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

第1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是一項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尤為重要。閱讀它也是學習、吸收知識必須具備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法。閱讀教學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且是學好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進行有效閱讀教學成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問題。

一、構建個性化的課堂,促進深度對話教學

接受美學認為主題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作者對小說主題的基本把握和讀者的人生體驗、閱讀視角,共同形成多元化、個性化的主題解讀。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不能再以探究作者的原意為中心,而應該是讀者從自己的已有的閱讀積淀和情感積蓄出發(fā),去建構個體的獨特意義。筆者曾觀摩過一節(jié)《項鏈》課堂教學,該執(zhí)教老師不是從傳統(tǒng)課堂中的情節(jié)、人物、題旨、草灰蛇線、伏筆等問題直接切入,而是從人物論、主題辨析、原型溯源三個方面來構建課堂,整個課堂設計很有新意深度,富有個性。教師首先將本作品放入作家創(chuàng)作的整體背景之下,引入莫泊桑的作談和18世紀的婦女觀,激發(fā)學生對馬蒂爾德的“變”意義的探討,思考文學作為人學的永恒意義。在主題辨析環(huán)節(jié)中,將學生主張的小說主題與名家的論斷一起呈現(xiàn),在平等的語境中,實現(xiàn)眾聲喧嘩,達成“多旋律”認識。在原型溯源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初步掌握“原型批評”的方法,將《項鏈》故事和“灰姑娘”模式的情節(jié)進行比照,在更深的層面上回歸人物和主題的探究。這樣完成對女主公馬蒂爾德飽滿形象的理解。該教師把特定的文本置于不同文本語境中來建構意義,用文本批評的方法來探究文章表面意義和深層意義,實現(xiàn)了個性化課堂設計,完成深度闡釋,閱讀教學中的對話非常精彩高效。

二、多方面指導學生閱讀

語文閱讀,可以是教師有計劃、有步驟的指導學生閱讀,也可以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準相關課題,進行較深入的閱讀?;诰W(wǎng)絡運用的語文課堂學習,就加強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的閱讀量增大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深入多了。

1.學習過程探究化。通過設置綜合化的問題,引領學生深入思考,經(jīng)由探究化之路。如理解《藥》這篇小說,設置“探究《藥》的人物命名”這一問題,就能引領學生去列出課文所有的人名并思考其內涵:主人公為何姓“華”與“夏”?名字中的“栓”與“瑜”有何意味?……而通常的閱讀教學是把它化為一個個小問題來解決的。

2.練習問題課題化。這是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即將課后的練習題轉換成研究性問題。如《荷塘月色》的課后練習“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說說為什么作者‘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一般的閱讀教學是由教師介紹一下作者的時代背景,然后學生總結出“這幾天心理頗不寧靜”反映了作者對嚴酷現(xiàn)實的不滿與苦悶廂宓乃枷敫星椋這個問題也就得以解決了??墒?,如果我們本著“把薄書讀厚”的原則,將這個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查閱一些資料,答案就不這么簡單了。

3.文本閱讀比較化。比較賞析是進行文學評論的重要手段。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它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還可以幫助學生打通思路,開闊視野。如同是愛情詩,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與舒婷的《致橡樹》就不一樣;同是小說中的母親形象,魯迅的《藥》、高爾基的《母親》、葉圣陶的《夜》也因社會背景和作者思想傾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4.知識梳理規(guī)律化。對語文知識的梳理過程,既是學生學習記憶的過程,也是學生研究學習的過程。對此,可以讓學生進行分類研究,找出中國詩歌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然后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

三、把握特性,注意策略

語文研究性學習具有三個特性:主體性、研發(fā)式、全員性。即,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求知;以探究發(fā)現(xiàn)為主要學習方式,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技巧,課文和社會都是閱讀的對象;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但學習的內容會有個性化的差異。教師在把握這些特性的同時,還應注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策略。

1.生活性與活動性。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具有敏銳而深邃的思想,能夠及時感悟社會生活,讓語文課堂與社會生活接壤,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真實的活動場景,讓他們在“動中學”在“做中學”,在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中親身體驗,讓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來。

2.主體性與合作性。閱讀教學學習方式的引進要求學校、教師全面構筑學生主動探索求知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把學生當作主體,拓展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空間;同時,它又要求教師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使學生間友好相處,資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補,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學習的基礎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3.民主性與激勵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應致力于增強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真正營造一種平等的、互相促進的、民主的師生關系。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參與閱讀活動過程中的態(tài)度、在閱讀活動中獲得的體驗與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時進行適當?shù)狞c撥或糾正,多承認、多激勵,以保護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讓學生始終嘗到主動閱讀的甜頭。

四、突出情感因素

第2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改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痹偌由袭斍俺踔兄锌济}中閱讀題的比重越來越多,要求學生不僅要讀懂,還要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所要達到的目的。所以,閱讀教學既是語言類基礎學科的獨特方式,也是初中語文教改的重點。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呢?

一、課內閱讀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fā)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在各階段培養(yǎng)目標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fā)展階段:

1.積累階段。這是一個動態(tài)而連續(xù)的過程,更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fā)展的基礎。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jīng)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2.理解階段。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只有發(fā)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lián)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一是判斷力的培養(yǎng)。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二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三是聯(lián)想能力的培養(yǎng)。聯(lián)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lián)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lián)想。教師還可根據(jù)聯(lián)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lián)想力的訓練。初中階段可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的人物舉動、故事情節(jié)、作品特點、某一觀點作評價的能力,能寫成一點一議的小論文。討論之后,再進行欣賞,如朗涌、品味,在評鑒欣賞中越覺其妙,學生則愈益喜愛該讀物,有的學生甚至能在筆記中主動寫評論文,抒發(fā)己見。因此,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評鑒階段。即對文字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評價和鑒賞的階段。只有掌握相當?shù)目茖W文化知識、專業(yè)知識、語言知識,能進行抽象思維的閱讀者才能評鑒作品。中學生應該而且能夠具備評鑒能力。初中階段可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的人物舉動、故事情節(jié)、作品特點、某一觀點作評價的能力,能寫成一點一議的小論文。討論之后,再進行欣賞,如朗涌、品味,在評鑒欣賞中越覺其妙,學生則愈益喜愛該讀物,有的學生甚至能在筆記中主動寫評論文,抒發(fā)己見。

二、課外閱讀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新課程語文閱讀教學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1.給予學生閱讀快餐。大家都知道,大量閱讀優(yōu)秀作品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但既要多讀書,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多讀書,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就只能是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短平快地閱讀。為了切實有效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我們主要通過辦閱讀小報的形式,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使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能夠形成良好語感,學會知識積累,掌握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2.指導學生閱讀名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閱讀為基礎,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通過自主閱讀欣賞文學名著,可以使學生從中得到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要幫助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明確定出課外閱讀量,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時間;適時向他們簡要介紹優(yōu)秀課外讀物的主要內容,引導他們自主閱讀;指導他們進行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通過課堂閱讀技巧專項訓練,提高略讀瀏覽速度,養(yǎng)成默讀、速讀習慣,引導學生掌握圈點、批注、摘錄、查閱工具書等閱讀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快速獲取信息,準確概括賞析。如指導學生閱讀小說,要求學生能夠快速理清故事情節(jié),概述小說主要內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摘抄名言警句、精彩語段是寫讀書筆記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求學生把閱讀中感受最深、啟發(fā)最大的內容寫成簡評或讀后感,使學生養(yǎng)成讀書動筆的良好習慣。

第3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情感調動

語文課本就是眾多的文人志士譜寫和精心營造出來的美文佳作組成的,它是一個充滿自然美、人情味和真善美的世界,語文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所以,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先給學生開啟一道情感之門,讓學生置身于有血有肉的情感世界中,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體會和感悟到文章的精神內涵,教師才算真正地進行語文教學。所以,筆者認為在教學閱讀中,除了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因素之外,有效地進行情感調動,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主動地去體會作者所賦予作品的情感和精神,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干部分,情感的調動很重要,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還能完善人格,發(fā)展個性,成為一個具有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靈魂多姿多彩的精靈。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調動的重要性

首先,就閱讀本身來說,它就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活動和語言表達技能的結合,情感是閱讀的靈魂。心理研究也表明了,學習的過程就是理解、思考、記憶和情感、意志、個性等共同參與的過程。情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陶冶性情,提高閱讀效率,還能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審美能力,從而養(yǎng)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其次,就語文教材來說,語文課文中,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散文、小說,無論是掩飾不住的相思,還是懷才不遇的憤恨,無論是對自然美景的陶醉,還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批判,無不承載著作者的情感信息,無不給人以美感、勵志感、理智感、道德感、感恩感等等各種情感的熏陶。甚至是議論文,在分析和概括的邏輯思維中都可以得到理性情感的熏陶;最后,就初中生來說,他們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情感豐富但卻含蓄,不易外露,也不善控制。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用直觀形象的,充滿情趣的語言和動作,來調動學生情感,使學生能夠保持一個最佳的上課情緒,提高教學效率。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情感調動

首先,就師生關系來說,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營造一個和諧、歡快的教學氛圍,平等地進行無礙的師生交流,引導學生情感轉移,提高學習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感情方面的投資,關心學生,幫助學生,不光是學習、思想,還應該包括生活、身體等方方面面,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喜愛和尊重老師,從而形成“親其師,信其道”的師生情感。

其次,就閱讀教學來說,很多時候,文章的感情很含蓄,很隱蔽,學生很難體會。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采用各種恰當?shù)霓k法,充分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讓課文在閱讀的教學中,由教師操控,自然有序地釋放情感的能量,讓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成為一個充滿故事、充滿情感的審美過程,讓學生在其中領略作品的精神內涵,提高審美能力,完成教學任務。

在閱讀教學中,調動情感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師可巧設情境來激感,利用多媒體、音樂、幻燈片等方式,直觀、生動地再現(xiàn)文章內容,增加課堂的生活性、故事性和趣味性,讓學生樂學,教師樂教。教師可用語音準確,情感飽滿的范讀來言語傳情、態(tài)勢造情。葉圣陶曾說:“當范讀的時候,要把文學中的精神情趣在聲音里曲曲傳達出來,讓學生耳于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范讀,它可以將文章含有抑揚頓挫之聲、酸甜苦辣之味、喜怒哀樂之情的文本文字轉變成為有聲有色的語言情境,來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和深刻地了解文章情感基調,為文章的進一步理解打下基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還可以給學生介紹更多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增強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感受力,才能積攢更加豐富的情感經(jīng)歷,才能從作品的表象之下,挖掘它的深層情感特征,并在情感閱讀中體會語言的深沉美,華麗美;還可以是情理整合,初中語文課文中不乏佳文美作,他們蘊含著人情美、人性美、人格美等等,在長期閱讀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同時還能使學生在動腦、動心、動情的過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參考文獻:

[1]郭根福.新課程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靳玉樂.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第4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披文入情

閱讀需要興趣,需要進入文本世界中,方能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進而形成情感共鳴。因而,在教學之初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依據(jù)教學內容,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人為地創(chuàng)設出一個特殊情境,用以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嗅覺等感官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世界。

在《香菱學詩》這篇課文中,由于課文系名著節(jié)選內容,是整個《紅樓夢》故事的一個片段,有必要在導學階段簡要地介紹故事的前因,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但教學時間有限,長篇累牘難以實現(xiàn)。筆者依照兩點來創(chuàng)設情境:

其一,挑選原著中與課內內容直接相關的部分作為導學內容。課文節(jié)選了香菱學詩的一段內容,對于香菱如何進賈府、如何到寶釵房中的情節(jié)少作交待,這些內容可留待學生自己去原著中挖掘,而教師可將導學重點放在突出香菱的性格和品質上,這樣更突出人物形象,為學生引導一個閱讀方向。

其二,挑選最能直觀展現(xiàn)教學內容的資源。在課前導學中,引導學生去閱讀原著顯然不大適宜。為使學生對香菱的性格有所了解,可運用影視作品剪輯的方式,并配以影視作品插曲作為教學的背景音樂,可有效營造出學習氛圍。學生沉浸在視覺和聽覺的感官體驗中,對香菱的人物形象產(chǎn)生了好奇,并激發(fā)起閱讀興趣。

二、深入探究,沿波討源

不同類型的文章,其鑒賞方法也各不相同。作為小說類課文,在引導學生鑒賞時,可運用小說三要素作為基礎:即人物、環(huán)境和情節(jié)。

在人物形象剖析方面,學生在導學階段已對香菱的人物性格有所了解,接下來沿著這一思路,教師運用提問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章逐段品讀,挖掘次要人物寶釵、黛玉、寶玉等人物對香菱學詩的評價,并一一羅列出來,如“挖心搜膽”、“精血誠聚”、“穿鑿”、“揣摩”等具體的動作和表情描寫,這樣從正面和側面來深化對人物的了解,從而豐滿了人物形象。在環(huán)境剖析方面,主要以環(huán)境對人物構成的影響作為剖析重點。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確立文本描寫的大環(huán)境,即明代,榮國府。其次,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賈府濃郁的詩學氛圍影響了香菱,有的學生認為香菱學詩的動力在誠心向學,有的學生認為香菱只是為了打發(fā)在賈府的寂寞時光。學生的回答中已不知不覺地融入了個人經(jīng)歷與揣摩。在情節(jié)剖析方面,需要先提煉文章主線,進而沿著主線深入剖析全文情節(jié),以便分析情節(jié)對人物性格展現(xiàn)的作用。教師在導學中雖已確立了香菱學詩的主線,在閱讀過程中,還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依據(jù)這一主線,將全篇文章劃分為兩大段落,一是學詩,二是做詩,進而再分別剖析兩個段落。在學詩中,香菱分幾次向黛玉學詩,在做詩中,香菱又做了幾首詩才得以成功的。通過分層提煉文章框架,使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布局有了深入認識。

課文鑒賞是閱讀教學的主干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引導學生保持一顆好奇心,保持文本探究的熱情。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增加互動性,以適應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過程?;有赃€可促使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幫助學生深究文本,達到沿波討源的目的。

三、情理交融,反思升華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生積累文學鑒賞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勾連個人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以達到情理交融的效果,進而實現(xiàn)思想上的升華。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學會質疑反思。

第5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效閱讀 解讀教材 獨特理解 課外拓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2B-0072-01

多年來,我對閱讀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閱讀課堂教學無質量、低效。為此,構建“高效閱讀課堂”引起了教師的重視,它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語文課堂如何構建高效的教學模式?

一、精心解讀教材,為高效閱讀教學打下基礎

想構建高效的閱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認真鉆研課標,全面解讀教材、文本特點,根據(jù)不同教材向學生滲透不同的閱讀策略。縱觀人教版小語教材,收錄的文章體裁廣泛,不同體裁的課文在語言風格、表達方式、敘述方式、文章結構方面不盡相同。可以說,不同體裁反映的就是不同文體,面對不同文體,學生調用的閱讀方法也不一樣。如閱讀小說,以情節(jié)和人物的塑造為重點;說明文要抓住列數(shù)字、舉例子等方法去閱讀;議論文要抓住論點、論據(jù)、論證去閱讀。但面對語文基礎有限的小學生,教師不宜用大量的理論向學生敘述什么是文體、不同的文體如何學習,這樣的話,學生可能會聽得一頭霧水。高效閱讀教學要緊扣學段特點、文體特點,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基礎通過不同課文向學生滲透文體意識,促進學生不斷積累閱讀策略。

如三年級下冊中《太陽》,如果教師用大量的時間來講什么是說明文,效果不大。三年級學生接觸到的說明文不多,那么閱讀教學如何進行?教師可以抓住文中的句子引導學生初步體會說明文特點,如文中“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叭绻叫?,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薄熬褪亲w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這些數(shù)字,為學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感受材料。又如“實際上它大得很,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1個太陽”。拿地球跟太陽作比較,突出了太陽體積大的特點。本文還用比喻、假設等說明方法,教師可以抓住這些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說明文通俗又具體的表達方法,目的就是讓人明白。學生以后在遇到此類課文時,就會想到說明文的特點,從而快速調用閱讀策略。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以此文讓學生在習作中恰當?shù)剡x用說明方法,引導學生寫出生動的說明文。

二、尊重獨特理解,讓學生在閱讀中張揚個性

2011年版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苯處熞獜囊龑用嫒胧?,以教材為載體給學生的閱讀理解提供幫助,重視引導、點撥、引領作用,不以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當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或者不同于“標準”答案時,教師不要一味否定,而是鼓勵學生多感悟、多體驗、多討論,通過學生的自我感悟、互相討論促進思維的碰撞,從而在碰撞中實現(xiàn)對作品相對完整的理解??梢哉f,這個理解過程充滿變數(shù),呈現(xiàn)出動態(tài)化的特點,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能張揚學生個性,真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五年級學生想深入理解作者所要傳遞的道理有一定困難,特別是文中“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貴’的那一點”的理解?!案赣H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只是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獻的品格。”在課堂討論時,當學生對花生外表好看和不好看、有用和沒有用的關系出現(xiàn)不一樣的理解時,教師不要一味將學生的思維引導至所謂的標準理解,而是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體會,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討論,教師只在關鍵處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導向??梢哉f,不同學生的理解豐富了作者表達的內涵,而思維碰撞的過程正是學生逐步達成共識的過程,它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延伸課內閱讀,讓高效閱讀有拓展時空

語文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實踐性課程。課堂上學生獲得的語文能力終將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并在實踐中進一步獲得語言積累和能力提升。因此,要構建“高效閱讀”教學模式就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以課堂閱讀為載體,努力拓寬學生的閱讀時空,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得以提升。

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nóng)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之間的美好友誼和深深的懷念之情。這是魯迅的作品之一,教師可以通過課文學習讓學生對魯迅作品產(chǎn)生興趣,然后在適當時機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六年級學生閱讀的魯迅作品。又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多接觸一些外國文學作品,從而以課堂學習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構建高效閱讀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深入解讀教材,挖掘教材中蘊含的“閱讀指導點”,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課堂突破口,巧妙結合不同課文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閱讀策略,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構建新型模式實現(xiàn)高效閱讀(2013XB0640)”課題研究論文]

參考文獻:

第6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探究性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 應用

“探究性閱讀”教學指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jù)學生情況、教學內容、學生興趣點等方面,有目的通過提出問題或者布置任務來創(chuàng)建情境,給定相應的閱讀材料或者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為解決問題或者完成任務而自主學習、積極探索與發(fā)揮潛能,教師在其學習過程中給予指導和答疑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在閱讀當中的自學、實踐、交流、反思、歸納、總結等環(huán)節(jié),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理解文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思維習慣,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吸收”知識。如何才能很好的將探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運用在初中語文授課中,下面我就從探究閱讀法的步奏入手,探討在初中語文授課中此方法是如何進行有效的運用,希望能對語文教師的授課有所啟發(fā)與幫助。

一、設計教案,合理創(chuàng)建情境

教師在授課前將課程內容與學生興趣、特點相結合,設計出難易適中的教案,利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與興趣,讓其主動的去進行閱讀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梢圆捎玫那榫硠?chuàng)建法有:第一、設問法,如學習《魯濱遜漂流記》,老師可以問學生:“你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一個人被留在了荒蕪人煙的孤島上,能不能活下來?遇到野獸該怎么做?怎么做才能離開這個孤島回到正常的生活?”在學生的議論中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接著老師進而引導學生:“我們本課的主人公魯濱遜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生存下來的?而他又是怎么逃出孤島的?帶著疑問我們從在課文中找出答案”。第二、多媒體法,采取播放視頻、圖片、音樂、幻燈片等手段,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從聽覺、視覺、觸覺等全方位多角度體會文章的意境,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如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在上課前老師可以先播放幾張漫畫或者動畫片段,引起學生的注意,進而帶著想知道最后發(fā)生了什么的好奇去閱讀文章。第三、布置作業(yè)法,如為了讓學生對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中孔乙己的人物特點有更深的了解與把握,設計一個“孔乙己檔案表”,要求學生通過閱讀來填寫表格等。

二、帶著問題,進行自我探究

通過第一步老師對于情境的創(chuàng)建,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進行閱讀與分析,這也避免了過去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枯燥講解,學生根本沒有認真聽的教學困境,讓學生有意識的自我學習、主動閱讀,不過老師也要發(fā)揮其在自學中的輔助作用,既不能過多的干預學生,也不能讓學生任意摸索,要合理的進行指導與協(xié)助,發(fā)現(xiàn)學生使用的方法不當或者方向錯誤,就要及時的進行引導與糾正,并且要記錄每個學生的探究過程,形成文檔作為每個人的“成長日記”,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缺點,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長。如《社戲》中對于歸航偷豆的描述,“便‘任憑’船浮在水面上,‘圍起來’用手‘撮’著吃”,有的學生認為是表現(xiàn)了伙伴們的饑餓與野性,而老師可以通過提問“人是否在饑餓的時候用手捏著東西吃,在什么時候才會?”來引導學生關注,豆子很燙這個情況。

三、分組討論,發(fā)揮集體力量

教師將班級學生合理分組,主要依據(jù)學生的性別或學習能力進行分組,每組3至6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的劃分,并將自己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與產(chǎn)生的疑問在組內討論,展現(xiàn)每個人的個性,碰撞出知識的火花,從而達到解決問題、鞏固知識、進行再學習的目的,最后通過小組的集體力量,來總結出最終的答案,通過每個人的“小知識庫”與小組其他成員的配合協(xié)作下獲得“大知識庫”,增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而小組閱讀結果的展現(xiàn)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進行話劇、小品表演,分角色朗讀課文,辯論賽等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熱情與效率。

四、互相評價,實現(xiàn)教學目的

探究的最后一步就是評價與總結,可以讓學生先進行互評,這樣既可以抓住他的注意力,又可以鍛煉他的表達能力,在其他同學或小組講述的時候,確保他也在認真傾聽與思考。教師則在最后對學生的評價進行總結,將學習內容進行歸納與升華,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如《駱駝祥子》一課,學生通過閱讀后對主人公“祥子”的人物體會中,總結出了由于當時社會的所迫讓窮人從“人變成了獸”,但是正真造成他這樣的原因還包括其自身的價值觀的扭曲,這點老師可以將文章的結論進行升華,并轉變到現(xiàn)代社會,來引導學生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學生自主的從語文閱讀中獲取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教師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授課老師認真的鉆研教學過程,將研究性閱讀教學法在實踐中更多的嘗試和總結,進行及時的教學反思。在中國課堂,研究性閱讀教學的應用還處于初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此方法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個人的成長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它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可以提高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更推動了新課標改革的進程,故應多多進行課題實踐。

參考文獻:

[1]高華華.探究性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2014,01(02):127

第7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教師引導;閱讀教學;輕負高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是閱讀教學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但由于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不透徹或者缺乏必要的實踐經(jīng)驗和能力,常常陷入了一些困境,難以有效引導學生展開真正的個性化閱讀。

一、教師“引導”的幾個誤區(qū)

(一)教師缺席,“個性閱讀”淪為“一個人的閱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辈糠掷蠋焻s過于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一不小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僅把自己當做課堂的召集者和旁觀者,問而不引,答而不析,悟而不評。實際上,學生的閱讀由于自身的知識儲備、閱歷體驗有限,對文本的解讀往往流于淺層理解或者片面理解,甚至出現(xiàn)價值觀的偏差和閱讀方法的隨意,長此以往,閱讀教學勢必會走向低效化?!敖處煈訌妼W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p>

(二)“預設式”的牽引,變成“偽個性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常會有這樣的形式出現(xiàn):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若干個學生相繼說出自己的理解后,都不置可否,直到某個學生回答接近自己預設好的答案時,才大加贊賞,順勢呈現(xiàn)自己的“標準答案”。細細深究,這種“預設牽引式”的教學方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真的有本質的區(qū)別嗎?“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p>

(三)盲目空泛的肯定,缺少有效性的評價

在一次公開課上,《爸爸的花兒落了》的執(zhí)教者最后展開了這樣一個活動:請同學給這篇課文再擬一個題目,并說明理由。學生擬的標題有:《我的爸爸》《我畢業(yè)了》《畢業(yè)典禮》《忘不了了那雞毛撣子》《我和爸爸》……教師對學生踴躍回答一一加以了肯定,最后總結:“文本閱讀,我們可以像這樣多角度地去理解文意?!睆慕虒W效果來看,一味地肯定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同時,是不是也模糊了原標題“含而不露,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和一語雙關的深意呢?對于學生的解讀,我們不能一味地否定,但也不能一味地肯定。

二、有效“引導”的幾個具體策略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相較于之前的實驗稿,更理性更全面地審視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位置,“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強調了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只有巧妙地“引”,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并非是對教師引導功能的弱化,反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認真鉆研教材,提升解讀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對于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學生語文”(語文知識),而是更注重“教學生‘學’語文”,教會學生如何解讀文本、如何融入自己的生命體驗、如何進行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所以,面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生成的各種解讀和問題,教師如果沒有認真地鉆研教材,沒有自己獨到的解讀,而僅僅依賴于教參上的“標準答案”,是很難真正發(fā)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

“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一些教師教《我的叔叔于勒》時,過于依賴于教參的“權威解讀”,將文本教學停留在:分析出菲利普夫婦的虛偽、自私、貪婪、冷酷,簡單的將主題歸為“金錢至上”。

其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微觀的視角去解讀文本中微妙的內涵。筆者在引導學生分析菲利普先生時,讓學生品味描寫中“細微變化”的詞語。一生就發(fā)現(xiàn)在初遇于勒時“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和在確定老水手就是于勒時“我父親的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眱删溆迷~的微妙變化:雖都表露出父親恐慌的心理,但“煞”有“很”的意思,程度更深,更能體現(xiàn)出父親的恐慌到了極度恐懼的程度,呈現(xiàn)出失魂落魄的狀態(tài);并在此基礎上層層剝筍,“讓人物的深層心理,非常規(guī)心態(tài)暴露出來”。學生逐漸體會到:父親如此的失魂落魄,不只是因為怕再見到于勒回來吃“咱們”的,更是來源于希望的幻滅,是對看不到未來的未知生活的極度恐懼。深刻呈現(xiàn)了苦苦掙扎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辛酸和無奈。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彰顯個性閱讀魅力

1.給閱讀教學一點“留白”之美

個性閱讀需要給學生獨立閱讀、個性解讀的時間,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創(chuàng)作想象空間,讓學生真正地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體??梢試L試以下幾點:

(1)敢做時間上的“留白”。綜觀各種比賽課和公開課,課堂的安靜沉默似乎就像課堂的“黑洞”,執(zhí)教者不敢輕易放手給學生更多自主閱讀思考的時間。在常態(tài)課上,有些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也是常常犧牲學生的閱讀時間。像九下的小說單元,《蒲柳人家》《熱愛生命》等都是L文,往往在學生還未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就直接解讀分析,亮出答案,草草結束,變成為了“教課文”而“教”。殊不知,“此時無聲勝有聲”,學生基礎閱讀的“元認知”才是走進文本閱讀的最佳契機。

教師不應該以犧牲學生的閱讀時間為代價,當然也不應毫無計劃地給予。而應有意識地進行高效閱讀訓練指導,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2)巧借作品中的“留白”。人教版的課文多為經(jīng)典名篇,不少作品的巧妙留白給讀者留下許多的想象空間,“言有盡而意無窮”。如《孔乙己》文末的最后一句:“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薄按蠹s”“的確”的矛盾用詞激發(fā)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將孔乙己的言行和遭遇還原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下,深刻地探討人物悲劇的命運的原因;還有古詩詞名作,如《望江南》中思婦面對“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痛苦失望,可讓學生盡情地發(fā)揮想象力,通過擴寫再現(xiàn)當時的畫面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1)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雖然不再是絕對的權威者,但“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孫紹振先生曾強調:語文教師面對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為是的“已知者”,語文教師應該從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們感覺和理解上的盲點,將已知轉化為未知,再雄辯地揭示深刻的奧秘,讓他們恍然大悟。

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要教師設計有價值的問題來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啟發(fā)他們的智慧,喚醒他們的靈魂。筆者教《我的叔叔于勒》,最后提出了這個問題:“誰是最可憐的人?請結合文章說說你的看法。”這一問,再次激發(fā)了學生深入探究文章人物的興趣,他們各抒己見,達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閱讀效果。直至下課,學生還意猶未盡。還有如教《楊修之死》時,把文中“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作為教學切入點,將“楊修是否真知?”作為主問題貫穿課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2)巧妙地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皢栴}情境創(chuàng)設的最高境界是能通過教師的提問激發(fā)學生提問的熱情?!蹦敲矗鯓忧擅畹丶ぐl(fā)學生的問題意識而又不偏離閱讀本身呢?筆者在教《孔乙己》過程中,當與學生探討到“孔乙己的悲慘結局,誰之過?”時,一生高聲問:“孔乙己最后如此落魄,連溫飽都成問題,為何還要撐著手到咸亨酒店用僅剩的幾文錢買酒喝?”學生迅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探討中發(fā)現(xiàn):無法謀生無力改變現(xiàn)狀的孔乙己,內心孤苦難以尋獲認同感的孔乙己,唯有借助酒來麻痹自己的靈魂,得到暫時的解脫,從而更增添了人物的悲劇色彩。

教師在課堂上如能找準問題聚焦點,巧妙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無疑給閱讀打開了更為廣遠的大門,讓學生一路探索新界限。

(三)采用多元化的課堂閱讀評價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保ǖ谒苟嗷荩└哔|量的評價語言應該既具人文性,也具科學性,既不讓學生失去參與的積極性,又能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發(fā)散他們的思維;既實現(xiàn)文本的個性閱讀,又使學生的理解不會出現(xiàn)常理性的偏頗。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實施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注評價對象的個體因素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性格特點、閱讀習慣、思維方式、情感體驗都各不相同,教師的評價用語也應因人而異,面對內向害羞、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和面對外向自信、基礎較好的學生,應不同評價,從而真正地貼近學生實際和心理訴求。

2.尋找最佳的評價時機

對于學生的獨特體驗感悟,可以采取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如果面對學生的碎片式解讀和大同小異的回答,教師一一進行即時評價,會大大地占用閱讀活動時間,不夠高效簡潔。這時教師不妨進行延時評價,在展開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基礎上,適時點撥引導。

總而言之,閱讀是個性化的,但不應是放任自流的;尊重是需要的,但不是無原則的;感受是獨特的,但更應是智慧的。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個性的“學”,需要教師有效的“導”,以“學”定“教”,以“導”促“學”。從而真正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讓他們主動融入閱讀、科學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來打開智慧之門、拓寬思維空間、引感共鳴、洗滌精神靈魂,盡顯文本閱讀的個性之美,使閱讀教學走向輕負高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何旭明.學習興趣的喚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11.

第8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關鍵詞:閱讀策略;閱讀過程;滲透

一、引言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理解,而幫助人們理解文本的各種閱讀技巧則是閱讀教學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閱讀理解過程是信息的獲取、加工、貯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認知操作的過程,其心理活動涉及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這些心理活動是隱性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但通過閱讀策略的訓練能夠有效地激活這些心理活動,提高閱讀理解質量。

《新目標英語》教材中尤其突出英語閱讀策略,并且有意識地根據(jù)篇章特點,滲透閱讀策略,注重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形成較系統(tǒng)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初中階段涉及的閱讀策略有:Predicting;Using a learner’s dictionary;Reading the title and the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before reading;First reading for meaning,not for detail;Guessing the meaning of a word you don’t know from the context;Scanning;Finding“topic sentence”;Summarizing(“who,what,where,why”questions);Reflecting。

閱讀策略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和閱讀水平,增強學生英語學習和英語考試的自信心。盡管我們很注重閱讀教學,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不盡如人意。筆者結合平時的閱讀常態(tài)課和閱讀公開課,對教師的閱讀策略滲透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策略滲透的問題

1.閱讀教學過程中缺乏策略的指導

在公開課中,教師的活動設計都有策略的提示,但缺乏對策略的指導。如教師在滲透略讀這一策略時,教師會在PPT上呈現(xiàn)“Skim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在滲透跳讀時,則呈現(xiàn)“Scan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筆者在課后隨機采訪了部分學生,問他們是否知道skimming和scanning的含義。學生均搖頭說不知道。由于學生缺乏對這些策略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就談不上使用這兩種策略了。

2.閱讀策略的滲透與閱讀過程割裂

如老版《新目標英語》八(下)第四單元閱讀課,《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所滲透的閱讀策略為“You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 you don’t know from the context”。教師在滲透這一策略時,把大量的生詞呈現(xiàn)在多媒體上,讓學生進行中文詞義猜測。這一步僅僅是在學生對課文進行第一次閱讀(略讀)后進行的,也就是說,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篇章上,并沒有對其進行細節(jié)的理解。這個要求對學生來說應該是相當難的。雖然學生回答得很好,但我們不排除課前學生對單詞進行了預習。學生的語言習得并不是來自語境,而是記憶。那么這個策略的滲透也就失敗了。

3.閱讀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策略的滲透

在公開課中,教師過分注重策略的滲透,往往把學生的閱讀限定在自己的預設范圍內,教師的設問指向性非常明確。學生雖然有思考,但是思考必須朝著教師預設的答案,沿著教師規(guī)定好的路線來運動,來進行。這種思考,從根本上說也不是主動的思考。并且教師一個活動接一個活動,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下一個問題又拋了出來。這種形式主義的閱讀大大減弱了閱讀效果。

4.閱讀教學過程中缺乏對策略的驗證

如八年級Unit7《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作者主要介紹機器人的形狀及機器人現(xiàn)在和未來的功能。課文滲透的閱讀策略是根據(jù)圖片和標題進行預測。授課教師用了十八分鐘的時間,把閱讀材料中介紹的機器人的形狀和功能都羅列出來。筆者認為,教師完全可以在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做出預測后,通過主動的閱讀來驗證自己的預測結果,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更高。

三、閱讀策略滲透的對策與建議

1.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策略做出正確的解釋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策略做出正確的解釋。如在滲透最常用的略讀(skimming)和跳讀(scanning)這兩種策略時,要讓學生搞清楚兩者的概念。略讀(skimming)即通過對文章標題和首尾句的閱讀,對文章的內容結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作者的意圖或文章所要涉及的問題。因此,略讀(skimming)的技巧在第一遍閱讀文章意圖抓住文章大意時是非常重要的。而跳讀(scanning)是為獲得特定的信息而進行的符號辨認的過程,讓學生很快能抓住中心句,并能對生詞做出猜測,以提高學生自學新單詞的能力。

同時還要向學生介紹英語文章的特點:

(1)Topic sentence(subject,controlling idea)主題句

(2)Supporting sentence(A)支持主題句的事例或細節(jié)

(3)Supporting sentence (B)支持主題句的事例或細節(jié)

(4)Supporting sentence (C)支持主題句的事例或細節(jié)

(5)Concluding sentence 結論

這樣,學生就不難了解碰到具體的問題要用各種策略來解決。

2.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對策略做出演示

閱讀策略滲透中,教師首先應該做到細致到位的指導和垂范。

如“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這堂課中,教師采用了預測這一策略,在讀前,教師設置了一些話題: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 Who will be No.1 in our class?讓學生對周圍熟悉的人或物進行預測。然后教師出示戒指、婚紗、蛋糕等圖片,讓學生預測5月1日老師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然后引出既然老師要結婚了,那么老師會看一些什么書呢?這時教師出示三本書:Travel Book,Cook Book,Baby Book。同時詢問學生老師會對哪一本書感興趣,為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標題進行預測。這樣學生就能熟練運用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閱讀策略:根據(jù)配圖、標題進行預測。因為本策略是第一次呈現(xiàn),教師有必要做到細致到位的指導和垂范,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3閱讀過程中滲透閱讀策略

學習一種新的策略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閱讀策略培訓不應該脫離具體的閱讀材料的語言本身。只有在閱讀中滲透閱讀策略,學生才能體驗到閱讀策略的用途和意義。這樣的閱讀課才是有效的。

如Unit 7《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閱讀材料中滲透了尋找Topic sentences and give a summary,教師可設計skimming活動,讓學生學會如何快速找Topic sentence。

活動:Skimming for the topic sentences of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1.Etiquette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Paragraph2.Etiquett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situations.

Paragraph3.We should give suggestions politely.

Paragraph4.Some rules of etiquette are the same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教學策略,既提高了課堂效率也保證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得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指導,避免了閱讀策略與閱讀過程的割裂。

4.閱讀教學過程中策略的滲透要主次分明

《新目標英語》中的閱讀材料,每篇文章都根據(jù)篇章特點提供了閱讀策略,這是編者精心安排的,里面包含了編者的意圖。我們應該把這個策略當作主策略來培養(yǎng),并且把這種策略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九年級 Unit 6《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本單元閱讀課要滲透的閱讀策略是了解英語文體的不同風格。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夠了解戲劇、小說、對話中的“spoken English”語言與報紙文章中的“written English”的不同點。這是本課中要滲透的主要策略,讓學生熟練運用。

但由于閱讀材料中詞匯和句式會對學生理解文本造成很大的困難,教師可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和聽說活動,幫助學生借助圖示、圖表、視頻等學習部分生詞,以激活學生形成與閱讀材料有關的背景知識,促使學生增強對閱讀篇章的理解能力。因為閱讀課主要任務還是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文化情感的滲透等,所以不能把太多的時間花在詞匯的教學上。

5.不斷提醒學生使用策略,驗證所運用的策略

平時訓練學生某種閱讀策略時,教師可以用下列問題引導學生驗證所運用的策略:What is the strategy? Why should the strategy be used?How can the strategy be used? When should the strategy be used?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閱讀時常停下來自問一些問題,調控自己的理解程度。如:Why am I reading this material? What do I hope to learn?要求學生設想自己的問題。他們可以問自己讀不懂的問題,并希望從老師或同學那里得到解釋;也可以要求學生概括整個或部分篇章內容,分清篇章不同層面信息:主要觀點、支持觀點、細節(jié)內容;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回答理解性問題后,驗證自己的回答,以此加深理解或糾正誤解。

四、結語

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既要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又要進行語言輸入,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任何閱讀策略的訓練和語言的輸入都應該從閱讀材料的題材、體裁和語言特點出發(fā),由此確定課堂策略訓練的側重點,合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全面達成各項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美)Diane Lapp,(美)James Flood.成功英語閱讀策略.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2.6.

3.英語閱讀教學的積極探索.

第9篇: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范文

一、異國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1.語言與文化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人作為世界人,誰都離不開語言和文化。語言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特征。它不僅包含著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而且蘊含著民族的看法和思維方式。由此可見,理解語言必須先了解文化。美國社會學家C.R.Tucker和W.E.Lambet對于外語教學中只教語言不教文化有這樣的看法:“我們相信,任何這類企圖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使他們不僅不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tǒng)的民族。相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fā)自內心地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供學習該民族語言的基礎?!痹谟⒄Z閱讀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掌握了異國語言所涉及的知識時,卻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內容,所以談不上真正理解了這一段語言。異國文化,因其是異國語言的載體,而不得不受我們這些學習外國語言人的重視。

2.新課標的要求

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除了要求教學其語言知識,培養(yǎng)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外,英語文化的學習也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队⒄Z課程標準》已明將文化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在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一節(jié),指出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教學中,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發(fā)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英語閱讀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特殊性,更應該體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更應滲透其文化教學。

3.高中英語閱讀教材的特點

人教版現(xiàn)行高中教材的閱讀課文內容涉及廣泛。其題材反映了英語國家的天文地理、歷史、風土人情、名人傳記、文學和音樂賞析、自然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科技發(fā)展、社會教育、政治體制、社會醫(yī)療制度等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特征。體裁從文學的角度分有小說、故事、戲劇和詩歌等類型。這些材料滲透了思想情感的教育,同時生動地展示了中外文化的差異,增強了學生跨文化的意識,其話題具有時代感思想性、知識性和真實性,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在閱讀這些文字材料時,一定對這些文字所涉及的文化充滿了好奇。作為教師,有義務、有責任,給學生講解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熟悉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天文地理,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語言。

人教版現(xiàn)行高中教材的閱讀編排是以共同話題為依據(jù)進行編排的。同一話題的材料編排在一起,方便教師進行相同話題的文化教學,集中而透徹。在認識到異國文化教學在英語閱讀中的重要性后,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二、如何進行異國文化教學

1.教師雙重文化身份的認識

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身份有所認識,即教師雙重文化身份的認識。我們是中國的英語教師,所以我們擁有雙重的文化身份――既有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背景身份,又有深受英語文化影響的伴隨身份。我們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是西方文化所不能取代的。作為中國的英語教師,我們以此為豪,切不可全盤西化,崇洋,置中華文化泱泱大國的文化于一邊。借用魯迅先生的“拿來主意”,我們在異國文化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求學生理解、尊重和包容西方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洋為中用,還要做到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盲目崇拜。雙重的文化身份要求教師在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要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使學生在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上,更加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雙重文化的身份后,也會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

2.對教材的處理

(1)有的放矢。緊扣閱讀教材,有目的地進行閱讀教學?,F(xiàn)行人教版教材的編排已很好地為“有目的的教學”提供了條件。共同話題的閱讀教材被編排在一起,所以教師可以盡情地讓學生理解西方的“情人節(jié)”,好好享受這一愛情故事的來龍去脈,從中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及他們的思想情感。

(2)處理得當。對閱讀教材的處理,可以精處理也可以泛泛而談的粗處理。①精處理,即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將文化形式和內容結合起來,在充分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從小處、從細處進行理解教學。②泛泛而談的粗處理,即有時可以泛泛理解閱讀教材中含有異國文化的因素。說到西方的節(jié)日,必修一中的閱讀教材一,已清楚地說明了節(jié)日的起源、時間、意義、形式。教師在處理此教材時,只要學生理解此教材的表面意思即可,不必深究。羅列每一個國家的節(jié)日畢竟是一件工程浩大的事,選擇其中幾個節(jié)日來進行對比不失為一種聰明的辦法。有的放矢,緊扣閱讀教材,精泛結合,教材處理得當,那么閱讀課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