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森林消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多樣地貌 森林防火 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15-01
所謂多樣地貌是指在同一區(qū)域內分布有不同面積的各種地形,也就是由平原到丘陵再由淺山到深山的過渡帶。由于國家對生態(tài)建設的高度重視,林業(yè)發(fā)展進入快車道,隨之而來地形的多樣化,林下植被的多層性,導致森林火險級別不斷攀升,高火險天氣逐年增多,嚴重威脅到林區(qū)生態(tài)系統安全,現就多樣地貌森林防火工作提出對策。
1 問題分析
1.1 火情處置不力。主要原因:
1.1.1 從不同地貌來看:高海拔深山區(qū)是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區(qū),地形復雜,隨著林區(qū)生態(tài)游不斷升溫,林區(qū)游人倍增,管控難度大,加上林下枯枝落葉較厚,上有雜灌覆蓋,一旦發(fā)生森林火情,不易發(fā)現。丘陵淺山區(qū)則是樹木稀疏,雜草叢生 ,新增造林面積逐年增加,到了冬季天干風大,遇火就燃,火勢蔓延迅速,難以控制。平原到丘陵再到淺山的過渡帶則是小道眾多,生產活動頻繁,極易發(fā)生火情。
1.1.2 從巡護人員來看:一是林區(qū)管護人員有限,主要以公益林護林員為主,參加的管護人員普遍老齡化,森林面積大,管護人員少,往往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 二是招聘的護林員大多為就近農民,農忙、節(jié)日時段防火巡護出現脫節(jié)現象。
1.1.3 從巡護責任來看:公益林護林員報酬低,工作條件艱苦,缺乏工作積極性;其他管護人員,大部分由政府人員兼職,到了防火期臨時拼湊,責任心不強,防火意識淡薄。
1.2 撲火能力有限。 一是缺乏撲火經驗?;鶎幼o林員缺少專門系統的撲火訓練,遇到火情,不知所措,很容易釀成事故。二是撲火人員行動遲緩。林區(qū)居住人員分散,發(fā)生火情撲火不及時。三是基層撲火力量薄弱。發(fā)生火情主要靠基層力量,其他防火力量遠水不解近渴,貽誤戰(zhàn)機,往往小火釀成大災。
1.3 防火基礎設施差。其主要原因:一是林區(qū)消防通道建設不到位,不能很好利用交通工具及時到達火情現場。二是通訊設備設施不健全,無法準確掌握火場動態(tài),判斷不清,形不成合力。三是缺少開挖必要的防火隔離帶,特別是在農田與林地交接處的防火隔離帶,因農作物秸稈堆積,最容易引發(fā)山火。
2 產生的原因
2.1 客觀原因
2.1.1 森林火災預見難。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fā)性強、地域廣、蔓延快、處置難的自然災害,森林火災的發(fā)生預見性差,無法提前有效預防。
2.1.2 氣候異常。近年來,全球氣溫升高,降雨量減少,高溫干旱天氣成常態(tài),由此造成了森林火災的多發(fā)頻發(fā)。
2.1.3 火源管控難。林區(qū)群眾農時用火、節(jié)日祭祖等傳統行為沒變,增加了野外火源管理難度。
2.1.4 森林火災案件查辦難。一是林區(qū)吸煙亂丟煙頭引起的火災。因煙頭著火得需一段時間,就連行為人自己也不知道是咋引起的,再加上沒有監(jiān)控設施,很難判定肇事者。二是故意縱火。肇事者有預謀的放火,案件偵破難度大。三是森林火災案件立案標準高,受害有林面積2公頃方可立案,稀疏林地或新造幼林地一旦過火,但受害森林面積小,達不到立案要求就無法立案,打擊不力。四是懲處對象的特殊性。放火對象十分貧窮或者是癡、呆、傻人員造成的森林火災,不好依法處理。
2.2 主觀原因
2.2.1 防范不力。一是防火宣傳教育不力。防火宣傳圖形式,不全面,不深入,不能做到全覆蓋。二是領導不力。領導重視不夠,職能和責任不明確。三是督辦不力。督辦人員不能依法依規(guī)辦事,發(fā)現問題不能及時處置。
2.2.2 撲火不到位。一是專業(yè)撲火隊伍不健全,缺乏高素質專業(yè)撲火隊伍,撲火力量跟不上。二是撲火隊員缺乏專業(yè)知識培訓。不能熟練掌握撲火技能,撲起火來沒計劃、沒步驟。三是撲火隊員缺少體能訓練。撲火時隊員體能跟不上,上山撲火動作遲緩,不能一戰(zhàn)到底。
2.2.3 責任追究不嚴。一是不能完全按照防火目標責任書去認真落實。二是領導干部追究責任制執(zhí)行不嚴格。三是對著火單位處罰不嚴厲。
3 防火工作對策
抓好多樣地貌森林防火工作,領導重視是關鍵,應加大資金投入,在基礎建設、宣傳教育、隊伍培訓、引進現代裝備和信息技術上下功夫,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3.1 建立聯防體系。縣與縣之間、鄉(xiāng)鎮(zhèn)與鄉(xiāng)鎮(zhèn)之間、村與村之間等,應建立聯防工作機制,實行不定期情況通報,并實行“肇事者賠償”“所有者支付”原則。
3.2 強化專職隊伍建設。針對特殊的地形地貌,應做到村村建立專職巡護隊伍,各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專業(yè)撲火隊伍,人員根據管護面積確定。
3.3 落實宣傳教育臺賬。要制定年度宣傳教育方案,分時段、分批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宣傳教育進校園、進社區(qū)、進景區(qū)活動。
3.4 建立完善責任制度。不斷完善森林防火預案、應急預案,森林防火目標責任書要簽訂到村、組、護林人員,實行防火責任與報酬掛鉤制。
3.5 森林防火運行機制。建立各項防火運行機制,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森林防火運行機制。
3.6 履行獎懲機制。對森林防火撲火工作中的有功人員,一定要從物質或精神上給以獎勵,對在防火工作中失職瀆人員要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參考文獻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qū);問題;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1.大眾旅游對濕地生態(tài)帶來威脅
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娛樂等美學方面的功能。本地區(qū)重要的旅游風景區(qū)都分布在濕地區(qū)域。景區(qū)等都是以濕地景觀為主體。
2.森林老化生態(tài)功能下降
一方面多年來卓有成效的防火工作使大量成、過熟林保持完好并進一步增多,另一方面過度放牧使林內幼苗難以生長,導致森林天然更新受阻的生態(tài)危機,加速了森林的老化。根據森林調查資料來看,本區(qū)森林資源表現出明顯的衰退跡象。森林資源齡組結構比例嚴重失調,森林的生態(tài)功能下降。
3.濕地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由于不當的開發(fā)利用,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趨于惡化,濕地植被遭到破壞。使多種水禽和依賴濕地生活的河貍、水獺等珍惜動物和鱘鰉魚、細鱗魚、哲羅鮭、北極茴等珍惜魚類失去棲息地,河水泥沙含量大增,濕地物種繁殖受到嚴重影響。動物數量大幅度減少。嚴重影響著濕地的生態(tài)平衡。威脅著生物物種的安全。
4.法制體系不完善,沒有濕地保護資金來源
在我國三大生態(tài)系統中,森林和海洋均已通過立法得到保護,唯獨濕地無法可依。這是導致濕地問題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制約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濕地保護與管理在具體操作中的困難。
二、規(guī)范化管理措施
1.規(guī)范化管理體系建設措施
逐步建立適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發(fā)展的管理機構、人力資源、內部管理、規(guī)劃編制、區(qū)界勘定、資源管護、建設項目及資源開發(fā)、科研監(jiān)測、宣傳教育、社區(qū)共管等規(guī)范化管理體系。
(1)管理機構建設
保護區(qū)管理機構建設是保護區(qū)的首要任務,只有建設好保護區(qū)管理機構,才能有效的管理保護區(qū)?!蹲匀槐Wo區(qū)條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規(guī)范化建設和管理導則》規(guī)定。自然保護區(qū)應設置獨立的管理機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應盡可能由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qū)主管部門直接管理。
(2)合理配置人員,強化專業(yè)培訓
通過優(yōu)化內部職能科室設置,細化職能和責任。主要強化對保護站、科研監(jiān)測、宣教培訓及社區(qū)共管專業(yè)人員的配置。每個保護站配備專門人員,長期駐守;設置科研監(jiān)測小組,專門從事科研監(jiān)測工作,對保護區(qū)自然地理、地質環(huán)境、生物多樣性和人文資源等背景情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強化宣教培訓及社區(qū)共管工作,設置職能科室,工作日?;⒁?guī)范化。
(3)強化內部規(guī)章制度,做好檔案管理
進一步健全內部規(guī)章制度,強化落實措施。主要包括崗位責任、人事聘用、財務、宣教、培訓、巡護、監(jiān)察執(zhí)法、社區(qū)共管、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
(4)進一步做好保護區(qū)規(guī)劃和邊界劃定
按照國家環(huán)保部核定的范圍進一步做好邊界勘定和功能區(qū)劃工作。準確掌握自然保護區(qū)的邊界和核心區(qū)、緩沖區(qū)、實驗區(qū)的界限范圍。繪制具有準確經緯度坐標網格的功能區(qū)劃圖、水域使用現狀圖等圖件,進一步明確保護區(qū)水域使用權。
(5)強化資源管護
保護區(qū)要繼續(xù)完善資源管護網絡體系建設。優(yōu)化管理方案,實施舉報獎勵制度,增強激勵機制。建立一支以保護區(qū)輻射轄區(qū)鄉(xiāng)鎮(zhèn)、保護站、林場、村組和協管員齊抓共管的網絡體系,強化管護隊伍。
(6)科研監(jiān)測
目前,保護區(qū)的科研監(jiān)測十分脆弱,要制定科研監(jiān)測發(fā)展計劃,加強與相關高?;蚩蒲袡C構合作,積極參與和支持有關自然保護區(qū)科學研究工作,積極在國內外期刊雜志上發(fā)表科學研究論文、參加各類學術會議。
(7)宣傳教育
制定宣傳教育計劃,推動宣傳教育工作日?;?、規(guī)范化。
(8)社區(qū)共管
自然保護區(qū)與保護區(qū)所在鄉(xiāng)村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社區(qū)共管活動。積極爭取資金,用于生態(tài)補償,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規(guī)范化設施體系建設措施
建立適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發(fā)展的管護、科研監(jiān)測、宣傳教育、辦公及后勤保障規(guī)范化設施體系。
(1)管護設施建設
保護站建設。在現有基礎上。規(guī)劃建設保護管理站,配備辦公、消防、野外調查、日常巡護、執(zhí)法、通訊、交通及必要的生活設施設備和動物救護、病蟲害檢疫防治等設備。巡護和執(zhí)法設備應能夠滿足巡護、執(zhí)法和應急反應的需要。
(2)科研監(jiān)測設施建設
科研中心建設。與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單位合作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科研中心,包括實驗室、科技資料室,并配備各種調查、試驗、科研輔助設備,配備相應的野外調查設備及動物監(jiān)控設備,滿足保護區(qū)常規(guī)監(jiān)測的需要。定位監(jiān)測站建設。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定位監(jiān)測站,以監(jiān)測自然生態(tài)系統、野生動植物種群、生態(tài)環(huán)境及自然遺跡的動態(tài)變化。
(3)宣傳教育設施建設
宣教中心建設。設置宣教場館,宣教場館可設置陳列展覽室、多媒體放映室、圖書資料室等,并配備宣教、通風、除濕、防火防盜等設施設備。網站建設。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網站,使其成為保護區(qū)對外宣傳交流的窗口。
關鍵詞 農資競爭;無人直升機;植保技術;飛行植保
中圖分類號 S2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3-0136-03
當今世界普遍興起的綠色農業(yè)、有機農業(yè)、精準農業(yè)和數字農業(yè)[1],迫切需要植保技術的變革,研發(fā)相應的綠色植保、有機植保、精準植保、數字植保和飛行植保。其中,飛行植保當是日益興旺的新興產業(yè)。飛行植保就是用飛機防治農林業(yè)病蟲草害或相關的作業(yè),也可稱為空中植保、航空植?;蝻w機植保技術。近年來,由于受全球氣候異常、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農作物病蟲草害發(fā)生的面積在不斷擴大,暴發(fā)性的病蟲害災難時常發(fā)生,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病蟲草害防治的面積、病情和難度都在加大。以前,我國的飛機防治多采用固定翼飛機,這類飛機的起飛和著陸必須使用跑道,飛行速度快,作業(yè)效率高,但是藥物漂移較多,精準度較差,容易造成農藥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因此,不適應于復雜地形作業(yè)或障礙物多的作業(yè)環(huán)境以及家庭聯產承包的中、小田塊的病蟲害防治,更不適應慢速度的超低空飛行防治作業(yè)。另外,由于病蟲害的突發(fā)性(如2012年東北地區(qū)暴發(fā)的玉米粘蟲),一般的地面噴霧設備或人工噴灑由于效率太低,根本不能及時撲滅病蟲害,同時安全性也很差。近年來,無人直升機噴霧設備的研究與應用在美國、日本、韓國等發(fā)達國家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2-4]。在我國,由于缺乏先進的無人直升機植保技術和控制裝置,使我國飛行植保的應用水平不適應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借鑒發(fā)達國家飛行植保發(fā)展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現狀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飛行植保發(fā)展路徑實屬當務之急。
1 飛行植保的由來
在飛行植保這個新興領域,美國、日本、韓國等發(fā)達國家走在前列。他們在器械設備研制、藥劑研制、智能化裝備及植保應用技術等方面為我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1.1 美國航空植保由來已久
美國航空植保經歷了由有人駕駛直升機植保技術向無人機植保技術的過渡。20世紀中期以后,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逐步形成規(guī)?;拇笮娃r場,采用專業(yè)化、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相應地,建立了以大型植保機械和航空植保為主體的病蟲草害防治體系。目前,美國擁有農用飛機20多個品種9 000多架(13%為農用直升機),占世界總擁有量的28%,平均2萬hm2耕地就有一架農用飛機[5],65%的農業(yè)化學處理是由飛機承擔的。由于美國面積廣闊,耕地集中在大規(guī)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因此農用飛機以作業(yè)效率較高的有人駕駛固定冀飛機為主。作業(yè)項目除了包括航空播種、施肥和噴灑農藥外,還拓展到人工降雨、森林滅火、空氣清潔、旅游觀光等方面[6]。由于無人機起飛時不需要跑道,在飛行中機動靈活,生存力較強,具有其他一些飛行器不具備的獨特的飛行能力。目前,美國60%以上的農藥噴施是由專業(yè)的植保公司運用無人智能機械完成的。
1.2 日本直升機植保技術居領先地位
日本直升機植保技術居領先地位,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將無人直升機用于大田作物、果樹和蔬菜的病蟲害防治、施肥和品質管理上,還應用于田間監(jiān)測,如判斷水稻作物的田間生長狀態(tài)。早在1990年,日本山葉公司就率先推出了世界第1架有效載荷為20 kg的無人直升機,此種飛機主要用于撒布農藥,由于其獨特的優(yōu)點深受農民的歡迎。據2006年資料顯示,日本水稻種植面積近169.2萬hm2,且經營規(guī)模相對較小。這樣的生產條件非常適合無人機的作業(yè),因為機身尺寸小、重量輕、操控非常靈活、適應區(qū)域廣,作業(yè)效率高、噴灑效果好。因此,日本農用無人機因其獨特的優(yōu)勢得以快速發(fā)展,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 400多架,僅YAMAHA用于農林業(yè)方面的無人機的“RMAX”系列就有1 200架以上,RMAX 無人直升機可噴灑農藥7~10 hm2/h,一架RMAX每天可噴灑農藥80 hm2,而且節(jié)水省藥非常明顯,1 hm2稻田僅用農藥1 L,用水7 L??梢哉f,在日本這種無人直升機播種、耕作、施肥、噴灑農藥、病蟲害防治等無所不能。日本無人機的防治面積從1997年的20萬hm2增加到2005年的60萬hm2,年均增長20.1%,已經超過了有人駕駛直升機的防治面積。目前,日本國內水稻種植總面積的45%都靠無人直升機來進行病蟲害防治[7]。日本總約533.33萬hm2農田常年保持近3 000架無人直升機作業(yè)。日本還重視飛行人才的培養(yǎng),已經取得執(zhí)照的操控人員(飛手)達到6 000多人。因此,在日本采用無人機進行農業(yè)生產已成為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趨勢之一[8]。
1.3 韓國飛行植??焖侔l(fā)展
農用無人直升機于2003年首次引進韓國,其后,每年都在增加數量,目前全國共有73架(圖1)。其中約80%歸于各地方的農協會所有,其余的則是營農組合法人或個人接受政府援助購置。韓國的農林水產食品部和農協中央會計劃以后每年增加100架,到2013年共增加到500架[8]。全羅南道綠色農業(yè)科科長尹成浩說:“由于人口架構的老齡化和女性化日趨嚴重,農村人口急劇減少,這種情況下只能利用無人直升機了,以后還會利用無人直升機來進行播種和噴灑農藥,它們的用途會更廣?!?/p>
2 飛行植保在我國的興起
近年來,尤其是近2年來,全國各地都積極開展了無人直升機的研發(fā)和應用。機型越來越多,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推廣速度越來越快,技術研究越來越深入。
2.1 無人直升機飛行植保應運而興
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農、林業(yè)生產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和重要意義,發(fā)展農林業(yè)生產是有關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目前,病蟲害仍然是我國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天敵”,每年因病蟲害造成的糧食損失在15%以上,防治費用也十分可觀。未來我國1.2億hm2農田將容納年均過10億元的無人機械設備市場和年均超100億元的植保服務業(yè)務量。因此,植物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當前國內主要依靠于化學防治,化學農藥防治效果除受藥劑本身性質和性能制約之外,施藥的時機、技術質量及藥械等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
我國從1951年就開展航空施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當時主要在大面積的墾區(qū)、森林和農場進行噴灑作業(yè),機型多以固定翼飛機為主。60多年來,直升機出現了貝爾-212型、米-8型、米-171型機型的更替。目前,國內通用輕型無人機主要有蜜蜂16共軸式無人駕駛直升機,Z-3無人直升機,wD100型無人直升機、天鷹-3和AF811等。我國引進的國外先進輕型飛機,如美國RoBNSoN公司生產的R22輕型直升機等可應用于吊桶吊囊滅火,將水注入到用PVC制成的吊囊、吊袋(容量為0.5~1.5 t)中,用直升機吊掛到撲火現場,供機動泵、水槍使用,方法簡單易行,設備造價低廉,效果良好。北京市2/3是山區(qū),山區(qū)地形復雜多變。為了發(fā)揮航空護林優(yōu)勢,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北京市政府決定,今后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開展直升飛機森林滅火工作。直升機可利用吊桶吸水直接撲火,也可運送森林消防隊員和撲火物資[7]。直升機除了森林消防以外,還用于病蟲害防治工作。2003年,梁家林等人對飛機噴灑技術在防治美國白蛾當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試驗結果表明,對美國白蛾集中連片發(fā)生的林區(qū)采用直升機防治,取得了比較滿意的防治效果[8]。
在我國,無人直升機植保技術之所以得以快速發(fā)展,主要在于它具有高效、節(jié)水、優(yōu)質、全能、安全、便利等多項獨特的優(yōu)勢。如無人駕駛小型直升機具有作業(yè)高度低(1~10 m),農藥用量少(使用超低容量液劑、熱霧劑及超低容量靜電制劑,施藥僅為3 000~7 500 mL/hm2,電動無人直升機噴灑技術采用噴霧噴灑方式至少可以節(jié)約50%的農藥使用量,節(jié)約90%的用水量),重量輕(整體尺寸小,轉向起降靈活,可空中懸停,無需專用起降機場),防治效率高(1架飛機可完成施藥0.13 hm2/min,1 h完成施藥超過6.67 hm2);防治效果好(旋翼產生的向下氣流有助于增加霧流對作物的穿透性,飄移少),遠距離遙控操作(噴灑作業(yè)人員避免了暴露于農藥的危險,提高了噴灑作業(yè)安全性),智能化程度高(GPS衛(wèi)星定位導航,可以自動規(guī)劃航線,自主按航線飛行并可自主接力,即斷藥補藥后,從斷藥點開始續(xù)噴,可以減少人工漏噴重噴的現象),飛行穩(wěn)定(飛行自穩(wěn)系統帶GPS模塊,高精度姿態(tài)傳感器,可實現自動增穩(wěn),漂移校正,自動巡航等)等諸多優(yōu)點。另外,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源成本。電動無人機折舊率更低、單位作業(yè)人工成本不高、易保養(yǎng)。同時,飛機本身價格15萬~50萬元,防治用工費用與人工相當,都在植保企業(yè)和農民的可接受范圍之內。這樣,在小麥、水稻、果樹、棉花等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中以及授粉、監(jiān)測等相關作業(yè)中廣泛應用是完全可能的。
2.2 南方沿海地區(qū)先行先試
我國南方及沿海地區(qū)因經濟發(fā)達和地形復雜,對飛行植保進行了先行先試。首先將直升機植保技術應用于柑桔病蟲害(紅蜘蛛)防治上(廣東德慶噴灑1%阿維菌素熱霧劑,3 d后防效82%);廣西的甘蔗田利用無人直升機噴灑增糖劑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海南省三亞林旺水稻種基地,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農機化研究所等單位共同主辦了“雜交水稻機械化種子生產暨農用無人直升機輔助授粉和施藥技術”的現場觀摩會,袁隆平、朱英國和羅錫文等院士現場指導;湖南省華容縣利用TH28直升機噴灑森得保防治楊小舟蛾(7 d后防效達82%);在浙江、成都、珠海等地都先后利用無人直升機噴灑農藥在水稻、油菜等作物上進行病蟲害防治,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和統防統治經驗。
2.3 中原經濟區(qū)蓄勢待發(fā)
2012年3月17日總理觀看了舞陽縣1.07萬hm2高標準糧田的無人直升機一噴三防現場演示(中央新聞聯播)(圖2),從此拉開了中原經濟區(qū)飛行植保的序幕。5月8日,由廣西田園、河南農業(yè)大學和河南平安種業(yè)聯合主持的產學研結合項目無人機GPS定位一噴三防(防治穗蚜等)現場會在溫縣國家糧豐工程百畝方中進行(河南新聞聯播),經河南農業(yè)大學專家測定,效果良好(1 d后防效達79.6%,3 d后達100%)。其后,新鄉(xiāng)、睢縣、永城、尉氏等地也先后利用無人機植保技術進行了小麥及林木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中原經濟區(qū)的其他省市也相繼進行了直升機統防統治工作,如山東省防治林業(yè)病蟲害,安徽、山西、河北等地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等。
應該說,中原經濟區(qū)的飛行植保僅僅是個開端??上驳氖?,勢頭非常好,不少地方和單位都是蓄勢待發(fā),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一是研發(fā)主體多元化。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如廣西田園公司尉氏金田地與西安中航618研究所研制成功的AF811機型已經在林果、大田作物上成功應用。再如安陽全豐公司與無錫漢和航空公司聯合研制農用無人機及其藥物的同時,還建立了人才培訓基地,開辦了初、中、高級培訓班。目前,開封田秀才公司也利用TXC8-1無人機開展了飛防服務。二是機型多樣化。目前,研制成功正待推廣應用的有超輕型可折疊一體化多旋翼農藥無人機TTA MH3,廣西田園公司的AF811,田秀才公司的TXC8-1,安陽全豐公司的QF26-01,80 ccCD-10無人機機型等。三是服務主體多元化。除了研制公司直接面向社會開展有償服務以外,還出現了農民合作社植保專業(yè)隊、植保公司統防統治專業(yè)隊、農業(yè)協會專業(yè)服務隊,農業(yè)局植保站等多種主體。四是研制服務一體化,研發(fā)企業(yè)的主要動因來自于對農藥產品的促銷。飛機防治是其次,更重要的在于增加農藥、肥料等農資產品的銷售,即無人機植保技術可作為促銷農資的手段,進而提高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飛行植保也有利于擴大企業(yè)的社會影響和服務形象,從而助推了農資市場競爭向空中發(fā)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必須認識到直升機植保技術無疑是農業(yè)現代化進程中一場偉大的變革,必將推進農資市場競爭的空中爭奪戰(zhàn),必將引起我國土地資源、農業(yè)栽培模式、農業(yè)經營規(guī)模等方面的變革,尤其是加速病蟲害統防統治的進程。
4 參考文獻
[1] 黑龍江省農機局.建設現代農業(yè)大力發(fā)展農業(yè)航空[J].今日農墾,2004(2):34-35.
[2] 龔艷,傅錫敏.現代農業(yè)中的航空施藥技術[J].農業(yè)裝備技術,2008,34(6):26-29.
[3] 劉卓.中國農業(yè)航空發(fā)展現狀與展望[J].農機推廣與安全,2001(1):28-29.
[4] 張毅.遙控直升機在日本農業(yè)上的應用[J].世界農業(yè),1997(4):49-50.
[5] 尹錚,喻旋.論農用航空的發(fā)展應用對南昌市農業(yè)生產的促進作用[J].南方農機,2006(4):15.
[6] 劉卓.農用航空與突發(fā)性病蟲害的防治[J].農業(yè)機械化與電氣化,2001(4):32.
關鍵詞: 西江千戶苗寨 鄉(xiāng)村旅游 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發(fā)展
一、西江苗寨鄉(xiāng)村旅游的現狀
西江千戶苗寨,屬貴州雷山西江鎮(zhèn),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苗寨是山區(qū)農業(yè),農業(yè)一直在西江千戶苗寨產業(yè)結構中占據著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人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雖然近年來不少村民外出務工或就地從事旅游接待,但絕大多數居民主要的經濟來源仍然是農業(yè)生產,依然沿襲著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但社會經濟發(fā)展速度十分緩慢。
二、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中的存在的問題
1、工藝制作等非物質文化傳承的憂慮
雖然西江的鄉(xiāng)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與東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西江的年輕人都去打工了,愿意花力氣學苗歌、刺繡的人越來越少,苗寨的民族工藝制作,存在著后繼無人的趨勢。不充分挖掘苗寨的文化底蘊,村民參與旅游業(yè)的模式單一,如果就是餐飲住宿、手工藝品、歌舞表演,長期下去,西江苗寨的旅游發(fā)展將難以為繼。
2、苗寨建筑破壞的憂慮
村民為了私利,旅館客棧私自搭建、亂拆濫裝現象較為嚴重,破壞了苗寨吊腳樓群原有的輝煌、壯觀、清純美麗的寨容;拆舊立新,拆掉了歷經百年風雨的古文物。一些對苗寨的破壞行為, 破壞了苗寨的整體風貌。苗寨新修的一些建筑是在按照一種人工園林式的建設,模仿別人的跟風形式,脫離了苗寨的建筑風格,放棄了苗寨的自然與古樸的意境。
3、苗寨環(huán)境污染的憂慮
隨著西江苗寨鄉(xiāng)村旅游的開發(fā),來西江旅游觀光的游客的增多,造成“旅游污染”,破壞其文化生態(tài)。大量農家樂與飲食業(yè)的開辦,給西江苗寨的環(huán)境帶來了嚴重考驗,給苗寨和諧的生活與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帶來不和諧的色調。
4、苗寨門票收費問題
2010年4月,當地政府開始收取60元/人的門票,引發(fā)了爭議:
游客認為圈寨設卡,苗寨村落成了主題公園,破壞了苗族村民的原始文化,與保護苗寨的初衷南轅北轍。苗寨交通不便,外來游客路費就花費不少,收門票,很多人就不來了。
村民也反對,村寨自從收門票后,游客少了,生意差了,村民的收入減少了。
5、安全問題
在西江苗寨里,苗寨的建筑大都是木質建筑,建筑物之間相距較近,苗寨的農村因素,苗寨的流動人口多,苗寨對煙花爆竹的燃放,逢年過節(jié)的祭祀等,都容易引起火災,苗寨的消防安全永遠是處于重要的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夠放松。
苗寨坐落在山里,其地形與氣候容易發(fā)生滑坡與泥石流,給苗寨的進寨交通安全帶來危害,危害到村民與游客的生命安全,影響到苗寨的旅游質量。
三、對西江苗寨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建設新農村的建議
1、做好文化遺產的傳承
制定有效措施,完善政策,增加財政對文化傳承的保護;加強對苗語苗歌收集整理,把苗語苗歌傳給子孫后代;加強工藝制作的表演與比賽,為民族工藝的傳承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民族工藝的制作的產品,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適應市場的需要,讓制作者從中得到實惠,將民族工藝制作發(fā)展傳承下去。培養(yǎng)孩子對苗族文化的喜愛,讓孩子從小就對苗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參與到對苗族文化的傳承中。充分挖掘苗寨的文化底蘊,讓村民參與到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建設新農村中,將苗寨的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推向應有的高度。
2、保護苗寨建筑,與自然和諧相處
保持苗寨吊腳樓群原有的輝煌、壯觀、清純美麗的寨容,保護好文物與古屋。保存好苗寨的整體風貌,減少人工園林的建設,打造苗寨的建筑風格,回歸苗寨的自然與古樸、渾然天成。把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與農村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結合起來,支持當地農民建設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鄉(xiāng)村旅館等服務設施,讓更多村民從旅游業(yè)發(fā)展中得到實惠。對古舊破壞的古式木質民居和對磚混建筑進行改造與加固。加大對苗寨吊腳樓群的搶救。
封山育林、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快地區(qū)的生態(tài)恢復。保護與開發(fā)并重,加強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管理,避免和減少旅游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實現旅游資源的后續(xù)利用。保護苗寨的梯田,增加苗寨的水域面積,在苗寨白水河的上游增加建設一些蓄水的設施,建一些水庫,增加苗寨的水體循環(huán),為苗寨的水汽與小氣候作調節(jié),也為苗寨增加霧繞青峰,若夢若幻的美麗與自然。
3、整治衛(wèi)生環(huán)境
建立完善的衛(wèi)生管理制度,實行責任片區(qū)管理,把一些苗寨的村民編到衛(wèi)生打掃中來,加大衛(wèi)生清掃力度;在苗寨內加大衛(wèi)生宣傳,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加強保護苗寨的白水河,讓大家共同來維護苗寨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4、門票收費實行民主聽證或者改革
門票收費要合理定價,兼顧經營者、旅游者和當地居民三方的利益,可以實行召開民主聽證,將門票價格定在合理的價位上。不要為了發(fā)展旅游,破壞其文化生態(tài),要繼續(xù)發(fā)掘苗族文化旅游資源,提升西江的名氣。
門票收費問題也可以改革。如,游客來苗寨,先登記買票,若客人在當天返回了,門票就以所購取的費全額收取了;若客人在這游玩到第二天返回,就返還客人的所購票價的一定比例;若是第三天返回的就再增加一定的返還比例。
5、擴大對外宣傳
邀請專家名人,苗寨要利用好苗年,邀請名人和作家歌唱家相聚西江,舉辦一些筆會,演唱會讓他們來幫助西江做好文化宣傳,提高西江在文化界的名氣,宣傳打造西江。
新聞媒體宣傳,加大新聞媒體宣傳投入,邀請國家重要的新聞媒體到西江采訪和拍攝各類專題片,提高知名度,擴大了宣傳面;或以西江為背景,把西江搬上屏幕,做一些電影或電視劇;或邀請一些著名的電視臺的節(jié)目來做專題等,讓更多的旅游者看到西江、認識西江、走進西江。
利用學者學生宣傳,學者學生是個較大的旅游群體,而且都有較多的論文與作業(yè)需要完成,可以實施一些優(yōu)惠的措施去鼓勵他們來創(chuàng)作與西江苗寨有關的作品,以擴大西江苗寨的宣傳影響。比如,讓藝術類的學生到這里來創(chuàng)作寫生;讓動畫類的學生來這里設計動畫;讓計算機類的來這里以這里的景觀為背景,創(chuàng)作設計游戲。
參考文獻:
[1]《雷山縣西江鎮(zhèn)村鎮(zhèn)規(guī)劃》貴州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2000年.
[2] 《雷山縣西江鎮(zhèn)村鎮(zhèn)建設總體規(guī)劃(2000―2015年)》貴州省雷山縣建設局.2000年;
論文關鍵詞:生態(tài)文明;高職院校;校園建設
生態(tài)文明作為世界發(fā)展潮流,已經成為各國政府高度關注的領域。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tài)文明的理念,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tài)與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升華。大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好壞乃至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高等院校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行生態(tài)文明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教育引導青年并由此輻射帶動全社會樹立生態(tài)文明觀的重任。江西環(huán)境工程職業(yè)學院作為江西省內唯一一所以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特色的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與“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與當代構建和諧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背景下的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相結合,積極打造以“和為生、行為態(tài)”理念為核心的生態(tài)文明校園,營造“和氣、合力、和諧、天人合一”的校園風尚,倡導“行言、行知、行德、知行合一”的師生精神,為使學校成為“自然生態(tài)優(yōu)美、管理生態(tài)高效、人文生態(tài)厚重、服務生態(tài)高遠”的高職院校,進行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
一、生態(tài)文明的傳統根基和當代哲思
(一)“和”即和氣、合力、和諧,講究“天人合一”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涵的生態(tài)倫理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的凝結。中國古代思想家將“天人合一”作為人性的最高境界。早在先秦,史伯就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繼而“天人合一”的觀念由莊子、董仲舒等人發(fā)展為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使“天人合一”成為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觀念。
“和”既是事物的狀態(tài),又是人類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法,而且是人類高尚的道德。世界的存在是“人—社會—自然”的復合生態(tài)系統。實現三者的和諧共生,是人類存在的根本,即:“和為生”。“和”所體現的“和氣、合力、和諧、天人合一”,正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和興校之基。
“和為生”思想雖然跨過了漫長的歷史時空,但其中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關懷、對環(huán)境和資源的保護等思想,不僅為當代生態(tài)文明校園的建設提供參照視角,而且為高職院校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提供思想啟迪,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自然觀。
(二)“行”即行言、行知、行德,講究“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中道德修養(yǎng)、道德實踐、治學施教的重要思想,由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最早提出。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為“善”。
“知”決定指導“行”,而“行”檢驗“知”的真?zhèn)危靶小笔恰爸钡臋z驗方法、途徑和標準,在工作和生活中倡導言行一致、德行一致、注重行動的工作和人生態(tài)度,實現行為、思想、精神層次的高度和諧統一,這是大生態(tài)觀。即:“行為態(tài)”。“行”所體現的“行言、行知、行德、知行合一”也正是高校治學施教、人才培養(yǎng)的理想目標。
生態(tài)文明校園建設是樹立生態(tài)文明觀的“知”和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行”的有機統一體,“行為態(tài)”倡導授之以知、導之以行,培養(yǎng)知行合一的良好行為習慣,使生態(tài)素養(yǎng)內化為品質,外化為行為,形成健全的生態(tài)人格,自覺投身到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中去。
二、生態(tài)文明校園建設的踐行
生態(tài)大學“是指將生態(tài)和諧理念作為學校的基本價值取向,立足學校長遠發(fā)展來組織和實施學校當前的各項工作,保持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Φ拇髮W。在這種價值取向下,強調學校運轉要為社會及參與教育的各方提供最大的服務,而為自身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薄吧鷳B(tài)大學應該是開放、競爭、和諧的現代大學,其核心是生態(tài)化教育。建設生態(tài)大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一是適應與引領社會發(fā)展的學校定位;二是注重個性、全面發(fā)展的生態(tài)人培養(yǎng);三是體現競爭和諧的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四是營造弘揚生態(tài)文化的育人環(huán)境?!苯鳝h(huán)境工程職業(yè)學院正是在“和為生、行為態(tài)”理念的指引下,以生態(tài)文明校園為目標,從“自然生態(tài)優(yōu)美、管理生態(tài)高效、人文生態(tài)厚重、服務生態(tài)高遠”四個方面,進行了由表及里、不斷升華的踐行。
(一)建設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構筑文化載體和物質支撐
校園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相對靜態(tài)的“長時段”,是生態(tài)文明校園建設的物質載體。馬克思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良好的校園布局、建筑風格、綠化美化以及環(huán)境中蘊含的人文關懷,是無聲的育人載體,對陶冶師生情操、啟迪智慧、積淀高雅的校園文化,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實施“載體建設”工程,實現“崇尚自然,優(yōu)化環(huán)境”,“充分賦予校園內包括樓堂館所花草樹木等在內的建筑、設施和環(huán)境以豐富的文化內涵,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散發(fā)出大學的榮耀歷史、不俗品格和高等學府特有的知識殿堂的莊嚴、肅穆和凝重,時時展現出現代大學的科學、文明與進步,充分發(fā)揮校園環(huán)境陶冶性情、修身養(yǎng)性之功能?!睘樯鷳B(tài)文明校園建設構筑支撐點。
1.校園規(guī)劃布局合理,凸顯生態(tài)理念。一是重點做好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的核心區(qū)域及主要樓棟的空間文化布局,進而形成園林景觀、文化特色、產學結合三大板塊基本架構。二是注重校園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協調,抓好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和凈化工作。
2.綠化景觀獨具特色,彰顯生態(tài)品味。學院現有各類樹種成百科、植物群落多個,植被覆蓋率達70%。使校園即樹木園,既體現生物多樣性,也為公眾認識樹種、學習生態(tài)文化提供了天然條件;同時在學生宿舍、教學樓宇安置生態(tài)畫,在主干道設置植物造型景觀和葉型生態(tài)古詩詞燈箱,設立“樹的故事牌”和“紀念樹種植區(qū)”等。
3.文化設施豐富多樣,展示生態(tài)成果。除利用各類設施為生態(tài)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場所外,還單獨興建了江西省內高職院校最大的生態(tài)科教館,收藏各類動植物標本萬余份,同時運用圖片、文字、活字、模型等形式多視角展示生態(tài)文化,集標本收藏、科普教育、科學研究、觀賞品鑒為一體;此外,還相繼創(chuàng)建了校報、???、校內廣播、校園電視臺、校園網、手機報、短信平臺、櫥窗專欄等宣傳陣地,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平臺更加拓展了生態(tài)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
(二)推行管理生態(tài),倡導人際和諧和綠色高效理念
管理制度涵蓋了校園內部各種關系,被生態(tài)文明浸染的人際關系,能夠有力促進和諧、保證民主,達到公平。當前,高職校園中存在著各種問題與矛盾,有些比較突出、普遍。良好的組織管理系統,適度的發(fā)展規(guī)模,高效率的資源配置,綠色辦公理論的倡導,是一個組織生存與發(fā)展的必備條件。通過推行生態(tài)管理,有助于解決現存的問題和矛盾,實現高職院校自身的和諧發(fā)展,營造一種和諧發(fā)展、包容差異、崇尚個性的校園風尚。
1.構建教學、科研、行政的生態(tài)組織系統。協調生態(tài)特色學科和其他學科共同發(fā)展,教學和科研并重,構建有利于創(chuàng)新的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質量、結構、效益相協調的開放式辦學。
增強民主意識,堅持平等原則,營造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砥礪、心理相容的和諧師生關系。建立以人為本和服務規(guī)范相結合的管理制度和二級管理體系,明確校院兩級職責,激發(fā)二級學院的辦學活力。明晰行政與學術的關系,秉承學術自由理念,行政發(fā)揮有限作用,使行政與學術、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2.構建科學民主、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運行機制。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將學校的各項工作納入法制的軌道,強化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力,將“以情感人”和“以章律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在制度面前一視同仁、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提倡持續(xù)發(fā)展、競爭有序的價值導向,形成有利于全校上下齊心協力、同心同德的競爭環(huán)境,使全校各二級學院、各部門、全體師生各負其責,有序競爭,形成合力。
3.倡導綠色高效的辦公理念。生態(tài)文明校園建設還應當是一種生態(tài)節(jié)約型校園,“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防止校園基本建設貪大求洋,實現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美學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盵5]積極推進低碳校園建設,建立綠色辦公制度,推行無紙化辦公,定期回收廢紙、報紙等可利用廢物資源,辦公用電設置成節(jié)能模式;實行“人車分流”,在校園指定位置設置生態(tài)化停車場,師生步行進入學院核心區(qū);實施校區(qū)內汽車尾氣、汽車噪音“零排放”計劃、“低碳校園”計劃和“無煙校園計劃”。
(三)營造人文生態(tài),建立綠色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高職教育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教師、教材、學生、學習方法、思維模式、課程設置都是這個生態(tài)系統的生態(tài)要素,具有一定的生態(tài)位。人文生態(tài)觀注重人的全面培養(yǎng)、知識結構和整體教育,促使理性、非理性因素、智力、非智力因素的統一和協調發(fā)展,注重習得者的體驗、理解和感悟性教育,增強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心感受。實現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的“生態(tài)人”的愿景。
1.立足林業(yè)行業(yè),建設生態(tài)特色專業(yè)。“在眾多大學以競爭求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不同的大學要保持自我持續(xù)發(fā)展的活力,必須準確定位,尋求自己獨具特色的辦學道路。生態(tài)大學在確定自身定位時……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選擇發(fā)展的重點和非重點。在激烈競爭的共生環(huán)境中,只有切實找準自己辦學層次的定位和領域,才不至于陷入高等教育盲目“”的泥潭之中?!盵6]學校緊緊圍繞建設江西生態(tài)強省和鄱陽湖生態(tài)經濟區(qū),立足林業(yè)行業(yè),結合地方經濟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求,重點建設了林業(yè)技術、園林技術、雕刻藝術與家具設計、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評價等五個專業(yè)群,凸顯生態(tài)的專業(yè)特色。
2.建立綠色教育課程體系。從“專業(yè)化”轉向“綜合化+專長化”,既開設專業(yè)課程,又開設綠色教育課程;對所有專業(yè)都開設有關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修公共課和選修課;在課程建設中滲透綠色意識,把環(huán)境保護、循環(huán)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滲透于各個專業(yè)課程教學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綠色素養(yǎng);同時將綠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納入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寬基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端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
3.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與和諧身心。學校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個別咨詢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自我應對能力和心理調節(jié)能力。使生態(tài)文明教育與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與和諧身心一脈相承。
(四)輸出生態(tài)服務,實現生態(tài)文明的傳播與輻射
作為人類社會新文明與新智慧發(fā)源地的高職院校,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由精英走向大眾,以系統的方式更加自覺地參與到現實社會中,成為社會的“服務器”。 學校通過開展生態(tài)文化建設和對接地方生態(tài)產業(yè),提升師生乃至公眾的生態(tài)文明素養(yǎng),促進社會經濟良性發(fā)展,實現生態(tài)文明的傳播與輻射,為構建生態(tài)文明社會提供動力支持。
1.開展生態(tài)文明觀教育,倡導生態(tài)文明的價值體系。在校內外舉辦“植樹節(jié)”、“地球日”、“環(huán)保日”、“母親節(jié)”、“感恩節(jié)”、“愛鳥周”系列主題節(jié)日活動,鼓勵種植班級樹、同學樹、友情樹、入學樹、畢業(yè)樹、家庭樹,進行校園道路命名方案征集等活動,向師生和社會倡導低碳生活,促進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社會的各種關系,形成兼具生態(tài)思維定式、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綠色生活方式的“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觀。
2.開展生態(tài)科普教育,宣傳普及生態(tài)知識。通過組織生態(tài)科教館參觀,邀請國內外生態(tài)環(huán)保方面的專家學者作主題講座,開展生態(tài)影像展播、生態(tài)法制圖片展覽、“花卉知識普及周”、“植物識別大賽”、“鄱陽湖生態(tài)經濟建設”主題論壇、“生態(tài)文明校園”主題班會和征文、消防避震演練、“電子廢品回收與利用”活動,實施垃圾分類等等,幫助師生和公眾豐富生態(tài)知識,激發(fā)審美情趣,提高生態(tài)素養(yǎng),遵循生態(tài)法則,成為“知行合一”的生態(tài)踐行者。
現行《行政訴訟法》未對行政合同作出規(guī)定。筆者認為,從行政合同的性質、相關法律文件的規(guī)定以及司法審查的實踐方面來看,需要將行政合同納入到《行政訴訟法》之中加以調整。(一)行政合同的公法性質行政合同的形成,系將私法中的契約觀念與契約形式導入行政領域的結果,其改變的主要是行政活動的方式與形態(tài),而從行為的目的、行使的權力、適用的程序等實質面上看,其仍然體現出典型的公法性質。首先,行政合同中蘊含著特定的行政目的。行政機關之所以簽訂行政合同,其目的在于借助合同之手實現公共行政目標。例如,行政機關與相對人訂立治安承諾責任協議的目的在于提升社區(qū)的治安環(huán)境;簽訂計劃生育行政合同的目的在于落實國家對人口進行控制的目標等等。這顯然有別于民事合同當事人之間純粹私人性質的權利義務關系。其次,為確保行政合同所承載的公共利益的實現,行政機關保留了主導性權力的行使,包括監(jiān)督權、強制執(zhí)行權、制裁權等,這些規(guī)定有別于民事合同中雙方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平等化配置。最后,行政合同的訂立往往需要遵循公開、公正的程序,以便為相對人提供一個平等競爭訂約機會的條件。如果行政機關拒絕與相對人簽訂行政合同的,則應當說明理由。此外有些行政合同的生效還需要經由上級機關的批準或者同意。這些程序性的規(guī)定也顯然有別于民事合同的規(guī)定。行政合同中體現出的公法色彩,決定了涉及行政合同的有關爭議需要納入到不同于民事訴訟的司法救濟渠道之中。因此,有必要在《行政訴訟法》上設立專門規(guī)定,對行政合同糾紛展開公法規(guī)制。(二)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支撐將行政合同納入到未來《行政訴訟法》之中加以規(guī)定,還得到了中國現行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支持。首先,2000年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訴訟法若干解釋》,已經放棄了對具體行政行為在內涵上作“單方行為”的限定,體現了拓展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努力,從而在規(guī)范上具有將行政合同容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語義脈絡空間。其次,在2004年國務院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第9條中,明確將“行政合同”確立為一種新型的行政管理方式。此外,在《湖南省行政程序規(guī)定》、《山東省行政程序規(guī)定》、《汕頭市行政程序規(guī)定》等地方立法文件中,也紛紛通過設置專門的章節(jié)對行政合同制度進行了規(guī)定。這意味著立法上正式承認了行政合同的存在及其行政性質,也預示著對其進行相應的訴訟法規(guī)制的迫切性與必然性。最后,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規(guī)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明確將“行政合同”列為行政行為的種類之一加以規(guī)范,這意味著最高人民法院對行政合同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正式承認。(三)司法審查的實踐在中國當前的司法活動中,法院已經在眾多個案中通過行政訴訟對行政合同展開了司法審查。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上刊載的行政案件為例,在“蘭州常德物資開發(fā)部不服蘭州市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批復案”中,法院對被告蘭州市政府廢止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行為的合法性進行了審查[1]。而在“路世偉不服靖遠縣人民政府行政決定案”中,法院也對被告靖遠縣人民政府通過靖政發(fā)[1999]172號文件撤銷靖遠縣土地管理局與服裝行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收回原告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的合法性也進行了審查[2]。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收集整理了各級法院在教育行政、國有土地出讓、征用補償、農村土地承包、計劃生育等領域作出的近百個行政合同案例,證實了行政合同案件在中國行政訴訟領域的真實運用,同時也指出了現有審查實踐存在著的諸多問題,包括混合契約案件管轄困難、情更原則遭到濫用等[3]。面對這些生動活潑的個案審查實踐及其面臨的現實問題,有必要通過在《行政訴訟法》上作出規(guī)定,實現對行政合同司法審查制度的立法規(guī)制。
在確定了要將行政合同納入《行政訴訟法》中加以規(guī)定的同時,接下來需要處理的問題是,如何展開立法工作?這里首先需要厘清立法的基本思路,以便能從宏觀上指導立法制度之設計。本文認為,對行政合同司法審查制度的規(guī)定,應當秉持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注意處理好其與民事合同規(guī)則,以及其與普通行政訴訟規(guī)則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確立未來行政合同訴訟立法的基本內容。(一)與民事合同規(guī)則的關系在行政合同規(guī)則與民事合同規(guī)則的關系問題上,應當將兩者定位為特別法與一般法的關系。行政合同立法只需對有關行政合同的特殊事項作出規(guī)定,除此之外均可適用《合同法》的規(guī)定。之所以可以適用民法上的規(guī)定,是因為:第一,行政合同多生成于民事與行政交叉的領域,對于其中具有民事性質的內容,就應當適用《合同法》的規(guī)定。第二,中國《合同法》所確立的一些規(guī)則,尤其是總論中確立的一般規(guī)則,已經超越了民事領域的范圍,而具有所有合同均可適用的共通規(guī)則的屬性。因此,凡是屬于民事合同與行政合同的共通性規(guī)則,且與行政合同的性質相容的,只需援引、適用《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即可。具體而言,關于行政合同的要約與承諾、行為能力、、合同的效力、違約責任等方面的內容,均只需參照適用《合同法》的規(guī)定[4]。對于這些內容,在立法之時無須再作出規(guī)定,以避免立法制度建設上的疊床架屋與重復作業(yè)。對行政合同規(guī)則與民事合同規(guī)則關系的上述界定也說明,審理行政合同案件所適用的規(guī)則將是混合規(guī)則,即同時包括了行政與民事規(guī)則。(二)與普通行政訴訟規(guī)則的關系在行政合同訴訟規(guī)則與普通行政訴訟規(guī)則的關系問題上,也應當將兩者定位為特別規(guī)定與一般規(guī)定的關系。除有關行政合同的特別訴訟規(guī)則需要在《行政訴訟法》上開辟專門章節(jié)進行特別規(guī)定之外,其他規(guī)定,包括級別管轄、審判組織、審理范圍(指不受原告訴訟請求的限制)、訴訟期間不停止合同的履行、審理期限等內容,均可以適用或者參照《行政訴訟法》的一般規(guī)定。(三)立法的主要內容通過處理上述兩對關系可以看出,未來《行政訴訟法》中行政合同立法的主要任務在于,確立有別于《合同法》、同時也不同于《行政訴訟法》上一般規(guī)定的特殊規(guī)則。立法的任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確立行政合同案件的受案范圍,以便準確劃定法院民事審判庭與行政審判庭之間的管轄邊界。二是明確法院審查的內容,主要涉及到對法院司法審查范圍與重點內容的判定。三是針對行政合同案件作出特殊訴訟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對訴訟結構、當事人、舉證責任、反訴、調解、裁判方式等內容作出特別規(guī)定。對此,我們將分別在本文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進行分析。
行政合同案件的受案范圍是指法院能夠運用行政訴訟審理的合同案件類型。這里主要涉及法院民事審判庭與行政審判庭在審理合同案件上的權限分工。(一)受案范圍的判斷標準關于受案范圍的判斷,應當從切實發(fā)揮審判效果的實用主義立場出發(fā),在現有的合同案件管轄權分配的基礎上作出改良。對于那些通過私法途徑已經解決較好的合同案件,可以繼續(xù)保留由民事審判庭進行審理。只有對那些在以往的民事審判中感到純粹用民法規(guī)則解決起來比較棘手、必須適用一定公法規(guī)則的合同形態(tài),才需要劃歸行政審判庭進行審理。因此,在決定某一合同案件是否需要納入行政審判庭管轄范圍之時,需要遵循兩個標準:一是從案件的屬性上看,納入行政訴訟的合同案件必須包含了公法上的法律關系;二是從審判效果上看,這些行政合同無法適用民法規(guī)則解決,否則會出現不合理的結果,或者不利于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目標的實現。(二)受案范圍的具體規(guī)定對行政合同案件受案范圍的具體規(guī)定,在立法技術上應當采取“列舉+兜底規(guī)定”的方式。即首先通過列舉性的規(guī)定,將司法實踐中常見的、應當納入行政訴訟的合同類型進行規(guī)定,以便能夠直觀、清楚地指導司法實踐;然后在結尾處輔之以兜底性的規(guī)定,以容納未來出現的新型行政合同類型。結合現有學理探討和司法實踐,應當納入行政訴訟的合同案件類型包括:1.政府特許經營合同。2.公共工程承包合同。3.公產承包合同。4.國有土地出讓合同。5.政府采購合同。6.公有房屋租賃合同。①7.行政征收、征用補償合同。8.公務員聘任合同。②9.政策信貸合同。10.環(huán)境保護行政協議。③11.科研合同。12.教育行政合同,例如委培合同、免費師范生合同。13.計劃生育合同。14.治安處罰擔保協議。15.公務委托合同。16.行政執(zhí)法和解合同。④17.執(zhí)法目標責任書、消防安全責任書等各類假契約。18.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可以簽訂的其他行政合同。(三)相關理論的探討1.從具體的類型上看,納入行政訴訟的行政合同案件包括了混合契約、純粹契約和假契約三種形態(tài)。行政合同是介于民事合同與行政行為之間的活動形態(tài),它同時包含了合意與權力兩種要素。其中,合意成分較強、權力因素較弱的合同是混合契約,例如國有土地出讓合同、政府采購合同等。權力因素較強、合意成分較弱的合同是假契約,例如當前警務實踐中普遍運用的各類責任書。⑤介于混合契約與假契約之間的合同形態(tài)是純粹契約,例如治安處罰中的擔保協議。在當前關于納入行政訴訟的合同案件類型的探討中,學者們普遍僅將目光鎖定于混合契約之上。但是,與混合契約相比,純粹契約和假契約所包含的公法因素更為明顯,因此,“舉輕以明重”,也應當將后兩者納入到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之內。2.內部性的行政合同并非一律不可訴。當前行政合同的立法實踐,往往只注重對外部性的行政合同進行規(guī)制。例如,在湖南、山東、廣東汕頭等地頒布的行政程序規(guī)定中,對行政合同的定義均僅局限在行政機關與外部相對人之間訂立的合同之中。⑥這可能是受《行政訴訟法》中第12條第3項關于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不可訴的規(guī)定的潛在影響。但是,從當前公法學的理論發(fā)展來看,對某一活動是否需要納入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問題的判定,已從早先注重內部與外部行政活動的形式劃分,轉變到人權保障這一新標準上來。具體到行政合同中,雖然為了保障契約自治與長期合作關系,原則上內部性的行政合同不可訴,但是當其對相對人的權益可能產生影響甚至侵害相對人的基本權利之時,則應當納入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之內。在中國,《公務員法》第100條第4款對實行聘任制公務員的聘任合同的可訴性已經率先作出了規(guī)定。因此有必要將受案范圍進一步拓展到其他影響相對人權益甚至侵害基本權利的內部行政合同之中。
關鍵字: 所有權;意思自治;所有權自由;所有權約束
“人,為了自己的自由,必須尊重他人的自由,務必使得自己的自由能與他人的自由并行不悖?!?/p>
一、從所有權的歷史沿革、內涵看所有權與意思自治
所有權是個歷史概念,是各個時期、各個國家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的濃縮,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有不同內涵。古羅馬法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個人主義所有權,建立起保護個人所有權的法律制度,從查士丁尼《法學階梯》中我們便能領略一二。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某些物依據自然法是眾所共有的,有些是公有的,有些屬于團體,有些不屬于任何人,但大部分物是屬于個人所有的財產,個人得以各種不同方式取得?!?nbsp;羅馬法上的所有權可分為四種形態(tài):市民法所有權、萬民法所有權、裁判官法所有權及行省土地所有權。 萬民法所有權的出現克服了對所有權人身份或資格的限制的缺陷,擴大了所有權的主體范圍。裁判官法所有權克服了市民法所有權限定的交易方式的缺陷。行省土地所有權是羅馬帝國在所征服行省的土地上享有的所有權,其所有權屬于國家或皇帝。這一發(fā)展演變路徑體現了古羅馬法上所有權在主體范圍上擴大、在實現方式上的趨于自由化及在客體物上的擴張。當然,羅馬法上的所有權概念在演變?yōu)閭€所有權時,仍帶有家父“主權”烙印。 同時,羅馬法上所有權的行使也須限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早期《十二銅表法》即有明文規(guī)定,帝政后期有改進(詳見下文)。 成熟時期的羅馬法所有權制度有以下特點:①貫徹個人本位法律思想,強調對個人財產權利的尊重;②確立所有權中心地位,認為所有權是所有人對所有物的絕對支配權,將所有權以外其他物權視為所有權的派生物;③所有權是對物的全面支配權,是具有排他性的完全物權,奉行一物一權主義;④所有權具有“彈力”或“歸一性”。羅馬法這種所有權概念,是構筑整個羅馬私法的基礎,個人本位的所有權觀念決定了羅馬法創(chuàng)立了適應現代商品經濟需要的法律制度,這便是促進自由市場與競爭,實行意思自治的私法制度。
古日耳曼法的所有權制度體現了集體主義生活方式和團體本位思想。個人非為自己的目的而存在,而是為團體秩序乃至為神靈創(chuàng)設的秩序而存在。 早期日耳曼民族幾乎不存在個人所有權,其后因時代進步,發(fā)展出個人和家庭財產權,但土地、牧場、森林等不動產一直實行共同所有。沒有關于所有權主體和客體的一般概念,主體身份地位不同,享有所有權的性質和范圍各不相同,客體不同,所有權的發(fā)生年代、發(fā)展途徑、效力及保護方法也有很大差別。動產所有權具排他性、絕對性,不動產所有權與領主權和社會身份相聯系,不是一種純粹財產性權利,與現代意義上的所有權概念相去甚遠。
封建時代的主要特點是承認一個雙重所有權,即封建地主所有的高級所有權以及同時存在的佃農的低級財產權或他物權。 此時的所有權并非僅僅是各項經濟特權的結合,而是一項負有責任的職權。 封建領主所有權要向上一級所有權或國家盡一定義務外,更主要地表現在農民為了使用份地應為地方服役或交付地租,盡各種義務。這種分割所有權、與社會融為一體的土地權利,極大限制了下級所有權人的意思自治。
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的出現,封建制度安排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障礙,如火如荼的資產階級革命便將這種與社會融為一體、承擔社會功能或義務的所有權,純化為一種經濟權利的法律權利。近現代民法中,整個財產法的規(guī)范體系以所有權為中心,所有權成為身份平等、意思自治的舞臺,“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成為憲法準則,所有權成為對物的絕對無限制的支配權。近代民法典制定時期,民法學者們普遍認為所有權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久性三大特征,這些特征進一步表明該時期所有權強調所有權人的利益和意志自由。所有權的絕對性,一方面針對公權,意即除了基于公共利益外不得對所有權進行限制,另一方面針對私權,其權能無限且不確定。許多民法典并沒有詳細列舉所有權權能,而使用含義模糊的字眼,并加絕對性或排他性方式修飾語。例如1804年《法國民法典》第544條規(guī)定:“所有權是對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庇秩?,1811年《奧地利民法典》第362條規(guī)定:“作為可以自由處分其財產的權利,所有權人完全可以憑借其意愿對物使用或不作任何使用,可以毀壞它,全部或部分轉讓給他人,或者銷毀它,拋棄它?!?/p>
近代法典化確立個人自主的所有權制度,建立了自治的私法,形成自由契約和競爭的經濟秩序,推動了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促進生產組織化、市場化、資本化、國際化,也給社會帶來了新的矛盾與沖突。十九世紀末開始,經濟活動領域出現了具備或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yè)形態(tài),生產組織化程度提高,合作要求日益高漲;人口增多、資源匱乏、環(huán)境惡化要求人類在行使個人權利時亦要兼顧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后世利益;貧富分化,勞資對立,弱勢群體利益難以甚至無法得到保障,社會矛盾日益深化,國家強化對經濟生活的干預。由此引發(fā)了所有權立法乃至整個私法立法的重大變革,學者稱之為“由個人本位走向社會本位”。在這種社會背景中產生了所有權社會功能理論,德國的耶林、法國的狄驥是該理論的集大成者。狄驥在《拿破侖以來私法的普遍變遷》一書中寫道:“所有權不是一種權利;而是一種社會功能。所有主,換言之就是財富的持有者,而持有財富的事實,負有完成社會功能的義務,當他完成了這個功能,他的所有主之行為就受到保護。倘若他不完成這個義務或做得不好,例如他任他房子崩壞,或不墾植他的田地,統治者強迫他完成所有主的社會功能是合法的干涉,這個干涉在確保他所持有之財富依照他的用途的加以利用?!?nbsp;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明確表達所有權社會功能思想的憲法是1919年《魏瑪憲法》,該法第153條規(guī)定:“所有權負有義務,它的行使應當同時服務于公共利益”。二戰(zhàn)期間,“所有權負有義務”這種觀念及立法實踐被德日法西斯歪曲利用,成為侵害個人所有權、剝奪個人財產的堂而皇之的工具。促使人們反思所有權社會化理論及實踐:所有權社會化并非否定個人自由,否定個人所有權而是強調人們在行使個人自由,自主權支配其生活時兼顧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雙贏”。
從古羅馬法中個人主義的所有權到古日耳曼法中團體本位的所有權,由封建社會中負擔沉重的所有權到資本主義社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權利,由被“濫用”的權利到強化對所有權的限制,所有者意思自治的程度雖有所不同,所有權受到的限制各異,但不可否認的是:所有者憑借其所有權自主支配其物的權利從未被完全否認過,所有權作為個人自由、尊嚴、人格的象征,從來都是為人們所神往、所追求、所奮斗的,并且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實現個人自由的動力。
關于所有權的內涵,羅馬文獻中沒有明確定義,后世注釋法學家們將羅馬法所有權概括為從積極方面對其物有各種行為的權利,如使用、收益和處分等,在消極方面有禁止他人對其物為任何行為的權利,進而將所有權定義為“所有權是以所有人的資格支配自己的物的權利”,“所有權是所有人除了受自身實力及
法律限制以外,就其標的物可以為他所想為的任何行為的能力”。 同時總結出所有權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xù)性三大特征。這些歸納對后世人們和各國民法典界定所有權產生了重大影響,無論當今學者還是各國民法典,一般從抽象概括或具體列舉權能兩個方面界定所有權。前者如《德國民法典》第903條:“在不與法律規(guī)定相違背或沒有第三人反對的情況下,所有權人有權排除他人干涉對物行使所有權”。后者如《法國民法典》第544條:“所有權是以絕對的方式對物享用和處分的權利,但不得為法律所禁止的使用”。
所有權實質上是什么?列舉權能來定義所有權的方式盡管形象具體,卻只能列舉幾種常態(tài),如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所有物,無法窮盡所有權的外延。正如彼德羅。彭梵得所言:“所有權人的權利是不可能以列舉的方式加以確定的,換句話說,人們不可能在定義中列舉所有權人有權做什么,實際上所有主可以對物行使所有可能行使的權利;物潛在的用途是不確定的,而且在經濟社會運動中是變化無窮的,在某一特定時刻也是無法想象的。法只能以否定的方式界定所有權的內涵,確定對物主宰權的一般約束,即規(guī)定法律限度”。 所有權實質上是一束權利,可能包含與其所保護的利益相關的一切形式和內容的法律權利,類似于數學上的“無窮”概念。權利的效力是對世的、永續(xù)的,部分權能的讓渡并不能改變所有主的法律地位,對權利的保護是絕對的,所有權具有不可侵犯性。 從而,一個人擁有所有權,比窮光蛋能夠更加自由的發(fā)展。 擁有所有權,意味著所有主在其物上得自我利用,得設定他物權,得轉讓物的所有權,得轉讓物的使用權,得信托他人經營或管理資產,得為投資行為,等等,從而在組織經濟過程中形成領導權和決定權,同時,集中了大量的生產資料的單個所有權人也獲得了在政治生活中的決定權,這便極大拓展了所有主可施自由意志的空間,使其在更廣泛的領域內實現意思自治。
二、所有權自由與所有權約束
行使所有權并非隨心所欲、毫無限制的,通說認為,所有權的行使,不得以侵害他人為目的,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沃爾夫在其所著《物權法》中,闡述了對所有權限制的必要性:“通過所有權權能的分配,法律賦予了所有權人在與社會共存的情形下必須進行合同交易的行動能力。所有權是一種基于分散決定的社會共同生活的秩序原則。對所有權人這種分散決定進行共同合同之協調是一項必須與為保障自由而選擇所有權的基本決定相聯系的調控?!?nbsp;意即:所有權約束(限制)并非目的,而是手段,通過協調利益沖突,限制某個所有者的自由,保障更優(yōu)選的自由。當然,何為更優(yōu)選的自由,何為公共福利、社會公益,需結合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傳統等綜合判斷,其內容變動不居,決斷主體也往往是社會上的強力集團,常使對“社會公益”的判斷帶有任意性不合理性,造成所有權行使的不安定。所有權限制須合法化,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符合法定程序,各國民法典一般都有類似規(guī)定:除法律限制以外,所有主是自由的。
對所有權的限制并非近現代的發(fā)明,許多學者?;\統地把所有權限制當作所有權社會功能理論的產物,并稱之前所有權的行使是絕對無限制的,對土地享有“上至天宇,下達地心”的權利是他們常用的例證。實際上,早在羅馬時代,《十二銅表法》就明文規(guī)定所有權的行使必須限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這些限制表現在:①因相鄰利益的限制;②因公共或社會利益的限制,如公家可征用或征收私人財產;③為宗教方面利益的限制,如某人未經同意將尸體埋在別人土地上,雖侵犯土地所有人的權利,但因死者屬于低級的神,所以不經大祭司或皇帝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將尸體掘走;④人道主義和道德方面的限制,如帝政以后,法律逐漸限制奴隸主虐待、私自殺戮奴隸,所有人“不得專以損害他人為目的而行使其權利”,居民區(qū)允許冬天室內生火取暖排煙于室外,但不得開設排出過度煙霧的作坊。 這與近現代以來對所有權加以限制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近代以來,所有權的行使受到較多限制,甚至出現“所有權負義務”的觀點?!八袡嘭摿x務”在立法上最早見于1919年德國《魏瑪憲法》。二戰(zhàn)后的《德國基本法》也有類似規(guī)定,該法第14條規(guī)定:所有權承擔義務,他的行使應當同時為公共利益服務。“所有權負有義務”的提法并不科學。所有權作為權利中的典型,具備權利的特征,體現為人依其意思實施行為的自由,是社會秩序對自由的肯認和保障。權利和義務是對立的,互動的,二者緊密相關,但界限卻是分明的。按照大陸法系對法律的傳統分類,《魏瑪憲法》、《德國基本法》應納入公法范疇,結合德國法律實踐,所有權的行使要受到城市規(guī)劃法、環(huán)境保護法等的約束和限制,但這不能認為是使所有權負有義務。正如沃爾夫所言,這是“一項必須與為保障自由而選擇所有權的基本決定相聯系的調控?!?/p>
時至今日,所有權行使不僅受私法也受公法的限制,限制范圍也有擴大趨勢。主要表現在:①不動產相鄰關系;②國際交通、通訊、城建、環(huán)保、消防、衛(wèi)生、安全等公共事務;③土地、礦產、水力、珍惜動植物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保護等;④人文景觀,古玩等文化藝術資源的利用及保護;⑤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郵電、鋼鐵、煤礦、電力、銀行等企業(yè)實行國有化政策。
限制所有權行使的規(guī)范日益增多,力度日益增強,似乎作為所有者的我們手中的法寶一件件地被剝離。果真如此嗎?對所有權行使的限制,應持辯證態(tài)度。社會、國家、群體是由眾多人組成的立體空間,所有權限制約束并非只針對“某一個”人,而是作用于“每一個”有必要受到限制的人,對某人所有權的限制恰恰是他人所有權的擴張。從法律關系的角度分析,所有權主體、客體、實現所有權的方式、所有權內容都在擴大。世界日新月異,人類思維更趨開放,新的主體形態(tài)不斷為社會所接納認可(例如,不同責任形式的公司形態(tài),不同目的的基金會等財團法人),客體物的種類極大豐富,個人經濟實力強大到能擁有航空器、衛(wèi)星、航空母艦等。主體與主體之間實現物上利益的形式也不斷增多,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用益及擔保形式(如浮動擔保、最高額抵押等新形式)。所有權約束強化的同時,所有權自由的范圍及程度無疑也在迅速發(fā)展,所有權仍是意思自治的舞臺而且正在不斷拓展這個舞臺。
三、法律價值沖突的思考
在法的價值上,所有權自由與所有權約束對應著自由與秩序、正義、公平等價值的沖突。
意思自治是自由在法律上的表現。霍布斯曾將自由定義為“沒有障礙”,它表明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目的而行動,而不是按照外界的強制或制裁行動。價值上而言,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人的本性,體現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就法的本質而言,“自由”為其最高價值目標。與此同時,由不同的人組成的社會要得以維系其生存發(fā)展,必須確立基本的秩序形式,法律總是為一定秩序服務的,在秩序問題上,不存在法律是否服務于秩序的問題,僅在于服務于誰的秩序,怎樣服務。秩序本身須以合乎人性,符合常理為目標,不得以犧牲自由、平等為代價,現代社會所言的“秩序”還須接受“正義”的規(guī)制。法的各種價值之間有時會發(fā)生矛盾,理想社會的立法通過協調、平衡各種法的價值之間的矛盾,形成一種涵蓋、平衡各種價值沖突的社會寬容。
結語:沒有自由,法律就僅僅是一種限制人們行為的強制性規(guī)范,無法體現它在提升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上的偉大意義?;谌祟愓w及社會發(fā)展需要,法律在有時部分犧牲所有者的自由,以維護社會公益,從長遠看,是提升、維護
更為深遠的自由所不可避免的代價。
參考書目:
1. [英]梅因著:《古代法》,沈景一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2月。
2. [羅馬]查士丁尼著:《法學總論-法學階梯》,張企泰譯,商務印書館,1989年12月。
3. [英]巴里·尼古拉斯著:《羅馬法概論》,黃風譯,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
4. [羅馬]彼德羅·彭梵得著:《羅馬法教科書》,黃風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
5. [美]泰格·利維著:《法律與資本主義的興起》,紀琨譯,學林出版社,1996年。
6. [英]F·H·勞森 B·拉登著《財產法(第二版)》,施天濤、梅慎實,孔祥俊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4月。
7. [德]曼弗雷德·沃爾夫著:《物權法》,吳越、李大雪譯,法律出版社,2002年。
8. 周枏著:《羅馬法原論(上)》,商務印書館,1994年5月。
9. 謝懷栻著:《外國民商法精要》,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10. 王澤鑒著:《民法物權 通則·所有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11. 謝在全著:《民法物權論(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12. 鄭玉波著:《民法物權》,三民書局印行。
13. 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
14. 梁慧星、陳華彬編:《物權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
15. 高富平著:《物權法原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9月。
16. 余能賦主編:《現代物權法專論》,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
參考論文:
工業(y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綱要
第一章項目總論
第二章項目背景和發(fā)展概況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guī)模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第六章環(huán)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第七章企業(yè)組織和勞動定員
第八章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十章財務效益、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項目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章,要綜合敘述研究報告中各章節(jié)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并對項目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總論章可根據項目的具體條件,參照下列內容編寫。
§1.1項目背景
§1.1.1項目名稱
企業(yè)或工程的全稱,應和項目建議書所列的名稱一致。
§1.1.2項目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系指負責項目籌建工作的單位(或稱建設單位),應注明單位的全稱和總負責人。
§1.1.3項目主管部門
注明項目所屬的主管部門。或所屬集團、公司的名稱。中外合資項目應注明投資各方所屬部門。集團或公司的名稱、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國籍。
§1.1.4項目擬建地區(qū)、地點
§1.1.5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單位協作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應注明各單位的名稱及其負責的工程名稱、總負責單位和負責人。如與國外咨詢機構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則應將承擔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擔的工程、分工和協作關系等,分別說明。
§1.1.6研究工作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為依據的法規(guī)、文件、資料、要列出名稱、來源、日期。并將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這些法規(guī)、文件、資料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的建設要求所下達的指令性文件;對項目承辦單位或可行性研究單位的請示報告的批復文件。
(2)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國家和擬建地區(qū)的工業(yè)建設政策、法令和法規(guī)。
(4)根據項目需要進行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7研究工作概況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簡要說明項目在行業(yè)中的地位,該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yè)政策、技術政策、生產力布局要求;項目擬建的理由與重要性。
(2)項目發(fā)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敘述項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其中包括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原則、廠址選擇原則及成果、環(huán)境影響報告的撰寫情況、涉外工作的準備及進展情況等等,要求逐一簡要說明。
§1.2可行性研究結論
在可行性研究中,對項目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生產規(guī)模、廠址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項目的財務效益與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本節(jié)需將對有關章節(jié)的研究結論作簡要敘述,并提出最終結論。
§1.2.1市場預測和項目規(guī)模
(1)市場需求量簡要分析。
(2)計劃銷售量、銷售方向。
(3)產品定價及銷售收入預測。
(4)項目擬建規(guī)模(包括分期建設規(guī)模)。
(5)主要產品及副產品品種和產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供應
(1)項目投產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輔助材料以及動力數量、規(guī)格、質量和來源。
(2)需用的主要工業(yè)產品和半成品的名稱、規(guī)格、需用量及來源等。
(3)進口原料、工業(yè)品的名稱、規(guī)格、年用量、來源及必要性。
§1.2.3廠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積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條件。
廢水、廢渣排放堆置條件。
§1.2.4項目工程技術方案
(1)項目范圍,即主要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生活設施內容。
(2)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技術。
(3)主要設備的來源,如需向國外引進,則簡要說明引進的國別、技術特點、型號等。
§1.2.5環(huán)境保護
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是否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
主要治理設施及投資。
§1.2.6工廠組織及勞動定員
工廠組織形式和勞動制度。
全廠總定員及各類人員需要量。
勞動力來源。
§1.2.7項目建設進度
§1.2.8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項目所需總投資額。分別說明項目所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投資方向調節(jié)稅、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額,并按人民幣、外幣分別列出。
(2)資金來源。貸款額、貸款利率、償還條件。合資項目要分別列出中、外各方投資額、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
§1.2.9項目財務和經濟評論
(1)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
(2)項目總收入,包括銷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計算結果。
(4)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經濟換匯(節(jié)匯)成本等指標計算結果。
§1.2.10項目綜合評價結論
§1.3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在總論章中,可將研究報告各章節(jié)中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項目全貌有一個綜合了解。
主要技術指標表根據項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規(guī)模、全年生產數、全廠總定員,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額、全廠綜合能耗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全廠占地面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年總產值、年利稅總額、財務內部收益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
§1.4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項目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解決的建議。
第二章項目背景和發(fā)展概況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的發(fā)起過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發(fā)展過程、投資者的意向、投資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礎。為此,需將項目的提出背景與發(fā)展概況作系統地敘述。說明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經進行的工作情況及其成果、重要問題的決策和決策過程等情況。在敘述項目發(fā)展概況的同時,應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和問題。
§2.1項目提出的背景
§2.1.1國家或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說明國家有關的產業(yè)政策、技術政策、分析項目是否符合這些宏觀經濟要求。
§2.1.2項目發(fā)起人和發(fā)起緣由
(1)寫明項目發(fā)起單位或發(fā)起人的全稱。如為中外合資項目,則要分別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冊國家、地址等詳細情況。
(2)提出項目的理由及投資意向,如資源豐富、產品市場前景好、出口換匯、該類產品可取得的優(yōu)惠政策、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等。
§2.2項目發(fā)展概況
項目發(fā)展開礦指項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進行的工作情況。如:調查研究、試制試驗、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寫與審批過程、廠址初選工作以及籌辦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2.1已進行的調查研究項目及其成果
1、資源調查,包括原料、水資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調查。
2、市場調查,包括全國性和地區(qū)性市場情況調查;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供需趨勢調查。
3、社會公用設施調查,包括運輸條件、公用動力供應、生活福利設施等的調查。
4、擬建地區(qū)環(huán)境現狀資料的調查,包括擬建地區(qū)各種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狀況,大氣、水體、土壤等目前環(huán)境質量狀況等。說明環(huán)境現狀資料的取得途徑、提供單位、以及當地環(huán)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取得的環(huán)境現狀資料及文件名稱。
§2.2.2試驗試制工作(項目)情況
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試驗試制工作(項目)的名稱、內容及試驗結果。這些實驗包括建筑材料的試驗、擬采用的新工藝技術的試驗。對采用的新工藝技術必須有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證明。
§2.2.3廠址初勘和初步測量工作情況
(1)各個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qū)及廠址位置的初勘、測量、比選等工作情況。
(2)初步選擇意見和資料。
(3)遺留問題。
§2.2.4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2)項目建議書所附資料名稱。
(3)審批文件文號及其要點。
§2.3投資的必要性
一般從企業(yè)本身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及項目對宏觀經濟、對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來說明投資的必要性。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企業(yè)獲得的利潤情況。
(2)企業(yè)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
(3)擴大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
(4)采用新工藝,節(jié)約能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
(5)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優(yōu)越條件和競爭力。
(6)對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稅收、提高就業(yè)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guī)模
市場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個項目,其生產規(guī)模的確定、技術的選擇、投資估算甚至廠址的選擇,都必須在市場需求情況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決,而且市場分析的結果,還可以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收入,最終影響的項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詳細闡述市場需求預測、價格分析,并確定建設規(guī)模。
§3.1市場調查
§3.1.1擬建項目產出物用途調查
本產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產品的用途,如果產品是工業(yè)基本原料,應分別說明本項目產品在主要使用行業(yè)的用途及單位消耗量。
產品經濟壽命期論述。調查本產品目前處于經濟壽命周期的哪一個階段,更新換代的可能時間。
§3.1.2產品現有生產能力調查
(1)本項目產品國內現有生產能力總量,現有生產能力開工率;主要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利用率。
(2)國內現有生活能力總量在本地區(qū)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3)本產品目前在建項目的生產能力及其在地區(qū)間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4)已批擬開工建設項目的生產能力,預計投產年月。
在建設項目和已批待開工建設項目,目前雖然沒有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但卻是生產能力的組成部分。
§3.1.3產品產量及銷售量調查
(1)全國或地區(qū)目前的產量總數。
(2)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產量變化情況。
(3)本產品國內保有量與國外有關國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較,以了解國內保有量是多還是少,說明本產品市場需求滿足程度。
(4)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進口量及進口來源,主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qū);占國內生產量或銷售量的比例;進口產品的價格等。
(5)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國內生產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國家或地區(qū)出口,出口產品的價格。
§3.1.4替代產品調查
(1)可替代本產品的產品性能、質量與本產品相比的優(yōu)缺點。
(2)可替代產品的國內生產能力、產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價格分析。
(3)可替代產品進口可能性及價格。
§3.1.5產品價格調查
(1)產品的定價管理辦法,是由國家控制價格,還是由市場定價。
(2)產品銷售價格,價格變動趨勢,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出現的時間、原因。
§3.1.6國外市場調查
(1)產品國外的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qū)。
(2)國外主要生產廠的生產技術、生產能力、銷售量。
(3)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及其變動趨勢
(4)我國進口該種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的生產能力及變化趨勢。
§3.2市場預測
市場預測是市場調查在時間和空間商的延續(xù),是利用市場調查所得到的信息資料,根據市場信息資料分析報告的結論,對本項目產品未來市場需求量及相關因素所進行的定量與定性的判斷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場預測的結論是制訂產品方案、確定項目建設規(guī)模所必須的依據。
§3.2.1國內市場需求預測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應對下述各項與市場預測有關的因素加以說明:
(1)本產品的消耗對象。
(2)本產品的消費條件。消費條件因產品特點性能而異,如汽車的消費需要具備相應的道路交通條件;電視機、電冰箱的消費需要有電等等。預測某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時,應將哪些不具備消費條件的消費領域從消費對象總量中剔除掉。
(3)本產品更新周期的特點,說明本產品有效經濟壽命的長短。
(4)可能出現的替代產品,即代用品。
(5)本產品使用中可能產生的新用途。產品所用途的出現,意味著擴大了本產品的消費領域,擴大了市場需求容量。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預測的本產品國內需求量及與現有生產能力的差距。
§3.2.2產品出口或進口替代分析
(1)替代進口分析。將本產品與目前進口產品從性能、重量、價格、配件、維修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本產品的優(yōu)勢和有利條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擬建項目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的能力,則應考慮國外市場對本產品的需求。
分析國家對該種產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條件或鼓勵措施,該產品進口國的貿易政策,該產品出口流向,出口價格是否有利。
通過以上分析,預測本項目產品可能的替代進口量或出口量。
§3.2.3價格預測
進行產品價格預測,要考慮產品產量、質量、同類產品目前價格水平,還要分析國際、國內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國家的物價政策變化、產品全社會供需變化等因素;產品降低生產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為擴大市場需采用的價格策略等,綜合以上因素,預測產品可能的銷售價格。
對擬增加出口的產品或替代進口產品,還要參照國際市場價格及變化趨勢定價,如產品外銷,應附有有關方面承諾外銷的意向書。
§3.3市場推銷戰(zhàn)略
在商品經濟環(huán)境中,企業(yè)不可能仍然依靠國家統購包銷完成銷售額。企業(yè)要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合適的銷售戰(zhàn)略,爭取擴大市場份額,穩(wěn)定銷售價格,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市場推銷戰(zhàn)略進行相應研究。
§3.3.1推銷方式
(1)投資者分成。
(2)企業(yè)自銷。
(3)國家部分收購。
(4)經銷人代銷及代銷人情況分析。
§3.3.2推銷措施
(1)銷售和經銷機構的建立。
(2)銷售網點規(guī)劃。
(3)廣告及宣傳計劃。
(4)咨詢服務和售后維修措施。
§3.3.3促銷價格制度
促銷價格制定可根據市場銷售預測情況確定,一般用于產品投產初期,以較低價格、同等質量、優(yōu)良的售后服務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投產初期產品以較低價格出售,會對銷售收入產生影響,因此價格制定要合理,并應采取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時期后,可根據產品銷售情況逐漸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產品銷售費用預測
產品銷售費用包括建立銷售機構、銷售網點、培訓銷售人員、產品廣告宣傳、咨詢及售后維修服務費用,在可行性研究中,應根據制定的產品銷售計劃,分別估算產品銷售費用。對某些產品,銷售費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計。
§3.4產品方案和建設規(guī)模
§3.4.1產品方案
(1)列出產品名稱。有多種產品時,應逐一列出主產品和主要副產品名稱。
(2)產品規(guī)格標準。說明產品規(guī)格、標準選擇依據。
§3.4.2建設規(guī)模
建設規(guī)模又叫設計生產能力,是指項目生產一定質量標準的產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實物單位或標準實物單位來計量。
(1)建設總規(guī)模。說明主要產品年產量,主要副產品年產量,主要設備裝置。
(2)主要生產車間的生產能力,生產線數量。
(3)說明項目經濟規(guī)模,不同規(guī)模下項目效益與費用的比較分析,說明本項目確定的建設規(guī)模的合理性。
(4)如果項目采用分期建設方法,應說明項目總規(guī)模、分期建設規(guī)模并說明分期建設的起止時期、各期建設的主要內容。
§3.5產品銷售收入預測
根據確定的產品方案和建設規(guī)模及預測的產品價格,可以估算產品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收入可以分別計算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年銷售總收入,并計算銷售收入和計算期內銷售總收入,銷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根據前面部門中關于產品方案與建設規(guī)模的論證和建議,在這一部分中按建議的產品方案和規(guī)模來研究資源、原料、燃料、動力等的需求和供應的可靠性;并對可供選擇的廠址作進一步技術與經濟比較,確定新廠址方案。
§4.1資源和原材料
§4.1.1資源評述
資源系指項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資源,如礦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資源等。項目所需資源的來源、數量、運輸方式、供應條件以及今后發(fā)展和開發(fā)趨勢等,均是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項目在有效期間所需資源及其來源的可靠性,應作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并就下列內容進行說明分析:
(1)項目需用的資源名稱、經全國儲量委員會正式批準的儲量、品位、成分、產地或供應點。
(2)資源品位、成分與需用要求的適應性。
(3)資源開采方式。要說明自行開采、計劃供應、市場供應或合資開發(fā)等不同方式。
(4)本項目年最大需用量、資源的可能供應量及今后生產發(fā)展所需資源擴大供應的可能性。
(5)在已有資源不能滿足擬建項目生產規(guī)模需求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如增加進口(說明國別、資源品位),調整建設規(guī)?;蚍制诮ㄔO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供應
(1)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及供應。
按項目的生產要求,分別敘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名稱、品種、規(guī)格、成分、質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儲運損耗量),并分別撰寫:
①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進口的原材料表。
說明進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來源有變化時的應變措施,分析預測原材料國產化前景及分年度國產化的提高幅度。
對季節(jié)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需說明短期進貨數量。
(2)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的供應。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是指生產需用的煤、電、水、汽、氣、油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說明生產所需燃料、動力及公用設施的數量和需由項目自建的種類和規(guī)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現有的燃料、動力數量。
①燃料品種的選擇,應說明其依據,如執(zhí)行國家能源政策、適應地區(qū)條件、滿足生產特殊要求等。分別列出燃料需用量、來源、運輸方式,進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電力最大需用負荷、供電來源及其穩(wěn)定性、需要自建電力設施和投資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應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設施。
④熱源及供熱要求。
⑤其它設施,如油、氣、汽需用量、供應量及需要增加設施的情況。
(3)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費用估算。
將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購燃料動力分別計算費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產試驗的原料
生產特定產品的某些原料因尚無生產實踐經驗;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無成熟的生產和工藝;或使用緣由的生產方法生產新產品還缺乏必要的生產數據等各種原因,需要對原料進行生產(中小型)試驗,以確定技術參數和消耗指標,測定產品質量,取得主要設備選型的各項數據。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說明:
(1)需要試驗的原料名稱、試驗目的和要求。
(2)試驗或試生產方法(試驗室、中型或小型生產試驗)。
§4.2建設地區(qū)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qū),除須符合行業(yè)布局、國土開發(fā)整治規(guī)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qū)域地質、交通運輸和環(huán)境保護等四要素。其原則是:
自然條件適合與項目的特定生產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場;具有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和公共政策;運輸條件優(yōu)越;有可供利用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協作條件;土地使用有優(yōu)惠條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質條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選時,應著重論證所選地區(qū)在行業(yè)政策上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條件
(1)擬建廠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況和區(qū)域地質、地震、防洪等歷史數據。
(2)水源和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質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應量及水質變化、地區(qū)今后水源開發(fā)和可利用水量增長情況。
(3)氣象條件。收集分析地區(qū)氣溫、濕度、降水量、日照、風等資料,對需要增設防風沙、抗高溫、改善光照等設施的地區(qū),需進行費用估算。
§4.2.2基礎設施
敘述擬建地區(qū)與項目直接有關的公用事業(yè)及基礎設施的情況和可供利用的條件,從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中選取最有利的地區(qū)。
(1)供電、電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電量及電壓;費用及計費方式;供電部門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質;費用及計算方式;供水部門的要求。
(3)運輸。地區(qū)內各種運輸線路的分布;站庫碼頭的位置和地形;運輸費用;運輸能力及其發(fā)展規(guī)劃等。
(4)排水。排水條件;容污水能力;當地環(huán)保部門對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電訊、供熱、供氣等公用設施及可利用的種類、容量、技術特征等。
(6)施工條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應條件;施工勞動力來源;施工運輸條件;施工用動力(水、電)來源等。
(7)市政建設及生活設施。包括當地的衛(wèi)生、郵電、文化教育。
§4.2.3社會經濟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主要指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生產水平及近遠期發(fā)展規(guī)劃、與本項目有關的現有企業(yè)、技術工人來源等在項目建成后所需社會協作的條件。
§4.2.4其它應考慮的因素
項目選擇建廠地區(qū)還應考慮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選擇下列地區(qū)建廠時應特別慎重,要取得有關部門和群眾的認可。
(1)風景區(qū)、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qū)。
(2)水土保持禁墾區(qū)。
(3)礦山作業(yè)等爆破危險區(qū)。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氣體污染嚴重的地區(qū)及傳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發(fā)區(qū)。
(5)軍事設防區(qū)。
(6)生活飲用水源的衛(wèi)生防護地帶。
(7)民族宗教風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區(qū)。
§4.3廠址選擇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廠址的選擇不一定要與建設地區(qū)的選擇分開,往往是廠址選擇與建廠地區(qū)的選擇合并進行。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相互牽扯地交叉進行的。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別敘述。
選擇廠址通常是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工作階段逐步深入的。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需提出廠址初選意見;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提出具體廠址的推薦建議;進圖初步設計階段時,對廠址的各種條件需作詳細勘查和落實,最終確認廠址,標定四周界址。
§4.3.1廠址多方案比較
建設地區(qū)選定以后,就在這個地區(qū)內選擇若干個可供建廠的地段,作具體分析比較,從中選取一個比較理想的廠址。并編寫廠址選擇報告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研究報告中僅需敘述選擇要點和廠址的主要優(yōu)缺點。有關選廠所需的調查資料、勘察和測量資料、取舍理由、論證等均應編寫入選廠報告內。確定廠址,須作多方案比較,一般可按下列內容進行。
(1)地形、地貌、地質的比較。
①工廠輸出、入交通線、供電、取水、排污等與外界產生直接關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廢渣堆置、四鄰地物。
(2)占地土地情況的比較。比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積的比例,以盡可能少占耕地、林地為原則,作出占地用地情況的評價。
(3)拆遷情況的比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數量、原有居民需遷移的人數及拆遷安排等條件和難度的比較。
(4)各項費用的比較。由于各個可供選擇地段條件不同,在費用上會產生較大差別,需作多方案比較。
①土地費用。如土地購置、拆遷、場地整治、青苗賠償以及土方處理等費用比較。
②交通運輸整治費。如需要建設或整治的運輸線路,轉運場站等費用比較。
③基礎處理費。如不同工程地質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礎處理的費用比較。
④取水、防洪、排污設施所需費用比較。
⑤抗震所需費用比較。
⑥環(huán)境保護、生活設施等費用的比較。
§4.3.2廠址推薦方案
(1)繪制推薦廠址的位置圖。在有等高線的地形圖上標明廠址四周界址、廠址內生產區(qū)、生活區(qū)、廠外工程、取水點、排污點、堆場、運輸線等位置及四鄰居民點和主要生產企業(yè)的相互位置。說明對生產要求的適應性和合理性。
(2)敘述廠址地貌、地理、地形的優(yōu)缺點和推薦理由。說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符合建廠要求的理由。
(3)環(huán)境條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種類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遷的面積和估計所需的費用;
⑥推薦廠址的主要技術經濟數據。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研究項目應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和工藝流程、重要設備及其相應的總平面布置、主要車間組成及建筑物結構型式等技術方案。并在此基礎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這一部分中,除文字敘述外,還應將一些重要數據和指標列表說明,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示意圖等。
§5.1項目組成
凡由本項目投資的廠內、外所有單項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產設施、生產后勤、運輸、生活福利設施等,均屬項目組成的范圍。
各單項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質加以分類,一般可分為:生產車間或工段;輔助生產車間或配套工程;廠外工程;生產后勤車間或設施;生活福利設施;其它單項工程。
如有自成體系需單獨撰寫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備熱電廠、水廠、鐵路、專用線等,應列出工程的名稱、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的編號。并將工程的投資列入項目總投資內,分項研究報告列為附件。
§5.2生產技術方案
生產技術方案系指產品生產所采用的工藝技術(包括專利或專有技術)、生產方法、主要設備、測量自控裝備等技術方案。選擇技術方案必須考慮:技術是否是先進成熟的;是否適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產品所定的質量標準;能否適應擬建地區(qū)現有工業(yè)水平;在維修、操作、人員培訓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礙;所需投入物的規(guī)格和質量能否滿足生產要求,并與地區(qū)的技術吸收能力、勞動力來源相適應等。
§5.2.1產品標準
敘述本項目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質量標準。如國家一級標準、行業(yè)標準等。并將選定的標準與國家標準、國際常用標準作比較說明。
§5.2.2生產方法
使用同一種原料生產同一種產品,如有不同的生產方法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作方案性選擇,根據產品用途、質量和成本等因素擇優(yōu)確定。對選定的方法需要說明生產方法的名稱及主要特征、選用的理由以及與其它生產方法比較的利弊。
在選用專有技術、專利技術時,應說明取得技術來源、專利號、技術特征,還需說明專利和技術轉讓費的金額及支付方式。
§5.2.3技術參數和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經有次序的生產加工成為產出物(產品或加工品)的過程。在生產過程中規(guī)定的各種技術條件和數據,統稱為技術參數。工藝流程和主要技術參數,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結合產品質量、生產成本、各種消耗等要求,選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只敘述若干主要車間的工藝流程,一般車間可從略。
§5.2.4主要工藝設備選擇
主要工藝設備系指工藝流程中的重要設備(包括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應按車間、工段分別敘述所選取設備的名稱、規(guī)格、型號、數量和來源。需要從國外引進的設備,則應詳細論述引進的必要性,引進的必要性,引進方向和選擇方案比較。主要設備選型是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合理性的具體表現,必須作多方案比較后,確定主要設備的規(guī)格型號與來源。
(1)按車間、工段編列主要工藝設備(包括計算機集中控制站室的裝備)一覽表。需要引進的設備(包括備品備件)應單獨列表。引進設備還要說明引進必要性、備品備件的來源、國內分交方案,引進設備外匯來源及引進計劃。
(2)一般設備(除已列入表內的設備以外的其它設備)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般不作詳細選擇,但需按車間(工段)參照現有同類型、同規(guī)模生產廠所用的一般設備估算本項目應予裝備的設備數量,或采用行業(yè)中慣用的比例指標推算出本項目,本車間所需一般設備的數量。
(3)全廠計量設施的配置原則和要求。
(4)設備費用估算。主要設備可根據詢價、協議意向書中價格等分別估算,一段設備可綜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
單位產品所用材料、燃料、動力等的消耗指標選取的來源有:
(1)現有生產廠的消耗定額高低值的平均數;
(2)同型號設備的實際運轉時的消耗值;
(3)通過生產試驗測定及分析推算;
(4)設備出廠時的說明或訂貨合同規(guī)定值??尚行匝芯恐校山Y合本項目技術方案特征,確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值;
(5)撰寫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表。消耗指標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需用量,消耗指標純屬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數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運輸、儲存的損耗。消耗指標與所用生產技術的先進程度有關;同一種設備不同型號的,又同生產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關,因此常被用作企業(yè)間衡量經營管理水平的指標。
§5.2.6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
在工藝流程、技術參數和主要設備選擇確定以后,應就設備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種物料的輸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盤的研究,選擇車間布置方案。車間布置方案要求達到物料流向最經濟、操作控制最有利、檢測維修最方便。
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車間布置簡圖、主要標準尺寸和技術說明。
非主要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積、平面尺寸、層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總平面布置和運輸
§5.3.1總平面布置原則
總平面布置應根據項目各單項工程、工藝流程、物料投入與產出、廢棄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儲存、廠內外交通運輸等情況,按廠地的自然條件、生產要求與功能以及行業(yè)、專業(yè)的設計規(guī)范進行安排。達到工藝流程(生產程序)順暢、原材料與各種物料的流送線路最短、貨流人流分道、生產調度方便,并考慮用地少、施工費用節(jié)約等要求。總平面布置還應考慮到企業(yè)今后發(fā)展的方向、與外界的交通聯系線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確定了總平面布置原則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廠區(qū)場地平整、建、構筑物基礎、管溝、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廠土石方量,并說明余缺量的走向與來源。
§5.3.2廠內外運輸方案
根據工廠的投入物、產出物與廢棄物的總量,按其不同種類、不同運輸方式與運輸工具分類說明,從運量、運距、運輸成本、運輸負荷變化以及投資與經常費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確定和推薦經濟、實用的運輸方案。運輸方案的確定要包括全廠運輸量分析、運輸設備選擇和廠外、廠內運輸方案的說明,其中廠內運輸方案要求作到與生產有機配合。
§5.3.3倉儲方案
論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輔助生產物料主副產品的年周轉次數;儲存期(可供生產需要的天數);儲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儲);裝卸及搬運方式等方案設想和要求,對用量較大的大宗貨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倉儲方案,應專題敘述。
§5.3.4占地面積及分析
建設項目用地,應遵循保護、開發(fā)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盡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數量,并分別估算生產區(qū)、生活區(qū)、原料基地占地面積,計算土地利用系數、生產區(qū)場地利用系數、全廠綠化系數、占地用地面積等指標。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還需同時說明需要拆遷的原有建筑物、構筑物的數量、面積、建筑類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構筑物的面積,拆遷后原有人員及設施的去向,項目需要支付的賠償費用。并對可能的不同拆遷方案進行拆遷費用及征地費用的比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廠所有建筑物、構筑物的建筑與結構設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僅需對主要生產廠房、重要構筑物以及特殊基礎工程作原則性的敘述和方案選擇建議,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標準、結構造型、基礎類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術措施等。對一般建(構)筑物只作綜合說明、估算工程量、選取單位造價指標等即可。對全廠所有建(構)筑物的工程量,造價以及三材用量。視單項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進行估算。
§5.4.1主要建、構筑物的建筑特征與結構設計
按生產流程順次列出主要建(構)筑物名稱、建筑面積;建筑形式和標準、建筑材料的選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熱等);消防及報警設施選用標準和要求,應遵守的設計規(guī)范名稱。
對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積作綜合性說明。
結構設計的依據,主要是建構筑物的結構造型、地基處理方案、建構筑物基礎造型及對施工的特殊要求。
對需要進行抗震設計的,要有地震烈度確定依據、地震設防標準及設防方案的選擇及說明。
§5.4.2特殊基礎工程的設計
遇有不良地質條件的項目或重要建構筑物與大型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應進行特殊基礎工程設計,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對需要防震動,防腐蝕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對基礎沉降有嚴格要求的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需作專題研究,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5.4.3建筑材料
分析擬建地區(qū)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稱、規(guī)格、運輸條件、預制構件的最近供應點和可提供的最大構件規(guī)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應的應說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稱及供應點。對項目施工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單獨說明,如需說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組織與機具、大型或大宗預制構件的來源等。
進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寫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環(huán)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在項目建設中,必須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環(huán)境保護和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方面的法規(guī)、法律,對項目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的近期和遠期影響,對影響勞動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對其進行評價,推薦技術可行、經濟、布局合理、對環(huán)境的有害影響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國家現行規(guī)定,凡從事對環(huán)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zhí)行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同時,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環(huán)境保護和勞動安全要有專門論述。
§6.1建設地區(qū)的環(huán)境現狀
(1)項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圖);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質情況;江、河、湖、海、水庫的水文情況;氣象情況;
(3)礦藏、森林、草原、水產和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農作物等情況;
(4)自然保護區(qū)、風景游覽區(qū)、名勝古跡、溫泉、療養(yǎng)區(qū)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設施情況;
(5)現有工礦企業(yè)分布情況;
(6)生活居住區(qū)分布情況和人口密度、健康狀況、地方病等情況;
(7)大氣、地下水、地面水的環(huán)境質量狀況;
(8)交通運輸情況;
(9)其他社會經濟活動污染、破壞現狀資料。
§6.2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車間敘述產生污染物的裝置、設備、生產線及其投入物、產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種、數量、排出方式,產生震動和噪聲、粉塵、惡臭、有毒氣體的裝置和車間;易燃、易爆、劇毒物料的運輸線路(指廠內外自運)、儲存庫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廢棄物的運輸線路、儲存和使用場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質、成分、數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廠(場)外排放的性質可分為:煙塵、粉塵、廢氣、惡臭氣體、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廢液、廢渣、噪聲、放射性物質、振動、電磁波輻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質分析,列舉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質。
(3)排放量。污染物經處理后最終排入周圍環(huán)境的含有有害物質的混合物的數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質的含量或濃度,并列出國家或地區(qū)允許的排放標準。
§6.3項目擬采用的環(huán)境保護標準
采用的環(huán)境保護標準是指國家及項目所在地區(qū)環(huán)保部門頒發(fā)的標準,如大氣環(huán)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噪聲衛(wèi)生標準、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及有關法規(guī)、規(guī)定等。如地區(qū)規(guī)定嚴于國家規(guī)定時應執(zhí)行地區(qū)規(guī)定;地區(qū)沒有特定要求的;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個別目前國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標準的由可行性研究單位與當地環(huán)保部門協商確定。
§6.4治理環(huán)境的方案
(1)項目對周圍地區(qū)的地質、水文、氣象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減少影響的措施。
(2)項目對周圍地區(qū)自然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森林和植被破壞影響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3)項目對周圍自然保護區(qū)、風景游覽區(qū)名勝古跡、療養(yǎng)區(qū)等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4)各種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對周圍大氣、水、土壤的破壞程度及對居民生活區(qū)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污水、廢氣、廢渣、粉塵、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綜合利用方案。
(5)噪聲、震動、電磁波等對周圍居民生活區(qū)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消聲、防震的措施。
(6)綠化措施,包括防護地帶的防護林和建設區(qū)域的綠化。
§6.5環(huán)境監(jiān)測制度的建議
監(jiān)測布點原則;
監(jiān)測機構的設置和設備選擇;
監(jiān)測手段和監(jiān)測目標。
§6.6環(huán)境保護投資估算
環(huán)境影響經濟損益簡要分析。對可以量化的環(huán)境影響,可將其計算并列入經濟評價中現金流量表內進行分析。
§6.7環(huán)境影響評論結論
§6.8勞動保護與安全衛(wèi)生
建設項目必須確保投產后符合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要求,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進行分析和評價。
§6.8.1生產過程中職業(yè)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產過程中職業(yè)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產過程中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輻射、振動、噪聲等操作者健康影響的分析;
(3)生產過程中危害因素較大的設備、分布點及其危險程度。
(4)可能受到職業(yè)危害的人數及受害程度。
§6.8.2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主要設施
(1)危險系數較大的生產點、擬采取的防護方案及安全檢測設施;
(2)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報警、緊急事故處理等安全設施的初步選擇方案;
(3)對高溫、高噪聲、高振動工作環(huán)境擬采用的防護、檢測和檢驗設施。
§6.8.3勞動安全與職業(yè)衛(wèi)生機構
(1)機構設計及人員;
(2)保健人員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監(jiān)測檢驗人員。
§6.8.4消防措施和設施方案建議
第七章企業(yè)組織和勞動定員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項目規(guī)模;項目組成和工藝流程,研究提出相應的企業(yè)組織機構、勞動定員總數及勞動力來源及相應的人員培訓計劃。
§7.1企業(yè)組織
企業(yè)組織機構包括生產系統、管理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的劃分,其設置主要取決于項目設計方案和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產品范圍和產量、車間多少、職工人數等)。
企業(yè)組織機構設置要符合現代化大生產管理的要求,保證多個部門、多個環(huán)節(jié)以及全體成員之間能協調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業(yè)的生產經營目標。
§7.1.1企業(yè)組織形式
部門、行業(yè)不同,生產規(guī)模不同,企業(yè)組織機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業(yè)董事會或管理委員會)、中層經營管理(部門和科、處)和基層現場管理(車間和設施)等三個層次。一般來說,企業(yè)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成反比關系,幅度越大,層次越少。中小型項目可采用兩級管理(廠和科室、車間);大型項目可采用三級管理(公司或總廠、廠或分廠、車間)。
§7.1.2企業(yè)工作制度
根據各車間和設施的工藝特點和生產需要,可分別采用連續(xù)工作制或間斷工作制。個別項目采用季節(jié)性生產,每年可分為生產期和停產期。
§7.2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7.2.1勞動定員
一般來說,企業(yè)所需人員按其工作崗位和勞動分工不同,可分為四類人員:
(1)工人:是指在基本車間和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中直接從事工業(yè)性生產的工人及廠外運輸與廠房建構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術人員?是指擔負工程技術工作并具有工程技術能力的人員;
(3)管理與經營人員:是指在企業(yè)各職能機構及在各基本車間與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從事行政、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的人員;
(4)服務人員:是指服務于職工生活或間接服務于生產的人員;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別估算各類人員需用量,并說明其來源,撰寫勞動定員匯總表。
企業(yè)所需人員,有一部分必須參與建設過程、設備安裝、調試,對這部分人員的來源及進廠時間要單獨說明。
§7.2.2年總工資和職工年平均工資估算
分人員類別估算年工資總額,并計算職工年平均工資。
§7.2.3人員培訓及費用估算
(1)人員來源分析,需培訓的人員總數。
(2)培訓方式:①派往類似廠礦的生產現場和設備制造現場,通過實習培訓生產、維修和管理人員,部分生產維修人員可參加本項目施工現場的施工、設備安裝、調試、運轉。引進國外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必要時派往國外生產現場和設備供應廠實習。②在廠區(qū)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按照生產和業(yè)務工作的具體內容,分專業(yè)、分工種進行培訓。
(3)培訓計劃。國內培訓人員數量、專業(yè)、時間、方式和國外培訓人員數量、國別、專業(yè)、方式、時間及國外培訓的必要性。
(4)培訓費用。國外培訓的,要單獨說明外匯來源。
第八章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項目實施時期的進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項目實施時期可稱為投資時期,是指從正式確定建設項目(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到項目達到正常生產這段時間,這一時期包括項目實施準備、資金籌集安排、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施工準備、施工和生產準備、試運轉直到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個工作階段。這些階段的各項投資活動和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有些是相互影響,前后緊密銜接的;也有些是同時開展、相互交叉進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將項目實施時期各個階段的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進行統一規(guī)劃、綜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實可行的安排。
§8.1項目實施的各階段
§8.1.1建立項目實施管理機構
根據項目不同,新項目可以由業(yè)主指定項目實施管理機構;改擴建和技改項目可在老企業(yè)內專門成立籌建小組,籌建小組的任務是辦理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委托手續(xù)及簽訂相應的合同和協議(一般是通過招標、投標和評標來確定的);參加廠址選擇;提供設計必需的基礎資料;申請或訂購設備和材料;負責設備的檢驗和運輸;承擔各項生產準備工作。
§8.1.2資金籌集安排
項目資金的落實包括總投資費用(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資金來源有充分的保證。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要撰寫投資估算,并在考慮了各種可行性的資金渠道的情況下,提出適宜的資金籌措規(guī)劃方案。在正式確定建設項目和明確了總投資費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計劃之后,即可立即著手籌集資金。
§8.1.3技術獲得與轉讓
技術獲得和轉讓是實施時期的一個關鍵要素,選擇的技術將涉及到法律、經濟、財務和技術等許多方面。當從國外引進專有技術時,與國外供應商的談判有時需要長的時間,有時還要解決法律問題,例如專利權的限制或者技術轉讓的限制等。如果技術供應商標的合同責任中含培訓,那就應該包括在培訓計劃中,可行性研究中應包含與項目選擇有關的技術獲得與轉讓有關的計劃時間和費用。分配給項目詳細工程設計的計劃時間,將取決于技術種類及其復雜性。
§8.1.4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
在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委托進行必要的現場勘測工作。要提出設備、材料訂貨清單和非標準設備制造圖紙??睖y精度要與設計階段相適應,設計階段的劃分可根據不同項目區(qū)別對待。大中型項目一般采用兩階段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技術復雜或行業(yè)有特殊要求的項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藝技術的車間,可能在施工圖設計之前,再增加一個技術設計階段。
安排大型建設項目的設計進度要充分考慮設備問價和大型設備的預訂貨時間以及取得設備資料的時間。
訂購設備要考慮設備到達時間和安排順序。當引進國外設備時,還要考慮到向國外有關公司進行詢價、談判(技術談判和商務談判),比選和簽訂合同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辦理各種審批手續(xù)所需的時間。
§8.1.5施工準備
項目初步設計話總概算一旦批準之后,即可著手進行施工準備,施工準備包括的主要工作內容有:選定施工單位話簽訂施工合同。
一般時通過投標確定施工單位。此外,還需進行如弟征購和拆遷安排;組織設備和材料訂貨(前面已經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電和道路等工程;進行臨時設施建設和代替臨時工程的住宅建設以及報批開工報告等。
§8.1.6施工和生產準備
(1)施工。施工階段時項目實施時期的主要階段。安裝大型復雜項目,施工單位要根據施工圖撰寫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廠生產系統投產次序安排車間和設施的施工順序,主體車間及其相應的輔助公用設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設備的驗收、發(fā)運、運輸以及設備的安裝都要作出適當的安排,保證合理交叉進行。
(2)生產準備:
①建立管理機構,企業(yè)管理方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擴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訓職工。對職工的調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訓要做出適當的時間安排,使其和生產經營需要相銜接。
③組織收集生產技術資料,制訂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種操作規(guī)程。
④組織生產物資供應。落實原材料、燃料、協作產品、水、電、汽和其他配合條件,簽訂有關協議。
⑤組織工具、器具、模具、備品、備件等的計劃、制造和訂貨。
⑥生產前推銷。投產前后應制訂具體的銷售計劃,并進行銷售市場的準備工作,包括廣告宣傳、培訓銷售人員和推銷人員等。
§8.1.7竣工驗收
這個階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項活動:
(1)生產前檢查;
(2)試運轉(單機試車或聯動試車);
(3)負荷試運轉(負荷試車);
(4)竣工驗收、交付使用。
建設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內容建完,并經生產前檢查、試運轉、帶負荷試運轉合格后,形成生產能力,能正常生產合格產品時,應及時驗收。這時,生產人員進駐現場,由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辦理移交固定資產手續(xù),交付使用。
國外引進成套設備項目和大型聯合企業(yè)可安排試生產階段,試生產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三個月(成套引進項目合同中有專門規(guī)定除外)。
建設項目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等單位進行初步驗收,提出竣工驗收報告和竣工決算,系統整理技術資料,提交竣工圖。
§8.2項目實施進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分別確定的項目實施各階段所需時間,撰寫實施進度表,項目實施進度表有多種表示方法。在我國,多年來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橫道圖。近年來,網絡圖在一些行業(yè)中也開始應用。
簡單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橫道圖,復雜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網絡圖(關鍵路線法或項目評審技術)。為避免項目實施工程中費用和時間的浪費以及各項作業(yè)活動能前后左右的協調配合,利用網絡圖可以模擬實施項目的各種不同方案進行篩選。
§8.2.1橫道圖
橫道圖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它可適用于各種項目,這種圖表可以表示建設項目的計劃任務、計劃進度和實際記錄等具體內容。它是把項目實施計劃分為若干項(作業(yè)活動或工作單元),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各項作業(yè)活動,每項工作用一橫道表示,橫道兩端表示該項作業(yè)活動的起、止時間;其長度即是完成該作業(yè)活動所需時間。
§8.2.2網絡圖
對于包括許多相互關聯并連續(xù)活動的大型復雜的綜合建設項目和對實施進度有圖書要求的項目,需要適用網絡圖。應用統籌方法對項目實施進度作出安排。網絡的定義是一組節(jié)點(圓圈)用一組帶方向弧所連接,關鍵路線法(CPM)和項目評審技術(PERT)是應用網絡圖的兩種方法,網絡圖多用于施工階段的項目規(guī)劃與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些行業(yè)也有所應用。
§8.3項目實施費用
項目實施費用是指項目從籌建開始直到項目鞠躬投產以前整個實施時期的籌建費用。這部分費用應包括在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設費用中,項目實施費用按以下各項分別估算。
§8.3.1建設單位管理費
建設單位管理費是指籌建單位為進行項目籌建、建設、聯合試運轉、驗收總結等工作所發(fā)生的管理費用,不包括應計入設備、材料預算價格的建設單位采購及保管設備、材料所需的費用??梢浴皢雾椆こ藤M用”為基礎,乘以按照工程項目的不同規(guī)模分別制定的建設單位管理費率計算。
§8.3.2生產籌備費
生產籌備費是指生產籌備人員費和投產前進廠人員費用。
§8.3.3生產職工培訓費
生產職工培訓費用是指項目在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之前擬建企業(yè)自行培訓或委托其他廠礦培訓技術人員、工人和管理人員所支出的費用以及生產單位為參加施工、設備安裝、調試、熟悉工藝流程機械性能等需要提前進廠人員所支出的費用。該項費用可根據規(guī)劃的培訓人員數、提前進廠人數、培訓方法、時間和職工培訓費定額計算。
§8.3.4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
辦公、生活家具購置費是指為保證項目初期正常生產、使用和管理必須購買的辦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費用及設計規(guī)定必須建設的托兒所、醫(yī)院、招待所、中小學等的家具、用具費用。該項費用可按有關定額計算。
§8.3.5勘察設計費
勘察設計費是指:
(1)委托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按規(guī)定應支付的費用;
(2)在規(guī)定范圍內由建設單位進行勘察設計所需的費用。此項費用可按國家頒發(fā)的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和有關規(guī)定進行撰寫。
§8.3.6其它應支付的費用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建設項目的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分析,是項目可行性研究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計算項目所需要的投資總額,分析投資的籌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計劃。
§9.1項目總投資估算
建設項目總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流動資金。
§9.1.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由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方向調節(jié)稅和建設期利息組成,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分別估算,并匯總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1)固定資產投資。根據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費用額,估算固定資產投資。
①工程費用。
分為建筑工程、設備購置、安裝工程、其他四項費用,可按主要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公用工程、服務及生活福利設施、廠外工程等分別計算,以人民幣、外幣分別表示。
主要生產車間是指生產主要產品的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指為主要生產車間配套的工程項目。
公用工程是指為本項目生產服務的工程,如循環(huán)水場、給排水管網、給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設施、三“廢”處理、輸變電工程、電信工程、供熱電汽線路等。
服務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辦公樓、試驗樓、職工宿舍、食堂、學校等。廠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項目的輸水管線、排水系統、高壓輸變電、物料管線、通訊管線、專用碼頭、專用公路、鐵路專用線、銷售倉庫、貨物轉運站等。
②其他費用。
除了將前幾章中已估算的費用進行匯總分類外,還應將未估算的費用項目作出詳細的估算。
其主要費用項目有:①建設單位管理費;②職工培訓費;③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④土地征用費;⑤外籍技術人員來華費用;⑥出國人員培訓考察費;⑦進口設備材料國內檢驗費;⑧工程保險費;⑨大件運輸措施費;⑩大型吊裝機具費;①項目前期工作費;②設計費;③其他費;
第二部分費用估算是,應說明各種費用的取費標準、定額,一般按國家和地區(qū)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估算中有外匯費用時,以外幣表示。
③預備費。
分為基本預備費和漲價預備費兩部分。分別計算列出,漲價預備費以年度投資中第一部分費用為基礎,按國家計委的費率計算,同時需考慮外匯部分的限價因素。
(2)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jié)稅,按國務院第82號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3)建設期利息應根據提供的項目實施進度表已研究確定的基本建設投資來源及資金籌措方式、各種貸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計劃表計算得出。當項目投資來源為多種渠道時,應分別計算各種貸款資金的建設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設期利息均按年計息。利息的計算,分為單利和復利,計息方法及年利率視項目實際情況而定。
利息計算中,假定借款發(fā)生當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計息,還款當年也在年中償還,按半年計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計息。按國家規(guī)定,建設期利息當年付清。
人民幣和外幣貸款分別計息,匯總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
以上各項計算完成后,撰寫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
§9.1.2流動資金估算
(1)流動資金的組成。項目流動資金按其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可以分為:
①儲備資金。即為保證正常生產需要而用于儲備原材料、燃料、備品、備件等的資金。
②生產資金。即在正常生產條件下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品占用的資金。
③成品資金。即產成品入庫后至銷售前這段時間中產成品占用的資金。
除此之外,還有應收應付帳款、現金等組成的流動資金。
(2)流動資金估算??尚行匝芯繄蟾嬷辛鲃淤Y金的估算,按項目具體情況,可采用擴大指標估算法或分項詳細估算法。
擴大指標估算法為:參照同類生產企業(yè)流動資金占銷售收入、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投資的比率以及單位產量占用流動資金的比率來確定流動資金。
分項詳細估算法為:按項目占用的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分別按年需用額及周轉天數估算定額流動資金,按項目占用的應收應付帳款、現金等估算非定額流動資金。
按詳細估算法估算流動資金后,可列流動資金估算表。
§9.2資金籌措
一個建設項目所需要的投資資金,可以從多個來源渠道獲得,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資金籌措工作是根據對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和流動資金估算的結果,研究落實資金的來源渠道和籌措方式,從中選擇條件優(yōu)惠的資金??尚行匝芯繄蟾嬷?,應對每一種來源渠道的資金及其籌措方式逐一論述。并附有必要的計算表格和附件??尚行匝芯恐校瑧獙ο铝袃热菁右哉f明。
§9.2.1資金來源
籌措資金首先必須了解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如果籌集不到資金,投資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諸實施,可能的資金渠道有:
國家預算內撥款;
國內銀行貸款:包括撥改貸、固定資產貸款、專項貸款等;
國外資金: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外政府貸款、贈款、商業(yè)貸款、出口借貸、補償貿易等;
自籌資金:包括部門、地方、企業(yè)自籌資金;
其它資金來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別說明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資金使用條件,利用貸款的,要說明貸款條件、貸款利率、償還方式、最大償還時間等。
§9.2.2項目籌資方案
籌資方案要在對項目資金來源、建設進度進行綜合研究后提出。為保證項目有適宜的籌資方案,要對可能的籌資方式進行比選。
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各種可能的籌資方式的籌資成本、資金使用條件、利率和匯率風險等進行比較,尋求財務費用最經濟的籌資方案。
§9.3投資使用計劃
§9.3.1投資使用計劃
投資使用計劃要考慮項目實施進度和籌資方案,使用相互銜接。
撰寫投資使用計劃表。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按不同資金來源分年列出年用數額;流動資金的安排要考慮企業(yè)的實際需要,一般從投產第一年開始按生產負荷進行安排,并按全年計算利息。
§9.3.2借款償還計劃
借款償還計劃是通過對項目各種還款資金來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償還計劃的最長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資金使用的最長年限,制定借款償還計劃,應對下述內容進行說明。
(1)還款資金來源、計算依據;
(2)各種借款的償還順序;
(3)計劃還款時間。國外借款(包括國內外幣借款)的還本付息,要按借款雙方事先商定的還款條件,如借款期、寬限期、還款期、利率、還款方式確定,與國內按借款能力償還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約定的。還本付息的方式有兩種:
①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償還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償還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減少。
②等額還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償還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償還的本金相等。
利息將隨本金逐年償還而減少。
國外借款除支付銀行利息外,還要另計管理費和承諾費用等財務費用。為簡化計算,也可將利率適當提高進行計算,對此,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加以說明。
第十章財務與敏感性分析
在建設項目的技術路線確定以后,必須對不同的方案進行財務、經濟效益評價,判斷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并比選推薦出優(yōu)秀的建設方案。本章的評價結論是建設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對建設項目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本節(jié)就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財務、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的主要內容做一概要說明。
§10.1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
為了確定項目未來的生產經營和盈利情況,對項目的生產成本作出接近實際的預測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內容。生產成本是指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發(fā)生的經常性費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動力、工資、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及大修理費、低值易耗品、推銷費用等。
在成本估算時,其精確度要與投資估算的精確度相當。
§10.1.1生產總成本估算
生產總成本是指項目建成后在一定時期內(財務、經濟評價中按年計算)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
(1)生產總成本的構成有:
①外購原材料及輔助材料。根據前面第四節(jié)中外購燃料動力的數量和單價計算。
②外購燃料動力。根據第四節(jié)中外購燃料動力的數量和單價計算。
③工資及福利基金。工資根據第七節(jié)中的工資總額計算,福利基金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舊及推銷費。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費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稅金以及不屬于以上項目的支出等。
⑦流動資金利息,按流動資金貸款額和貸款利率計算。
⑧銷售及其它費用,包括教育費附加,計入成本的技術轉讓費等。
以上各項費用總額構成項目生產總成本。總成本扣除折舊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動資金利息為經營成本。
(2)列表表示生產總成本。
§10.1.2單位成本
單位成本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生產單一產品的項目以總成本除以設計生產能力即是單位產品成本,生產多種產品的項目,也可按項目成本計算單位成本。
列表表示單位成本。
§10.1.3銷售收入估算
根據第三節(jié)中預測的產品價格及設計生產能力,逐年計算產品銷售收入,當有多種產品時,可分別計算多種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并匯總計算年總銷售收入。
§10.2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是根據國家現行財務和稅收制度以及現行價格,分析測算擬建項目未來的效益費用。考察項目建成后的獲利能力、債務償還能力及外匯平衡能力等財務狀況,以判斷建設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行性,即從企業(yè)角度分析項目的盈利能力。財務評價采用動態(tài)分析與靜態(tài)分析相結合,以動態(tài)分析為主的辦法進行。評價的主要指標有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等。根據項目特點和實際需要,有些項目還可以計算財務凈現值、投資利潤率指標,以滿足項目決策部門的需要。
財務評價指標根據財務評價報表的數據得出,主要財務評價報表有:財務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國內投資、自有資金)、利潤表、財務平衡表、財務外匯平衡表。
用財務評價指標分別和相應的基準參數----財務基準收益率、行業(yè)平均投資回收期、平均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相比較,以判別項目在財務上是否可行。
財務評價詳細做法見本書另章。
§10.3國民經濟評價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時,除了要從投資者的角度考察項目的盈利狀況及借款償還能力外,還應從國家整體的角度考察項目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需要國民經濟付出的代價,后者稱為國民經濟評價。它是項目經濟評價的核心部門,是決策部門考慮項目取舍的重要依據。
§10.4不確定性分析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各種數據多數來自預測和估算。由于資料和信息來源的有限性,將來的實際情況可能與此有較大的出入,即評價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這對項目的投資決策會帶來風險。為了避免或盡可能減少這種風險,要分析不確定性因素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以確定項目的經濟上的可靠性。這項工作稱為不確定性分析。
根據分析內容和側重面不同,不確定性分析可分為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風險分析),盈虧平衡分析只用于財務評價,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時用于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視項目情況而定,不確定性分析的具體做法,見本書第九章。
§10.5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對以上各項經濟指標進行計算、分析外,還應對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進行分析。
項目社會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還應對不能定量的效益影響進行定性描述。內容包括:
(1)項目對國家(或地區(qū))政治和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包括增加就業(yè)機會、減少待業(yè)人口帶來的社會穩(wěn)定的效益,改善地區(qū)經濟結構、提高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等。
(2)項目與當地科技、文化發(fā)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性;
(3)項目與當地基礎設施發(fā)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性;
(4)項目與當地居民的宗教、民族習慣的相互適應性;
(5)項目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影響;
(6)項目的國防效益或影響;
(7)對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平衡的影響。
可行性研究人員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對項目的主要社會效益或影響加以說明,供決策者考慮。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11.1結論與建議
根據前面各節(jié)的研究分析結果,對項目在技術上、經濟上進行全面的評價,對建設方案進行總結,提出結論性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有:
(1)對推薦的擬建方案建設條件、產品方案、工藝技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影響的結論性意見。
(2)對主要的對比方案進行說明。
(3)對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
(4)對應修改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提出修改意見。
(5)對不可行的項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爭議問題的結論。
可行性研究報告附件。
凡屬于項目可行性研究范圍,但在研究報告以外單獨成冊的文件,均需列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所列附件應注明名稱、日期、編號。
§11.2附件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
(2)項目立項批文
(3)廠址選擇報告書
(4)資源勘探報告
(5)貸款意向書
(6)環(huán)境影響報告
(7)需單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單項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8)重要的市場調查報告
(9)引進技術項目的考察報告
(10)利用外資的各類協議文件
(11)其它主要對比方案說明
(12)其它
§11.3附圖
(1)廠址地形或位置圖(沒有等高線)
(2)總平面布置方案圖(沒有標高)
(3)工藝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