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

第1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一)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質使得這一學科的軟硬件環(huán)境極為重要,不僅需要條件良好的網(wǎng)絡教室,數(shù)量充沛的教學設備,先進的軟件資源,還需要專業(yè)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但縱觀當前小學信息課程的整體教學環(huán)境,城市地區(qū)的小學在軟硬件設施方面雖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問題也是存在的,教室設備陳舊,故障頻發(fā),軟件資源匱乏,這些都極大束縛了教學效果的發(fā)揮。同時,對于條件較為落后的城郊和農村地區(qū),軟硬件設施滿足日常教學都較為困難,更無從談及網(wǎng)絡教室、計算機、軟件,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無法實現(xiàn),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課堂安排不合理

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而言,一個重要的教學特征就是前緊后松,即一堂40分鐘的課程,教師往往用15-20分鐘授課,剩下的時間由學生自行練習、活動。這種授課模式對于自覺性好、主動性高的學生來說較為適宜,便于他們發(fā)揮學習熱情,自行探索學習中的問題。但對絕大多數(shù)處于好動年齡的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活動時間更是一種放松和游戲的時間,他們將此作為獎勵,利用自由練習時間聊天、玩游戲、瀏覽網(wǎng)頁。加之教師在學生自由練習時間的監(jiān)督和指導不足,對教學密度和難度的掌握不夠,極易造成課堂管理的失控和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散漫。實際教學中,也有一些教師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課堂活動,但由于對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不妥,很多練習都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到設計、創(chuàng)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熱情不高,課堂成效不大。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和發(fā)展的對策

切實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定位,并提出切實的發(fā)展對策,不僅有利于促進各項教學活動的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課堂的駕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注重軟硬件環(huán)境科學有效的信息技術

課程離不開軟硬件環(huán)境的支持,針對一些小學在軟硬件環(huán)境方面匱乏的現(xiàn)狀,學校及上級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適度傾斜資金,保證學生學習所必備的環(huán)境,完善網(wǎng)絡教室、計算機以及相關軟件設備,同時強化對信息技術教室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其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促使其能夠更好勝任工作,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效率。

(二)明確培養(yǎng)目標,采取分層目標教學策略

不管信息技術課程是否納入考試范圍,學生和教師首先要明確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的信息技術水平,使其更好地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競爭要求,在此基礎上加大對此學科的重視,科學合理地組織和開展教學合理。鑒于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對計算機的熟悉程度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而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開展不同層次的檢測,從而在提高教學針對性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自我滿足感。實踐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水平分開教學,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結對互幫的等形式,強化授課和指導,突出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流,促使各個層次學生都能全面發(fā)展。

(三)多元方式教學策略靈活運

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途徑。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其主要可以分為基礎知識類和操作知識類,對基礎知識課程來說,可以選擇講授法,同時配合圖解法和提問法使得學生對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一個深刻全面的影響。而對于操作知識類,則可以采取多元教學策略,綜合運用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案例教學法等,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結語

第2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改革;團隊協(xié)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01-0119-03

隨著計算機科技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fā)展,個人計算機在我們大眾生活中日益普及,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和巨大的作用。但隨之而來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問題,例如: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在兼容性上會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以及計算機網(wǎng)絡的廣泛應用,每天要面臨著計算機病毒和系統(tǒng)漏洞的威脅。雖然同學們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基本的操作和編寫初步程序,但是當面臨這些軟硬件系統(tǒng)的故障時,由于缺少具體的實踐機會和實際維修經(jīng)驗,他們顯得茫然失措,各種問題隨之而來[1-4]。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簡稱《組裝》)在我校是《大學計算機基礎》基礎必修課之后開設的一門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機素養(yǎng)的素質教育選修課,該課程是《大學計算機基礎》必修課的重要銜接和補充。本門課程的學時數(shù)為36學時,授課對象主要是面向全校選修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同學。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系統(tǒng)地掌握計算機的硬件組裝、軟件安裝、系統(tǒng)維護,并具備對微機常見故障診斷與維修的能力。該課程的特點是門檻較低,實踐性強,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廣,可延展性強。然而在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受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缺少的具體實踐機會,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并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滿足不了社會對綜合性實用人才的需要[5-7]。

1 目前教學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組裝》教學模式和方法由于缺乏硬件設備的支持,往往偏重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介紹,對器件的發(fā)展構造、原理用途等進行枯燥地闡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jié),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5-7]。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本門課程如果采用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模式,需要配套建立組裝與維護實驗室。因為計算機組裝與實驗機房的建設對設備材料的要求比較高,為了保證教學效果,需要提供大量的設備。而計算機硬件設備經(jīng)過反復拆裝,設備的故障率比較高,實驗室管理工作量很大。因此在一般的高校里面,按照“理論+實踐”這種教學模式開設本門課程,還不是很多。

各種新技術的出現(xiàn),加速了計算機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tǒng)的更新速度,而隨計算機設備更新配套的教材和資源庫的建設相對滯后很多[8]?,F(xiàn)有的教材和資料知識體系相對陳舊,類似于視頻文件形式的其他多媒體教學資源不是很充足和新穎,因此展現(xiàn)給學生的信息量不是很豐富和生動,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的興趣、基礎知識、操作技能差別很大,如何針對這種差異性,采用何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是授課老師面臨著的重要挑戰(zhàn)。

2 教學模式改革探討

2.1 教學方式改革

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我們提出“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以互動教學為理念,網(wǎng)絡教學為輔助,項目驅動教學為線索,團隊協(xié)作精神為靈魂。首先利用基礎中心已有資源,進行優(yōu)化再利用,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組建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分為硬件拆裝區(qū)和系統(tǒng)安裝區(qū),為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場地保障。在教學方式上,我們嘗試互動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上學生被動的地位。教師主要是設計和控制教學過程,提供學習建議和指導。根據(jù)所面向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專業(yè)要求,以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組織方式: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以課堂教學為主;對實踐性強的部分,采用動手操作實驗方式;對知識性方面的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同時讓學生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啟發(fā)式、討論式、研究式的自主學習,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探索空間,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發(fā)展。這樣學生從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動學習轉變成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學習。

2.2 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體系之組織與安排,我們采用基于項目驅動教學法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以具體的實驗項目為載體,把所有相關的教學內容融入到四個教學情境中:計算機拆卸與組裝、計算機選型與配置、計算機系統(tǒng)安裝備份及優(yōu)化配置、計算機維護與維修,然后按照這條主線細分為12個項目,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按照學生對計算機的一般認識規(guī)律,引導學生完成項目實施的全過程。

在項目1的“課程開篇導讀”模塊中,教師首先介紹組裝課程的整體規(guī)劃與進度安排,讓同學們對課程有個整體認識與了解,隨后參觀計算機硬件配件的展示區(qū),學習計算機發(fā)展史,增強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在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填寫計算機組裝課程學習調查表,反饋計算機基礎知識背景,最想學習的知識和最喜歡的教學模式等內容,增強師生互動,拉近師生距離,這樣為后期的因材施教和課程項目調整提前做好準備。項目3的“微型計算機硬件部件市場調研”的亮點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參加市場調查和社會實踐,跟蹤計算機的軟硬件市場最新行情,從市場中學習,從實踐中學習。學生首先在網(wǎng)上了解計算機整件和散件市場行情,熟悉計算機各個部件的性能指標,然后到周邊的電腦市場做社會實踐調查,了解計算機配件的最新產品和采用的最新技術,回來以后做總結,寫成社會實踐報告。在適當?shù)臅r候,給同學提供發(fā)言機會,交流他們的心得體會。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了解最新的計算機主流硬件技術發(fā)展方向和技術指標,滿足社會對綜合性實用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其他的實驗項目的設計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和前后照應的思路,讓學生逐步提升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2.3 實踐教學過程改革,分層次和分組教學

由于本門課程是全校公選課,不同專業(yè)和年級的學生都可以選修本門課程。同學們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的程度參差不齊,起點不一樣,差別很大,如果按照統(tǒng)一的模式教學,將不能適應這種教學情況。因此在本門課程,采取分層次教學。對于高起點的學生,按照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培養(yǎng)模式,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一點,鼓勵他們多參加社會實踐,學會解決多種情況下的計算機軟硬件故障。部分同學自發(fā)組成電腦維修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免費為別人維修電腦,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他們在實踐中了解新問題,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對于底起點的學生,要求稍微低點,主要要求他們掌握基本的知識,在社會實踐中主要參與回答電腦咨詢和市場行情調查相關事宜,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實驗環(huán)節(jié),由于需要指導學生拆裝電腦,如果學生的人數(shù)過多,老師往往指導不過來,教學效果達不到要求。針對這種情況,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同學的積極性,讓他們競選組長,采取組長負責制,然后按照不同的專業(yè)和層次的組隊原則,分成不同小組,每組4人,團隊協(xié)作完成實驗項目,加強了團隊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本門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取長補短,在分工合作中培養(yǎng)了團隊意識。通過團隊成員的幫傳代作用,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為了提高他們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在組裝計算機軟硬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具體實驗項目安排小組之間競賽,豐富了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同時使每個個體得到充分發(fā)展。

2.4 考核模式改革

傳統(tǒng)的教學考核模式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試為主,考核的是計算機軟、硬件的基本概念,不能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把這門課程定位考查課,改變傳統(tǒng)的考核模式,既不同于期末一次性紙質考試,也不同于大作業(yè)的提交,而是采用過程考核模式,從課程初始階段即明確課程學習所需完成的任務,形式靈活多樣,如實驗報告、市場調研、分組討論、成果展示、課程答辯等等。

本課程實踐性、操作性強,因此取消了理論考試,突出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考核,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相關,制定出相應的考試標準。具體的考核模式為:通過期末考查,結合平時作業(yè)和實驗作業(yè)來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期末考查:通過綜合能力考核與測試,記錄學生的綜合成績,成績占50%,要求學生當場提交實驗結果。平時成績占50%,主要依據(jù)為平時作業(yè)及平時考勤。平時上課時,教師應認真檢查和記錄,給出科學合理的平時成績。平時的實驗項目以案例驅動為主進行設計,在完成實驗項目以后,提交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對于綜合性的實驗項目,采用現(xiàn)場考核模式,計入平時成績。這樣以來,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出勤率高,完成實驗的認真程度很高,期末提交作品的質量很高。

3 結束語

本門課程是我校于2009年新開設的一門素質教育選修課,經(jīng)過多年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實踐,深受同學們的重視和歡迎,形成了“搶選”、“旁聽”等熱烈的教學效果。通過以上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學生上課的熱情高漲、氣氛活躍、興趣濃厚、積極回答問題,出勤率提高;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加強了與人相處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很好。當然,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硬件拆裝的計算機主要是臺式計算機,設備的配置相對過時;隨著筆記本電腦在大量普及,學生渴望了解關于筆記本電腦方面的更多知識。針對這種情況,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郝心耀.從《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談公選課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0(34).

[2] 張世偉.淺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的教學模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3]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電腦與電信,2010(2).

[4] 張錯玲,張佑生,張健.《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改革的收獲與體會[J].中國科技信息,2010(1).

[5] 張晶,李心廣,王金礦.全校性選修課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5).

[6] 陶建平.“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內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J].計算機教育,2008(19).

第3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計算機硬件基礎是計算機大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涉及到計算機組成、結構、原理。學完該課程后學生應當掌握數(shù)字邏輯基礎、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計算機數(shù)據(jù)表示、計算機各硬件部分的組成及功能、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計算機組裝與日常維護等。學好了計算機硬件基礎,學生在今后學習高級程序設計、數(shù)據(jù)庫等應用課程時將會領悟得更加透徹。

二、計算機硬件基礎職業(yè)教育教學存在的不足及改進辦法

計算機硬件基礎課程現(xiàn)階段存在的最大不足之處是:重理論,輕實踐。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高職課堂還是以理論知識為主、實驗課為輔,這就造成了學生上課積極性不夠高,即使聽懂了也沒有辦法通過實踐鞏固所學知識。比如,學生雖然知道計算機由哪些部分的組成,但是依然有大部分同學不知道如何拆開主機箱,不能具體說出機箱內各個部件的名字。其次,課程設計枯燥乏味,不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計算機硬件基礎有大量的理論知識,只有通過科學、有趣的課程設計,才能吸引學生興趣,進一步提學習質量和效率。要做好計算機硬件課程教學,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一)任課教師要重視學生思想

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和能力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授課程知識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融入思政元素,樹立國家正面形象。為了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適當提高學生平時成績占比,給學生一定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二)突出學生主體

《計算機硬件基礎》作為計算機大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必須對課程理論知識有全局的把控,包括計算機的基本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基本技能的學習。同樣重要的是,要通過實踐課程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全面地理解計算機的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

(三)尊重個體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學習,也要尊重學生群體中的個體差異。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表現(xiàn)為主,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學習信心;課程的終結評價應當著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知識應用能力。這兩部分評價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

(四)拓展學習渠道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任課教師引導下,學生可以分組對知識點進行分析、案例演示,學會歸納總結,達到增強對計算機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的目的。教師可以先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開展分組討論,促進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視頻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有條件的甚至可以組織參觀計算機生產基地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五)強調工學交替

學習借鑒“四環(huán)相扣”教學改革成果,課程教學目標應當圍繞能力標準,課程本身按模塊設置,教學過程充分工學交替,考核評價采用理論教考分離與過程考核相結合,避免教師單方命題。

三、市場對計算機硬件人才的需求情況

通過在當今主流應屆生招聘平臺進行了解,社會市場對計算機硬件方面需求的人才主要需求量同樣巨大,一般要求應聘者需要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數(shù)字和模擬電路基礎知識,具有數(shù)字電路設計經(jīng)驗;(2)了解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和軟硬件架構;(3)具有單片機、ARM等處理器硬件設計基礎;(4)具有獨立完成模塊調試、故障診斷、維修能力;(5)熟悉計算機編程;可以看出,高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在學好編程的同時,若能在硬件方向有所造詣,求職競爭力會更加大。任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將就業(yè)市場需求為驅動,系統(tǒng)規(guī)劃計算機硬件課程教學實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第4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以能力為本位,主要培養(yǎng)既有專業(yè)理論知識又具備實踐能力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教育應重視實踐性教學和對學生職業(yè)技能的訓練。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和計算機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計算機已經(jīng)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具有知識更新快、應用廣泛、實踐性強的特點,該課程以培養(yǎng)各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基本技能為導向,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提供良好的基礎。

1 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方面

學校的計算機教學軟件和硬件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因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是屬于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不僅班級人數(shù)眾多而且學生的數(shù)量多,加之近年來高校擴招,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shù)大大增加。由于學校機房配置的電腦數(shù)量較少,而且設備陳舊,往往難以確保人手一機的實踐學習。通常情況下,學生只能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理論知識,或者是看教師的操作演示,自己很少有操作的機會,實訓的缺乏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了解計算機軟硬件的基本知識,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運用,并運用計算機解決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而這些操作實踐能力,只有通過大量上機實訓才能掌握。如果課堂上的理論知識不能及時得到實踐訓練,時間一長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另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涉及到的辦公軟件是Office 2003,操作系統(tǒng)是Windows XP,而學校中有部分機房的計算機配置過低,硬件和軟件落后,而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故障,這種狀況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1.2 教師方面

(1)教學方法更新慢,教學模式落后,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fā)揮。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模板,以“填鴨式”為主要教學模式[1],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其主體作用得不到發(fā)揮。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像計算機應用基礎這種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課程,如果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主體性和積極性得不到發(fā)揮,將難以實現(xiàn)和完成教學任務。

(2)考核方式過于單一。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單一,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設置平時考核成績,期末考試也只是憑學生的一張試卷給出成績,缺乏對學生操作能力的考核。這種方式重視對理論和結果的考核,忽視了對學生實踐和學習過程的考核,使教師無法了解真實的教學效果,而學生也會因成績不公平而影響學習積極性。

1.3 學生方面

當前,很多城市和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家庭都有電腦,而且這些地區(qū)的初高中已開設有計算機基礎課程,來自這些地區(qū)的學生在入學前就已具有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一些來自農村或偏遠山區(qū)的學生則很少接觸到電腦,其計算機基礎水平普遍低于來自城市的學生。各個學生計算機水平不同,影響了該課程教學的實施。然而,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認識不足, 思想上不夠重視,總覺得自己原本已經(jīng)具備計算機基礎,而高職院校中所學的計算機又過于簡單,結果導致考試失利;還有一部分學生了解到該課程只設置理論考試、不重視對操作能力的考核,因而在學習中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常常出現(xiàn)課堂上不認真、考試時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

2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途徑

2.1 學校要改善軟硬件水平,為教學的實施創(chuàng)造條件

(1)在該課程教學中,學校應不斷改善硬件和軟件設施。在大班上課時,針對學生聽不到教師講課的問題,應在學校機房內配備有擴音器。同時,機房內應安裝配置齊全的計算機,并定期維護,避免因發(fā)生故障而影響教學效果;及時更新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使實訓內容符合理論知識[2]。

(2)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選定合適的教材。隨著我國高校擴招和高等職業(yè)教育迅速發(fā)展,高職院校數(shù)量增多、規(guī)模變大、專業(yè)設置廣泛。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已作為公共必修課開設,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各專業(yè)學生的教材非常重要,最好是在內容組織上突出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教材。教材內容應該盡量與本校機房的軟硬件配置相近,教材里應配有截圖說明、操作步驟等形象具體的內容,還應有與理論內容相配套的上機題目,學生可以邊聽邊看邊練,便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和訓練操作能力。

(3)加強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一方面要給高職院校的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增加職業(yè)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另一方面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計算機技術人員來充實師資隊伍,以達到提高教師的計算機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的目的。

2.2 教師實行分層次教學,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1)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新生入學初期計算機基礎水平不同的狀況,可對學生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在開展該課程的教學前,應先調查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根據(jù)調查的結果,把學生分配到按照不同層次劃分好的教學班。

(2)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轉變?yōu)樘骄渴浇虒W,即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覺地探索,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加強。

(3)結合情景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改變以往抽象、枯燥的課本教學,能夠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動態(tài)地展現(xiàn)給學生,從多角度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3]。例如,在講述PowerPoint中的模板、配色及插入聲音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份編排設計美觀、背景音樂優(yōu)美的、符合年輕人審美的ppt文件,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思考如何制作,然后教師再講解,即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運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針對目前機房緊張的問題,為了盡可能地利用機房的電腦資源,學校應當采取錯時上課的方法。可以將實訓課設置在下午或晚自習的時間,盡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一臺電腦進行操作練習,及時地將理論內容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這樣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高教學效果。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考核,可以結合多種方式,如平時課表現(xiàn)、上機實踐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等,將各方面的成績綜合起來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綜合考察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動手操作能力,可以全面了解教學效果。

2.3 學生要提高思想認識,多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

學生平時從思想上重視計算機的學習和操作,在課后抽時間多進行上機題的操作練習,在這一過程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地請教老師或同學,多看、多練、多動手,不斷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

3 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高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軟件和硬件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教學方法模式更新陳舊等,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當與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相適應,符合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以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基本技能為出發(fā)點。在教學中,應當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軟硬件設施,實行分層次教學,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提高其計算機操作水平,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丁麗.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2012,3:241-242.

[2]劉文東.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途徑[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86-88.

[3]李光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9:144-145.

第5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及應用知識、網(wǎng)絡工程的專業(yè)知識及應用知識,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本專業(yè)領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實踐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的高級研究應用型專門人才。

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可以從事各級各類企事業(yè)單位的企業(yè)辦公自動化處理、計算機安裝與維護、網(wǎng)頁制作、計算機網(wǎng)絡和專業(yè)服務器的維護管理和開發(fā)工作、動態(tài)商務網(wǎng)站開發(fā)與管理、軟件測試與開發(fā)及計算機相關設備的商品貿易等方面的有關工作。在網(wǎng)絡公司、電信運營商、系統(tǒng)集成商、教育機構、銀行以及相關企事業(yè)單位的網(wǎng)絡技術部門,從事網(wǎng)絡規(guī)劃師、網(wǎng)絡工程師、售前技術工程師、售后技術工程師、網(wǎng)絡管理員等崗位的技術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6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文化基礎 成人高等教育 對策探討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0-0066-02

一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重要性

當前,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據(jù)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也是學生(包含在校生及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知識和能力結構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尤其是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學中,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更加重要,掌握好計算機基礎知識,他們便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提高自身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面向成人高等教育的一本通識教材,其主要教學內容是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軟硬件知識和計算機的初步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應用技能與方法、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以及網(wǎng)絡的基本概念和多媒體使用常識,通過課程教學使得成人學生掌握正確使用計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方法和技能。

二 計算機文化基礎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文化基礎在云南中醫(yī)學院成人高等教育中已經(jīng)開展多年,并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從原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全方位地發(fā)展到了多媒體教學,實現(xiàn)了教學過程的全程可視化,而且學校不斷改善教學環(huán)境,加大投入建設計算機機房,讓學生可以邊學習、邊操作,提高了知識的可實踐性,但是就目前狀況而言,仍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從目前筆者教學的成人教育的學生情況來看,他們都來自不同地方和單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不同,熟練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在單位上應用計算機機會較多,成了這方面的實踐專家,有些學生則表示自己是“電腦盲”,平時基本不接觸計算機,連鍵盤都不熟悉,這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第二,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目前,大多數(shù)老師都使用多媒體進行授課,這樣可以讓上課內容更直觀逼真,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它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教學活動缺乏互動性,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過于關注教學課件,容易忽視學生的學習缺陷,難以有針對性地

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三,容易導致課程內容“斷層”。成人高等教育的特點是社會上成年人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學習,大部分都集中在晚上及周末時間。由于上課時間,及形式的限制,課程教學時間基本上是一周一次課或集中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2周)完成全部內容的學習,授課期間學生由于自身的各種原因還不能保證按時上課,如果學生再不積極學習,將會導致課程內容發(fā)生“斷層”,每次學生覺得聽到的東西都很生疏,而且還有強行“填鴨”的感覺,學生甚至有“聽天書”的感覺。

第四,教學軟硬件設施較為落后。對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來說,基本都已參加工作,而當今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發(fā)展迅速,目前教材基本是Windows XP+Office2003,與現(xiàn)在主流的操作系統(tǒng)和辦公軟件有一定的差距,而很多企業(yè)為了提高競爭力,設備更新?lián)Q代很快,學校由于條件限制,許多設備更新不及時,設備相對落后,一些教學點甚至連機房都沒有,學生只能上計算機理論課,不能參加實踐,老師空講理論,根本不能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滯后的教學內容和相對落后的設備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第五,計算機上機實踐課過于死板。學生上實踐課進行動作操作基本上都是以教材附帶的實踐指導書為中心開展的,學生上機只是為了驗證課堂上老師的講課內容,這就限制了學生的積極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實踐課變成了以驗證性內容為主,而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性開發(fā)性的實踐內容基本沒有或不多,許多掌握知識較好的學生在完成實踐要求內容后就無事可做,存在“吃不飽”的現(xiàn)象。

三 對策及建議探討

針對計算機文化基礎理論及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筆者結合在課堂上教學的一些實踐過程,提出成人高等教育模式下對這門課程的一些對策及教學建議。

第一,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的教學多媒體課件不是把書本的內容簡單地搬到多媒體上,而是需要通過老師的智慧和教學經(jīng)驗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從書本知識中提煉凝縮出重要的知識點,然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地表達出來,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形象、直觀,課件中要穿插教學案例,通過案例組織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再聽課,然后為解決問題去尋找答案,這樣一層層展開教學。在實驗操作中,教師應該在教師機上演示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積極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直觀、生動,課堂氣氛熱烈活躍,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加強上機實驗操作,增加實踐課的課時,使學生有更多的上機練習時間,提供機房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筆者認為,計算機文化基礎所有課程都可以放到機房,且教師講課時間最好控制在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二左右,這樣可以留出較多的時間給學生練習,讓他們自己實踐,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最后,教師可以留出特定的時間,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第三,更新機房軟硬件設施。傳授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在現(xiàn)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更新機房軟件,包括操作系統(tǒng)、辦公軟件和教學管理軟件,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軟件的及時更新可以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有用武之地。還要盡可能地更新機房的硬件設備,淘汰一些陳舊落后的設備,同時教師在講授知識時要及時地介紹計算機知識的新技術和新發(fā)展,讓學生對計算機的技術前言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四,改變綜合性(應用型)實驗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自己動手的課堂、課后練習要布置合理恰當,題目要全面、具體且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如學習Word應用軟件后,讓學生按照要求設計完成一份圖文并茂,穿插表格和圖形的畢業(yè)論文的文檔的設計和排版;在學習Excel后,讓學生制作有圖表、函數(shù)和公式的統(tǒng)計表;在學習完成PowerPoint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設計一份演示文稿,文稿要求使用文字、圖片、聲音和動畫來表達一個主題,并且讓學生進行附帶演示稿的演講。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僅讓學生能通過考試,還能更好地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五,體驗網(wǎng)絡高效的應用服務能力,網(wǎng)絡的發(fā)展使計算機應用進入了全新的世界,網(wǎng)絡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成年人應掌握好網(wǎng)絡資源的搜索及延伸的知識,如電子郵件的收發(fā)、資源的下載,聊天工具的使用等,這些都使生活變得更加快捷方便。學生入學后讓班長建立班級QQ群,把教師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計劃及要求、重點難點的知識點、樣例實驗素材及模擬試題都放到網(wǎng)上,供學生下載使用,學生作業(yè)的提交及回復也通過網(wǎng)絡發(fā)送來完成,使他們深刻體會到網(wǎng)絡資源共享的特性。

第六,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教學,每個組都包含一些計算機水平不同的同學,讓他們在實踐課時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對于一些難度大的綜合實驗,如簡單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則由小組合作完成,鼓勵學生互幫互學、分工協(xié)作、共同進步,對于同學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則通過教師機講評,并把最后的操作結果放到網(wǎng)上,供同學們隨時學習,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 結束語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成人高等教育重要的基礎公共課程之一。教師需要了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掌握學生學習的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讓學生掌握好計算機應用的方法和技能,讓計算機在學生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彭蘆.成人高等教育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部分問題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2)

第7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論文摘要:在成人教育中,絕大部分專業(yè)均開設了《計算機實用基礎》課程,但是由于學生計算機水平層次高低不一,學習時間扳,操作練習時間有限,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學院的軟硬件資通,提高面授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是計算機教師所要解決的關健問題。

成人計算機基礎教育要面對的是學歷結構多層次,實際情況比較復雜的學生群體,要想在教學上取得好的效果,必須在實踐中做到有針對性教學和實驗指導,而這些基礎是建立在任課老師對學生群體的認知程度,故而在實際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在教學之前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

一、成人教育的學生特點

1.年齡結構不一致,社會背景復雜。參加函授的學生年齡差別較大,有剛畢業(yè)的或參加工作幾年的年青人,還有參加工作十幾年的,甚至二十幾年的中青年。這些學生中,有社會待業(yè)青年、商人和有固定工作崗位的各行各業(yè)的工作者。

2.專業(yè)知識結構不一樣。參加成人教育的學生原來所學專業(yè)有文理科之分、在學歷上有大專與中專之別,有的甚至是中學畢業(yè)。

3.原有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高低不一。在參加成人教育的學生中,有些學生原來就是計算機專業(yè)的,所以不僅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而且掌握了一些計算機先進技術和理論;有些學生則由于以前學習和目前工作的關系也掌握部分計算機基礎知識;但有些學生由于工作的環(huán)境比較有限,所以對計算機知識了解甚少或一無所知。

二、學習《計算機實用基礎》課程面臨的困難

1.面授時間短,知識把握不牢固。由于整個面授過程時間為16天左右,而《計算機實用基礎》課程的授課時間一般只有32個課時,其中理論課和實驗課各占一半。通常,個面授過程在4天內完成,從認知的角度來說,學生在面授之后回到工作崗位如果沒有再學習和操作的機會,就容易把所學知識忘記。

2.計算機硬件資源不足.伴隨著成人教育招生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原有的計算機硬件資源嚴重不足,學生不但不能在課余時間到計算機實驗室練習操作,就是連正常的實驗課都可能出現(xiàn)無計算機可用的情況。

3.實驗課指導教師太少。計算機實驗課只有一位指導老師,學生間題很多,往往一次實驗課下來,只有十五六位學生能得到老師的輔導,因此大部分學生處于有問題卻請不到老師解答的境地.

三、提高《計算機實用基礎》課程教學質一的探討

參加成人教育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知識面臨重重困難,作為計算機教師如何才能消除學生學習顧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有效的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針對《計算機實用基礎》這一門課程的特點,筆者認為提高教學質量可從課堂教學抓起,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加強對學生的上機指導。此外,計算機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

(一)重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論從教師出發(fā),還是從學生出發(fā),都希望上完一堂課之后學生能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及其技能全部掌握。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思想交流的過程,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組織教學過程的職責在教師,怎樣的教學過程才會有滿意的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教學過程必須講究科學性、邏輯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

科學性指教學內容符合自然規(guī)律,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概念、原理、定義、公式、數(shù)據(jù)準確無誤,分析、闡述、推理、實驗嚴謹正確,邏輯性指符合認知規(guī)律和邏輯思維規(guī)律,能由淺人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懂科學知識,掌握要領,學會技能;啟發(fā)性能幫助學生通過舉一反三、歸納總結掌握問題的實質,學習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本領,幫助學生自覺回顧歸納過去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幫助學生探求未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探索計算機世界奧秘的愿望和能力,鼓勵學生不斷積極進取。趣味性指寓教于樂,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讓科學的魅力吸引學生,努力學習,共同探索計算機世界,洞察計算機奧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不僅對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是重要的,而且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從心理學的觀點看,興趣是學習過程的動力,理想的學習效果有賴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強大的學習動力。筆者認為,教學過程的科學性、邏輯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是組織教學過程的主要目標,是評價教學效果的基本出發(fā)點.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研究表達方式,綜合利用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和板書語言研究教學進度的合理性,教學內容的協(xié)調性和系統(tǒng)性。

(二)大力提倡和發(fā)展計算機輔助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具有邏輯性強,教師主導作用明顯等優(yōu)點,教師的肢體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能起很大的暗示作用.但是,由于《計算機實用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操作演示中難以實現(xiàn)。若只講授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則使學生難以理解,實驗課時更是手足無措,容易產生人—機心理障礙,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人們利用先進的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來開發(fā)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學習資源,有效縮短學習時間,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及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教學目標的過程。隨著多媒休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多媒體CAI,簡稱MCAI在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單向交流式教學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形式多樣,生動活潑。MCAI通過計算機對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的處理,組成圖文、聲、像并茂的演播系統(tǒng),可進行視、聽一體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彌補傳統(tǒng)教學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不足。2.高度文互,因材施教.MCAI實現(xiàn)了“人機對話”功能,能根據(jù)學習者的要求選擇教學內容,控制學習節(jié)奏,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充分調動學習者的興趣和潛力,縮短學習時間。這樣能夠很好地解決成人教育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層次不一的矛盾。3.信息量大,重現(xiàn)力強。MCAI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把記錄貯存的教學內容調出,大大縮短教學內容重現(xiàn)的時間,同時學生可以把相應的教學內容拷貝,以便離校后繼續(xù)學習,從而有效地解決面授時間短,知識把握不牢固的問題。4.界面友好,操作簡單。MCAI系統(tǒng)只需要鍵盤或鼠標等簡單輸人設備,即可實現(xiàn)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控制,以完成整個教學教程。同時,良好的操作界面和簡單的操作過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克服人—機心理障礙。

(三)盆視計算機實驗課對學生鞏固理論知識的里大作用

由于《計算機實用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教師在認真上好理論課的同時,還要認真準備,加強指導,爭取上好計算機實驗課.

1.教師要認真思考,做好準備,上機前給學生布置好實驗作業(yè)。教師在布置實驗作業(y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作業(yè)的代表性、實用性。把學生迫切需要掌握的實驗作業(yè)布置給他們,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要注意加強對學生的實驗輔導,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能及時、耐心地輔導他們。同時,還可利用成人教育學生計算機水平高低不一的特點,讓計算機水平較高的學生輔導基礎較差的學生,大力挖掘學生資源,緩解實驗輔導教師人力不足的壓力。

3.重視對學生的鼓勵,克服學生的人—機心理障礙。從心理學來說,人都具有希望被尊重的心理,年齡越大,這一心理就越明顯,即自尊心越來越強。所以在面授期間,教師要重視學生取得的每一個進步,積極并真誠地鼓勵他們,消除成人學生的自卑心理,提高成人學生的成就感,使他們在不斷地體驗進步的樂趣的同時取得更大的進步,學到更多計算機操作技巧,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

(四)注意傳授自學的方法,提高再學習的能力

第8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 中職學前教育 計算機 教學措施

目前的中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為響應政府和社會對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相關要求,普遍開設計算機課程。但是這些課程的內容卻遠遠不能滿足學前教育相關單位對教師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相關要求,因為多是計算機普及時的一些知識與技能,比如計算機的發(fā)展、打字基礎、word與excel簡單操作等,這些內容與其他專業(yè)的計算機課程內容并沒有差別,當然計算機專業(yè)除外。高度統(tǒng)一和落后的內容使得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學生的計算機素質不能滿足幼教相關機構對教師課件制作能力的需求。所以,學前教育專業(yè)計算機課程內容需要改變,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教學對象具有特殊性,學前教育專業(yè)計算機課程的開設需要增加實踐性內容,如果時間有限,可以相對弱化理論性的內容。對于從事學前教育非必須掌握的東西,應該大膽地少講或者不講。計算機研究領域的譚浩強曾經(jīng)說過,把二進制、漢字碼、程序設計基本知識等作為高等院校的計算機教學課程基礎內容,實際上是一個普及計算機教育的誤區(qū)。高等院校尚且如此,遑論中職院校,學生的數(shù)理知識與邏輯思維能力本來就相對較低,掌握起來有很大難度,而且在未來的事業(yè)中這些原理性的東西用途并不是很大。

可以把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計算機課程設計為三個層次:其一是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的發(fā)展史、計算機結構等內容;其二是計算機初級應用,包括系統(tǒng)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應用等相關技能;其三是計算機中級應用,包括Photo shop圖像處理、Flas制作等相關技能。此外,教師可以適度向學生講解一些計算機的最新發(fā)展情況,比如軟硬件的改進和網(wǎng)絡技術的更新,讓學生在購置設備時有所助益。

某些人認為,讓中職生學習Photo shop和Flash沒有必要,這是沒有對學前兒童的思維進行正確認識。學前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要提高學前兒童的學習效率,必須加入一些生動的東西,例如色彩、動畫等。該課程立足于應用,沒有應用前途的課程,是沒有意義的課程,具有實踐性質的課程,才是有意義的課程。因此,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進行Photo shop、Flash內容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二、改變教學方式

1.應用嵌套教學方式

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學習很少感興趣,但是作為學校來說不能只教技能而不教理論,學校的課程都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在技能之外,教師必須傳播一些專業(yè)理念和學習方法之類的內容,讓學生形成對計算機的全方位了解與掌握,何況,有些理論性的東西對于技能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理論內容學習的興趣。應用嵌套教學方式,將理論教學與技能教學結合,是可取的。實施嵌套教學方式后,理論與技能教學相互結合、相互促進,通過技能深化學生對理論的理解,通過理論可以促進技能的學習,操作與技能的結合,有助于積累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計算機構成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熟練Windows基本操作,然后再講解相關的軟硬件知識,或者是以計算機圖像為媒介進行講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操作,如此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什么是顯示器、打印機等輸出設備,什么是鍵盤、鼠標等輸入設備,何謂內存、何謂外存,軟件有哪些、如何進行軟硬件操作等知識。以Excel繪制圖表為例,教師可以以實際的圖表建立操作為依托,講解篩選數(shù)據(jù)、確定橫縱軸、分布一條或多條數(shù)據(jù)線、標示圖例、建立表頭、對圖表與表頭進行顏色字體變換、更新圖標樣式等理論知識,如此,可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圖表操作的直觀印象,并且迅速上手操作,這比說得口干舌燥或者是一個人在那啞聲操作高效得多。

2.應用樣例教學方式

所謂樣例教學方式,是以教學目標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對樣例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然后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搜集材料、思考問題、重組材料、討論交流,設計出具有特色的目標圖像。應用具有直觀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點的樣例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夠鞏固學生的操作技能,符合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形象思維較強的特征,是一種有效的計算機教學方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樣例教學方式必須圍繞一個實際的情境處罰,而這個情境中需要包含可以思辨的點。

以“畫圖”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一張名片的特征與優(yōu)缺點,教會學生重要特征的操作方式,然后讓學生收集素材進行分析后制作自己的名片,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協(xié)作完成。以在PowerPoint中創(chuàng)建動作按鈕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分析一個動作按鈕的特征,教會學生基本技術的步驟,之后讓學生討論并建立自己所喜歡的和適用的動作按鈕。

3.應用任務教學方式

任務教學方式,是通過對主題任務進行設計與分配,驅動學生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以excel數(shù)據(jù)處置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中國在倫敦與里約奧運會所獲獎牌比較的主題,然后給學生分組,由學生進行組內任務的分配,任務可以包括材料的收集、數(shù)據(jù)的錄入與統(tǒng)計、條形圖的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分析與撰寫報告四項,學生根據(jù)對自己和同組人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進行任務選擇,并互相協(xié)作完成對中國在兩屆奧運會上的獎牌數(shù)分析的任務。

在任務教學方式中,教師可以講解或演示任務操作的思路、步驟以及可能的結果。根據(jù)任務的水平,可以將任務分為基礎任務和擴展任務;根據(jù)任務的創(chuàng)造性,可以將任務分為封閉任務和開放任務。因為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所以一般完成基礎任務和封閉任務即可,難度太大、任務過于復雜只會增加學生的厭煩情緒。何況,課件制作所需要的圖片或動畫制作技能也不是高深的。當然,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完成一些拓展任務和開放任務,這并不強求。

參考文獻:

第9篇: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知識范文

《計算機原理教程》是一本以理論計算機為對象的系統(tǒng)講述計算機基礎理論和方法的教材,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產生發(fā)展的基礎理論、計算機運算器、存儲器、指令系統(tǒng)、控制器、總線結構、輸入輸出設備、輸入輸出接口、DMA、通道處理機、匯編程序設計、操作系統(tǒng)等原理和基本設計方法,這些都是學習計算機軟硬件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基礎知識。該書是作者20余年計算機教學和科研經(jīng)驗的總結,是一本系統(tǒng)學習計算機理論和方法的入門書。

該書獨具特色地解析了軟件程序設計的順序、分支、循環(huán)、子程序調用、中斷等程序結構對硬件的依賴關系,系統(tǒng)地講述了指令的一般設計方法,詳細講解了DMA、通道等部件計算機和相關指令的設計,將程序設計結構、程序執(zhí)行和計算機組成結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機地揭示了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相互關系,特別強調“硬件是軟件的基礎,軟件是硬件的完善與發(fā)展”的思想。

書中介紹的計算機的記數(shù)原理、信息存儲原理、限位數(shù)運算原理、總線結構的數(shù)據(jù)傳輸原理、計算機控制原理、指令與程序設計原理、主機與外設信息交換原理、軟件與操作系統(tǒng)原理、多處理機系統(tǒng)與網(wǎng)絡計算機系統(tǒng)發(fā)展原理等,不僅是計算機專業(yè)人員必須掌握的,也是計算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書與其他同類教材相比,結構清晰,內容更加系統(tǒng)連貫,沒有知識瑕點。書中用理論模型計算機作為剖析的目標,知識性和理論性較強,方便深入淺出地闡述。由于理論計算機沒有實際計算機那些應用上的復雜問題,因而全書內容系統(tǒng),結構相對簡單,直擊目標,更易于學習內容的把握。書中對計算機各個部件的論述都給出了邏輯原理圖,這些原理圖都可以直接成為實際計算機設計的設計圖。通過原理圖的設計,不僅能夠簡單直觀地講解計算機的理論,而且也實際培養(yǎng)了讀者的計算機設計能力。

將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緊密配合講解計算機,也是《計算機原理教程》的一個特色。書中將硬件發(fā)展和軟件的需求聯(lián)系起來,以十分簡單的形式給出鍵盤管理程序和設備驅動程序的設計實例,這種將軟硬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處理方法,貫穿全書。這種處理手法使讀者更容易理解軟件和硬件不可分割的關系,讓讀者真實地感受到軟件對硬件所起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機基本概念的理解。

《計算機原理教程》雖然是一本教材,但所闡述的內容,許多都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例如對補碼制的理解,對虛擬存儲空間和操作系統(tǒng)管程的解釋等都有更深的內涵。特別是對書中所述計算機啟動運行的全過程的描述,為讀者揭示了計算機的整體工作過程,為將來進行深入地學習和全面地理解計算機創(chuàng)造了條件。

該書也兼顧到計算機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編譯方法和系統(tǒng)程序設計等內容,在講述硬件的同時,介紹軟件的方法,這不僅使內容更加完整,而且也為讀者專修這些課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計算機原理教程》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計算機知識引入起點不高,內容系統(tǒng)連貫,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都可以看懂學會書中的內容,跟隨作者設計的步伐,逐漸進入計算機系統(tǒng)的領域。該教材可以作為計算機系統(tǒng)知識學習的第一門課。

配合計算機原理課程,作者還編寫了《計算機原理教程習題解答與教學參考》,供教學和學習選用。讀者若深入學習計算機設計,可學習《基于QutartusII的計算機核心設計》教材,它可給計算機原理內容更實際的支持,《計算機原理教程》的許多設計,都可以直接成為計算機設計的實例。

《計算機原理教程》不僅適用于本科計算機專業(yè),也適合于本科計算機應用專業(yè)。書中帶“*”的內容有一定的難度,非計算機專業(yè)可以選講,而且這樣處理的結果,不影響全書的完整性和內容的基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