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中語文必背古文范文

高中語文必背古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必背古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語文必背古文

第1篇:高中語文必背古文范文

張鴻岑先生在《語文教育學》中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了下列分類,即漢語知識包括語音、標點符號、漢字、詞、短語、句子、修辭等,文體知識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文學知識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常識與基本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等[1]。張先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分類很有道理。但張先生的這一分類形式主要是想讓讀者對語文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非將其作為一個專門問題進行探究。基于此,本文結(jié)合語文教學的時代特點和具體實踐,進行了自己的思考,即漢語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文字、修辭等,文學知識包括文體知識、文學史知識等,文化知識包括語言文字運用文化、典章制度、風土人情等。

一、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主要包括語音、語法、詞匯、文字、修辭等,但已有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簡略,且隨文學習方式易導致學生掌握知識不夠系統(tǒng)化,因此,應當進一步加強語言知識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

1.語音

語音知識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拼音,但語音知識絕不僅僅是拼音,還有一部分容易被忽視的語文知識,即平仄、押韻、詩詞格律等音韻知識。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學中的小學部分,包括文字、音韻、訓詁等,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必修課,《笠翁對韻》等皆為古代文人必背內(nèi)容。當然,時代變了,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達到古代知識分子的水平,教師要教給孩子的只是最簡單、最基礎的音韻知識。音韻知識可以被理解為文學知識或文化知識的一部分,但文學知識和文化知識的領域太廣泛了。因此,將音韻作為一種語言知識更能凸顯它的重要性。中國古代,賞析評鑒詩歌離不開音韻知識。但當前教科書中卻普遍缺少這部分內(nèi)容,導致許多學生在詩詞賞析時往往抓不到“點子”。

2.語法

中國近些年的語文教材普遍缺乏語法內(nèi)容,導致人們普遍不了解漢語語法的現(xiàn)狀,大多數(shù)的中學教師也不例外。筆者的一個做中學語文教師的同學問:“學生寫了一個‘天上在飛飛機’的句子到底對不對?”如果連語文教師都不知道學生給出的一個句子說得對不對,那我們不得不說是語文教育的遺憾。所以,我們應該將語法知識編入初中語文教材。但是,正如顧振彪老師在《關于中學語言知識教材的反思與設想》中說的“不能喧賓奪主”與“不能脫離運用”[2],現(xiàn)在,如果要學生深入地學習語法知識,工作量極大,因此,語法不能作為重點,只是作為一種補充。

3.詞匯、文字與修辭

詞匯學習要在文選中體現(xiàn),可以延續(xù)過去隨文學習的形式。文字方面,對應該在中小學教材里安排哪些字,已經(jīng)有了比較科學的認識。過去人們對修辭的學習主要集中在修辭格的學習上,但修辭并不僅僅是修辭格,這是要糾正的內(nèi)容。唐鉞在《修辭格》中指出,修辭格只是修辭學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的修辭學,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廣義上的修辭除包括修辭格這一重要因素外,還包括相當多的諸如語音、環(huán)境、文化背景、社會心理等因素,以及為增強說服力而采用的各種方式手段,明顯內(nèi)涵要多得多?!盵3]如何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這才是修辭學習的關鍵,并非僅僅記住修辭格的用法和用例。

二、文學知識

1.文體知識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語文中提到的“文體”,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1)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2)小說、散文、詩歌、戲?。唬?)賦、銘、論、書、記、說……

以上三種“文體”,都是文體,但它們是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文體,并且在實際語文教學中,這三個層面是混淆的。在中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常常會這樣說,這次的作文同學們可以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寫成議論文或散文。這一說法本身就存在一點問題,即記敘文、議論文和散文能并列嗎?語文教師尚且如此,其他人自不必說。在很多中學生的心目中,散文就是“抒情文”,這不是學生沒學好,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沒做到位。因此,在教材編寫和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明確地區(qū)分這三類不同的“文體”。

而且,教材文體知識要更加系統(tǒng)化。例如,“詩歌”這一大文體實際上可以分成很多小文體。在學生學到《長歌行》、《短歌行》及《燕歌行》時,教師要告訴他們什么是“歌行體”,但當前的課本知識并沒有這一方面的介紹,學生很難了解三首沒什么聯(lián)系的詩歌為什么帶“歌行”兩字。許多類似的重要文體知識在課本中也沒有提及。這些內(nèi)容,教師一定會涉及,但教材中沒有,他們只能在網(wǎng)絡中查找那些未必準確的資料,說不清道不明,給學生留下遺憾。

2.文學史知識

目前語文教育中有關文學史方面的知識,主要是主要作家及其作品的知識。學習方式主要是隨文學習,學到哪一課,教師就會讓學生了解哪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這種學習方式會讓學生“知人論世”,有一定的好處,但碎片化的學習也會讓學生很難對文學史有一個準確的總體認知,導致學生形成“文學作品就只是社會環(huán)境或作者人生經(jīng)歷的反映”這一不準確的文學觀。其實,語文教師在課文講授時有必要加入一些文學思潮與文學事件方面的知識。例如,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究竟是怎樣的?既然“唐宋家”是古文運動的代表,那么今文和古文的矛盾究竟源于何處?等等。當然,語文課絕不能上成文學課,語文課堂需要涵蓋多少文學史知識,哪些文學史知識是最基礎、最核心的知識,這需要慎重定奪。

三、文化知識

中國語文課并不僅僅教授語言文學,它也擔任文化傳承的重任。中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和文化教育是混在一起的。學生入學,讀書寫字,就是“為往圣繼絕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4]。根據(jù)現(xiàn)代語用學的觀點,語言文字的運用必須立足于一定的語境。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也將語境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梢姡幕c語言文字的運用是緊密相連的。我們強調(diào)文化知識的重要性,與強調(diào)“語言文字運用”的主體地位,其實并不矛盾。

教育部出臺的《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了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確立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內(nèi)容,提出了分階段有序推進、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加強多元支撐、加強組織實施和條件保障等多種策略[5]。這些策略中的每一條幾乎都與語文課有關。傳統(tǒng)文化教育得到普遍重視,文化知識在語文課乃至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分量無疑會大幅度地增加。

實際上,文化知識可以更加系統(tǒng)化與傳統(tǒng)化。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編排文化知識:(1)語言文字運用知識,如書信知識、稱謂知識、書寫知識等。(2)典章制度,如禮儀、制度等,像《鴻門宴》中的座位坐法,貶謫詩中的古代官制。(3)風土人情,如待人接物文化,《離騷》中的服飾文化、《詩經(jīng)》中的植物文化等。

國家重視傳統(tǒng)文化,既體現(xiàn)出中國不斷增強的文化自信,又能體現(xiàn)出國人在經(jīng)濟發(fā)展與收入提高后心靈的迷茫,一些問題還是需要語文知識內(nèi)容的傳授來解決。這是我們的機遇,也是我們的使命。

四、語文知識內(nèi)容設置的不足與建議

當前語文知識的內(nèi)容設置存在兩方面的不足,一是一些重要的知識內(nèi)容沒有被安排進去,二是有些語文知識的編排不夠系統(tǒng)。張鴻岑先生在《語文教育學》中指出:“語文基礎知識是教材的骨骼,課文是語文教材的血肉?!盵6]現(xiàn)在,語文教材血肉豐滿,而骨骼接近于無。在當前的教材中,語文知識一般會出現(xiàn)在課文注釋、附錄與語文活動中。注釋和附錄的篇幅比較短,語文活動的重點并不偏向語文知識的學習,而是語文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授課中對語文知識也多采用隨文教學的方法,只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這會導致學生學不到一些重要的語文知識,往往學到的語文知識會比較碎片化,缺失系統(tǒng)性。因此,中小學語文知識的內(nèi)容設置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第一,語文教材要重新發(fā)掘語文知識短文的形式。20世紀50年代,中國曾經(jīng)實行過將“漢語”和“文學”分科,停止分科教學后,停用漢語與文學教材,但以語文知識短文的形式盡可能地保留一定的知識體系。其實,語文知識短文這種形式還應繼續(xù)運用。當前,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校本教材,編寫質(zhì)量也不錯,我們可以將一些難以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編到校本教材中,因地制宜地進行校本試驗。在主流教材學習的基礎上,語文專家或富有經(jīng)驗的一線教師還可以編寫一些帶有語文知識短文的教材,推薦給學生進行閱讀,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性。并且,主流教材的編寫專家也可以重新考慮編寫帶有語文知識短文的教材。

第二,開展專題教學。通過對某一專題的集中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點帶面、多樣化地掌握語文知識,并與能力訓練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將某一領域的語文知識點進行整合,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是浮在表面,而是深入詳盡地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閱讀很多相關文章,查閱資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自身的知識容量。此外,這個過程也有助于各個語文知識點之間線索的建立,由點到線再到面,有利于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化。在近幾年,專題學習經(jīng)過許多教師的試驗,證明它是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的。

第三,進行中小學語文教育內(nèi)容的改革,讓學生學到真正的語文知識,“國家應該痛下決心作出學科的時代定位”和“制定有普遍適應性的課程標準”。盡管這些很難做到,但確是中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語文知識學習令人迷茫的地方很多,需要經(jīng)歷反復的爭論,或許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人們都無法對中小學語文知識學習形成較為明確的答案。所有的教育學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好好思考自身面對的問題,可以在自己的教學領域進行試驗,每個人的努力合在一起或許就會推動中小學語文教育實現(xiàn)“大進步”。

參考文獻:

[1][6]張鴻岑.語文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110、112.

[2]顧振彪.關于中學語言知識教材的反思與設想[J].課程?教材?教法,2013(1).

[3]陳立娣,王鑫.修辭和修辭格之辨析[J].考試周刊,2012(4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