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春酒閱讀答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點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16)15-0022-03
一、課堂點評的涵義及價值
課堂點評指教師通過“點”和“評”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的點撥和評價。教師要在學生學習思路受阻時給予“點”,在學生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后給予“評”。課堂點評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的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影響最大的一種方式,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鉆研文本,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和理解”,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點評的激勵功能、引導作用。有效的課堂點評應簡潔準確,得當到位,是對事實的肯定,對精神的喚醒,對行動的鼓舞,也是對含混的廓清,對偏差的糾正,對錯誤的否定。
二、目前課堂點評中存在的問題
在日常教學中,由于教師對課堂點評認識不夠,時機和尺度把握不準,方法欠缺多樣性和智慧性,常常出現(xiàn)以下情況。
1.不點評。輕視學生的思考成果,漠視學生的思維過程,一聲“坐下”敷衍了事。
2.小題大做,隨意贊賞。對十分簡單、思考價值不是很高的問題,教師卻為贊而贊。
3.一味肯定。忽視學生出現(xiàn)的偏差,對學生回答中的錯誤不加辨析和更正。
4.輕易否定。發(fā)現(xiàn)不了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對不符合標準的答案,一律否定。
三、語文教師課堂點評的基本策略
在確保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如何切實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才能使課堂點評不流于形式,體現(xiàn)出點評在課堂教學中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呢?現(xiàn)結合語文課堂實例,談談有效課堂點評的基本策略。
策略1:真誠熱情,表揚激勵
評價不是簡單、機械地羅列成績、揭擺問題,更不是一味懲罰、指責。評價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宗旨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心、成就感、榮譽感,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笨梢?,每個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性的評價就像的勁風,是學生前進的動力。
示例1:一位普通話講得不太好的學生朗讀課文時,非常盡力地使用普通話,結果南腔北調,引得同學哄堂大笑,教師點評道:“笑什么,這位同學朗讀得很棒呀,簡直是趙忠祥第二!”同學們笑得更加瘋狂,這位同學以后再也不愿意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了。
點評:賞識和鼓勵,每個人都期望,都需要。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客觀地肯定和表揚,但教師“廉價”的和隨意的表揚是不科學的,甚至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示例2:《春》師:“說得真好!你對春天的人和自然有自己獨特的體驗?!薄澳愠錆M想象力的語言也把我們帶人了那個美麗而神秘的境界之中,感謝你!”“太好了!你是用心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薄奥犃四愕幕卮?,連老師都對那春天的草地無限向往了!”“說得真是太好了,充滿想象和聯(lián)想,老師相信,像你這樣用心的孩子一定不會辜負春天。”“你真是獨具慧眼!竟然發(fā)現(xiàn)了這么美麗的一處!的確,疏密結合,動能結合,給畫面平添了許多魅力。”
點評:教師用欣賞的眼光,與學生真誠交流,全身心地關注學生的價值傾向,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能,領會學生的情感意圖,隨時捕捉學生思維活動的信息。通過師生間真誠的溝通和交流,貼近學生的心理,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明是非辨善惡”。
策略2:明辨是非,指導糾正
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的前提是實事求是、嚴謹科學。對學生知識、思維上出現(xiàn)的偏差或錯誤,絕不可簡單否決,更不能一味遷就。該肯定的肯定,該引導的引導,該否定的也要否定。當然,教師在指出學生錯誤時必須適時適度,講究方法。讓課堂教學真正實現(xiàn)思想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
示例:《春》一個學生給春雨中的人命名為“雨中的靜默”,顯然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師:“春雨中的人是靜默的嗎?”生:“好像只有房屋是靜默的?!睅煟骸皩?,春雨中的房屋是靜默的,春雨中的人是忙碌的!我們叫‘雨夜春忙’。大家覺得可好?”
點評:這種點評,教師特別注重糾誤糾偏,撥正航向,既肯定了學生的敢想敢說,又大膽巧妙地說“不”,進而引導學生會想會說。那種學生說什么都對,說什么都好,動輒鼓掌喝彩的做法,不但不能給學生積極的鼓勵,繼續(xù)下去,反而會給學生帶來消極負面的影響。
策略3:順水推舟,方法引領
教師點評,要點之有法?!包c”在要害,“評“在關鍵。看似隨意,卻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示例:師:“古人喝春酒,半酣千日醉?!弊髡吖P下的人物是否也因這春酒而沉醉呢?請大家勾畫句子,品析人物。
生:“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我”對春酒的喜愛。
師:如果把“偷偷地”、“指甲縫”去掉,好不好?
生:不好。去掉“偷偷地”不能表現(xiàn)小孩子調皮,“多少個指甲縫”更能表明出“我”到底喝了多少的酒。
師:再想想。
生:這里還和前面母親說的“只能舔一指甲縫”照應,生動地寫出我偷喝春酒時的情態(tài),也說明我的頑皮天真以及對春酒的喜愛。
師:原來,我們賞析句子可以抓修飾語,還要注意上下文的街接。
點評: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優(yōu)秀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體現(xiàn)在語言文字中,正所謂“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只有引導學生真正閱讀文本,才能領悟作品的深層內涵。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運用刪除法,引導學生關注“偷偷地”“指甲縫”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修飾詞;通過“再想想”這樣的等待,引領學生再次回歸文本,找尋上下文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文章情趣。這種課堂點評,點之有法;這種語言學習,不浮夸在文字表面。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成長。
策略4:水到渠成,拓展思維
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開放式的語文課堂非常必要。在開放式的語文課堂上,智慧高效的教師點評可以打破原有教材或教學參考用書的封閉性以及唯一性,為形成趣味性的語文課堂補充“源頭活水”,拓寬學生視野,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滿足學生的求知、求新的期待心理,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示例:《斑羚飛渡》通過分析關鍵句子,體會斑羚的內在品質。
師:大家的發(fā)言讓我深深驚嘆于老斑羚們在最危急的時刻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折服于老斑羚在危難中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智慧。有一段感動人物頒獎詞:“不是骨肉,卻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了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起。在她的家里,水濃于血,善良超越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大家可否也給“最感動自己的斑羚”寫一段頒獎詞?
一、 活躍課堂是建立在教師對文本深入解讀的基礎上
“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第一步”。因為只有深入地解讀文本,才能真正把握該教什么,該重點教什么;學生該學什么,又該重點學什么??梢娢谋镜慕庾x是首要的。正確、準確地解讀文本,這是教師在執(zhí)教每篇課文時應該確保的底線,是提高教材施教水平的前提條件。就當前閱讀課現(xiàn)狀而言,這第一步邁的不盡如人意,經常會出現(xiàn)教師對文本把握不準確的現(xiàn)象。
前一段時間筆者所在學校邀請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經瑞華老師到校指導青年教師上課,一青年教師執(zhí)教沈從文先生的作品《云南的歌會》,第一課時重點是朗讀,概括文章的三個場景內容。老師先是安排學生集體朗讀,學生朗讀完,教師點評:“嗯,讀得不錯。”然后進入文章三個場景內容的概括,老師要求學生用幾個字概括陳述。教師打出投影,顯示有三個部分。學生概括三個部分:野外賽歌、山路放歌、村寨傳歌。老師不滿意學生的答案,還在引導,學生一直不知道老師需要的正確答案是什么,所以一直疑惑地看著課文,直到最后老師詢問學生無果后自己投影答案:山野對歌;山路漫歌;金滿斗會。學生埋頭記下。本環(huán)節(jié)耗時將近10分鐘。依筆者的理解,學生的答案很好,能這樣簡練地概括出來,又是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真應該好好表揚,可惜老師卻不認可這種與教參不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對文本深入研讀后,我們明確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學習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和場面描寫;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探尋并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課堂上,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讀課文、找答案,學生的思維被固化,學生的勞動成果被丟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遏制。課堂的氛圍沉悶自然是意料之中了。
教參,只是教學參考,是教材編訂者的一家之言,決不是文本的最終解釋,唯一答案?,F(xiàn)實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解讀文本的過程是倒置的,他們不是先閱讀文本,而是先閱讀教學參考和各種數據,甚至根本不閱讀文本(尤其是自己以為熟悉的課文)。過分依賴與信賴教參,缺乏獨立鉆研教材的習慣,久而久之也就喪失了解讀文本的能力。課堂上教師沒有自己的東西,講的都是教參上的,學生聽不聽無所謂,因為他們可以在參考里找到答案。學生的參與意識不濃,活躍的課堂氛圍營造談何容易。相反如果教師備課的時候多鉆研教材,多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怎么寫的?寫得怎么樣?初二的學生應當從中學些什么?課堂的重點就會被引到學習作者精彩的描寫上來,揣摩、品味語言上來,感受鄉(xiāng)土氣息、領略民族風情上來。課堂上老師就會多安排這些精美的語言的朗讀,多安排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就會依據教學目標來指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讀出美感來。
二、 活躍課堂離不開精彩的課堂導入
學生每天在校除了上課就是上課,疲勞自不必說。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還需要一個很好的導入。語文課上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某某文章?!边@樣的導入生硬而直白,缺少吸引力。導入應當力求“簡潔、新穎、關聯(lián)度高”。導語的“新”指的是脫離老一套,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如在執(zhí)教《春酒》時,可以這樣導入:“久居他鄉(xiāng)的游子一次次淚灑衣襟,耳畔總是傳來那熟悉的鄉(xiāng)音,眼前時刻浮現(xiàn)久違的的面容。究竟是什么讓她如此依戀、日夜思想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琦君的《春酒》,一同感悟其中別樣的情懷?!?/p>
導語的“簡潔”,即指導語不能夸夸其談,漫無邊際,讓學生不知道老師說這話的目的是什么。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曹劌論戰(zhàn)》時,開頭導入從當時的歷史背景說起,接著說到古代的幾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又講到歷史上一些著名的軍事家,滔滔不絕,15分鐘。實際上這些都沒有必要說,這些知識可以引導學生課后上網查閱、積累。
“關聯(lián)度高”要求教師的導語設計一定要目的明確,切合文本的內容。如上面提到的《曹劌論戰(zhàn)》的導入,古代的幾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歷史上一些著名的軍事家等等都與本文的教學關聯(lián)不大,說多了反而沖淡了課堂的重點。
三、 教學內容的兼顧性是課堂活躍的重要保障
一節(jié)語文課45分鐘,能解決不少問題,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飽滿一些。一個班有學生40多人,水平各層次都有,農村中學學生語文素養(yǎng)普遍不高,這樣的課堂應該怎樣營造良好氛圍,從而達到高效?教學內容設置的兼顧性很重要。也就是說一節(jié)課不管是學生互動還是問題的設置都應當照顧到不同語文水平的同學,讓他們可以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有事可做。聽課時常看到這樣的情況:老師一個問題提出來或老師布置討論,馬上就有一部分學生動了起來,可還有一部分水平較差的同學無所事事,甚至搞破壞。課堂的氛圍變得很怪,一半活躍,一半沉悶。根據我的問卷調查得知:有82%的上課無所事事的學生是因為老師布置的任務或提出的問題他們無力解決,才把自己從課堂中分離出來的。他們當中有50%以上的同學有過小組活動中因為解決不了老師布置的任務而被同學“拋棄”。這樣的活躍課堂只屬于一部分人,不能算真正的活躍課堂。
四、 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流暢同樣重要
近年來聽了許多語文課,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上課教師精彩導入,吊足了學生的胃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在大家期待著進入正文時,老師卻來了一句:“下面我們來檢測一下字詞預習情況?!焙苁菙∪宋缚冢犝n的教師沒勁,學生更是頓時松了下來,剛才的精彩導入功效也化為了烏有。學生懶洋洋地打開練習,核對字詞。7、8分鐘的樣子,字詞檢查完了,老師開始帶大家進入文本,學生的注意力已經大不如上課初始,老師又費力地組織課堂教學。當然這里筆者并不是反對字詞積累,相反字詞積累很有必要。但應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如果老師精彩導入后就進入文章內容的解讀,學生的好奇、激情滿滿,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順利些。
也看過有的老師在字詞講完以后,按部就班地介紹作者。也不管這節(jié)課需不需要,反正就是講,細細地講。字詞與文學常識之間又缺乏關聯(lián),一節(jié)課就被大卸成幾塊。為什么就不能想一想每個內容有一個合適的位置?比如,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插入寫作背景、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等的介紹,就變得水到渠成、一氣呵成了。學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跟著老師漸入佳境了。
五、 活躍氛圍的營造還需教師自身充滿激情
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經瑞華老師在筆者學校上了一節(jié)《古詩詞賞析》復習課。全校眾多教師現(xiàn)場觀摩。課后所有老師共同的感受除了經老師考點扣得緊、指導到位外,還有就是經老師課堂上充滿激情。用經老師自己的話是:“我一進到課堂就興奮?!边@實際上是經老師對課堂、對語文教學的熱愛。
魏書生先生說:“你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學生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里?!边@里我想套用一下:“如果你把上課當作享受,你就徜徉在快樂里;如果你把上課當作差使,你就深陷在痛苦里?!币粋€滿臉嚴肅的教師,一個進了課堂就想盡快下課的教師,他的課堂注定毫無生氣,活躍的氛圍就更談不上了。其結果必然是老師累,學生厭。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 情感體驗 自覺
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很淡,參與課堂閱讀的積極性不高,以至于一些課堂氣氛不活躍,有點沉悶。學生表現(xiàn)出無精打采的情緒,使閱讀教學的課堂陷入了尷尬的境界。原因何在?我在和學生交流中發(fā)現(xiàn):他們缺少相應的情感體驗,不能全身心投入文本中,更別說來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了。鑒于此,我認為,語文的閱讀教學要不斷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在聽、說、讀、寫的教學活動中,循序漸進地加強學生學習內容的整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一、用生活的積累,引發(fā)學生情感體驗的共鳴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及時地引導學生用現(xiàn)實生活的范例,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喜歡上閱讀,進而把自己生活的體驗融入閱讀中,把自己真實的情感投入到閱讀中去。陸游在教兒子寫詩時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其實,陸游強調的就是生活的積累。作家寫作時依靠的是積累,是生活的積累,是情感的積累,是知識的積累。同理,學生對自己的生活世界、生活環(huán)境認識體驗越深、越豐富,那么他們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就越深刻、越豐富。正如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再塑生命》中,“沙莉文老師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噴水口下,一股清涼的水在我手上流過。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寫‘water’――‘水’字時……我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秘了,知道了‘水’這個字就是在我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笔巧忱蛭睦蠋熡锰赜械慕逃绞絾拘蚜撕?凱勒的心靈,同時也調動了她的文學因素,并喚醒了她生命的靈性以及給予了她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沙莉文老師獨特的教育方式,是借助于生活的積累,讓學生多一些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讓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慢慢地把學生的體驗過程拉長,讓其與作品中的情緒發(fā)生共鳴、溝通,從而才能大大拓展學生的精神領域,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走”進文本,喚醒閱讀的真正主體。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怎樣才能有效調動他們積極主動性,使他們把文本“讀”起來,讓他們“走”進文本中呢?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課堂環(huán)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中交流對文本淺層次的看法。然后,教師要及時地進行鼓勵和引導他們進入更深層次的發(fā)現(xiàn),讓他們從文本中去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東西,同時交流著彼此的看法和思想感情,使學生在有感受的體驗下,對文字、對文學、對文化進行品味和賞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發(fā)現(xiàn)的收獲。這樣,學生才更容易地“走”近文本,沉浸文本中,與作者進行有效的對話。每個人的體驗不同,對文本的解讀也就不同,他們對文本的“期待視野”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種閱讀的再創(chuàng)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某些學生為了展現(xiàn)自我,對參考答案進行再復述的回答,那只是一種不動腦的翻版和復制。同時,教師也要提醒學生不要被標準的答案所束縛。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主導者的作用,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知識點。
二、有的放矢,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自覺性
在課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傳授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借助這些方法多些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并以此來增加他們閱讀的自覺性。第一,教師要讓學生重視對閱讀文本的整體感知,雖然是逐字逐句地閱讀作品,但不是孤立地理解一個詞、一句話,從而使學生明白在文本中始終追求著一種整體傾向,作者是通過作品作為一個整體傾向來表達自己思想的。第二,學生在閱讀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文眼來閱讀。作者往往通過文章的文眼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向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中《春酒》一課中“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xiāng)味啊??墒墙形业侥膬喝ふ艺嬲募阴亍边@一句是這一課的文眼,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達對故鄉(xiāng)、對母親、對童年的一種深深的思念。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作者的情緒,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閱讀。第三,培養(yǎng)學生對留白藝術的探究。在文本中,作者為了突出關鍵的部分,必須有意舍棄一些東西。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去挖掘作者有意舍棄的這一部分東西,挖掘他們所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師還應在課下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精心安排好課外閱讀,及時做好“授”后服務。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引導、鼓勵、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熱情,讓他們的閱讀延續(xù)下去,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此外,教師還應不斷舉行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比較中展現(xiàn)自己的課外閱讀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暢談自己的人生體會。教師還應有的放矢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訓練,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表達思想,傳達情感,彰顯魅力。這難道不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嗎?我們應讓語文歸“語”,加深學生的個性體驗。在語文的教學中,往往有一些教師,照搬別人的一些教學模式,然后在教學中按照某些模式生搬硬套,使語文的課堂走向了公式化。這種方式往往導致了閱讀教學中人文資源的流失,致使一些學生失掉了自己獨特的個性體驗。因為不同的知識積累,不同的人生體驗對文本的理解也會不同。如果按照某些模式化的方式去引導學生的課堂閱讀,那么無疑是對學生體驗的埋沒和流失。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多次強調閱讀的重要作用,既要注重情感體驗,又要引導學生感受形象,品味語言。因為這是一切理解文本、探究文本的基礎。語,就是語言文字。語文就是借助語言文字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人文傾向。我們也要借助于語言文字來解讀作者的這些思想、情感、人文傾向,甚至是超越文本的作者思想的精神。所以,我們要讓語文的課堂回歸到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性化閱讀中,個性化理解中,個性化聽、說、讀、寫中,在他們鉆研文本、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成尚榮教授曾說過:要用散文的方式教散文,用小說的方式教小說等。這就是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用語文的方式學語文,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聽、多說、多讀、多寫,使語文的課堂既要有“朗朗書聲”的可喜場面,又要有“鴉雀無聲”的靜心體驗?!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敝挥凶寣W生在閱讀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積累,在積累中沉淀,在沉淀中升華,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進入游刃有余的境地。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方智范.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yǎng)[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關鍵詞:追問 何處追問 追問作用 文本解讀
一、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看看你的臉――何為“追問”
《教學方法與藝術全書》解釋為:“追問,是對某一內容或某一問題,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問之后又再次提問,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為止?!睗h語詞典上解釋為:“追根究底地問?!?/p>
“追問”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在學生閱讀感悟或質疑基礎上生成的,以追根究底地問為形式,以引領學生加深對文章理解感悟從而習得語文能力為目的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和方法。
它是以深入為方向,以思維走向為路線,發(fā)揮老師的主導性,調動學生主體性的過程。不是形式上“一問之后再次提問”的連續(xù)發(fā)問,目的也不是“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為止”。在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答問、討論等學習活動的情況,對學生思維行為作即時的疏導、點撥,適時“追問”,可以對主體學習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在不斷的對話與探究中理解問題的本質。
適時的恰當的追問,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且追問的內容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也促使學生的思維向廣闊性和深刻性、獨立性和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發(fā)展。
因此,追問的基礎是學生的閱讀感悟或質疑,追問的過程既是思考的過程更是教師點撥的過程,追問的目的是深入閱讀,從語言形式走向語言的內涵。
二、苔花如小米,亦學牡丹開――何處追問
1.在淺顯處追問,挖掘問題的深度
文章就外在形式而言,有些篇章言簡意賅,有些文章確文采斐然,有的語言淺顯易懂,有的佶屈聱牙。許多文章卻是看似淺顯明白,如一杯白水,實際上卻是陳年白干,醇香濃郁,值得品味。追問正是引導學生挖掘問題深度的有效途徑。
汪曾祺是為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xiàn)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一特點在《端午的鴨蛋》中,有非常鮮明的體現(xiàn)。如“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肅然起敬”形容受到感動后流露出十分恭敬,欽佩的神情。因為鴨蛋而肅然起敬,令讀者無不微笑??梢娮髡邔ψ约杭亦l(xiāng)的鴨蛋是多么的“與有榮焉”。又如“我對異鄉(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這句話非常的淺顯易懂,沒有任何的閱讀障礙,作者怕被別人認為自己的家鄉(xiāng)是窮地方,所以不高興。實際上,汪曾祺用“”的方式,告訴讀者的是,我愛我家鄉(xiāng),我驕傲,那里出鴨蛋。這樣的地方很多,上課時,當學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時,教師可用追問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品味語言,挖掘思想內涵。
語言淺顯內涵深刻的文章在初中教材中有不少,比如,《皇帝的新裝》《丑小鴨》《春酒》《老王》等篇目。教學時,都適用追問,讓理解更深刻。
總之,課堂教學中適時的“追問”可以使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去思考問題,把握深層次意蘊,從而體會語言的魅力。
2.在留白處追問,享受思考的快樂
留白,顧名思義,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應的空白,是中國畫的一種布局與智慧。畫如果過滿過實,在構圖上就失去了靈動與飄逸,顯得死氣沉沉;而有了留白,便給予觀賞者以遐想和發(fā)揮的空間。同樣文章如果話語過多,就失去了回味的價值和聯(lián)想的空間。所以,許多作家,在關鍵之處往往采用留白之法。留白之處是閱讀的難點,學生閱讀時,可能發(fā)現(xiàn)不了這種用法,或者發(fā)現(xiàn)了卻讀不懂。用追問之法,填補留白,可以讓學生享受思考的樂趣。
《老王》一文,楊絳堅持著她的文風“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xiàn)力。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雍容優(yōu)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后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绷舭字幐钦蔑@了她強大的表現(xiàn)能力。比如,“看見一個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幾間塌敗的小屋”“后來我坐著老王的車和他閑聊的時候,問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說,住那兒多年了?!崩贤鯖]有回答說是他的家,楊絳就在此處留白,“老王為什么說是住了很多年,而不說那是他家”。如果我們追問,便會發(fā)現(xiàn),老王的“可憐”在于他是那樣的孤獨,他缺少親人的關懷和家的溫暖。楊絳留白了,一切等讀者去填補。又比如,老王去世了,他的老鄉(xiāng)用了個詞“早埋了”。楊絳有很多話說,她又留白,等著大家去聯(lián)想。
留白在教材中多次出現(xiàn),如《記承天詩夜游》《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香菱學詩》《阿長與》《走一步,再走一步》等經典篇目中。留白之處,如陳年醇酒,需要反復的咀嚼品味。追問正是品味好文章、挖掘新深度的好途徑、好技巧。上課時,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留白,用追問的方式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留白,用追問的方式引導他們深刻理解留白之美。
3.在矛盾處追問,碰撞出思想內涵
一般情況下,讓人們的語言都要遵守語言法則,否則就不規(guī)范。但是,一些語言在特定的語境下,往往不墨守語言法則,而是用違反常規(guī)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某一情境下說話者的特殊思想感情,從而形成了巧妙的語言現(xiàn)象,收到了極好的表達效果。這就是教學中遇到的“矛盾”。矛盾之處,往往蘊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內涵。于矛盾處追問,在反復的思維碰撞中,理解思想內涵。
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有一處明顯的矛盾,多年后魯迅回憶百草園如此感慨“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八坪酢北硎静聹y、不肯定,“確鑿”是表示肯定的語氣詞,按照語法常規(guī),這兩個詞不應該用在同一個句子中,否則就造成了句子前后矛盾。但是魯迅巧妙地運用了矛盾,用“似乎”一詞表現(xiàn)了時隔多年記憶有些模糊的情景,用“確鑿”表現(xiàn)了對百草園的記憶猶新的狀態(tài)。從而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童年的追憶,對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的向往。
在教學時,教師要善于用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去品味語言,理解內涵。比如,可以這樣追問:“似乎”與“確鑿”這兩個詞分別是什么意思?它們能在一個句子中同時使用嗎?“似乎”說明了魯迅什么情況?“確鑿”又說明了什么他怎樣的狀態(tài)?對過去很久的事物記憶猶新,說明了什么?
又如,《湖心亭看雪》,明明已經是清朝了卻用“崇禎五年十二月”;明明有舟子相伴,卻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在亭子里見到了客人,“問其姓氏”,客人的回答卻風馬牛不相及,“是金陵人?!敝圩訜o法理解明朝遺老的恨世情懷,學生也不理解。張岱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過著游山玩水的“風雅”生活。明朝亡后,他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披發(fā)入山”以消極避世表示其民族氣節(jié)。明亡后,專心著作。他對明朝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所以他要用崇禎皇帝的年號;客人不說自己的姓氏,卻說“是金陵人”,金陵即南京,明朝最初定都南京。上述的矛盾無不體現(xiàn)了張岱的“故國之思”。同時,張岱也在此文中“反映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所以他無視舟子的存在而稱“獨往”。
教學時,教師要在矛盾處一問再問,直到真正理解張岱為止。
4.在錯誤處追問,引領回歸正途
學生在個性解讀文本時,難免會出現(xiàn)偏差、錯誤的情況。對此我們是盲從還是拒絕?答案是明顯的,尊重學生不能變成盲從。但如何拒絕?直白否認、當面制止,會抑制學生開展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用“追問”的語氣、從“追問”的角度來引導學生正確理解。
在上《皇帝的新裝》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一個平時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說:“我認為皇帝是一個知人善任的人。他知道老大臣有理智,誰也不及他稱職,所以派他去看布料。說明皇帝在用人的時候不是毫無道理的?!?/p>
這個理解顯然偏離正軌了,她沒有正確理解作者描寫大臣去看布料這一情節(jié)的真正意圖。我接著她的話問:“從后來的舉動中看,老大臣有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學生紛紛找出理由,參與談論。比如,他們找到了“他把眼睛睜得特別大”“他沒敢把這句話說出口”“可憐的老大臣眼睛越睜越大”“老大臣注意地聽著,以便回到皇帝那兒可以照樣背出來”等語言。還有的學生從老大臣不斷的叫天,可以看出他的心虛,因為他不是懷疑騙子行騙而是懷疑自己愚蠢,這樣的老大臣在皇帝的眼中是誠實的,是稱職的,這不是對皇帝極大的諷刺嗎?
因為錯誤,讓我有契機追問,使更多學生與文本有了深入的交流、溝通,贏得精彩的課堂。我有時甚至期待類似的錯誤出現(xiàn),因為有錯誤才有了生成,因為有了生成才有智慧的光輝。追問,就是讓錯誤變成美麗,讓生成超越預設。
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追問意義
追問在語文教學特別是問題教學法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追問的作用也正像春雨一般悄悄地影響學生思考的力度和深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1.有效追問,走向深刻。在語文教學中,語言淺顯處有效地追問,會讓學生的理解變得深刻,從而正確把握文章的內涵。
2.適時追問,喚醒智慧。教學難點,如留白之處,需要學生思考體會。此時適時的追問,點撥到位,就能喚醒他們的智慧,讀懂文章,體驗思考的快樂。
3.巧妙追問,保護自尊。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但這不是說盲從他們的回答。面對錯誤的解讀,巧妙的追問可以隱藏矯正的咄咄逼人的鋒芒,保護思考者的自尊和積極性。
4.恰當追問,激活課堂。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的追問,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入的對話交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智慧,從而創(chuàng)造精彩的課堂。
四、小結
語文閱讀的問題教學法,期待在閱讀的教學中“受之魚”更期待“授之以漁”,不僅希望學生能理解文章,更希望他們掌握的是閱讀的方法,從而提升閱讀能力,轉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闭n堂點撥就要努力入此境界,點前似“山重水復疑無路”,撥后則“柳暗花明又一村”。追問將對問題的點撥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枝末節(jié),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笨傊?,采用“追問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營造出教師、學生、文本多方互動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課堂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不斷呈現(xiàn)精彩。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張紅霞.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追問”.教學月刊,2006,(8).
[3]孫亮成.發(fā)問、追問和點撥.江蘇教育研究,2009,(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