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因此,本文提出“一二三”模式,即一理念――心理自助理念,二培訓――培訓學生骨干、培訓輔導員班主任,三結合――結合貧困生資助體系、個體咨詢與團體咨詢相結合、班主任與輔導員相結合,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咨詢體系。
一、“一理念”
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模式,完善現(xiàn)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心理自助的實質是通過主體在自我意識的支配下,主動尋求自我?guī)椭⒆晕野l(fā)展的方法,有效促進自身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保持身心的和諧狀態(tài),促進自身發(fā)展(李笑燃、鐘建軍、陳中永,2008)。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表明,當個體發(fā)生心理問題時,均表現(xiàn)為“先求諸己,后求諸人”的傾向,大部分人在覺知到自身心理困擾時,一般都先依靠自我力量采取策略,做解決問題的嘗試,實施心理自助,只有當個體認為需要外部力量支持的時候,才會考慮尋求他助的方式,即個體在尋求他助式的心理健康維護方式之前,更多地會先選擇自助式的維護方式。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心理自助意識尤為必要,以此發(fā)揮大學生在心理發(fā)展與成長中的主體作用。
基于心理自助理念,構架大學生心理自助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以包括以下5個子系統(tǒng):自我意識系統(tǒng)、心理健康信念系統(tǒng)、心理自助方法系統(tǒng)、社會支持系統(tǒng)、學校及心理老師支持的網絡資源系統(tǒng)。構建該系統(tǒng)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幾個途徑:(1)優(yōu)化學校心理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資源;(2)運用各種團體咨詢和個體咨詢的技術手段,把心理學理論和生動的實踐體驗、操作、探討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領悟和成長,認識自我、管理情緒、體驗情感、應對壓力與挫折、掌握溝通技巧、處理交友和戀愛問題、預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機;(3)召開相關的專題講座,如大學生適應心理講座、戀愛講座、就業(yè)心理講座、人際交往心理講座等。從而幫助大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統(tǒng),提高心理自助能力,讓更多的大學生學會做自己的心理咨詢師,使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會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時有效地運用專業(yè)的心理自助方法,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得到改善。
二、“二”培訓
培訓心理委員,進行朋輩心理咨詢。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將輻射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形成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監(jiān)控體系,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貼近每一個大學生。據(jù)調查顯示,同學們認為班里的心理委員是自己的同學,是同齡人,與教師相比,沒有距離感,能夠了解彼此的想法,因此會更愿意找心理委員傾訴問題。同時,心理委員是班委會的一員,為教師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橋梁的作用,提供身邊出現(xiàn)心理異常的同學的信息,為及時發(fā)現(xiàn)與預防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加強與完善心理委員的培訓。對心理委員的培訓可采取定期定專題培訓,一學期舉行三次及以上的次數(shù)的培訓,其專題可以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途徑。通過系列的培訓,明確心理委員工作的職責,以便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訓工作在第一線的輔導員和班主任。輔導員與班主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中的重要力量,他們長期與大學生打交道,工作內容涉及大學生學習、工作與生活,因此,相對其他專任教師來說,他們更接近大學生,為深入了解與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提供有力條件。然而,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多數(shù)是由剛畢業(yè)生的青年教師擔任,也并非為心理學專業(yè)背景。因此,對輔導員和班主任展開心理培訓,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識,掌握心理咨詢方法與基本的心理問題診斷知識,結合學生心理特點,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情況并進行反饋。通過發(fā)揮輔導員和班主任這一重要隊伍的作用,配合專職心理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三結合”
(一)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相結合
當前,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緊缺的狀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面臨強大的工作壓力,為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質、穩(wěn)定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顯得尤為必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方式,充分發(fā)揮高校資源,將班主任、輔導員等納入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業(yè)互補,專兼職結合,相對穩(wěn)定的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隊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主要負責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規(guī)劃與實施方案的設計,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庫,開設并教授心理教育課程,開展心理輔導培訓和心理咨詢、治療工作,承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動態(tài)分析和理論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中的兼職工作人員,主要承擔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掌握,兼任日常心理咨詢工作,開展大學生心理講座與心理輔導。通過專、兼和聘的方式,有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形成專兼職心理咨詢隊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結合貧困生資助體系,發(fā)揮其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我國尤為重視貧困生大學生的資助,逐步形成了以“獎、貸、勤、補、免”為主體的資助體系。然而,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依然存在困境(段俊磊、肖迪、唐潤葆,2011)。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存在問題有,一是過于物質資助,而淡化精神資助;二是資助形式以經濟救濟為主,助困機制單一,在貧困生中容易滋長依賴心理和惰性思維,這極大影響資助工作的實施效果。因此,高校要進一步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貧困生資助系統(tǒng),完善其育人功能,顯得尤為重要。貧困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要彰顯貧困資助體系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品,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采取多項教育舉措,通過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團體游戲等形式,克服依賴心理和惰性思維,培養(yǎng)貧困生自尊自強自立的意識,掌握應對挫折的能力,增強回報社會的責任意識;第二,加強受助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正確引導學生消費,真正把資助款用在實處;第三,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主體作用,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問題,主動關懷學生,將學生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中,另外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心理衛(wèi)生知識講座,幫助貧困生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了解自身心理特點,能自我疏導不良情緒。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在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大多從德育教育的理論方面加以灌輸和傳授,而較少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缺乏從心理的層面的關懷和教育,隨著多元文化和滲透和融入,高校大學生面臨復雜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環(huán)境,顯現(xiàn)出各種思想困惑和心理健康問題,表現(xiàn)出極其明顯的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道德滑坡的現(xiàn)象較為突出。為此,我們要正視高校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從心理學的層面,實施高校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更好地提升高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理念
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教育內容,它應當涵括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
1、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觀念
在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以培育學生的科學心理健康意識為前提,這也是評判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它表現(xiàn)為一種對心理的認知和對健康的認知,還表現(xiàn)為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態(tài)度,并體現(xiàn)于日常的具體行為之中。
2、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常識
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使大學生明晰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識,包括: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心理健康的程度判定等。
3、科學合理地調適不健康心理狀態(tài)
現(xiàn)代社會形勢復雜化,大學生要學會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下進行自我不健康情緒的調適,可以采用有效的策略或手段,消除內心的疑惑和不解,從而實現(xiàn)對自身心理健康的恢復。
4、獲得人格的健全發(fā)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的人格,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排解,使大學生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不斷提升自己不良情緒調適的能力,從而達到健全的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意義分析
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拓寬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可以在關注對大學生的政治性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注入心理學教育的內容,關注對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問題輔導。具體體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的重大意義:
1、提升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傳統(tǒng)的高校德育教育過分注重德育理論的傳輸,而忽略了大學生個體的體驗和感受,引入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使大學生樹立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更好地輔助高校德育教育的開展。并且在融入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可以舒緩大學生的厭煩情緒,減少大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空洞f教的認知,從而大大地增強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2、有助于提升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極大地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還可以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質,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相長。
3、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主體性教育
通過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育心”、“育德”、“育人”三個方面,培養(yǎng)大學生的良好主體意識。具體表現(xiàn)為:(1)對大學生的“育心”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障礙,較好地防范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具體做法是向大學生傳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識,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活動,緩解和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較好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增強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對于大學生的潛能開發(fā)也有較大的促動作用。(2)對大學生的“育德”教育??梢酝ㄟ^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大學生的人格品質,更好地幫助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內容的內化,更好地完善大學生的認知體系。同時,可以引導大學生更為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情感,生成更高層次的需要,為德育教育創(chuàng)設心理基礎。(3)對大學生的“育人”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的雙重健康,還可以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德育教育功能實現(xiàn)的路徑
(一)優(yōu)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1、大力推行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指導活動
要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對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指導活動,幫助大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心理困惑和疑慮,要使學生對心理咨詢產生正確的認知和理解,而不能認為只有心理有問題的人才去心理咨詢,要通過高校廣播、網絡、校園文化欄等多種渠道,開展對大學生的心理咨詢教育活動。同時,還要開設高校心理指導課程,用科學的、系統(tǒng)的心理指導課程,針對性地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排遣和疏導大學生內心的困惑和不解,更好地拓寬高校德育教育領域,豐富德育教育的內涵。
2、普及對大學生的心理普查活動,使之具有針對性和持續(xù)性
要在高校范圍內廣泛開展對大學生的心理普查活動,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大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真實而全面的評估,在這個評估過程中也有助于大學生對自我的思想和心理進行自我審視,更好地認識自己。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更為全面的認識學生,可以在調查的基礎上對有需要的大學生進行疏導和排解,給予及時有效的心理援助,從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關注對大學生的情感教育
道德認知要與道德情感相融合,才能生成自覺的道德行為。在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中,要對大學生實施情感教育,針對大學生道德情感缺失的現(xiàn)象,進行如下內容的培育:
(1)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道德情感認同意識。在高校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德育理論教育,獲得理性的認知,然而這種理性的德育理論認知還無法轉化為學生具體和行動,而學生產生具體的行動必須要以對理性認知的情感認同為前提,只有在大學生將理性認知內化為自身的情感認同之后,才能真正達到導之以行的效果。
(2)營造良好的道德情感環(huán)境和氛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還需要培育大學生深層次的道德感,在培育大學生這種深層次的道德感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道德情感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充分利用情感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浸染和影響作用,更好地實施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
(3)實現(xiàn)情感的物化效果。在高校德育赤行為在對中,要基于學生的情感基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自覺的道德行為。例如:“綠色通道”、“特困生超市”等服務措施,可以較好地實現(xiàn)情感的物化作用。
(二)全面推行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輔導
1、個人心理輔導
在高校德育教育體系之中,要完善對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體系,通過各種心理輔導活動,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個人心理輔導,輔導員要成為大學生的朋友,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地給予個人疏導和排遣。
2、團隊心理輔導
這主要是在團體的場景之下,對大學生提供心理輔助和指導,充分利用團隊內部的人際關系的交互作用,引導大學生在交互性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進行觀察、學習和體驗,從而調整自己與他人的人際關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在團隊的影響之下得到自覺的內化。
3、朋輩心理輔導
這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基于朋輩之間的人際互動過程,在這個方式之下,學生成為了心理咨詢的主體,由受過訓練或督導過的非專業(yè)人員,對大學生提供心理輔導,也稱為“準心理咨詢”、“非專業(yè)心理咨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專業(yè)心理咨詢不足的現(xiàn)狀,有利于生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機制。這主要是大學生在遭遇心理問題時,會首先向朋友傾訴和尋求幫助,為此,朋輩心理輔導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然而其前提在于要對朋輩輔導人員加以合理的培訓、選拔、督導,從而有效地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條件。
(三)增強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治療的水平
在大學生之中的心理治療教育方式,可以通過對大學生的心理啟發(fā)、教育、勸告和暗示等手段,對大學生的病理加以引導和調整,以緩解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和癥狀。為此,需要加強高校的心理治療隊伍建設,增加專職心理治療人員,并且還可以采用資源共享的手段,引入其他高校的心理咨詢師或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坐診,以成為有力的補充力量。
(四)增強對大學生的抗挫折教育和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
要整合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面的合力,尋求有效的家校合作的方式,對于大學生消極的心理問題,進行聯(lián)合性的干預,在家長的關心和支持之下,提升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并且,還要根據(jù)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展順序性、階段性、差異化的抗挫折教育,充分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還要培育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可以通過開辦創(chuàng)新學術講座等方式,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發(fā)展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格,并融合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活動,磨礪大學生的意志,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梢越⒋髮W生心理測評間,針對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發(fā)展狀況,提出個性化的、針對性的建議,更好地開拓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視野,從而使大學生的人格圓滿、素質全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基于學生的心理學層面,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整合,從而解決大學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障礙,通過各種途徑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和排解,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育心、育德、育人的德育教育,提升高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科學性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 張衛(wèi)平. 心理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價值[J]. 教學與管理. 2013(12)
[2] 柏麗華.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實現(xiàn)路徑[J].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1(04)
[3] 凌總成.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基于人的本質理論視角[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05)
[4] 楊方旭. 強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育德”功能的對策研究[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1(02)
[關鍵詞]課內外一體化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 大學生 心理健康指標 影響
一、前言
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指在“以人為本”的體育課程觀指導下,堅持“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以體育教學俱樂部為核心,結合課外體育俱樂部等形式、學生群眾體育競賽、運動隊訓練等課外體育活動形式,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目的的一種體育教學過程[1]。它既承擔課內體育教學俱樂部的課堂教學任務,又兼顧課外體育教學俱樂部的鍛煉和業(yè)余訓練功能;既是對學生進行課堂授課教學的具體組織形式,也是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具體組織形式,是學校體育運動的一種新體系。近幾年,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yè)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接連發(fā)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都是集中在研究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內容和結構上,而在其對學生個體心理健康效應影響的研究卻比較少。因此,為了檢驗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整體效果,本文作者試圖通過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測試與分析,揭示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變化和特點,進而促進合理有效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二、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
(1)教學內容方面,學習內容單一,絕大多數(shù)教學內容以田徑的術科內容為主;幾乎沒有體育與健康理論課程的學習[3];(2)教學方法上,技術教學過于精細,難度較大;教學手段機械單調的重復練習;(3)教學組織上,形式死板單一,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缺乏自主選擇和人際互動;(4)教學評價方面,過分注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情況和身體素質的達標,強調體育考試的成績[4];(5)課外體育鍛煉放任自留,缺乏科學指導與監(jiān)督。
(二)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特點。
圖1: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俱樂部的培養(yǎng)目標圖
(1)體育俱樂部教學:以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為基本手段,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采用小群體的交流與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法;過程啟發(fā)式教學法;先行組織者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根據(jù)基礎不同,區(qū)別施教,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體育與健康理論教學[1];(2)課外體育活動、群體競賽、運動隊訓練:通過課外體育俱樂部,學生骨干、體育社會指導員培訓,各種形式和層次的體育競賽和運動隊訓練等手段,提高學生組織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的能力[5];(3)教學評價主要運動參與進步幅度、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情感和意志、合作與交往及課外鍛煉狀況等方面,都作為評評定學生的指標[6];(4)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俱樂部的培養(yǎng)目標是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如圖1)[7,8]。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廣東工業(yè)大學2009級一個教學單元未曾參加過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學生共20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11人,女生89人,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測試分析。
(二)測量工具。
研究工具采用SCL―90(Symptom checklist―90)量表,共含有90個項目和10個因子,內容涉及人際關系、強迫、軀體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等,量表采用0,1,2,3,4表示個體對不同維度的體驗水平,為“從無”、“輕度”、“中度”、“偏重”和“嚴重”[2]。
(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
2.調查法
本研究采用SCL―90為測量工具,于2010年3月和7月兩次對研究對象心理健康指標進行測試。共發(fā)放問卷200份,觀察時間為4個月,有效問卷為2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間隔15天進行信度檢驗,信度系數(shù)γ=0.914。
3.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法
所有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均由專業(yè)統(tǒng)計軟件SPSS12.0完成。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后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較分析。
表l的數(shù)據(jù)顯示,實驗前后SCL―90量表在各因子均分的比較各因子均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實驗結果表明:實施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各項心理癥狀減輕,心理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其中又以人際關系、抑郁和偏執(zhí)等心理健康因子的改善尤為明顯。
表1:實驗前后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較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
注:表示P
(二)實驗前后SCL―90量表各因子分≥2和因子分≥3的比較分析。
表2:實驗前后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較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
注:一個人可能同時有一個以上因子分≥2或≥3。
根據(jù)SCL―90量表的使用說明,如果被試者在該量表中某項因子得分≥2,表示在這項因子中存在著輕度不良心理反應;如果被試者在該量表中某項因子得分≥3,表示在這項因子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心理癥狀。表2的數(shù)據(jù)說明,實驗前,被試存在著各種程度不同的心理不良癥狀,其中又以抑郁、人際關系和偏執(zhí)等不良癥狀為尤為突出。采用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后,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SCL―90量表各因子分≥2和≥3的人次分布上發(fā)生了較為明顯變化,人數(shù)分布在以上3個維度的都有所下降,存在著輕度不良心理反應和明顯心理癥狀的人數(shù)減少。這說明: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被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趨勢,其中,抑郁、人際關系和偏執(zhí)等不良癥狀具有明顯減輕的趨勢。
(三)實驗前后SCL―90量表各因子項目檢出項的均分比較分析。
表3顯示,通過對被試者SCL―90各指標的測試值并與全國常模的值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實驗前被試者的各因子分值均與國內常模的值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
表3:實驗前后SCL―90各因子均分的比較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
注:表示P
五、結論
(一)實施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前,各因子均分值均高于全國常模水平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
(二)實施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各項心理癥狀都有減輕,心理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被試者對SCL―90各個維度的評價因子分≥2和因子分≥3評價的人數(shù)也顯著降低,其與全國常模值的比較相對于實驗前有明顯的改善。其中,以人際關系、抑郁和偏執(zhí)等心理健康因子的改善最為明顯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參考文獻]
[1]吳浩.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內容新體系的構建[J]. 體育與科學.2010,5(3):82-86.
[2]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4,2(2):68-70.
[3]謝敏,葛耀君.體育新課程模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指標的影響[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2(6):650-653.
[4]張紅.體育選項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4(6):84-86.
[5]李林,季瀏.運動處方與鍛煉的心理效應[J].體育與科學.2001,6(7):23-25.
[6]BOSK.Sport and gesundheit[J].SpoaPsychologic.1993,16(1):9-16.
[7]劉君臨.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發(fā)展趨勢探討[J].體育學刊,2010,(2):54―55.
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整體教育體系
當前,我國正處于轉變發(fā)展方式、調整產業(yè)結構的重要時期,大學生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力軍,必須既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領導班子充分意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時展和社會進步對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
實踐中,學院把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納入學校整體課程統(tǒng)籌考慮,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形式,對大學生中最具普遍性的心理問題進行預防和集中輔導,全面系統(tǒng)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
2013年5月13日,為貫徹落實五四重要講話精神,深化“我的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我心中的夢想“塔”活動,通過隊員們的團結合作,共同完成他們心中的夢想“塔”,增強了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意識,也展現(xiàn)了大學生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的拼搏精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經納入學校整體教育體系,成為學院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日和宣傳周活動,充分利用學院廣播、校刊、校報、櫥窗、板報以及校園網絡,通過標語、心理知識、心理圖片、心理征文、漫畫、作業(yè)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自愛、自主、自強、自信的心理健康意識。利用每年的“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舉辦主題宣傳活動,宣傳普及精神衛(wèi)生知識,介紹大學生常見的一些心理疾病及應對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大學生關注心理健康,自覺維護心理健康。學院還經常舉辦心理劇場、心理沙龍、心理知識競賽、心理健康講座等活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
從2005年開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學年都對新生開展心理測試活動,通過調查問卷,從心理年齡、個性分析、人際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大學生心理素質進行評估,并把每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錄入電腦,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包括學生的一般情況、家庭情況、每學期或每學年的心理測驗情況等,真實地反映和記錄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況,便于輔導員或班主任、心理咨詢老師對學生心理狀況的動態(tài)有一個全面了解。
實踐來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對新生整體測評情況進行分析后,針對新生獨有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課程安排,在新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知識,使廣大新生能夠快速完成角色轉換,迅速適應新的大學生活。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健康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在日常工作中,學院注重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友善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健康愉快的情緒。
如今,學院每年都舉辦心理素質拓展運動會,通過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體驗感悟、團隊互動,不斷激發(fā)、調整、升華大學生知、情、意等方面的素質與潛能,有效提升了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如今,心理素質拓展運動會已經發(fā)展成為學院的品牌活動,深受廣大師生員工的喜愛。
2013年5月25日,學院心理健康中心舉辦了以“健身健心、你我同行”為主題的心理素質拓展運動會,通過“無敵風火輪、企鵝漫步、50米心理知識問答單腿跳、火車快開”等比賽項目,增強了學生的健康意識和集體觀念。同時,學院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校園環(huán)境的美化和管理,建設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努力為學生營造健康、安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服務
辦學中,始終把心理咨詢作為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性工作。為有效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規(guī)律,不同階段所產生或將面臨的各種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和咨詢服務,積極引導大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
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陶冶大學生的情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積極開展深入細致的咨詢活動,通過個別咨詢、團體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書信咨詢、班級輔導、心理行為訓練等多種形式,為大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指導服務,特別是對學習困難學生、失戀學生、違紀學生、言行異常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學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責成學院黨委副書記主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門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隸屬學生工作處,并配備了專兼職心理教師,為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詢與指導。
實踐中,學院每年都投入一定的工作經費,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學院各系都設有1名心理委員,每個班級都設有2名“學生心理委員”,男、女生各1名,主要負責收集本班同學的心理健康信息,掌握本班同學心理健康狀況,并向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輔導員做定期匯報。若發(fā)現(xiàn)有異常心理狀況的同學,要立刻向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輔導員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報告,每月要填報班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表。
每學年,學院從心理委員的自身表現(xiàn)、工作業(yè)績和綜合評價等三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定,對表現(xiàn)優(yōu)秀、工作成績突出的學生心理委員、學生心理信息員給予表彰獎勵,有效調動了學生心理委員、學生心理信息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教學 積極心理 體驗式教學
[作者簡介]吳先勇(1968- ),男,廣西凌云人,百色學院教育科學系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民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廣西 百色 533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0年廣西新世紀教改工程A類項目“民族地區(qū)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0JGA071)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4-0128-03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根據(jù)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是良好的,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總體優(yōu)于一般社會群體。但是,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是不容樂觀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水平還有待于提高。高校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很多,主要有課程類、實踐類、組織類、環(huán)境類、媒體類、管理類、輔導咨詢類等?!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近年來,一些高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研究較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往往低效或無效,沒有真正達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質的提高。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學的特征
有效性是教育教學始終追求的目標,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追求的目標。我們考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習的有效性和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的有效性兩方面進行。
1.考量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的有效性。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從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速度、學習結果和學習體驗三個方面分析。首先是考量大學生的學習速度——學習的效率。學習效率指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大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分為指向該課程的學習時間和指向學生個人的學習時間。一方面,要保證大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時,如周課時2節(jié),總課時是32節(jié),學生對規(guī)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花費的時間越少,說明學習效率越高;另一方面,大學生要花一定的課外時間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學習,如完成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作業(yè)、預習以及心理訓練等。除此之外,學生還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習預設和生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越多,學習的速度就越快,學習效率就高。學生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不能單靠延長學習時間來進行,必須提高學習效率,我們不能以延長學習時間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其次是考量大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的收益。考量大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收益,首先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一方面看學生是否理解掌握了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特別是掌握這些知識的“智慧含金量”,即是靠時間、死記硬背、機械操練、復制獲得的,還是通過思考、創(chuàng)造性思維獲得的,如果是通過創(chuàng)新、實踐而獲得好的學習業(yè)績,含金量就高;另一方面看學生是否變了,即大學生是否樹立了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是否增強了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是否能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yè)、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如果這些目標達成了,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結果是有效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0引言
2017年1月19日,由國家衛(wèi)計委等22個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各領域各行業(yè)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進工作[1]。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再次強調,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大學生是中國社會文化群體中最活躍、最健康的較高層次群體之一[2]。然而,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心理障礙發(fā)生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占據(jù)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學生也不例外。由于眾多因素的影響,高職學生在學習心理、網絡心理、人生規(guī)劃、人際交往等方面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近年來,教育部下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以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思政廳〔2011〕5號)等文件,從政策層面進行規(guī)定與指導。許多學者開展了專題研究[3-6],從理論、學科及視角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效果不是非常好。究其原因,除了存在“紙上談兵”外,更重要的是未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開展實踐性研究,未建構符合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本文根據(jù)多年實踐經驗,嘗試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以期為后續(xù)研究及實際工作提供借鑒。
1統(tǒng)籌規(guī)劃心理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前提
成立領導小組是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機電學院)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與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學校領導擔任組長,有關職能部門及各系黨總支負責人擔任組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院整體規(guī)劃。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并分別配備專職工作人員2名。學校領導通過專題會議,如學生管理工作例會、學生工作論壇等聽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匯報,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制訂相應制度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機電學院頒發(fā)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和《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與干預方案》,進一步明確“1+4+7+X”工作網絡,其中“1+4+7+X”分別代表心理中心、專職工作人員、二級心理輔導站以及心理委員,責任到人,層層包干,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保障。另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還制訂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章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守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詢值班制度》《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倫理規(guī)范》等制度,做到有規(guī)可依、有規(guī)必依,進一步規(guī)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提升師資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保障
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業(yè)務精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至關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專職工作人員(心理中心工作人員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教師)、兼職心理咨詢師、系部二級心理輔導站負責人組成,具備一定的專業(yè)水平和實踐經驗。如機電學院擁有一支由13名教師組成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專職教師與在校學生比例為1∶2462,專兼職教師與在校學生比例為1∶757.54。專兼職教師全部具有心理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碩士或心理咨詢師證書,體現(xiàn)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專業(yè)性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專業(yè)培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的重要支撐。專業(yè)培訓分為校外培訓與校本培訓。根據(jù)安徽省有關要求,機電學院專職工作人員每年接受專業(yè)培訓不少于72學時,兼職工作人員每年接受專業(yè)培訓不少于20學時。其中專職人員以校外培訓為主,兼職人員以校本培訓為主。另外,每年利用輔導員論壇以及新生入學教育等時期,至少對輔導員進行2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讓他們懂得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方法。由于培訓措施到位,加上教師自身具有強烈的敬業(yè)精神以及履行職責的意識,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評價較高。
3改善工作環(huán)境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基礎
硬件設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機電學院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軟硬件建設,按照生均10元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工作環(huán)境不斷改善。建有近350平方米的拓訓基地,軟硬件設施完備。擁有預約等候室、心理測試室、心理閱覽室、心理督導室、心理宣泄室、音樂放松室以及心理沙盤室各1個,個體咨詢室與團體輔導室各2個。各功能室配備有完備的個體和團體咨詢設施。在拓訓基地,學生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由被動接受學習變?yōu)橹鲃犹剿鲗W習,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有機融合,學習效率倍增。另外,實踐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有助于拓訓基地的進一步完善,兩者相輔相成。
4打造四大體系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核心
4.1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體系是根本
通識教育是根本,有助于讓廣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懂得基本的調適技巧。機電學院針對大一所有新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共計32學時、2個學分。課程教學依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嚴格按照《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管理辦法》等文件有關規(guī)定,采用集體備課、同行聽課評課等活動,逐步實行小班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每學年組織教師集體備課8次以上,每學期平均組織聽課12次。自開設以來,經過教研室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評價成績均在90分以上,成為學校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4.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是支撐
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一直以來,機電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建設。在兩個大學生心理領導小組的積極指導下,依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系部二級心理輔導站為平臺,班級心理委員為核心,宿舍心靈使者為支點,心理健康協(xié)會為補充,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另外,開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網站,開通騰訊、新浪心理微博以及微信平臺,心理健康教育載體實現(xiàn)網絡化、全天候。每學期網站點擊數(shù)生均超過1次以上,微博瀏覽量達到10萬余人次。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實現(xiàn)心理普測、心理咨詢網絡預約、心理自測、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動態(tài)隨時看等功能,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學校始終堅持常態(tài)化與階段化相結合、全體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積極籌劃并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每年在組織開展“5.25心理活動月”“11.25心理活動周”等傳統(tǒng)主題活動的基礎上,依托已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在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新生軍訓與入學教育等特殊時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不斷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4.3夯實心理健康教育咨詢體系是補充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機電學院采用個體咨詢與團體輔導相結合的方式,為不同群體學生提供心理服務。在建立嚴格的保密制度基礎上,通過電話預約、網絡預約、當面預約等形式,每天向全校師生提供電話咨詢、在線咨詢以及面詢等個體咨詢服務,且咨詢記錄完整。每年接受個體心理咨詢的師生300余人次。另外,針對不同群體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訂詳實、可行的團體輔導方案,指導開展團體輔導服務10余次。為了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詢服務,提升心理咨詢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開展案例研討與督導活動。每學期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接受校外案例研討與督導7~8次,專兼職教師接受校內案例研討與督導5~6次。
4.4推進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是底線
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后防線。每年10月份,機電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二級心理輔導站,對當年入學的所有新生進行心理普查,為新生建立心理檔案。根據(jù)普測結果,將重點關注學生名單上報并下發(fā)至有關系部學生管理負責人,對其進行關注。另外,通過預約訪談,對重點關注學生進行面詢,進行進一步排查,為系部提供決策依據(jù)。除了心理普查,還建立了周匯報制度,開展定期排查工作。每學期開展定期心理排查18~20次,并及時將有關情況上報,為構建和諧、平安校園打下扎實基礎。當出現(xiàn)心理危機事件時,立即啟動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預警與干預機制,相關人員各司其職,將心理危機事件對當事人及其身邊人的影響降至最小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但由于高職院校組建相對較晚,在辦學條件、生源素質、社會形象、大學生的發(fā)展設計等諸多方面與普通高校有相當差距,并對高職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立足高職院校之際,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構建有針對性的教育模式,就顯得日益重要。本文根據(jù)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實踐,借鑒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針對高職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提出構建“以高職生主動自助為主體,全員參與、全程受訓、全方位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文簡稱“一自三全”模式)。
一、“一自三全”模式的內涵“模式”
是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教育對象身心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通過施加積極影響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xiàn)學生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活動。在當前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院校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以什么模式來開展呢?我們認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當遵循人本主義思想,全過程、全方位地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地相信學生,大力提倡學生自助,給學生潛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條件。依靠咨詢員、輔導員和科任教師三支隊伍,構建以高職生主動自助為主體,教育者全員參與、大學生全程受訓、教育因素全方位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突出高職生主體地位,倡導大學生主動自助。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教育對象作為主體積極參與其中,并力求實現(xiàn)自身素質優(yōu)化的基礎上,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實現(xiàn)。對于高職院校來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多措并舉,積極推進大學生自我教育主體地位的落實。教育者應通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啟發(fā)和引導大學生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并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消除負性情緒的心理困惑,不斷提高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fā)展和自我認知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不斷得到增強。從而把“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外在教育要求內化為大學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覺行動。2.強化全員育人觀念,確保教育者全員參與。被教育者的成才依賴于教育者集體的共同作用,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而言,離不開高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同樣,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單單是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任務,也不僅僅是心理咨詢人員和輔導員的應盡職責。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把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教學、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突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全體教育人員共同參與,積極營造健康、和諧的氛圍,共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3.從入學到畢業(yè),做到大學生全程受訓。提倡高職生自助,并非對其放手不管。在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注重教育的系統(tǒng)性、階段性、連續(xù)性。一方面對高職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階段性。對大學新生要進行以側重新生活適應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訓練,大二的學生應側重人際交往、自我設計、戀愛與婚姻心理的訓練,大三學生要側重就業(yè)、擇業(yè)心理的訓練。另一方面,對高職生進行的生活適應、人際交往、自我設計、戀愛與婚姻心理、就業(yè)擇業(yè)心理的訓練要貫穿于高職生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相互之間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4.樹立大教育觀,實現(xiàn)教育因素全方位滲透。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從全局出發(fā),加大工作機制建設和軟硬件投入,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方位系統(tǒng)推進。一是建立家校互動機制,通過輔導員與家長的定期聯(lián)系,發(fā)揮家庭、社會和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因素,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二是既注重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還要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載體的教育功能,將心理保健意識滲透其中;三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心理健康的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結合起來。既要扎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要發(fā)揮“互聯(lián)網+”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滲透性。
二、“一自三全”模式的基礎條件
鑒于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現(xiàn)狀,“一自三全”模式的實施,需要具備如下基礎條件:一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或副校長擔任組長。下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輔導室等相應機構;二是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人員隊伍。選派具有良好的專業(yè)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的教師從事心理咨詢與教育工作,并通過參加培訓、學術交流和研討會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三是保證必要的經費投091周刊入。要根據(jù)有關文件精神,依據(jù)學生人數(shù)、專業(yè)、年級、性別構成比例、工作開展情況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項經費;四是保證固定、夠用、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辦公場地,并配備電腦、打印機、電話等必要辦公設備,購置相應的測試軟件。
三、“一自三全”模式的實施
1.端正高等職業(yè)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高等職業(yè)教育應該培養(yǎng)具有較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心理素質屬于核心素質,是否達標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質量。但在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中,人們往往過于重視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一定程度上忽視或忽略了心理素質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先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心理健康、有道德的人,要將心理素質與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同時,加強學生操作技能培養(yǎng),增強學生自信,在將來能夠以健康的心態(tài)參與職業(yè)競爭。2.確保高職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正面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立足大學生的身心實際,具有針對性,突出大學生的參與性。如拓展訓練、心理運動會、心理劇展演等心理類社團活動;二是組建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與互助小組,挑選熱情開朗、具有助人意識的大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培訓,擔任小組組長。定期組織小組同學開展心理素質訓練活動,并及時關注問題學生的情緒動向,如心理委員選聘與培訓等;三是做好特殊群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針對經濟貧困、學業(yè)困難、擇業(yè)受挫等特殊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自信、自強、自立。3.發(fā)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基礎作用。一是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工作,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做到有針對性的動態(tài)監(jiān)控;二是發(fā)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保健意識;三是適時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和報告,立足學生心理實際,幫助其解疑釋惑;四是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環(huán)境,做到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教風學風優(yōu)良,對大學生心理實現(xiàn)潛移默化的保健作用;五是通過建立心理衛(wèi)生三級保健網,形成由“心理委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組成的心理危機監(jiān)測、評估、預防和快速反應制度和運行機制。4.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輔導員的主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輔導員的崗位職責決定了他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一是在關注對象群體方面,要不斷優(yōu)化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輔導員心理素質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同時,還要積極做好學校教職員工群體的心理保健工作;二是在關注的方法內容方面,要做到善于觀察,精于溝通,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有關學生思想與心理狀態(tài)的信息;三是在家校合作方面,應注意與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為家長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共同關心學生的心理保健。
作者:蘇坦 單位:鶴壁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陶愛榮.《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0年第4期.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誤區(qū);引導
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已有了很大發(fā)展,無論在理論研究、教材建設、師資培訓,還是教育活動的開展,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近幾年高等教育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帶來了重大的影響。一方面,形勢要求高等院校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又面臨著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形式、手段、有效性等問題的困擾。正確認識和分析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誤區(qū),積極思考相應的對策,有助于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九大”誤區(qū)
1.1認識上的誤區(qū):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割裂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聯(lián)系。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與品德教育之間的關系,有兩種不正確的觀點:一種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把大學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乃至政治觀念上的問題,都歸因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萬能的;另一種是將大學生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統(tǒng)統(tǒng)視為思想品德問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認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1.2實踐中的誤區(qū):重心理測試、輕科學分析。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等同于心理測試,在所謂的硬件上下功夫,熱衷于搞各種心理測試,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和簡單化,對心理問題的科學分析不夠。
1.3咨詢中的誤區(qū):在心理咨詢中重障礙咨詢、輕發(fā)展咨詢。由于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從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入手的,使一些人誤認為高校心理咨詢的對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礙、人格缺陷的異常大學生,而與多數(shù)心理健康但面臨著成長與成才、情感與事業(yè)、日常生活事件的處理等諸多問題的大學生無關,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和范圍有很大局限,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發(fā)揮。
1.4診斷中的誤區(qū):重心理問題診治、輕預防引導。目前,雖然全國大多數(shù)高校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但許多高校卻存在著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準問題,重視個別學生的咨詢診治而輕視普遍防治與引導問題。
1.5研究中的誤區(qū):重心理問題的調查、輕心理求助方式的調研。許多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調查,并根據(jù)調查結果研究制定相應的措施,很少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幫助與求助方式,如對大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是否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詢機構、他們最愿意采取什么樣的求助行為等等研究不夠。
1.6課程開設的誤區(qū):重心理課程的開設、輕心理訓練活動的進行。有些高校熱衷于開設心理知識類的課程,將心理知識教育簡單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輕視心理活動的訓練。
1.7人員使用上的誤區(qū):人人都可做心理咨詢老師,心理咨詢人員不需要進行專門培訓。目前高校中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主要有心理輔導教師、德育工作者、醫(yī)務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而且多數(shù)是兼職人員,各方面人員的配合較少,教育效果不如人意。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一部分專兼職教師,因沒有經過心理輔導的專業(yè)訓練,對心理學知識了解不多,對心理測試技術和心理輔導方法不熟,在教育過程中經常受德育思維模式的影響,違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特有規(guī)律和要求,對大學生的心理會產生副面作用,所以教師的專業(yè)化是心理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8學生中的誤區(qū):把前往咨詢輔導的學生看成神經病或精神病。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多數(shù)大學生對接受心理輔導還存在著偏見和誤解。大學生普遍認為,前往咨詢輔導的同學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見不得人的隱私或道德品質方面有問題。正因為這些誤解和偏見,大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求助率還很低,很多同學寧愿飽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以至影響正常學習、生活、工作,也不愿或不敢前去接受輔導。據(jù)資料統(tǒng)計,高校中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約占總數(shù)的20%~30%,而各高校心理咨詢、輔導機構一年接待的學生只占學生總數(shù)的5%左右。
1.9機制上的誤區(qū):心理咨詢人員不是德育教師系列,不需要評職稱。雖然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管理機制、從業(yè)人員的編制、待遇、職稱評聘等保障機制都提出了要求。但有關資料顯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卻存在保障機制不完善,從業(yè)人員待遇低,職稱評聘無保障等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流失,這反映了心理輔導教師所處的不良環(huán)境與尷尬地位。
2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要進一步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和目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首先應立足于教育和發(fā)展,即著眼于全體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面向大多數(shù)健康正常的大學生,積極開展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教育,優(yōu)化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長、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yè)、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問題,預防心理問題,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全面發(fā)展;其次是咨詢治療任務,通過個別咨詢或治療,幫助少數(shù)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擺脫困惑,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緩解和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健康發(fā)展。由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具體可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針對全體大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的宣傳教育,增強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人格的發(fā)展和完善;二是針對少數(shù)存在輕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運用心理咨詢等方式方法,積極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惑,防止輕度心理障礙“惡化”發(fā)展,提高這部分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增強心理健康水平;三是針對極少數(shù)患有嚴重心理障礙或疾病的大學生,通過初步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控制或緩解病情,并積極協(xié)同有關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幫助這部分大學生擺脫或改善心理癥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2要努力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
根據(j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全面發(fā)展。通過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開發(fā)和優(yōu)化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要通過傳授心理調適的方式方法,積極開展環(huán)境適應、人際關系和情緒情感等問題的輔導,幫助學生學會或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及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康、積極、向上、富有正義感與同情心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第二,加強心理衛(wèi)生教育,預防心理障礙,提高心理健康的整體水平。要針對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的基本問題和常見的心理障礙,宣傳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了解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徑與方法;并通過解析心理異?,F(xiàn)象、原因及表現(xiàn),使大學生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心理問題,消除誤解或成見,形成能在必要時主動尋找?guī)椭囊庾R。轉貼于
2.3要深入探討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與方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建設,立足教育,貴在落實。
(1)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組織機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系統(tǒng)工程,理應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這項系統(tǒng)工程的運作;只有機構落實、人員到位、任務具體,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規(guī)范、穩(wěn)定、深入、持久、有效地進行。同時,應保持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相對獨立性,盡量避免該機構與學校管理部門屬掛靠、相鄰或重疊關系,縮短與學生間的距離。加強領導,完善工作體制,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
(2)廣泛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學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全體受教育者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也應面向全體學生,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教育上,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從中受益,而不能等問題出現(xiàn)以后才去進行心理干預。實踐證明,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選修和輔修課程,同時針對不同大學生群體特點以及學生關心的共同問題,舉辦系列專題講座或報告等,并通過校園各媒體廣泛宣傳,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是提高教育實效的有效途徑,可以彌補有限的課堂教學和心理咨詢的不足。只有形成課內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網絡和體系,才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轉變教育觀念,重視、關心和積極參予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是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特別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各任課教師(不僅僅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要結合教學實際過程,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貫徹心理學思想,滲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開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班主任或輔導員不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發(fā)揮作用,也要在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4)科學、規(guī)范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和咨詢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要從新生入手,通過科學的心理測驗建立學生個人心理檔案;對于測量出的有明顯心理障礙傾向的學生,要建立咨詢檔案,并通過不同形式的咨詢工作,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輔導;對于日常咨詢中發(fā)現(xiàn)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到專業(yè)衛(wèi)生機構進行治療。
(5)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監(jiān)管系統(tǒng),形成“校——系——班級——公寓——宿舍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保健網絡”。其中“學校”以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為核心,以穩(wěn)定的專兼職專業(yè)教師隊伍為主體,負責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日常心理咨詢與輔導?!跋怠⒃骸币愿飨捣止軐W生工作的負責人、輔導員和班主任為主體,為本系學生提供幫助、輔導,并解決部分心理問題?!凹壔虬嗉墶蓖ㄟ^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從學生中培養(yǎng)和選拔一批骨干分子或聯(lián)絡員,及時反映遇到的心理問題或異常表現(xiàn)。“公寓”管理人員扮演心理觀察員的角色,一旦在公寓發(fā)現(xiàn)異常行為學生,承擔救援和上報職責。“宿舍”舍長發(fā)揮心理守護員的作用,準確把握學生心態(tài),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援救工作。
(6)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題研究工作。只有通過研究才能提出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合理化建議,為學校制定相應的學生管理政策、措施提供依據(jù),從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良性循環(huán)。也只有通過研究,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才能使高校把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關系協(xié)調能力、自我獲取知識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人才作為自己的努力目標,才能堅持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本,注重人格、人品、個性、知識、技能、良好身心素質的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胡佩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論與當代[J],2005,(6).
[3]黃賜英.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論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6(2).
[4]常濤,張正明.新時期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4).
[5]彭萍.心理健康課的方法途徑及實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
[6]楊曉慧.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2).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有助于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目前,不少高校已經開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并融入到學科教學中,這樣做不但可以讓高校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視,而且還可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通過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高校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克服能力得以提高,還能夠幫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積極團結協(xié)作,不斷豐富教育經驗,以不同的方式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在高校心理學課程及相關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都存在著相同的教育目標。因此,當下高校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將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地融入到學科教育中,探究教育規(guī)律,為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積累更多、更豐富的經驗。
2.有助于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防治工作。不少高校都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十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為了引導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也不僅僅是為了消除大學生的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在生活、學習、交往中學會適時調整心態(tài),與人和諧相處、健康發(fā)展。過去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群體,是以診治為主。而現(xiàn)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則則是側重于教育發(fā)展性,以全部大學生為對象,給他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并合理解決心理問題,是以防治結合為主??v觀當前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以防治結合為主的教育形式更加有助于改善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讓他們的困難承受能力得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不斷增強,為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3.有助于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當前,高校應該根據(jù)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來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實際上,現(xiàn)在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有三種。第一,醫(yī)學理念。醫(yī)學理念是以學生的心理疾病特點為主,用心理咨詢的方式解決他們長期存在的心理問題。第二,教育理念。針對整個大學生群體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解決他們在面對心理問題時的焦慮表現(xiàn),使之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和學習。第三,教育綜合理念。該理念將社會、教育和醫(yī)學有機統(tǒng)一起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多樣化選擇,為大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培養(yǎng)途徑提供了更多實現(xiàn)的可能性。因而高校要認真研究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情況,并據(jù)此制定科學、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分析
1.科學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功效。針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關注個別學生的嚴重心理疾病,不斷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意識,解決他們的人生困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從思想意識和心理上雙管齊下,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高尚道德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讓他們能夠更加坦然地面對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所以,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時,就能夠糾正高校過去那種枯燥說教的心理教育方式,讓高校能夠通過更加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來解決當下大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幫助大學生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學會保持健康心理。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高校應該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構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以充裕的課程學時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心理學,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另外,學校還應該根據(jù)自身條件來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軟硬件設備。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設共享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以信息化管理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咨詢服務。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既要打造高品質的教學質量,又要引導學生真正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氛圍中,師生共同探尋心理健康問題及相關的解決方案。高校在考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情況時,應該從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收獲、教育目標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高校還應該以課外實踐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譬如做義工、進福利院、做宣傳等等。
3.運用多元化教育方式。實施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高校防治學生心理問題的一種趨勢。大學生群體中的心理問題較多,形成的原因也不一樣,因而單調的教育方式是沒有效果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孤立進行,要聯(lián)合各方面的力量(家庭、社會等等)來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體來說,就是要和大學生打成一片,用交流、咨詢等方式去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學習、生活、交際等方面的問題,教會他如何運用正確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礙。高校要改變以往那種等大學生上門咨詢心理問題的陳舊觀念,積極主動利用校園網、公開講座等方式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他們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當中,強化大學生的心理受挫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夠更加堅強地面對現(xiàn)實,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