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描寫送別的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送別的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描寫送別的詩

第1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是寫景?還是送別?鑒于這種情況,的確該細細商榷了。詩里讀不到送別的影子,好友送別,尤其是古人,總有一種淡淡的離愁縈繞心頭。但這首詩中找不到,整首詩洋溢的是歡快,流淌的是美景。難道,楊萬里,造詣極高的詩人,寫作也有離題的時候。題目為送別,可詩中卻只字未提離別情。情在何處?其實它就隱藏在碧綠的荷葉下,蘊藏在別樣紅的荷花中。翠綠的荷葉涌向天邊,嬌媚的荷花別樣鮮艷,場面宏大,渲染天地之壯闊,讓人驚嘆。盡管有離愁也都被這滿湖的荷葉荷花遮蔽了,彰顯不出來。因為景美心情快樂,因為景美深受感動,因為景美掩蓋離別情。所以詩人濃墨重彩地寫了荷葉荷花,他們的離別之情則蘊含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句詩中。

這首七絕的名句是“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駐足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晉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jié)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然后,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翠綠的蓮葉,涌到天邊,使人感到置身于無窮的碧綠之中;而嬌美的荷花,在驕陽映照下更顯得格外艷麗。這種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展現(xiàn)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前兩句寫感受,造句大氣,使讀者還未領略西湖美景,已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后兩句寫實景,詩人描了一幅接天荷葉、荷花在麗日下交相輝映的絢麗畫面。全詩先贊后敘的手法,一上來就抓住讀者,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用“碧”、“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效果,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接”、“映”又使整湖荷花、荷葉展現(xiàn)出動態(tài)之美。全詩虛實結合,動靜相宜,情景交融,表現(xiàn)出濃厚的送別情。

第2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體會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3.感受六月西湖荷花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詩中描繪的景物并能想象畫面,體會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引――盤活經(jīng)驗,理解詩題

1.揭示課題。

生: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時間是早晨,從“曉”字可以看出。

生:送別的地點是在凈慈寺外。

生:送別的人是楊萬里的朋友林子方。

2.師:凈慈寺是西湖邊上的一座寺廟。林子方是楊萬里的一位朋友。以往學過的送別詩表現(xiàn)的主題是什么?

生:離愁別緒;臨別囑托;牽掛不舍……

3.師:這首詩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

設計理念:溫故知新,為體驗這首詩獨特的送別情感做好鋪墊。

二、讀――疏通詞句,整體感知

1.俗話說,詩畫一家。請同學們聽著配樂詩朗誦,閉上眼睛,在腦海里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景象。

2.這么美的詩,想讀嗎?(自由讀詩,讀正確、流利。)

3.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給別人聽,看誰讀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師共讀,男女生對讀,小組分配讀等。)

4.再讀詩。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對詩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畫出難理解的詞句。重點理解“四時”“無窮碧”“別樣”等詞句。

5.根據(jù)對詩的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讀出詩句的節(jié)奏韻律。

設計理念:“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則自然精讀,精讀后,理見自得”。讀書要求層層遞進,由讀準音、讀順句到讀出節(jié)奏,要求逐步提高。

三、述――感受畫面,生動描述

1.同學們,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剛走出凈慈寺,清風拂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閉上眼睛去聽,去想。老師范讀三、四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書:藍天 碧葉 映日 荷花。

3.同學們,你能描述那樣的景象嗎?

師:滿池的葉,滿眼的綠,遠遠伸向遠方,與藍天相接。

4.引導學生說說荷花在六月陽光照耀下的顏色、姿態(tài)等。

5.師:看啊,那綠色的蓮葉,極目一望,無邊無際;那艷麗的荷花,嬌艷嫵媚,輝映朝陽。你能通過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嗎?

設計理念: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教學中著力為學生的個性解讀提供機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fā)學生用大膽的想象去填補詩歌意象的空白,用語言去再現(xiàn)優(yōu)美的畫面。

四、品――體味語言,感悟詩情

1.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細細揣摩,可能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與驚喜。

2.學生讀詩,教師相機引導。不動筆墨不讀書。

3.生交流。

生:“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然,但讀者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領略到了西湖美景。

生: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與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既寫出蓮葉的無邊,又渲染了天地的壯闊。

生:映日又與荷花相襯,使整幅畫面更加生動。

4.師:在詩人的筆下,在同學們的腦海里,夏意濃濃的西湖像一位熱情的姑娘對我們嫣然微笑。詩題寫送別友人,可詩中沒有敘寫友誼,沒有抒發(fā)離愁,而是描寫了西湖的如畫美景?,F(xiàn)在同學們再吟誦這首詩,想象送別的畫面,然后談談讀到的是詩人一份怎樣的感情。(生自由朗讀,品味)

5.生交流。

生:高興的心情。友人前程似錦,詩人送別自然高興。

生:明朗的心境。朋友的離去,不等于友誼的失去,所以詩人眼中是美景,詩中是美景。

生:詩人以美景送別,想讓美好的回憶成為永久的珍藏。

6.師小結:我們同學從這首送別詩中不僅讀出了荷花的別樣紅,也讀出了詩人的別樣情。

7.古人以詩明志,以詩寄情。讓我們在誦讀中體會詩人那一份別樣的情感吧。(學生背誦,誦讀)

設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品味語言、欣賞語言,享受經(jīng)典語言的內涵和魅力,促進語言積累,得到美的熏陶。反復誦讀,細細揣摩,大膽猜想,各抒己見。

五、拓――拓展欣賞,豐富積累

1.媒體出示楊萬里另一首描寫荷花的詩《小池》,讓學生結合生字注音自讀。

2.讓學生結合投影插圖和注釋,說說自己看到的畫面。

3.比較學習。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學生根據(jù)要求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4.引導歸納。冰清玉潔的荷花深得文人墨客的喜愛。對于美的事物,人們總會不約而同地鐘情于她。

設計理念:教師用活教材:既憑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適度的拓展閱讀,使教學內容豐滿充實。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培養(yǎng)初步的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六、練――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以荷花為吟詠對象的古詩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收集有關詩作讀一讀,品一品,并挑選你最喜歡的一首詩,抄下來,并附上閱讀賞析,準備在班上交流。

第3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送 別

〔唐〕王 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①。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注釋:

①南山:即終南山,主峰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南。

詩意:

我下馬為你置酒,問你去往何方。

你說你郁郁不得志,打算歸隱在終南山旁。

我理解你內心的情緒,你只管去就是了,我也不再多問。山中的白云永遠自由地飄著,定會驅散你的愁悶。

賞析:

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主客問答的方式結構全詩,別開生面。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下馬飲君酒”交待詩人與朋友飲酒餞別,問朋友要去往哪里。之后在一問一答中,詩人交代了送別的背景:朋友仕途受挫,決定歸隱于終南山旁。最后兩句是詩人對友人說的話,寫得頗為灑脫。上句“但去莫復問”,是說既然人生在世不稱意,那么去便去,何必多問?下句“白云無盡時”,是說比起人間的瞬息榮華,大自然才是永恒的,脫離了世俗的樊籠,我們也可以像山中的白云那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忘懷得失,自得其樂。這是詩人對友人的勸慰和祝愿:即使仕途失意,仍然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回自身的價值。詩人在抒發(fā)離別之情的同時,也寄寓著自己復雜的思想情感。王維對歸隱的友人流露出羨慕向往之情,也間接反映了詩人對現(xiàn)實有所不滿。

這首詩雖然是送別失意的友人,卻沒有常見的悲戚傷感,而是俊逸灑脫,別具一格。全詩語言簡練,明白如話,看似平淡無奇,卻又意味無窮,特別是最后兩句,詩意濃厚,詞淺情深,值得回味。

謝亭送別

〔唐〕許 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①,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注釋:

①勞歌: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邊,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所唱的歌,后人也稱送別歌為勞歌。

詩意:

唱一曲送別歌,友人乘坐的行船就要起航,夾岸青山,滿山紅葉,河水迅疾地流過。

到了傍晚,我酒醒了,而友人已經(jīng)遠去,我走下謝亭的西樓,正值風雨交加。

賞析:

這首詩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之后所作,寫傷別之情。首句敘事,點明送別主題,選取了別離在即、友人的行船就要起航這一時間點。次句描寫江上景色。金秋時節(jié),紅葉青山,秋水浩蕩,正宜歡聚同賞,然而詩人與朋友卻偏偏在此時此地分離,以樂景寫哀情,更反襯出離愁別緒之深重。由于惜別,所以感覺水流急速,朋友的行舟去得太快,景中含情。詩歌后兩句情景交融?!熬菩选倍?,說明時間已是送別友人之后,同時表明之前詩人為了減輕離別的苦痛,多喝了幾杯,一醉方休,足見詩人之不舍,甚至不忍直面別離,只能借酒消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等醒來時,天色漸黑,友人已遠,詩人感到孤獨悵惘。不巧樓外正值風雨交加,如愁緒般紛亂的雨絲令人更添凄楚?!叭漳骸薄皾M天風雨”同樣是景色描寫,然而與之前的“紅葉青山”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鮮艷,一個晦暗,在視覺感受上給人強烈的沖擊力,充滿藝術張力,充分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感。全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助不同時間點的不同風格的景物,將濃烈的情感自然地抒發(fā)出來,含蓄深厚,真摯動人。

淮上與友人別①

〔唐〕鄭 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②,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注釋:

①淮上:指淮南鎮(zhèn),在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一帶。

②揚子江:長江下游河段的舊稱。

詩意:

揚子江頭,楊柳青蔥,春意盎然,飄飛的楊花讓將要渡江的行人十分憂愁。

在傍晚的離亭里,幾聲笛音隨風飄來,我們就要在此分別了,您要去湖南,而我要去陜西。

賞析:

第4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關鍵詞:送別詩特點 意象 情感 表達技巧

重團聚、怨別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心理。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別離”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容。而送別詩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例如今年江蘇卷考查了王昌齡的《送魏二》,天津卷考查了司空曙的《峽口送友人》和雍陶的《送蜀客》,江西卷考查了陳與義的《送人歸京師》,那么,掌握鑒賞送別詩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們要從哪些角度去掌握呢?

為了更好地應對高考,完成送別類題材的詩歌鑒賞,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歸納總結其特點。

一、送別詩中常見題目

送別詩題目中往往有“贈、別、送”之類字眼。如:《贈汪倫》《別董大》《別舍弟宗一》《送元二使安西》《送魏萬之京》等。就送別時詩人作為主客對象而言,送別詩可分為送別、留別(留贈送行者)兩類。

二、送別詩中常見意象

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的亭子,人們常在長亭送別,從而使得長亭這一自然景觀常常出現(xiàn)在與送別有關的作品中。江淹在《別賦》中說:“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贝撕笕藗儽阌谩澳掀帧弊鳛樗蛣e詩的意象。

楊柳?!傲闭?“留”也,二者諧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這一古老的風俗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p>

秋、夕陽、日暮。許多詩人喜歡把離別與秋、夕陽、日暮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濃濃的離情,這是因為憂傷的情感和蒼茫的暮色冷清的季節(jié)相協(xié)調,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來說,暮色漸起漸至蒼茫,最能勾起他們的離情別緒,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說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除了上述意象外,送別詩還常用:酒、春草、寒蟬、蘭舟、古道、西風、畫角、鷓鴣、春風、秋月、落葉、殘紅、敗荷、江水、細雨、寒鴉等。

三、送別詩中常見情感

送別詩大多是凄清纏綿、低徊留連,表現(xiàn)惜別恨別之意。周紫芝《踏莎行》“如今已是愁無數(shù)。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黃昏時刻已經(jīng)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擔心今晚將如何度過,因別而愁情無限。

送別詩中也有積極開朗,格調高遠,以壯語慰別的作品。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绷⒁獠辉谙e,而在勸勉,意氣洋洋,確實格調不凡。

還有借別抒懷之作。柳宗元《別舍弟宗一》“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抒發(fā)的不僅有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更有詩人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

四、送別詩常見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在詩詞鑒賞中主要指抒情方式、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等幾個方面。

1.抒情方式

送別詩主要抒寫離別之情,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1)直接抒情的,如高適《別董大》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澳钋奥窡o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間接抒情的,又有多種形式。①以喻顯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闊、別情深摯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笨雌饋硎茄矍熬跋?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②借物襯情的,如杜牧坦率真摯、留戀纏綿的七絕《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弊髡邲]有正面表現(xiàn),而是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會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在詩人的眼里,蠟燭的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蠟燭擬人化了。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了。結句的“到天明”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從側面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③借景抒情的,如唐詩人劉長卿五絕《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本廊绠?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這幅畫除了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也令人回味不盡。進而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了一種閑淡的意境。

2.藝術手法

送別詩中常見的藝術手法有虛實、用典、比興、襯托等。

(1)虛實:王昌齡《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虛實結合,前面寫實景,后面為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

(2)用典:王維《送梓州李使君》的尾聯(lián)“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運用有關治蜀的典故。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

(2)比興:柳宗元《別舍弟宗一》的頸聯(lián)“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運用了比興手法?!肮饚X瘴來云似墨”寫柳州地區(qū)山林瘴氣彌漫,天空烏云密布,象征自己處境險惡?!岸赐ゴ罕M水如天”,遙想行人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闊天長,山川阻隔,想見很難。

(4)襯托: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詩中有兩處描寫自然景物,畫面感強。前者寫紅葉青山的美景,襯托朋友的留戀之情;后者描寫滿天風雨,是烘托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

3.修辭手法

送別詩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反問、對比等。

(1)比喻:王維的《送沈子福之江東》“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歸”把自己心中無限依戀惜別之情比成眼前無邊無限的春色。

(2)擬人:戎昱《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3)反問:李白《金陵酒肆留別》中“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運用了反詰與比較的修辭手法。詩人以流水與愁思相比較,并以反詰句形式出現(xiàn),使人覺得新鮮,而且神情畢肖,韻味悠長。

(4)對比:既是修辭手法,也是藝術手法。韓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前兩句與后兩句形成鮮明的對比。

除上述幾種修辭手法外,還有夸張、頂針、一語雙關等其他修辭手法,也經(jīng)常在離別詩中運用。

總之,送別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種常見的主題。它有一些常見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題目、意象、情感、表達技巧上,熟知這些特點,將對我們閱讀鑒賞送別詩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唐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版.

[2]《宋詩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4年版.

[3]《唐宋詞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版.

第5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推薦理由:

一首超越時代的驪歌

肖文 周冬梅

《送別》是一代藝術大師李叔同于1915年前后在逝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時填寫的一首著名的驪歌。驪,是一種黑色長足的馬;驪歌,離歌的別稱,即送別時所唱的歌,現(xiàn)今多指畢業(yè)歌。驪歌在中國甚多,但首屈一指的當推李叔同填詞的《送別》。

第6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關鍵詞】詩歌 思想情感 方法

情感是詩歌的生命,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更是詩歌鑒賞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我們如何更準確、到位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呢?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試做了探究:

一、盡量知人論世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詩歌風格;“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通過對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風格以及時代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我們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因為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時代遭遇,往往會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中留下深深的痕跡。

就個人風格而言,如李清照,她是婉約派的代表,她的詩詞多憂郁傷感。了解這一點,我們在鑒賞她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時候,往往就有了“終南捷徑”的味道了。

就時代風貌而言,如盛唐,詩人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二、大致了解類型

詩歌從內容上來分可以分為送別詩、羈旅思鄉(xiāng)詩、思婦閨情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詠史詩、詠物言志詩等這幾個類型,如果我們在做詩歌鑒賞題詩,能對該詩所屬的內容類型有個大致的了解,那對我們了解這首詩的思想情感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某一內容類型的詩,它們的思想情感通常是幾個固定不變的表達。如:

1.送別詩

由于道路的難行,交通工具的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這類詩詞大多纏綿、傷感,多表達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相見無期等的離愁別緒。當然,也有部分是抒發(fā)豪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雖是送別詩,卻無送別的悲悲戚戚。

2.羈旅思鄉(xiāng)詩

因為身處異地他鄉(xiāng),只身一人在外漂泊,羈旅思鄉(xiāng)詩大多表達的是漂泊之感,思鄉(xiāng)之愁,牽掛之情(如國家、親人朋友),以及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如南宋趙長卿的詞《臨江仙?暮春》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

3.思婦閨情詩

顧名思義,就是以閨中思婦的幽怨愁緒為主要寫作內容的詩。這些詩有的是對在外為商為官或戍邊征戰(zhàn)的丈夫的思念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對丈夫生活和事業(yè)的關心,對戰(zhàn)爭的厭惡;有的是感嘆虛擲韶光,青春易逝。當然,不能忽略這樣一類詩――宮怨詩,這類詩往往抒寫盼望寵幸、失寵被棄、孤寂幽怨、韶光易逝、渴望自由等內容。

4.山水田園詩

因為抒寫的對象是自然景觀和田園生活,這類詩歌往往描繪的是寧靜、平和、優(yōu)美、閑適的生活場景,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對詩中展現(xiàn)出的生活的向往。

5.懷古詠史詩

這類詩通常通過對“古跡”的憑吊,抒發(fā)朝代更替變化、盛衰無常、物是人非的感慨;通過對“古事”、“古人”的褒貶,表達對先賢的羨慕之情,對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愴之慨以及對當今統(tǒng)治的勸諫之意。

6.詠物言志詩

詩人在詠物言志詩中通常借助象征、寄興的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人格、觀點寄托在所描摹的事物上,達到“詠物”、“言志”二和一。

7.邊塞詩

這類詩詞是邊塞生活的反應,大多和戰(zhàn)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由此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也多種多樣。有的反映邊塞的山川風物和風物人情;有的謳歌戰(zhàn)士的奮勇殺敵的氣概;有的表現(xiàn)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的渴望;有的鞭撻的是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和好大喜功;也有的表現(xiàn)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這里就不一一窮舉。

當然,詩歌就內容上來看還可以有其他類型,這里筆者就粗淺地列出幾種常見的供大家參考。

三、正確疏通句意

詩歌是一種語言凝練、思想情感深刻的藝術形式。詩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現(xiàn)力最強的一事、一物、一景來表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并把這種看法壓縮在短小的篇幅里。因此,要在有限的篇幅里來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就不能不把句意疏通好。如何疏通好句意,這個問題覆蓋面很廣,這里談幾點個人看法。

1.多讀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梢姸嘧x在理解句意上的重要性。讀多了,自然會形成語感,也自然會使我們對一些很凝練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筆者了解到,學生由于受考試時間和場地的限制,做古詩詞閱讀時往往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忽略“讀”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而這樣勢必使答題質量降低,尤其影響對詩詞思想情感的判斷。

2.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

筆者在教學中常常碰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在對詩歌內容尤其是其中的景物描寫進行展開時,總是顯得很拘泥,放不開。有時甚至像是在進行文言文翻譯,一字一句點到,語言很干癟。本來很優(yōu)美的畫面,經(jīng)他一敘述,美感全無。詩中的意境不能正確感知,情感把握肯定大打折扣。所以,這時在忠實于原詩的基礎之上,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與想象就顯得十分重要?!巴ねぎ嬼聪荡禾叮钡叫腥司瓢牒ā保ㄠ嵨膶殹读υ~》),讀到這一句,我們很自然的想見一幅依依送別的畫面:一條華美的小船靜靜地停泊在碧綠的春潭邊上,送行人和行人不忍分離,在喝酒餞行,借酒消愁,可是又“都門帳飲無緒”(柳永《雨霖鈴》),所以只是“半酣”。

3.注意固定意象的特定含義

盡管在鑒賞詩歌時,我們對其中的藝術形象不應作機械的理解,但有些藝術形象,如一些草木花果、鳥獸蟲魚及月露風云等等,由于經(jīng)過多人的反復使用后,已逐漸成為一種普遍認同的文學意象、文化符號,所以,我們要注意積淀其中的特定含義。如:

梧桐――凄苦、凄涼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昔盛今衰)

猿猴――哀傷、凄涼

云――游子、漂泊、自由自在、奸佞小人

西風――衰敗、惆悵、游子思歸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08年江蘇高考題的詩歌鑒賞題《登金陵鳳凰臺》的第二題“‘總為浮云能蔽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得到體驗。雖然不是直接設題,但如果我們對其中的“云”或是“日”有相應的知識積淀,我想,對這一題的解決就容易多了。

4.理解典故

詩歌中的典故,通常給鑒賞帶來難度。因為這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淀,如果不懂典故內容,我們就無法弄懂作品內容,也就談不上弄懂作者的思想情感了。理解典故有兩個層次:一是典故本身的內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圖。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要理解這首詞中寄寓的情感,當然離不開辛棄疾的相關背景經(jīng)歷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但這里的一個又一個的典故也是不可不掃除的攔路虎。

5.弄清虛實

這里有個典型的例子。

題宗之家初序瀟湘圖

江南春水碧如畫,

客子往來船是家。

忽見畫圖疑是夢,

而今鞍馬老風沙。

學生在鑒賞此詩時,由于沒有弄清其中的一、二兩句是描寫的畫中之景,是虛寫;第四句是詩人的現(xiàn)實生活寫照,是實寫,因而在理解詩人形象和情感上就出了偏差。這提醒我們,在鑒賞詩詞時,一定要弄清虛實情況。

四、密切關注題注

詩歌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它往往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只要細加分析,就能基本分清詩歌的類型,從而大體上明白詩歌思想情感取向,這一點很多同學都能明白。但我們常常容易忽略的卻是詩后的注解。殊不知,注釋雖小,卻有著不可或缺的大作用。知人論事,了解一定計量的背景,一定計量的生澀用典,一些較生僻詞的簡單解釋,哪怕是一些看似沒有任何價值的地名,有時都會對我們的順利答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作用,我們千萬不能小覷。這里,筆者就不再舉例。希望我們在鑒賞詩歌時,一定要積極關注題注,不能“大意失荊州”!

當然,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還有很多方法,鑒賞時也許其中的某一方法就能受用,但更多時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才能更準確、更到位地理解詩歌的內涵和情感。以上只是筆者幾點粗淺的看法,不足之處懇請大方之家賜教。

【參考文獻】

[1]《2010高考語文核按鈕?考點各個擊破(江蘇版)》,青出藍考試研究室.

[2] 黃芳萍.《詩歌思想情感及其規(guī)范答題淺談》.

第7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我國的山水文學比較發(fā)達,吟詠祖國山川美景的詩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在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從景物描寫中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例如蘇軾的就是一首有名的寫景詩,描寫出了西湖剛晴又雨時富有魅力的美景,杜牧的《山行》,就描寫了深秋季節(jié)山中楓葉一片火紅,順著一條曲折的小路上得山來停步不前,是因為留戀著這美麗的楓林景色,畫面鮮明優(yōu)美;楊萬里的《小池》一詩,就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具有無限生命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情趣的生動畫面。詩人描摹物態(tài)時也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我們要從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一首氣勢磅礴的山水詩,他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廬山香爐峰的峭拔雄偉,在陽光下的紫氣蒸騰、煙霧繚繞、氣勢壯觀的景象以及瀑布從山頂直瀉而下、一落千丈的磅大氣勢,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于讀者眼前。賀知章的中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边@一比喻多么新穎,想象多么奇特!“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贊美了大自然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景象。

二、從送別詩中體會朋友情

珍視朋友親情,是我國傳統(tǒng)思想里的一種認識。古詩中所反映的濃郁的友情,乃是一份可貴的精神財富。關于友情的抒寫,多為送別之作。但同為送別詩,表達惜別之情的方式卻有微妙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仔細去領悟。例如,高適的《別董大》一詩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北風吹雁,長云暗日”,在高適的眼里似乎沒有半點離愁之感,他反而勸董大不必擔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誰不賞識像你這樣的優(yōu)秀人物呢?既表達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意,也是他對朋友品格才能的高度贊賞,對友人的未來的衷心祝福!還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細雨霏霏,楊柳依依,在送別的宴席上,詩人勸好友多飲幾杯,因為從渭城西行出了陽關,再不會遇到熟識的知心朋友了,何況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陽關更遠的安西呢?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勸酒,實際上卻是衷心祝愿好友,在遙遠而陌生的地方多多保重,一切平安。教學時,品味這兩首詩的細微差別,我們也就領悟到了它們的異曲同工之妙。

三、從邊塞詩中體會愛國情

詩人忠于祖國的一腔愛國之情往往在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中流露出來。這在一些邊塞詩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例如曹植的《白馬篇》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祖國,在沙場上這種英勇戰(zhàn)斗,不惜獻身的愛國之情溢于詩中:王昌齡的《從軍行》中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洋溢著濃濃的愛國之情。我們要抓住“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的場面描寫,讓學生領悟.僅僅戰(zhàn)場的風沙已經(jīng)足以穿透將士的鎧甲,而無數(shù)次的戰(zhàn)斗,敵人的矛戈刀劍不是更嚴重地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嗎?但他們“不破樓蘭終不還”,奮不顧身,實踐著不破頑敵決不回師的誓言;還有王昌齡的《出塞》一詩,前兩句描寫了皎潔的明月,雄偉的邊關。既引起人們對歷史上無數(shù)次反侵略戰(zhàn)爭的回憶,又是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見證。后兩句用漢代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征戍邊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這些正體現(xiàn)了將士們崇高的愛國之情。

四、從言志詩中體會人格情

第8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1.水何澹澹,________。樹木叢生,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觀滄?!?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淵明《飲酒》)

3.________,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6.________,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7.閑來垂釣碧溪上,________。(李白《行路難》)

8.造化鐘神秀,_________。(杜甫《望岳》)

9.__________,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10.白頭搔更短,________。(同上)

11.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_______!(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2.__________,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同上)

13.散入珠簾濕羅幕,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____,都護鐵衣冷難著。(同上)

15.天街小雨潤如酥,________。(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6.懷舊空吟聞笛賦,___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7. 夜來南風起,________。(白居易《觀刈麥》)

18.__________,童稚攜壺漿。(同上)

19.最愛湖東行不足,_______。(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0.________,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21.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2.君問歸期未有期,_______。(李商隱《夜雨寄北》)

23.蓬山此去無多路,_______。(李商隱《無題》)

24.無言獨上西樓,________。______。(李煜《相見歡》)

25.__________,衡陽雁去無留意,________。(范仲淹《漁家傲》)

26.________,去年天氣舊亭臺。(晏殊《浣溪沙》)

27.______________,聞說雞鳴見日升。(王安石《登飛來峰》)

28.________,親射虎,______。(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29._____。______,又何妨!(同上)

30.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

31.____,______,此事古難全。(同上)

32.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_______。(陸游《游山西村》)

33.簫鼓追隨春社近,_____。(同上)

34.醉里挑燈看劍,________。(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35.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36.________,零丁洋里嘆零丁。(同上)

37.________,小橋流水人家,______。(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38.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關路。(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39.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________。(同上)

40.浩蕩離愁白日斜,____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

二、理解性默寫,根據(jù)要求用詩文原句或自己的話填空

1.《關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引起____,____的美好聯(lián)想;______,____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__________,______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

2.《蒹葭》中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表現(xiàn)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觀滄?!分型ㄟ^豐富奇特的想象創(chuàng)造宏偉意境、抒發(fā)壯志豪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飲酒》中表達詩人遠離世俗名利羈絆,雖身居“人境”但閑靜無憂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展現(xiàn)詩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5.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中寫時序更替,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蘊涵生活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維在《使至塞上》中描繪塞外奇特壯美風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達對友人不幸遭貶的深切同情與關懷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行路難》中最能表達詩人李白堅信理想抱負一定能實現(xiàn)的倔強、自信、執(zhí)著精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望岳》中表達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與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杜甫在《春望》中描寫長安城被叛軍攻陷后遭到驚人破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抒寫憂國思鄉(xiāng)情懷的詩句是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xiàn)詩人杜甫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濟世情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下的詠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風見雪,創(chuàng)造別開生面的開闊雄奇氛圍的詩句是______,_____;描寫沙漠風光,烘托送別氣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描寫?zhàn)T行場面,帳內帳外互相映襯,表現(xiàn)友情濃烈深摯、心胸豁達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送別場面,把離別的惆悵深情融于雪景之中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現(xiàn)詩人劉禹錫對仕宦升沉、世遷的豁達胸懷,蘊涵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6.白居易在《觀刈麥》中描寫割麥者辛勤勞動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描寫拾麥者因________,______而抱子拾麥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表達自己對重賦下的農(nóng)民深切同情和關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17.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點,從仰視角度描寫禽鳥的優(yōu)美詩句是______,______,從俯視角度描寫花草的優(yōu)美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描寫將士們戒備森嚴,不可侵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用烘托手法描寫將士們黃昏練兵,威武雄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描寫深夜奇襲敵人的悲壯場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以抒寫官軍全體將士心愿的方式表達自己維護中央集權的堅定政治立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杜牧在《赤壁》中借題興嘆,評論赤壁之戰(zhàn)勝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杜牧在《泊秦淮》中諷喻晚唐統(tǒng)治者醉生夢死、荒誤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21.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以會晤的歡娛襯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轉化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2.李商隱在《無題》中抒寫濃郁的離別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抒寫纏綿的相思之苦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23.范仲淹在《漁家傲》中描寫與中原迥然不同的塞外秋景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思鄉(xiāng)和建功的矛盾心理,抒發(fā)愛國情懷的詞句是____,_____。

24.李煜在《相見歡》中借助比喻抒寫離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手法直抒亡國哀思的名句是______。

25.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借景抒懷,表達自己滿懷信心、銳意改革的遠大政治抱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

26.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嘆時光流逝,蘊涵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7.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借歷史典故抒發(fā)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以便御敵立功、報效祖國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寫下的寄寓離情,釋卻離怨,從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9.陸游在《游山西村》中寫下的蘊涵深刻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

30.辛棄疾在《破陣子》中追憶軍營生活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渴望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戰(zhàn)斗場面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直接抒發(fā)抗金報國、收復中原、建功立業(yè)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1.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寫下的以死明志,表達自己視死如歸、忠心報國、名垂青史的民族氣節(jié)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32.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時間天涯游子之悲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張養(yǎng)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概括封建社會本質,寄寓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封建統(tǒng)治者強烈譴責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以落花自比,表達自己雖然辭官離京卻不忘報國壯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

三、開放性默寫根據(jù)你的積累,按照題目的要求,寫出我國古代詩、詞、曲的原句,答案不限課內外

1.描寫春景的。2.描寫夏景的。3.描寫秋景的。4.描寫冬景的。5.詠雪的。6.詠蓮的。7.詠菊的。8.描寫高山的。9.描寫山水的。10.描寫花的。11.描寫鳥的。12.詠嘆花鳥的。13.描寫登高遠眺的。14.描寫洞庭湖的。15.描寫長江的。16.涉及黃河的。17.蘊涵深刻哲理的。18.描寫征戰(zhàn)生活的。19.描寫戰(zhàn)地紅旗的。20.描寫農(nóng)耕生活的。21.描寫農(nóng)村淳樸好客風尚的。22.直接描寫真摯友情的。23.直接抒發(fā)豪情壯志的。24.情景交融抒發(fā)惜別深情的。25.抒發(fā)愛國情懷的。26.抒發(fā)理想抱負的。27.托月抒懷的。28.抒發(fā)憂國憂民情懷的。29.抒發(fā)憂國思鄉(xiāng)情懷的。30.詠嘆歷史興亡的。31.以古人自喻的。32.巧用歷史典故的。33.抒發(fā)思親情懷的。34.描寫大海景象的。35.描寫塞外風光的。

四、語言的運用與化用運用出自課文的成語、格言、名句或者對其加以點化,自選話題,造句或寫話

1.輾轉反側:______________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_______

3.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_______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_______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_______

6.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____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篲______

8.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

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_______

10.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______

1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_____

12.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___

1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___

14.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_______

15.黑云壓城城欲摧:___________

1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___

1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____

18.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___

19.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_________

20.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___

2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___

2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_____

2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_______

2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

25.沙場秋點兵:_____________

2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

2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

28.寫出出自《〈論語〉十則》的六個成語,并任選三個造句或寫話。

答: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或寫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寫出出自《桃花源記》的四個成語,任選其中兩個,各造一句話。

答: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寫出出自《岳陽樓記》的五個成語,并任選兩個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寫出出自《醉翁亭記》的兩個成語,解釋其現(xiàn)代常用義,并各造一個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自選話題,用出自《出師表》的下列成語或名句造句或寫話。

①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顧茅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出自《魚我所欲也》的成語是哪一個?對這個成語,我們現(xiàn)在應該怎樣理解?請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出自《曹劌論戰(zhàn)》的成語是哪一個?請用它的現(xiàn)代常用義寫一句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篇:描寫送別的詩范文

一、壯闊的意象和靈動的詞語

詩總是以其最能表現(xiàn)詩人情感的意象來呈現(xiàn)。李白青年時的壯游,當然會擷取最能體現(xiàn)自己壯志凌云的意象。詩中“平野”、“大荒”這些展示遼闊原野的意象,正是當年詩人充滿雄心,立志為朝廷干一番大事的志向的寫照。因而讀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就會有氣勢開闊的感動,意象的壯闊正是志向的遠大。但如果認為是意象選取正確就能使詩歌成為不朽名篇的話,那就錯了。因為這首詩之所以能膾炙人口,除了有遼闊原野這些意象外,還由于詩中那些靈動的詞語。這些詞語使全詩的描寫呈動態(tài)的趨勢,讓讀這首詩的人都能夠如見李白乘舟遠游的場面。因而品讀這些充滿靈動活力的詞語,對真正理解李白的形象與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如“山隨平野盡”中的“隨”,以游動的視角,將群山與原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寫活了“山”也寫活了“原野”,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又如“盡”,聯(lián)想到剛從三峽中出來的詩人視野由崎嶇到壯闊,精神世界頓時也豁然開朗起來?!白匀龒{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的波瀾壯闊的場面也會隨著詩人的吟誦而呈現(xiàn)出來。至于“江入大荒流”,“入”字就盡現(xiàn)江水的速度甚至寬度,詞用得多么貼切。這是對前途的展望,大江無阻擋地流向遠方,空間廣闊,同時也打開了詩人的眼界,奔騰著詩人的想象,洋溢著詩人青春蓬勃的朝氣。這兩句詩,不僅有氣勢開闊的意象,更有動態(tài)的描寫。是的,江是流動的,但兩岸的山脈是固定的。雖說這里有從三峽到平坦大江的地理變化,隨著詩人靈動的詞語,將詩人的舟行體驗及見到壯闊之景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站在頷聯(lián)再看首聯(lián),雖說沒有驚人之句,但一個“渡”字直接扣題,“遠”字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詩人遠離養(yǎng)育自己多年的故鄉(xiāng),放舟東下,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赴千里之外的荊門之外,來到了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屬地漫游。古樸原始的楚地風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蘊,風雨滄桑的歷史變遷,讓李白神往。因而“渡遠”兩字,不僅包含自己多年的思念得以實現(xiàn)的興奮,更有自己將實現(xiàn)抱負的激動。

二、瑰麗的想象和高遠的意境

這是李白的出蜀之作,有著他初次離開故鄉(xiāng)時的觀感和情思。由壯闊的意象與靈動的詞語所構建出來的詩篇,一定有著更高遠的意境,而構勒這幅高遠意境圖的正是詩人那瑰麗的想象之筆。

你瞧,“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奔扔幸箍站坝^,也有白晝之景。詩人坐在船上,展開想象的翅膀,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么一個場面:晚上,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來的一面明鏡似的;白天,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到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而一個“飛”字,將本在天上的明月倒映在因江面開闊而流速變得緩慢的江水中,使江面如同天上飛來的明鏡。這種奇特的美麗的想象正是詩人浪漫情懷的集中體現(xiàn)。李白曾說“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爆F(xiàn)在李白又將瑤臺鏡“飛”落水中,是水中月還是天上鏡,詩人的想象奇特浪漫,妙趣橫生。

正是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的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與天空的高遠,詩歌的藝術效果才如此強烈。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以其俊秀飄逸的詩風奇特瑰麗的想象賦予我們言之不盡的樂趣。

三、蘊藉的情感和悠遠的余味

詩題為《渡荊門送別》,是送別詩。與詩人其他送別詩相比,似乎這里并沒有出現(xiàn)送別的人。難怪清代沈德潛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彼蛣e肯定是存在的,而且這正是作者情感蘊藉之所在,也正是詩的韻味之所在。其實作者寫的是告別故鄉(xiāng),而非送別朋友,并寫出了故鄉(xiāng)山水陪伴詩人、萬里護送的動人情景,這樣的“送別”,實在是別具一格。

李白自5歲開始讀書,15歲學習劍術,直至25歲遠渡荊門,一向在蜀地生活,此次出行,面對流過蜀地的江水,不禁產(chǎn)生故鄉(xiāng)情。“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詩人確實有些戀戀不舍,但對自己的這一感情卻不說破,而一路寫“從”、“隨”、“入”,寫江水寫遠山,寫故鄉(xiāng)水有情,不遠萬里,依依不舍地送“我”這個遠別故鄉(xiāng)的人到楚地。根據(jù)資料記載,詩人居住的青蓮鄉(xiāng)的通口河與平通河,匯流成涪江經(jīng)嘉陵江注入長江。我們經(jīng)常說,山連著山水連著水,詩人也清楚自己腳下的那條江就是與家鄉(xiāng)的河聯(lián)系著的。詩中沒說自己眷戀著家鄉(xiāng)及家鄉(xiāng)的人,但他把本無感情的故鄉(xiāng)水表現(xiàn)得深情厚意,寫水在戀戀不舍一路護送,萬里相隨。家鄉(xiāng)水對外出游子的情感,不正是詩人一路上眷戀路鄉(xiāng)的感情的含蓄寫法嗎?再回首前幾聯(lián),會發(fā)現(xiàn)這一份對故鄉(xiāng)的多情,幾乎貫穿整首詩。如果對詩人的深情依戀能好好體悟,品詩就會興味盎然。

李白曾三渡三峽,每一次都關系著他的前途和命運。同樣是寫三峽,情感卻不盡相同。透過另兩首寫三峽詩歌呈現(xiàn)的畫面,感受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情,從而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并非只是景,情景交融才構成意境。

朱光潛先生說:“作詩和讀詩,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聯(lián)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詩的境界愈深刻;聯(lián)想愈豐富,詩的境界愈美備?!甭?lián)想和想象是感受意境的有效途徑。然而對于詩歌的聯(lián)想絕不是信馬由韁,必須在詩的靈動的詞語中及壯闊的意境中得以充分的想象與聯(lián)想。同時詩是整體的,因而我們在品讀詩時,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字詞,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畫面不應該是割裂的。在教學中既要注重詩的整體感,又要依據(jù)詩句本身,讓學生對詩歌進行合理想象,從而對詩歌的理解由單薄走向豐盈。一句話,學生品讀時出現(xiàn)的詩的畫面可能開始時是平面的,但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這個畫面的立體感會更強,從而充分領略“詩中有畫”、“畫中有情”的意境。

筆者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字詞,想象畫面,感受意境,體會詩人情感(重點)

2.同題擴讀,體驗本課學習的鑒賞方法

(二)教學過程:

課間播放歌曲《渡荊門送別》,交流有關李白的知識。

1.初讀詩歌,說說感受

①導入:同學們,課間我們聽的是吟唱版的《渡荊門送別》。每當樂聲乍起,歌韻初揚,我就心醉神馳,仿佛已經(jīng)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和李白在荊門的長江上把臂同舟共游了。

②介紹荊門山:荊門山在現(xiàn)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形勢險要。人們常把荊門山稱作“蜀楚咽喉”。等到長江沖出崢嶸突兀的荊門山口,才真正流入江漢平原地帶,水面驟然變得寬闊,江流也隨之顯出舒展奔放的姿態(tài)。

③介紹詩人:(出示幻燈片)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畎?/p>

那一年,李白25歲,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蜀地,此時舟出荊門山,故鄉(xiāng)在身后,他鄉(xiāng)在眼前,人生的征程與壯游從此開始。今天我們來學習記錄這段旅程的詩歌《渡荊門送別》。(板書課題)

④自由朗讀詩歌:用一兩個詞語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提示:豪邁、雄健、壯闊、深情、富有想象等。

⑤根據(jù)學生的感受,朗讀全詩??梢杂胁煌睦首x處理,用最能渲染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的方式演繹《渡荊門送別》。

2.想象畫面,領略意境

①再讀詩歌,想象畫面:

蘇軾贊王維的詩畫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高明的詩人都是善于營造畫面的。(板書詩中有畫)

朗讀全詩,閉上眼睛回味,詩人為我們呈現(xiàn)了哪些畫面?

(可以采用“男生讀一二聯(lián),女生體會;女生讀三四聯(lián),男生體會”的方式進行。)

②根據(jù)想象,展現(xiàn)畫面:

同學們的腦海里已經(jīng)有了依稀的畫面,讓我們和詩人的心靈靠得再近一些,走到畫面里去。來,我們化身為李白吧!

(出示幻燈片)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示例:我看見天險雄秀的荊門山漸漸遠去,漫長的水路把我?guī)У搅顺?,家鄉(xiāng)已經(jīng)十分遙遠,眼前是平闊的江面。我心里充滿憧憬,就要去新天地闖蕩,迎接我的會是怎樣的舞臺?

③梳理想象,找出依據(jù):

根據(jù)示例,找出想象在詩歌中的依據(jù)。

渡:(水路)

遠:(家鄉(xiāng)已經(jīng)十分遙遠了)

“渡遠”與“遠渡”比較:“渡遠”有主動追求闖蕩之意,“遠渡”顯得平實。荊門:(天險雄秀);外:陌生場地;游:去新天地,內心憧憬。

④仿照示例,呈現(xiàn)畫面:

如果我們想象的畫面能夠把握詩人的內心世界,引起大家的聯(lián)想,那應該說就是非常成功的?,F(xiàn)在請大家仿照老師的例子,小組合作,選擇一聯(lián),展開想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此情此景。(提醒第三聯(lián)畫面有時間的變化,夜晚我看見……黎明我看見)

⑤評析畫面,落實想象:

采用以下的方法評析想象的是否合理。內容上看想象是否有據(jù);形式上可以采用一個小組展示后,自己小組找理由證明,其他小組評價;或一個小組描述后,請其他小組說說其想象的依據(jù)。

⑥小結:“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我們用自己豐富的想象了解了詩歌所營造的情境畫面,也觸摸到了詩人憧憬、豪邁、喜悅、依戀的心靈。

(板書畫中有情)

(三)品味余味,體悟情感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比較本首詩與傳統(tǒng)送別詩的異同,充分體會詩人的感情,解決下面的問題。

1.《渡荊門送別》是傳統(tǒng)的送別詩嗎?

提示:送別有友人,詩中卻沒有“友”。

2.回顧李白的送別詩

提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友人》)

3.本詩中的“送別”之意體現(xiàn)在哪里?

提示:末句。和傳統(tǒng)的送別詩不同,送別詩人的不是朋友,而是——故鄉(xiāng)的水,這樣的送別實在是別具一格。

4.有些版本里,“憐”也寫作“連”,朗讀體會哪個版本更好

“憐”與“連”比較:

提示:“連”只有聯(lián)系之意,缺少人與物的融合?!皯z”是互相的,故鄉(xiāng)愛詩人,詩人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補充資料:青蓮鄉(xiāng)的通口河與平通河,匯流成涪江經(jīng)嘉陵江注入長江。)

5.感受末句的委婉情味

李白自5歲開始讀書,15歲學習劍術,直至25歲遠渡荊門,一向在蜀地生活,此次出行,面對流過蜀地的江水,不禁產(chǎn)生故鄉(xiāng)情。但詩人為什么不直接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本無感情的故鄉(xiāng)水懷著深情厚意,戀戀不舍一路護送,萬里相隨呢?

提示:原文委婉盡致,極有情味。李白賦予了自然江水情感和生命力,流水似乎也變得多情,世界因詩人的多情而呈現(xiàn)為多情。

6.這一份對故鄉(xiāng)的多情,并不僅僅在尾聯(lián)體現(xiàn),而是貫穿整首詩。詩中哪些地方也體現(xiàn)了“送別”之意?

從:本意“作”,不妨釋“順”或“隨”,李白駕船順著流水來到了荊門,逆水回望,家鄉(xiāng)的渡頭無影無蹤。流水陪伴之意可咀嚼。

隨:船在動,山一路跟隨著動,一直跟隨到荊門山,才與我告別。

入:長江一直流入天地的盡頭,會一直看著作者奔向前程,而無論李白走多遠,故鄉(xiāng)的山水都會裝在他的心中。

仍:始終,回應上文,說明以上所寫之景,皆與“故鄉(xiāng)水”有關。明月是江心的明月,云朵是江上的云朵,作者的視野,始終沒有離開故鄉(xiāng)的水。

小結: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論道:“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清·沈德潛《唐詩別裁》)現(xiàn)在我們可以告訴沈德潛送別之意不僅有,而且還很濃。長江是一根弦,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便是長江弦上奏出的雄偉奇麗的歌。游子即使遠行千里,也一定不會忘記故鄉(xiāng)。這種濃厚的情意在短短幾個字中便盡顯無遺,真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我們走進了一個情景交融、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這個空間便是意境,它引發(fā)我們的遐想,觸動我們的靈魂,也能體悟詩人的情感。讓我們用朗讀再一次進入那一幅幅富有情感的畫面吧。(板書:意境)

(四)拓展閱讀,把握詩意

李白曾三渡三峽,每一次都關系著他的前途和命運。同樣是寫三峽,情感卻不盡相同。我們透過詩歌呈現(xiàn)的畫面,來感受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情。

1.拓展一。聯(lián)系學生熟知的李白詩作。我們熟知的《朝發(fā)白帝彩云間》一詩,是李白獲罪流放時接到大赦的詔書,他快樂得像個孩子,口占一絕:(出示幻燈片)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fā)白帝城》

學生朗讀,簡單交流從文字中體會到的情感。這里的喜悅之情合著流水都洋溢在詩句中。

2.拓展二。此前一年,流放時李白所寫的《上三峽》卻寫盡了時光難度,逆境難熬的心情。(出示幻燈片)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渡先龒{》

學生朗讀,簡單交流從文字中體會到的情感。

3.拓展三。(出示幻燈片)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王國維《人間詞話》)

這種“真”是可以檢驗的,即能否讓人具體感受到。李白是以生命的激情來面對山水的,他筆下的山水無不融入了詩人強烈濃郁的情感基因,因而放射出動人心魄的個性美。情感出境界。

小結:(出示幻燈片)“讀詩的好處,就在于可以培養(yǎng)我們有一顆美好的活潑不死的心靈?!保ㄈ~嘉瑩)

今天我們透過詩歌的語言,融入自己的想象,通過品讀畫面,感受到了詩人的喜、悲、歡、苦,觸摸到了一個鮮活的生命,我們的心靈也變得豐富起來。這就是詩歌帶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