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

第1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例1 京劇、文房四寶、剪紙……這些極具傳統(tǒng)特色的“中國元素”,在歷史的演變中已變?yōu)槿祟愇幕瘜殠熘械墓鍖殹_@些“中國元素”( )

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②是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力量源泉 ③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個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在審題時要快速找到“傳統(tǒng)特色”“中國元素”“歷史的演變”,這些有效的“題眼”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邦}眼”信息明確告訴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③符合題意。①錯誤,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②錯誤,社會實踐是中華文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答案 D

點撥 本題從中華文化角度考查“中國元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而提高同學們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準確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1)從縱向看:源遠流長,體現(xiàn)在漢字和史書典籍上。注意是“漢字”而不是“文字”。(2)從橫向看:博大精深,體現(xiàn)在獨特性、區(qū)域性和民族性上。此類題通常提供典型事例材料,如體現(xiàn)獨特性或區(qū)域性的具體材料,考查對博大精深的理解。

例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歷來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產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雷鋒精神,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具有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精神氣質,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雷鋒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終與時展相對接。2007年,來自全國各地的27位大學生,在選擇未來時不只作功利想,不僅為稻粱謀,畢業(yè)后奔赴海南省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經(jīng)過5年艱苦奮斗,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重建了自然保護區(qū)工作站,提升了生態(tài)保護水平,改變了一方水土。鸚哥嶺的大學生因甘于奉獻而快樂,因學以致用而充實,因遵從理想而詩意。他們用青春詮釋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用美好情懷和理想氣息感染著越來越多的當代青年。

結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說明,雷鋒精神對于我們民族和社會的價值是永恒的。

解析 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說明,雷鋒精神對于我們民族和社會的價值是永恒的,實質就是要求回答雷鋒精神長期發(fā)揮作用的原因。審題時抓住“文化生活”的指向性信息和“說明”類設問等有效“題眼”信息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作答時既要分析雷鋒精神與中華優(yōu)秀文化、民族精神的關系,也要分析雷鋒精神與時代的關系,即在時展中不斷豐富雷鋒精神的內涵,最后強調弘揚和培育雷鋒精神的重要意義。

答案 ①雷鋒精神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②鸚哥嶺大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豐富了雷鋒精神的內涵。③當代社會需要雷鋒精神,雷鋒精神為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提供價值導向。④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提高,雷鋒精神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

點撥 本題緊密聯(lián)系社會熱點,結合雷鋒精神的相關材料,考查對雷鋒精神的闡釋,考核同學們調動、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瓣U釋”類設問在解答過程中,大家極容易出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脫離材料,一定要注意是從材料中得出闡釋的外延。二是闡釋的不全面,只涉及教材的某一點知識,要注意綜合把握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回答問題要有高度,思維要全面。

練習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文藝晚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來自中國和非洲國家的近400名演員同臺演出。中國京劇演員的《唱臉譜》展示了中國京劇的深厚藝術底蘊,《非洲節(jié)目集錦》則展現(xiàn)了非洲文化的蓬勃藝術活力。最后,全體演員共同演出《友誼歡歌》,中非演員共同跳起喜慶歡快的中國秧歌,將晚會推向。據(jù)此回答1~2題。

1.以上材料表明(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 ②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進雙方文化的發(fā)展 ③不同民族文化各有其特點 ④對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國與國之間文化的交流( )

①有利于兩國文化的借鑒與融合 ②為雙方的經(jīng)濟合作和發(fā)展提供新的契機 ③有利于提升兩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④可以消除不同文化的差異,融為一體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始于春秋時期的清明節(jié)至今已經(jīng)有2500年的歷史了。掃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形式,這種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fā)展逐漸演變?yōu)楦嗟男问健?002年,發(fā)起了“清明網(wǎng)上祭英烈,共鑄中華民族魂”活動。10年來,參與人數(shù)從最初的100萬躍升到目前的1500萬左右。將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讓所有的親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時或隨時祭拜,這種文明和科學的祭拜方式,讓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試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結合以上材料,簡要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什么特點?

(2)你是怎樣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變的?

參考答案

1.A 2.B

第2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例1:聯(lián)系具有客觀性,所以說創(chuàng)造聯(lián)系的觀點是錯誤的。由此我們推論,創(chuàng)造有利于人們實踐的具體的聯(lián)系也應當是錯誤的。但是,請看下面的高考真題。

【2010·課程標準】生活在我國長江流域的中華鱘被譽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國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實現(xiàn)了中華鱘全人工繁殖。這是人類在保護這一瀕危物種過程中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從聯(lián)系的觀點看,人工繁殖中華鱘的成功說明(?搖 ?搖)

①離開了人為事物的聯(lián)系,自然事物的聯(lián)系就不能實現(xiàn)

②認識事物的本質聯(lián)系,能引導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轉化

③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人可以創(chuàng)造有利于實踐的具體聯(lián)系

④離開了事物的真實聯(lián)系,主觀能動性就不能發(fā)揮作用

A.①②?搖?搖 B.②③?搖?搖 C.②④?搖?搖 D.③④

【解析】人工繁殖中華鱘的成功說明人們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正確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真實的、本質的聯(lián)系,建立新的具體聯(lián)系,故②③正確。①錯誤,聯(lián)系是客觀的;④不合題意,題干強調的是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而非強調聯(lián)系客觀性的制約。

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而在B選項中卻包含了我們認為是邏輯悖論的選項③。

【2011·重慶】畫家通過水、墨等物質材料的加工、組合,創(chuàng)作出美術作品,表現(xiàn)個人內心世界,這表明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是(?搖 ?搖)

①創(chuàng)造物質材料新的必然聯(lián)系來表現(xiàn)人的內心世界

②建立系統(tǒng)和要素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賦予作品以精神內涵

③建立物質材料之間的具體聯(lián)系,以表現(xiàn)內心世界的主觀聯(lián)系

④依據(jù)物質材料的固有聯(lián)系,建立作品與內心世界的具體聯(lián)系

A.①③?搖 ?搖B.①④?搖 ?搖C.②③?搖 ?搖D.②④

【解析】畫家通過對水、墨等物質材料的加工、組合,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表現(xiàn)個人內心世界,這是根據(jù)事物的固有聯(lián)系建立新的具體聯(lián)系的過程,因此,①錯誤,②④入選;通過對水、墨等物質材料的加工、組合,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表現(xiàn)個人內心世界,是事物與人的內心世界的客觀聯(lián)系而非主觀聯(lián)系,③錯誤。本題屬于觀點分析題,解題時要靈活運用所學的哲學知識。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而在D選項中沒有包含①選項。

根據(jù)上面兩道真題,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在選項中表述的是創(chuàng)造具體聯(lián)系的則視為正確命題,如果選項中表述的是創(chuàng)造的聯(lián)系違背聯(lián)系客觀性的則視為不正確命題。

例2:文化有先進落后之分,民族文化也有先進落后之分,所以中華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個觀點是片面的。但是,請看下面的高考真題。

【2008·寧夏】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長調《成吉思汗》、納西族《嫁女調》、鄂西土家族《神農溪纖夫號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語言、曲調和歌聲,展現(xiàn)在CCTV舞臺上。人們?yōu)槎嘧硕嗖实拿褡逡魳范?,更為音樂盛典豐厚廣博的文化內涵而感動。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搖 ?搖)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③中華文化呈現(xiàn)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④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時代精神

A.①②?搖 ?搖B.②③?搖 ?搖C.①④?搖 ?搖D.③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華文化博大精神的特點。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文化百花園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009·天津】《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群眾創(chuàng)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近千年來,它主要由民間藝人口耳相傳,隨著許多民間說唱藝人步入高齡,這部英史詩期瀕臨失傳。為使這一優(yōu)秀文化遺產得以繼承,黨和政府專門組織人力,撥出???,搶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薩爾王傳》上述材料說明(?搖 ?搖)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點

③中華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認同

④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A.①②?搖 ?搖B.②③?搖 ?搖C.③④?搖 ?搖D.①④

【解析】本題考查的對中華文化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學生從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屬于較易題。從題干的主題看,因為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薩爾王傳》流傳千年,這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屬于中華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黨和政府需要搶救并整理,保護中華文化的瑰寶。②在材料中并未得到體現(xiàn)。而由于各族文化的差異性很大,因此③是不準確的。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第3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以武俠文化為切入點,通過中國式俠客出神入化的武功和行俠仗義的個性,來講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用這種留學生喜歡的方式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喜歡上漢語,喜歡上中華文化,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一、武俠文化的內容

    武俠武俠,有武有俠。

    武,就是武術,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武術一詞來源于古人類之間自然搏擊打斗方法的演變,由于人類生存區(qū)域空間的爭奪戰(zhàn)爭,從而形成了空手的搏擊方法(拳術)和器械搏擊(武術器械)的技術演變。中國武術流派眾多,常見的有少林,武當,南拳,太極拳,潭腿,八卦拳,峨眉拳等。五千年的積累,各門各派發(fā)展了各式各樣的格斗技巧。但是,和西方以擊倒對手為最終目標的格斗哲學不同,中國的武術哲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天人合一,在習武的過程中,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到最后了解自己,并超越自己。

    俠,是指仗著自己的力量幫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為。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重于俠,輕于武。一個俠客,俠義為先,武藝為次。例如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中,世人公認的大俠是陳近南。行俠仗義,武功高強,是俠客的典型代表。江湖上流傳著"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這樣的贊譽。相對而言,主角韋小寶就要渺小的多。韋小寶油嘴滑舌,武藝不精,出身妓院的他按理來說應該是一個猥瑣小人,和大俠這個稱號毫無關系。但是,他憑借著對皇帝的忠,對朋友的義,靠著不出賣,不背叛等一系列優(yōu)點,成為了金庸筆下最獨特的一個俠客--小人之俠!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俠客精神的重視!

    追根溯源的話,中國的武俠精神應該來自墨家的"兼愛"精神,他們倡導犧牲自己,福利他人的做法。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俠客這一社會階層的出現(xiàn)?!段弩肌分杏涊d"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說明當時俠客的社會功能和知識分子相近,都為社會鳴不平,推動社會進步。

    到了漢代,武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內涵。《史記》中記載:"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這是對武俠精神的概括,更說明了中國人重俠的情結!

    現(xiàn)代法治社會的不斷完善,使得個人恩怨和社會矛盾都能合理的解決。但是武俠精神依舊存在,只是內涵變化了一下?,F(xiàn)代武俠精神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為標準。

    二、武俠文化傳播意義

    1.武俠文化的教育意義。中國的武俠文化包含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一系列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兼容并蓄的文化。在中國古代,武師們尤其受到儒家文化"仁"思想的影響,非常重視武德。其表現(xiàn)為仁,義,禮,信,勇等方面。這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善友好,不恃強凌弱的美好品德。金庸先生筆下的很多俠客都有著這些傳統(tǒng)的文化底蘊和傳統(tǒng)美德。例如郭靖,"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種救世的情懷與儒家思想不謀而合,可謂儒家之俠;又如楊過,身懷絕技,卻不欺凌弱小,到最后隱居山谷去追求個人的幸福,這是道家之俠;再如蕭峰,慈悲為懷,為了宋遼和平,自己甘愿一死,這是佛家之俠。但是由于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很多留學生認為的武術,就是以擊倒對手為目的的一種單純的格斗技術。如果通過對外漢語教師的正確講解,就可以使得留學生了解武術的本來面目,并且理解、吸收其中的中華文化,這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

    2.武俠文化的激勵效果。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這三大功夫巨星,把中國的功夫片帶到了西方,讓外國人了解了一些中國功夫。隨著《臥虎藏龍》在奧斯卡取得成功,"功夫熱"在世界范圍持續(xù)升溫,外國人的好奇心又被點燃,他們對中國充滿了興趣。如果把對外漢語和武俠文化結合起來,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利用人們崇拜偶像的心理,去激勵留學生學習中國武俠文化,促進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

    3.武俠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國家的形象。國家形象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和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與此同時,西方一些不負責任的國家卻大肆宣傳中國。中國需要了解世界,世界更需要了解中國。中華武俠文化主張的是謙和,禮讓,以武會友的原則。其深厚的內涵清晰的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中庸"的價值觀念。中華民族是一個內斂,不張揚的民族,自古以來就不喜歡窮兵黷武的擴張,而喜歡和平友好往來。因此,武俠文化這種有著深厚底蘊的中華文化,可以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渠道。

第4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一、否定排除法

例1 2012年廣東全省共有動漫企業(yè)近1000家,占全國的近1/5;近兩年的動漫業(yè)產值均占全國總額的1/4?!断惭蜓蚺c灰太狼》《豬豬俠》《開心超人》等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動漫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提升了市場競爭力。這體現(xiàn)了( )

①文化與經(jīng)濟相互交融 ②文化生產力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③文化是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物質力量 ④一定的文化對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決定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題適用否定排除法。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排除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jīng)濟、政治決定,排除④;廣東省文化產業(yè)大力發(fā)展,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體現(xiàn)了文化與經(jīng)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確認①②正確,答案為A項。

點撥 直接從題干的備選題肢中找出一個或兩個錯誤的題肢,然后排除包含這些題肢的選項。這些錯誤題肢可能是對教材知識點的錯誤表述,也可能是因果關系顛倒、邏輯混亂等。

二、肯定排除法

例2 2012年8月,全球主要媒體聚焦英國,通過網(wǎng)絡、電視、廣播、報刊等方式為全球大眾呈現(xiàn)了倫敦夏季奧運會的精彩盛況。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大眾傳媒已日益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②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媒體已經(jīng)取代傳統(tǒng)媒體 ③大眾傳媒顯示了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④大眾傳媒的產生主要是以衛(wèi)星、電視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分析各選項,四個題肢中都包含③,為必選項;回憶再現(xiàn)書本知識,“大眾傳媒能夠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可以確認題肢①③明顯正確;D選項中包含有①③④三個題肢。大眾傳媒的產生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④錯誤;現(xiàn)代傳媒不可能取代傳統(tǒng)媒體,傳統(tǒng)媒體與大眾媒體共同發(fā)揮作用,②錯誤,確認答案為A項。

點撥 直接從題干的備選題肢中找出一個或兩個特別有把握的正確題肢,然后排除不包含這些題肢的選項。

三、排除異意法

例3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笔⑻浦娙送踔疁o的詩至今仍為很多人喜愛。從《詩經(jīng)》《離騷》到元代散曲,中國很多古詩詞都散發(fā)著獨特的韻味。這表明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具有( )

①輝煌而悠久的歷史 ②豐富而絢麗的內涵 ③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④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中華文化中的古代科學技術具有“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強的特點”題肢④不合題意;王之渙的詩至今仍為很多人喜愛,反映文學藝術具有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很多古詩詞都散發(fā)著獨特的韻味,表明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具有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的特點。①②③符合題意,確認答案為B項。

點撥 找出題肢中那些說法正確,但與題干規(guī)定性無關、與題干同義反復的題肢,確認排除包含這些題肢的選項。

1.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食品安全事件頻發(fā)暴露了市場主體的誠信缺失,這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誠信教育。因為( )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 ②文化是對經(jīng)濟、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能夠為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jīng)濟、政治,給予經(jīng)濟、政治以重大的影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在倫敦舉行夏季奧運會期間,很多商家都適時地推出了各類展現(xiàn)英國傳統(tǒng)文化的紀念品,深受各國游客的喜愛,這也讓英國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奧運紀念品的熱賣說明( )

①商品交換可以推動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②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③文化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 ④文化傳承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載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在長期的茶葉生產和消費的過程中,人們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禮、茶藝、茶道和茶理在內的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其發(fā)展豐富了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這說明( )

①文化引導和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fā)展 ②實踐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動力 ③人民群眾是文化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主體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中華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 “世界是一幅絢麗的圖畫,七種顏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響樂,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單位?!边@句話主要說明了( )

①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才能實現(xiàn)世界文化的繁榮 ③文化傳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 ④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 漢字是我們文化的根,是滋養(yǎng)我們現(xiàn)實生存發(fā)展的血液,在網(wǎng)絡時代,我們不能握了鼠標忘了筆,漢字不能淪為失落的文明。這是因為( )

①漢字對于展示人類的精神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③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④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京劇、文房四寶、剪紙……這些極具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元素,在歷史的演變中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這些“中國元素”( )

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②是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力量源泉 ③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個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 下列語句與“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精神一致的有( )

①位卑未敢忘國憂 ②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生活中確實需要一些通俗的娛樂節(jié)目,但一些電視、網(wǎng)絡節(jié)目和文藝作品為了吸引眼球,追求收視、賣座率,而不惜喪失原則,走向低級、粗俗、惡搞的邊緣,由通俗演變?yōu)榈退?。作為一位母親,我很擔心孩子們會在這些假、丑、惡的東西中迷失自己”。這段話說明( )

①文化市場越活躍,文化生活越繁榮,越需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②應該為人民提供多種類型、多種風格的文化產品 ③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是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④流行文化作品的價值大于經(jīng)典文化作品的價值

第5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1.烏蘇市白楊溝鎮(zhèn)中心學校。

2.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成長需要,應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在學生逐步擴展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幫助。弘揚民族精神,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

3.參加研修活動的有學校的校長、教務主任、德育主任和本教研組教師。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全面認清基本國情、基本戰(zhàn)略和基本國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具備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能得以發(fā)揚光大。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②能力目標:逐步提高學生收集、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認同感并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學情分析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斷深入,需要人們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學生認知層面較窄,辨別能力不強,導致一些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采取漠視態(tài)度和逆反心理。如:少有學生聽京劇、看古典名著,對外來文化盲目認同,產生了與傳統(tǒng)美德相悖的言行,如考試作弊、頂撞父母等。因此,應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中華文化,珍惜中華文化的價值,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

難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4.教學措施和手段

在教學過程當中,利用小組活動和多媒體展示圖片、資料等形式,使學生了解、體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5.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輔以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學生則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閱讀課文、知識競猜、討論問題等方法來實現(xiàn)更多的信息交流。

6.教學理念

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選取典型、具有感染力的視頻資料、生活素材和歷史素材,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7.課前準備

搜集相關資料,制作課件,搜集代表中華文化的典型材料。

課時安排:2課時,每框1課時。

8.授課過程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欣賞中華文化

觀看一段視頻資料――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世博會,啟發(fā)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讓中國閃亮走向世界,打動了世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導入新課:除了今非昔比的強大國力、良好的國際形象和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等因素外,是5000多年燦爛瑰麗的中華文明、文化魅力、民族精神,讓中國走向世界。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第二步:通讀教材,初步感知中華文化

使學生理解文化的含義:文化是相對于經(jīng)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例如:長城、故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生活在這個土壤上的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的記憶和留存。

這兩類文化遺產中都包含著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這個精神內涵最后凝聚成我們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學生舉例,大家積極思考)

……

9.板書設計

①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中。

③中國文化的構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中國哲學等。

④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

小結:

根據(jù)中華文化的特點,我們可以橫向看:博大精深;縱向看:源遠流長。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作業(yè):

搜集有關中華文化方面的作品,閱讀觀看。

10.效果分析

本節(jié)學習的有關知識,與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需要學生課前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體驗。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在展現(xiàn)知識的同時,滲透人文性,融入科學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思品課堂的精彩。

11.教學后記

《燦爛的中華文化》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

通過進一步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點以及中華文化對我國和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特別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設計過程首先是由聽、看、讀導入,然后通過活動讓學生參與思考和討論,學生積極踴躍參與,整個課堂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從思考和討論中學到一定的知識,最后合作探究情感的升華,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12.心得體會

學習關于初中思品學科的培訓課程。我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先觀看專家講座視頻,然后參與班級論壇和專家在線答疑,最后寫專題作業(yè)。

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曾向我反映,讀思品課本時覺得這門課很有意思,但是上課時又感覺很枯燥乏味。新課改后,小組合作學習成了課堂上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小組合作學習只不過是一個花架子。我們光知道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操作起來卻不能落到實處,比如: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公開課,老師在出示了問題后學生就以小組為單位開始討論、學習,在聽課老師看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甚是活躍,但是這些只不過是一些表面現(xiàn)象,因為學生學習討論后并不一定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所以說這是華而不實的,這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杜絕的。事實上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學校的教學實際,安排學習、借鑒。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很多的收獲。新課改的道路是漫長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向老師們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成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并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通過學習,我對課例研修的操作流程及開展課例研修的價值意義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課例研修是一種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對日后師訓工作及教研工作的一些反思。

今后在師訓及教研工作中我們應通過開展有效的研修活動,始終圍繞課堂,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陸志平.新課程教學案例與評析[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第6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1武打影視中的武術技擊思想

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屬性,武打影視以武術動作為素材,自然脫離不開武術技擊的呈現(xiàn),從而折射出特有的中華人文思想。這也恰恰正是中國的武打影視不同于英國的俠盜片、美國的西部片等關鍵所在。

打、踢、拿、靠、摔等武術技擊元素構成了武打影視所必需的動作素材。眾所周知,武術博大精深,門派林立,拳種迥異,因而即使是同樣的技法要素在不同類拳種中呈現(xiàn)方式也不同,由此形成了不同風格的武打影視片,傳遞著不同思想主旨的人文精神。比如,《少林寺》、《精武門》中的武打場景體現(xiàn)了勇猛迅捷、硬攻直取的武術技擊風格,一展“外家拳”的陽剛風范,彰顯了中國文化豪邁豁達、自強不息的人文精神;《太極張三豐》、《太極宗師》等以武術的重要拳種“太極拳”為主線,通過武技上的引化拿發(fā)、順勢借力等巧勁運用體現(xiàn)了“內家拳”的陰柔之韻,彰顯了中國文化含蓄、內斂、尚巧、重柔的人文思想。

武打影視中的武術技擊動作經(jīng)影視藝術加工,既體現(xiàn)了攻防技擊的武術本質,又消解了暴力色彩,呈現(xiàn)出一種人文精神美韻。打斗雙方的動作設計也基本按照武術技法中的攻防、進退、剛柔、虛實、屈伸、含展、開合、吞吐等運動規(guī)律而展示,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哲學中陰陽對立統(tǒng)一、消長平衡的辯證思想和“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武術技擊中的“引進落空”、“隨曲就伸”、“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等技法原則彰顯了“以弱勝強”、“以巧勝拙”乃至“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中華人文思想。

2武打影視中武術倫理道德思想

中華民族自古是禮儀之邦,各行各業(yè)都有自身的行為準則和職業(yè)道德,同樣,武術界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和倫理道德規(guī)范稱為武術道德,簡稱“武德”。武打影視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以仁義剛健、德藝雙馨令人尊崇,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重視道德品質修養(yǎng)的人文精神。

1武術道德與武術技擊的二律背反

武術濫觴于先民們的生存需要,催發(fā)于冷兵器時期的古代戰(zhàn)爭,因而決定了“攻防技擊”的本質屬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武力”的強勢,尤其在先民初期,對“武力”的崇拜甚至成為時人的風尚。然而,當“武力”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而客觀存在時,提升習武之人的思想境界以規(guī)范武術技擊的濫用,維護群體乃至社會的和諧成為武術發(fā)展之必須。于是,武術界的一些門規(guī)戒約等成為擇徒的標準、武術比武較技時的禁擊部位和禁用技法等都成為了武德的規(guī)范舉措,竭力在弱化、規(guī)避、消解“武力”。因而,武德一方面規(guī)范技擊的運用,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武力??梢哉f,正是武術技擊成就了武術道德的歷史生成,又在一種陰陽合體與對立統(tǒng)一的二律背反的態(tài)勢下維系著武術的和諧發(fā)展。這種二律背反的思想恰恰體現(xiàn)了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武術”所具有的陰陽對立統(tǒng)一的一致性。“武德”的思想根底源于中華文化的倫理思想,它既脫離不開公民大眾的思想道德框架,又有自身特殊的精神內涵。武打影視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塑造、文化選擇,揭示了武術文化深層的倫理價值,透視出中華民族文明仁義的人文精神。

2.2“俠義精神”是武術道德最深層的人文積淀

“俠義精神”是武術深層的人文內涵,是“俠者人格精神經(jīng)歷史積淀而形成的一種武術文化意象,是武術審美文化的精神特質”。從武打影視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其思想主旨大都體現(xiàn)在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較量,而最終正義必勝,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中“義”的精神內核,體現(xiàn)了武術特有的“俠義精神”。

武打影視中透視出習武之人重“義”的人文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民族內部和民族之間。民族內部。面對邪惡不法之徒,習武之人見義勇為、懲惡揚善,為維護社會和諧而采取的“俠義”行徑。民族之間。表現(xiàn)出忠于自己的國家、民族,并隨時為捍衛(wèi)國家、民族的利益而獻身的民族“大義”精神。當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武術界仁人志士以“鐵肩擔道義”的“俠義精神”寄予了“忠義”的愛國思想。那種“舍生取義”的大丈夫行徑,是中華民族英雄氣節(jié)和正義精神的體現(xiàn)。《霍元甲》、《黃飛鴻》等以愛國主義思想為主題,將霍元甲、陳真、黃飛鴻等一個個俠肝義膽、忠義仁勇的愛國英雄刻畫得淋漓盡致,彰顯了習武之人精忠報國的拳拳愛國之情,給人帶來一種武打影視有的審美體驗。屈原《九歌·國殤》所發(fā)出的“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正譜寫了一曲“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俠者悲歌。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武林中人俠肝義膽的寫照,武打影視所折射的武林人物形象往往體現(xiàn)出武者“勇猛”的膽略心志,體現(xiàn)了武術道德中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知死不辟,勇也。”《史記·太史公本紀》:“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這些都是對“勇”的思想詮釋。當正義受到污熏,民族尊嚴受到踐踏,武林豪杰敢于挺身而出,并采取堅決、果斷、勇敢的俠者行徑,勇往直前,不怕艱難險阻,不顧個人安危,為維護 正義行徑,捍衛(wèi)民族尊嚴,甚至流血犧牲也毫不畏懼。如《霍元甲》中對“津門大俠”霍元甲的精神刻畫,表現(xiàn)出了對外國大力士囂張氣焰的臨危不懼,對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彰顯,折射出中國人威武不屈的“勇”的人格品質。這種“勇”反映在武打影視中又與唯唯諾諾、膽小怕事的小人行徑形成鮮明對比,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武術自強不息的“勇者”精神。“見義勇為”體現(xiàn)了武術道德中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

伴隨著“弘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時代呼聲,作為千百年來積淀的武術“俠義精神”,在歷史的國難當頭之際都充當了凝聚中國大眾民心的“強心劑”。當這種精神通過武打影視這一特殊的載體的歷史再現(xiàn)呈現(xiàn)給大眾之際,那種對俠者的贊嘆、對民族力量的震撼、對俠義精神的敬仰都內化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自尊、自強精神的自覺提升,顯然對于弘揚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強大的教育價值。

2.3“守信承諾”是武術道德中的立身之本

著名武術家佟忠義在《武士須知》中說:“信義為立身之本,進徳之源,昔季布一諾,楚人許以千金;關公三約,匹馬終于歸漢。可見古人于守信赴義之道,雖利誘勢脅,不能變其志也。”武打影視展示了俠者“言必行,行必果”“一諾千金”的錚錚鐵骨,體現(xiàn)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鏗鏘行徑,透視出中華文化“守信承諾”的傳統(tǒng)美德和人文思想。較技雙方不管輸贏,都會做到“言而有信”,遵守承諾,否則將難以立身江湖。“活躍在風云多變的江湖世界,俠者正是以‘誠信’這一道義精神進行著自我行為的約束和肝膽相照的交往。”這也是我們立身于世的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則?!盾髯?middot;富國》“已諾不信則兵弱”及《禮記·經(jīng)解第二十六》“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等等,都體現(xiàn)了“信”作為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內容。

“誠信”關切到人際交往中的人格信譽,是彼此坦誠交往的心理基礎,是置身社會的立身之本。在經(jīng)濟浪潮的沖擊下,“誠信”危機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武打影視中塑造的武術人物守信承諾、一諾千金的仗義豪舉無疑會給大眾帶來深深的啟示。

2.4“追求和諧”是武術道德的人文精神旨歸

“和”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始終恪守著“和為貴”的人生信條,以“和”為價值標準和審美標準,體現(xiàn)了人們的審美價值取向。漢代碩儒董仲舒認為“天地之美莫大于和”。武打影視所折射的文化內涵之一就是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如《英雄》中,一個大大的“和”字升華了人物形象,提升了電影的深度。

武術道德透視出中華民族自古以“和”為貴、以整體性的民族利益為重、以“天下為己任”的民族精神,是當今“和諧社會”理念的影射,對當代人無疑具有思想啟迪與教育價值。

3武打影視中武術藝術教育思想

武術是中華審美文化的重要載體,因而給人帶來詩情畫意的審美愉悅。誠如當代著名武術家蔡龍云所說:“武術運動創(chuàng)始以來,始終是從‘技擊’、‘舞蹈’這兩個方面在發(fā)展,因此我們看武術,必須從它的技術與藝術兩個方面來看。”由此,武術的藝術性潛質,再加上影視本身的藝術色彩,武打影視展示的武術藝術風采不言而喻。

3.1不同風格的武打影視折射出不同的武術藝術風采

影視是生活的視窗,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武打影視的歷史生成同樣緊扣時代脈搏。1928年由香港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火燒紅蓮寺》,開創(chuàng)了中國武俠片之先河,中國武術與影視的首度聯(lián)姻,引起業(yè)界的強烈反響。如果說武打影視在形成初期還僅處于一種新的影視藝術模式的嘗試階段,那么隨后的發(fā)展則逐漸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武打影視藝術。

20世紀60年代末,李小龍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將武術的技擊本色通過影視熒屏詮釋得淋漓盡致?!短粕酱笮帧?、《猛龍過江》、《死亡游戲》等力作通過李小龍精干強健的身姿、無與倫比的技擊展示了人體健力之美、武術技擊之美、武術精神之美,充分體現(xiàn)了“技擊武術”的魅力風采,給人帶來撼人心魄的藝術享受。

隨后崛起的香港武打影星成龍以幽默詼諧的武術動作,彰顯了“靈、巧、活、變”的武術技法特色和“趣味武術”的藝術格調?!蹲砣贰ⅰ段沂钦l》等帶給觀眾的是一種歡快愉悅、刺激新異、巧奪天工的武打影視藝術風格,展示了武術的趣味性、娛樂性風采。

隨之,作為5屆全國全能冠軍的李連杰以其標準規(guī)范、俊逸瀟灑的武術動作,彰顯了形神兼?zhèn)洹韧夂弦?、高難美新的武術藝術風范?!饵S飛鴻》、《霍元甲》等同時貫注了愛國主義情結,以“現(xiàn)代武術”的藝術風采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21世紀初,在高科技浪潮的沖擊下,《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等一部部武打商業(yè)大片充分利用影視“蒙太奇”影像,將武術藝術升華,充滿了“科幻武術”的憧憬。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敘事方式,將中國藝術的寫意手法貫注其中,給人們帶來玄虛、刺激、炫目的視覺盛餐和時空交叉的審美意象,從較深層面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的張力和武術藝術的深化。

3.2高科技成為新時期提升武術藝術的催化劑

現(xiàn)代高科技推進了武打影視的藝術化發(fā)展,一方面使觀眾獲得身體上的放松,精神上的松弛,心情上的愉悅;另一方面,從較深層面反襯中華文化和武術人文精神。如《英雄》壯觀宏偉的場景、妍麗的色彩搭配、含蓄的寫意手法把武術與藝術結合得令觀者大飽眼福??v觀中國武打影視的發(fā)展歷程,從一招一式的拳打腳踢到充滿神秘色彩的嬗變,武術藝術化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的直板敘事手法,進入了一種精神意識的境界提升。

武打影視經(jīng)過高科技手段和影視“蒙太奇”影像運用,將武術動作的造型美和表意性融合一起上升到了藝術層面,減少了血腥,弱化了暴力,讓觀眾在更深層次理解角色形象的同時,也欣賞到一種所謂&ldqu o;暴力美學”的壯美。輕松和諧的氛圍淡化了打斗的殺氣;原本兇殘的搏殺得到唯美化處理;肝膽熱血、柔情俠骨的英雄人物的刻畫等都給人們帶來一種浪漫主義英雄情懷和人文精神。

武打影視中對技擊水平高低的評價往往并不直接表現(xiàn)為身體接觸的血腥廝殺,而是通過穿山越澗、翻屋登高來體現(xiàn)武術輕功的高低;通過動作的動迅靜定體現(xiàn)“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的武術藝術風采;通過動作瞬間的迅捷完成已決勝負,避免了血腥搏殺,體現(xiàn)了“高手不帶形,帶形必不贏”的拳理;通過模擬動物的神態(tài)體現(xiàn)武術藝術的審美意象等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文明,同時也為現(xiàn)代人構筑了精神匱乏、信仰缺失、思想困惑的家園。武打影視通過熒屏展示了武術藝術化風采,給觀眾帶來一個全新的武術形象,富有一定的文化藝術色彩。對于培育大眾的武術審美情趣、武術藝術修養(yǎng)、武術人文素養(yǎng),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具有較大的教育價值。

4結論

武打影視是以武術為載體,折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質的一扇窗口。它通過影視影像,帶給觀眾一個扣人心弦、風云多變、奇詐怪異、柔情俠骨的“江湖”意象,從武術技擊、武術道德、武術藝術的不同層面透視出雋永深長的中國武術人文精神,其基本的人文思想彰顯了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刻畫和民族情結的體現(xiàn)。通過武打影視這一特殊的平臺,對于提高人們對武術文化內涵的認識、提升人們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都具有特殊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孫剛,殷優(yōu)娜.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武俠審美文化研究[J].體育科學,2013,33(4).

[2]佟忠義.武士須知[M].《中國武術百科全書》編撰委員會. 中國武術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22.

[3]蔡龍云.從擒拿法與劍舞來看武術運動的技擊性與藝術性[C].蔡龍云.琴劍樓武術文集.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15.

[4]賀業(yè)志.關于北京奧運會期間武術的宣傳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8,30(3):16-18.

第7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古代作品;語文教材;選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174-01

課文是語文教材的主體,課文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語文教材質量的高低。作為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古代作品憑借其自身獨特的語文功能和價值,一直備受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教育工作自身在不斷發(fā)展,教育理念在不斷更新,對于古代作品的選文也在經(jīng)歷著不斷的變化。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對相關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和作用。

一、古代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上的價值功能

1、古代作品凝聚民族精神。經(jīng)典的古代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它是民族發(fā)展的文化精神紐帶,是民族情感智慧的重要結晶。透過初中教材中的古代作品,可以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形成民族自豪感。例如,《己亥雜詩》中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就一脈相承的體現(xiàn)了古代文人志士建功立業(yè),忠心報國的強烈情懷,這種民族氣節(jié)與精神在當今仍具有重要意義。

2、古代作品傳承傳統(tǒng)文化。初中語文教材中所指的古代作品,實際上指的是廣義上的文學作品。在我國綿延千年的文化中,各個年代都有獨領的古代作品被后人傳送,同時從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上來看,應該涵蓋廣泛,海納百川。這些古代作品無不積淀和傳承這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著中華文化的本質精神,在民族精神、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社會心理等多個方面?zhèn)鞒形幕?。因此通過古代作品是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3、古代作品蘊含審美價值。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更強調對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在語文教育中形成良好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中國古代作品蘊含豐富的善美價值,這種善美價值一方面表現(xiàn)在作品的藝術形式上,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作品的情感內容上,通過閱讀古達作品走進作者的感情世界,體會古代作品韻味十足的審美特征,形成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

二、初中語文教材古代作品選文需遵循的原則

1、文本價值原則。區(qū)別于一般的古代作品讀物,教材中的古代作品是用于滿足教學需要的特殊讀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需要有文本價值。它需要根據(jù)教學宗旨與計劃,根據(jù)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編寫。也就是說,教材中的古代作品文本必須滿足課程標準要求,體現(xiàn)課程標準理念。一方面要保證教材內容具有規(guī)定性、權威性和代表性,要使其能夠成為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可靠的“案例”;另一方面要保證教材文本內容適合學生學習,即方便教師開展語文教學工作。

2、教育價值原則。教材是提供教育信息的重要載體,因此教材中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首先,語文教材的內涵指向要求教材負載的信息是有原則的、宏觀的,即要具備語文學和品德學價值意義。如新課程標準中的“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等內容。其次,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特點,它在基礎教育中所發(fā)揮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為教學學習奠定基礎。最后,教材中的古代作品是為初中生而定制,所以要適宜教學,還要能被學生接受。

3、文化內涵原則。教材作為知識傳遞的重要載體,對人類文化傳播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對教材中的古代作品進行選文時,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會對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念和認知產生深遠影響。一般來說,教材中的古代作品都是有定論的具典范性的名家名篇,這些教材內容應該具有中華文化的本質內涵,是文化的載體與傳遞工具,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教材的古代作品選文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

三、初中語文教材古代作品選文的思考建議

1、明確古代作品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師在對古代作品進行教學時,必須結合語文學科的性質,有明確的教學目的,遵循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求,在思想性、文學性、工具性、人文性等諸多方面上下功夫,擺脫以往對古代作品教學的狹隘認知。本文認為,當前初中語文學科的古代作品教學應著重從兩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入手,一是注重對人文精神的塑造,二是追求作品的審美性。例如,在《桃花源記》的教學中,教師就要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人文情懷,并學會感受桃花源中的美,體會自然萬物下的深刻內涵。

2、選文要考慮初中生特點及時代特征。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為教育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選擇古代作品時,要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選擇難易適當,適合初中生理解閱讀的古代作品,避免因作品難度過大而增加教學難度。此外,還要結合時展特點來選擇古代作品內容,使那些經(jīng)典的作品內容在新時期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3、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初中語文課程中,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語文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作為人文性的基礎學科,語文科目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價值觀方面具有重要的責任與課程優(yōu)勢。在古代作品中,選文時要注重內容的人文情懷,要能夠挖掘古代作品中的人文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實現(xiàn)完滿和諧的人的發(fā)展。例如,《愚公移山》就是古代作品中一個具有榜樣力量的內容,學生能從中培養(yǎng)起堅持不懈的學習態(tài)度,實現(xiàn)個人價值。

綜上所述,對初中語文教材古代作品的選文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且復雜的內容。要深入認識到古代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上的功能價值,遵循作品選文的基本原則,在教學上加強對古代作品的深入研究,提高對古代作品的教學投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推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發(fā)展邁向一個新高度。

參考文獻:

第8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一、積極倡導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融會了中國大地上的多民族文化,同時也包容了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成分而形成的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主體文化。近現(xiàn)代以來,隨著各民族日益深入和廣泛的交往,不同文化的價值日益被人們認識,多種文化模式并存,導致文化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碰撞已成為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趨勢。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浸潤于傳統(tǒng)文化之中。傳統(tǒng)文化無時不在對現(xiàn)代人發(fā)揮著作用,傳統(tǒng)文化不能回避也不應回避。因此,我們應積極倡導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㈠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令世人驚嘆的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習慣及文化積淀,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他包括以下三種基本精神:

1.人文精神。中國古代人文精神的產生和中國歷史的演進是同步的。人文精神重視人的道德修養(yǎng),培育了中華民族的美德:積極進取,堅忍不拔,敬老養(yǎng)老,救濟孤殘,勤儉節(jié)約等。這些美德是我們寶貴的 精神財富。

2.“自然”精神。中國古代各個學派都從不同的 方面探討人和自然的關系,即所謂“天人”關系?!白匀弧本裢苿恿酥袊糯茖W技術的發(fā)展,在天文歷算、農學和中醫(yī)學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不僅在于人類社會要從自然界取得生活資料,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們從自然界吸取美感,以自然界的某些現(xiàn)象作為原型,進行藝術加工,給生活帶來美的享受和高雅的情趣。這些我們從古代器物,特別是書法、繪畫、文學作品、飲食文化以及園林建筑等方面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3.“會通”精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國內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同時也吸收了外國的優(yōu)秀文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是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的文化,她善于學習各種文化體系的長處,又能加以消化吸收,用以豐富自己,這就叫做“會通”精神。

(二)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文化

雖然我國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但長期的封建統(tǒng)治思想遺留下來的種種惡習,還有古代圖書中的一些消極因素,使得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糟粕存在,所以我們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文化。

1.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誠然,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由多種成分和多種因素構成的復雜有機體,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在更多的情況下,又難解難分,不能截然分開,歷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經(jīng)典著作,還有我們祖先一直保持的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正直、勇敢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均為世界矚目。對于傳統(tǒng)文化中積極的一面尤其值得我們珍視。而對于一切不利于我們發(fā)展的事物都應該被屏棄。全盤肯定或否定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方法是先人總結出的正確對待事物的方法,我們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時也應該采取這種正確的態(tài)度。

2.在繼承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

一個民族的文化,總是在繼承和弘揚自身傳統(tǒng)中發(fā)展,在借鑒和吸納一切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中豐富,在反思和推動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實踐中更新的。為此,在大膽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同時,立足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一番梳理揚棄的工作, 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將有助于打造堪以支撐中國和平崛起的宏大文化思想體系,才能使我們的民族文化經(jīng)久不衰,源遠流長。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培育出新型的中華民族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完善。

(三)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的責任感。

近百多年是革命和改革的時代,所革所改的對象主要就是文化傳統(tǒng),傳統(tǒng)文化早就變得支離破碎、慘不忍睹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悠久,價值就在于有傳統(tǒng),只講改革創(chuàng)新而不講繼承保守,把傳統(tǒng)丟掉了,歷史再長有什么意義,又有什么可自豪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凝聚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歷史使命感,它感召華夏兒女胸懷天下,志存高遠,勇?lián)厝?,建功立業(yè)。把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當成一種歷史責任,將使我們大學生更有責任感,更加積極向上。

2.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愛好和平,追求和諧,有著巨大的包容性,以中庸之道為哲學基礎,體現(xiàn)了人與人在社會關系上的和諧與協(xié)調。傳統(tǒng)文化不僅注重社會的和諧,更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協(xié)調。這些思想有助于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觀中的協(xié)調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以人為本的觀念,并能夠推進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

二、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㈠關于人文精神闡述

人文精神,是一種關注人生真諦和人類命運的理性態(tài)度;他包括對人格、個性和主體精神的高揚,對自由、平等和做人尊嚴的渴望,對理想、信仰和自我實現(xiàn)的執(zhí)著,對生命、死亡和生存意義的探索,等等。有人將這種對人的、生真諦和人類命運的關注,稱為對人的“終極關懷”。

㈡ 高職大學生應如何培養(yǎng)人文精神

1. 閱讀經(jīng)典

文化經(jīng)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巨大的感染力和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中華文化經(jīng)典凝聚著中華民族高超的智慧和偉大的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深邃的思想。中華文化有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華文化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fā)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yǎng)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閱讀文化經(jīng)典,正是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方式。

2. 內化人文知識

通過學校教育我們獲得了豐富的人文知識,但是有了人文知識并不代表我們就有人文精神。人文知識的呈現(xiàn)可以在口頭上、試卷中;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卻只能在人的情感里、實踐中、行動上。人文精神的載體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獲得必須經(jīng)過人文知識的內化、整合而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和善行。.因此,培養(yǎng)人文精神我們 首先要內化人文知識。

㈢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意義:有利于高職大學生塑造良好的形象

大家熟知的某學生在公園用硫酸潑熊,也有大學生用微波爐烤殺乳狗, 這些極端的事例似乎不應該發(fā)生在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身上,然而我們的大學生中就有一些人這么做了。

可想而知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到底多么的糟糕,所以才會作出極度損害自身形象的事。我們高職大學生要做有知識有修養(yǎng)有文化有素質的現(xiàn)代四有新人,就必須配樣自身的人文精神。

第9篇:中華文化精神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包裝設計;市場競爭力

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對于中華民族最深處的精神的升華,包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以中華文化為承載的包裝設計,或者將各種名言警句添加在包裝上面能夠直接體現(xiàn)出獨特的東方文化。將傳統(tǒng)文化應用到包裝設計當中能夠很好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同時還能夠對于當前的社會文化進行充分宣揚,有利于中華文化的不斷發(fā)展。

一、包裝設計的文化屬性

(一)包裝設計中文化表現(xiàn)的物質層面包裝設計當中表現(xiàn)出來的物質層面,主要是包裝的文化表層,包含了設計的文化,并且有著各種各樣的特性,例如基礎性和物質性等。在不同的包裝設計當中需要運用不同的材料,并且對商品所處的場合以及消費者對于商品的需求進行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都是屬于物質層面的[1]。

(二)包裝設計所具有的組織制度層面在包裝設計當中所具有的組織制度層面指的是在整個設計文化的中層階段,是包裝設計當中的文化特征的一種獨特表現(xiàn),其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包裝設計的組織制度層面主要包括不同要素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并且對于設計行為進行規(guī)范化的校正。設計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國家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組織制度。而在一些設計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比較欠缺,組織制度只是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經(jīng)濟和社會等制度當中,并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也沒有系統(tǒng)性。

(三)包裝設計所具有的觀念層面包裝設計的觀念層面主要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在包裝設計當中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包裝設計在社會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思想意識方面產生了極大影響,并且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包裝設計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

二、傳統(tǒng)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發(fā)展契機

(一)傳統(tǒng)美學對于包裝設計的意義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經(jīng)了千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文化體系,并且產生了中國文化的獨特精髓,在潛移默化當中對中國人產生了影響。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就強調道德的作用,并且在此之上升華了對于美的追求。通過這種追求來對藝術進行塑造,對當前我國的包裝設計的發(fā)展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中國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審美思想,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世界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國家的文化能夠很好地相互促進又相互融合。

(二)民間藝術對于包裝設計的作用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是在中國大地上由中國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以及人民的思想形態(tài)形成的一種淳樸的傳統(tǒng)文化,其產生和發(fā)展都與中國人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的民間藝術具有很多精彩的表現(xiàn)形式,將其運用到包裝設計當中,即能夠體現(xiàn)出我國的傳統(tǒng)特色,還能夠推動我國設計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體現(xiàn)傳統(tǒng)價值觀的包裝設計

近些年來,尊師重道和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價值觀在產品包裝當中頻繁出現(xiàn),并且大多會采取古色古香的設計風格。例如,在千年和酒的包裝當中,就存在著白鶴和牡丹花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元素,并且還搭配黑金和紅藍色來突出產品的高雅[2]。在消費者耳熟能詳?shù)囊恍├献痔柕陌b當中,就是傳統(tǒng)價值觀最經(jīng)典的體現(xiàn),例如,北京一個老字號的茶鋪“吳裕泰”,就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價值觀。外包裝上面的“吳裕泰”三個字透露了大氣和美觀,不僅體現(xiàn)了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產品,還側面表現(xiàn)出其所蘊含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產品的圓形包裝盒是由五個鐵質的扇形盒所組成的茶葉包裝,分別印有“三綱五?!敝械摹拔宄!比柿x禮智信。

四、融合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包裝設計

在包裝的設計當中,圖形、文字和色彩是視覺傳達的三項基本要素。比如說,一看到梅花,就會想到高潔的品質,而一看到魚,就會想到富貴的生活,這些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隨便進行一下藝術加工就能夠得到出奇的效果。書法作為漢字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也具有各種各樣的變體,展現(xiàn)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的茶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在茶葉包裝上面設計出相應的古代人物,能夠體現(xiàn)出中國獨特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