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語文單元教學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單元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單元教學案例

第1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新課程對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在培訓中不斷提高自我,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結合個人在職專業(yè)培訓學習,就如何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談幾點個人的觀點。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專業(yè)能力 提高

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專業(yè)化新的實踐內涵,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特別是各種專業(yè)培訓,為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本人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通過在職專業(yè)培訓,談談新形勢下如何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保障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提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意識,構建具體發(fā)展計劃

從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來看,部分教師缺乏相應的自我發(fā)展意識,因此,為了全面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應加強教師對職業(yè)生涯構建具體規(guī)劃的培養(yǎng),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長足發(fā)展。對于部分不曾關注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語文教師來說,對自身職業(yè)生涯做出具體規(guī)劃是推動他們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具體做法如下:

1.明確專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方向是個體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確定個體發(fā)展前景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制定自身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時,一定要先確立好發(fā)展方向,思考自己將要成為怎樣一名教師。

2.善于進行自我診斷

語文教師應加強對自身專業(yè)知識、技能特長、教育理念的認識和判斷,分析自身的興趣好愛、性格特征、智商情商、思維特點,以及職業(yè)道德水平等,認真對待在校教師和學生對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3.制定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這一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維持的時間可以是一年半載,可以是3—5年,也可以維持10年左右,教師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來制定相應的發(fā)展規(guī)劃。

由此可見,只有真正提高教師的自我專業(yè)發(fā)展意識,才能幫助他們構建合理有效的自我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計劃與規(guī)劃。

二、豐富教師的實踐經(jīng)驗,構建復合型知識結構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只有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構建復合型的知識結構,才能滿足語文教學的需求。

1.具備精湛的專業(yè)技能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在獲取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工總結而成的知識體系,要想形成復合型知識結構,不但需要教師掌握廣博的專業(yè)知識,也需要其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以及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2.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

作為語文教師,應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加強學習學科以外的文化知識,包括歷史地理、社會科學、人文藝術等多個方面知識,不但要增強自身對多元化知識的積累,而且要善于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學科整合,實現(xiàn)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化與整體化。

3.增強自身的教育能力

教師的教育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過程中利用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教育,能夠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掌握一定的心理學與教育學知識,懂得如何依靠科學理論知識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具備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教師應不斷積累自身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這種經(jīng)驗的獲取一般來自教師對教育教學案例的分析,只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才能不斷內化教師的理論知識,促進專業(yè)知識的有效發(fā)展。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教師來說,基本不缺乏本體知識和條件知識,而是缺乏實踐知識,因此,實踐知識的獲得,以及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都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性標志。教師獲取實踐經(jīng)驗的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和總結;二是對優(yōu)秀教學案例的收集與積累。

三、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形成多元化能力結構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追隨時代的發(fā)展步伐,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科研能力等綜合型能力,形成多元化知識及能力結構。此外,還要培養(yǎng)自身的特殊能力,即:是否能夠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高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此,我們主要探討以下兩個方面的能力。

1.組織單元教學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一般都是由獨立的單元組合而成,作為語文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單元教學能力,即:通過一兩篇重點課文的教讀,來帶動學生對本單元中其他文章的自讀,并善于將閱讀、練習、寫作等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在單元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貫徹“分階段實現(xiàn)目標”的原則,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實現(xiàn)師生對目標問題的共同研究與探討。這種方式與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比起來,不但能體現(xiàn)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知識的整體性,而且還能體現(xiàn)出課型的多樣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因此,單元教學既是一種教學方法,又是一種教學思想,更是一種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單元教學的綜合性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應根據(jù)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掌握單元教學的內涵和真諦,并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充分體現(xiàn)單元教學蓬勃的生命力。

2.指導學生寫作的能力

能夠指導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名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特殊能力之一。中學生正處于練筆寫作的重要階段,而作文作為表達學生思想感受、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應得到教師的充分利用,并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教師要在寫作的基本原理及學生的實踐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寫作的奧妙,體會成功的樂趣。同時,還要通過精心設計和全面規(guī)劃,將寫作指導貫穿于教學始終,使之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總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立身之本,沒有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就不可能有課程改革的真正落實。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還應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結合相關專業(yè)培訓理念,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教學水平,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紅霞.走進語文新課程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3)

【2】鄭碧筠.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對策探討[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7,(06)

【3】夏伶.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師專業(yè)化[J].長沙大學學報,2008,(04)

第2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主題·節(jié)點”校本教研,即以推進新課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為學校教學研究的主題,學科教研組教師圍繞“主題”開展系列教學研究活動。所謂“主題·節(jié)點”指的是校本教研活動凸顯校本教研的核心思想,體現(xiàn)三個“主”:以教學研究“主題”為主線,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教師為研究主體?!肮?jié)點”是指校本教研的關鍵點。

一、強化學校學科教研組建設,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

學科教研組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地。學校開展構建“主題·節(jié)點”校本教研模式的實驗進程中,堅持“四個必須”(必須有明確的研究專題,必須以科研帶動教研,必須使教研活動制度化,必須突出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的指導思想,建立健全學科教研組建設網(wǎng)絡和相關制度(學科指導組聽評課制度、校本教研活動制度、教學教研獎勵制度、學科(年級)研討課制度),構建促進教學、教研管理的有效管理機制,規(guī)范校本教研的管理體系,促使以學科教研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動正?;?、制度化。

1.校本教研專題化

每期初召開教研組長會議,研究并提煉一兩個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確立該學期的校本研討主題。通過理論學習,公開課,撰寫反思、隨筆、論文等形式,立足校本研究,解決學科教學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近年來,我們先后開展了語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目標的制訂與實施”、“提高朗讀指導的有效性”、“鉆研課標教材,落實雙基訓練”,數(shù)學“如何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作業(yè)的設計”,技能學科“學生素質評價研究”以及各學科“導入新課”片斷教學等主題研討活動,“主題·節(jié)點”校本教研模式已經(jīng)在各校推廣運用。

各教研組每學期均圍繞研討主題開展年級研討課的上、聽、評活動。一人上課,教研組集體聽課,課后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研討,通過同伴互助,實現(xiàn)共同進步。各校還定期就教學疑難問題進行集體“會診”,教師將本人在教學中所遇到的疑難、困惑,隨時記錄下來,在集體研究會上把問題擺出來,由全體教師共同“會診”,找出解決的辦法。如2009年推行的“微格研討”活動,就是基于共性的問題,開展片斷教學錄像回放、集體研討的活動形式。

2.案例研究個體化

教師成長之路應是經(jīng)驗加反思,“教學案例研究”成為課題研究的又一亮點。課題開題以來,各校扎實開展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活動,倡導“問題即課題”的科研理念,要求教師每學期針對課堂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結合新教學理念的落實,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探索和研究,并總結出代表本人課堂教學最高水平的一個典型案例,進行深入細致地剖析、反思,不斷積累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評選之后,每學年精選部分優(yōu)秀案例編印《教學案例專輯》,對指導各科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隨著課題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反思也走過自我挑戰(zhàn)、自我超越的過程,許多新觀點、新方法、新設想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教師以一名“反思實踐者”和“反思研究者”的身份進入教學活動,在認真?zhèn)湔n、上課后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將自己對教學的“精彩回顧”、“彌補追求”記錄下來,并在“反思”中暢所欲言,使自己教有所思,教有所獲,從而有力地推動了課題研究工作的優(yōu)化進程。

二、建立“分層教研”體系,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

通過開展“主題·節(jié)點”校本教研實驗,課題組依據(jù)教研的不同形式,將校本教研分為校級教研、年級教研和個人教研三個層面,作為分層教研的三個子節(jié)點,它們發(fā)揮著各自不同的功能。

節(jié)點一:校級教研搭建平臺,發(fā)揮教研導向

校級教研側重為教師的自我發(fā)展搭建平臺,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通過學校的評價機制引導教師學習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積極主動地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1.開展“專家引領”活動,提供理論指導

為了更快、更好地實現(xiàn)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整體規(guī)劃目標,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學校定期邀請專家講座,對教師進行教學理論的有效指導,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法,指導學法,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2.舉辦“教師學術論壇”,加強實踐引導

學校每學期一屆的“教師學術論壇”,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實踐與展示的舞臺,通過每一屆學術論壇的推動,實現(xiàn)“以普及促提高,以骨干帶一般,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發(fā)展水平”的目標。

節(jié)點二:年級教研加強交流,發(fā)揮教研實效

年級教研重在交流,同年級教師打破學科界限,研究教學,研究學情,研究學科間整合等。同學科教師進行有效備課:⑴采用分單元個人負責制。在自己備課的基礎上,先在組內說課,分析教材、教法、學法指導,闡明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再由全組共同探討,使教案漸趨完善。然后,全組教師均以此教案為藍本,根據(jù)班情采用個人創(chuàng)意加減法,形成自己的教案。⑵動態(tài)生成,備課是一個教師不斷思考,不斷收集資料,不斷積累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逐步形成了“一主題二研討”螺旋漸進的教研機制。

在此基礎上,組內教師分工合作完成備課、課件及教具的制作。然后,每位教師在資源共享的前提下,結合個人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修改教案,突出個人的教學特色。

節(jié)點三:個人教研重在鉆研,發(fā)揮教研實用

第3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武  偉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本“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加強修養(yǎng),提高素質,我在語文組制定了適合語文教學的理論學習計劃,首先組織本組教師認真學習《中國教育和改革發(fā)展綱要》等一系列教育法規(guī),學習了《走進新課程》《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教材教法》,提供廣闊的視角,以最大限度地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力求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我校的語文教育改革,發(fā)揮語文在教改中的龍頭作用。學習討論活動力求切實有效。教學注重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其次鼓勵老師們采取多閱讀、多反思、多執(zhí)筆的方法,不斷促進對課程改革實質內容的進一步領悟,利用好學校的網(wǎng)絡資源,經(jīng)常上網(wǎng)瀏覽、查閱相關的材料,及時了解課改動態(tài),擴大自身的視野,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以便更好服務于課改實踐。另外還組織參加課題研究的老師結合各自研究的課題領域,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提高了教師們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的能力。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為全組教師的共識,不光如此,我們還注意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認真撰寫論文。幾年來,語文教研組每年都有論文獲獎。在我的鼓勵和帶動下,教師們認真總結教學經(jīng)驗予以提升,在此基礎上積極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如今,語文教研組已成為最具活力的教研組,成為了學校教研教改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窗口。

    我們堅持教研與教學同步,為教學服務,兩者有機結合,和諧統(tǒng)一。為了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重點抓“四堅持”:1、堅持每周星期二下午的集體教研制度,這是交流經(jīng)驗、提高認識的一個大好機會,我們教研組有效地運用這寶貴的一個多小時,真正發(fā)揮了它的作用,圍繞新的課程改革,結合課題實驗或教材、課標進行集體備課,在活動中帶領教師學習新大綱,了解新教材,為自己今后的教學指路。在教導處的指導下,我們積極開展了教研活動,實行單元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實行了“三個統(tǒng)一”: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內容。每單元先由主備人說課,提出授課方案,其他人共同討論,最后形成統(tǒng)一要求,說課人整理出授課思路。這樣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效果明顯。集體備課備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備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措施,備本單元學生應掌握的解題規(guī)律、方法、技巧,做到了“六有”即有計劃、有時間、有準備、有問題、有中心發(fā)言人、有記錄。堅持聽評課制度。各位老師除自己鉆研業(yè)務外,還注重相互學習,通過聽課、評課,對諸如教學內容安排是否恰當,難點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當,教學手段的使用,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中肯,全面的評論、探討,在教學研究上與教師進行具體磋商和指導,指出成功與不足之處,提出努力的方向,研究對策,很好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堅持學期初計劃、期末總結制度。學期初,根據(jù)學校工作方案,制定教研組計劃,期末要認真總結教研教改的情況,做好總結工作,要求人人撰寫經(jīng)驗總結或教學案例。

    配合語文教學針對初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本著“能力創(chuàng)新特色”的原則,我們語文教研組組織了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如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2009年語文組配合團委成立了“學生文學社”,各班也成立了小小圖書角,自帶書籍互相傳閱,解決學校圖書不足的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yǎng)一大批文學愛好者,在學校領導的關懷下,語文教研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大型的作文競賽活動和五一讀書征文活動,大大提高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整體水平;為提高書寫能力,組織了書法比賽。還配合校團委精心組織了全校性的演講比賽,讀書交流會等,都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力地促進了語文教學。 

第4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 引領 習作 語言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主題闡述】

《我的課余生活》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上第一單元的習作,也是學生進入中年級的第一次習作訓練,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課余生活。從整個單元編排來看,該組的四篇課文,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都向我們展示了學生一幅幅七彩的生活圖畫。本次習作訓練是他們之后的一個延續(xù),也是學生從低年段寫話訓練過渡到寫成篇的習作。因此,要求不可提得過高,學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話,表達一個較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诖?,我們要“關注實際生活,分享習作快樂”,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寫什么?怎么寫?去尋找“下鍋之米”。

【目標定位】

根據(jù)三年級習作教學目標以及我們學生的特點,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聯(lián)系學生生活,能把一項活動,一件事情用自己的話寫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意思。(2)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初步學會記錄活動過程和感受。(3)通過課余生活的交流,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初步學會修改習作,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案例描述】

這是三年級的第一次習作,又是給年輕教師(徒弟)上的一堂示范性的習作指導課,所以我特別重視,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教學《我的課余生活》中,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具體如下:

一、想想――回憶(以談話激情,提示習作內容,講明習作意義,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1)在口語交際中,我們交流了各自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在你的課余生活中也一定有值得回憶的事,我們把這些美好的記憶寫下來,好嗎?(2)板書課題:我的課余生活。

二、說說――交流(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鼓勵學生說自己感興趣的,自己愿意寫的內容,讓學生感到習作并不難,分享快樂。說中尋素材之米。)

1.明確要求。(1)讀一讀習作要求。(2)我們的課余生活有哪些?如:騎自行車、踢毽子、跳繩、繪畫、看書 ……

2.自主思考。你準備寫什么,怎么寫?先自己想想,試著說說:自己參加過什么活動,到過什么地方,見到什么,具體又是如何的,你有什么收獲與感受,心情是怎樣的。

3.小組討論。四人一組進行組內交流,說說自己覺得最有趣、最喜愛的一次課余活動。

4.全班交流。教師評議與引導。

三、寫寫――運用 (習作從模仿開始,采語言之米,可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在說的基礎上動筆,降低學生初學習作的難度。)

(1)聯(lián)系課文,采集語言。(2)提供范文,打開思路。朗讀兩篇優(yōu)秀學生習作,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寫什么,具體經(jīng)過怎樣?(3)自擬題目,動筆下文。

四、讀讀――分享(初步學會修改,在相互交流中,分享快樂,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1)自己讀讀,自行修改。(2)同桌讀讀,相互修改。(3)回家作業(yè):讀給家長聽,分享習作快樂,再次修改。

原以為這樣的習作指導課后,學生一定能把活動的過程寫清楚,表達一個較完整的意思??墒牵抡n后,我仔細地翻閱了學生的習作,發(fā)現(xiàn)我們學生寫出來的習作結構上基本沒有問題,能開頭,結尾有收獲。可是,學生寫活動過程問題很多,不能表達一個較完整的意思。為什么會這樣呢?我進行了總結回顧與反思。

【教學反思】

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說,重在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強調讓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對習作形式與內容沒有限定,更不強調技能,只要求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并特別強調了習作樂趣的共享。我也這樣做了。但是光有這些,還是不夠。因為我們的學生不會觀察,不會表達。那怎么辦呢?

葉圣陶曾經(jīng)打了個比方:“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的,晝夜不惜。”看來惟有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密切觀察生活,積極思考生活,才能找到學生習作的“源頭活水”,才能找到學生習作的“下鍋之米”。

針對我班學生的實際,如何讓學生表達一個較完整的意思。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 整體策劃,精心預設

為了提高習作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整體策劃,精心預設”是必要的。因為這次習作是本組四篇課文、綜合性學習與口語交際的延續(xù),所以應該整體考慮,整體策劃,精心預設。

在以上習作案例中,想、說、寫課余生活幾個環(huán)節(jié)有所體現(xiàn),但還做得不到位,應該在這次習作前,教師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和提示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領學生觀察記錄。除了記錄時間、內容、收獲和感受外,還增加一項記錄活動的過程。記下一個個活動的鏡頭,或者拍下照片,請家長協(xié)助拍下錄像等,在交流課余生活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要從游戲活動、體育活動、興趣愛好、家務勞動四個類別中各選擇一個典型活動進行展示,出示一張張活動的照片或播放活動的錄像,找回學生遺忘的記憶,教師按不同類別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說得更清楚,為正式習作做好素材積累與情感鋪墊。

2 以點帶面,舉一反三

2.1 引入游戲活動,開展尋米之旅

游戲是我們三年級學生課余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學生來自各地,所以把不同地域的游戲引入習作教學,是習作回歸生命的一種極好的路徑。而在這次習作中我疏忽了,應該在習作之前,組織學生到操場上進行西溪傳統(tǒng)游戲《老鷹捉小雞》的活動,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游戲的過程,布置觀察作業(yè),指導學生進行記錄,并用相機拍下精彩的場面。課堂上,回顧當時游戲的情境,用拍下的照片進行情境再現(xiàn),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記錄再次修改,從而教會學生如何把游戲過程記得非常清楚。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也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2.2 整合家庭活動,開展尋米之旅

家庭活動是學生課余生活的一部分,如:家人生日、購物、做客人、大掃除……這些都是學生很好的習作素材。如何應用好這些素材,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密切配合。為了捕捉到更多的課余生活,事先我可以布置學生進行以下家庭觀察任務:西溪的風俗習慣,一次戶外活動,身邊的一只小動物,一次家務活的過程,一次購物經(jīng)驗,一次助人為樂的事,你的意外發(fā)現(xiàn),記一次煮飯過程,種花,一次好人好事……要求同學們選擇感興趣的任務進行嘗試,做出相應的觀察記錄,并請家長參與,協(xié)助指導。我想在習作交流課上,學生對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記錄的事交流得會比較完整,從而達到培養(yǎng)同學們有“下鍋之米”的目的。這樣做,不僅能滋生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還能細細品味到我們平常難以察覺到的情感體驗。

3 借助閱讀,積累語言

3.1 依托文本閱讀,采集語言之米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比刖幗滩牡恼n文都是經(jīng)過專家精心選擇的優(yōu)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條理清晰的敘述方式、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在這個習作教學案例中,我引導學生從學過的《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鄉(xiāng)的孩子》三篇課文中去感受快樂的課余生活。通過用心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悟一悟、記一記感受快樂地玩耍、爬山和削槐米的語句,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句式的整齊和諧,修辭的恰當優(yōu)美,并教會學生如何有序表達、如何生動描寫等,采集到語言之米。

3.2 拓寬閱讀視野,采集語言之米

人的語言,是從一個語言環(huán)境中漸漸學到的。習作中的書面語言,同樣需要到一個語言環(huán)境中去學習吸收。這個語言環(huán)境到哪里去找?在習作案例中,我提供兩篇優(yōu)秀學生習作讓學生欣賞、模仿,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可是效果還是不佳,原因是我們的學生課外閱讀太少了。這就需要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閱讀課外書。于是課后,我推薦了《落滿霞光的竹林》以及《小學語文讀本》5兩本書,讓學生閱讀,讀一讀,抄一抄,記一記。我還給學生講一些有趣的反映童真童趣的故事,讓他們去體會。并印發(fā)6篇不同題材的習作給每一個學生看看,組織學生和家長收集等。學生的第二次習作在語句上明顯有好轉,病句也漸漸地少了,干癟的語言也漸漸地豐滿起來,能用自己的話表達一個較完整的意思。因此,我們一定要抓住三年級學生記憶的黃金時代,讓學生在大腦里儲存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有了“下鍋的語言之米”,就不愁無話可寫了。

4 充分交流,分享快樂

在三年級習作的起步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自由自在地交流與表達,從而學會分享習作的樂趣,有效提高習作教學水平。在以上習作教學案例中,說課余生活比較充分,可是在讀課余生活環(huán)節(jié)就顯得時間倉促了。因此,教師要保證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寫完后讓學生自己讀讀,同桌讀讀,相互評價,相互改改?;丶易x給家長聽聽,家長評價,自己改改,共同分享習作的收獲,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這些都是很好的途徑。

總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話一點都不假,生活和書海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習作素材。那就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感悟,在書海中多摘抄、多積累,為學生的習作尋找更多的“下鍋之米”,從而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

參考文獻

[1] 王笑梅.嬉樂作文讓兒童樂并成長著[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0.

第5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當然,我們首先應該承認文言文教學實踐中已經(jīng)有了許多里程碑意義的好課例。在我有限的積累中,我以為錢夢龍執(zhí)教的《愚公移山》是“串講”文言文的極品;張必錕執(zhí)教的《五柳先生傳》是文言文誦讀教學的經(jīng)典;黃岳洲設計的《岳陽樓記》教案是深挖古文知識的代表;張孝純設計的《烏有先生歷險記》是文言詞匯訓練設計的絕唱;沈蘅仲執(zhí)教的《六國論》是擴大文言文文化內涵和教學視野的典范--先輩們把文言文教得古香古色又生動活潑,都是文言文教學實踐中彌足珍貴的資料。

那么,后來者的腳步邁向何方了呢?寧冠群的《〈鴻門宴〉單元教學探新與思考》(《語文學習》2002.1.),以“重點評價鑒賞歷史人物與人格特點”為“目標定位”;鄔建芳的《經(jīng)典文章的現(xiàn)代解讀――我是這樣上《〈石鐘山記〉》(見《語文學習》2003.1)設計研究性學習,認為“蘇軾教子的方式具備‘研究性學習’的特質,《石鐘山記》本身可以作為一份研究性學習的結題報告”;馬萬茹的《〈三峽〉教學設計》(《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8-9)提出“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張國生的《〈論語〉十則》教學設計》(《中學語文教學》2003.8)再一次讓人領略了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下文言文課堂內容的豐富多彩;余映潮關于《狼》的八種教案設計(《中學語文教學與參考》2004.1-2.)集文言誦讀訓練、詞匯訓練、說話訓練、聽讀訓練、讀寫結合訓練之大成。――新秀們把文言文上得高屋建瓴、現(xiàn)代感十足,是新課改在文言文教學中的生動寫照。

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似乎被忽略了:文言文首先是語文課程下的文言文,不是大學語課堂上的文言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這些基本原則應該在文言文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這方面的課程內容少而又少,這方面的教學嘗試也少而又少。我曾經(jīng)很驚喜地看到了韓軍執(zhí)教《與朱思元書》的教學實錄(《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3.6)和李衛(wèi)東執(zhí)教《陋室銘》的教學實錄(《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3.3),它們不再僅滿足于字面的意義,也不留戀古文博大厚重的積淀,而是著力于對語言本身的推敲、品味和實踐應用,我看到了希望。不過,像容老師用力如此集中地昭示古漢語語言特點與現(xiàn)代漢語言特點的課例還不多見。

所以該課例給了我們一個驚喜,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如果說新時期文言文教學應該完成一種新的超越和突破,那么這種努力似乎應該致力于尋找語文課程視野下的“文言文語言教學”:認真思考與現(xiàn)代漢語一脈相承的文言語言究竟在語文教學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有什么價值,進而尋找出切實的漢語言特點作為文言文教學的“抓手”,設計出更靈活有效的語言教學實例來。

河南南陽師范學院中文系 473000

石老師: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最近在教學中產(chǎn)生了一些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理解和體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整體感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苯陙碓S多人也在倡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整體感知”,并且還有人把教師的分析作為“整體感知”的對立面加以批判。那么,語文閱讀教學中究竟要不要教師的分析?“整體感知”具有怎樣的特點?應該如何實施?

第6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分享課改成果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影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問題,如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形式、輕視課堂效益,過于關注教學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誤以為合作探究就是新課程的唯一表現(xiàn)形式,片面認為每堂課都要進行情感教育。這些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收益小。

一、低效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

低效課堂教學的主要表現(xiàn):一是由于對教材編寫體系不能很好把握,一些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設計過于淺顯,沒有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只是停留在現(xiàn)在發(fā)展區(qū)層面;二是教學過程不能實現(xiàn)與教學目標的有機整合,缺乏銜接,僅是為了實現(xiàn)目標而進行教學活動:三是教學內容不能體現(xiàn)學科特點和學科基本屬性,每一個學科都有其特點和專有屬性,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四是教學過程存在形式主義傾向。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有名無實,設計的探究問題缺少深度;五是沒有進行明晰的信息反饋,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情和探究效果,從而無法進行調整,影響教學效果。

二、如何解決低效教學難題

1.教師要構建學科教學知識體系。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科教材,整體把握教材脈絡。要重視課時教學設計與單元教學設計的關系,通過每一個課時去落實單元教學重點,落實學科教學目標。

2.教師要注意學科本身的縱向聯(lián)系和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諸如語文與思品課之間的聯(lián)系;數(shù)學和物理學科的聯(lián)系等。拓展運用教材橫縱向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整合各學科知識,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形式主義傾向。新課程改革在教學模式上提倡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但這不是唯一模式,而且合作探究必須恰當適時,保證效果,不能盲目進行。

4.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學研究活動目標性和達成度。校本研培是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和課堂教學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學校要重視校本研培的整體設計,要統(tǒng)籌考慮,既要有長遠規(guī)劃,又要有階段性目標,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達成教研目標。

5.要高度重視聽課報告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聽課報告和評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聽課報告是對一次教學活動或者一個階段教學活動的反饋,因此在聽課報告和評課中,要明晰哪些教師的哪些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進。這些工作都要在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教學案例,真正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6.業(yè)務講座要具有梯次性。業(yè)務講座具有傳遞知識、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因此,業(yè)務講座要針對不同層次教師的實際,統(tǒng)籌考慮,設計出具有梯次性的業(yè)務講座,既要讓骨干教師“吃好”,更要讓新教師“吃飽”。

第7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自主學習;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0-100-01

閱讀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作為閱讀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自我設計規(guī)劃、自我調節(jié),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積極對話,去領會文本意義,探究文本多重含義,并且能自我檢測、自我評價的主動建構過程。在閱讀教學之初,學生有閱讀的興趣和欲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自主提問、質疑乃至進行觀察和調查;在閱讀教學之后,學生能自我評價總結。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已的教學案例,給大家試圖探索總結出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來指導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

一、老師要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閱讀環(huán)境。

閱讀作為一種對話過程,它需要和諧的課堂閱讀環(huán)境。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有利于減輕學生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主動閱讀,主動探索。

二、課堂教學中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一切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明確、具體、適度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省時高效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揭示目標,以目標激發(fā)求知欲望,引導求知方向。在自主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從理性上對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進行明確,否則,自主學習是盲目的,難以持久。中學語文教材是按單元體系編排的,每單元由同體裁優(yōu)秀作品篇目組成。每一單元按單元提示說明都有其訓練的目的、重點。自主學習必須先要把握這些單元訓練的目的、重點,對該單元文章有明確的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向。

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需要閱讀愉快體驗的積累。如何使學生有閱讀愉快體驗呢?我抓住語文學科本身絢麗多彩、包羅萬象的特點,課前堅持3分鐘美文品讀或文化名人名句介紹,接下來新課導入根據(jù)課文內容采用多種方式,或提問,設計疑點啟發(fā)思維;或引用詩詞、成語等,激發(fā)興趣,豐富知識;或抒情,使師生活動產(chǎn)生共鳴;或用圖片等非語言手段,引起好奇,激發(fā)求知欲;或把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引入課堂等。在具體鑒賞文本中根據(jù)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閱讀與鑒賞情景,把活動引進閱讀課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等情緒,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地獲取知識。

四、教學中要行為前移

1、預習。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預習文本呢?首先初讀課文,按“導讀”提示、注釋自學,接著深入理解課文,圍繞課后思考練習進行。2、先學后講。過去,課堂教學更多采用“先講后學”。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中,教師要學會“先學后講”。新課標提出閱讀教學要還原學生閱讀中的主體地位,突出閱讀中的體驗和感悟?!跋葘W后講”就是讓學生按學習目標、自己的閱讀思路,先自主閱讀,擁有自己的獨特體驗和感悟,并提出自己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師講解要重視學生的問題,要善于把自己的思路和學生的思路合二為一,去完善學生的閱讀體驗。比如古詩詞教學,學生先自己頌讀感悟,借助詩歌的題目、作者、體裁特征、注釋、意象、直抒胸臆的句子等,定基調,明確方向,推測寫了什么內容,可能表達什么思想情感。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思路、問題,解析應證。

五、方法指導

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展開,教師要將一些必要的自主閱讀方法介紹給學生,使他們有法可循,提高閱讀效果。閱讀課課前預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課前預習五法:看(導語、注釋和練習)、讀(課文)、查(工具書)、想(問題)、作(筆記),閱讀課進行中,可指導學生根據(jù)閱讀內容選擇瀏覽、略讀、精讀、品讀、朗讀、默讀的閱讀方式。如:可以先總體泛讀,然后擇其重點段精讀、品詞,領悟審美。

六、問題質疑,啟疑引思

學生“生疑、質疑、解疑”是自主學習的標志之一。無疑則無學的愿望,無惑則無學的動力。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疑引思:啟發(fā)學生生疑(無疑處教師生疑)―――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解疑。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自主解惑,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訓練思維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閱讀中學生自可生疑,疑之出則為不通處。然有疑卻可能不會、不敢質疑,教師則要積極引導、啟發(fā)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隨著質疑的展開,進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解疑解惑。

七、人際互動,合作交流

新課標關于“閱讀與鑒賞”的要求明確提出,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相互切磋的習慣。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問題的解決需要依賴人際互動,合作交流(其包括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討論交流,既可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又可互相啟發(fā),互相促進。建立課堂上積極的合作討論交流,必須考慮將單一的“全班教學”形式轉為“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三種形式的組合。

第8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簡簡單單教 扎扎實實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1-059 

真正的語文教學應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為重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就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這句話里,理解是語文的基礎,而運用才是最終的目的。經(jīng)過為期一年的實踐研究及反思總結,我們初步探索出了提高語文教學第二課時教學有效性的模式——讀寫結合。認真落實讀寫結合,能讓教學回歸“本色語文”。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執(zhí)教的一節(jié)研討課——《體育課》第二課時的教學案例來具體闡述。 

一、教學案例 

第一關:搶答,我最快?。ㄕn件出示) 

1.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得簡單一點就是                      。 

平臺上 

(板書)涅利 爬橫木 

3.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要順利爬到橫木頂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節(jié)體育課,看看瘦弱的涅利是怎樣爬到橫木頂上,完成體育課的任務的。 

【采用搶答的形式回顧舊知,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第二關:提問,我最棒?。ㄕn件出示) 

1.看著板書,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現(xiàn)在你最想知道什么?(生答) 

2.你們真是小小問題家!老師把你們的問題進行歸納后就成了兩個問題。 

(板書)   ?  爬 靠   ? 

3.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去闖第三關吧。 

【課堂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把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然后教師把問題稍作概括就形成了這節(jié)課的主問題。這樣做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能使課堂教學目標更集中,教學效果更有效。】 

第三關:品讀體會,我能行?。ㄕn件出示) 

1.默讀課文8-13自然段,畫出描寫涅利爬橫木的語句,標上序號。然后用心多讀幾遍,想一想:哪些句子使你最感動?把自己的體會寫在句子的旁邊。 

2.反饋交流。 

(1)你畫了哪些句子?(指名讀句子) 

(2)(出示句子)請同學們反復讀這些句子。 

(3)你們從中讀懂了什么? 

【閱讀教學要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原則。沒有整體的把握,只有局部的剖析,挖呀、品呀,那么不管課上得有多精彩也毫無意義。這個匯報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把自己所畫的句子都讀出來,再讓學生反復讀這些句子,然后談談從這些句子中讀懂了什么。這就是對這個片段的整體把握。因為課文8-13自然段所講的主要內容可以從描寫涅利的言行的句子中概括出來,這也正是這篇課文的寫作特點。整體把握之后,下個環(huán)節(jié)再讓學生談談自己最感動的句子,那就是對細節(jié)的品讀感悟了?!?nbsp;

(4)(過渡)使你最感動的是哪些句子?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句子一:“涅利又開始往上爬。可憐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臉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上滾落下來。” 

①指名讀,說說自己的體會。你是從哪些重點詞體會到的?能把你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 

②齊讀,加深體會。 

③假如你是涅利,能告訴大家,向上爬時你是怎么想的嗎? 

④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碰到什么困難的事?你是怎么解決的? 

【先引導學生運用課前復習過的學習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然后指導學生進行角色轉換,體會涅利向上爬的困難,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遇到的困難以及怎樣解決的。這樣做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滲透了人文教育,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學生學習了描寫人物神情的句子,便可以描述生活中類似的經(jīng)歷了,這就是運用?!?nbsp;

句子二:“可他沒有聽,努力堅持著。” 

①讀句子,談體會。 

②深入理解:聯(lián)系上文,在什么情況下,他沒有聽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板書:堅持不懈) 

句子三:“涅利氣喘吁吁,用盡了力氣,爬到離橫木頂只剩一臂遠的地方。” 

①指名讀句子,談體會,要讀出感受。 

②看著涅利那樣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學,你想怎么做? 

③我們一起來鼓勵他,你想說些什么?(生自由說) 

④我們再來看看課文里同學和老師又是怎樣鼓勵他的?結合課文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簡單說一說。如果能用“當……的時候……”這個句式就更好! 

【在品讀感悟的基礎上,設計了四次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品味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內化文本語言的能力,而且悄然地滲透了人文教育。這也是讀寫結合的方式之一?!?nbsp;

小結:剛才我們用抓住重點詞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三個句子。還剩下一個句子,我想讓同學們用抓住重點詞,提出問題考考其他同學的方法來理解。好嗎? 

句子四:“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樣站到那個平臺上。他又一使勁,胳膊肘搭到平臺上了,接著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終于站到了平臺上,喘著氣望著下面的我們。他在笑呢!” 

①指名提問,并由提問者指名學生回答。

②學生問完后,問不到的地方教師補充問。 

【學習方式的轉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才是學生需要的。學生之間的互問,就像猜謎語一樣有趣。如果對方答不上,出題者就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這時他就會感到很自豪。如果對方答出來了,出題者也會很高興,因為考別人的過程會有種期待,有種賣關子的感覺,這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比教師的滿堂問更有效?!?nbsp;

③預設問題。 

A.找出描寫涅利的動詞,從這一系列的動詞中你體會到什么? 

B.寫文章時用上一系列的動詞,往往能把事情表達得更生動形象,你能說一兩句話用上幾個連續(xù)的動詞嗎? 

【學生抓住描寫涅利的動詞進行品味,教師進一步引導,使學生明白寫文章時用上一系列的動詞的好處,并讓學生練習用上幾個連續(xù)的動詞說一句話,這是寫法的遷移和運用,又一次落實了讀寫結合?!?nbsp;

C.從“也能”一詞你體會到了什么?(自強、自信、堅持不懈) 

D.終于站在平臺上的涅利在笑呢!一個“笑”字包含著許多語言。假如你就是涅利,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終于站在最高處時,你的心里一定有許多話要說,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關注課文的細節(jié)”。“笑”是這篇課文最重要的細節(jié),是最應該關注的細節(jié)。從這個“笑”字可以品味出多種語言,多種情感。引導學生利用“笑”字可以統(tǒng)覽全文,概括出此時涅利的“笑”其實是對母親、對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一個交代,是自豪、自強、自信的體現(xiàn)。這是于想象處補白,也是讀寫結合的方式之一。】 

3.你覺得涅利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4.指板書,現(xiàn)在你們能回答這兩個問題了嗎?(“?爬”“靠?”,生答后擦去問號) 

(板書)關心 鼓勵 

5.學到這里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小結:是啊,一個人的成功,往往靠的是自強、自信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如果再加上得到他人的關心和鼓勵,就更能增添他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因此,我們不僅要像涅利一樣堅強、自信,還要像涅利的同學一樣,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和鼓勵。學會關愛,把愛灑滿人間。 

【品讀了四句話,課文的重難點就不攻自破了,課前提出的那兩個問題也迎刃而解了。同時,學生還體會到了涅利的自強自信、鍥而不舍的精神,潛移默化地獲得了人文教育?!?nbsp;

第四關:總結寫法,我也會!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再回頭看看第6、7自然段,你認為這篇課文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寫作方法: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 

小結:體育課是一個場面描寫。要把場面寫“活”,就必須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描寫,從而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再回頭看看第6-13自然段,寫同學們爬橫木用了幾個自然段?(兩個)每個同學只用了一兩句來寫,這樣寫叫什么?(略寫)寫涅利爬橫木用了多少個自然段?(六個)這樣寫叫什么?(詳寫)課文這樣安排材料,重要人物詳寫,次要人物略寫,這就叫做詳略得當。 

【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總結寫法,這是教學從局部又回歸到了整體。這個“整體”是學生從課文的理解中走出來了,是對所學知識的回顧,是從欣賞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文學鑒賞活動,和第一課時的“整體”相比較,這是質的飛躍?!?nbsp;

二、教學隨談 

這是一個認真落實了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案例,是一節(jié)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的案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輕理解,重運用”“輕講解,重自悟”的原則,認真落實了讀寫結合。透過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有效的閱讀教學就是要姓“語”,要“教語文”。閱讀教學第二課時的有效模式就是這種認真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整節(jié)課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1.遵循了“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 

語文第二課時的教學其實就是精彩文段的品讀、體會和賞析的過程。雖然在第一課時已經(jīng)從整體入手,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內容,但是第二課時對精彩文段的閱讀仍然要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原則”。為此,在匯報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把自己所畫的句子都讀出來,再讓學生反復讀這些句子,然后談談從這些句子中讀懂了什么。這就是對這個片段的整體把握。接下來,我再讓學生選擇最令自己感動的一句話來談體會,逐句領悟,換位體驗,這就是對“部分”的教學。最后,我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總結寫法,這又是從局部回歸到了整體。 

2.以主題式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題就是自強不息。 

(1)課前活動回顧單元主題并以“自強、自信”這一主題來設計熱身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2)課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也為了突出這節(jié)課的主題——自強、自信,我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四道關卡,以闖關的形式進行教學。因為闖關能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性和學習興趣,每闖過一道關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增加一些,學習的欲望也會增強一些。這樣做才符合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旨——通過學習感受涅利的自強、自信、鍥而不舍的精神并受到熏陶感染,自覺學習涅利的這些優(yōu)秀品質。 

3.體現(xiàn)了“讓學”的理念 

閱讀教學的理想境界是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在學生學習確有困難時,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引領、啟發(fā)、示范。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學法進行品讀體會、交流匯報,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 

4.體現(xiàn)了“閱讀教學就是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的教學理念 

閱讀課成了“教語文”的課堂,即“重運用”的課堂,課堂中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并開展讀寫結合?!扼w育課》的教學難點是體會涅利自強、自信、鍥而不舍的精神,領悟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抓住描寫涅利、老師和同學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或特點。學完之后我讓學生小結自己學到了什么寫作方法,然后我再系統(tǒng)地總結課文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進行遷移運用。長此以往,扎扎實實地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就會像芝麻開花一樣——節(jié)節(jié)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也會大大提高。 

5.閱讀教學中始終關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第9篇:語文單元教學案例范文

一、“侃大山式”的集體備課

“侃大山式”的集體備課就是不在活動計劃之中安排,教師就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隨意談論的集體備課形式。這種看似閑聊的集體備課不受時間的限制、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人數(shù)的限制、不受形式的限制。老師們不用正襟危坐,大家交流的時候,可以是課間,可以是一堂課后;地點不限,只要是不斷閃現(xiàn)的靈感火花都可以拿來分享。這樣的研討方式,大家群策群力,無拘無束,更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更能體現(xiàn)教者本人的個性,形成的教案更適合自己的班級,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記得那次“推門聽課”走進三年級老師的課堂。她是一個青春、富有朝氣的老師。她上的《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很成功,語言親切流暢、板書大方、清晰,學習生字的方法多樣,可到分析生字“威”的部首時,就發(fā)生了異議。到底是“弋”部還是“威”部,下來老師們馬上查找資料,確定正確的部首,應該是“戊字框”。因為語文知識不斷的更新,老師們就不能再原地踏步了。

二、“分單元”集體備課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忙于上課、批改作業(yè)、解決學生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與家長們溝通,能夠在上班時擠時間,全身心投入備課的機會不多。而下班后身心俱疲,也沒有精力再將大量的時間用于備課,因此形成的教案一是在網(wǎng)絡上直接下載,二是直接照抄書上的教案,致使產(chǎn)生了備課和上課兩張皮的問題。我們課題組再次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通過研討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其具體做法就是:我們課題組的教師,按學科分組,合作交流探討完成一個單元的備課,并且要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抓準考點、能力訓練點,擬定本單元的練習卷。分組集體備課,時間、地點均好統(tǒng)一又能相互交流,備課之前組內老師一起自讀教材、教參,再分析單元的重點,研討解決重點的方法。對教材進行研讀分析后,組內教師就進行協(xié)作分工,從課文作者、作品背景資料,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自然、人文資料,到雜志上的優(yōu)秀課例,但凡對教學有幫助的均可搜集,再充分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名家的課堂實錄,匯總資料,并結合兩人的教學設想,對優(yōu)秀案例進行整合,這樣兩人共同備出的教案就更實用高效。通過在教學過程的運用,我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案備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學,取 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分學科組的集體備課

這類集體備課是進行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首先,組長每次研究前做好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fā)言人”。我們集體備課的內容有三方面:1.典型課例;(可主要在開學初研討,這樣有利于全體教師根據(jù)學生年齡的變化、教學要求的不同,進行自己教學方式的變化。)2.上課前單元教學的訓練點、重點、難點的分析、教學預設;3.單元教學后的反思,本單元學生試卷的制定。中心發(fā)言人就為該單元的集體備課人。在集體備課前,中心發(fā)言人要通過鉆研,對教材作深入的分析,準備好優(yōu)質的教學設計和試題。當然,其他教師也要深入解讀文本、搜集資料、選擇教法,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fā)言準備。在集體備課過程中,中心發(fā)言人發(fā)言后,其他教師要進一步進行交流、討論、研究,不當“看客”和“聽眾”。討論后中心發(fā)言人要根據(jù)交流發(fā)言的記錄,再次對教案進行整理。 通過對多種形式集體備課活動的研究和探索,我們發(fā)現(xiàn),我校教師的學科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都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對營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科成績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集體備課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促進作用不斷凸現(xiàn)。

(一)集體備課凝聚了教師集體的智慧

由于教師的教學年限、業(yè)務水平、學科專長和教學經(jīng)驗各有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而開展集體備課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同科教師的積極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fā),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二)顯著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

面對新課程,人們缺的不是先進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可以引發(fā)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長補短,可以彌補專業(yè)教師知識的不足,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對于師資比較薄弱的學校而言,其效果更為顯著。

(三)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全程優(yōu)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鉆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后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這既有利于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fā)展。

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準備。通過相互交流與切磋,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既可以學習到他人的長處,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揚長避短,實現(xiàn)共同提高。同時,集體備課的開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熟起來,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

(四)最大限度提高了教學質量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方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它與個人備課相比,對教材把握更加透徹,對學情的分析更加細致。因此,集體備課的教案會更切合學生的實際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