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微課的基本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課的基本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課的基本概念

第1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微課開始在教育領域普及,微課具有課時較短、信息量較大的特點,在高中數學教育中,微課成功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利用學生閑散的時間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如何將微課合理的應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淺見!

1.微課的概念

微課又名微型課程,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先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教學。從教學上來說,就是將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給教師,整合成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五個配套資源,共同組成微課。五個部分可以根據實際應用,任意組合。這一概念引入國內之后,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將這一概念進行改造與完善。率先提出微課程概念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的胡鐵生,他對微課程在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設性觀點。

2.微課的基本特征

微課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沒有眾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看似沒有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許多人稱之為"碎片化",但是微課是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的,一個微課自身仍然需要系統(tǒng)性,一組微課所表達的知識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課的特征有:

2.1主持人講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鏡,可以話外音。

2.2流媒體播放性。可以視頻、動畫等基于網絡流媒體播放。

2.3教學時間較短。5~10分鐘為宜,最少的1~2分鐘,最長不宜超過20分鐘。

2.4教學內容較少。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

2.5資源容量較小。適于基于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

2.6精致教學設計。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2.7經典示范案例。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

2.8自主學習為主。供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課程,是一對一的學習。

2.9制作簡便實用。多種途徑和設備制作,以實用為宗旨。

2.10配套相關材料。微課需要配套相關的練習、資源及評價方法。

3.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3.1激發(fā)學習熱情。高中數學許多知識點與生活息息相關,微課以某一概念、定理、案例為中心展開教學,模擬現實生活情境,將學生帶到感興趣的問題探索中,微課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學知識點零碎,表現形式直觀,聲音、圖形、文字相結合,生動形象,學生樂于接受,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便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可以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即利用視頻的暫停、重播,有利于學習者根據個人情況,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防止學困生出現學習困難。微課雖小,但知識內涵豐富,教學意義巨大,微課講解一兩個知識點,穩(wěn)步推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通過微知識、微學習,形成大道理、大智慧。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獲取信息,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例如,"長方體的體積"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展示"牛奶盒中牛奶量的多少",引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將數學知識置于一個生活化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利用微課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向學生展示更多的數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微課展示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數學內容,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探索。例如,數學公式的由來及數學家的科學研究故事,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學生體驗數學情境、感受數學知識、領悟數學思想、思考數學問題,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2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利用微課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chuàng)新的過程。于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于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但是情景的創(chuàng)設引入不宜過長,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的引入課題,微課程視頻正適合這種教學形式。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Flash制作動態(tài)的平面向量微課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fā)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

3.3進行練習小結。學生在課后,如果對該課的教學內容仍舊有存在困惑的地方,一方面可以當面向教師請教,但是如果教師和學生的時間都不允許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充分應用微課,通過在微課上進行練習,可以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鞏固與復習。微課使高中生能夠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學習。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不再單純追求好成績,高分數。將微課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邏輯推理、發(fā)散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值得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大力推廣。

第2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 高等數學 習題課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On Developing Thinking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Exercises Class

GAO Wen

(College of Science,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recita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role, and describes the basic steps of teaching exercises, how to use the exercise class that better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help students digest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learned.

Key wordsadvanced mathematics; exercises class; thinking ability

高等數學是教育部指定的工科類各專業(yè)基礎課課程之一,高等數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yǎng)能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理論,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將這門課程中學到的思想方法應用到后繼課程以及將來的工作中。面對日益壓縮的課時,怎樣利用有限的習題課授課時間最大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擺在我們廣大高等數學教師面前一個現實而嚴峻的問題。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高等數學習題課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1 利用習題課教學鞏固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

高等數學這門課程是一門純理論性的、以抽象思維為主的基礎學科。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通常都會開設習題課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部分。因此,習題課的設計對教學的鞏固作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高等數學這門課程抽象、理論性強,主要體現在它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和定理,這些知識是抽象與概括的結果。通過開設習題課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這些基本知識,更要向他們傳授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能夠從具體內容中抽象概括,掌握這些概念,定理最核心的關鍵。

2 利用習題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吉霍米諾夫說:“在心理中,思維被看作是解題活動?!彪m然思維并不對等于解題過程,但有理由斷言,形成思維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解題來實現的。在習題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向封閉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挑戰(zhàn),變被動學習為主動進取。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是“由因導果”,這種思維方式稱為正向思維。反之,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的方式就稱為逆向思維,也就是“由果索因”。實踐表明,對于科技工作者而言,這種逆向思維對問題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工科學生而言,我們更有必要培養(yǎng)好學生的正向和逆向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舉例而言,講授一元函數導數與微分的概念時,我們通常會講導數的定義本身就給出了求導數的方法,這是一種構造性的定義。而講微分的定義時,我們僅給出微分的形式,并沒有指出微分的求法。所以,判別一個一元函數是否可微,以及可微的充要條件就是師生需要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微分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如下思考:先假定函數可微,然后由定義中的等式入手,考慮它是否與先前已知的某個概念形式有聯系,從而通過整理,變形推導出相應的結論。由此得到的結論恰好是判斷函數是否可微的必要條件,這一結論就可以作為判斷函數可微的準則。這種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式就稱為逆向思維。那么如何能得到函數可微的充分條件呢?如果必要條件能夠作為可微的充分條件,則該條件成為充要條件。如果不能,我們需要對條件做哪種補充和限制使得能夠推出可微性,進而得到函數可微的充分條件。我們有理由讓學生認識到證明過程中的一些附加條件通常是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查漏得到的,這也是我們得到新結論的一種方法。

3 利用習題課教學提高學生的分析與綜合能力

分析與綜合能力是高等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一種基本思維能力。對一些定理和習題的證明或者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要把分析和綜合的過程有機的結合起來,即先從“未知”入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靠攏到“已知”,再用綜合法加以敘述,即由“已知”入手逐步推倒到“未知”。

比如利用有關輔助函數的建立來解決問題,就是一個結合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很好例子??紤]下面這個問題:設函數f (x),g (x) 在[ a , b ] 上連續(xù),在(a, b) 內可導,且f (a) = f (b) = 0,證明至少存在一點 ∈(a, b),使f′() + f () g′() = 0。首先我們分析,把結論中的用x來代替,結論就變?yōu)椋ㄏ罗D第53頁)(上接第41頁)f′(x) + f (x) g′(x) = 0即

f′( x)f ( x)= - g′( x ),兩邊積分可得ln f ( x) = - g ( x) + ln C ,進而f ( x) exp (g ( x))= C。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設想輔助函數為F( x) = f ( x) exp (g ( x)),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把這個輔助函數代入到問題當中,驗證它確實滿足羅爾定理的條件,完成問題的證明。

4 利用習題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發(fā)散性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guī)、從多方面思索答案的思維方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fā)散狀。利用習題課教學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應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求解問題前首先幫助學生深入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探求問題的原因,盡可能給出多種解法,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通過比較找出最恰當的解決方法。(2)在習題課的設計上,應當盡量選取有代表性的例題,通過學生的多練和教師的講授盡可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例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一題多變,一題多解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鞏固理解所學知識的重要方法。

5 結束語

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經大幅提高,保證教學質量對于學生,學校而言都是目前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生源質量的參差不齊使得我們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教學工具等方面的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當有機地將先進的教學工具和習題課教學結合起來,以便最大化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第3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1.1 什么是微課

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將“微課”定義為“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

南京師范大學的張一春教授稱“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被稱為“中國微課之父”和微課追夢人的胡鐵生先生也不斷對微課的概念進行升級和改版。在其對微課定義的3.0版中,他提到,微課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

1.2 微課的特點

從上述各種概念中,可以總結得出微課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時間短。

從黎加厚教授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微課在時間方面的要求比較嚴格――10分鐘以內。雖然張一春教授沒明確指出時間的具體數值,但是在他提出的概念中強調了“簡短”這個特性。這是與傳統(tǒng)國家網絡精品課程(50分鐘-1小時為單位)最明顯的不同點。

第二,內容精。

由于時間較短,直接導致在微課中呈現的內容量少,但同時由于微課的目標明確,又對精準有了新的要求。在微課中,教學目標或是某個學科的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或是某個學科的某些教學活動、練習實驗。

第三,重設計。

微課要在短時間內將內容傳播給學習者,而且要能吸引和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因此必須有精心的教學設計,同時也要有教與學的心理學作指導。

第四,可視化。

從形式上來看,微課均應以“視頻”的方式呈現,其可視化效果較好,有的微課還可以與學習者互動,增強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除此之外,微課還具有網絡化發(fā)展的趨勢。隨著網絡技術和流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微課以其數據量不大,內容充足的優(yōu)勢將成為網絡學習、個性化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

1.3 微課的制作工具與設計流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有高像素攝像頭的手機與支架的完美結合就是制作微課成本最低、技術含量最低的途徑。除此之外,各式各樣的錄屏軟件,如CamtasiaStudio、屏幕錄像專家等,可以同時將電腦屏幕的內容和麥克風的聲音錄制合成,并且提供了簡單的后期編輯功能。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媒體編輯軟件操作的簡易,微課設計者們將不再為制作而苦惱。

如今,制作工具已不再是微課的障礙,“設計”的精彩與否就成為了微課質量高低的重要參考指標。如何設計微課?大可以遵循以下流程:

第一,選點。

在微課時代,“內容為王”已經是眾人皆知,選點即是確定微課的內容。任何一門課程中都有其重點、難點、疑點和考點,在微課中,到底要向學習者傳達什么點?這是在創(chuàng)作之前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在選點時還需要注意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要盡量將受眾明確。

第二,定型。

在選取好內容之后,需要對微課的“型”加以揣摩和確定:內容如何呈現給學習者?如何才能較大程度地吸引學習者的眼球,提起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定型的同時,選取什么制作方案與工具也將初見端倪。特別是當微課由任課老師與其他媒體制作人員合作完成時,那么“定型”步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此時對“使用什么媒體手段表現課程內容”已經非常明了。

第三,細節(jié)。

撰寫微課腳本的過程就是設計各個細節(jié)的過程。在腳本創(chuàng)作前,需要將微課著重需要體現的點“切割”成為若干環(huán)節(jié)的意圖關鍵點,然后再針對各個關鍵點設計畫面內容、媒體表現、配音文本以及擬用時間等。所以,微課的腳本設計中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時間、意圖關鍵點、媒體表現手段、屏幕(配音)文字等。

第四,潤色。

一般而言,腳本確定后,即可使用相關工具完成微課的制作。然而,如果微課的景別較多,畫面內容的變換較細膩,那么就需要在完成微課的初稿后進行潤色,從而使得畫面切換比較流暢、自然,使學習者如沐春風。

2 程序設計類課程中常見的微課種類與其作用

2.1 講解理論知識的微課

與其他課程相似,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也有大量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習。例如,在程序設計中的基本概念、數據類型及轉換、三大控制結構的基本語法、常用數據結構與算法原理、數據存儲的基本理論等。用微課呈現這些內容時,制作精美的PPT是首當其沖的任務,如果涉及的知識點較難理解或需要強化記憶,輔以動畫等形式將不無裨益。

這樣的微課可以靈活使用“提問”、“討論”、“引導”、“講授”等教學方法組合設計。從學習者實際所遇問題出發(fā)“引導”其進入課程,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有效促使他們愉快地完成學習;教師可以運用親切的口頭語言向學習者“講授”知識,如描繪情境、敘述概念、論證原理、闡明規(guī)律等;根據教學需要,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習者參與思考,通過“提問”使其獲取、鞏固或檢查知識;還可以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習者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微課平臺發(fā)表各自的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這種形式的微課對于學習者有效學習理論知識很有幫助。然而,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最終目的是需要學習者能夠編寫程序,所以,其他類型的微課呼之欲出。

2.2 編輯環(huán)境錄屏式微課

在學習者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之后,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經典案例,在微課中演示這些知識的使用方法。此時,最簡單的微課制作技術就是使用錄屏軟件錄制編輯環(huán)境中編寫程序的過程。例如,在演示三大控制結構中的分支結構時,可以借助“根據輸入的三邊長判定是否能構成三角形”或“根據輸入的成績判定成績等級”等案例,將分支語句的各種使用方法加以演示。

在Android、iOS等程序設計類課程中面臨的問題已經與現實接軌。這樣的課程中的案例就可以源于現實生活,而不再拘泥于虛擬案例。例如,在介紹Android中SharedPreferences如何使用的微課中,就可以使用“如何才可以使APP記住用戶的偏好設置”或“下次自動登錄”等實際問題。

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實際觀察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方法,以及程序的運行效果,可以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正確性,并可以使學習者獲得直接感知,從而激發(fā)其進一步學習。由此可見,“編輯環(huán)境錄屏式微課”在知識的使用方面著實立竿見影,但是前提是學習者對知識已了然于胸,否則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長期深入學習。

2.3 練習測驗式微課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習者的程序設計技術、技能到底有無提高?需要多次練習和測驗方可得知。練習測驗式微課就是通過交互動畫等技術手段,讓學習者圍繞某點完成一些練習或測驗,借以自評其學習效果。例如,針對某算法原理,可以用一組動畫模擬算法過程,讓學習者進行判斷正確與否;或者讓其從中選擇正確項,或連線,或填空…形式各異,但宗旨唯一。

上述三種形式的微課互相之間可以有交叉,這就意味著在同一個微課作品可以多種形式并存,只要設計合理,便于學習者學習使用即可。

第4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為了滿足化學教學發(fā)展的需求,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文章主要對慕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研究,包括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方式;根據化學知識特點,有選擇地“翻轉”;獲取多方支持。

關鍵詞:

慕課;中學;化學教學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單純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為了適應當下教育的發(fā)展,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慕課”應運而生。慕課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開放性的網上在線學習課程。與其他網絡教學最大的不同是,在慕課平臺上的學習者可以實現課上學習、交流探討、完成作業(yè)、課后小測的整個過程。慕課的誕生對于基礎教育的發(fā)展來說是新的曙光,它將成為我國新型教學模式的重要形式。

一、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的需要

2014年5月15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在大會上強調:課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教育工作的核心、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學生成長成才的保障。”可見建立符合中學化學課程需要的新型教學模式的重要性。教師應轉變化學教學理念,從知識本位走向綜合素質本位,使課程多元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化學人才。慕課這一教學形式由高等教育發(fā)展到基礎教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關注。筆者認為,將慕課與中學化學有機結合,是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的需要。

二、慕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方式

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學教育的發(fā)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需要教師建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傳統(tǒng)化學教師對慕課并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教師對新的教學模式具有抵觸心理,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去了解慕課,并結合中學化學的教學特點,聯系學生的學習現狀,在教學中敢于將慕課與化學課堂教學聯系在一起,實現“慕課”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

(二)根據化學知識特點,有選擇地“翻轉”

根據人教版高中化學知識的特點,筆者將化學知識分為以下三種類型:記憶性知識、理論計算以及化學實驗。教師在采用慕課授課時,要根據以上三部分內容進行有選擇地“翻轉”。第一,記憶性知識?;瘜W中的記憶性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應用。教師對記憶性知識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慕課對課堂進行“翻轉”。教師利用慕課進行記憶性知識教學時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進行:①教師錄制基本概念的慕課視頻并設計配套的學案;②學生根據慕課視頻掌握基本概念并完成學案;③回歸于課堂,教師帶領學生鞏固基本概念,引領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應用進行小組討論。第二,理論計算?;瘜W中的理論計算一般是根據公式或方程式進行的有關計算。教師利用慕課進行理論計算教學時可按照以下流程進行:①教師錄制相關的公式或方程式的慕課視頻并設計配套學案;②學生根據慕課視頻掌握相關公式或方程式并完成學案;③課堂上,教師設計例題,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小組討論,掌握理論計算的一般解題步驟;④教師設計習題,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理論計算在解題過程中的應用。第三,化學實驗?;瘜W實驗考查內容一般是實驗原理和實驗技能。實驗原理部分主要是實驗前的準備階段,包括知識的準備、物質的準備以及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等。讓學生先觀看慕課視頻,了解實驗原理或者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再做實驗,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但實驗技能是視頻課程無法替代,學生必須親自體驗其過程才能積累基本的化學實驗經驗。為此教師應有選擇地進行“翻轉”。

(三)獲取多方支持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成長需要多方參與。將慕課融入中學化學教學中,需要家長的參與。只有家長了解并接受慕課這一模式,才能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使慕課發(fā)揮重要作用。學校也應支持將慕課應用到中學化學教學中,并構建網絡化的慕課學習交流平臺,組織教師之間進行研討、實踐及反思。

三、結語

慕課是將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融入到中學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這種學習模式可充分地引導學生課前學習及課后復習,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慕課的出現符合目前中學化學教學的發(fā)展,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將中學化學教學與“慕課”有機融合,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作者:宋柏萱 孫和鑫 朱春城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第5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機械制圖”一直以來是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yè)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重點。調查發(fā)現:現行的教學模式下,一節(jié)課45min,一般只要20min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主體內容的講授,余下時間多以學生練習為主,或者兼顧部分沒聽懂的學生而進行的反復講解。在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上,教師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基本概念的講解上,長時間的理論講解,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學生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現象。

二、微課的特點

微課是將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資源,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營造”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將45min的課程進行精煉,將抽象課題生動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具體來說有如下幾個特點:1.時間短,效果明顯45min的課堂講授主要圍繞幾個核心知識點展開。根據認知科學規(guī)律,學生保持注意力的有效學習時間普遍較短,“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10min左右。因此,相對于傳統(tǒng)的45min一節(jié)課的教學課時來說,“微課”更加符合認知科學規(guī)律。微課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抽象的制圖知識用直觀的動畫及具有感染力的講解展現,增強了視覺與聽覺的沖擊力和表現力,從而能在極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學習效果更加明顯。[1]2.內容少,相對完整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tǒng)課堂,“微課”的問題集中,主要突出課堂教學中的某個學科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這些微小的片段優(yōu)化了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的聯系,從而產生了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5]3.容量小,載體豐富從資源大小來看,“微課”一般在幾十兆左右,便于下載傳播。然而,幾十兆的視頻文件可以采用項目、故事、案例、任務、問題等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合理的將PPT、三維動畫、三維模型、生產現場視頻、解說聲音、畫面字幕等多種元素融于一體。實現復雜內容簡單化、簡單內容趣味化。把抽象的空間思維直觀的表達,從而吸引學習者的眼球,提高學習效率。[1]

三、微課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

1.知識點細分

就“機械制圖”而言,內容多,知識點密集。因此知識點的細分顯得尤為重要,要讓每個“碎片化”的微課自身保證系統(tǒng)性的同時,一組微課所表達的知識仍然需要全面性。要按照知識的體系拆分知識點。例如,“立體表面交線”內容,將截交線、相貫線作為兩節(jié)微課講不完。可以將其細分,以兩個案例“平面與立體表面相交”“平面與回轉體相交”,進行截交線的微課教學,兩個案例“圓柱與圓柱相交”“圓柱與圓錐相交”,來介紹相貫線的知識。一節(jié)微課只講一個知識點。兩節(jié)微課形成一組,將“立體表面交線”內容說清楚,講全面。又如,“軸測圖”內容,可以分解成4個微課專題:(1)軸測圖4個基本概念:軸測圖、軸測軸、軸間角、軸向伸縮系數,以及軸測圖的兩個基本性質作為一次微課講解。讓學生對軸測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2)以一個平面立體正等測圖作圖實例,介紹正等測圖的有關規(guī)定及作圖方法,進行“正等測圖”的微課教學。(3)以一個斜二測圖畫法實例,穿插介紹斜二測圖的有關規(guī)定及作圖方法,進行“斜二測圖”的微課教學。(4)就圓平面的畫法,對比正等測圖與斜二測圖的區(qū)別,作為一個單獨微課單元。4節(jié)微課,每個突出了“軸測圖”體系中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同時,這4節(jié)微課形成的微課組又將“軸測圖”重點內容全面囊括。

2.優(yōu)化設計

“機械制圖”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因此,微課的制作技巧顯得尤為重要。在“機械制圖”的微課教學中可以采用講解說明、操作演示、推理解題等方法。[1]其中,講解說明主要是對課程中的知識點開展講授型教學;操作演示主要是用來介紹畫圖步驟及畫圖細節(jié);推理解題則運用于習題課中,通過兩面視圖繪制第三面視圖或者補畫漏線等作圖過程來訓練學生邏輯思維及空間想象能力。“外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模塊中,對于沒有實際經驗的學生而言,通過觀看外螺紋的加工,能夠直觀的看到外螺紋的樣子。通過PPT,結合外螺紋的加工方法,講解外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結合每一步的加工,了解外螺紋的每一步畫法都是有原因的,從而解決同學們在繪圖的時候分不清粗細線的問題。

四、反思與展望

第6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1.考核方式過于單一

目前,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機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0%,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20%,機試成績占總成績的70%。從比例上來看,機試成績取決定性因素。從近幾年的學生試卷分析來看,有的學生平時做實驗時,表現得計算機應用水平相當不錯,但是最后因為對上機考試系統(tǒng)不熟悉,提交試卷時沒能按要求正常提交,結果教師在改卷時出現種種情況。例如,有個別學生不小心將原始試卷提交上來,結果教師閱卷時看到是空白的學生答卷;或者有的學生即使將答卷做的非常好,但是沒能提交到系統(tǒng)上,導致的后果是試卷出現亂碼或根本沒有試卷信息,最后上機考試成績只能以零分記。

2.問題得不到及時反饋

目前,對絕大多數高校來說,類似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選修課授課教師往往是授課完以后就離開教室,等到下一次授課時再和學生見面,幾乎沒有額外的時間和地點專門和學生溝通,更談不上深入了解學生每次課上遇到的難點和問題。長此循環(huán),等到下次授課時,教師只能是按照教學大綱來授課,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學生在聽課的時候由于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地解決,隨著課程進度的一步步深入,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越來越大,自然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模式的新探索

1.教材的選定應不拘一格

由于我校大一新生在本學年下學期將會選修程序設計等后續(xù)課程,所以教 師在授課的同時,除了使學生掌握以上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礎知識和Office軟件的使用方法等,還應逐步引入程序設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概念,為后續(xù)的課程打好基礎。如果此時沒有適時的引入有關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理論基礎,等到下學期學習程序設計的時候,一方面,教師在教的時候,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很多基本概念還要從頭講起,另一方面,學生常常會感到沒有頭緒,無從下手。這是近年來很多教授程序設計的教師經常會遇到的尷尬情況。因此,在選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教材時,最好不要統(tǒng)一規(guī)劃指定通用教材,而應該結合該校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教材,而且盡可能按不同的專業(yè)來選定適合該專業(yè)學生提高自身計算機素養(yǎng)的教材。

2.教學方法多樣化

(1)轉換角色,學生上講臺。在傳統(tǒng)的大學課堂上,常常是老師講,學生聽,有時即使老師講的很精彩,但學生仍然積極性不高,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如果能轉換角色,教師在教授基本理論,如請部分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走上講臺,帶領其他同學一起動手演示當堂課上的內容,教學效果可能會事半功倍。在演示過程中,如果學生出錯,教師應及時地進行現場引導。此時,教師應及時鼓勵學生,千萬不要有畏難情緒,往往出錯的時候,就是提升自我的關鍵時刻,在不斷地解決問題的同時,計算機水平也就會慢慢提高。而教師要把握好引導的尺度,盡量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往往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自我計算機應用水平的目的。

(2)由學生參與提供教學案例。在傳統(tǒng)的案例驅動教學法中,大部分案例都是由教師來編排和確定的。試想如果能由學生參與,按照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差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學生參與制作教學案例;或者作為授課教師來講,能在講授課程之前及時歸納總結出學生平時遇到的此類實際問題,并且能將該問題融入到課件的制作中,這樣當教師在講授案例時,學生很可能會有更大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重視實驗課

雖然,在教學安排上,大學計算機課程安排有理論課20學時,上機實驗課16學時,但是實驗課的學時安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高校應進一步重視實驗課,適當增加實驗課的學時,同時讓學生有一定時間來消化本次實驗課的知識點,并自己對該次實驗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交實驗報告的同時一并附上目前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有待于教師下一次講解。有時,甚至可以考慮將理論課搬到機房上,一邊講理論,一邊做實驗。

4.考核方式新探索

經過近幾年的考核情況來看,學生僅僅通過學期末的上機成績很難如實的反映自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達不到較理想的測試結果。例如,有的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在平時表現的相當不錯,但是由于期末上機考試時,對考試系統(tǒng)提交試卷時操作不當,錯過提交時間,結果機試成績很低,有時甚至不及格。這樣,似乎有些不太公平,但是對于機試而言,是全程在線考試,每一位考生幾點幾分登錄,幾點幾分交卷,系統(tǒng)是實時記錄的,一旦考試時間結束,該考生的機試成績就已經確定了,所以授課教師也沒有辦法改變結果。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提出以下一些改進措施,僅供參考。

(1)改變考試形式

應逐步改變原有的考試形式,一種方法是可以嘗試將總成績分散到平時實驗,具體可以通過教師為每次實驗現場打分,最后將幾次次實驗的平均分當作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總成績,不再設置學期末的機試。

(2)突出動手能力

考試總成績也可以這樣來確定,當學生第一次上機時,教師就布置一個類似于課程設計的綜合性實驗的題目,該題目的設置應考慮到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可行性。學生可以先考慮考慮,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有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就可以早點動手做,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也可以展開。等到學期末需要對學生考核時,學生只需要將自己完成的該綜合性的設計成果上交,綜合性實驗的分數就當作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總成績。

5.創(chuàng)造條件反饋問題

為了能讓學生聽完課以后及時地反饋自己遇到的難點和問題,教師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例如可以利用目前學生經常使用的QQ群和學生及時地在線交流,也可以利用目前廣泛使用的微信功能,及時地查閱學生的問題并在線解決,如果不能在線解決的至少也對學生的問題心中有數,等到下次授課時,將學生遇到的較為集中的問題在課堂上集中統(tǒng)一講解。此外,如果有些問題需要和學生當面交流的話,教師也盡量地找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可以考慮適當增加授課學時來解決??傊?,只要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作為授課教師來說,都要創(chuàng)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為學生答疑解惑,提供便利。

三、小結

第7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微課;高中數學;數學教學;應用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微課主要通過視頻進行開展,用視頻將老師的教學活動記錄下來。微課教學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展開,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微課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大不相同,微課教學是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新型教學方式,微課也是在傳統(tǒng)課堂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新型教學資源。以微課的形式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比較生動形象,也方便學生學習,可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所以,在新課改理念下,應加強分析高中數學微課的應用途徑,促進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

一、高中數學微課的制作步驟

微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應依據具體學科的不同特點來進行。高中數學微課的制作,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選定微課教學的內容。老師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特點,在備課的過程中仔細篩選,優(yōu)選適合制成微課的內容,在進行篩選時,應遵循下面兩條原則:第一,結合學生的特點,考慮學生的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摸清學情,選取的內容應圍繞學生來進行,將學生想學的知識作為制作微課的核心內容。第二,依據自身經驗,靈活制作微課。依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選取那些適合使用微課形式講解的課程內容,例如,高中數學《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這節(jié)內容,由于圖像的變化過程較復雜,抽象性較強,就可將其作為微課的選材。然后,在選好微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微課教學的設計,一般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內,語言應簡明扼要,以充分利用時間。還應注意,微課是以視頻形式呈現出來的,無需學生的參與,應盡量避免傳統(tǒng)數學理念的束縛。在設計微課視頻時,要加入趣味性因素,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計過程中應注意“怎樣表達”“怎樣提問”“怎樣講解”才能有效開展教學。最后,著手制作微課,利用好PPT等信息技術制作微課,將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充分調動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

預習是數學學習的一個良好習慣,在每堂課開講之前,數學老師可制作一個微課視頻,將這堂課要講的內容做一個簡單介紹,或是對前面與此相關的內容進行復習,逐步引出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也可將學生預習過程中的教師指導過程錄制下來,使用視頻剪輯器制作10分鐘以內的微課。然后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分享到班級交流群中,讓學生點擊觀看或下載學習,逐漸學會“怎樣預習”“怎樣自學”。比如,在進行《概率》的學習時,就可結合前兩節(jié)的內容,制作一個微課視頻,復習前面的知識,介紹前后知識之間的關系,介紹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實際應用。然后讓學生自主預習,掌握一定的數學預習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2.利用微課開展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可運用微課形式構建知識框架,突破數學知識的重難點。高中數學知識龐雜,且抽象難懂,這些抽象的知識也是教材的重難點。數學老師可將重難點知識制成微課,讓學生可隨時隨地觀看,避免有些學生在課堂上沒聽懂而課后又不敢去問老師的情況出現。比如,在講解《拋物線》一節(jié)時,可借助信息技術將部分內容做成視頻課件,將拋物線圖形的形成和變化以動態(tài)形式展現出來,使抽象數學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形象、豐富,這樣一來,可有效降低抽象知識的難度,可推動學生數學知識框架的構建。利用微課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以合作探究形式開展學習。教師可以將教材中對典型例題的講解環(huán)節(jié)通過微課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依據例題而提出典型問題,讓學生解答,充分體現學生的自,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進度。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方式解決問題,學生能夠逐步完善知識建構體系,促使數學知識的完整化與具體化,從而形成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數學認知結構。

3.利用微課進行課后復習

40分鐘的課堂學習有限,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識,老師也不可能反復講解這些內容。因此,可通過微課形式,將數學課堂上講解的重點概念、難點問題錄制下來做成微課視頻,在視頻中展現對某個知識點的完整解釋。學生如有需要可在課后自行下載觀看,對于在課堂上沒有充分理解的知識點,課后可以及時補充與學習。這種微課形式教學對于高三學生來說,更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高三學生的專題訓練是比較重要的,教師可以把一個數學專題利用思維導圖或概念圖等形式做成卡片,采用PPT將其制成微課課件,這種形式的微課具有結構性、系統(tǒng)性的特點,適合專題復習,學生在使用過程中也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微課教學具有多種優(yōu)勢,有效地整合了高中數學的知識點及資源,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提高了學習效率。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應該采取多種途徑開展微課教學。

參考文獻:

第8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診斷學;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203-02

醫(yī)學診斷學是運用醫(y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是醫(yī)學生從醫(yī)學基礎理論學習過渡到臨床實踐技能學習的一門橋梁學科。診斷學教學分為問診、體格檢查及基本診療技能教學三大部分,其中體格檢查是醫(yī)生獲取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醫(y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體格檢查在診斷學教學中尤為重要。

然而,當前診斷學主要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于體格檢查部分知識點多、理論復雜、操作性強,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谖⒄n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學理念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進行重構,通過讓學生在課前或課下先觀看視頻學習,課堂上再與教師溝通交流,將課堂事務內外“翻轉”的方法是翻轉課堂的雛形。該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效率地提高,不僅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而且學習效果也增強了,因此在世界各國已很快流行起來。

本研究將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診斷學教學中,探討和分析其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效果,并將與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對照研究,驗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有效性。精選診斷學體格檢查中的心臟檢查、肺部檢查和腹部檢查三個教學專題,教師提前設計教學內容并創(chuàng)建微視頻,讓學生課前觀看視頻講解并將疑問帶到課堂,師生之間面對面溝通交流并討論自己遇到的疑問,并進行學習成果分享與效果測試。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選擇2011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五年制醫(yī)學生,共計192人。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七版《診斷學》教材,兩組授課教學師資完全相同。將學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傳統(tǒng)教學組,即對照組,96人;另一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為實驗組,96人。兩組間男女生比例及學習綜合成績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兩組學生教學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在課前所有授課教師均參與集體備課。

1.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多媒體課件授課,學生采用“預習-聽課-復習-考試”方式學習。

2.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教師設計教學任務單,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建立實驗組學生“QQ群”,在授課前一周將視頻、課件、案例等上傳到“百度云盤”中,分享“百度云盤鏈接”,供學生課前學習。上課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教師通過設疑、提問、答疑、討論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對共性問題提供針對性講解。

(三)觀察指標

1.測試成績:學習結束后,針對心臟檢查、肺部檢查和腹部檢查三個專題分別進行測試。滿分100分,其中:筆試50分,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操作50分,主要考核學生對心臟、肺部和腹部體格檢查的操作方法與規(guī)范程度。

2.教學效果評價:參照文獻制定了診斷學教學效果評價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問卷調查表內容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每一個方面有五個選項:很能、能、比較能、一般、不能。在開考前進行,要求學生當場獨立填寫,并立即收回問卷。此次調查共計發(fā)放調查問卷192份,收回有效問卷192份,有效回收率100%。統(tǒng)計時,將調查結果量化成分數,“很能、能、比較能、一般、不能”分別對應分數95、85、75、65、55。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檢測結果。數據來自于三個專題的測試成績和調查問卷的量化統(tǒng)計結果。P

二、結果

(一)兩組學生專題考試成績

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考試結果成績分布如表1所示{[n(%)],即:人數(百分比)}。并對每個專題的考試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組學生每個專題的測試平均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二)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

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量化并統(tǒng)計(見表3)。分析發(fā)現,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相比,普遍認為他們的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三、討論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理念與教學手段相結合的產物,產生以來受到了國內外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近幾年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世界各國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接受,已逐漸發(fā)展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波新浪潮。

一般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時間大約是10min,因此翻轉課堂的課前微視頻建議教師制作在5~15min的微視頻最佳,可滿足學生保持最佳注意力最佳時長需求。微視頻的設計應突出重點和難點,要講述清晰,層次分明,在結尾可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自我初步檢測學習程度。教師需提前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通過制作“短平快”的微視頻傳遞知識點,在通過翻轉課堂階段師生互動交流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該研究以診斷學三個教學專題為例,分別采用傳統(tǒng)多媒體授課及翻轉課堂方式教學,對比兩種方法的教學效果。從測試成績分布(表1、表2)發(fā)現,翻轉課堂教學組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傳統(tǒng)教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讓學生對教學效果進行了主觀評價。結果發(fā)現:采用翻轉課堂方式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主學習能力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比較均得到了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第9篇:微課的基本概念范文

關鍵詞:音樂理論教學;音樂;樂理

伴隨社會的進步,藝術的繁榮,社會對于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高職院校對于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進行專業(yè)的、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和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音樂理論課通常分為三個部分:音樂基礎理論課、技術理論課、史論課。當前,我國很多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不重視以上這些理論課的學習,有的學生甚至錯誤地認為理論課只是走過場的科目而已。這些認識顯然是片面和錯誤的,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高職院校音樂理論課自身在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這關乎高師音樂專業(yè)的整體教學質量,制約并影響著學音樂的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下面將闡述音樂理論教育的重要價值以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 音樂理論課的重要價值

1.讓學生真正掌握基礎樂理。

音樂理論課講授音樂的基本概念,定義和基本知識,結合其他音樂理論課,以大量例證,說明音樂理論現象。視唱練耳扎實的基礎技能的音樂理論類課程通過聽覺分析,視唱,聽寫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音樂聽覺訓練的學生和學生的音樂情感和內在的音樂性,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視唱練耳專業(yè)課的學習對于其他所有的音樂課程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重大影響,我們學習視唱練耳課程基本理論,更好地服務于音樂教育和音樂實踐。

2.為學生日后作曲予以鋪墊。

音樂理論和聲課程講授各種和弦,連接方法,音響效果以及進行規(guī)律等等。和聲教學指導學生通過做和聲練習,使學生掌握各種規(guī)則的進展,并能運用掌握和聲知識解決音樂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扎實抓好這些必須依靠合理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音樂理論課當中的作曲課與配器課,一般指的是歌曲創(chuàng)作和編排與配器,還包括小型樂隊的編配。作曲,配器課的實踐課程,為將來的音樂教師在組織音樂活動,能夠熟練地運用他們的知識和技能,編寫配置出有水平的音樂作品。

3.幫學生提高藝術品味。

音樂理論課程中的樂史與欣賞、音樂美學、藝術概論等部分是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的有效手段。學生學習中國和外國的音樂歷史,應全面了解中外音樂發(fā)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和音樂家的音樂風格和藝術特點的不同特征,把握其內在音樂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和客觀歷史規(guī)律,思考音樂現象的一種合理的方式,從而促進學習其他音樂課程。音樂理論課講究的是體會音樂審美過程,它從哲學視角和美學的各種分析和掌握音樂理論,是一個學習音樂和藝術的重要理論的普遍規(guī)律。音樂審美意識從理性的高度的音樂實踐,這種文化的音樂審美情感,建立各級的音樂審美情趣,提高人的藝術,具有重要的作用。藝術概論是高等音樂專業(yè)的綜合性理論課,是闡述有關藝術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理論課。

二 目前高職院校音樂理論課價值不能充分體現的原因

1.音樂理論課與音樂實踐結合度偏低。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習音樂理論,不能離開情感體驗的真實聲音的音樂應該是音樂與加深理解音樂理論在感覺的實際聲音的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學與實際結合的音樂聲音缺乏必要的聯系,一個沉悶的“純粹”的音樂理論課失去了鮮活的感性特征,因此,學生缺乏學習音樂理論課的興趣,出現這一現象的“重技藝輕原理”。

2.音樂理論課教學的廣度與深度不足。

大學音樂理論課教學與功利色彩,不注重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的理論知識,在教學中都是短視。舊課本照本宣科的教師使用多年,音樂理論課本講述的許多內容不能很好的與當前的研究現狀與實際問題相互關聯,學生感覺課程毫無新鮮感;學生學習音樂理論課的理解膚淺,平時不努力,考試惡補,成績及格就行了。有意識地參照相關的書籍和材料的一個音樂理論問題,課堂內外都不能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

三 充分體現音樂理論課價值的方法

1.加強音樂理論教學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首先要加強橫向聯系與其他專業(yè)音樂理論。音樂理論教學改進聲樂課程教學質量會產生重大和直接影響。學習音樂理論課程,將深化對聲樂作品的理解,提高分析能力,準確把握聲樂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器樂教學主要是鋼琴演奏鍵盤及各種中西樂器。音樂理論課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正確的學習音準,節(jié)奏,節(jié)拍,和其他元素的音樂,讓學生良好的掌握音高、節(jié)奏等,學會表達音樂,提高整體音樂水平,能夠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學及音樂理論的歷史和社會學的學科,如橫向聯系。音樂這項自然藝術發(fā)展到今天,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所以其存在濃厚的社會和歷史特性。因此,運用社會學以及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可以更為深入的體會音樂理論。

2.提高音樂理論基礎課的文化品位。

講授每一個概念,應該盡量用簡潔,樸實的語言,避免繁文縟節(jié)。學生的唱音準與不準,原因還是在于音程的關系錯誤,這就需要我們在先了解音樂理論的基礎上真正明白音程的具體含義,并能夠正確識別音程的協和程度及轉位情況。學習音樂理論課程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應用音樂,也就是說學習音樂理論旨在解決音樂世界中的實際問題,這需要我們著眼于理論的同時,大力加強聽力訓練、視唱能力的訓練以及記譜能力訓練等等。在歌唱和耳朵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認知、音高和節(jié)奏的分化能力、以及記憶音樂,音樂欣賞等等,讓學生積累豐富的音樂學名詞。這些對于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音樂理論各科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專業(yè)修養(yǎng)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音樂理論教育中,應注重充分認識音樂理論課在整個音樂專業(y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加強音樂理論教學與其它音樂專業(yè)課的聯系,豐富高職院校音樂理論課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音樂理論課的價值,讓音樂教育真正成為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1] 張祿民.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2] 彭微琴,仲佳靜.淺談實效的音樂課堂教學[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8)

[3] 張海燕.視唱練耳課教學過程中應堅持的原則及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5(03)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