免超出學生理解和認知的程度,給學生學習帶來不必要的負擔。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準確把握初中科學學科中化學知識的編排與教學要求,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溫習和回顧,以及對斷層知識的補充講解,以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同時,高中教師還要對初中科學中出現的知識點進行更為全面和準確的闡述,讓學生以發(fā)展的觀點和科學態(tài)度對已經了解的知識進行再次梳理和完善。例如:關于氧化還原反應,初中科學采取分開講解的方式,主要從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角度進行分析;高中化學則說明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單獨存在,主要從電子的得失轉移角度進行講解。高中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向學生詳細說明兩種分析方法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讓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有更為清晰全面的認識。
2.構建和梳理學生的知識體系,注重教學方法的連貫性。初中科學對化學知識的選擇和目的主要是參考科學學科的教學標準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能力,所選擇化學知識之間的連貫性和系統性不強,知識結構欠缺穩(wěn)定。高中化學學科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化學有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可以解釋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選擇的教學知識全面而豐富,以高中化學所涉及的知識內容為基礎,對物質結構、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元素周期律等知識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因此,高中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構建和梳理學生的知識體系,將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逐步加強和完善。初中科學和高中化學知識之間相互依托、緊密關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依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規(guī)律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有一個過渡和消化的階段,以減少教學方法的突然改變和內容難度突然加大給學生帶來的生疏感。
總之,初中科學在化學知識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等方面與高中化學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要充分認識和把握彼此的內容分布和深度,在教學中做到定位準確、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蘇愛娣,陳獻忠.初中科學與高中化學知識銜接分析與教學建議[J].化學教與學?課程改革研究,2012,(06).
【關鍵詞】高中化學; 總復習; 幾個關系; 經驗
一、高中化學復習現狀分析
復習指的是對前面知識的回顧與鞏固,章節(jié)復習是對一張內容的回顧鞏固,期末復習是對一個學期內容的回顧與鞏固,而對于高三復習來說,它是對整個高中階段知識的回顧與鞏固,因此它工作量更大,同樣也存在的更大的難度。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高中復習階段,學生經歷了一個系統性更強、更為深入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之中,只要學生能夠配合教師的教學計劃,必然能夠對自身的分析、概括等綜合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狀況下,高中的化學復習課主要存在著概括面廣、知識容量大等特點,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具備豐富的應對中考的經驗,能夠結合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一定時間之內掌握并鞏固有效的知識。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弊端,主要有:復習過程多為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題海戰(zhàn)術普遍,重復習題多,效率并不高;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等。
二、抓住重點,統籌兼顧
在高中化學復習過程中,絕對不能采用“地毯式搜索”的教學,一來,如果對所有知識都做深入講解,時間必然倉促;二來,這對學生與老師來說,都大大增加了負擔,所以這種方法并不提倡。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抓住重點,而基礎知識梳理無疑屬于重點,在《高中化學教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要求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在這一階段中,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引導學生自主梳理與總結,將學生自學與老師講授相結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學生也在這一過程當中培養(yǎng)了自己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做好如下三點:①多看看教材與經典例題,將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②在看教材與經典例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列出相關的知識點,并重點標明知識要點與難點,將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搞清楚;③在總結之后,要求學生能夠將梳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者獲得的經驗與體會積極與老師或者學生做交流、溝通。
如果僅僅是掌握了基礎知識,這只能證明學生達到了繼續(xù)深入學習的要求,并不能夠說明在中考中就能成功,而且高中復習具有著高標準、嚴要求的特點。針對上述因素,教師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優(yōu)化。通過深入學習,將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搞清楚,并將之有效的連接起來,并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分類、整理與綜合,從而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網絡架構,這樣學生復習起來就更為得心應手。
三、理論復習與習題聯系的有效結合
眾所周知,化學的學習如果僅僅依靠理論的教學時完全行不通的,還需要通過一定程度上的習題訓練,才能促進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點,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進一步鞏固。但是,習題的訓練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訓練過少,則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如果訓練過多,則會降低教學效率,增加學習負擔,往往取得相反的效果。因此,在習題訓練方面,教師一定要做好積極的引導工作,應當對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的結合,明確告訴學生要訓練什么、訓練到什么程度、通過訓練能夠讓學生鞏固哪些知識點、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何種能力等。
除此之外,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教師應該針對個性的差異,分層次的進行習題訓練。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要求學生能夠將基礎知識順利完成,并在這一前提之下對難度較大的思維訓練進行一定幅度的增加;對于程度一般的學生,應當首先夯實基本功,再在此基礎之上對習題的難度進行適當提升;而對于學困生來說,應當進一步加強基本功的訓練,選一些起點較低但很具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
四、基礎與提升的有效結合
目前狀況下,普遍存在著這一現象:教師在講解例題的過程中只是就題論題,而不注重知識點的延伸,而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只能讓學生的能力有小幅提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礎之上,對其中的經典例題進行認真篩選,把握經典例題的三個特性:①層次性。例題的選擇要求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既要包含基礎知識,又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與綜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②典型性。在選取例題時,既要對知識點覆蓋程度進行充分的考慮,有要求例題能夠緊密聯系教材知識點與考察重點、難點,還應注重一題多解,分類討論等;③開放探索性。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探究性的習題,學生進行研究與討論,自主思考,培養(yǎng)噓聲的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理論與試驗的有效結合
在現在大多數的化學教學中,還存在著幾點問題:學生處于被動,被壓抑著學習。教師認為其責任就是傳授知識,但是不去理會學生的意識思想。限制了學生的解題和思維模式,教學不夠多面化。這樣的教學模式是為廣大教師所知曉,但是卻不會進行運用的,這些就是我們教學上的缺陷。而在作為化學課程來說,學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更為注重,所以,我們在進行對學生實驗培訓也不可以忘記這個責任。在不同的教學方法中,為了更加充分的發(fā)揮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興實踐能力發(fā)揮大最大效用化,我們必須結合中西教學理念,將傳統模式與現在發(fā)散性模式更好的結合,作為中等職業(yè)教育的一名教師,在化學這門課程中,實驗的存在讓這門課程不再感覺到無味,啟發(fā)性,趣味性可以更好的讓他們了解化學這門課程的深層含義,讓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愛加深。
本文主要針對正確處理高中化學總復習中的幾個關系進行探討與分析。分別從重點與側重點的關系、理論學習與習題訓練的關系、基礎與能力提升的關系以及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等角度進行論述。希望我們的探討與分析能夠給同行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平.正確處理高中化學總復習中的幾個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 (12)
[2]劉順秀.高中化學總復習的體會和做法[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1 (18)
[3]王學美.打牢基礎,以點帶面――尋找高中化學總復習的高效方法[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3 (7)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教育模式也在不斷改進完善。概念圖是一種更直接更有效的教學工具,將各種概念及其關系以更直接的圖表的方式表示出來。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在高中化學中卻很少用到。怎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到概念圖并且發(fā)揮出相應的作用,就必須先要了解概念圖的涵義和意義,結合高中化學的特點,尋找相應的理論支持,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的現狀
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少學校會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會應用到概念圖教學。在國內的高中化學教學領域之中對概念圖的研究甚少,介紹概念圖教學模式的文章很少見。如果將整個概念圖的教學模式分為萌芽、發(fā)展、成熟幾個階段,那么國內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目前就還處在萌芽階段,要想擁有成熟的教學體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新課改中要求,教師要更系統的進行教學,使學生對于知識可以更有效快速的吸收。這對于像高中化學這種科學性學科就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如何更好運用概念圖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已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功能
1 有利于教師教學的明朗化條理化系統化
在新課改中,要求教師更系統化的教學,使學生能更容易的理解接受,而概念圖就是這樣一個實現高效率教學的有效工具。利用概念圖教師可以把文字改成圖表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其中的相關概念更直觀明朗,使教學更加系統化。
2 有利于師生之間關系的轉化
傳統教學中,都是教師占據主導位置,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利用概念圖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構建概念圖,而教師只需對其稍加指導,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以物質的量這個概念為例,教師在開始的教學中可以把大體的知識脈絡列出來,然后剩下的分支結構就要要求學生去自己尋找知識點,并且構建出自己的概念圖,最后讓學生自己與教師的概念圖進行比較對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占據整個教學的主導位置,教師只是起到一個輔助教學的作用。
3 有利于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整個知識構架
學生在學習化學這種科學性的學科時,往往是不容易記住整個知識的概念構架也不能較好的辨識整個學科的知識脈絡,唯一的方式就是死記硬背大量的化學反應原理和化學方程式。概念圖的出現,改變了學生在大片文字中尋找有用信息的傳統模式,通過概念圖的構建可以更直接的把握住知識的脈絡,找出里面的關鍵知識點。并且可以以此鍛煉學生生成適合自己的一種尋找重要知識、需求要點的方法。
4 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概念圖的制作過程要求學生不斷地提煉知識要點,是一個針對發(fā)散和集中思維的鍛煉,從而改變學生傳統學習方式。在學生制作概念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的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反思改進,在不斷鍛煉中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以有機物這一概念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組,讓學生開始先自己看教科書,然后互相進行討論,最后讓學生自己根據討論結果構建出自己的概念圖,最后在與教師的概念圖進行比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對整個知識脈絡進行梳理還要在其中尋找需要的知識點,從而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相互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中又鍛煉了學生團結合作的學習能力。
5 有利于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概念圖的制作是一個不斷梳理知識點相關關系的過程,可以反映出學生對已有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把握對整個知識脈絡的聯系。也可以觀察出學生對新的知識點追求欲望的大小。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邊聽邊構建出概念圖的草圖,在講課完畢后要求學生自己整理出完善的概念圖?;蛘呓處熆梢圆贾谜n下作業(yè),讓學生構建出已學或者自己預習知識的概念圖。
結束語
一、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教學設計的輔助工具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我國高中化學教師逐漸開始使用概念圖法進行教學設計。在設計課程教案過程中,根據本章節(jié)知識內容的特點及聯系,制定清晰明確的結構圖,幫助學生清楚的掌握課程重點,通過觀察由相關概念和含義組成的概念圖,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吸收新知識內容。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極易構建自己的概念圖,教師能夠通過學生構建的概念圖來及時了解到學生對本節(jié)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在接下來的復習和教學過程中更加有重點的進行,促進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提升[1]。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升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要求同傳統的應試教育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概念圖法,改變了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等傳統效率低下的學習方法,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在學生自主搜集資料、預習和復習知識的過程中,構建起的概念圖提高了其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學生們在學習中互相幫助,通過觀察他人概念圖來了解自身的不足,不斷豐富自身概念圖的過程就是深入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學習效率必將有所提高[2]。
二、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新課程
化學知識,不同概念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學生不僅要能夠深入體會該知識點的內涵,還應當同其他知識點進行結合。當學生遇到新的知識點,掌握了新的概念以后,就應當及時的將其置于相應的概念系統當中,這樣一來,學生才算真正掌握了新知識。在進行新知識學習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通過預習并結合自身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將不同的概念內容分層次列出,盡量做到包含更多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經驗運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將本堂課程的概念圖構建出來,并結合多個知識點,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效化學情境。最后要引導學生將教師的概念圖同自己的概念圖進行對比,找到自身對某知識點理解上的不足,并深入的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師在進行氧化還原反應一課的講解過程中,由于本課涉及到眾多概念和知識點,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無法幫助學生有效的將不同知識點進行良好的記憶,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四個中心線索,并引導學生圍繞其構建概念圖。如氧化與還原劑、性質、反應及相關產物。接下來學生可以進行自由發(fā)揮,并應用簡單的線條來代替復雜的線條,即應用氧化和還原兩種線條來代替氧化還原反應,通過這樣構建概念圖,學生能夠更加清晰的看清知識點內容,并進行更高效的記憶。教師不必反復強調某一知識點,學生能夠在接下來的鞏固知識過程中及時便利的找到相關知識點內容。
(二)復習課程
高中化學知識具有復雜難懂及深奧的特點,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斷接受新知識,很容易出現混淆、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等現象,因此高中化學復習課對于學生徹底掌握相關知識點具有重要意義。復習過程中能夠將知識進行深化、系統化。同時要想提高復習課程效率,教師應能夠在短時間的復習過程中幫助學生盡量將知識點進行梳理?,F階段我國高中化學復習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了概念圖教學法,這一方法,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能逐個幫助學生梳理各項基本概念,而應用概念圖法,教師應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增加了課堂新鮮感。同時這樣一來,學生們能夠真正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在吸取精華的基礎長掌握更加深刻的概念。例如,教師在進行有機化合物相互轉化一課的復習過程中,通過加工和概括有機物不同的性質及轉化條件,構建出相關概念圖,并促使學生能夠對概念圖進行思考和整理,從而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識內容[3]。
三、結論
【關鍵詞】分類教學法 高中化學 研究與運用
一、高中化學分類教學法第一步――高中化學知識分類
根據高中化學知識的結構和特點,可以將高中化學知識分為以下五大類:1. 基本概念和理論;2. 元素化學;3. 有機化學;4. 化學計算;5. 化學實驗。正確的分類是分類教學法的前提,同時也可以為培養(yǎng)學生掌握各類知識的學習方法打下理論基礎。
二、高中化學分類教學法第二步――各個擊破
(一)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
具體而言,對于簡單的概念和理論,采用導讀法,即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從字里行間親身領悟;對于直觀的概念和理論,采用觀察法,即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演示相關實驗,讓學生從現象中領悟;對于平行的概念和理論,采用遷移法,如在學習了化學平衡之后,再來學習電離,只需將可逆反應“遷移”到可逆的弱電解質的電離上,就自然引出了電離平衡的概念;對于易混概念和理論,采用類比法,通過類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對于復雜的概念和理論,采用深度剖析法,如縮聚反應、鹽類的水解等,難以用三言兩語的講解讓學生理解和牢記,所以在進行這類復雜概念的教授時,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認真剖析,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論,采用圖解法,如阿伏伽德羅定律、物質的量、化學平衡等幾類種抽象的概念,若單從字面上看難以知曉其理,而將枯燥的文字轉換為形象的圖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元素化學的學習
高中元素化學包括鹵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堿金屬、堿土金屬、幾種重要的過渡元素等,這部分的學習主要以記憶為主。此時,運用分類對比的方法進行記憶將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以鹵素為例,鹵素表現了典型的非金屬性,隨著鹵素原子半徑的增大,鹵素分子之間的范德華力也逐漸增大,鹵素單質的一些性質也呈規(guī)律性變化,如與金屬、非金屬的作用,與水、堿的反應等,只需掌握這些總規(guī)律,便可基本掌握鹵素的特征,從而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
(三)有機化學的學習
以有機物的組成的學習為例,高中化學中常涉及有機物組成問題,這里不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要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歸納:從元素角度剖析,元素種類與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有機物分子中原子個數有一定聯系;從常見有機物的組成特征分析,如最簡式若相同原子數之比必相等,各元素的質量百分數必相等;從各類有機物的通式分析,如可以總結出幾組關于飽和一元醇與飽和一元羧酸之間、烷烴和飽和一元醛之間的某些相對分子質量相等的規(guī)律,延伸開來可知道醚與酯、酚與芳香酸等有機物間也有類似的相等關系。根據有機物的通式可以挖掘出來很多規(guī)律,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從某個目的出發(fā)去總結有機物的通式。依此類推,可行之有效的完成有機物的學習。
(四)化學計算的學習
高中化學計算的學習主要涉及化學計算中的重要方法,化學計算的基本類型,活用知識、創(chuàng)新解題。首先需要知道化學計算的基本類型:多步反應計算和討論―推理型計算。解答多步反應計算,要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弄清發(fā)生反應,寫出反應方程式,然后建立已知量和被求量物質間的關系,再進行計算;而討論―推理型計算題融無機、有機、邏輯推理及數學技巧于一體,沒有固定的解題模式,需要善于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方法解決問題。其次,需要了解化學計算中常用的計算方法,如目測心算法,有些化學計算題,似算非算,這時可巧妙地運用邏輯分析、模糊判斷解決問題;守恒法,包括物質的量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守恒和能量守恒,歸一化法:當化學計算中出現題給數據不足或沒有具體數據的習題,可把被研究的物質作為單位1進行解題;差量法,包括質量、體積、物質的量的差;另外還有極值法和數圖結合法等。
(五)化學實驗的學習
化學實驗的學習,相對而言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化學儀器的正確使用;掌握化學試劑的取用和常見的試劑的保存方法;熟練化學基本實驗操作;了解物質的制備、分離和提純方法;了解定量實驗如溶液濃度的配置、硫酸銅結晶水含量的測定,中和滴定等;能夠進行實驗設計和創(chuàng)新實驗等。從以上幾方面入手,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學習,便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三、高中化學分類教學法第三步――化學素養(yǎng)綜合提高
分類教學法要求教學工作者在完成高中化學知識的分類及指導學生進行各類知識的不同學習方法的學習之后,還需要對學生的化學知識進行系統的鞏固和梳理,使化學知識由分到合。因此,在分類教學法的指導下,高中化學知識由合到分,使學生在掌握這門學科知識時能夠做到條理清晰;由分到合,又使得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各類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所學知識更為系統、更為完整。
總之,教學工作者在高中化學中若能利用分類教學法進行知識的傳授,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完成教學工作,一方面可以綜合地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使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這門課程,最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 高中化學 新課改 觀念變革
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站在新課改的實施者角度,切實感到新課改為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新課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理念,課堂上需要更加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學習內容的安排如:“實驗”、“科學探究”、“學與問”、“實踐活動”、“科學視野”、“科學史話”等等,就象電視節(jié)目的編排一樣,以順序排列欄目的形式呈現在師生眼前。由此,課本成為劇本,課堂上學生成為主角,老師的角色是觀眾和評委。學生不再是可以被知識填充容器,而成為一束束等待點燃的火把;學生不再是陷入題海的做題機器,而是多種角色表演的演員。
一、新課改要求高中化學教師熟悉課本知識的內容和使用策略
新課改實施以來,我校所有的高中化學教師都參加了新課程培訓,經過培訓,我熟悉了高中化學的課本知識和使用策略。課本內容的選擇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和要求,比較全面、準確地反映了化學學科的基本結構;新知識的呈現方式與課本內容的選擇課一方面注意了“學科與社會”相融合,另一方面注重了整個高中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關系,表現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標精神;重點顯示了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大作用,著重體現了“化學實驗是教學手段,同時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高中化學實驗的方式也呈現多樣化,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本設計靈活、有彈性,新課本繼承了過渡教材的知識體系,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
二、新課本突出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新課本提供的知識基本來源于生活和生產實際,這樣學資源的趣味性增加了,課本內容可讀性多增多了,可以讓教學更一步接近生活、面向生活、聚焦生活。教學可以運用身邊的化學常識及其化學環(huán)境,增提示學習化學的興趣,以此解決高中化學中學習的難題,提升學生解決生活中關于化學知識的基本能力和實際能力,從注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拋棄以講為主,讓學生展示為主,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廚房化學、日常用品以及課本上涉及的科學視野等教學資源,使教學更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高中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融為一體,擴大中學生的知識面,使探究從課堂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三、新課本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新課本不僅注重學生學的過程和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注重思維過程和科學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所以作為中學化學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堅持細心而認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新課改淡化了評價學生的唯一方法――分數,而是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消除了文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自卑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
四、以新課改為契機,打造和諧高效課堂
如何來打造和諧高效課堂,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結合我多年來化學教學、教研活動,談幾點我對高效課堂的思考:教學設計具體化,精心考慮過程與方法的可行性;教學內容問題化,活化師生互動過程的思維質量;教學過程探究化,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良好的教學設計是有效的實現教學目標、進行師生互動的前提。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力求做到:找準切入點,點擊興奮點,尋求發(fā)散點,形成整合點。找準切入點的基礎工作首先是要充分了解學情,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點擊興奮點要維持教學互動的良好氛圍,保持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斷地激發(fā)和引導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質疑、討論、爭辯和探索。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就是不斷地推動學生智力和思維水平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在興奮中完成知識的生成、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能力的提升。尋求發(fā)散點要善于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釋放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學生沉睡的潛能,通過互動和分散思維,達到前后知識系列化的目的。形成整合學生還領悟到了學有所得的成功喜悅和有序思維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 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 問題 對策
1.引言
隨著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高中化學教師與學生正在積極轉變思維,教師努力工作,學生認真學習,逐步適應新課程改革,情緒日益高漲,并且取得了相應的成果[1]。但是,這畢竟是一次新的課程改革,相對于以前的課程變化很大,教師和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的理解。
2.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緩慢,存在明顯的不適應。
新課程的教材注重與實際相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著手,以學生常見的物質為例,注重結合物質的性質結構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學有所用,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實用的新教材在系統結構上有很大變化,更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化學潛能,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思維,注重人文教學。但是部分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以自己的教學經驗為中心,受傳統的束縛較重,思維轉變較慢。
2.2化學新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易把握。
新課程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相比,內容變化很大,必修課涉及的有機部分的內容過于簡單,而且和以后的選修內容相重復,對于很多重要的關于有機物的知識點沒有涉及,但是有的知識點卻在必修與選修中重復出現,表面上看,側重點略有不同,實質上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都是一樣的,這與現代化學工業(yè)的迅速發(fā)現不相適應[2]。
2.3新課程的教材注重激發(fā)學生潛能,不以考試為目的。
新形勢下,學生必須通過高考才能進入高等學府,在教師和學生心目中,在高考中獲勝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但是新教材每個模塊的內容知識點的設計過于簡單或者重復、不全面,化學實驗的安排沒有統一性,有的教師認為,這套教材不利于學生高三的系統復習,不能適應目前高考考試的要求,因此,化學新課程在高考的制約下,難以真正得到實施。
2.4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內容安排與進展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進度。
高中化學新課程教材中,涉及的難掌握、討論性、探究性等需要消耗大量時間的內容過多,如果要想使教學順利進行下去,就必須安排大量課時。其結果是,導致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梳理系統知識,掌握的知識點不牢固,所學知識不會運用,使學生的成績落后。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做實驗觀察化學反應,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學生能夠才能夠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2.5教學評價改革不及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新的課程改革方案已經實施,但是高考仍然采用以前的模式,與現有的課程不適應,這也是導致諸多問題的根源?,F在的高考是以試卷的形式考查學生掌握知識點的能力,而新課程的目標是加強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潛能。有的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不到位,受傳統經驗的影響嚴重,只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講解,甚至為學生補充很多課外的“考試”知識,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忽略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不利。
3.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的對策
3.1教師應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打破傳統。
教師在化學新課程中,要鼓勵學生動手,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開發(fā)學生潛能。因此,教師應該對新課程的教材進行多方面的研究,理解新課程的真正目的,聯系已有的教學經驗,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應該增強群體意識,交流經驗,做好備課,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真正做到對學生學習有利。
3.2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多樣化評價方式。
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也不一樣,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書面考試,還要綜合考慮到課堂表現、作業(yè)考查等,做到因人而異。這樣既可以督促學生學習課堂知識,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與發(fā)展,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3.3上課時靈活多變,指導學生預習和復習知識。
新課程中的探究型和開放型問題增多,學生如果對已有的化學知識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徹,課程教學就很難按照教學計劃進行下去,甚至會出現教師不經過學生討論,直接“滿堂灌”的現象,那么,新課程也就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并督促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和復習工作,梳理好腦海中已經形成的知識點,能夠學有所用,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多變,善于抓住學生的各種想法,耐心解答,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3]。
3.4改變習題處理方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選擇難度適中的題目讓學生練習,鞏固課堂所學,題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要使學生既有興趣學習,又有興趣做題鞏固知識。
4.結語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實施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其取得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我們要及時發(fā)現并改正問題,提高新課程下化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鴻,杜永權,梁永平,等.高中化學新課程實施的問題與對策[J].化學教育,2011,32(4):13-17,23.
關鍵詞 課改 銜接 對策 高效
一、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探究
(一)中考改革影響
從 1998 年開始,福州市實行達標學校初高中分設。后來中考又出臺了新規(guī)定:物理、化學科的成績按等級制劃分,達標普高錄取的主要依據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總分。由此物理、 化學的初中教學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高中教師普遍反映高一新生的化學素質大幅度下 降。由于等級制中只要B級(百分制的70 分以上)就可以上達標普高。而同樣是B 等級,也 許70和7l、72 區(qū)別不大,但與90分的學生區(qū)別就已經很大了。因此也造成了高一新生語 數英三科總分差不多,實際上理、化學科基礎的差距已經是相當大。再者由此造成初三學生 的課余時間基本都在語數英三科上打轉,化學課程的教學基本上只能在課堂上全部完成。學生只要能考到70分以上,師生就都像解脫了一樣。本來學生的彈性是很大的,要求高就會 學好一點。要求低自然就點到為止。受到中考這根指揮棒的終極影響,使初中化學教學受到 了極大的沖擊。
(二)教材改革的影響
在課改后的新大綱要求:初中化學新課程是以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根本宗旨。就是要以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為基本要求的 課程目標。初中化學教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的化 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而現行高一的化學必修課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進一步加深學習的化學知識和以適應社 會發(fā)展而提升能力的教學,高二、高三的化學選修課則是根據部分學生的個人特長、興趣愛 好而進行的化學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教學。也就是說,高中化學課程是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 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 個性發(fā)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fā)展所必須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 量方面的重要影響,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 的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兩者目標的不同,自然導致了教學手段,教學走向的差 異。
(三)心理發(fā)展不同階段的影響
初高中學生處于心理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由此對化學的學習產生了影響。例如從概念的學 習上來說,概念的分類能力不同。初、高中生的相應能力可以分為四級水平:一級水平―― 不能正確分類,也不能說明分類的根據;二級水平――能夠正確分類,但不能確切地說清分 類的根據;三級水平――能夠正確分類,但不能從本質上說明分類的根據,僅能從事物的某 些外部特征或功用特點來說明分類的根據: 四級水平――能夠正確分類, 并能從本質上說明 分類的根據。
二、初高中銜接的對策探究
從初中到高中,無論是在化學概念、規(guī)律及研究方法等各方面的學習都存在一個飛躍。為了讓學生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筆者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銜接:
(一)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身為高中的化學教師,如果不了解初中化學教材和教學要求,對高一化學教學的把握上 肯定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現在的初中化學教學圍繞著中考轉,初中化學教學很少考慮到 為高中的教學做好銜接。課改后,教材的更替,要求的變更,跟原來高中化學教師心目中的 初中學生應該要掌握的內容有了很大的差別。因此就有必要了解初中化學的知識結構,特別 是教學要求達到的程度。有的知識點教材上有,但因為中考不涉及,就出現了初中不教或者 降低教學要求。
(二)損有余,補不足
高中老師在充分了解了初中化學教材和教學要求后,應該有針對性“損”有余,補不足。例如:初中早期的人教版教材還是按照前蘇聯的課程理論來編排教材。后來的科教版教 材受 STS 等教育理念的影響,變成了主要是按照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常識來介紹,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由此,在高中教學中要有計劃地補足初中教學中涉及不深的知識而在高中化學中常常出 現的知識點和方法等。
(三)三人行必有我?guī)?/p>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針對初高中銜接問題,集備組成員要群策群力,團結協作,決不能搞單打獨斗。比如經過集備組老師一起討論確定一部分初中化學知識內容需要集中一 段時間進行梳理、鞏固并加以提高,還有部分知識內容需要順著章節(jié)的教學,遇到什么問題 就順帶解決什么問題, 把需補充或提高的各知識點分散到教學內容有關聯的相應章節(jié)中去處 理。
1.在高一課程實施之前,安排6課時左右對初高中教材銜接的空白點且不宜穿插到各章分散銜接的知識做專門補充和歸納。如:對元素化合物這部分知識,需補充以下內容:①電 離的概念和常見物質電離方程式的書寫:②酸堿鹽的定義。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③物 質的分類特別是酸、堿、鹽、氧化物的分類;④常見的酸、堿、鹽、氧化物。還要歸納總結以下內容并要求學生熟記:①酸、堿、鹽的通性:②常用的堿、鹽的溶解性;③用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fā)生;④常見物質和離子的顏色;⑤常見物質和離 子的檢驗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