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法制教育校本課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法制教育校本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法制教育校本課程

第1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但是,結合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的特性,可以總結出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基本宗旨為:(1)特殊學校的校長和特殊學校的教師是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他們根據特殊學校的教育理念、特殊學校學生的特點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2)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范圍很廣,可以涉及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創(chuàng)編等多種活動。(3)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有企業(yè)參與,這是由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的特性所決定的。企業(yè)的參與可以保證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適合,使得學校培養(yǎng)出的特殊學生能夠滿足企業(yè)用人需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要加強殘疾學生職業(yè)技能和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大力推進殘疾人職業(yè)教育。2014年始國務院多部門聯合下發(f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強調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我校加強校本課程開發(fā)力度,集中骨干教師,積極開展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力爭做到因材施教。

1.校課程開發(fā)總體安排

不同地區(qū)的特殊學校在職業(yè)教育課程開發(fā)上各有差異,特殊學校在進行課程開發(fā)時,可能只涉及部分課程,也可能涉及學校的全部課程,在課程的選擇上有一個先后、主次等順序上的安排。同樣,對具體課程開發(fā)安排上,也可以在開發(fā)的深度上有所側重,達到的程度可能不同,目前我校也只是著重針對部分課程進行校本開發(fā),以保證能夠集中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保證課程開發(fā)質量。

目前,我校學科課程有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形式,設立文化基礎課、專業(yè)課(含工作實習)兩大項,采用積木結構模式組合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各大項的教學時間分別約占22%和73%,另外還安排一定的活動課程,主要包括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必修文化基礎課程開設實用語文、實用數學、職業(yè)道德與法律基礎、體育;必修專業(yè)基礎課包括社會適應、家政;選修專業(yè)課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安排,于每學期結束前一個月開出專業(yè)菜單供學生選擇。

在特教開設的所有課程中,只有職業(yè)教育沒有教本,完全依據地方實際,依據學校資源來靈活安排,這也是我校此輪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重點課程之一。

2.業(yè)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對策分析

盡管特殊職業(yè)教育相比一般職業(yè)教育難度較大,但是經過實際教學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可以發(fā)現,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校本課程開發(fā)來解決,并能努力做到讓每個孩子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

2.1有計劃地進行教育課程的設置。

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課程設置必須主動而有計劃地進行,課程設置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盡管職業(yè)教育頭緒很復雜,但終究有實踐的步驟,注意的要點,吸取多校的經驗教訓,為此,我們對于每種職業(yè)教育的內容都制訂成冊,通過“實踐――理論――實踐――理論”的反復操作,完善教本課程,做到有的放矢。教材分為文化課教材和專業(yè)課教材兩大類。我校在職教教材編寫中,根據市場需求和智障學生的能力,注重潛能開發(fā)和缺陷補償,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作為前提,注意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展性。

目前我校已經完成了洗衣專業(yè)、面點專業(yè)、廚藝專業(yè)、辦公文員專業(yè)、客房服務專業(yè)的教學大綱的編寫,其中面點專業(yè)課程已經完成了教材的編寫出版工作,下個學年將投入教學。

2.2加強與企業(yè)的合作。這是特殊職業(yè)教育和普通職業(yè)教育最大的相通點也是最大的區(qū)別。

相通在于:和普通職業(yè)教育一樣,特殊職業(yè)教育也要爭取通過教學,使接受教育的孩子們學有所成,有條件的和普通人一樣融入社會,爭取就業(yè)。區(qū)別在于,接受特殊職業(yè)教育孩子們因各種原因不可能像普通的職業(yè)教育受教者一樣,面對整個社會,他們的就業(yè)范圍比較狹窄,往往是特定的企業(yè)單位,因此企業(yè)的參與對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為此,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尤其加強和相關企業(yè)的聯系。企業(yè)為我校提供用人信息,使得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以保證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適合;同時企業(yè)的參與可以為職業(yè)教育的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物質保障,另外我們可以適時根據企業(yè)需求的變化適時調整課程方案,使得學校培養(yǎng)出的特殊學生能夠確切滿足企業(yè)用人需求。因需教學,學生學有所用實現就業(yè),企業(yè)“按需分配”吸收人才,實現特殊職業(yè)教育和有企業(yè)用人的雙贏。

2.3通過校本課程開發(fā)促進職校教師在專業(yè)上的進步。我國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師資力量存在嚴重不足,行校本課程開發(fā)更是整體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難度比較大,所以進行課程改革和校本課程開發(fā)需要循序漸進,讓特校教師有一個在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方面的調整和準備過程。

為此,我校主動對特殊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我們和深圳殘疾人勞動就業(yè)中心、深圳市職業(yè)技術培訓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結藝課、營養(yǎng)配餐、電子技能、殘疾人廚藝班等培訓,培養(yǎng)了一批職業(yè)技術能力強、探尋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信息快的現代特殊教育中的特殊教育職業(yè)教師,職業(yè)教育基地進一步完善。一方面使之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操水平,同時激發(fā)特殊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熱情。

筆者作為廚藝班的老師,通過深圳市勞動部門培訓和考核,取得廚師資格證書,一是實現職業(yè)教育教師資格證和職業(yè)能力資格證雙證上崗,其二應用在目前校本開發(fā)的過程中,不但為更好的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根據實際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避免紙上談兵,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制定相關教學步驟、課程,使得校本可能切合實際,具有實際教學可操作性。

3.小結

特殊學校專業(yè)課程教材建設可以借鑒的經驗比較少,因而我校在進行職業(yè)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同時也爭取進行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和推廣,一方面可以總結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成果,為同行提供必要的經驗教訓,以供參考,另一方面通過特殊學校職業(yè)教育校本教材的推廣,可以為特殊教育樹立前進的旗幟,促進特殊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崔允. 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151.

第2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一、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特點

體育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出臺,為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提供了條件?!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只規(guī)定了學生應達到的具體目標,而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由各個學校進行選擇。這一方面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經濟、文化教育、體育發(fā)展的區(qū)域性差異較大,在體育課程學習內容的確定方面應具有充分的變通性,以利于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使課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也考慮到學生發(fā)展個體差異性較大,在課程內容方面給學生以選擇的空間,充分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受益的原則。

體育校本課程是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過程中,通過對本校學生體育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qū)和學校的課程資源,尊重本校的體育傳統而開發(fā)出的具有特色的課程。要特別說明的是,體育的校本課程有兩層含義:第一,學校根據國家課程計劃預留的學校自主開發(fā)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學校自己的體育課程開發(fā),如有的學校將舞龍舞獅作為本校的體育校本課程,也稱特色項目,與國家和地方的體育課程相對應,形成一個獨特的板塊。第二,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國家的體育課程進行校本化的適應性改造,從而使國家的體育課程更加符合具體的學校體育教學情景。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是指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在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指導下,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fā)的體育資源,為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和促進學生健康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的過程。

二、價值取向的含義

何謂價值?托馬斯?霍布斯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或所值,像其他一切東西的價值或所值一樣……即他的能力被人使用時應獲得的報酬?!逼錄Q定性因素有三個:一是事物本身的構成和性質,它決定了價值的可能空間;二是人們對事物的屬性及其能滿足自身需要的認識,它決定了人們對某一事物的價值取向,影響價值的期望空間;三是實現事物價值的外在條件,它決定了實現價值的現實空間。其中,期望空間或更進一步說價值取向,既是可能空間向現實空間轉化的必經之路,也是唯一能由人來控制的、影響價值大小的環(huán)節(jié)。從認識角度而言,其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方面是人們對事物性質的認識;另一方面是人們對事物滿足自身需要和利益的認識。

價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是價值哲學的重要范疇,它指的是一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tài)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因而對主體自身、主體間關系、其它主體均有重大的影響。價值取向也是指某些價值觀成為一定文化所選擇的優(yōu)勢觀念形態(tài),或為個體所認同并內化為人格結構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評價事物、喚起態(tài)度、指引和調節(jié)行為的定向功能??蓪⑺鳛橐环N社會文化的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為一種人格傾向予以探索。人們在工作中的各種決策判斷和行為都有一定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前提。管理心理學把價值取向定義為“在多種工作情景中指導人們行動和決策判斷的總體信念”。人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著工作態(tài)度和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心理學家西蒙認為,決策判斷有兩種前提:價值前提和事實前提。說明價值取向的重要性。

三、體育教師教育的價值取向的特點

(一)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對體育課程實踐的指導性

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是體育教師所具有的一整套關于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進程的取舍、價值判斷的信仰體系,屬于價值觀念層次,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對體育教師關于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的取舍和價值判斷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是影響體育教師教育行為的動機因素。在貫徹教育發(fā)展思想理念和教育實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中介”和“橋梁”作用。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也表明,體育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對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起支配作用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不同層次、類別的體育教師由于其成長背景、教育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差異而導致了其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與自己教育價值取向相一致的課程價值判斷及相應的帶有穩(wěn)定特征的教學行為方式。

(二)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與體育課程改革的非同步性

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體育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呈現出明顯的歷史性和聚類性特征。我國教育改革前的歷史時期內曾在學校體育發(fā)展中占據主流地位的“注重紀律培養(yǎng)”、“注重體質發(fā)展”及“技術主導”等多種取向的形成、發(fā)展和占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學校體育發(fā)展的教育價值取向主流即說明了這一點。由于不同時期的社會發(fā)展及教育狀況的階段性影響,在相同或相似年齡層次的體育教師中其教育價值取向又呈現出一定的聚類性特征。同時,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形成及調整均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那些曾經主導過學校體育課程發(fā)展方向的教育價值取向與現今的體育課程改革要求相比已顯滯后,與現在社會與教育的發(fā)展已不相適應。但對這些教育價值取向的過分注重仍然在不同類別的體育教師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并對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用與體育課程改革思想相一致的理念對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進行積極的引導,以促進體育課程改革和學校體育的發(fā)展。

四、影響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因素

體育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長期和復雜的過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fā)展,有越來越多的因素對體育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發(fā)生著影響作用,如教師自身的年齡、性別、學歷、教學經驗、運動經歷和繼續(xù)教育等方面的影響及課程標準、計劃和教材、學生的體育需求變化等諸多方面對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發(fā)生著較大的影響。以往就教師的教育價值取向論價值取向的認識是不全面和系統的。而只有充分認識和重視這些影響因素,全面系統地研究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提高引導教師教育價值取向的效果。

第3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關鍵詞: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校本課程;水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8-0013-03

校本課程是在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下,相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一種課程。它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qū)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而開發(fā)的多樣性的、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相對于國家課程而言,更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倡導“學生為本”的課程理念。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正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它是價值觀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現代和未來的人們,尊重差異與多樣性,尊重環(huán)境,尊重我們居住的星球上的資源。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fā)優(yōu)質的校本課程,給教師及學校提出了挑戰(zhàn)。

一、校本課程開發(fā)原則

1.廣泛性原則。《走進潞河中學水實驗室,探究奇妙水世界》課程的開發(fā),與國家課程的開發(fā)有所不同,國家課程開發(fā)的參與者,主要是學科專家及研究者,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參與者,可以是教師、學科專家、家長等。因而,開發(fā)是一個廣泛參與的過程,可以動員一切有利于課程開發(fā)的積極的因素。

2.服務性原則。課程開發(fā)的出發(fā)點以及最終歸宿都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而在開發(fā)的過程中首先要調查學生對此課程的需求,要關注學生對自身的發(fā)展要求,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尋找相應的課程資源。

3.創(chuàng)新性原則?!蹲哌M潞河中學水實驗室,探究奇妙水世界》課程的開發(fā)要以倡導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為主,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探索性。因而,在課程目標的定位上,要與《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社會》等課程有所區(qū)別,著重在學習過程方法目標,突出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這也就決定了課程目標是不斷生成的,只能提前預測而不能事先規(guī)定。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建構自己的個人經驗。在學習方式的選擇上,要以學生的調查、實驗、查找資料、觀察、參觀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為主,教師對化學原理的講解為輔。

4.趣味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對于有興趣的內容,學生會主動愉悅地進行探討,這樣的學習與活動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精神享受。這樣的內容的趣味性還要有一定的持久性,要能循序漸進,總帶給學生一定的挑戰(zhàn)性與啟發(fā)性。如果學生參與的活動越多,活動越廣泛,那么他們獲得的啟發(fā)與積累就會越多,興趣也就越濃。在校本課程的內容選擇上,一定要遵循趣味性原則。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心理發(fā)展水平,依據高中階段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趣味性較強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主題內容,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

二、校本課程資源分析

學校校內有協和湖,水面開闊,風景優(yōu)美。通州區(qū)境內分布有北運河、潮白河、涼水河等13條河流。使得城市充滿靈氣,充滿生機。但是由于環(huán)境保護基礎比較薄弱,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比較淡薄,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很多河水已經變得不再清澈,甚至還有惡臭。開發(fā)以“水”為核心的校本課程,可以就近取材。

學校始終把“為了學生發(fā)展”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在課程設置上,除規(guī)定的必修課之外還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校本選修課程。學校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在經費上給予積極的援助,開發(fā)體制比較完善。同時,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強,積極性高。不僅如此,學校與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以及多名學科專家有交流與合作,為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提供了理論指導。此外,學校的校園網為學生準備了300G的信息資源,并專門建有學生電子閱覽室、期刊閱覽室、多媒體報告廳和各類專用教室以及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學生多樣式、多渠道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學校還設有多間化學實驗室。這些都為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校本課程目標

《走進潞河中學水實驗室,探究奇妙水世界》課程要立足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能適應現代社會與未來發(fā)展的需求。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人類面臨的水資源短缺、水污染等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要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能自主探究,不僅能獨立思考,還能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fā)展。這樣的課程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尤其要關注過程性評價。

《走進潞河中學水實驗室,探究奇妙水世界》課程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水資源的基本概況;

(2)了解水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處理方法;

(3)了解水質監(jiān)測的各項指標以及測定方法;

(4)了解基本的凈水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與方法。

(2)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社會調查、通過網絡、查閱圖書等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概括、歸類等方法加工信息;

(3)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4)通過小組內的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養(yǎng)成獨自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使學生具備環(huán)保意識、節(jié)約意識,逐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2)使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水資源短缺、水污染等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四、校本課程內容

《走進潞河中學水實驗室,探究奇妙水世界》課程共分為四個主題,每一主題下面有若干個課題,具體情況見表1:

五、校本課程實施

課程的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應以適當的方式優(yōu)化學生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受學生、教師、課程這三個要素影響的。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1.做好課前的準備:在校本課程上課之前,協調好上課的時間,保證實施中課程內容的連續(xù)性,有效性。教師要保證各種試劑齊全,事先將所用到的儀器調整好。此外,由于需要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要限制學生的人數,保證有效、集中的課堂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更好地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

2.活動方式的選擇。主要選擇小組活動的形式,學生進行組內的交流和討論,有利于個人知識的建構,成員間互相詢問討論中所需要的信息,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開拓思路,不斷獲得信息,從而完成個人知識的建構。小組活動的形式下,教師也很重要,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如何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怎樣獲取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提醒學生及時記錄重要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并對學生的活動做出及時的評價與反饋。

六、校本課程評價

對于課程的評價,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課程方案的評價,二是對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評價。對于課程方案的評價,可以從課程開發(fā)的意義、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實施這四個方面進行評價,每一大部分又可以相應地分成幾個小部分,給每一部分賦予相應的分值,根據實際的情況給出評分,課程方案評分的主體至少要包括學生以及教師。

對于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評價要注重質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以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學習,對知識進行自我建構;要關注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的情感與體驗,從而形成個人的經驗而不是接受他人傳授的間接經驗;要關注小組內的團結協作與個人的獨立思考;還要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自我改進。擬采取以下幾種評價方式:①檔案袋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調查方案設計、實驗活動記錄、研究性小論文、文獻讀后感、小組的分工合作情況等,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可以把握學生的成長過程。②過程評價:對學習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問題意識。對主題內容研究的深廣度等方面內容進行及時評價與反饋。

校本課程給教師以及學校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對于教師及學校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zhàn),教師有機會做到真正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促進教師的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意識,以及促進綜合型教師的發(fā)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第4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是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而綜合實踐活動恰恰把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融為一體,為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搭建了平臺,提供了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素質。結合吉林省實際,幾年來,各地相繼建立了不同類型、不同規(guī)模、不同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基地校),在承擔課程改革重任的同時,還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歷史重任。在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同時,接受法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教育。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素質教育基地校發(fā)揮綜合實踐基地作用,強化法治教育在整個活動中的作用,開設了法治課堂,聘請了長春市朝陽區(qū)檢察院丁書達檢察官定期講解法律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青少年普法講座;基地還設立模擬法庭,由學生親自設計、參與,把法庭引入校園,讓法律走進學生的生活。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達到了普法的目的。在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要接受法制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遵法、守法的習慣,摒棄不良陋習。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法制教育,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克服課堂上灌輸式教學的弊端,把法制教育融入到活動中,讓學生主動、愉快參與活動,自主體會到法律的重要性,知曉法律就是共同遵守的原則、法律就在身邊、法律能保護我們,從而讓法律在學生內心深深扎根。

二、法制教育的形式因地制宜、靈活多樣

法制教育不同于與課堂上的德育課教育教學,也不同于常識課中的法律知識,而是有實踐、有理論,還能走向社會,理論聯系實踐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特點。如,禁毒教育作為法制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值得各地效仿。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禁毒教育觀看宣傳片,由緝毒警察講解,觀看實物,學生發(fā)表禁毒聲明,看似和學校課堂上的法制教育課程沒有太大區(qū)別,實際上取得的效果不同。由于整個實踐活動是以實踐為主,將動手、動腦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成了禁毒活動的主角,學生近距離查看,然后分成小組,查閱資料,了解的特性、危害,然后再總結寫報告,交流感想。這樣做的結果,使學生對的危害,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從而從思想上做到禁毒的目的。各地綜合實踐活動也圍繞法治教育進行了,積極開展活動。如臨江市中小學實踐教育基地,組織小學生到臨江市監(jiān)獄參觀,走進社會,用生動事例宣傳法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通過學習《消防法》中“任何單位和個人禁止組織未成年人參加火災撲救”等條款,很好地保護了青少年生命安全。

三、設置法制教育課程,應有相應的課程標準

法律不同于其他課程,具有嚴肅性、強制性和特殊性。加強法制教育必須同落實普法工作相結合。要結合這些法律法規(guī)單獨編寫校本教材,根據課改要求將法律知識課從德育課和常識課中分出來,列入小學課程計劃,使之逐步成為必修課程,并加以完善。切入點是從綜合實踐活動的角度入手,編寫法律課校本課程,寓教于樂、寓法于活動中,讓學生從小學思想品德活動、初中綜合實踐活動中學法、懂法、守法。

四、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陣地,培養(yǎng)合格學生

第5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成本會計 教學方法改革與探析

在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課程是基礎,而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成本會計課程是高職院校財會專業(yè)的主要課程,是在學習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專業(yè)課程后開設的一門專業(yè)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成本會計教學中要把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了確保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達到專業(yè)型、技能型人才目標的實現,在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即要通過理論方面的教學,又要通過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

一、高職院校財會專業(yè)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會計課程目標定位不夠科學。從目前的成本會計教材上看,對工業(yè)企業(yè)生產過程的模似案例太少,不利于學生對成本會計的學習,影響教學成本核算過程和成本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對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報表等內容不夠詳細,也影響了對成本會計知識體系的學習和具體應用。雖然成本會計課程開設的時間比較長,但卻沒有一本較為實用的教材,因而給教學及學習帶來了不少問題。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門課程把握不夠準確,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

2、成本會計課程講授的方法不太理想。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任務的設計和完成,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來實現,而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講授為主。這就造成了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核算憑證、表格等單據來反映的,上課時沒有實物單據,而教師又受課時、教具等限制,因而只有從書本上解釋某些數據在表格中的關系,學生聽起來乏味,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

3、成本會計課程考核手段比較單一。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主要是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對書本知識的考試??荚囶}型由教師決定,試卷的形成主觀性太強,起不到考試的客觀檢驗效果。在這種考試方式下,要了解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程度,教師只有通過練習等方式進行。而平時成本會計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評分也只有40%體現在學習成績中,對總評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理論知識的考試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和形式,沒有全面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高職院校財會專業(yè)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1、加強成本會計教師專業(yè)隊伍素質的建設:第一、鼓勵教師走上社會,參加學術交流會議,增強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知識,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理論和實踐能力。第二、積極開展教師互幫互學,組織教師聽課,做到共同提高.第三、鼓勵教師參加職業(yè)技能培訓,鼓勵教師除具有教師資格證外,還應考取會計師等職業(yè)資格,并到企業(yè)兼職,熟悉成本會計崗位,掌握成本會計實際操作流程。

2、加強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上,即要保持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演示操作方法的同時,也要激發(fā)學生在接受知識上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可運用案例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等,并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另外,要針對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的計算機教學,來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還要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網上互動式教學,要組織專人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步伐,爭取成本會計網絡教學課堂盡早實施。

3、加強成本會計教學考核的多元化方式。將學生的成本會計課程總成績,分解為卷面成績、課堂練習、課后實踐和計算機操作實訓成績等多個部分。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平時練習和實訓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平時測試可以是案例分析,課堂練習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學到了東西,在考核過程中用正式憑證,帳表進行操作,使學生有實際崗位的感覺,從而縮短學校與企業(yè)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縮短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期,突出高職院校對人才技能型的培養(yǎng)目標。

三、高職院校財會專業(yè)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1、要有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堅持多元化原則,根據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差別,選擇適合成本會計性質和特點的方法,不僅包括講授法、案例分析法,還要包括那些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學生討論、課堂練習、學生自學、模擬實訓,還包括計算機實訓教學等。

2、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的目的主要還是在于“學”,如何達到學好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在課堂上,要不斷的嘗試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最大的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習中讓學生親臨企業(yè),了解企業(yè)產品成本的形成過成,讓學生知道原材料是怎樣一步步加工,最終形成產品的。對企業(yè)產品生產的過程,生產組織方式及成本核算,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做到學以致用。

3、教學內容等也應相應改革。學生能力培養(yǎng)受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對象等環(huán)節(jié)的制約。課堂考試只考理論知識,應用能力不能反映出來,光改革教學方法,技能的培養(yǎng)仍受其他因素制約,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在教學方法改革的同時,教學內容等要與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的整體效果。

總之,打破現有的成本會計教學方法,以會計崗位技能需求為標準,以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為核心,符合高職院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將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巖,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科學經濟市場,2009年8月

[2]李佳林,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改革思路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23期

第6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論文摘 要 在當前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校本課程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體系。校本課程對一個學校、學生及教師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卻存在諸多不利的限制因素,信息技術類的校本課程更是如此。文章認為制約信息技術類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既有客觀的原因,更存在主觀上的不足,試圖從多個方面指出這些限制因素并作簡要的分析。

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校本課程建設是學校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靶1菊n程指的是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對學生的需求進行系統評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社區(qū)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通過自行研討、設計或與專業(yè)研究人員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開發(fā)出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校本課程的實施對于教育目標的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校本課程是一個學校辦學特色的需要,是教師自主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當前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由于觀念上、學時上、學生興趣及課程本身內容的編排上對一些學校的發(fā)展是不適應的,開展信息技術類校本課程的研究是對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一種重要補充,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力圖揭示并分析信息技術類課程開發(fā)的制約性因素,以期與廣大教育工作者及課程開發(fā)人員共同探討。文中的“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是指教師開發(fā)體現一個學校特色并且對發(fā)展學生素質起一定作用的單獨的課程,不包括教師對教材的改編。

1 課程開發(fā)的觀念嚴重不足

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對信息技術校本課程觀念認識上的不足導致校本課程建設上的不利。不論是對大多數課程開發(fā)人員來說,還是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對于“為什么要實施校本課程”以及“為什么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些方面都沒有真正很好地認識到,從而制約了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這種制約既包括間接的宏觀政策的影響,也包括直接的教育工作者觀念上的影響。

1.1 宏觀政策對觀念認識的慣性制約

長期以來,中國整體的格局呈現出一種大一統的局面。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基本上是一種“地方服從中央”的集中管理體制,使教育工作者也“習慣”于統一、被動的狀態(tài)。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界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出具有各地特色的地方課程,但長期統一集中的思想的慣性還會表現在教育決策者或者一線的教師的思想觀念之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也會受到這種思想慣性的影響。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的現實地位本來就不是很高,再增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話更是難以接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是無形的,是長期存在的,卻又是制約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國家加大對校本課程的宣傳力度,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真正實現課程的三級管理體制。但這種制約還將在一定的時期內存在,也會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潛意識中繼續(xù)影響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1.2 教育決策者及課程開發(fā)人員認識上的不足

校本課程在一個學校或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決策者及課程開發(fā)人員的認識水平。能夠認識到校本課程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校本課程就有了得以正常進行的意識保證。若這種認識沒有到位,發(fā)展就會被限制。而對于廣大教育決策者及課程開發(fā)人員來說,校本課程在一個學?;蛘麄€教育中的地位并沒有真正地被意識到。

1)對于教育決策者來說,在他們的思想意識里,校本課程可能是重要的,但迫于升學的壓力,多數決策者會把校本課程看做一項“形象工程”,是學校領導對上級的一個工作內容,是檢查的內容,是“虛”的,對學校的發(fā)展來說沒有多大的好處。信息技術校本課程更是覺得不重要。這種認識上的不足是制約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難以得到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這種認識上的制約并不是說教育決策者的素質不高,也不是他們從來沒有過這種思想意識,而是客觀的評價競爭體制造成決策者的短期行為。

2)對于一線的教師來說,思想意識里并沒有多少關于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概念,因為他們覺得信息技術課在現有的中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并不是多么重要;也都有現成的教材可用,覺得能把自己的書教好,把上級分配給自己的各種教學工作做好就已經可以了。即使是一些人想到開發(fā)出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課程可能對自己的發(fā)展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是思想觀念中一些“服從”“求穩(wěn)”的保守觀念使教育工作者不愿去“冒險”。

2 評價不當挫傷開發(fā)者的積極性

2.1 國家或學校對研究成果評價的導向不當影響校本課程開發(fā)

對于國家來說,應該鼓勵教師開發(fā)校本課程,把校本課程作為一個學校生命力的重要指標??墒窃谠u價體制上存在的不足造成學校與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積極性不高。對于學校來說,學校應正確認識校本課程在一個學校中的重要地位。對于信息技術課程來說,本身在學校中的地位看得不是很重要,若是評價導向不正確或者不到位的話,負面的影響更是巨大的。因此,對任何教師做出的信息技術類課程開發(fā)事實應予以正確的評價,并作適當的鼓勵。首先讓教師對課程開發(fā)能有一定的注意力,讓教師的心里樹立為學校發(fā)展作貢獻的思想。其次,讓教師覺得開發(fā)校本課程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件大事,是學校特色的體現,學校是重視信息技術課程開發(fā)的。在日常工作中,決策者應對此類校本課程開發(fā)表現出更大的熱情并能有實際的體現,這樣教師才會有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意識與熱情,才可能去開發(fā)信息技術類校本課程。

2.2 日常工作的不當評價間接影響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對于一些教師來說,不想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日常工作得不到正確的評價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在一些學校,由于管理層不正當的決策行為或者是因為某些利益的驅動,本來一個在工作上很積極的教師可能因為某一件事情的不當處理而失去對教學工作創(chuàng)新的熱情。這些因素也會從潛意識中影響整個學校的工作氣氛,因此,一個學校的工作氛圍可能也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影響因素之一。

轉貼于

3 教師個人因素不足的制約

教師有了開發(fā)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意識只是在思想上對校本課程接受,并不是每一位教師都能開發(fā)出有價值、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這還要受到課程開發(fā)者的素質制約。對于中小學來說,廣大的教師平日里只是研究教學,只想如何教好學生,并沒有想過在教學內容方面還需要哪些內容來充實一個學校,也沒有對校本課程的地位做出正確的估計。若想讓這一部分教師能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上有所成就,他們還要擺脫許多因素的制約。

3.1 應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開發(fā)校本課程的這一部分教師必須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要了解學生認知規(guī)律,要熟悉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更要明確素質教育與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要求,要對一個國家、學校甚至社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與教育政策有充分的了解。他們應是一個小的教育家。

3.2 應有嫻熟的技術保證

信息技術類校本課程較之其他校本課程對技術的要求更高些。中學信息技術課雖然內容相對簡單,但是對于一個課程開發(fā)者來說卻需要嫻熟的技術保證。要讓此類課程首先體現出科學性、技術性、實用性及直觀易懂的特征。不能在技術上出現失誤,要求教師的技術不是合格而是嫻熟。但在開發(fā)的過程中,開發(fā)者多是具備某一方面的技術,也不一定嫻熟,更難實現全面的技術保障。

3.3 具有充足的時間

開發(fā)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這一部分教師還得有充分的時間。在中小學里,教師的工作量都是很大的。由于信息技術課大多學校不重視,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較少,教師的負擔卻比較重,一個人可能帶許多個班的教學工作。對于教師來說,開發(fā)校本課程必須保證時間上的充足,時間問題還需要有學校的支持,這樣才能保證教師真正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4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難度較大

信息技術課程包括的內容比較豐富,現有的信息技術教材會因為技術或是設備及學生的問題表現出不適應的狀況。信息技術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還得體現出學校與學生的特色。此類課程涉及的技術手段也較多。因此,信息技術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課程本身的制約因素也很多。

4.1 保障學生的興趣難度較大

信息技術校本課程是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要補充,學生興趣就是一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重要原則,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升華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就是信息技術校本課程存在的意義所在。但是要保障學生興趣就必須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包括電子相冊的制作,Flash小動畫的制作,學習網站的建立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在具體的編排選擇上難度很大,絕不能拿來主義,既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還要體現課程的科學性;既要圍繞趣味性,又要扎根于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基礎性。在信息技術校本課程中,保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把內容堆砌起來那么簡單的事情。

4.2 技術的實現要求較高

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形成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在這個內容體系當中,技術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現實問題,它表現得特別真實,容不得半點錯誤與虛假的東西。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或者相關人員,可能在操作上問題不是很大,可要是讓參與者在技術的基本原理上做到得心應手就難度相當大。尤其是要對其他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內容加以改造,這就更加困難。開發(fā)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教師要對信息技術課程中涉及的知識有一個綜合全面的把握,即使一些技術不能自己親自實現,最少需要知道這個技術的大致線索,便于向他人提出比較明確的技術援助。

4.3 教學時數難以保證

開設信息技術課程要求的投入較大,不僅需要一定的空間進行實驗室及控制中心的建設,這在空間相對緊張的中小學來說本身難度就很大,再加上每年設備的更新也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在絕大多數學校中,信息技術設備相對落后,數量也不多。許多學校中正常的信息技術實驗已經難以開展,若再增加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建設,教學時數根本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5 外部相關因素難以保證

在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外部支持的不足也是一項制約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因素。

5.1 集體智慧難以資助

即使是專家型的校本課程開發(fā)人員也離不開其他人員的支持。國家應建立課程發(fā)展的咨詢、管理與資助組織,保證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順利進行。學校內部應經常召開有關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會議,讓其他人員對校本課程提出合理性意見與建議。開發(fā)的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其他人員多是應付,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5.2 協調統籌的效果難以保障

在一些具體的事務上讓其他人員給予一定的配合,國家與學校還要建立相應的校本課程共享機制,鼓勵校本課程的校際交流、地區(qū)交流,以提高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質量,也體現國家與學校對校本課程的重視程度。但由于中學課程任務較重,又各歸位于不同的教學組,統籌效果不是很理想。

5.3 缺乏足夠的經費及設備配給

在開發(fā)的過程中,保證一些開發(fā)過程中需要的調研、資料費用等是比較困難的。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殊性,會較其他校本課程開發(fā)使用較多的多媒體設備。但是此類課程在學校中的現實地位不是很高,投入難以保證。學校應對此給予保障,在開發(fā)人員開發(fā)期間的待遇上也應有適當的提高。這樣可以使課程開發(fā)人員安定心神,全力以赴,從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保證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1版.???海南出版社,2001.

[2]崔允漷.關于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問題與共識[N].中國教育報,2002-10-09.

[3]張軍征.多媒體課程設計與制作基礎[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7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關鍵詞〕當前學校 法制教育 方法 途徑

國家有關教育的文件和法規(guī)也一直強調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識、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是學校德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學校的法制教育并不樂觀,一些學校學生違紀現象突出,校園暴力事件也時有發(fā)生。而且統計數字表明,近幾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并表現出了犯罪年齡下降、團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現象突出等特點。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識,在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表明學校法制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面對新的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法制教育工作,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學生法律素質、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的發(fā)生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一、學校創(chuàng)設法制教育的環(huán)境,堅持法律學習制度

為了使法制教育要貫穿于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領域,學校成立法制教育工作小組,構建了法制宣傳的主要部門,建立健全了法制教育的管理制度,堅持面授為主,組織自學為輔的教育方式。

(一)對教師進行法律法規(guī)的教育,加強法制觀念。因為教師的法律素質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教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直接影響其教育教學行為和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種表現,這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間接的影響。特別是有一些教師由于法制意識淡薄,體罰等違法、違規(guī)現象仍然存在,盡管這些教師從主觀愿望上是為了學生好,但是方法確實不妥。所以,加強教師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二)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利用課堂主渠道作用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學校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通過思想政治課、心理活動課、校本課程等渠道,傳授法律知識,教授學法技巧。堅持定期學法制度和集中聽法制講座的形式,使學校法制學習制度化、經常化。采用集中學習輔導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抓好學生的普法工作。

(三)對家長進行普法宣傳,增加法律知識。有些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偏低,把家庭法制教育納入學校法制教育體系是十分必要的。結合本地區(qū)實際,利用家長學校授課和培訓,積極開展家庭法制教育,使家長提高法制觀念,依法關心子女的健康成長,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主動配合學校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利用網絡,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利用觀看法律專題片、校園網站等主要由“法律法規(guī)”、“以案說法”、“基地動態(tài)”、“自護自救”、“畫說法律”、“工作研究”幾大板塊組成。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在面對各種復雜的環(huán)境時,能夠有較高的自我認識、自主判斷、自我調控以及自我約束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守法意識。

二、構建法制教育宣傳體系

以政教處、班主任、政治教師為主,科任教師為輔,開展科研課題的研究將法制教育納入課堂與活動中;學校還建立了法制廣播站;聘請當地公安局的工作人員為校外法制副校長和法制教育輔導員,定期到校進行法制教育專題講座,通過案例、理論講座、法律知識的學習等方式增加學生的法律知識。

三、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1、在課堂上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課堂,注意挖掘教材的法制教育因素,尤其在班會課、思想政治課學科教學時。教師要重視法制教育的實效性、切忌搞形式。在上課時,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學生的身邊事,讓學生進行討論,然后教師給予正反兩面的評析、引導,使學生辨是非、明事理,并因勢利導致,適時適量的進行法制教育,使他們初步認識一些與他們日常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在其它各科教學中也要滲透法制教育,不忽視任何能夠教育學生的機會。各學科的教師主動將法制教育滲透在各科的教學內容和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法律規(guī)范無處不在及遵紀守法的必要性。

2、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與當地派出所、監(jiān)獄作為法制教育基地并與之鑒定協議,定期組織在校學生到法制教育基地開展活動。聽講座、參觀、與少年犯談話、觀看展板、演播。增強參觀、展出、演播的直觀性,符合了廣大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特點,對學生的教育深入人心。鮮活真實的案例對啟迪人的心靈、塑造人的靈魂有強大的感染力。

3、寓教育于活動之中?;顒佑艘悦嫦蛉w學生為目標,實施全員育人制度。學校要定期組織開展法制主題教育活動,如法律主題教育手抄報大賽,法律教育主題班隊會、校園廣播站、校園文化長廊,文化墻等方式進行法律宣傳,另外利用紀念日,如“禁毒日”、“法制宣傳月”、“法制宣傳日” 利用活動的多樣性、豐富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學法的積極性,提高師生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

四、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我們知道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一個重要時期

第8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我們在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課》,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課》;初中開設《思想品德課》;從小學中高年級到高中新設綜合實踐活動課,重視綜合實踐課程中的信息技術教育、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研究性學習與德育課程的聯系,從而實現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社會課程的結合,構建以學會做人為核心,以生活德育理論為基礎的新的德育課程體系。

2.改革德育課程教學,讓學生在情景中完成品德的建構。

我們大力改革學科式德育課程的教學,積極改變過去中小學德育課教學中單純面向應試而傳授知識,空洞講授理論,死記硬背概念等弊端,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新三中心”德育理念,把重建師生互動關系、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加深體驗作為改進學校德育課教學的重要方向。在教學中,各學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適當地選擇案例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講座等形式,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使抽象的道德知識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得到內化,鼓勵教師采用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突出對話、互動、活動、實踐、體驗、探索性學習等方式,構建師生之間多重對話的平臺,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使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入腦入心。

3.抓好學科滲透,開發(fā)各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

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德育資源,把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授知識與情感體驗、實踐鍛煉結合起來。如地理課通過本國資源的了解、考察,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歷史課通過學習、參觀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科學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公式、定理,而且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科學家的人文素養(yǎng)與理想信念。

注重資源開發(fā),抓好地方、校本德育課程建設

抓好地方、校本課程建設是發(fā)揮新課程德育功能的重要內容。我們注重以社區(qū)資源為主要材料的德育地方課程開發(fā)和加強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各校在按規(guī)定開好中小學德育課程的同時,努力開發(fā)地方德育資源,豐富德育課程,加強校本課程建設,實現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相結合。

1.開發(fā)以社區(qū)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地方課程。

沙市區(qū)地處長江中游,歷史悠久,楚文化底蘊深厚,地理條件優(yōu)越,物產資源豐富。為了充分開發(fā)地方教育資源,我們組織編寫了《我在長江邊長大》綜合活動課教材,將“長江英雄史話——98抗洪中的沙市軍民”、“長江企業(yè)文化——活力28沙市日化”等內容納入教材,并作為地方課程列入全區(qū)中小學課程計劃,每周一課時。2.開發(fā)以校本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

沙市區(qū)中小學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形成學校的德育特色。例如沙市紅星路小學堅持以“寫字教育”為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沙市區(qū)北京路三小編寫的“誦讀古詩”;沙市區(qū)實驗小學的生活教育,沙市四中、沙市藝術中學等校的藝術教育,沙市二中、九中、實驗中學、十一中與省江北監(jiān)獄、武警荊州消防支隊聯合舉辦的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等等,長期堅持,不斷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學校德育品牌。

3.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自選課題,組成課題小組,通過閱讀資料、搜集資料、實地考察、調查訪問、撰寫調查報告、辯論交流等形式,親身體驗,深入探究,培養(yǎng)了多種能力,使學生掌握了沙市區(qū)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等知識,激發(fā)了他們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情。

力求整體實效,加強德育活動課程實踐

按照新德育課程的要求,沙市區(qū)從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出發(fā),豐富和修訂新的德育課程教材,進一步突出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同時從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國情教育等方面精選學習主題,讓學生參加德育活動課程實踐,在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走進人生的過程中,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自我、個人與自然、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區(qū)、個人與學校、個人與國家、個人與世界的關系,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積極實踐活動式德育課程。

我們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建立以學校組織或學生自我設計的實踐活動為中心的活動式德育課程?;顒訄猿忠恕靶 辈灰恕按蟆?、宜“近”不宜“遠”、宜“活”不宜“亂”、宜“實”不宜“虛”,使學生得以豐富體驗,鍛煉意志,踐履道德,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道德認知和思維能力,促進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實施活動式德育課程也需樹立大德育觀念,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狹小的校園,而應消除學校與家庭、社區(qū)間的界限,讓學生進入廣闊的社會生活,獲得完整的道德經驗,促進道德的全面發(fā)展。

2.建立開放型、多元化的學?!鐓^(qū)互動育人模式,形成德育合力。

為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著力于整體規(guī)劃學校德育,把縱向的高中、初中、小學三個系統與橫向的學校、家庭、社區(qū)三個系統整體考慮,合理配置,努力優(yōu)化學校、社區(qū)育人資源。為了溝通學校與社區(qū)的聯系,區(qū)委、區(qū)政府選派五名學校干部到街道擔任教育科長,選派十名教師到居委會擔任副主任,由街道黨委任命,兩年一輪換,負責社區(qū)德育資源的整合,聯系社區(qū)各單位與學校共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形成學校社區(qū)教育一體化。經過努力實踐,基本建立了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以社區(qū)教育基地活動為補充的開放型、多元化的學?!鐓^(qū)互動育人模式,形成了德育合力。

3.開展主體性德育實踐。

我們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雙主體”作用,在師生雙向互動,共同參與的基礎上,廣泛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4.開展生活化德育實踐。

生活的過程就是道德教育的過程,也是德育課程在校外、課外的延伸拓展。沙市中小學開展的生活化德育實踐活動分為四大類。

第9篇:法制教育校本課程范文

學校構建了大德育工作框架,形成了德育部、政教處、保衛(wèi)處、團委學生會、少先隊部齊抓共管工作的機制,發(fā)揮了德育主陣地作用;注重學科德育滲透,體現全員參與堂堂課都有德育教育;構建科學、規(guī)范、得體的校園文化,讓優(yōu)美校園處處皆教育;健全了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讓學校、家庭、社會相互溝通協調一致,達到共同教育目的。1.發(fā)揮班主任在德育中的主力軍作用。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主力軍,學校十分注重班主任隊伍建設,特別是學校領導兼任班主任工作。我校有8位領導兼帶班主任工作,他們在班主任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學校實行班主任每周一例會,每天“五到堂”,每周二進行德育工作業(yè)務培訓學習等。學校還通過不斷走出去,請進來對班主任進行培訓提高。2013年春,學校把海南中學一場高水平班主任論壇請到我校來召開,讓全體班主任學習到海南名校一流的班級管理經驗。我們還與白馬井中學、瓊中思源、陵水思源、定安思源等學校進行德育工作交流學習。4年堅持下來,已經成為一種班級管理的常態(tài)工作,現已經擁有了一支甘于奉獻的高素質班主任隊伍。2.重視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達到全員德育的效果。德育工作不是德育工作者的專利,必須讓全體教師齊抓共管。我們的做法是:改變傳統的“填鴨式”、“一言堂”教學模式,告別“書本”走進“生本”,告別“個體”走進“團隊”,告別“被動接受”走進“積極主動”,告別“講授”走進“合作”。我校把所有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作為學科教學要求的硬指標來落實,每學期學校要求各科任教師選送2~3篇德育滲透案例,學校組織評選,對優(yōu)秀案例進行鼓勵表彰,把德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真正做到課課有德育,人人抓德育。3.校園文化熏陶?;趯W校90%的學生來自邊遠貧困農村的現實,學校突出文明禮儀文化教育。學校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處處可見名人畫像、名言警句,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蘊涵著隱性教育功能,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學校教室文化由學校統一規(guī)劃布局,但各班級突出班級亮點展示;宿舍文化主要以學生的創(chuàng)作為主,體現出宿舍的整潔、干凈、美觀,突出和諧禮儀;食堂文化突出節(jié)約主題,文明用餐的禮儀;校道墻壁文化主要內容有警示用語、一日常規(guī)、一日禮儀、中小學生守則、十不準、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移動展牌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班級優(yōu)秀表現,如每個學期的七星評比(忠孝之星.文明之星等);優(yōu)秀合作小組,優(yōu)秀班干部都上墻展示。思源人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學生行為、生活、學習習慣好了,學習成績自然好,學校教育第一位就是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學校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學生的表率,以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教育風尚。4.充分發(fā)揮團委、學生會、少先隊作用。學校注重學生會、少先隊干部的培養(yǎng)工作,每個月進行一次業(yè)務培訓學習,讓他們率先垂范,做好其他學生的表率,然后做好日常德育管理檢查、監(jiān)督工作,履行“三隊”工作職責,每日把檢查情況反饋到公布欄上讓老師學生看到,做到及時整改,切實做到讓學生來管理學生。5.小組合作,同伴互助。學校從2012年春季開始實行小組合作學習課改實驗,基本形成了以小組集體學習,整體提高的良好氛圍。學校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小組為基本單元,把班級管理分解到小組管理,評價優(yōu)秀小組不僅僅是文化課學習,還包括紀律、衛(wèi)生、生活、社會勞動實踐活動等方面,把德育融入小組合作學習管理之中,真正取得同伴互助,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6.家校聯合協同教育。學校十分注重家長學校的培訓功能,每學期分期分批舉行家長學校培訓班,有針對性對家長進行業(yè)務培訓,讓家庭、學校形成合力對孩子進行教育。

二、構建實效幸福德育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養(yǎng)成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變“說教德育”、“看管德育”為“活動德育”、“體驗德育”。1.狠抓常規(guī)德育教育不放松。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教育永恒的主題。學校結合紀念日、重要節(jié)日、重大活動,點面結合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國旗下講話制度和每周日晚自習主題班隊會。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組織全體團員、少先隊員到烈士墓祭掃,介紹烈士的事跡。請縣關工委領導來校進行憶苦思甜教育,培養(yǎng)學生吃苦奉獻的精神;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為重點,開展多種主題的征文比賽和演講比賽活動,組織學生觀看愛國影片,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樹立遠大理想;開展"法制教育",辦法制教育專欄,法制知識講座,觀看法制教育片;召開主題班(隊)會,開展知識競賽,進行簽名活動,舉行手抄報比賽等。2.重視“行規(guī)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學習。學校編印了《思源學生行為規(guī)范》讀本,人手一冊,新生到校后,班主任用一周時間組織學習“養(yǎng)成教育”校本課程。學校正在編印第二本校本課程《文明禮儀教育讀本》,該書結合我校實際,從屯昌實際出發(fā),面向社會,著重教育學生最基本的禮儀。3.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重視并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工作,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有4名專門的心理咨詢老師,幫助學生克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與行為問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4.做好特殊群體學生教育。我校有孤兒學生有14名,致孤單親學生25名,特困戶學生名115名。我校對孤兒還有特殊照顧,孤兒進入學校后,學校還組織領導、教師與孤兒結對子幫扶,即學校領導、老師每人幫扶一個孤兒,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及心理健康,逢年過節(jié)到孤兒家里看望,讓孤兒學生在學校有一個溫暖的家,確保我校孤兒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在思源幸福成長,學校已成為特殊學生溫暖的家園。5.開設環(huán)保選修課程,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開設綠色生態(tài)環(huán)保課程,開展綠色環(huán)?;顒?,組織“綠色班級”、“綠色宿舍”創(chuàng)建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4年時間我?;厥諒U電池48254節(jié)、回收可再生垃圾37906斤,價值達26534元,解決了班費問題;可燃垃圾37906斤,為學校食堂節(jié)省了燃料木柴費近3萬元;利用重大節(jié)日組織學生上街做環(huán)保宣傳,學校把每棵樹落實到班到環(huán)保志愿者,利用“植樹節(jié)”、“世界地球日”、“世界環(huán)境日”、“禁毒日”、“世界水日”、“無煙日”、“熄燈一小時”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環(huán)保課程的開設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有機結合,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形成。6.開設社會實踐課程,形成文明生態(tài)建設意識。我校利用社會實踐基地把書本知識與自然科學等課程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有社會實踐基地20畝,包括養(yǎng)豬基地、魚塘、蔬菜基地等。學校把社會實踐基地分給每個班,讓他們種植蔬菜、木瓜;也讓他們到養(yǎng)豬基地參觀、喂養(yǎng);安排貧困學生到食堂幫廚,學校免費供應伙食。學校真正把課堂搬到了基地,培養(yǎng)了他們勞動能力、勞動意識。我?,F在正編印校本社會實踐課程,從地方的環(huán)境出發(fā),讓學生認識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三、點滴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