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育情懷;耐心;教育精神;信任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6-0125-0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出自誰之口,目前尚無定論,但一般認為出自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中說過類似的話:“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盡的。凡在智力發(fā)展上沒有病態(tài)偏向的孩子,毫無例外地都可以順利地獲得中等教育,不及格和留級現(xiàn)象是學校教育工作差的后果”。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一生中,對后進生(他認為沒有差生)、能力差或智力差的學生有過比較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shù)某晒?。在他看來,他所教的學生,沒有一個不是“好的”,均成為了蘇維埃國家各行業(yè)中出類拔萃的建設者。在《給教師的建議》的第一條中,他就提到,“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p>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等著作中,無一不強調(diào)教師對培養(yǎng)兒童的作用。在《給教師的建議》第76條中,他寫道“我們當教師的人應當記?。簩τ诿卡D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jīng)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我們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yè),它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面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第78條中,對一位叫做巴甫里克學生,女教師給的鑒定是:“思維遲鈍的兒童?!迸處熡^察到“他對待圖畫和自然現(xiàn)象的態(tài)度很消極。很少思考、比較和對比。對他得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道應用題或者一個最基本的依存關系,他思考的時間都要比別的孩子多2、3倍”,在她看來,巴甫里克是一個思維遲鈍的孩子,應當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女教師不僅在學校里給巴甫里克盡量補課,也給巴甫里克的母親提出同樣的忠告。只要他跟同學們一起玩耍那么個把小時,女教師就認為他偷懶,不肯用功。他的智慧――用自然學科教師的話來說,是“表現(xiàn)在手指尖上”―他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另一位老師卻發(fā)現(xiàn)了這個孩子的優(yōu)勢,并促成了他的成功?!斑@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教師善于成功地開發(fā)出他的天才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稟賦有著直接聯(lián)系的” 。諸如此類非常明顯的例子,說明教師在學生成長和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并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成長跟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密切相關。
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的積極意義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單從這句話而言,說明孩子的成長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孩子不僅僅是孩子,就根本屬性而言,孩子是生命完整的人。強調(diào)孩子的可塑性和發(fā)展性,這種對兒童發(fā)展的充分肯定和對兒童的積極態(tài)度要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和耐心,如此一來,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便是完全可能的。
“只有不會教的教師”,說明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責任重大,除了傳統(tǒng)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外,還要對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很大可塑性的兒童和少年進行品德形成的干預和人格完善的引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學齡時期,教師對學生來說,是打開事物和觀點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期,教師就是打開思想世界的人。不難看出,教師對孩子成長的作用十分重要且無法取代,為了促進孩子更好的成長,教師應該不斷地加強自身學習,及時更新知識,了解孩子的特點,關心每一個兒童,言傳身教做學生的榜樣,并將教好所有的孩子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不斷勉勵自己為了接近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從這個角度看,它是進步的,強調(diào)教師的責任,重視教育和教師在社會發(fā)展中積極而不可取代的作用。
三、“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的消極影響
盡管“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具有不可小覷的積極意義,但認為學生學習能否成功完全取決于老師的“教”的水平,則過分強調(diào)教師外因的影響,無限夸大了教師的作用。
首先,教師也是不斷學習的個體和成長的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也是不斷改進和提高的過程;其次,教師作為不斷發(fā)展的人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如認知的狹隘、知識的不足等,因此完全依靠教師不可能達成教育目的。再者,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的個體,他們能否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人才,還需要他們自己積極主動學習,發(fā)揮能動性,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除此之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永遠的陪伴者,最初的影響者、第一任的和終身的教師,忽視了家庭教育的基礎和作用,學校教育的影響是單薄的。最后,學校教育也需要社會教育的配合,因而教好孩子是教師、家長、社會團體甚至媒介等各方面合力的作用。
絕對地過分強調(diào)“教”的作用,會對教師的教育活動或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正如有論者指出的那樣,這種觀點只是一種美好的夢想,“過猶不及”,高調(diào)唱過了頭,就會引起老師們的反感,現(xiàn)在的很多教師已經(jīng)是超負荷運轉(zhuǎn),如果再苛責教師,“身心疲憊的教師如何能承擔起這沉甸甸的責任?”承擔不起,但還要承擔,其結果是:“不能承受之重,必然會導致不去承受?!薄澳菢右粊?,不僅對老師是一種傷害,恐怕對學生本身和對中國教育本身都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四、再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
人們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的理解和認識各有千秋。然而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對一個觀點的評價不僅要看它字面所表達的意思,更要將其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全面認識其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斷章取義可能會造成認識的偏差和實踐的失誤?!皼]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是一句概括性的總結語,體現(xiàn)了蘇霍姆林斯基對孩子的信任、呵護,對他們的耐心和信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提倡的是一種精神,而不能作為事實或邏輯判斷。教師應該將它作為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畢生追求。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好孩子的判定是多元的,這點在他的著作中無一不體現(xiàn)著。他在自己一生的教育教學中始終將育人作為最大的樂趣,將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畢生的追求。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如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心懷教育愛,對每個孩子給予信任和耐心,相信孩子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
給予學生信任和愛心,在實踐中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和進步,獲得知識和成長,是教育者應有的教育情懷。如果每個教師都在教育教學中自覺地實踐這樣的教育信念,那么“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的真理和價值必會彰顯。
參考文獻:
[1] B.A.蘇霍姆林斯基著.趙瑋,王義高,蔡興文 譯:帕夫雷什中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 8
學習洋思的心得體會
目前,在教育戰(zhàn)線上掀起了學習洋思的熱潮,我校也被卷入這股熱潮中。這是因為洋思人的經(jīng)驗是成功的典范,洋思人的做法具有前瞻性,是教育戰(zhàn)線上的排頭兵,領路人。我認為學習洋思不能只從表面上學起,而要抓住洋思經(jīng)驗的關鍵所在。我通過認真閱讀“洋思”教學經(jīng)驗的資料以后,深有感觸:一所地處偏僻的鄉(xiāng)村初中,建校短短20年,卻成為全國素質(zhì)教育的典型,這是因為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結果。他們構想了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新的教學方法?!把笏肌钡摹跋葘W后教”,滲透著自主精神,不僅預習在先,上課時往往經(jīng)教師數(shù)語點撥,學生們就很快地
“通過引橋,上了自學快車道”,而且所謂“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師教,依然主要是引導學生們自己教自己,學會的教尚未學會的。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結構注重的就是讓每個未來的公民學會學習,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學好,人人都能學會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結構怎么能叫不中看呢?
通過學習洋思的經(jīng)驗材料,相互交流學習體會,使我明確了學習洋思首先要學習洋思人堅持發(fā)展,永不滿足的信念。洋思中學之所以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學習楷模,是因為洋思人對黨的教育事業(yè)認真負責,自覺克服各種困難,不斷追求、提高和發(fā)展,永不自滿。其次,要學習洋思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洋思人為了振興教育,他們竟然以三流的辦學條件,三流的生源基礎,創(chuàng)造出一流的教學業(yè)績,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全體洋思人不斷探索、爭創(chuàng)一流、無私奉獻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們現(xiàn)在學習洋思,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像洋思教師那樣,發(fā)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孜孜追求,誨人不倦,永遠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才能為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人才。再次,要學習洋思著眼素質(zhì)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辦學理念。洋思人堅信:“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讓每一位家長滿意”的教育理念,堅持以新生來校開始,以最后一名學生抓起,針對每個學生全面發(fā)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洋思人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是對事業(yè)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靜下心來學習,滿懷信心地追求進步,追求成功。確實如此,世界上的路是那些踏踏實實的人走出來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認真研讀“洋思經(jīng)驗”后,我們應該認識到要教會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其中學會認知占有首要地位,我認為學生能夠?qū)W會學習的課就是好課。以上是我學習“洋思”經(jīng)驗的一點體會,同為農(nóng)村學校,有著同樣條件,同樣的環(huán)境,同樣的學生,我相信:如果我們也有著“洋思”的精神, 我們同樣也會取得卓越的成績。而且我還相信:學習“洋思”經(jīng)驗是能夠有效地推動我們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的。
[關鍵詞]教師學生教育壓力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09-0051-02前段時間有一種說法:“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盵1][2][3]筆者不知道這句話最先出于何處。但這種說法后來被慢慢扭曲為若學生學得不好,責任全在教師。此言論一出,輿論嘩然,但更為奇怪的是居然贊成者為數(shù)眾多。仔細觀察才發(fā)現(xiàn):在贊成者當中,多數(shù)為成績差的學生。他們贊成的理由不說也清楚,因為這種說法給自己的成績差找到了一個最大的借口,把成績差完全歸結于自己以外的外因。這個借口不僅可以掩蓋自己學習不努力,反而把自己變成一個 “不會教”的、“誤人子弟”的教師的受害者。而其他贊成者,有不懂教育的好事者和懂點教育對教師的苛刻者。這些現(xiàn)象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現(xiàn)代教師除了工作艱辛之外,還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我們知道,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古訓早有“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歷史發(fā)展到現(xiàn)代,每個學生都在追求個性化發(fā)展,都在教師那里追求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自身潛力??上攵逃膹碗s性更大了。
這里我們并不討論教育到底有多么復雜,先說說比教育簡單的,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學。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教學是被教學者和教學者雙方的事,也就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事。僅就這一點來說,學生學得不好,全怪教師這種觀點就站不住腳。其次,按辯證唯物論,外因是改變事物的條件,內(nèi)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外因,學生自己是內(nèi)因。成績差,內(nèi)因應該是關鍵原因,怎么能 把外因歸結于主要原因?如此說來,學生成績差了就怪教師,的確是大錯特錯了。從教學上升到更復雜的教育,教育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邊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育者是外因,被教育者如果不成才也不能簡單把原因歸結于教育者。
有必要說明教育和教學的異同。兩者最大的異同就是教育是所有教學的總稱和升華。教學看的是成績,是短時間的;教育看的是成果,是長時間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講的就是教育的長時性。教育和教學都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在這種雙邊活動中,學生的學是內(nèi)因,教師的教是外因,外因是事物改變的條件,內(nèi)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檢驗教學或教育的標準只有一個,即學生,以學生的成績或?qū)W生本身作為成果來檢驗教學或教育的優(yōu)劣。為了使下面論述簡單些,我們不再糾纏教學或教育這兩個概念,就用比教學更廣泛的概念教育。
在幾千年的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一直處于教育的中心地位,即主體地位。這不是偶然的,而是歷史的必然。在古代社會,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交流量少,世界信息化程度很低,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有限,最初的時候甚至只能從教師那里獲取想要的東西。這必然形成以教師為中心,也必然出現(xiàn)師道尊嚴。但隨著生產(chǎn)力的提高, 人們交流量變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慢慢的多起來。特別是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社會的信息化程度空前絕后,而且方興未艾,學生獲取知識從先前很難,現(xiàn)在變得輕而易舉。除了書本、雜志、報紙、廣播、電視,利用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動動手指頭就能了解世界上最新的新聞,百度或谷歌就能查詢到幾乎所有自己想要資料。
于是乎,就出現(xiàn)了像韓愈在《師說》中的所描述的那樣:“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當代的教師感慨:學生沒有從前努力了,沒有從前聽教師的話了,沒有從前守紀律了,沒有從前尊重教師了??傊?,沒有從前好管教了,沒有從前好教育了。同樣,現(xiàn)在,不僅教師對學生頗有微詞,學生對教師的看法也很多。學生對教師最大的不滿是教法單調(diào)、枯燥,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教師不僅有代溝,而且課堂上教師太嚴肅,缺少親和力。中國古代就有“親其師,信其道”的說法。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教師和學生各執(zhí)一詞,爭得不可開交,但爭論的焦點只有一個:教師覺得學生不好教,學生覺得教師沒教好。幸好只是不好教而不是教不好,也幸好只是沒教好而不是沒好教。教師雖然覺得學生不好教,但不是教不好,不是“孺子不可教”,不是“朽木不可雕”的放棄態(tài)度,而是覺得雖可教好但難度太大;學生也沒有否定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只是覺得教師應該教得更好,同時也讓自己學得更好。總之,師生間的矛盾不是不可調(diào)和的,只是缺少一種更為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師生雙方都比較滿意。
雖然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在這個雙邊活動中教師不是內(nèi)因,而是外因,不是主體,而居于次要地位,這種處于次要地位的外因不是事物變化和發(fā)展的直接原因和動力,但是教育成敗的壓力卻幾乎單獨由處于次要地位的外因――教師來承擔。這在傳統(tǒng)教育中還勉強說得過去,那時教師雖然不是內(nèi)因,但卻是教育的主體,處于教育的中心地位,一切教育活動均圍繞教師展開。在古代,有“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提法,因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影響很大,甚至對學生的一生都有影響,這必然要求教師擔負起足夠的責任,承受住相當?shù)膲毫?。“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反過來出不了高徒,就是教不嚴,教師除了自己“惰”之外,更難脫“誤人子弟”之咎。歷史進步到現(xiàn)在,在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實踐中,教師不再是教育的主體,不再處于教育活動的中心,而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那么在現(xiàn)代教育中教師的責任是否減少了,壓力是否降低了呢?并非如此。在現(xiàn)代教育中,雖然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下降了,但由于學生、家長,甚至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更高了,教師的責任和壓力反而上升了。在信息社會中,學生不只接受教師單一的教育,他們還大量的或者海量地接收著信息社會廉價或免費提供的各種信息,即知識。這些信息即便對學生無害,但也絕非都是精華。作為學生,他們自己不僅不可能很好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反很可能真假不辨,良莠不分,甚至是非顛倒。這除了要凈化社會風氣外[4],更需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判斷真假,區(qū)分良莠,明辨是非。這對教師的業(yè)務期望明顯提高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師高弟子強”,說的就是現(xiàn)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是當代教師的追求。除此之外,由于傳統(tǒng)課堂太嚴肅,教師太嚴厲,教學太刻板,而教育之外的東西正好相反,輕松,活潑,豐富多彩,以至于學生也每每感慨:不是我不想學,而是學習太枯燥,乏味,不好玩。這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能把課上得寓教于樂最好,若不能,最少也要能調(diào)動起學生的興趣。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筆者對現(xiàn)代教師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深有體會。社會在不斷進步,現(xiàn)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信息膨脹,社會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社會對各行各業(yè)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教育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yè),關系到將來,社會對其要求更高。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在提高,當然對教師的要求也在提高。新時代的教師雖然不再有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下的主體地位,但卻必須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承受更大壓力。在面臨挑戰(zhàn)的時候,除了要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堅持原則,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外,還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樂觀教學,緩解壓力,更要不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才能與時俱進,才能超越時代,更好地引領學生進步。這樣才能體現(xiàn)教師這職業(yè)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的內(nèi)涵,不負社會對教師的期望。[5][6]
[參考文獻]
[1]趙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J].江蘇教育,2011(4):15.
[2]王雅珍,祁秀春.對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用的再認識[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5):37-40.
[3]魏登云,楊桂芳.解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9(5):107-109.
[4]陳瑜明.質(zhì)疑“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0):91-93.
[6]張艷.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人類靈魂工程師[J].科學中國人,2008(6):112-113.
關鍵詞:家訪;班主任;藝術;方法;因材施教
認真扎實地做好家訪工作,是全面了解學生,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良好方法。通過家訪,教師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可以找到孩子未完成作業(yè)的原因,也可以找出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因此,為了使家訪達到良好效果,我認為農(nóng)村學校的班主任在家訪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周密計劃,明確目標
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較繁重,班上人數(shù)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計劃顯得十分必要。開學之初,應做好家訪工作的計劃。明確目的,對家訪的重點、難點、數(shù)量、時間等做細致的安排,家訪后,要做好記錄存檔,及時跟蹤反饋,才能不斷提高家訪的質(zhì)量。教育界曾有一句很不客氣的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同樣的道理,應該還有一句:沒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家長。這樣說,實是想強調(diào)教育是家校雙方的責任,只有家校雙方的教育方向一致,力量才能達到統(tǒng)一,雙管齊下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二、形式多樣,注重實效
在農(nóng)村不少家長外出打工,而且是雙雙外出打工,要上門家訪與家長溝通比較難,因此,老師要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我姑且把農(nóng)村家訪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1.上門家訪
這主要是有學生父母在家,或者爺爺奶奶素質(zhì)稍高一點的,老師直接到學生家庭正面與學生家長交換意見,我認為這是最好的一種形式,因為這種形式直接,能夠更好地交流。
2.電話溝通
現(xiàn)在通信發(fā)達了,一點小事,打一個電話可以解決的,沒有必要去家訪。也沒有必要事事把家長請來,小事去請家長來,家長會感到反感,總覺得是小事,來又耽誤了他半天的時間,不來,又怕孩子“受氣”,在進退兩難間,他只覺得厭煩,有時會有抵觸情緒,從而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必須有重要的事情時,才去家訪,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3.側(cè)面溝通
有些孩子父母離異,雙雙都不管,老師可以是與學生較為親近的親戚或長輩進行溝通,家訪的地點也不一定在學生家里。
4.開家長會
老師可以大面積與家長接觸。
三、尊重家長,實事求是
家訪的成敗,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對優(yōu)生、后進生、特困生的家長等不能按個人偏好來看待,應一視同仁,均給予他們同樣的關愛。家訪時,要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在校情況,對優(yōu)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們的缺點;對后進生,不應以偏蓋全,說得一無是處,應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對特困生,要鼓勵他們樹立信心,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四、總結調(diào)整,注意“善后”
家訪后,留心觀察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的表現(xiàn),觀察學生的點點滴滴細微的變化,并及時表揚和指出應該努力的方向,有機會再次回訪家長,匯報情況,同時對自己的家訪及時總結調(diào)整為以后的家訪工作多多借鑒。我們通常認為家訪結束,整過家訪過程就完成了,實際上不然,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是老師要整理好家訪記錄,建立起學生成長檔案。
二是因為家訪必定引起學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動,學生心里會有很多想法:老師和父母說了些什么,是不是告了我的“狀”,所以老師要把學生在校與在家的表現(xiàn)綜合起來,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心里“安定”。
三是要把學生在老師家訪后的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家長。這些“善后”工作其實很重要。
總之,家訪是一門藝術,做好農(nóng)村家訪工作,引導和教育好學生,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必須明確目標,做好計劃,講究適當?shù)姆绞?、方法。我們只有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找出問題所在,從而解決問題,共同把孩子管理好,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成墨初.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M].北京:朝華出版社,2009.
[2]徐景來.別拿名言當真理[J].山東教育,2009(11).
1、教師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為最好的我。
2、做到三心、三家。三心即童心、愛心、責任心。童心,即和學生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愛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戀、思念,想你的感情。責任心:一道成長,為共和國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三家,即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專家:課上的棒,專業(yè)上也有造詣,教給學生特長,自己也有特長。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帶著思考的大腦教學。思考學生在想什么,帶著學生思考。心理學家:不知不覺走近學生,打開學生的心靈大門。
3、做反思型的教師。帶著思考的大腦從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實踐,不停的閱讀,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寫作。
4、教師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從什么地方來,從實踐中來;從困惑中來;從學生中來;從寫作中來。要挑戰(zhàn)自我,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做自己的事,爭取做個最好的老師。
李鎮(zhèn)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
第一,有愛就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優(yōu)秀教師共同的特點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yè)是需要愛心的職業(yè),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yǎng)每一位學生。伸出溫暖的雙手,獻出真誠的情和愛,扶持他們一步步長大。
第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是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決定性因素,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師隊伍,必須堅定不移地建設好人民教師隊伍。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做著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這些事情卻連著千家萬戶,連著祖國的未來。老師們不僅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敬業(yè)奉獻,作出不平凡的光輝業(yè)績,在危急時刻也同樣能夠挺身而出,見義勇為,作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壯舉。沒有廣大教師的艱苦奮斗和獻身精神,就沒有教育事業(yè)的今天,就沒有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
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學方法。學生終究是學生,冷靜分析,只要方法得當,沒有管理不好的課堂紀律,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哪怕是問題孩子。實際上課堂教學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問題學生的管理,只要管好了問題學生,就能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就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上管理好問題學生呢?有什么策略和方法嗎?
教書就是教人,所以課堂教學管理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問題學生為本。問題學生之所以為問題學生,肯定有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之處,老師要以平常心去看待他們的身上的問題,既不放大,也不忽視,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他們,要相信他們也能改變自己,也有普通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在課堂管理上要問題學生的人格,尊重問題學生的自尊心;要著重引導問題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要積極告訴問題學生應該怎樣做,注意發(fā)展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要以善意的規(guī)勸、語重心長的教育來滋潤他們的心田;要實行民主管理,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友愛的合作精神。孩子都是有感情的,問題學生往往感情用事,就說明他們的感情比一般孩子更為強烈。只要老師用心呵護,真心誠意地做他們的朋友,就沒有解不開的問題孩子的心結。
首先,要在課前對問題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輔導你像問題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xiàn)為目標,而是以通過改變學生的認知、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的一種方法。對問題孩子進行心理輔導就是縮短老師和問題學生的認知距離和消除情感隔閡。老師應對問題孩子充滿信心,真誠對待,同時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從問題學生的看法和感受的角度處理問題,從而調(diào)動問題孩子對老師的認同感,使課堂教學成為發(fā)展學生潛能的良好場所。老師在做心理輔導時,要盡量和藹可親,和顏悅色地與學生交流溝通。要多了解問題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不動聲色地摸清他們不良行為和不良習慣的形成原因。要善于發(fā)掘問題孩子的優(yōu)點,多加鼓勵和贊揚。讓問題孩子覺得老師對我真好,我如果再不改正錯誤行為習慣,有點對不起老師;如果再在老師的課堂上搗亂,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是混蛋。
其次,在課堂上對問題孩子進行悉心關注。課堂紀律管理,教師責無旁貸,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課堂紀律,老師要積極地介入管理,機智地干預,用引導、說服、調(diào)節(jié)的方法進行正面教育。課堂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問題學生的管理,管理好了問題學生,讓問題學生不再是問題學生,課堂教學就會順風順水,取得師生都滿意的教學效果。
記得去年下學期,我剛接手一個大家都公認的“爛班”,班上學風差班風差,全校聞名。我第一天上課走到教室門口,見門關著的,就輕輕推門進去,一把掃帚掉下來,正好掉在我頭上。教室里哄堂大笑:原來有孩子故意把掃帚放在門框上,給我一個下馬威。就在大家都以為我要發(fā)脾氣的時候,我控制住情緒,怔了一下,把掃帚拾起,邊觀察學生的表情,邊走到教室后邊,把掃帚放在了勞動工具擺放處。然后很自然地走到講臺上,說:“我在讀書時,也做過這樣的事,當時把老師氣慘了,非要清查出是哪個壞小子的惡作劇。結果查半天也沒有結果,因為沒有人出賣我。后來我考上大學,畢業(yè)后也走上了講臺,才覺得自己是多么的無知??!我后來一直想找那個老師道歉,都沒有機會。就在去年我那老師去世了,我那份歉疚之情就只能珍藏在我心中了?!闭f后,我長嘆了一聲,陷入深思中。教室里鴉雀無聲。最后我說:“這就當同學們和我的見面禮吧,這個禮我收下了?!贝蠹覜]有意想到我會如此處理,都為我的寬容大度所折服,過后的課堂教學就非常順利了。
課堂紀律的管理,一般說來要多種方法并用,讓學生猜不著你要用什么辦法來處理違規(guī)行為。課堂管理常用的方法:1.預防。在問題孩子問題行為還沒出現(xiàn)之前,有針對性地提示、指導、鼓勵,增強問題孩子自我調(diào)控的心理準備。2.提醒。對問題學生不過多的關注,只是提醒大家要注意學習,應該做好筆記。比如,上課時有孩子玩手機,老師可以提醒學生:“筆記要做到本子,不能做到手機上喲。”玩手機的學生自然就會收好手機,做好筆記。3.暗示。老師發(fā)現(xiàn)有學生不守紀律時,可以邊講課邊走到他旁邊,或使眼色,或輕輕敲他桌子,或故意提高聲調(diào),或悄悄指一下課本,或停頓下,引導問題孩子的注意,讓他明白老師在注意他。4.幽默。老師在針對某一違紀行為,用適當?shù)挠哪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孩子們在快樂接受教育。比如,有孩子在課堂上打瞌睡。老師說:“上課睡覺,老師該怎么處理呢?打還是不打呢?我看還是要打,不然為什么叫打瞌睡呢?”老師還可做出假裝要打的樣子。學生一笑之后,班上還有哪個再打瞌睡呢。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關系一個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千秋大業(yè)。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素質(zhì)優(yōu)良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關鍵,提高廣大教師的道德水平,特別是職業(yè)道德水平是教師隊伍建設最根本的任務。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狀況如何,關系到深入推進素質(zhì)教育,關系到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全民的素質(zhì)和國家的未來。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更是一個人才競爭的社會,這就要求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必須要有素質(zhì)更高的教師隊伍。為了搶占二十一世紀知識經(jīng)濟的制高點,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十一世紀的教師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我覺得應該具備這樣一些素質(zhì)。首先我們要有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真正熱愛教育事業(yè),必然以教育為快樂。一個人只要能從自身所從事的事業(yè)中感到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產(chǎn)生進步的原動力。教師要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xiàn)自我,很快地成長、成熟乃至成名,就得有種"千錘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堅定立場和崇高精神。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在經(jīng)商、下海盛行的潮流下,兩袖清風的教師沒有一種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精神是很難守住三尺講臺的。
其次,要有熱愛學生、晦人不倦的崇高思想。如果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培養(yǎng)出的學生不合格,就是沒有盡到教師的職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如果不熱愛學生,不管其"為人民服務"、"xxxx"口號喊得多響,都是空話。再次,要有嚴于律己、為人師表的工作態(tài)度。教育是心靈塑造心靈的藝術,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應成為教師成長道路上孜孜以求的品質(zhì)。孔子說:"其身正,不合而行""其身不正,雖合不從"。教師如能身體力行,處處作學生的表率,就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從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成為學生心目中忠厚的師長,同行心中真誠的朋友,家長心目中可信賴的好老師。
毋庸置疑,社會上尊師重教的風氣已初步形成,但社會偏見依然存在。部分教師這山望著那山高,工作受到挫折就泄氣松勁,碰到困難就消沉喪氣,這是專業(yè)思想不牢固的典型病。
一、賞識學生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學生行為
有個老教授曾這樣講他的童年故事:
上學時,他遇到這樣的老師:英語老師把他當成得意門生,有機會就讓他回答問題,并一再夸他聰明,學習好;而數(shù)學老師卻總是看他不順眼,就是答對題,也不表揚,還常就他學習上的失誤進行諷刺。他們兩人的不同態(tài)度,令他的自尊每天沉浮不定。英語老師的賞識使他的英語課進入了良性循環(huán),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而數(shù)學老師的偏見使他的數(shù)學課學習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學數(shù)學的興趣銳減。這個故事應該讓我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夠賞識他的學生的結果――聰明,學習好,就必然能強化孩子的行為――努力學習該老師的科目。反之,結果適得其反。
二、賞識學生的行為過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機
我在去年接了三(3)班,在上半學期的一次單元考試中,有一個同學考了56分,拿到試卷的那一刻,我感覺他有點失望。我查了他二年級期末的成績,于是我把他叫過來,對他說:“很好啊!某某同學,你這次成績比二年級下已經(jīng)進步很大了!你只要在方式方法上多注意一下,很快就能沖上及格線。”
“能行嗎?”他小聲地問。
“完全行!相信下一單元你肯定能超越?!蔽夜膭畹?。
結果,該同學在期末考的試卷中考了62分。我讓這位同學進步6分只是過程而非結果,用這個過程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首先是他力所能及的,6分是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他才有興趣去爭取,也就有了學習的動機,從而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三、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以指明學生的發(fā)展方向
賞識教育的靈魂就是溝通。適當?shù)卮蚱评蠋熀蛯W生的角色界限,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生成為老師,這樣做的前提是學生和老師之間要有很好的情感交流。然而,當學生作業(yè)沒好好完成時,我們做老師的往往是:你又沒完成作業(yè),昨晚又干什么去了?一天到晚只知道玩,看電視,一番話,便將學生和老師之間溝通的心門關閉了。因而,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應多關注學生的心情,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幸福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學生才會把你當作朋友,愿意與你分享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只有這樣,你才能為學生指明發(fā)展方向。
四、適當提醒,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賞識教育不等于不批評學生。對于學生嚴重違反原則的事情,教師要學會批評;但要講究批評藝術,在批評中賞識學生,讓批評變?yōu)楸薏邔W生的教育方式。
關鍵詞:孔子;教育思想;有教無類;中專;職業(yè)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92.25;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56-01
當前,國家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為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營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消除職業(yè)教育矮人一等的偏見。把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引進到職業(yè)教育中,意在讓這顆明珠能夠在職業(yè)教育中發(fā)揮作用,促進職業(yè)教育更好地發(fā)展。
一、“有教無類”思想的解讀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個重要內(nèi)容即“有教無類”。其中,“教”即教育、教化;“類”即等級、類別,包括貴族或貧民,亦指各行各業(yè)的人;孔子的“有”“無”指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貴賤貧富。連貫起來,其含義就是不分貴族貧民、不分行業(yè)類別、不分華夏夷狄都有接受教育的資格。它打亂了原本貴族壟斷、學在官府的格局,使那些愿意學習而在經(jīng)濟條件和時間上又允許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鬃拥倪@一思想延伸到今天,人們又賦予其新的內(nèi)容。現(xiàn)在,人們對“有教無類”普遍這樣理解: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不管其家庭背景、經(jīng)濟條件、資質(zhì)稟賦、個性特點、智力狀況等方面的差異。
在解讀和應用“有教無類”的思想時,許多人往往忽略“有教”這個前提。其實,“無類”應該是建立在“有教”的基礎上。一是準備接受教育的人,家里應該供得起學費,譬如“帶來十條肉脯作為見面禮”;二是為師者應該具有德才兼?zhèn)涞摹敖處熧Y格”;三是國家要高度重視“無類”教育,普惠大眾,并且提供足夠的教育經(jīng)費。
職業(yè)教育的對象,按照傳統(tǒng)的評價標準,有些似乎不能算作優(yōu)秀學生,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自我克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處于較低的水平。作為職校教師,如何看待學生是一個關鍵。教師應該做到“有教無類”,把每個學生都看作可教之才。但是,這里也要避免對“有教無類”的一種誤解:無論什么樣的學生都可以運用同樣的標準、同樣的教法、同樣的要求進行教育。總結來說,就是“教學無類亦有類”。因為學生的知識起點不同,智力發(fā)展水平也存在差異,所以,教學目標、任務完成程度、教學方法就要區(qū)別對待。作為職校教師,忽略學生的貧富、出身容易,而客觀評價一個學生的優(yōu)秀水平就不是很容易了。職校教師應該思考學生在中專以前教育失敗的歸因,從中吸取教訓,探索新的教學思路,使中專生重新認識自己,規(guī)劃自己,成為有用之才。
二、“有教無類”思想在具體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班里有個運動健將C,上體育課時,總是沖得最快,甚至還曠課去打籃球。發(fā)現(xiàn)過幾次,也教育過了,可是他回過頭又管不住自己,收效甚微。周二那天班會課,發(fā)現(xiàn)他沒有穿校服,就提醒他把校服穿好。誰知他說:“穿校服不就是為了領導檢查嗎?都快放學了,還穿什么穿?!薄澳氵@是什么話?穿校服是一個學生應該做的。”“煩不煩啊,天天盯著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有什么意思?”“你覺得穿校服沒有意義,那學習還有沒有意義呢?”“我覺得上學沒意義啊,又不是我想上的?!薄靶校涯慵议L請來問問,到底是誰讓你來學校的?”說完,就走到外面準備打電話。誰知他急了,從教室沖出來,不準打電話:“干嘛,遇到什么事情就打電話喊家長,有意思嗎?”“那你這樣跟我說話,應該嗎?”“別打電話給我媽,我媽身體不好,不要喊她來,我跟你道歉,還不行嗎?”我沒理他,徑直往辦公室走。他可能怕打電話給家長,跟著后面說:“老師,我媽身體真的不好,你別打電話給她,你讓我怎么樣都行。”
回到辦公室坐下,仔細想想他的話,氣也慢慢順了。他能這樣說,證明他是個孝順的孩子。私下了解才知道,他媽媽確實身體不太好,爸爸工作也很忙,從上小學開始,他就一個人上學放學,有時回家還做飯給媽媽吃。多么善良懂事的一個孩子。把他喊到辦公室,這時候他已穿上校服。問他怎么回事,他說:“剛剛體育課上,跟同學打籃球出了好多汗,很熱。你一來就讓我穿校服,我覺得很煩。”“大家都上體育課,除了你都穿了校服。熱愛運動是好事,可不能因為這個違反校規(guī),還說不想上學這種話?!彼拖骂^,小聲說:“我還不是怕你喊家長么。”難道孩子認為喊家長成為“震懾”手段了?“老師請家長來學校,不是告狀,只是想更全面地了解你,幫助你。今天你能跟老師說這番話,說明你是個孝順懂事的孩子。穿校服不是一個應付檢查的差事,是作為學生的象征。要不,你周一升旗的時候站在主席臺上看看,是不是統(tǒng)一穿校服好看?!彼y過地低下了頭。
這個案例看起來比較煩瑣,其實不然。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已對某些事物有了自己的認識,教師要去改變他們,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有時還真不容易。因此,職校教師應為優(yōu)者、差者分別提供適于自身的學習條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發(fā)揮自身的特長和優(yōu)勢。
三、結束語
作為班主任,單靠豐富的知識去教育學生是不夠的,還得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以柔克剛”。只有讓學生處處感受到關心和愛護,才能打開他們的心扉,傾聽他們的心曲,并及時客觀地分析原因,正確引導點撥,慢慢托起他們走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