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知識基礎觀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知識基礎觀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知識基礎觀理論

第1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化學是一門嚴肅的自然科學,它遵循大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就其學科的特點而言,它是通過可知的物質世界,研究物質間的反應規(guī)律,再把這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運用到未知領域中去,從而得出研究未知領域的方法和理論,并指導實踐。任何重大的發(fā)現(xiàn)都要靠化學實驗予以證實。在化學領域中,任何一點小小的失誤都將造成巨大損失,延緩科學發(fā)展,因此,嚴謹、求實、準確的態(tài)度是從事科學的工作者必備的品德。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科學家優(yōu)秀事跡為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科學精神、文化素養(yǎng)的教育。教育學生要誠實、不說假話、不弄虛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馬馬虎虎、不粗枝大葉,要有一種精益求精、不斷追求的科學精神?;瘜W史上被稱為“第三位小數的發(fā)現(xiàn)”是一個極好的例子。1892年英國科學家瑞利多次測定發(fā)現(xiàn),從空氣中得到的氮氣每升重1.2572克,從氮氣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氣每升重1.2506克,兩者在第三位小數上存在差異,相差0.0066克,相當一個跳蚤的質量。瑞利沒有忽略這一差異,更不認為是實驗本身的“誤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實驗結果與研究的論文一起公開發(fā)表,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開始研究這個問題。這就是惰性氣體最初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試想瑞利如果忽視了小數點第三位差異,會使惰性氣體發(fā)現(xiàn)推遲多少年呢?化學史上這一著名的發(fā)現(xiàn),真正體現(xiàn)了誠實和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這一事例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二、設計科學性訓練提綱,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表達能力

準確的表達和準確的記憶是分不開的。教學中要按照科學的記憶精心安排訓練內容,訓練題可根據內容有規(guī)律地排列起來。訓練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的記憶和表達,首先讓學生掌握教材的內容,帶領學生進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邏輯結構找出來,并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們概括,進而準確地敘述下來,這就是通常學習時所作的提綱。經過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語言作過提綱的材料是比較容易記憶和保持的。記憶是建立在聯(lián)系和鞏固的基礎上的,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些直觀的材料,如實物、圖片、模型、圖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等,并與之建立廣泛的聯(lián)系,有助于記憶,這比單獨的記憶效率高。另外,復習在記憶中起決定性的作用,記憶是建立聯(lián)系、鞏固聯(lián)系的過程,聯(lián)系要經過強化才能鞏固,復習的作用就在于強化聯(lián)系。同時復習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機會,促進理解,使記憶更牢固。我們學過的知識,如果經常復習,就可長期不會忘記,能夠準確記憶的知識,也就能夠準確地表達出來。

第2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關鍵詞:高校;依法治校;理論基礎;必要性;必然性

一、高校依法治校的理論基礎

(一)從人性的角度分析

從自然屬性而言,人類普遍希望獲得有秩序而安寧的生活,但人的個體普遍具有欲望和獸性,需要加以節(jié)制。法律本身就是人類獸性和欲望的枷鎖,其作用之一就是讓人之成其為人,促其保持人性,使社會運轉有序,人人獲得安寧。亞里士多德就曾認為,眾人的才智勝過一個人的才智,眾人的意見比一個人的意見更為全面,更合乎正義。因此法治優(yōu)于人治,眾人之治優(yōu)于個人專治,將眾人的智慧成果轉化為法律規(guī)則,用以治理國家、社會,能夠較少發(fā)生錯誤。

從社會屬性而言,人天生就是一個具有社會性的動物,人的社會性是法產生的前提條件,是法的價值存在的基礎和來源。人既是社會關系的產物,也是社會關系的存在,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組織中。人類結成一定的社會團體,過上群體的生活,最初是為了團結一致,從自然界獲取生存所需的各種物質資料,以實現(xiàn)人類生活的自給自足。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了共同利益和謀取更加優(yōu)良的生活,依然社會地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結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實現(xiàn)與他人的合作、交往、交換,追求平等、秩序、公正等價值。人正因為具有社會性,才需要法律來規(guī)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社會的平等、秩序和公正。

(二)從行政法學理論和高等學校的性質分析

對一個組織的治理,有多種多樣的方式,一般包括經濟、行政、法律、思想等方式。每一種治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優(yōu)勢和適用范圍。法律手段相比較而言,是一種非運動式的長效方法,是組織治理的較好地一種方式,能夠更好適應市場經濟背景下各組織治理的需要。

我國高等學校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從行政法學角度,依法治校關注的是高校的治理權如何實現(xiàn),對其內部事務的管理權有無法律依據,權力的邊界在何處,也就是高校是否具有行政主體地位,其權力的行使受不受司法審查,怎樣平衡司法審查和高校辦學自主權之間的關系。這涉及到如何看待我國高等學校的法律地位和性質。根據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我國高等學校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享受一定權利,承擔一定義務,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這主要明確了高等學校的民事法律主體地位。

在大陸法系國家,高校作為教育者,代表國家履行教育義務,實施有關公共管理性質的職權,則具有行政法上公務法人的地位。公務法人是國家行政主體為了特定的目的而設立的服務性機構,與作為機關法人的行政機關不同,它擔負特定的行政職能,服務于特定的行政目的。公務法人與母體之行政機關之間存在著既獨立又合作、分工、對抗之關系。與政府機關相比,作為公務法人的大學,具有明顯的特點:存在的目的是在特定的領域為公眾提供服務,而不是對公共事務實施管理;公共權力的行使限制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不溢出機構之外;提供的服務及其過程有專門性,機構宜自我管理,而不宜由外部機構或通過公共民主的方式進行管理。按照歐洲大陸法系的公法人理論,大學作為公務法人,較作為公法團體的政府機關,有更大的獨立性。實踐也證明,自主的、更加專業(yè)化的管理,對大學完成它的主要責任非常重要。

我國雖然在法律上沒有公務法人的概念,更沒有對高校公務法人地位加以界定,但高校行使公共管理職權的特色是存在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28條所規(guī)定的學校行使的權力中,其中有關學生學籍管理、處分、頒發(fā)學業(yè)證書等,應屬“公權力”性質,因為它有明顯的單方性、強制性,有典型的行政職權或公共管理職權的特點。高校公務法人的地位,在我國已被法學界以及司法界所普遍認同。

可見,高校是公法人中的公務法人,有一定的公共權力,其權力主要來自于國家的授權,如招生、頒發(fā)學位證、畢業(yè)證和對日常事務的管理等。同時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是一種特殊的授權行政主體。高校公務法人的地位,決定了它具有行政法上管理者的主體身份,其行為受行政法律規(guī)范調整,因此依法行使公共管理職權是法律對它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依法治校的必要性

我國高等教育外延上的快速擴張和內涵上的滯后發(fā)展矛盾并存,由此引發(fā)的各種問題不斷沖擊著我國現(xiàn)行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而以法治為基礎,以現(xiàn)代大學制度為核心的新的管理模式正成為國家管理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自身管理的價值取向。大學教育被納入法律調整領域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與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一個必然趨勢。這種發(fā)展的趨勢,從根本上來說是由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需要與依法治校的內在價值共同決定的。

(一)依法治校是適應高校大發(fā)展的需要

我國高等教育自1996年開始擴招,逐步走上了大發(fā)展的時期。高等學校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招生人數成倍增加。據官方公布的數據,1998年全國高校招生人數為108萬,2008年達到607.66萬,整整增長了近6倍,2010年更是達到了657萬人。根據《2009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公布的數據,200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2689所,全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guī)模達到2979萬人,是1998年在校生人數800萬的3.7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4.2%,遠遠超過了15%的國際公認高等教育精英階段,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高職(??疲┤罩圃谛I骄?guī)模為9086人。隨著學生人數增加,教師和管理人員也急劇增加,高校發(fā)展速度是如此驚人,事務是如此龐雜,以致不按規(guī)矩辦事,不依法治校根本無法適應高校的快速發(fā)展。

1、依法治校是高等院校轉變管理方式的主要手段。新的形勢需要新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大發(fā)展要求以法治為基礎對現(xiàn)行高校管理體制進行根本改革,從而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經驗式的管理模式向民主科學化的管理模式轉變,提高內部管理水平,這是高校當前改革發(fā)展適應新形勢的的必由之路。

2、依法治校是高校規(guī)范辦學行為的主要依據。

由于當前我國眾多高校的辦學歷史、辦學層次、辦學類型以及辦學性質等多方面的差異,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為了盲目追求生源,獲得政府撥款和學費收入,改善辦學條件和職工福利,一些高校辦學行為缺乏規(guī)范性,隨意性較大。有的虛假宣傳,重招生,輕培養(yǎng),引起社會強烈不滿,損害了自身形象和社會聲譽,影響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高校只有依法治校,依法辦學,才能在高教大發(fā)展中抓住機遇,贏得聲譽,得到發(fā)展。

3、依法治校是高校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根本需要。現(xiàn)代大學追求的不應僅僅是規(guī)模大,更重要的是水平高,即要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大學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必須依靠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來實現(xiàn)。一切制度必須以有效的法律規(guī)范作為保障,“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潮流表明,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必須以大學理念為始點,遵循法治之道,實施依法治校。[]” 要建設一流大學,不堅持依法治校是不可能的。哈佛、劍橋等世界著名大學之所以塑造出百年不敗的聲譽,根本原因也在于堅持依法治校;香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在推進國際化、現(xiàn)代化、市場化的同時,強調依法治校。

(二)依法治校是適應教育變革的重要選擇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思想和行動更加獨立,個性更加張揚,民主和權利意識更加強烈,我國高等教育正面臨一場深刻變革。首先,社會與教育之間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社會由被動接受教育向主動選擇教育轉變,教育不僅是社會的需要,更主要是受教育者的主動需要。其次,社會對教育需求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社會由數量需求向質量需求轉變,由單純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向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轉變。再次,社會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期望值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社會迫切期望高等學校要依法舉辦教育教學活動,依法管理學校公共事務,維護教育受眾的合法權益。同時,市場價值規(guī)律逐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不同程度地影響社會群體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教育評價體系也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社會對高等教育評價呈現(xiàn)出多元化傾向,且逐步統(tǒng)一到法治層面。 轉貼于 高校要獲得充分的發(fā)展并為市場經濟服務,就必須以市場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安排招生計劃,進行專業(yè)設置、課程設計,實施教學方案,按照市場的需求進行科研開發(fā)和科技推廣,按照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運作,推行依法治校,依法規(guī)范學校的辦學行為,才能確保高??茖W發(fā)展,建設和諧校園,較好滿足教育受眾的需求,得到社會的良好評價,主動應對這場新的教育變革。

1、依法治校是發(fā)揚民主,保障高校民主管理,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的需要。 民主管理是高??茖W管理的基礎。民主與法治的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和歸宿。只有通過民主的手段制定切實可行的法規(guī)制度,堅持依法治校,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廣大師生員工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才能推動學校適應教育變革,促進高校事業(yè)科學發(fā)展。

2、依法治校是切實維護學校權益和師生利益的有效保障。隨著高校的快速發(fā)展,高校與校外的各種業(yè)務及經濟聯(lián)系也在不斷拓展和加深,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越來越多,稍有不慎,學校的權益就有可能受到損害。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須樹立法律意識,及時有效地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學校正當權益。同時,只有堅持依法治校才能明確學校與教師、學校與學生、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規(guī)范各方面行為,有效化解校園內部矛盾,妥善處理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依法維護學校、教師、學生各方面的合法權益。

3、依法治校是推動高校管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市場競爭容易走向無序,要保障市場經濟有序健康發(fā)展,我國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高校集中了社會的精英,在構建和諧校園,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方面理應發(fā)揮應有作用。依法治校和建設和諧校園是二者是相制約而存在,相輔佐而發(fā)展。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是無聲的育人載體。和諧高校應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理想狀態(tài)。“民主法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和第一要義,也是構建和諧高校的關鍵條件。依法治校是以一種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治校原則和方式,使高校治理擺脫偶然性、任意性,形成穩(wěn)定秩序與和諧狀態(tài)。因此,構建和諧高校與推進依法治校是一個有機整體,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新要求下,高校增強依法治校理念、大力推進依法治校,就顯得尤其重要。[]

三、高校依法治校的必然性

(一)適應世界范圍類高校的競爭必然要求依法治校

我國高校也面臨立足國情,著眼未來,放眼世界,建設一流大學的緊迫任務。世界高校的競爭和發(fā)展證明,高等教育發(fā)展得好的國家無不重視依法治校,世界一流大學無不沒有先進的大學管理理念,堅持依法治校。

(二)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建設法治國家要求各行各業(yè)都要按照法律的規(guī)則和原則行事,健全法規(guī)制度,弘揚法治理念,體現(xiàn)法治精神。高校作為國家的有機組成部分,高校系統(tǒng)作為社會系統(tǒng)中的子系統(tǒng),必然成為法治的調整領域。作為傳播文明,普及新知的重要基層單位,必須高揚法治的旗幟,讓法治理念已成為人們的廣泛共識,堅持依法治校,科學管理。

(三)人們法律意識的覺醒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人們在按照法律的規(guī)范處理各種經濟事務的同時,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也相應不斷增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中國整個社會的法律意識逐步覺醒,人們越來越善于運用法律規(guī)范來對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評價,運用法律手段甚至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過去靠管理者的威信威望、強權地位、信息封鎖等辦法治理高校的辦法在今天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人們普遍希望管理者依法辦事,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高校能夠不依法治校嗎?

(四)民主制度的不斷完善必然要求高校依法治校

我國經濟上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推動了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高校精英云集,人們思維活躍,個性獨立,對民主尤為期盼,渴望民主管理,發(fā)揮自身作用。近幾年,國家也積極推動校務公開,注重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設,在干部選聘、重大決策等方面要求發(fā)揮專家教授、職工代表、學生代表等方面的作用。廣大師生員工希望參與學校建設,參與學校管理,主張民主立制,民主理財,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客觀要求將好的經驗和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長效機制;要求按照多數人的意愿辦學,將大多人的意見體現(xiàn)在管理制度中。只有依法治校才能充分發(fā)揚民主,同時,高校的民主建設反過來也必然推動高校依法治校。

參考文獻

[1] 李秀云,吳平.《對高校依法治校的解讀》.北京教育高教版,4-5.

[2] 張昌輝,常明.《社會科學論壇》[J].2006年第四期.

第3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1.1項目信息的全面搜集

國際工程公司一般擁有較為廣泛的項目信息來源。包括業(yè)主公開招標信息,咨詢公司、中介等機構的宣傳,各重要紙質、電子媒體的傳播等。從事經營基礎工作的商務人員需要非常敏銳地獲知這些項目信息,歸納整理并初步辨別信息的真實度,并及時向上級匯報。

1.2明確重點發(fā)展地區(qū)、項目和業(yè)主,細分市場,了解所有有關背景資料

根據市場現(xiàn)狀,商務人員需要結合其公司的戰(zhàn)略發(fā)展和營銷方針,對項目信息進行科學的篩選,制訂針對不同性質不同地區(qū)的海外市場的計劃,充分了解背景資料,包括政治、經濟、歷史、語言、文化、行業(yè)發(fā)展狀況等,明確重點開拓和投標對象。這是與國內項目經營基礎工作區(qū)別最大所在,在整個經營工作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1.3與業(yè)主和其他中介公司的關系運營和維護

全面收集項目信息與業(yè)主及業(yè)主所在國的有關信息,培育信息來源和渠道,在日常的關系運營和維護中加深與業(yè)主之間的了解與情感交流。

1.4與本國政府機構相關部門的關系運營和維護

國際工程公司在海外市場的運作和競爭參與,需要取得政府的絕對支持,了解國家政策方向,借勢而為,趨利避害,為海外市場的擴張保駕護航。海外市場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政治關系、經濟利益、文化習俗之間的競爭。

1.5投標工作

這是經營基礎工作的一大重點。及時、快速地組織人員完成商務組織、技術組織、采購組織、施工組織,分別完成:①招標文件、招標合同要求、風險、責任,結合本公司的各方面條件的分析;②業(yè)主需求的全部技術內容;③針對不同供貨商進行詢價比價工作,并制訂購貨計劃,考慮運輸方式和發(fā)生的相關費用;④了解當地施工條件,對施工工藝、技術、進度、材料和勞動力等各方面進行構思,確定質量監(jiān)督原則并制訂施工計劃。⑤分析、計算投標的各項成本。上報高層后,由公司確定利潤及最終投標價格。同時,隨時做好與業(yè)主和招標機構各項問題確認等溝通協(xié)調工作。這也是前期經營基礎工作的綜合成果。

1.6為配合經營工作進行的日常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管理、翻譯、涉外商務管理等事務。這些工作繁雜,設定科學的模板是合格的經營人員的必備利器。

2經營基礎工作的知識管理

那么,我們通過對基礎知識的管理,在諸多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里找尋邏輯,發(fā)現(xiàn)方向,全面提升基礎工作的質量,抓住機會完成投標、談判工作,以實現(xiàn)最終合同簽訂,取得實質性成果。由此,我們將經營基礎工作知識作出以下初步分類:

(1)項目技術類知識。

作為國際工程公司,首先是依托專業(yè)領域的技術來滿足客戶需求,并通過不斷更新創(chuàng)新技術和開辟創(chuàng)新服務內容在相關行業(yè)內保持一定的競爭力,占據一定份額的市場。在不同行業(yè),相近專業(yè)、不同的工藝流程都涉及對多種專業(yè)知識的綜合利用,國際上也有相對穩(wěn)定的公認標準來衡量企業(yè)工藝、專利、設備的先進性,并確認企業(yè)在本行業(yè)領域所處的地位和影響。因此在與外界進行早期溝通時,公司相關展示件是極為重要的敲門磚,包括公司介紹、公司業(yè)績、技術特色、技術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等。以業(yè)績?yōu)槔?,經過知識管理的分類和解析,采用不同方式設計業(yè)績的展示模式逐漸成為極其重要又基本的工作之一。在分析業(yè)主、咨詢機構的需求之后,針對項目背景和特點,提交不同類型的業(yè)績,事半功倍。同行業(yè)宜根據自己行業(yè)特性和技術更替來進行整理分類,替代對任何業(yè)主任何國家任何條件下都只提供一份一模一樣的業(yè)績表的做法。以俄羅斯某燒結項目為例,該業(yè)主選用的燒結原料特征要求工藝流程利用小球燒結技術。在技術層面上進行溝通時,投標方通過策劃設計好的內容安排,調用投標公司知識庫中小球燒結的業(yè)績及原有業(yè)主產能產量相關數據,在帶領業(yè)主進行現(xiàn)場考察時,就此項相關內容與業(yè)主進行了充分的技術交流,將公司的業(yè)績重磅推出,在最短的時間里讓業(yè)主認識了解了他們關注的方面,迅速并突出重點的展示得到業(yè)主的肯定。國際工程公司的技術等全方位支撐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應在專業(yè)信息平臺上實現(xiàn)共享與交流。

(2)商務管理類知識。

商務管理類知識是經營基礎工作中最基本的知識領域。包括戰(zhàn)略思想、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市場營銷、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物流管理、風險管理、法律等。其中營銷思想無疑是經營工作的核心,項目融資也在當前形勢下,成為經營基礎工作中遇到的常見問題。越來越多的項目可能采取EPCF(總承包+融資)或者EP+F形式。某些融資可以充分利用屬于國家層面的政府專項貸款。這類融資項目合同一旦簽訂即可開展融資手續(xù)。融資取決于政府及國家銀行對于項目的審批,且有不同類型的組合,一旦外方政府完成項目審批流程,該項目即可通過相應審批流程完成融資手續(xù)。這類涵蓋政策和金融相交織的相關知識需要在項目經營進程中,隨其發(fā)展不斷挖掘、了解并確認、分析。

(3)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等知識的管理。

走向海外市場,是思維和行動橫向的擴展。而縱向路徑的思考,讓我們了解過去對現(xiàn)在的影響,并對現(xiàn)在和未來做出判斷。充分利用對特別的“人”的了解,來認識事件背后的意義,分析項目發(fā)展的趨勢,是經營基礎工作中的必修課。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對認識人的共性和個性的認識緊密相關。例如在俄羅斯的經營過程中,我們深感“老大哥”的心理優(yōu)勢無處不在。最初我們懷著向其宣傳當代先進科技和工藝的心態(tài)前往,同時了解其真實的狀態(tài)和需求。經過對現(xiàn)場踏勘,看到樹立起來的“1937”“1967”等豐碑式的紀念標志,對其歷史沿革的查找和分析,以及與其專業(yè)技術人員的交流,我們設身處地感受到前蘇聯(lián)當年技術強國的氣勢和實力。換位思考后,調整心態(tài),在技術文本內容上加強了工藝技術創(chuàng)新的介紹,就其現(xiàn)狀為業(yè)主綜合考慮了工藝的改進需求,并對解決設備使用問題做出了建議性意見。謙虛謹慎、與時俱進的中國風范,得到了業(yè)主的認可。在語言的功用上,絕不僅是簡單交流和信息獲取。語言使用的熟練程度決定我們對其國家文化的理解,以及專業(yè)的程度。提高專業(yè)術語表述能力,充分理解語言習慣代表的文化含義貫穿在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推進項目進程的過程中。

(4)項目組織運作類知識。

在經營基礎工作中,如物流、運輸包裝、交通咨詢、禮品服務、展位設計等,涉及相當專業(yè)的項目運作類管理知識。服務外包的情況日益增多,也是分工細化、運作專業(yè)化的體現(xiàn)。這些外包服務的組織、管理,對經營基礎工作的商務人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甄別和選擇外包服務,在合適的時候以合適的價格為經營主體工作提供優(yōu)質的配套服務,并納入知識管理的信息平臺范疇,使資源利用最大化,是未來的趨勢。

3創(chuàng)建更好的知識管理環(huán)境

通過對國際工程項目經營基礎工作和涉及知識領域的了解,我們認識到,需要進一步發(fā)展知識管理體系的管理界面,培育知識管理的管理環(huán)境來促進經營工作。完整的知識管理體系的管理界面,應由戰(zhàn)略思想、組織管理、資源管理、文化管理、風險管理和評價管理等六個方面組成。如圖2所示,經營基礎工作知識管理與這六大管理的關系都是雙向影響的。其中,整個經營基礎工作內容的規(guī)劃、建設、維護無時不刻深受公司戰(zhàn)略思想和公司文化的指引,反之也為戰(zhàn)略規(guī)劃提出新的啟示和思路,給公司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公司組織結構和資源的配備給予知識管理官方或非官方的支持是巨大的,反過來,知識管理也對組織和資源結構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知識管理要求歸納總結、分享再創(chuàng)造的同時也必須受到安全、成本等風險管理的制約,必然要求責任與自由并舉,并接受來自組織的評價和修正。同時,知識管理本身又對風險和評價管理提出了不同時代不同形勢下的挑戰(zhàn)與更新的要求。

4結語

第4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關鍵詞:基建工程;管理制度;施工質量;規(guī)范化

中圖分類號:TU75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近些年來的經濟繁榮發(fā)展,各行業(yè)都在向更廣更深的領域滲透。電力基建工程牽涉面甚廣,合作關系網絡復雜,進一步加大了電力基建工程的管理控制難度,作為電力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依托,電力基建工程的質量管理問題日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電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1 管理人員責任落實不到位

部分管理工作人員缺乏相應的管理資質及管理經驗,對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缺乏及時發(fā)現(xiàn)并分析解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為電力基建工程的施工質量埋下的巨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在職責分工方面落實不到位,沒有形式良好的責任劃分及責任意識,都在嚴重影響的電力基建工程的施工質量。

2 成本控制效率有待提高

在電力基建過程中,不少企業(yè)尤其是國企存在著超支投資的問題,超支問題直接導致了企業(yè)債務壓力嚴重,甚至出現(xiàn)拖欠職工工資等問題,造成企業(yè)凝聚力及核心價值觀得不到維持,職工在工作過程中的工作積極性大大降低,為電力基建工程施工埋下了一定的不穩(wěn)定因素。

3 管理機制落后

現(xiàn)階段的國內電力基建企業(yè)在內部管理機制上的改革不夠深入,原有的管理機制已不適應現(xiàn)代高速發(fā)展的市場經濟體制及日益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加大,各項大型電力基建工程項目的開展,建立現(xiàn)代化的基建工程施工管理體系已顯得尤為迫切。

4 施工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

電力基建工程由于牽涉面甚為廣闊,施工過程中所需的專業(yè)人才數量較大,不同的施工人員安全施工意識不夠強,再加上電力基建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安全事故頻出不窮。各種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不僅對整個基建工程的整體質量及施工進度產生一定的影響,還嚴重威脅到了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二、問題解決策略

加強對電力機電企業(yè)的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了我電力基建企業(yè)的發(fā)展前程,我們應在對現(xiàn)有問題進行充分分析了解的前提下,融入問題分析解決思想,探究完善的電力基建企業(yè)管理體系。

1 改善管理思路

電力基建工程質量管理有三個主要任務:一是加強對建工程的問題發(fā)現(xiàn)能力,通過對現(xiàn)行管理制度的全面分析總結,找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安全問題。二是管理體制要與時俱進,應在逐步完善電力基建工作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中作出有針對性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摒棄傳統(tǒng)的落后管理觀念,查漏補缺、揚優(yōu)棄弊,從多方面解決思考基建項目施工過程前后遇到的各種問題,使思維模式靈活化開放化。三是落實生產責任制度,以方便在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質量問題,可以究其根源,作出及時的補救措施。

2 加強施工進度控制

電力基建工程的施工進度控制工作主要有以下內容:

施工階段控制工作細則、控制具體措施、綜合進度計劃、繪制目標分解圖、把握進度執(zhí)行情況、協(xié)調成本與質量關系、風險分析。在施工過程中可以根據施工階段各種不同情況,運用甘特圖法、行政干預手法和網絡計劃技術法對工程項目的進度關系作出清晰完善的呈現(xiàn),達到良好的施工進度控制:

(1)甘特圖法:在項目計劃及進度安排過程中,用線條標注出作業(yè)程序的起始時間和延續(xù)時間,普遍使用與工程規(guī)模相對較小且工期相對較短的電力基建工程項目。甘特圖在電力基建工程中的運用,可以使管理人員對各項目工程的要點內容及管件問題進行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工程進度的合理有效控制。

(2)行政干預法:行政干預手法特別適用于電力基建工程中的交叉作業(yè)及工序交接管理。作為行政干預的管理者,應站在企業(yè)整體立場之上,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采用行政方式對項目施工過程中的矛盾及問題做到協(xié)調解決,從而保證工程主體的順利進行。

(3)網絡計劃技術:網絡計劃技術在電力基建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充分證明了其對項目工程施工的組織安排工作的有效性。通過項目網絡圖的制定,減小了項目執(zhí)行的難度,通過對項目工程路徑及開展結束時間的清晰顯示,使項目負責人及施工員工能很快對整個項目的具體計劃及實施進度有一個準確的了解。借助網絡計劃技術,能準確有效的計算出各工序的時間計劃參數,使工程項目在進度控制方面更加合理。

3.加強施工質量管理

首先,應完善電力基建工程的管理體制,管理體制作為核心,能有效分析現(xiàn)在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指引管理者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雙管齊下,針對建設過程中的工程質量問題,在有效管理體制下提出解決方案。

其次,應落實基建人員責任制和加大施工現(xiàn)場的管控力度。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通過責任制度的完善,增加基建工程中的責任感及危機意識,對潛在的工程質量問題及風險意識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另一方面,注意對現(xiàn)場施工工序的順序控制工作,通過敲定各項目施工工序之間的實際施工順序,為相應的計劃編排的制定提供有利可靠的參考。同時在搭配時,綜合考慮到各種邏輯關系,也更有利于保障整個工程項目計劃的進度和預定質量。

第三,應加強基建工程合同的簽訂與履行?;üこ痰脑O計及施工決定了工程質量的好壞,合同作為這三者的紐帶,在電力機電建設質量管理中處于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合同在簽訂前應在法律的引導下,體現(xiàn)公平自愿的原則,合同條款應體現(xiàn)法律的強制性。在后期對合同簽訂及履行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實際中所履行的各項建設工作進行監(jiān)督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結語

基于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前提條件,電力基建工程在近幾年內仍會處于建設高峰期,掌握先進的管理機制,在基建工作中融入科學管理手段,對工程細節(jié)進行合理優(yōu)化,尋求最佳質量控制方案,是電力基建工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參考文獻

第5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一、固定資產的定義

新制度對固定資產的定義是使用期限超過1年,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tài)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與原制度相比適當提高了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一般設備由原來的500元提高到了1000元;專用設備用原來的800元提高到了1500元。

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類: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其中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動植物等不計提折舊。

圖書對于高校來說是固定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投資的主要成本支出之一,有的人因為一部分圖書資料具有增值現(xiàn)象而認為對圖書不需計提折舊,但是圖書在使用的過程當中也會發(fā)生損耗,而我們計提折舊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固定資產的損耗,從這一點上來講有損耗就應該有折舊。學校為了使圖書的內容跟上時展的步伐,需要不斷的更新圖書資料的種類和數量,不對圖書計提折舊就不能反映圖書的凈值,為了真實反映高校固定資產的凈值,圖書也應計提折舊。

二、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

新制度規(guī)定固定資產折舊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計提折舊(不考慮預計凈殘值),即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我們知道除了直線法以外還有一種計提折舊的方法是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是在資產使用的初期多計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使固定資產磨損的大部分價值能在使用期初各年內進行攤銷,企業(yè)會計制度中規(guī)定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lián)Q代較快的,可以采取加速折舊法,那么高校也有單位價值較高,且更新?lián)Q代較快的固定資產,那么也應該借鑒企業(yè)的做法對更新快,周期短的設備采用加速折舊法進行會計處理,以便能更好的反映事業(yè)單位的資產凈值,為各部門提供更可靠的會計信息。

新制度引入了“虛提”折舊的方法,計提的折舊直接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不計入高等學校支出,這樣不僅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也符合《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出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例20×3年5月,某高等學校自籌資金購入轎車一輛,原價為200000元,預計可行駛400000公里。20×3年6月,該轎車行駛了2000公里,某高等學校采用工作量法對該轎車計提折舊。

1購入時的會計處理

借:固定資產 200000同時:借:事業(yè)支出 200000

貸: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200000貸:銀行存款 200000

本例中,該高等學校應當自20×3年6月起,每月對該轎車計提折舊, 20×3年6月的折舊額=200000/400000×2000=1000(元)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1000

貸:累計折舊1000

三、將基建賬套的數據并入“大賬”

新制度施行之前,事業(yè)單位基本建設投資的會計處理執(zhí)行的是《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與基本建設有關的一切收支,資產及負債都只在基建帳上反映,沒有將其并入“大賬”,使得單位財務報表的數據并沒有反映出事業(yè)單位的實際資產額。新制度規(guī)定要將基本建設投資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同時至少按月并入“大帳”。新制度設置了“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事業(yè)單位已經發(fā)生,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種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擴建、修繕等工程)和設備安裝工程的實際成本。在“在建工程”下設“建筑工程”“設備安裝”兩個明細科目。我們在基建賬套中有“待攤投資”科目用以歸集一些暫時無法直接分攤到工程或設備中去的支出,在編制竣工決算報表時才將它用一定的標準分配到各個工程或設備中去,那么我們“大賬”是否也應該在“在建工程”下設置一個類似的科目對其進行歸集呢。

另外新制度中沒有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做出規(guī)定,按照企業(yè)對于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規(guī)定是:1房屋、建筑物,為20年;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5電子設備為3年。按照這個規(guī)定的話,對于基本建設投資中的有些設備在高等學校執(zhí)行新制度將其并入“大賬”的期初,可能已經到了報廢的年限,比如說電子類的設備,那么我們可以在并入“大賬”時就直接將它的價值一次性的攤銷,但是暫時不做報廢處理,等工程辦理竣工決算交付使用時再一并處理,這樣有利于基建賬套的數據和“大賬”中對應數據的統(tǒng)一。

例:20×3年2月,某高等學校將一幢新建教學樓工程出包給甲企業(yè)承建,該工程按照《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單獨建賬核算。當月發(fā)生了如下經濟業(yè)務:由財政直接支付建筑安裝工程價款500000元,以單位自籌資金購買設備發(fā)生支出300000元。

(1) 當月基建賬套中會計處理如下:

增加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和基建撥款各500000元。

增加設備投資300000元,減少銀行存款300000。

(2) 根據基建賬中的科目發(fā)生額,在”大賬”中作如下并賬處理:

增加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和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各500000元,同時增加事業(yè)支出和財政補助收入各500000元。

增加在建工程-設備安裝和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各300000元,同時,增加事業(yè)支出-其他資金支出300000元,減少銀行存款300000元。

四、應在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中引入計提減值準備的方法

新制度規(guī)定高校應當對固定資產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清查盤點。年度終了前,應當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盤點,保證賬、卡、物相符。.其中沒有提到要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那么我們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對其進行減值測試?我們在新制度中之所以規(guī)定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并且采用“虛提”折舊的做法,目的在于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凈值,以這個為出發(fā)點的話,我們也應該對其計提減值準備,以更好的反映固定資產的價值,為各界提供更具可比性的會計信息。我們可以參考企業(yè)的做法,當發(fā)現(xiàn)存在下列情況時,應當計算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以確定資產是否已經發(fā)生減值:

1.固定資產市價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時間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預計的下跌,并且預計在近期內不可能恢復。

2.企業(yè)所處經營環(huán)境,如技術、市場、經濟或法律環(huán)境,或者產品營銷市場在當期發(fā)生或在近期發(fā)生重大變化,并對企業(yè)產生負面影響。

3.同期市場利率等大幅度提高,進而很可能影響企業(yè)計算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的折現(xiàn)率,并導致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大幅度降低。

4.固定資產陳舊過時或發(fā)生實體損壞等。

5.固定資產預計使用方式發(fā)生重大不利變化,如固定資產已經或者將被閑置、終止使用或計劃提前處置。

6.其他有可能表明資產已經發(fā)生減值的情況。

五、總結

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參照企業(yè)的做法引入了權責發(fā)生制原則,解決了高等學校固定資產核算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的與國際通行做法及其貫例接軌,逐漸與企業(yè)會計制度統(tǒng)一;基建賬套數據并入“大賬”使會計報表數據更加完整,全面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作者單位:浙江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第6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關鍵詞: 檢驗醫(yī)學;舉證倒置;醫(yī)療事故

什么是舉證倒置?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法律規(guī)定,由被告承擔主要舉證責任,對原告訴訟請求所指明的事實,用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這就叫“舉證倒置”。一般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而舉證倒置通俗的講,是指患者將醫(yī)院推上被告席后,首先要由醫(yī)院證明自己的“清白”,如果醫(yī)院拿不出證據,法院將判醫(yī)院敗訴。

一、確保檢驗質量是面對《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策中的關鍵

臨床檢驗醫(yī)學是對臨床的標本,在儀器、試劑、質控品、檢測方法的共同作用下,為臨床醫(yī)生提供最大價值的實驗檢測信息,得出一份盡量準確的檢驗報告,供臨床醫(yī)生得出患者疾病的正確診斷。醫(yī)院的主要職能在診斷、治療上,故正確的診斷顯得愈來愈重要,也是避免醫(yī)療事故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如何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搞好臨床檢驗質量控制討論如下。

1.標本是確保分析質量的前提 標本采集前應注意患者生理狀態(tài)對結果的影響,如年齡、性別、妊娠、運動、 餐前、采血時間、月經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以免造成檢驗結果的錯誤解釋。在給患者采血時,應注意采血方式對結果的影響,正在輸液的患者千萬不可同側采血,更不能用原有的輸液針采血。 注意在標本貯存、運轉、離心、溫度對標本結果的影響,更應注意人為因素造成的張冠李戴,還要注意標本質量(溶血、脂血、黃疸),在此過程控制不當也會造成錯誤的結果。標本完成后,在4 ℃冰箱放置1周,并聲明檢驗結果只對此標本負責。

2.提高臨床檢驗分析質量 臨床檢驗分析質量的四要素是:試劑、儀器、方法學、人,其中人是作好檢驗分析的前提。

2.1 試劑質量是做好檢驗分析的一個基本因素 檢驗科各種自動化分析儀在臨床的進一步廣泛應用帶動試劑的商品化。新試劑使用前,一定要做以下幾個實驗:試劑的穩(wěn)定性試驗、線性回歸試驗、批內批間變異系數、試劑的選擇同時還涉及到方法學的問題,不同試劑代表不同的方法,其參考值也就有所變化。同時使用試劑時,溫度、波長的選擇、測定時間以及樣品體積分數等,廠家都做了精確的測試,一般不需要改動。除非檢驗人員親自做了相關實驗,否則將引起檢驗工作的紊亂。

2.2 儀器穩(wěn)定性及維護也是做好臨床檢驗的一個重要因素 儀器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決定著檢驗結果的質量,特別是一些已用多年的檢驗分析儀,應注意樣品/試劑加樣注射器、溫控系統(tǒng)、光電比色系統(tǒng)、光源系統(tǒng)、定時器等工作質量,并應注意平時的保養(yǎng)、定期的校對、精密度和準確度的檢測。

2.3 人員的因素是做好臨床檢驗的前提 從患者的檢測前準備到檢測報告的發(fā)出,儀器的正確設置與保養(yǎng),試劑的選擇,人的因素貫穿質量控制全過程的始終。

2.4 各種自動分析儀參數設置和質量保證 自動分析儀參數正確設置是保證臨床檢驗分析質量的主要要素之一,包括方法學的選擇、樣品體積分數、溫度、波長、反應時間等的設置,還有試劑或樣品、反應線形范圍、最大或最小吸光度值等限額參數的設置。參數的正確設置是儀器分析質量保證的前提,一臺性能良好的自動分析儀,實驗室技術人員正確輸入參數,熟練操作儀器,合理使用試劑盒才能保證實驗質量。

3 臨床檢驗分析后質量控制

3.1 對檢驗結果應進行實時監(jiān)測 在檢驗結果發(fā)出前應從儀器記錄中觀察實時反應曲線在反應過程中是否發(fā)生底物耗盡,樣品或試劑吸光度限是否超過設置范圍及線形范圍等,如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可避免假性報告發(fā)出。

3.2 應認真核對避免添錯報告 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的添錯報告同樣可以造成錯誤的結果,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建議應在報告發(fā)出前建立核對制度。

3.3 加強與臨床的聯(lián)系與溝通 對異常結果應多方面查找原因,特別是與患者癥狀不相符、超出生命極限值應加強與臨床的聯(lián)系與溝通,檢驗科為臨床服務應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臨床醫(yī)學知識,參加疑難、危重患者的查房、死亡病例討論等,及時發(fā)現(xiàn)差錯并予以改進是提高診斷質量的重要方面,也能對減少和避免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起到較好的作用。

二、貫徹《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

2.1 掌握醫(yī)療事故條例已于2002年9月1日施行的,將醫(yī)療事故和醫(yī)療糾紛納入了法律的軌道各醫(yī)療機構紛紛學習《條例》,制定對策,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醫(yī)院檢驗科的醫(yī)務人員必須了解和熟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明知什么是能做的。根據《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33條第二款“在醫(yī)療活動中由于患者病情異常或者體質特殊而發(fā)生醫(yī)療意外的,不屬于醫(yī)療事故。”而要得出上述結論,加強診斷是必要的手段[3]。

2.2 對檢驗人員實行準入制度和崗前培訓。臨床(醫(yī)學)實驗室質量管理ISO15189號文件對檢驗人員要求至少應具有中等專業(yè)學歷并接受崗前培訓人員取得考試合格證書后方可上崗。

三、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是確保檢驗質量,防范醫(yī)療事故的關鍵

3.1 做好檢驗科檔案(檢驗單、檢驗報告等)的管理 檢驗單(檢驗報告)是病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鑒定醫(yī)療事故的重要證據,重視檢驗科在醫(yī)療事故舉證倒置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要有明確、清楚的管理制度,檢驗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要養(yǎng)成有收集和保管證據的意識,任何時候有據(證據)才有理,這是舉證倒置要求我們必須這樣做的。

3.2 不斷提高實驗室的檢驗裝備水平 購買和添置必要的檢測設備,選用合法的、高質量的檢測試劑和校準品、質控品,正確收集和處理標本。

3.3 提高檢驗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 臨床實驗室應具備良好的專業(yè)外語知識、檢驗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儀器設計原理、統(tǒng)計學知識、試劑方法學評價、質量控制知識并能有機的結合,因此,不斷提高檢驗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是建立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課題。檢驗科面對臨床提供的標本,要作出盡可能準確的分析數據、分析報告,如果由于檢驗分析數據有誤,導致醫(yī)生得出錯誤的判斷,而引起醫(yī)療事故,將難辭其咎。此外對證據(檢驗單、檢驗報告)的不正確記載、不正確保管,或者有違診療的操作常規(guī)都將因此承擔民事責任。

參考文獻:

第7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關鍵詞:城市供水;管道腐蝕;解決辦法

一、供水管道腐蝕的現(xiàn)狀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凡是沒做內襯的管材,使用5年以上均百分之百地被銹蝕,尤其是普通鑄鐵管材更為明顯,結出5cm高的銹瘤。從管道中取出的銹塊,大的約有6厘米,可見管道腐蝕的嚴重性。供水管道內部嚴重的腐蝕結垢,在流速偏低或滯留水的管網末端,一旦管內水流改向或突然加快時會引起水渾濁、發(fā)黃。內部結垢還造成管徑斷面縮小,有的DN100管的斷面僅相當DN50管的斷面或者更小,嚴重影響管網水質及輸水能力。管道縮徑很厲害,影響水質水壓,加大了管網運行負荷。這些受腐蝕管線成了城市供水水質的最大污染源,也成了供水企業(yè)的一塊心病。

二、管道產生銹蝕后的危害

管內銹蝕對供水水質的影響。由于長期受到水的腐蝕作用,管內壁上生成一種含有多種成分和細菌的“生長環(huán)”,它的厚度主要受水質、管道材料和使用時間的影響,這些銹垢上所含的多種成分和細菌,會溶于水中,使水質受到“二次污染”。還有管道結垢后,水質“二次污染”,使水中余氯被有機物消耗殆盡,所以細菌的總數增加,在這些細菌中有病原菌,也有對管道起腐蝕作用的細菌。這些各種各樣的細菌,有的嚴重影響水質,有的則加劇了管道腐蝕,從而縮短管道的使用壽命。水質受到污染,嚴重影響了用水者的身心健康。

管道銹蝕降低輸水能力,電耗增高。管道內“生長環(huán)”的逐年加厚,不僅影響供水水質,還嚴重影響原有管道的過水斷面,降低輸水能力,也使管道阻力增大,而造成供水壓力下降。為了保證供水服務的水壓,必須采用高揚程水泵來加大水壓,這不僅浪費電能,也會增大漏失水量。例如有約為1米DN200的管道使用10年后就產生1.5公斤的鐵銹。因此,清除管道銹蝕垢,并防止其再生銹,不僅能提高輸水能力,更可提高供水水質,改善開發(fā)區(qū)形象。

三、解決管道腐蝕的技術方法

重新敷設管道對城市破壞較大,而且造價較高。目前比較成熟的免開挖管道修復技術除了能保證管道的使用壽命外,還減少了對城區(qū)的破壞,成本也較新敷設管道低,是解決供水管道腐蝕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主要的技術方法有:

(一)刮管方法

高壓射流法。這種方法,可以不切斷管面,利用管道本身的一些附屬設備進行除垢。使用的噴頭直徑很小,噴射出水流的除垢效果距離噴頭越近越好。所以清洗管道的口徑適合中、小型管道。

機械刮管。機械刮管的施工長度,一般每次可刮管100-150米,對于較長距離的管道要分成若干個清洗段,分別斷開,逐段實施,從而增加人工開挖工程量和施工停水時間。機械刮管涂襯每進行一個工作段,需要斷管、刮管、涂襯、水泥砂漿養(yǎng)護、沖管等多道工序,一般要5-7天才能完成。

彈性沖管器法。彈性沖管器法意思是利用充氣的特制工具來刮掉管道內壁附著物。使用這種方法可針對軟硬不同的銹蝕、結垢,選用不同形式的清管器,既可除掉管道內的銹蝕結垢物,也能對新排管道通水前進行清除,并且節(jié)水、高效。此種方法適用于DN100以上的各種口徑管道除垢工作,一次清管長度可由幾十米到幾千米,只要管道沒有變徑,可通過任何角度的彎管和閥門(除蝶閥外),進行長距離清管。清管時施工停水時間短,一般100米的管道,只用一天就可以清洗干凈,并恢復供水。弱點是目前國內還沒有與其配套的襯里技術,另外,除銹效果也不是很好。

空氣脈沖法。這種方法利用氣水混合物不斷變換壓力使管道內壁附著物脫落,這是一種特別適合城市供水管道內除銹的方法。

(二)管道襯里的方法和類型

除銹是管道翻新的基礎,但刮管以后如不進行涂襯的管道,通水后的腐蝕速度是非??斓摹Ef管道刮管除銹后的管道襯里,可使舊管道恢復原有輸水能力,延長管道的使用壽命,這項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水泥砂漿襯里。水泥砂漿襯里靠自身的結合力和管壁支托,結構牢靠,其粗糙系數比金屬管小,對管壁能起到物理性能保障外,也能起到防腐的化學性能,因水泥與金屬管壁接觸,形成很高的pH值。

第8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至于后現(xiàn)代主義、建構主義、實用主義、多元智能理論等 “現(xiàn)代西方新理論”在新課改中的地位,以及它們與認識論和個人全面發(fā)展理論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們認為,應該以為指導對這些“新理論”進行解讀、批判、改造、借鑒,既不能采取簡單拒斥,也絕不能簡單搬用、套用,更不能說它們是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目前國內外理論界尤其哲學界,都已經認識到這些西方哲學思潮在反對科學主義的本質主義、客觀主義、理性獨斷的同時,自身又有相對主義、虛無主義和多元主義等巨大局限性。

部分提倡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 “概念重建”的專家,對待這些“新理論”卻采取了簡單化態(tài)度,并存在嚴重誤讀和隨意發(fā)揮的現(xiàn)象。只看到這些“新理論”合理的一面,卻無視其局限性。否定科學知識的客觀性和有用性,混淆知識的社會生產過程與個人知識的形成過程,把社會建構主義強調的“社會共建”理解成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個體間溝通,把個體知識與社會知識之間的辨證作用理解成是師生個體之間的協(xié)商對話。并認為“建構”就要通過實踐或直接經驗,“對話”就要進行問答,“溝通”就要“互動”,“互動”就要真的實踐行動而不是課堂教學的講解和理解活動,以此來為否定課堂講授、強調活動課程進行辯護。

提倡 “概念重建”的新課改專家還誤讀、誤譯情境學習理論的知識觀,把情境學習理論批評脫離實際、不重視應用的知識教學理解成否定客觀科學知識的教學。情境學習理論把脫離實際情境、學生不能理解、無法應用的知識稱為“惰性知識”,英文詞匯是“inertknowledge”,而倡導“概念重建”的專家卻將其翻譯成“無用的知識”,并批評說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是在講授“無用的知識”,讓學生積累“無用的知識”(參見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載《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第1期)。

這種誤讀、誤譯與其所倡導的后現(xiàn)代主義教學觀以及激進的建構主義知識觀結合起來,被當成新課改的理論基礎,就難免會誤導中小學新課改的理論與實踐,也就難怪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會形成一股 “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了。這里我們只想說明,不應該把那些影響我國新課改的“現(xiàn)代西方新理論”與個人全面發(fā)展理論和認識論相提并論,用來作為我國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更不能作為我國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在構建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課程與教學理論體系時,必須以為指導,批判、改造和借鑒外國理論學說。(■孫振東陳薈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院,400715)

要在過程中實現(xiàn)課程理論創(chuàng)生

《中國教育報》從 2005年5月28日起發(fā)表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是什么》等系列文章,對新課程的理論基礎進行追問。前段時間的爭鳴文章有一個隱含前提:應該先有新課程的理論基礎,再進行新課程的改革實踐。按照這一思路,此次新課程改革應該是一個由課程基礎理論到課程改革實踐的實施過程,遵循的是演繹的邏輯,因此文章對新課程的理論基礎提出了明確的追問。

我們認為,與其把此次改革視為按照課程基礎理論施工的工藝學過程,倒不如把新課程改革本身只當作是一個在一定的課程理念與課程框架體系基礎上的理論探索的過程,是進行課程理論創(chuàng)生的一次實踐嘗試,實踐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實踐中尋找到適宜于我們國家現(xiàn)狀和教育需要的、包括了知識觀、課程觀、教學觀等內容的課程理論體系,即我們的課程哲學。加拿大教育學者邁克 .富蘭在《變革的力量》中說:“對于改革,你不能強制決定什么是重要的;變革是一個旅程,而不是一張藍圖;變革是非直線的,充滿著不確定性和興奮,有時還違反常理?!?/p>

的理論是根本方針,而實用主義、建構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多元智力等理論中的很多觀點對我們的教育實踐也具有借鑒意義。因此,我們的課程理論基礎需要全面地、合理地吸收各種理論的有益營養(yǎng)。而吸收什么?如何吸收?這就需要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之中去不斷思考和總結。我們要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實現(xiàn)課程理論的創(chuàng)生。

有人可能會不無擔心地說,此次課程改革作為一次事關整個國家教育事業(yè)的行為,涉及到全國所有的中小學生,并且會影響我們國家未來教育及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可是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理論指導,而我們現(xiàn)在還主張把改革本身只作為一次探索新理論的嘗試,這樣的主張是不是置中國教育的前途不顧呢?

我們認為,這樣的擔心似乎沒有必要。雖然此次課程改革現(xiàn)在還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什么主義作為其理論基礎,但是我們已經有一套新的理念,并且有完整的課程框架作為新課程實踐的支撐,只要我們把現(xiàn)在的理念實踐好了,把現(xiàn)在的課程框架實施好了,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就有了保障,我們的理論探索也有了保障。

正如《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是什么》一文中所言,此次新課程改革的完整的課程理論基礎至今沒有見到正式的、明確的表達。 “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到底是什么?是一些學者言必稱的建構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嗎?或者是常提常新的杜威的實用主義?或者是所謂‘國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多元綜合?沒有誰做出一個明確的回答。”

我們認為,這個問題并不是沒有人回答。但是,現(xiàn)在就希望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明確的答案為時尚早。答案正在探索之中,而我們都是探索者,我們正在路上。 (■鄭紹紅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教育管理學院)

傳統(tǒng)是推不翻的,也不可能被替換

讀過中國教育報刊載的圍繞 “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問題的討論,感慨良多。這場爭論源起于靳玉樂和艾興所撰的文章(以下簡稱《靳文》)?!督摹诽岢?,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到底是什么?他們不贊同以理論的多元性來模糊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也不贊成盲目地將一些國外的理論進行翻譯和組裝之后作為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而是提出要以認識論和全面發(fā)展學說作為我們進行課程改革的理論依據。其后,又有學者對這一觀點表示了贊同。

馬克思自己就曾對將自己的理論進行盲目移植的做法進行過批判。馬克思在晚年,俄國面臨革命時,轉而研究俄國和東方民族的問題,這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提出的理論是決不可照搬的。他一再提醒和警告人們,千萬不要教條式地對待他本人在《資本論》等著作里的歷史學說。因為不同國家的問題不能簡單地依靠一種理論來回答,簡單地搬用是違反科學精神的,必須認真地研究不同民族自身的歷史狀況和條件。

從爭論中我們看出,不管是用取代建構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觀點,還是反對只將作為課程改革的唯一理論基礎,主張博采眾長,綜合多種理論學說來豐富和完善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我們的視野中充斥著的總是來自西方的理論。不管我們如何地表明在課程改革中一定要立足本土,堅持在本土化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國外理論的融合,但是,歷史和現(xiàn)實卻一再地告訴我們,在每一次中國教育的變革關頭,我們總是過多地向外部尋求改造中國教育的靈丹妙藥,赫爾巴特、杜威、凱洛夫、巴班斯基、贊科夫、布魯納、布盧姆等等許多國外的人物,其理論伴隨著中國教育的成長和發(fā)展歷程,相比較而言,中國自己的教育文化傳統(tǒng)被忽略,被淹沒在不同階段出現(xiàn)的、來自國外的教育理論的強勢話語中。

難到我們注定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必須依靠他人的扶持才能發(fā)展嗎?任何強大的理論知識體系的成熟和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突然出現(xiàn)的,而是伴隨著社會文化發(fā)展起來的,經歷了歷史的滄桑巨變,在批判繼承、揚棄超越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西方教育理論的形成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才達到今天的成就,但其根在歷史中,在一貫的文化傳統(tǒng)中,厚重的文化土壤給西方的教育理論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養(yǎng)料。同樣,我們也有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tǒng),為什么我們就要忽視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不從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中去汲取養(yǎng)料發(fā)展我們自己的教育理論,作為我們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呢?

教育與文化是一體的,文化的傳統(tǒng)構成了教育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推不翻的,也不可能被替換。傳統(tǒng)存在于每一個在傳統(tǒng)中成長起來的人的意識之中,它不會因為我們的無視而消失,它會通過對人的意識的控制實現(xiàn)對一切外來東西的潛在的抵抗。要建構新的社會和文化形態(tài),必須借助于傳統(tǒng),通過在對傳統(tǒng)的自我的創(chuàng)造性調整和轉化的前提下,合理地吸收外來的文化元素,才能實現(xiàn)社會、文化的有效更新目的。

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同樣必須精心地分析、認識、理解傳統(tǒng),對傳統(tǒng)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來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中來的,才最容易被從傳統(tǒng)中社會化的人們所理解、接受和吸收,也只有對傳統(tǒng)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才能很好地吸收和融合外來的一切理論。這一點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經濟、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就是有力的佐證。這種研究不光是對現(xiàn)實的研究,更要對我們一貫的文化傳統(tǒng)進行精深和細致的研究及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

因此,我們應該堅定地說,有生機的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來自于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來自于我們對文化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在對文化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基礎上來實現(xiàn)對外來理論的有機創(chuàng)造和整合??赡軓倪@一點出發(fā),我們才算真正尊重了。 (■王平作者為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

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基礎是什么

中國教育報開展的 “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是什么”的討論,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關心課程改革的人提供了一個爭鳴的論壇,這是一件絕好的事情。拜讀了各家的文章以后,在思考新課程的理論基礎之余,不禁又想到一個問題,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基礎又是什么?

從認識論的角度考量,人的認識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人的認識如果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世界,那就是正確的;人的認識如果不能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那就是錯誤的。理論是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概括,理論如果真實地反映了客觀規(guī)律,那么理論就是正確的,用這樣的理論指導實踐,能夠減少實踐的盲目性;理論如果不能真實地反映客觀規(guī)律,那么理論就是錯誤的,用這樣的理論指導實踐,當然不會獲得成功。

怎樣才能使理論真實地反映客觀規(guī)律呢?那就是和實踐相結合,從實踐中來、又回到實踐中去,使理論建立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之上,由此可見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性。那么新課程改革的實踐基礎究竟怎么樣,本人覺得至少應該探討以下問題。

一、引進理論自身的實踐基礎如何?

新課程引用了一些西方的理論,如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等。西方理論中有很多好的東西,是我們應該吸取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每一種理論都有其局限性。有的理論是根據有限的實驗提出來的,沒有經過大規(guī)模實踐的檢驗;有的理論雖經過大規(guī)模實踐,但是已經被證明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在吸取其精華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剔除其糟粕。

二、新課程改革應該怎樣建立自身的實踐基礎?

新課程改革怎樣建立自身的實踐基礎,也就是新課程改革如何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先由課改專家確定課程理念,根據課程理念編制課程標準,再根據課程標準編寫教材,然后根據教材實施新課程。

初中新課程已在全國若干地區(qū)進行了實驗,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實踐來修正理論,是可以逐步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建立理論的實踐基礎的。可是問題在于: (1)各地給予實驗地區(qū)人力上、物力上、政策上的支持,使實驗地區(qū)的條件優(yōu)于一般地區(qū),實驗不是在常態(tài)下進行的,使人懷疑這種實驗的真實性;(2)科學實驗允許失敗,實驗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新課程實驗沒有哪個地區(qū)失敗。教育實驗有嚴格的測量評價體系,可是至今沒有看到哪一家提供這樣的測評報告,使人對實驗的結果產生懷疑。在全國各地一片成功聲中,到底有沒有水分;(3)各地經過實驗,都反映出初中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諸多問題。若干年過去了,我們沒有看到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教材也只有微小改動,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上述問題的存在,似乎阻斷了新課程改革與實踐相結合的通道,理論依然懸在半空中。

三、新課程要不要適應現(xiàn)時社會的經濟文化狀況?

第9篇:知識基礎觀理論范文

    我們中職學校設置的專業(yè)課一般來說基礎性很強、操作性強,需要學生具有很好的素質,包括較好的邏輯性、物理思維能力和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墒敲鎸Ξ斍皩W生的現(xiàn)狀我們應該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電子技術教師,我們的任務更加繁重,如果說中職類機械加工類的專業(yè)課是宏觀教學的話,那么我們電子技術教學就是微觀教學,這需要我們教師能夠盡可能地將微觀的內容宏觀化,盡量還原專業(yè)課的實踐性的特點。我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堅持把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課堂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而使我們學校的電子課教學受到領導的好評和兄弟學校的效仿。

    一、借助多媒體教學,實現(xiàn)情境化教學

    電子技術教學是基礎的理論知識教學。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適當地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可以把抽象的、微觀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宏觀的事物,利于學生接受。我們職教類學校在這一方面采用了很多具體可行的方法,這里就不再多說了。但是一些飲鴆止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如一些學校在授課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一味地迎合學生的畏難心理,在課程設置中刪繁就簡,不再設置基礎理論課,而是直接開設實踐性強、適用性很強的技能課,使學生的技能課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種回避主要矛盾的做法還在某些學校推廣,極大地影響了職技類學校的辦學聲譽。我們學校在課堂設置上不能任意改變課程,不是每一個中技生畢業(yè)后就能去工廠就業(yè),有的還需要學習深造。即便是直接就業(yè)也需要有很好的理論基礎,我們要的不是簡單的工匠,我校的做法是想法設法使枯燥的理論生動化,使學生愛學樂學。

    我們充分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和仿真技術把課本中枯燥艱深的電子電路問題直觀形象地轉化為立體的、運動的、多元的信息,使教學難點得到突破。我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動畫制作將各種工作元器件的工作原理集成塊的工作圖制成動畫,通過動畫演示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掌握了重點。如三極管、場效應管、顯像管等的工作原理是必須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必須掌握通透,才能在實際操作中運用自如。

    二、知行統(tǒng)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

    電子技術課是一門基礎的實踐性課程,要求我們在執(zhí)教過程中,堅持貫徹知行統(tǒng)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本原則,將基本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緊密集合。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得深透以后,就變成操作實踐的理論基礎,為什么這樣操作而不那樣操作,為什么先這樣,而后那樣……學生都能夠自己作出判斷,自行解決。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善于觀察生活中的電子現(xiàn)象,能夠舉一反三,并將這些現(xiàn)象進行歸類處理,在深lunwen.1KEJIan.com厚的理論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樣在操作和理論知識之間就能夠架起一座橋梁,使基礎知識能都盡快地指導操作實踐,操作實踐進一步補充我們學生理論知識的缺陷,實踐和理論的融合才是我們教學的最高境界,然后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實踐操作能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體會書本知識。這樣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既學會了基礎知識同時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例如,在講授《電子技術基礎》中的“穩(wěn)壓電源”一項內容時,任課教師針對學生喜歡玩弄手機,并且經常丟失充電器這種特殊的現(xiàn)象,設置了為什么要用充電器呢?可不可以不用充電器呢?學生覺得也是個難題需要解決,于是學生找來萬用表進行測量獲知:插座上的是交流電,充電器輸出的是直流電,而且不同的充電器的輸出也有所不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測量驗證,對這一問題產生了興趣,再由此提出相類似的問題,讓每個學生產生學習這些知識的動力,并為之努力,每個學生通過個人努力學會了這些知識并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三、教學中以技能訓練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中職學校的的培養(yǎng)目標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技能熟練、技巧嫻熟的工人,以此決定了中職學校在基礎課教學中的教學重點,電子技術作為電子類主干課程應該注重實踐教學。把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技巧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教學中多安排學生的實習做操的課時量,在時間保證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實習效果,在實習中檢驗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連接能力,檢驗和鞏固基礎理論知識教學。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理論。例如,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我們的一線任課教師經常安排一些電子小制作,比如門鈴、電子音樂卡等。授課教師在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操作過程設計,然后進行實踐操作,工作完成以后進行調試,任務完成以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實踐成果,對每位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和改進的理論基礎。這樣使每一位學生能夠用運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具體化的簡單操作,而不是作為匠人式的簡單的重復,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有自我獨立操作的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