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管理學分析范文

管理學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學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管理學分析

第1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目的是通過案例教學,讓大學生模擬面對實際問題時的感受,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是公共管理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掌握到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要點,培養(yǎng)學生適應各種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提高學生處理復雜多變的現實問題的能力,這是人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

“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重要性;實施

一、引言

近幾年,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法,在理論知識和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搭建了一座橋梁,即在模擬過程中鞏固了專業(yè)知識,又增加了實際操作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模擬教學法的融合,是一種以教師提供實踐案例,學生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討論,對案例反應的問題作出判斷和結果,模擬自主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動式教學方法。教師圍繞某一教學主題,提供一個實踐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并引導學生扮演角色,將整個事件發(fā)生的來龍去脈情景再現,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三、“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公共管理學科中應用的重要性

第一,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演示法、教授法等為主要教學模式,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學習效率低。“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教師主要起到組織、引導的作用,大學生占主導地位,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題,從而可以讓學生高效率的學習知識要點。第二,目前大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嚴重缺乏,“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具有實際模擬性,用真實場景的管理實踐中的一些實例,真實地反映管理實踐活動的規(guī)律。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操技能,增強學生對突變環(huán)境的分析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更快地融入社會。第三,“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運用公共管理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將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犹剿?,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首先,“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實施過程:其一,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是教學中實施“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的關鍵所在。教師應先根據教學目標選取基礎理論知識進行講授,使學生掌握公共管理學科的基礎知識。除此之外,還應學習模擬場景的基本理論知識,這也是在“案例+情景模擬”教學中順利進行的關鍵所以在;其二篩選合適的案例。案例的篩選至關重要。就目前“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應用過程中采集案例的途徑比較單一,大部分只能采用國內其他高校教師編寫的案例,不能根據當地經濟發(fā)展的現狀針對性的教學。在篩選案例的時候,人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考慮這個案例能否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實施,能否通過情景模擬來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有就是要考慮到這個案例在最后是否容易進行評估反饋;其三編制方案。在實施“案例+情景模擬”教學中,由于受到課堂現實條件的制約,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的場景,要求模擬的情景接近現實。遵循模擬場景的基本原則,設定好時間、參與人數,角色的設計與分工,以及模擬的目的、預期效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在編制方案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自身學習狀況,進行不同的分工,也可以互換角色,鍛煉學生處理不同問題的能力;其四師生共同參與“案例+情景模擬”教學。在情景模擬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師引導學生研究案情,分析各個角色的作用,同時也要維護好課堂秩序。教師與學生要注重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同時要遵守模擬場景應有的程序。參加案例情景模擬的學生要考慮現實眾多因素,進行討論并得出結論。當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在模擬過程中出現問題,教師應該立即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果在模擬過程中出現不同觀點陷入困境時,教師應該及時補充一些專業(yè)信息,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待情景模擬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評估反思,對在模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加以分析,找出解決的辦法。

四、結束語

總結“案例+情景模擬”教學通過符合教學內容的案例進行場景再現,讓學生通過親身體會來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今后走向社會更容易融入工作中打下基礎。

作者:朱輝 單位:安徽廣播電視大學黃山市分校

參考文獻:

[1]周瓊婕.淺析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公共管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企業(yè)導報,2013(16).

[2]楊彤.案例+模擬教學法在《國有資產管理》教學的應用[J].南方論刊,2009(11):104-105.

[3]彭小兵,符桂清.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情景模擬”教學法研究——基于學生決策能力培養(yǎng)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4,37(1):100-103.

[4]彭偉雄.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科研,2016(3):00304-00305.

[5]楊秋菊.情景模擬在公共管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嘉禾拆遷案為例[J].管理學家,2013(17).

第2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工商管理是一門應用十分廣泛的專業(yè),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yè)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yè)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這門在國外只有碩士研究生才開展的專業(yè),在武漢各高校已非常普遍。但是通過對一些用人單位及高校教師的訪談,了解到社會公眾普遍對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印象是知識學得泛而不精,缺乏良好的學術本領和扎實的技能技巧。工商管理專業(yè)的學生也普遍反應學習的知識和內容太廣太泛,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是缺乏實踐鍛煉。因此,有必要對眾高校工商管理專業(yè)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和反思,思考這個傳統學科存在的必要性和改革的必然性。通過走訪武漢市10余所高校、網絡問卷調查、對該專業(yè)已經畢業(yè)并走上工作崗位的同學和相關老師進行訪問調查等方式,收集到問卷347份,訪談筆記33篇。筆者分析研究了武漢市各所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現狀,并進一步思考我國高等教育中實踐教學模式的弊端和優(yōu)勢,針對突出性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此次調查涉及范圍廣,主要針對武漢各大高校,包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湖北中醫(yī)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yè)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江漢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武漢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12所高校,涵蓋了部屬省屬等各種綜合性大學。

    筆者從每個學校抽取30人作為樣本,發(fā)放了問卷。此次問卷發(fā)放360份,回收347份,回收率96.39%,其中有效問卷305份,有效率87.9%。調查涉及大一到大四年級的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其中大二、大三學生作為現階段工商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參加主體,在調查問卷中所占比例為75.4%。通過調查發(fā)現,工商管理專業(yè)的實踐教學類別比較豐富,開展的形式主要有課程案例分析、認知實習、綜合實驗、社會實踐和畢業(yè)實習等。其中,課程案例分析主要指教師在教授書本知識過程中加入現實案例供同學分析,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積極參與思考、討論,從而達到掌握課本知識的目的;認知實習指專業(yè)老師帶領同學進入企業(yè)參觀學習,通過實地考察和詢問的方式學習知識;綜合實驗則是包括管理游戲、創(chuàng)業(yè)大賽、管理決策大賽等綜合性極強的競賽項目,社會實踐主要指同學們在寒暑假進行的兼職或實習等社會性的活動。由于畢業(yè)實習涉及的主要是即將進入工作崗位的同學,不是本次調研的重點,此文不著重敘述。從調查的12所高??梢钥闯鑫錆h市內各大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yè)上的實踐教學中存在著差異,但總體情況參與率較低,被訪者中參加過課程案例形式的比例為63.2%,參加過認知實習的比例為58.8%,參加過社會實踐的達到43%,而參加過對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較為重要的綜合實驗的學生比例僅為14%。

    從數據可以發(fā)現這樣一個問題:武漢市高校的實踐教學依然沒有突破以老師主動教,學生被動聽為主的模式,由于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課本內容的學習范而廣,因而社會實踐,綜合實驗對其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意義重大。但是調查中卻發(fā)現上述兩種方式學生參與率較低,這直接導致了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被社會普遍認為學習的知識廣而不精,在畢業(yè)時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課程案例和認知實習的參與率相對較高則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武漢市高校的教學資源在學校內部相對集中,而校外的實踐平臺相對缺乏。根據同學們的反饋意見,對實踐教學比較關注的同學比例高達81.7%,方差為0.2449,可以看到武漢高校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對實踐教學關注度非常高。但是同時可以看到高校學生對于實踐教學滿意程度非常低,僅為18.7%。其中,大一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最低,有60%的學生對實踐教學都知之甚少。假設對實踐教學的關注度和滿意度成線性相關關系,通過相關性分析,得出相關系數ρ=0.0045,看出學生關注度與學生滿意度沒有直接關系。學生非常關注,想通過實踐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學校在實踐教學中收獲的效果又不是令人非常滿意的。

    2實踐教學對學生素質的提高

    實踐教學在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的作用日趨重要。被訪者中認為實踐教學在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學生比例高達93%。那么在實踐之后,學生什么方面的素質得到了提高?什么方面的素質亟待提高?通過認真分析和論證,以下12方面的能力涵蓋了大學生實踐教學所需的基本素質:商務禮儀技能、商務談判能力、投資決策能力、統籌能力、社會責任意識、組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自信心和勇氣、挫折承受能力、應變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通過對上述12項素質的量表,把對能力的提升進行了定性分析,分為對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有幫助、幫助不大、有點幫助和沒有幫助5個選項。從圖2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在實踐教學后認為對自己的能力很有幫助的同學比率,同時調研了實踐教學對學生總體而言的幫助程度,認為很有幫助的比例僅為38.6%,沒有同學認為實踐教學對自己的能力沒有幫助。通過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學生普遍認為實踐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舉足輕重。但是當前的實踐教學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卻沒有達到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的期望。

    3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師資力量缺乏

    像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這樣的211學校,同學們對其實踐教學滿意度并不比一般高校的滿意度要高,反而較低。不論是從實踐教學的方式還是成果來看,名校和普通高校都無明顯差距,對實踐教學的關注程度都處于較低水平。學校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視不夠自然導致了學生們普遍對于實踐的不關注,大一同學中有多達60%的同學不了解實踐教學的方式和意義,甚至連大四的同學中也有40%不了解實踐教學。調研中同時發(fā)現,同學們中認為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生影響非常大和較大的比例高達82.5%。師資力量的欠缺是實踐教學中最為突出的障礙。一方面,學校為實踐教學配備的教師資源不足。另一方面,從教師自身來看,大部分教師有著比較繁重的教學任務,再抽出時間來指導學生實踐就比較繁忙。同時在指導同學實踐的教師中,又有一些老師只注重教學和科研,實踐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強,導致了指導實踐的效果上有一定的差距。

    3.2測評體系不完善

    通過走訪相關老師和同學,了解到測評體系不完善是阻止實踐教學有效發(fā)揮作用的障礙。老師們認為花費大量精力在實踐教學方面,卻不能立即看到成果,其隱形的、長久的作用不能通過相關機制得到證明,這不能為老師努力付出提供有效激勵,因此導致了個別教師的動力不足。學生方面則認為參加實踐活動,特別是大型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如“挑戰(zhàn)杯”創(chuàng)業(yè)大賽、沙盤模擬大賽、國際決策能力大賽等,這些比賽在花費了參賽同學大量時間后還不一定得到好的名次,這就造成了雖然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財力,不但影響了學習成績,甚至不能被老師、同學理解,也得不到相應的鼓勵。也有71.9%的同學認為設備對實踐教學有著較大的影響。

    3.3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

    對于工商管理的學生來說,要想能掌握并運用好所學知識,除了實踐別無他法。然而對于每個學校大量的工商管理學生來說,僅有的幾種實踐教學方式開展的次數不能滿足同學們的需求,導致每次參加競賽型實踐活動的同學數量十分有限,調研中就有84.2%的同學認為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對自己的影響較大。部分同學感覺部分課程學完后,理論知識無法通過實踐進行檢驗和應用,尤其是在綜合利用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經濟學和會計等專業(yè)的時候顯得十分不足。對于一些非211高校,參加國際性或者某些專業(yè)領域實踐活動的機會更少。一方面,部分學生是沒有相關的知識和能力去參加,另一方面是很多學生沒有辦法了解與比賽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另外,不管是學校還是相關人士對于實踐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傳統幾種實踐活動已持續(xù)了許多年,同學們都在聲稱社會對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越來越專,然而相應培養(yǎng)各方面能力和技能的項目卻遲遲未見。

    3.4學生不重視

    學生是實踐教學的主體,在調研中發(fā)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很多學生自身就對實踐教學不是非常重視。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為學生實踐的意識不強,沒有從思想上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大家雖然說實踐教學對自己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但是由于意識上的懶惰,在實踐活動中懶懶散散,導致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和預期有一定的差距。

    3.5企業(yè)接受能力有限,學生缺乏系統的實踐

    企業(yè)接受能力有限,實踐教學的環(huán)境差也是一個突出因素。多數學生反應,學校對于文科性質的專業(yè)普遍沒有設置專門的實驗室和實踐點。學校的產學研基地也主要是為理工科學生設置,即使是在校外進行的企業(yè)認知實習,也因為企業(yè)的容納能力有限和實習成果不顯著而備受爭議。學生缺乏了企業(yè)這個作為知識與能力連接的橋梁,自然不能很好的將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同時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應該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比如戰(zhàn)略管理、生產運作、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課程的實踐應該有序、有機的結合起來,系統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實際的能力。

    4關于實踐教學的提升性對策

第3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和諧視角 護理管理學 案例教學模式 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227-01

護理管理學不但具有理論性,并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伴隨著學科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需求的不斷上升,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護理管理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求,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難以得到培養(yǎng)。而案例教學模式便較好的突破了這些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成為課堂的主體。護理管理學中所倡導的和諧理念是多方面的,護理管理學中的案例教學模式如果基于和諧視角,課堂的效果會有更好的提升。案例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與情境,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課堂導入,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分析和探討,并就案例問題做出科學決策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過程。我校將和諧視角下的護理管理學案例教學模式運用于教學中,效果良好,現將實施的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的基本資料

我校護理學院普招護理學專業(yè),分別為2007級和2008級,各有學生400名,其中男生20名,其余均為女生,學生的年齡范圍在19歲至22歲之間。將學生的年齡、學習情況以及入學情況等進行統計學分析,不存在差異顯著性,具有可比性。所使用的教材為李繼平主編的《護理管理學》作為教材。

1.2方法

在完成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基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選擇《護理管理學》某些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平衡難度后,分別采用和諧視角下案例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比的前提是兩種模式教學課時相同,對比的指標主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學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幾個指標。

1.2.1案例教學模式開展的具體方案

在明確教學目標和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選擇,經過案例的收集進行授課準備。案例準備可以通過查找資料、社會調查、日常生活實踐、媒體等途徑進行收集。如果課程需要,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案例準備過程中,聽取學生意見選擇案例。

教師在案例選擇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特點和認知能力為基本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直接經驗和生活實踐,以此作為案例教學的較好素材,以起到補充教材和充實案例的作用。并且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案例選擇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更加易于接受,可以較好地提高課堂效果。

在授課內容之前引用病例導入,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積極的主導方式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案例教學過程,保證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中,積極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性,帶著對于問題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深入課堂學習,爭取創(chuàng)設一種友好、和諧與寬松的課堂氛圍。小組討論應該在案例課堂中有所體現,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并且做好記錄與評價,將結果進行展示。

如在講述“護理質量缺陷管理”一節(jié)時,先通過介紹臨床上出現的護理缺陷或醫(yī)療事故案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提出什么是護理質量缺陷,什么是醫(yī)療事故,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思考,從而自然地講解醫(yī)療事故的構成要件和分級。在此基礎上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總結與分析質量缺陷的各種表現以及出現原因等,提出諸如護士有什么過錯、為什么臨床會發(fā)生缺陷和事故、護理質量缺陷如何進行防范等內容進行探討[1]。

1.2.2傳統教學方法實施

傳統教學方法主要以講授法開展課堂教學。教師根據授課大綱要求,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知識的講解與梳理。這一過程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其積極性與主動性都難以得到調動,主體地位也沒有得到發(fā)揮。

2.數據分析與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卡方檢驗和t檢驗。

3.結果

在兩組教學模式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自學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進行統計學比較與分析,差異顯著,均具有可比性。

4.討論

基于和諧視角的案例教學模式的選擇較好的適應了以服務為主的新型教育觀,要求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不但應該依據教學內容,還應該對學生的需求以及認知水平進行充分考慮,在進行案例選擇的基礎上將其具體而生動地介紹給學生,再讓學生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在開發(fā)案例教學資源的時候,也可以吸引學生一起編寫案例、選擇案例[2]。這一過程從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較好培養(yǎng)??傊诤椭C視角的案例教學模式著力在教學中體現為教學服務的觀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力求打造和諧氛圍。力求實現學生的參與,正確處理教與學、教學過程與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間的關系,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3]。

和諧視角下案例教學模式比較適合護理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和相對難以理解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和諧案例教學模式在幫助學生較好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眼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此教學模式是對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理念的全面貫徹。和諧案例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得以體現,在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對比之后其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加明顯?;诤椭C視角的案例教學模式將為探求《護理管理學》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果發(fā)揮有益作用,實現培養(yǎng)實用型高素質護理人才的目的起到積極的作用[4]。

參考文獻:

[1]宋云梅,李克卉. 怎樣提高學生學習生理學的興趣[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3).

[2]鄭學芝,金秀東,張緒東等. 生理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3).

第4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教學改革;教學目標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現代保險意識、能夠運用現代保險技術、掌握現代風險管理理念的財務管理人才。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教學應當緊密結合財務管理人才對保險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進行科學設計,但目前保險學的教學單純考慮自身的內容體系比較重,而與有針對性的教學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專業(yè)加強保險學教學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學優(yōu)化教學內容,建立與財務管理專業(yè)相匹配的保險學知識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應當在遵循保險學自身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科學優(yōu)化教學內容,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知識體系,充分滿足財務管理人才對保險知識的需求。

(一)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內容

風險管理是研究風險發(fā)生規(guī)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科學。保險是風險管理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是企業(yè)或個人把自身的風險以交納保險費為代價。將風險轉嫁給保險人承擔,當發(fā)生保險風險損失時,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經濟補償。保險雖然僅僅作為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手段之一,卻表現出極大的社會保障功能,得到廣泛應用。

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內容。企業(yè)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機風險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類型、本質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風險管理理論、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風險管理與保險的關系等都應當作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深入理僻風險管理的內涵,充分認識通過保險轉移企業(yè)風險的重要意義。

(二)保險基礎理論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

科學的理論是人們認識和指導實踐的重要基礎。在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中,加強保險基礎理論的內容設計,對學生科學指導企業(yè)風險防范,提高風險管理中保險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理論分析水平產生重要的影響。

保險理論隨著保險實踐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發(fā)展,對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作為財務管理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保險經濟學原理、保險功能理論、風險防范理論,掌握保險合同的法律規(guī)范要求,掌握保險運行的基本原則、應用范圍及法律后果。達到能夠運用保險理論與技術指導企業(yè)的風險管理行為。解決企業(yè)在保險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發(fā)生的一系列復雜的業(yè)務及法律問題,保護企業(yè)的合法權益。保險基礎理論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核心內容。

(三)商業(yè)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主干內容

商業(yè)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平臺,對保持經濟繁榮與健康發(fā)展、企業(yè)災后重建、維持企業(yè)持續(xù)經營、保障員工福利等方面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企業(yè)在生產經營中,所面臨的財產風險、責任風險、信用風險等已經成為束縛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企業(yè)通過制定保險計劃,購買各類企業(yè)財產保險產品,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可以通過制定企業(yè)年金計劃,為員工的生命、健康、意外傷害提供更高層次的人身保障,增強企業(yè)的凝聚力,促進優(yōu)質人力資源的穩(wěn)定。因此,商業(yè)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重點和主干。

通過商業(yè)保險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各類商業(yè)保險的產品特點,能夠根據企業(yè)生產與財務狀況,在企業(yè)風險評估基礎上科學制定保險計劃。選擇優(yōu)質的保險產品和保險公司,提高企業(yè)風險管理和財務管理水平。

(四)社會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

在企業(yè)運行中,存在著員工退休養(yǎng)老、醫(yī)療費開支、勞動力流動而產生的失業(yè)等風險,這些風險只能通過社會保險來解決。社會保險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需要,可以改變勞動力對企業(yè)的依附關系,使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地位平等。

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同屬于社會保障范疇,具有相同的業(yè)務和數理技術基礎,都是社會安全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社會保險對企業(yè)發(fā)展的積極影響。明確企業(yè)員工所享有的社會保險的權利和應盡的法律義務,企業(yè)應該如何遵守社會保險的法律規(guī)范,保證員工社會福利待遇的實現。社會保險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

(五)保險企業(yè)經營與監(jiān)管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內容

保險經營具有負債性,保險產品是無形產品。財務管理人員在實施企業(yè)風險保險轉移、制定員工福利計劃時,必須了解保險企業(yè)的經營狀況,了解保險企業(yè)臺前幕后的各項業(yè)務及程序,了解國家如何對保險企業(yè)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yè)通過保險途徑管理風險的效果。提高運用保險手段管理風險的水平。所以,保險企業(yè)經營與監(jiān)管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內容。

二、積極強化能力培養(yǎng),提高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的教學效果

掌握和運用保險知識。分析與解決財務管理中出現的風險管理問題,提高財務管理的綜合能力,是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始終如一的教學目標,因此,能力培養(yǎng)在保險學教學中非常重要。

(一)通過保險案例教學強化能力培養(yǎng)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教學應該以案例教學為先導,綜合運用保險、法律及財務管理專業(yè)知識,正確處理企業(yè)風險管理中出現的各種保險問題。例如。美國“9.11”恐怖風險與保險分析、達姆達輪火災案、大連國際合作集團公司索賠案等。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問題比較復雜,通過解析讓學生明晰法律規(guī)范,提高對保險知識的理解,加強專業(yè)知識的深化。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企業(yè)風險管理中錯綜復雜的保險法律案件能夠找到解決的途徑與方法。

案例教學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案例教學要強調案例的真實性、典型性,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方案。找到理論依據。

(二)通過社會調查強化能力培養(yǎng)

社會調查是將社會關注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讓學生直接進入社會調查研究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完成任務中學習和掌握知識,使能力得到提高。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主要是為了處理企業(yè)靜態(tài)財務風險,加強企業(yè)風險管理。提高保險意識而設置。在確定社會調查項目時,要緊密結合企業(yè)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興趣及程度進行選擇。例如。在風險管理、財產保險、團體人身保險、社會保險等教學中,可以確立一些社會調查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如某企業(yè)保險情況調查、某企業(yè)保險方案策劃、某企業(yè)員工福利策劃等。在調查中深入企業(yè),對有效資料進行科學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查報告的質量給出考核評價。

(三)通過實踐教學強化能力培養(yǎng)

實踐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具體操作,發(fā)現問題與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教學,達到學以致用的同化,鞏固所掌握的知識,提高能力的轉化率。

在企業(yè)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工程保險等實務教學中,實踐教學將收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首先。設定一個目標企業(yè),學生可以到企業(yè)了解生產及財務狀況、風險管理情況,排查企業(yè)風險隱患,制定企業(yè)風險防范與保險計劃,企業(yè)辦理投保事項。其次,模擬企業(yè)發(fā)生保險事故,學生代表企業(yè)向保險公司申請索賠,參加損失鑒定,理算保險賠款。再次,選擇企業(yè)保險實務訴訟案例,建立模擬保險法庭,模擬代表企業(yè)參加法律訴訟。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資源,采用模擬實訓和現場實習相結合、輔以比賽等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保險學知識運用到企業(yè)風險管理之中,達到強化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評價方法強化能力培養(yǎng)

為了保證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設計與保險學教學目標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評價方法。

財務管理專業(yè)對學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較高,保險學課程的教學考核評價要緊緊抓住能力培養(yǎng)這個關鍵要素。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在一定筆試基礎考核外,增加企業(yè)保險案例分析、企業(yè)保險調查報告、企業(yè)投保索賠業(yè)務技能模擬操作等能力考核項目,加大平時成績比例。變一次性、終結性考試為全過程考核,減少學習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三、高度重視教學研究,提高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的教學水平

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應該高度重視教學研究。充分考慮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注重綜合性教學研究

財務管理專業(yè)的課程體系比較寬泛,學生的知識面廣、發(fā)散性思維強。在保險學教學研究中,應當積極探索如何發(fā)揮學生的知識儲備優(yōu)勢,注重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法學、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釋保險概念時,可以從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的不同角度進行闡述,從保險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表現特征。揭示保險經濟現象內在的規(guī)律性與矛盾的特殊性及與其他經濟現象的普遍聯系。在介紹損失補償原則時,可以鎖定某個目標企業(yè),從風險管理、財務管理、法律規(guī)范等角度去分析損失補償原則的內涵與財務效果,也可以進行計量和博弈分析等。通過多視角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發(fā)展性與前瞻性教學研究

我國經濟正處在快速發(fā)展時期,保險理論和實務不斷發(fā)展與更新。企業(yè)風險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發(fā)展性和前瞻性教學研究是時代的要求。

例如,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完善,責任保險與信用保險成為企業(yè)經營不可缺少的風險轉移手段,其理論與實務發(fā)展速度快,自身的業(yè)務體系不斷完善;員工福利計劃是近幾年從國外引進的內容,是我國企業(yè)將來必須面對的問題。是一種由雇主提供員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業(yè)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計劃,包括社會保險、團體保險、健康保險計劃和退休計劃,企業(yè)實施了員工福利計劃可以獲得國家的稅制優(yōu)惠,是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發(fā)展性與前瞻性教學研究高度體現了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的知識價值。

(三)注重實用性教學研究

保險學是一門指導保險實踐的應用科學,保險學課程必須注重實用性教學研究,應選擇當前保險市場比較成熟、適應財務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保險內容作為教學研究的重點。例如,保險合同與保險基本原則既是保險學的核心內容,也是保險學中實用性最強的內容,保險活動在遵循保險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訂立保險合同來完成;企業(yè)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工程保險、團體人身保險等是工商企業(yè)風險管理最重要的險種。應用范圍廣,因此。這些內容應該作為財務管理專業(yè)保險學課程教學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羅向明,論保險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

第5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論文摘要:從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現狀出發(fā),基于教育生態(tài)學原理剖析了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本質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創(chuàng)新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有效途徑。

大眾化高等教育給地方高等院校的發(fā)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但同時也使得人才培養(yǎng)質量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如:教學質量保障主體單一,教學質量評價制度不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這些問題最終可歸結為缺乏科學的質量觀,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學管理改革滯后…。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穩(wěn)腳跟,求生存,謀發(fā)展,就必須更加注重內涵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如何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是地方高等院校共同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教育生態(tài)學與高校教學質量管理

教育生態(tài)是指教育應按生態(tài)學原理,致力于解決教育過程中“本體自然”、“體外自然”以及兩者之間的矛盾,并通過兩者的調適和超越,實現教育的和諧發(fā)展和良性循環(huán),從而推動社會不斷進步?,F代生態(tài)哲學的廣泛影響,必將導致大學教育的思想變革。教育生態(tài)化是以生態(tài)學的生態(tài)觀念為價值取向形成的一種教育新理念,是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系統自身持續(xù)發(fā)展的迫切需要J。早在1966年,英國教育學家阿什比(Ashby,E.)就已經提出“高等教育生態(tài)學(ecologyofhighereducation)”概念,他運用生物學“遺傳”的內涵通過對中世紀大學的世界主義的理想、19世紀歐洲大學的主要區(qū)別以及歐洲大學向外早期移植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認為“大學構造必須繼續(xù)使它們自身適應變化的大學環(huán)境”L3J,并得出“任何類型的大學都是遺傳與環(huán)境的產物”的著名論斷,為高等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從1999年開始,中國高校招生規(guī)模逐步擴大,使得高等學校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師資緊缺,生師比迅速提高;二是教學資源日益緊張,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生均設備值達不到辦學要求。這使高等教育生態(tài)系統負載加大,同時引發(fā)與教育質量的沖突。高等教育大幅度超常規(guī)的擴展,高等教育系統的生態(tài)資源承載力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承載力還未來得及提供足夠的容納能力,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從外界輸入,使發(fā)展規(guī)模與系統的生態(tài)承載力不協調,最后必然導致高等教育系統的生態(tài)失衡。因此,從生態(tài)角度來探討高校的教學質量管理成為一種有益的探索。

二、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現狀的生態(tài)分析

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生態(tài)學分析,其核心就是著眼于高教管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不斷創(chuàng)新。高校管理在一定意義上,就是要營造一個有利于高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生態(tài)分析可以開拓管理的新空間,挖掘形成新的活力,推動管理選擇最適宜本校改革發(fā)展的辦學思路,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的積極性,凝聚并有效利用各種資源,使學校的教學質量、科研檔次及服務社會的水平不斷提高,形成內有凝聚力、外有競爭力、發(fā)展有潛力的優(yōu)勢和特色。

(一)生態(tài)管理問題分析

生態(tài)管理問題分析就是用生態(tài)管理方法對地方高校管理現狀進行剖析。如:把地方高校質量管理對象模擬為生命體和生態(tài)系統,然后用生態(tài)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地方高校質量管理生態(tài)系統的層次結構、功能結構、動態(tài)演進、協同進化等。目前,教學質量標準的單一性與培養(yǎng)人才的社會適應性之間矛盾凸顯,表現為人才質量的多樣化、異質化需求與人才培養(yǎng)單一化模式之間的沖突與挑戰(zhàn)。地方高校的教學質量管理還呈現出自身突出特點,重視行政管理而忽視學術管理,全員參與管理的機制不暢、積極性不高,管理的剛性太強、柔性不足,從而導致教師教學自由空間少,教學創(chuàng)新積極性不高,教學任務重,知識更新與科技創(chuàng)新時間不足;學生彈性學習選擇范圍不大,不利于自主學習與個性發(fā)展。而且,教學管理隊伍尚存在著數量過于龐大,結構不夠合理,總體素質不高等問題。地方高校領導者僅憑個人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來管理學校顯然已經遠遠不夠,他們在學校的管理和領導方面的“有限能力”和“有限理性”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些問題的出現是機械管理觀的體現。生態(tài)管理觀則強調把高校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茖W生態(tài)世界觀要求進行教學質量管理時,必須樹立“大管理”的管理觀,徹底拋棄那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機械論世界觀。就是要拋棄只見個別現象,不見質量管理各個要素之間聯系的、僵化的、機械的管理觀?,F在,以還原分析為根本特征的思維方式已經讓位于整體性的生態(tài)思維方式。生態(tài)方法既給出了從整體上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新模式,從而實現從機械論的還原性世界現向有機論的整體性世界現的轉變。

(二)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析

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與社會生態(tài)系統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與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相互作用。當高等教育生態(tài)系統中的各種循環(huán)斷裂時,為了重新建立平衡,一方面,需要引進能量和資源,另一方面,需要進行內部的環(huán)境改造和組織變革,以此進行自我調節(jié),建立新的平衡。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地方本科院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規(guī)模的快速擴張,造成了優(yōu)質資源的稀缺,加之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發(fā)展歷史不長,所處地域、經費來源、生源和就業(yè)面向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其師資、教學條件等均呈弱勢。主要表現在對高等教育經費的投入需求與國民經濟承受能力的沖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輸出結構與社會就業(yè)崗位和產業(yè)結構沖突、高等教育的人才輸出流向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沖突、高等教育的傳統文化觀與社會文化觀念的更新及文化導向的沖突、高等教育的功利主義與理性精神的沖突等。這些沖突將導致高等教育系統生態(tài)平衡的失調。地方高校只有根據社會環(huán)境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及時調節(jié)和完善自身內部結構,才可能與社會形成和諧共生關系。

(三)生態(tài)發(fā)展分析

地方高校作為高教發(fā)展的急先鋒,其突出表現為教育質量發(fā)展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失衡,表現在有限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學條件與不斷發(fā)展的辦學規(guī)模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從而教育教學質量問題隨著招生數量的膨脹而成為關注的焦點。短時間內,地方高校在規(guī)模上急劇發(fā)展,教育投人明顯不足,可能會使自身的教育系統超越其生態(tài)承載力而破壞系統的生態(tài)平衡,最終導致教育危機的發(fā)生。目前有調查表明,地方高校發(fā)展所需的生態(tài)承載力已接近甚至部分超出系統生態(tài)承載力的閾值,這必須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地方高校只有在進行校情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社會發(fā)展需要和世界教育發(fā)展趨勢,尋找和開拓自身生存與發(fā)展的新空間,確定高校管理的生存策略和發(fā)展策略,使得人一教育一環(huán)境這一復合生態(tài)系統更加合理、高效地運行。

三、創(chuàng)新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新思維

地方高校立足于自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著眼于生態(tài)適應與生態(tài)改造,創(chuàng)新管理思維,實現高校管理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性互動、和諧共生。

(一)從統一到分類指導,多樣化、特色化發(fā)展的追求

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調節(jié)和平衡能力主要決定于系統成分的多樣性和結構的復雜性。因此,多樣而異質有利于高教管理系統的平衡與穩(wěn)定,具有發(fā)展生機和潛力,是其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結構性基礎。為此,必須拋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大統一”觀念,鼓勵分類指導,追求高等教育的多樣化、特色化發(fā)展。在共生與競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由重統一管理向重多樣化管理轉變,在管理中努力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鼓勵共生基礎上的錯位競爭、特色競爭。

(二)從盲從到理性,在開放中不斷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是高教管理生態(tài)系統的核心和靈魂。在動態(tài)平衡下,該系統內容的整體性以及功能上的整合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層次性、相互影響性要求高等教育教管理必須國際化視野、全球化思維,形成一種開放的、整體的、更具哲學涵蓋性的全方位觀照,注意分析環(huán)境因素的復雜性、矛盾性和不同環(huán)境因素的關聯性,營造和諧的生態(tài)文化,優(yōu)化資源配置,增強高等教育生存發(fā)展與競爭能力,促進高等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合而不同,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探尋大學理念,回歸大學本然,實現高等教育管理的適應與超越學術和市場力量的上升,形成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市場、學術之問的三角力關系,如何平衡這三種力量,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管理文化是一個重大問題。高校其任務來自社會需求,所需條件與資源來自社會供給,高校管理在一定意義上就是要充分在政府行為,以及市場力量的背景下界定和捍衛(wèi)學術自主,彰顯大學內在邏輯,營造一個有利于高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四、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生態(tài)方法

(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人為本”,營造和諧的生態(tài)教育環(huán)境,這是由高等教育的職能——擔負著培養(yǎng)人才、知識創(chuàng)新、服務社會的歷史責任,以及人在大學教學管理中的地位決定的。人既是高教管理的主體,也是高教管理的客體,大學教學管理是通過管理人員與教師、學生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進行的。

“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確立,不僅是觀念上的轉變與更新,更重要的是貫徹落實在具體管理工作中;高校領導要率先垂范,各級管理人員模范執(zhí)行,廣大教師也要認真履行。體現在人才培養(yǎng)上,就是要以育人為本,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體現在辦學上,就是要以人才為本,堅持學校工作的學術本位,充分發(fā)揮教代會、學術委員會等在學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促使教師在管理他人和接受被管理這二者上實現內化為自主行為的雙贏。

在教育這個大的生態(tài)系統中,汲取生態(tài)學的運行法則,利用有限的資源,協調好內部各方面以及與其生存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從而保證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有序和諧地運轉,使各子系統與諸因素互利共生,不僅要有競爭而且要有合作、互相促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教育與經濟社會以及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是高校建設和發(fā)展的根本目的。

(二)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建立生態(tài)價值鏈

教學管理人員作為管理實踐活動中的主體,首先,應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會及時收集、加工、處理、利用各種信息的能力;了解一線的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為其作好相應的服務;根據教學管理中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調查、研究并及時處理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其次,要善于利用教育生態(tài)學原理指導實踐,強調對人的激勵和引導來實現管理目標和效果,注重在管理工作中開發(fā)教師及學生的聰明才智,實行制度管理與人心管理相結合,謀求量化管理與模糊管理相統一。與此同時,還要在教學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教學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盡快掌握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之應用到教學管理實踐中去,從而提高管理質量與效益。高校教學管理是全員管理,就是要充分調動每個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提高教學質量不懈努力。

(三)構建生態(tài)管理工作運行體系

在管理機制上,加強學術管理、層次管理與制度管理,引入創(chuàng)新、激勵和競爭機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強引導型服務,如:政策引導、信息引導等。在管理程序上,公開透明,職能部門的責任公開、辦事程序公開、制度公開以及辦事結果公開等。在管理功能上,寓管理于服務中,為學校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寬松的競爭環(huán)境,為學生、教師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全方位實現為一線教學服務的職能。在管理技術手段上,建設好教學網絡管理平臺;通過管理信息化,不僅建立職能部門、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雙向互動的咨詢與決策機制;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教師提供更廣泛、便捷的信息和服務,減少滋生腐敗現象產生的溫床,提高管理效率。

(四)積極推進教學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

在制度上要切實保障服務理念貫穿于教學管理權力運作的全過程,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強監(jiān)管、弱審批,并明確界定各級管理的職責范圍,進一步下放權力。進行教學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一方面積極推進學分制,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學習和發(fā)展的空間;另一方面要進行學生學習評價制度的創(chuàng)新,樹立多元質量觀,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成長與發(fā)展,由運用統一標準過渡到多元的質量評價。還要建立有效的科學績效評估制度,如:設立績效目標、進行績效考評、建立績效誘因機制等,揚長避短,激發(fā)教學管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學管理績效的提高。

第6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 管理定量分析 互動教學法 教學模式

一、《管理定量分析》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管理定量分析》是公共管理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統計學和運籌學的基本原理、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方法和統計分析軟件SPSS的使用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分析能力、優(yōu)化決策能力和科研能力,成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因此,讓學生學會從現實世界提煉信息,構建簡單的數學模型并運用軟件來解決基本問題,是教學最主要的任務,也是理論聯系實踐的體現。傳統教學模式更多地側重基本原理的學習,忽略了數學建模思維的培養(yǎng)和統計軟件的學習,致使學生容易把這門課與《統計學原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混淆。為了了解學生在這門課程學習中的困難與需求,我們對中南民族大學準備選修該門課程的部分學生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近80%的學生認為這又是一門數學課程,近25%的學生認為自己數學整體學習能力很弱,90%的學生認為自己數學應用能力很弱。在影響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原因中,大多數學生承認以數學為基礎的課程總是晦澀難懂,與現實生活很難聯系,這充分暴露了以往教育模式的片面性。這種片面性主要表現為:一是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市場體系的建立,致使市場調查能力、數學建模能力、統計軟件運用能力已經逐步成為學生重要的應用能力,而與實踐脫節(jié)的傳統教學模式致使學生不知“為何而學”;二是傳統教學模式極大限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導致學生只愿意被動聽講與筆記,而缺乏主動交流與互動學習的勇氣與意愿;三是學生的學習時間主要以課堂為主,只有極少數學生通過參加課外大學生挑戰(zhàn)杯等學術科技活動來加強學習和訓練,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嚴重缺乏雙向交流活動。

二、互動教學法的基本形式

互動教學法是指教學活動中采取雙向或多向的交流活動,以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方法。在《管理定量分析》教學過程中師生地位平等,彼此溝通,相互啟發(fā)、激勵。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和活動的空間與時間,使其將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自己的興趣、體驗和價值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在《管理定量分析》教學中,互動教學法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教學模式。從形式上看,互動教學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角色互動、人機互動等。其具體運作形式如下:

1.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傳統的教學課堂,教師偏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發(fā)揮和主體性的培養(yǎng)。而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授課過程更多的是對學生思考過程的引導,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民主。具體方式是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背景知識,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基礎,然后提出需研究的問題及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如在進行第三章“抽樣調查”教學之前,列舉1936年美國總統大選預測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對240萬人進行了民意測驗的《文學文摘》雜志社,其預測準確性盡然不如只對幾千人進行測驗的蓋洛普調查公司,由此提出抽樣調查的重要性和關鍵所在。

2.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這種互動是指在學生之間發(fā)生的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通常是被忽視的。而合作學習的理論則認為,這種互動方式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改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方式是教師組織若干次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競賽等互動活動,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如課程所有內容學完后,由教師命題,組織一次數學建模競賽,以3-4人為一組,對選題進行定量分析,學生評委對其作品進行評判。在整個競賽活動中,教師只進行選題、組織和監(jiān)督活動,其他所有環(huán)節(jié)全部由學生自行安排。

3.角色互動。在傳統的課堂中只存在師生兩種角色,而在互動課堂中,師生可以扮演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了角色互動。在互動過程中,由于不斷轉換思維視角,學生不僅學到了各種知識,還擴大了思維領域,增加了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貼近生活。具體方式是教師在上次課就布置對下一次課章節(jié)的預習任務,下一次上課時讓學生擔任教師角色講授課程任務,最后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如在進行第七章“決策”的教學時,根據3節(jié)的知識點,選取3個同學分別進行講授,花費2個學時,然后教師講授3個學時,最后1個學時為課內習作。

4.人機互動。目前,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已廣泛運用于教學中,統計軟件的設計使人機互動成為可能,從而也使《管理定量分析》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同時,計算機網絡的誕生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一場空前的革命,網絡是學生汲取知識最便捷有效的工具,使之了解更廣闊的世界。具體方式有上機實驗和游覽網頁。上機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統計軟件SPSS的運作方式,另外通過游覽統計網站來下載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如教師首先選取若干有關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專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掌握的SPSS工具進行定量分析,其中涉及的數據需要學生到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網頁上進行下載。通過這種方式,一是讓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三是使學生了解了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形態(tài)和發(fā)展特點。

三、實施互動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

互動教學法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學生的大腦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對其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有益,但這種教學方式也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人格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表現為:

1.教師不僅是位師者,還是位學者。管理學教師不僅是現代管理科學教育的實踐者,更應該是集教學、科研、管理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復合型教師。面對知識日新月異、飛速發(fā)展的挑戰(zhàn),注重新舊知識的交替,保證學生學到最新最實用的專業(yè)知識,這是時代對管理類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教師不僅需要熟練掌握和應用本學科的研究理論和方法,探索、提出和研究新的研究課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和科研水平,還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早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以科研帶動教學、以教學促進科研,從而也能帶動學生利用各類最新的科學技術獨立地探索科學問題,教會他們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培養(yǎng)他們的科研能力。

2.教師不僅具備傳道解惑的能力,還要具備課堂活動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在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學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擔當組織者,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電腦之間的互動交流,顯得非常必要。

3.教師不僅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掌握現代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在現代教學課堂,教師首先接觸的就是多媒體設備,因此教師必須要懂得操作技能,如如何制作清晰和生動的教學課件,字體、聲音多大才合適;人機交流的“度”如何才合適;各種設備如何接線,如何切換和使用等等。由此利用各種多媒體教學設備激勵學生最佳的學習潛力,協調學生個人能力與教學課程、教學媒介之間的關系。

4.教師不僅傳授學生專業(yè)知識,還要培養(yǎng)其人文素質?!豆芾矶糠治觥氛n程雖然以統計學和運籌學等數學課程為理論基礎,但是它的案例確是現實社會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問題,如國家經濟增長、人民幣匯率變動、地區(qū)勞動力供需差異和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等等,這些案例會使學生了解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現狀,對自己未來職業(yè)定位帶來一些思考。此外,互動教學法有利于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通過小組討論、案例競賽等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團體協作能力和膽量氣魄,并通過演講辯論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開拓視野,提高思想境界,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很受學生歡迎,既傳授了基本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人文素質,使之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士高:淺談中學體育課堂的師生互動教學[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5):100~101

[2]李 華 吳云勇:”互動式”教學模式論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8,3(32):77~79

[3]張 琦:高校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關系研究[J].中國水運,2008,8(2):240~241

第7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影響因素;實踐能力

我國目前研究生培養(yǎng)中還存在諸多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碩士研究生大多書本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從而直接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我國研究生實踐能力欠缺主要體現在在校學習期間和畢業(yè)離校后兩個方面。在校期間的表現為:參與科研訓練的時間不夠,科研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畢業(yè)工作后的表現為:缺乏獨立工作能力,缺乏直接上崗的能力[1]。本文主要針對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特點,結合該專業(yè)培養(yǎng)現狀,分析造成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探討增強研究生操作實踐能力的途徑,以期促進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的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

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的現狀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管理學下的一級學科,其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yōu)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下面結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實際,從課程學習、實踐活動、論文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這四個方面說明該專業(yè)培養(yǎng)現狀。

1、課程學習方面

研究生所修課程主要分為:學位課、限選課、任選課,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如表1所示。學位課主要包括英語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基礎課,共計12門,占課程數量的54%,大約590學時,占學時的76%。限選課主要包括實驗、文獻閱讀、科研學術活動和體育等,共計6門,占課程數量的27%,約80學時,占學時的11%。任選課共計3至4門,占課程數量的19%,約106學時,占學時的13%。任選課數量根據課程所占學分不同而略有差異。導師可以根據方向指導研究生在全校范圍選擇適合的任選課課程,為接下來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限選課中,科研實踐、學術活動和專業(yè)文獻閱讀這3門沒有硬性學時要求。為了避免數據失實,沒有在學時比較中計算。

2、學術交流方面

學院會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和企業(yè)家舉辦講座、報告會等學術交流活動。除了可以參加管理類的學術交流活動之外,還有少數符合條件的優(yōu)秀學生可以參加國外大學的交流培養(yǎng)。

3、論文研究

主要是導師一人指導的專業(yè)式培養(yǎng)方式,學生以科研助手的身份在參與科研過程中加以培養(yǎng)。還有一部分研究生導師是其他學院教師或外聘導師。這部分研究生一般會在做論文之前更多的接觸相關領域的工程實踐,有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領域,為今后工作或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這種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這些導師具備自己所從事的專業(yè)方面的雄厚基礎,具有在此基礎上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的特長,但他們不可能精通每門學科,不一定對管理學科熟悉[2]。這往往會導致研究生對管理學科理解不深,失去了培養(yǎng)交叉學科人才的意義。

4、實踐活動

絕大多數研究生主要是科研實踐,參與由導師指導的理論研究等活動。有少數研究生參與了企業(yè)實習,對于全日制統招研究生有這種實踐經歷的機會并不多。在研究生期間能接觸企業(yè)中的實務,有助于了解企業(yè)的運轉、人員層次結構、規(guī)章制度等諸多在學校里接觸不到的信息。這對于管理類的研究生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這種培養(yǎng)機制也存在很多問題。研究生培養(yǎng)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達到培養(yǎng)人才的目的,課程學習、實踐活動、論文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都是研究生提高學術水平、產生創(chuàng)新思想的基礎。企業(yè)并不能完全提供這些途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企業(yè)中實習更多的是根據企業(yè)需要完成任務,這種完成任務的過程往往和學校的培養(yǎng)過程存在差異,在校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在企業(yè)不一定能學以致用,因而培養(yǎng)質量難以保障。

其次,企業(yè)作為一個盈利性機構,學術氛圍不強,很難提供學術交流的條件。而在企業(yè)實習一般要求按時上下班,研究生也沒有時間參加學校的學術交流活動。企業(yè)這種時間和任務的硬性規(guī)定也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到研究生的論文研究。

學院目前采取的是參加過實習的研究生,其學位論文必須在答辯前進行盲審。以此來保證培養(yǎng)質量,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培養(yǎng)機制的問題。

二、造成實踐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總的來說,當前的研究生培養(yǎng)和質量評價體系都是在培養(yǎng)學術性研究人才的指導思想下構建的。由于近年來社會對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式也應隨著社會需求進行調整,隨著研究生畢業(yè)去向的變化而改進。針對在校學習期間的科研實踐能力和畢業(yè)離校后操作實踐能力的情況,下面將分別對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衡量科研實踐能力的主要標準是情況。在做論文的過程中,作者認為性別、導師、學位成績、本科專業(yè)、是否保研這些因素與論文成果可能有關。為了找出各種因素與情況的關系,作者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近4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學生數據做出分析。

論文成果評價是以核心期刊數和學文論文是否優(yōu)秀來綜合考慮的,具體評價方式為:核心期刊的發(fā)表篇數作為小論文的得分,此得分加上學位論文評分即為總得分。學位論文獲學校優(yōu)秀論文為2分,學院優(yōu)秀為1分。性別1表示男,2表示女。導師1表示本院導師,0表示外聘導師。學位成績?yōu)閷W位成績的平均值。本科專業(yè)1表示本課所學為相關專業(yè),0表示所學為非相關專業(yè)。保研1表示保研,0表示考研。(具體統計數據表請參見文章最后的附表)

使用Minnitab15中的Logistic回歸來分析數據,結果如表2:

其中,導師是否本院的系數-1.13233絕對值最大。這一系數表明其它協變量及因子保持恒定,當導師為本院(值為1)與導師非本院(值為0)相比時,累積論文水平概率的Logit變化的估計。由于估計系數的p值為0.016<0.05,因此有足夠證據可以斷定導師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系數為負且優(yōu)勢比小于1,表明若導師為本院,其學生的論文水平低的概率就比較小。

性別的系數-0.869542相對其它因素的系數的絕對值也比較大,說明這一因素可能對論文水平也有顯著影響。但由于估計系數的p值為0.061>0.05,因此沒有足夠證據斷定性別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其他因素系數絕對值較小,且p值較大,因此沒有足夠證據斷定這些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

G=11.116且p值為0.049<0.05,表明有足夠證據斷定至少有一個估計系數不等于零。

由以上分析表明導師對論文水平的影響最大,可以從以下角度解釋這種影響:本院導師有更多精力來指導和督促學生;而外聘導師大多是兼職,雖然在自己研究的領域頗有造詣,但在指導和督促學生做論文的方面沒有更多精力,倘若學生自己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科研水平往往不盡如人意。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只是在上述因素中做出的判斷,有可能因為其它不能量化的因素未加考慮而做出與實際有偏差的估計。

對于操作實踐能力欠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課程設置中實踐型的課程偏少、理論研究課程設置偏多

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課程學習中,主要以傳統的老師講授的方式進行,缺乏調動學生的主動發(fā)現探索問題的方式,課程中有實踐活動的也不多。從表1中不難看出學位課在課程學習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總共需要590學時,占到了總學時的76%。在這些課程中數學英語等基礎性課程占到了452學時,約占總學時的58%;專業(yè)基礎課只占138個學時,僅占總學時的18%,這對于跨專業(yè)報考的學生來說補強專業(yè)知識還要花不少精力。而限選課和任選課的學時就更少。專門的實驗課程只有一門,而且僅有40學時,僅有總學時的5%。所以在課堂上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實踐能力的指導和培養(yǎng)是導致研究生操作實踐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2.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偏重理論,缺乏實際運用的研究

在導師指導學生完成論文時,采取的模式主要以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為目的。對于社會上的多層次需求來說,這種模式存在著培養(yǎng)目標與社會需求不符、培養(yǎng)模式單一的問題,有一定重理論、輕實務的傾向。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主要是一種研究型培養(yǎng)模式,即在本科的基礎上通過一些相關課程的深度學習,在一定的方向上做理論研究,大量的研究生在畢業(yè)后并不從事理論的研究工作而是面臨實際的運用,因此這種培養(yǎng)模式往往會導致理論研究與工作實際脫離[3]。下面結合近兩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去向來做進一步說明和分析。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屆畢業(yè)生去企業(yè)工作的研究生占有很大比例,而在高校、研究所和讀博繼續(xù)深造的人數并不多。這種畢業(yè)生去向情況在近期很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如果依舊按照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的模式進行研究生教育,顯然不能滿足一些企業(yè)對于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需求。

3.管理科學與工程本身的學科特點,具體實踐活動難于操作

管理學是教育部1997年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ǎng)研究生的學科、專業(yè)目錄》中增加的學科門類,是現有學科設立最晚的一個。管理科學與工程屬于交叉學科,其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yōu)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學科特點是以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多學科知識為支撐,利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解決管理中的科學決策及風險研究,管理實踐中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績效研究,管理的戰(zhàn)略研究等[4]。雖然該學科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但在教學中卻有許多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困難。

首先,管理學作為偏重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進行實踐的可操作性比起工科專業(yè)要差很多。實踐的形式更多的是案例分析之類,而分析結果又不可能在實際中檢驗。因為即使企業(yè)有需求,也不會請沒有相關行業(yè)背景且缺乏實際經驗的學生來做相關項目。

其次,學科研究的問題多涉及企業(yè)核心信息,如資源、組織結構等;研究生即使在企業(yè)進行實習也很難短時間了解,所以更不用談把握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改進了。這也是造成理論難以聯系實踐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實踐能力的對策

1.明確培養(yǎng)目標、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增強實踐能力

教學方面可適當根據以往研究生去向來適度調整,結合專業(yè)需要加強應用軟件學習。加強軟件學習不僅有利于加強研究生軟件使用方面的技能,而且還可以借助軟件來增強本學科知識應用能力。譬如在“設施規(guī)劃與物流分析”的課程中,使用Flexism軟件平臺。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和現場設施模擬,使學生置身于企業(yè)生產活動和供應鏈運行過程的虛擬環(huán)境里中,參與供應鏈設施規(guī)劃與設計,從而產生企業(yè)物流和供應鏈運行的真實感覺,增進生產實踐的感性認識。借助軟件平臺,在接觸不到實際環(huán)境的情況下,能較大限度的令學生接觸相關行業(yè)、參與相應流程。

在平時學習中研究生應多使用一些辦公軟件和專業(yè)性工具軟件。在課堂上講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多介紹些與之相關的國內外應用軟件,教學過程盡力做到使學生在理解專業(yè)知識原理的基礎上,能應用軟件工具解決實際問題。

除了教學方面,還要重視學術交流在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作用。學術交流不應僅僅是講座報告這樣的信息單項傳播形式,還要考慮增加研究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專業(yè)內部進行交流,可以集中起來,每人各自談研究過程中的成果和遇到的問題,其他人補充或提問。這樣不僅有學術探討,還能開闊思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2.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規(guī)范實習制度

在培養(yǎng)模式方面,由于管理科學與工程是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可以探索教師指導和集體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法,由導師和相關學科的教師聯合指導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不局限于某一導師的理論、知識,能夠充分了解并運用各種新知識和新技術[2]。從而更好的處理外聘導師指導時間不足的問題。有條件還可以請企業(yè)中的有經驗的專家進行指導,這也更有利于培養(yǎng)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在實習方面,關鍵是加強學校與企業(yè)的溝通,完善參加實習活動的制度,規(guī)范參加實習的研究生和實習企業(yè)的行為。實踐活動可以借鑒校企聯合培養(yǎng)的實現方式,例如簽訂實習合同。明確企業(yè)需求和學校培養(yǎng)目標,以便使實踐活動有章可循,從而保證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群弟.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欠缺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2]項蓓麗.跨學科研究:研究生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3]江鐘信.經濟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狀、問題與對策[J].科教文匯,2008(6).

[4]梅世強,齊二石,王雪青.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概念及其體系研究[J].工業(yè)工程,2006(9).

作者簡介:

第8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小學管理;師資隊伍;學生工作

做好學校管理工作,不僅可以為學生成才提供有力保障,還能為廣大教職工作人員謀取新出路、新發(fā)展?!笆陿淠?,百年樹人?!弊龊脤W生的教學工作不是一時之事,學校管理工作也并非易事。但是,我們仍可嘗試從當前模式出發(fā),為學校管理工作打開新的突破口。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優(yōu)化師資力量

只有擁有一支師資力量雄厚的隊伍,學校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暮细袢瞬?。進行學校管理工作,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針對教師職業(yè)技能發(fā)展進行教師校本培訓工作。

對于青年教師,學校要加強培養(yǎng),促使其成長,讓年輕教師成熟起來。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應參加專業(yè)基本功培訓,必須全部達標。教師可以通過集體學習、自主學習、師徒結對、觀摩聽課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學校要著重培養(yǎng)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以青年教師培訓為突破口,樹立各學科教學的領軍人物。學校應針對教學技能、專業(yè)知識考核、教育教學藝術展開集中培訓,利用以“舊”帶新,以強代弱的方式鍛煉青年教師。學校要定期組織教研會,對青年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做出準確分析,力求在經驗豐厚的老教師幫助下,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學??梢耘e辦每學期一屆的“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評賽”,對于在培訓工作中表現得好的教師給予鼓勵,使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培訓中來,幫助教師彌補不足,快速成長。

對教齡較長的老教師,學校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不斷激發(fā)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減輕老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感,讓老教師“年輕”起來。老教師教齡較長,教學經驗豐富,是不可多得的師資人才,對于在學校工作超過10年的教師,學校應相應提高待遇和福利,爭取“留”下老教師。學校要發(fā)揮老教師的戰(zhàn)略作用,優(yōu)化師資結構,做到骨干教師不斷層,各學科領軍人物突出??膳e辦“我的教育情懷”師德演講比賽,讓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消除職業(yè)倦怠產生的不良影響。老教師雖然教齡豐富,但針對大部分有需要的50歲以上的老教師,學校要進行現代信息技術培訓,促使老教師盡快掌握遠程教育資源和計算機基礎知識,以適應新的教育需求。

二、加強學生德育思想工作,做好教學工作是核心

學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仍然是做好學生的教學工作,優(yōu)化教師隊伍也是為學生教學工作服務。抓學生教學工作,德、智、體、美、勞各項工作必須齊頭并進?,F在很多學校過分注重智力型教育,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是畸形的,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

小學生年紀比較小,素質與能力都處在發(fā)展階段,小學時期接受的啟蒙教育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在小學階段,學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工作,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識,學會與人為善,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價值觀。學校可以舉辦思想品德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每年的“雷鋒日”,學??梢耘e辦“我是一名雷鋒”的活動,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到社區(qū)、社會、家庭中做好人好事,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

應試教育并不是學校的唯一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智力教育仍然需要有重點、有策略地去抓。在為學生配備優(yōu)秀教師的基礎上,學校還要做好學生的知識技能教育,Z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都需嚴格把控,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成。除了必備的理論知識教育,各學科課堂教學工作的中心要有側重地轉移到技能教學上來?!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堂教學要做好實踐技能教學,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再不要鬧出“上菜市場買菜我又不用某某學科,我學它干什么”的笑話。

三、加強教職工管理工作,建立高效民主的管理機制

健全管理機制對于學校的管理工作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凡是辦得好的學校,一定有一套全體教職人員都信服、全校學生都受益的管理機制。對于學校員工在校期間的表現,學校需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學區(qū)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學區(qū)教師請銷假管理制度》《學區(qū)評優(yōu)選模標準》《績效工資考核實施方案》《師德百分制量化考核辦法》《教師聘任制考核實施辦法》《職稱考核辦法》等都要做出明確規(guī)定,該獎勵則獎勵,該批評則批評,如實褒貶。只有辦學管理公開、公平、民主,才能獲得廣大教職人員的支持,學校教育才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管理工作開展起來才會有效率。

做好學校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之事,需要全體師生和教職人員長期的配合。只有相互理解、通力合作,學校管理工作才能做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第9篇:管理學分析范文

關鍵詞:中學班級管理;科學管理體制;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3-0059

我們教師的主要職責和全部任務就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級內每一個學生,深入分析他們的思想、學習、生活狀況、心理狀況等方面,平等地愛護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及性格表現,用多種方式與他們溝通交流,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溝通教育。對于化學科目的學習,化學教師有相當大的責任與義務教學生怎樣更輕松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有較好的環(huán)境,也是教師應該注意和考慮的問題。因此,做一名出色的中學化學教師應是教育者終生追求的目標,但在我們實際的教育生涯中,每天面對的工作都是相同的,還要隨時準備處理一系列的班級突發(fā)事件,這往往讓我們很多人都感到力不從心。作為一名長期工作的中學化學教師,筆者首先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談談班級管理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希望對班級管理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合作不足

在目前的班級管理中,還有多數的班級管理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甚少,有些問題都不能及時解決。大部分就是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候就學校表現或家庭表現簡單地聊幾分鐘,實際上起不到任何作用。針對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溝通可能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2. 班主任班級管理理念未及時更新

我們教師順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就是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但是就當今教育工作者的班級管理現狀來看,大部分都是按照傳統的教育理念進行管理,對班級的管理工作完全按照個人意愿,不會主動傾聽學生的意見,不讓學生參與各項班級活動。此外,缺乏對學生自主觀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教師管的范圍太廣,沒有給學生自治、自理空間,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此外,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班主任只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即在班級管理中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精力注入文化課,很少或者不讓學生參加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體育課、音樂課,使學生長期埋頭于書山題海之中,得不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3. 師生關系不平等

在班級日常管理生活中,其實大部分教師比較尊重學生的表達方式和思維方式,與學生交流互動。有很多時候都會尊重并思考學生的意見,尤其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比較注意方式方法,也比較善于觀察和把握學生在各環(huán)節(jié)活動中的表現,有關注學生情緒狀態(tài)的意識,也比較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但是,仍有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以自我為中心,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和喜好領導學生,并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單向性,以傳遞知識技能,維護規(guī)則為主,事務性互動多,情感交流少,不利于學生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二、科學班級管理措施分析

1. 教師要不斷地提高個人素質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的飛速前進也影響著我們教育的發(fā)展進程。我們大部分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即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的變化越來越大,這些變化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要求,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墨守陳規(guī),應做到與時俱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主動投入到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不斷地提高我們教師自身的素質。要不斷地進行自身業(yè)務的提升,提升自己化學科目的教學技能,爭取打造精品化學課堂,利用這樣的課堂,提升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最終喜歡我們,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和成績。

例如如今學生網絡都很感興趣,一些網絡詞匯更是在年輕人之間廣泛流傳,教師可以學習一些新興的網絡詞匯,在課下互動時適當地向學生討教網絡詞匯的來源,或是將其適當地運用在化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共同語言。這就要求我們在堅持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論的學習,特別是關于新課改先進的觀點和班級管理理念,豐富自己的管理手段。要注意和其他教師的交流與溝通,借鑒其他教師好的經驗和措施,這樣就能提升自己的管理c教學水平,為做好中學教育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教師應進行及時的反思工作

我們應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分析和反思,優(yōu)勢要保持發(fā)揚,不好的地方及時改正。教育部門和學校也可公平合理地對我們進行評價,這樣可以充分調動我們工作的積極性,這也是當前教師評價系統存在的主要意義,它能很好地衡量我們教育的得與失。學生也可以通過匿名投票的方式,選出他們心目中好的教師,并寫出教師的優(yōu)點和缺點,以便我們更好地進行問題反思和改正的工作。

3. 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作為化學教師,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化學成績,對他們的心理活動也應適當地重視。我們更應該把它們當做自己的孩子,要關心他們的學生和生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樂觀地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為每一個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我們工作的出發(fā)點,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更要關心他們的思想道德、身體、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發(fā)展狀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