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第1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摘 要:在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之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其中中職學生面臨的市場競爭尤為激烈,這要求在中職教育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外,還要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在中職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對中職學生的影響十分重大,尤其是人文教育影響深遠,能夠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其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職教育;思想政治;人文素質

中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兩者都是以實現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豐富多樣,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表現。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給中職學生的學習帶來巨大動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人文教育,可以指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的方法,不僅有助于學校順利完成教育目標,同時也能夠延伸中等職業(yè)學校思想教育的內涵,保證中職學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中職院校中的思想政治與人文素質教育

中職院校更加注重對學生設計操作技能的訓練,片面追求學生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卻忽視了學生人文知識以及人文精神的教育培養(yǎng)。人文素質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深度與廣度,一旦學生畢業(yè)踏入社會,可能在工作中會力不從心,無法與人有效交流,不善于協(xié)調人際關系,思想觀念以及掌握的知識技能跟不上市場發(fā)展節(jié)奏,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甚至在激烈的競爭中有被淘汰的危險。所以,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應當注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質培養(yǎng)。

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在中職院校的基礎教育課程中有著與其他學科完全不同的特點,其能夠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疏導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學會做人,在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掘教育資源,發(fā)揮人文認識功能,彰顯人文精神教育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的關鍵

1.重視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從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性質上了來看,它屬于人文社會科學一類的課程,學校一定要重視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立自強、不屈不撓、勇于奉獻的人文精神,在這一點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學生人文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近現代史學、倫理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等重要課程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培養(yǎng)相結合

為了提高中職學生的整體人文素質,院校應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教學的基礎性與重要性作為主導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增強學生責任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3.尊重學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和人格。中職院校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和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別人的支持與認可,也希望生活在一具有良好人文素質的教育環(huán)境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待學生態(tài)度謙和,作風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與學生實現平等互動、雙向交流。例如,教師可以 鼓勵引導學生多參加校園調查實踐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一系列活動,如義務勞動、辯論賽等,使學生在活動、辯論中發(fā)現問題、認識問題,了解國家大事及政策方針,學會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學會明辨是非。

中職院校的學生起點較低,綜合素質水平較低,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為其將來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對自身的情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定位,合理規(guī)劃設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挖掘自己獨特的心理特點,加強學習的目的性與方向性。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質教育在中職院校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教師應弘揚人文精神,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通過思想政治以及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是促進素質教育不斷發(fā)展,使中職院校的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yè)工作生涯,對學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職院校的教師應當總結實踐經驗,借鑒他人精華,培養(yǎng)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世靈.中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6):108-109.

第2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去理解并靈活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用生動的言語、豐富的表情與學生共同探討教材中的感性知識,善于啟發(f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挖掘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并通過設疑、誘導等教學手段,把學生掌握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和素質。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明確目標,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自學,讓學生敢于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求知。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啟發(fā)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人的思維往往是在實際中遇到疑難問題時產生的,一個人的智慧在不斷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體現和發(fā)展。我在教學中常常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方法,啟發(fā)學生質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生往往能在別人習以為常的情況下發(fā)現關鍵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發(fā)現疑點,解釋矛盾,要比讓學生按教師的思路去解難題更為可貴。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形成新思想,樹立新觀點。

3.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圍繞某一個具體問題展開課堂討論,進行辯論,相互交流看法,提出不同的觀點,形成一個相互討論、互相促進的良好環(huán)境和氣氛。這不僅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yǎng)了觀察力、想象力和記憶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二、恰當地設計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1.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師可采用討論法、實例法等,采用啟發(fā)式、對話式的教學形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分析某些案例、時事熱點問題時,教師可運用掛圖、幻燈、視頻、錄音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抽象、枯燥的理論變得形象、直觀,使學生受到生動的思想教育,增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2.趣味教學能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素質教育的宗旨在于通過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學形式具有開放性特點,它要求教師改變單一、封閉的教學格局,多方入手,讓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參與教學,變“人—機”對話的教學模式為“人—人”對話、“人—材”活動。趣味教學正是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積極參與,達到學生愿學、會學、樂學的目的,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式。游戲教學法也是思想政治課的好形式,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3.競賽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包括知識競賽和行為競賽。有些教學內容非常重要,但不太容易掌握,教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采用競賽方式,效果很好。課前要先讓學生預習教學內容,教師設計一系列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分幾個小組進行競賽,采用小組編題、互答積分和趣味辨析改錯等競賽活動,最后評出一、二、三等獎。這樣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素質和能力。

4.創(chuàng)設動手、動腦環(huán)境,培養(yǎng)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素質教育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多動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用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促進學生手、耳、眼、腦協(xié)調水平的提高,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動手、動腦的環(huán)境。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出題、改錯題等方法,增強動手動腦能力,加強思維訓練。在思想政治課中,要經過“分散思維—集中思維—分散思維”多次的循環(huán),才能完成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考慮問題,進行全面、辯證的思考。

三、理論教學與時政教育密切結合

第3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齊貴云,徐州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部講師,山東大學2006級博士研究生,江蘇 徐州 221116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8)09―0210―03

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今大學教育的主流和趨勢。大學生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yè)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其中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是基本組成部分,文化素質是基礎,思想道德素質是主導,是構成人的全面素質的核心和靈魂。但是,在高職院校教學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常常被有意或無意地忽略,思想政治教育逐漸被“技術化”或“價值中立化”,文化性的缺失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空洞、形式呆板、實效性低下。在大力倡導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切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改革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具有不同的規(guī)定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構在人的基礎上以解決人的思想和精神為本質的一種社會實踐,其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兩課”教學。“兩課”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尤其是當代中國化的,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也是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屬于最高層次的素質教育課,但又與一般的文化素質選修課不同,“兩課”的內容體現著支配國家社會和政治生活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側重于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而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素養(yǎng)。教育部在1998年頒發(fā)的《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雖有質的區(qū)別,但又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1.二者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上是一致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遵紀守法的意識,使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打破文理學科界限,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文明的行為舉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化與文化素質教育的倡導都是針對教育失衡提出的,二者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

2.二者在功能上是互補的。在大學生的基本素質中,文化素質是基礎,為大學生其他素質的形成提供條件,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和靈魂,主導著其他素質的發(fā)展。對于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言,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缺一不可。文化素質是思想政治素質形成和確立的基礎,但是又必須以理論為指導。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正確性和說服力是建立在豐富的文化知識基礎上的,只有對學生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才能有助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使學生對中國化的作出正確的理解。

3.二者在內容上具有交叉互補性。人文素質教育要處理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關系,必然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心理”內容,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必定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容。文化素質教育中的一些主題,如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則體現為應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覺悟,因此,二者在內容上存在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互補關系。

4.二者的實施途徑和方法是相通的。就目前來說,兩者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進行的,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都很難僅僅通過課堂教學完成,而必須滲透進一切教學中,必須依靠全體教育者的共同參與。另外,還要緊密配合各種隱性課程的建設,如舉辦學術講座和專題講座,開辟第二課堂,組織社團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優(yōu)良校風和班風,潛移默化地促素質與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現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歷經改革和調整,表面上看雖然轟轟烈烈,但實際上缺乏改革的力度和深度,甚至存在著層層弱化的傾向。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的分離。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往往忽視人文知識的依托,照本宣科,分析問題只是政治理論單調的循環(huán)求證,解答問題也只限于從政治理論到政治理論的枯燥闡釋;而一些文化素質選修課的開設缺乏理論的指導,追求時尚,流于形式,“教書”與“育人”相脫離。

中國社會目前正處于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全面轉型的過程中,經濟的全球化、教育的國際化,尤其是互聯(lián)網的普及,為西方價值體系、道德觀念、文化形態(tài)在中國的滲透和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思想最活躍、最敏感的社會群體之一,其思維方式、道德觀念日趨成熟,由于實習的需要,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較多,其價值世界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沖刷與洗禮,容易失去精神上自我控制和自我調適的能力,造成價值觀念上的混亂。從整體上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是積極健康的,但不可否認,也有部分學生無力抵御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在物質利益面前,一些人容易發(fā)生價值觀、人生觀偏離,道德觀念扭曲,愛國主義情感缺失,社會責任感缺乏。

我國高校倡導文化素質教育已有十來年的時間,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至今仍未真正引起所有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的重視。高職院校的文化素質教育相對滯后,主要是由于學校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著誤區(qū),沒有把文化素質教育當作貫穿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的根本原則和教育理念,似乎文化素質教育只是文化基礎課或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任務,沒有看成是全體教師的共同責任。學校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急功近利,過分重視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忽視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另外,我國高職教育雖然大多實行的是三年學制,但由于學生的實習實訓往往是在校外進行的,因而

在學校的時間較短,這就使得文化素質教育的實施在時間上也難以保證。高職學生文化素質狀況令人擔憂,不少學生只重視英語、計算機等對就業(yè)有利的課程的學習,輕視公共課的學習,缺少人文精神的陶冶和人文素質的養(yǎng)成,缺乏對他人、對社會、對世界、對自然的關心。

三、推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構想和措施

1.轉變教育思想。樹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轉變觀念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前提。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難以推進,文化素質教育也很難收到實效。傳統(tǒng)教育的目標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而考試分數的高低則是衡量學業(yè)好壞的主要標準。這種教育思想必然形成只重視智育,輕視德育、體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傳統(tǒng)教育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存在根本缺陷:過分重視知識和技能的東西,忽略了做人的根本;重視了功利的東西,忽視了情感和理想。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這種人才已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被提了出來,素質教育所強調的是內在身心潛能的發(fā)展,以及外在的文化知識和社會規(guī)范向個體心理品質的內化,其實質是打好基礎、全面訓練,使學生學到的東西得以內化為潛在的能力和內在的品質與精神。

2.優(yōu)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由于“兩課”與其他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及方法上的相關性,因此,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要調整“兩課”與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相適應的課程門數,確定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提高課程開出的有效率,可以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導向性,將“兩課”融入到文化科學知識之內,會相得益彰,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改進“兩課”教學既是本身的需要,又是深化大學文化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迫切要求。為了提高“兩課”的教學實效性,除了通過教學計劃內顯性課程的實施外,還要加強隱性課程的建設,如開展“學術報告”及“專題講座”都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素質教育的很好的形式。

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灌輸”法,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獲取最新的資訊,加強同學生的交流、互動、合作,鼓勵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4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關鍵詞:初中教育 思想品德 改革與建議

在現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關注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外,同時還必須要強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在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的同時,教師還必須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通過德育教師能夠比較好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真正的取得進步,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只有這樣,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才算是真正的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基礎。

1、點撥思路,在探索中閃爍智慧火花

學習過程是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學生思維的過程受“思路”的影響,良好的思路就像架起一座引橋,很快地把學生引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教師科學點撥,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校正路線,使學生立即抓住“課眼”,循序漸進。良好的點撥引導會使學生明確思維方向,而且會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輻射延展,形成發(fā)散式思維走勢,多角度、多渠道的去思考、分析問題。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重在啟發(fā)思考,妙在適時點撥,巧在點撥中導思,把學生引向深處思考。點撥要“點”得適時,“撥”得及時,在學生思維“憤悱”之際,在思維最佳處突破,才能撥動心靈之弦,啟迪智慧之火花。

2、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發(fā)展,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過去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拿著課本進行教授,這就使理論居多的思想品德課聽起來抽象枯燥。而如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極大地滿足學生對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需求。例如,在教授“生活的多姿多彩,生命的寶貴”相關知識時,為了展現出生命在生活中的精彩與珍貴,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學生通過多媒體能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絢麗。因此,將多媒體技術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是思想品德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和授課目標都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每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張弛有度,讓學生的精力得到調節(jié),從而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3、面向全體學生,建立興趣小組

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學生進行人格品性教育的一門素質教育課程。它的授課內容決定了它需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因此教師必須隨時保持對每位學生的關心,著眼于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舉止,保證每位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都走在社會前列。

初中生正處在性格相對沖動、叛逆的青春期,部分學生可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思想問題,這決定了校方必須開設思想品德教育這一課程,對學生們思想方面存在的誤區(qū)和錯誤觀點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改進。這一必須性與學生的年齡、性格息息相關,但也充分說明了這些問題的存在大多是性格沖動的產物,而非學生品質上存在的問題。是以,對于那些存在思想偏激現象或對相關問題懷有困惑的學生,以及那些學習能力不高,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必須保持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并給予他們適當的幫助。

4、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展的步伐

在教學實踐中,要敢于探索和打破常規(guī)的教育方式,走出一條與時代相接軌的、切合實際的教學新路子。要使這門學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說教,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思想教育性和知識性,又要有能調動學生的趣味性,寓教育性和知識性于趣味性之中。什么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不因循守舊、人云亦云,不迷信權威,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努力開拓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和方法,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規(guī)律。

5、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情景教學是一種與創(chuàng)新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制造一種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條件和氛圍,使學生在客觀情境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從而激發(fā)其相應情感,由此引導學生關注教學內容,產生積極的態(tài)度傾向,把激起的強烈情感投入教學活動,進而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的需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此教師首先自己應刻意求新,不因循舊習,勇于拋棄說教和陳規(guī),努力形成有利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其次,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巧設疑問,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再次,教師要呵護學生每一個具有新意的沖動和念頭,珍惜他們每一個帶有創(chuàng)意的言行。

6、呵護學生

要耐心輔導,逐步提高,充分考慮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以易到難,循序漸進。課堂45分鐘很重要,但課外也很重要,平時自己要多花時間。在課外,要組織差生給予耐心輔導,特別像我們這樣的農村中學,學生基礎差,只有耐心輔導,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經常利用早晚自己等課余時間進行輔導,主要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多啟發(fā)、多引導、鼓勵他們。經過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總結:

在現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限制,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引入現代教學思想,同r教師必須要注意,現代教學思想必須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夠真正的找到其運用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積累,通過實踐找到運用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的最有效的途徑。此外,教師還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緊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保證現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第5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素質教育;教學法

德育是中小學教育的核心,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動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提高21世紀青少年品德素質,是促進國民整體素質的關鍵。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認真學習了《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大膽設計了“讀、想、議、講、演”教學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促進其整體素質全面發(fā)展。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師生都“備課”,課堂巧安排

鉆細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是完成品德課教學的關鍵。在備課上,我力求從學生思想狀況的實際出發(fā),從培養(yǎng)學生素質出發(fā),認真分析教材,力求做到明確教材任務,弄懂教材內容設置(如插圖內容,文字內容),掌握社會信息,不但要自己吃透教材,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素材”,做好接受教育的思想準備。我認為教師在備課時,先安排學生“備課”,這樣才能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才能取得最佳收效。

二、讀、思、議、講、演素質處處觀

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理解、尊重、相信學生,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情感的橋梁。特別是品德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實際出發(fā),大膽創(chuàng)新靈活地使用教材,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于接受,達到教育效果。

我在嘗試“讀、思、議、講、演”教學法時,巧導入題細讀文,恰當選擇切入口。巧導體現在巧設懸念法、以奇激情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等。強調讀文,培養(yǎng)學生理解、觀察能力。以“讀”引“思”,以“趣”促“思”,激發(fā)學生思維進入最佳活躍狀態(tài)。我用鼓勵性的設問,常常引發(fā)學生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或聯(lián)想,于是我適時點撥“議一議”,學生思維進入,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自然要搜集一大堆學校、社會現象加以論證。經過議,觀點明確了,是非分清了,美丑辨明了。教師及時小結“講一講”,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高度。為了強化課堂教學目標,我常常采用“演一演”的手法,讓學生進入“角色”,學生學習情緒再次出現。優(yōu)美文雅的語言,高尚的情操,耐人尋味的結局,著實使人激動不已。

第6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一、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

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十課寫道:“創(chuàng)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fā)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币虼?,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現在很多學校的思想品德課都安排有時政播報時間。這一安排,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最近發(fā)生的重大時政,讓學生嘗試著解讀其發(fā)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結果或產生的影響以及應對的措施等。由于學生對時政的分析能力有限,也許會出現許多幼稚的觀點,此時教師應該以“言之有理即可”作為評價標準。如以“2008年有民眾提議北京機動車實行單雙號長期限行”為背景,讓學生分析這種做法是否可行。學生討論熱烈,有的從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角度出發(fā),認為這種做法可行并堅決支持。有的從交通堵塞的角度出發(fā),認為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可以偶爾實行。有的則認為,如果單雙號長期限行,帶來的必然結果是很多單位或個人為了出行方便增加車的數量,并通過某種手段將車號分別定為單號和雙號,這樣就可以每天出行。從長遠看,這樣不僅起不到控制車輛出行的目的,還會使車的數量激增,帶來更嚴重的交通堵塞。因此,這種做法是堅決不可行的。顯然,最后一位同學的分析更全面、更有道理。但是,教師不可以否定前兩位學生,他們的回答都“言之有理”,教師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才能大膽參與到討論、探究中來,積極關注社會生活,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二、形式多樣的課下作業(yè)

作業(yè)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意識。因此,教師不僅可以布置書面作業(yè),也可以布置形式多樣的課下作業(yè)。

1.布置探究性作業(yè)。

探究性作業(yè)是教師為學生布置的探究性任務,這種任務主要是利用課外時間完成的。布置探究性作業(yè)能夠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擴展學習內容,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防患于未然”一框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前網絡搜索、查閱有關法規(guī)等方式進行探究,了解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實施哪些犯罪行為會受到刑事制裁。通過探究,學生不僅對本知識點有了深刻的理解,提高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會有意識地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

2.布置調查性作業(yè)。

所謂調查性作業(yè),主要指通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分析調查所得數據和資料,從而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感受社會,提出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建議性的方案。教師可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能引發(fā)學生去調查、實踐的材料,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要求學生把這些調查實踐的東西寫下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思維能力。例如:在講九年級第四課“我國人口、環(huán)境、資源的現狀”的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對當地的人口分布年齡狀況、河流、耕地、樹木的覆蓋率、企業(yè)資源利用率等進行調查,然后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相關結論。有了親身實踐,學生對課本知識就產生了感性認識,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3.布置家務勞動、社區(qū)活動、義務勞動。

近幾年來,我國青少年的勞動“答卷”一直令人擔憂。各種媒體不斷報道有關當代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差的現象。某縣婦聯(lián)對該縣一所重點中學七年級的學生做過一次調查測試,結果表明:從沒有洗過一件襯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鍋白米飯的占84%,不會和不敢使用電飯鍋、液化氣爐的占67%。

忽視勞動教育,會使孩子不尊重勞動,甚至看不起體力勞動者。沒有經歷過勞動磨煉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不愛惜勞動成果,不理解父母,不愛護公共財物。因此,加強青少年的勞動教育,讓他們在勞動中培養(yǎng)實踐能力、提升道德品質、形成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如教師在講授九年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的內容時,就可以給學生布置如下作業(yè):在家?guī)透改缸鲆恍┘覄談趧?;在社區(qū)做一些公益活動;在平時多參加一些義務勞動。這項作業(yè)可以不拘泥于課程時間安排,可每周或每月布置一次,通過家長、社區(qū)等的反饋意見來進行評價。

三、充滿挑戰(zhàn)的開卷考試

考試是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和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課程改革以來,思想品德學科的考試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疾榈姆绞揭察`活多樣。近幾年來,河南一直采取開卷考試的形式,試題以考查學生的能力為主。如下題:

材料一:展示中國發(fā)展新貌,薈萃世界文明精華。舉世矚目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4月30日晚隆重開幕,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齊聚黃浦江畔,共同見證這一難忘時刻。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后我國舉辦的又一國際盛會,也是在世博會159年歷史上第一次由發(fā)展中國家舉辦。

材料二:上海世博會河南館以“國之中,城之源”為主題,其標志取名為“龍城”,以印、龍為主要元素,以篆書體“豫”為主體形象,神似人物或一個場景(勞作、唱豫劇),給人以無限遐想。吻合河南的歷史文化背景和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理念。世博會河南活動周定于7月13日至17日舉辦,屆時將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宣傳河南、展示河南。

“看世博,知世界”活動正在進行中,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1)請談談我國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重要意義。

(2)請推薦兩種獨具我省特色的展品或項目參加河南活動周。

(友情提示:可從歷史文化類、土特產類、民俗類、知名品牌類等方面入手)

(3)如果有幸參觀世博會,你將如何向世人展示中國當代中學生的風采?

第7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6-0067-02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僅應該傳授知識給學生,更應該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在中學的政治課教學中,同樣應該如此。而在當前的中學政治教學中,老師注重的僅僅是知識點的突出,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只圍繞著這樣一個目的展開,即“考試的分數”。學生為了學而學,老師為了教而教,教學依然是圍繞著“應試教育”而展開。那么我們如何實施中學思想政治課中的素質教育呢?這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素質教育

關于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guī)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學的思想政治課對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學政治課中實施素質教育大有必要。

二、在思想政治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需要。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崩蠋煹慕淌菫榱藢W生更好的學,當然,學生的學不僅包括了學習知識,還要學會怎樣學習,學生接受教育的年限是一定的,而需要學習的知識卻是無限的,當今社會我們提倡終身學習,而如果學生沒有學會如何學習,終身教育也就成為空談,無法實現。所以說,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從它的名稱看,思想政治課指向的是人的思想這個復雜的對象,它要解決學生當前的思想現狀與統(tǒng)治階級所要求達到的思想要求之間的矛盾,它解決的是思想問題,而思想問題往往比其他問題都難以解決,對于中學生來說尤其如此,中學生處于人生中叛逆的年齡段,處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激變期”,他們渴望學習知識,卻又缺乏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他們積極上進,卻又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思想政治課對他們來說顯得異常重要。鑒于思想政治課對中學生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一直以來我們的思想政治課總是通過課堂這個主渠道、主陣地進行的,因此,我國學校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視是不言而喻的。但在今天,中學的思想政治課依然是以老師的教為主,側重于政治理論知識的傳授,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考出好的成績,一味的給學生劃重點,強調死記硬背,這樣習得的知識考試一過全都無影無蹤,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把握,就別說內化為思想、外化為行動了。這樣的政治課變得索然無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大而空的理論絲毫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加上這門課也不是主干課程,而是選考科目,學生幾乎不會重視這門課。因此,思想政治課的改革亟待提上議程,這門課的重要性大家皆知,而要改變目前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嚴峻局面,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行素質教育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

2.學生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需要。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指向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的宗旨和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要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思想政治課既要教育學生、引導學生、鼓舞學生,又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是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希望,初中的學生處于這樣一個時期,學校老師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不僅在智力上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還要讓他們成為身心健康的人。如果說其他功課主要是讓學生習得知識,那思想政治課就應該讓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和體魄。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更側重于學生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思想政治課給人的感覺是一門政治性、原則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往往覺得這門課的嚴肅性高于它的靈活性,而要在這門看似政治性、原則性、嚴肅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

三、中學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思考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集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歷史學、法學、心理學于一體。在初中,它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法律意識、社會發(fā)展常識和基本國情的教育,從而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和道德觀念上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學思想政治課要實施素質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轉變教師觀念。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老師如何實施教學很重要。目前,相當一部分中學老師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嚴肅性有余,活潑性不足,政治課顯得枯燥乏味,學生上課的興趣不佳,積極性無法被調動,這就使得思想政治課應有的作用沒有得到發(fā)揮。而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傳統(tǒng)的觀念依然在作怪。傳統(tǒng)的觀念使得政治老師認為,中學政治課并非主干課程,尤其是在初一、初二,該課程的地位遭到嚴峻挑戰(zhàn),老師的地位被邊緣化,不被重視,很多老師甚至覺得自己投錯了胎,人生走錯了方向,老師的這種微妙的情緒會在課程中無意識的傳給學生,從而給學生一種暗示,那就是這門課程真的不重要。其實老師的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應該說我國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中學政治課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絲毫不應懈怠。因此,政治老師上課應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挺直腰桿子,理直氣壯,只有老師重視了這門課程,學生才會重視。

2.提升教師素質。民族的振興在于教育,而教育的關鍵在于老師,老師是教學的主導,老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中學思想政治課要實施素質教育,老師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老師的素質不僅包括老師自身的知識文化素質,還包括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等。一個老師如果具備良好的知識文化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就可以在無形中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必然會受到學生的尊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8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一、素質教育的含義與重要性

(一)素質教育的含義

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課堂教學模式由原來的老師講解時間占據整個課堂而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等方式,掌握課堂學習內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維能力。這與傳統(tǒng)而又死板的應試教學模式是截然不同的,應試教育培養(yǎng)出很大一部分高分低能的學生,這種填鴨式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試卷分數,而從根本上忽略了學生自身道德精神與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這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在當今社會,我們提倡素質教育,意義就在于,我們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新技術、新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而不僅僅是一臺考試機器。

(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提高學生自身的基本素質。而將素質教育滲透進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能夠起到更積極的推動作用。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也與素質教育的根本理念不謀而合,在科技與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物欲橫流的社會也在沖擊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念。我們所處的社會是豐富多彩的,如何能夠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保持自我,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最正面的引導,讓學生的根基打得足夠穩(wěn),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如何將素質教育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完美結合

(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條件,結合學生的學習程度來制定課堂教學內容。而課堂教學內容的實施方法可以使用“任務法”“討論法”“競技法”等等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具體實施步驟為:老師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課堂上先將學生分組,然后提出針對教學內容而設計的相關問題。同學們分組進行討論、歸納、總結。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提出新的問題由別組同學回答,最后通過學生自己的預習、理解、歸納來掌握課堂學習目標,教師在課堂上只起引導作用。

我們不難發(fā)現,在實施這樣教學方法的課堂中,學生們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學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被調動了起來。他們在小組討論中積極配合,表達自己觀點,同時在與他組的競技中踴躍表現,為團隊爭光。教師把握住課堂的節(jié)奏,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接近答案,營造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做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小組合作的競技方式,更讓學生有了團隊合作的概念。這樣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堂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思考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二)加強指導初中生的學習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素質教育所倡導的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教師要做的,不僅要完成知識的傳播,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健康有效的學習方法。首先教師在課前一定要讓學生進行預習,然后在課上通過討論、聯(lián)系、實踐等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而針對重點難點教師要多加案例進行精講,同時讓同學們對重難點提出問題,再由教師引導學生解決。通過反復不斷地練習、鞏固學生們對知識內容的掌握,也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fā),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有效途徑。

(三)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第9篇:素質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范文

關鍵詞: 思想政治; 素質教育;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27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8631(2010)03-0177-01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筆者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在現代教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fā)展的主體,課堂教學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只有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個性得到充分尊重,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心境和氛圍,他們才會消除自卑心理,解除師生之間的障礙,敢于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敢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我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老師與學生、優(yōu)生與差生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在知識構成和認識上的差異,褒獎優(yōu)生、鼓勵差生,允許學生對不懂的問題當場向老師提問;允許學生在提問或回答時出錯;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在課堂開展廣泛的民主討論,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獲和發(fā)展。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既當導演又唱主角,學生充其量僅僅是一群好觀眾。現代課堂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應該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唱主角,教師當好導演,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這是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抓宏觀調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始終,達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覺悟的統(tǒng)一。如:我在講授《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一框時,首先讓學生閱讀楷體引言故事,獲得發(fā)現青霉素的有關信息。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發(fā)現青霉素是一件偶然的事嗎?學生對這一問題思考與簡單的討論后切入正題:“前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矛盾在事物發(fā)展中的作用,那么我們在生活中如何應用這一原理呢”?有的同學回答:“要重視內因的作用”。有的同學說:“外因也要重視”。我又啟發(fā):“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啊”!學生馬上回答出“要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再進一步引導:“我們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怎樣堅持內因外因相結合?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如何把內外因結合起來?”這時,有的同學進行思考;有的同學開始閱讀課本尋求答案。在閱讀與思考的基礎上自己總結出具體方法。最后,在課堂練習中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列出西部大開發(fā)的內因、外因,并回答出怎樣把二者結合起來。

三、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從內外因的關系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教師是啟迪、誘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我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時,首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當前時政熱點、重點,分析學生比較關注的現實問題。如玉樹地震、中東問題、西部大開發(fā)問題、下崗再就業(yè)問題、我國擴大內需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等。使同學們確實感到學了思想政治課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思想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有很大的使用性。其次,我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喜悅和快樂。如:引導同學們自己對知識對比、分析,發(fā)現新問題,獲得新知識,使他們感受發(fā)現的喜悅;鼓勵、表揚在課堂中問題提得巧、新穎、見解獨到的同學,讓他們的求勝心理得到滿足;啟發(fā)學生找出事物的規(guī)律和認知技巧、使他們感到成功的快樂;講授留有余地,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學生具有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勇于打破常規(guī),去擴展認識、深化認識、發(fā)展認識;才能去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我首先教育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要勇于探索,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不怕失敗。其次,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辯論和小創(chuàng)作。如:學習了高一商品的概念后,讓學生在課堂中辯論哪些勞動產品是商品,哪些不屬于商品;學習了高二哲學后,讓學生創(chuàng)作哲理格言;在高三總復習時自編高考模擬題等。給學生提供示展才華的機會。

以上四個方面的做法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堅持課堂教學的平等性原則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四個方面的內容貫串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始終。

高中思想政治課,由于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知與行的統(tǒng)一。這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我個人認為:

1. 加強自學

政治課教學不同于理科教學,理科教學的一些知識必須在教師指導下講解下才能明了,并通過大量訓練才能準確把握。而政治教材內容學生一般都能看得懂,真正難懂的地方只是少部分,這便是教師講課的重點。而其他更多的內容則可以要求學生先自學,并通過自學,涉獵新的領域,擴充知識面。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提出具體要求和目標。既可安排課本內容,也可適當選擇相關的課外知識介入,讀一些政治理論性報刊雜志和教學參考書。如《半月談》、《時事》、《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等等。如引導初二的學生涉獵與教材聯(lián)系密切的法律知識書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做到有的放矢,忌求大好空。在自學中要給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組織他們相互討論學習心得,激發(fā)學習政治的興趣。引導得好,一定會有收獲。

2. 重視預習

對學生的預習,教師不能只停留在上課時隨便布置一下,便讓學生自行處理,這樣會流于形式。而正確的做法是教師一定要留出思考題,要學生做,最好是要學生每人準備一本預習本,把相關問題做好。上課前要交給老師檢查,檢查時,注重學生的難點、疑點,以便講課時心里有數。教學中,這也是一種好的辦法,素質教育也能得到一定的效果。

3. 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