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

第1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學點邏輯知識,對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王力先生曾說過:語文水平的提高,有賴于邏輯思維的提高;要緊的是教學生怎樣運用思維。思維合乎規(guī)律(事理),說的話,寫的文章才準確、通順、嚴密,層次清楚,有說服力。如果違背思維的規(guī)律,不懂得如何運用概念,作出判斷,那么我們也就很難說清楚一句話,寫清一件事。為了消除語文學習中的邏輯錯誤,下面介紹一些中學生必需具備的邏輯知識。

邏輯的三種主要形式:概念、判斷、推理

一、概念及其有關內容介紹

概念是表示事物本質特征的思維形式。詞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概念是詞語的思想內容。概念是用詞語表示的。詞語,包括詞和短語。并不是所有的詞都能夠表示概念,能夠表示概念的是實詞。

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本質屬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對象。內涵與外延的關系:一般的概念,內涵和外延呈反比關系。就是說,內涵越多,外延就越??;內涵越少,外延就越大。內涵和外延的關系就是這樣,一個多,另一個必定??;一個少,另一個必定大。在科技說明文中和語言表達題中閱讀時,注意概念和詞語的關系,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句的含義。要正確使用概念,就必須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概念之間的幾種關系:

全同關系(同一關系):兩個概念內涵不一樣,外延卻一樣,兩個概念就呈現(xiàn)全同關系。如“北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包含關系(屬種關系):兩個相關的概念之間,一個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個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僅僅成為另一個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則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是包含關系。如“圓珠筆”和“筆”,圓珠筆包含在筆之中,是筆的一個組成部分,“圓珠筆”和“筆”是屬種關系。

交叉關系:如果兩個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則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是交叉關系。如“共青團員”和“中學生”。

反對關系:在同一個大概念下面的兩個小概念,如果兩個小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大概念的外延,那么,這兩個小概念之間就有反對關系。如“導體”和“絕緣體”,兩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屬概念,在兩者之間還存在有“半導體”,因此它們之間是反對關系。

矛盾關系:如果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屬概念的外延,則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是矛盾關系。如“核國家”和“無核國家”,兩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屬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國家”,那么這兩個概念之間是矛盾關系。

注意概念之間的關系,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并列概念之間的關系。并列的概念,原則上應該是同一個大概念下面的小概念,大小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合邏輯的。

二、判斷

在概念明確的基礎上,邏輯思維訓練還要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能力。正確的判斷又是合乎邏輯推理的基礎。判斷是對事物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判斷的類型主要有:

1.單稱肯定判斷 ――是斷定某一個對象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

2.單稱否定判斷 ――是斷定某一個對象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

3.特稱肯定判斷――是斷定一類對象中有對象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

4.特稱否定判斷――是斷定一類對象中有對象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

5.全稱肯定判斷 ――是斷定一類對象中全體對象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

6.全稱否定判斷 ――是斷定一類對象中全體對象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

應注意的問題:特稱判斷 “有些”、“有的”所表明的邏輯性質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有些”、“有的”的語法性質是有區(qū)別的。生活中的“有些”是指“僅僅有些”。如“我們班有些學生是團員”,是指我們班僅僅有一部分學生是團員,而其他部分學生不是團員。邏輯中的“有些”是指“至少有些”。如“我們班有些學生是團

員”,是指我們班至少有些同學是團員,其他部分不清楚,也有可能全部都是。

三、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判斷推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推理有三種:歸納推理、演繹推理、類比推理。歸納推理是由個別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的推理。演繹推理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類比推理是由個別性的前提推出個別性的結論或者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的推理。這是一種前提和結論一致的推理。

“不合邏輯”語病分析

不合邏輯的句子常常表現(xiàn)為概念使用不恰當(用錯了概念、暗中更換概念、大小概念并列使用等)、判斷不合理(自相矛盾、一面與兩面意思不協(xié)調、否定不當、判斷當中前后的概念不能配合、主客倒置、強加因果等)、推理不正確等形式,這些主要是由于語言表達不周密而產生錯誤。

一、內容不符合客觀真實

句子表達的內容與客觀事實不符、與事理情理相?;蜻^于絕對等,因有違真實性原則而不能使人信服。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

1.不合事實。

例1.(2005年北京卷)該報指出,這次會晤的主要意義,在于善意姿態(tài)、長遠戰(zhàn)略和歷史方向,多于具體互惠措施的落實。 (應是“這次會晤的主要意義,在于具體互惠措施的落實,多于善意姿態(tài)、長遠戰(zhàn)略和歷史方向”。與生活實際不符)

2.不合事理。就是句子表達的語意與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

例2.(2007年海南、寧夏卷)為了豐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規(guī)劃,修建了三個文化廣場,其中一個是將二十多米的深坑夷為平地而建成的。(“夷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來的、凸出來的建筑物鏟平、消除,使成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

3.判斷失真或以偏概全

例3.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磨煉成才的。(“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不少”或“大多”,刪去后面的“都”字)

二、概念并列不當

1.從屬關系并列不當。概念之間有種屬關系,外延大的概念包含著外延小的概念,種屬關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4.(2007年湖北卷)改革開放搞活了經濟、農貿市場的貨物琳瑯滿目,除各種應時的新鮮蔬菜外,還有肉類、水產品、魚、蝦、甲魚、牛蛙及各種調味品。(“水產品”與“魚”、“蝦”、“甲魚”、“牛蛙”概念之間有種屬關系,不能并列在一起)

2.交叉關系并列不當。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稱為交叉關系,交叉關系的概念在使用時也不能并列。

例5.他是個文學愛好者,閱讀了大量的小說、詩歌、散文以及外國名著。(“小說、詩歌、散文“與“外國名著”也有交叉關系,都不能并列使用)

3.非同一范疇的概念不能并列。概念從內涵上說,總有一定的意義范疇,比如“江湖河?!睂儆谧匀伙L物,“亭臺樓榭”屬于人文景觀,不同范疇的概念也不能并列使用。

例6.(2006年江西卷)這家乒乓球館設施齊全,可為乒乓球愛好者提供不同檔次的球臺、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球衣、球鞋”不屬于乒乓器材,非同一范疇的概念不能并列)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

1.自相矛盾(句子前后說法矛盾)。指前面的說法與后面的說法自相矛盾,彼此沖突,它包括時間、數(shù)量、范圍、動作、位置、時態(tài)等多方面矛盾。

例7.(2007年江西卷)參加這項比賽的選手平均年齡19歲,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平均文化程度大專以上”有錯,平均不能是約數(shù),當然不能說“以上”。因為是指把總數(shù)按份均勻計算??筛臑椤拔幕潭染鶠榇髮R陨稀保?/p>

2.前后失應(一面與兩面不協(xié)調、提承不一)。主要指三種情況: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壞、有沒有等兩面詞,卻沒有與之呼應的詞語;二是句中使用兩組并列短語而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錯位;三是因偷換主語而使前后不照應。

例8.(2005年浙江卷)當今世界,自主知識產權所占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發(fā)展的標志,而科學技術進步與否是國家富強的標志。(“與否”造成兩面對一面的問題)

3.主客顛倒。主體與客體存在著主要與次要、主動與被動的關系,如果顛倒了位置就會造成關系錯位,表達混亂。

例9.(2006年全國卷)這家老字號食品廠規(guī)模不大,但從毛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講究,生產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顧客倍受信賴的。(“生產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顧客備受信賴的”主客顛倒,是產品備受信賴,而不能說是顧客備受信賴)

四、否定不當 (否定詞之間、否定詞與反問句多用)。一句話中用兩個否定詞,就是肯定的意思,句中出現(xiàn)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否定詞就很容易引起邏輯的混亂。

1.否定詞的重復出現(xiàn)或多次出現(xiàn)造成否定失誤。

例10.幾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積累了大量的資料。(“無時無刻不”即“任何時候”都“忘”,句子表述剛好相反)

2.“防止”、“杜絕”、“忌”等否定詞的誤用造成否定失誤。

例11.(2005年江蘇卷)很多人利用長假出游,怎樣才能避免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有關部門對此作了相關提示。(“避免”和“不”都是否定,應改為“怎樣才能使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或者“怎樣才能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五、分句間關系不當

1.強加因果關系(復句分句間關系不成立或者不充分等)。這種語病常常出現(xiàn)在復句之中,分句之間本來沒有因果關系,卻強加因果關系。

例12:我兩次看見他從這個工廠走出來,我才知道這個熱心幫助病人的老人原來是個工人。(憑兩次看見老人從工廠里走出來就斷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2.輕重倒置(主要為復句分句位置不當)。并列復句并不是每一個分句間是并列的,遞進等偏正復句更要應注意。

例13.(2007年重慶卷)當?shù)卦旒垙S偷排未經處理的廢水,嚴重污染環(huán)境,導致魚蝦絕跡,各種水生作物大量減產和絕產。(“各種水生作物大量減產和絕產”不合事理。也可以看作連詞誤用,將“和”改為“甚至”)

3.推理無據(jù)。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斷引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推理應該是自然而合理的,如果不合理,就會造成句子不合邏輯。

例14.(2005年北京卷)強強聯(lián)合制作的大戲,讓人們不僅看到了中國戲曲的整體進步,而且看到了中國戲曲在現(xiàn)代化問題上邁出的可喜一步。(“整體進步”與“可喜一步”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故兩者之間不存在“不僅……而且”的遞進關系)

六.詞序不當。詞語間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理順序等)安排要合理,否則會造成句意不合邏輯。

例15.(2007年安徽卷)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發(fā)展和重視農業(yè)產后經濟,應當成為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和重視農業(yè)產后經濟”中的“發(fā)展和重視”應該為“重視和發(fā)展”)

“不合邏輯”是病句中辨別難度較大的類型之一。因為句子雖不合邏輯,但是結構完整,成分相互搭配,因此,有較大的迷惑性,復習時要掌握方法,不斷提高辨析能力才是關鍵。

在語言表達題中涉及的邏輯知識――下定義

下定義,就是用簡短明確的語句提示概念的內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點或本質的一種邏輯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

被定義概念=種差+鄰近屬概念(“種差”是指同一屬概念下的種概念所獨有的屬性(即和其它屬概念的本質的差別),“鄰近屬概念”是指包含被定義者的最小的屬概念。

例如:民歌是直接表現(xiàn)勞動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的。

在這個定義中,“詩歌”是鄰近屬概念?!爸苯颖憩F(xiàn)勞動人民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作的”是民歌和其他詩歌的本質差別。即種差。

下定義要走好三個步驟。

第一步:提取“鄰近屬概念”。

下定義時,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個比種概念大一級的概念,即鄰近概念。鄰近概念的出現(xiàn)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隱含在所給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歸納;一種是提取的屬概念中沒有現(xiàn)成的屬概念,需要考生根據(jù)材料的內容自己確定屬概念。

第二步:尋找種差。

就是尋找那些屬于鄰近屬概念的信息點。要注意有些種差是由多個屬性組成復雜的屬性,這些屬性提取時一個也不能少,否則會造成定義不嚴密 。

第三步:整合成單句。

整合成單句就是將被定義者、種差、屬概念,用“是”、“叫”等一類連接詞連結起來,,使之符合“被定義者=種差+鄰近屬概念”的公式。要注意這些屬性組成的種差是多項定語的排列規(guī)律。確定陳述語序,合理排序。確定陳述語序時,一定要仔細分析所給種差的材料,尋找其中的陳述線索,是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

例16:(2006年湖北卷)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jié)”。(不超過35字)(4分)

①端午節(jié)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

②端午節(jié)的時間是在每年的夏歷五月初五這一天。

③端午節(jié)的起源說法不一,但大多認為源于紀念投汨羅江自沉的戰(zhàn)國時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④過端午節(jié)人們通常要賽龍舟,今年湖北就舉行了龍舟競賽活動,香港、澳門也派了代表隊參加。

⑤過端午節(jié)時南方各省區(qū)人們通常要吃粽子,這是用箸葉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種食品。

端午節(jié)是

【解析】根據(jù)題目要求我們可知,句子字數(shù)很多,提煉出的內容不超過35字,而且是一個單句。做此題關鍵是信息的提煉,由第一句可提煉出“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由第二句提煉出時間“每年的夏歷五月初五”,由第三句可提煉出節(jié)日的由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由四、五兩句可知紀念的方式――賽龍舟、吃粽子,然后把這些信息整合成句即可。

[答案](端午節(jié)是)我國夏歷五月初五以吃棕子、賽龍舟等形式紀念屈原的一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

下定義時應注意:1.不能用否定;2.不能用比喻;3.不能用模糊性語言;4.不能以偏概全;5.不能以類別、形式代替概念。6.壓縮語段式的要注意語序。7.不能循環(huán)論證;8.定語多(種差)要注意語序,不要出現(xiàn)語病;9.綜合性較強,常常和壓縮語段、變換句式等結合在一起考查,當與變換句式結合在一起時,先選好一個主干句式,再去操作。

在科技說明文閱讀題中涉及的邏輯問題:

以選擇題形式考查對概念的理解。例如2007年全國卷1第5題C項。本題屬信息閱讀中的“概念理解”,關鍵在于要準確把握“概念”的本質屬性或基本特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經不斷創(chuàng)新后,而使“各個群體和團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認同感和歷史感,并不是“各個群體和團體”具有認同感和歷史感。此屬張冠李戴。

以選擇題形式考查結合原文邏輯判斷能力。例如2007年全國卷1第6題B項。屬誤解原文,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注意原文原句“不只在于”、“也不限于”、“更重要的在于”這三處準確措詞。本題屬信息閱讀中的“內容概括表述題”,關鍵在于要堅持將備選項還原到原文,然后重點閱讀有效文字段,仔細對照比較,尋找不同或差異。

出題者在設置根據(jù)原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想象題的錯項時,從邏輯推理角度設題。有兩種出題方式:①將必要條件當成充分且必要條件。例如2003年第10題的B項:一旦人類能夠控制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加劇,那么滑雪運動在歐洲將能繼續(xù),臺風將遠離日本。原文是說全球氣候變暖后,“滑雪運動在歐洲將蕩然無存”、“昔日繞道而行的臺風將頻頻襲擊日本”,但不能反過來說,因為氣候變暖與“滑雪運動”、“臺風襲擊”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且必要條件;②條件不充分。例如2002年第10題,A、B、D項中,選項A:沙塵曾給新西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guī)磉^好處,因而必將被人類所利用。此項推斷是根據(jù)原文中“澳大利亞的沙塵乘著南半球的西風掠過斯塔曼海……將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塵帶到意大利、新西蘭、法國”,但原文只是說“沙塵暴曾給新西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guī)磉^好處”,并不能推斷出“將被人類所利用”的結論,條件不充分。

命題者對選項的設誤從邏輯角度看主要有:

邏輯顛倒: ①把一定條件下,事物發(fā)展所達到的最終狀態(tài),當作造成這種結果或引起另一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或條件;②在前后時序的邏輯上顛倒。

第2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關 鍵 詞】科學教學;概念教學;認知同化理論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2-0162-03

概念學習分為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兩個方面:概念形成是由學生從同類事物的不同實例中發(fā)現(xiàn)共同的本質特征;概念同化是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學習新概念的方式。奧蘇貝爾根據(jù)學生原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三種基本的概念同化模式,即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并列結合學習。[1]因此,教師在進行概念的教學時,根據(jù)概念在知識體系中所處的位置、順序和相互關系,依據(jù)概念同化的三種模式,選擇合適的方法,使學生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客觀地認識概念的本質屬性,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達到理解和掌握概念、由淺入深地運用科學概念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一、上位學習模式教學

上位學習又稱為“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相對于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概念具有較高的概括水平和較廣的包容面,新概念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于其下而獲得意義,新舊概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系。上位概念的外延較大,比較抽象,直接提出概念學生往往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借鑒實例或實驗,較直觀地呈現(xiàn)事實,從具體到抽象,形成概念。正如魯賓斯坦所說:“任何思維,不論它是多么抽象多么理論的,都是從分析經驗材料開始,而不可能是從任何其他東西開始的。”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事例學習概念

功率的概念對初中學生講是比較抽象的,教師可從生活現(xiàn)象引入,挖土機與人在挖土,挖土機的土少而人挖的土反而多?為什么?兩個工人工作相同時間,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接著,引導學生比較做功快慢,有兩種方法,一是相同時間比做功多少,二是做相同功比較時間長短。這實質上是幫助學生提取儲存在頭腦中的感性材料,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建立上位概念。

(二)利用實驗探究學習概念

質量有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溫度和位置改變而改變的屬性。質量的屬性相對生活中具體例子是上位概念,教師來一次實驗探究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論要比直接告訴他們記憶深刻得多。教師測量一個燒杯和一個裝有固態(tài)碘(紫黑色)的升華管的總質量;將升華管加熱使里面的固態(tài)碘變成氣態(tài)碘(紫紅色)后,重新放入燒杯,觀察天平是否平衡,然后引導學生從以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同理,教師先測橡皮泥的原始質量,再將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狀后放回,觀察天平是否仍然平衡。得出結論,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形狀的改變而改變。實踐證明,利用實驗探究,從具體到抽象,質量的屬性上位概念順利地得到建立。

(三)從生活經驗邏輯推理學習概念

從生活經驗邏輯推理學習概念,這種方法強調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和知識體系的整體性,對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十分有利,但限于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引入方法在初中階段應用較少。例如,在引入功的公式時,教材上規(guī)定:功等于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作為教師,該如何幫助學生形成功大小計算的概念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功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假設將物體A舉高1m做的功為W。教師提出問題:(1)如果力增加一倍,高度不變。(相當于同一物體舉兩次)學生回答:2W;(2)力不變,高度變?yōu)閮擅?。(相當于同一物體舉兩次)學生回答:2W;(3)力增加一倍高度變?yōu)閮擅?。(相當于同一物體舉4次)學生回答:4W。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功和力的大小成正比和距離成正比,即W=Fs。

二、下位學習模式教學

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水平較低的新概念,歸屬到原有認知結構中適當概念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的意義。教學中可在原有概念下引出新概念,并把新概念納入原有概念體系,反過來對原有上位概念又做了補充和擴展。

(一) 運用例舉法內化呈現(xiàn)概念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是堿的下位概念,我們在學習了堿通性以后,再來學習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特性。教師在講述完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特性后,教師可以說,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屬于堿,當然具有堿的通性。又如,教師在引出重力、壓力、摩擦力、浮力概念后,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析力的三要素。通過學生討論,畫圖,無形中豐富了學生對力的感性認識,對于抽象的力概念,更形象化、直觀化,使之便于理解。所以,多層面、多角度地呈現(xiàn)概念,為概念的順利得出和概括創(chuàng)造條件。

(二)運用簡化的模式圖實現(xiàn)概念同化

如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分化都是細胞特點的下位概念,三者屬并列關系。教師如果單純地通過文字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概念。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簡化的模式圖,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學生很容易了解細胞的行為特征。如下圖,過程(一)表示細胞通過分裂使數(shù)目增多,故細胞分裂是量變的過程,剛分裂出的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相似。過程(二)表示細胞分化的過程,是在分裂的基礎上,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2]

(三)應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掌握概念

民間諺語中蘊藏著許多科學的概念知識,在備課過程中有意識地挖掘,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一定能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概念學習的作用。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边@是生物的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边@反映了生物的變異現(xiàn)象;“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種內斗爭;“飛蛾投火”,這是生物的應激性?!耙怀簧唑裕昱虏堇K”,這是生物的條件反射;“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這是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通過應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把學到的概念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這是幫助學生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

三、并列結合學習模式教學

要學習的新概念與原有概念并無上下位關系,但橫向上同其他的概念相互作用有一定聯(lián)系,或都是某一概念的下位概念,它們存在于共同的知識體系中。在完成一定知識的教學后,可以使用求同和求異方法對相鄰、相對、并列的概念進行歸納整理,根據(jù)它們的相互關系組合成概念體系。

(一)運用類比的方法同化概念

類比具有啟發(fā)思路,提供線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鑒于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其思維活動還剛處于從形象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對于較為抽象的科學知識難以接受。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上給某些知識以形象生動的類比,學生接受起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對原子質量是初中科學基本概念教學的一個難點,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非邏輯思維能力去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用一些具體的事例進行形象類比來正確理解。如,現(xiàn)有四種糧食的籽粒,它們每粒種子的實際平均質量是:高梁3×10-5kg、谷子2.5×10-6kg、玉米2.5×10-4kg、小麥4.5×10-5kg,要經常書寫和使用這些數(shù)字很不方便,若取一粒高粱種子實際質量的1/12(即2.5×10-6kg)作為標準,其他幾種糧食種子的實際質量與這個標準相比較,就會得出一些便于書寫和使用的簡單比值:高梁12、谷子1、玉米100、小麥18。同樣道理,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是碳原子(C―12)質量的1/12,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的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通過這種形象的類比,學生對相對原子質量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有了一個形象的認識,為正確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列表對比展示概念差異

對比法就是把一些相近或關系密切的基本概念,從幾個方面進行逐項的對比,從中找出異同點來,以便明確其本質特征。例如,動脈、靜脈、毛細血管三種血管不同,可以從從管壁、彈性、血流速度、功能四個方面加以比較。動脈、靜脈、毛細血管三種血管對比列表如下。

(三) 概念圖構建概念體系

概念圖能較好地展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能讓概念之間隱性的關系顯性化,用概念圖來構建知識網(wǎng)絡,能更好地組織和呈現(xiàn)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各概念之間的關系及其在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3]如,在動物的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教學中,涉及到很多概念,有些概念屬于并列存在,有些概念屬于上下位關系,關系錯綜復雜,學生不容易理清前后知識點的聯(lián)系。它們的關系可以用概念圖表示。

概念圖既可以概括一節(jié)課的內容,又可以概括一章或幾章的內容,范圍大小視需要而定,引導學生自己畫圖找概念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理清思路,理解概念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提高學習的效率。

(四)維恩圖彰顯概念關系

筆者發(fā)現(xiàn),對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特別是對概念之間的關系理解不到位,這是學生在概念學習中的最大困難。許多概念之間有包含與被包含,或者出現(xiàn)交集的情況,這種內容相關的概念可以用借助數(shù)學集合關系,用直觀的幾何圖形。比如,用大小的圓圈,以及圓圈之間的從屬或有部分交集的關系來表示幾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種內斗爭和種間斗爭是并列關系,都是生存斗爭概念的下位概念,它們構成了生存斗爭的兩種形式。競爭是屬于種間斗爭的下位概念,而不是種內斗爭的范疇。生存斗爭的維恩圖可以概括為右圖所示。

借助數(shù)學集合直觀的圖形,讓學生在在運用中得到鞏固和概念的深化。教師可以在完成章節(jié)知識的教學后,對那些相鄰、相對、并列或從屬的概念進行類比、歸納,根據(jù)它們的邏輯關系,用一定圖式組成一定序列,形成概念體系。把學生感知“孤立”、“散裝”的概念納入相應的概念體系之中,讓學生獲得一個條理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又能進一步鞏固深化已學概念。

(五)循環(huán)圖突出概念聯(lián)系

在血液循環(huán)的教學中,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是血液循環(huán)概念的下位概念,它們構成了血液循環(huán)的兩階段,并且都包含了營養(yǎng)物質和氣體兩方面的交換。體循環(huán)是細胞消耗營養(yǎng)物質,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同時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在肺循環(huán)的過程中,血液將CO2排除,增加了氧氣,把靜脈血變成動脈血。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同時存在,在物質上互相依存,在氣體交換上具有的連續(xù)性。血液循環(huán)的整個過程用循環(huán)圖表示更清晰,學生容易掌握血液的變化情況。

總之,奧蘇貝爾提出的這三種概念同化模式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統(tǒng)一在一起的。教師在采用上位學習模式教學,有時還要用到下位學習模式,甚至并列結合學習模式。所以,教師在概念教學時,應靈活應用,同時,對一些重要的科學概念,學生只有在多次循環(huán)中才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為此,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fā)把握教材,深入研究每個概念的深度和廣度,才能更好地完成科學概念教學。

注 釋:

[1]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20-249.

第3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中學生 作文能力

每位教師根據(jù)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調動自己的教學機智,以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為宗旨,下面筆者談幾點:

一、把握思路

1.把握思路

提高閱讀能力把握思路,是一種思維能力的訓練。這種能力必須靠反復的閱讀實踐才能形成。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要踏踏實實摸清楚”。首先要把握全文的思路,其次是把握段落的思路,再次是把握句子的思路?!熬毦瓦@樣一項基本功,將會一輩子受用無窮”。那么,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從文章思路入手,組織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呢?

善于鋪路。即根據(jù)課文思路特點,結合學生學路,采用恰當?shù)慕搪罚o學生鋪搭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引導學生弄明白課文“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從而把握課文底蘊。

2.巧于指路

作者的思路是通過語言文字體現(xiàn)出來的,要使學生學會把握思路,教者要巧于揭示規(guī)律,“授之以漁”,讓學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各類文章思路有其內在規(guī)律,如記敘文或順著時間順序和空間變換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事件發(fā)展過程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作者認識過程、感情變化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展現(xiàn)人物性格各個側面的脈絡發(fā)展;說明文或順著方位變化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事物發(fā)展變化和生產過程的脈絡發(fā)展,或順著不同類別、構造、功能和特征的脈絡發(fā)展。講清了各自的規(guī)律,再教給學生抓重點詞語、中心句和表現(xiàn)方法,學生閱讀分析就有了準繩,能理出每段每層思路,把握文章思維流程。

3.妙在領路

就是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適時、適度地作指導。有兩種做法:一是給樣子。即學生在開始運用規(guī)律、方法閱讀還處于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需要“師傅領進門”。怎么領?現(xiàn)身說法,用揭示的規(guī)律、提供的方法具體分析兩篇講讀課文,起示范作用,同一體裁的文章或每一單元給一次樣子即可,其后就該“修行在自身”了。二是攙膀子。學生在“修行”過程中,決不會一帆風順,當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時,教者就要扶他一把,予以點撥,啟迪其自求自得。當然,攙膀子也不是隨便攙攙就可完事的,也頗有講究。比如要把握火候――什么時候該點撥;要掌握分寸――該點撥到何種程度;要運用技巧――該用什么方法去點撥;要隨機應變――解決猝不及防的問題。所有這些,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和心理素質,否則就難以駕輕就熟。

二、學會聯(lián)想

其實,學生作文最苦惱的不是“怎樣寫”的問題,而是“寫什么”的問題。有了豐富的材料,思維才能形成一條通暢的“路”,也就是思路得以展開。思路一旦展開,則“文思如泉涌”,作文的內容也就展開了。如此作文不是難事,而是“樂在其中”了。

展開思路的心理機制便是聯(lián)想,展開聯(lián)想便是展開了思維的翅膀。作文訓練中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聯(lián)想呢?

1.縱向聯(lián)想與橫向聯(lián)想

所謂縱向聯(lián)想,也叫層遞式聯(lián)想,舉凡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古到今,由小到大等的聯(lián)想,皆屬此類。如寫《樹木、森林、氣候》,就啟發(fā)學生由此聯(lián)想到個人、群眾、社會風氣三者的辯證關系,聯(lián)想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有內容,有深度。橫向聯(lián)想又叫并列式聯(lián)想,是一種由此及彼呈并列關系的聯(lián)想。如寫《荷花》,可由題目聯(lián)想起荷花的各種名稱,由荷花的名稱再聯(lián)想起荷花的各類品種,由荷花的品種又聯(lián)想起荷花的用途與品格,于是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出來了。

2.感性聯(lián)想和理性聯(lián)想

“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就是感性聯(lián)想。這種聯(lián)想主要用于記敘性的作文。記敘文的基本表達方式是記敘和描寫,其中描寫又是附著于記敘上的。描寫人物的活動、環(huán)境的變遷、情節(jié)的推移等,往往需要展開聯(lián)想。其所聯(lián)想的“人或事物”,可以是存在的,也可以是虛構的,但都不是作者眼前所看到的,因此這種聯(lián)想必然地都帶有想象的成分。如寫《我愛幻想》,可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暢想未來的方式寫人記事,抒懷。至于理性聯(lián)想,是“由于某個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所使用的是理性材料,即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形式來證明自己觀點。

第4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關鍵詞: 思維 邏輯 翻譯效果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語言被用來進行思維和交流思想,語言是思維存在的物質形式。翻譯并非簡單的直線式的由一種語言過渡到另一種語言,這兩種語言中間還有一個思維作中介,思維與邏輯是難以分割的,所謂邏輯,《現(xiàn)代漢語詞典》(P741)為它下了一個扼要的定義:思維的規(guī)律。由此可見,翻譯與邏輯之間休戚與共的關系。

“邏輯”一詞在語言學習中常被直接運用。如在英語中動名詞往往有其“邏輯主語”,如下句:

a.Women having the vote share political power with man.

b.Women’ s having the vote reduces men’ s political power.

a.譯文:有投票權的婦女與男子分享政治上的權力。

b.譯文:婦女有投票權應削弱了男子的政治權力。

b句中women’ s是名詞屬格,作having the vote的邏輯主語。由此可見,分辨不出動名詞復合結構中的邏輯主語,翻譯即不可能正確。

在英譯漢實踐中,邏輯問題絕不限于動名詞的“邏輯主語”這一現(xiàn)象,邏輯推理及分析常以各種形式影響制約于翻譯的效果。

一、辨析類概念(genua)和種概念(spenies)

某些詞可從邏輯概念上分成種概念和類概念,翻譯時需注意選詞擇義方面的邏輯嚴重性。以下譯文因缺乏明晰的邏輯歸納而成拙譯。

1.The cloned sheep and animal is an important break through ingenetics.

原譯:克隆羊和動物是遺傳的重大突破。

就邏輯概念而言,“動物”是類概念,“羊”是種概念,這兩個概念是不能并列的,如此并列反映了思維的混亂??捎梅g技巧中的增詞法來翻譯。

改譯:克隆羊和其他動物是……

2.The government hopes that all automobiles and buses will be running on alcohol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原譯:政府希望在本世紀末汽車和公共汽車都可由乙醇作動力。

本名選自World Topics Year Book by Don Lawson etc(1980),句中汽車和公共汽車是種概念和類概念,同上句相同。查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P93)可知:automobile: a passenger car, usually four - wheeled...mean for traveling on street or roads.

改譯:轎車和公共汽車……

二、確定修飾對象

a.He bought a picture of the house which many people thought to be a replica.

b.He bought a picture of the house which many people thought to be the former apartment of Longfellow.

句子的邏輯意義告訴我們:a、b兩句中黑體部分分別是which從句所修飾的先行詞。

譯文:a.他買了一張那房子的畫,許多人認為那是件復制品。

b.他買了一張那房子的畫,許多人認為那是朗費羅先前的住所。

2.Some of these causes are completely reasonable results of social needs. Others are reasonable consequences of particular advances in science being to some extent self - accelerating.

此句選自1996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英語試題Part Ⅳ(English - Chinese Translation),答案提供的譯文是:在這些原因中,有些完全是自然而然地來自社會需要。另一些則是由于科學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加速而產生某些特定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按譯文理解,句末黑體部分系修飾緊挨著的science的分詞短語,但它沒能準確傳達原文精神,“自我加速”與主語“科學”似有邏輯上的矛盾,未能正確理解黑體部分為動名間的復合結構,其邏輯主語即為particular advances,因為當邏輯主語是元生命名詞時用通格,不用屬格,而介詞短語in science是用來修飾邏輯主語的。

改譯:……另一些則是由于科學的某些特定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加速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三、確定代詞的指代

英漢相比,英語善用代詞,漢語人稱代詞的使用率要低得多,英語指代的對象常令我國讀者如霧里看花,此刻需要邏輯判斷才能驅云散霧。

1.Every time they lowered a lifeline and flotation ring to him, he passed it onto another of the passengers.

原譯:每次他們把救生索和救生圈拋給他,他接住后總是遞給別的乘客。

此句選自第十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競賽參賽文(The wan in the water),句中黑體部分譯成“救生索和救生圈”是不夠妥當?shù)?,因為后面的“it”系單數(shù)代詞,應把黑體部分理解為a lifeline with a flotation ring,即拴著浮圈的救生索,它是飛機救生時常用的一種救生索。

改譯:每次他們把拴著浮圈的救生索拋給他……

2.Not every material in common engineering use can be successfully welded. Some of those even,which are described as “weldable”in standards and manufacturers’ catalogues, require particular processes.

句中those令讀者大惑,它需指代上文中某一復數(shù)形式的名詞,而上文卻無,如果就實質作邏輯發(fā)掘就會發(fā)現(xiàn):主語not every material雖是單數(shù),卻實為復數(shù),those即指material。譯文:不是每一種用于一般工程的材料都能成功地焊接。其中的某些材料,即使在一些標準中或制造廠產品目錄中被列入“可焊”一類,對它們也需要特殊的方法予以焊接。

四、確定某些從旬性質的轉移

英語中有些從句如定語從句,兼有狀語從旬的職能,在邏輯上與主句有狀語關系,說明原因、結果、目的、讓步、假設等關系,翻譯時應從原文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這種關系,譯出多彩多姿順暢譯文。

1.We know that a cat, whose eyes can take in many more rays of light than our eyes9 can see clearly in the night.

我們知道由于貓的眼睛比我們人的眼睛能吸收更多的光線,所以貓在黑夜也能看得很清楚。

(定語從句譯為原因狀語從句)

2.When both copper and sulfur are present at about 200℃,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ystem suddenly rises, even when the source of heat is removed,and the sulfur boils.

當銅和硫都處于約200℃溫度時,即使移去熱源,該系統(tǒng)的溫度也會突然升高,而硫則沸騰起來了。

(時間狀語從旬譯為讓步狀語從旬)

五、理解難句

1.The 10- year study of 374both black and white adults aged 18 to 30 at the start found that those who displayed high levels of anger and hostility wore likely to develop artery calcification,a 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 that may produce.

原譯:對374名年齡在18至30歲之間的成年人(包含白人和黑人)的研究進行了10年,研究之初就發(fā)現(xiàn),那些表現(xiàn)出較高憤怒情緒和敵意的人,更容易患上動脈鈣化,即動脈硬化,這種動脈硬化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卻能導致心臟疾病。

譯文中認為黑體部分的修飾對象是the ten - year study,給人留下幾分困惑。因為研究開始時是18 - 30歲,研究結束時則應是28歲~40歲。動脈硬化可以說是一種慢性疾病,怎能在研究之初便有結果?此邏輯思維難以讓人接受,所以at the start是說明研究設計者在開始研究時所選擇研究對象的年齡,故改譯時應省去黑體部分。

2.His complete works,now being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will fill more than fifty volumes.

原譯:目前正在第一次出版的他的全集將超過五十卷。

譯文用“正在第一次出版”修飾“全集”,邏輯不清,令讀者費解,故需改變句式,用拆移法進行翻譯。

六、令譯文生彩

對原句作一翻深入的邏輯方面的精刻細析,往往可以得到上乘的譯文。

1.He had long been hold in cordial contempt by his peers, now that contempt was no longer cordial.

譯文:長期以來,他的同僚雖然看不起他,卻還是對她有一些親切感,現(xiàn)在只有看不起,親切感沒了。

譯文根據(jù)一定的語境,將前置定語結構譯成轉折旬式,用表達內涵邏輯關系的連詞,如“雖然”、“還是”使譯文思路清晰,讀來朗朗上口。

2.By the middle of the year, he warned, the soviet Union would over take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umber of land-lased strategic missiles, the result of a massive Soviet effort beginning in the mid-1960s, after the Cuban fiasco, to achieve of least parity and possible superiority in nuclear weapons.

譯文:他警告說,到本年中,蘇聯(lián)將在陸上發(fā)射的戰(zhàn)略導彈的數(shù)量上超過美國。從六十年代中期起就大力發(fā)展導彈,在古巴事件中失敗之后,力爭在核武器方面至少相當或超過美國。

這是一長句,有摘入語,有表示結果的名詞短語,但這個短語中有兩個表示時間和一個表目的的短語,翻譯時需按邏輯關系來安排順序。另外,表結果的名詞短語可轉譯作表原因的句子,以強化全句的嚴密邏輯關系,加之拆分法的運用,使譯文面固一新。

改譯:……因為蘇聯(lián)在古巴事仵中遭到失敗后,從六十年代中期起就大力發(fā)展導彈,目的是為了在核武器方面至少達到同美國均等,并且力爭超過美國。

3.Previously,if l had been really interested in a book, I would race from page to page, eager to know what came next. Now,I decided,I had to become a miser with words and stretch every sentence like a poor man spending his last dollar.

譯文:在那以前,我要是對一本書真感興趣,我往往一頁一頁拼命往下翻,急于要知道下文的究竟.現(xiàn)在我決定對詞匯要像守財奴那樣不輕易放過;也要像窮人過日子,把每個句子當做身邊最后一塊錢,省吃儉用,慢慢花費。

譯文據(jù)原句內涵,作邏輯上的“順水推舟”,得出增譯,豐富了其原有內涵,譯文更順暢有味。

翻譯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除了理解語言現(xiàn)象外,更不能忽略原文邏輯關系的理解,要善于從原文的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邏輯關系,解決語法關系所不能理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陸殿均.英漢翻譯理論與技巧[M].

[2]劉淑珍.論復合判斷句的語言表達形式[J].邏輯,1992(10).

[3]李克興.大學生翻譯中的邏輯矛盾[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1).

第5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關鍵詞:初中物理 探究式學習 方法 培養(yǎng)興趣 提高能力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60

初中物理是學生認為最難學習的課程之一。不僅初中生常常這樣抱怨,就連初中物理教師們也深有同感。同時初中物理也是被認為比較重要的學科之一,關系到高中物理以及以后對物理學科的研究。學生一旦學不好,很容易會在中高考之中被拉開較大的差距。據(jù)了解,很多學生怕學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生畏懼物理這門學科的重要原因。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總結,探究式學習法在教學中應運而生。它更強調學生學習方法與過程,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物理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研究能力”。可見,這種方法的本質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教授學習的方法,通過興趣的指引,培養(yǎng)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達到無師自通的目的。

一、調整學習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探究式學習法”的第一個特點是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而這主要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教育學生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tài)去對待考試成績,一兩次的考試失敗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相反這次考試的失利恰恰是讓學生尋找自身的缺點,經過自己的改正與調整,下次更容易地取得更好的成績。只有讓學生樹立百折不撓、不斷進取的堅強意志,才能穩(wěn)步地提高學習成績。

另外,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可以通過興趣的指引,自覺克服重重的困難,努力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積極良好的興趣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并促進其價值觀的形成。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無論是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實驗技能,還是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離不開興趣的培養(yǎng)。所以,在中學階段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和興趣是很必要的。

二、注意實驗過程,加強推理總結

“探究式學習法”的第二個特點是學生通過了解自然的事物和現(xiàn)象,通過探究此過程而獲得新知。

(一)善用演示實驗來探究自然過程

要讓學生明白,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實驗是探求許多自然事物的本質屬性的有效途徑。對于實驗的現(xiàn)象和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變化,要努力去分析,認真去思考,要透過實驗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的變化,來總結出抽象出概念或規(guī)則,并推廣到一般物理情景。因此探究實驗的過程,就是就是獲得新的知識的過程。

例如,初中剛接觸“密度”這個概念時,初中生會感到很抽象的。如果我們利用不同質量的同種物質,即體積不同的多個對象,通過實驗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計算出他們密度是相同的,從而得出物質的屬性,不受體積的影響的結論。因此,結合實驗,中學生很容易理解密度概念的。

又比如在串、并聯(lián)電路教學中,進行總壓和分壓的關系分析時,如果能夠用實驗來演示,讓學生切身看到通過儀器的數(shù)據(jù)電壓的變化,然后來分析,就容易理解這個概念了。

(二)加強邏輯推理與數(shù)學推導來探究物理學的自然過程

物理學中,很多的規(guī)則、公式都是在具體的條件下,通過對已學過的舊知識,利用嚴密的數(shù)學推導而得出新的結論。這恰恰是物理學中最神奇,也最難的一個方面。一般通過這些復雜的推導,能夠獲得很多知識和技能,主要分為兩類:其中一類為邏輯推理方式,讓學生能夠學會公式的變化,總結推理方法;其二為思維的方式,即懂得推理的主要方向和目標。比如,在物理概念和一些常用的公式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學生熟記其表達式,更應令學生能準確地推導其過程。這樣才能對物理知識記得牢固,用起來才得心應手。

三、認真教好概念,提高理論能力

“探究式學習法”的第三個特點是根據(jù)研究,能夠形成科學的概念。概念是同類事物本質的屬性的特性,而這里明確地點明了學習概念的重要意義。所有的學科,都要從概念開始學起,他是學科的基礎,因此教師要認真教好概念。對概念的學習,要注意如下三點。

(一)正確地形成和修正概念,并且要靈活地理解概念在科學中不同的情境下的變化

通過抽取特征和總結具體例子來對概念進行修正,在學習概念過程中,不斷地修改形成概念,如此反復,可以有效地推理出更加準確的概念。

(二)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我們物理學中所接觸的概念往往都具有的內涵就是概念的本質和屬性特征。但是一般概念都有一個應用范圍,也就是概念的外延,這是概念成立的前提條件。特別是在學生學習中,要明確各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了解概念的適用范圍。

(三)注意概念的同化,了解概念中的隸屬關系

概念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補充的。在教學中注意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關系,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概念,更可以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深入對概念的理解。

四、培養(yǎng)學生從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學習”的目標是“旨在培養(yǎng)學生從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這種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該學科的主要學習方法就是自然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一般的自然科,都是從感性開始,逐漸向理性過度,從形象到抽象來進行認識的過程。認識論是從堅持實踐到認識,再經過實踐最終再認識的過程。簡單講就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尋,循序漸進。對于物理教學來講,具體就(1)觀察和發(fā)現(xiàn)(2)實驗設計(3)實驗條件控制(4)實驗數(shù)據(jù)測量和現(xiàn)象(5)數(shù)據(jù)記錄(6)數(shù)據(jù)處理和解釋(7)分類解釋(8)推理和演算(9)規(guī)律性和規(guī)則(10)實驗模型化(11)提出假說(12)假說驗證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組成。這就是真正物理學習的過程,所以筆者建議,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刻刻滲透這種物理研究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如此不僅可以令學生更容易地學習物理知識,并且深刻了解到物理的強大的實際運用,明白物理學科的魅力,從而達到了為祖國培養(yǎng)未來物理研究人才的目標。

以上是便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以培養(yǎng)心態(tài)、提高興趣為基礎,通過實驗和推理,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論知識,最終提高學生物理成績并且培養(yǎng)出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經驗。這種貫徹與落實是符合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要求的,能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希望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鐘祖榮.學習指導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劉曉明,遲毓凱.學習策略研究與學法指導內容的重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0(1).

第6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可分為知識和非知識。知識包括:詞匯障礙、語法障礙、背景知識障礙。非知識包括:心理障礙、閱讀習慣、閱讀速度、閱讀技巧。

新《課標》提高了對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下面就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閱讀障礙進行分析并探索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重視英語詞匯和習慣用法的積累

美國語言學家Driller(1978)根據(jù)詞匯統(tǒng)計特征指出:如果我們認得25個最常見的英文單詞,平均每頁紙上的詞我們會認得33%;如果認得135個常用詞,則為50%;如果認得2500個,則為78%;如果認得5000個,則為80%;一旦記得10000個,可達92%??梢?,閱讀能力的高低和詞匯量的大小是分不開的,目前大部分學生的詞匯量偏少,這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呢?

1.構詞記憶法

據(jù)估計,英語詞匯有100萬到120萬,但大部分單詞是由構詞法構成的。構詞法包括派生、合成和轉化。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常用的前綴(un/dis/im/il /super…)、后綴(ly/less/ful/ment…)的含義及用法,就可以根據(jù)已知詞猜出它的派生詞,從而達到擴大詞匯的目的。如前綴super有超過、超越的含義,就可以猜出supermarket(超級市場),supernatural (超自然的),superman(超人),superstar(超級明星)等詞的含義。

2.聯(lián)想記憶法

由一個詞聯(lián)想到和它有關或無關的詞,如看到live(vi.生活),聯(lián)想到其它詞性及用法,如直播的、活的等詞義。

3.廣泛閱讀記憶法

To read well,you need a strong vocabulary. To build a strong vocabulary,you need to read well. 這句名言道出了閱讀和詞匯量的關系。要有流利的閱讀,就必須有豐富的詞匯,大量的閱讀可以豐富你的詞匯。

二、牢固掌握語法知識

近年來的閱讀理解短文的句式結構趨向復雜,語法知識在閱讀中的作用已經突顯出來。如在閱讀中遇到令人費解的長句、難句,就可以借助語法,對句子進行適當?shù)姆治?,搞清各部分的關系,從而準確理解整句的意思。以Decision 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 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為例。該句的29個詞中包含了主語從句、賓語從句、并列句和破折號連接的附加說明等多種關系。其中并列句中又有復合句,復合句中又有并列句。只有把句子的成分一一理清,才能掌握其意思。

三、積累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生活知識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一定的語言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生活知識。例如在某一年NMET的閱讀理解A篇,該篇選材涉及地理,介紹了兩座farthest/most distant inhabited islands,一個為Guinness Book of Records所認定的Tristan da Cunha,另一為復活島(Easter Island)。文章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專有名詞,對于閱讀經驗不足的同學會形成干擾,而對于那些對Easter Day 等背景知識了解的同學,相對就會好些。另外在C篇中,出現(xiàn)了書刊號,如果學生熟悉這些,就會減少好多閱讀困難。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

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求學生平時多朗讀,背誦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養(yǎng)語感。另外,有的同學在閱讀時出聲讀、點讀或回讀,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影響閱讀速度和對文章的理解。所以要使學生克服這些不良習慣,做到不回讀,不聲讀,不點讀等。只有這樣,閱讀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準確率才能提高。

除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外,也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一般閱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略讀(Skimming)即迅速瀏覽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題句,明確作者的態(tài)度和意圖。

2.跳讀(Skipping)即快速查找某一相關信息,讀時要一目十行,對不相關的內容一帶而過。

3.猜測生詞(Guessing the new words),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生詞。如果一遇到生詞就去查字典,或跳過去不看,都會影響對文章的理解,這樣就要猜測生詞的意思。不同的語境,單詞的意思也就不一樣,所以要根據(jù)上下文線索和構詞法等知識去猜測。

第7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一、提取主干

打蛇要中七寸。雖然這類長句結構復雜,修飾成份繁多,但是只要我們抓住主干這個“綱”,其“目”也就自然理順了。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為這個句子的主干,其余都是依附于這個主干的枝葉,起修飾和說明作用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它所表達的中心意思和全文的中心——贊頌馬克思一生的豐功偉績是一致的,也就可以明白這一段話在全文中地位和作用,并可以理清全文中心論點與分論點,分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

二、梳理枝葉

主干表達的是句子的中心意思,而其枝葉則是為了更準確、更豐滿、更生動地表現(xiàn)主干的思想內容。把它的枝葉梳理清楚,我們就可以更充分、更深入地把握該語段的意思。其方法是,先分類理清定語、狀語、補語,然后逐一分析它們的作用。如:“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這一比喻是句子的狀語,起了類比作用,突出了馬克思這一發(fā)現(xiàn)的偉大歷史意義。狀語的提前,則對意義的偉大更進一步起了強調作用。又如:“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是插說部分,對上文“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作補充說明。而冒號以后的文字,則與“簡單事實”構成復指成分,突出了對馬克思這一偉大發(fā)現(xiàn)內容上的具體闡述。這樣,我們對其修飾成份逐一梳理分析,便可慢慢解開心中的迷團。

三、抓關聯(lián)詞語

第8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關鍵詞: 《上帝也瘋狂》 形式主義 蒙太奇

作為現(xiàn)代西方文藝理論的第一個主要流派,俄國形式主義于20世紀20年代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兩個學術團體中產生,對該學派而言,在文學作品中重要的是形式、技巧和結構,而不是產生背景、內容和社會意義等。形式主義的領頭人為什克洛夫斯基。俄國的形式主義文學理論產生源自于形式主義文學的批評者對“文學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思考,在對文學之所以為文學的特征探討中,批評者們又將批評的重心置于藝術形式,從而提出了“陌生化”和“文學性”等這些基本范疇。西方出現(xiàn)的四個最具代表性的以現(xiàn)代語言學為理論基礎,以文學形式為研究對象,以文學作品為關注中心的美學派別——俄國形式主義、新批評、布拉格學派及結構主義。

一、形式主義內涵

說到形式主義,不得不提的是“形式”,俄國的形式主義者艾亨鮑烏姆曾說:“確定文學科學的特點的努力,首先在于把‘形式’宣布為研究的主要問題,把它當做某種特有的東西,即缺了它藝術就不存在的東西看待。”并且“認為文學作品特有的形式是文學科學研究的主要問題,認為組成它的所有成分作為結構成分具有形式的功能”是形式主義的基本原則。

什么是形式主義呢?這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從哲學的層面看,形式主義所處理的是文學材料與其潛能實現(xiàn)之間的關系,并把這個潛能實現(xiàn)看成文學的特性與秘密。其次,從其理論構成形態(tài)的層面看,主要是一種以文學活動中的作品為研究對象的文學理論,其主要是從文學語言的角度關注文學結構問題。

二、《上帝也瘋狂》的蒙太奇手法分析

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fā)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蒙太奇一般包括畫面剪輯和畫面合成兩方面,畫面剪輯指由許多畫面或圖樣并列或疊化而成的一個統(tǒng)一圖畫作品;畫面合成指制作這種組合方式的藝術或過程。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jié),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不具有的含義。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jù)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后蒙太奇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lián)結起來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攝影機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輯的手段。當然,電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過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的再創(chuàng)造實現(xiàn)的。電影的編劇為未來的電影設計藍圖,電影的導演在這個藍圖的基礎上運用蒙太奇進行再創(chuàng)造,最后由攝影師運用影片的造型表現(xiàn)力具體體現(xiàn)出來。通過蒙太奇手段,電影的敘述在時間空間的運用上取得極大的自由。一個化出化入的技巧或者直接的跳入,就可以在空間上從巴黎跳到紐約或者在時間上跨過幾十年。而且,通過兩個不同空間的運動的并列與交叉,可以造成緊張的懸念或者表現(xiàn)分處兩地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如戀人的兩地相思。不同時間的蒙太奇可以反復地描繪人物過去的心理經歷與當前的內心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這種時空轉換的自由使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小說家表現(xiàn)生活的自如。蒙太奇的運用,使電影藝術家可以大大壓縮或者擴延生活中實際的時間,造成所謂“電影的時間”,而不給人以違背生活中實際時間的感覺。蒙太奇這種操縱時空的能力,使電影藝術家根據(jù)他對生活的分析,擷取他認為最能闡明生活實質的,最能說明人物性格、人物關系的,乃至最能抒述藝術家自己感受的部分,組合在一起,經過分解與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啟迪力的部分,省略大量無關輕重的瑣碎,去提煉生活,獲得最生動的敘述、最豐富的感染力。

所謂蒙太奇montage的音譯,它是電影藝術最突出的形式特點,也是一種哲學理念和思維方式?!皼]有蒙太奇,就沒有了電影。”①蒙太奇據(jù)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分為抒情、敘事和理性三類?!渡系垡帛偪瘛愤@部電影采用了敘事(敘述)蒙太奇,下面就用敘事蒙太奇分析這部電影。

敘事蒙太奇是以展示事件、敘述情節(jié)為主旨,按照事件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果關系、邏輯推理、時間順序,把不同的場面、鏡頭和段落連在一起的剪接組合方法。其特點則是邏輯連貫、脈絡清楚、明白易懂,從而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引導觀眾理解劇情內容。②

《上帝也瘋狂》采用了平行蒙太奇手法,在不同的地方同時發(fā)生了三件事情,一是,在凱的種族得到了“上帝的禮物”瓶子,開始時他們種族共同使用這個瓶子,無比快樂,可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這個瓶子成了他們心中唯一不能分享的東西,突然大家都急需,原來不需要這個瓶子,現(xiàn)在卻變成了必需的,于是為了解決內部矛盾,凱踏上了丟棄瓶子的旅程。二是,在離卡拉哈里沙漠不遠處的一群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一群以波哈為首的被稱為反政府的襲擊政府要員,然后逃跑并挾持人質。三是,一個年輕的女教師凱特·湯普森小姐前去支教,安德魯·史蒂巴把牧師派去接湯小姐,在途中他們上演了一系列笑料百出的事件。這三件事情又是彼此緊密聯(lián)系、相互襯托補充的,分頭敘述而又統(tǒng)一在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結構中,即最后這三組人在一起碰面,并由凱和史蒂聯(lián)合拯救了波哈挾持的人質,這就是“花開幾朵,各表一枝”。

三、《上帝也瘋狂》中三個形式模式

第9篇:邏輯推理的并列關系范文

關鍵詞:完型填空;解題思路;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147-02

高考完形填空題是一種立意新、要求高的綜合性語言測試題。它要求考生必須聚精會神地閱讀全文,借助短文中剩余部分,綜合運用所學的詞匯、語法知識,盡可能地利用短文中的信息詞、信息句去猜測、推斷、理解意思,把握線索,弄清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全面理解整篇文章。完形填空題體裁廣泛,內容多樣,包括科技小品、社會生活、人物傳記等,涉及文化、教育、歷史等各個領域。它不僅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考查對這些知識的應用,特別是對語篇能力的考查,在歷屆高考中它是得分率較低、難度較大的一種題型。下面具體談談我引導學生們解答完形填空題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一、了解命題形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忌紫葢鞔_該題型的考查目的——在語境中考查對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對語篇的整體把握能力。文章一般為約400個詞的短文,有20個空,總分30分。所填單詞多為連詞、冠詞、介詞、代詞、形容詞和副詞等。它更側重于考查英語詞匯在篇章中的交際功能。它既要求考生熟練運用所掌握的常見詞匯及慣用知識,更要求他們具備較強的語篇處理能力,能根據(jù)上下文線索,并結合個人所具備的各方面常識(包括話題及功能等方面的背景知識)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等與語言運用相關的經驗,做出最佳選擇。

二、掌握基本的解題策略

(一)瀏覽全文,尤其重視首句

完形填空可以說是一種有障礙的閱讀,而閱讀就是要把握流動的信息。動手做題之前,應該先把整篇短文通讀一遍,理解短文大意,判斷文體,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容和結構框架,找出文章的主題、大意、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瀏覽全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順著文章承載的“信息流”,根據(jù)已讀內容,主動預測下文的預知信息,同時對之前已獲得的信息不斷進行驗證或修正的過程。我總是讓學生在動手做題之前,先快速瀏覽全文,提醒他們重視文章中的連詞、人名、時間之類的關鍵詞,提取重要的信息點,不要在具體細節(jié)上花太多時間,必要時我會讓學生多瀏覽幾遍,增加對文章的熟悉程度。

瀏覽完全文后,我就提醒學生仔細看文章首句和每段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首句一般不設空,它是整篇文章的開端和起點,它決定了下文信息流動的方向和方式,能幫助我們預測文章的發(fā)展趨勢和全文的大意和主旨。

(二)尋找重復信息,進行邏輯分析

通讀全文以后,短文的意思基本清楚了,這時就可以做題了。在確定答案時,要注意利用空格前后及上下文之間的信息進行答題。其中一些空是根據(jù)語法知識、典型句式或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而設的。要做好這類題,學生需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同時要學會分析句子類型,是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還是并列句。如果碰到個別難以敲定的選項,可以先跳過去,繼續(xù)往后做,有的題目甚至要讀完最后一句,答案才會豁然明了。

完形填空的考點分布,可以分為實詞、虛詞和重點短語。要確定一個實詞考點的答案,就要看這個實詞的詞形在句子中的成分以及與哪些語言點發(fā)生聯(lián)系。在一個句子中,各個語法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有遠有近,比如主語和謂語,謂語和賓語,謂語和狀語之間的關系就比較近。而謂語和定語之間的關系就比較遠。解題時就可以利用語法成分之間密切的信息去尋找線索。比如,要處理一個副詞的空格,就找與副詞充當?shù)臓钫Z成分密切聯(lián)系的謂語。我除了引導學生利用詞性和語法成分尋找重復信息外,還引導他們利用情景尋找。因為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特定人物的動作和言語都應該符合其身份特點以及當時的場景和心理狀態(tài)。這樣,已知信息便和未知信息通過情景密切聯(lián)系起來了。

(三)瞻前顧后,前后參照,上下連貫,前后溝通

完形填空短文中前后句子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或因果,或并列,或轉折,或讓步,或條件等。一般說來,所選的答案只有和前后文在意義和結構上適合才是正確的。如果說瞻前顧后,前后參照是從微觀角度選詞填空,那么上下連貫,前后溝通則是針對那些難度較大,一時還難以確定的空格而言。它旨在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尋找答題線索。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填空的答案有明顯的暗示,它們或是前后文中某些詞的近義詞或是反義詞等,這時就可以利用文章的上下文和前后句,找到對選擇有幫助的信息。有的時候會碰到特別難以理解和決定的題目,這時,我會引導學生設想自己就是文章的作者,從寫作的角度,考慮空格的選擇。這樣,換個角度去思考,往往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四)仔細斟酌,精選答案

通過對前兩遍的快速閱讀,同學們已對全文有了大致地了解。在這個基礎上,再把文章細讀一遍,對空格前后句作深入分析,吃透文意,確定空格在句中的意思。這時一要注意上下文的內在聯(lián)系,二要注意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三要研讀細節(jié),準確認定語境,四要發(fā)揮邏輯思維能力,挖掘文章的寓意、隱意,最后還要注意結合生活常識推斷。

(五)復讀全文,消除疏漏,理清邏輯,驗證答案

完形填空題所選文章都堪稱精品,其邏輯必是上下貫通,無懈可擊的,其脈絡必是自然有序,令人信服的。全部答案選定后,應再次對全文進行復讀,檢查上下文是否連貫,有無句子理解錯誤等問題。如果有游離于文章主旨之外或與整篇的邏輯相矛盾的答案,就需重新理解、修正。對平時易犯的錯誤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