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舍作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guān)鍵詞:老舍;語言幽默;技巧;思想內(nèi)涵;喜劇意味
每位作家都具有自己的語言風格特點,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最為突出的是語言的幽默感。在其他作家作品中也有不少的語言幽默的作品,但老舍先生的作品幽默感有著他獨立的寫作特點,和他獨立的語言風格,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沒有什么上層社會和大人物的描寫,更多的是描寫的是在社會底層,為生活奔波,掙扎在生活邊緣的小人物形象的描寫,老舍先生的文章更貼近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人物形象鮮明,個性特點突出,寫作手法生動,樸素,和讀者具有很強的親和力,讓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在一個社會生活中,普通人是占絕大多數(shù)的,他們是社會的主體 ,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狀。
一、采用比喻的描法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巧用比喻的描法,把在表面上看來絲毫沒有聯(lián)系的人物,事件,通過比喻的描寫,把他們緊密的結(jié)合在一起,使讀者更快的進入故事中,一起分享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老舍先生筆下的比喻描法,讓讀者印象深刻,過目難忘,老舍先生文中的比喻顯淺易懂,很容易讓人理解,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老舍先生的比喻描法在每一個地方都用的很恰當,很有新意 。比喻的描寫使文章讀起來,更生動更形象。平民的生活本就簡單,單調(diào),一日重復一日,但經(jīng)老舍先生筆下寫出來的人物,場景,雖然也是一樣的平凡,但是通過老舍先生的比喻,使人物形象頓時鮮明起來,場景更加細致,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深一步的了解文中人物所處的社會背景,人物特點表現(xiàn)更深刻,是讀者讀起來更自然。老舍先生運用比喻使文章更精彩,藝術(shù)效果更好,使人物形象更傳神,更立體化。在每一片文章中,都要用到各種描法,這樣使文章讀起來更有藝術(shù)性,使讀者能盡快的進入到人物故事當中去,隨著人物的故事發(fā)展,一步一步深入故事內(nèi)部。
二、書面語和大白話相結(jié)合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更多的是小人物的描寫,很多描寫的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所以在描法上,語言都比較樸素,顯淺易懂,書面化的描寫往往達不到所要描寫的人物的形象效果。老舍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不論寫什么,都要信賴大白話,即使要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也不接二連三的用術(shù)語和名詞,老舍先生文中所引用的白話描寫,使人物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每個人物都能找到在實際生活中的影子。在文章中運用白話的描寫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樸素的描寫一樣能達到好的傳達思想的效果,每一個階層的人都能看得懂,這也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歡的主要原因。
三、對人物外表,個性特點的詳細描寫
老舍先生對人物的外表描寫上,往往都很細致入微,通過對人物日常生活的樸素描寫,通過人物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了生活改變?nèi)藗兊膫ゴ罅α?,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形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都有其人物影子的存在,通過老舍先生的描寫,平凡的人變得不再平凡,小人物的形象也變得高大起來。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描寫過各式各樣的人物,他們滲透在社會的各行各業(yè)當中,通過對人物外表和對人物性格方面的描寫,反映出了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現(xiàn)實的無奈,透過表面現(xiàn)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質(zhì)態(tài)度,透過小人物反映了整個社會現(xiàn)狀。
四、引用各種語言的落差,增強文章的幽默感
老舍先生的文章,涉及到了各行各業(yè)人物的描寫,這樣在語言方面就有很突出的表現(xiàn),運用語言夸張的描寫,把人物推上了故事的,達到了幽默效果;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還有很多比喻的描寫,把表面看起來似乎毫無聯(lián)系的兩件事情,結(jié)合在一起。老舍先生的作品由著他本身獨特的特點,在語言上,敢于運用各種形態(tài)的語言方式,使讀者在閱讀時,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語言的前后落差描寫,增加了故事人物的形象,增強了作品的幽默感。
五、與人物身份地位相符的語言藝術(shù)描寫
前面說過,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形象幾乎覆蓋了整個社會當中,涉及到了各行各業(yè)形形的人物。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物都具有自身的人物特點,老舍先生深入生活,結(jié)合不同人物形象,安排了與其相符的語言風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人物個性更加鮮明,體現(xiàn)出了幽默感。世界上的人物形形,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人物外表,語言表達方式,心理變化等方面。
幽默是老舍先生文學語言的一大特色,被人們稱為“幽默小說家”。在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上描寫細致入微,人物語言上獨具特色,雖然都是一樣的小人物,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雖然講述的是平凡人的生活,但又透出了人物形象的不平凡。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都變得活潑起來,富有生命力,人物各有各的特點,每個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一面。老舍先生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熱愛文學,熱愛生活。
參考文獻:
關(guān)鍵詞:勞倫斯;龍袍;服飾文化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0-0185-01
中國服裝史上的龍袍象征著至高無尚的皇權(quán),是一種繡織有龍紋的袍服,專用于帝王后妃。清朝龍袍作為一種專用的服裝名稱正式確定下來,并被列入了冠服制度。按照清朝禮儀,皇帝龍袍屬于一種“吉服”,只在一般的慶典活動中穿著。清代規(guī)定只有皇帝和后妃才可穿龍袍,其它人一律不得僭用,即使有功之臣若蒙皇帝賜予龍袍,必須在穿著前“挑去一爪”,將五爪改為四爪,這經(jīng)過改制后的龍袍,則被稱為蟒袍[1]。
本文中的所研究的“龍袍”是由國內(nèi)一流的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為范冰冰設計的在2010年戛納電影節(jié)所穿著的“龍袍”,名字叫做“東方祥云”,靈感來源于清代龍袍,而范冰冰穿上后在法國影展上艷壓群芳,尤為顯得設計師設計對中國文化及中國服飾文化的熱愛及對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嫻熟運用和對時尚的把握。
一、“龍袍”的審美特征
中國是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古國,中國特色的服飾紋樣――龍紋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意蘊,服飾紋樣承載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融合及合并中華民族眾多鳥獸圖騰的龍圖騰,在中華民族心中產(chǎn)生強大的威懾與企慕的心理效應。一個看似簡單的服飾或圖騰,無疑都是圖騰形象的原生態(tài)或歷史演變產(chǎn)物,它們負載著如此厚重的人生內(nèi)容,散發(fā)出如此莊嚴神圣的氛圍感,這是那些從純功能性的角度和純形成審美角度看服飾的人所不曾預料和難以想象的。龍袍,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紋樣構(gòu)圖表現(xiàn)為辯證的黑白動靜和疏密虛實;一方面,強調(diào)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中國文化特質(zhì)。
二、“龍袍”的時代文化背景
近年來,在世界時尚界和各種重大會議出現(xiàn)了許多極具中國風味的服裝,如頂級服裝設計師Dior、John Galliano、Chanel等等;奧運會頒獎服飾“青花瓷”、“寶藍”、“國槐綠”等;亞運會禮儀服飾“行云流水”;奢侈時尚的“解放鞋”和“蛇皮袋”等。世界刮起“中國熱”之風,國內(nèi)設計師也是大玩中國元素設計時尚禮服、服裝。國內(nèi)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設計的紅毯禮服,中國元素東方祥云、孔雀裝、夢回唐朝、丹鳳朝陽、踏雪尋梅、梅花三弄等是永恒的主題。
三、“龍袍”展現(xiàn)服飾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時尚與傳統(tǒng)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美譽。縱觀華夏服飾文明的發(fā)展史可知,“諧調(diào)”、“統(tǒng)一”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真諦。自中國服飾文化誕生伊始,就遵循著生理需求與審美表現(xiàn)、標識顯示與象征表達相結(jié)合的制作原則,以最大限度地達到服飾與自然、服飾與社會、服飾與人群的和諧統(tǒng)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統(tǒng)一更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最珍貴的審美品質(zhì)。
傳統(tǒng)服飾與時尚設計的審美融通對提高服裝的文化附加值、滿足時尚消費需求,設計師應借鑒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與時尚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之從表面符號的簡單借用提升到對服飾文化內(nèi)涵的審美體認與表征陰,創(chuàng)立自己的服裝品牌,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元素與現(xiàn)代時尚設計和諧融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文化。
“龍袍”整個設計將傳統(tǒng)元素龍紋、云彩紋、色彩、工藝等與時尚設計完美結(jié)合,將刺繡、蠟染、扎染、手繪、挑花、編織、織花、抽紗等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工藝,結(jié)合時代流行趨勢與時代特征,將繼承傳統(tǒng)與探索創(chuàng)新有機結(jié)合,可謂形式與內(nèi)容完全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有時代感又有民族神韻、中國傳統(tǒng)元素與現(xiàn)代時尚設計和諧融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
四、“龍袍”突出穿著者的個性
藝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一舉一動可能都要受到公眾的注視,尤其是著裝方面,不僅可以顯現(xiàn)他們的地位及品位,也可以顯現(xiàn)他們的個性。歐洲心理學者將其稱為人格。
中國風禮服“龍袍”如宮殿般的金碧輝煌,范冰冰一出場的氣勢就壓倒一片,等著大家對東方女王的膜拜。高明度的明黃色繡以中國祥龍圖案的禮服,華麗夸張的魚尾設計,吸引眾場。用漸變的藍色云彩圖案,作魚尾下擺,倒也別具匠心。單肩的設計凸顯時尚氣息,頗有弧度的設計,更能襯托出身材,而高高的單聳肩,則更有霸氣。與“范爺”的個性相吻合,時尚、霸氣、強悍、百變等。
通過解讀服裝設計師勞倫斯?許的作品“龍袍”,我們認識到服飾文化的奧妙無窮,結(jié)合當下的時尚設計元素,創(chuàng)建了現(xiàn)代服裝體系。設計師是未來時尚的先鋒,是設計領域的棟梁之材,他們的培養(yǎng)及發(fā)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在設計環(huán)境國際化的前提下,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需要未來的設計師明確自己的目標,端正自己的設計態(tài)度,創(chuàng)出自己的設計風格。
[關(guān)鍵詞]老舍;《火車集》;語言特征
[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18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90 [本刊網(wǎng)址]http:∥
老舍先生作品語言風格迥異,與眾不同,語言上獨具“北京”色彩。其作品中方言詞匯的采用、方言語法的建構(gòu)會從另一側(cè)面豐富作品語言形式,縮近讀者與作品之間的距離。每個作家的作品形式與作品風格或多或少受到其成長環(huán)境及語言習慣的影響。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方言詞匯。
一、北京方言詞語的使用
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以北京方言詞語為背景進行寫作的,這樣的表述更有利于增強文章表現(xiàn)力,在通俗、詼諧、幽默的語言中卻能體現(xiàn)出深刻與內(nèi)涵,從而引發(fā)人們的思考,此乃先生作品獨特之處。老舍先生乃地地道道北京人,其生活環(huán)境和語言習慣對其作品風格影響深遠。北京語言的獨特韻味,漸漸對老舍形成口語化的語言風格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一)作品中使用北京方言實詞
老舍先生的《火車集》中使用了一定數(shù)量的北京方言實詞,作品中大量使用的具有北京特征的口語化語言使作品清新自然,又顯得順暢易懂,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例如:
(1)現(xiàn)在東洋留學生都長了行市,他自己落了價。(老舍《火車集》83頁)
在北京方言里名詞“行市”比喻“比喻事物發(fā)展的形勢”。
(2)月月還不夠嚼谷?。ɡ仙帷痘疖嚰?18頁)
在北京方言里名詞“嚼谷”的意思是指“生活費;口糧”
(3)恰好趕上這么個巧當兒?。ɡ仙帷痘疖嚰?頁)
在北京方言里名詞“巧當兒”通常是“時候”的意思。
除了方言名詞,老舍先生的《火車集》中還使用了一些方言動詞,這些詞語能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將意味深長的豐富含義蘊藏在一個動詞中,使文章表達更加生動形象。
(4)幾個煙泡,叫我敲了他八塊多。(老舍《火車集》177頁)
在北京方言里動詞“敲”意思是“敲竹杠”,通常指的是利用某種機會,在他人危難、危急時刻故意抬高價格等行為。
老舍先生將這些方言名詞、動詞巧妙地運用到文章中,能夠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動,使人物更具有張力和較強的表現(xiàn)力。
(二)方言虛詞的使用
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某些虛詞的用法與普通話中的用法不同,在《火車集》,就有“著”和“了”的這種特殊用法。表示正在進行的“著”還常出現(xiàn)在以下結(jié)構(gòu)中,在現(xiàn)代普通話中這個“著”通常是省略掉的。
(5)“四成,還便宜著你呢;怎這么笨!”(老舍《火車集》180頁)
“便宜你”為動賓短語,其中“便宜”起到支配作用,是動語,表示動作行為,后邊的“你”是被動作支配的部分,是賓語,表示是什么。其中“著”可以省略。
(6)我高了興!(老舍《火車集》155頁)
(7)連小陳們也沒了辦法。(老舍《火車集》182頁)
例(6)(7)句“高了興”、“沒了辦法”在現(xiàn)在的語法習慣中,很少這樣表述,通常會說成“高興了”、“沒辦法了”。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并不是作者主觀臆造的,而是這些虛詞在方言中的正常使用。
以上例句均選自老舍先生的《火車集》。在文章中運用一些口語化的詞語能夠拉近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溝通情感,形成情感共鳴,恰當使用方言或口語,不僅不會讓文章失去色彩,反而更容易增強讀者閱讀興趣。
二、文章中熟語和“兒化韻”的使用
“熟語”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形式多樣,是被人們習慣使用的固定短語?,F(xiàn)代漢語熟語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后語等?!皟夯敝傅氖且粋€音節(jié)中,韻母帶上卷舌征彩的一種特殊音變現(xiàn)象,這種卷舌的韻母叫做“兒化韻”。兒化現(xiàn)象在北京話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
(一)成語、諺語及慣用語
成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和象征,經(jīng)過千百年的流傳被人們廣泛使用的固定短語。諺語是群眾口中通俗精煉、含義深刻的固定短語。慣用語通常在人們?nèi)粘I钪惺褂?,口語色彩濃厚,多為短語。大都是三字的動賓短語,也有其他格式的。
(8)愿意自食其力的去掙飯吃。(老舍《火車集》170頁)
“自食其力”是成語,指憑借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自己。
(9)“好,我舍命陪君子!”(老舍《火車集》13頁)
“舍命陪君子”是俗語,意指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竭盡自身努力陪別人。
(10)故意的給你小鞋穿。(老舍《火車集》160頁)
“給……小鞋穿”是俗語,通常是指“整人”“虐待人”。
例(8)使用的是成語,老舍先生作品普遍選取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且通俗易懂的成語。使用成語即能使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審美水準,還能讓讀者感受到其文章語言上的平易近人。例(9)(10)使用的是俗語,作品中大量使用俗語,讓作品中的北京口語征彩更為凸顯,使文章的“京韻”更加濃厚。
(二)文章中“兒化韻”的現(xiàn)象
兒化現(xiàn)象在北方方言區(qū)中的很多地方都有分布,但是北京話里的“兒話韻”與眾不同,具有自身獨特的韻味和特點,與其他方言相比,兒化在北京話的使用中頻率較高。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兒化韻作為一種語言現(xiàn)象,在不同背景的作品中均有出現(xiàn),足以見得語言習慣對一位作家的影響之深。
(11)脖兒長而挺脫,……下面露出長而鼓滿的腿肚兒。(老舍《火車集》193頁)
上面例子中,幾個“兒化音”會讓讀者明顯感受到北京話的獨特魅力,使文章獨具特色。兒化在這里并不起到區(qū)分詞義、區(qū)別詞性的作用,這些兒化的使用主要是表示一些細小或者輕松的氛圍,有時也表示親切、喜愛的感彩。
三、句式特點
老舍先生的作品句式簡短,言簡意賅,節(jié)奏感強烈。從作品流傳角度和永恒價值出發(fā),句子簡短,句式相對整齊的語言風格有利于作品的推廣與傳播。老舍作品多用簡短的句式,在老舍先生的文學作品中,大量運用簡潔凝練的句式,很少出現(xiàn)冗長的句子。在語言形式的選擇上,也是盡可能的從簡,真正做到了言簡意賅。
(一)口語句式的使用
《火車集》的中運用口語。老舍先生曾說道:“從造句上說,我們也要遵照口語的句法。”與世界各國語言相比較而言,漢語口語在某種程度上多使用簡短的句式來進行日常交際對話。在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使用簡短的句式既方便讀者閱讀,也能明晰表達文章主題和思想情感。簡短的口語句式有利于文章的表達,更增強了文章的口語色彩?!痘疖嚰分杏羞@么一段描寫。
(12)頭一位,金箍帽,白凈子,板著臉,往遠處看。第二位,金箍帽,黑矮子,滿臉笑意,想把頭一位金箍帽的硬氣調(diào)劑一下……(老舍《火車集》8頁)
本段描寫中老舍先生巧妙的將查票時三位乘客的面目表情、外在神態(tài)、心理狀態(tài)通過簡潔的句子逐一進行表達。句式整齊,結(jié)構(gòu)嚴謹,表達上獨具特征。
(二)句式節(jié)奏感強烈
在老舍先生的文章里,大量運用簡短的句式,使文章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而且表達一定的隱喻意義。
(13)火車開了。車悲鳴,客輕嘆。吸煙,喝水,打哈欠,盼望,盼望。低下頭,淚欲流,打個哈欠。(老舍《火車集》1頁)
例(13)這是《“火”車》這篇短文中的開頭部分,表達上句式簡短、結(jié)構(gòu)緊湊,邏輯感強,開頭部分運用這樣的語言句式,意在吸引讀者。同時也表達了火車行進中的那種節(jié)奏感,文字表達節(jié)奏與列車運行節(jié)奏相互呼應,具有良好的表達效果。
關(guān)鍵詞:《二馬》 老舍 東西文化
一.小說中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小說中的“老馬”是一個腦子里充滿舊思想、舊文化的老頭。他來到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都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倫敦,自然與西歐的新文化發(fā)生了極大的沖突。他腦中充斥著“官本位”思想,和有作為的新思想作對,他既無法創(chuàng)業(yè),又不肯安于現(xiàn)狀,以名士自居,卻不知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外國人的厭惡。他是一點不含糊的“老”民族里的一個“老”分子。
馬威是中國新青年的代表。小馬是務實的,對自己父親的所作所為也不認同,但是,他卻過于激烈,不明世事,愛上素來鄙視他的英國姑娘瑪力,他也曾接受李子榮和凱薩琳的勸誡,發(fā)奮讀書,但最終還是為盲目的單戀所驅(qū)使,將所有的一切都被這場無聊的單戀犧牲掉了。
與馬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子榮,他與馬威的理想化不同,他注重實利,明白時務。他對別人真誠熱情,有著堅定的意志和奮斗的精神。他是老舍在這部作品中極力要塑造的一個理想人物。
溫都太太,一個普通的英國婦女,和所有英國人一樣,厭惡中國人,但是隨著相處的加深,她能夠理解并接受老馬對她的感情,只是因為外部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她最終還是不敢和中國人結(jié)婚。而她的女兒瑪力是所有外國人鄙視厭惡中國人的代表,她對中國人的厭惡,并不是因為她與中國人有特別的宿怨,只是受了先見的影響。她愛慕虛榮,即使馬威愛她,她也不可能像她母親一樣去理解和原諒。
而伊牧師的女兒凱薩琳就不同于普通的英國人,她有正確的眼光,通世故,有智慧。她主張以國家主義救中國,她力勸馬威發(fā)奮讀書,因為她知道只有念書才能救國,老舍把她寫成了一個很有遠見又表同情于中國人的不多見的外國人。
二.在中西比較中知榮辱、探不足
老舍早年留學英國倫敦,幾年的異國生活使他對中西文化有了更直觀深刻的認識。經(jīng)典作家都注重社會生活的觀察與體驗,這使老舍注意并發(fā)現(xiàn)了許多旅居國外的知識分子的屈辱與苦難,《二馬》的創(chuàng)作正是得益于這段豐富的域外生活經(jīng)歷以及他非凡的想象力,這是老舍把中國人拉到外國加以分析考察的作品,這個特點便成為一個中外文化對比的天然平臺。
老舍先生曾說:“他是我所最熟識的;他不能普遍的代表老一輩的中國人,但我最熟識的老人確是他那個樣子。”這是老馬這個形象之所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老派中國市民老馬的眼中,英國文化是典型的異域文化。老馬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的重負,沒有競爭意識,追求安逸閑適的生活,在他的眼中,英國人就一點沒有生活的樂趣。而在李子榮和小馬身上,全然不見老馬身上的毛病,他們務實、接受新生事物,具有西方文化的一些特性。特別是李子榮求實進取的品格,正是老舍對英國人是“很好的公民式辦事人”的認識,老舍也極力推崇英國人的這種“公民式辦事人”精神,這與老舍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所描述的中國式辦事方法完全不同,這使老舍不能不佩服他們。在《二馬》這部作品中,老舍從各個方面透露出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比如在時間觀念、生活方式、對待戀愛婚姻的態(tài)度、對市場改革的態(tài)度上等等。
三.老舍對中國傳統(tǒng)舊文化的批判
《二馬》的用意原在于對比中英兩國民族性的不同,但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寫盡了海外僑胞受人歧視的艱難處境,從而明確地提出了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批判國民性格,批判造成這種性格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
老舍最初寫《二馬》是為了駁斥當時西方人把中國人寫成“一種奇怪可笑的動物”。西方文學中不切實際的“中國想象”激發(fā)了老舍的創(chuàng)作沖動。但老舍在參觀大英博物館的時候,看到展覽的東方民族的文物的時候就感嘆過,帝國主義其實真的不簡單,滅了別人的國家,還把別人的東西搬到自己國家來研究。這在《二馬》這部作品中著重體現(xiàn)在了西門爵士的身上。老舍在他的自述中介紹過他在英國倫敦大學的東方學院任教的經(jīng)歷及所見。在那里,老舍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老舍看到,整班上課的大多是軍人,他們會一種語言,每年能加金一百英鎊,或繼續(xù)在國內(nèi)任職,或派往外國占領地。老舍看到了大英帝國野心勃勃,如此處心積慮地訓練人才,所以老舍深刻地明白帝國主義之所以強大其實也是有東方學知識譜系的支撐。老舍的眼光是獨到而富有遠見的,他并沒有因為中國人在西方處處遭遇冷眼及各種不公正待遇便在作品中大肆宣泄,相反,他看到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深層次原因。老舍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二十世紀的“人”是與“國家”相對待的,強國的人是“人”,弱國的呢?狗!老舍深受“五四”文化的影響,又留學在歐洲文化中心的倫敦,因此他的這種傾向完全是不自覺的。老舍在英國留學,身受不平等待遇,又見著自己的同胞給中國丟臉,受了極大的感觸和刺激而寫成這部作品,借馬家父子來代表中國新舊人物,在幽默詼諧中把外國人對待中國人的心理,國人的陳腐落后的思想表露無遺。對中西比較中的國民性審視,以及如何保持本土文化和對待外來文化等方面給我們以啟示。
參考文獻:
[1]老舍:《二馬》,上海:文匯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2]曾廣燦、吳懷斌:《老舍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5年。
[3]崔明芬:《老舍·文化之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1月版。
關(guān)鍵詞:老舍幽默諷刺
在中國,幽默諷刺作為美學概念出現(xiàn)的較晚,但作為喜劇范疇的幽默諷刺卻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幽默諷刺文學始終沒有占據(jù)顯赫地位,但卻也如一脈清流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延宕不絕,并不斷拓展自己的領域,擴大自己的影響,以不同的形式活躍在各種文體之中。
一老舍的幽默觀
老舍是一位十分偏愛幽默的作家,初登文壇就以鮮明的幽默風格而引人注目。他曾經(jīng)認真地研究過幽默,對幽默的論述也較多,《什么是幽默》、《談幽默》、《幽默的危險》等都是專門的論文。老舍對幽默的理論闡釋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對幽默的含義、特點、作用等都有過科學的論述。
1.幽默是一種心態(tài)
老舍在《談幽默》中指出:幽默“首要的是一種心態(tài)。我們知道,有許多人是神經(jīng)過敏的,每每以過度的感情看事,而不肯容人。這樣人假若是文藝作家,他的作品中必含著強烈的刺激性,或牢騷,或傷感;他老看別人不順眼,而愿使大家都隨著他自己走,或是對自己的遭遇不滿,而傷感的自憐。反之,幽默的人便不這樣,他既不呼號叫罵,看別人都不是東西,也不顧影自憐,看自己如一活寶貝。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而技巧的寫出來。他自己看出人間的缺欠,也愿使別人看到。不但僅是看到,他還承認人類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處,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處一想,人壽一百年,而企圖無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帶著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奧”。“所謂幽默的心態(tài)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tài)。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雖不必是個藝術(shù)家,他還是能在行為上言語上思想上表現(xiàn)出這個幽默態(tài)度。
這種態(tài)度是人生里很可寶貴的,因為它表現(xiàn)著心懷寬大。一個會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決不會為件小事而急躁懷恨。往小了說,他決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挨了鄰兒一拳,而去打鄰兒的爸爸。往大了說,他決不會因為戰(zhàn)勝政敵而去請清兵。偏狹,自是,是‘四海兄弟’這個理想的大障礙;幽默專治此病。嬉皮笑臉并非幽默;和顏悅色,心寬氣朗,才是幽默”。在這里,老舍明確指明幽默“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tài)”。其特點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點”,見“人人有可笑之處”,然后再把這些“技巧的寫出來”,其原則是必須“心懷寬大”,“笑里帶著同情”。其目的是最終使四海皆成為兄弟。
2.幽默的語言是智慧的結(jié)晶
在《什么是幽默》一文中,老舍還闡述了自己對于幽默語言的看法:“幽默的文字不是老老實實的文字,它運用智慧、聰明,和種種招笑的技巧,使人讀了發(fā)笑,驚異,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這表明他認為,一個幽默的作家必須能夠極其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要做到“想得深,說得俏”。只有“想得深”,才能發(fā)揮幽默的作用;只有“說得俏”,才能達到幽默的效果。
二老舍的幽默藝術(shù)
任何一個成熟的作家,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shù)特色。老舍突出藝術(shù)特色之一是幽默。而老舍的幽默,又絕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幽默,正象每種花都有自己的顏色和芳香一樣。比如,魯迅的幽默,犀利、深沉;錢鐘書的幽默,溫文、儒雅;張?zhí)煲淼挠哪?、冷漠、無情。那么,老舍的幽默特色是什么呢?
老舍小說幽默藝術(shù)的形成與時代、家庭和其生活閱歷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他幽默藝術(shù)的審美心態(tài)有其獨特的表現(xiàn):一是“笑的哲人”心態(tài);二是“改造國民性”救治心態(tài)。老舍小說采用了獨特的“自然”和“智慧”兩種幽默表現(xiàn)方式。喜感因素與悲感因素相交織,構(gòu)成了老舍小說幽默藝術(shù)的獨特景觀。這種悲喜劇美學構(gòu)成,使老舍小說的幽默藝術(shù)產(chǎn)生了巨大而獨特的魅力。
1.幽默與諷刺交相結(jié)合
面對日益嚴峻的殘酷現(xiàn)實,老舍常發(fā)出“時局如此”,“含著淚還要笑,笑得出嗎?”的慨嘆。因此,他在強調(diào)幽默的同時,也接受了諷刺。認為:“諷刺與幽默在分析時有顯然的不同,但在應用上永遠不能嚴格地分隔開’。這是因為幽默作家也同樣有著“極強的正義感,決不饒恕壞人壞事”,“在思想上多少盡到諷刺的責任,使人聽了要發(fā)笑,也要去反省”。他認為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二者是密不可分,應該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幽默離開諷刺,就會沒有多少教育意義,成為瞎胡鬧與開玩笑;而諷刺離開了幽默,就會成為說教??梢姡仙嵋彩侵匾曈哪S刺的社會功能的,但不像魯迅那樣富于戰(zhàn)斗性,采取的是較溫和的態(tài)度,“以笑來矯正或誅伐”揭發(fā)社會的黑暗與指導大家對改進社會的責任。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老舍形成了自己溫婉的藝術(shù)風格。
2.幽默中暗含同情
在老舍看來,幽默中是有同情的。他說:“窮,使我好罵世;剛強,使我容易以個人的感情與主張去判斷別人。義氣,使我對別人有點同情心。有了這點同情心,就很容易明白為什么我要笑罵而不趕盡殺絕.我失了諷刺而得到幽默.據(jù)說,幽默中是有同情的?!彼晒Φ厮茉炝艘幌盗斜粔浩缺粍兿鞅晃耆璞粨p害的、生活在社會下層的苦難市民的形象,對于這些人物給予了深切同情。他很贊賞薩克萊的話:“幽默的寫家是要喚醒與指導你的愛心,憐憫,善意—你的僧惡不實在,假裝,作偽—你的同情弱者,被壓迫者,不快樂者”.老舍不僅對貧苦的市民傾注了深沉的愛心,即使對市民階層,中小康之家的弱者,也飽含惻隱仁愛之心.在幽默小說《牛天踢傳》中,以憐憫的筆默描寫了牛夭賜的不幸遭遇。牛天賜是被富有之家牛氏夫婦收養(yǎng)的“棄兒”。自幼過著優(yōu)裕、舒適的生活。因為牛老者比較富有,當他在世時,親戚和本家都很看得起牛夭賜,當牛老者一死,牛氏家族的人們,便爭先恐后跑到牛宅,肆無忌憚地搶分家產(chǎn),誰也不把棄兒牛天賜放在眼里了。牛天賜對牛氏家族的人,雖心里充滿怨忿,但表面上還得佯裝笑臉,敢怒不敢言,眼看著家產(chǎn)被瓜分殆盡,而又束手無策。老舍以含蓄詼諧的語言,表現(xiàn)了牛天賜無可奈何的處境:“不老實怎么辦呢?條上有刀!”表現(xiàn)了老舍對被侮辱被損害者牛天賜的深切同情。
3.幽默是披著喜劇形式的悲劇
老舍的幽默多是披著喜劇形式的悲劇,用笑衣裹著苦果。他的幽默始終抹不掉苦澀辛酸的味道,不管如何逗笑,實際卻很沉重。這是現(xiàn)代中國多災多難的社會現(xiàn)實決定的,也是老舍個人艱辛痛苦的生活經(jīng)歷決定的。他面對現(xiàn)實,正視人生,從自己獨特的生活角度出發(fā),用自己個性鮮明的審美觀點觀察,對社會人生有了較為本質(zhì)的認識后,發(fā)筆為文,結(jié)構(gòu)作品,塑造形象,暴露黑暗現(xiàn)實,把一切都不加涂飾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將喜劇和悲劇這兩種似乎對立的藝術(shù)成分巧妙而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笑中含淚的老舍式的幽默。這種幽默具有契訶夫的微笑和高爾基的苦澀。他在作品中,根據(jù)笑的定律與邏輯,博采中西藝術(shù)技巧,指出人間的缺欠可笑。笑后思笑,使人感到現(xiàn)實世界的空虛、殘酷、荒誕不經(jīng),于是透過荒唐可笑的事物,又使人油然產(chǎn)生悲感的意味,從笑中體會到一種人生的苦澀。
八十年代的研究者在研究老舍小說的幽默形態(tài)時,大都是把幽默放在喜劇因素與悲劇因素相融合的框架中。陶長坤在《老舍幽默探源》一文中認為“寓莊于,含淚微笑。暴露下層人民的不幸命運,將辛酸的淚水浸入笑聲中”。李冰霜在《笑的藝術(shù)》中認為老舍的幽默特征是:“笑中藏怒,笑中藏悲,笑是為了表現(xiàn)悲苦”,前期研究者多把幽默的對象放入“悲”與“喜”的交融中,認為老舍的幽默是披著喜劇外衣的悲劇,悲劇是老舍小說主要的類型。研究者表達的是惟有悲劇因素,方顯老舍幽默的深刻。幽默中包涵的事是老舍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不幸命運人們的同情。
三老舍小說獨特的幽默表現(xiàn)方式
1.智慧的幽默形式
作為幽默技巧,夸張是將客觀事物內(nèi)在的矛盾性,通過顯微鏡將它的狀態(tài)放大,給讀者以更鮮明的形象和情趣??鋸埵址ǖ倪\用在老舍幽默小說中不乏其例,多運用于否定反面現(xiàn)象時。老舍善于從表面看來似乎毫無聯(lián)系的兩種事物中覓出內(nèi)在相似點,然后以此喻彼,相映成趣。他把趙姑父喝酒后醉意朦朧的笑臉比作“像噴過火的火山掩映在紅云赤霞里似的”(《老張的哲學》)。他比喻高媽說話圓滑“像留聲機片,是轉(zhuǎn)著圓圈說的,把大家都說在里邊,而沒有啟承轉(zhuǎn)合的痕跡《駱駝祥子》)等等。這種種奇特的比喻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使得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更加形象、生動、鮮明,增強了作品的幽默感。
2.故事情節(jié)的幽默
老舍的幽默技巧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上,而且還表現(xiàn)在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方面。老舍善于從紛紜的生活現(xiàn)象中擷取充滿矛盾的事件,再經(jīng)過一番匠心獨運的巧妙安排,組織成饒有風趣的情節(jié)。在《老張的哲學》這部作品中,作者對各種人物關(guān)系進行了巧妙處理:欲擒故縱,先分后合,由弛入張,盤根錯節(jié),構(gòu)成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和結(jié)果,突出了作品的喜劇性。
3.平民化視角,樸實的美
平民出身的老舍自幼便接觸了大量的通俗民間藝術(shù)。他從小出入廟會茶肆,非常喜愛相聲、說書、戲曲等民間藝術(shù),受其熏染,也善于苦中作樂。他受到了滿漢融合、雅俗交匯的多重教育,集滿漢文化、雅俗文化于一身。這無疑給予了他生命的養(yǎng)分。大眾藝術(shù)是民族審美經(jīng)驗的長期積淀,蘊含了豐富的民族幽默意識和民族幽默形式。這種市民文化和市民性格對老舍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他愛這片土地的古樸與善良,對市民含辛茹苦的生活懷著深刻的同情,普通市民的善良、溫和的血液早已不知不覺融入他的體內(nèi)。這些對老舍幽默風格的形成有著深切的影響。所以在作品中,老舍大量借鑒通俗文藝的幽默手段,形成了自己表現(xiàn)幽默諷刺藝術(shù)的獨特方法——輕松詼諧的描寫、通俗淺白的語言、聯(lián)想奇特的夸張。
老舍幽默諷刺小說語言的通俗性主要表現(xiàn)在:質(zhì)樸又不失典雅精致;北京方言、口語和大白話出神入化的運用。老舍主張語言要通俗易懂,但并不是不加雕飾、直白淺陋,并不是對大眾趣味的完全趨附與投合,而是要在“俗”、“白”中,體味出藝術(shù)性、審美性,體味出“雅”的色彩來。為了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老舍一方面從人民群眾的口語中吸取營養(yǎng),另一方面又認真選擇加工提煉,使用詞語脫去了自然形態(tài)的粗糙與隨意,把大眾語言的沙海煉成金子?,F(xiàn)代的北京口語,經(jīng)他有分寸的削、砍、雕、鑿,顯出一種樸素精致的美。
結(jié)語
言藝術(shù)大師,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創(chuàng)作豐厚,更是得益于他那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學語言理論。在其談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文章中有許多關(guān)于文學語言理論,老舍的語言觀點很多見解獨到、精辟,涉及到的問題比較多??偨Y(jié)起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俗與白的語言風格
俗與白的語言風格的追求是貫穿老舍文學語言觀的一條主線。在《我怎樣寫〈小坡的生日〉》中,老舍說“最使我得意的地方是文字的淺明簡確。有了《小坡的生日》,我才明白了白話的力量,我取用最簡單的話,幾乎是兒童的話,描寫一切了。我沒有算過,《小坡的生日》中一共到底用了多少字,可是它給我一點信心,我就是用平民千字文課的一千個字也能寫出好的文章。我相信這個,因而越來越恨‘迷惘而蒼涼的沙漠般的故城喲’這種句子。有人批評我,說我的文字缺乏書生氣,太俗、太貧,近于車夫走卒的俗鄙;我一點也不以此為恥!”【1】這正說明了老舍對文學語言的基本看法,也反映了他對俗與白文學語言風格的追求。
所謂的“俗”與“白”,并不是沒有要求,恰恰是有一定標準的,“俗”,并不是“低俗”的“俗”,而指“通俗平?!?是指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口語;“白”,則是指沒有過多修飾的白話。他認為“真話、明白話,比什么都好”,“晦澀是致命傷,小說的文字須于清淺中取得描寫的力量”。老舍推崇的是一種既貼近日常生活又能真切的表達真情實感的簡單、通俗的語言,注意“從日用的俗語中創(chuàng)造出文藝作品來”,“從俗話中掏出珍珠”?!恶橊勏樽印肥嗳f言,其語言可謂真正做到了俗與白,整部小說總字數(shù)107360字,不同單字數(shù)卻只有2413字,其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幾乎都是常用字。所以,只要學會621字的小學生,就可以閱讀它的90%,而掌握了957字的人,即可閱讀95%?!?】
在追求“俗”與“白”的語言風格的同時,老舍還提出要對日??谡Z進行“再加工”。他指出提倡“俗”與“白”的語言風格,并不是說寫文章完全的口語化,照搬日??谡Z。相比較而言,日??谡Z零散、瑣碎,還夾雜著不純粹的成分,又常常因為借助說話人的表情、動作,省略了某些能懂的部分,很多時候口語只有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被理解。文學語言則不一樣,它既要準確的表達事物,又要求說的簡潔生動。所以,老舍認為,創(chuàng)作文學語言就是要巧妙地安排普通的文字。真正的文學語言,首先是源于生活,充滿真情實感的,還要經(jīng)過作家的選擇提煉。這種加工提煉并不是要對語言進行過多的修飾,追求詞藻的華麗和濃妝艷抹。這正是老舍先生所極力反對的,他所追求的是通俗易懂、簡潔自然的語言,是凝聚了作家的心血的語言。正是由于對俗與白語言風格的追求,使得老舍先生的作品沒有書面語的晦澀難懂;同時,他又對日??谡Z進行了加工,使其語言避免了口語的粗糙,形成了藝術(shù)化與生活化相融合的語言風格。
二、 提升現(xiàn)代白話的審美功能
當然,老舍先生并沒有僅停留在俗與白語言風格的追求上,他還提出要提升現(xiàn)代白話語言的審美功能,塑造本民族語言的“美”。具體來說,它主要包括聲律美、簡約美、幽默美三個方面。
1、1、聲律美
老舍先生認為語言是帶著聲音的,而他自己就是帶著聲寫作的,所以才會寫出繪聲繪色的語言,他認為創(chuàng)作語言時要把字音、字調(diào)、語調(diào)都考慮進去。漢語是有聲調(diào)的語言,古代文人早已知曉這一特點,因而創(chuàng)作詩詞時注意平仄的搭配。這樣才能使詩詞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才能形成文學語言的音樂美。老舍先生強調(diào)要追求語言的音樂美,所以他是出著聲寫劇本小說的,它的劇本小說都是有聲的作品。老舍說,當代的作家創(chuàng)作時十分注重語言的思想內(nèi)容,但卻忽略了語言的形式。這里的形式,主要指漢語的聲調(diào),也就是平仄的變化。他提出要在文章的語句中靈活的運用平仄,在前后兩句中交替出現(xiàn),使聲調(diào)產(chǎn)生高低、長短的變化,從而使語言形成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律動,產(chǎn)生優(yōu)美的節(jié)奏感。他說:“我寫文章,不但要考慮每一個字的意義,還要考慮到每一個字的聲音,不但寫文章是這樣,寫報告也是這樣。我總希望我的報告可以一字不改地拿來念,大家都能聽明白。雖然我的報告作得不好,但念起來 很好聽,句子現(xiàn)成?!薄?】那怎樣才能使文章念起來好聽呢,老舍舉例說:“比方我的報告當中,上句末了用了一個仄聲字,她去了’,下句我就要用個平聲字,如‘你也去嗎?’讓句子念起來叮當?shù)仨?。好文章讓大家愿意?也愿意聽?!背龍蟾嫱?老舍先生描寫性的文字也同樣具有音樂美的特點,讀這樣的文字,接受者能明顯感受到節(jié)奏感和律動感
,這與他自小的古典詩詞的深厚修養(yǎng)分不開?!皬埲钏摹焙寐?“張三王八”就不好聽,原因是前者二平二仄,音韻有起有落,后者四字全是平聲,缺少抑揚韻致。為了使文章既有思想感情,又鏗鏘悅耳;既有深刻的含義,又有音樂性,“是文字與所敘述的相得益彰”,就得對文字進行加工提煉?!凹爸翆懗梢欢?當看那全段的律動如何,而增減各句的長短?!薄?】我們的漢語是有聲調(diào)的語言,像老舍先生那樣靈活運用平仄,使聲調(diào)產(chǎn)生高低、升降的變化,從而形成文學語言的聲律美。
2、2、簡約美
除了聲律美之外,老舍先生還主張文學語言的簡約美。老舍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實現(xiàn)白話語言的簡約美。一是字詞,老舍主張用現(xiàn)代的字盡量不用生僻的字。老舍說:“我寫東西,總是盡量少用字,不亂形容,不亂用修飾,從現(xiàn)成話里掏東西。”“想起一組話,先別逐句寫下來,而去想想能否找出一句代表全組,這就可以既省話又巧妙?!薄?】老舍的作品多數(shù)用字量較小,一般掌握二千左右漢字的人就基本能讀懂,表達的含義也十分簡潔明了,《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正紅旗下》等作品都是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是句式,老舍不贊成用長句子,而推崇用短句子。老舍的作品中的句子多數(shù)字數(shù)較少,有時三、四個字一句,甚至兩個字一句,一個字一句的都有。老舍說:“寫東西,要一句是一句”,“不要太長的句子,當我寫了一個較長的句子,我就想法子把他分成幾段。”【6】一部十萬字的《駱駝祥子》,全書卻很少有超過十五字以上的句子,多數(shù)句子都是七八字或十字左右。
3、3、幽默美
文學語言的運用最忌諱晦澀、枯燥、乏味,追求的是生動、有趣、活潑。而要使文學語言生動、有趣、活潑,幽默則是必不可少的。作為語言大師的老舍同時也是一位幽默大師,老舍的語言幽默主要是由句子的構(gòu)造和用詞的選擇來實現(xiàn)的。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對語言的諸多要素———詞匯、句式、語音的變異使用,通過運用各種修辭方式來實現(xiàn)幽默。如《茶館》第二幕的臺詞中,老舍十分巧妙地運用諧音雙關(guān)的修辭方式,既有深刻的寓意,又有強烈的幽默效果:“改良改良!越改越?jīng)?冰涼!什么都改良,為什么工錢不跟著改良呢?”【7】老舍幽默的語言風格的形成最重要的在于其對語言結(jié)構(gòu)方式的變異,這種變異是語言幽默的骨架,語言的變異性越強,幽默的效果越強。
以上是對老舍的文學語言觀的一些主要方面進行的歸納和總結(jié)。老舍先生從創(chuàng)作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這些文學語言觀點,對我們當今的文學創(chuàng)作仍然十分受用,具有十分寶貴的借鑒意義和啟迪作用。
參考文獻:
[1]老舍 《我怎樣寫〈小坡的生日〉》,《老舍論創(chuàng)作》,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年出版,第20頁
[2]宋永毅:《老舍與中國文化觀念》,學林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305頁
[3]老舍:《我怎樣學習語言》,《老舍論創(chuàng)作》,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年出版,第219頁。
[4]老舍:《言語與風格.》,《老舍論創(chuàng)作》,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年出版,第97頁。
[5]老舍.人物,語言及其他[A].老舍創(chuàng)作[C].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2: 第9頁
姓 名:張宇思
學 校:吉林省磐石市明城中
學九年級(4)班
愛 好:讀書,寫作,旅游
星 座:水瓶座
座右銘:人生在世,首先應當追
求的是優(yōu)秀,而非成功。
我喜歡在靜謐的夜晚,在柔和的燈光下,靜靜地打開一本書,沉浸在古今中外名著之中??蠢仙嵯壬P下老北京的色彩,看張愛玲在舊上海表達自己的高雅與精致,看曹雪芹在大觀園表現(xiàn)林黛玉的孤傲與敏感……讀書,滋潤了我的心靈,讓我沉浸在一個又一個或美好或莊嚴或幽寂的意境之中,帶我遐想,引我哲思。
我也喜歡在閱讀了一本本名著之后,拿起筆把自己最切身的感受真誠地抒發(fā)出來。我曾把爸爸媽媽的情人節(jié)真情記錄,我曾慷慨議論每個人在生活中的位置,我曾在懈怠的時候堅持并守望……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我在《高分作文》等雜志發(fā)表了十幾篇文章,這些文章都是我對生活、對社會、對未來的真實感悟。
想成為一名作家,或者一名文字工作者,我會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地努力。也許前頭的路有困難有挫折,但我會執(zhí)著地前行。
翻開《駱駝祥子》,我看見祥子擺弄著手里的現(xiàn)洋,嘴里念叨著自己的小九九,盤算著買一輛洋車,旁邊就是黑漆漆的被刷得锃亮的老北京洋車……
翻開《茶館》,我看見王利發(fā)正擦著桌子,他用麻利的手法和嫻熟的嗓音招徠客人,手里是壺嘴正冒著熱氣的老北京茶壺……
翻開《四世同堂》,我看見瑞宣在車水馬龍的街巷中逛進逛出,并發(fā)出終會消失的感嘆,身邊屹立的是老北京的建筑……
老舍先生,是您用飽含真情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寫著您所熱愛的那片土地――老北京。讀您,是我永不厭倦的課題。
不倦地讀您,我嗅到了老北京的氣息??諝庵袚诫s著北京小吃的氣味,叫賣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從未間斷,整個老北京都沸騰著。為生計而奔波勞碌的勞動人民生動地詮釋著老北京的韻味。老北京,始終生活在忙碌而熱鬧的氛圍中……這便是您讓我嗅到的氣息。
老舍先生,您是我不變的執(zhí)著,我愿意不倦地讀您。
不倦地讀您,我品味到了老北京的氣節(jié)。這座飽經(jīng)風雨的城市啊,經(jīng)歷了多年滄桑依然巋然不動。我終于明白了您熱愛這片土地的原因,不僅僅是它的文化氣息,還有它的氣節(jié),那始終屹立于風雨之中的氣節(jié):厚重、深邃、凝練、剛直……這便是您守護的那片土地,這便是您讓我品味到的氣節(jié)。
老舍先生,您是我不變的信仰,我愿意不倦地讀您。
不倦地讀您,我終于明白您所熱愛的一直都是那片熱土。事物的新舊交替是生活發(fā)展的必然,而老北京也終將被新北京取代。然而,您卻一直守望著那片熱土,用你的筆描述著它,并講述著發(fā)生在那里的故事,于是您繼續(xù)著老北京的傳承。
老舍先生,您是我不變的堅持,我愿意不倦地讀您。
不倦地讀您,讓我看到了老北京的文化、老北京的色彩;不倦地讀您,我感受到了您對生活的熱愛和虔誠;不倦地讀您,我觸摸到了歷久彌香的歷史。
我看見祥子手里撥弄著現(xiàn)洋,心中盤算著買車,嘴里念叨著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車黑漆漆的車身、亮晶晶的瓦圈,閃著光;我看見王順發(fā)忙著擦桌子碼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著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著水霧;我看見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紅,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兒爺昂首挺胸,老太爺微笑點頭;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眾一言不發(fā),心中暗道:“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只鏢局長槍,靜靜倚立墻角,與主人遙相呼應……
讀老舍先生的書,仿佛被書中人物引領著,游覽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氣息,欣賞北京的色彩,聆聽北京的節(jié)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號啊!
那是老北京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余韻悠長;如一壺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無窮。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飲食――“良鄉(xiāng)的肥大的栗子,過了砂糖在鍋里‘唰唰’地炒著,連鍋下的茶煙都是香的”,“高粱紅的河蟹,用竹簍裝著,沿街高聲叫賣;而會享受的人們,會在酒樓里,用小小的木錘,輕輕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腳”――只有老北京才會有如此誘人的風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領略得如此動情傳神!
老舍先生雖然祖籍山東,可他卻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更無比地愛著北京。他愛老北京的一切,正如舊歷年張貼的年畫:喜慶、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氣;細致、精巧,更傳達著文化的氣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對北京的無比熱愛,描繪出一個真實而又理想的北京,一個現(xiàn)實而又詩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號。
魯迅故居(北京市西城區(qū)阜成門內(nèi)宮門口二條19號)的丁香在愛古樹的人中很有名氣,丁香開花的時節(jié),很多人都會去感受那份文雅。前院有丁香,后院有兩棵黃刺梅、三棵白楊樹、兩棵花椒樹,還有那兩棵知名度很高的棗樹。其實,這棗樹已不是原本魯迅《秋夜》文中的那兩棵,魯迅故居的工作人員說是后來補種的。院里還有魯迅開鑿的一眼水井。每逢春季,繁花盛開,芳香滿院。
秋夜(節(jié)選)——魯迅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xiàn)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后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干子,然而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睒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fā)白。
郭沫若 &銀杏
北京郭沫若故居,現(xiàn)為郭沫若紀念館,地處北京市西城區(qū)前海西街18號,東臨什剎海,南望北海公園靜心齋。 如今郭沫若故居外層院里生長得最茂盛的就是十余棵銀杏樹。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媽媽樹了。這棵銀杏樹是當年郭沫若的夫人回南方養(yǎng)病時,郭沫若和孩子們在西山大覺寺移來的。為了讓孩子們祝愿媽媽早日康復,郭沫若給這棵銀杏樹起名“媽媽樹”,默默祝福著與自己共患難的妻子能像頑強的銀杏一樣,戰(zhàn)勝病魔,早日回到孩子們的身邊。郭沫若一家把這棵銀杏當成自己家庭的一員,至今這棵銀杏樹仍在院中茁壯挺拔地生長著。
銀杏(節(jié)選)——郭沫若
銀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為什么又叫公孫樹。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專在乎你有這和吉相仿佛的果實,核皮是純白如銀,核仁是富于營養(yǎng)——這不用說已經(jīng)就足以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進,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著動物般的性態(tài),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來的奇珍。
你是真應該稱為中國的國樹的呀,我是喜歡你,我特別的喜歡你。
老舍&丹柿小院
盡管接地氣的老舍,并沒有專門描述丹柿小院的文字,但是他在這個小院居住的時間最長,人生成就最輝煌,寫下了建國后的所有作品。老舍先生的四合院不大,位于燈市口西街的豐富胡同19號。房間也很小,里面陳列了老舍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介紹。院子里擺放著一口大缸,是老舍夫婦用來養(yǎng)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