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學習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現(xiàn)今仍有許多英語課堂教學沿用帶有濃厚的應試教學成分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較差。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強調在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互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本文以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理論結合實例,就任務型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 我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
1.1 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特殊性,我國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大多帶有濃厚的應試教學成分,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應試技巧,不少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拿到四、六級證書。學生忙于應付考試,由此導致了教學目標滯后、觀念片面,學生口頭、筆頭能力差的后果。
這種傳統(tǒng)教學,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課堂教學中缺少交際活動。這種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而不是主動地建構知識,因此學生很難具備發(fā)現(xiàn)新問題、運用新方法、提出新見解的能力,更難具備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利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英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
作為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之一的閱讀更顯如此。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積極思維活動,它要求讀者積極主動地從作者提供的書面材料中去尋求理解的線索。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講解生詞,介紹背景知識及課文內容;教師分析難句結構與語法規(guī)則;教師根據(jù)課文內容設問,學生做一些理解性練習,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僅局限于對語言形成的認知。”這使他們難以從宏觀上把握語篇的主旨、結果和作者寫作意圖,語篇分析能力和閱讀策略的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制約,這已經成為我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1.2 改變現(xiàn)狀的方法:其實,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獲取用英語以聽、說、讀、寫、譯的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習是否達標也不能只以人們掌握多少詞匯、答對多少語法點為標準,而要看人們是否能熟練地用英語來表達思想,用英語來完成各種任務,針對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策略、方法和主體意識。
而任務型教學法正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成為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
2 任務型教學法
2.1 任務型教學法的概念: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紀80年代西方眾多語言學家經過大量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逐漸形成并成熟起來的語言教學模式。它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它是語言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延伸和發(fā)展。它自提出來以后,在西方國家得到廣泛的倡導和運用,能極大地調動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近年來,我國外語教學界也比較關注這一教學理念。
任務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transact) 某些任務,擴展中際語體系和促進外語學習進步。因此,任務教學法描述而非規(guī)定做事的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在完成一系列任務時運用自己的交際能力 (Breen 1987c),或者說,任務教學法指引學生達到目標的方法和道路(Allwright 1984) 。
2.2 任務型教學法的意義:任務教學法還強調通過口頭或書面交際共同獲得意義。另一方面,學習主要注重探索知識體系本身的功能,特別是要探索怎樣學習及運用這些知識。任務教學法在學生現(xiàn)有的母語交際能力和目標語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學生提供共同學習的機會,調動學生潛在的運用和創(chuàng)造語言的能力。
任務型教學把語言教學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在運用中學,而且為了運用而學,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去用英語完成各種情景中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叭蝿招徒虒W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是有效改變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現(xiàn)狀的最佳途徑之一”。
2.3 任務教學法的方法步驟:具體的任務教學模式有所差別,但它們所依據(jù)的都是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1996)提出的任務學習法的理論框架。就“任務” ,Willis提出實施任務教學法的五項原則:1) 提供有價值和真實的語言材料;2)運用語言;3)所選任務應能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4) 適當注重某些語言形式;5) 有時應突出注意語言形式。任務型教學法概括地講,它分為以下三個步驟:(1)前任務;(2)任務環(huán);(3)后任務。
任務型教學的關鍵在于任務設計。任務的設計必須具有意義性、可操作性、真實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
3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過程
教育部2001年秋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英語教學目的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痹谟⒄Z教學策略方面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這里,將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通過案例分析來揭示此教學法在實際教學過稱中的應用。以新概念英語第三冊Lesson10《The loss of the Titanic》為例進行實例教學分析:
3.1 前任務(Pre-task):要求以小組形式共同完成:1)Topic-related questions Discussion(1)Of the titanic historical know much (鐵達尼號的歷史了解多少)(2)how to bring about the Titanic tragedy(鐵達尼號的悲劇是如何造成的)(3)Titanic, the reasons for the incident which has spread(鐵達尼號事件流傳至今的原因有哪些)
提供并介紹任務的意義及其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其次,提供真實的語言數(shù)據(jù)和材料,如課文,以便引起學生對某些語言形式的注意;最后,通過分析材料和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注意某些形式等活動,調動他們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3.2 任務環(huán)(Task-cycle):1) 執(zhí)行任務;2) 計劃任務后活動( post2task) ;3) 匯報工作。任務本身就給學生提供了使用和提高語言運用的流利性、精確性和復雜性的機會,為后續(xù)工作打下基礎。在計劃階段,學生根據(jù)任務的執(zhí)行情況,互相合作、互相學習,為匯報階段作準備(見Swain 1995) ,而教師只充當助手,提醒學生注意某些形式以及形式同意義的聯(lián)系等。最后的匯報階段強調語言形式和運用的準確性,還可證實前期活動是否有效。
轉貼于
(1)Fast Reading Analyze the text structure and locate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
(2)Detailed Reading Discuss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in details. According to the text suggest that the ultimate cause of casualties which may have(根據(jù)文中提示,傷亡慘重的最終原因可能有哪些)
(3)Organize students to watch the movie “Titanic”。(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鐵達尼號》)Report and presentation. Write a report of your findings on the following topic,exchange your opinions with the other teams and then present it to the whole class. Titanic after the event leave you thinking that?(鐵達尼號事件帶給大家的事后思考是什么?)
3.3 后任務(Past-task):Willis 建議,前兩個階段完成后,應專門設計一些活動強調語言體系的某些特殊形式,還可組織一些專門的練習。但要注意的是,強調語言形式應在任務完成后,要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而不應按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按部就班地去做。
Rehearsal after school as a team film version of “Titanic,” the classic clips.(課后以小組為單位排演電影版《鐵達尼號》的經典橋段)通過完成這個任務,學生能做到“學以致用”,體驗成功的喜悅,其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鍛煉,逐漸學會用語言完成具體的交際任務。
4 任務型閱讀教學法實踐應用后的思考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任務教學法的運用似乎并未取得令人滿意的預期的效果,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也并未因它的推廣應用而得到太大的改觀。例如:由于在任務教學課堂上,大多數(shù)活動的完成都是以對或者小組的形式完成的,因此要求學生必須首先通過獨立思考消化內化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然后通過小組成員的研究討論,思想碰撞最終形成最后的解決方案。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小組里參與任務執(zhí)行的成員積極程度不一,有非?;钴S的,也有被動的或不作為的。因此,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組織與管理上注意以下兩個問題:首先教師應該根據(jù)男女性別、個性差異、能力強弱等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分組,等等。
理論和實踐畢竟相距甚遠,任務型教學法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后,教師和學生必定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于是產生了一些質疑。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它產生的理論依據(jù)及運用原則,根據(jù)我的具體國情,聯(lián)系實際,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順應時代的要求,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教師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認真觀察,積極反思,將任務的設計原則與實際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相結合,設計出有效、實用的任務,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提高其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岳守國.任務語言教學法:概要、理據(jù)及運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
[2] 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 豐玉芳.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
語言是由語音形式、語義內容、結構關系三個方面構成的統(tǒng)一體。英語語法是人們通過研究英語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而總結歸納出來的一系列語言規(guī)則結構規(guī)律。語法可以分成為兩大部分,分別為詞法和句法。詞法包括各類詞的形態(tài)及其變化;句法主要講句子的種類和類型、句子成分以及遣詞造句的規(guī)律。語法的目的在于使用語言進行正確的表述。如果沒有語法,語言就是一盤雜亂而毫無章法的散沙,也就失去了其表述交流的功能。
二、目前語法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英語學習中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這三個要素互為依存,且缺一不可。如果沒有語法,詞匯就無法表述正確且連貫的語義。這三要素也是英語學習的基本技能,這些基本技能的均衡掌握,才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堅實的語言知識基礎,以利于其語言能力的更好發(fā)展。語言知識各方面不均衡的發(fā)展,就會使語言學習失去平衡。曾經有人認為:語法是不需要專門學習的,我們只需要大量輸入,就會有“語感”,語法會自然內化,從而掌握語法,歐美國家的人沒有學習語法,不是也能說出寫出語法正確的句子嗎?這種想法的問題在于:母語習得與外語習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即使是在歐美國家,學生也是需要學習語法的,也是有專門的語法課的。
筆者作為英語教師,多年來感受到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的極端性:從偏重讀寫、語法教學,到過分強調聽說,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這種教學模式無疑給學生造成了困惑,也影響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這里要強調一下:筆者也認為聽說能力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容忽視的,我們以往的教學由于過分偏重語法和讀寫,這種失衡才造成了啞巴英語和聾子的出現(xiàn)。為了糾正這種失誤,我們又開始向另一個極端邁進:似乎又過分偏向聽說,而忽略語法知識的教學與學習。不論是從教材的內容,還是教學活動的組織,都可以看出這種傾向。其結果就是:語法教學淡化,教師和學生不重視語法學習?,F(xiàn)在很多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沒有基本的語法知識的概念,閱讀時,不會分析長句,進而無法正確理解句意;翻譯時,不會確立句子結構;寫作時,只能按照漢語的模式進行單詞的堆砌;?說時更是困難重重。所以,基礎語言知識是一個相互連接的整體,過分強調或是過分弱化某一部分,都會使語言學習的這個鏈條無法正常運行。
三、較為系統(tǒng)學習語法知識的必須性
(一)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在學習時缺少自然習得的過程,而且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也時時介入到英語的學習過程。英語和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體系:中文屬于漢藏語系(Sino-Tibentan);英語屬于印歐語系(Indo-European)。這兩種語言之間的差距十分巨大,在習慣表達與思維方式上都相距甚遠。因此較為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學習會幫助學生們找到英語表達的規(guī)律。
(二)語法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死背語法規(guī)則,而是讓學生掌握語法這個英語學習的工具。語法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也是語言使用的依據(jù)。提高語法意識,通過理解與運用,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的敏感度和判斷英語的正誤和規(guī)范的能力。好的語法知識會使語言的表述更為精準流暢,減少歧義的產生。
(三)語法知識的貧弱會影響到英語學習的各個方面,盡管它的表現(xiàn)比較隱性。常聽到有學生講:我聽力不好;我寫作不好等等,似乎沒有提到語法,但事實上,語法差是會制約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發(fā)展的。在閱讀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某一句話中的所有單詞都認識,可就是無法理解它的含義,在這種情況下,語法很可能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了。
(四)語法和句法的錯誤,不僅妨礙溝通交流,更嚴重的還會造成誤解。語法和句法知識的欠缺會直接影響語言表述的正確性。語言是用來表達邏輯的,而邏輯就是思維法則。這里的“思維法則”就是語言的語法與句法規(guī)則。因此,要想地道地表達英語,正確地理解英語語法知識是必要不可缺少的基礎。
四、英語語法的基本構成
要想較為系統(tǒng)地掌握英語語法,就應該對它有個整體的認識。這不僅對語法的學習有幫助,更有助于使學生認識到語法知識是貫穿于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
英語語法是由詞法與句法組成的。
詞法:由名詞、代詞、數(shù)詞、冠詞、介詞、連詞、形容詞、副詞和動詞組成。而動詞又包括:謂語動詞(情態(tài)動詞、時態(tài)、語態(tài)、虛擬語氣)和非謂語動詞(不定式、分詞、動名詞)。
句法:由一般規(guī)則和特殊規(guī)則組成。一般規(guī)則句法:三大類句子(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六種簡單句句型(1. 主語+謂語 2. 主語+系動詞+表語 3. 主語+謂語+賓語 4. 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5. 主語+動詞+賓語+補語 6. There be + 主語 + 其他);九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狀語、表語、定語、補語、同位語、獨立成分)。特殊規(guī)則句法:句子語序、倒裝句、強調句、主謂一致、引語、平行句、比較句。
從以上敘述,我們可以看到語法知識是語言技能的基礎,貫穿于英語學習的始終。任何忽略輕視語法的學習,都會嚴重抑制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甚至會導致學習的失敗。
五、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常見錯誤與分析
語法是語言學習鏈條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會很注意聽力、閱讀、詞匯、寫作的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但多數(shù)學生卻常常忽視了那個最重要的隱性基礎:語法。要知道語法知識是把整個語言能力串聯(lián)起來的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以下是筆者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從學生的習作中收集的常見語法錯誤。
(一)This is the museum where I visited last summer.
這是典型的句法錯誤:定語從句使用錯誤。當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作賓語時,關聯(lián)詞應該用that/which;而當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作狀語時,關聯(lián)詞應該用where。
(二)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play basketball after class.
?@是學生習作中常見的句法錯誤,也是句法方面的錯誤。首先是對there be句型的掌握不準確,再加上漢語陳述習慣對學生的影響,還有按英語語法,一個句子中不可以有兩個謂語動詞,因此,正確的一個表述是: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who play basketball after class。
(三)A big fire was broke out last night in my neighborhood.
這個句子既有詞法的錯誤,又有句法上的錯誤。首先句法方面錯在于語態(tài)的判斷。在英語中有些動詞短語是沒有被動語態(tài)用法的,如:break out, take place, come true等等。詞法方面錯在于動詞不規(guī)則變化。漢語里的動詞沒有形式上的變化,而英語動詞則不同,有原形、過去式和過去分詞的變化:break(原形)、broke(過去式)、broken(過去分詞)。
(四)By no means she gave up her dream.
這句話反映出學生在詞法與句法兩方面的錯誤。by no means是介詞短語在于句中作狀語,相當于副詞在句中的功能。語法規(guī)則是:當否定的副詞(當然包括否定的介詞短語)在句首時,句子應用倒裝語序,即By no means did she give up her dream。
(五)Now is golden time for us to develop ourselves.
這個句子是詞法方面的錯誤,因而造成了句子成分殘缺不全。母語的負遷移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障礙。Now在英語中是副詞,副詞在英語里是不能作主語的,因此,該句的錯誤在于缺少了主語。
類似于上述所列出的學生在語法方面的錯誤還有很多,而且由于學生語法知識的薄弱,他們很難認識到錯誤的存在,就更難說改正錯誤了,因此,同樣的錯誤多次出現(xiàn),也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六、關于語法學習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近代英語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 綜合應用 啟示
1 近代英語教學法概述
清朝末年,教會學校教授英語以達到文化侵略的目的;官辦外語學堂旨在培養(yǎng)英語人才,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民間則為滿足貿易交往需要學習英語。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目的應運而生了語法翻譯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古安系列(the gouin series)、以及別琴英語(pidgin english method)等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法各具特色,共同推動中國近代外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1語法翻譯法
語法翻譯法起源于德國,因其對學習希臘語和拉丁語起到良好的作用,故又被稱為古典教學法(the classical method)。這種教學法主要通過學習語法,查閱字典來理解文本,閱讀古典文獻,訓練學習者心智,以提高其人文素質。19世紀初期,語法翻譯法由歐洲早期傳教士傳入中國,成為當時中國主要的外語教學方法。1818年,外國傳教士成立了馬六甲英華書院,開設寫作、中英翻譯和語法等課程,翻開了中國“語法翻譯”教學的歷史。1862年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官辦外語學校——,其目的是為清政府培養(yǎng)翻譯外交人才,因此,其核心課程仍是外語的文法和翻譯。同文館規(guī)定翻譯西方書籍文獻是其重要的教學內容,還對優(yōu)秀者進行獎勵。大量的翻譯練習為學生打下了良好的語言基礎。這種教學特色是當時用人制度的必然產物。當時主要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依據(jù)成績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度,而語法翻譯法強調準確性,書面表達的完整和準確性,評判標準上較客觀公正,少有隨意性,因此語法翻譯法與當時的考試制度相匹配。
從英語教學特點看,近代盛行的語法翻譯法有其合理的一面。英語教學的終極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交際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語法翻譯法運用大量的語法,翻譯和寫作練習,強化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使其在寫作和翻譯上力求完整與準確。因此,它在培養(yǎng)學生寫和譯等書面表達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也培養(yǎng)了一批英文寫作和翻譯人才,如著名翻譯家嚴復。在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語法翻譯法加大學生的詞匯量鞏固學生的語法知識,使學生具備潛在的口語表達素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說和讀的能力。
1.2古安系列法
古安系列教學法產生于19世紀中后期。由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殖民地的不斷擴張,國際政治經濟交往日益頻繁,外語口語交際能力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于此同時,歐洲語言教學改革運動(the reform movement)興起,改革者們極力強調口語訓練在外語教學中的絕對重要地位。他們主張將語言教學的重點從提高學生的心智,提高人文素養(yǎng)轉向培訓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在此歷史背景下,法國人弗朗索瓦•古安(francois gouin)在觀察研究兒童學習語言過程的基礎上提出古安系列(the gouin series)教學法。此教學法強調口語的重要性,主張運用實物和動作進行直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加強口語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宗旨。
1902年古安系列教學法引入我國蘇州東吳大學,不久被廣州嶺南學院等教會學廣泛采用,在英語口語教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當時很多一二年級的學生經由古安教學法的培訓,都可做到口語流利,脫口而出。近代從語法翻譯法的采用到古安系列教學法的引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大門進一步打開,中國完全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文交往日益頻繁,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交際型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社會之急需。古安系列教學法因其具有直接法,交際法,自然法等教學的合理成分,教學生動形象,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口語教學中效果明顯,成為培養(yǎng)交際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它與語法翻譯教學法一起成為我國20世紀初英語教學的兩大方法。
1.3別琴英語法
別琴英語起源于廣州,是我國19世紀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因當時中外民間經濟貿易交往頻繁,來華外國人和廣州華人為掃除語言障礙而逐漸發(fā)明的一種混雜的交際語言。它的最大
特點是混合性和非規(guī)范性。其詞匯主要源于英語,還夾雜著廣東語,葡萄牙語,馬來語和印地語。其語法規(guī)則基本上按照廣東語的規(guī)則行事。它在近代外交,貿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別琴英語的教授方法非常特殊。它是一種口頭語言,沒有規(guī)范的語法規(guī)則,因此多以口授或漢語注音的方法來學習。其學習內容局限于商品名稱和價格,日常見面用語,討價還價用語等。學習者只是通過死記硬背漢語諧音學習英語,不可能掌握標準的英文發(fā)音,也不具備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雖然別琴英語有很明顯的歷史局限性,但他能夠運用當時的英語教學條件,把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順應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需要,孕育了強大的生命力。
2 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制訂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墩n程要求》將大學英語課程定位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實行四種轉變,即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習方法的轉變和教學管理體制的轉變?;仡櫄v史,近代的外語教育與時俱進,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培養(yǎng)的人才符合市場需求,對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和發(fā)展不乏借鑒意義。
2.1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
從開始,我國的英語教學就不斷的借鑒世界上先進的教學理論。從最初語法翻譯法的運用,古安系列英語教學法的傳播,到當代英語教學中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的大膽嘗試,體現(xiàn)了我國英語教育工作者兼容并蓄,推陳出新,不斷進取的精神。任何一種教學法都各有利弊,全盤接收和全盤否定某一種教學法都是不可取的。聽說法和交際法易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語法翻譯法可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閱讀,寫作,翻譯等基本功。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才能切實做到教學理念的轉變,從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單純培訓學生語言技能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2培養(yǎng)應用和實踐能力
近代英語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重視實踐。如同文館的學生除課堂上學習英語知識外,還經常做筆譯和口譯的實踐工作。除了翻譯書籍報刊外,學生們還直接間接的參加各種外事活動。由此可見,語法翻譯法也可以靈活運用,讓語言理論知識與翻譯外交實踐相結合,綜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中國今天正在加速國際化進程,中外交流日益頻繁,提高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迫在眉睫。因此我們在強調聽,讀等“輸入”能力的同時,努力拓展說,寫,譯等“輸出”能力的內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調整各種語言技能訓練的時間比例,適度加大口語,寫作和翻譯的訓練力度。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與當?shù)氐纳鐣嵺`向結合,積極為地方的外語教育工作和外交旅游事業(yè)做貢獻。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業(yè)務能力及語言應用水平。比如,組織學生到中學做助教,到旅游景點做導游,到外事部門做翻譯。在干中學,在學中干,而不是簡單的學習一些英文語法和單詞。
本文簡要回顧和分析了近代主要的三種英語教學法――語法翻譯法、古安系列教學法、別琴英語教學法,認為這些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將英語學習與國家的發(fā)展和當?shù)刭Y源緊密的結合,培養(yǎng)了符合當時市場需要的人才,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之路。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給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以很大的啟示。當今的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考慮主體和客體條件,適當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因地制宜,認真總結前人經驗,才能探索出一條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時代特色的英語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傳松,許寶發(fā). 中國近現(xiàn)代外語教育史[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范延妮. 試述近代英語教學方法及其啟示[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
[3]秦濤. 近代英語教學方法積極意義及其借鑒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08,(9).
[4]顧衛(wèi)星. 近代“語法—翻譯”教學法剖析[j].蘇州大學學報,2002,(4).
[5]張鳳娟. 別琴英語和中國英語對我國語言教學的啟迪[j].山東外語教學,2002,(6).
由于合作教學在活躍課堂氛圍、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品質等方面效果顯著,因此被世界上許多國家采用,被譽為“近十年來最重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我國學者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學習策略體系。”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時運用小組,是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及他人的學習?!彪m然專家們的表述不同,但他們共同的理解是:合作學習是以班級授課為基礎,活動的基本組織是學習小組,目的是在學生互動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活動評價的依據(jù)是團體總成績。
1.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與學的矛盾突出,學生多年學習英語卻無法使用英語進行交流。隨著中國對外交往的深入和外來因素的增多,各行業(yè)都迫切需要熟練掌握英語的實用型人才,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越來越把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語言使用能力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但是,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大學英語學習課時無法增加,大學英語學習的班級規(guī)模越來越大,有些班級甚至合班授課。隨著班級規(guī)模的增大,教師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性,授課難度和學生的學習難度也不斷增加。合作學習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合作小組的設立,能夠給每位學生提供相對多的英語操練機會,從而讓更多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傾向于單獨學習,不愿意與他人合作學習,特別是和自己不熟悉或者不同性格的學生。然而在實際學習和工作中,與他人合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合作學習可以營造一種相互感染的氛圍,與英語水平和自己相當?shù)年犛堰M行交流,不僅有助于減輕學生在使用英語進行交流時的焦慮感,而且可以克服學生因害怕犯錯而不愿意開口的障礙,從而提供更多語言實踐機會。
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強化學生的社會交往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合作學習還有助于彌補我國傳統(tǒng)外語教育的不足,同伴的相互交流鼓勵、彼此接納、取長補短的學習方式可以大大融洽學生間甚至師生間的感情,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有助于學生消除自我中心意識,促進學生社會適應性的增強,充分體現(xiàn)教學活動的社會性。
2.合作學習的實現(xiàn)方法
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學習,而如何分組才最適合學生呢?通常學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同寢室一組,或者關系較好的一組,但這樣會造成同質同組,難以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目標。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我在學期伊始就多方面了解學生,并向學生講解異質分組的好處和標準,而后根據(jù)教學實踐情況,將學生分成六人一個小組。首先讓每位學生找到跟自己英語水平相當?shù)囊粋€Partner,不同英語水平的三對組成一個Group。在不影響“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前提下,允許學生微調。這樣在做二人練習的時候,Partner可以有合適的練習對象,在小組練習中,組員們也可以互相影響。小組之間評比也相對公平,不會挫傷每個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如果小組規(guī)模過大,則有些成員便容易被忽略;如果小組規(guī)模過小,則小組數(shù)量必然增多,班級的大規(guī)模將使老師對小組的檢查工作難以操作。如授課內容需要,六人小組可以迅速被拆分為二人或三人搭檔,以進行最大限度的生生、師生互動。
分組完成后,還要選出每個小組的組長。組長是每個小組的重要角色,不僅要布置小組任務,還要監(jiān)督鼓勵小組成員,并記錄成員的學習情況,一般是由英語成績較好、責任心較強、性格較活躍的成員擔任。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考核,并接受老師對其進行的考核及額外的指導。
(1)在小組剛成立時,為了使小組成員迅速了解、融合,建立良好的關系,我在課堂上讓小組內的Parnter之間互相了解對方的信息,互相做自我介紹。并讓每個小組成員為本小組選取組名,設計小組標志、小組口號,確定小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等,使小組成員很快融入組織,達成共識。
(2)高職學生的特殊性決定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必須從基礎著手。在每個單元的學習中,老師設置“讀音過關”、“詞組過關”等硬性檢查指標,由組長進行檢驗,通過檢驗的小組,以個人和小組為單位給予平時成績獎勵,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從基礎做起,取得進步。
(3)課文的學習分成項目布置給每個小組,如短語、句子結構、段落和內容理解等,由小組成員在課下討論,課堂上小組進行學習匯報。小組之間再進行不同意見的討論。以第一冊的第一單元為例,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①How long have you been learning English?②What are your methods of English study?③Among these methods,which are more effective?在討論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提示學生使用課文中的詞組或句型,對課文進行初步掌握。
(4)課文學習之后,各小組長將成員對課文的延伸理解或不同見解進行整理匯報,課堂討論。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以講故事或role play的形式表演出來。
(5)游戲是所有學生的興趣所在。每次上課都可以抽出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游戲活動。形式可以是單詞拼寫比賽、兩人競猜、翻譯比賽,也可以是知識點抽查。此環(huán)節(jié)形式簡單,方便操作,還能增強小組凝聚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
(6)當代大學生不能對所處的社會一無所知,因此熱點討論是學生喜愛的項目之一。由老師選取當前熱點話題,提供相關詞匯,由小組進行討論,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3.合作學習中要注意的問題
(1)教師的職責。在課堂上提倡合作學習不是意味著教師無所事事,相反,教師要更充分地做好教學前準備、教學中對課堂進行掌控及課后進行總結與評估反饋。
(2)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小組成立后,也許部分學生無法積極參與課堂小組活動。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并采取有效的鼓勵機制,在分配任務時盡量照顧到不積極參與的學生,使其承擔責任。
關鍵詞: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培養(yǎng);激發(fā)
一、學習動機的概念及作用
動機是激發(fā)和維持有機體行為活動,并導致該活動朝著一定目標進行的心理傾向。學習動機則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人的一切有意識的行為都是由動機決定并受動機的調節(jié)和支配,同樣,學習活動也是在一定動機的驅使下進行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是大學生適應高校英語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其主動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心理動員。是實現(xiàn)高校英語教育目標的~個基本措施。
學習動機在學生的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第一,具有激活、指向作用。學習動機決定著學習方向,以學習目的為出發(fā)點,它是推動學生為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學習的動力。第二,學習動機決定著學習進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是認真,還是敷衍,是勤奮,還是懶惰,是持之以恒,還是半途而廢,這些差異都將取決于學習動機。第三,學習動機影響著學習效果。高的動機水平能取得高的學業(yè)成就,學習效率高,成績優(yōu)良:而沒有動機力量或動機水平很低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還可能有其他不良行為。
二、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現(xiàn)狀分析
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接受高等教育已成為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大學,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明顯呈現(xiàn)出多元性的趨勢。據(jù)調查分析,大體上有四種類型。
(一)考試型
考試和檢查是學習的主要動力。它屬于表面性學習動機,一般包括兩種情況,被動考試型和主動考試型。被動考試型的特點是:學習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以合格過關為目的。例如:為了能夠拿到畢業(yè)、學位證書,必須學習自己并不喜歡的英語,以便通過國家規(guī)定的四級英語水平考試。主動考試型,即就是為了考出好成績而學習,典型表現(xiàn)就是喜歡考試。由于當前的高等教育仍然主要是通過考試來評定學生的,學生的絕大多數(shù)利益(例如:評先進、獎學金、入黨、甚至就業(yè))也和考試成績相掛鉤。所以,他們喜歡參加考試。這類學生,他們往往學習成績比較好。
(二)興趣型
感興趣和充實感是學習的主要動力,這種學習動機是由于學生對某一方面的知識的初步了解或個人的性格、愛好或覺得學習能使自己感到充實而產生的。他們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有此學習動機的學生往往學習效果比較好。
(三)步入社會準備型
這種學習動機認為學習是為步入社會做好準備。(1)最典型的是為了謀求好工作而主動地努力學習。在找工作這根指揮棒的影響下,大學生對于有助于找工作的學習內容,努力學習,對于和找工作關系不太緊密的學習內容則采取過關就行的態(tài)度。(2)為以后能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而努力學習。為了使以后的家庭生活起點高一點,成為畢業(yè)生中的佼佼者,從而贏得較高的社會地位。(3)為取得高一級的學歷做準備。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就業(yè)壓力很大,有些學生就巧妙地回避而尋求更高一級的起步標準,例如考研、讀博士,或利用其他途徑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這都需要較高的英語水平。
(四)交流型動機
英語是一門語言,交流需要是英語學習動機產生的主要根源。對于大學生來說,交往需要著重存在于同學和老師之間,只有引起同學的信任和老師的器重,才能實現(xiàn)通過社會交往來提高自己在人群中的地位。例如參加英語角,希望展示自己的英語水平,為自己將來的就業(yè)積累一定的交流鍛煉;或者遇到外賓,希望和外賓進行交流,了解外國人文風俗,同時開闊自己的視野。
以上四種學習動機,僅僅是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幾個方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類又不象我們羅列的那樣獨立存在,它們總是互相聯(lián)系。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英語學習動機的多元性。不論那種英語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行為具有促進作用。
三、英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
目標是人們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是激發(fā)人們的積極性、使之產生自覺行為的必要前提。目標對人的行為具有定向、激發(fā)和維持作用。學生進入大學后,大學的管理模式不同于中學,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靠其自覺性。教師應幫助學生盡快結合自己的英語實際情況,確立適當?shù)膶W習目標。就顯得非常重要,目標可以分為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即遠景性目標和近景性目標,對于總目標的制定要高一些,使之不乏挑戰(zhàn)刺激,但切忌可望而不可及;對于階段性目標的制定,要切實可行,能產生成就感,激發(fā)下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不論是總目標還是階段性目標的樹立。都必須因人而異注意適度。
(二)通過興趣的培養(yǎng)來激發(fā)其自覺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英語學習產生并保持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自然會增強主動學習的動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可以通過以下幾條途徑:
1、加強情感交流,增強學習動機教師應注重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增進師生友誼,關心愛護學生,深入了解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賞識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長處和進步,不忽視學生的缺點和弱點,對他們多鼓勵,少批評,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教師有強烈的信任感、友好感和親近感。進而使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的課程產生興趣,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從這一角度了來看,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養(yǎng)。
2、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yǎng)對激發(fā)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作用重大。目前,有不少高校學生對學習英語缺少興趣,以至于造成不想學習,作為學校和教師就有責任幫助這些學生培養(yǎng)英語興趣,可以通過談心、講座、座談會等形式,使學生盡快了解應與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專業(yè)興趣,把“要我學”變成“我想學”。
3、在教學中,提高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習動機
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既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呆板,往往使課堂氣氛沉悶、乏味,學生學習興趣就會衰退,相反,如果教師能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來刺激學生,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求知動機,教學相長,整個英語教學工作就能進入良性循環(huán)。教學方法是多樣的,具體采用哪一種,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條件而定,不能一概而論,總的來說,利用教學藝術,使教學活動盡可能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以達到激發(fā)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
(三)通過教學改革激發(fā)大學生的內在英語學習動機
當代大學生普遍追求知識的實用性,因此,好的英語教學方法、英語教材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具有極大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的發(fā)展,如果學校還把過時的、無用的、僵化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必然會導致學生厭學,因此,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適應社會發(fā)展,就顯得非常重要,改革則要求教學內容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際,突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英語教學內容既適應社會發(fā)展,又符合大學生的愿望,這樣,學生的主動學習動機就會得到較強的激發(fā)。
【關鍵詞】大學英語 英語教學方式 體驗式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是滿足學生知識與實踐能力同發(fā)展的需要,將體驗式教學融入英語課堂,使得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更顯活潑、生動,將知識化作形象的描述更易于學生掌握。體驗式教學下課程的圖文并茂、資源豐富、教學設計的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更能改進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無味,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和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英語知識在生活中能夠融會貫通,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體驗式教學的概述
體驗式教學方式的提出結合了皮亞杰的成人連續(xù)性發(fā)展思維,將教學中的體驗、觀念、反思與行動四個方面進行強調,既重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也重視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發(fā)展,在英語的教學中將教學結合學生在學習中的直觀體驗、第一時間的語感感知,對英語語法的認知和實際的學習行為整合,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認為學習是通過學生的體驗進行轉換而創(chuàng)造自己掌握的知識的過程。尤其在英語的教學中,對于學習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與應用是學習效果的保障。體驗式教學強調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通力合作而形成的教學環(huán)境。
二、體驗式教學方式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大學英語教師積極采取合理有效的體驗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將體驗式教學與英語課程相融合,增強了教師講解的表現(xiàn)力,突出了現(xiàn)象展示的直觀性,開闊學生眼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真正做到愛學、好學、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采取體驗式教學整合的方法教學,成為英語教師需要不斷進行研究和不斷探討的問題。
2.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體驗式教學可以將無形的語感與語法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也起到了主動參與的積極作用。此外,教學過程中融入了體驗式教學,可以將以往只能用語言進行的教學反映出來。利用體驗式教學教師可以營造更好的教學環(huán)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體驗式思路豐富的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的解決變式問題,讓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對體驗式的應用,做到由表及里。英語課堂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重要概念的探究的應用,理解其概念中的潛在含義和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三、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具體措施
1. 利用體驗式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學生興趣
對于大學生來說,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解放其就業(yè)思想包袱是最重要的,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更容易被記住。課堂上讓學生觀看課件,培養(yǎng)心理上的語言氛圍,啟發(fā)學生對建立語言的認同,這樣就容易擺脫枯燥的說教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感官體驗,讓學習英語理論知識變得更容易。
2. 利用體驗式教學擴大教學容量 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Unit One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課文時,教師問:How did you arrange your leisure time? Who could tell us your schedule? 將學生進行自由編組,進行Pair work,請學生將想法畫出來,請一位同學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請其他同學進行自由討論,分析此同學看法的可取性以及可改進之處。這種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緊貼學生生活的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調動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能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 引導學生參與 提高教學質量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更樂于接受生動活潑的形式,對于英語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顯得非常被動。教師如果找不到好的方法,就會讓學生對英語知識既不理解,還會產生厭煩情緒。利用體驗式教學措施優(yōu)化課堂教學,把英語知識寓于互動學習之中,就能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結語
體驗式教學中學生不但學習了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和理論,而且還必須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和工作做好準備。體驗式教學是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體驗式學習成為學生學習英語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利用體驗式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英語活動中去,以達到全面提高英語學科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研究體驗式教學的意義深遠,是我國面向21世紀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和繼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特點的新型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郭佳,包蘭宇,王曉娟等.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探討[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2) .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交互式語言教學法 教學應用
一、交互式語言教學法的來源和特點
交互式語言教學法是當今越來越被關注和廣泛應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較早使用Interactive一詞并全面闡述交互式語言教學理論的是美國哈佛大學語言學教授WilgaM.Rivers。她在編著的《交互性語言教學》中首先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交互性語言教學的理論觀點和“交互”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從不同側面詳細介紹了如何在課堂內進行交互式語言教學;最后對拓展交互性語言教學領域(如社區(qū)、社會、職業(yè)技能教育等)和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如音響設備、計算機等)進行的交互性教學作了有意義的探索??傮w而言,交互式語言教學法吸收了其他教學流派的優(yōu)點,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1)交互式教學法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學生能夠在不同的交際場合運用所學語言,與不同的對象進行有效得體的交際。(2)交互式教學法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不再是講解語法知識,而是扮演學生學習的促進者(learningfacilitator),同時在不同場合扮演不同角色,如知識之源(sourceofexpertise)、管理角色(managingroles)、建議來源(sourceofadvice)、分享角色(sharingroles)、關心角色(caringroles)、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者(motivator)等。(3)交互式教學法強調語言的流利性(fluency),忽略語言的準確性(accuracy),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大膽開口,使用語言交流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不需要急于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以免影響學生的語言流暢性和學習積極性。(4)交互式教學法以交際活動為課堂主要方式,選用的材料來源于單元話題,具有真實性和實用性,根據(jù)人們處理這些材料的行為方式,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包括搭檔活動(pairwork)、小組活動(groupwork)、班級活動(classwork)、角色扮演(roleplay)、短劇表演(shortplay)、采訪(interview),等等,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會運用語言知識。(5)交互式教學法重視對目的語(targetlanguage)國家文化的學習,同時注意介紹中西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際知識,以便進行有效且恰當?shù)臅娼浑H,避免受本國文化的影響,而在交際過程中出現(xiàn)理解的誤差或差異。
二、我國英語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存在的弊端
英語是我國學校教育中歷時最長、學時最多的一門學科,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生一直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但是付出的勞動與收到的效果不太相稱,“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帽子一直戴在學生頭上,英語學習沒有真正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長期以來,公共英語教學沿用的是“以教師為主”的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講解占了課堂的主要時間,無法給學生的實踐提供足夠的機會,使學生成了語言學習的消極接受者。實際上,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癟he teacher can help,advise and teach,but only the learner can learn.”(教師可以提供幫助、提出建議和進行教學,但只有學習者決定是否學習)(Johnson,Morrow,1981)。科德(Corder)曾說:“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不應阻礙學習,而應有助于學習并促進學習;不能令學生適應教師和教材,而應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這個“自然過程”就是讓學生成為英語學習主動積極的接受者。
2.忽視了對學生語言興趣的培養(yǎng)。乏味的“填鴨式”教學、成千上萬個單詞、繁雜的語法規(guī)則,無不讓學生望而生畏,更無興趣可言?,F(xiàn)在的大學生被英語四六級考試壓得喘不過氣,疲于應付,成天埋頭于題海中無法脫身。學生把學習語言當做任務和沉重的負擔,而不是需要和享受,英語變成了面目可憎、難以親近的怪物,這樣,想把語言學好也無從說起。
3.忽視了語言教學中文化的滲透。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思想認為,文化只不過是由語言傳遞的信息,并不是語言本身具有的特征。基于這種認識,文化被看成是與語言脫離的教育內容。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出現(xiàn)了重視語言能力培養(yǎng),忽視文化素質教育的傾向,其結果是學生雖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語法知識掌握得很好,詞匯量也很大,但是這種能力的發(fā)揮由于文化知識的不足而受到限制,往往引起交際中的文化障礙。
4.大、中、小學的英語教學脫節(jié)。城市或發(fā)達地區(qū)的小學從三年級已開始學習英語,即使在邊遠農村等地區(qū),初中一年級也開始學習英語,當這些學生進入大學時,他們已經學習了6年或9年以上的英語,應該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和基礎。大學階段理應是一個應用和提高的階段,而且若有大量的詞匯和基本的語法知識作后盾,大學英語教學的許多時間完全可用于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上,而不需再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基礎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練習上。但由于事實上大中小學的英語教學目的、要求脫節(jié),導致教學內容重復且分配極不合理,造成了教學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5.應試教育模式制約了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集中表現(xiàn)為四六級考試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指揮棒,通過率成為評價學校及教師的主要標準。為應付這一考試,教師上課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詳細講解語法和詞匯上,學生則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做大量的模擬試題上。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追求的是標準的、唯一的答案,認為課堂討論、交流無法提供準確的答案,繼而從心理上排斥交際活動,過度依賴教師的講解,致使學生應試技能較強,而交際素質卻很低。
三、推廣應用交互式教學法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綜合分析比較可以看出,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推廣應用交互式教學法很有必要,對強化實際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將會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但在面對英語教學現(xiàn)狀下,要切實有效地使用交互式教學法,還需解決一些“瓶頸”問題。
1.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的模式,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根本目標,進一步豐富完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改革四六級考試這根“指揮棒”,更加注重聽說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統(tǒng)籌修訂大、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進一步明確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內容和重點任務,做到既各有側重又有機銜接,既避免內容重復、節(jié)約教學資源,又能使得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把英語學習的重點放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上。
2.進一步改善英語教學條件和設施。交互式教學法重在“交互”,需要更多的討論交流和互動,對課堂人數(shù)和教學設施都有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尤其是大學擴招以來,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教師短缺、人均學生多,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課;同時,教學設施相對落后,缺乏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無法滿互式教學法的要求。為此,從硬件上,必須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現(xiàn)代教學設施建設,改善英語教學條件;從軟件上,必須加快師資力量培養(yǎng),擴大英語教學隊伍,滿足學生規(guī)模擴大伴隨的英語教學需求。
3.花大力氣提高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的教學方式,交互式教學法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互動式教學中既是設計者、組織者、鼓動者,又是參與者,在互動式教學中發(fā)揮導向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語言能力、應變能力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還必須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電子課件制作,實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語言信息,創(chuàng)造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這些都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唯有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教學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有效地推廣使用交互式教學法,這是前提、是基礎、是保證。
四、實施交互式英語教學法的若干探索和思考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交互式教學方法正是通過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態(tài)度、動機和學習策略的調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我會經常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當下年輕人非常感興趣的一些事情、新聞說給他們聽,然后從這些有趣的事情中引回到課文的內容中,這樣,他們會很容易接受,便于理解。在空閑時間,我還會經常給學生看美劇,讓他們多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和習俗,在娛樂之時鍛煉學生的聽力和發(fā)音。
2.把握好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是挖掘可適于交流的話題。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把教材中適于交際的話題挖掘整理出來,注意和該單元知識點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使用和鞏固語言知識。二是策劃好選題。借助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平臺,把單元中涉及的話題制作成若干選題,幫助指導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全新版的《大學英語》第一冊第四單元的話題是“American Dream”,文章講述了主人公懷揣夢想,到美國奮斗,腳踏實地、永不言棄的感人故事。透過這則故事,教師可以將主題策劃為若干供學生討論和進行課堂活動的選題,比如:“華人在美國的地位和境遇”,“美國是天堂還是地獄”,“假如在美國學有所成,你會選擇留下還是回國”,“你怎樣看待美國的種族歧視”,等等,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語言程度和興趣點選擇不同的話題。三是設計具體情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活動的開展階段,可以根據(jù)選題的準備時間、難度,要求學生以讀書報告、小組發(fā)言、情景對話、短劇等形式在課堂上表現(xiàn)。實踐表明,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最期待和樂于參與的,是他們智慧結晶的展示,同時也是交流和互補的良好契機。四是做好階段性評估。將評估貫穿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評估內容包括小組分工協(xié)作、話題分析、材料搜集整理和班級演示等,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場反應和自我評判作出恰當?shù)脑u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3.注重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認知理論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換為自動應用的過程,這種結合和轉換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身活動才得以實現(xiàn)。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針對英語基礎好的班級,在上課時,我先會為學生提供一些理論的知識,例如教學生一些生詞的應用,會用到的短語、句型和涉及的一些新的語法知識。在他們掌握了這些理論后,提供給他們一部分課文的譯文。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詞匯、句型,將這篇譯文翻譯成英文,然后將自己翻譯的文章和課文對照,找出問題,進行修改。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學生不但學會了這些詞匯、語法,還將這些知識運用到了實踐中。這種訓練,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夠幫助學生記憶得更加牢固。
4.充分尊重學生并加強心理教育輔導。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起點不一樣的學生,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要給學有余力、基礎較好的學生以發(fā)展的空間。如可以對發(fā)言積極的學生給予公開表揚,不要求他們的觀點絕對準確等,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自覺性,使他們課后自覺溫習已學知識、預習新課,期望下一次在課堂上發(fā)言。在教學中,我不僅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他們如何做人,經常根據(jù)課文的內容,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感受,總結出一些人生道理,講給他們聽,與他們探討,盡量快樂教學,避免學生產生過大的精神壓力和學習壓力。
參考文獻:
[1]胡一寧主編.實用英語教學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7.
[2]陸培敏,金利民主編.北外英語專業(yè)課堂教學理念與實踐.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4.
[3]宮力主編.交互式語言教學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4.
[4]沈銀珍.多元文化與當代英語教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3.
[5]戴俊霞,陳宗倫著.當代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2.
[6]張藝寧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理論與個案研究.
[7]劉淑穎著.大學英語教學法研究.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0.3.
[8]李世虬編著.英語互動式教學法.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5.
關鍵詞: ESP教學 轉型期 ESP 教師發(fā)展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簡稱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yè)或者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jù)學習者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由此產生了旅游英語、商務英語、醫(yī)用英語、金融英語、會展英語等多個專業(yè)英語學習領域,無論哪種專業(yè)英語,其共同目的都是讓英語學習者在其專業(yè)工作領域能更自如地使用英語這門語言工具。ESP是語言功能的一種新的延伸,使特定人群在特定領域對英語的利用更有效。
一、ESP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現(xiàn)階段國外的ESP教學情況如何呢?在日本,ESP教學已經比較普遍,他們提出了符合日本英語學習現(xiàn)狀,滿足英語學習要求和發(fā)展前景的ESP全新教學方法;在新加坡、羅馬尼亞等國家,大學中開設的EGP(通用英語)課程主要針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在聽說讀寫方面打好基礎,語言能力相對較好的同學,進入大學后則逐步接受ESP課程;現(xiàn)行的香港各大學英語教學狀況也大抵如此。由此可見,在全世界英語教學的發(fā)展理念中,ESP教學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高校英語教學過分突出應考性,忽視了其本身作為語言交際的工具性。毫不夸張地說,目前英語教學改革刻不容緩。大學英語教育該轉向何方呢?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轉型期,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必須要打破原有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加大對ESP教學的重視和投入。我們要明白,這個轉型不僅是英語教學工具的轉變,比如更多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參與教學;還是指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更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上,除了原有的聽說讀寫等語言交際能力,還要側重對專業(yè)英語的學習,使英語這門語言能為專業(yè)技能的拓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偠灾?,轉型期ESP教學必然是大方向和主流,在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
二、轉型期英語學習的特點
以上談到,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已經進入了轉型期,結合發(fā)展的趨勢,將轉型期的英語教學特點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1.大學英語教學的側重點由基礎英語(EGP)向專門用途英語(ESP)方向的轉變;
2.大學英語教學的方法論要求凸顯個性化教學的模式;
3.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能以偏概全,要綜合考慮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對我校(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名學生(大一和大二學生各100名)研究發(fā)現(xiàn),79%的學生認為目前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使用英語日常實踐的機會非常少,80%的學生在了解ESP教學后,表示歡迎ESP教學實踐活動,68%的學生在體驗ESP教學過程中,認為公外教師對專業(yè)英語的講授過于書面化且不夠生動,86%的學生希望提高所選專業(yè)的交際英語能力。
訪談和問卷調查后統(tǒng)計所得數(shù)據(jù),充分反映出轉型期學生對ESP教學模式轉變的迫切需要。
三、ESP教學模式中的三個問題
全國各大院校基本都進行了ESP教學的改革,但ESP教學的現(xiàn)狀卻不令人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ESP課程開發(fā)未完善,ESP教學課時設計不合理,ESP教學沿用過去的大班教學,教學方法單一,專業(yè)感不強等。目前各大院?;旧隙荚诜怯⒄Z專業(yè)的二三年紀開設了ESP課程,但由于非專業(yè)英語的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相對薄弱,自覺性和主動學習意識不高,因此很多高校的ESP課程形同虛設,教學改革效果并不顯著。
中國和國外的ESP教學相比,起步和發(fā)展都晚了許多,轉型期雖涌現(xiàn)出大量的研究文章,也在不斷革新推廣教學實踐活動成果,但不意味著ESP的實際教學和研究水平有了質的飛躍。要想有質的突破,要從以下三個問題著手:1.ESP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定位是什么?2.ESP的教學原則是什么?3.ESP的主要教學方法有哪些?
1.ESP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定位
打破現(xiàn)有固定的認知意識,ESP教學的定位絕不應該是簡單的歸類為職業(yè)英語教學。我們要弄清楚,學術英語、專業(yè)英語、現(xiàn)行普遍的基礎英語,三者的區(qū)別在于,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即EAP)是以所有學術交流中的英語的共同特點作為研究對象,“在英語為外語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習者專業(yè)學習所需的語言技能”(Jordan,1997),提供和幫助學生找到一種學習英語的手段,以這種手段滿足他們對專業(yè)英語的學習。專業(yè)英語以一個特定的專業(yè)領域為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熟悉這個專業(yè)領域中的詞匯、內容、篇章結構。通用英語的學習是基礎和根基,是日常交際的基本技能,與學術英語和專業(yè)英語絕非矛盾體。搞清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參照國外許多大學普遍推行的改革手段,以高中之前的通用英語為學習基礎,大一大二以“通用學術英語”為主,大三之后,結合各自不同的專業(yè)深入進行學術英語教學,最終完成專業(yè)學術英語教學。
ESP教學要想尋求更長遠的發(fā)展,其定位不能過于狹窄,融合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三位一體才能培養(yǎng)出“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最終把英語的理論知識和學習方法交到學生手中。
大學公共英語教師很難熟悉各個專業(yè),所以常常害怕專業(yè)英語的教學,弄清了ESP的教學定位,就不會讓ESP教師將自己片面歸類到某一種語言教學模式中,發(fā)展方向更清楚明了――不管學什么,學習內容只是媒介,更重要的是語言的感受力。ESP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類型的具有專門性英語教學特征的選擇。
2.ESP的教學原則
不論教學如何改革,其核心原則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在這個統(tǒng)一的基礎上,ESP教學中更加體現(xiàn)真實性原則、教學需求性原則、與時代同步的原則。教師講授的不再是一成不變的語法和發(fā)音原則,而是更側重專業(yè)知識的時代感與英語語言工具的結合,讓語言服務于專業(yè)學習。
3.ESP的主要教學方法
這是關于ESP教學方法論的問題,國內外的ESP教學法有很多,如語域分析教學法、語篇分析教學法、體裁分析教學法等。結合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補充一些教學法,如對比教學法,即詞義對比,interviewerinterviewee;normal abnormal;搭配對比,open check無記名支票check in登記入住;突出專業(yè)類詞語的構詞法,如日常用語表達“公司產品”用the firm’s products,在商務英語中詞匯選擇更專業(yè),the firm’s offering;根據(jù)不同專業(yè)特點,可以采用英語課堂講解與案例分析結合法。
四、ESP教學模式發(fā)展中的問題分析
目前ESP教學模式在高校的推動還有許多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1.缺乏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開設ESP課程應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建立符合目前形勢的教學標準,給ESP教學提供足夠可信賴的理論參考依據(jù);2.ESP教學的定位還不夠明確,常常由專業(yè)課老師擔當ESP教學,過分強調專業(yè)性,而忽視了ESP專業(yè)英語與基礎英語、學術英語的緊密聯(lián)系。
我校的ESP教學專業(yè)區(qū)分明確,普遍由外語教師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后擔任,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但是,作為即將升格的高職院校,像科技英語、生物英語、法律英語,可能在日后的教學中也會碰到,通常情況下,像這類專業(yè)英語,因為專業(yè)技術性要求很強,應直接由專業(yè)課老師擔任ESP教學。
教學模式和教師培養(yǎng)是教學改革的先導力量,所以下一步還要著力解決師資配備問題,加強專業(yè)教師與公共英語教師之間的培訓與交流融合。ESP教學對于公共英語教師來說,還面臨著跨學科教學的難度,ESP教師的發(fā)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幫助ESP教師實現(xiàn)角色的轉換,是擺在教學改革面前的又一個新問題。
五、結語
對江西省多個大學調查研究后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職院校中還沒有ESP教學的專門管理機構,所以對ESP的研究、教學評價和反思常常處于無序狀態(tài)。希望通過以上研究分析,能為我校和其他高校ESP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
[2]李紅.專門們用途英語的發(fā)展和專業(yè)英語合作教學[J].外語教學,2001(1).
[3]張濟華,王蓓蕾.機遇語料庫的大學基礎階段ESP教學探討[J].外語電化教學,2009(4).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學習動機 教學策略
一、引言
學習動機是指推動,引導和維持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并使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前進的內部過程或動力。學習動機旨在說明人為什么而學習,為什么而努力學習和愿意為學習付出多少努力。學習動機既決定著學習的方向和進程,也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師教學過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伴隨著一種抵觸情緒,缺少足夠的學習興趣,沒有對英語這門學科投入應有的重視,所以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不足。
到目前為止,英語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在有限的課堂英語教學里,在不減少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仍然能讓學生保持積極的英語學習動力,如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筆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能夠找出在英語教學中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更為有效的辦法。
在整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所有的教學組織形式里最行之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能夠相輔相成。英語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而學生是整個教學當中的主體,所以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對教學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就必須掌握洞察學生內心世界的技巧和方式。需要更加努力的消除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產生的各種消極情緒以及行為等,讓學生能夠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動力,維持健康的英語學習狀態(tài)。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在有限的時間里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筆者在經過長年的教學經驗之后總結出以下幾個方法:
二、有機的將語言和文化兩種知識內容相結合
在英語課堂中除了要教授學生語言知識之外,教師還應該介紹關于教學內容的一些文化知識,比如英語國家存在的一些文化現(xiàn)象,跟我國之間的文化差異等,讓學生待著好奇心去學習。
三、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
開展任務型教學活動這一方式,是最近二十年以來以交際教學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形態(tài),它能夠有效的把語言教學理論知識上升到實踐當中去。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其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構建不同層次的任務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
四、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和諧關系
Deci和Ryan覺得,如果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去探索一些問題,那么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更加積極主動。所以,如果教學環(huán)境是比較輕松和愉快的,就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能夠讓學生的精神保持一種飽滿的狀態(tài),并且互相之間感染幫助,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英語教學的活動里面。因此,怎樣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是我們目前需要繼續(xù)探討的問題。筆者覺得在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并且對學生一視同仁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順利開展英語教學工作的一個前提條件,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優(yōu)等生通常會受到教師的喜愛,但是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會被忽視,甚至會受到其他人的冷嘲熱諷。這不僅會讓優(yōu)等生產生一種優(yōu)越感,還會讓差生之間逐漸的形成一種后進群體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一定要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五、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增加一些靈活的教學方式,舉辦各種有益的教學活動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此外,教師能夠辯證的看待學生犯的錯誤,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一種輕松的情緒,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我們目前比較提倡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方式。即使是在英語復習課程中,也可以加入一些英語活動,降低原本的緊張氣氛,讓學生能在一種輕松的環(huán)境中復習英語,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復習定語從句的時候,可以通過給學生分發(fā)各種寫著名詞的卡片,讓學生們圍繞這些名詞使用定語從句來進行描述。
六、結束語
總之,在開展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通過應用各種有利于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手段,和學生之間保持一種融洽和諧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參考文獻:
[1] 鮑清. 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A]. 江蘇省教育學會,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