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小學生交往禮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交往禮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交往禮儀

第1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教師;實踐

隨著時代的變遷,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也普遍運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來了。它那種具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影像于一身的超速度性、網絡化、信息流大、數字化、智能化等優(yōu)點,促使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方面進行變革,它是傳統(tǒng)教育不可替代的現代化語言教育武器。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語言文字的訓練“聽、說、讀、寫四個字中間,‘說’字最基本,說的功夫差不多,聽、讀、寫三項就容易辦了”。葉老以精辟的語言闡明了語言表達訓練的重要性。在語言交流活動中,聽說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聽是獲取信息、得到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的重要途徑,說是輸出信息,用口語表達形式表述自己所見所聞所想。由此看來,聽說是語言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聽說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目前,多媒體教學正在逐步進入課堂教育,并且表現出了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教師要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使它們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下面是我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上的一點教學策略與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說的情景

創(chuàng)設良好的說話環(huán)境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表達欲望的“敲門磚”。良好的說話環(huán)境是從實際需要出發(fā)引入和創(chuàng)設的,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幼兒正確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和氛圍.如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說話情境。象以往僅僅靠老師的一張嘴,幾張圖畫,簡單的教具是很難實現。多媒體利用具體的內容,鮮明的色彩和悅耳的音響等豐富的感性材料來再現形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激發(fā)學生們在感情上的參與,使他們好像身臨其境,在感情上與之產生了共鳴。多媒體強大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為創(chuàng)設良好的說話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鏡頭特寫、鏡頭慢放更是能夠創(chuàng)設出其它媒體無法創(chuàng)設的情景。如《小蝌蚪找媽媽》,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出春雨、池塘、荷葉、青蛙媽媽黑黑的卵,鴨媽媽帶著孩子高興地游玩,輕柔的音樂貫穿其中,創(chuàng)設出一幅春天池塘的景象,把孩子們引入到特定的說話情景中。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說話訓練,同時陶冶情操,培養(yǎng)美感。在訓練過程中,隨著說話內容,對大魚、烏龜、白鵝等作特寫處理,讓其他配班老師戴著頭飾做旁白,讓幼兒身處其中,不知不覺的會禮貌的用語言和手勢準確表達。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表達更加具體。

二、運用多媒體,激發(fā)說的興趣

幼兒是在交流和表達中發(fā)展語言的,語言教學中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他們樂于交流、樂于表達,是相當重要的。多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利用多媒體的這一優(yōu)勢,可以再現或創(chuàng)設教學所需的情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欲望和情緒,使幼兒在說話訓練過程中達到精神集中、愉悅并存的境界。多媒體教學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它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立體感強,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更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多媒體,拓寬說的內容

網絡課程的出現改變了教育信息源的單一性,減少兒童對教師的直接依賴。學校和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也是最主要的信息源,各類圖文、聲像并茂的課件、校園網、互聯網,可以讓兒童從中獲得更佳更豐富的語言信息,促使兒童學習語言方式的根本變化,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拓寬說的內容。

我平時上網的時候,經常收集一些新奇、有趣的視頻短片和圖片,這些圖片不僅用來幫助幼兒理解所學內容,還常常作為獎品展示給學生看。孩子們年齡小,所見有限,勢必影響到表達內容,多媒體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把幼兒平時不易觀察到的,不曾注意過的事物展示出來,大大拓展了他們的視野,拓寬了表達內容。

如用“有……有……還有……”說話時,播放公園、動物園、文化宮、商場以及 我們祖國壯麗景色的錄像片斷。避免了說來說去就是教室里有什么,幼兒園里有什么等幾個內容。多媒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有活生生的情境,喚起幼兒回憶,使幼兒不再無話可說了。

四、運用多媒體,理清說的順序。

第2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教育綱要》提出:“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體系,體現科學性、系統(tǒng)性、層次性和實踐性?!敝饕菑娬{正確處理內容選擇的心理學依據和知識內在邏輯的相互關系,這是教育內容體系組織的根本性和規(guī)律性問題?!毒V要》按照以人為本理念把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主要內容劃分為2類,一類是個人禮儀,一類是交往禮儀。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先把自身做好,就有了文明禮儀相互交往的基礎,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又促進個人追求文明做人?!毒V要》還分別對小學1—3年級和4—6年級、初中生和高中生規(guī)定適應其年齡特征的內容。不同學段的內容有各自的重點,便于學校和教師組織教學及學生的學習和掌握。教育內容安排體現了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先直觀后抽象,螺旋式上升的內在知識邏輯,符合中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認知邏輯和活動邏輯特點。主要內容很好地處理了文明禮儀教育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理論和現實、知識和行為等辯證關系。除此之外,還特別注意解決中小學生學習、生活中常見的不文明實際問題,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主要內容的安排并不等于具體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而是為組織課堂教學和相關的實踐活動提供指導性意見,使文明禮儀教育教學工作有一個相對規(guī)范的要求和參考大綱。

那么具體如何加強對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呢?我認為應該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第一,加強養(yǎng)成教育,從細微處入手,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坐、立、行、走

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活動,離不開“坐、立、行”這些最基本的行為動作。而這些又關乎到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加強養(yǎng)成教育,規(guī)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實施,學生能夠學會“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就會衍生出如何待人接物。例如與人談話的時候要眼睛看著對方、學會傾聽,這樣的要求不僅適用于教育、教學活動,同樣適用于學生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能力。試想一個能夠用心傾聽別人的學生一定能了解到對方的想法、從而去理解、尊重對方,也許是尊重對方的語言、也許是尊重對方的規(guī)定,這就不會再出現新加坡式的語言提醒了。

第二,加強人文關懷,使學生學會如何關愛他人

教會學生學會關愛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靈,能夠體察他人的辛苦。清明節(jié)的時候一次嚴肅的掃墓行動會使得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知道前輩浴血奮戰(zhàn)換來的今天多么值得我們珍惜;婦女節(jié)的時候一次感恩母愛的教育會使得學生從做一件小小的家務感受到母親日常的辛勞,從而學會孝敬長輩;勞動節(jié)的時候一次街頭清掃也會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清潔工人的辛苦,從而不再出現隨手丟棄垃圾的壞現象;兒童節(jié)的時候一次同學間的互相幫助,會使得學生知道友情對于自己關愛他人的重要意義;建軍節(jié)的時候,一場雷鋒的故事會會使得學生知道付出遠比獲取更加重要;國慶節(jié)的時候一次盛大的演出會使得學生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大和我們本該擁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其實這樣的小事時時都在,只要我們用心,教育無處不在。

第三,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做學生文明禮儀的楷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毙W生好勝心強,好模仿,同時他們對于師長又有著無限的崇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自己作出表率,以自己的良好師德給學生樹立榜樣。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以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做出示范,使學生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總之,強化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我們應該抓住一切契機,將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落到實處,讓中國再次成為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

第3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一、從點滴抓起,養(yǎng)成文明的禮儀習慣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學會舉止文明、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守時惜時、懂得感恩、勤儉節(jié)約、遵守秩序、勤于動手、鍛煉身體、講究衛(wèi)生這些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

《小學生日常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許多學生倒背如流,而隨地吐痰、隨手亂扔紙屑、果皮、塑料袋現象就發(fā)生在他們身上。每年的三月學雷鋒活動月,學校開展做好事活動。為什么許多學生回到家里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不用說在社會上做好事了。所以,對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佳境,需要從學生點滴的養(yǎng)成教育做起。比如說: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行,見到教師要主動行隊禮問好,見到班里不整潔就主動整理,上學衣冠整齊,佩戴紅領巾,上操、集會、放學站路隊要做到快靜齊。.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也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臺起于壘土,質的飛躍量的積累,良好的道德素質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與父母的表率作用

禮儀習慣是會伴隨人的一生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禮儀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生活質量的高低,有時也可能成為別人判斷他人品質優(yōu)劣的標準。家長和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作為教育的著力點,大量事實充分證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習慣的人,良好的習慣一旦培養(yǎng)成功,便用不著借記憶,就很容易發(fā)揮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不僅從家長的言論中受到教育,而且還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因此,家長要以身作則,用自己遵紀守法的行動去影響自己的孩子。

在學校,教師的言行舉止無不影響著小學生。小學生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因此,教師要樹立良好的禮儀榜樣,努力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要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課師生問好老師也需要堅持向學生問好,叫學生坐下時老師都要說請坐。課間學生頻頻的向老師行禮問好,禮儀非常規(guī)范,老師也需要點頭或招手并向同學們問好。在教育教學中老師需要注意儀表端莊,以身示范,學生便在師生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養(yǎng)成教育

葉圣陶老先生說:“習慣在于教師的訓練和指導?!贝_實如此,良好的習慣不可能自發(fā)而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作為班集體組織,可以分層次、分階段、多類型地,讓學生們在生動形象的活動中促進他們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們應該有計劃地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教育活動。如,“教師節(jié)”開展尊師活動,“清明節(jié)”祭掃烈士墓活動,“重陽節(jié)”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等等。讓學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動中自己感動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這樣的形式比長篇大論的空洞的說教顯然效果要好。

四、養(yǎng)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第4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一、禮儀教育與交往指導的內容

低年級兒童交往的主要方式有親子交往、師生交往和伙伴交往。所以,低年級學生禮儀教育和交往指導的重點是學校禮儀、家庭禮儀及游戲交往與集體活動指導。

1、學校禮儀:教師從學生入學開始,就應該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的指導與要求。

2、尊師禮儀:師生關系是低年級學生最重要的社會關系。師生交往既要有親切感,克服兒童最初的膽怯感,又要有權威感,幫助兒童建立服從意識和對師長的尊敬。

3、同學禮儀:同學間的互相稱呼、問候,不要給同學起綽號。同學間的互相幫助,如詢問問題,借還東西等。禮儀規(guī)范主要在學校養(yǎng)成。教師結合學校生活中某些程序化的規(guī)定具體進行指導、嚴格要求,這樣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游戲與集體交往:低年級學生進入了學齡階段,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喜歡游戲。教師應指導學生懂得:游戲或集體活動中注意招呼一下小伙伴、討論適當的活動形式、推選組織者、服從多數、遵守游戲規(guī)則、不耍賴皮、注意安全。

5、少先隊的集體交往與禮儀教育:低年級逐步建立了少先隊組織,這種組織教育形式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大大地擴展了兒童的社會交往,要充分利用正規(guī)化的群體活動進行禮儀教育和交往指導。

隊風、隊紀教育。儀容風紀是文明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儀容是人的道德風貌的外表。指導學生正確佩戴紅領巾,正確規(guī)范地行禮,保持服裝的整潔。開展禮儀交往活動。利用特殊節(jié)日開展禮儀交往活動。如教師節(jié)表達給老師一份愛心;“三.八“婦女節(jié)給媽媽一個驚喜。

6、家庭禮儀:家庭是兒童主要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中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不僅可以體現兒童的教養(yǎng),更對其道德品質和交往能力有著廣泛直接的遷移意義。例如兒童在家庭生活中學會做客、待客,不僅可以學會待人接物,還可以從小培養(yǎng)落落大方的性格。家庭禮儀主要包括:稱謂與問候、飯桌邊的禮儀、做客和待客等。

二、禮儀教育與交往指導的途徑

養(yǎng)成教育是教師(包括通過家長)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的最佳教育期,也是兒童通過示范與模仿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學習獲得社會的活動。禮儀交往指導的途徑一般有以下三種。

1、指導課。這是一種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教學活動。兒童對于外部世界的認識主要通過傳授,認知與行為的獲得同樣需要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指導課一般應體現“低、小、細、實“的要求,把示范、明理和訓練結合起來。

舉例:觀察與問候

教學要求: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向他人表示問候,教育學生細心地觀察生活并懂得關心和尊重他人。

創(chuàng)設情景:媽媽躺在床上,小明剛回家該怎樣問候?觀察并思考,媽媽在休息――把門關上,到隔壁房間去做作業(yè);媽媽在生病――問候媽媽并給媽媽倒杯水。然后,教師進一步提出若干情景:老師手里拿著很多東西(邊問候,邊幫老師拿東西);奶奶來家里(邊問候邊幫奶奶捶背)。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在規(guī)定情境下進行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規(guī)范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基本道德觀念和基礎文明行為。幫助學生形成認知與行為遷移,使學生逐漸能以數十種不同方式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和問候,達成教學目標。

2、活動教育。這類活動一般具有主體性和實踐性。教師常常通過這類活動創(chuàng)設兒童禮儀與交往的行為背景,兒童也通過適當的參與形式培養(yǎng)相應的角色行為。從而具有廣泛的示范意義。

舉例:讓別人喜歡我。

這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教學活動。第一階段是“讓大家喜歡我“,第二階段是“為別人添歡樂”。在讓別人喜歡我的要求下,學生應如何作出適當的角色與行為反應。這種活動中學生一般有較強的角色表現欲望,具有較好的實踐效果。

3、隨機性情景教育。養(yǎng)成教育是一種發(fā)展性過程教育,除了以積極的示范和人格影響來幫助學生良好行為方式的養(yǎng)成,還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行為表現作經常性的隨機的指導。在一定意義上養(yǎng)成教育也是一種生活教育。

舉例:教室里倒了一張椅子,一位同學若無其事地跨了過去。第二位同學說了一句“真討厭,誰弄倒的“,也跨了過去。第三位同學默默地把椅子扶起,走了過去。

這是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情景,如果任其發(fā)展,對三位同學都沒有形成“教育”。教師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再現了這一情景,并作出行為評價,無疑不僅對三位同學,而且對全班同學都形成了真正的教育。教師不僅應該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時機,而且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和利用這種生活情景,很好地促進兒童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

評價在兒童行為養(yǎng)成中有重要作用。養(yǎng)成的過程必然是評價與自我評價的過程,養(yǎng)成教育是一種過程教育,其意義正在于此。教師應盡可能促使兒童道德規(guī)范的內化,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品格和素質。

教師可以結合下列生活情景作禮儀行為的評價或指導:

(1)、外校教師來班聽課,該怎么做?

(2)、有不認識的叔叔來校找校長,請幫著找一找?

(3)、小明趴在桌子上,該怎樣詢問以示關心?

(4)、兩位教師在走廊里談話,一位同學走過來,該怎么做?

(5)、小華向小強借書,不小心給弄破了,該怎么辦?

(6)、奶奶過生日,小紅全家為奶奶祝壽,小紅可以怎么說?

三、教育建議

1、低年級養(yǎng)成教育應注意指導的規(guī)范性和具體性。訓練點要小,教育過程要具體、細致,效果要實。

第5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教育是一個民族文化能夠世代相傳并不斷提高民族素養(yǎng)的根本大計,對于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學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通過禮儀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收到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吸取其中的精華,對于我們下一代健康成長對于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禮儀教育是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

禮儀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的活化石和重要載體。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中國文化也常常被人稱之為“隆禮重義”的倫理型文化。因此,“要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理論層面上,如果不了解禮,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實踐層面上,如果不能繼承傳統(tǒng)禮儀中的合理內核,弘揚中華文明實際上是一句空話?!?/p>

禮儀教育是肩負著選擇、傳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崇高使命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它把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禮儀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道德結構;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形成嶄新的時代精神風貌。現在小學生道德教育很多停留在簡單說教、灌輸,缺少有效載體,禮儀教育正好可以填補這一缺點,禮儀教育可以讓小學生更好的成為中華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傳承者和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因此,加強小學生禮儀修養(yǎng),就是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禮儀文明,對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取得道德教育具有良好的實效性基礎。

二、禮儀教育是進行道德建設的強大動力

人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總是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的禮儀修養(yǎng)表現出來,正所謂,“德誠于中,禮行于外”。禮儀本身既是一種內在的道德要求,又是外在表現形式的行為規(guī)范。其理論核心主要是圍繞如何嚴于修身律己、尊重他人、承擔社會責任而形成的倫理道德的一整套體系,沒有對禮儀的正確認識,沒有對禮儀精神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就不可能產生積極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的判斷能力。對小學生的禮儀教育有利于引導小學生逐步把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 內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 樹立起內心的道德信念和禮儀修養(yǎng)準則,真正做到“德輝動于內,禮發(fā)諸外”。

禮儀可以從內部塑造一個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和優(yōu)良素質的造就。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注重基本禮儀的養(yǎng)成和強化,比如見到老師同學要鞠躬問好,這是禮貌待人,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升國旗要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要行隊禮這是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這都是自身良好素質的優(yōu)良體現和個體道德養(yǎng)成的有效途徑。

三、禮儀教育是塑造形象氣質的有效手段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薄岸Y發(fā)諸外”的結果就是塑造人外在的良好形象,禮可以起到修飾作用?!岸Y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抖Y記?冠義》說:“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意思是說,禮是從端正容貌和服飾開始的。一個有良好修養(yǎng)的人,一定是體態(tài)端正、服飾整潔、表情莊敬、言辭得體。

學習禮儀有助于建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優(yōu)雅的舉止、整潔的儀容、得體的著裝、禮貌的談吐構成了一個人外在美的形象。清新可人的外表形象會讓人賞心悅目,端莊大方、談吐不俗的舉止也能讓人平添好感。我們應該重視對于小學生站姿坐姿走姿、用餐禮儀、開會紀律的培養(yǎng),因為學習禮儀能更充分的展示小學生良好的教養(yǎng)與優(yōu)雅的風度,對于成長道路上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四、禮之用,和為貴――禮儀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催化劑

首先,禮儀教育有利于同學之間關系的和諧。禮儀本身具有人際協和功能,《禮記?禮運》說:“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此外,中華禮儀還特別強調人格的平等。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讓他們在交往過程中學會遵循相互尊重、誠信真摯、舉止得體、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的原則,就能很快與交往對象接近,使他們覺得你是熟悉他們,就能很快與同學之間安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第6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禮儀教育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學校的禮儀教育,應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的禮儀知識,組織學生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的禮儀實踐活動。通過知禮明禮、情感體驗、親身實踐,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文明素養(yǎng)。那么,學校該如何開展禮儀教育呢?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我們將當代學校禮儀教育分為五個單元。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又便于記憶,我們借鑒《三字經》的寫作方法,編寫了小學生禮儀三字歌。

首先要讓學生了解“禮”的由來與傳承

“禮”不單單是一種儀式,學校開展禮儀教育,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禮”的由來和內涵。

1.“禮”起源于原始社會祭神祈福的一種宗教儀式

《說文解字》上講:“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薄抖Y記•表記》里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這說明,在殷商時期,我們的先民主要是用“禮”來拜祭鬼神、祈求福祉的。這一時期的“禮”還沒有成為約束人的行為的道德規(guī)范。

2.“禮”成為治理國家的制度和與此相適應的道德規(guī)范

到了周朝,人們開始重視“禮”在規(guī)范人際關系中的作用?!岸Y”的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始于周公“制禮作樂”。其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尊尊”和“親親”。前者旨在維護君權,后者旨在維護父權。這種政治與倫理相統(tǒng)一的理論,成為“禮”的思想基礎。

將“禮”作為最高道德準則加以提倡的,當為春秋前期的管子。管子將“禮義廉恥”定為“國之四維”,而把“禮”放在首位,并且強調“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指出了“禮義廉恥”在治國安邦中的重要地位。

在“禮”的傳承中,孔子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孔子提出“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的口號,主張用周禮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孔子認為,“仁”與“不仁”之間的區(qū)別和界限在于“禮”。合乎“禮”則為“仁”,不合“禮”則“不仁”。在他看來,“仁”為“質”,是內在的道德情感和倫理思想;“禮”為“用”,是外在的道德操守和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鬃拥亩Y學思想,使“禮”的觀念在日后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經久不衰,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孟子提出了實行“仁政”的主張,把人的基本德行概括為“仁、義、禮、智”四德。孟子將“禮”作為“四德”之一,視為“恭敬之心”。

西漢時期,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尊民以禮”、“勸學興禮”,以儒家思想治理社會,建立了一整套社會規(guī)范制度,將儒學經義轉化為指導和規(guī)范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典章制度和“律法”化的行為模式,并進行了持續(xù)不斷的制禮活動。漢代形成的“禮”的文化模式,在此后兩千余年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得到鞏固和完善。

用三字歌形式創(chuàng)新當代學校禮儀教育方式

1.儀表禮儀

儀表禮儀是人與人交往中在姿態(tài)、舉止、服飾和個人衛(wèi)生等方面的禮儀規(guī)范。它是一個人內在修養(yǎng)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儀表美既是一個人自尊自信的表現,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對他人、對社會的尊重,反映出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文明程度。儀表禮儀主要包括站姿禮儀、坐姿禮儀、走姿禮儀、著裝禮儀和儀容禮儀。

小學生儀表禮儀三字歌:

新時代,講文明,好少年,樹新風。懂禮儀,在言行,好習慣,貴養(yǎng)成。

坐立走,要規(guī)范,古有訓,記心間。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姿態(tài)正。

要做到,有技巧,眼平視,面含笑。身立正,精神好,挺起胸,要記牢。

重儀表,講身份,穿和戴,有學問。首整潔,次美觀,要自然,要大方。

按校規(guī),穿校服,不攀比,宜樸素。儀容美,貴潔凈,勤洗手,衣冠整。

背容直,頭容正,胸容寬,肩容平。愛清潔,保健康,講衛(wèi)生,促成長。

2.交談禮儀

交談禮儀規(guī)范主要包括文明禮貌用語、言談禮儀、聆聽禮儀和舉止禮儀等。

小學生交談禮儀三字歌:

文明語,記心間,十四字,掛嘴邊。請和您,最常用,字雖少,意無窮。

致歉意,貴心誠,表謝意,話先行。談話時,身端正,話誠懇,意簡明。

聽人言,要專注,不插話,獲友情。手勢語,含義廣,宜含蓄,用恰當。

笑甜美,掛臉上,人見愛,心寬廣。肢體語,流傳廣,宜優(yōu)雅,重大方。

3.校園禮儀

良好的校園禮儀是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生活的基礎。主要包括進出學校禮儀、上課禮儀、課間禮儀、班集體禮儀、食堂禮儀、宿舍禮儀、集會禮儀、升降國旗儀式禮儀和少先隊活動禮儀等。

小學生校園禮儀三字歌:

入校門,衣冠整;情緒昂,步履正。見師長,問您好;遵校紀,護校風。

鈴聲響,進課堂;互致禮,起勿響。坐姿正,勿搖晃;專心聽,細心想。

要發(fā)言,先舉手;起立答,聲洪亮。寫作業(yè),貴獨立;老師見,心歡喜。

課間時,要活動;文明玩,會放松。遇老師,要讓路;與師談,要謙恭。

花兒美,草青青;愛校園,護環(huán)境。班集體,是個家;同學們,愛護它。

同學間,互關心;善理解,樂助人。要誠實,懂謙讓;團結緊,有力量。

敬人者,人恒敬;集體榮,我才榮。食堂里,有規(guī)矩;勿喧嘩,食不語。

愛公物,惜糧米;講衛(wèi)生,防病疾。節(jié)水電,當仔細;好習慣,在自己。

宿舍里,建友誼;室清潔,物整齊。寢有規(guī),按時起;會生活,能自理。

有集會,守時間;明紀律,姿態(tài)端。入有序,位有方;好風格,要發(fā)揚。

升國旗,要莊重;身肅立,情感濃。降國旗,止步行;愛祖國,記心中。

少先隊,是先鋒;紅領巾,飄在胸。手高舉,把禮敬;紅火炬,伴我行。

4.家庭禮儀

家庭禮儀的主要內容包括:敬愛父母老人禮儀、關愛兄弟姐妹禮儀、家庭餐飲禮儀、家庭賓客禮儀、家庭電話禮儀、鄰里之間禮儀等。小學生家庭禮儀三字歌:

父母恩,比海深;對父母,要稱您。晨和晚,要問安;若進門,舉止穩(wěn)。

學自理,助父母;是生日,要記住。親有疾,侍身旁;吃和用,知禮讓。

兄和弟,手足情;兄愛弟,弟敬兄。家餐飲,手要勤;先長輩,表孝心。

待客人,要熱情,去做客,儀態(tài)恭。打電話,意專注,先問好,再稱呼。

聲清晰,語簡短,話說完,道再見。鄰里間,常見面,互尊重,心相連。

敬老人,如家親;愛幼小,如自身。樂交往,重感情;雖近鄰,勝遠親。

5.公共場所禮儀

公共場所的禮儀規(guī)范包括行路禮儀、商店禮儀、醫(yī)院禮儀、影劇院禮儀、體育場館禮儀、圖書館博物館禮儀、旅游觀光禮儀等。

小學生公共場所禮儀三字歌:行路上,整衣裝;守規(guī)則,要禮讓。遇師長,要行禮;遇友朋,要致意。

路上行,講衛(wèi)生;騎車時,守規(guī)定。不橫騎,不逆行;勿帶人,勿強行。

乘公交,守秩序;依次上,不擁擠。讓老弱,助殘疾;懂諒解,不斗氣。

醫(yī)院里,有規(guī)矩;要安靜,講順序。去看病,能配合;探病人,擇時機。

做觀眾,講文明;不喧嘩,利視聽。對演員,要尊重;善理解,不起哄。

圖書館,要肅靜,聲要低,走要輕。借圖書,要愛護,閱覽畢,歸原處。

第7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除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之外,更應當重視和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通過各種方式的教學和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調控能力,較好地應付生活、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積極適應自身環(huán)境及社會的各種正常變化。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心理機能,開發(fā)其潛能,使學生的各項心理活動能夠更有效、更合理地反映現實,解決面臨的問題,達到對環(huán)境的良好適應并且指向更高水平的發(fā)展。另外,也應當重視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習慣是心理健康的體現和標志,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與社會規(guī)范的要求和諧統(tǒng)一,長大以后會更加適應社會群體的要求。同時,除對學生進行社會和群體意識的培養(yǎng)之外,還應當注意因材施教,促進和保護小學生的良好個性心理素質,避免千人一面。通過心理素質教育,讓學生具有樂觀、自尊、勇敢、獨立、自信等優(yōu)良的素質,避免和矯正種種不良性格。

通過多年來的教學活動,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嘗試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調控能力、認知能力、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個性素質。

一、自我認識和自我調控能力

自我認識是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正確的自我評價,對個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為表現有較大影響。如果對自己的估計與實際情況過于懸殊,就會使自己和周圍人們之間的關系失去平衡,并出現自滿或自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長。小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還比較弱,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和他人看法的影響而出現偏離,特別是處于獨生子女家庭的學生,從小就處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對自我的評價容易過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自我介紹和相互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借助別人的看法,而不只是依靠自己的感覺來評價自己。

自我調控一方面是通過對自我的認識和對行為好壞的判別,監(jiān)控自己自身的行為與思想言語等;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對學生的意志和情感教育,使他們能夠主動的調控自己。從情感方面來說,要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并指導學生學會調控自己的消極情感。隨著知識經驗的增多,小學生情感的穩(wěn)定性也會逐漸增強。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你會怎么辦”的主題討論方法,讓學生通過討論意識到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調整自己的情感。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的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適度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情感的功效,促使學生其它各方面健康發(fā)展。在意志力的培養(yǎng)方面,重點提高小學生的自覺性、自制力、果斷性和堅持性。在教學中,除加強對小學生的理想教育之外,我們還注意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如堅持記日記,堅持參加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勞動等,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自覺性和堅持性,培養(yǎng)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二、認知能力培養(yǎng)

認知能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識方面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點。它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等。要培養(yǎng)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知覺事物的能力,在特定的方向上的注意保持能力,理解的基礎上有意識的記憶能力,和在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在教學中我們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讓他們主動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研究的過程中鍛煉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除此之外,還應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的調節(jié),諸如如何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何培養(yǎng)刻苦勤奮的學習態(tài)度;如何克服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如何激發(fā)學習興趣,克服厭學情緒;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科學用腦;如何調整應試心態(tài),掌握應試技能等等。

三、交往能力

社會群體的一員,人們需要在社會活動中相互交流信息、溝通情感,這一過程就是交往。通過交往可以獲得信息、增進人際和諧、并實現自身的社會化。小學生從入學開始,就生活在一個群體中,這就需要學生具有正常的交往能力。雖然交往范圍較小,主要是學校和家庭,但也應注意對交往的指導,特別是交往禮儀的培養(yǎng)。讓學生懂得尊重、真誠、同情、關心在交往中的作用,學會與老師、與家人、與同學交往的基本禮儀,排除交往中的障礙,克服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四、個性培養(yǎng)

個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特征系統(tǒng)。而性格,即人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wěn)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征,在個性系統(tǒng)中具有核心地位。所以對小學生實施個性塑造時,應把重點放在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上。性格的形成既有先天的遺傳因素影響,也有后天的教育、環(huán)境及個人努力的影響。因此,性格既有穩(wěn)定性,又有可塑性。小學生年齡較小,可塑性很大,因此應及時對小學生進行性格教育,以期塑造良好的性格。這包括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和不良性格的矯正。在這一方面,應當充分發(fā)揮教師和班集體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制、守紀、勇敢,關心集體、刻苦耐勞、奉獻等性格特征。此外,還應重視學生自我教育在性格培養(yǎng)中的作用。讓小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努力使他們形成樂觀、坦率等良好性格特征。在培養(yǎng)良好性格的同時,注意矯治學生的不良性格,如怯懦、自卑、嫉妒、孤僻、猜疑等等。

總之,作為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小學階段具有關鍵性的基礎作用。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和訓練,調節(jié)小學生的心理機能,開發(fā)其心理潛能,讓學生懂得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促使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和心理素質全面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要求。

第8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四儀具體內容:

1、7歲:入學儀式,讓剛入學的小學生感受學習樂趣、接觸校園生活、感知禮儀規(guī)范;

2、10歲:成長儀式,讓小學三到四年級的學生學會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

3、14歲:青春儀式,讓中學生學會交往溝通,控制情緒、包容他人;

第9篇:小學生交往禮儀范文

文明禮儀學習心得感悟1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yǎng)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句真心的“謝謝”、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文明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千百年的文明之風傳承至今,讓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而著稱于世,而講“禮”重“儀”是我們民族世代傳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古人言“禮者,人道之極也。”一個人的氣質,自信,涵養(yǎng)往往從他的言行舉止以及姿態(tài)中就能表現出來。

  自從我讀了《文明禮儀》這本書后,我對于禮儀這個名詞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律己敬人的行為規(guī)范,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如今文明禮儀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fā)達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團體,一個人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 在翻開這本書并仔細地閱讀之后,不時的被里面的.一些小插畫所吸引,文中用一個個簡單而生動的插畫圖闡釋出了除了平常生活中的日常用語,態(tài)度舉止,愛護綠化公物的社會禮儀以及一些識禮而又不失禮的舉止,還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內容,例如公共場所,購物場所,參加婚禮葬禮,赴宴與進餐時各種公開場合應注意的一些文明禮儀及舉止,這些生活中的微小細節(jié),卻處處體現著文明禮儀規(guī)范。

  作為21世紀的學生,我們要明禮,即懂得禮儀。因為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為了維系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而約定的最

  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道德風貌和社會進步的反映。每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禮儀風范,對個人而言是一種外在的美,表現為一個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氣質;對一個民族而言,他是構成整個民族風貌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文明禮儀,既要靠自覺,也要靠規(guī)矩。完善的社會管理,是形成全社會講文明,懂禮貌的保證。無論是領導還是群眾,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遵守規(guī)矩。從自己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的氣息彌漫社區(qū),讓文明的觀念駐扎心底,讓文明禮儀之花在社會各個角落盛開!

  文明禮儀學習心得感悟2

  4月份是“文明禮儀”月,所以我要說說自己的優(yōu)缺點。

  我先說說自己的缺點:不文明用語,隨地亂扔垃圾、上課說話、愛驕傲、不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我經常用不文明用語,多次伙同一些男生去罵孫澤鵬;我最大的缺點是上課說話,還經常在老師講課的時候隨便打斷老師的思路,影響其他同學聽講。這些我會改正,而且其它壞毛病也一定想辦法改正。

  我缺點有許多,優(yōu)點也有一些,比如:樂于助人、不隨地吐痰、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等,我也非常喜歡幫助別人,有一次,下了一場大雪,站在窗臺前看到馬路上的人行走不便,于是相幫人們鏟雪,我拿著鐵锨去樓下鏟雪,不停地鏟雪終于把雪鏟完了,還有一次,我看到班里沒有鐵簸萁了,就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個新的。

  隨著活動月的開展,我懂得了更多文明禮儀的做法,并在學習生活中切身體會和運用,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

  文明禮儀學習心得感悟3

  對小學生進行禮貌教育,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講文明、有禮貌、重禮儀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需要,是他們個人內在修養(yǎng)的表現,也是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人際交往的必備素質。如果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養(yǎng)成了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將來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就能建立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就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要從小抓好這一教育,因為不僅關系著一個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更關系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為了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我班召開了一次主題班會。

  這次主題班會總的來說是開得比較成功的。這次的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個現代文明人必須具備的美德;通過主題班會活動,使學生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增強愛國情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樹立社會責任感;把禮儀常規(guī)貫穿到表演形式之中,讓學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同學們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出一些熟悉的禮貌用語,也能根據一定的場景正確地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學生覺得主題班會的形式很好,樂意參與到活動中來,連平時從不發(fā)言的學生也搶著說,搶著演,讓他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課后的一段時間,學生也能把禮貌用語常掛在嘴邊,文明之花開遍班級。

  當然,也有小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只能堅持很短的.時間,一旦沒有提醒,他們就會忘記,尤其是在上放學路上,不能主動向老師問早、問好。同學之間沒能禮貌相讓、使用禮貌用語。其實要真正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班級、開遍校園,不能只靠一節(jié)班隊課的,而應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常抓不懈。

  文明禮儀學習心得感悟4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五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卻遭遇異國僅用中文標識的“請勿喧嘩”,“請排隊”,“請不要亂扔廢棄物”,“請……”。該怒,該羞?---更該知恥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