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

第1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爸爸,對不起,上中學后,我迷上了上網,但是身上又沒錢,一r沖動才去搶了同學的錢,我現在真的很后悔,我好想回學校去上課呀……”

“法庭”臺上一對父子的哭訴,字字扎向臺下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涉嫌采用暴力方式連續(xù)搶劫“作案”兩起的“被告人”張明、王海出庭受審。不過,庭審中的審判員、公訴人、辯護人、法定人和法警竟全是中學生模樣的孩子。原來,這并不是真正的審判,而是平頂山市二中學生現場模擬呈現的“珍惜青春遠離暴力”法庭審判。但是,讓人痛惜的是,審理的案件卻是真實的,改編自該市湛河區(qū)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未檢案件。

張明(化名,14周歲)、王海(化名,15周歲)隨打工的父母入城,轉入平頂山市某私立寄宿中學上學。由于平時父母疏于管教,兩人逐漸迷上網絡游戲,但因家庭條件一般,生活費有限,2014年5月3日,兩人逃學上網花光手中的錢后,便決定鋌而走險。二人先在火車站市場買了一把長50厘米左右的刀隨身攜帶。當天下午6點左右至市十三中門口,二人看見一男生邊走邊玩手機,便互相使了個眼色,張明上前拐著被害人陳剛的脖子說:“哥們找你說點事”,被害人不去,二人就以威脅方式將被害人拐到了旁邊家屬區(qū)的偏僻處,強行劫走被害人手機一部。在被害人反抗過程中,隨手撿一磚頭砸向被害人頭部,致被害人輕傷。

嘗到甜頭的二人于7日下午,再次作案,采取同樣方式強行劫走被害人趙雨的自行車一輛。當月20日再次作案時,張明被當場抓獲,經教育后協助公安機關在網吧抓獲了王海。歸案后,二人對搶劫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法醫(yī)鑒定:被害人陳剛頭部的損傷已構成輕傷。

“模擬法庭”按照實際庭審流程進行。模擬開庭前,該市湛河區(qū)檢察院未檢科干警對參加“庭審”的學生們進行了精心指導,在案件定罪量刑、庭審辯論等多個方面提供了專業(yè)的指導意見。

“下面向法庭出示第二組證據:被害人陳述……”“小檢察官”應用ppt舉證,有條不紊。

“對張明強行索要財物時隨身攜帶有刀具不持異議,但張明二人只是隨身攜帶,并未使用……”“小律師”的辯護細致入微。

“作為一名法官,我想和你們說,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刻刻在頭腦中繃緊法律這根弦……我相信你們將來重新回到社會以后,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好公民。”“小法官”的一席話釋放出了法治的溫暖。

“庭審”過程中,“小檢察官”“小律師”們精彩的呈現讓臺下不時爆發(fā)出陣陣熱烈掌聲;“被告人父母”心痛的話語動人心扉,讓人久久不能平息;“被告人”的幡然醒悟、“審判長”的真誠教誨給人以啟迪,使觀者陷入了沉思。整個“模擬庭審”規(guī)范有序、情理交融,起到了“特別走心”的警示教育作用。

這項精彩的模擬庭審活動只是平頂山檢察機關打擊“校園暴力”專項活動啟動儀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第2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一、用鄉(xiāng)土素材印證教學觀點

目前,思想品德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從概念到概

念,從原理到原理,從觀點到觀點。教材雖然選用了不少圖片、事例、資料及引文,但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為講清、講透,運用鄉(xiāng)土素材印證教材觀點收效甚好。

譬如,關于“生產力”概念的教學,如何才能講清楚呢?我用“農民用拖拉機耕田”來印證概念,引導學生分析生產力包括:勞動者(農民)、生產工具(拖拉機)和勞動對象(田)。當學生對生產力有了感性認識后,我讓學生模仿舉例并識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一俗語體現了怎樣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原始社會生產力狀況及特點的教學任務便順利完成了。

由于鄉(xiāng)土素材在時間、空間、心理上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因而運用它,能使教師干巴巴的講授、枯燥無味的說教,變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

二、用鄉(xiāng)土素材輔助分析問題

學生理解、掌握了教學內容,并不等于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就提高了。這主要表現在不能準確運用所學知識去觀察、分析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去觀察、分析社會現象。此時,鄉(xiāng)土素材是一把“鑰匙”。例如,在“消費者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怎么辦”問題上,有學生認為:“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只能自認倒霉!”對此,我列舉我鎮(zhèn)農民去年因買到假稻種影響收成而含淚依法打官司的事例,輔助分析說明必要時消費者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樣,運用鄉(xiāng)土素材輔助分析問題,既增加了可信度,又避免了把問題復雜化。

三、用鄉(xiāng)土素材強化理性認識

要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理性認識,離不開由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事實上,實踐是學生與鄉(xiāng)土素材自然、親密接觸的大好時機,是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綜合體。實踐中教師用鄉(xiāng)土素材強化學生的理性認識,主要應從強化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自我修養(yǎng)上下工夫。

在對“中學生上網熱”的社會調查后,我組織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討論。討論會上,一位曾因癡迷上網而影響學業(yè)的學生作了如下冷思考:“……我們應該做到:①發(fā)揮上網優(yōu)勢,抵制不良誘惑;②正確處理上網學習與課堂學習的關系,在完成課堂學業(yè)的同時適度上網,決不沉迷網絡而影響學習;③了解和遵守網絡道德、網絡法律,不進非法網吧,不進宣揚黃色、暴力等低俗內容的網站。他入情入理的分析,富有“導航”性的見解,不但贏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而且成了全校學生在對待上網問題上的行動準則。

第3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通過回收的800多份有效問卷,我們將各教工,家長以及小組成員關于如何減少中小學學生安全隱患的對策整理如下:

一、從學生自身角度,加強自身安全意識,提高應急能力

中小學生是安全問題的主體,只有加強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及時注意到隱藏在身邊的危險,盡可能教會他們使用一些消防器具,以應對突發(fā)的危險,從而把風險降到最低。

1.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只有一次,平時學習一些安全知識,掌握一些必備的安全知識技能;

2.學生自身要重視對安全知識的學習,雖然這個一般不作為考試內容,但作為一種學習的鍛煉,積累生活安全常識還是有必要的。

二、從家長角度,加強家校聯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大部分學生的假期基本上是在家里度過,因此讓學生度過一個安全的假期需要家長的督促和幫助。

1.家長和學校要相互溝通,防止學生在欺瞞家長和老師出去游玩的情況下發(fā)生意外。雙方要承擔自己應盡的義務,不能將孩子的安全問題相互推托。家長應當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多與老師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

2.家長在空閑時間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關于中小學學生安全教育的書籍和雜志,在孩子的節(jié)假日或者接送孩子上學的過程中,記得叮囑孩子注意安全。

3.家長要端正自身態(tài)度、注重平時的行為習慣,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做一些違反中小學生安全守則的事,例如:闖紅燈等。說教不如身教,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做好榜樣作用,以身作則。

三、從學校角度,健全校園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教育

從我們回收的有效問卷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得到,部分中小學在監(jiān)管校園安全問題方面的力度不夠,對外來人員信息調查不夠嚴格,保安巡邏方面也欠佳,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頻率過低,教育途徑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為此,我們小組提出以下建議:

1.學校要和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加強合作,從不同層面對學生安全問題加強宣傳,全面貫徹落實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梢酝ㄟ^組織中小學生觀看安全教育視頻、新聞事實或參加安全知識講座等以達到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組織的這些安全教育活動要能夠吸引學生學習安全知識的興趣,使他們比較容易接受安全知識。

2.開展安全演習,將基本的安全器具使用方法和一些急救措施通過現場教育的方式教給學生,以提高他們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定期進行消防演習,讓學生明確逃生路線。

3.將安全知識通過正規(guī)途徑且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例如:刊印一些關于安全知識漫畫書和雜志,發(fā)放給學生,供其課后學習。

4.學校教師應該注意把握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適當改變傳統的“嚴師出高徒”教育模式,嘗試著走進學生的世界,有時可以以自身的人生經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5.學校應該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發(fā)放《告家長書》、家訪等方式和學生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在交流中,針對家長在安全教育上出現的問題,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6.要嚴守校門,堅決杜絕不明身份者進入校園,防止打架斗毆以及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

四、從社會角度,開展活動以豐富中小學生假期生活

針對該問題,我們覺得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努力,為豐富中小學學生假期生活出謀劃策。

第4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心理健康是指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而不是短暫的,它也是個體在適應社會生活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正常、和諧的精神狀態(tài)。心理學專家認為,心理健康有以下幾個標準:

1.智力正常、熱愛工作。反之,注意力特集中或極易分散,思維就不連貫,對周圍的環(huán)境或學習漠不關心。

2.情緒穩(wěn)定、心境樂觀。情緒波動不大,遇事不消沉,不悲觀絕望。

3.行為協調、反應適度。該激動時激動,該冷靜時冷靜。不冷漠,也不暴躁。對人對事的反應適度。

4.樂于交往,人際關系和諧。反之,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則是孤獨、對別人漠不關心、刻薄、懷疑、仇視別人。

5.悅納自己、適應環(huán)境。能接受現有的狀況,不自卑。

這樣看來,心理健康的人不但要能客觀的了解自己,而且要能悅納自己,即不討厭自己,也不以自己為差,沒有顯著的自卑之感。

在中學階段,有不少同學心理并不健康,細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比如,學校教育中教師的不斷施壓、學生心理的超負荷、教師對學生的不尊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體罰學生,這些都使學生自信心、自尊心受傷害。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上存在的問題――應試教育也使學生榜上無名時因沒有立即走上社會的心理準備和技能訓練而導致心理的不健康。此外,有些學生個人抱負水準過高,家長對其期望過高,而這樣的抱負和期望又無法實現,長期失望,也會導致心理異常。社會環(huán)境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現在的社會環(huán)境允許各種思潮、各種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各種媒體尤其是電影、電視中對暴力的顯性或隱性的宣揚,使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野蠻、粗魯、暴力情有獨鐘,而缺少基本的文明修養(yǎng),其中,過分沉湎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也會導致學生們的心理失衡,有時甚至是一種不可逆的永久失衡。此外,地區(qū)的文化狀況也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影響,文化水平低的地區(qū),歇斯底里患者較多,反之,發(fā)達地區(qū),憂郁癥患者較普遍。一個地區(qū)乃至一個社會普遍的精神文化狀況無形中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心理。

那么,在中學階段的教育中,該如何增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

其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媒體中所宣揚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現實,那些浪漫的生活情境是與現實有一定差距的,懂得面對生活,確立切實的生活目標的重要性。

其二,要教育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自我意識

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把生活中的自我與看電影電視時想象的自我區(qū)別開來,把追星與切實的生活、學習區(qū)分開來,把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區(qū)分開來,從而強化現實的自我意識。

2.指導學生確立適當的志向水平。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適當的志向水平才有實現的現實可能性。有理想又有實現的可能,這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學生才能有健康的心理。

其三,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1.要多與家長溝通,勸導家長改善教育方式,從而建立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良好關系。當學生犯了錯誤時,家長應耐心地說服、引導,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這樣溫暖的家庭氛圍中,學生們的心理會變得越來越健康。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者必須有積極的情感,對學生能真誠地關懷熱愛,這才能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因為情感的呼應才能生發(fā)出學生對教者的信任,有了相互的信任,才能讓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

3.指導學生參加集體活動,豐富生活體驗。聯歡會、文藝會演、運動會、假期社會調查等等,多參加這類集體活動,能讓學生們增強團隊意識,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豐富生活體驗,從而在集體的主導意識傾向中不斷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價值取向,促進心理健康。

其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緒、確立較合適的報負水平。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活動、衛(wèi)生值日、學習等活動的積極參與情緒,而不是任其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才能使學生心理得到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同時,在對學生的教育中,還應教育他們樹立切合實際又能激發(fā)努力學習的熱情的較遠大的理想,確立較高的抱負水平,心理學家克洛爾、甘特曼通過研究發(fā)現,抱負水平低是人的一種保護性機制,它可以逃避失敗,降低不能達到目標的危險,這就引起在完成任務中降低刺激負荷。而樹立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也反映了逃避失敗的動機,這種高抱負水平同樣會降低刺激負荷,因為建立難以達到的目標有助于原諒失敗,這同樣也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第5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關鍵詞] 宿舍 宿舍文化建設 對策

宿舍是大學生休息、學習、娛樂的場所,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宿舍文化。宿舍文化是指大學生在宿舍里共同學習生活、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環(huán)境和氛圍,它包括宿舍的室內設施、整體布局、衛(wèi)生狀況、規(guī)章制度,宿舍成員的人際關系、道德水準、學識智能、審美情趣、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的濃縮,建設良好的宿舍文化對當代的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目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一)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沒有做到以人為本,缺少內在驅動力

人有獨立的思想和意識,潛意識中都不希望自己的思考、行為方式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然而,在一些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設中,較多強調讓學生改變自己來適應宿舍環(huán)境,而較少改變宿舍環(huán)境來滿足學生。如學校“宿舍文化節(jié)”活動內容的確定,一般很少征求學生的意見,不論你是否愿意,活動的文件一下,所有宿舍都要統一行動,因為這些活動的評比是要和自己學年的考核掛鉤的。這就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導致學生參加宿舍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即削弱了宿舍文化建設的內在驅動力,甚至產生阻力。據調查,在問及“宿舍文化節(jié)”及相關活動在提升宿舍文化中的作用時,有52.0%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有26.3%的學生認為不起作用。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今天,宿舍文化建設應服務于這一根本宗旨。將“以管為主”轉變?yōu)椤耙匀藶橹鳌?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和心聲,滿足學生正當合理的需要,以達到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出于種種原因,目前大學生宿舍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臟亂差”,其中包括宿舍實際環(huán)境的“臟亂差”和宿舍精神環(huán)境的“臟亂差”

1.宿舍實際環(huán)境方面。宿舍平時不打掃衛(wèi)生,被子不疊,垃圾不倒,只到檢查時才應付了事,這種現象在高年級男生寢室最為普遍,據問卷調查,大四男生寢室,有35.7%的同學認為宿舍衛(wèi)生狀況一般;宿舍裝飾漸趨世俗化,各類明星風采、美人玉照把宿舍裝扮得花里胡哨;商業(yè)之風吹走學術之風,張貼廣告在樓道屢見不鮮,宿舍小店的生意也紅紅火火。

2.宿舍精神環(huán)境方面。宿舍語言漸趨庸俗化,一些粗野的詞匯在宿舍中使用頻率極高,宿舍里的污言穢語與公共場合的高談闊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宿舍成員交流的主題,尤其是“臥談會”的主題,還是以“飲食男女”為主,而對時事政治和學習工作交流較少。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環(huán)境,也影響了大學生良好風貌的形成。

3.電腦網絡進宿舍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1)沉溺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對網游的沉迷可以說是網絡對大學生最大的負面影響,在調查中,當問及上網的主要活動時,有22.3%的學生選擇了玩游戲。首先,將過多的時間花費在網絡游戲上,會使正常的學業(yè)受到影響,荒廢大學的四年光陰。其次,許多染上“網癮”的大學生混淆了網游世界和現實生活,網絡游戲中的價值觀、交往觀、思維方式等襲入其現實生活,助長了暴力、功利主義等不良傾向,使其責任感大大降低。

(2)不良的網絡信息降低了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良好的網絡信息確實能拓展大學生的視野,然而,不良的網絡信息卻讓其陷入到一個比較混亂的空間。網絡的匿名性在方便大學生交友的同時,也強化了虛假、謊言等意識的產生;更嚴重的是,、盜版影像摧毀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些非常不利于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形成和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極大地降低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上述情況和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目標背道而馳,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造成極大的困擾。

(3)大學生宿舍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有待改進。據調查,當學生被問及對宿舍管理制度的滿意度時,有7.2%選擇滿意,50.8%較滿意,34.5%感覺一般,7.8%不滿意。總體來說,大學生宿舍管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宿舍管理內容貧乏,手段單一。高校的宿舍管理,注重學生的生活和環(huán)境衛(wèi)生,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重視不夠。在學生宿舍管理手段上以罰為主,機械地執(zhí)行制度所規(guī)定的條款,缺乏“人性化”和“現代化”,使得管理人員與學生之間的對立情緒有增無減,管理雖嚴,但效果卻不明顯。二是宿舍由后勤和校方共同管理,兩者之間的配合還不到位。校方注重的是社會效益,對宿舍管理過程了解,參與較少;而后勤實體注重的是經濟利益,既花錢又花人力、精力的事情往往是不肯干的。部分高校沒有確切界定宿舍管理哪些由后勤實體負責,哪些由學校負責,這就導致大學生宿舍管理權限不清,使其處于暫時弱化狀態(tài)。

二、加強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在管理方面應該調整思路,完善管理,強化機制,充分發(fā)揮學生宿舍的育人功能

宿舍管理和活動開展要堅持大學生宿舍“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huán)境育人”的宗旨,通過活動的開展,增強大學生宿舍文化氛圍,進一步營造育人氛圍,進一步拓展、豐富大學生宿舍文化的內涵,繁榮學生宿舍文化生活,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積極培養(yǎng)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并對其加強教育和管理,使他們在宿舍教育管理中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學生干部是介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一條紐帶,充分發(fā)揮其模范帶頭作用,可以在對其他同學的教育引導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宿舍管理過程中要依托學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紐帶作用,在學生干部培養(yǎng)方面,要注重其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嚴格要求他們模范遵守校規(guī)校紀,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利用各種機會組織學生干部走向社會,到基層進行社會調查,向基層干部學習,把宿舍生活作為最廣泛的深入基層的實踐,在宿舍實踐中增長才干,端正自我。

(三)健全宿舍管理服務的規(guī)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工作效率,明確后勤服務人員的責任

首先,學生宿舍管理制度應遵循“有利于學生學習、生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育人環(huán)境,有利于實現學生宿舍管理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原則。其次,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直接關系到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能否有效地進行。學校應當健全學生宿舍區(qū)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聘用、上崗培訓(包括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的培訓)和考核制度。

參考文獻:

[1]尹成江.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探索[J].遼寧教育研究,2003,(5):75-76.

[2]陳海波.淺論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意義和策略[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2):148-150.

第6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亞文化,其導向性十分明確,就是必須按照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進行,不利于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文化活動,是必須調整的。校園文化的這種導向性,使培養(yǎng)職校生的愛憎分明、對社會和工作負責、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等性格成為可能。校園文化對學生性格養(yǎng)成有兩方面的可塑作用。

1.校園文化可使性格變得明晰而穩(wěn)定

性格有好壞之分,在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匯集了各類性格的學生,其性格在不斷地交融、碰撞、升華,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性格,如獨立、謙虛、誠實、勇敢、正直等受到歡迎和尊重,而不良的性格,如依賴、虛偽、怯懦、馬虎、陰險等受到排斥和指責。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學生會擇其善而從之,逐漸使自己的性格變得明晰。同時,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學生僅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就如同一個樂隊的指揮,以他們自身的權威性和人格力量,足以左右校園文化的全局,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的模仿、穩(wěn)定,讓性格成熟起來。

2.校園文化可使性格變得豐富而優(yōu)良

馬克思認為,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自己。個體是在參與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發(fā)展、完善起來的。職校生往往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隨著活動來調整、改變、修正、發(fā)展自己的性格,不斷地內化一些大家公認的受歡迎的優(yōu)良性格品質。一方面,不良性格得到不斷修正或克服,如自卑變成自信,懶惰變成勤奮,孤僻變成合群等。另一方面,優(yōu)良的性格也在不斷優(yōu)化復合。如原本勤奮刻苦的學生,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可逐漸變成一個勤奮刻苦、獨立樂觀、果斷寬容的優(yōu)良性格復合型的學生。優(yōu)良的校風、學風對于學生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更是一種無聲的熏陶與激勵。

二、校園文化與能力培養(yǎng)

校園文化對職校生能力的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面:

1.可提高職校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一些職校學校在寒暑假期間都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都是校園文化系列活動內容,主要是以了解社會為內容,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培養(yǎng)社會參與能力為目的的社會調查活動。調查活動后,一般都要求學生完成調查報告,還專門召開討論會、報告會,對優(yōu)秀的調查報告進行經驗交流并表獎,職校生往往對這類活動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

2.可培養(yǎng)職校生的組織管理能力

組織管理能力是指成功地運用管理者的知識和能力影響工作的活動,并達到最佳的工作目標。職校的各類學生活動組織或協會,大部分由學生自主管理、經營,學生社團組織的這種自治特點,為職校生鍛煉自身組織、協調、管理、經營的能力提供機會。一些在校期間擔任學生社團組織負責人的學生,在職業(yè)工作崗位上都表現了極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3.可培養(yǎng)職校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實際操作能力,是專業(yè)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實踐能力。在一切社會活動中,尤其是教學、科研和生產第一線,沒有熟練的操作能力,都是很難勝任的。為培養(yǎng)職校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在職業(yè)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都增加了專業(yè)技能大賽以及各類競賽性活動的比例。一方面,能夠加強專業(yè)操作訓練,使學生盡早掌握本專業(yè)實訓技能。比如,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和工具化,要求職校生有較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電子技術應用專業(yè)的學生必須熟練掌握電工操作;數控技術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計算機繪圖技能;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必須掌握電算會計相關技能等等。另一方面,各類競賽活動和社團組織,為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提高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展示機會。例如,英語俱樂部、電腦愛好者協會、文學社、小記者站、心理學社、禮儀隊、環(huán)保協會等一些實用性強的社團普遍受到職校生的青睞。

4.可培養(yǎng)職校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指人們應用一切已知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一定的創(chuàng)造活動,生產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這里的產品可以是一種新觀念、新設想、新理論,也可以是一項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等思維成果。在職校的各類校園團體、協會的活動中,從活動方案的構思設計到活動過程的組織實施,都由參與的學生自主完成。學生們積極思考,縝密構思,大膽設計,開拓了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這個過程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校園文化與心理衛(wèi)生

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于職校生的身心健康。注重研究和探討校園文化與職校生心理衛(wèi)生的關系,有助于提高校園文化的質量和效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1.物質文化與心理衛(wèi)生

物質文化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文化(如辦公場所、教學設施、后勤設施和各種娛樂場所的基本設置、內部環(huán)境等);校園環(huán)境文化(如校內建筑的形狀、結構和布局,校園內的綠化和衛(wèi)生狀況等)。先進的基礎設施和設備,有利于職校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保持一種奮發(fā)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克服因基礎設施落后而產生的自卑心理。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能給學生以寧靜、樂觀、向上的心境,減輕緊張和焦慮,同時還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在這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中,同學之間能彼此敞開心扉,傾吐心聲,有利于學業(yè)的有效進行。目前,一些職業(yè)學校在校園內設計了各種塑像或浮雕,這些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并努力使其體現該校辦學宗旨的一種風格或一種精神。例如,醫(yī)學類學校一般有華佗、李時珍浮雕,師范類學校一般有、陶行知塑像等。每一個人物都能讓人追憶輝煌的過去和憧憬美好的未來,每一個人物都蘊藏著一種人格力量。類似這些別具一格的校園文化,既起到了美化校園的作用,又能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可謂無聲勝有聲。

2.精神文化與心理衛(wèi)生

美國教育家布萊森說,“任何一所學校環(huán)境都在默默的對師生發(fā)表演說,而且?guī)熒拇_會注意它,并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和影響。”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校風建設是精神文化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校風建設,通過校風的熏陶和感染可以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積極的影響。如某職校“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校風對學生無疑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種無聲的命令和無形的驅動力量,它激勵學生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的傳統,促使學生內省自我,見賢思齊,從善如流,逐步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校風不正、班風不良,那么,生活在這種氛圍下的校園成員,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煩躁、緊張、壓抑和對立,就會對集體、對他人冷漠,心理上產生挫折感。反過來,學生長期處于心理沖突氛圍下,亦絕不可能營造優(yōu)良的校風,絕不可能營造優(yōu)良的精神文化。

3.校園網絡文化對職校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互聯網日益顯現其巨大的威力和誘惑。職校面臨著網絡文化的挑戰(zhàn),受其影響最大的是學生。一方面,校園網絡文化因圖、文、聲、像等多媒體和超文本技術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積極性,擴大知識面,部分地改變人際互動和交往方式,從而提高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網絡存在形形的暴力犯罪手段以及網上危險交往的可能性,職校生的道德防線和心理健康隨時可能受到沖擊,個別職校生可能出現網絡文化中毒和網絡成癮綜合征等。因此,職業(yè)學校要重視校園網絡心理教育。比如,針對那些整天沉湎于電腦世界中,退縮、孤僻、外表冷漠、內心焦慮,對人充滿敵意的職校學生,要幫助他們重新塑造自我的健康人格,幫助他們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學會正確理解他人的情感反應,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

四、結語

第7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為什么要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呢?

    青少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將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他思想品德的好壞,素質的高低,將決定國家的存亡、民族的興衰。社會的責任,要求政治教師必須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他們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遇到社會上不法之徒的教唆、引誘,容易失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學生的自身特點,也要求政治教師必須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當前,社會生活中危害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不良因素在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有的父母不依法履行監(jiān)護和撫養(yǎng)子女的職責;有的經營者擅自雇用童工;貧困地區(qū)中小學學生失學、輟學現象依然存在;文化市場中黃色、暴力出版物屢禁不止,并在青少年學生中蔓延,等等。青少年成長的環(huán)境,同樣要求政治教師必須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怎樣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呢?

    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教育。

    1、加強民族精神的教育

    民族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撐,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我們必須對青少年學生加強民族精神的教育,不斷增加廣大青少年學生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們的民族自尊心,使他們自覺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將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2、加強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

    現在,我們已進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21世紀,這對全面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教育青少年學生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在社會上,做一個“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在家庭里,做一個“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好成員。在學校里,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好學生。參加工作后,做一個“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好建設者。

    3、加強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法律常識教育,使他們了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與公民的密切關系,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社會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能力。我們應該幫助青少年學生初步掌握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法律常識,讓他們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4、加強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教育

    艱苦奮斗是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是開拓進取的工作作風和勤儉節(jié)約的生活作風?,F在有些青少年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亂花零用錢,比著穿名牌服裝。我們必須教育青少年學生發(fā)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因為,我國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發(fā)展還不平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沒有一股艱苦創(chuàng)業(yè)、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的精神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通過教育,讓青少年學生懂得,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肩負的任務還很艱巨,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還會很多,我們必須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

    5、加強尊敬父母長輩的教育

    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是父母長輩的心頭肉,掌上明珠,這樣的環(huán)境,使一些青少年學生從小養(yǎng)成了任性的脾氣,他們不知父母為了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情愛?有的學生對父母的正確教育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離家出走。我們應該教育學生,孝敬父母,既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規(guī)定子女應盡的義務。遇到和父母長輩有不同看法的問題,主動找父母長輩交流溝通,取得他們的諒解,從而使自己健康成長。

    當然,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還包括許多方面,如關心別人,熱愛勞動等等,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必須有敏銳的觀察力,針對青少年學生出現的問題,充分利用教材的理論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其次,應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討論探究。每位政治教師應重視《想一想》、《議一議》、《身臨其境》、《各抒己見》等欄目,放手讓學生去討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做,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又鞏固了所學知識。

    2、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講環(huán)境問題前,可先讓學生去作社會調查,了解自己的學校、鄉(xiāng)鎮(zhèn)(街道)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結合所學知識,讓學生向有關部分提出整治環(huán)境的建議。這樣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青少年學生從小提高了環(huán)保意識。

    3、開設模擬法庭。初二年級,學生學了法律常識后,可以開設“模擬法庭”,通過參與模擬法庭活動,讓青少年學生初步了解法庭的基本程序與常識,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這樣做,同樣活躍了課堂氣氛,收到較好的效果。

    4、上網瀏覽、收集資料。如講“南水北調”的問題,可指導學生上網瀏覽,收集資料,然后撰寫小論文或調查報告,在政治課上交流。這樣做,既活躍了政治課的課堂氣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5、走出課堂,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每學期,政治老師可以跟班主任或學校團組織聯系,帶領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參觀一、兩次(也可利用節(jié)假日,安排學生自己去),有目的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進行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讓青少年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感受祖國的巨變,激發(fā)自己的責任感,自覺地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學習文化知識,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樣做,同樣能激發(fā)青少年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三.全面關心,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1、經常談心,做青少年學生的知心人。青少年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有許多誤區(qū)。有的雖然學習成績好,但不關心別人,怕勞動;有的崇拜明星不思學習;有的沉湎于網絡游戲,停學、輟學;還有的出現了早戀的苗頭,……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經常找有問題的學生談心,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幫助他們分析其錯誤的危害,指導他們改正自己的缺點,肯定他們的進步,讓他們感到政治教師就是最可信賴的人,是他們心靈的朋友。

第8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關鍵詞:媒介素養(yǎng);體育大學生;媒介信息;媒介素養(yǎng)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10)04-0091-04

媒介素養(yǎng)(Media Literacy),是指人們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種媒介信息服務于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在媒介教育研究領域,被引申為具有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種能力…。它要求受眾一方面增加對媒介的了解,正確地享用大眾傳媒資源,以健康的媒介批判意識接觸媒介信息;另一方面要掌握與媒介交往的方式,懂得合理地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服務社會。從其內涵來講,媒介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認識大眾媒介、參與大眾媒介和使用大眾媒介三個方面。所謂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就是針對受教育者以上能力方面的教育,其核心是使受教育者通過學習、實踐、指導、培養(yǎng),學會從大眾傳媒中獲取信息,學會使用媒體,善用媒體。

國外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與完善的實踐過程。這一過程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起源于英國而后逐步擴展到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早期媒介教育,基于對大眾傳媒及其傳播文化的批判立場,對青少年采取了完全的保護主義,讓其遠離媒介文化的污染。這一時期的媒介教育事實上是一種反媒介的教育。第二階段從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媒介素養(yǎng)教育在西方國家進一步發(fā)展,并擴大到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并且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被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納入正規(guī)的課程教育系統中。人們對媒介的認識由抗拒轉向認同和解讀,媒介教育開始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對媒介信息的分析、批判能力。第三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媒介素養(yǎng)教育在發(fā)達國家進一步規(guī)范,并向發(fā)展中國家擴散。目前,英美等發(fā)達國家及港臺地區(qū)已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內容列入大、中、小學課程。

我國有關媒介素養(yǎng)的研究起步較晚,至今不超過10a,但發(fā)展很快。通過對《中國期刊網》的檢索可知,涉及媒介素養(yǎng)的論文近年來幾乎以每年翻一番的數量迅速增加。在國內,自1997年上發(fā)表《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后,媒介素養(yǎng)教育日益得到國內諸多專家學者的廣泛重視。研究媒介素養(yǎng)的人多在新聞傳播領域,教育界人士對此還沒有充分重視起來,對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還處在萌芽階段。

體育專業(yè)學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教育與訓練相結合,“術科”與“學科”并存,他們在知識結構、興趣愛好、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與一般院校學生不同的特征。本文通過對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湖南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作者本校六所高校的體育專業(yè)學生媒介素養(yǎng)現狀的調查研究,力求為這個群體提高媒介素養(yǎng)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增強他們了解媒體語言、媒體信息技術,懂得媒體再現現實的特性,反思媒體信息的意義,分析媒體組織和傳播影響及效果的能力。由個別到一般,進而為提高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應對信息狂潮的沖擊,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出一點有意義的建議和思考。

1 研究方法

我們開展了以“體育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狀況”為主題的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湖南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作者本校)六所高校的大學生。調查采取統一問卷、隨機抽樣的方法,由調查員到各個生活區(qū)進入寢室訪問、被調查者現場填寫。

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200份,回收1128份,回收率為94%,其中有效問卷1080份,總有效率為90%。經表1統計,本次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達到了社會調查統計的標準和要求

2 體育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現狀

2.1 體育大學生接觸媒介的動機 媒介的社會功能對于不同的受眾群體,往往產生不同的影響和作用。受眾接觸媒介的動機和目的就成為考察受眾媒介素養(yǎng),衡量受眾能否建設性地、有效地利用媒介資源以促進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中,我們設置了“你接觸媒介的動機是什么”這一問題(表2),以不定選的方式來考察大學生接觸媒介的動機。

表2可見,體育大學學生在接觸媒介過程中基本呈現出一種主動、積極地利用媒介資源的狀態(tài),而無意識地、盲目地、消極地接觸媒介的行為在大學生中則較少發(fā)生。這意味著大學生在與媒介建立起來的依賴關系中,基本處于主體地位,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調節(jié)、控制自身接觸媒介的行為。

胡忠青等人在《十堰高校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現狀調查報告》通過調查研究得出,十堰的大學生接觸媒介基本都從個人需要出發(fā),“了解新聞”、“放松自己”、“學習知識”成了主要動機,而純粹地為了消磨時間的很少。

鮑海波等人在《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調查》一文中調查得出,西安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生活資訊”和“學習”是當代大學生接觸媒介的主要動機,而“習慣”、“消磨時間”、“忘記煩惱”則成為中選率較少的三類動機

從對體育大學學生的調查研究可以發(fā)現,體育大學學生接觸媒介的動機與其它普通院校大同小異,但媒介使用的主動性沒有其他院校高。接受調查的學生基本都是80后的學生,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都有一定的主見性,接觸媒介之前自己的考慮,這和80后學生的獨立性和主見性是分不開的,但是不同院校學生接觸媒介的主動性的程度不一樣,體育人學的學生由于受知識水平、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的局限,媒介使用的主動性跟綜合性的大學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體育大學學生尤其是運動訓練專業(yè)的學生平常訓練的壓力比較大,接觸媒介在獲取外界信息、獲取知識的同時是為了放松身心,所以接觸媒介的動機性和目的性較一般院校學生差就不難理解。

2.2 體育大學生媒介使用的情況 大學生是一個受教育程度高、求知、求新、年輕的群體,在媒介使用上,體育大學生表現出自由、開放的心態(tài),他們對新興媒體接受能力快但又并不抵制傳統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立體式、多渠道地獲取信息。

在問卷中,我們要求學生對報紙、電視、網絡、廣播、手機等幾類媒介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排序,調查結果顯示,把網絡媒介排在第一位的占60%,其次是電視,再次是報紙。在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有80%的學生已經擁有自己的個人電腦,還有14%的學生雖然現在沒有電腦但打算近期購買??梢姡W絡媒介在北京體育大學學生中逐漸成為了一種主流媒介。在平均每天使用網絡媒介時間的調查中發(fā)現,有

46%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3~4h,在270份有效問卷中有33個人甚至每天接觸網絡的時間在5h以上(表3)。而在對平均每天看報紙時間的調查中發(fā)現,80%的學生平均每天看報紙的時間不足一小時。在對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網絡在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學生中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其他類型媒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湖南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的體育大學生最常接觸的媒體是電視(58.7%),第二位才是網絡(27.9%)。而四川大學77.6的大學生將報紙作為自己選擇媒介的首選。在媒介選擇上,不同地區(qū)的大學呈現出地域差異。

在對時事政治、體育比賽、社會民生、大眾娛樂幾類新聞進行排序時,體育大學學生最為關注的是大眾娛樂類的新聞,其次是體育比賽,再次是時事政治和社會民生(表4)。

統計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學生所關注的新聞事件有所不同: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的學生對體育比賽關注得相對較多,占到70%左右,而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的學生對娛樂新聞關注得比較多,四川大學、山東大學體育學院的學生則把時事政治擺在首位。而作者本校的學生在眾多資訊和信息中最感興趣的是時事政治。

2.3 體育大學學生對媒介資源的利用能力 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學會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為個人成長服務,在信息時代顯得尤為重要,自然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媒介素養(yǎng)。

“對于媒介信息你會有選擇性地接收嗎?”對于問卷中的這個問題,參與調查的絕大多數同學選擇對媒介信息進行選擇性吸收(表5),有選擇性地接收信息是不成為媒介奴的前提。“你能否快速在網上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56%的學生認為自己經??梢裕?7%的學生覺得有時可以,只有7%的學生覺得有點困難,收回的有效問卷中沒有人覺得在網上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很困難。而對于收集到的信息,體育大學生基本上都能變?yōu)樽约旱男畔⒑笤賾?表6)。90.7%的杭州大學生能夠對收集到的信息修改后應用,只有4%的人選擇原封照搬,40.6%的人能夠把信息變?yōu)樽约旱男畔⒑髴?,而參與調查的體育大學生原封不動照搬信息的比例遠遠高出杭州大學生的比例。體育大學學生雖然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選擇性地接收信息,但是在利用信息方式上部分體育大學生欠缺全面的思考。體育院校,作為高校中的特殊群體,學生大多來源于專業(yè)隊、體校以及中學時期的體育骨干和體育愛好者,他們的思想行為方面有著不同于普通大學生的諸多特征,如競爭意識強、自我表現欲強、抗挫折能力強和集體榮譽感強、理性思維弱、文化基礎薄弱、自我約束能力弱等。體育大學學生在文化水平比起綜合類通過高考直接選拔的學生,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利用信息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你認為自己是否能夠把握媒介呈現的信息主旨”,對于這個問題,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把握媒介呈現的信息主旨(表7)。

在接觸媒介的過程中,受眾不滿足于只是一個接受者的角色,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在傳播者。在新興媒介平臺上,體育大學生也開始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表8)。有的學生甚至同時運用幾種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同時還有27%的學生不愿意參與到新興媒介中來。十堰高校大學生57.54%的學生都能利用媒介表達自己的看法,50%的杭州大學生運用自己的博客對社會事務表達意見、報道新聞、評論時事以及發(fā)泄情感。體育大學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媒介表達自己看法有待進一步加強。

清華大學生超過50%的清華大學生不關注或僅是偶爾看看校報、校園電視和學校的新聞網站,而80%左右的體育大學生會經常關注校園媒體,尤其是學校內網。六大院校校園網上都擁有電影、連續(xù)劇、教育視頻、體育比賽等豐富的資源,從調查結果來看,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利用最多的是電影,四川大學利用最多的是教學視頻。

2.4 體育大學生對不良信息的辨別和抵抗能力 當受眾要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時,首先要在對媒介認識的基礎上,發(fā)現信息對自己或對社會的意義。一個成熟的受眾總能從容面對洶涌而來的信息,因為他有一種思想的過濾能力,運用這種能力可以有效地處理信息,從信息中真正獲益。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大眾傳媒中經常存在著負面信息,即不被主流社會所接受的信息。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是衡量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

正確地認識媒介屬性是媒介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媒介不良信息進行辨別的前提,我們在調查中重點考察大學生是否能夠正確認識媒介的性質和功能。調查結果顯示,體育大學學生對媒介的性質有基本認識,但是仍有9%的學生不清楚《人民日報》、《京華時報》、網絡三種媒介中哪種可信度更高(表9)。陶喜紅等人在對武漢大學生的調查研究中發(fā)現,分別有17.1%、62.6%和68.6%的大學生認為《人民日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不是黨報,有的學生還把影響力大和黨報混為一談,錯誤地將《南方周末》視為黨報。綜合對體育大學學生的調查和陶喜紅對武漢大學生的調查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報紙的性質認識也,有待加強。

對于喜歡體育新聞的體育大學生,要獲取與體育相關的信息,會選擇哪種媒體呢?22%的學生會選擇《體壇周報》,12%的學生會選擇《競報》,絕大多數學生選擇了網絡,比例接近60%,另外還有少部分學生選擇體育記者、專家的博客或者手機等新興媒體,網絡在當代大學生生活中占到越來越大的比例。

如表10所示,97%的學生認為新聞媒介的報道可以干預社會現實生活,只有3%的學生認為媒介信息不會影響個人生活。同時,體育大學生的能夠意識到媒介現實與客觀現實的區(qū)別,認為媒介所表現的“生活狀態(tài)”與社會現實生活有一定距離。95%的大學生認為新聞媒體的報道“基本真實”或者“不太真實”(表11)。 雖然,體育大學學生認為媒介信息不太真實,但是84%的人購買商品時會受廣告的影響(表12)。這表明,已經有很多大學生對“媒介現實”與“客觀現實”是否是同一個世界產生了懷疑。但他們卻認為新聞媒介的報道是可以干預社會現實生活,購買商品時也會受到媒體廣告的影響,這多少有些矛盾:認可它的社會角色和作用但又不相信它的信息。可見,進一步引導他們區(qū)別媒介現實與客觀現實、更正確地利用媒介信息,使大學生們對媒介所擔負的社會角色的認識更趨向理性是很有必要的。

2.5 體育大學學生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認識和看法 在調查問卷中,我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否想主動參與媒介活動”,從收回來的有效問卷中,有23%的學生選擇是,并表示也有過類似經歷;47%的學生表示是,但沒有機會參與媒介活動;30%的學生不想參與(表13)。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學生表示想主動參與媒介活動,更深層次地了解媒體。但根據專業(yè)的不同,調查結果也有些不同。 68.20%的十堰高校大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在高校開設《媒

介素養(yǎng)》課程以對大學生們開展媒介素養(yǎng)教育,有90%的清華學生認為開展媒介素養(yǎng)教育對大學生很有必要。雖然,體育大學生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沒有一個理論上的認識,但也有近80%的學生愿意接受媒介素養(yǎng)教育(表14)。

從本部分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體育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狀況有以下特點:有相對較好的媒介素養(yǎng)基礎,學生也愿意參與媒介活動,但缺乏專門、系統的教育和訓練的機會;自覺重視媒介素養(yǎng),期望通過接受該項教育而提高綜合素質。出現這一特點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體育新聞報道外部環(huán)境,學生接觸體育新聞多,對新聞事件感興趣,但是新聞報道參差不齊,學生希望接受媒介素養(yǎng)教育,從而更好地接受、分析評價新聞;另外,參與調查的六所院校開設相關課程開展不夠,目前為止沒有開設真正意義上的媒介素養(yǎng)課。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體育大學生具備了基本的媒介素養(yǎng),能夠主動地選擇媒介,對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介形式均有良好的駕馭能力,以多種媒介形式作為自己的信息來源,對大眾傳媒中諸如暴力等內容的影響也具有一定的抵制力。但是,體育大學生過多地從個人興趣、個人需要出發(fā),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也由于沒有一個正確的、積極的引導,很多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資源就被浪費掉了。

另外,有些問題的矛盾選擇也暴露出體育專業(yè)學生利用大眾媒體的一些問題,比如他們不能正確認識媒介性質、沉迷于網絡等,這說明體育大學生在選擇媒體時還缺乏一定的理智與控制能力。此外,體育大學生對于一般的媒介知識,還是缺乏宏觀的把握。就像有些學者所發(fā)現的那樣,當代大學生具有的媒介素養(yǎng)尚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這種自發(fā)狀態(tài)最直接的后果是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層次水平不夠高,這集中體現在大學生雖然能夠快速、便捷地獲取信息,但卻無法對媒介傳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為準確的評價,因此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資源。

3.2 建議 1)提高文化修養(yǎng),加強文化素質教育。體育大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綜合素質較其它綜合類院校的學科學生有一定的差距,雖然能夠自主地選擇媒介但是主動性還是不夠,基本能夠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原封不動的照搬的多等等。提高體育大學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才能提高他們的理解和判斷能力,這是提高媒介素養(yǎng)的必要條件。

2)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融合,開展媒介素養(yǎng)通識教育。體育類院校應該在學?,F有相關課程中增加媒介素養(yǎng)教育等相關內容,舉辦講座等學生教育活動,開展好媒介素養(yǎng)通識教育,是一條循序漸進的可行之路。

3)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將媒介與專業(yè)學習、人生發(fā)展相結合。網絡的功能本身是多方面的,但它作為物的存在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首先取決于人怎樣使用它。體育大學生將網絡作為娛樂消遣工具使用,并沒有真正發(fā)揮網絡對求知、學習的積極作用,學校的教育工作應該在這方面予以合理引導。

第9篇:網絡暴力的社會調查范文

【摘 要】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空間的突破,將教學視野向生活拓展,向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拓展,并且兼顧學生的身心特點, 更好地發(fā)揮對學生成長的引領作用。初中政治教學應當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結合學生校園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校外教育基地作用,以及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等等,充分發(fā)揮政治教學的促進功能。

關鍵詞 初中政治教學;教學突破;分析研究

一直以來,部分初中政治教師在教學空間拓展上思維創(chuàng)新不足,視野不夠開闊,往往局限于課堂這一空間,結果導致教學工作枯燥乏味,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也無法有效拓展教學寬廣度和提高深刻性。在政治教學中,尤其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廣大教師更要重視教學研究,在教學空間突破上下功夫, 不斷提高政治教學生動味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針對如何突破課堂制約進行簡要分析。

一、初中政治教學應當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

新編蘇教版初中政治教材編輯意圖非常明顯,是為了更好地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和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到與教學相關的素材,既密切聯系了生活,又提高了教學形象性,讓學生學得更有興趣。例如在《讓人三尺又何妨》教學中,筆者在教學設計上進行了精挑細選,選擇了本地區(qū)發(fā)生的一起青少年打架斗毆致人重傷的負面案例,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了介紹。兩名初中生在宿舍因為一杯開水的矛盾而大打出手,一位學生失手將另一位學生打成重傷,兩個家庭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筆者引導學生對這一慘痛案例進行了探討,從事情的起因,從學生內心的想法,從這一行為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學生經過分析明白了造成這一慘痛后果的根源在于兩位學生心中都有著逞強好斗的不正確心理,沒有在生活中處處包容謙讓,正是這一出悲劇的根源。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分析寬容謙讓對人與人交往中的重要性,對整個社會文明的積極意義,在循循善誘的引導下,學生的理解更為深刻,受到了生動的教育。

二、初中政治教學應當結合學生校園學習環(huán)境

初中生大多住校,封閉的校園環(huán)境成為了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遠離父母又正處青春期,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好思想引領的作用,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健康成長。因此,政治教學在內容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和心理特點。例如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升入了中學,他們的學習基礎能力也有著一定的差別,有些學生學習上不如人,會產生自卑心理,這不僅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同樣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對此,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有意識的引導,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學中,筆者拋開教材組織教學,首先要求每一位學生講述自己的特長,作為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經過學生簡單的介紹后,大家發(fā)現原來我們的身邊有著這么多的奇人能人。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進行引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長處,每一個人都是一塊閃光的金子,只是閃光地點不同而已。接下來結合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發(fā)展,教育學生明白,文化成績的落后,并不等于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落后,鼓勵學生相信自己,以他們的優(yōu)勢長處增強學習與生活的信心。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奮起直追,以良好的心態(tài)融入學習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思想的疏導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三、初中政治教學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政治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廣闊的社會天地大有作為,也具有豐富的學習素材。教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的理論理念運用于生活實際問題分析與解決之中。例如,在《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教學后,筆者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由學生分散或組成小組進行社會調查,向自己的鄰居、親戚、朋友了解他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合法權益受侵害的事例,另一方面搜集本地區(qū)消費者維權成功的一些案例,從中進行經驗總結。最后組織學生開展交流,對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類型、主要現象進行梳理總結,并結合成功維權的案例,提出正確維權的方法路徑,還形成調研報告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轉達。這樣的活動獲得了圓滿的成功,不僅增強了學生學以致用的理解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四、初中政治教學應當發(fā)揮校外教育基地作用

政治教學既要著眼于課堂,還要充分發(fā)揮各類教育基地的作用。筆者所任教的學校與多個校外組織建立了密切合作,共同發(fā)揮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引導作用。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對這些校外基地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在《做守法公民》教學后,筆者組織學生參觀了警示教育基地拘留所,聽管教干警講述遵紀守法的知識,聽在押人員現身說法。這樣的警示教育活動,完全顛覆了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口頭說教的方式,以活生生的案例,以現場的氛圍對學生心理產生強烈震撼,讓學生在思想深處受到觸動,靈魂內心受到教育。許多學生在教育之后紛紛表示,自己一定要改正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糾正自身存在的錯誤思想,尤其是崇尚暴力、崇尚金錢等不良思潮,在學生中得到了有效遏制。除此之外,文明創(chuàng)建教育基地、法律援助教育基地等不同類型的校外教育基地,也可以對學生的教育發(fā)揮作用。廣大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兼顧這些方面,有效提高政治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研究,在抓住課堂主陣地開展教學的同時,要努力整合資源突破課堂教學限制,使其更好地引領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萬古.初中政治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進[J].網絡財富. 2010(18)

[2]李淑敏.淺談初中政治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J].魅力中國.2009(11)

[3]董雪艷.淺析初中政治教學改革[J].經營管理者.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