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新媒體實施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媒體實施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實施計劃

第1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1、連接機頂盒的網線插頭沒有正常連接;

2、設置無線網絡的路由器關閉或者沒有開啟無線;

3、網絡機頂盒輸入電視視頻源與當前電視信號源不一致;

4、機頂盒的網口模塊損壞;

5、機頂盒的無線功能沒有開啟;

二,解決方法:

1、將無線路由器開啟,并使用其他設備檢測無線信號正常;

2、調整電視信號源,使得機頂盒視頻源與電視信號源一致;

3、咨詢專業(yè)師傅更換網口;

4、將網線重新接好即可恢復信號;

第2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隨著多媒體數字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我國動漫產業(yè)呈現出良好的上升態(tài)勢。動漫評書、動漫相聲、動漫小品、動漫戲曲等新媒體藝術表現形式,在數字時代悄然崛起,相繼活躍在電視、網絡、移動多媒體平臺上,成為一種方興未艾的文化現象。

一、曲藝動畫概述

(一)曲藝動畫

所謂曲藝動畫,就是運用數字動畫技術來演繹傳統曲藝藝術,在表現與演繹過程中充分融合傳統曲藝的藝術元素,創(chuàng)造出一種既不同于傳統曲藝樣式,又不重復動畫一般表現技法的新媒體藝術形式。它不是曲藝和動畫的簡單重疊和相加,而是一項創(chuàng)新性的藝術表現形式。

曲藝以說、唱為藝術表現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訴諸人聽覺的藝術,同時,曲藝內容短小、故事性強、畫面感豐富等特點有利于其藝術表演形式的動畫化。而動畫概念的引入,極大豐富了曲藝的視覺表現形式,增強了觀眾的視覺體驗,對曲藝藝術的視覺傳達和受眾面的擴大(尤其在吸引青少年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從理論層面分析,由傳統曲藝向曲藝動畫的形式創(chuàng)新,可被看作是一種視覺文化的轉向,或者說是圖像轉向(The Pictorial Turn),[1]是曲藝藝術從語言主因型向圖像主因型的一種有效轉變和藝術探索。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人的視覺在不斷地延伸,可視化要求也不斷提高,視覺性已成為現代藝術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主導因素,曲藝的動畫化深刻改變了其傳統表現形式,對生活在“讀圖時代”的人們而言,藝術效果更具直觀性和視覺感染力,同時也為曲藝的數字化生存提供了出路。

(二)本項目設計的題材選擇

獨腳戲,又稱滑稽戲,主要流行于江浙滬等地區(qū),是一種以方言形式演出的曲藝曲種。它興起于上世紀20年代,以“說、學、做、唱”為藝術表現手法,具有強烈的文娛性和本土化特征,是海派文藝的重要組成。在表演藝術家之中,尤以“姚周”(指姚慕雙和周柏春)最為聞名,獨腳戲歷經了“舞臺-電臺-電視”三個發(fā)展階段,[2]而今互聯網和移動多媒體的普及又為其創(chuàng)造了新的發(fā)展空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獨腳戲不僅是上海傳統藝術的代表符號之一,更是反映上海城市文化的一張名片。本項目設計以姚周經典作品“寧波音樂家”為藍本,運用Flas技術,進行設計和創(chuàng)新。

二、曲藝動畫的設計分析

依據傳統獨腳戲“說學做唱”的藝術特征和滑稽搞笑的表演方式,結合上海獨腳戲《寧波音樂家》的語言特色,本項目動畫整體體設計主要涵蓋四部分內容:一是劇本故事改編設計,以抓住方言語言特色與笑點為目標;二是動畫角色設定,包括角色造型與服裝道具設計;三是鏡頭腳本設計,重點對鏡頭視角與景別、鏡頭運動與切換等進行設計;四是音像素材搜集加工,對配音及相關音樂、音效等搜集處理。

曲藝動畫的設計具有“音配像”的獨特性,動畫總體設計主要解決文學劇本角色人物的卡通化,靜態(tài)圖像素材的電影藝術表達,獨腳戲滑稽語言與動畫整體視覺效果相匹配等問題。Flash作為網絡動畫制作的主流軟件,它能滿足小規(guī)模制作團隊甚至個人設計完成動畫的需求,同時在網絡和移動多媒體平臺上能夠便捷地展示與傳播,有著較廣泛的觀眾群體。Flash曲藝動畫設計既要符合色彩協調、構圖合理、風格統一的藝術特性,同時還要符合聲畫同步、視聽效果良好、畫面播放流暢等技術要求。

三、基于Flash技術的曲藝動畫實現

本項目制作是基于Flas技術,配合Action Script腳本編程,同時應用第三方圖像和音視頻處理軟件進行輔助設計,動畫實現以模塊化方式進行。根據架構設計,曲藝動畫《寧波音樂家》的制作實現主要分為五大模塊,各部分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圖像處理模塊

主要完成圖像素材的數字化,并應用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對獲取的數字圖像進行上色、描線、摳像等基本處理,為動畫分鏡頭制作提供素材。

(二)音頻剪輯與處理模塊

主要完成動畫所需聲音的采集、剪輯和特效處理工作。曲藝動畫“劇本(臺詞或唱詞)-音頻-動畫畫面”的設計流程,不同于一般動畫創(chuàng)作的模式,要先畫面再后期配音,因此曲藝動畫音頻的銜接和再創(chuàng)作直接影響到整部動畫的質量。

由于動畫不同于純粹的曲藝舞臺表演,更加強調故事性和畫面感,在項目實際制作過程中就發(fā)現聲音軌時間結束點提前于動畫畫面內容的問題,這是因為語言信息量過大,導致畫面敘述不能跟進。針對這一問題,本項目采取兩種方式作處理:1.聲音文件長度作適當修剪,增加一些特殊音效,或者在單個片段語句的恰當位置增加停頓時間;2.根據聲音文件的長度,若語言中所含信息量過于繁多,致使動畫畫面長度遠遠超過聲音軌長,適當刪減一些故事性畫面,以劇中表演者舞臺形象來代替。通過這兩種方式,來達到音畫起止時間的協調統一。

根據搜集整理的素材來看,曲藝作品由于錄制環(huán)境、年代等因素影響,其聲音源文件中常帶有雜音爆音,本動畫制作中應用音頻編輯軟件Soundtrack Pro對原始聲音素材進行降噪處理,并根據分鏡頭設計需求,對部分音頻文件做混響效果的特殊音效處理。

(三)關鍵幀動畫制作模塊

本動畫制作主要應用Flash關鍵幀動畫技術,通過逐幀動畫、補間動畫、引導層動畫、遮罩動畫等形式進行設計,完成36個動畫片段的制作。

(四)動畫特效制作模塊

主要應用Flash ActionScript腳本編程,實現簡單粒子動畫效果、模擬3D場景效果,豐富畫面整體的藝術表達。

(五)后期剪輯與優(yōu)化模塊

應用蘋果非編剪輯軟件Final Cut Pro,對在Flash中完成動畫片段進行后期加工與合成,主要完成轉場的設置、特效字幕以及片頭的制作,并根據設計要求,完成動畫的輸出與。

四、結論

傳統曲藝與Flash數字動畫的結合是從藝術本身尋求創(chuàng)新和突破,充分利用現代數字技術手段,使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為傳統藝術的數字化生存提供發(fā)展思路與參考案例。

本項目以基于Flash技術的曲藝動畫為研究對象,選取上海地方曲藝-獨腳戲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完成一整套曲藝動畫設計與制作,針對曲藝動畫“音配像”的設計特點與技術需求,提出了一套輔助優(yōu)化設計解決方案,以求探索曲藝藝術與數字動畫技術相結合的,具有上海地方藝術元素的動畫表現形式。

用數字動畫的形式來表現曲藝,不僅是對傳統曲藝藝術表達的一種延伸與拓展,有助于傳承民族傳統藝術,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是在新媒體藝術領域的一項創(chuàng)新嘗試,豐富了動畫在數字時代的內涵與表達,其藝術性、文化性和娛樂性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人與傳統文化、人與曲藝藝術的新關系與新環(huán)境,也帶來了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藝術語言。

說明: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晨光計劃”項目課題“面向上海傳統曲藝的動畫設計與研究”階段成果,編號為【13CGB18】。

參考文獻:

第3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教室 視頻監(jiān)控 音頻系統 錄像輸出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2-0087-01

1 引言

光纖通信、多功能終端顯示器、音l系統等多媒體電子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已經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利用先進的電子通信技術、軟件工程技術等開發(fā)多媒體教室信息化系統,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化、智能化[1]。多媒體教室采用三層交換機進行組網建設,將計算機終端、服務器、投影儀、投影布、麥克風、音響設備等集成在一起,實時的追蹤教室的動態(tài)內容,將教師的課件輸出到投影布上,方便學生瀏覽和觀看,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 多媒體教室信息化功能建模

多媒體教室信息化系統集成設備較多,比如攝像頭、投影儀、存儲器、交換機、電視墻,其主要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數據傳輸、內容顯示管理、存儲管理、控制及管理等功能。

(1)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可以使用攝像機、麥克風等設備采集視頻信息、音頻信息,將信息經過數模轉換保存到存儲器中,同時可以實時的輸出到電視墻和音響設備中。

(2)數據傳輸。數據傳輸可以完成音視頻信息的傳輸功能,系統采用先進的三層交換機,構建一個高質量、安全接入、高帶寬和組播支持的多媒體網絡,能夠實現音頻、視頻信息的高速傳輸和交換,確保場館環(huán)境的圖像正常,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靈活性和可擴展性[2]。

(3)內容顯示管理。內容顯示管理功能可以將多媒體信息庫中保存的音頻數據、視頻數據解碼出來,將其輸出到多媒體顯示終端,并且投影到大屏幕和電視墻上,將音頻輸出到音響設備中,將視頻信息和音頻信息同步顯示,這樣就可以實現多媒體教學的實時瀏覽、歷史回看、分屏展示等功能[3]。

(4)存儲管理功能。存儲管理功能可以完成音頻信息、視頻信息的存儲和管理功能。音視頻信息存儲過程中,可以采用智能分級存儲技術,采用陣列存儲器和操作管理軟件,提高音視頻信息的自動化和完整性保護。

(5)控制及管理。多媒體教室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為了能夠保證各個軟硬件設備的同步傳輸、操作控制功能,可以有效的管理終端設備、存儲器和交換機,實現數據資源調度、終端顯示設備管理、流媒體同步控制等功能,集中化管理數據資源內容。

3 多媒體教室信息化建設

多媒體教室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其可以采用星型網絡拓撲結構,將軟硬件資源整合在一起,實現音視頻采集、處理、傳輸和接收等功能,多媒體教室網絡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

音視頻信息采集可以利用攝像頭、麥克風等工具,并且可以將信息進行編碼、壓縮、濾波之后轉換為數字碼流,比如轉換為MPEG、AVG或RMV等格式的信息,接著利用光纖傳輸網絡將其存儲到存儲器中,音視頻壓縮之后可以降低數據容量,降低帶寬占用率,可以實現更高的信息傳輸功能。具體的,多媒體信息化建設采用了三層交換機,將網絡劃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服務器層、數據核心交換層、單元交換層,利用模塊化、層次化設計原則,便于管理數據信息。

(1)數據核心交換層。多媒體教室的數據核心交換層位于整個網絡拓撲結構的中心位置,其主要負責數據的傳輸和交換,優(yōu)化骨干網絡的數據轉發(fā)功能,為用戶提供一個資源充足的通信網絡,并且能夠確保網絡的可靠性。

(2)單元交換子層。多媒體教室的單元交換子層可以根據不同的區(qū)域進行有效的服務劃分,這樣就可以保證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根據IMP地址、MAC地址訪問多媒體服務器,將相關的資源上傳到服務器上,保證教師的正常使用,同時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靈活的、易管理的網絡。

(3)服務器。多媒體教室承載的業(yè)務非常多,每一類業(yè)務都需要部署應用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和安全服務器上,因此系統服務需要采用多種服務器并且構建完善的簇群,這樣就可以實現邏輯業(yè)務解析、數據處理等服務,將相關的處理結果保存起來輸出到電視墻、投影儀上。

4 結語

多媒體教室作為校園信息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可以促進教學模式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室集成了攝像機、投影儀、交換機、存儲器和電視墻等多種軟硬件資源,可以實現信息采集、數據傳輸交換、視頻音響播放等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多媒體教室的智能化、自動化和共享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美霞,季宏高.基于云桌面技術的高校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J].電腦與電信,2016,11(4):214-216.

第4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新口碑傳播時代加速回歸

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最先提出“網絡社會”一詞。

他用試驗證明了:“最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在米爾格倫看來,社會就是由人際關系網絡構成的一張大網。通過這張人際關系網絡,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傳播發(fā)生在面對面的社會交往背景之下,傳播雙方彼此了解,并在現場交換各種信息。同時,信息接受方會對信息給予直接、持續(xù)的反饋。這也是信息傳播最原始的狀態(tài)。

在大眾傳媒居于強勢的時代,“網絡社會”這個概念并沒有受到傳媒業(yè)的廣泛關注。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各類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人們所能面對面接觸到的傳播對象,畢竟是非常有限的。這個時候,大眾媒體由于其強大的人群覆蓋功能,在信息傳遞上,處于優(yōu)勢地位。盡管它是單向傳播,但是人們在沒有更多選擇的情況下,只有被動接受這種單向傳遞的信息,任由其左右自己的思想。

在大多數情況下,信息傳播者是個什么樣的人,信息接受方是無從知道的。

可以說,在大眾傳媒強勢時代,口口相傳的信息傳播方式,是無力與大眾傳播方式相抗衡的,更無力去挑戰(zhàn)大眾傳播的地位。大眾傳媒的從業(yè)者也并不重視這種原始的信息傳播方式。

而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卻正在扭轉這一局面。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社交性媒體的崛起,“網絡社會”這個術語,開始引起傳媒界越來越多的重視。

美籍傳播學者卡斯提勒斯認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傳播科技帶來了新的社會結構。在呈網狀型相互關聯的社會中,由聯網計算機所處理和傳遞的信息,構成了社會關系網的中心點。

來自上海的博友偉雅認為:“微博最為形象地反映了互聯網的網狀通達特點,它通過無數個節(jié)點向無數個變數的方向延伸,幾乎每個節(jié)點上都有它所期待的朋友關系、發(fā)展機會、合作可能。”

打開微博,我們就可以看到彼此,就像生活在一個大院里,清晨起來,大家彼此打個招呼。有個什么事情,現場就傳遞過去了。我們自己寫微博,也會看別人的。相互會支持一下,互動一下。遇到對方好的微博,就贊揚兩句。再好一點的,順手就轉發(fā)了。非常自然,不必刻意。

古老的生意,本來就是口碑相傳。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得口碑相傳的時代,在最新科技手段的幫助下,再次實現了回歸。當然,是以一種更高形態(tài)的面貌出現。

因為新技術推動之下,在立體社交網絡中好友關系,都是基于真實關系存在。通過關系鏈推薦,就非常有利于信息裂變式傳播。

大眾媒體遭遇的嚴峻挑戰(zhàn)

口口相傳時代的加速回歸,對大眾媒體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達,使得人們溝通的成本越來越低;移動通訊設備日益完善,還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異常的方便、快捷。這使得面對面的交談,能夠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按照米爾格倫的“網絡社會”理論,你可以隨時跟地球上任何一個人聯系上。一個人的交往圈子,被無限擴大。

口口相傳,能夠在短暫時間內,取得令人驚訝的效果??诒畟鞑ィ辛诉_到甚至超過大眾傳媒傳播效果的可能。

這樣一來,社交媒體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被凸現出來:信息傳播既可以達到大眾媒體那樣廣泛的覆蓋面。同時,在每一個具體的信息交換過程中,還能保持口口相傳的信任特質,確保了信息傳遞的質量和效果。

因為口口相傳,主要在熟悉的人之中進行。你熟知對方,對他的情況比較了解。他說的話,你可以很快進行判斷,是否值得信任。

美國營銷大師約翰?詹斯奇說,“評價和推薦是我們一種生存方式”。他認為,人們會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別人,以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建立信用。這有點類似銀行存款,“要是你曾經幫助過我,那么我就欠你一個人情”,人們通常會用這種方式,來積累盡可能多的社交資本。

與大眾媒體比較起來,人們更信任自己熟悉朋友的口口相傳,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眾傳媒的公信力。使得大眾傳媒的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人們越來越不愿意接受大眾傳媒單向硬塞的信息,更愿意用朋友交談的方式獲取信息。很多情況下,他會傾向于跟對方進行溝通來進一步求證。

這種互動,正是新型社交媒體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人們一般是通過對話來了解對方,并從對話來給對方的可信度打分。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可以將大眾媒體冷冰冰的面孔,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出現在你面前:跟你說話的人,有思想、有情緒,有喜怒哀樂,讓你覺得真實可信。

而對于大眾媒體傳遞的信息,比如廣告,大多數情況下,你無力去求證。

正如那句經典的話:廣告吸引的是受眾的眼球,互動吸引的是受眾的心。

學者多次研究也證明,在商品選購上,人們更傾向于相信自己好友推薦的商品,而不那么信任大眾傳媒上代價昂貴的廣告。

接下來的連鎖反應是,廣告商必然會注意到這個趨勢。他們在選擇廣告投放時,也會越來越青睞于社交性媒體。

為了充分利用人際關系中的信任感,他們也會更新投放方式,靈活運用社交媒體來達到自己品牌推廣、商品信息傳遞的目的。

具體來說,以往,廠家在生產出一個新產品之后,會選擇在報紙、電視臺、電臺上做廣告,告知社會,然后再派業(yè)務員去尋找商業(yè)機會。

而現在一些聰明的企業(yè),已經開始制定利用社交媒體來促銷的計劃。通過社交媒體,讓客戶和合作伙伴自愿地加入公司的營銷工作,向他們的親友來推介公司的產品。這種產品推薦的成功率,是大眾媒體難以望其項背的,而成本要比在大眾媒體上投放廣告低得多。

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得對話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

這意味著,傳統媒體在與受眾接觸點的覆蓋面上不敵新媒體之外,還將在信任度比拼上,又失去一塊陣地。

企業(yè)利用社交媒體的另一項嘗試,則是可以根據客戶的位置、性別、教育程度、興趣等關鍵概念來定向廣告,提高廣告投放的精準度,實現更多的銷售。目前,在微博平臺上,已經為企業(yè)發(fā)現客戶提供了很多十分便利的工具,包括搜索、群組、私信、關注、投票、評論、轉發(fā)、視頻、活動、收藏等。有人統計,目前方便我們玩轉微博的應用工具,總數超過3000種。

騰訊公司網絡媒體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劉曜則指出,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正在將其廣告預算,投入到包括在微博營銷、視頻營銷、SNS廣告、APP植入中。微博、視頻、SNS、無線等已成為企業(yè)營銷的新觸點。

對于這種影響,有人甚至說:“媒體”已經成為一個過去時的詞匯,社會化媒體正在重構傳統媒體的價值鏈。這一趨勢,使得傳統報紙、雜志、電視、甚至老牌門戶網站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定義影響力?!罢鎸嵣矸?社交關系”將是今后社會化媒體的核心。

傳統媒體應該如何應對?

全球所有的傳統媒體,都在積極地探索應對之策,盡管還沒有找到非常可靠、有效的手段。

但是,這也并非意味著傳統媒體只能毫無作為,坐以待斃。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社交媒體的優(yōu)勢,嫁接到傳統媒體的運作流程中來。

比如,《南方周末》的一位資深編輯就表示,《南方周末》開通了官方微博,有意識地借助社交媒體搜集選題線索,結果非常成功。目前,該報的線索,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微博等互聯網上的爆料。

還有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開設“民意直通車”、“征言”等欄目,了解讀者想法和愿望,協助自己完成報道任務。

比如,鳳凰衛(wèi)視就針對很多自己無力操作、或者覺得時機不成熟的選題,放在官方博客上,聽取網絡讀者的意見,并在網絡讀者參與討論的留言中,選擇操作選題的機會。

結果,讀者提供的點子、線索,要遠比僅靠鳳凰衛(wèi)視那幾個編輯記者的頭腦想出來的,好得多。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也在主動地利用新媒體來化解社交媒體對大眾媒體影響力的沖擊。

創(chuàng)辦六十余載,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培養(yǎng)了一批資深的名編輯、名記者,他們在社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多年以來,他們在傳統紙質媒體上,用深刻、有見地的文章征服了廣大讀者,為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但是,在社交媒體日漸崛起的今天,這種影響力的發(fā)揮卻受到阻礙。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接觸傳統媒體。

在這種情況下,該集團董事長、武漢大學新聞學院博導江作蘇審時度勢,果斷決定在集團范圍內推廣知名編輯、記者開微博的活動。要讓這些思想深邃、文筆優(yōu)美的名編、名記,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拓展自己的影響力。

但是,在推行這一戰(zhàn)略時,卻遇到阻礙:很多年紀稍大一點的老編輯、記者不大愿意接受新媒體。為了將活動進行下去,集團將這一戰(zhàn)略性任務,交給集團團委,首先從年輕編輯、記者中推廣。按照這一思路,集團團委首先從下屬10個報刊、10個雜志、3大網站中,精心挑選了30多名優(yōu)秀的青年編輯、記者,組成“荊楚青年傳媒精英沿海研訪團”,前往廣州、深圳、香港,與南方報業(yè)、騰訊、深圳報業(yè)、香港大公報的同行們交流新媒體使用經驗。同時,在研訪團啟程之日,就要求每名團員開通微博,同時硬性規(guī)定,每人每天發(fā)微博不得少于10條。

這種集中、強化推廣使用新媒體的戰(zhàn)略成果顯著:30多名青年傳媒精英,不僅熟練掌握微博使用方式,還發(fā)現了利用微博搜集線索、提升團隊凝聚力方面的諸多好處。絕大多數人,變成了微博這一新型社交媒體的忠實擁護者。

他們在騰訊網上開通的“荊楚青年傳媒精英微博行欄目”,7天之內,點擊量超過20萬次,非常成功地擴大了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在年輕人中間的影響力。

目前,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內越來越多的人開通微博,每個人的影響力,將最終構成集團的綜合影響力。集團董事長江作蘇的微博,開通之后,短短幾天之內,粉絲就達到2萬名。

最后,即使在社交媒體口口傳播的“信任特性”方面,傳統媒體也遠非一無是處。

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公司被沒有新聞從業(yè)經驗的人所控制。當然,這些媒體公司包括社交媒體平臺。這些媒體公司都希望,通過迅速擴大用戶量來增強自己的商業(yè)價值。這意味著,跟傳統媒體一樣,他們同樣要面臨大量陌生的用戶并向他們提供真實可信的內容。

這就會遇到一個對于新聞界來說老生常談的問題:怎樣在與受眾之間建立起信任,怎樣才能獲得信譽,如何及時地為受眾提供準確的各類信息?

熟人之間對話沒問題,但是要迅速地在大量陌生人面前建立信任,則需要足夠的技巧。如果訪問者對網站的內容不信任的話,他是不會信任更不會接受網站上提供的經營內容的。同樣,可信、客觀、準確、公正這些好新聞所必須要具備的素質,仍然會得到公眾認可;何人、何時、何地、何因,這些新聞要素也不會被取代。

最終,他們不得不仰仗大眾媒體從業(yè)人員來解決這些問題。這對于傳統媒體來說,自然意味著新的商機或者就業(yè)機會。所以,那些傳統媒體中,對自己就業(yè)前景一片悲觀的人,應當振作起來,看清自己的優(yōu)勢,看清自己在未來傳媒業(yè)格局中的潛在機會。

說到底,在由社交媒體催生的新口碑傳播時代,能夠生存下來的傳統媒體,必然是那些能夠隨著市場和技術的變化而變化的媒體。他們能夠主動調整自己的商業(yè)模式,以適應新的市場,他們能夠將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優(yōu)勢,嫁接在新媒體和電子商務上,找到生存的新路徑。

第5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網絡保障機制構建芻議 “微”時代背景下高校開展非學歷繼續(xù)教育創(chuàng)新機制芻議 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對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發(fā)展的分析 中原文化背景下的河南創(chuàng)意產業(yè) 淺談新媒體影響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機制 經濟新常態(tài)下商務翻譯創(chuàng)新機制的構建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共青團宣傳思想工作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 構建新機制打造新載體 中原文化的時代機遇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開展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多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網球教學方法的傳播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設探析 當前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fā)展 基于電視媒體的中原文化旅游對外傳播路徑探究 淺析新媒體背景下民辦高校宣傳新機制建設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廣告?zhèn)鞑?新機制的新啟示 新的創(chuàng)新機制 整合理論視域下中原文化的建設與傳播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 [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14-11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4]〔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5.

[5]江怡.理性與啟蒙――后現代經典文選 [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662-663.

[6][加拿大]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42.

第6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堅持全面發(fā)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組織全體學生參加科學健康、生動活潑的體育和藝術活動,提高運動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的通知》(教體藝[2011]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教體藝廳[2011]4號)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校體育、藝術教育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fā)展觀、黨的十精神為指導,深入實施全國中小學課外文體活動工程,進一步促進我校學校課外體育、文藝活動的蓬勃開展,保證每一位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并通過學校的課內體育與藝術教育,掌握“體育藝術2+1項目”(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提高學生的體藝素質、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育人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二、

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全校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體育藝術2+1項目的領導,保證這一活動項目的順利進行,成立**鎮(zhèn)中心小學體育、藝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長:黃海彬

副組長:陳春如

何飛拉

成員:各處室領導

體育組和藝術組教師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曾淑娃兼任辦公室主任。

三、實施目標

1、以實施教育部的“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體育、藝術2+1項目”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主要內容,確保每位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具有一項藝術特長。

2、開齊開足體育和藝術課程以及具有各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外體育和藝術活動,滿足全體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多樣化的活動需求,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

4、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學校文體活動特色,形成2—3項體藝特色,學生人人學會一種特長,形成學校特色品牌。

5、重視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學校文體活動制度、評比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使學校課內外文體活動工作更加科學、規(guī)范、系統。

6、加強課內外文體活動的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提高活動組織和指導水平;加大投入,改善體育、藝術活動的場地設施和設備。

三、工作要求

1、強化組織領導

各年級要加強相應的體育、藝術教育工作領導,并制定工作計劃。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計劃,加強對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體育、藝術2+1項目”的順利進行。

2、合理選擇項目

學校根據教育部的“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從學?,F有師資條件以及體育、音樂、美術教育教學設施、器材、場地等實際出發(fā),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合理選擇確定每個年級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項目、“體育、藝術2+1”,如體育項目:跑步、跳高、跳遠、鉛球、乒乓球、跳繩、體操、籃球、足球等,藝術項目:器樂(笛子、口琴、風琴、吉他、古箏等)、鼓號隊、合唱、舞蹈、繪畫、書法、手工制作等。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體育、藝術活動內容體系,形成學校的體育、藝術項目多元化.

3、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藝術課程

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教育計劃,開齊開足體育、藝術課程和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確保每天下午一節(jié)課外體藝活動課。科學制定每學期體育、藝術學科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和內容;體藝教研組有計劃、有總結,能定期開展活動并有活動記錄;體藝教師重視理論學習和研究,有個人業(yè)務學習筆記,結合實際修訂校本教材

;體藝教師按照新程標準課;學校開展與實施體藝校本課程,按照體育、藝術教育的規(guī)律和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組織文體活動。

4、切實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

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關于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各班必須在下午課后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集體體育鍛煉。并將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和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列入學校課表,認真組織實施。各班要充分利用大課間和課外活動時間,通過興趣小組、學生社團、運動隊、藝術隊等形式,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和藝術活動,每周活動時間、地點、內容明確以及班主任、指導老師落實到位。圍繞“體育、藝術2+1項目”學校組織開展對抗賽、挑戰(zhàn)賽、才藝展演、作品展示等多種形式的校園體藝活動。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全校性體育運動會和一次全校性文化藝術匯演,為全校師生搭建平臺,提供機會,展示自己,滿足全體師生個性發(fā)展和成就感需求。同時選撥優(yōu)秀學生、挑選優(yōu)秀作品參加縣里的運動會、文藝匯演、藝術表演以及各類文體競賽等活動。

5、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各校要建立和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報告公示及上報制度,每學年必須按要求對學生進行一次〈標準測試,列入學生檔案。各年級要依據《教育部“體育、藝術2+1項目”技能標準(試行)》中的技能評定標準,每學期對學生“體育、藝術2+1”的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考核登記,列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評定辦法力求簡明易行,體現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全員參與“體育、藝術2+1項目”,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運動訓練和藝術活動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藝術技能水平。

6、加強體育、藝術師資隊伍建設

按照國家教學計劃要求逐步配齊體育、藝術專業(yè)教師,加大專業(yè)培訓工作力度,提高體育、藝術教師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要以專職體育、藝術教師為核心,輔導帶動一批有業(yè)余愛好的專長教師,使他們成為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體育藝術2+1項目”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將教師參加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體育藝術2+1項目”的訓練、輔導進行合理核定計入教師工作量。要充分發(fā)揮本校資源優(yōu)勢,邀請有體藝專長的社會人士指導“體育、藝術2+1項目”輔導。

四、

建立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督導評價制度

學行將建立全校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體育、藝術2+1項目”評估機制。學校按課程計劃開齊開足體育、藝術課程及執(zhí)行音體美課程式情況,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及“體育藝術2+1項目”開展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評估。對體育、藝術教育工作開展好的班級教師進行表彰,對工作開展不好的班級教師給予通報批評。并適時召開總結會,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完善措施,改進工作,推廣大典型經驗,帶動全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開展,使全校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體育、藝術2+1項目”工作逐步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

第7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發(fā)展

江津米花糖,是江津傳統老字號產品,因其發(fā)源于江津而得名,是重慶特產之一。其制作技藝包括原料陰米的加工制作、多種輔料如白糖、飴糖、花生仁、桃仁等的綜合制作,香型輔料的處理制作,經熬糖、油酥、攪拌、烘干等流程復雜,技藝特殊、嚴謹周密。在2011年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被列為重慶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再現了當地生產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社會交往等,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體現。

隨著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新媒體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并改變著人們原有的生活習慣。對于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新媒體時代就如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給它們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又為它延續(xù)與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一、新媒體時代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帶來了新的傳播環(huán)境,從而導致了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現代文化通過新媒體得到了廣泛傳播,而代表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古老技藝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同時,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等傳統文化已有的發(fā)展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一)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沖擊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發(fā)展,極大的推動了新媒體的發(fā)展,新媒體打破了傳播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提高了信息傳播效率,使得現代文化得到了廣泛傳播。西方的一些文化風俗伴隨新媒體的發(fā)展開始傳入中國,如西方傳統節(jié)日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逐漸成為現代潮流的象征,影響并改變著一些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等傳統文化卻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等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最終導致大眾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等傳統文化的淡忘。

(二)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傳播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在新媒體時代,傳播渠道變得多元,傳播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然而,目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播渠道仍以傳統媒體為主,如報紙、雜志、電視、廣告等,傳播渠道單一,且多為單項傳播。在傳統媒體對信息傳播之后,難以與大眾進行及時交流互動,從而導致受眾反饋信息少而滯后。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統的傳播方式已難以適應社會和人們的需求。因此,在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播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果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播方式不能與時俱進,順應時展,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會被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三)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傳播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體時代也是信息化的時代和眼球經濟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很多龐雜而碎片化的信息。只有充滿創(chuàng)新的內容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引起受眾關注。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播內容主要為新聞報道、廣告宣傳等,缺乏創(chuàng)新性。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傳播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傳播內容的創(chuàng)新是適應時展的需要,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只有將古老的傳統技藝與時展相結合,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得到長久的發(fā)展。

二、新媒體時代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發(fā)展面臨的機遇

德國民俗學家保?辛格爾認為,現代技術世界的發(fā)達表面上造成了許多不利于民間文化生存的條件,但實際上現代技術世界的時間感及交通、大眾傳媒造成的跨越式的空間,以及社會分化的強化,促使民俗活動的節(jié)奏加快,為民俗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涵蓋面,使之可以通過互聯網的通訊技術傳遞到超地方的領域中,并為不同社群的認同和聯誼提供機會。1新媒體時代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新媒體能在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播與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提供了有效的傳播平臺

新媒體是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在新技術支撐之下形成的媒體形態(tài),如互聯網、手機、移動電視等等。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新媒體傳播時效性強、互動性強、具有大容量、受眾面廣等特征,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對信息進行傳播。同時,新媒體使大眾不再受主流話語的束縛,而讓每一位新媒體使用者都成為了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新媒體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信息進行傳播。

新媒體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平臺,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和手機APP等終端應用。開發(fā)打造江津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微信公眾號、手機APP或者只是江津米花糖個體的微信公眾號、APP,將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歷史、現狀、制作工藝、傳承人活動、品牌信息、品牌活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新媒體進行推廣和傳播。用戶只需掃描二維碼或者是將APP下載安裝使用,就可以隨時關注和了解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及其最新發(fā)展信息。利用新媒體技術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播,順應現代受眾的閱讀需求,提高傳播效率,最終使其得到更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二)有利于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數字化保護

新媒體時代的數字化保護就是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保存、傳播等的過程。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主要方式是以現場記錄的方式,通過視頻、音頻、圖像等進行數字化采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面、真實、系統地記錄,最后建立數據檔案庫。通過這種數字化保護技術可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靜態(tài)和動態(tài)展示。因此,利用新媒體語境下的數字化技術,可以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工藝流程、工序等以視頻、音頻、圖像等形式進行全面、真實、系統記錄,同時還可以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地方文獻、研究著作、期刊等進行數字處理和存檔,建立一個數據檔案庫。這個數據檔案庫,一方面可以用于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展示與傳播,另一方面可以最終實現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保護

(三)有利于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承

新媒體傳播具有互動性強的特點,當傳播者通過媒介把信息發(fā)送給接受者,接受者能對收到的信息進行及時反饋。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的傳承,可以利用新媒體具有互動性的特點,通過新媒體對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傳承、保護發(fā)展建議等與受眾進行交流互動的,并根據受眾的反饋意見,及時修改和制定發(fā)展對策。

第8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關鍵詞:新疆;生態(tài)文化建設;媒體責任

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上,新疆就因為獨特的區(qū)域優(yōu)勢,發(fā)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社會發(fā)展、歷史變遷,如今的新疆已經成為了第二座“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路,實現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建設,就需要推進良好的生態(tài)文化建設,媒體是輿論喉舌、監(jiān)督工具,是大眾文化的傳播者和引領者,推進新疆生態(tài)文化建設,媒體應發(fā)揮自身作用,率先垂范、先行行試,為新疆生態(tài)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一、通常傳統渠道,促進輿論和諧的媒體責任

(一)立足現實,做好社會發(fā)展的耳鼻喉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以及加入世界WTO組織,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大力的發(fā)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嚴重,而這些問題的重視程度依然不是很高,只有那些污染非常嚴重的地區(qū)才對其產生了一定的重視,使得我國當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得不到解決。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在世界中獨領,地位在不斷的提升,而在這同時,我國的環(huán)境問題與經濟增長的速度成正比,對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當今的情況下,對環(huán)境的改善成為了當今社會發(fā)展中的主要問題。隨著環(huán)境問題的不斷產生,在電視、報紙以及其他各種新聞媒體中都經常出現對環(huán)境的報道,使人民群眾對環(huán)境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1]。新疆作為我國的西部主要的經濟大省,在生態(tài)文化建設過程中,媒體就要發(fā)揮出其連接紐帶的作用,使政府、社會、群眾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使新疆建設的更加美好。

(二)注重宣傳,保持體察問題的客觀視角

在當前的社會中,媒體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宣傳的作用,其可以使用電視新聞、報紙、雜質、網絡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使群眾的環(huán)保意識得到提高,同時,這一作用也是我國當前使用的最多的手段之一。在當前階段中,群眾對環(huán)保的理解還不是很深刻,其思想中依然存在著一些誤區(qū),這種情況下,群眾在對待新聞報道時,就不能對新聞正確的進行解讀,與新聞所要表達的內容產生了一定的差異,使新聞媒體的效果發(fā)揮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加強媒體對新聞報道時語言的使用,使其能更加貼近群眾的生活,能讓群眾對環(huán)境問題的理解更加的透徹[2]。因此,在新疆生態(tài)文化建設過程中,新聞媒體在進行報道的同時,還要對報道中的內容進行一定的講解,使其能更好的面向社會群眾。

(三)以人為本,切實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到人們的心中,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就有了對環(huán)境問題的知情權,而新聞媒體就會將發(fā)生的環(huán)境問題及時的進行報道,使人民群眾能夠及時的了解這些問題,同時,知情權也是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這就說明新聞媒體在群眾的知情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某些地區(qū)的環(huán)境問題不斷的提升,這時,多途徑的新聞媒體報道就成為了人們了解環(huán)境問題的有效途徑。我國新疆地區(qū)土地面積極其廣闊,但是其中一大部分被沙漠所覆蓋,其中世界第二大沙漠沙哈拉沙漠的大部分就在其中,而且沙漠還在不斷的進行擴散,這就使新疆地區(qū)具有非常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因此,新疆地區(qū)的群眾就要具有對這一問題發(fā)展的知情權,新聞媒體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使群眾對沙漠問題的影響具有深刻的了解[3]。

二、發(fā)揮媒體職能,促進公眾參與

(一)發(fā)揮媒體優(yōu)勢,積極推進信息公開

新聞具有對信息體現的功能,在社會的發(fā)展中,新聞媒體能將信息及時、準確的出去。在我國當前發(fā)展階段中,加強環(huán)境問題的報道和輿論的監(jiān)督是媒體行業(yè)在生態(tài)文化建設中的主要工作內容,尤其是在我國環(huán)境非常脆弱的新疆地區(qū),更有重大的意義。因此,在和諧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媒體可以使用其具有傳播性的特點,及時的將環(huán)境問題傳遞給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對環(huán)境問題最快的得到了解,并且媒體還有較權威的公共平臺,環(huán)境問題也可以在上面盡快的顯示[4]。所以,媒體就要敢于揭發(fā),使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的因素能盡早的發(fā)現,及時的解決,為人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二)發(fā)出環(huán)保提議,調動群眾參與

在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中,重型工業(yè)占據了主要的地位,而這些重工業(yè)在生產的過程中就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我國經濟建設轉型成了必然的趨勢,這就導致了環(huán)境與經濟發(fā)展之間存在著矛盾。在這種情況中,作為公開的新聞媒體,就不僅僅在其中起到了聯結紐帶的作用,而是應該作為社會發(fā)展的t望塔,工作在社會發(fā)展的前沿陣地,使國家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能更好運行的同時,加強社會的建設,使我國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問題之間的矛盾得有有效的解決。由于新疆在我國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新形勢下,新聞行業(yè)更應該把握主機遇,使新疆地區(qū)的生態(tài)文化建設構筑的更好,為我國社會的進步提供良好的動力。這就要求新疆媒體要進一步加中新聞當中關于環(huán)境問題比重,促使加群眾對環(huán)境問題產生更深的重視,使群眾能更好的參加到環(huán)保的事業(yè)中[5]。

三、積極構建一體,推進問題解決

(一)設置議程,強化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度

新聞媒體處在社會發(fā)展的最前沿,這就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其具有的監(jiān)督作用,可以將群眾不能親眼所見的問題發(fā)現出來,使問題更好的面向社會。而在我國當前階段中,新聞媒體的監(jiān)督效果還不是很好,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新聞媒體自身的因素占了主要的原因。因此,在當前階段中,要想使新聞媒體的作用更好的發(fā)揮出來,首先就要媒體具有較高的信譽,保證所傳播的信息真實、準確,并且傳播的方式還要正確。而由于新疆地區(qū)在我國具有特殊的經濟、地理、政治位置,這就為新疆地區(qū)的新聞媒體在設置議程時增加了困難[6]。

(二)報道環(huán)境問題,力推環(huán)境治理法制化

在對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群眾的力量還是渺小的,只有依靠強有力的法律武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所存在的問題,因此,就要建立法制化社會。在這一過程中,新聞媒體就可以在其中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可以將關于環(huán)境的所有問題進行報道,對那些負面新聞進行報道可以使群眾與社會產生重視,加強對其進行解決的效率,對那些積極的新聞,可以為其他地區(qū)進行環(huán)保工作提供依據,使我國環(huán)境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在我國新疆地區(qū),媒體的主要作用就是講各方面的環(huán)境新聞進行報道,使當地的政府產生重視,使用法律的手段對造成環(huán)境破壞的企業(yè)與個人進行管理,使我國新疆地區(qū)更好的構筑生態(tài)文化建設。

四、總結

在我國當前的發(fā)展階段中,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這種情況下,新疆的發(fā)展也應該向著這個方向進行。媒體作為當今社會中重要的部門,其能對社會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將社會中的問題及時的公布,并且可以促進群眾更好的參與。因此,在新疆生態(tài)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尤其是新疆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媒體的責任就更加艱巨。

參考文獻:

[1]牛汝極,李建軍,金玉萍等.民進新疆區(qū)委會專題調研組,新疆文化強區(qū)面臨的挑戰(zhàn)和實現路徑探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7(01):1.

[2]張小平,艾則孜?克尤木.生態(tài)立區(qū)興林富民推進我區(qū)現代林業(yè)跨越式發(fā)展――林業(yè)推進新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實踐[J].新疆林業(yè),2013,12(03):4.

[3]唐兵,安瓦爾?買買提明,張園園.新疆生態(tài)城市發(fā)展模式與對策研究[J].城市,2012,04(08):15.

[4]吳琳.論政府社會管理的理論依據與機制創(chuàng)新――基于新興媒體時代的視角分析[J].桂海論叢,2012,03(06):85.

第9篇:新媒體實施計劃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 初中化學課堂 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103-01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多媒體技術最為主要的特點就是在應用的過程當中集圖像、聲音、動畫以及文字圖片等多方面的教學信息為一體,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也能夠將一系列靜止的化學知識動態(tài)化,由此就不難看到,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的,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生上來。在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過程當中,教師能夠將一些相對而言比較抽象的問題通過一些親切的情景和言簡意賅的解說逼真的表現出來,究其本質而言,這樣一種方式對于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以及教學效率的提高都是有著非常良好的作用的。

作為現代教育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應用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良好的把握好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huán)境這樣三者之間的關系的話,是能夠最終形成非常良好的教學結構環(huán)境的,而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就能夠最終實現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這對于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和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化

2.1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

在新課程中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非常明確的要求,要求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fā)來進行,必須建立在學生既有的知識體系和生活經驗之上。因此我們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的時候無疑也需要認識和考慮到這一點。例如在進行《水的組成》內容的學習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畫面來展示自然界中多種多樣的水的形態(tài),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予以思考,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學生的思考狀況相對而言就要活躍得多。在進行二氧化碳性質的學習時,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三態(tài)循環(huán)進行展示和表現,并對其在冷藏以及人工降雨中的應用予以展示。在動畫圖像、文字注釋以及聲音的多重展現下,基本上就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利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當中,往往有比較多的難點很難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或者是在理解和接受的過程當中產生錯誤的理解,這樣一種狀況如果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加以處理和解決的話,甚至對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針對于這樣一種狀況,我們同樣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將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予以動態(tài)的模擬和顯示,化靜為動,讓學生從事物的本質上來看待這樣一些問題,針對于學生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初中化學知識無疑有其自身顯著的特點,也就是比較抽象,且很多的化學事實都是很難直接看到的,而應用語言又很難將其徹底的解釋清楚,正是因為這樣,才容易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容易造成錯誤的認識和理解。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往往就是照本宣科,或者是簡單的描述,實際上這樣一種狀況下學生是非常難以對其理解的。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則因其強大的模仿力而能夠應用動畫、聲音以及圖片等多種方式來對上述難以表現的事實進行表現、放大和模擬,將一些微觀世界里的東西直觀而形象的表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一種形式既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良好調動。

如在對原子進行講解和描述時,原子就是一個比較抽象和模糊的概念,比較難以被學生所理解,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對氧化汞進行分解變化的展現。甚至可以將原子制作成為一個非??蓯鄣娜蝿招蜗?,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氧化汞的分解過程清晰而直觀的認識到原子的概念以及本質。

2.3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模擬實

化學試驗在整個的化學教學過程當中無疑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和部分,這主要是因為化學試驗能夠良好的培養(yǎng)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除此之外還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在教學過程當中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但是部分化學試驗可見度是非常小的,包括分子的擴散或者是固體的溶解等,這就使得學生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很難對其有客觀而準確的認識。但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如果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進行放大、慢放、定格以及重播的話,就能夠非常清楚明白的讓學生看清楚化學變化的具體過程。

除此之外,就是考慮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還有一些危險性的試驗,這樣一些試驗有的是因為會發(fā)生爆炸,有的則是因為在學校實驗室環(huán)境下根本就不可能進行操作,這就會使得學生完全無法直觀的去認識和了解這樣一些方面的知識和內容。而這樣一種問題同樣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來予以解決,以試驗的模擬來解決這樣一項硬性的不足。危險試驗如在進行將是碳酸銅的試管加熱時如果試管口向上的話就會使得加熱生成的水流回試管造成爆炸;稀釋硫酸的時候如果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同樣會導致爆炸等??傊?,相類似的試驗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來進行試驗的模擬,讓學生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同樣達到教學目的。當然,這樣一種說明和分析也并不就意味著所有的試驗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模擬,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根據實際的狀況來進行模擬實驗和動手試驗的結合。

結語:在教學過程中良好、靈活、合理的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較好的凸顯出教室和學生的雙主體性,還能夠真正有效的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針對于化學教學現狀的改變以及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