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表現(xiàn)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文閱讀 高效 課堂
一、高中語文閱讀
閱讀能力是高中語文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相對獨立的基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閱讀能力是衡量學生語文水準的標尺。因而,培養(yǎng)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一)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指從書面語言符號中獲取意義的一種技能??梢詮臋M向和縱向兩個維度來考察高中語文能力所含有的具體能力。從縱向維度而言,高中語文閱讀能力可以細化為認知性、理解性、鑒賞性、評價性、創(chuàng)造性等技能。從橫向維度考慮,高中語文閱讀能力又可以具體化為認知、理解和記憶等技能。
(二)掌握閱讀規(guī)律
教師引導高中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閱讀規(guī)律是至關重要的。高中語文閱讀規(guī)律是:清楚文章作者寫了什么、怎么寫的和為什么這樣寫。不同文體的文章,又有其特殊規(guī)律。例如,寫人的抒情文,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抓住主人公的生活背景,習慣性動作,說話的語氣;而寫事的抒情文,教師則要引導學生抓住事件的來龍去脈,掌握事件發(fā)展的關鍵點;針對小說的閱讀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主要人物的形象、事件的環(huán)境描寫和事情或者是事件的發(fā)展等等關鍵性因素。
二、高中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常見的現(xiàn)象是,部分高中學生看不懂一般的語體文,往往是,年級越高的高中生,獨立閱讀理解能力越低。通常高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能是標簽式短語的理解,絲毫沒有能力用自己理解的語言表述出來。擺脫高中傳統(tǒng)閱讀理論知識和固定思維模式,是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教師語文閱讀教學無中心
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常會出現(xiàn)脫離課程標準,撇開高中語文教材的文本,從而導致出現(xiàn)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無中心的問題。在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常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jié)。
(二)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亟待改變
學生在高中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側重應試方面的W習,如對閱讀技巧的掌握,而不是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表明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為基礎,教學目的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主。高中生在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中要糾正學習中的被動性,要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高中語文閱讀方法淺談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弱點,表現(xiàn)為:內容少、學習效果差、教學費勁。從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看,關鍵是教師在閱讀理解的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是閱讀理解學習的主體,忽視學生對語文文本的主動自主學習與閱讀。針對此情況,教師應及時轉變語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方法。
(一)閱讀認知
針對學生的閱讀認識能力,教師首先要講解常用的字、詞語、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基本知識。閱讀認知能力是閱讀中最基本的能力,高中生的閱讀認知能力是要求能將書面文字符號轉化為意義信息的能力。作為高中生,在語文閱讀中已經不存在文字上的障礙,那讀不懂文章的原因是為何?閱讀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已經指明,高中生讀不懂文章是因為看不懂句子的意思。例如,在《師說》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師、傳、道”等文言常用實詞;同時鞏固常用虛詞“于、而、乎、其”的用法,了解“學者、所以、不必”等古今字義的差異,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教師應該側重積累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與其有關聯(lián)的各種知識。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二)閱讀理解
教師針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要抓住文章的精髓,實現(xiàn)知識的由淺入深的遞進。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時能實現(xiàn)閱讀信息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例如,在《裝在袋子里的人》課堂教學中,針對這篇外國小說翻譯而來的文學作品,在理解作品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兩點,一是注意別理科夫形象的現(xiàn)代意義與世界意義,二是注意小說中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技巧,如象征性表現(xiàn)手法、人物性格夸張性的刻畫和小說的框架結構。面對較多的信息,教師應給學生指引出閱讀的切入點,以利于高中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閱讀鑒賞
閱讀鑒賞是學生閱讀能力中較高一級的能力,閱讀鑒賞強調對閱讀內容的辨析與體驗或者是感受,涵蓋對閱讀內容的思想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的鑒賞。具體到高中閱讀課堂教學中,閱讀鑒賞表現(xiàn)為對閱讀內容題旨的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對閱讀內容的語言、結構的表現(xiàn)手法等。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此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并且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形”,領悟蘊涵與“形”中的“神”,并初步體驗文章中“形”和“神”的辯證關系。
(四)閱讀表達
閱讀表達能力是對閱讀理解效果的檢測。針對高中生閱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閱讀內容用自己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其實,閱讀內容后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將內容寫出,即書面表達,或者利用語言的形式輸出,即口頭表達,是加工語言信息和形成記憶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雨巷》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之前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性地用自己的語言或者是擅長的表達方式表達出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四、結語
閱讀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將語文知識和其他學科綜合運用和有機結合的過程。閱讀水平是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的整體體現(xiàn)。教師做好閱讀教學,不但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有直接的幫助,而且也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憲峰.關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05).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理解;能力提升
在高中語文考試中,閱讀部分常常令高中生頭疼,高中生一見到閱讀理解題就望而卻步,毫無解題思路。其實,做閱讀題不是件難事,只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平時多閱讀、勤積累,自然就會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從而解題輕松自如。
一、要把握文章的主題和段落要點
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和段落要點,相當于找到了打開理解文章詞句的思想感情的鑰匙。任何文章它總是為了給人以什么啟示和教育,因此我們要吃透文章的主題思想??此f明了些什么,揭示了什么道理,贊美了什么精神,提出了什么問題和觀點,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文段的主旨概括,也可以從幾個方面去思考概括。要特別注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那里往往有表明全文主題的語句。同樣,要注意每一自然段的開端和結束處,這里常常有提示段落要點的句子。為此,我們在做閱讀題之前,閱讀文章時,要養(yǎng)成提起筆來,隨時把看到的關鍵語句劃出來的習慣。所謂關鍵句,就是指體現(xiàn)文章主旨、段落要點、作者觀點和感情等方面的語句。
二、閱讀時要注意從文體特點來思考和把握要點
一般說來敘事記人類(包括散文、小說)文章,要注意其記敘事件的要素,理解文章力求表現(xiàn)的人物是怎樣的性格、品質;還要考慮其寫作特點,譬如環(huán)境烘托、側面表現(xiàn)、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欲揚先抑、詳略安排、伏筆照應、點面結合等等。說明文從文體方面需要思考的是:運用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運用什么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什么特點(特征);某些詞語在特定的語句中的準確性、科學性體現(xiàn)在哪里。對于議論文,從文體方面的出題,無非是考議論文的三要素:運用什么論據(jù),采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或駁斥了什么論點。因此閱讀時要注意這三要素。如果閱讀時注意了這些,劃出了那些要點,回答起有關問題來也就容易得心應手了。
三、從藝術表現(xiàn)切入,揣摩藝術手法
一般來說,作者在文章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組織語言,以表情達意。許多有名的作家是比較講究運用修辭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魯迅現(xiàn)成曾經說過“作文的人,因為不能修辭,也就不能達意”。因此,教學文章,教師就可以從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抑或某一種表現(xiàn)手法進行切入,應注意品味那些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恰切達意的語句,尤其是那些表現(xiàn)手法運用典范的作品。教師圍繞這些點進行設置問題,就可以引導學生品味出這些表現(xiàn)手法運用的妙處。當學生可以真正體會到這些妙處時,文章內容自然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與此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作文寫作的實用技巧。比如,筆者在傳授《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一節(jié)知識點時,就選取了“對比”這種表現(xiàn)的手法來進行切入,這是因為“對比”既是此文最突出的藝術特點,又可以將情節(jié)發(fā)展等文本內容貫通起來。
四、營造寬松環(huán)境,愉快學習原則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自覺地把自己置身于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要珍視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給他們一個開放的、自由的、多元的精神空間。在課堂上,要作到使師生的情感始終處于一種最佳的和諧狀態(tài),教師就要注意在授課過程中,把情感因素與智力因素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在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中,興趣盎然地參與閱讀活動,并“不失事機地把這種最初發(fā)生的愉快情感和認知興趣引導到熱情而緊張的追求知識,探求真理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正確方向上去”。同時師生之間要崇尚教學民主,相互信任,溝通心靈,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氛圍。只有發(fā)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能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展露;只有在課堂上形成濃厚的民主氣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習,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標。
五、改變評價模式,在閱讀中幫助學生樹立批判意識
考試是對學生知識儲備、能力構成的考查,且一份試卷中這兩方面在學生知識掌握、能力養(yǎng)成中的比重較小,很難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考試要求有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答案,對于語文學習,尤其是閱讀很難使學生發(fā)揮自己閱讀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對自己不愿茍同的觀點也迫于應試的壓力而勉強同意,從而失去了質疑文本、質疑教參、質疑教師的批判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改變評價模式,將單一的答案式閱讀趨向于多元化解讀,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圓其說。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樹立一種批判意識,不人云亦云,在閱讀中讀出個性。當然,多元解讀一定要圍繞文本,從文本中生發(fā),而不是無中生有,蘇軾說:“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學生不是機器,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個性,我們不能也不可能用一個模具復制他們,所以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勢在必行,也只有真正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才能調動他們的潛能,使閱讀教學成為語文教學中亮麗的風景線!
在高中教學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對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大有裨益,其中,學生在高中階段,他們的各種思維正走向成熟,如何使學生能夠最終擁有一種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所以不僅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保證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閱讀質量。
古代詩歌是凝聚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結晶,值得人們深入學習和研究,在語文教學中更是重要內容。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的必考點,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應當深入研究古代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找到怎么讀懂古代詩歌的好方法,從命題本身出發(fā),推測出題者的意圖,從而找到答題思路,提高得分率。審題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詩歌鑒賞得分的重要方法。
一、了解詩歌術語,確定考查目的
以往的詩歌鑒賞題通常會涉及有關詩歌術語,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認識術語,對詩歌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掌握術語,知道考查的范圍是什么,然后再準確答題。例如:在以往的一道高考題中,題目要求閱讀唐代詩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然后回答問題。問題是讓學生分別概括這首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本來是很容易得分的,然而由于學生不懂“頷聯(lián)”“頸聯(lián)”這些詩歌術語的意思,不懂詩歌常識性知識,因而沒有辦法答出此題,結果失分嚴重。在古代詩歌中律詩分為四聯(lián),首聯(lián)(一、二句)、頷聯(lián)(三、四句)、頸聯(lián)(五、六句)和尾聯(lián)(七、八句),結果很多學生沒有接觸過,導致失分。實際上這道題的答案很簡單。又例如2012年湖南有道高考題,閱讀李益的《度破訥沙》,回答從題材角度來看這首詩屬于什么詩,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對于第一問還是對古代詩歌常識性知識的考查,古代詩歌從不同的角度分類有很多種類,但是題目中已經明確說出從“題材”角度來看。從題材角度可以將古代詩歌分為:送別懷念詩、詠史懷古詩、邊塞征戰(zhàn)詩,等等。倘若學生了解這一詩歌常識,那么就很容易得到這兩分,但有大部分學生沒能拿到分數(shù)。因此,高中語文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掌握古代詩歌的基本知識。
二、標注關鍵性詞語,確定答案方向
每一道考題,命題人都會給學生一些答題暗示,幫助學生理解題目。因此,聰明的學生會在審題過程中標注出題目中的
關鍵詞 語,從而了解出題人的考查方向,學生就能知道到底考查的是什么知識點,創(chuàng)造出得分機會。例如,2010年有道高考題是這樣的:閱讀王昌齡的《送魏二》,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jié)的詞語,由送別季節(jié)可以聯(lián)想到柳永的《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學生在解答此問題過程中,應當先審題,標注出問題中的“送別季節(jié)”“詞語”“柳永《雨霖鈴》”等
關鍵詞 語,然后在詩中找到有關內容。這可以是表現(xiàn)季節(jié)的事物,往往會是有關的農作物,而這首詩中正好有“橘柚”。但學生應當注意的是橘柚是一年四季都能生長的,詩中寫到橘柚香表示果實已經成熟了,而果實通常都是在秋季成熟的,因此答案應當是“橘柚香”,而不是“橘柚”。學生再根據(jù)送別的季節(jié)——秋季,和問題中的
關鍵詞 語:“直抒離別之情”,可以知道柳永的《雨霖鈴》中的兩句應當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因此在題目中標注出
關鍵詞 語,對學生準確答題是很有幫助的。
三、理解題目意思,理清解題思路
高考中有些題目是較為“苛刻”的,但是又要讓一部分學生能夠得到分,因此命題人在出題過程中會給出一些暗示,需要考生明白其中隱含的意思,從而理清答題思路,最終得出準確答案。在2012年的某道高考題目中出現(xiàn)了“意境營造”和“賞析”這種有更深層次的詞語。意境的意思是情和景相融合的境界,因此首先要找到題目中的景物,然后分析通過植物所表達的情感。營造的意思就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建造,也就是將情和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分析時應當注重詩的構思和寫作手法。賞析的意思就是欣賞并且分析,應當對意境有一定的描繪,然后再展開分析。答題思路應當包含描寫意境、分析表現(xiàn)手法以及揭示詩歌情感。又例如,在2010年的某道考題中命題人給出“醉別”“江風陰雨”這兩個詞語,他們已經暗示學生答題的思路。“醉別”意思是因為離別而醉,好友離別,內心苦悶,舉杯相送,澆愁而醉?!敖L陰雨”,從字面看來是寫天氣,而實際上是寫心情。因此,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理解題目意思,理清解題思路是十分重要的。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教學生關注題目的問法和得分技巧,這也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審題能力與規(guī)范答題習慣。通過題目的問法,如何問就如何回答。比如題目有2分往往答案有兩點,題目有三分往往答案有三點,以此類推。只有這樣答題,才有得高分的可能。例如,在2008年某道題目中問道:“何種修辭手法”“何種表現(xiàn)手法”,學生答題時應當知道就是一種,不能寫多。
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復習中的難點,也是高考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應當深入研究高考題目,為學生找出更好更多的解題技巧。命題人出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得到分,但又不能直接送分給學生。因此,命題人在出題時會給學生一些提示,在復習過程中,老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加強審題引導,就算是再難的詩歌,也能夠通過審題得到基本分數(shù)。只有準確審題才能更好地答題,才能提高古代詩歌鑒賞的得分率,促進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優(yōu)秀的成績。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境教學設計;情境教學優(yōu)化
一、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設計的方法
1.以文本為出發(fā)點設計導語,優(yōu)化教學目標
其一,應當以文本為出發(fā)點營造語境,在課堂導語的設計上注重營造課堂氛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的思維進入到文本軌道上,進入文本所營造的情境當中。從而,讓學生對文本產生探究和閱讀的渴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效。高中語文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特點,教學上包羅萬象,在教學情境設計上應當基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注意情境設計和文本內容的自然銜接。具體上,應當結合時代潮流,帶給高中生新鮮感和身臨其境的感覺;避免喧賓奪主,重視學生的意愿,確保實實在在的讓高中生學到知識;避免導語和文本的主旨相去甚遠,應當簡單明了易懂。其二,應當根據(jù)教學任務的重點和難點優(yōu)化教學目標。第一,教師應當根據(jù)文本在單元章節(jié)當中的教學作用、教學地位、擔負的任務,確定教學的重點,并以教學重點作為依據(jù)體現(xiàn)重點的能力點和知識點。第二,教師應當科學地組織教學的內容,落實教學的目標,并且根據(jù)教學的實質能人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確保情境教學的目標具體詳細,確保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本課時的目標而服務,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從而,使得教學目標具有彈性,滿足基礎各不相同的高中生的學習程度,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自信心,投入到學習的情境當中。
2.優(yōu)化情境教學的過程,促進教學遷移
其一,應當注重對于審美的探究和思辨,優(yōu)化教學過程。情境教學注重以美作為突破,以感情為紐帶,以思維作為核心,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上作用獨特。情境教學過程注重創(chuàng)設具有探究性的情境問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動機,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水到渠成當中,讓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的目標,形成學習的動機,激發(fā)思考和激辯,學生在激辯和追問當中反思,在反思當中深入探索,從而形成個人見解,形成創(chuàng)新的意識。其二,應當進行有效地教學,促進教學的遷移。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情境教學當中,要培訓高中生學習能力上的遷移,教師就必須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的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并巧妙地利用教學的契機促使學生積極的遷移。此外,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當中,不僅要注意創(chuàng)設方法,更應當注重創(chuàng)設效果,形成情境教學合理的遷移模式,將課堂教學和作為檢驗學生素質的量化指標的考試融為一體。
二、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設計優(yōu)化的案例
1.教學設計實例舉隅
現(xiàn)以《斷魂槍》作為情境教學設計優(yōu)化的案例,從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一,在教師目標上,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課程內容中老拳師英雄末路的孤獨所反映出的時代變遷,文章當中的語言特點和對比手法的應用。而后,引導學生思索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沖突的情況下應當如何對待西方文化,并且認識文章當中沙子龍的形象及其對于表現(xiàn)主題的意義。其二,對于教學重點,注重講解傳統(tǒng)上的白描手法和對比烘托、欲揚先抑手法對于刻畫人物的作用;對于教學難點,在于理解文章對于時代環(huán)境部分描寫的意義。其三,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導入、學生分組討論、誦讀、分組總結概括、提問等形式完成課題教學。以提問我國的用槍名將和著名槍法作為課題的導入語,介紹高中生熟知的名著當中的槍和槍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新認識的用槍高手: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神槍沙子龍”。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對文章內容進行討論,總結不理解的地方,各小組派代表進行問題闡述,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進一步討論,后總結學生的討論結果和問題的思考方式、答案。組織學生進行比武片段的朗讀,增加課堂的學習氛圍,后讓學生回答故事所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并且思考教師板書的詩歌,從而認識晚晴處于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現(xiàn)代文化強烈碰撞的時代。引導學生概括斷魂槍是什么樣的一柄槍,進行諸如“魂”字應當如何理解的問題提問,學生之間進行限時討論,并主動舉手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討論文章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拓展練習,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應當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的碰撞交鋒。
2.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從教學目標的優(yōu)化上,案例所述文章屬于小說和故事單元,這一單元注重的是人物刻畫與環(huán)境烘托,因此教學的重點設置為認識沙子龍的形象。在環(huán)境烘托上,課程的難點在于對文章所描述的社會環(huán)境的分析和理解,具有針對性??傮w而言,教學目標設置具體詳細,操作性強。課堂的教學設計在情境教學過程當中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意識,提升學生的現(xiàn)實評述能力。并且通過提問將學生的思路和答案拉近,設置利于學生們理解的基礎性的問題,讓學生們的思維有著發(fā)散的空間,從而創(chuàng)造個性化的閱讀情境。
三、結語
情境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在于素質教育,也必然要回歸到素質教育。高中語文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們的文化創(chuàng)新性,同時要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是基于文本。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自主性,但要給予一定的材料支持,避免時間浪費。總而言之,教師進行情境教學的設計優(yōu)化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以及課程的標準,確保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的知識生成和構建,確保語文課程教學更為生動有效。
參考文獻
[1]楊珍: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年06期
[2]李丹: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中創(chuàng)造情境[J],成才之路,2010年17期
[3]黃玲: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情境閱讀教學[J],文教資料,2009年21期
[4]黃曉英:運用情境教學進行現(xiàn)代散文閱讀教學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關鍵詞:高中語文 外國小說 閱讀教學 現(xiàn)狀與問題
海明威的小說是外國小說中的經典,筆者以其作品《老人與?!纷鳛檠芯客鈬≌f閱讀教學的有效范本。筆者搜集了12則具有代表性的課例(教學設計4則、教案3則、課堂實錄2則、導學案3則),對外國小說閱讀教學的進展情況進行梳理,并探究外國小說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目標的預設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必修部分“閱讀與鑒賞” 課程目標中指出, “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盵1]經過整理分析,《老人與海(節(jié)選)》一文的教學目標有三個層面:1.認知類目標。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作品風格等文學常識。2.技能類目標。梳理小說脈絡,賞析桑地亞哥人物形象,品味小說獨特的語言風格,探究小說主題。3.情感類目標。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直面挫折,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盵2]上述12則課例都能明確小說這一體裁的基本特征及表現(xiàn)手法,但課例3和11認知類目標缺失,整個教學目標都未涉及作者、作品以及作品風格等相關知識,這未按課標要求進行教學,在外國小說閱讀教學中是不可取的。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設定目標時,注重小說閱讀教學的文本多元解讀。大部分課例教師多元解讀文本時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帶領學生從情節(jié)、環(huán)境與人物的關系,敘事寫作手法的多變性,和小說語言的獨特性等多角度立體化解讀文本。相比較而言,課例1、2、4、9教學目標的設計,比較符合多元解讀的要求。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課文一致的情況下,不同教師預設不同的教學目標,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也不相同。課例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九個方面:1.了解作者、作品相關知識(11個課例);2.理清小說情節(jié)(10個課例);3.感受“硬漢”人物形象(9個課例);4.體會象征的潛在內涵(9個課例);5.研讀課文,探究小說主題(9個課例);6.“冰山原理”與作品的討論(3個課例);7.剖析內心獨白(6個課例);8.品味電報式語言(6個課例);9.桑地亞哥是失敗者還是勝利者之辯(10個課例)。
王榮生教授說:“依據(jù)學生的小說閱讀經驗選擇教學內容,學生對小說文本閱讀的已有經驗是小說閱讀教學的起點。在小說閱讀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結合閱讀主體(學生)與閱讀對象(文本)來了解學生的閱讀經驗?!盵3]這部小說節(jié)選部分的情節(jié)比較單一,容易讀懂。學生不喜歡的地方,是學生讀不懂的地方。就課文而言,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冰山理論”的原則。2.賞析“電報式”的語言和主要人物形象。課例1、2教師引導學生解讀“馬林魚、鯊魚、獅子、大?!钡缺澈蟮纳顚雍x。課例5、9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多面性,品味獨特的形容詞,這四則課例以學定教,尊重學生的初讀體驗,以學生閱讀期待為教學的起點來構建教學內容,是較好的課例。而課例3、4、6、7、8、11、12這些課例中的感受“硬漢子”形象過于簡單,可知對文本解讀力度不夠,這不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是重要的,體現(xiàn)先進理念的教學方法應該被大力張揚。先進的理念首先關乎教學內容,首先要落實到‘教什么’上?!盵4]12則課例選擇的重點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通過品味電報式的語言、剖析內心獨白、“冰山理論”等來賞析“硬漢”形象。(2)通過人物形象來探究小說表達的主題。教師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講述法、分角色朗讀法、旁批鑒賞法、啟發(fā)式教學法、討論法。
分角色朗讀法,不適用于教授情節(jié)單一、人物內心獨白較多的小說。課例1和2的啟發(fā)式教學法做的比較好,教師引導學生緊扣課文進行分析,對人物形象分析到位,并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揭示小說主題。課例7的旁批鑒賞法是一個創(chuàng)新,旁批對于鑒賞小說語言是很有幫助的。討論法的運用就值得商榷了,如課例5,對主題的討論上升到對社會問題的關注。課例11,教師為落實“以生為本,育人為本”的觀念,討論流于形式,很少涉及文本實質。
四、高中外國小說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問題
筆者選擇的12則課例,充分體現(xiàn)了近年來一線優(yōu)秀教師,在高中外國小說閱讀教學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也真實地反映了外國小說閱讀教學的最新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課程內容中的外國文學知識陳舊,外國現(xiàn)代小說知識也不夠完善。課程目標中對外國小說的各種類型,及其特征的解說不夠透徹,以至教學內容難以把握外國小說中的異質性。語文課程內容中應增加外國小說知識,并對外國現(xiàn)代小說流派和風格等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讓我們的學生在了解外國小說體式特征的基礎上,更好地走進文學作品的世界。
語文教師執(zhí)教外國小說時,不知道對文本解讀的內容“做減法”。教師要以已有的經驗作為外國小說閱讀教學的起點,對備課時預設的大量教學內容進行刪減,留下學生最讀不懂的方面以及本部小說最該讀的內容,這也是小說的合宜教學內容。
注釋: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王榮生,宋東生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1年版。
[4]王榮生:《依據(jù)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語文學習,2009年,第9期。
參考文獻:
[1]保世華.《老人與?!方虒W設計[J].現(xiàn)代語文,2015,(8).
[2]徐文中.《老人與?!方虒W設計[J].中學語文,2008,(5).
[3]吳云輝.《老人與?!穭?chuàng)新設計與教學反思[J].語文教學之友,2014,(9).
[4]趙君雄.《老人與海》導學案[J].新課程,2013,(4).
[5]雷江紅.《老人與海》教學與關注社會問題[J].語文教學,2009,(7).
[6]張寶童.“硬漢”的孤獨與抗爭――《老人與?!方虒W簡案及思路解說[J].語文教學通訊,2010,(7).
[7]阮紅環(huán).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四個前提――以《老人與海》導學案為例[J].現(xiàn)代語文,2014,(11).
[8]江正剛.硬漢如此多“驕” 風景這邊獨好――《老人與?!方虒W方案[J].中學語文,2014,(2).
[9]張廣錄.“冰山理論”:開啟《老人與海》的一把鑰匙――兼《老人與?!方虒W設計[J].中學語文教學,2011,(2).
[10]肖麗麗,胡循杰.《老人與?!氛n例賞鑒[J].語文教學通訊,2013,(8).
[11]劉耀明.做有生命的教育――《老人與?!穼W案為例[J].新課程,2012,(10).
關鍵詞:詩歌鑒賞;表達技巧;角度;分析;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5-0081-01
本文結合高考試卷中出現(xiàn)的詩歌鑒賞表達技巧類題型,結合筆者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試作出一些答題技巧的分析。
一、考生要明確詩歌鑒賞中表達技巧的含義
了解詩歌的表達技巧有助于理解詩歌內容。表達技巧包括三個層面的含義: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嫉淖疃嗟氖鞘闱榉绞剑ㄖ苯邮闱楹烷g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接抒發(fā)對權貴的不滿。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都屬于間接抒情。寓情于景就是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助對這些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畫來抒發(fā)感情。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就是把離別之情寄寓在楊花和啼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上。表現(xiàn)手法又叫藝術手法,一般指詩歌的章法和技巧,主要有渲染、對比、用典、象征、想象、烘托、虛實、白描、反襯、抑揚、移情、含蓄、賦、比、興等。修辭手法很多,一類是用比喻、比擬、象征等手法,使描寫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一類是用通感、借代、雙關、疊詞等,使字句更為精巧。關于表達技巧,考生可以從以上三個角度答題。
二、對直接給出表達技巧題目的答題技巧
對直接給出表達技巧,并分析、鑒賞表達技巧的作用的題目,考生第一步要找出運用此表達技巧所對應的詩句,第二步分析運用此表達技巧的效果。
例如:2005年全國卷(III)《雨后池上》?劉: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要求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鑒賞。
分析:第一步,要找出運用此表現(xiàn)手法所對應的詩句,第二步分析運用此表現(xiàn)手法的效果。例如《雨后池上》這首詩,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寫出荷花池塘雨后優(yōu)美迷人的靜態(tài)。三、四句用“忽起”“垂楊柳”及垂楊柳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之美。然后還要指出,此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在評分標準中,能指出一、二句為“靜態(tài)”,三、四句為“動態(tài)”,得四分;能提出全詩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得兩分。解此類型題的關鍵是第一步,若不指出相對應的詩句,或分析不到位,就只能得零分,或被扣分了。
三、對沒有直接給出表達技巧題目的答題技巧
對沒有直接給出表達技巧的題目,考生要第一步先選準角度,指出表達技巧。第二步分析技巧的運用。第三步指出這種表達技巧的效果。這類題目的難度比前面分析的題目難度大。
例如:2005年浙江卷《齊安郡中偶題》?杜牧: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赌簾嵊魏沙厣稀?楊萬里: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題問: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分析:第一步要審題,選準鑒賞角度,從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中選擇一種來解答。從理論上說,只要選準角度,言之成理,都應該算對,所以題目可以有幾種答案。為提高答題的準確性,考生要細心審題,選擇恰當角度。第二步分析表達技巧的運用。這兩首詩都運用了擬人手法,其中《齊安郡中偶題》中把“綠荷”擬人化,“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暮熱游荷池上》中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第三步指出這種表達技巧的效果。很多考生在答題時漏掉這一步驟,而失去了分數(shù)。如此題,答了前兩個步驟,只能得四分。還有兩分的采分點就是表達技巧的效果,如,《齊安郡中偶題》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暮熱游荷池上》表露了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總而言之,考生先要明確詩歌鑒賞中表達技巧的含義,對直接給出表達技巧并要求分析、鑒賞表達技巧的作用的題目,第一步要找出運用此表現(xiàn)手法所對應的詩句,第二步分析運用此表現(xiàn)手法的效果。對沒有直接給出表達技巧的題目,考生要第一步選準角度,指出表達技巧,第二步分析其技巧的運用,第三步指出這種表達技巧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裴松年.淺談古詩鑒賞題的解答方法[J].中國校園文學,2003(03).
[2]劉志剛.高考古代詩詞鑒賞試題及答題狀況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有效性;高中語文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對于詩詞文化的運用和理解。流傳至今的古詩詞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境界,都是現(xiàn)代文化所不能比擬的。本文主要通過現(xiàn)代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對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闡述。
一、現(xiàn)代高中古詩詞學習的背景
新課改實施后,高中的語文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由于表達方式和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表達有所不同,致使學生在理解古詩詞含義的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古詩詞的美不僅在于它的短小精悍,更在于古詩詞所具有的韻味,是其他文體所沒有的。許多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時,往往只是對詩詞內容逐字逐句進行翻譯,使古詩詞失去本身所具有的韻味,也使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要想提升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需要進一步探索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
二、形成現(xiàn)代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問題的原因
1.許多教師在古詩詞課程講解時,往往采用的是教師獨自閱讀并逐句講解,甚至有的教師害怕學生理解不徹底還要逐字進行翻譯,使學生無法了解古詩詞的韻味而失去學習的樂趣。
2.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是影響學生對古詩詞理解能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一些教師在古詩詞講解時缺乏對其理解的能力,這就使教師在教學時對課堂內容產生偏差,使學習變得空洞無趣。
3.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趕進度或者只一味為了提升應試水平,而忽視了學生對于文章深層含義的理解,使得詩詞本身的魅力無法展現(xiàn),學生也就無法進一步理解詩詞本身的意義。
三、提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通過對現(xiàn)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理解古詩詞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內涵有著重要意義。這里我將對提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闡述自己的想法。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進一步了解古詩詞的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情感,反復閱讀的過程就會使學生對詩詞形成一定的理解。一遍遍閱讀會將學生置身于詩詞的情景中,在這種不自覺的狀態(tài)下會進一步理解作者內心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礎上,聽取教師在課堂上的解讀會使學生加深對詩詞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提升高中古詩詞教學的目的。
2.為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在古詩詞教學時先對詩詞的背景進行教學,在理解詩詞的社會背景和作者個人經歷的情況下進行古詩詞的學習會便于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比如《將進酒》,主要描寫的是大詩人李白在仕途中遭受排擠,在云游山河的途中寫出的詩詞,理解這樣的背景之后,學生就能進一步體會到李白豪邁的個人情感,學習時也能體會到作者堅強不屈的意志。
3.古代詩詞中比較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借物喻人,借物言志。作者喜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環(huán)境中,因此,學生在進行詩詞的理解時不能忽視對于環(huán)境的理解,同時也要跟隨作者的情感將自己的思S融入詩詞的環(huán)境中,真真切切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一般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往往會對古詩詞內容逐字逐句翻譯,這樣就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對于詩詞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編寫一個簡單的情景劇,引導學生表演,在真實的參與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詩詞的中心思想。
5.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開始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多媒體使文章內容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同時,視頻、圖像和音頻的表現(xiàn)形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古詩詞的背景和社會文化特點。
通過對我國高中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和對于提升高中古詩詞教學策略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古詩詞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提升學生對于詩詞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并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這才是提升高中古詩詞教學策略的主要目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古詩詞鑒賞一直都是日常教學和高考考查的重難點,盡管說教無常法、教無定法,但詩詞鑒賞教學的立足點卻始終未變,即鑒賞詩詞經典的語言藝術,其鑒賞也應將重點放在對詞、句內涵的推敲上。高考在題型設置上主要涉及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內容方面:意象、意境、景物、情感、思想等;二是表現(xiàn)形式方面:語言、表現(xiàn)手法。筆者在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從標題入手,以題導讀
“文題即文眼”,詩詞雖和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有一定差別,但作為文章的一種,此種說法也行得通。如果能夠抓住這個“眼睛”所告訴我們的有關信息去分析理解詩歌的內容,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把握住詩詞的主旨了。因此,在教詩詞時,我們應首先引導學生從標題入手,獲取重要的信息。比如,《春夜別友人》(陳子昂)、《送魏萬之京》(李頎)、《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等,我們可以看出這些題目中都有“送”字或“別”字,據(jù)此我們可以判斷這些詩作都是寫送別或離別的。既是別詩,其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外是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對離人的擔憂與祝福。再如,《西塞山懷古》(劉禹錫)的“懷古”則可判斷為“懷古”詩或借景詠志等等。教師應要求學生緊緊抓住詩題,學生在詩詞鑒賞中就能穩(wěn)穩(wěn)地邁出第一步了。
此外,往往試題中還會提及送別的人物、時間、地點及人物的去向等,這樣就使整首詩的主要內容、主旨初步顯現(xiàn)出來,理解起詩來就更加容易了。如2010年高考江蘇卷考查《送魏二》(王昌齡),全詩圍繞題目中的“送”字展開,先是“醉別”接著寫途中“江風引雨”景象,然后是別后“憶君”。學生在分析詩文時就應緊扣題目中的“送”字,尋找相關景語及情語從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提醒學生著手詩題,抓住詩詞的標題所蘊含著各種信息,爭取初步判明詩詞大致內容,為進一步剖析詩詞內涵提供便利。
二、讀內容,找意象,體意境
詩詞是意象與意象的組合,而這些象不僅僅是我們能看到的象,它們還蘊含著作者思想感情。在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古詩詞中的意象,譬如“歲寒三友”梅松菊是高潔品格的象征,“鴻雁”是傳書信使,“月亮”多暗喻思鄉(xiāng)之情等等。鑒賞詩詞要引導學生尋找意象。比如,鴻雁常寄托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的傷感,“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戴復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水,因為水的綿軟,剪不斷的特點與人的惆悵情緒有相似性,詩人往往以水喻愁。李煜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薄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庇脰|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薄盎鞔航际菧I,流不盡,許多愁?!币粤魉c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梧桐與凄涼、悲傷的意境相聯(lián)系,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猿鳴多半和悲愁相關,杜鵑鳥(子規(guī))也是凄涼哀傷的象征,如“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秋風與凄涼相連。如果在理解詩歌時借助這些意象本身所蘊含的情感,就會事半
功倍。
三、品味語言,體悟詩詞的深遠意境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時尤為講究“煉字”。通常來說,詩或句中最傳神的字、詞多為動詞、形容詞。培養(yǎng)學生在意境中品味詞、句的能力是詩詞鑒賞教學最重要的事。詩中的詞、句只有放在詩境中理解,才能更準確。要體悟詩詞深遠的意境,可以抓住以下幾點:
1.把握特殊語法現(xiàn)象如為合乎詩詞規(guī)則而產生的變式句、詞
類活用現(xiàn)象
譬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為了體現(xiàn)春天的動態(tài)及特點作者將形容詞用作了動詞。
2.明辨修辭手法
張先的《天仙子中》“云破月來花弄影”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王國維贊:“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逼涿钐幵谟谠~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間的現(xiàn)象,攝入詞中。而“弄”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講花顧影自憐的情態(tài)寫得如此傳神。再如,李白的《菩薩蠻》中“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空”字寫出來詩人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詩的愁味。
3.了解典型的語言風格
古詩詞語言風格有形象、生動與質樸: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之分,這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有關,杜甫的《兵車行》就是表現(xiàn)其沉郁頓挫、憂國憂民詩風的典型例子。
四、分析表現(xiàn)手法
詩歌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描法、修辭手法、構思手法等幾大類,內容較多。因此,這就必須由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并在詩詞教學中加以實踐。比如,詩詞中有描寫景又有寫情,那么其表現(xiàn)手法就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觸景生情等幾種情況。表現(xiàn)手法是比較多且復雜的,所以必須具體詩詞進行具體分析。如,2006年江蘇高考題考查《鷓鴣天》(魏初)中“滿林殘照見歸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全詩表達的是對家人的思念及渴望團聚之情,因此該句運用的反襯的手法,用“歸鴉”反襯詩人的無法歸家,表達了詩人對家人深切的思念,和對歸家無比的渴望。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材;傳統(tǒng)文學;文學性
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所以語文的學習非常重要。但是在高考的壓力下,語文學習更注重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單我們在人文素養(yǎng)、文學藝術欣賞能力和審美觀等方面相對薄弱。因此,需要我們在學習中要結合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轉變學習方法,在語文課堂上,注重人文素養(yǎng)、文學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
一、擴展語文教材傳統(tǒng)文學的文學性的目的
高中語文教材在語文教材中起到一個示范作用,語文教材都是經過教育專家反復考證,選擇出來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通過它設計語文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多,不僅有必修課文還有選修課文,對我們學生的要求非常高。比如高中人教版語文選擇了有幾篇《紅樓夢》的選集,即《黛玉進府》、《寶玉挨打》、《香菱學詩》、《訴衷腸》、《抄檢大觀園》?!都t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這五篇文章只是這部鴻篇巨作的冰山一角,紅樓夢大大小小的人物有幾百個,以及上千首詩詞和多個經典場景,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如果僅僅只是學習課文上幾篇文章,是無法真正解讀作者的意圖。所以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還要閱讀《紅樓夢》這本小說,了解這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背景,以及作者曹雪芹自身的遭遇,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曹雪芹寫下紅樓夢的意圖,才能更好地讓我們理解這部小說的內涵,這樣即便有助于擴展我們學生的視野,也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的人文素養(yǎng)。特別是當下語文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領悟中國文字的魅力,體會到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和人文思想。
二、擴展高中語文教材傳統(tǒng)文學的文學性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從先秦文學到當代文學,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中國文化記錄了我們國家的歷史進程,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文化瑰寶。尤其是中國的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孝等品德,是封建社會評價一個人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智慧,因此儒家經典也被譽為國學。四書五經更是歷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科目,并培養(yǎng)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人才。比如北宋宰相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是研究儒家文化主要作品。但是目前對傳統(tǒng)文學的學習,學生僅僅只限于書本上的內容,而缺乏對它更深層次的了解。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增加了傳統(tǒng)文學的比重,但是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比較混亂。比如人教版的高一語文教材上冊是春秋時期文學作品《燭之武退秦師》和《荊軻刺秦王》,到下冊的時候,就有戰(zhàn)國時期的《離騷》,高二上冊是李白的《蜀道難》孟子的《寡人之于國也》。教材的設置比較混亂,學生一下子從春秋到唐朝然后再回到戰(zhàn)國時期。因此,在學習的時候,學生可以自己設置一個學習課程表,以時間為軸,將課文從春秋到戰(zhàn)國、先秦文學,再到唐宋詩詞,元曲,按照時間表格,將課文梳理一遍,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同時也能感受到不同歷史時期,文字表現(xiàn)形式和含義的變化,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古代文學,提高學習傳統(tǒng)文學的興趣。
三、開發(fā)語文教材的資源
在高考的壓力下,學習變得功利化,很多學生學習語文、背誦詩詞,分析詩詞中的意境,詩人的表現(xiàn)手法,純粹只是為了在考試中拿到高分,考上一所好的大學,這完全背離了語文學習的根本目的。文學作品都是通過文學性、思想性和結構展現(xiàn)藝術魅力的,而不是幾句話就能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因此,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資源,在誦讀經典文學作品的時候,盡量避免用應試教育的模式去解讀文章,而應該嘗試從藝術性、文學性的方式去解讀文學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學作品風格和藝術形式,從而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課余時間,學生還應該大量閱讀古今中外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了解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的一些偉大文學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