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動兒童的心理輔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幫助家長和老師正確認識多動癥兒童,改變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多動癥兒童搗蛋,不遵守課堂紀律,不認真聽講,不是他們故意要跟老師和家長作對、抗衡,而是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老師和家長的責罵、懲罰,不僅不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行為,反而會加重癥狀和他們的自卑、憂慮、孤僻和反抗的心理。如果我們家長和老師能正確認識他們的行為,理解他們的表現(xiàn),包容他們的過錯,就可以減少對他們的傷害,給予他們更多的希望和鼓勵了,幫助他們逐步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了。
(二)幫助多動癥兒童客觀了解自己的病情,樹立改變的決心和信心。幫助多動癥兒童了解病情,讓他們知道多動癥是一種病,沒有良好的習慣、不參加體育鍛煉都可能是自己病因。只有努力,它是可以矯正的。
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得多枚金牌的菲爾普斯在兒童期也是一個嚴重的多動障礙兒童,而且服用了很長時間的藥物。以榜樣讓多動癥兒童樹立信心,并激發(fā)主動改變的愿望。
(三)幫助多動癥兒童重新建立良好的環(huán)境,激發(fā)主動矯正的動力。(1)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2)營造和諧的師生氛圍;(3)營造規(guī)范的家庭氛圍。
二、有效的心理輔導,幫助多動癥孩子提高矯正的主動性
(一)定期心理輔導,在溝通中把握孩子矯正的方向。有效的心理溝通,能使我們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tài),幫助孩子建立主動改變的意愿。在溝通中,老師通過故事、測量、心理記錄反饋等多種形式,讓孩子深切感受改變自己不良行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使其對改變充滿信心。在遇到困難,出現(xiàn)反復的時候,老師也能站在孩子的身邊給予及時的幫助,促使矯正工作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二)安排工作任務,在工作中宣泄孩子多余的能量。對兒童而言,靜和動是守衡的。多動癥孩子,你越限制他動,他越會動,但我們可以讓他有目的的做事,疏導他多余的精力。這樣既宣泄了他的多余能量,又滿足他的榮譽感,還培養(yǎng)了他正確有序、認真做事的習慣。
(三)開發(fā)孩子興趣,在活動中發(fā)展孩子穩(wěn)定的注意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多動癥兒童,要改變他們的多動行為,就要幫助他們找到興趣點,引導他們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興趣上,這樣多動的行為自然就減少了。
《三國演義》播出后,同學們手里有了各種三國人物卡。我利用這種契機,讓大家在班級里進行《三國演義》人物大串燒。孩子的興趣被充分的調動,他們一起研究書中人物,課間還在制作三國人物圖表。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三國》人物研究上,讀書、查資料成了他生活的重要事件,多動行為就到了有效控制。
(四)結合認知療法,在活動中提高孩子克服多動行為的自覺性。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內心的體驗和反應,所以認知療法的運用對轉變兒童的多動行為是有重要意義的。我們利用班會時間引導學生表演、對比、討論,在集體討論中懂得好動不專心是學不好本領的,是不受人歡迎的,從而激發(fā)多動兒童產生主動克服多動行為的強烈愿望,有效增強了他參與矯正的自覺性。
三、科學的行為訓練,矯正不良行為,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一)實施感統(tǒng)訓練,在訓練中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多動兒童的感覺統(tǒng)合方面發(fā)展不足,造成他們自控能力、協(xié)調能力差。我結合自己心理咨詢師的一點經驗,針對他的情況,每天指導他參加一些耗費精力、又方便實施的感統(tǒng)訓練活動,如跑步、打球、跳繩等,并在活動中逐漸提高要求,強度由低到高。通過訓練,提高他的注意力和自控力,并在不斷創(chuàng)造新成績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設計趣味游戲,在游戲中提高孩子持久的自控力。愛玩是兒童的天性,為了能和大家一起開心的地,孩子能為此付出很多努力。我們可利用趣味游戲活動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游戲前,先具體明確游戲規(guī)則,并說明,在游戲中不遵守規(guī)則就要被取消參加的資格。剛開始游戲的時候,多動兒童必然出現(xiàn)不守紀的現(xiàn)象。這時候,要馬上提醒他,如果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就不能參加游戲。經過多次訓練,孩子不僅能認真遵守規(guī)則,還漸漸在活動中學會與同學協(xié)商,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和禮讓。
(三)運動行為療法,在契約執(zhí)行中調動孩子矯正的主動性。行為治療在多動癥的治療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定契約,用代幣券進行及時獎懲,是矯正孩子不良行為的有效方法。為更好得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個月與孩子制定當月的獎罰措施,由孩子自己根據興趣和需要選擇獎勵和懲罰的方法:
【關鍵詞】 多動癥兒童;注意障礙;認知困難;表現(xiàn)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3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312-01
1 兒童多動癥的原因
1.1 環(huán)境原因 多動癥兒童有自身的原因易受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注意力集中困難。這些患多動癥的兒童注意力不能集中或集中短暫.易受外界的干擾而分心。這些兒童在上課時不注意聽講,喜歡東張西望,小動作頻繁,由于注意力的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作業(yè),邊做邊玩,字跡潦草,錯誤較多。
1.2 腦組織原因腦損傷或腦發(fā)育不成熟導致腦功能輕微失調①母親孕期疾?。贺氀哐獕?,腎炎,感冒等;②分娩過程異常:難產,早產,剖腹產,鉗產,顱內出血,窒息等;③出生后1-2年內中樞神經有感染中毒或腦外傷的患兒發(fā)生多動癥的機會較多。
2 兒童多動癥的表現(xiàn)
2.1 沖動任性 多動癥兒童在情緒和意志方面不能很好控制自己,自控能力差,不服管束當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明顯的活動增多,過分地不安靜,來回奔跑或小動作不斷,在教室里不能靜坐,常在座位上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話多,喧鬧,插嘴,惹是生非,影響課堂紀律,以引起別人注意。常發(fā)脾氣,難以忍受挫折,對刺激的反應過強,遭遇困難時,常有不顧及任何危險而或急速奔跑的表現(xiàn);個性倔強、固執(zhí)、急躁、表現(xiàn)幼稚、缺乏榮譽感、不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差。
2.2 注意障礙注意障礙為多動癥最主要的表現(xiàn)之一 患病的兒童注意力減退,被動注意力增強,常常為其他事物所左右,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huán)境的干擾而分心。注意對象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做作業(yè)時不能全神貫注,心不在焉。以各種理由中斷,做作業(yè)時間明顯延長。也有些患者表現(xiàn)為著重注視一處,走神,發(fā)呆,眼望著老師,但腦子里不知想些什么。老師提問時常不知道提問的內容。當他們注意到新的事物時,就對原來的事物完全不再注意。
2.3 活潑好動 上課坐不住,小動作多,話多,興奮,東張西望,擾亂鄰近同學,好招惹人,出怪聲,影響課堂紀錄。做事心神不定,有頭無尾,心慌意亂,雜亂無章。有的兒童因害怕老師而悄悄的從事小動作,如肯衣服,咬鉛筆,啃指甲等。有少數(shù)兒童特別是女孩活動不多,比較文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2.4 學習困難 多動兒童智能并不低下,但約有60%左右的學生學習困難。主要是不能專心致志,使理解,記憶,思維產生問題,學習中遇到困難缺乏耐心去克服,成績上不去,產生厭學情緒,甚至逃避學習。
2.5 心理改變 表現(xiàn)情緒不穩(wěn),話多,愛管閑事,做事粗糙,有得反應遲緩,動作懶散,作業(yè)拖拉;情緒容易波動,興奮不安,感情脆弱,易哭易笑,不能耐受挫折,不合群或喜歡與自己較小的兒童為伍;性格孤僻倔強即使打罵也無濟于事;不聽勸告,不服管理,我行我素;有的產生自卑逆反心理,甚至逃學說謊,偷竊,出走,犯罪或自殺。
參考文獻
[1] 劉洋.《運用心理學原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D].
[2] 何梅.《燒傷患者自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特點及促進研究》.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碩士論文[D].
[3] 雒力靜.《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學習動機干預策略中的應用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D].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3-0-02
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又稱兒童多動綜合征,簡稱兒童多動癥。兒童多動綜合征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綜合征,以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沖動為主要特征的行為障礙,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學習困難、運動功能不協(xié)調及心理異常[1]。我院診治83例,現(xiàn)對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院兒科從2009年1月~2012年06月共診治多動癥患兒83例,男73例,女10例;年齡6~14歲,7~12歲患兒居多(78.3%);家族史:癲癇1例,精神分裂癥2例,多動癥5例。其中病因方面:窒息史4例,早產5例,腦外傷史者1例,病因不明者73例(87.9%)。臨床表現(xiàn)方面:83例均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認知功能障礙,伴發(fā)學習困難28例;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克制力17例;話多、喧鬧、易插言8例;精神發(fā)育遲滯5例。體查均未發(fā)現(xiàn)陽性體征。23例常規(guī)腦電圖輕度異常。
2 多動癥的主要臨床問題
2.1 注意力缺陷
本病必備表現(xiàn)之一,患兒注意力短暫、易隨環(huán)境轉移,在玩和學習時往往心不在焉,做事有始無終、半途而廢或頻繁轉換活動等等[2]。
2.2 多動行為
是多動癥常見的癥狀,表現(xiàn)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水平過高。在嬰兒期就表現(xiàn)不安寧,好哭鬧;幼兒時在家到處亂翻亂動,上桌上窗,打翻東西;上學后多動表現(xiàn)更突出,如上課不斷做小動作,敲桌子,搖椅子,咬鉛筆,切橡皮,撕紙頭,拉同學的頭發(fā)、衣服等。平時走路急促,愛奔跑,無法安靜地活動或游戲。
2.3 沖動行為
表現(xiàn)難以自控的性情急躁、易激動、好發(fā)脾氣、沖動任性;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事缺乏思考,不顧后果,沒有耐心好好和同學游戲,而且隨心所欲進行搗亂。甚至破壞東西、偷竅、斗毆、惹事生非。
2.4 伴發(fā)學習困難
持續(xù)性多動癥伴有明顯的學習成績低下。其學習困難往往是由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wěn)和沖動行為造成,有的則是由于感知障礙和神經系統(tǒng)功能所致運動協(xié)調困難而造成。如辨別上下、左右方位困難,即空間位置感覺障礙、視—運動障礙、視—聽轉換困難、精細協(xié)調動作笨拙等。
2.5 認知功能障礙
包括自我調節(jié)及自我評價能力缺陷,少數(shù)患兒智力有缺陷,大多數(shù)是運用智力能力缺陷,而導致學習障礙。個別患兒表現(xiàn)為:①不能區(qū)分左右;②有倒寫、倒讀、反讀現(xiàn)象;③聽覺的綜合分析及辨別能力差。
3 多動癥的治療及綜合護理
3.1 行為治療及護理
行為治療是通過有目的的訓練程序,減少多動、沖動、注意缺陷等不良行為。方法有三種:①正性強化法:通過表揚、贊許、獎賞等方式強化良好的行為。②處罰法:處罰有助于減少或消除兒童的不良行為。要堅持先表揚后懲罰的原則。③消退法:治療前需確定何種因素對兒童不良行為起著強化作用,再對其進行消退。另外多動癥兒童特別好動,有使不完的精力,應提供給他們多余精力的發(fā)泄渠道。
3.2 心理干預
心理治療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要理解病人的言行,對病人有同情心,不能厭惡,是病人產生信任感。具體如先培養(yǎng)能靜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可從聽故事、看圖書或看電視培養(yǎng)起,逐步延長時間,達到一定時間后就逐步培養(yǎng)一心不二用的習慣,如吃飯時不看書報,到休息時間就再看電視,按時作息。訓練應有足夠趣味性和感覺刺激力。認知行為教育如在靜坐集中注意力的訓練基礎上,訓練其上課不得隨意走動,使其適應學校集中生活環(huán)境,保證學習的進行。社交技能訓練可采用直接指導、模仿、反饋等方式,也可采用兒童劇及游戲等形式,直接表現(xiàn)同伴之間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互相尊重的精神,以激發(fā)兒童強烈的情感,控制沖動,提高社交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
3.3 教育干預及家長管理培訓
向多動癥孩子的家長解釋關于兒童多動癥的理論知識,讓家長充分認識兒童多動癥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并不是孩子頑皮,有意要多動,而是注意力缺陷及缺乏自我控制力的結果,家長要對孩子采取理解和耐心的態(tài)度,不要采取過嚴或過寬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既不能溺愛、聽之任之,也不能管束過嚴,動輒采取體罰、打罵等手段進行管束。家長也應把患兒情況向老師說明,爭取到老師的理解與配合。
3.4 藥物治療及護理
經典藥物--利他林:可幫助患兒集中其渙散的注意力,控制沖動,堅持努力學習,減少與任務無關的活動噪音及搗亂行為。藥物還可提高兒童的社會活動能力以及與父母、教師和同齡人的合作,有時還能提高身體協(xié)作能力。服藥期間應進行療效及副作用的觀察,利他林的副作用以食欲不振、皮膚蒼白(由于血管收縮)、頭暈、腹痛為常見。
3.5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多動癥兒童不但需要藥物治療,還應配合感覺統(tǒng)合訓練,對提高療效有一定幫助[3]。方法有:①拼圖、下棋:讓孩子學會拼圖,并逐漸增加拼圖的塊數(shù)。學習棋類的玩法。②每天要求固定看半小時新聞聯(lián)播。③每天早晨起來跑步,要求跑300~500m。④家庭條件允許可練彈鋼琴,每天彈10~20分鐘。⑤每天要求跳繩或踢毽,要固定時間,每次10分鐘。⑥固定作息時間。⑦經常走平行木,鍛煉穩(wěn)定性。
3.6 飲食護理
研究表明,食用含有過多酪氨酸、水楊酸鹽的食物和加入調味劑、人工色素的食物會加重多動癥癥狀。因此,家長要有意識地調節(jié)多動癥兒童的飲食結構,少食含酪氨酸、甲基水楊酸和酒石黃色素的食物,以及辛辣調味品和含鉛食物、糖類食物;多食含鋅和鐵的食物以及富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
4 療效評價
經行為治療、心理輔導、教育干預及家長管理培訓、藥物治療、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綜合治療及護理,68例(82%)獲顯著療效。
總之,對多動癥患兒應及早進行藥物、心理、行為綜合治療及護理,并認識到多動癥是一個慢性的心理障礙問題,只有持之以恒的堅持治療及護理,才能逐步緩解患兒的癥狀,提高患兒的學習能力,減少因多動而造成的學習困難及人格、品行等方面的障礙。
參考文獻
[1] 靜進.小兒心理與心理行為疾病[M].廣東科技出版社,2005.
〔關鍵詞〕學習障礙;類型;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10)02-0011-03
往往有這樣一些兒童,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也較為聰明,招人喜歡,可是,他們學習不認真,閱讀技能低下,作業(yè)拖拉,上課難以集中注意力。他們學習“似乎不努力”,但并非態(tài)度不端正;他們不笨,但智力發(fā)展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平衡性。這些兒童可能患有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學習障礙對學習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且各種類型的學習障礙的發(fā)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閱讀障礙的發(fā)生率在5~10%之間,兒童注意缺陷發(fā)生率在3~5%之間,書寫障礙的發(fā)生率在9.7%左右,寫作障礙、數(shù)學學習障礙等發(fā)生率也不低。本文將分析各種類型學習障礙兒童的特點,并為針對性的診斷干預提供支持。
一、學習障礙的界定
學習障礙的定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淆,在英國,學習障礙兒童是指智力缺陷兒童,國內也有研究者將所有學習困難、成績落后兒童統(tǒng)稱為學習障礙兒童,實際上,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主流的觀點認為學習障礙兒童的智力并不存在明顯缺陷,但是在一些聽、說、讀、寫、算等基本認知加工過程上存在缺陷。Kirk在1968年美國“個體障礙教育法”(IDEA)中的定義最具代表性:“特殊性的學習障礙這一概念是指在下列一種或多種基本的心理過程出現(xiàn)障礙:語言的理解或應用、表述和書寫。這一缺陷也可表現(xiàn)為聽、說、讀、寫、拼和數(shù)學計算及思維等方面。這一概念包括知覺障礙、腦傷、輕微腦功能失調、失讀癥和發(fā)展性的失語癥。但不包括主要由視、聽或運動能力障礙、智力落后及情緒障礙,環(huán)境的、文化的或經濟不利導致的學習問題?!边@一定義區(qū)分了學習障礙與一般意義上的成績落后,規(guī)定了學習障礙本質是基本心理過程的缺陷造成的成績落后,以區(qū)別于因為不利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和其他身體殘疾導致的成績落后。但如何評估心理過程的落后?心理過程表現(xiàn)為哪些具體的評估指標?心理過程落后到什么程度即可被診斷為學習障礙?這些更為細致的問題,要求對學習障礙下一個精確的和可操作的定義。1976年,全美教育辦公室(USOE)給出的定義是:“如果兒童在下列之一或多個領域存在成績和智力的顯著的差異,如口語表達、書寫表達、聽理解或閱讀理解、基本閱讀技能、數(shù)學計算、數(shù)學推理或拼寫,就可認為其存在特異性的學習障礙。差異顯著是指在一個或幾個學習領域的成績低于參考其智力預期的成績的50%以下,前提是充分考慮了年齡和先前的教育經驗”。這是學習障礙差異診斷模型的基礎。1989年,美國國家學習障礙聯(lián)合會(NJCLD)對學習障礙的界定進一步具體明確:“學習障礙是一項專業(yè)術語,障礙者表現(xiàn)出在聽、說、讀、寫、推理和計算的能力的使用和獲得上的明顯困難,是個體內在性的,與中央神經系統(tǒng)失調有關,并且可能持續(xù)一生,學習障礙兒童也可能表現(xiàn)出自我調節(jié)、社會知覺及社會交往上的困難,但這些困難并不構成學習障礙。盡管學習障礙可能與其他情況伴隨發(fā)生,例如感覺缺陷、智力缺陷、嚴重的情感障礙,但學習障礙并非由此導致?!?/p>
可以說,盡管各種定義幾經演變,但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學習障礙兒童必須表現(xiàn)出智力與特定的行為及學業(yè)成就的不匹配;固有的內在神經系統(tǒng)問題引起的障礙使他們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適應學校學習,需要特殊的輔導;學習障礙主要不是由嚴重的智力落后、感官缺陷、情感或缺乏學習機會導致的,與環(huán)境沒有明顯的相關。
二、幾種主要的學習障礙類型
1.閱讀障礙(dyslexia)
閱讀障礙兒童常常讀完文章后不知所云,閱讀時常常出現(xiàn)跳字、串字和串行,閱讀速度極慢,逐字閱讀,不能正確地斷字斷句,經常把形近字、同音字搞混,認字與記字困難重重,剛學過的字就忘記,聽寫成績很差,朗讀時增字或減字,經常寫錯別字,多一筆,少一畫,同音、形近字混淆,學習拼音困難,常常把字母混淆,顛倒偏旁部首等。閱讀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幾乎涉及了所有的心理功能。在閱讀過程中,視覺通道與聽覺通道的交互作用共同影響了閱讀的成績,包括視覺記憶、視覺辨別、聽覺辨別、聽覺、記憶、視覺整合的過程,閱讀的內容、兒童的背景知識以及社會經驗等都會影響到其閱讀理解成績。一般而言,閱讀障礙可以分為深層閱讀障礙和表層閱讀障礙,前者主要與語音意識、命名速度有關,而后者則主要涉及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經驗。深層閱讀障礙也可以根據其在語音辨別、語音意識、語素意識、快速命名、正字法、字詞解碼、閱讀理解等不同類型的缺陷上分為多種亞類型,內在機制非常復雜。
2.書寫障礙(dysgraphia)
書寫障礙兒童具備正常的閱讀技能,但是在書寫環(huán)節(jié),即將大腦中存儲的語言符號表征進行輸出時,產生了困難。表現(xiàn)在書寫潦草,字跡難以辨認,書寫速度慢,能認字但是不會寫,抄寫錯誤,偏旁部首位置顛倒,缺筆少畫,不能對齊方格,大小不一等。Deuel把書寫障礙分為三類:動作型書寫障礙,即由于動作缺陷導致的書寫障礙;閱讀困難型書寫障礙,即由于語言缺陷引起的書寫障礙; 空間型書寫障礙,即由于視空間知覺缺陷導致的書寫障礙。國內研究者曾報告了一例空間書寫障礙的個案QY,QY的語言發(fā)展正常,識字量發(fā)展正常,沒有智力缺陷和腦傷歷史,沒有注意力和抽動癥狀。肌肉協(xié)調的發(fā)展正常,寫字時握筆和身體姿勢正常,但其自發(fā)書寫質量極其落后,并已經嚴重影響到學業(yè),主要表現(xiàn)為部件大小不均衡、部件散開或擠迫、部件位置不當,以及字與字之間的間距不當?shù)葐栴}。QY的書寫問題在可辨性( legibility)和空間( spacing)方面存在問題。同時存在漢字書寫的間架結構問題和連貫問題,然而,QY抄寫完全正常。經過組合測試發(fā)現(xiàn)QY僅在視覺整體加工水平的鑲嵌圖形和復合圖形測驗上與控制組存在顯著差異,研究認為,QY在視覺整體特征的知覺加工上存在缺陷,在單純的視覺客體與視覺空間知覺與記憶上正常, 能夠有效完成細節(jié)和局部的漢字特征,但不能有效完成漢字整體結構上的特征。由此個案可看出書寫障礙的認知加工缺陷的復雜性。視覺辨別、視空間加工、正字法轉換、視動統(tǒng)合等多項能力都可能影響書寫的質量。
3.寫作障礙(writing difficulty)
寫作是一項極為復雜的認知活動,需要多種能力的綜合,包括需要在寫作之前和寫作過程中進行周詳?shù)挠媱?寫作完成后審訂修改,將頭腦中的意念輸出為書面語言,搜索記憶中有價值的資源并加以組織利用。Hayes 和Flowert 認為寫作過程包括計劃、轉譯、檢查和修改三個緊密聯(lián)系的過程。閱讀與寫作成績的不匹配是寫作障礙兒童的典型特征。這些兒童往往能說作文,但是不會寫,寫作時沒有計劃,想到哪里寫到哪里,記流水賬;寫作速度極慢,寫寫停停,篇幅極短;沒有內容,空洞無物;詞匯運用貧乏,枯燥無味;不會修改,尤其不能對文章的整體性進行修改;不能監(jiān)控自己的寫作過程,沒有條理,無目標和主題;寫作過程中容易遺忘等。國內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目標設置能夠提高寫作障礙兒童的寫作監(jiān)控能力以及其議論文寫作水平。自我監(jiān)控、持續(xù)性注意、工作記憶等認知加工對寫作的影響很大。
4.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早在1902年,George Still發(fā)現(xiàn)有些兒童存在行為控制方面的障礙,認為這些孩子任性、不遵守規(guī)矩、沒有禮貌、缺乏道德,而這些都是由家庭教育不當所造成的。后來這種障礙被定義為“輕微腦功能失調”。但是卻沒有發(fā)現(xiàn)ADHD的器質性缺陷。后來人們的研究焦點慢慢從活動的程度轉到注意力的本質以及不同的亞類型,這種癥狀才被正式命名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英文叫做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該障礙的核心缺陷是注意缺陷、多動和沖動,典型的行為表現(xiàn)是被動注意能力低下,多動沖動,角色管理失調,組織混亂,喚醒不足。
現(xiàn)在研究者一般都把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看作是一個與反應抑制相關的自我調解的發(fā)展性疾病。Barkely等人認為,ADHD根本原因是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缺損,主要是反應抑制的缺陷。Sergeant將ADHD的核心問題歸結于認知能量的不足。Castellanos等人認為,誘發(fā)ADHD主要有4個原因:反應抑制、厭惡延遲、時間知覺和工作記憶的缺陷,而工作記憶尤為重要。實際上,反應抑制、持續(xù)性注意、厭惡延遲、時間知覺、工作記憶、注意轉換、計劃、加工速度等大量的執(zhí)行功能缺陷在國內外有關ADHD的研究中都得到了證實,由此可見該障礙的復雜性。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可分為三種亞類型,它們是:注意力缺損為主型、多動沖動為主型和混合型。注意力缺損為主型的兒童并沒有明顯的多動和沖動行為,他們上課從不搗亂,從不違反紀律,但是他們仍然不能夠集中注意力聽課做作業(yè),因為他們總是控制不住地做白日夢,胡思亂想。這類兒童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注意力缺損。多動沖動為主型注意力障礙兒童在ADHD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這類與前一類的不同是,他們仿佛精力十分旺盛,總是不分場合不停地動,做事缺乏耐心,不能夠等待與忍耐,而且常常伴有情緒上的不穩(wěn)定,容易生氣發(fā)脾氣,這類兒童經常在課堂中做小動作、搗亂,打擾周圍的同學,經常不經允許就脫口回答問題,不能在團體游戲中遵守規(guī)則,因此這類兒童的同伴關系可能會很差,還極為容易被不了解ADHD的老師看作是品、缺乏教養(yǎng)?;旌闲蛢和瑫r具有多動沖動和注意力缺損兩種癥狀,二者在他們身上是兼而有之的,他們可能有時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安靜,有時又會顯得特別興奮,總是動個不停。他們在特殊的場合可能并不顯得十分多動和沖動。
三、對學習障礙的矯正干預的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習障礙兒童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上,而影響學習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障礙兒童的一些內在的認知加工的缺陷,但是,由于學習障礙兒童往往由于其糟糕的學習表現(xiàn)導致了其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問題,例如人際交往、家庭關系、社會功能等,另外,也由于學習障礙兒童遭受了更多的挫折,其心理功能明顯受到影響,自尊低下、自信不足、無價值感增強等,因此,對于學習障礙兒童的干預往往是多角度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干預。即由心理輔導工作者通過一些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術, 如家庭治療、認知療法、藝術治療、宣泄療法等,改善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問題,改善兒童的人際關系,提高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最終促進兒童的人格成長。但并非所有學習障礙兒童都需要心理干預,這要視其是否表現(xiàn)出了相應的情緒和行為問題而定。
2.行為訓練。這是基于行為主義的強化懲罰基本原理,采用各種行為矯正的技術,如行為評估技術、代幣制、行為契約法、行為自我管理法、隔離法等,降低不良行為發(fā)生的概率,塑造良。
3.認知訓練。這是根據學習障礙兒童的認知加工能力的缺陷,設計相應的認知學習任務,進行長期循序漸進的訓練,以達到提高其認知功能,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的目的。認知訓練在近些年受到了重視。例如Das等人根據基于智力的PASS模型,設計了PREP的閱讀訓練增強方案,用于訓練和矯正閱讀障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Klingberg采用計算機化的工作記憶訓練ADHD兒童也有效果。由于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其認知功能缺陷的表現(xiàn)迥異,因此應該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兒童選擇性地進行針對性的閱讀訓練、計算訓練、注意缺陷、知覺組織訓練以及動作協(xié)調訓練。
4.個別化教育輔導(IEP)。由于學習障礙兒童難以適應大班教學,每次課堂的知識學習的完整性都不能同其他兒童相比,長此以往,其知識學習經驗將減少,知識基礎不牢固,從而又影響了對新知識的同化學習,因此,長期的個別化教育輔導是必不可少的,這種常規(guī)輔導的目的是要幫助學習障礙兒童及時掌握每天所學的知識,跟上班級教學進度,提高學習適應性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除以上訓練矯正的方法需要考慮外,在矯正學習障礙的過程還需要充分認識到:
1.學習障礙兒童各項能力發(fā)展的不平衡性,既有先天的因素,也受環(huán)境影響,它與學習障礙本身是交互性發(fā)展的。有可能是先天的一些缺陷,如基礎性視聽加工技能落后導致了閱讀能力的落后,而后者又影響了個體知識經驗的獲得,進一步影響了兒童閱讀技能的發(fā)展。
2.各種學習障礙之間的相互影響。例如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ADHD兒童語言學習能起到促進作用,注意缺陷則可能導致兒童閱讀能力發(fā)展受阻。因此,在學習障礙兒童的訓練干預過程中,既要防止多種不利因素的伴隨發(fā)生導致更為復雜的學習障礙,又要充分利用學習障礙兒童的特長來彌補其缺陷,促進知識的習得,例如對于一些知覺組織能力良好而閱讀能力落后的兒童,在識字及閱讀教學中,可以借助于空間、圖形、繪畫等手段,避免枯燥的教學方式。
3.改變對學習障礙兒童的偏見,無條件地接納他們,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能力,同時也要認識到,這些兒童并非所有的方面都存在缺陷,他們還有很多長處,需要被發(fā)現(xiàn)和認可。(稿件編號:090825005)
參考文獻:
[1]劉翔平.從差異取向的評估到認知―干預取向的評估――學習障礙評估模式的新趨勢[J].文教資料, 2003,41(5): 69~73.
[2]Kirk , S. A. Behavioral diagnosis and remediation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S. Kirk & J . McCarthy ( Eds. ) , Learning disabilities : Selected ACLD papers. Boston , MA : Houghton Mifflin ,1975. 7~10.
[3]譚雪蓮. 美國學習障礙兒童的早期鑒定與干預實踐[J]. 文教資料,2008,2,77~80.
[4]楊雙,劉翔平,王斌等.空間書寫障礙的個案研究[J].心理學報.2007, 39 (1) : 71~77.
[5]吳洪,劉翔平,杜英.目標設置對寫作困難兒童議論文說服力的促進效應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 ,1, 69~73.
[6]王曉平.學習障礙兒童的寫作表現(xiàn)與教學策略研究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08,101(11):35~38.
[7]Barkley, R. A. Behavioural inhibition, sustained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Constructing a unifying theory of AD/HD[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7,121, 65~94.
[8]Klingberg T et al, Computerized training of working memory in children with ADHD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5,44(2), 177~186.
關鍵詞: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心理治療;方法
一、引言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心理與行為障礙,這一障礙最早在1980年美國心理學會公布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簡稱DSM)中明確提出,隨后幾經修改,這一名稱才最終確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是指兒童心理與行為與其年齡不相適應,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沖動行為為特征的心理行為障礙。在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Ⅳ)中,把ADHD概括為“注意力缺失”“過動”“注意力缺陷合并過動”三種不同的類型[1]。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兒童心理行為障礙通常起病于6歲以前,學齡前癥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xù)到成年期,并且ADHD兒童成人后更可能出現(xiàn)行為及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因此,ADHD對兒童本身、家庭、學校乃至社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目前這一心理行為障礙已經成為影響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突出心理問題,醫(yī)學和心理學研究領域已經對此開展了大量的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已經在該障礙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標準、治療與干預手段上達成初步一致,但是該障礙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確定,不過,在學界討論中認為有可能是遺傳因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系統(tǒng)功能失衡、異常的腦電活動、腦容量改變、工作記憶、情感和動機控制、語言內化和重構等執(zhí)行功能障礙所導致的[2]。但是,大多數(shù)持謹慎態(tài)度的學者認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由多種生物因素、心理和社會因素所致的一種綜合征。在國內外已有的報道數(shù)據中,各國學齡期兒童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比例為:美國約3.4%~4.7%,德國約3.9%~9.0%,日本約4.0%,澳大利亞約7.5%~11%,新西蘭約3.0%,巴西約5.8%,而我國研究者通過綜合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哈爾濱、吉林、合肥、湖南、廣州等省市的數(shù)據發(fā)現(xiàn),我國兒童ADHD的患病率為4.31%~5.83%,約1800萬人次。
美國兒科學會(AAP)在2011年的ADHD指導說明中指出,ADHD是一種具有心理行為和功能異常的障礙,且有可能直到成年期仍存在慢性心理行為疾病,并指出當前的治療和干預并不能根治ADHD,而只能部分減輕和緩解該障礙的負面功能[3]。盡管這一障礙不能徹底根治,但眾多研究報告和成功案例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這一障礙仍可能通過積極治療和干預達到很好的預后效果。目前,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主要包括中樞興奮劑和非中樞興奮劑兩類),藥物治療的最大優(yōu)點是效果快且最為有效,但藥物使用對兒童的副作用巨大。除了通過藥物治療ADHD外,其他一些非藥物治療和干預方法也被采用。隨著科技的進步,當下使用頻率較高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包括心理與行為訓練、感覺統(tǒng)合治療、腦電生物反饋治療以及綜合干預等,這些方法各有獨特之處,一般要根據具體案例采用恰當?shù)闹委熀透深A方法。鑒于藥物治療已較為普遍,且藥物種類基本定型,本文將就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的其他方法在我國臨床和研究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進行說明與評析,以供學界參閱。
二、心理與行為訓練
1.家庭治療方法
家庭治療方法是一種運用多種心理和行為治療手段對家庭主要成員或家庭整體實施系統(tǒng)干預的心理治療方法。該方法是Barkley在1997年首次提出并應用的,其核心是“父母培訓八步法”[4]。 近年來,絕大多數(shù)精神病學理論都認為父母及家庭對兒童行為問題的發(fā)生起關鍵作用,以往研究也發(fā)現(xiàn),家庭教養(yǎng)方式、父母及環(huán)境因素對兒童身心發(fā)展具有顯著影響[5]。劉琳等人(2005)通過對ADHD兒童的研究發(fā)現(xiàn),ADHD兒童家庭較正常兒童家庭存在更多問題,兒童存在諸多方面的教養(yǎng)不良,教養(yǎng)不良將有可能加重兒童的多動行為[6]。Corcoran等人(2006)研究也認為,家庭參與對改善ADHD兒童的行為癥狀和學業(yè)問題有較好的效果[7]。
家庭治療目前主要是以培訓家長為主,培訓形式主要是通過相關專業(yè)人員的現(xiàn)場講座、觀看影片、現(xiàn)場模擬互動、布置作業(yè)等。家長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了解ADHD的基本知識、掌握積極與兒童溝通的方式、學習如何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如何幫助兒童提高學習能力、技能治療干預中的獎勵與懲罰的應用等[8]。目前家庭治療方法干預ADHD有兩種主要模式,一是系統(tǒng)性家長培訓,二是結構式家庭治療。系統(tǒng)性家長培訓首先通過相關篩查工具篩選出ADHD兒童,隨后對兒童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性培訓,在事后對家長及兒童進行回訪或再次對兒童進行篩查,胡正等(2010)使用系統(tǒng)性家長培訓方法對63例ADHD兒童的家長進行培訓,PSQ評估結果顯示家長培訓組患兒在家長接受培訓后學習問題、多動、沖動、多動指數(shù)等因子分顯著改善[9],這表明針對ADHD兒童家庭開展系統(tǒng)性家長培訓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結構式家庭治療由美國研究者Minchin創(chuàng)立,它是基于對家庭動力及其組織的假設而展開治療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與系統(tǒng)性家長培訓不同,結構性家庭治療要求治療師與包括ADHD兒童在內的全體家庭成員進行互動,促使ADHD兒童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發(fā)生某些變化,從而使ADHD兒童的癥狀減輕或消失。這一方法的重點是幫助家庭建立家庭互動平臺,治療師通過專業(yè)知識幫助包括兒童在內的家庭成員改變他們的認知結構來改變和重塑子系統(tǒng),使得家庭成員相互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吳明飛等(2012)對37例ADHD兒童進行結構式家庭治療發(fā)現(xiàn),結構式家庭治療能有效改善ADHD兒童的異常行為,提高其執(zhí)行功能,但癥狀消失后部分執(zhí)行功能并未恢復到正常水平[10]。這表明家庭治療方法盡管對緩解ADHD具有一定效用,但仍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其長期療效還需進一步研究。
2.團體心理干預和游戲治療
團體心理干預方法來自團體心理咨詢,這是研究者從傳統(tǒng)的團體心理輔導與咨詢中借鑒而來的。與傳統(tǒng)團體輔導類似,每一次輔導都有一個主題并設置若干子目標,用以改善兒童某一具體方面的心理與行為障礙,通過團體的討論達到自我意識的自我認知、自我改善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從積極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放松、取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保持身體健康是團體心理治療干預的最終目的。耿耀國等人(2011)以25名8~12歲男性 ADHD兒童為被試,歷時兩個半月進行了團體心理干預,干預后ADHD兒童的沖動行為、內化性問題及外化性問題、焦慮情緒等指標比干預前顯著改善,明顯提高了ADHD兒童的適應能力,增強了其社會功能[11],表明團體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方法與程序。
游戲治療是以游戲為主要溝通媒介的心理治療方法,從以往的文獻研究來看,游戲治療對ADHD有較好的療效。目前使用較為頻繁的是結構式游戲治療和沙盤游戲治療(箱庭療法)。結構式游戲治療以發(fā)展的角度介入治療,重點在于協(xié)助兒童的發(fā)展。其中包括能自主且切合問題地執(zhí)行任務,經過考慮有計劃地進行活動及處理問題, 阻斷反射行為(如遇到困難時停止片刻)及展現(xiàn)與要求相符的意識行為等[12]。劉敏娜等人(2010)對24例ADHD患者進行了結構式游戲治療干預,結果表明兒童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13]。沙盤游戲(箱庭療法)則是在融合了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東方哲學和傳統(tǒng)心理治療的基礎之上,由卡爾夫創(chuàng)立的一種通過深層心理來促進人格改變的心理治療方法。ADHD兒童可以在沙盤游戲過程中,在盛有細沙的沙盤里建立一個與自我內在狀態(tài)相對應的沙盤世界,將潛意識心象顯現(xiàn)在自我創(chuàng)造的沙盤中。我國研究者的多項研究表明,沙盤游戲可以有效緩解ADHD兒童的心理障礙。在國內,張日等人(2007)[14]、王巧敏等人(2010)[15]都通過沙盤游戲對ADHD兒童進行過治療,都達到了治療和緩解的效果。不過,雖然沙盤游戲在治療 ADHD兒童心理障礙上是一種家長和兒童都非常樂意接受的方法,具有廣闊運用前景,但該方法目前的評估手段不夠完善,且長期療效如何也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三、感覺統(tǒng)合治療
感覺統(tǒng)合訓練(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SIT)是一種借助一定的活動和材料對ADHD兒童進行干預和矯治的方法,它主要針對某些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ADHD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引導兒童對感覺刺激作適當反應,此訓練提供前庭(重力與運動)、本體感覺(肌肉與感覺)及觸覺等刺激的全身運動,其目的不在于增強運動技能,而是改善大腦處理感覺信息的方法。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感覺統(tǒng)合訓練對ADHD兒童癥狀的改善具有顯著作用。在我國,劉金同等人(2002)研究發(fā)現(xiàn),感覺統(tǒng)合訓練對緩解ADHD兒童各種癥狀的效果與藥物治療的效果基本一致[16];唐洪麗等人(2005)[17]以及馬學梅等人(2006)[18]的研究結果也都表明,ADHD兒童感覺統(tǒng)合訓練治療后感覺統(tǒng)合能力發(fā)展評定量表中前庭平衡、觸覺防御、本體感覺、學習能力、Conners簡明癥狀問卷多動得分與訓練前比較均有顯著差異。張學芳等人(2011)研究也發(fā)現(xiàn),完成感覺統(tǒng)合功能訓練組在療效、副反應、學習成績及長期效果方面均有較好療效[19]。
綜合目前的研究來看,感覺統(tǒng)合治療能夠有效改善ADHD兒童的各項癥狀,并且研究還表明這一方法不但有非常好的短期療效,甚至可以與藥物治療效果相等同,而且其長期療效也比較好,這較之前文所介紹的治療、干預手段有了顯著的提高。目前這種方法已經在治療兒童腦癱、認知障礙、情感障礙、孤獨癥、自閉癥等其他心理與行為障礙上廣泛使用。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對該方法予以更多積極關注的同時,也不乏質疑之聲,部分研究者認為,感覺統(tǒng)合訓練適用于多大年齡的兒童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范圍;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主要是在醫(yī)療機構和康復機構進行的,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講,ADHD是一種在生理障礙基礎上的心理與行為障礙,因此治療、干預的過程應該有專業(yè)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參與,但目前的治療卻沒有達到這一要求;此外,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方法在跨文化背景下能否仍然具有較好的療效還值得觀察。因此,對感覺統(tǒng)合治療方法應本著辯證的觀點來看,既要看到其優(yōu)勢,也要看到它的不足,適時采取其他方法進行彌補。
四、腦電生物反饋治療
腦電生物反饋療法(biofeedback therapy)是心理行為矯正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它的基本理念來自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操作性條件反射,主要是把兒童腦內生理機能用現(xiàn)代電子儀器予以描記,并轉換為聲、光等反饋信號,使兒童根據反饋信號,學習調節(jié)自己體內不遂意的內臟機能及其他軀體機能,達到心理行為矯正的目的。作為現(xiàn)代科技與心理咨詢的結合體,目前所使用最多的是腦電生物反饋裝置,它主要用于收集兒童大腦感覺運動節(jié)律信號(SMR),對于ADHD兒童來說,他們的腦電SMR水平較低,腦電反饋治療就是希望兒童主動調控,自我控制意識,不斷主動地將腦電SMR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穩(wěn)定狀態(tài)。目前我國很多醫(yī)療機構所使用的腦電反饋裝置主要還是以VBFB-2000和VBFB-3000型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儀為主,部分機構還使用腦電生物反饋儀(EEG),這些儀器分辨率相對較低,目前的發(fā)展趨勢將是逐漸推廣認知神經心理學目前所廣泛使用的ERP腦電儀器。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方法目前已經證明在兒童焦慮癥、神經衰弱、抑郁癥、癲癇等心理行為障礙中都具有較好的療效。近年的研究文獻發(fā)現(xiàn),腦電反饋治療方法在治療兒童ADHD上也具有較好的療效,兒童通過多次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選擇性地強化或抑制某一頻段的腦電波,可以達到有效改善和治療ADHD各種癥狀的目的。李全梅(2011)對60例ADHD兒童進行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兒童的綜合尺度注意力商數(shù)、聽覺與視覺警醒商數(shù)、聽覺與視覺速度商數(shù)、視覺注意力集中商數(shù)、聽覺和視覺注意力商數(shù)均有所改善[20]。湯姿英等人(2011)對27例ADHD兒童的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發(fā)現(xiàn),ADHD兒童各項IVA-CPT指標均有顯著的改善[21]。因此,可以認為運用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兒童ADHD效果顯著,有效地改善了ADHD兒童的臨床癥狀且沒有類似利他林等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但腦電生物反饋治療與其他治療相比,治療周期長和治療費用高也使得其在推廣中存在諸多問題,另外,腦電生物反饋儀治療使用多少次才能使治療效果穩(wěn)定也尚無結論,這都需要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不斷探索。
五、綜合干預
治療兒童ADHD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藥物治療,Shaw等人(2009)研究發(fā)現(xiàn)藥物治療能對兒童ADHD相關的幾個腦區(qū)結構、區(qū)域活動水平和腦區(qū)間功能連接起到正?;饔茫涍^藥物治療后兒童的ADHD癥狀可以有效緩解,提高作業(yè)成績,但是,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服用藥物可能會抑制兒童生理發(fā)育,如抑制身高和體重的發(fā)育[22]。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的其他非藥物治療方法近年也發(fā)展迅速,如上述家庭治療、團體干預和游戲治療、感覺統(tǒng)合訓練、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等,這些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優(yōu)于藥物治療之處在于沒有藥物副作用和不良反應,不會對兒童身心發(fā)展帶來損害,而且這些方法是家長和學生都樂于接受的,大多數(shù)都有較好的操作性。不過,這些方法的短期療效都遠不如藥物治療,且長期預后效果也存在質疑。因此,如何既能保證治療效果顯著,又不對兒童帶來身心損害,成為當下治療ADHD需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上述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目前很多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更傾向于使用綜合干預的治療方法。綜合干預是綜合了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的一種治療手段,該方法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藥物治療克服ADHD兒童的核心缺陷,在此基礎上實施一系列非藥物治療如家庭治療、團體和游戲治療、感覺統(tǒng)合訓練、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等方法進行干預訓練,最終達到改善ADHD兒童情緒、社會技能、學習成績等相關的附屬癥狀的目的。有研究者建議,在使用這一綜合干預方法之前,要根據兒童的不同功能缺陷選擇綜合干預的模式,Wells等(2000)研究認為,當ADHD兒童同時伴有對立違抗障礙(ODD)、品行障礙(CD)或焦慮時,可以用藥物治療來控制其注意不集中、多動和沖動等核心癥狀,用相應的心理干預來改進其伴隨障礙或社會功能[23]。我國多數(shù)研究者傾向于使用綜合干預方法,趙文君等人(2009)對72例ADHD兒童進行了藥物治療結合家庭治療、學校干預、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綜合干預,發(fā)現(xiàn)兒童在品行問題、學習問題、心身問題、沖動―多動、焦慮、多動指數(shù)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24]。李晶瑩(2010)對90例ADHD兒童進行了藥物治療聯(lián)合生物反饋、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綜合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兒童學習成績、沖動―多動、焦慮、多動指數(shù)、瑞文智商(IQ)、記憶商(WMS)、知覺組織因子商(Po IQ)、記憶/注意力因子商(M/CIQ)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而且追蹤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綜合干預對ADHD的長期療效較好[25]。綜合干預方法雖然在大多數(shù)臨床研究都有較好的效果,但DuPaul等(2006)[26]和Hinshaw(2007)[27]進行的研究卻發(fā)現(xiàn),綜合干預能顯著改善 ADHD兒童的社會技能、學校成績以及一些破壞,但對核心癥狀的改善不明顯??梢?,綜合干預的使用,要根據兒童不同的主導癥狀進行綜合干預模式的具體制定。
六、小結
通過對我國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心理治療干預的主要方法(家庭治療、團體干預和游戲治療、感覺統(tǒng)合訓練、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綜合干預)及研究進展的簡要介紹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非藥物治療都對兒童ADHD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但這些方法各有利弊,以至于在治療實踐中依然存在質疑。誠然,對兒童ADHD的治療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方法對治療效果具有直接影響,但不容置疑的是研究者的自身素質、基本技能、理論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偠灾覈鳤DHD兒童干預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需在今后的臨床實踐與理論研究中加強。一是應注重短期治療后的預后回訪,有些治療方法雖然短期效果顯著,但卻很難確定各種心理治療方法的相對優(yōu)勢和長期效果。二是應注重人口學變量如性別及年齡等的差異比較研究,國內絕大多數(shù)研究都沒有進行這樣的區(qū)分和比較研究,某一種治療方法在治療效果上是否有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等都需要明確界定。三是應注重文化差異給治療效果帶來的影響,我國區(qū)域經濟與文化發(fā)展不平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兒童能否接受一種普適性的治療方法也應加以比較和區(qū)分。盡管存在不足,但目前我國在治療兒童ADHD的效果上所取得的成績還是值得肯定的,今后在臨床實踐與理論研究中若能更多考慮以上因素,該治療領域與國外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小。
注:本文為通遼市與內蒙古民族大學市校合作項目“通遼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問題研究”(SXYB2012132)研究成果。
[1]盧游,楊凡,毛萌.不同治療方法對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療效的循證評價[J].臨床兒科雜志,28(8):744-747.
[2]蓋笑松,蘭公瑞,劉希平.國內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干預效果的元分析[J].心理學報,2008, 40(11):1190-1196.
[3]金星明.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治療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2):112-114.
[4]Barkley R A. Defiant children: A clinicians' manual for assessment and parent training[M]. New York:Guilford Press, 1997:1-14.
[5]王曦影,胡赤怡.家庭治療理論與方法[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214-225.
[6]劉琳,曾昭祥,岳淑英.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患兒氣質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5,20(1):3-5.
[7]Corcoran J, Dattalo P.Parent involvement in treatment for ADHD:A meta- analysis of the published studies[J]. Res Social Work Practice, 2006, 16(6): 561-570.
[8]王玉琴,張微.兒童注意多動障礙心理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3):382-384.
[9]胡正,謝玲,毛春婷,宋彩云.系統(tǒng)性家長培訓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干預效果評估與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1):9-11.
[10]吳明飛,蔣巧,李瑞,王芳.結構式家庭治療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行為與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9):1353-1355.
[11]耿耀國,蘇林雁,王洪,李銘.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團體心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4):409-411.
[12]劉敏娜,黃鋼,章小雷.兒童游戲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5):2908-2909.
[13]劉敏娜,王敏,黃哲,高雪婷.結構式游戲治療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生活質量的干預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0,18(1):30-32.
[14]徐潔,張日.箱庭療法應用于家庭治療的理論背景與臨床實踐[J].心理科學,2007,30 (1):151-154.
[15]王巧敏,黃鋼,章小雷,何秀玲,丹.沙盤游戲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對照研究[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0,24(9):691-694.
[16]劉金同,郭傳琴,瞿靜.感覺統(tǒng)合訓練與匹莫林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2,35(4):227-230.
[17]唐洪麗,王晨虎,李海浪.感覺統(tǒng)合訓練對改善ADHD兒童行為與智力問題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醫(yī)學,2005,33(6):379-382.
[18]馬學梅,趙亞茹,趙云靜.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視覺和聽覺持續(xù)性注意力的比較[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8(2):46-49.
[19]張學芳,王德民,曹延奎,王允高,曹延福,胡穎.感覺統(tǒng)合功能訓練用于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干預的臨床效果[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6(7):679-680.
[20]李全梅.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1,20(29):3673-3674.
[21]湯姿英,陸新容,劉海潤,龔梅恩.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首次行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11):67-69.
[22]馮剛毅,朱祖德,段懿行,張衛(wèi).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神經機制及干預[J].心理科學,2011,34(4):931-938.
[23]Wells K C, Pelham W E, Kotkin R A, et al. Psychosocial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the MTA study: Rationale, methods, and critical issues 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J].Abnorm Child Psychol, 2000, 28(6):483-505.
[24]趙文君,楊靜,沈越美,高世泉,馬力.學齡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綜合干預效果的研究[J]. 河北醫(yī)藥,2009,31(16):2079-2078.
[25]李晶瑩.綜合干預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長期療效分析[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0,23(2):88-90.
[26]DuPaul G J, White G P. ADHD: Behavioral, educational, and medication interventions[J]. Educat Digest, 2006, 71(7):57-60.
健康心理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主題,也是幼兒教育的主題。所謂的健康心理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過程內容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智力正常,情緒安定,意志健康,心理行為統(tǒng)一協(xié)調,人際關系和諧適度①。心理健康的人,認知能力發(fā)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情緒穩(wěn)定、樂觀、心情愉快,生活態(tài)度積極,人際關系和諧,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行為能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現(xiàn)代心理學表明,健康心理是一個人人格發(fā)展、潛能開發(fā)、道德品質形成、積極適應社會的前提,是一個人整體素質形成的基礎。但是,從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現(xiàn)狀來看,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嚴重忽視幼兒健康心理和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個性等人格素質的培養(yǎng),致使目前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chuàng)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膽怯、多動、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健康心理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
二、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標
為了更好地實施幼兒健康心理教育,根據幼兒心理特點和健康人格的要求,根據新的《幼兒園教育大綱》的要求,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目標為:1、對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感興趣,產生探究的欲望,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2、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3、能大膽地與父母、老師、小朋友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養(yǎng)自信心。4、樂意尋求新的生活體驗,有良好的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5、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懼怕失敗和挫折。6、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7、能積極主動參與集體活動,敢于自我表現(xiàn)。8、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協(xié)調合作、與人分享、有同情心、樂意關心他人。9、讓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10、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遇到困難能主動想辦法解決,有初步的責任感。11、能接受教師和家長的勸導,不任性。
三、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基本內容
(一)愛心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奧秘是愛,愛心教育是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基礎。幼兒有得到愛、愛別人的需要。通過愛心教育,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和學會從愛別人得到快樂,提高能力和自尊。1、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的內容及要求1)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yǎng)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能力。2)在共同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愛護公物和公共環(huán)境,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3)與家庭、社會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親人以及自己有關的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勞動,培養(yǎng)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尊重。4)充分利用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5)適當向幼兒介紹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yǎng)理解、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2、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讓幼兒體會成功,張揚個性,發(fā)展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愛能使幼兒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為此,從園長到教師都應“愛園如家,愛生如子”,以點點滴滴的愛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教師要實行“微笑服務”,要時刻用樂觀的情緒、柔和的表情、適度的動作、溫柔的語言與每個孩子進行情感接觸和交流,對每個幼兒都充滿信心,因而使孩子們在師愛的搖籃中長大,也懂得了去關心和愛護周圍的人。
(二)探索教育
兒童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在與周圍世界不斷交互作用中逐步開展的,而多方位、多層面的環(huán)境能激起幼兒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質,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自然角的設立區(qū)角活動、角色游戲室、科學發(fā)現(xiàn)室等的設置,微型社會景觀的引人,讓幼兒從觀察中接觸、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系,促進幼兒多種經驗的獲得,多種情感的體驗,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使幼兒園環(huán)境成為一個立體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內涵、激發(fā)幼兒情感的無聲的“教科書”,在幼兒探索學習時,教師應大力鼓勵和支持幼兒交往與探索,為他們創(chuàng)設熟悉的、豐富多彩的新穎的、物質材料和環(huán)境。
(三)交往教育
交往建立在個人與社會聯(lián)系基礎上,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于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教師讓幼兒學習一些語言或非語言的交往方法,豐富幼兒交往策略。2、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往環(huán)境,提供交往機會。開展各種形式的幼兒活動和親子活動,交往環(huán)境從與同班幼兒交往,發(fā)展到與同齡幼兒交往,與異齡幼兒交往,幼兒與家長的交往。3、以開放式教育拓寬交往空間,將人際關系延伸到社會,開展社區(qū)共建,家園共建、軍園共建活動,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幼兒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園內大力開展各種角色游戲,如:我們在大、中班兩年時間內先后開出了娃娃家、醫(yī)院、戲院、公共汽車、公園、餐廳、修理店、理發(fā)店、照相館、工廠、服裝店、寵物店、茶館、小舞臺等50多個主題,僅餐廳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小吃店、中餐店、西餐店、火鍋、串串香等5個節(jié)目,久而久之,游戲變成了表達情感,反映思想,認識社會的一種手段,以鞏固幼兒交往技巧,發(fā)展幼)七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xié)商、謙讓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在平時生活管理中,通過每天幼兒擦桌椅、吃飯、管理自然角的種植、養(yǎng)植、穿衣、睡覺、疊被子等活動,和要求幼兒每天幫助教師和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幫助、鼓勵幼兒自己克服困難,學會自理。在自主性游戲活動中,做到幼兒五“自由”(尊重幼兒選擇主題、情節(jié)、玩具、角色的自由,尊重幼兒講評自己的游戲的自由)。在集中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自主性”學習,鼓勵孩子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教師盡量做到不把自己觀點、想法強加給幼兒,注意讓他們自己得出結論。通過自由活動,鍛煉他們自主交往、獨立思考、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五)積極自我意識的教育
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幼兒健康心理的核心內容,幼兒對自己積極的認識來源于成人的尊重、認可和夸獎,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作為教師要學會帶著“愛心”去尋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恰如其分地讓幼兒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用肯定的語氣、眼光、和神情鼓勵孩子的進步。讓每個孩子相信,我能行。讓幼兒體驗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老師也應嚴格杜絕傷害、貶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語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自我的尊嚴和價值,使其自我意識得到新的升華。
(六)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進行創(chuàng)造教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尊重幼兒學習的特點,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采取幼兒自主性的活動方式培養(yǎng)幼的創(chuàng)造能力。1、培養(yǎng)幼兒擴散思維能力,多向幼兒提擴散性的問題如“你們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誰能講得和其他朋友不一樣?”、“你們還什么好辦法?”發(fā)展幼兒的擴散思維能力。2、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除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外,還應有制造新物品的技能,凡是幼兒能做的事要讓幼兒自己做,讓他們在日常生活、游戲中學習獨立使用工具、制作玩具、動手小實驗。鼓勵他們動腦筋,克服困難,使幼兒變得心靈手巧。
四、實施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徑
(一)把心理教育落實到教育行為上。1、首先,幼兒園應制定出幼兒健康心理教育中教師的語言、體態(tài)、行為規(guī)范,對教師在情緒、教育方式、管理、指導等方面作出詳盡的規(guī)定,使教師有章可循。要求教師的教育語言和行為建立在平等的、尊重幼兒、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基礎上。2、通過不斷的反復研討、實踐,教師的教育行為應不斷地提高,要求每個教師自愿地、努力地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的進步,用贊賞的話語肯定孩子的成功?!澳阏姘簟?,“老師相信你能行”,“別害怕,你一定會成功”等話語注人孩子們的心田,喚起他們的活潑、開朗和自信。
(二)開展心理輔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運用現(xiàn)代教育、幼兒心理學等理論,根據幼兒心理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對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發(fā)展進行幫助、指導和服務。心理輔導主要是通過集體心理輔導活動進行的。A將輔導者的要求內化為幼兒認知的活動,根據幼兒園實際制訂出“健康心理教育”總目標和各年齡段的層次目標,三個年齡段學年的心理輔導內容安排,活動素材。B通過講故事、情景表演、親身體驗、角色換位、游戲、競賽、問題研討等形式,幫助幼兒解決在平時生活和心理活動中面臨的問題。內容包括:情緒情感輔導、交往輔導、自我意識輔導、家庭生活問題輔導等。通過心理輔導提高幼兒處理自己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三)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這種整體性決定著心理教育必須通過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協(xié)同培養(yǎng)。而各種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心理必須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進行。1、在集中教育活動中,要求教師在制訂各種活動目標時,仔細分析教材,領會其內涵。不光要有知識技能、習慣養(yǎng)成方面的目標,還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養(yǎng)目標,以充分體現(xiàn)一個活動指向多個目標的教育新觀念。2、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自理能力、團結合作精神。3、在自主性游戲和自由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往的條件,鼓勵幼兒團結協(xié)作、克服困難、禮貌待人,達到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心理。在各種活動中,應尊重幼兒意愿,發(fā)展幼兒獨立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讓每一個幼兒真正成為各種活動的主體。
什么是抽動穢語綜合征?
抽動穢語綜合征多發(fā)生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主要特征是表情肌、頸肌或上肢肌不自主、反復、快速地一個部位或多部位肌群抽動和發(fā)聲抽動,以后癥狀加重,出現(xiàn)肢體及軀干的暴發(fā)性不自主運動,85%患者有行為異常,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傷、強迫障礙或破壞行為等。這種疾病常常不定時發(fā)作,給患兒的生活和學習帶來諸多不便,行為的怪異也讓周圍的人以異樣、歧視的眼光看待患兒,嚴重影響小孩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輟學、輕生等種種嚴重后果。
據統(tǒng)計顯示:在美國,抽動癥的發(fā)病率約為12%~14%,而抽動穢語綜合征的發(fā)病率是0.07%左右,男女發(fā)病比例為3∶1~4∶1,年齡以2~15歲占多數(shù),90%在10歲以前發(fā)病。此病病程長短不一,如長期持續(xù)發(fā)作或治療不及時,可發(fā)展為慢性神經精神等。
抽動穢語綜合征的發(fā)病機理目前未完全明確,有研究顯示,該病與遺傳因素、基因缺陷、去甲腎上腺素(NE)及5-羥色胺(5-HT)功能失調有關。
孩子得了此癥怎么辦?
如果你家的孩子出現(xiàn)上述所舉的癥狀,要及時看醫(yī)生,做相關檢查,如腦電圖、頭顱CT或核磁共振等,看是否患了抽動穢語綜合征,并排除小舞蹈病和習慣性痙攣等癥。西醫(yī)治療主要是針對神經生化改變進行調節(jié),臨床上常選用DA受體阻斷劑。但這些藥物往往伴有錐體外系反應、嗜睡、乏力等副作用,且易產生耐藥性。服藥量過大、服藥時間過長常引起肝功能受損、走路不穩(wěn)等不良反應。佛山市中醫(yī)院神經內科專家對該病作了深入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該病除以上病因外,還與病毒感染、心理、飲食不當?shù)纫蛩赜嘘P。通過近幾年運用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近百例兒童抽動穢語綜合征,發(fā)現(xiàn)中藥、針灸對神經-免疫-內分泌具有明顯的調節(jié)作用。中醫(yī)注重整體調節(jié),從而使肌體恢復到正常的功能狀態(tài)。
隨著人們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的健康觀也發(fā)生了變化。WHO在1948年提出:“健康不但是指一個沒有癥狀或疾病表現(xiàn)的狀態(tài),而且是指一個人良好的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的狀態(tài)。”。強調人類健康應是生理、社會適應三方面的有機結合。1992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中島宏提倡把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和教學規(guī)劃中[1]。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已將心理衛(wèi)生作為健康教育中的一項基本內容[2]。
1 小學生的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全世界范圍內,5-16歲的兒童約有12億[3],他們的健康直接關系到全球人口素質的提高和世界未來的繁榮與發(fā)展[4]。據1976年WHO報導,3-35歲的兒童心理社會問題的檢出率約為5%-15%[5]。美國報道,14-16歲兒童,約有18.7%患有精神障礙[6]。1993年我國22城市的調查資料顯示,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2.97%±2.19%[7]。我國城鄉(xiāng)不同類型學校學生的心理障礙,其中,小學高年級9.7%,初中生為13.76%,高中生18.79%,提示年齡越大,心理衛(wèi)生問題越突出[8]。 lemer認為兒童行為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生長發(fā)育和社會化過程,還會導致其成人期的適應不良、違法犯罪和精神疾病[9]。再者,從個體的心理發(fā)展來看[10],兒童大腦皮層機能活動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容易建立鞏固的動力定型。此階段是兒童心理偏異最易形成和糾正的時期。因此,兒童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2 心理衛(wèi)生評價工具有研究現(xiàn)狀
2.1心理衛(wèi)生問題的診斷和評估 心理學家認為,在診斷和評價兒童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時,不僅要考慮到其發(fā)展年齡[11]、社會文化背景[12]、問題的情境定位[13]及其嚴重程度[14],還要考慮到這次診斷對其人格發(fā)展、社會適應和別人對他的評價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14]。在診斷工具有使用方面,還應考慮測量主體[15]對測驗的理解及態(tài)度的差異。Akiskal(1986)提出,一項較完善的評估程度應包括:家庭評估、與教師和家長的語談、行為的觀察和評定、標準化測驗以及發(fā)展史的檢查[16]。
2.2心理衛(wèi)生問題診斷和評估工具
2.2.1心理測量工具的種類 目前常用的測量工具有以下幾類[17,18]:①癥狀量表,如Achenbach’s行為量表(CBCL)、Conner’s兒童行為評定量表父母問卷(PSQ)、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Zung’s抑郁及自評量表(SDS)、Zung’s焦慮自評量表(SAS)、狀態(tài)一特質焦慮量表(STA1)等;②人格量表,如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定量表(MMPI)、艾森克個性問卷(EPQ)、卡特爾個性量表(16PF)等;③智力及發(fā)展量表,如韋克斯勒智測量表(兒童版)、瑞文推理測驗、中國比奈測試手冊(SB)、丹佛智力量表(DDST)等;④心理健康評定量表如,學習動機診斷測驗量表(MAAT)、問題行為早期發(fā)現(xiàn)測驗手冊(PPCT)、Rutter兒童問卷、兒童適應行為評定量表等。
2.2.2心理測驗工具有評價原則 心理測驗表的評價應依據[18,19]:①心理測驗工具的功效,即能反映要評定的內容特征的能力;②心理測驗工具的敏感性,即能測出受評者某種特質或行為上有意義的變化的能力;③心理測驗工具的簡便性;④心理測驗工具的可分析性,即有無常?;蛎枋鲂詷藴剩虎菪哦?,即衡量測驗工具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的程度。信度系數(shù)越大,測量結果越可靠。常的信度的指標有:重測信度、分半信度和同質性信度??傊?,選擇心理測驗工具時,應根據研究目的,選擇使用廣泛、操作簡便、省時,而信度較高的測量工具。
3 中小學生心理衛(wèi)生現(xiàn)狀
3.1中小學生心理衛(wèi)生問題的現(xiàn)狀及趨勢
3.1.1研究對象較廣泛包括一般兒童、超常兒童、獨生子女、單新兒童、聾啞兒童、弱智兒童、少數(shù)民族兒童、學習不良兒童、失足兒童等。
3.1.2研究方法的多樣化 包括橫斷面調查,病例對照研究[20]、隊列研究[21,22]、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已被應用于心理健康調查的領域中。
3.1.3 測量方法的標準化及多樣化調查多采用敏感、高信度的標準化測量工具,而且其使用開始趨向多樣化,以期從多角度、多層面反映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3.2目前中小學中存在的主要心理衛(wèi)生問題
3.2.1學習困難 國外,有3%-28%的學齡兒童存在某種程度和方式的學習困難[23]。國內學習困難兒童的檢出率為17.4%[24]。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造成學習困難的外部因素[25]有:家庭環(huán)境不良、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教養(yǎng)不當?shù)?;其內部因素[26]有:兒童在智力結構、知識水平、品行障礙、多動癥等。
3.2.2個性障礙 在美國,自殺排第3位死因,15歲以下兒童少年自殺身亡人數(shù)占總死亡人數(shù)的2.4%[27]。我國有關調查結果顯示[28]:有自殺意念者占9.69%,主要原因為父母不和、學習成績差、不良習慣、不良性心理等。
3.2.3情緒障礙 瑞典Knorring報告10-14歲的兒童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29],男生有3.55%。女生3.4%。國內兒童的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率為1.05%[30]。病種分析顯示,國外過度焦慮患病率為5.9%-12.7%[31]。國內為0.51%[30],國外抑郁癥發(fā)生率為1%-8.0%[31],國內為0.56%[30]。國內外的資料均表明,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家庭和學校表現(xiàn)等[32,33]。
3.2.4行為障礙 ①多動癥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精神衛(wèi)生問題之一[30,34],國外[35]兒童多動癥的發(fā)生率為1.2%-9.9%,我國為6.04%[30]。②國內資料顯示[36],隨著年齡的增設和年級的上升學生的吸煙率有上升的趨勢,普通學校吸煙率高于重點學校。③兒童行為障礙的發(fā)生率在英國和美國雞為4%-10%[31]。我國發(fā)生率為1.55%,資料表明,家庭環(huán)境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33]。
3.2.5特殊群體兒童少年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 有研究表明[37],聾啞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高于普通兒童。單純性肥胖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低于正常兒童,且有隨肥胖加重而降低的趨勢[38,39]。
4 中小學生心理衛(wèi)生問題影響問題
4.1有關兒童行為障礙形成的理論 精神動力學的認為[40],兒童行為障礙起因于對兒童本能的過分限制或過分滿足;心理教育學者[31]認為行為障礙源于兒童家庭生活和學校的現(xiàn)實要求間存在的潛在沖突;生態(tài)學和社會心理學者[412]認為兒童行為問題是在和成人交往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行為理論者[43]認為不良行為是不恰當?shù)膶W習反應;社會學習論者認為,凡被獎賞的都會維持下去,不管行為好壞??傊?,兒童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同伴關系、與成人的交流都會影響其行為問題的發(fā)生和轉歸。
4.2兒童心理衛(wèi)生問題發(fā)生的影響因素在兒童成長的不同時期,其行為問題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有所不同。母孕期和圍產期以生物學危險因素為主;在嬰兒期以后,社會心理因素所起作用愈來愈大??傊飳W因素決定行為兒童的素質,社會心理因素是行為問題的誘因和調節(jié)因素[20]。
4.2.1家庭環(huán)境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和父母教養(yǎng)不當、社會經濟文化階層低、父母有不良行為習慣及個性特征、寄養(yǎng)或全托、兒童疾病、精神病家族史和母孕期疾病等因素均能增加兒童問題行為發(fā)生的危險性[20,44-46]。
4.2.2學校因素包括:學校地理位置、教學質量、教盲目標、教師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學生來源等[10]。
4.2.3社會因素社會制度、社會秩序、價值取向、傳統(tǒng)道德、新聞傳播媒介、同伴關系、社區(qū)氛圍等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10]。
5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心理衛(wèi)生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幾年社會各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機制等方面做了許多研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5.1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和目標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學的規(guī)律,采用各種方法與措施,經維持學生的心理健康、優(yōu)化其心理素質和促進其人格健全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感和目的主體,重視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結合“三育”的特點,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增進學生的心理功能、充分發(fā)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發(fā)展[47]。
5.2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以下操作規(guī)程[48]:①運用各種評估與診斷技術發(fā)現(xiàn)問題;②確定問題的性質,問題產生的根源與存在的條件;③對潛在的行為變化、學習過程或由問題解決帶來的條件變化作出描述;④確定干預的標準或目標;⑤在學校心理服務能力范圍內選定最有效的干預方法;⑥對照確立的目標評估干預帶來的變化;⑦使干預的結果保持穩(wěn)定??傊?,了解學生是基礎,診斷是關鍵,教育干預是達到輔導目標的手段。
5.3心理健康的方法與途徑心理健康教育可分為課堂教學、活動課、個別輔導和集體輔導。其主要形式心理輔導活動課,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依靠團體動力來改變集體中個人的觀念與行為。因活動課形式多樣,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另外,教師以平等角色參加到活動中,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面臨的心理困擾。
對有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補救的心理教育,幫助他們擺脫心理困擾,一般有以下方法[49,50]:生擬技術、積極動機內涵技術、積極功能內涵技術、病癥規(guī)定技術、轟擊后門技術、注意例外技術等。對有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者進行心理咨詢及必要的心理治療。
5.4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材的編寫 各地輔導教材基本涉及以下內容[51]:①關于學生所處心理發(fā)展階段的年齡特點、發(fā)展任務和應對策略的指導;②學習心理指導,涉及學習規(guī)劃、智力、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應試心理調適策略等;③情感生活教育,培養(yǎng)良好情感品質、指導情緒調適策略等;④人際關系指導,包括同學間、師生、親子交往的指導等;⑤挫折應對指導,培養(yǎng)與訓練耐受挫折力、指導應地技能等;⑥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⑦自我心理修養(yǎng)與生活規(guī)劃指導;⑧兒童青少年中常見的特殊心理障礙問題及其防治。
教材內容應依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使其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材形式傾向于‘模塊化’,即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模塊,每個模塊均有知識篇、自測篇、方法篇和咨詢篇四部分,適合學生、教師、家長閱讀,這樣有利于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參與。
6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的依據
心理學家認為,心理治療效果的個體評價應依據[52]:①焦慮、抑郁、緊張、恐懼等心理癥狀;②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③人際行為的適應;④個性、意志力;⑤自我意識、對人對事的看法及排隊心理困擾的能力等方面改善的情況來判斷。
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效果的評價應側重于受教育者的團體評價。因此,應采用較客觀、可量化的方法,從心理癥狀、社會適應、人際適應及個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觀察其心理水平的好轉或動態(tài)變化情況。
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是現(xiàn)代人參與社會競爭,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成為社會有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條件。然而,目前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卻不盡如人意。如果對小學生的心理疾病不及時給予治療將會引起更多的社會問題。
作為兒童教育的主要環(huán)境——學校,現(xiàn)在對這一方面都十分關注,經過對我校學生調查和家訪,學生身上確實存在著某些心理問題,其中常見心理問題有注意力分散、多動、易沖動,對立師長、處處違抗、難于管教,厭學、興趣變淡、情緒偏極等,這些極不利于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因此,我們有必要、有責任在當前教育中探究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的研究,發(fā)揮心理育人的作用,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各種潛能,以此來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為早日成材夯實基礎。
一、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
我為了探究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方法,在學校371名學生中做了心理測試問卷,問卷測試表明: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只有70人,占測試人數(shù)的15%。
(2)9-16分。大致還屬于健康的范圍,但應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師或同學聊聊。只有94人,占測試人數(shù)的20%。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礙,應采取適當?shù)姆椒ㄟM行調適,或找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你。有108人,占測試人數(shù)的40%。
(4)31-40分。是黃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應找專門的心理醫(yī)生進行檢查治療。有85人,占測試人數(shù)的18%。
(5)41分以上。有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應及時找專門的心理醫(yī)生治療。也睡不著,即使睡著也容易驚醒。有14人,占測試人數(shù)的7%。
從以上數(shù)據可以看出我校學生中心理非常健康的只有15%。比例最大的是有一些障礙的占40%,大部分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所以我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并找出對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辦法
1.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活動
“清明節(jié)”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六一兒童節(jié)”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春節(jié)前夕組織學生到社區(qū)慰問孤寡老人活動。我們還組織學生和農村小學的孩子“結對子”,讓結對子的孩子互通書信,互到對方家中住一個晚上體驗對方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孩子的艱辛和快樂。學校還開展了“幸福教育”主題活動,讓學生懂得珍惜身邊的幸福。我們邀請了中國時代感恩勵志教育傳播中心講師團專家楊魯博為學生和家長講課,他以鮮明的事例,以其情真意切的表達,以心換心的現(xiàn)場互動,啟迪人們的心靈,喚醒人們的良知,讓人們的心靈得到了強烈震撼和共鳴,讓許許多多學生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反思,更加清晰地確立了人生目標。這些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為我們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依據。
2.了解學生家庭狀況,糾正個別家長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
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正確與否是關鍵。家庭教育觀念決定著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觀念不正確,會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此,改變家長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積極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理念,并使之入腦、人心,形成正確的親子觀、人才觀、教育觀,使之成為家庭教育的行動指南。
3.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我就是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每周四為學生的咨詢日,給孩子有傾訴的地方,我校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有沙盤游戲,OK卡片,繪畫療法,意象對話等技術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心理咨詢活動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心理訓練和心理測試。我校設立“知心信箱”以更深層地觸及學生心理,使心理素質教育更有針對性、目的性。針對學生信中涉及的不同內容,采取多種方式給予解答,給學生本人回函,解答特殊問題;個別談心,面對面解決心理問題等形式。
4.利用QQ群授課,讓更多人受益
從去年開始我每周四晚上八點利用網絡QQ群講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內容,幫助家長了解孩子。
每天都有很多家長在梨樹園小學志愿者協(xié)會QQ群里咨詢我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么多問題,該怎么提高咨詢效率呢?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方式,每周四晚上八點開始,在群里為家長和孩子講課一小時。
每周四來臨之前,群的管理員都會把講座主題提前公布出來,讓大家做好聽課準備。因為授課出色,我得到了學校的肯定和支持,也受到了珠山區(qū)“小巷講堂”公益項目的關注,各方媒體爭相報道。
在一群熱心家長的協(xié)助下,漸漸地,我校群的家長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養(yǎng)成了每周四聽課的習慣。
三(2)班李xx家長說:“又到禮拜四了,又有課聽了。真心感恩群里朋友的付出。希望正能量積極陽光大愛伴隨著家教課堂散播出去,讓越來越多的孩子、父母、家庭受益?!?/p>
為了增強學習效果,增加群里的互動性,我開拓思維,開始組織QQ群里的家長和學生當“講師”,“現(xiàn)身說法”為大家傳授寶貴經驗。比如,第6期講座的家長講師劉艷玲就以自己親身經歷為主題,分享了從幼兒園到現(xiàn)在、陪伴女兒一起成長的點滴故事,她的授課得到了許多家長的共鳴,讓大家看到了一位超級有愛、負責的好媽媽。聽了她的課之后,家長楊xx說:“我們要學會當個好父母,讓孩子在溫暖有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家長不要玩手機,真愛陪伴,快樂成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