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

第1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家園合作 幼兒教育 作用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a)-0135-01

幼兒教育作為人一生中全部教育的起點,也是最為關鍵的部分。目前在幼兒教育工作中,越來越發(fā)覺到幼兒園和家庭對幼兒影響的重要性,這也是幼兒生長過程中兩個最大的影響因素。所以通過家園合作,可以更好地確保幼兒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使教育效果更加顯著。因此需要充分地重視到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將兩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這對于幼兒的發(fā)展將起到極為重要的意義。

1 家園合作的內涵

幼兒時期其所處的環(huán)境除了家庭就是幼兒園,這在幼兒發(fā)展過程中是兩個非常重要的主體,因此為了更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則需要家長和幼兒園能夠更好地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進行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家長要充分地認識到自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時幼兒園也要在幼兒教育中去爭取獲得更多家庭的支持,這樣就可以在幼兒教育中能夠更好地彌補幼兒園或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處,從而相互配合,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2 家園合作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2.1 家園合作能夠保證幼兒全面發(fā)展

通過家園合作的形式,可以使幼兒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在家庭中得到鞏固和提高,同時也可以將幼兒在家庭中學到的技能和經驗在幼兒園中展現(xiàn)出來,這對于幼兒全面的發(fā)展及身心的健康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且,通過家園合作,可以使幼兒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家庭中都能夠獲得良好教育,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對于幼兒以后的健康成長具有關鍵的意義。通過家園合作可以將幼兒園教育更好地拓展到家庭中,同時家庭教育也能在幼兒園教育中進行有效反映,這樣兩者協(xié)調地發(fā)展,相互補充和融合,這對于幼兒的終身都將帶來積極的影響。

2.2 家園合作可以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當前家長對于幼兒的教育問題都非常重視,都怕孩子在起跑線上落后于別人,所以一些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也都被現(xiàn)代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進行應用。這就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不僅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同時還要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具有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當前社會和家庭對幼兒教師的要求。通過家園合,幼兒教育可以及時了解到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方式和相關教育信息,這樣幼兒教師才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對自已的教育方法、教學活動等進行及時調整,在提升教師自身專業(yè)技能的同時,也有利于幼兒能夠得以全面的發(fā)展。

2.3 家園合作可以提高家長教育水平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長自身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再加之沒有受到專業(yè)的訓練,這就導致其教育理念或是教育方法上都會存在一些欠缺,在教育中對幼兒過份的嚴厲或是溺愛,這都會給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帶來較大的影響。但通過家園合作后,家長與幼兒園在教育方法上及時地溝通,可能使家長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自身教育方式上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這對于孩子全面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

3 家園合作的途徑分析

3.1 重視家園雙方兒童教育觀念的轉變

在對兒童進行教育時,要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這種認識已被人們普遍認可。在教育觀念的轉變上,有人認為應更側重于兒童家長,大多數(shù)人認為家長的教育觀念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其實,教育觀念的及時轉變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幼兒園教師雖然掌握一些兒童教育觀念,但仍然存在不全面的現(xiàn)象,有很多只是進行了理論學習,沒有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要進一步深化理論方面的學習,及時更新觀念,用新眼光看待兒童;第二,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農村地區(qū)的家長,教育觀念較為落后,大多數(shù)人認為孩子在學校就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這種認識對于兒童的全面發(fā)展非常不利。所以,幼兒園要請幼兒教育專家、教師,利用家長學校等教育形式提高農村幼兒家長的理論認識水平,盡快轉變教育觀念。

3.2 加強信息交流與溝通

家園雙方針對幼兒教育不但存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出發(fā)點方面的不同,而且雙方不能有效溝通也成為雙方聯(lián)系的一個障礙,不能實現(xiàn)平等合作。要建設家園平等的合作方式,幼兒園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建設多種渠道的信息交流平臺。

在幼兒園建立信息交流平臺,有下面這些方式: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班級親子會、聯(lián)誼會、親子活動、幼兒園報等;也可應用網絡化交流信息平臺,比如網上意見箱、幼兒園網站、QQ等交流工具等。再有,應該重視家長資源的豐富性,在幼兒園實行“家長助教”,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家長助教是有效利用家長資源的一種新型方式。各班教師可以對本班幼兒家長的興趣愛好、工作特點等進行全面統(tǒng)計,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合適時間邀請一些家長到幼兒園來當老師,這種方式可以使家長的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發(fā)揮,可以加強家園雙方的聯(lián)系。最后,家園雙方可以共同商定,運用效果較好的合作方式,借鑒國外具有先進管理經驗的幼兒園開放式辦園的方法,提高家園合作的水平和層次。

3.3 建立完善的家園合作制度

為了使家園合作更加規(guī)范與合理,使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在家園合作中制定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辦法。除了堅決執(zhí)行上級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幼兒園也可以依據(jù)家園合作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有利于加強家園合作的規(guī)章制度,如:《家園聯(lián)系制度》《家園合作章程》《家園合作須知》等,利用這些規(guī)章制度,建立高效運行的家園合作機制,使家長與教師都明確自己在幼兒教育中的責任,使家園合作關系健康發(fā)展。

4 結語

通過家園合作,這就使幼兒教育中教師和家長實現(xiàn)了有效的配合,實現(xiàn)了幼兒教師和家長的互動,這不僅有效地提高家庭對幼兒教育的主動性和科學性,同時也使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地融合于一體,這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更好地實現(xiàn)了全方位幼兒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芳.家園合作 共促幼兒發(fā)展[J].甘肅教育,2011(16):44.

第2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農村教育 教育質量 家庭教育因素

一、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投資

教育投資不僅來自于學校和社會,有一大部分來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資數(shù)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資數(shù)量又與家庭收入有關。例如,有資料表明城市經濟發(fā)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農村經濟發(fā)展落后,家庭經濟發(fā)展水平就相對低下。其結果就是城鎮(zhèn)家庭有能力對受教育者進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隨著城市與農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資的拉大,將會有更多的家庭因為缺乏購買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資認識而無法實現(xiàn)學生對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觀念

(1)“全面發(fā)展觀”與“成績至上觀”

“全面發(fā)展觀”即德、智、體、美、勞動技能的全面發(fā)展。家庭教育不僅要進行智育,而且要對受教育者進行德育,培養(yǎng)受教育者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受教育者形成來那個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美育,培養(yǎng)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歷程本身以外別無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币苍谒慕逃髦姓f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進一份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而農村的一些家長不從受教育者的實際出發(fā),對受教者的期望過高,把考上大學作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標準和唯一出路,將分數(shù)教育、比較教育、擇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發(fā)揮自己的潛能?!?/p>

(2)“教育無用觀”與“教育有用觀”

“教育無用觀”是在大學擴招以后才逐漸流行,并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幾年來的大學擴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習者就業(yè)困難。大學生就業(yè)困難狀況確實存在,但也應該看到教育對于社會發(fā)展,民族素質和自身發(fā)展的深度影響,不能因噎廢食。

(3)“女子無才便是德”與“教育平等觀”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觀念在中國存在了數(shù)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會更被封建家長奉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農村這一觀念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許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將太多的金錢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龔繼紅,鐘漲寶的“家庭子女性別結構對家庭教育直接投資的影響”調查資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項事務投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這種情況的發(fā)生與農村長期以來積淀的思想觀念是不無關系的,以男為重、重男輕女的行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發(fā)生的?!敖逃降扔^”與之相對立,許多城市家庭是獨生女,他們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觀,并且在教育中實踐了教育平等觀。

3.家庭教育者自身狀況

家庭教育需要通過家庭教育者來實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質,地位等因素也會對受教育者的教育質量產生影響。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對家庭教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yè)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職業(yè)背景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上直接發(fā)生,而且職業(yè)習慣也影響他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

(2)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經驗不僅來源于前人的教育經驗和自身的生活體驗,還需要從大眾文化傳播媒介及各類刊物中汲取經驗教訓,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而很多農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養(yǎng)與文化程度相對較低,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進而影響教育質量。

(3)與學校合作態(tài)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合及合作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者對學校教育的合作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影響家庭教育者對學校教育的參與程度。家庭教育者與學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饋信息,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家庭教育,進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通過改善農村家庭教育來提高中小學學校教育質量的建議

1.轉變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

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這些錯誤觀念不轉變,家庭教育將難以有大的發(fā)展?!俺煽冎辽嫌^”、“女子無才便是德”、“教育無用觀”等觀念的存在使得受教育者的教育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須使家庭教育者轉變這些錯誤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2.適當增加家庭教育投資

農村經濟相對于城市來說還處于較低水平,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已經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很多農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經趕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農村家庭教育者還沒有家庭教育的投資意識。農村家庭教育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投資的意義,量力對家庭教育增加投資。

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農村家庭教育方式多為嚴厲型或放縱型兩個極端。在這樣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質量難以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者應當積極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家庭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積極引導但不可過于干預,包容其個性發(fā)展但不可過于放任,促使農村中小學學生的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

4.建立一個有效的家庭教育長效機制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長效機制,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家庭教育服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F(xiàn)在的農村家庭教育多是處于自發(fā)的、比較隨意的狀態(tài),還沒有科學、規(guī)范化的教育引導機制,特別是實施這種教育的保障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無論是在領導、人力、資源、管理還是經濟方面的保障上都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長效機制能幫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導家庭教育者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及促進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為家庭教育者多途徑獲得教育信息和進行經驗交流提供一個平臺,使家庭教育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邁進。

參考文獻:

[1]張進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學新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1):52-54.

[2]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10.

[3]高平叔.教育論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龔繼紅,鐘漲寶.農村家庭子女性別結構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的影響[J].親年研究,2005,(3):19.

第3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家庭教育;大學生;影響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關注。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過程。家庭教育曾經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勢資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結果。

1當代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

1.1以獨生子女居多

目前,我國積極放寬計劃生育“二胎”政策,但就當前在校大學生,還是以獨生子女居多,出現(xiàn)了“四二一”家庭,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呵護,使孩子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和抗壓能力。

1.2重智輕德,重結果輕過程

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孩子們面臨著各種升學壓力,家長過多關注智力發(fā)展和成績好壞,忽視品德教育和身體素質的鍛煉。同時,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而忽略孩子自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1.3家長文化程度不高,教育觀念滯后

在我國,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相對過低,在農村尤為明顯。尤其進入大學后會認為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不會主動和父母溝通交流,出現(xiàn)了大學生自身忽視家庭教育。同時家長也認為自己文化水平過低,對大學生的教育也是無能為力。受到傳統(tǒng)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學生的教育交給學校,家長只是給與物質支持。

1.4高校與家長溝通機制不健全

近年高等教育機制的改革,各大高校積極擴招,在校生逐年增多,而高?,F(xiàn)有教師隊伍比率不成正比,即便高校想與家長溝通,也是有心無力。高校缺乏與家庭互動,不重視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教師與家長缺乏溝通,對大學生家庭情況了解甚少,學生在校表現(xiàn)也不及時向家長反映,導致學校與家庭教育各自為政。

2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特點

2.1先在性

各種社會因素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對大學生施加影響,使其成為一個符合該社會所要求的成員。家庭是大學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自身素質和修養(yǎng)狀況,對孩子影響重大。

2.2潛移默化性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教育是一種沒有專門的計劃和明確的目標,隨環(huán)境而轉移的,以潛移默化的“親子”影響為主的離散性教育,因家長的文化修養(yǎng)、社會地位、道德觀念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無聲教育,家長的思想作風、行為習慣、言行舉止無時無刻地對大學生產生一種“榜樣”的示范性影響。家長本身素質不高,很難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很關鍵。

2.3科學性

家長要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引導大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提升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能力,努力成為一名為合格人才。家長還應掌握一些科學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家庭教育方法,如教育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基礎知識,家庭教育的原則與方法,大學生個性心理特點,心理健康與衛(wèi)生、學習與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等具體的方法和知識等。

2.4終身性

在終身教育理論中,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即一個完全社會化了的成年人,家庭仍然是繼續(xù)受教育的場所,就是到了晚年,還是要在家庭中生活,接受家庭成員相互影響和教育。大學生可以向家長學習社會生活經驗,家長也可以受大學生的影響而符合時代的要求。他們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這種差異也就在良好的家庭氣氛中得到改善。

3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

3.1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思想政治素質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均會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因此,家庭教育“先入”式的影響,與學校教育相比,往往是有更多的奠基性“走向”作用。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是人生的重要轉型期,家長要進行科學合理管教,精心培育。愛而不慣,尊重信任;嚴而不苛,民主平等;注意循循善誘,啟發(fā)培養(yǎng),又能放手讓大學生發(fā)揮積極性。父母與子女關系密切、精神情感交融,家庭充滿和睦、樂觀、愉快的氣氛,有利于大學生優(yōu)秀品質形成。

3.2自我教育的影響

自我教育是指人通過認識自己,要求自己,調控自己和評價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當自我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一旦生成,就積極地發(fā)揮作用。然而,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影響的實際效果是不同的。諸如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傳統(tǒng),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長的教育能力等等。加強家長的自身修養(yǎng),改善家庭生活方式,密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提高家長教育能力,是提高家庭教育效果根本保證。家長與大學生之間的感染性、親密性,家長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目的。

3.3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包含學習適應能力、生活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適應能力。大學生的年齡基本在16-18歲以上,脫離對家庭的依賴性,開始獨立生活和學習,會產生諸多不適應。家長要幫助大學生強化自立能力。配合學校逐步引導大學生了解自己,對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引導大學生生活目標切合實際,不脫離現(xiàn)實環(huán)境;引導大學生保持人格完整、保持良好人際關系、能適度發(fā)泄情緒和情緒控制。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家長多和大學生一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從而不斷增強大學生心理抗壓能力,還幫助大學生有效地溝通,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3.4未來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時代轉折點上,承載著民族希望,是國家的未來,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可見,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未來家庭教育重要性,實現(xiàn)民族興旺發(fā)達的重要性。學校教育教技能,而家庭教育做人,做一個有責任心、有信心、有愛心的人。

總之,在校大學生終將要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創(chuàng)建家庭,扮演多重家庭成員角色,履行家庭義務和責任,因此大學生素質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相互配合,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全面的教育環(huán)境。

作者:鄒玉華 惠偉靜 單位:河南中醫(yī)學院

【參考文獻】

第4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二)社會融合

對于社會融合的概念問題,中外不同的學者給予其不同的內涵,但最普遍的理解是把社會融合看成是個體和個體之間、不同群體或不同文化之間互相配合、互相適應的過程,并以構筑良性和諧的社會為目標。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并不僅僅是農民工適應、同化移入的文化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也是城市居民發(fā)揮主體間性,接納和接受農民工,達到兩者和諧的過程。“新市民”作為進城農民工群體中的一個特殊的小群體,憑借個人的主觀努力,利用發(fā)達城市開放的人口政策躋身于城市居民行列,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當然這些人口政策也決定了“新市民”的社會層次。“新市民”作為進城農民工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擁有相對較高的學歷和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加之大城市或者省會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極強的包容性等特點,使“新市民”社會融合的程度較高。雖然取得了城市戶口,但與本地市民相比,他們仍然身處于一個相對陌生的環(huán)境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關于家庭育兒更是這些處于生育期的“新市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作為一種新的嘗試。質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的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構建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本文從家庭教育的四個維度,即家庭教育觀念、家庭親子關系、家庭教育文化、家庭休閑活動,設計了半結構化的訪談提綱,提綱主要包括:家庭結構、家庭收入以及在孩子教育及日常生活方面的開支等;對孩子教育的看法;城市與農村的社會關系;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與孩子溝通的時間與方式;家庭休閑娛樂的方式及次數(shù)等。在正式訪談前進行了一次預訪談,依據(jù)預訪談結果,將提綱做了進一步的修改,制定了正式的訪談提綱。采用類屬分析法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整理與分析工作同步進行。訪談結束后,及時將訪談錄音逐字、逐句地記錄下來,并給每位受訪者的訪談記錄編碼,及時分析受訪者的訪談記錄。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新市民對子女的教育觀念

在問及新市民對子女的早期教育是如何看待時,他們比較一致的回答是“應重視早期教育”、“順其自然”。其實,“新市民”本身的發(fā)展就是時代進步的一個標志,他們在時代大潮的推動下,從農村走向城市,隨之在城市落戶,逐漸地與城市生活、城市發(fā)展融合在一起,他們的教育觀念也隨之發(fā)生深刻的變化,逐步地在與先進城市家庭教育理念相適應。比如在優(yōu)生優(yōu)育方面,大多認同“只生一個孩子好”,早期教育方面認同兒童教育及早進行,兒童觀方面的“順其自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市民家庭教育理念的科學性。

(二)家庭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父母與幼小子女的關系包括撫養(yǎng)、管教及培育等。據(jù)調查,農村家庭親子關系有如下特點:親子間的親密度低,親子依戀不強,親子交往的頻率低;農村父母對子女有偏愛現(xiàn)象,更加偏愛男孩和排行靠前的孩子;農村兒童對母親更加信任、依戀和親近。“新市民”已在城市生活數(shù)年,其生育觀、家庭觀已然發(fā)生改變,訪談中的五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并且大都談及“男孩女孩都一樣”、“壓力太大了,不打算再生孩子了”。在新市民的家庭中,家庭結構的核心化,子女的獨生化,使子女日益成為家庭生活的中心和重心。問及新市民陪伴孩子的時間及方式時,父親和母親都表示工作之外的時間都是在陪伴孩子中度過,原因在于“平時工作太忙”、“沒有親戚在身邊,周圍朋友少,孩子沒有玩伴”等方面的考慮。父母在充當孩子玩伴的同時加深了親子關系的溝通。有的“新市民”家長利用有限的空閑時間帶領孩子郊游、參觀博物館等,有的“新市民”家長陪伴孩子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手工制作等,以開啟孩子的智能,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同時在訪談中也發(fā)現(xiàn)個別新市民對親子關系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其就是“親近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放棄應有原則,對孩子的非分要求也言聽計從,一味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

(三)家庭教育文化

家庭文化是家庭成員通過學習與生活活動所創(chuàng)造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tài)。家庭教育文化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價值觀、家庭教育主體觀、學習至上價值觀等,它是家庭文化的一個重要側面,對人的發(fā)展方向與進程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新市民”均來自于不同省份的農村,年幼時受到農村傳統(tǒng)教育文化氛圍的浸染與熏陶,雖然在城市已生活多年,但不可避免的仍會帶有農村文化的印記。“魚躍龍門”、“光宗耀祖”是其共同的心理訴求。同時,“新市民”身居城市數(shù)年,其家庭教育理念和行為受城市文化的影響也較深,比如帶頭引領孩子講普通話等。

(四)家庭休閑活動

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交往活動是兒童快速認識社會、融入社會的一個有效途徑。“新市民”遠離農村家鄉(xiāng),在城市落戶生活,與農村家族式的大家庭相反,“三口之家”是其家庭生活的寫照,家庭中的閑暇娛樂時間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渡過的。在有關家庭活動內容、形式的選擇上,更注重聽取孩子的建議,往往是父母與子女共同商量、共同活動,父母與子女之間不僅僅是父子(女)關系,更多的是同伴關系。與一般城市家庭相比,由于城市社會關系的缺少,使“新市民”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更為親密。“新市民”家庭在逛商場購物、出外游玩等的家庭娛樂與閑暇活動中,整個家庭共同參與的集體化特征尤為明顯。

三、結論及思考

本文通過對五戶新市民家庭的深度訪談發(fā)現(xiàn),新市民家庭教育方式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表現(xiàn)在家庭教育觀念的潮流化、家庭親子關系平等化和親密化、家庭教育文化的多元化及家庭活動集體化等特點,而且這幾個方面對兒童的社會融合都有一定的影響。從家庭教育觀念的潮流化看,新市民家庭教育觀念受城市教育風尚和各種教育傳播媒介的影響較大。因受“社會性感染”的影響,出現(xiàn)的這種追隨潮流的趨向,使他們逐漸接受城市文化教育訊息,拋卻或調整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這一點對促進“新市民”子女與城市文化、城市生活的和諧共生有較大的意義。當然,潮流化也隱含著從眾化的意味。盲目受從眾心理、攀比心理、補償心理等的驅使,盲目跟風,比吃比穿,孩子成了家庭消費的主力,導致孩子追求物質,虛榮攀比;希望孩子比自己小時候過得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接近或達到城市孩子水平,是作為父母的“新市民”的普遍心態(tài)。“新市民”由此背負更大的壓力,也失去了原本樸素、簡單的農村特色。通過對五個家庭的訪談得知,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音樂藝術方面有所了解,一方面出于讓孩子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以彌補自己從未受到這方面教育的缺憾。因此,“新市民”家庭大多為孩子購買各種樂器,送孩子上美術班、音樂舞蹈班,甚至為孩子聘請家庭教師,專門對孩子進行輔導。這種傾向,違背了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過多占用了孩子游戲娛樂的時間和空間,極大地占據(jù)了孩子們在其它形式中進行社會融合教育的時間,喪失了和城市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機會。

從新市民家庭親子關系平等化、親密化看,親子關系的平等化、親密化,使“新市民”家庭逐漸形成新的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家庭教育模式。在這種家庭教育模式之下,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活潑的天性、強烈的求知欲、廣泛的興趣、可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兒童智力的發(fā)展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同時,“新市民”由于過往生活的艱辛,出于代償心理,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放棄應有原則,對子女的非分要求也言聽計從,一味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子女便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特殊心理和行為方式,在家里唯我獨尊,缺乏對他人的認同感和協(xié)作感。這種不良的教育方法,是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從新市民家庭教育文化多元化看,由于新市民特殊的身份使其家庭文化兼具農村和城市雙重特色,不同的地域文化、城鄉(xiāng)文化共同交織構成“新市民”特殊的、多元的家庭文化。家庭文化的多元,使這些自身素質相對較高的“新市民”不斷整合各方文化優(yōu)勢,也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文化厚度。“新市民”子女從小感知不同的風俗習慣,聆聽不同的方言與鄉(xiāng)音,領略不同地區(qū)的文化風情,對其個性成長及社會性發(fā)展都將有所裨益。但“新市民”對多元文化整合的力度存在個體的差異,存在著對多元文化整合的能力不夠的問題,因此地域文化、城鄉(xiāng)文化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就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和沖突。表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教育的合力不夠,孩子無所適從,失去應有的判斷力,使其處在一種“我該聽誰的”的憂慮之中,影響其健康成長。

第5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字:班主任 家庭教育 途徑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步,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輔相成,共同承擔著教育孩子的重任。近些年來,農村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出令人欣喜的良好趨勢,農村家庭教育的環(huán)境有所改善,家長已經逐步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方法已由過去簡單的粗暴方式逐漸轉向人性化教育,但由于農村缺乏基本建設的投入,經濟發(fā)展緩慢,家庭教育仍然存在著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我認為班主任不僅應該做好學校教學工作,更應該擔當好家庭教育顧問,幫助家長轉變觀念,改進家教方法,讓家庭教育更好的發(fā)揮其應有的效用。下面結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經驗,通過分析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談談農村小學班主任如何指導開展家庭教育。

一、指導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說:“幫助兒童的最佳途徑是幫助父母”。班主任既是學生的教育者,又是溝通學校與家庭的橋梁。班主任要對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家庭環(huán)境建設給予必要指導,使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形成合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好的家庭教育,也為了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班主任必須承擔起指導家庭教育的任務。對于農村教育工作者來說,農村家庭教育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思想觀念較為落后,教育方法比較單一,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嚴重制約著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農村班主任指導家長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的誤區(qū)

1 重視學校教育,輕視家庭教育。農村中很多家長認為學校教育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關鍵因素,甚至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長只要把孩子交到老師手里,老師就應全權負責孩子的教育,而與家長無關。

2 重視考試成績,輕視學習能力。多數(shù)家長把考試分數(shù)看作衡量孩子優(yōu)秀與否的標準,把分數(shù)的高低看成孩子學習能力強弱的評價尺度,一味的要求孩子要考高分,忽視了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同時也使孩子在學習中越來越被動。

3 重視身體健康,輕視心理健康。農村很多家長還停留在過多關注孩子身體健康(指吃好穿好),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卻很少關注。據(jù)調查顯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占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從小學階段,家長就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正確指導孩子,使孩子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4 重視物質滿足,輕視精神需求。隨著國家計劃生育工作在農村的有效推進,很多都是獨生之女家庭。許多父母尤其是祖輩家長對孩子呵護有加,溺愛過度,幾乎輕易滿足孩子所有的物質要求,而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卻知之甚少,或不管不問,導致孩子自私、任性,沒有道德意識、他人意識和集體意識。

5 重視疾病防范,忽視體育鍛煉。多數(shù)家長注重孩子的疾病防范,而輕視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是預防疾病的最根本的方法,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

6 強調孩子學習,輕視自身學習。家長承擔了教育子女的職責,但許多家長不注意學習教育知識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賴家長的隨心所欲,高興就對孩子好,不高興就對孩子發(fā)泄情緒。孩子的許多品質與素質,在家長的隨意影響下逐漸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僅憑良好的愿望和強烈的動機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家長必須努力提高學習意識,提高自我教育素質,成為合格盡職的父母。

(二)教育方法的誤區(qū)

1 重視懲罰教育,輕視賞識教育。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非常簡單,只懂懲罰:諷刺、挖苦和體罰,認為這樣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錯誤。對孩子優(yōu)點往往輕描淡寫,甚至視而不見,對孩子缺點卻揪住不放,只看見孩子缺點,導致懲罰多于表揚。其實懲罰是極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長的,是一種極為消極的方法。孩子因學習問題多次遭到懲罰,就會厭惡學習、回避學習。

2 重視攀比教育,輕視因材施教。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愛進行相互攀比,用孩子的弱點比別人的優(yōu)點,甚至用貶低孩子的方法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發(fā)展有各自獨特之處,存在個體間差異,有發(fā)展速度的差異、思維類型的差異、興趣愛好的差異等,家長應該根據(jù)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3 重視結果追求,輕視教育過程。許多家長總是喜歡要高分,對于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努力程度不關心,沒有意識到教育過程的重要性。許多時候,過程比結果重要,因為只看結果往往會盲目下結論,了解過程才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指導家庭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正確與否是關鍵。家庭教育觀念決定著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觀念不正確,會使家庭教育效果適得其反。班主任要幫助家長樹立現(xiàn)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家長懂得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親職教育是家長的義務和職責、問題孩子很多源于問題家長、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等道理,通過集中講授、定期發(fā)送閱讀材料、推薦家庭教育書籍、座談會等方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二)輔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在與家長們日常的溝通中,介紹正確的教育方法,如以身作則給孩子樹榜樣,建立平等和諧的親子關系,學會賞識,為孩子營造最佳的成長環(huán)境,信任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適當放手,讓孩子自主自強等。

(三)指導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班主任老師要多進行家訪,了解每個孩子所處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不同內容的家教理論指導,讓每個孩子都能夠生長在溫暖、有愛、幸福的家庭環(huán)境中。

(四)引導家長加強學習

實踐證明,家長能否勝任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所具備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和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因此,在家庭教育這一領域,家長是否能夠積極率先改變自我,將自己首先定位于學習者角色,事關家庭教育的成敗。班主任要引導家長不斷完善自己,加強自身學習,促進家長從“自然型家長”向“教練型家長”轉變。班主任可以利用召開主題家長會、聽專題家庭報告、互動交流溝通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積極鼓勵家長以各種形式學習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讓家長學會學習,構建學習型家庭,這才是家庭教育指導的最佳境界。

(五)構架良好的家校溝通機制

建立家校溝通的長效機制,使其落到實處而非留于形式。家庭與學校溝通聯(lián)系的方式很多,如家訪、寫信、打電話、開家長會等,形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長期的堅持與落實,要形成長效機制。不但要使傳統(tǒng)的溝通制度化、常規(guī)化,還要引進先進的溝通載體。同時,要制定具體家校溝通實施過程的要求,以及實施效果的督導檢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組織和管理機制,為充分發(fā)揮家校溝通作用提供基本的保障。

(作者單位:山西省汾陽市肖家莊鎮(zhèn)青堆小學)

參考文獻

[1]馬忠虎.家校合作.[H].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黃河清.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J]。教育研究.2001

第6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城鎮(zhèn)化 基礎教育 教育選擇 教育投入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1-0115-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20世紀末,我國完成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重任,在我國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中樹立了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農村教育薄弱的現(xiàn)狀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教育的物力、財力投入不足等因素使農村的基礎教育仍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同時,家庭教育的投入也受到家庭經濟狀況的直接影響,使大部分農村家庭選擇讓孩子在農村讀書,也沒有在課外輔導、特長培養(yǎng)的投入意愿。

吉林省是在1988年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此后吉林省政府、省教育廳不斷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雖然吉林省農村的基礎教育現(xiàn)狀不斷改善,但仍不樂觀。20世紀80年代以后,吉林省開啟了城鎮(zhèn)化的建設,農村家庭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選擇都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

一 城鎮(zhèn)化建設前農民的教育選擇行為

1.城鎮(zhèn)化建設前農民教育選擇行為的基本情況

農村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農民的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導致農民的教育投入呈現(xiàn)出一種非理性的狀態(tài)。從很多農村子女的名字來看,“鳳”“龍”居多,名字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教育投入具有非常強的偏好。雖然農村家庭對接受教育有著極其渴望的心理,但是農村微薄的收入只能用來維持一家的生計,并沒有富余的教育經費供子女讀書,導致農民對教育的需求及投入逐漸淡化。

隨著吉林省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農村的經濟條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農民對教育的投入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很多農民認為上學是一項只有支出卻看不到收入的活動,最終都是要選擇外出打工;再加上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大部分農民只是讓孩子讀完小學就輟學去打工補貼家用,更不用說讓孩子選擇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2.城鎮(zhèn)化建設前影響農民教育選擇行為的因素

很多學者認為,收入是影響農民教育投入的重要因素,但是以“家庭子女教育經費支出”為主題的訪談結果顯示,農村家庭教育經費的投入與家庭收入狀況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只有家庭月收入相對更高一些的家庭,其教育經費的投入隨著收入的提高而有所提高。訪談發(fā)現(xiàn),農村家庭收入并不是影響農民教育投入的唯一重要因素。除了農村家庭收入,家庭的受教育情況、子女個數(shù)、性別、子女自身學習情況等均是影響農民教育投入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長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養(yǎng)女兒就是給別人家養(yǎng)媳婦,只重視對兒子的教育;還有一些學生自身不喜歡學習,學習成績較差,沒有學習動力,自動放棄接受教育的權利;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投入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家庭地位高的母親能夠促進家庭教育投入的提高。

二 基礎教育領域農民教育選擇行為的變化

隨著農村城鎮(zhèn)化程度的加深,大部分農民逐漸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受到城市不同文化的影響,農民的教育觀念也發(fā)生了轉變,影響了農民教育的投入,他們的教育選擇目標不再僅僅是培養(yǎng)出高學歷的子女,而是希望通過教育的方式實現(xiàn)整個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城鎮(zhèn)化過程中農民的教育選擇發(fā)生了變遷。

當前吉林省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采用的是分片原則,即就近入學。在就近入學的政策下,一般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種,如果就近的學校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施、人文條件等各方面都較理想,家長很愿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到該所學校讀書;第二種,如果就近的學校條件比較差,升學率較低,學習風氣、環(huán)境差,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尚可,學生家長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寧愿多花錢也希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其他較好的學校,這種現(xiàn)象在處于城鎮(zhèn)化發(fā)展中的近郊農村普遍存在。

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吉林省的很多農村家庭不讓學生就近入學,而是選擇到離家較遠的市區(qū)讀書,這是因為本省的城鎮(zhèn)化發(fā)展使農村交通方便,地緣上也更接近城市,農民也有更多的經費供孩子讀書,在物質方面農民教育投入有了很大的轉變。家長愿意花更多的錢將孩子送到教育設施、教學環(huán)境等各方面比較優(yōu)越的市區(qū)讀書,這是本省也是全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民教育選擇的普遍傾向。但是,這些轉變只體現(xiàn)在物質支持上,并沒有加大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教育投入,很多家長忙于打工或者是種地,將孩子全權委托給學校,忽視或沒有能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 城鎮(zhèn)化對農民教育選擇行為的影響

1.思想觀念方面的影響

長期以來,“面朝黃土背朝天”成為農民的代名詞,為了改變耕作勞苦的命運,很多農民將希望寄托在教育上。隨著農民及其子女從農村流動到城市,他們發(fā)現(xiàn)城市里的許多工作機會均對求職者的受教育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而且學生的在校成績逐漸將學生進行分層,這說明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社會實踐能力,從而獲得一份較好的工作,改變自己的命運。換而言之,家庭環(huán)境不再成為決定子女職業(yè)的直接因素,農村家庭的子女也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改變貧困的生活環(huán)境。城鎮(zhèn)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也促進很多農民家庭提高教育投入,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期望在將來通過職業(yè)的社會流動提升其生活質量。

吉林省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農民新的教育觀念,部分農民意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改變命運,農民子女只有在中小學階段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能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從而提高自身的資本,帶來各種經濟和非經濟效益。

2.物質條件方面的影響

隨著城市覆蓋面積的不斷擴大,農村耕地逐漸被占用,農民會得到一定的補貼,也會選擇經商或外出打工來維持生計。城鎮(zhèn)化建設使更多的企業(yè)落戶到農村,促進了農民就業(yè)的同時,也拉動了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從而提高了農村家庭教育的投資能力。隨著吉林省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農民的收入有了提高,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關注度逐漸上升。許多家長把教育支出排在家庭支出的第一位,甚至可能會進行各個家庭彼此之間的比較和競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

3.生活空間方面的影響

城鎮(zhèn)化建設使農民的教育觀念逐漸與現(xiàn)代教育觀念接軌,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要想改變當前的家庭狀況,就必須使子女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用知識改變命運。而農村的小學和中學教育條件都比較落后,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不能與市區(qū)相比。城鎮(zhèn)化過程拓展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空間,很多家長充分利用城鎮(zhèn)化進程中交通便利的條件,將孩子送到市區(qū)讀書或進行課業(yè)輔導、特長學習,使其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 結論

城鎮(zhèn)化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使農民收入呈現(xiàn)多樣化,也逐漸改變了農民的教育觀念,提高了農民的教育投入。很多家長受到自身成長經歷的影響與啟發(fā),希望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接受城市文化的洗禮與熏陶,能夠切實學到一些技能,豐富人生閱歷。但是城鎮(zhèn)化目前還沒有帶來農村基礎教育的質變,農民的教育投入還比較單一,目標也不甚明晰,家庭教育還有很多不足。這些都需要隨著城鎮(zhèn)化深度、廣度的拓展而逐步加以解決。

參考文獻

[1]陳鋒、梁偉.生命歷程視角下農村家長陪讀經歷及其影響研究――基于甘肅華縣的實地調查[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

[2]劉擁華.行為選擇、博弈地位與制度變遷――基于國家―農民關系的分析框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1)

第7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一、“零起點”教學的內涵

2014年11月15日,教育部網站消息,經國務院同意,決定在2015年前要完成對幼兒園教師的全員專業(yè)培訓,同時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要求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

關于“零起點”教學,許多家長甚至是教師仍然認識不清。所謂“零起點”教學是指學校在國家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教學設計,以實現(xiàn)學生有目的、有階段發(fā)展的教育活動。“零起點”教學是一項禁止學前過度知識教育,以達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重要舉措。

對于“零起點”教學內涵的理解,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零起點”教學并不意味著“零準備”。“零起點”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定義為一張白紙,不是不讓學生有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生活經驗,而是避免學齡前兒童提前進入掌握教材知識的學習狀態(tài)中。另一方面,“零起點”教學意味著教育“不搶跑”。近年來,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過度地在學前灌輸知識教育,極大地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零起點”教學倡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嚴格按照教育規(guī)律進行教育,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零起點”教學的重要性

“零起點”教學,作為一項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儼然已經成為新學期的熱點話題。“零起點”教學改革對學校教學、家庭教育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規(guī)范學校教學行為

“零起點”教學新規(guī)要求學校要嚴格按照小學各科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教學,不隨意拔高教學和評價的要求,不隨意加快教學進度。在此規(guī)定下,幼兒園嚴禁提前教授小學教育的內容,改變了過去辦學小學化的特征,著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維護了教育起點公平。另外,一年級“零起點”教學要求教師從“一張白紙”教起,解除了超前的壓力,有助于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零起點”教學既關乎小學入學的起點,也關系小學教育的起點。學校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教育管理者和教師應以專業(yè)的視角,從教育規(guī)律出發(fā),做好幼小銜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入學環(huán)境。

(二)推動家庭教育科學化

長期以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深植于中國家長的腦海。許多家長抱著讓學生早成才、快成才的功利思想,使得當前的家庭教育過于重視學科知識傳授。家長過早地讓孩子學拼音、學英語、學算術,以“多學點”培養(yǎng)應對一年級的“高起點教學”的能力,勢必會違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

隨著“零起點”教學的逐步實施,原先功利化的“搶跑”教育理念已經不適應現(xiàn)行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如何改變家庭教育方式,培養(yǎng)學齡前兒童,會進一步引發(fā)家長的關注與思考。因此,“零起點”教學應該發(fā)揮其改革的正面導向作用,轉變家長陳舊的教育觀念和培養(yǎng)方式,使家庭教育日趨科學化。

(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大哲學家盧梭認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獨特的地位。他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學齡前過度的學科知識教育,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逐漸產生對學習的挫折感和懈怠感,最終喪失學習的興趣。

因此,“零起點”教學關注幼小階段的情感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重視學生豐富生活體驗的建立和生活技能的累積。從本質上來講,“零起點”順應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教育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健康的學習習慣,從而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三、“零起點”教學的執(zhí)行策略

“零起點”教學固然很好,但是長期以來“多學點”甚至是“高起點”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零起點”教學的執(zhí)行依舊困難重重。因此,“零起點”教學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這樣才能保障其有效執(zhí)行。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執(zhí)行“零起點”教學的前提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教育是一項緩慢進行的事業(yè),需要較長的周期,不能像工業(yè)一樣批量生產,迅速出爐。為此,“零起點”教學的執(zhí)行需要學校和家長轉變教育觀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學校而言,學校需要摒棄功利化的教育觀念,改變當前學前教育過于注重學科知識傳授的培養(yǎng)方式,扭轉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傾向。《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教育是一項周期性較長的事業(yè),學校應該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堅持一年級教學“從低教”,從而也就為“零起點”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同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依舊是廣大家長的育兒心愿,在此觀念影響下,家長過早地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向孩子灌輸知識和技能,無形中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家長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把孩子當作一粒種子,慢慢精心培育,才能茁壯成長。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也為“零起點”教學的有效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完善制度措施是執(zhí)行“零起點”教學的關鍵

“零起點”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的“高起點”甚至“多起點 ”教學有很大不同,學校和家長的理解和實行尚需時間。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就必須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制度措施,以保障“零起點”教學的順利實施。

教育行政部門要責令學校嚴格執(zhí)行幼升小免試就近入學制度。當前,幼升小本應一路坦途卻被設置了重重關卡,學生升入小學需要進行“入學面談”甚至各種類型的學科測試。在此種種入學門檻之阻擋下,倡導推進“零起點”教學就成為一紙空談。因此,要實行“零起點”教學就要嚴格執(zhí)行幼升小免試就近入學制度,禁止學校進行各種變相的入學考試,實行劃片就近入學。這樣,學前教育和家長的“搶跑”的熱情就會相應減弱,從而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起點公平,推進“零起點”教學的有效實施。

此外,教育行政部門也要細化教學評價模式。近些年來,應試教育的壓力不斷前移,學校和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很多學生過早地被套上學習的枷鎖,這給“零起點”教學的實施帶來很大的阻力。在此情形下,教育部門要細化教學評價模式,摒棄過去單一的知識評判標準,改為知識、技能、能力、個性等多元化的綜合評判。這種細致化、全面化的教學評價模式,能夠減弱學前學科知識的學習,轉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強化家?;邮菆?zhí)行“零起點”教學的保障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當前教育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兒童、促進成長的重要手段。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在“零起點”教學中應該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以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在學校中,教師要積極關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進度實施教學,做到不盲目趕超學習進度,不隨意拔高教學要求,不任意增加課程難度,以解除學生的超前壓力,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因此,在一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適當?shù)胤怕俣?,將教育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上。這樣一來,學生具備扎實的學習基本功,就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8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5―0023―01

家園共育已成為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家園共育必須建構新的模式,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長教育資源,實現(xiàn)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協(xié)調發(fā)展。

一、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現(xiàn)狀

1. 家庭方面。(1)教育觀念陳舊。相當一部分幼兒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小學才是教育的開始。(2)教育方法單一。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存在重智力發(fā)展、知識技能培養(yǎng),輕心理需要、良好性格品德和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偏差。

2. 幼兒園方面。(1)家園共育起點較低。由于臨夏是少數(shù)民族貧困地區(qū),家園共育剛剛起步,雖然我們做了一些嘗試,但在如何有效開展家園共育活動、提升共育水平等方面既沒有適合本地、可供借鑒的先進經驗和模式,也缺乏大膽的實踐和探索。(2)教育質量有待提高。我中心教職工知識結構欠合理,一部分教師學歷不達標,大專以上學歷教師僅占56%,一部分教師是非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也沒經過相關知識的專業(yè)培訓,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影響因素

1. 教師與家長教育觀念的陳舊和落后。大家都習慣性地認為幼兒教育就是幼兒園教育。既然幼兒@承擔了幼兒教育工作,教育就應該以幼兒園為中心,家長的責任只是輔助、配合幼兒園做工作、搞活動,家園共育由此容易出現(xiàn)低層次、表面化、形式化、走過場等弊端。

2. 教師對家長工作目的認識不到位。幼兒園教師認為家庭教育不過是幼兒園教育的延續(xù),把家長看成是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延續(xù)幼兒園教育的工具。

3. 教師教育行為方式錯位。由于受傳統(tǒng)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教師認為自己是專業(yè)工作者,是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絕對權威,從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廂情愿地要求家長按老師的意愿做,很少考慮家長的想法與感受。另外,有的教師對自己是家庭教育指導者的角色認識不到位,遷就了許多家長不科學的教育方式。

二、策略與途徑探索

(一)策略

1. 發(fā)揮家長資源優(yōu)勢,形成家園共育合力。(1)家長是影響幼兒成長的關鍵所在。家長對幼兒的影響最為直接,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對孩子的良好態(tài)度可為兒童以后形成正確的社會態(tài)度奠定基礎。(2)家長是教師最好的合作者。家長直接參與幼兒教育活動,既能使幼兒體會到“幼兒園是多么重要”,大大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能夠使教師從家長所擁有的專業(yè)知識、生活經驗中獲得幫助,從而加深對教育工作和社會生活的認識,拓寬教師的視野。

2. 拓寬家園聯(lián)系渠道,保證家園共育質量。(1)可以充分利用電子郵件、班級QQ群、互動寶寶業(yè)務、網絡論壇、博客等網絡資源優(yōu)勢進行聯(lián)系,及時交流家園信息,有效促進家園共育。(2)及時更新家園聯(lián)系欄(簿)。家園聯(lián)系欄(簿)不僅是反映幼教工作情況和進行教育交流的窗口,更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梁。(3)拓寬班級家園聯(lián)系方式。例如,各班設立的童言稚語、回音壁、聊天室紙形屋、心心網頁、創(chuàng)造之星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獨特、輕松親切,深受家長的歡迎和好評,進而激發(fā)了家長的熱情,家長們紛紛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

(二)途徑

1. 開辦家長學校。我們成立了心理學專家、家長代表組成的家長學校。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在教育內容方面,我們既有每學期的重點專題內容,又有連續(xù)性、全面性的活動內容,實踐中全方位地指導實踐。

2. “家長教師”參與主題教育活動。在家園共育活動中,結合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需要,經常邀請?zhí)厥庑袠I(yè)的家長當“教師”?!凹议L教師”利用自身職業(yè)、專業(yè)優(yōu)勢,講授的內容更具知識性、趣味性和創(chuàng)造性。

3. 親子活動。我們結合主題活動、特殊節(jié)日等,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了“親子運動會”、“家家樂親子游戲活動”、“慶六一游園活動”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

第9篇:家庭教育觀念的重要性范文

在現(xiàn)在社會中,多媒體已經普及了,越來越大眾化。多媒體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和工具。多媒體技術可以為數(shù)學教學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景,讓幼兒直觀地感受生活中與數(shù)學有關系的現(xiàn)象、問題以及信息,使幼兒能夠從中獲取線索和信息,從而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有效地提高幼兒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性。在以往傳統(tǒng)的幼兒數(shù)學教學觀念中,大多都是以教師口述加黑板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還有的幼兒園就是依靠模型玩具和教學工具來進行數(shù)學課堂教學,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幼兒聽得是煩躁不安,課堂效果會變差。這樣的方式,久而久之,會使幼兒產生視覺疲勞和聽覺疲勞,對模型玩具和教學工具的興趣也會隨時間而冷卻。幼兒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自然會下降。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幼兒制作課堂教材,就會把幼兒數(shù)學課堂教學帶到一個新的層次,多媒體強烈的畫面感和音效,再加上色彩和動態(tài),能夠給幼兒數(shù)學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把課堂教學進行得有聲有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幼兒創(chuàng)設現(xiàn)實中經常遇到的場景,比如,創(chuàng)設吃飯情景時,讓小朋友去拿碗和筷子,家里多少人就相應地拿多少套,讓幼兒產生這種數(shù)學意識,可以幫助幼兒在生活中的實踐,以及把數(shù)學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來,以此來提高幼兒數(shù)學的成績和質量。

二、請求家長幫助,配合完成和提高幼兒數(shù)學教學質量

想要提高幼兒數(shù)學的成績,如果只是單方面靠教師努力還是不夠的,教師只是幼兒的啟蒙老師。因為是幼兒,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家里,和家長們在一起相處,因此,幼兒的數(shù)學成績想要得到提高,就需要有家長的配合?,F(xiàn)在家長的教育觀念認為教育就是教師的事情,其實不然,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才是最大的,這就需要教師對一些家長進行教育觀念的改變,可以開家長會,或者是給家長寫一封信等,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可以配合幼兒教師對幼兒們進行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教師與家長配合,教師給幼兒留家庭作業(yè),讓家長來幫助完成。比如,可以讓幼兒與家長出去買菜時,讓幼兒來付錢,這樣可以增強幼兒對數(shù)字的敏感,懂得一些在生活中數(shù)學知識的基本應用。這樣,提高幼兒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就會變得相對輕松和容易。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