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雪梅的古詩范文

雪梅的古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雪梅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雪梅的古詩

第1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一、我們可以借助書上的插圖,結合幻燈片、繪畫、多媒體等手段,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幫助他們感受詩中的畫面美。如在教學《小池》時,可以出示本課的教學掛圖,讓學生細細觀察,然后指導學生從掛圖中找出古詩所描寫的“涓涓細流”、“濃密的樹陰”、“停落的蜻蜓”、“初露尖角的小荷”,啟發(fā)學生想象優(yōu)美、寧靜的“泉池小荷圖:,更加深入的體會了“惜”、“愛”、“露”、“立”幾個動詞的巧妙運用。學生形象思維和想象力結合,可以更好地領悟文章的內涵。

二、教師可根據詩意,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繪,幫助學生把優(yōu)美的詩句轉化成直觀的具體景象。如講《春曉》時,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描述,把春天美好的景色展現(xiàn)春來:盛開的桃花,歡快的小鳥,柔和的春風……隨著悅耳的鳥叫聲,和著優(yōu)美的配樂,學生仿佛自己就在那一幅美妙的畫面中,想象力也隨之而來。

三、教師可以根據古詩內容適當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想象,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和意境。如教學《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苯處熆梢蕴釂枺候T牛高歌的牧童,想捕蟬時為什么“忽然閉口立”?在生活中你要捉小鳥或昆蟲時又是怎么做的呢?使學生有自己的生活實踐聯(lián)想到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切實感受詩所表達的意境。

四、運用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創(chuàng)設情境,因學生入“境”,展開合理的想象。具體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紹作者及背景,介紹作者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二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把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詩中,拉近距離,好像在詩和現(xiàn)實生活中搭起了一座橋梁。三是運用直觀法,在古詩教學中往往由于條件的限制,不能實景實物進行觀賞,可以通過出示幻燈片、圖片和錄音等輔助手段,教學時指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節(jié)、場面。例如《江雪》這首詩,啟發(fā)學生思索和聯(lián)想:“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嘯,天地間白茫茫一片的場面。”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和意境。

五、 逐字分析,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從而達到體會古詩的意境及內涵。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yōu)美,教師應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引導學生理解語言,了解大意。如《梅花》這首詩,學生通過對“凌寒”、“獨自”、“唯”、“遙知”、“暗香”這幾個詞的理解展開想象,很快就會知道這首詩歌是在贊美梅花,因為它不畏嚴寒,散發(fā)著芳香。

第2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摘 要:古詩審美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啟迪學生智慧,發(fā)展學生思維;凈化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性情;美化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品德,小學古詩審美教育的功能是不可忽視的。古詩中的語言美表現(xiàn)在獨特的音樂美、語言的精確、凝練和朦朧美,這是其它文學體裁所不能企及的。

關鍵詞:小學古詩;古詩教學;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054-02

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于開發(fā)人的內在潛能,以完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而審美素質是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方面,是人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重視美育,重視學生的審美教育,將有利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自古以來詩對一個人的文學修養(yǎng)非常有用。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抓住古詩這一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認識美,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

一、古詩教學在整個語文教育中的地位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凝練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們的喜愛。它以極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古詩詞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理”,既閃耀著美的光彩,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既抓住“亦畫、亦情、亦理”的特點,又引導學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華。因此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過程其實是鑒賞美的過程。

古詩詞教學可以汲取古詩有益精髓,弘揚民族文化。古詩詞不僅體現(xiàn)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xiāng)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事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會在音樂、建筑、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如何探索小學古詩中的美育資源

1、通過逐字分析,反復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古人作詩十分講究語言的含蓄凝練,用詞的恰當確切,有時一字一句都包含了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有的是“傳神”之筆,有的是“點睛”之句,詩人追求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古詩的思想內容和寫作藝術,以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古詩的語言美是指古詩的語言凝練、生動、形象,常常用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來描寫環(huán)境的美、社會的美和藝術的美。正由于古詩的語言精練、含蓄、優(yōu)美,教師應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讀字音,認清字形指導學生理解語言,了解大意。

2、運用電教媒體及自我表演等形式,創(chuàng)設古詩情境,感受詩的意境美。意境,是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不同于小說,它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發(fā)展的過程鋪敘開去。如:在教學《江雪》時,我放映詩中之畫的電影片段:大地銀妝素裹,在雪花紛飛的江面上,一位老翁獨坐一葉小舟,在寒風中垂釣。影片把學生帶入詩人刻意營造的孤獨、冷清、寂靜的世界。

3、通過分析、解讀,體會詩的情感美。讀詩的過程就是探求作者靈魂的過程。學生在感知階段已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所以教師要找到學生生活經驗與詩詞所述之情的契合點,恰到好處地點撥激起學生已有的相似情感,體驗作品的情境,實現(xiàn)“詩中有我”的融合。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詩,描寫了江面落雪紛紛,漁翁獨釣的景色。看到這里,學生腦海里自然會浮現(xiàn)出一幅孤寂的畫面,進而體會到詩人的孤獨之感,領會到詩人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教師要幫助學生透過抽象的語言文學感受到生動的美的形象。

4、通過想象,感受古詩的繪畫美。中國的詩歌講求意境,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如:王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畫面如電影鏡頭般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邊疆沙漠,浩瀚無垠,一片空曠之中,烽火臺燃起的濃煙使得天地似乎相接;落日,在地平線的盡頭,帶著大漠的蒼涼,留下了唯一暖色的形象。這兒應該讓學生把自己對這句詩的理解稍微畫一畫。

在教學中我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xiàn)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

5、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領略古詩的音樂美。對中國詩的音樂美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了聲、韻、頓的特點和在詩中的運用,認為聲、韻、頓由不自覺到自覺的巧妙運用產生了中國詩,尤其是古詩的音韻與節(jié)奏的諧和,形成了強烈的音樂美感。音樂性是詩歌的藝術生命,音樂美是詩歌的文學特質。詩歌的音樂美主要表現(xiàn)在音韻的和諧、節(jié)奏的鏗鏹,平仄的協(xié)調、聲調的抑揚頓挫。根據我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到,詩歌教學的效果要靠多種形式讓學生誦讀。或集體放聲朗讀,如潮水奔騰;或自由低聲微吟,如細流涓涓;或一人登誦,眾人賞聽;或男女分隊輪讀,比賽吟詠。讓學生讀的根本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懂的停頓、重音、速度、語調的要領,而是為達到“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效果。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的這一句對聯(lián)時,我是這樣引導的:首先,教師示范對聯(lián)的讀法,學生感悟吟誦的語氣。接著,提示注意讀的節(jié)奏要相同,以顯示其對應關系。上聯(lián)一般要吟誦得低緩一些,下聯(lián)一般要吟誦得高而平。

6、通過探求意蘊,領悟古詩的哲理美。生活中有美,教學中也有美。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古詩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運用美學原理處理教材,根據古詩的具體內容和學生 特點,設計出多種形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古詩的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讓學生品嘗美,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審美理想與詩人產生共鳴,在共鳴中體會詩中蘊含的各種形式的美,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達到很好的美育目的。作為小學教師有義務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古詩的語言美,感受古詩的繪畫美和音樂美,領會古詩的意境美、情感美,理解古詩的哲理美,從而引導學生學會鑒賞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加強學生的審美特質。

第3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從源頭上看,哲學與詩本是一體,大哲學家與大詩人往往心靈相通。老子、黑格爾、赫拉克利特、尼采的哲學著作放射著經久不散的詩的光輝,而屈原、李白、蘇軾、但丁、哥德的詩篇里回蕩著千古不衰的哲學喟嘆。但哲學深奧抽象的特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總感到非常困難,一方面是哲學對提高人們思維能力上的巨大誘惑,另一方面,人們對作為最高層次的理論思維方式的陌生乃至恐懼,讓許多人不得不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哲學,要說愛你不容易。而古詩以優(yōu)美凝練的語言、朗朗上口的韻律、動人心魄的情感、深刻經典的哲理,深得師生的喜愛。哲學的智慧與優(yōu)秀古詩詞的有效結合,可以在教學中“美美與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化抽象于具體,化晦澀于淺顯易懂,化枯燥于趣味,提高哲學教學的實效性,達到琴瑟和鳴的驚人效果。在筆者看來巧用古詩詞激發(fā)哲學教學的實效性有以下幾種方法可用:

1.利用古詩詞創(chuàng)設情景,感悟哲學

在哲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古詩詞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憑借古詩詞特有的語言藝術,喧染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陶冶學生情操,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生活與哲學》第四課主要講唯物論中有關物質、運動、規(guī)律的知識。我受唐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的啟發(fā),先用多媒體播放了一幅國畫,然后徐徐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學生可以形象而直觀的看到物(草)、人處于永不停息的變化之中,而且這種變化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規(guī)律的——“春風吹又生”。既講清了相關的哲學道理,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文學的美,以及對生活的頑強追求。

2.利用古詩詞突破重難點,如虎添翼

正如“擒賊先擒王,射人先射馬”一樣,要上好一堂課,也必須從突破重點、突破難點著手。哲學教學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往往都是些知識性、理論性、抽象性很強的概念、觀點或原理,如果采用單純的說理,其效果顯然是不會理想的。所以筆者認為,借助古詩詞,適度選擇,合理解釋,精心設計和演示,教學的重點問題就容易說清楚,難點問題就容易突破,學生也容易記憶和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事物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一課時,就可以引用下面的一首詩,宋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組織學生集體朗誦后,筆者提問學生:這“半畝方塘”為什么這么清澈呢?生答:因為有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才使得它這么清澈。在筆者的提示下,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使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會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

3.組織討論,開展師生互動

矛盾,是整個辯證法中最難理解的部分之一,在以往的哲學教學中,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矛盾分析法,覺得在哲學中這是最抽象的,不可捉摸。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古詩詞特有的文學魅力,在課堂熱烈而深刻的討論中,引領學生思路,幫助其理清邏輯,輕松快樂思考,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例如在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一課時,我首先用多媒體展示了兩首詩,宋代詩人王安石的《鐘山即事》——“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六朝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讓大家對其中的“一鳥不鳴山更幽”和“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進行熱烈的討論,讓學生通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感悟哪句詩更優(yōu)美,為什么?最后一致得出結論:王籍的“蟬躁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比王安石的“一鳥不鳴山更幽”更好。因為唯其鳥鳴婉轉,方知人跡不至,才顯山更幽靜,以“蟬躁”襯托“林靜”,用“鳥鳴”顯現(xiàn)“山幽”。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個問題:躁和靜、鳴和幽是什么關系?這種既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的關系,就是哲學上所講的“矛盾”。

4.設置“陷阱”,促進師生共鳴

古詩詞往往用樸實的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使人增長智慧,通曉事理。講授唯物論中“意識活動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時,必須講清作為人腦對客觀事物反映的意識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有選擇的,是一種主動創(chuàng)造的過程。正因為如此,不同的人觀察同一客觀對象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這一知識點,在第六課“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中表述得十分清晰: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體系、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顯然這個“立場”的角度不是唯一的,所以當我運用了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即從觀察事物的角度來進行解釋時,班上立即有同學朗讀了李約的《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本文由收集整理,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這是從不同的階級立場的角度來解釋。這種師生互動,學生主動鉆研的精神,正是新課程改革所要達到的效果之一。

總之,在哲學教學中進行古詩詞滲透,既有利于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和哲學課的智育和德育目標,也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素質以及發(fā)揚我國古詩詞這一傳統(tǒng)文化奇葩的魅力。

第4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典詩詞并不算多,可是卻異常重要,如何使其保持原汁原味而又為學生所理解接受,這在教學中是一個難點。有時總會面臨這樣的矛盾:學生希望我將這首詩一字一句講解透徹,而我卻不忍破壞其原有的詩韻,有時候講了很多,學生卻不知所云。為求兩全其美,我認為在古詩詞的教學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觀其人,讀其言

所謂觀其人,讀其言,即在學習詩詞之前要先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古人認為“詩言志”,作者見諸于文字的必是其有感而發(fā),所作為一時一地之感,而非無中生有,任意妄為。其間或是觸景生情,或是借物抒懷。所以對于作者和當時社會背景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有時還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解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時,就應該提到當時的社會背景??滴醵?,三藩之亂平定。翌年三月,玄燁出山海關至盛京告祭祖陵,納蘭性德扈從。詞人由京城(北京)赴關外盛京(沈陽)途中,出關時冰雪未銷,千山萬水,對于生于關內,長于京城的納蘭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涼,那么寂寞,于是不由得思念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fā),填下這首《長相思》。如此一來學生必然會想象出一個羈旅懷鄉(xiāng)人的形象,理解起來也較為容易。

二、讀百遍,意即現(xiàn)

讀百遍,意即見,顧名思義即為“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小學所接觸的詩詞,一般說來篇幅不長,而且還要受到句式拘束,表達上言簡意賅,而現(xiàn)代漢語和其卻存在著千差萬別,在讀時應注意讓學生把握詩詞的內在節(jié)奏,即其音韻節(jié)律,因其本就是音樂文學,所以節(jié)奏是古詩詞的生命,讀詩的過程也是欣賞的一種過程。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就不難體味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乃至化為心中之本。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切切思鄉(xiāng)情,讀者完全可以通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誦讀來體味,從景至人,讀時應舒緩而有頓挫,不可急促,否則就其情難感。

三、知古今,辨異同

古詩詞作品距今都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隨著時世變遷,古人的語言表達、古時文化習俗與現(xiàn)在都有一定差異,古典詩詞語言的言簡意賅,其表現(xiàn)往往一個字、一個詞,而一個字一個詞都可能有其較豐富的內涵,古今意義不同也會造成理解上的變化。如唐代張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其中“行人”并非為我們現(xiàn)在普通意義上所理解的“路上行走的人”之意,而是指捎信的人,這還只是古今意義差異較小的。再如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的“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賴”同“無賴”,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無賴”一般即指蠻不講理之人,而在詞中意為頑皮可愛之態(tài),這在理解上就存在很大不同了。

所以在理解古詩詞時并不能以我們今天所知的意義去理解,而應區(qū)別其古今意義的不同,這樣才能達到正確理解的效果。

四、會其意,感其情

第5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魅力

古詩一般分為兩大類:敘事詩和抒情詩。敘事詩以描寫具體事件、人物為主的,如《蠶婦》、《小兒垂釣》等;抒情詩是以抒發(fā)作者感情為主的,它又可以分為寫景和寫意兩大類,但不少古詩既寫景又寫意,如《梅花》、《山行》等,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用極為有限的詩句表達盡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點可用于一個字來概括“美”:意美、語美、音美、形美。

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繪生活畫面與作者思想感情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的美,正如人們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情?!弊髡哌x取最富有特征的具體事物,或最有意義的場景,或最典型感受來言志抒情,以啟發(fā)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去領會意境與情感,并從中受到熏陶。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每首詩詞的不同特點,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出發(fā),從誦讀中體會詩詞中所表達的感情。既要從一首詩詞的整體上去把握詩詞的感情,又要體會詩詞中某些詞句的感彩。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奔纫龑W生從整體上體會詩人如何借描寫江畔雪景,借歌詠垂釣“寒江”的漁翁,來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孤傲,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心情,又要抓住“絕”、“滅”、“孤舟”、“獨釣”、“寒江”等詞語仔細品味,這都要學生通過誦讀進入詩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世界。

語言美,是指古詩的語言凝煉、生動形象,常常運用夸張、比喻、象征等多種手法再現(xiàn)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和藝術的美。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薄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薄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边@些詩句讀來令人感到美不勝收。原始詩歌是原始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為協(xié)調勞動節(jié)奏和激發(fā)勞動熱情的歌唱。它合乎樂曲的韻律、節(jié)奏,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數(shù)、句數(shù)的整齊、均衡。因此,凡稱詩,即便不唱,誦讀起來也瑯瑯上口,鏗鏘有聲,自然而然地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jié)奏美。每首古詩的字數(shù)有限,因而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當確切、凝煉含蓄,有時一字一詞,包含極豐富的內容。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詩人,表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格。如李白詩歌的豪放,杜甫詩歌的現(xiàn)實,白居易詩歌的通俗等,顯示出古代詩人語言的不同風格之美。

音樂美,古詩講究押韻和節(jié)奏。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所以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產生了音樂美。在教學《鵝》、《畫雞》這類古詩時,新課伊始,教師可播放相關歌曲,讓學生聽一聽,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動物,這立刻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把他們帶入課文的特定情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課中,當學生學習疲乏時,教師可運用一些現(xiàn)代教學手段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重新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巧用音樂渲染氣氛,精心設計有趣的板書等。我們教學時要靈活掌握,不拘一格。

形美,是指形式美與形象美。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比娨痪湟痪埃掀饋韯t宛如一幅渾然一體的畫卷。其中對景物色彩的描繪有鸝之“黃”,柳之“翠”,鷺之“白”,天之“青”,雪之“白”,還有暗含詩中的江之藍、船之褐等。這些色彩絢麗的景物,遠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象。

第6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古詩是古代文學中的精華,語言凝煉,意境優(yōu)美。古詩在小學階段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為1~6年級學生推薦的優(yōu)秀篇目就達75篇。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和知識面的限制,對詩歌的理解不夠深刻,對所描繪的情景不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因而古詩教學一直困擾著小學語文教師。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發(fā)展,課件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在古詩教學中如能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朗讀,還能深入挖掘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

一、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由于古詩是古人創(chuàng)作的,它用的是古漢語,節(jié)奏強、跳躍大、文言語多、意義濃縮性大,不像現(xiàn)代的兒歌能一讀就懂。有的學生見到古詩就很茫然,對古詩望而生畏,還沒學首先就有了畏懼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畏難情緒。

我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播放動畫:詩人在西湖游宴,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十分美麗。后來天空下起了雨,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吹竭@樣的美景,詩人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子。學生看了課件的展示后明白了,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不論西湖是晴還是雨,其姿態(tài)都是非常美好奇妙的,令人心馳神往。我相機在旁邊說道:“畫中的女子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也叫西子。西湖由于其景色秀美,詩人把她比作西子。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詩人為它所傾倒,不知他們寫下了多少的名篇佳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贊美西湖的詩句,好不好啊?”學生為這美麗的景色所陶醉,不禁齊答道:“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起來了。通過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不僅使學生先前的畏難情緒一掃而光,又為后面課文的學習作了有效的鋪墊。

二、巧用多媒體指導朗讀,深入挖掘古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中聲音與圖像的合理運用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揣摩詩人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在指導朗讀《望廬山瀑布》時,我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緊接著再播放抑揚頓挫的朗讀錄音,為學生做朗讀示范。第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寫香爐峰的煙霧不斷地慢慢向上升騰,因此“生”字要讀得重而緩。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這里的一個“掛”字,化動為靜,突現(xiàn)了遠望中瀑布的靜態(tài)感,因此要重讀。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詩人通過“飛流”“直下”兩個極有氣勢的動詞和“三千尺”這個富于夸張的數(shù)量詞,把瀑流之湍急、沖力之猛烈、聲勢之宏大,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因此要讀得強勁而響亮。第四句中“疑”是詩人大膽而新奇的想象,詩人巧借銀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飛動的氣勢,此處的“疑”字分外傳神,它既真切地傳達了詩人仰觀飛瀑時一剎那間的心靈感受,又符合瀑布高接云大的實際,應該重讀,以突出詩人對大自然的贊嘆。在我的講解和多媒體朗讀的示范下,學生很快掌握了讀的技巧,再讓他們跟錄音試著讀,學生很快就讀了詩的韻味,讀出了詩的抑揚頓挫,體會到了詩人昂揚激進的思想和他對祖國錦繡山河的熱愛,同時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對詩的含義會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會。而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則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熟讀成誦。

三、巧用多媒體幫助理解,體會古詩語言美

第7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 古詩詞教學 審美 語文

語文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門主要學科,而古詩詞則是語文中的一個奇葩,應該利用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1.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因素

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的重要渠道。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應滲透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必須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從而培養(yǎng)審美能力,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激發(fā)熱愛生活的熱情。這對青少年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詩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是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藝術性的結合,是一種美的體現(xiàn)、美的化身。古詩詞由于其本身的特點,在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培養(yǎng)審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普希金說,“詩人,用言詞把人心照亮”,喚起人們的“善良感情”。雪萊說:“詩人想象和熱情啟發(fā)人類向善,所以一切好詩都與卑鄙的情感不相容?!蔽覈旁娫~言簡意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感,更具藝術魅力,深受學生的喜愛。

2.古詩詞教學中的美學內容

古詩詞教學中的美學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只要教師結合教材恰當加以點撥、講解,就會給學生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激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古詩詞中,有長江的雄渾:“大江東去,浪陶盡,千古風流物”,黃河的壯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洞庭湖的壯闊:“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也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鄉(xiāng)村的恬靜;更有春的嫵媚(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夏的絢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的悲壯(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冬的寧靜(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其自然美的魅力無處不在。

古詩詞的自然美無處不入畫,無處沒有美,讀這樣的詩詞,怎能不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呢?學生又怎么會不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捕捉生活中的美呢?不僅如此,古詩詞中的社會美、藝術美也無時無刻不在打動著每一位讀者。

李白的“長風波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牟?文天祥的“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的崇高氣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離愁別恨;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壯志難酬;屈原的“世洞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的偉大人格……這一個個崇高的偉大的形象,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哪一個不令人欽佩,不啟人心智呢?

3.古詩詞教學中美學任務的實施

在古詩詞教學中進行美育教學應該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多種手段、多種方式,并與聽、說、讀、寫緊密結合,從而既教給學生知識,又教會學生審美。

3.1朗讀

朗讀是一種極好的教學方法,對于美育尤其重要。古詩詞語言高度凝煉概括,內涵極其豐富,但學生受語言文字能力的限制,閱讀時對其藝術美的感受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從而把握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朗讀還可以將書面語言轉化成聲情并茂的有聲語言,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美。另外,朗讀還可以讀出作品內在的神韻,讀出作品流動的美感,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朗讀有多種形式,或教師范讀,或學生齊讀,或分角色讀,等等。我國古代的文學人士都很重視朗讀,對好的詩文更是反復吟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3.2想象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對作者所描寫的景象或人物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情境。這樣,學生不僅能在感情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較快地進入美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觀察能力。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這句話道出了詩與畫的密切關系,而富有畫意正是詩詞的特點之一。這種畫意就是作家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物像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這個美妙的世界是古詩詞美育中不可或缺的,如當我們讀著“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詞句時,腦海中便會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幾顆稀疏的星星掛在天空,幾點飄動的雨珠灑在山前,這是一個多么美妙的意境,人們仿佛與詞人一起沉浸于這清新寧靜的鄉(xiāng)村夏夜,我們的心都陶醉其中。

3.3視聽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視聽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如錄音、錄像、電影、電視、幻燈、圖片等都可作為視聽教學的輔助手段。視聽教學具有形象性、直觀性,使學生見其形,聞其聲,感其性,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舉辦朗誦會等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仁萍.利用古詩詞進行語文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6,(7):16-17.

第8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美育

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積累豐富知識的同時,為其帶來美的享受與熏陶。

一、誦讀美

自古以來,古詩樂舞就是一體的,詩人作詩強調押韻,進而每首古詩讀起來都朗朗上口,在誦讀時都好像在誦讀一曲詞清曲雅、優(yōu)美動聽的古曲,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音韻和節(jié)奏的美感。要想使小學生對古詩的音節(jié)法度有更好的體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反復地充滿感情地朗讀。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組進行朗讀競賽,并通過現(xiàn)有教學資源與工具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評出優(yōu)秀的朗讀小組。同時,還要加強教師領讀與學生自由朗讀的相互配合,進而不斷增強小學生的語感,也充分體驗到古典詩歌藝術形式之美。

二、感受美

生活中從不缺乏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與生活的美。比如,在學習《村居》一詩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春天的意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郊外去感受大自然,加深對“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理解。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小學生可以聽見水聲,聞見花香,可以看到大自然中的各種色彩,可以盡情地玩耍與感受。

三、描繪美

通過組織、引導學生感受和領悟古詩中描繪的美之外,還要指導學生積極地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在講解古詩描繪的美的意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并將其用畫筆描繪出來。比如,在講解《詠鵝》時,其描寫的就是一只美麗的天鵝在水上自由自在浮游的情境,充分體現(xiàn)出了其形象美、動態(tài)美和色彩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想象詩人描寫的鵝具有怎樣的神態(tài)和動作,然后在讓學生分析、總結詩中涉及哪些色彩,之后再指導學生結合詩人的描寫和自己的想象,將詩中描寫的生動、形象的意境描繪出來,讓學生通過描繪來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情感,收獲心靈美。

總之,古詩中的美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對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該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將美育科學、恰當?shù)貪B透到古詩詞中,從而使其得到不斷創(chuàng)新與完善。

第9篇:雪梅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古詩教學 電教媒體

古詩可謂中國文學史上一朵瑰麗的奇葩。千百年來,就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它以其遣詞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濃郁的詩意見長,是其他文學體裁無法相比的。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感到比較吃力的。教師怎樣去領悟詩中傳達的韻味,怎樣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完全地教授給學生,而學生的理解是不是跟老師一模一樣呢?是不是真正領略到詩歌那濃濃的韻味呢?正是上述的種種模棱兩可和不確定性,使古詩教學沒有取得好的效果。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特別是電教媒體的普遍推廣,語文老師在教學古詩時的困惑慢慢消解,可以說,在現(xiàn)在的古詩教學中,多媒體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真稱得上是得力的助手。

下面我來談談電教媒體在古詩教學中起到的實質性的作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感知古詩傳達出的意境美。

現(xiàn)在的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古詩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都很陌生,運用電教媒體可以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詩境。這樣有助于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古詩的內容和傳達出的思想感情,從而真正地領會古詩的意境美。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情以物遷,辭緊情發(fā)。”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鼻榫辰虒W是指依據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創(chuàng)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面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它是語文“樂學”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運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在形象的大小、遠近、虛實、動靜,抽象與具體之間實現(xiàn)轉換,而且能突破時空限制,有利于實現(xiàn)其他教學手段難以實現(xiàn)的“形真”。電化教學過程中通過形、聲、色、光的運用與結合,能夠有效地渲染氣氛,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情感,使得“情深”,引起教師、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強烈共鳴。情境教學講究意境深遠,講求意象,而電化教學則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體展現(xiàn),以達到情境教學的最佳境界。

如教學杜牧的《江南春》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江南春色的喜愛之情,我特意制作了一組春意盎然的圖片:有黃鶯在歡快地鳴唱;有一團團綠葉掩映著一簇簇紅花;有依山傍水的村莊和城鎮(zhèn);還有微風中飄搖的酒旗。另外還給學生展示了煙雨蒙蒙中的眾多寺廟,這樣通過圖片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當學生看到這樣的圖片時不禁發(fā)出贊嘆聲:“好美呀!”無須再多作講解,聽到學生這般贊嘆,我明白了學生真正感受到春色的美,真的已經領悟到詩人通過作品傳達出的對江南春色的喜愛之情。美感的熏陶目標就這樣借助多媒體潛移默化地達到了。

二、指導朗讀,有效提高讀書效率。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意境的復現(xiàn)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電教媒體可使古詩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其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里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我個人認為,一首古詩如果老師讀不出其中的韻味來,那么這首古詩的教學就失敗了一半,朗讀往往能在某種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當我們教師無法做到最好時,多媒體的作用顯現(xiàn)了,借鑒優(yōu)秀的朗讀示范,配上和諧的音樂,優(yōu)雅的畫面,讓學生完全沉浸在示范朗讀中,認真地聆聽,慢慢地醞釀自己的感情,順其自然地就會模仿著讀出聲,這樣不僅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朗讀的能力,而且調動他們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同時也為下一步古詩的教學營造一個非常良好的氛圍。

比如在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看畫面聽朗讀,聽著聽著,就有學生在小聲地跟讀,于是我就讓部分學生站起來大聲地讀,并讓學生談談聽讀體會?學生馬上答道:“這首詩首先把我們領到一個有陵墓的江邊,這樣的情景令人悲傷,隨著作者在向前行的時候,看到了桃花怒發(fā)的爭妍斗艷的場景,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心情也變得興奮了起來?!边@樣的聽,這樣的讀,這樣的想,古詩的教學就變得容易且更有成效了。

三、啟發(fā)想象,及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有人認為:使用多媒體展示畫面,完全遏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因為畫面展示已經定格了詩文的內容,總讓學生認為這是真的。其實這是忽視多媒體對人的想象力和思維力的作用,適時地使用多媒體反而可以開辟更大的想象空間,從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