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

第1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關鍵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存在問題 解決辦法

新課程改革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課程體系,打破原有課程結構,使新課程呈現一大亮點。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發(fā)現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有反彈現象,再次出現可有可無的現象。有的即使正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也是按照學科教學方式,一節(jié)一節(jié)地傳授,根本無法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特點和理念要求。因此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效性,并提出幾點理性思考,為同仁們提供參考。

一、注重活動主題的選題

l.選題要以學生為中心。綜合實踐活動中,選擇主題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沒有主題,就沒有活動目標,從而失去活動方向和意義。因此,指導教師一定要重視主題選擇,并指導小學生制訂具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方案。那么,活動主題如何選擇與確定呢?首要問題是根據學校發(fā)展需求和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反映他們的現實需求和心理期盼。在選擇與確定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角色要有一個正確定位,即教師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參與合作者及活動的評價者,避免獨霸課程、傳授知識現象[1]。這里強調的是教師不講不等于教師袖手旁觀,而要進一步加強教師指導作用。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生理心理不成熟的限制,缺乏正確分析與判斷能力,使主題選擇與確定往往只是為了高興、快樂而忽視活動意義,從而失去活動價值。所以必須強調教師指導作用,并以參與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選擇,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愿望、興趣和已有知識經驗。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在身體發(fā)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學前幼兒的許多特點,他們仍對周圍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他們對走出課堂,到外面的世界進行探究充滿興趣。他們的思維雖然正處于發(fā)展時期,但他們的知識經驗只局限于書本知識,生活經驗很少。因此,選擇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時應選擇較為生動具體的主題及相應材料,如文字、圖片、聲音等,便于學生感知、理解,讓他們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經驗。如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為了融洽師生關系,我有意在小學生與各科任教師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進行了一次綜合實踐活動。首先,我做了一次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小學生都想為老師做點什么,經大家討論,為老師制作“教師節(jié)卡片”是既經濟又實惠的。于是,學生都行動起來,動手設計圖案、形狀,并寫上想說的話,制作完成后進行展評,看看誰的賀卡最漂亮、最有創(chuàng)意、最有內涵。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為小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提供了空間。

2.把鄉(xiāng)土教育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鄉(xiāng)土教育是以鄉(xiāng)土地域環(huán)境和文化為依托,以認識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為目的開展的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鄉(xiāng)土教育在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環(huán)境、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但長期以來,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使用相同的課本,接受相同的教學方式,他們無法從課堂中獲得生活技能與體驗,“學用脫節(jié)”問題隨之出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鄉(xiāng)土教育作為主題研究。

家鄉(xiāng)課程資源極其豐富,周圍許多山川、河流、特產、名勝等可以作為他們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場所,如可以組織學生到《長白山博覽城》進行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長白山博覽城的人文景觀,領略建構的獨特之美,感受到長白山的特有文化,培養(yǎng)小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積極情感和實踐能力。

二、實踐與文本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是實踐,注重體驗,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做”。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文本學習是必要的,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實際上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關系。如果把實踐學習完全變成告訴式的文化學習過程,那么,綜合實踐活動只是“紙上談兵”,名存實亡。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深度,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與意義,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活動情境,恰當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完成具體任務,達到目的。

在進行《小學生一日常規(guī)》綜合實踐活動前,引導小學生先學習文本,加深理解。在接下來的實踐活動中,指導小學生制訂活動方案,組織實施,通過訪問、調查、觀察等方式完成研究報告,并在班級展示,交流分享,使其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三、科學評價,強化實踐效果

首先,增強綜合實踐效果,使之不斷提高參與活動的質量,應根據小學生在綜合實踐過程中各種表現進行全面評價,做到目標多元,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注重挖掘和發(fā)展學生的自我評價潛能,每次活動都進行自我總結,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獲?碰到什么問題?有什么決策和建議?等等。有記錄、有體會,收集更多信息資料,相互間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如小學生談活動體會時這樣說:“這樣的綜合實踐很有趣我非常喜歡,活動讓我有了很大收獲,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事要有理有據、有始有終,通過體驗才會覺得快樂。”

其次,從小學生發(fā)展角度,教師要不斷修改調整評價策略,及時正確地給予小學生肯定和鼓勵,獲取學生的主觀認同,注重內容多樣、形式多樣,不局限成果與水平,強調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興趣、欲望、創(chuàng)新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的進步。重視形成性評價,開放性實踐活動可以走進社區(qū)、聘請家長、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評價,真正體現多種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完善對學生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合理、公正、公開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fā)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造,大膽探究、敢于質疑,真正親近生活、親近實踐。

四、體現多元化

1.運用網絡資源,讓教師備課動態(tài)化。面對綜合實踐活動這門“無教材”的新生課程,教師感到壓力很大。確立主題成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瓶頸,主題應蘊藏于小學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師敏銳的思維之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是動態(tài)變化,處于不斷生成狀態(tài),是一種“活頁資源”,主題的確立應該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

基于此,可以鼓勵教師和學生充分運用網絡資源,查找相應資料,在網絡中不斷豐富自己。首先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確立主題,然后設計活動方案,最后師生分享體驗。由此形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思路:恰當選題、制訂方案、過程體驗、交流成果。在創(chuàng)新實踐的基礎上,教師整理主題方案匯編成冊,制作活頁教案。在不斷充實和完善中使綜合實踐活動更具操作性,逐步實現由“傳統(tǒng)教案”向“活頁教”的過渡。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在不同領域發(fā)掘出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主題。

2.整合校本教材,讓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結合地域、校情、學情特點,在深入分析學校師資力量及小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的基礎上,整合校本課程資源,在活動中重視學生的參觀、訪問、調查等綜合實踐體驗活動,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豐富情感體驗,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促進小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整體發(fā)展。

3.部門統(tǒng)一聯(lián)動,讓綜合實踐活動全員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基本要求是將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融合為一個整體,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開學初,學校各部門相互協(xié)調、共同聯(lián)動。教導處重點抓好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規(guī)范小學生的“三姿”,作業(yè)整潔度,認真傾聽積極發(fā)言;大隊部重點帶領綜合實踐教師開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如清明祭先烈、參觀消防隊、慰問孤寡老人等,總務處利用學校綜合實踐勞動基地,教給學生挖地、種植、收獲等勞動常識。這樣多方齊抓共管,讓學生在觀察、體驗、實踐、總結、反思中提高自身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組織與實施對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他們的積極情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領導及指導教師要予以高度重視,并采取多種多樣的有效方法,促進與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真正實現高效。

參考文獻:

第2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假期前,我系向全系廣大同學傳達了學院《關于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各班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根據自身專業(yè)特點,確定實踐方向,作好了動員工作。廣大同學都以認真的姿態(tài)對待這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熱情的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鍛煉了廣大同學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了廣大同學的綜合能力。

二、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我系在我院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各班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形式是:分散活動。

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qū)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從內容上劃分,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我系各班同學利用當地的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fā)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yōu)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jié),中小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tài)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xiāng)期間,正值夏收時節(jié),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里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4.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

(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

(2)結合專業(yè)進行社會實踐。

三、總結經驗,評比表彰

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系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月份院團委下發(fā)了關于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我系團總支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guī)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做了總結報告。同時,我系團總支評選出優(yōu)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我系共推薦出60多篇不同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的感受

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一分付出,一分收獲,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在社會實踐中可以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了解社會,入生活,無限回味。更何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閱歷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社會實踐是一種動力??吹皆谕恋厣细N的農民,在工地上揮汗的工人,在邊防上守衛(wèi)的戰(zhàn)士,我明白了書桌的分量,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培養(yǎng)了我,給了我知識和一切。作為一名大學生,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我會無條件地把所學的知識和一切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社會實踐是體味人生的"百味筒。"要想體味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那就請你自己參加一次實踐服務吧,我保證你一定會不枉此行,個中滋味只有親身參與才能體會的到。

社會實踐是驗證實力的"試金石"。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臺,我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只有與實踐密切結合,才能真正發(fā)揮它的價值。行不行,實踐中看!

"紙上得來終覺淺,投身實踐覓真知"。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過社會實踐的磨練,同學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園里到處洋溢著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圍。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代青年大學生有實力承擔的起未來建設國家的重任,追求進步,刻苦求知,勤于實踐,全面成才必將成為廣大青年學生的共同心聲和行動!

五、經驗和收獲

1.我系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系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我系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系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第3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剛開始包的時候,我們都掌握不了餃子餡的量。放多了,就會把餃子皮撐破;放少了,餃子自然就扁扁的不好看,這讓我們有點兒難以應付。(餃子餡放多了不對,放少了也不是,確實難應付)我們只好一邊包,一邊摸索(“摸索”一詞準確地刻畫出同學們包餃子的心態(tài),大有摸石頭過河的精神和勇氣)包餃子的方法:放好餃子餡,把餃子皮從手掌的前端卷起來,形成一個圓鼓鼓的圓筒,再把圓筒的兩端捏緊,對折后再捏緊,這樣一個餃子才算成功。(有多苦,接著往下看)這包餃子的活還真不是那么好干的,不一會兒,我們捏餃子皮的手指就變得酸困起來,頭上的汗也出來了。

包著包著,我們又不得不停下來,因為我們感到非常――

看著那五花八門、形式各異(形象地刻畫出大家包餃子的戰(zhàn)果)的餃子,誰能不害羞呢?食堂的工作人員看到我們包的餃子,連忙過來給我們講解包餃子的技巧:1.餃子餡兒要適量;2.包的時候要對餃子餡兒輕輕地擠壓,讓餡兒既集中又均勻;3.封口時一定要捏緊,防止進水!在工作人員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包出的餃子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精致。大家看了,都會心地笑了。因此,我們變得非常――

“老師,再給我們一盤餃子餡!”

“老師,我們的餃子盤滿了!”

“老師,我們的餃子皮沒了!”

……(省略號的運用,有沒有一種被淹沒的感覺?)

不一會兒,食堂變成了一個喧鬧的餃子加工廠,老師手忙腳亂地這邊遞餃子盤,那邊遞餃子皮……

餃子終于包完了。于是,我們又變得非常――

吃著香噴噴的餃子,我們覺得格外香甜,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勞動的果實!尤其是當我們吃到自己剛開始包的奇形怪狀的餃子時,大家總會開懷大笑起來!(看著當初的勞動成果,怎能不心生其樂?)

包餃子的苦羞忙樂是一個由付出到收獲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我們的成長不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嗎?沒有付出時的辛苦,就不會有收獲時的歡樂?。ㄓ砂溩拥倪^程聯(lián)想到成長,升華了主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指導老師:胡會婭】

第4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惫ぷ髦?,我們不僅要用師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模范地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自己堅決不做,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的終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既是知識和文化的傳遞者,也是學生人格的塑造者。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特別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我們老師的自覺行動。并且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傳播正能量,傳遞真、善、美,為學生的成長起到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二、抓好養(yǎng)成教育,促使良好小學生教學思想品德的形成

1.充分利用“三會”,規(guī)范學生行為。孔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我們教育孩子要經常對照《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檢查自己,改進、提高自己。每次班會、隊會、晨會上可以就學生前一天的不良行為表現進行矯正,指出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情操,在校尊敬老師,在家孝敬長者,同學之間互助友愛,鄰里之間和睦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諸如不拿他人財物、拾物交公、愛惜糧食、勤儉節(jié)約,能夠主動撿拾垃圾,確保校園、公共衛(wèi)生整潔。從細節(jié)處著手,從細微處起步,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充分發(fā)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強化正面引導。通過紅領巾廣播站或學校網站、校園刊物或電子屏、學習園地或校園文化櫥窗宣傳校園發(fā)生的一系列好人好事,用身邊的典型帶動學生、教育學生。也可播報一些現代或當前的英雄與模范人物的光輝事跡,或者借一些重要節(jié)日的慶典活動,以此感染、熏陶學生,使學生從小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遠大理想。還可通過少先隊校內文藝演出、對外宣傳,打掃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赴敬老院獻愛心等活動現身教育學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

3.定期舉辦相關知識講座,豐富學生的道德認知。為了使學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促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可開展安全知識講座,使學生了解食品衛(wèi)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用電防火安全、校內外活動等方面的安全知識;舉行勵志、感恩教育講座,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揚起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理想之帆。這樣便可使學生在保證安全、保證健康、胸有理想的前提下去學習、去生活、去做人,也可以讓學生參加農村的田間勞動、參觀附近民營企業(yè)的正常運營,讓學生感悟勞動之艱辛、收獲之不易,進而珍惜自己的現在生活,尊敬父母、認真學習、快樂成長。

三、參與實踐活動,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

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動腦習慣,教育小學生在家?guī)透改缸隽λ芗暗膭趧?,諸如疊被子、打掃房間衛(wèi)生,整理、擺放室內外物品,養(yǎng)成自己穿衣、勤洗手、做簡單飯菜的習慣。學校里每個學期都要舉行幾次大的活動,例如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的慶祝活動、清明節(jié)的掃墓活動、體育運動會、藝術展演活動、“五星學生”創(chuàng)評活動等等。這些活動都是學生所向往和期待的。我們要抓住每次活動的機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鼓勵、引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也不能過分呆板,應妥善“放飛學生”“踐行自我”,應用科學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現在小學生的管理與發(fā)展,學校的一些校內外勞動應給學生機會,之前應講清注意事項,如安全、勞動方式方法、動作要領等。總之,應讓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與艱辛,體驗成功的愉悅與付出,充實自己,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挖掘他們的潛能,采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方法,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凈化育人環(huán)境,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1.配合執(zhí)法部門,做好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治理,教育青少年學生遠離網吧,從而凈化學生的心靈。

2.學校和班級應設立“監(jiān)督崗”,教育學生互相監(jiān)督,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壞人壞事有人抓的良好局面,避免學生沾染不良習氣,遠離不潔不雅的事物。

3.學校應在校園內、教室里張貼《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等規(guī)范條約,播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影像資料,教育、熏陶、規(guī)范學生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自覺遵守校紀班規(guī),促其健康成長。

4.不僅要重視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還要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注重思想教育的滲透,從而使教書育人并舉、教育教學同重的思想統(tǒng)領教育工作的全過程。

5.學校應通過家長會,讓家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促使其既注重文化課學習,又不忘良好品德和習慣的養(yǎng)成,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自己的孩子,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也可嘗試“孟母三遷”的故事,讓自己的孩子融入一個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良好環(huán)境,從而接受社會大家庭的哺育,使學生受到來自良好大環(huán)境方面的感染和影響。

6.完善教師管理機制,細化師德量化考核,從嚴從實考核教師工作,使軟任務變成硬指標,督促激勵教職工踐行教書并育人的職業(yè)道德,能夠切實執(zhí)行國家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效落實到學生的品德教育之中,確保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5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關鍵詞:勞動素質 培養(yǎng)能力 提高素質 管理能力

多年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生背著沉重的學業(yè)負擔。在一個一個升學“階梯”面前,學生成天在題海奮戰(zhàn),家庭學校都盡可能的提供“優(yōu)質服務”,使得學生完全失去了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一些學生與家長等輕視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愿參加任何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同學只愿啃書本知識,他們不愿去探索與研究書本外的東西。不想去體會生活,不想開拓自己的視野與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我們國家為什么在增設這門課時,他為什么不把科名稱為“實踐活動”課,而要在前面加以“綜合”二字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廣大家長與師生深思的問題?

一、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素質

由于改革開放后,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有些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風尚淡薄了,貪圖安逸,擺闊氣,講排場,攀上之風盛行,不珍惜勞動果實,不尊重勞動人民的思想大大存在。在以綜合實踐為主的活動課中,可通過參加各種活動,讓學生去體會勞動的艱苦與豐收的喜悅。從而增強勞動意識建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艱苦奮斗的作風,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者的心理品質。如:園林活動組以養(yǎng)花種樹。參加校園綠化管理為重要內容,學生在烈日下,寒風中,澆水,鋤草,松土,治蟲,體會到了校園每一朵花都浸透了園丁的心血和汗水,懂得了怎樣養(yǎng)護花木,更熱愛學校的一草一木。農作物活動小組以種植蔬菜為主,學生親自購種,種植,管理,采收等,當嘗到他們甜美的勞動果實時,便對綜合實踐課有了深刻的認識。通過這些勞動實踐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勞動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愛護集體榮譽的作風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提高了勞動素質。從而使之懂得,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來之不易,都需要付出辛勤和汗水才能得到成正比的收獲,當學習也不例外。

二、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提高科技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今日的教師是未來科技基礎的導師,將擔負著人類創(chuàng)造的先進的科技知識,以通俗易學的方式,對兒童進行科技啟蒙教育的重任。因此,我們教師自身的科技知識,科技素質,科技能力的培養(yǎng),決定著未來建設人才的科學文化水平。綜合實踐教育的另一方面是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很強的課,單靠學生課堂教學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彌補了課堂實踐的不足。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技術素質,如:無線電小組的同學,通過制作一些電動作品,學會了一些無線電技術.在綜合實踐課中,學生通過這些實際操作,鞏固了課堂知識,進一步掌握了技能,提高了技術素質。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通過實踐操作訓練,我們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素質,實際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學生手腦并用,進行獨立的實驗制作,安裝和創(chuàng)作。把學生的求知,探索,創(chuàng)造精神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技能結合起來。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們進行了花木栽培,校園綠化設計,電動作品的制作;訓練等。學生用科學的方式培養(yǎng)出了大量花木,描繪了校園綠化藍圖等。使學生學到了許多技能。又能根據家庭,學校和家長條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發(fā)展科學的種植業(yè),實現學校和家庭電器自動化,為今后發(fā)展社會經濟,改善辦學條件等打下基礎。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技素質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提高申美素質發(fā)展現象能力

美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感受美,評價美,還要學會創(chuàng)造美和體現美,在審美中發(fā)展現象能力,美產生于勞動,人們的美的觀點和美的創(chuàng)造。最初就是在勞動過程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人們在勞動過程中認識和改造世界,顯示人的本質力量,這本身就是美的體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這一點。在繁重的種植,澆水,鋤草等過程中,為學生描繪通過管理后的花卉,萬紫千紅,碩果累累的美好景象,則給枯燥單調的勞動增添了色彩,鼓舞了學生的干勁,激發(fā)了他們的勞動熱情,讓他們獲得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戰(zhàn)勝自己的快樂,感受到了美,勞動本身也直接創(chuàng)造美。通過花卉管理勞動,開出了五彩繽紛的花朵,裝點了美的校園。通過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了古典雅致的東方式作品。通過校園綠化設計,直接從美的角度評價,審視校園綠化現狀,并參加校園美化,綠化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設,這使學生的審美素質得到充分體現,并出現質的飛躍。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發(fā)揮了現象能力,審美素質得以一步一步提高。教師只要注意把握好審美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能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的審美素質。

四、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提高管理素質,培養(yǎng)組織管理能力

第6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吉林省通化市青少年宮是一所市級綜合性的校外教育機構。通化市青少年宮始建與1953年,原名為通化市少年之家,1985年更名為通化市青少年宮。新宮占地面積8303.27平方米,建筑面積9586.44平方米,是通化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作為校外教育的場所,通化市青少年宮是學校教育的一個延伸和補充,同時配合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它充分發(fā)揮了青少年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青少年文體活動中心的職能和作用。

“機關王”實踐課程是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等特點,面向通化市初中學生開展的綜合實踐體驗課程,聯(lián)系實際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玩耍積木中體驗科技的力量,探索建筑設計、簡單機械、電學探索、水力能源、太陽能源等,激發(fā)學生對機關結構設計的組裝思維、邏輯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知識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做到在玩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并在這個親身實踐體驗中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團隊合作力。

在兩天的實踐課程里,學生從了解什么是“機關王”到認識“機關王”的零件、使用零件到進行基礎操作,進行簡單搭建、團隊機關創(chuàng)意搭建等項目的練習和操作,在這個學習、動手、思考、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搭建機關模型的方法,增長了知識,收獲了友誼,分享了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反復進行試驗,在失敗中收獲經驗,在經驗中收獲成功,同時倡導學生增強環(huán)保意識以及綠色能源的應用,訓練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團隊合作的精神。

在教授“機關王”這門實踐課程以來,我思考如何能在實踐課程中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不著痕跡的德育,不生搬硬套,不讓學生被迫去學習、被迫去記憶,而是讓學生在課程實踐的體驗中自愿去學習,主動去思考,潛移默化地將德育融入到這一實踐課程中。所以在課程中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改動,更好地讓學生自愿、主動地去學習、去思考、去認識、去遵守。

第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樹立自信心。在零件介紹上面,之前都是老師直接介紹零件的用途以及拆卸方法,現在變成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零件的外形,等講到拆卸零件的時候,學生自然就會根據所要拆卸零件的外形去尋找用扳手的那端更適合拆卸零件,這個改變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滿足感。學生會在實踐中不斷地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同時也是對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力的培養(yǎng)。

第二方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如何在我們這個專業(yè)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我把這個滲透教育歸到學生對零件的管理使用愛護方面,讓學生明白“機關王”零件的循環(huán)使用有他們的一份功勞,一份榜樣的力量在里面,希望同學將這份正能量繼續(xù)傳遞下去,學生會意識到自己應該有責任感和自豪感,下一批學員使用的零件完整無損壞有我的一份功勞在里面。學生意識到自己也有了責任,增強了學生對責任感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它是推動學生不斷學習的動力。

第7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關鍵詞]理想教育;美育;學科教育;濱湖路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33-0003-06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以理想信念為核心進行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孩子從小樹立理想,確立奮斗目標,才能使他們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為走好未來人生的道路夯實基礎。

一、構建小學生理想教育的新模式

結合學校的實踐與探索,對新時想教育的定位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實踐性研究,構建了小學生理想教育的新模式——愿望的種子+追求的信念+學習的歷練+美感的氛圍+師生的互動=濱湖夢的教育。我們努力做到“實、生、美”。

“實”即更實際,就是讓每個學生自己心中有一份愿景。理想教育是一種形成理想、實踐追求、實現愿景的教育。對理想教育內涵有了自己的認識后,我們對濱湖路小學學校文化建設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在定位于“理想教育”這一學校文化特色之后,我們不再做形式上的“提升”,而是內容上的“降低”,即真正打扎實“理想教育”這一文化特色的基石,只有讓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愿景,讓理想教育實實在在地回歸學生、教師生活和校園生活,才能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富有生命力的學校文化。

“生”是更生活,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自然形成。理想不是空中樓閣,并非遙不可及,理想教育與生活應是密不可分的,不能把理想與普通人的生活分開,真正的理想應該建立在真實的現實生活中,應從簡單的、真實的生活中,從原汁原味的生活中一步步地擴大自己的胸懷,走進世界。就眼前而言,理想教育就是使學生懂得要好好生活,學會愛身邊的人和事;就將來而言,理想教育其實就是為做一個怎樣的人樹立一根正確的標桿,也就是幫助師生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

“美”為更美好,讓學生完全在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中就接受了理想教育。通過每學期在“夢源”播種夢想、收獲夢想,通過每周一晨會那充盈著“小故事大道理”的“理想大課堂”……讓師生隨處可見“理想”閃亮的光輝,隨處可聞“理想”的教誨,讓“夢開始的地方”為師生、社會所悅納,讓理想之光超越時空,滲入心靈。一系列的理想教育特色活動可觸可及,不僅愉悅著學生的身心,更展示著濱湖路小學理想教育的累累碩果。

(一)“愿望的種子”——夢開始的地方

愿望是對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設想與期待。蘇霍姆林斯基說:“當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睘楸苊庠竿蔀樗性?、鏡中花,真正從根本上保證教育的有效性,在開始接受系統(tǒng)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學校應基于學生原始而自然的愿望培育理想的“種子”,成為開始播種理想的地方。讓每個學生都有符合個人實際的愿望,激發(fā)學生努力和奮斗的動力,最大限度地讓校園成為師生實踐夢想、追逐夢想、收獲夢想的精神家園。

因此,濱湖路小學將學校CI形象設定為“夢開始的地方”,鼓勵學生懷揣夢想,樹立目標,從而具有更為明確的方向和不斷前進的動力。“夢源”是“夢開始的地方”的物化形式,它以一個寫意的“夢”字烙印在教學樓的核心地帶,通過“播種夢想”“收獲夢想”活動匯集師生色彩斑斕的夢,激勵師生為追求夢想、實現夢想而不懈努力,成為師生播種夢想的地方。一顆顆小小的“夢想石”,一艘艘親手制作的小紙船,一次次“播種夢想”活動,激勵著孩子們不斷努力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培養(yǎng)起孩子們對未來不懈追求的良好品質。在這“夢開始的地方”,師生都成了有夢的人。

(二)“追求的信念”——讓我們的今天賽過昨天

信念是對某人或某事有堅信不疑的想法。在小學生中開展理想教育,要重視幫助學生堅定追求的信念,讓信念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成為其成長的催化劑,并轉化為成才的動力,提升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內驅力。

“讓我們的今天賽過昨天”是學校的校訓,更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這是濱湖人對生命的期待,是對夢想與未來的憧憬——進取、超越、非凡;這是濱湖人的信念,是對學校和自我的責任——唯真,唯善,唯美。當全體師生匯聚在一起,一遍又一遍高呼“讓我們的今天賽過昨天!”時,堅定的信念與追求的欲望油然而生。小學階段十二次的“播種夢想”“收獲夢想”活動,兩百多個的“理想大課堂”里的小故事大道理,最后一次的“畢業(yè)大課堂”……無一不在反復強化、激勵師生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信念的追求讓理想教育變得小、實、新,激勵著孩子們追求一個又一個目標,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

(三)“學習的歷練”——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

學習是指學習者因實踐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讓學生從小擁有更多的學習經歷與鍛煉,旨在進一步養(yǎng)成學生學習好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寬松活潑、催人向上的環(huán)境中學習,讓夢想通過勤奮得以實現,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

“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是我們的辦學理念,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夢想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我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小紳士”“小淑女”學習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從“學習態(tài)度好習慣”“學習過程好習慣”“能力形成好習慣”和“學習行為好習慣”四大方面對不同年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為一種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卓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讓學生在小學六年經歷“靜心悅讀”“精心書寫”“精心計算”的一層層晉級和“學習三星”一顆顆的摘取,發(fā)揮一次次的“奇思妙想”、吹奏一曲曲的“快樂口琴”、繪制一幅幅的“科幻畫”……為學生成長提供了歷練的平臺,開拓了歷練的空間,張揚了個性與特長,促進了生命的和諧發(fā)展。

(四)“美感的氛圍”——夢想啟動未來

美感是由于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使人產生的一種快樂感覺。讓理想教育具有美感的氛圍,就是圍繞“理想教育”,最大程度調動、發(fā)揮美育在理想教育中的文化功效,創(chuàng)建快樂的理想教育。要從成人化的說教走向富有兒童特色的浸潤學生心靈的各種氛圍營造,通過美感氛圍的營造拓展理想教育的新途徑,展現理想教育的新魅力。我們以“夢想啟動未來”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建設了“夢源”“藍色宮殿”“中國園”“未來之星”“書法長卷”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點。在教學樓走道上擺放鋼琴、地球儀、開放式書架、壁掛式魚缸、大型積木及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童謠、創(chuàng)作的書畫……整個校園充滿著童話與幻想、展示著追求與創(chuàng)造、顯示著理想與希望,使理想教育能夠詮釋,可以物化,可以觸摸,可以實踐,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為孩子們培植夢想、實踐夢想、收獲夢想營造起良好的氛圍。

幾年的實踐研究證明,美感的氛圍既是學生童趣表現和歡情流暢的過程,又是他們追求和創(chuàng)造藝術美、生活美以及自我塑造心靈美的過程,能激發(fā)他們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五)“師生的互動”——有夢的人最快樂

教育有夢,孩子才有未來。理想教育的主體,既關注學生,又關注教師。師生的互動更注重理想教育活動中師生的教學相長作用,創(chuàng)建有理想的教師隊伍,帶動有理想的學生群體。我們強調將理想教育落實到實踐中,把教師、學生個體理想與群體理想的形成有效結合,把學校理想教育與學校文化軟環(huán)境的建設有機地融會起來,把理想教育與“夢”的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賦活動以新的面貌,新的內涵。讓快樂貫穿于理想教育的全過程,使師生在互動中體驗追夢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憧憬美好的明天。

圍繞這一主題,制定了《我與濱湖之約——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教師行為規(guī)范準則》,持續(xù)開展了每學期開學典禮的教師宣誓,每年一次的“教師節(jié)·愛生日”、每月一次的“寬容日·贊美日”、每周晨會的師生誦讀經典詩文及同唱校歌、同呼校訓等活動。這類師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寓教于樂,樂中激情的活動深化了我校理想教育,開拓了師生互動的新視野,打開了師生互動的新思路,搭建起理想教育與美育、學科教育融合的橋梁。用兒童的文化教育兒童,用教師的文化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用學校的文化打造學校的品牌,形成學校的特色,獲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濱湖路小學理想教育的新模式是基于學生原始的、自然的愿望,以此作為培育理想的“種子”;重視幫助學生形成追求的信念,提升理想教育的實效性?!霸竿姆N子、追求的信念、學習的歷練、美感的氛圍、師生的互動”五要素不可或缺,互相滲透、互為交錯。

二、新時期小學理想教育的管理制度及評價機制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有效的管理評價體系,規(guī)范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學校理想教育的開展與落實,讓全校師生和諧發(fā)展。搞好學校制度建設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本,這也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為此,學校多次召集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建設,通過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反復探討,制定了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實現理想的管理制度——《我與濱湖之約——南寧市濱湖路小學管理章程》。管理章程包括教育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評價制度,培訓制度,校本課程開發(fā)制度,課題科研管理制度,骨干教師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等,保障了學校、教師、學生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同時有力地促進了理想教育的落實,也彰顯了學校在管理制度方面的特色。

(一)構建促進教師實現理想的管理制度——《我與濱湖之約》

在理想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重頭戲,教師有夢想,學生才有希望,沒有教師的良好發(fā)展,就不會有理想教育的落實,也就不可能立得起學校的品牌。為了凸顯學校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我們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管理、培訓、評價等方面積極推進管理制度的創(chuàng)新,變管理為引領。

學校采取開學與教師簽約,期末通過自評、小組評、學??己诵〗M評價的方式使教師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德,用良好的人格、坦蕩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為人“以身示范”,使學生誠學之、篤信之、躬行之,親教師而信其道。

(二)構建促進學生初步形成理想的管理制度——《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小紳士”“小淑女”學習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及評價方法》《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小紳士”“小淑女”行為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及評價方法》

我國古代教育家朱熹把一個人的教育分為“大學”和“小學”兩個階段,認為“小學”是基礎,基礎重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他主張教育應從兒童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入手。陶行知先生更是明確地告訴我們:生活即教育。養(yǎng)成教育應當是基礎教育階段教書育人的主要任務。

圍繞學校核心價值觀——“讓我們的今天賽過昨天”,以理想教育為主線,結合小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特點,分低、中、高年段來制定《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小紳士”“小淑女”學習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及評價方法》《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小紳士”“小淑女”行為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及評價方法》?!靶〖澥俊薄靶∈缗睂W習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分別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能力形成、學習行為四個方面來具體制定內容;“小紳士”“小淑女”行為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分別從早操集會、文明禮儀、就餐就寢、勞動衛(wèi)生、安全保護五個方面來具體制定內容。引導學生養(yǎng)成學習、行為好習慣,人人懂文明,人人爭做文明學生,使理想教育要求逐步內化為學生素質,外顯為自覺行動,促進理想教育的形成,收到良好效果。

三、形成理想教育的系列校本課程

課程文化是按照現代社會的要求和青少年兒童心理生理特點,對現代社會文化的選擇、提煉而形成的一種課程觀念和活動形態(tài)。我們的理想教育系列校本課程強調的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選擇性,強調的是學生自發(fā)、自覺、自然地參與其中,突出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育人為本,為學生服務,是理想教育系列校本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形態(tài)。

(一)依托個性化校園文化,融合美育與學科教育,開發(fā)“理想教育”校本課程

“理想教育”校本課程就是我校新課程背景下,依托個性化校園文化,開發(fā)實施的一種全新的德育課程。它根據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特點,將理想教育與美育、各學科融合,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晨會、早讀、勞動、班隊會、活動課、思品課、體育課、綜合實踐活動等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行為養(yǎng)成為切入點,以學校、社會為涉教空間,以系列貼近學生的活動為載體,充分利用認知、行為規(guī)范和情感體驗等多種途徑,全方位打造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校本特色的教學文化。

1.“理想大課堂”

圍繞理想教育,以一個“大”字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興趣,豐富活動形式,開設了“快樂大課堂”“經典大課堂”“畢業(yè)大課堂”“好習慣大課堂”“靜心悅讀大課堂”“精心書寫大課堂”“快樂勞動大課堂”等富有學校文化特色的校本課程,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活動和育人氛圍,營造起優(yōu)良的校風、學風,孕育出彬彬有禮、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小紳士”“小淑女”。

2.“我的紅豆故事”

為了實現“小紳士”“小淑女”培養(yǎng)目標,學校以養(yǎng)成教育為切入點,以“我的紅豆故事”為載體,創(chuàng)新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構建立體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好習慣養(yǎng)成和能力提升。每學期開學,一人一本精美的繪本,一班一個紅豆瓶,每天爭奪紅豆的故事在個人、班級書寫著“美麗行動”。每周一次自評,每月一次同學、家長、老師評,每學期末一次總評,爭當“紅豆明星”,爭創(chuàng)“紅豆班級”,全班一起分享甜蜜的“紅豆粥”,成了師生共同努力的方向。讓教育變得“小、實、新”,具有可操作性,充滿著童趣與詩意。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努力尋求學生的獨特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使學習過程富有個性化?!袄硐虢逃毙1菊n程的開發(fā)正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創(chuàng)設生動開放的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發(fā)展,使我們的學生成長為“品德高尚、文明有禮、體格健美、人格健全、基礎牢固、個性鮮明”一代新人,使校園真正成為師生們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的學園、花園、樂園、夢園。

(二)理想教育與美育、學科教育融合的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促進了師生的發(fā)展

教師有夢想,學生才有希望。理想教育與美育、學科教育融合的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提升了教師的課程意識,教師的觀念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由課程的最忠實的“執(zhí)行者”向課程的“決策者”過渡。通過與專家合作、與其他教師協(xié)作、與家長探討、與學生交流等形式,通過對于課程開發(fā)活動實踐的反思,提升了教師的行動研究和課程開發(fā)的能力?!笆晃濉逼陂g,國家教師基金重點課題順利結題,多項獲得好評。編輯出版了《中國名校——南寧市濱湖路小學卷》《藍藍的濱湖 藍藍的夢》《課堂教學教師不當行為與糾正》等書籍,目前已有48篇在各種教育學術刊物上,為校本課程的實施提供了課程實施和評價的依據。

理想教育與美育、學科教育融合的校本課程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價值導向、智能發(fā)展、身心健康、審美陶冶、特長培養(yǎng)等方面的作用。它積極的整體功能就表現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和人格和諧發(fā)展。例如,“我的紅豆故事”課程提出了“讓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校園文明從洗手間開始”“輕身慢步過走廊”“文明禮貌三句話”“文明行為三件事”等具體的要求,同時借鑒企業(yè)管理的模式,細化、強化常規(guī)管理。例如,對地板的保潔及洗手間的使用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地板上不能殘留油垢,要保持其原有的顏色,洗手間地面要盡可能保持干爽,沒有異味。再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就餐,不僅注重強調愛惜糧食,還特別注重就餐禮儀的培養(yǎng),教育學生碗、筷要輕拿、輕放,保持就餐的安靜、有序,從細節(jié)入手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課題研究中富有個性的理想教育產生育人的功能,“理想教育”文化得到彰顯,在短短幾年間一方面課題研究不斷進行,另一方面,研究推動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績,如榮獲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第27屆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chuàng)新學校創(chuàng)新之星(全國唯一一所小學獲得此殊榮)等眾多光榮稱號。

一支業(yè)務精湛的骨干教師隊伍已經茁壯成長,學?,F有全國模范教師1名,廣西“中小學規(guī)范管理十佳校長”1名,廣西德育工作標兵1名,“八桂名師”1名,特級教師4名,小學中的中學高級教師7名,等等。教師課堂教學、基本功比賽多次獲國家級、自治區(qū)級、市級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

教育部、團中央、國家精神文明委、自治區(qū)教育廳、自治區(qū)宣傳部等各級領導到校視察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均予以高度贊揚,自治區(qū)、南寧市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均在濱湖路小學召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國科技教育》《廣西日報》、廣西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次報道學校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活動。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正以堅實的步伐行進在全國基礎教育名校的行列。

這些成效的取得,反過來有力地促進了理想教育的實施和學校文化的建設。小學生理想教育與美育、學科教育融合的實踐研究,促進了學生和諧發(fā)展,促進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區(qū)域性的示范輻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智育.學校本位課程發(fā)展[M].臺北:臺灣師大書苑,1999.

[2] 楊思寰,樊辛森,等.美學教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3] 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 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5] 杜時忠.人文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6] 成尚榮.設計:學校發(fā)展新課題[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7]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

[8] 葉建朋.小學生禮儀教育初探[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9] 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10] 敏澤.文化·審美·藝術——論文三輯[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第8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假期前,院團委向全院廣大同學發(fā)出了《關于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并印發(fā)人手一份的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各系學生會(分團委)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根據自身專業(yè)特點,確定實踐方向,作好動員工作。廣大同學都以認真的姿態(tài)對待這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熱情的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鍛煉了廣大同學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了廣大同學的綜合能力。

二、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我院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各系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qū)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fā)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yè)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6個小分隊和1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河池地區(qū)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游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huán)系赴桂林柘木鎮(zhèn)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fā)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yōu)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jié),中小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tài)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zhèn)、村產業(yè)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xiāng)期間,正值夏收時節(jié),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里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文藝下鄉(xiāng)。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zhèn)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環(huán)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宣傳倡導環(huán)抱觀念,治理環(huán)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8.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qū)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

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2)結合專業(yè)進行社會實踐。

三、總結經驗,評比表彰

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月份院團委下發(fā)了關于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guī)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院將對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評選出優(yōu)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全院共推薦出60多篇不同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經驗和收獲

1.學院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學院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社會實踐,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院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第9篇:小學生勞動實踐的收獲范文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假期前,院團委向全院廣大同學發(fā)出了《關于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并印發(fā)人手一份的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各系學生會(分團委)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根據自身專業(yè)特點,確定實踐方向,作好動員工作。廣大同學都以認真的姿態(tài)對待這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熱情的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鍛煉了廣大同學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了廣大同學的綜合能力。

   二、 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我院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各系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 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qū)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fā)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yè)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6個小分隊和1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河池地區(qū)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游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huán)系赴桂林柘木鎮(zhèn)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fā)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yōu)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jié),中小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tài)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zhèn)、村產業(yè)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xiāng)期間,正值夏收時節(jié),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里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文藝下鄉(xiāng)。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zhèn)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環(huán)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宣傳倡導環(huán)抱觀念,治理環(huán)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8.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qū)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

   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2)結合專業(yè)進行社會實踐。

   三、 總結經驗,評比表彰

   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8月份院團委下發(fā)了關于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guī)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院將對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評選出優(yōu)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全院共推薦出60多篇不同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經驗和收獲

   1.學院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學院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社會實踐,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院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