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骨折的康復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的康復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折的康復方法

第1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6-0691-02中圖分類號:R 681.7文獻標識碼:B

我院自2003年3月以來應用Herbert螺釘治療MasonⅡ型橈骨頭骨折21例,術后早期指導主動運動,并配合CPM鍛煉、局部冷敷等康復措施以預防肘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2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1例,右側骨折14例,左側骨折7例。按Mason分型[1]均為有移位分離的(MasonⅡ型)橈骨頭骨折。年齡21~57歲,平均39歲。致傷原因為墜落傷3例,自行車上跌下9例,平地滑倒6例,車禍傷3例。手術時間:急診手術7例,傷后1天8例,傷后3天4例,傷后4天1例,傷后7天1例。術中16例在導向器內行Herbert螺釘內固定,另5例復位后臨時用克氏針固定再行Herbert螺釘內固定。所有患者均以2枚螺釘固定,以達到牢固的內固定,防止骨折塊旋轉,并能早期功能鍛煉的目的。術后所有患者均不用石膏托固定。

2.方法

(1)早期主、被動功能鍛煉 所有患者于術后第1天拔除傷口內皮片后即開始肩部擺動運動。第3天開始,增加肩部主動運動和主動握拳、肱三頭肌等長收縮練習?;謴统跗谧麝P節(jié)屈、伸和腕關節(jié)的主動運動,肱三頭肌抗阻練習。第5天開始,增加前臂旋轉主動練習,肱二頭肌抗阻練習并逐漸增加前臂旋轉的抗阻肌力練習和前臂旋轉的關節(jié)被動運動。術后第2周開始鼓勵患者應用患肢進行免負重日常生活訓練,術后第3周配合行肘關節(jié)周圍肌肉漸進式抗阻訓練。

(2)輔助功能鍛煉 患者術后3周內均以CPM輔助功能鍛煉。術后第1天即開始行CPM鍛煉的患者為15例,術后3~5 d開始CPM鍛煉的患者為6例。第1周每日2次,每次15~30 min,1周后逐漸增加至每日2次,每次30 min~1 h。避免強力的引起疼痛的主動運動、被動運動。

(3)物理療法 肘關節(jié)康復治療后局部施以冷療,化學冰袋或冰塊袋置于肘關節(jié)周圍壓力包扎30~60 min?;贾祻陀柧毢箢i腕吊帶或支具固定肘關節(jié)于功能位1~3周??祻推陂g每周拍片復查,以檢查骨折及內固定物是否發(fā)生移位。

3.療效判斷標準 患者肘關節(jié)功能按Mayo評分標準[2]進行評定:優(yōu)為肘關節(jié)功能總分≥90分;良為總分80~89分;可為總分60~79分;差為總分<60分。

結果

本組21例患者,在院康復時間3~4周,隨訪7~12個月,平均隨訪9.6個月。所有患者肘關節(jié)伸屈和旋轉力量及手指握力均恢復至正常范圍。工作不受限,平均恢復工作時間為3.5個月。肘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15例,良6例,優(yōu)良率100%。隨訪中X線攝片檢查未發(fā)現(xiàn)橈骨頭壞死改變和螺釘?shù)囊莆?,骨折均完全愈合?/p>

討論

肘關節(jié)由肱尺關節(jié),肱橈關節(jié)和上尺橈關節(jié)所組成,其周圍包裹著關節(jié)囊及眾多的韌帶。從功能角度考慮,肘關節(jié)屈曲重要性要大于肘關節(jié)伸直,另外由于和重力作用的自然趨勢是伸肘,因而當肘關節(jié)功能一旦不能完全恢復時,往往是屈肘受限較多,而伸肘正常,失去了發(fā)揮手的作用最有利的活動范圍。所以肘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康復重點是恢復屈肘,其次為伸肘。與上肢其它關節(jié)相比較,肘關節(jié)由于其解剖特性,更容易產生僵硬和關節(jié)囊、肌肉、肌腱的攣縮。按照AO理論,本組均為關節(jié)內骨折,一般認為受損關節(jié)軟骨愈合潛能非常有限,故易并發(fā)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和肘關節(jié)僵直。據Sojbjerg[3]報道創(chuàng)傷后肘關節(jié)僵直發(fā)生率約為5%。Josefsson[4]認為術后肘關節(jié)制動時間超過1周就可導致肘部僵硬。這就要求術中盡量使骨折端獲得良好的復位和穩(wěn)定的內固定,以便術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我們使用的Herbert螺釘無螺帽,可以完全埋入橈骨頭軟骨面下,能提供牢固的固定,允許早期功能鍛煉,以使關節(jié)功能獲得最大的康復。

對患者強調早期、無痛、主動功能鍛煉,有助于關節(jié)軟骨及關節(jié)囊組織形態(tài)學及韌帶抗張強度的恢復。通過主動活動關節(jié)能夠牽伸關節(jié)囊及韌帶組織,改善關節(jié)血液循環(huán),促進關節(jié)內滑液分泌及循環(huán),有利于代謝產物的吸收及靜脈回流,從而消除水腫;主動活動關節(jié)能防止關節(jié)僵硬、消除關節(jié)內外粘連,降低關節(jié)腔及周圍韌帶、肌肉的張力[5], 有利于關節(jié)解剖結構恢復正常,增加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及活動范圍;同時通過關節(jié)功能鍛練,能促進患肢運動條件反射功能的恢復,使肌肉收縮力及關節(jié)靈活度增強,有效預防廢用性肌萎縮的發(fā)生[6]。術后CPM輔助功能鍛煉可增加關節(jié)軟骨的營養(yǎng)和代謝活動,加速關節(jié)軟骨和關節(jié)周圍組織的損傷修復,并刺激具有雙重分化能力的細胞向關節(jié)軟骨轉化等作用[7],所以本組病例未出現(xiàn)肘關節(jié)僵直,其肘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CPM裝置應用時應注意患肢放在CPM機上后要系好固定帶,防止肢體離開機器支架,以至于達不到要求的活動角度。一般應從小角度開始,逐漸增加至最大角度。停機時間,一般在傷口愈合,腫脹停止或消退時(大約3~4周)。

本組均為肘關節(jié)內骨折,加之手術的進一步損傷,極易并發(fā)肘關節(jié)異位骨化,如鍛煉不當將會加重關節(jié)功能障礙。因此橈骨頭骨折患者術后不宜作強力的引起疼痛的主動主被動運動。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遵照循序漸進原則,避免產生過快、過強的運動,防止出現(xiàn)肘關節(jié)異位骨化等繼發(fā)性損傷。進行主動和CPM輔助功能鍛煉的強度和時間應以患者的耐受度,或者輕度疲勞為宜。治療中一旦出現(xiàn)腫脹,或者疼痛超過患者的忍受,應該減少鍛煉強度和時間,預防發(fā)生骨化性肌炎的可能。我們采取康復治療后立即進行局部冷敷,有效減少了出血,阻斷了形成骨化的途徑,故本組均未發(fā)生異位骨化??傊獠抗钦坌g后早期指導主動運動,并配合CPM鍛煉、局部冷敷等康復措施,不僅能減輕術后傷口疼痛和腫脹,更能夠促進骨折愈合,最大程度地恢復肘關節(jié)的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術后康復治療時間越早越好,應鼓勵患者對其有足夠重視。年輕患者肌肉、韌帶彈性好,易恢復,在保護范圍內活動以力量型,多次重復為好;老年人因骨質疏松,肌肉、韌帶力量差等特點,以少量多次,逐漸增加強度為主。本組患者均取得了滿意療效,明顯優(yōu)于KS Leung 等[8]的報道,說明綜合康復療法對預防橈骨頭骨折術后肘關節(jié)功能障礙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ML MASON.Some observations on fractures of the head of the radius with a review of one hundred cases[J].Br J Surg,Sep 1954,42(172): 123-132.

[2]MR Modabber,JB Jupiter.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elbow joint[J]. Bone Joint Surg,Am,Sep 1995,77: 1431.

[3]JO Sojbjerg.The stiff elbow[J].Acta Orthop Scand, Dec 1996,67(6): 626-631.

[4]PO Josefsson,CF Gentz,O Johnell,et al.Surgical versus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ligamentous injuries following dislocations of the elbow joint[J].Clin Orthop Relat Res,Jan 1987, (214): 165-169.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中國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308.

[6]劉 穎,陸一帆,楊少鋒.運動對大鼠骨骼肌廢用性萎縮的恢復及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1,23:133-136.

[7]陸裕樸,胥少汀,葛寶豐,等.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1,1587-1590.

第2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 膝關節(jié) 骨折 康復護理

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包括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骨折,多為高能量暴力所致,手術治療較困難,致殘率高,且近年來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膝關節(jié)骨折術后關節(jié)粘連是其常見并發(fā)癥,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常導致肢體功能受限或需二次手術關節(jié)松解治療。作者總結2004年8月至 2007年2月62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的術后療效及護理,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齡19~68歲,平均41歲。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4例、股骨髁間9例、髕骨21例、脛骨平臺18例。受傷至手術時間為1~13d。本組患者均行內固定術。其中股骨髁上、髁間骨折采用解剖型鋼板、逆行髓內釘或國產鎖定鋼板;髕骨骨折采用張力帶固定;脛骨

平臺骨折采用解剖型鋼板或國產鎖定鋼板。應用持續(xù)硬膜外麻醉,術后鎮(zhèn)痛泵留置48h止痛。

1.2 方法

(1)心理教育:讓患者及家屬認識到早期康復鍛煉的重要性,術前即讓患者了解康復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療前的解釋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鍛煉可能導致骨折移位或延緩愈合的顧慮,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有計劃的康復活動,防止消極逃避鍛煉,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2)常規(guī)護理:術后應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局部有無紅、腫、熱、痛的急性炎癥表現(xiàn)及患肢局部血液循環(huán)征象;評估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給予止痛劑;圍術期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所有患者均于術后立即股四頭肌舒縮活動,踝關節(jié)背伸和跖屈交替練習,24h后連續(xù)被動運動(CPM)康復鍛煉。

(3)康復方法:術后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對關節(jié)活動障礙的防治,莫過于早期進行康復鍛煉??祻颓跋认蚴中g醫(yī)師了解患者骨折的特點、手術過程、內固定穩(wěn)定程度。讓患者在健側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有節(jié)律地進行,以髕骨能上下移動為有效。這是一種主動鍛煉的方法,可維持肌力、減少粘連。術后早期進行膝關節(jié)CPM康復活動。應根據康復醫(yī)學原則和康復護理內容與手術醫(yī)師共同制定出CPM應用計劃,包括CPM的開始時間、初始角度、每天增加的度數(shù)及活動時間、治療周期、出院后的活動方法[1]。術后鎮(zhèn)痛,使膝關節(jié)在無痛下在可動范圍內進行功能鍛煉。運動速度一般選擇1個周期/min。運動時間2次/d,1~2h/次。在CPM間歇期,作股四頭肌主動舒縮鍛煉,防止肌肉萎縮。主動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減少關節(jié)腔積液、促進消腫,增加動力肌對關節(jié)的穩(wěn)定作用。主、被動運動相結合,最大限度改善膝關節(jié)屈伸功能。骨折術后的穩(wěn)定性必須與主刀醫(yī)生溝通、分析,如骨折未獲足夠穩(wěn)定性,術后肢體仍需制動。

轉貼于

1.3 療效評定標準

術后6個月行膝關節(jié)功能評定,根據Kolmert[2]標準進行評定:優(yōu):膝關節(jié)完全伸直,屈>120°,無疼痛和成角、短縮

外成角>10°、短縮>2cm。

2 結果

62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12個月,術后6個月時行膝關節(jié)功能評定,優(yōu)良率82.3%。

3 討論

膝關節(jié)是人體結構最復雜的滑膜關節(jié),長時間的固定極易引起關節(jié)囊粘連、攣縮、關節(jié)僵硬或強直,最終導致膝關節(jié)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3]。膝關節(jié)周圍發(fā)生骨折經過內固定術后,活動障礙主要因關節(jié)韌帶、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周圍肌腱攣縮或關節(jié)內外粘連所致。缺乏運動和負重的刺激,軟骨細胞和纖維軟骨細胞的營養(yǎng)受影響。制動后肌肉發(fā)生萎縮,肌力下降。下肢關節(jié)內骨折的術后康復特點是早期活動和延遲負重,若固定穩(wěn)定,建議使用CPM,可增

加關節(jié)活動、減輕肢體腫脹,改善關節(jié)軟骨的營養(yǎng)[4]??祻徒槿氲脑缤砼c膝關節(jié)功能成正比[5]。作者認為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根據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點,加強患者的康復教育及疼痛護理,提高患者康復治療的依從性,早期康復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術后的關節(jié)功能活動度。另外,除鍛煉關節(jié)活動外,中、后期需指導下逐漸負重活動,還應包括全身血循環(huán)、心、肺功能的鍛煉等,改善患者整體活動機制,重新融入社會并恢復職業(yè)生活。

【參考文獻】

1 鮑素珍,馬清亮.CPM用于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的護理體會.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8):188~189.

2 Kolmert I,Wullf K.Epide 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 Acta Orthop Scand,1982,53(6):957~967.

3 Li YR,Chen XW, Fan Y,et al. The therapy of paraffin wax and joint mobilization for dysfunction of knee joint.Zhong Guo Linchuang Kangfu(Chin J Clin Rehabil),2001,5(6):100.

第3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骨折;距骨;康復鍛煉;固定

【中圖分類號】R6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102-02

距骨骨折是足踝外科嚴重的創(chuàng)傷之一,發(fā)生率占足部損傷的3.4%,占全身骨折的0.3%,其中距骨頸骨折占距骨骨折的50%~80%,是最為常見的距骨骨折損傷。Canale和Kelly[1]認為對于距骨頸骨折若移位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2005-01~2009-03,共治療距骨頸骨折患者30例,隨訪28例,隨訪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19~52歲,平均34.5歲。致傷原因包括車禍傷12例,占42.8%;高處墜落傷11例,占39.2%;足額重物砸傷4例,占14.3%;機器絞榨傷1例;占3.6%,其中合并踝部骨折8例,合并顱腦、胸腹部損傷2例。所有患者均常規(guī)拍攝正、側位以及Canale位X光平片,并行CT及三維重建,按Hawkins分型:I型2例,II型16例,III型8例,IV型2例。并放性骨折6例(Gustilo分類:I型2例;II型4例),無陳舊骨折病例。本組共有18例合并有不同部位的損傷,其中踝部骨折8例(雙踝骨折2例),顱腦損傷2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2例,腹部閉合性損傷2例。

1.2手術方法:28例患者采用克氏針或3.5mm皮質骨拉力螺釘內固定治療,傷后至手術時間平均6天(1~14天),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靜脈復合麻醉,患者采取仰臥位。I型采用經皮閉合2枚皮質骨拉力螺釘內固定,II型經皮或者切開直視下復位克氏針以及皮質骨螺釘內固定。III、IV型均采用切開復位,常用的切口為前外側、前內側切口以及聯(lián)合切口,后者優(yōu)點在于可充分顯露距骨頸的內側和外側面以及部分距骨體。本組有13例采用聯(lián)合手術入路,其中Hawkins II型6例,III型5例,IV型2例。

1.3術后處理:術后所有閉合性骨折患者術前后給予靜脈滴注抗生素3天,開放性骨折患者抗生素使用時間1~2周;術后進行系統(tǒng)功能鍛煉[2],①術后3天抬高患肢30°,止痛、脫水、對癥治療,主被動活動足趾。②所有患者術后給予踝部支具中立位固定6~8周,根據X光片的結果,8周后拆除支具,部分負重功能鍛煉,以后逐漸完全負重,直至康復。

1.4評估標準:主要結果觀察指標:1)Weber踝部骨折的功能評分,2)手術并發(fā)癥。采用Weber踝部骨折的功能評價標準,隨訪患者有無疼痛、步態(tài)是否正常、活動情況以及X線片并記分,每項0-1分優(yōu);2分良;3分中;4分差。

2結果

隨訪28例,其中3例隨訪4.5年,15例隨訪3年以上,10例隨訪1年以上。平均隨訪時間2.8年,根據Weber評分標準評估。本組患者治療后評分優(yōu)12例(42.9%),良9例(32.1%),中5例(17.9%),差5例(7.1%),優(yōu)良率為75%。再根據典型病例術前、后X線片。距骨體缺血壞死5例(17.9%),踝及距下關節(jié)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3例(10.7%),畸形愈3例(10.7%),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無骨折不愈合病例,有1例發(fā)生傷口感染,1例發(fā)生切口皮緣壞死,經換藥處理后傷口愈合,未行皮瓣轉移。

3討論

對于距骨頸骨折的治療,近年來大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切開復位內固定。選擇不同的手術入路,其目的在于恢復距骨的完整性。常用的切口為前外側、前內側切口以及聯(lián)合切口,其優(yōu)點在于可充分顯露距骨頸的內側和外側面以及部分距骨體[3]。本組有13例采用該手術入路,其中Hawkins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隨訪結果顯示:發(fā)生距骨缺血壞死5例,創(chuàng)傷性骨關節(jié)炎3例,并且多數(shù)是Ⅲ型和Ⅳ型患者。在隨訪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克氏針固定的8例患者,有1例發(fā)生距骨缺血壞死,雖然關節(jié)活動正常,但負重行走時出現(xiàn)輕微疼痛。克氏針僅有旋轉作用而沒有折塊加壓作用。因此,筆者主張內固定物最佳的選擇方式仍為加壓螺釘或松質骨螺釘,盡量避免單一使用克氏針。

傳統(tǒng)的前外側、前內側切口僅能顯露部分距骨,而對復雜距骨骨折(主要是Ⅲ型和Ⅳ型),則不能達到這一目的。有報道中采用內踝截骨治療復雜的距骨體骨折[4],術中充分顯露骨頸及距骨體,使距骨骨折完全解剖復位,短期臨床隨訪療效滿意。Garcia [5]等報告中微小鋼板輔以螺釘內固定技術治療23例粉碎性距骨頸骨折,認為該技術可降低足內翻畸形的風險,無骨折不愈合發(fā)生,但病例太少也及隨訪時間太短,無法評價其功能結果。

既往有學者認為,嚴重粉碎性距骨頸骨折Hawkins Ⅲ型和Ⅳ型患者,常需一期關節(jié)融合,張弛[6]等認為急性創(chuàng)作階段主要治療的目的是維持后足的高度,對于Ⅳ型骨折治療采用外固定支架而不是一期行脛距或距跟關節(jié)融合。筆者贊同這種觀點,

傷后他傷性骨關節(jié)炎的嚴重度并不與影像學的觀察一致。臨床上出現(xiàn)踝關節(jié)疼痛,不能行走,以至影響工作和生活,才是關節(jié)融合的手術適應征。

在術后的恢復方面患者的健康教育很重要,讓患者明白早期鍛煉的意義。由于肌肉肌腱攣縮,關節(jié)滑膜肥厚,瘢痕粘連、攣縮所致踝關節(jié)骨折后關節(jié)僵硬,嚴重影響了踝關節(jié)的功能,帶來不必要的功能障礙,嚴重的需要再次手術。另外,康復鍛煉應循序漸進,避免早期負重,可以明顯減少術后骨壞死、骨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7]。

參考文獻

[1]Sinha S, Kelly CP. Fixed angle locking plates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fixation[J].Annal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2010,92(8):631-634

[2]張卉. 優(yōu)質護理模式對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的影響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9):576-577

[3]李曉剛,楊茂清. 閉合復位小切口支撐植骨治療跟骨骨折[J]. 當代醫(yī)學, 2010,16(36):94-95

[4]何錦泉,馬寶通,龐貴根. 距骨體骨折的手術治療[J]. 中華骨科雜志, 2011,31(3):233-237

[5]Garcia EJ, Treatment of 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with a biosynthetic scaffold: a report of four cases[J].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10,92-A(8):1774-1779

第4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方法:本組37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均應用中醫(yī)正骨手法復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和康復指導等護理措施。

結果:本組37例中優(yōu)27例,良8例,差2例。

結論:輔以中醫(yī)藥功能康復鍛煉有力的促進了拇指功能的恢復。本組操作方法簡單,固定可靠,是治療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第1掌骨中醫(yī)正骨手法復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護理

【中圖分類號】R22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74-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共37例,男30例,女7例,年齡18~39歲,平均26歲,損傷原因:運動致傷14例,跌倒時拇指著地致傷15例,其中有8例為車禍致傷,均為閉合性骨折(其中5例皮膚淺表擦傷,不影響手術安排),就診時間數(shù)小時至數(shù)天不等,平均為2d,傷后急診行X線片檢查確診者37例,立即給予中醫(yī)正骨手法整復37例。

1.2治療方法。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患者坐位或者仰臥位,在維持牽引及骨位下在骨折部安置壓墊及拇指外展板,將第一掌骨固定于外展、背伸、拇指對掌位。分別在指間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及虎口處、掌腕關節(jié)處和前臂下段放置減壓緩沖棉墊。先用粘膠帶環(huán)形固定指間關節(jié)與外展板上,指尖呈對掌位;后用長約30CM、寬約2CM的粘膠帶中間部分沿第一掌骨頭掌側部粘貼并在第一掌骨基底部橈背側的外展板上交叉下壓,將兩尾端粘壓于腕部呈“8”字形固定,最后分別在腕部、前臂下段做粘膠帶環(huán)形固定以加強固定,防止滑脫。固定完畢檢查固定松緊度、拇指遠端循環(huán)和感覺情況,予以適當調整后用三角巾抬高患肢懸吊于胸前休息。

1.3結果。本組37例均及時復查,及時評估,從患者拇指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感覺恢復、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外觀五方面進行評定,優(yōu)27例,良8例,差2例。后期并發(fā)癥主要是壓瘡及畸形愈合,本組2例。

2護理

2.1臨證護理。①《內經》曰:“善診者,必先醫(yī)其心,而后醫(yī)其身[1]”。及時消除其緊張情緒及思想顧慮,定期與患者溝通,鼓勵和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熱情勸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2]。②局部以掌骨夾板固定的病人應定時檢查固定情況既保持有效固定又不能壓迫過緊,囑其不可隨意拆開夾板。③鼓勵病人自己料理生活,凡整復固定后若無其他禁忌應盡量做力所能及的事。

2.2飲食護理。①早期:骨折后1—2周,主要為散瘀消腫,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酸辣、燥熱油膩。不宜過早給予肥膩滋補之品。②中期:骨折后2—4周,主要為祛瘀生新,接骨續(xù)筋,飲食由清淡轉為適當?shù)母郀I養(yǎng),以補給更多維生素A、D及鈣和蛋白質。③后期:骨折后5周以上,主要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骨痂生長,舒筋活絡,飲食上可解除禁忌。

2.3用藥護理。①早期:骨折后1—14天,宜用行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七味三七口服液或玄胡傷痛片、創(chuàng)傷消腫片等。②中期:骨折后14—28天,宜用活血化瘀,接骨續(xù)筋的歸香正骨丸等。③后期:骨折28天以后,經過早期和中期治療后,宜著重養(yǎng)氣血,補肝腎,壯筋骨,可內服雙龍接骨丸,或雙龍接骨丸加復方雞血藤膠囊;解除夾板后外用鄭氏舒活酊及各類洗藥以舒筋活絡、通利關節(jié)。

2.4健康指導。①患肢固定后保持抬高患肢或將患肢懸掉于胸前。②解除外固定后全面練習手掌活動握拳等,范圍由小到大,次數(shù)由少到多。③定期復查,逐步恢復功能活動。

3討論通過中醫(yī)正骨手法復位拇指外展板粘貼帶“8”字形外固定及采取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措施,使患者盡快的恢復患指功能,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是取得治療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第5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字]四肢骨折;骨折愈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8(a)-009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for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s fracture.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limbs fracture and who accepted treatm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were given the roun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anti infection and limb function training guidance after the operation while in the study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for injection.Then,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the VAS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Limbs fracture;Fracture healing;Cervus and cucumis polypeptide for injection;Clinical effect

四肢骨折在老年人群中極為常見,且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由于四肢受到外傷進而引發(fā)骨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1-2]。若此時不盡快進行治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出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障礙,從而導致骨痂生長較慢,嚴重影響患者骨折愈合,同時還可能引發(fā)患者深靜脈血栓等不良并發(fā)癥,因此,在治療四肢骨折時,不僅要提高治療的相關技術,同時還要給予有效的藥物輔助治療,并且積極對患者術后的并發(fā)癥進行預防,從而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目前臨床上促進骨折愈合的藥物種類繁多,療效和毒性反應不一,給臨床選擇用藥帶來一定困擾,大量的臨床經驗表明,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合理的輔助藥物有助于促進患者骨折的恢復[3]。本研究給予四肢骨折患者治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輔助治療,且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19~73歲,平均(53.74±11.34)歲;受傷至手術時間為6~44 h,平均(27.23±4.71)h;骨折部位:下肢骨24例,上肢骨16例;致傷原因:摔傷12例,車禍受傷15例,高空墜落致傷9例,砸傷4例。研究組男性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1~76歲,平均(55.43±13.21)歲;受傷至手術時間為8~47 h,平均(28.41±5.12)h;骨折部位:下肢骨26例,上肢骨14例;致傷原因:摔傷14例,車禍受傷13例,高空墜落致傷11例,砸傷2例。納入標準:①通過四肢骨折診斷標準[4-5];②無糖尿病、高血壓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③無多系統(tǒng)損傷的患者;④均擇期進行手術,且術后具有疼痛和腫脹情況;⑤未接受過激素治療的患者;⑥患者及其患者家長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且術后常規(guī)給予對癥治療、抗感染處理,同時給予患者肢體功能訓練指導進行干預[7-8]。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進行治療,具體包括:給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通用名:(迪可安)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規(guī)格:25 mg,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730]50 mg加入250 ml的生理鹽水或250 ml的5%濃度的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1次/d,持續(xù)接受20 d的治療。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不采用其它止痛藥物。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骨折愈合時間,其中疼痛程度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價,①0分:無疼痛;②1~3分:輕度疼痛;③4~7分:中度疼痛;④8~10分:劇烈疼痛。

1.4療效評價標準

①優(yōu):患者的骨折愈合,患處關節(jié)活動完全恢復;②良:患者的骨折愈合,患處關節(jié)活動受限程度≤30°;③可:患者的骨折愈合,患處關節(jié)活動受限程度>30°,日常生活受到影響;④差:患者的骨折愈合,而上肢關節(jié)旋轉受限,下肢關節(jié)疼痛,均無法負重[9]。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VAS評分及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VAS評分及骨折愈合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功能恢復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優(yōu)良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四肢骨折術后無法避免疼痛,70%的患者均有明顯的疼痛感,從而降低活動量,嚴重的影響以后的生活及工作。同時由于患者骨折部位出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不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術后骨折部位的腫脹程度,造成軟組織出現(xiàn)粘連等情況,最終導致患者疼痛感加重,活動時部分關節(jié)受到一定限制。針對該情況,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則可能造成患者后期出現(xiàn)慢性疼痛,對預后造成嚴重影響,而對于老年患者而言,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失用性骨質疏松。由此可見,四肢骨折術后給予及時的抗炎、鎮(zhèn)痛以及消腫等治療尤為重要,是加速患者骨折愈合的重要手段[10-11]。

臨床表明,采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方法以及手術復位與小夾板外固定對四肢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后患者的患處均容易出現(xiàn)充血和軟組織水腫的情況,導致患者產生局部疼痛、腫脹,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2-14],因此,在治療四肢骨折的同時還需要給予患者合理的輔助藥物來促進骨折的愈合,以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15-16]。

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是一種由甜瓜的干燥成熟種子和豬四肢骨骼分別提取后割成的無菌凍干品,其包含有多種骨誘導多肽類生物因子和骨代謝活性肽類物質,能夠有效促進骨折的愈合,使患者預后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時甜瓜籽提取物可有效降低患者毛細血管的通透度,并阻礙炎性擴展,降低其血液黏稠度,提高患者血液循環(huán),從而解除骨折部位的血流障礙,消除血供不足的情況,最終起到鎮(zhèn)痛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后的上肢及下肢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后優(yōu)良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這表明注射用骨瓜提取物除了能夠促進患者骨折的愈合及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外,還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

綜上所述,在四肢骨折術后給予注射用骨瓜提取物輔助治療臨床療效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以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梅杰,彭昊,尹東等.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療四肢骨折療效的文獻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1,4(1):22-25.

[2]王斌,鄧高鵬,侯平,等.骨肽與復方骨肽治療中老年四肢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3):3764-3765.

[3]黃詠紅,伍瑞云,覃茂林,等.鹿瓜多肽與復方骨肽治療四肢骨折的藥物經濟學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4):129-130.

[4]陳曉波,李麗.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促進骨折愈合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業(yè),2011,20(3):73-74.

[5]張雷,林艷.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4):8388-8389.

[6]楊曉.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輔助治療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88-89.

[7]平少華,曹鳳英,楊健,等.復方七葉皂苷鈉凝膠治療老年四肢骨折腫脹和疼痛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2,52(9):71-72.

[8]程建文,蘇偉,譚楨,等.Ilizarov外固定聯(lián)合負壓封閉引流修復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綜合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44):7162-7166.

[9]張傳開,史躍,劉英,等.經皮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四肢骨折骨不連41例[J].山東醫(yī)藥,2012,52(2):95-96.

[10]徐海棟,陳勇.胎盤多肽注射液對四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及感染發(fā)生率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3,(21):2468-2469.

[11]王成偉,艾爾肯?阿木冬,李璐兵,等.金屬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后的骨不連[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9):1667-1670.

[12]樊潔,徐宏輝.MIPPO治療四肢骨折并發(fā)癥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0,50(30):61-62.

[13]盧強,陳華,許猛,等.微創(chuàng)經皮LCP鋼板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6):468-469.

[14]趙錦秀,王紅霞,劉淑萍,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四肢骨折合并大面積皮膚缺損治療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6):1522-1523.

第6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 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術;骨折不愈合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1(2008)11(b)-143-02

股骨干骨折是臨床上最常見骨折之一,約占全身骨折的6%[1,2]。手術內固定是臨床主要治療手段,骨折不愈合為嚴重的并發(fā)癥,一旦發(fā)生將嚴重影響患肢功能。筆者對1995~2007年在我院治療的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不愈合病例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骨折不愈合的發(fā)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995~2007年,我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鋼板內固定術后不愈合病例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齡26~69歲,平均38.2歲;病程8~23個月。本組患者入院前均有手術史,其中,13例為外院手術患者,8例為我院手術患者。

本次手術前所有病例根據X線表現(xiàn)分為肥大型和萎縮型[1],其中,17例為肥大型,4例為萎縮型。所有病例均存在局部壓痛、異?;顒雍凸δ苷系K。

1.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均重新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和自體骨植骨。在取出原固定物和清理骨折斷端時,盡可能地保留骨質和軟組織;在復位時力求嚴格解剖復位;將加壓鋼板準確地固定在張力側;根據骨質情況予以周圍植骨或嵌入植骨。

1.3 療效評價

優(yōu):局部無壓痛和異?;顒?,骨痂與皮質骨融合,骨折線消失,可負重活動;良:局部無壓痛和異?;顒?,骨痂跨越骨折斷端,仍可見骨折線,可部分負重活動;可:局部壓痛存在,但無異?;顒?,可見明顯骨痂形成。

2 結果

對所有病例進行隨訪,隨訪時間最短6個月,最長16個月,平均12.3個月。臨床效果:優(yōu)10例,良9例,可2例。

3 討論

帶鎖髓內釘技術不斷完善,已逐漸成為臨床首選治療骨折的方法,但鋼板內固定由于適應證廣泛、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等原因仍是臨床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影響骨折不愈合的因素有許多,本文僅探討涉及臨床治療過程中影響骨折不愈合的因素。通過本組病例的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治療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幾個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

3.1 內固定不牢固

包括鋼板的長度不足、螺絲釘數(shù)目和長度不夠等,不能使骨折端緊密貼附達到穩(wěn)固的固定。鋼板長度至少為骨折端長軸的5倍,遠近端分別應有至少4枚穿透兩層皮質的螺釘[3]。本組病例中,鋼板長度不足7例,螺釘數(shù)目不夠6例,螺釘長度不足8例,還有2例使用非加壓鋼板。內固定不牢固可能是造成本組病例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3.2 鋼板的位置不正確

股骨的張力側為股骨外側偏后,如果沒有將鋼板置于股骨的張力側,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骨折端的張力,致使骨端分離,最終導致鋼板疲勞折斷。本組病例中有8例將鋼板固定于股骨的前外側,甚至是股骨的前側,而沒有將鋼板固定于張力側,可能是造成內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的又一原因。鋼板位置如置于前側,同時還會增加螺釘損傷股骨嵴處的滋養(yǎng)血管的機會,進而影響骨折端的血液供應。

3.3 植骨問題

植骨是公認的促進骨折愈合可靠的方法[4],尤其是對于原始有骨缺損的病例。植骨可以起到“橋接”作用,引導新生的細胞通過骨折部達到愈合。此外,移植骨還可以提供成骨細胞和鈣質,對宿主骨也可起到刺激成骨功能的作用。本組病例初次手術均未行植骨,因此可能是導致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的又一原因。

3.4 不合理的功能鍛煉和負重練習

任何部位的骨折都會造成肌肉損傷,如果缺少及時的功能鍛煉,必然引起肌肉攣縮、纖維增生、粘連,嚴重影響膝關節(jié)的功能。因此,應盡早進行無痛的主動活動,但應避免過早負重,禁止一切使骨折端產生剪力、成角及扭轉應力的活動。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固定時間、骨端愈合進展等因素,適時進行功能鍛煉。負重的時間取決于骨折愈合情況,只有通過臨床和X線證實的情況下,才能完全負重。骨折愈合和內固定失效實際上是一個競賽過程,若骨折在內固定失效之前已愈合,那么就不會發(fā)生內固定失效,因此必須要明確“骨質必須保護內固定”這一概念[3]。本組病例中膝關節(jié)屈曲<90°有8例,可能與沒有早期功能鍛煉有關。不適當負重練習也會在骨端產生應力,引起內固定松動、失效,進而影響骨折愈合。

3.5 如何正確判斷骨折延遲愈合和骨折不愈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骨折愈合

內固定并不能縮短骨折愈合的時間,新鮮股骨骨折愈合大約需4個月的時間,臨床上通常認為愈合時間超過6~10個月就可以診斷骨折不愈合,但骨折愈合時間長短因個體差異和損傷的嚴重程度有很大差別,簡單的閉合骨折可能為3個月,復雜的開放骨折可能為6個月或1年,甚至更長。因此,在判斷骨折愈合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必須綜合考慮臨床依據和愈合時間,不能僅憑愈合時間長短來判定骨折不愈合。

骨折愈合是一個自然機體修復過程,任何干擾因素都會影響骨折修復的正常進行。要辨證地應用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對待復位、固定、功能鍛煉這三個主要治療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解剖復位為骨折斷端的接觸和穩(wěn)定提供了條件,牢固的固定可以保持整復后的位置,同時也可以是愈合的基礎,早期、無痛、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骨折的修復。在骨折治療過程中,需要實時監(jiān)測骨折愈合的進程,制訂合理的治療康復方案,及時祛除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才能達到治療目的,盡早恢復功能。

[參考文獻]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723-740.

[2]宋貴凡.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后不愈合27例報告[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5):74.

[3]蔣協(xié)遠,翟桂華,危杰,等.鋼板治療股骨干骨折失效原因探討(附102例臨床報告)[J].中華骨科雜志,1995,15(9):579.

第7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康復訓練;施行意義

[中圖分類號] R274.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1(b)-0192-03

隨著交通、建筑等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的不良事件不斷增多[1]。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主要有股骨髁上骨折、髕骨骨折、脛骨平臺骨折等,手術是治療該類骨折的主要方式[2]。臨床上通常以復位、固定以及功能鍛煉為原則來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其中良好的復位和固定能為患者骨折愈合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而功能鍛煉能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停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選取本院行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的患者進行研究,探討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的早期綜合康復訓練方式及施行意義,取得一定的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患者82例進行研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1例。研究組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25~73歲,平均(48.62±9.83)歲;骨折部位:16例股骨髁上骨折,15例髕骨骨折,10例脛骨平臺骨折。對照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26~70歲,平均(48.39±9.17)歲;骨折部位:17例股骨髁上骨折,14例髕骨骨折,10例脛骨平臺骨折。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康復方法,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予以患者康復指導,指導患者進行關節(jié)、肌肉鍛煉。研究組患者應用早期綜合康復訓練方法,其內容主要如下。

1.2.1術前康復護理 ①心理康復護理: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交流,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向患者講解復位、固定和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方法,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問題,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護理人員重點向患者講解早期進行肢體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讓患者了解早期康復訓練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激發(fā)患者主觀能動性,爭取患者主動配合進行康復鍛煉。②術前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骨折相關的知識,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并著重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康復訓練的方法,并通過展示圖片、播放視頻或現(xiàn)場演練的方式講解相關步驟,保證患者及其家屬掌握相關訓練技巧。

1.2.2術后康復護理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康復鍛煉,逐漸增加活動強度和活動量,且囑咐患者不可屈膝、下蹲,盡可能地鍛煉肌肉和關節(jié)。①被動訓練:護理人員予以關節(jié)被動訓練,術后1~2 d,進行關節(jié)屈伸被動運動,屈伸角度為30°,每天訓練1 h左右,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患者身體狀況,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和屈伸角度。②主動訓練:術后1~2 d,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jié)屈伸訓練,鍛煉50~100次/d;術后3~6 d,護理人員將患者膝關節(jié)墊30 cm左右,指導患者進行伸直膝關節(jié)訓練,鍛煉50~100次/d;術后6~8 d,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取坐位,進行直腿抬高、膝關節(jié)伸屈訓練,鍛煉100~200次/d;術后9~10 d,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屈膝屈髖訓練,鍛煉100次/d;術后1 d,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抱小腿中下部屈曲訓練,鍛煉100~150次/d。③恢復期康復指導: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如果骨折線相對模糊,骨折位置對位正確,則形成骨痂、拆除外固定后進行康復訓練。如果患者膝關節(jié)存在較嚴重粘連情況,則予以理療,并進行伸屈牽引膝關節(jié)的訓練。給患者應用關節(jié)松動術,向外、向內側推動髕骨關節(jié),上下推動髕骨,脛關節(jié)內旋、外旋、前后及側向滑動,術后予以冰敷以減輕炎癥。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主動屈伸受累關節(jié),并逐漸增大屈伸角度和鍛煉次數(shù)。④心理指導:護理人員主動詢問患者康復訓練情況,傾聽患者主訴,耐心地解釋相關問題,并告知患者堅持進行康復訓練的重要作用,指導患者充分利用健康肢體完成康復鍛煉。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讓患者家屬了解康復訓練對患者身體康復的重要作用,指導患者家屬多支持、鼓勵患者,從旁監(jiān)督、協(xié)助患者努力完成康復訓練。

1.3觀察指標

術后第3個月進行隨訪,采用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ROM)、膝關節(jié)功能Lysholm評分標準評價患者膝關節(jié)情況。膝關節(jié)ROM是指膝關節(jié)活動時可到達的最大弧度,用量角器進行測量。膝關節(jié)功能Lysholm評分標準主要包括跛行、支撐、交鎖、不穩(wěn)定、疼痛、腫脹、爬樓梯、下蹲8個內容,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低,表明膝關節(jié)功能越差。兩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如下。優(yōu):患者關節(jié)腫脹、疼痛等癥狀消失,關節(jié)活動范圍≥91°;良: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61°~90°;一般:患者臨床癥狀減輕,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31°~60°;較差: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3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組膝關節(jié)ROM、Lysholm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膝關節(jié)ROM、Lysholm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膝關節(jié)是人體重要的組成結構,對運動的要求較高,且膝關節(jié)骨折通常導致膝關節(jié)結構及其周圍組織受損[4]。因此,許多患者行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存在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通常表現(xiàn)為關節(jié)活動障礙、軟組織腫脹、壓痛等癥狀,使得患者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5]。相關研究指出,術后早期綜合康復訓練能有效促進骨折處愈合,能避免骨痂硬化持續(xù)升值,可減少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6]。有學者指出術后1周是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患者最佳康復訓練時期[7]。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膝關節(jié)ROM、Lysholm評分存在較大差異(P

綜上所述,早期綜合康復訓練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患者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志林,李景進.中藥熏洗法配合常規(guī)術后康復訓練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醫(yī)藥學報,2013, 41(5):116-118.

[2]潘艷,周玲,胡三蓮,等.圖譜法在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5):519-521.

[3]張英霞,德琳.兔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康復訓練的時機選擇研究[J].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2015,21(1):44-46.

[4]張麗紅,孟立芳.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綜合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27):3054-3056.

[5]單志文,徐建華,劉會娟,等.穴位按摩配合訓練器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康復訓練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5,37(4):602-603.

[6]李肖媚.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綜合康復訓練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3,34(27):5561-5561.

[7]田艷玲,邵雯君,肖艷波,等.早期康復訓練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3,35(8):747-748.

[8]周水利.中西醫(yī)綜合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9):132-134.

[9]肖星明.\談康復訓練在膝關節(jié)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8):4292-4293.

[10]趙曉梅.早期功能訓練指導預防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的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2):209-210.

[11]陳紅明.功能康復鍛煉在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5):93-94.

[12]Yau DT,Chung RC,Pang MY,et al.Knee muscle strength and visual acui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odifiable predictors of falls in patient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a prospective study[J].Calcif Tissue Int,2013,92(3):287-295.

[13]Meyer C,Szalay G,Alt V,et al.Triple fracture during rehabilitation after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4,22(11):2662-2664.

[14]Gilbert A,Li CS,Sancheti P,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knee osteoarthritis:india-based knee osteoarthritis evaluation (iKare):a study protocol[J].J Long Term Eff Med Implants,2013,23(2-3):93-104.

第8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漂浮膝;內固定;CPM;多發(fā)傷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2(a)-088-02

“漂浮膝”損傷是一種發(fā)病率不斷增加的嚴重損傷,其具有傷情重、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的特點,治療非常困難。我院自1998年3月-2004年5月,共收治42例,其中獲得隨訪36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齡21~56歲,平均32歲。合并顱腦損傷2例;胸部損傷4例;腹腔臟器損傷3例;神經、血管損傷3例;其他部位骨折5例;合并開放骨折33例,其中股骨Gustilo I型骨折6例。GustiloⅡ型骨折2例,脛骨Gustilo I型骨折5例,GustiloⅡ型骨折18例,GustiloⅢ型骨折7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34例。平均ISS評分25分。平均手術時間為傷后6d。

1.2 早期治療

本組42例入院后均于急診完善各項檢查,先行處理創(chuàng)傷性休克及危及生命的重要臟器損傷,骨折僅做股骨髁及跟骨牽引或石膏固定,開放骨折清創(chuàng)后在皮膚無張力情況下縫合皮膚,待生命體征平穩(wěn)且無手術禁忌證后則采用手術內固定治療。對無并發(fā)癥的閉合性和開放性骨折(12例股骨、脛骨閉合骨折,3例脛骨GustiloⅡ型開放骨折)行急診切開復位內固定(圖1~2)。

1.3 股骨骨折的治療

34例閉合性股骨骨折采用帶鎖髓內針固定,8例Gustilo I、Ⅱ型開放骨折行傷口清創(chuàng)后以加壓鋼板內固定。

1.4 脛骨骨折的治療

12例閉合骨折行帶鎖髓內針固定,23例Gustilo I、Ⅱ型骨折清創(chuàng)后以加壓鋼板固定,7例GustiloⅢ型骨折清創(chuàng)后行外固定架固定。

1.5 術后處理

本組術后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待患者切口疼痛基本消失后,即以CPM行膝關節(jié)被動活動。其中4例患者因合并膝關節(jié)韌帶損傷,術后輔以石膏外固定,平均于術后6周開始行膝關節(jié)功能鍛煉。

2 結果

本組患者術后傷口感染2例,骨髓炎1例,經持續(xù)引流和應用敏感的抗生素后痊愈,未發(fā)生脂肪栓塞、ARDS等并發(fā)癥。本組患者42例中,有36例獲得隨訪,平均1年6個月。其中3例骨延遲愈合,2例骨不連,經二期植骨后骨折愈合。其余骨折均一期愈合?;颊咂骄≡簳r間30d。根據Karlstrom等的評價標準,隨訪情況見表1。

3 討論

早期通過手術使骨折獲得良好的復位及堅強的固定是治療“漂浮膝”損傷的關鍵。“漂浮膝”損傷是膝關節(jié)上下的同時骨折,在處理方式及關節(jié)功能恢復方面與單純的股骨或脛骨骨折不同。傷后由于關節(jié)兩側力臂均失去了完整性,恢復兩側力臂的完整,進而最大限度地恢復膝關節(jié)的功能則是治療“漂浮膝”損傷的重要目的。保守治療雖可避免手術帶來的危險及并發(fā)癥,但膝關節(jié)固定的時間卻大大地延長了,導致關節(jié)功能恢復困難、骨不愈合、畸形愈合及長期臥床導致的壓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而通過手術對骨折行內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治療,不但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保守治療,而且早期手術亦能降低脂肪栓塞及呼吸功能障礙。

我們通過本組病例的治療觀察,認為通過術前及術后預防性地使用抗生素和術中徹底清創(chuàng)及慎重選擇內固定器材,采取在同一次手術時行股骨和脛骨骨折堅強內固定,這樣并不會增加手術的并發(fā)癥,而且為患者接受早期功能康復治療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內固定器材的使用上,我們認為帶鎖髓內針不但具有保持肢體長度、控制骨折旋轉、應力遮擋作用小、固定效果可靠的優(yōu)點,而且手術用時短、創(chuàng)傷小,并且對骨折局部干擾少、骨折愈合快且牢固,減少了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可作為首選,但對于開放性骨折,髓內固定可能造成感染擴散,應避免使用。我們對于Gustilo I、Ⅱ型開放骨折在徹底清創(chuàng)后,采用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術后亦未發(fā)生感染并且可早期鍛煉膝關節(jié),但鋼板固定手術創(chuàng)傷大,骨折局部骨膜剝離易導致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對GustiloⅢ型開放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既可使骨折獲得堅強固定,手術簡化,又不影響傷口引流換藥,還能隨時調整骨折對位。但其對脛骨骨折固定效果較好,股骨由于周圍肌肉較多,外固定架固定穩(wěn)定性差。

第9篇:骨折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 肱骨;內上髁;骨折;治療;體會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5(a)-236-02

肱骨內上髁骨折是肘部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于青少年,幼兒少見。約占肘關節(jié)骨折的10%,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與肱骨外髁骨折,占肘部損傷的第3位。我院2000~2007年共收治此類患者128例,根據其不同骨折類型分別采取手法治療和手術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128例,根據其移位程度分為Ⅱ度45例、Ⅲ度38例、Ⅳ度45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左76例,右52例;年齡7~14歲,平均10.5歲。其中,所有Ⅱ度骨折均采用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Ⅲ度、Ⅳ度骨折均先行手法整復,夾板繃帶固定,其中,有10例Ⅲ度骨折患者手法整復失敗,于骨折后7 d采取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

1.2 治療方法

1.2.1 手術方法及固定采用全身麻醉。患兒取仰臥位,患肢置于胸前或外展于手術臺側臺上。取肘關節(jié)內側以骨折為中心的縱切口,長6~8 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深筋膜,即可顯露骨折端。清除積血及骨折斷端間嵌入的軟組織,探查骨塊移位方向及大小。如骨塊較大接近尺神經時,應給予游離,妥善保護尺神經。屈肘,前臂旋前,用巾鉗夾住骨塊向上牽拉復位,骨折復位后,用2枚克氏針交叉固定,尺神經常規(guī)予以前移,并用周圍組織縫合保護??耸厢樶樜擦粼谄ね?,沖洗切口,逐層縫合切口。術后功能位長臂石膏后托外固定,4周后拔出克氏針,拆除石膏,功能鍛煉。

1.2.2 整復方法及固定術者及助手均站于患側,助手的兩手扶持上臂,術者左手固定肘關節(jié),右手握持患手掌指關節(jié)處,用力使肘、腕、掌指關節(jié)過伸,同時在助手的對抗牽引下,使前臂極度旋后、外展,致使前臂屈肌極度緊張,這樣屈肌牽拉骨折塊,使之向內離開肱骨滑車下方,然后整復肘關節(jié),即可在肱骨內上髁觸及活動的骨塊,被動屈伸肘關節(jié),見無屈伸功能障礙。一般整復成功后內上髁骨塊穩(wěn)定,骨擦感明顯減輕。將肘關節(jié)屈肘90°前臂旋前位固定,內上髁處加一中心凹陷的圓墊,固定過程中及時調整繃帶的松緊度,以保證固定的可靠。4周后去除外固定,加強功能訓練,并用本院自制的中藥熏洗(主要成分有艾葉、青椒、透骨草、紅花、威靈仙、麻黃)。

2 結果

優(yōu):肘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120°以上(屈曲≥120°~伸直為0°);良:肘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達90°,有輕度疼痛或其他不適;劣:肘關節(jié)屈伸活動范圍為30°。本組結果,優(yōu)110例,良18例,劣0例。

3 討論

3.1 骨折特點

肱骨內上髁骨化中心在8歲左右出現(xiàn),18~20歲時與肱骨干融合,前臂屈肌腱抵止在內上髁前面,肘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也止于此。其受傷機制常為肘關節(jié)的外翻勞損,通過屈肌群對內上髁產生牽拉。分離移位的肱骨內上髁骨骺容易與滑車和尺骨鷹嘴的二次骨化中心相混淆。其中,Ⅳ度骨折易誤診為單純的肘關節(jié)脫位,以致復位后轉變?yōu)棰蠖裙钦?。兒童骨折較成人骨折愈合快,遺留的關節(jié)功能障礙較少,但臨床上時??梢钥吹接捎谶x擇治療方法不當造成的關節(jié)功能障礙,所以,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而早期及全程的康復訓練指導同樣不可忽視。

3.2 治療方法的選擇

多數(shù)學者認為內上髁骨折切開復位的指征為:內上髁嚴重移位(超過5 mm和旋轉90°)或外翻牽拉時肘關節(jié)不穩(wěn)。據此,筆者認為Ⅱ度骨折應常規(guī)選擇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根據經驗,Ⅱ度骨折因其肘關節(jié)穩(wěn)定,加之屈肌群的牽拉,骨折塊移位后,手法復位很難使其再次回到原始位置,而骨折塊移位后易引起纖維愈合,并導致尺神經損傷和激惹,因此,對于Ⅱ度骨折,常規(guī)治療方法是切開復位。而對于Ⅲ度和Ⅳ度骨折,在整復過程中,如果操作得當,由于屈肌群的牽拉,會使移位的骨折塊回到原始位置,并保持相對穩(wěn)定,如果整復后骨折塊不穩(wěn)定,仍存在手術指征,應盡早選擇切開復位,避免反復整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3 手術及注意事項

雖然橫切口的瘢痕在外觀上較好,但稍靠后的縱切口能使尺神經得到較好的暴露。關節(jié)內血腫必須清除,因其可能導致異位骨化。有學者認為,術前有輕度或中度尺神經壓迫癥狀的患者,可能存在顯著的軟組織腫脹和神經挫傷,對神經通道進行減壓和神經松解,常能使癥狀改善。筆者認為,術中應細致游離尺神經,并常規(guī)進行尺神經前移,減少尺神經損傷和激惹的發(fā)生;骨折片應用兩根克氏針固定,以減少旋轉的機會。

3.4 整復及固定注意事項

整復中手法要輕柔準確,以防引起其他骨折及暴力對周圍軟組織損傷的加重。復位時首先極度過伸腕及各掌指關節(jié),以便前臂屈肌極度緊張,使屈肌腱止點附著的骨折塊向內離開肱骨滑車下方,避免骨折塊嵌插于關節(jié)間隙而變?yōu)棰蠖裙钦?。在復位過程中,正中神經可能被夾入滑車-尺骨關節(jié),為減少這種少見的損傷,有學者建議在肘關節(jié)屈曲位作前臂輕柔的牽引。復位前不應預先讓肘關節(jié)過伸。固定是保證骨折復位后穩(wěn)定性的關鍵,固定時注意防止壓迫性肱骨內上髁壓瘡和繃帶過緊所致的肢體血液循環(huán)障礙,過緊的繃帶還會壓迫尺神經出現(xiàn)尺神經癥狀。

3.5 早期肘關節(jié)鍛煉和康復指導

早期功能鍛煉及全程康復指導對患兒肢體的全面康復非常重要。骨折早期局部的軟組織損傷嚴重,出血、滲出較多,造成明顯的腫脹,適當?shù)母魇种缸灾魃烨顒佑欣谘[的吸收、肢體的早期消腫,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建立。骨折兩周左右,應主動練習肱二頭肌收縮和腕關節(jié)伸屈活動,不僅可以防止粘連,還能防止肌肉的萎縮、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骨折臨床愈合去除外固定后,應進一步加強功能練習,配以局部熱敷和我院自制的洗藥熏洗可利于肘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Ogden JA. Skeletal injury in child[M]. Philadelphia:Lea&Febiger,1982.

[2]Canale ST. 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M]. 9th ed. St.Louis:Mosby,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