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素質教育的目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素質教育的目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素質教育的目標

第1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關鍵詞】學校教育;素質教育;實施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的、不斷發(fā)展的概念,它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質量要求在教育領域的反映,是對人的素質的一個全面認識的過程。素質教育目標要素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素質結構認識而不斷演進。

素質教育沒有不變的模式,而是在發(fā)展過程中茁壯成長。從開始注重科學技術素質,發(fā)展到全面關心人的整體素質,再提高到注重品德的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和崇高精神的追求;從注重人才的培養(yǎng),發(fā)展到普遍關心人的培養(yǎng),提高到更加關心個性的發(fā)展、主體性的提高,使學校教育真正轉入能適應和促進人的發(fā)展。這樣一來,素質教育便以其豐富的時代內涵、特有的功能在社會上得到了共識。

二、全面提升素質教育,學校必須找準著力點

1.以理論學習為先導,確立素質教育觀念

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知識,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弄清什么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根本區(qū)別在里,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理論學習要堅持領導干部帶頭 , 黨員教師帶頭 , 帶頭學,帶頭轉變觀念,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通過學習,逐步樹立“三個觀念”,做到“三個堅持”。一是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二是樹立全面的人才觀 ,三是樹立科學的質量觀。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二是堅持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三是堅持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2.以落實課程計劃為切入點,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要增強法規(guī)意識 ,堅持按教學計劃開課 , 按教學大綱教學 ,堅持克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隨意性和無政府主義狀態(tài)。不得隨意增減課時。音體美“小三門”和勞技勞動課、活動課、微機課、音樂欣賞課、寫字課都必須全面開設。

3.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首先是加強教學常規(guī)工作。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和工作環(huán)節(jié) , 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也是“減負”的根本性措施。備、教、批、輔、考核、總結, 步步都要到位,實現(xiàn)全過程優(yōu)化。

二是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把課題實驗和成果推廣結合起來,把優(yōu)秀的教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 改革課堂教學的方法,堅決廢止?jié)M堂灌和注人式,積極推廣“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是以不斷完善, 優(yōu)化教育教學設施,逐步實現(xiàn)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的同時,充分利用現(xiàn)有設施, 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服務。

4.以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堅持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放在素質教育的首要地位。在“成人”與“成才”的問題上,“成人”是最起碼的前提,是第一位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抓三個方面 ,一是愛國主義意識 ,二是公民意識, 要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忠于職守,具有社會責任感,三是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處理德育與智育、體育等方面的關系時,堅持以德育來統(tǒng)帥和指導智育、體育等方面。智育活動中要堅持育人目標、滲透德育內容。體育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和體魄,加強生理衛(wèi)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繼續(xù)加強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和社區(qū)教育工作, 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 的德育工作體制,充分發(fā)揮校外德育基地的作用。

5.以教師資格認定和繼續(xù)教育為契機 , 切實提高教師的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 , 首先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素質。教師隊伍建設 ,要根據(jù)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 提出更高的工作目標。重點是加強青年教師基本功的訓練,經(jīng)常開展青年教師各科教學 競賽和評選優(yōu)質課活動。特別是要重視培養(yǎng)、配齊音、體、美、勞技、心理衛(wèi)生課教師。

6.以目標管理為動力,全方位推進各項工作

管理的問題重在落實。落實了才能出權威,出效益。各級部門的領導 ,一定要深人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督促檢查。素質教育是我們基礎教育選擇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模式 , 構建素質教育模式的任務歷史地落到我們教育工作者 的肩上。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迎難而進,持之以恒 , 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把我校素質教育工作推上新的臺階。

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發(fā)揮教師的主力軍作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在成年累月的慣性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轉變中不斷突破傳統(tǒng)觀念,從而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作為一名教師,教育改革的直接實踐者,我想就此談一些切身體會。

1.由育轉向個體教育

應試教育中,教育者不管學生的情況如何,采取一刀切、齊步走、統(tǒng)一規(guī)定、統(tǒng)一要求的辦法來管理教育學生,這是應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學生是未成年人,有著獨特的心理世界,所以教師不可要求他們整齊劃一,做到十全十美,要承認其個性差異。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都按統(tǒng)一規(guī)格平均發(fā)展,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懷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承認個體差異,英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

2.由單純傳授知識轉向發(fā)展學生能力

課堂改革要求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態(tài)度、能力,促使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是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也就是說,教師既要使學生掌握知識,又要讓學生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又可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身心發(fā)展、潛能開發(fā)的過程。

3.由“導師”轉向“學友”

我們倡導專家型教師,但不提倡教師站在專家的高度去要求學生。教師要有甘當小學生的勇氣,與學生共建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快樂,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益友。

4.由“授人以魚”轉向“授人以漁”

把課本知識傳給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自己求知才是“授人以漁”。學生發(fā)展?jié)摿Υ?,每個人都蘊藏著巨大潛能。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引發(fā)學生無限發(fā)掘自身的潛能。我們在教學中要以這種思想來教學: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會;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孩子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去發(fā)展。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學到了獲取知識的方法,嘗到了學習的快樂。

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只有深入搞好教學研究,抓住教育這個主渠道,才能全面提高人才素質,才能適應21世紀的需要。我們將繼續(xù)努力,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第2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內涵;教育目標; 偏離;回歸

教育目的的問題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它是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指導和制約著教育的全部工作,貫穿于教育各個問題、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一旦教育目標定位錯誤或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生偏離,對整個教育事業(yè)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筆者認為: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在實踐過程中,在教育者層面上發(fā)生了某種程度的偏離。本文試論述素質教育目標的現(xiàn)實偏離、偏離的原因及回歸的對策。

一、 素質教育的應然目標

正確理解素質教育、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定位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和基礎。而是否正確理解素質的概念、人的素質結構的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目的的核心和關鍵。那么,在對素質教育目標定位之前,我們有必要明確一下什么是素質?人的素質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素質,從教育學角度來看,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礎之上,受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通過個體自身認識和社會實踐養(yǎng)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身心發(fā)展的基本品質,是體質、性格、氣質、能力、知識等要素的綜合。它是決定主體活動的功能、狀況及其質量的內在因素,是保持人同一性的基本原因 [1]。人的素質結構是由3G(三個球形結構)組成,即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非認知因素構成。其中知識結構:由信息知識、思想方法性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四部分組成,知識性知識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起到“工具”的作用。能力結構:由二維因素組成,一是內容維度,包括空間、語言、數(shù)字和行為四個方面;二是操作維度,包括感知、記憶、分析、綜合、評價五個方面。它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對個體知識具有運作和操作的功能。非認知因素:由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大方面。非認知因素在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起“指揮、調控”作用[2]。

根據(jù)素質的內涵、人的素質結構的組成我們可以這樣來定位素質教育的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使他們在知識素質、能力素質、非認識因素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fā)展與提高。

二、 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然狀態(tài)

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然狀態(tài)指的是素質教育目標在實踐中的實際存在狀況,是素質教育目標在不同的主體身上的表現(xiàn)。素質教育實然目標在現(xiàn)實中主要有以下幾種:

素質教育的實然目標之一: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下簡稱雙基);

素質教育的實然目標之二:雙基+特長;

素質教育的實然目標之三:雙基+特長+個性發(fā)展;

素質教育的實然目標之四:雙基+特長+個性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

素質教育實然目標之五:雙基+智力+個性;

素質教育實然目標六:雙基+特長+非認知因素。

三、從素質教育發(fā)展歷程看素質教育實然目標與應然目標的距離

素質教育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的、不斷發(fā)展的概念,它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質量要求在教育領域的反映,是對人的素質的一個全面認識的過程。素質教育目標要素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素質結構認識而不斷演進。素質教育在中國經(jīng)歷了四個時期,四次進化:第一個階段偏重知識結構,表現(xiàn)為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第二個階段:人們意識到光強調雙基教育不重視學生能力、智力是不夠的,容易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高分低能”“書呆子”,因此,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納入教育目的的范疇。第三階段:人們在重視學生智力、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又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一些非認知因素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在社會進步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是目標又變成“加強雙基,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非智力因素”。第四個階段:人們意識到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人的素質結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提出了要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這四個階段展現(xiàn)的是人們對素質教育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是素質教育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也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不斷完善、不斷提升的過程。但從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然狀態(tài)來看,人們似乎還沒做到與時俱進,沒跟上素質教育目標的步伐。很多人實踐素質教育目標還停留在第一階段,即大部分人認為素質教育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甚至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大部分家長、一部分孩子他們的目標還沒達到第一階段水平,他們的目標還是瞄準考試,認為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與學的目標就是考試拿高分。有另外一部分人,他們的素質教育目標就是: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能在某一方面學有所長,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教育要促進人的個性的發(fā)展,所以加上個性發(fā)展。當然,不可否認,他們這種“組合式”“合金式”的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能擺脫“片面素質”教育的事實,都與應然的素質教育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偏差。

四、素質教育目標偏離的原因

通過對素質教育的目標應然與實然的比較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人們在踐行教育目標的過程中,素質教育目標與國家層面制定的素質教育“理想目標”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就是說,素質教育的實然目標偏離應然目標。為什么素質教育在實踐過程中會偏離目標?什么原因導致素質教育目標偏離?筆者認為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人們對素質教育、素質結構認識模糊,導致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目標迷失

對素質、素質教育定義認識模糊甚至錯誤是導致素質教育目標迷失的根本原因。對于素質教育是什么,教育界存在以下看法。①素質教育就是“跑、唱、跳、琴、棋、書、畫”的教育。②素質教育就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③“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術、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3]” 。 ④“素質教育是為實現(xiàn)教育方針規(guī)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fā)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美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4]?!碑斎?,素質教育的定義遠遠不止這四種。對什么是素質教育的回答,有人曾作過一個簡單的統(tǒng)計,1996年上半年,素質教育已有9類15個定義,兩年之后,定義不下30種。如果現(xiàn)在有誰愿意再作統(tǒng)計,可以肯定地說,一定超過了30種。這種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素質教育”定義大豐收,使“素質教育”走入了一條死胡同。理論層面未曾達成共識,基層領導和廣大教師對這一概念或主張更難明確認識和領悟,因而導致了素質教育目標的迷失。造成了人人都認為自己搞的是素質教育,而結果人人搞的都不是素質教育的局面發(fā)生。

對人的素質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教育理論者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回答:有人認為:人的素質結構是由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四部分構成。有人認為:素質教育是由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yè)務素質組成。還有人認為素質結構就是包含德、智、體、美四個方面的內容。由于人們對于素質結構的組成不明確,導致對素質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哪幾方面的素質的判斷失誤。結果導致了片面的素質教育觀的踐行。

2.應試教育觀與素質教育觀的完全對立,導致素質教育主途徑偏離

由于人們總是用對立的觀點來看待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認為搞素質教育就要完全擺脫應試教育模式。而應試教育總是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相聯(lián)系,與知識講授方式相統(tǒng)一。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搞素質教育應該拋棄課堂教學的形式,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的方式。“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這一命題存在前后是否匹配的問題[5]。傳統(tǒng)的課堂無法培養(yǎng)學生認知以外的素質。全面的素質教育離不開擴展和豐富的課堂教學。必須打破時空界限,將課堂延伸到教室之外,擴展到學校、社會之中,將課外活動、社區(qū)服務、社會實踐活動以及人際交往活動都納入其范圍。這種豐富和發(fā)展了的課堂觀,其實就是人生處處皆課堂、處處可以進行素質教育的觀念的反應。號召人們把素質教育的重任從學校、課堂之上移到社會、課堂之外。轉貼于

3.素質教育與考試對立觀,導致素質教育目標在教師、家長、學生層面出現(xiàn)某種程度讓位

考試是我國現(xiàn)行的主要的人才選拔與評價制度。受其自身的局限,考試一般采取閉卷、筆試的方式進行??荚嚨膬热菀餐鶄戎赜谖幕R層面。對于任何一種優(yōu)質資源,社會都會制定一整套分配方針,以便排除多數(shù)人的資格,在少數(shù)人中進行分配。而考試就是教育資源的一種主要的分配方式。學生是否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以及享有接受哪一類型的教育機會都取決于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由于受分數(shù)在學生升學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及“以分數(shù)論英雄”“分數(shù)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的影響,對高分的追逐成為家長、學生甚至教師的目標。一切以考試為中心,考試考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教什么。由于人的素質結構中的能力素質、非認知因素等無法通過書面考試的形式進行檢測與評價,而相對被人們所忽視。

此外,由于一部分人認為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而相對放松了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放松了對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會影響學生考試成績。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搞素質教育,教師、學生把大部分精力與時間都放到了素質教育課上、放到興趣小組上、放到課外活動上,用來學習書本知識的時間少了,也會影響學生考試成績。在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時代,素質教育似乎與考試完全對立。而人們對分數(shù)的執(zhí)著追逐,以及對素質教育的排棄,最終導致素質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在教師、家長、學生層面上出現(xiàn)某種程度讓位。

4.技術操作失誤,導致目標實際偏離

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采取全新的教育方式,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依也沒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模式可以循。一線工作者在實踐素質教育的過程, 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看。誰也不清楚究竟怎么搞才能實現(xiàn)素質教育。由于每個踐行者實施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性、模索性,因此,難免會有實然目標偏離應然目標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五、 素質教育目標的回歸

1.規(guī)范素質教育的概念,明確素質的組成要素,正確定位素質教育的目標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來的,目的是徹底抨棄違背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造成人的片面、畸形發(fā)展的應試教育教育模式,建立有助于全體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新的教育模式。這一看法或意見,已有學者表達過了,只是未被當一回事,以至于大家都專注于對一個含義寬泛、歧義叢生的素質概念,作形而上或形而下的種種探討,卻一直爭論不休,沒有明確的界定,而如何針對應試教育弊病作出改革本身及其探討,卻不經(jīng)意地被疏忽了。其結果是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沒有因此增進,反而越來越糊涂,而對此進行改革的明確目標卻被搞模糊了。概念、內涵對人們正確定位素質教育目標關系重大。筆者認為,具體對“什么是素質”和“什么是素質教育”“素質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這幾個關鍵性的概念國家層面要有一個具體、明確的界定。

2.目標表述具體明確,避免對教育目標的理解錯誤

我們國家教育目標的表述過于抽象、概括。雖然表述比較簡單比較容易記,但卻難以理解,更難以進入實踐操作。如: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對德的構成、智的成分、體的方面、美的部分都缺乏詳細、具體解說。以至于廣大一線教師、一部分理論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目標認識模糊,不知道要究竟要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素質。因此,教育目標的制定要做到具體、明確便于操作。

3.正確處理考試與教育的關系,實現(xiàn)教育目的考試化向考試目的教育化轉變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素質發(fā)展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的概念。它指的是個體的知識能力、涵養(yǎng)等各方面的綜合提高,個體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追求自我、戰(zhàn)勝自我的意識與能力整體增強,是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認識與抉擇,是知、能、情、意的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為了應乎考試,考取高分。考試只不過是教育的一種檢測、評價手段。要充分利用考試的功能,改革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考試評價。建立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順利進行的考試機制。

4.加強糾偏力度,保證素質教育目標實現(xiàn)途徑的正確

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有多種,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社區(qū)服務、社交活動等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受教育者某一方面的素質,但這些都只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的輔助方式而不是主要途徑。青少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素質、習慣養(yǎng)成的主要場所。又因為學生在校的時間80%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學生的信息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知識、思想方法性知識大多數(shù)都是以課程為載體、以書本為媒介、通過課堂進行傳播的。學生的感知、記憶、分析、綜合、評價能力以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都是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加以形成、發(fā)展、提高的。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得以健康發(fā)展。由于學校教育、課堂教學本身的優(yōu)勢,能面向全體學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因此,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應該從在社會之中,在課堂之外轉移到學校之中,在課堂之內。當然,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體系,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都必須根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加以改革。

5.加強對教師素質培訓,提高教育踐行素質教育目標的能力

任何一種教育理念、目標必須借助于教師才能付諸于實踐。教師是教育目標的直接踐行者。教師對素質教育目標的領悟能力、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素質教育難以落到實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一線教師素質難以跟上素質教育的步伐。一方面,教師教育理念陳舊、落后,另一方面,教師駕馭新課程的能力欠缺,又缺乏反思教學、研究教學的能力,素質教育無法落到實處,難以走進課堂。加強教師培訓,是素質教育順利進行的核心和關鍵。

參考文獻

[1] 陳佑清.教育活動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會文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 佟慶偉.秋實.個體素質結構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4.

[3] 柳斌.柳斌談素質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第3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關鍵詞】幼兒教育 小學化 教學目標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才能達到成倍的效果。追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根源,其實是由于幼兒教育的目標脫離了幼兒的智力及興趣發(fā)育情況導致的。而這種脫離的原因其實是由家長和幼兒園雙方作用共同形成的。

一、幼兒教育教學目標產(chǎn)生偏差的根源

1.家長需求導致教學目標偏差

首先,幼兒教育的目標受到家長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xiàn)在家長通過對幼兒園的選擇權實現(xiàn)對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影響,由于目前我國民辦幼兒園存在招生、運營等多方面的因素。大部分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是不充分的,沿用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至幼兒教育中,對于幼兒在幼兒園期間就追求可見的教育成果。因此,數(shù)學計算、語文背誦甚至是英語背誦等具有明確判斷標準、結果可測量的“小學化”課程內容就成為家長重點關注的對象,而對于體育、游戲等等具有中長期教育效果的課程,家長往往視而不見。這種對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內容差異的不理解造成家長對幼兒教育設定目標的情況是教育目標產(chǎn)生偏差的內在原因。

2.升學體制牽拉教學目標偏差

其次,現(xiàn)在由于我國小學教育的師資力量存在不平衡的情況,部分小學因為報名人數(shù)較多,因此采取考試的形式進行入學選拔,而考試的內容基本是以應試教育模式下可衡量的數(shù)學、語文等內容作為考試科目。為了子女今后能夠順利入學,或者是為了入學之后盡快適應小學的教育模式,家長對于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期待就被再次加深,這就直接導致了家長對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提出明確需求并施加壓力,這種壓力體現(xiàn)為幼兒園的招生壓力;因此幼兒園為了保障自身的生源數(shù)量,只能迎合家長的教學需求,加大“應試類”課程的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民辦及農(nóng)村地區(qū)的幼兒園,為了增加招生人數(shù),主動以“應試類”課程作為招生宣傳點,進一步加強了教學目標偏差的幅度。這種小學入學選拔體制的“牽拉”是造成幼兒教育目標偏差的外在原因。

二、幼兒教育教學目標的重塑

想要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就應該從影響幼兒教育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對家長的教育需求進行引導,對幼兒園的課程設置進行規(guī)范,同時通過完善監(jiān)管來實現(xiàn)幼兒教育健康化的發(fā)展模式,還原幼兒教育的本來目標。

1.前饋控制——引導為本、宣傳為主

這種重塑表現(xiàn)在首先要對家長的需求進行良性的引導。有專家調查顯示:有 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與學習相提并論,認為學習的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79.8%的家長認為孩子上幼兒園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而所謂“文化知識”是指識字(62.7%),數(shù)數(shù)(52.8),講故事(49.2%),唱歌(36.6%)等。因此,切實扭轉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和不正確的期待,是根治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首要目標和根本保障。從執(zhí)行方式上來說,城市地區(qū)的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邀請幼教專家入園講座,自己編撰有關幼兒教育知識理論的宣傳手冊對家長進行發(fā)放,幫助家長了解幼兒教育的相關知識,從而促進和引導幼兒家長轉變固有的幼兒教育認識。而對于農(nóng)村及目前教育水平不夠發(fā)達的地區(qū),則需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開展長期性的幼兒教育理念的宣貫工作,比如可以結合一些“非小學化”的課程,邀請家長參與其中,通過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家長去發(fā)現(xiàn)正規(guī)的幼兒教育課程給孩子帶來的改變與進步,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教學需求。其次,幼兒教育機構和社會機構也應當形成合力,在全社會架構起健康幼兒教育的風氣,積極借助網(wǎng)絡、多媒體的形式,幫助家長更多的了解幼兒教育。

2.同期控制——保教結合,以保促教

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幼兒園的管理體制和經(jīng)費來源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許多幼兒園被推向市場實行自收自支,幼兒園經(jīng)費問題成為幼兒園發(fā)展的一大問題。特別是目前私立和民辦幼兒園進行市場化運作,自負盈虧,需要贏利來維持。同時由于當前很多地方政府不再投入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數(shù)量越來越少,公辦幼兒園的示范和引導作用難以發(fā)揮,民辦幼兒園便失去了制約。因此,扭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不正之風,也需要幼兒教育機構自身要端正態(tài)度,不以“小學化”課程安排為噱頭促進招生,不以“有利升學”為訴求點誤導家長,不以“成績優(yōu)秀”為授課考評形式對幼兒施加壓力,真正發(fā)揮幼兒園“保育”功能,以保障幼兒身心健康,教導幼兒基本能力和素養(yǎng)為首要前提,真正摒棄“教育”模式,還幼兒教育純凈、正規(guī)的辦學模式和思路。

3.反饋控制——完善監(jiān)管,職責明確

目前我國的幼兒園監(jiān)督管理職責屬于政府的社會事物管理部門及當?shù)亟涛茌?,但是目前的監(jiān)管核心主要集中在幼兒園的資質認定上,即是否具有開辦幼兒園的資格,考察標準也主要是場地、教師配備等硬件因素。而對于幼兒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管理目前尚屬空白階段,國家也未出臺統(tǒng)一的管理辦法及相關條例,對于幼兒教師的資質認定也不夠完善。這就使得部分幼兒園特別是私立和民辦幼兒園有了可乘之機,通過片面迎合家長的需求進行市場競爭,從而擴大生源,獲得盈利,這也是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情況“屢禁不絕、屢禁不止”的情況之一,因此想要完全杜絕此類情況的發(fā)生,就必須完善幼兒教育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的監(jiān)管體制,建立幼兒園的招生信息的審批報備制度,對于違規(guī)機構進行處理,從而從反饋機制上對幼兒教育的參與方進行約束控制,保障幼兒教育目標的健康和完善。

三、結語

幼兒教育是一個人教育與發(fā)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它是一個人發(fā)展奠基的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特殊指的是這個階段是兒童身心發(fā)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并獲得發(fā)展的過渡時期。因此,從源頭上,從教學目標上對現(xiàn)行我國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進行規(guī)避和重塑,對我國人才培養(yǎng)意義重大,需要我們長期努力,堅持探索,才能保障我國幼兒教育事業(yè)繁榮、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璐:淺談幼兒教育小學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2.

3.顧榮芳:幼兒園教學從兒童出發(fā):應然與實然之差異[J],學前教育研究,2007,12.

第4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近年來中國人在國外的眾多不文明現(xiàn)象層出不窮,比如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文物上用中文刻上“xxx到此一游”,在盧浮宮前面廣場的水池泡腳,在泰航FD9101航班上侮辱空姐致使航班被迫返航……這些不文明行為,直接影響著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在國內不文明現(xiàn)象更是隨處可見,不看紅綠燈隨意橫穿馬路、任意踐踏草坪,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打鬧,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國國民素質日益低下呢?教育的缺失和偏差是其主要原因。

作為一名教師,我常常思考,教育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偏重于文化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和品質的培養(yǎng)。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的價值目標偏重物質化、功利化,導致了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價值取向和個人追求也偏向庸俗化、膚淺化。一個國家想要立于世界競爭的不敗之地,依靠的是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和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努力提高國民素質是國家發(fā)展的首要任務,而提高國民素質依靠的又是教育。我們的教育首先是要培養(yǎng)全體學生成為具有社會公德的、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較高的素質,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美好的人類社會,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而語文學科以其獨特的母語地位,對于提高國民素質,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把提高國民素質作為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我們語文教師應有的遠大目光。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我們學習語文,不只是學習語言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古人有言“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逼渲械摹暗馈本褪撬枷肫返?,就是做人的道理。思想品質是人的靈魂,我們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是強調了教育應把培養(yǎng)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放在首位。而思想道德品質又是國民素質的核心部分。所以只有我們教師明確了提高國民素質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這一教育理念,才能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最終實現(xiàn)提高國民素質這一艱巨任務。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個人素質,言傳身教來感染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如果一名教師衣冠不整,言語粗鄙,隨地吐痰,自私狹隘……又如何來要求學生尊重別人,彬彬有禮,遵守公德,心胸寬廣?可見,欲塑人先塑己。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效仿的內容,甚至成為他們的行為準則。只有我們教師具備了較高的素質和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才能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言傳身教地去影響和感化學生,可謂“潤物細無聲”,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質,努力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才能在實現(xiàn)提高國民素質這一目標中擔當好教育者的角色。

三、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質。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章大多數(shù)是名家名篇,飽含著濃厚的感彩。它們或熱情純真,或優(yōu)美典雅,或令人感動,或啟迪人生。教師在教學時,應把文章中滲透的思想感情作為重點。例如在教學周敦頤的《愛蓮說》一課時,讓學生體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種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榜樣,并以此來激勵學生學習,懂得為人處事要像蓮花一樣具有君子的風范,這樣才能“香遠益清”“美名遠揚”,培養(yǎng)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凈化學生的心靈,完善學生的人格,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所以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賞析文章的同時,學習和體會各種不同的情感與品質,促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5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素質

一、思想政治融入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必然性

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標和成效的重要衡量依據(jù),就需要通過思想政治等教育手段和教育渠道將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具體化,提高其操作的可能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成為了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具體化的首選。

思想政治教育是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這種必然選擇是兩者之間互動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具有實踐操作意義的思想教育手段,而這種教育手段是多種教育理念融合的多維的教育體系。這種教育體系必然也包括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內涵。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必然會帶有這種實踐意義上的素質模型的建立和素質維度的構建,同時在素質模型構建過程中也會考慮素質渠道的選擇和素質測評模式的選擇。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提供了開發(fā)的平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個開發(fā)的平臺,由于其是為各種教育理念的綜合,因此所提供的素質教育平臺具有發(fā)散性,相比專業(yè)化的教育課堂,更具有包容性。而這種包容性也是學生本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為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涵提供了可能性。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作為較為專一的單項的素質維度,在開發(fā)的平臺中具體的實踐更具有實踐的融合性。

這種實踐的融合性,在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維度過程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因為這種開發(fā)性和融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融入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衡量維度就成為必然性。而其體系的構建過程中由于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也是一種教育體系,其帶有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特征,因此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來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和就業(yè)能力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具有開放性和開發(fā)性的特征,但是由于是兩個教育系統(tǒng)和管理體系的融合,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必然帶有兩者或者兩個體系各自的特征,這可能導致系統(tǒng)融合之間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體系也必然會出現(xiàn)類似問題。

體系融合中的價值和目標融合存在問題。這種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融合綜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初創(chuàng)期的價值的融合和統(tǒng)一型目標體系的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相對創(chuàng)新性素質教育價值相對寬泛,表現(xiàn)為一般的素質教育,而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又具有相對獨立,具有相對完善的專業(yè)衡量標準,因此從一般到特殊使得目標體系在構建過程中需要考慮特殊的素質標準,但是在現(xiàn)實中由于高校教育管理者對兩者之間價值和目標體系的融合認識不足,使得教育目標體系相對單一和獨立,使得兩者之間的融合存在問題。

由于體系融合存在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與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之間的模式融合也成為了必然。但是這種體系融合必然帶有兩者教育體系中教育模式的融合,而現(xiàn)實融合過程中教育體系的融合還存在著問題。教育模式的融合在實踐中表現(xiàn)為教育渠道的選擇和教育方式的融合?,F(xiàn)實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渠道的選擇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有課堂教育也有社會上實踐教育,但是由于對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更多的是理念上的探討,能通過社會實踐來進行實踐學習和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相對可能,因此往往會脫離實踐教育而專注于相對容易的課堂教育,使得兩者之間教育模式相對獨立。這使得兩者教育手段的融合也存在了問題。

三、思想政治中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體系構建

思想政治與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體系構建首要任務在于統(tǒng)一的目標體系的構建,這種目標體系構建是在統(tǒng)一的價值基礎構建的。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要考慮分析兩個目標體系中的共同的價值目標,同時分析由于目標體系不同形成的不同的目標價值判斷。形成基于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共性的價值目標體系,同時對非共性目標體系進行有效的分解,分析其中存在著的目標價值環(huán)境,同時在共同價值體系下分析其存在的意義,形成統(tǒng)一的目標構成。

其次是目標價值體系中的實現(xiàn)模式的選擇。這種選擇包含了素質教育模式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融合問題,也包含了素質教育模式的再創(chuàng)造和新適應過程。教育模式的融合指兩者在進行教育過程中使得教育手段和教育功能既兼有一般的素質教育功能,也使其具有創(chuàng)新性素質教育特點,因此需要對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功能性的選擇,增加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的特性教育。同時素質教育由于還處于理念教育階段,需要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進行環(huán)境的新適應階段,提高其進行模式融合的效率。

再次是形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測評體系。素質教育測評的目標在于對實施進行有效的評價,為下個素質教育計劃實踐提供有效的依據(jù),同時也是對素質教育過程的監(jiān)控,使其能保持既定的目標管理實現(xiàn)既定目標。測評的實踐首先是共同目標的制定,同時形成相應的測評標準,在此基礎上考慮測評的手段和方式,保證測評的客觀和正確。只有在此基礎上實踐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才能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其有效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徐金梧.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1).

第6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關鍵詞: 教育改革中學語文教學素質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發(fā)展”。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基礎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學科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主體渠道。語文學科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1.轉變思想,樹立素質教育觀念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關鍵在于轉變教育思想,也就是從舊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改革封閉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以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科學化、現(xiàn)代化。只有轉變了思想,教師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駕馭教學內容,靈活機動地運用教學方法,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因此,我們應著力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按笳Z文”教育觀的基本含義是:發(fā)展學生廣闊的語言天地,除課堂教學外,開展以課外閱讀、課外練筆、看電視聽廣播等為主要內容的語文課外活動,以此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觀念是先導,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應破除那種將語文教學束縛于教室、課堂的教育思想,著力構建出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豐富的課外活動為輔助的教學體系。我們只有轉變了教育思想,樹立了正確的“大語文”教學觀,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靈活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實施素質教育。

2.解讀課標,構建素質目標體系

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我們人與人之間進行交際和思維的重要工具。語文中包含著強烈的民族思想感情和豐富的人文價值。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與任務是通過語文教育培養(yǎng)人才和傳播文化、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即通過素質教育的實施,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與語文能力;解讀《語文課程標準》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可概括為五個方面:(1)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目標;(2)思想道德教育目標;(3)審美教育目標;(4)智力發(fā)展目標;(5)意志品格和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發(fā)展目標。因此,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明確目標體系及教材編排特點,理清所教課文在單元中以及在整冊書中的地位和作用,可通過運用系統(tǒng)論的原理正確解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從而使教學能夠緊扣單元目標,體現(xiàn)階段目標,關聯(lián)總目標,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需要強調的是構建素質教育目標體系,要注意目標體系的全面性、可操作性、科學性,要有利于檢測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運用媒體,優(yōu)化素質教育課堂

素質教育的實施離不開課堂這片園地,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具體而言,則是運用多種手段優(yōu)化教學。多媒體教學把電、光、形、聲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習的更加清晰、形象的語言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視聽作用的發(fā)揮中認識到世界的絢麗多彩,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的感染,最終達到陶冶情操、美化心靈、提高審美能力的教學目的。

例: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文時,教師可利用幻燈片向學生展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與博懷,以及關心國家興亡、關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教學肖乾的《吆喝》,由于“吆喝”聲離現(xiàn)代學生相去甚遠,學生難以模仿,教學時可利用錄音,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加深對北京吆喝聲的感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詩描繪了一個人間仙境,表達了作者渴望建立一個圓滿的理想世界的情感。教學時,教師可播放一曲王菲的《但愿人長久》,讓學生借助空靈的音樂,去想象空中的幻景,從而進一步體會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學《智取生辰綱》、《香菱學詩》、《隆中對》等課文時,教師可通過播放電影來教學,使學生除了能在課內學習語文外,還可在課外走進人文藝術殿堂遨游,優(yōu)化身心素質。當然,利用多媒體于語文教學畢竟是一種輔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語文特點,又要考慮語文內容,不能喧賓奪主,替代教師的作用,替代學生的想象思維。

4.科學評價,促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教學實踐表明,成功的課堂評價對于創(chuàng)造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都可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見,評價直接關系到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既要有科學的課堂教學,又要有科學的評價標準。以往應試評價僅以卷面分數(shù)作為評價依據(jù),測試的僅僅是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無法窺見學習主體素質的全貌。而素質教育理念下的評價,既要看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考察學習的潛力;既要檢測答題的準確性,又要考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不僅要看學習的結果,而且要注意思維過程;不僅要看一時成績的優(yōu)劣,更要看其長遠的發(fā)展前景。具體要求:(1)要有強烈的評價意識。在課堂中不斷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2)要有明確的評價目的,肯定學生,喚起他們學習的激情,產(chǎn)生興趣的動力。(3)要有多樣的評價方法,隨著學生實際情況,因課制宜,因人制宜。因此,在當前的素質教育課堂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揮自已的聰明才智,顯示評價魅力,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

總之,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密不可分,語文教學呼喚素質教育。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素質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薛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甘肅教育,2003,(09).

[2]易延堅.論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民族論壇,2004,(04).

第7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關鍵詞:新形勢;中小學;素質教育;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5-0112-02

素質教育,不是就教育而教育,實施過程既是教育制度文化不斷創(chuàng)生的過程,也是一個重要的個體獲得公平、公正教育權益的過程。

一、高點定位實施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尊重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全面發(fā)展和主動發(fā)展,核心問題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

1.培養(yǎng)學習興趣。運用唯物辯證法觀點,從教育社會的角度,辯證看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統(tǒng)一,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能力,將學習興趣培養(yǎng)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各個方面。

2.加強思品教育。正確面對和分析時代賦予教育的局限性,在理性審視素質教育實施的社會政治條件的同時,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多舉行愛國教育系列活動,把立德樹人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務。

3.加強信息互動。深化課程改革,加強教學信息的反饋和探究,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全面實施國家課程為載體,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是搭建良好信息互動平臺的重中之重。

二、以人為本構筑有章有序的有效教學

要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真正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在發(fā)揮教師主導地位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達到師生良好互動,進而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

1.以科學指導促進學習。要尊重個性差異,堅持因材施教,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能力,努力探尋學生的潛在能力,特別對于學困生,要有意通過安排擅長的題目,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更多的學困生體驗成功,進而更進一步樹立學習信心。

2.以教案反思促進學習。在課堂將要結束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認真回顧,促進對知識鞏固、擴展、延伸和遷移,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中的困惑之處,及時幫助學生解決。

3.以學案促進學習。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以課時為單位合理設計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覺探究,促進學習方法的改進,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效整合,促成學習目標的達成。

三、強基固本確保教育引導的及時有效

班級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管理核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基礎。學生個人成長與發(fā)展的滿意度取決于個人對班級的直接感受,作為學?;鶎庸芾碚叩陌嘀魅?,不僅是溝通學校與家庭的橋梁,更是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實施者。

1.以朋友的視角關愛學生?!罢l愛學生,學生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和立場上,用愛構筑教育的生命線,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2.以小助手形式強化主人翁意識?!鞍嘀魅卧趯W生做得好,這是個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學生做得好,這是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币_、公平、公正地民主競選班委,放手讓有威信、能力強的學生獨立策劃、組織活動、實施管理。

3.以人文教育培養(yǎng)自我教育。班級是個小社會,有著一種為學生集體所接受的價值觀,要以良好的班風、先進的班級典型鼓舞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統(tǒng)籌謀劃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提高素質教育質量乃至整個教育事業(yè)的成敗,從根本上講,取決于教師隊伍素質。沒有高水平教師,就沒有高素質學生,素質教育就無從談起。教師是學生發(fā)展的主導因素,是素質教育的第一關鍵資源,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1.重視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要把教師發(fā)展放在重要地位,積極構建自學反思、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行動研究,貫穿“說、做、寫”全過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機制,通過推行組內教研專題化、組內作課輪流化、專家引領常態(tài)化、培訓保障制度化、外來學習互助化、名師培養(yǎng)目標化、表彰獎勵學習化,全面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2.提倡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培養(yǎng)理念。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遵循青少年發(fā)展規(guī)律,要按照培養(yǎng)“具有強壯體魄的健康人”“具有高尚品質的文明人”“具有厚博知識的現(xiàn)代人”“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人”的目標,把培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3.積極推行精細化特色管理。遵循“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方針,在依法辦學、依法治校的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在“細字上做文章、實字上下功夫”,將素質教育的目標任務具體化、明確化,以精細管理為保障,使素質教育鏈條上的每一個人都到位、都盡職。以精細化的特色管理為依托,實現(xiàn)素質教育人人會管理,處處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8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實施素質教育,要在總體目標下構建具體的目標、途徑和方法,做到素質教育目標課程化、課程內容素質教育化。通俗地講,就是各學科都要研究自己學科如何落實素質教育的問題。本文探討“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亦即語文學科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問題,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

一、人的素質與語文素質的關系人的素質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總水平,是人在先天稟賦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穩(wěn)固的性質。我們對這“穩(wěn)固的性質”的判斷,以適應環(huán)境和認識、改造世界的能力為主要標志,是對人的適應環(huán)境、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潛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質結構是多方面的,包括身體素質、智力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素質教育,中心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充分地發(fā)展。

語文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最基本的要素。從基礎教育角度看,語文素質決定人才素質品格。因為語文學科既是基礎工具學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學科,同時又具有豐富的知識性。語文素質是人的文化素養(yǎng)的主要標志,在人才成長過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質核心的部分。

語文素質往往是一個人成才的主要制約因素。人才素質和語文素質是兩個密切聯(lián)系的概念,一個是上位概念,一個是下位概念。兩者的基本點是一致的,基本點是人的素質。兩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狀態(tài)的,且兩者的目標、任務相呼應。人才素質目標燭照著語文素質目標,規(guī)定著語文素質教育的方向。一個人的語文素質和一個人的整體素質,是圓點接近,半徑幾乎相等的兩個圓。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對人的教育塑造,堅持語文素質教育目標和人才素質目標相統(tǒng)一,把教學生學語文和指導學生做人結合起來。

二、人的素質教育與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綱要”中指出的素質教育目標,根據(jù)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tǒng)地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途徑,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發(fā)掘潛能,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它與應試教育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應試教育只強調適應學科要求,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對“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學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種概括。而素質教育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潛能,是在全面發(fā)展基礎上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理論界凝聚力強、覆蓋面大的一面旗幟,是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宿。

所謂語文素質,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情趣、語文交際應用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以及交際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識。具體地說,語文素質有五個方面:1.語文基礎素質——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2.語文智能素質,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3.語文技能素質——聽、說、讀、寫能力;4.語文道德素質;5.語文審美能力。語文素質教育,不只是字、詞、句、段、篇的教學及聽、說、讀、寫、書(寫字)能力訓練。知識和技能只是素質的外在形式,素質教育有更豐富的內涵,是深層的教育,是根本。

語文素質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的認識、情意、操作諸因素的統(tǒng)一,語文素質各要素的和諧發(fā)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單項指標,也不是幾個單項指標的簡單相加,是一種綜合效應,綜合整體水平

三、小語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階段切實打好語文基礎,提高語文素質,將對各類人才的成長,從基本素質上打好基矗

為此,在語文教學中——

1.明確認識學科性質小學語文具有語言和思維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識性的特點,而且?guī)в谢A性、社會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正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是教好這門學科的基本前提。教好這門學科,不但對于學生學好各門學科十分必要,而且對于將來從事工作和繼續(xù)學習也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第9篇:素質教育的目標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素質教育

搞好初中語文教學,對于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好其他學科、發(fā)展個性和特長,對于提高民族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加強初中語文的素質教育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加強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1、語文素質教育的概念。

所謂的語文素質教育就是指依據(jù)人的發(fā)展和未來生活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質為根本目的,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形成學生的健康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質為根本特征的學科教育活動。

2、語文素質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1)思想道德素質,指學生在學習語文中的思想認識、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這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靈魂。(2)科學文化素質,主要指在一個特定的教學周期內,學生通過學習所獲得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現(xiàn)代文的讀寫能力、現(xiàn)代生活所需的聽說交際能力、淺易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的文學欣賞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語文活動中激發(fā)出來的學習潛能等。這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3)個性心理素質,主要指個人的意識傾向與各種穩(wěn)定而獨特的心理特性的總和,即個人的心理面貌。這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根本。(4)民族文化素質,主要指與初中語文相關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精華、當代民族文化的精粹、民族的審美情趣和民族精神等,這是語文素質教育的基礎。

二、加強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1、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素質教育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高層次、高質量的教育。實施語文素質教育要求有高素質的語文教師。語文教師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和質量觀,在教學中遵循素質教育的全面性、主體性、發(fā)展性和實效性原則,以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學原則指導語文教學實踐。語文教師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師德修養(yǎng)方面,應具有崇高的使命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忠誠事業(yè),獻身教育,熱愛學生,以自身的形象和人格影響教育學生;在業(yè)務能力方面,要有廣博的知識,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較強的教學能力以及較強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能恰當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教育科研方面,能向科研要教學質量,樂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總結。

2、增強目標意識,優(yōu)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檢測和評價的依據(jù)。要克服語文學科綜合性特點帶來的教學目的的隨意性和要求的模糊性,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增強目標意識,充分認識和發(fā)揮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的期望、定向、激勵和調控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和課文目標體現(xiàn)了學科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應以它們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jù)來制訂課時目標。細化時應注意:一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又要突出重點。一般以一項為主,一至兩項為輔,既利于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又能保證落實。二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能切合教學班群體和個體的實際,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三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測性,目標的描述應簡潔、具體,應使用外顯行為動詞,切忌空泛。教學目標既是教的目標,也是學的目標,應當使學生明確每節(jié)課、每篇課文、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從而集中注意力、調動已有的知識和展開思維,實現(xiàn)學習目標。

3、充分挖掘學科潛在的教育功能,發(fā)揮教文育人的綜合效應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其在育人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教師應強化育人的意識,自覺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跡、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感染學生,在學生心中播撒知識種子的同時,播撒做人的良種。要妥善尋找教文與育人的最佳結合點,緣文釋道,因道解文,既廢除離開字詞句篇的架空說教,又力戒置思想內容于一旁的支離破碎的詞句詮釋,力求把思想教育與語文訓練結合得水融,使學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語文能力獲得有效的提高。 要發(fā)揮語文教學教文育人的綜合效應,既要掌握學生的共性,更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摸準他們的脈搏,了解他們的思想、性格、情趣、愛好、才能,長善救失,因勢利導,使他們的個性和聰明才智能健康地充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