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散步莫懷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剛出生而柔弱的生命或樹葉。
2、【例句】: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綠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3、【出處】: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1課,莫懷戚的《散步》: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4、【造句】:家長教育孩子要講道理,才能使孩子信服,不要委屈孩子,要保護孩子稚嫩的心靈,就象愛護春天的嫩芽.驕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剛過去,就鉆出一絲絲的嫩芽。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我們在田野里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到了一處,我蹲了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摘自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是的,我們中年人身上的擔子很重,我們肩負著歷史使命,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時光如逝,歲月匆匆,不經(jīng)意間,生命的年輪已將我載到了中年時光?;貞涍^去,人生,就如四季,每一個季節(jié),都會盡顯魅力。歲月的風霜抹去了青春年華,光陰的年輪帶走了我絢爛的夢想,曾經(jīng)的我風華正茂,如今年少的我已悄然隱去,曾經(jīng)的繁華也成了過眼煙云,不知不覺中,就這樣我一路淡淡的走來,走進了厚重的秋天,內(nèi)心的“光盤”已被歲月儲存了豐沛的內(nèi)涵,展現(xiàn)出來的是那串串的腳印,深深淺淺,跋涉的過程是幾多辛苦,幾多坎坷,幾多歡樂,但更多的是感悟與回味……
人在中年,就如窖藏了許久的恰到好處的美酒,沉淀了歲月的光華,把人生的感悟濃縮成了透明的清冽,芬芳如口子窖,醇香如特曲,令人如癡如醉。每個人在人生的大舞臺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用自己的閱歷,智慧的雙手,存活擬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之下。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沒有他(她)們,家就不再是一座港灣,不再是一片綠洲,不再是一個驛站。中年人在經(jīng)歷了歲月的滄桑,生活的磨礪之后,仍執(zhí)著于現(xiàn)實的生活,不但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如何面對紛繁的人生,任憑世幻,絲毫也不懈怠,而且還學會了從容面對,撐起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每個人到了中年,都是有經(jīng)歷、有故事的,是一本讓別人一輩子也讀不完和讀不懂的書,是一株清香四溢的桂花,是一道絢爛多彩的風景線,寧靜、幽雅、自信、祥和。我們中年人都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肩負重任,承上啟下,艱難行走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很是值得驕傲。當年老的時候,展卷細品,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生命之旅,是如此這般地絢爛多彩,讓人回味無窮……
關鍵詞:語文閱讀 感悟 辯論 思考
對寓意深刻而文辭恬淡的文章,學生對內(nèi)容閱讀領悟的多少主要表現(xiàn)在其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和感悟?!被谶@樣的認識,我在教莫懷戚《散步》一課時通過“讀中悟情”、“說中悟理”、“思中悟美”的方法來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莫懷戚的《散步》一文講述了在初春之時,一家四口:“我”、妻子、母親和兒子在南方的田野上散步的情形。文章通過描寫濃濃的父子之情、真誠理解和絕對信任的母子之情等,對樸素而真摯的親情之愛和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之美進行了深情的謳歌和頌揚。基于此,我認為教學的難點在于理解、感悟蘊含在家庭生活瑣事中的濃濃親情,“我”和妻子所負的家庭責任與使命,以及古樸的倫理道德之美。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悟這些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蘊含的深刻哲理?我在教學時作了如下嘗試。
一、初讀課文。讀中悟情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姡x對于理解、感悟文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白x中悟情”是指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反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從而有所領悟和收獲,達到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讀中悟情”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一開始,我滿懷深情地對學生說:“5?12地震”發(fā)生后,有一位記者問一位失去父母親的孩子:“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這個孩子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父母親一起吃頓飯?!边@個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感到很平常的事情卻成了災區(qū)孩子最大的心愿。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時時處處都沐浴著濃濃的親情和關愛,只是我們沒有用心去體驗和感悟。藉此,我對學生說:《散步》這篇文章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用心品讀這篇文章。
在讀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圍繞三個問題,融入自己的情感細讀課文,實現(xiàn)讀中人情的目的。一是文中寫到的四個人性情怎么樣?二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有哪些讓你感動?三是文中哪些句子讓你心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圍繞著這幾個問題反復地讀完課文后,從整體上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地感受到在散步的過程中一家四口人的濃厚親情,為學生進一步讀中悟情創(chuàng)造了情感的基礎。
接著讓學生品讀課文,在讀中悟情。首先,我深情地朗讀了文中描寫濃濃親情的句子:“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的母親老了,她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讀完后,我對學生說:帶著你們心中涌動的情感仔細朗讀這些句子,慢慢地品味字詞中所透露出的情感。如此,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中濃濃的親情,讓他們的情感在閱讀中受到熏陶。
二、講述內(nèi)容,說中悟理
讀了課文以后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有什么收獲,或是悟到了什么?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要讓學生把自己在讀中所感悟到的內(nèi)容說出來。教師也可以有目的、有重點地組織教學,因勢利導地讓學生自主體驗文章所蘊涵的倫理道德以及“我”背負著整個世界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為讓學生在充分表達的過程中明白課文內(nèi)容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認為在散步中誰做得最好?在這個家庭中誰的責任最大?讓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母親做得最好。因為母親本來不想出去散步,她身體不好,好不容易才熬過了一個嚴冬,走遠一點就覺得累。可是她見自己親愛的兒子讓她去,為了不掃兒子的興,就去了。在散步的過程中,當她看到她的兒子為走大路和小路發(fā)愁時,為了滿足她小孫子的心愿,不讓自己的兒子為難,不顧自己身體有病,決然依從孫子,順從兒子,選擇走小路。這些體現(xiàn)了一個老人是多么疼愛她的孫子和兒子,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她是一位慈母,為了這個家庭和睦,為了濃濃的親情,她什么都愿意付出。
有一部分學生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小孫子和妻子做得最好?,F(xiàn)在的很多家庭中妻子和孩子是最重要的,家庭中的所有事情都得圍著孩子轉(zhuǎn),孩子高興了,媳婦就會滿意,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就能和美。但是,在這一家人散步的過程中,當孩子的意見和母親的意見發(fā)生沖突、兒子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時,孩子沒有反對,也沒有哭鬧,妻子也支持丈夫。這說明了孩子和妻子為了家庭的和睦,為了年邁的老母親,他們放棄了美景的吸引,決定順從老人的心愿。妻子在孩子走不過去的地方,背起了兒子,無怨無悔,又說明了妻子作為人妻是多么的賢惠,作為兒媳有多么的孝順。
一部分學生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兒子做得最好。建議母親出去多走走對身體有好處;對兒子說的“前面是母親和兒子,后面也是母親和兒子”能夠善意和寬容;在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分歧的時候,他考慮再三,決定依從母親,到最后當母親走不過去的時候,背起母親很慢、很穩(wěn)、很仔細地走過母親走不過的地方。上述種種都這充分說明兒子身上具有敬老愛幼的美德,也體現(xiàn)出兒子是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人;從他背著母親散步求兩全,也可看出他是個令人信服的父親。
我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總結:文章寫祖孫三代在散步中有分歧,但沒有爭執(zhí),有的只是小的尊重老的意愿,老的體察小輩的心情。他們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匯成了一幅春意濃濃、親情熔融的踏青圖,奏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美好的樂章。尊老愛幼是家庭幸福的重要保證,而家庭的和諧是人類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三、辯論所思,思中悟美
這篇文章全文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刻意描述的語段,但字里行間散發(fā)著清新淡雅的芬芳。景物描寫雖然著墨不多,但也充滿了詩情畫意,讓人讀后難以忘懷文中濃濃的人情美。文章開篇寫“我們”一家人去散步,母親本不愿意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了覺得很累”??伞拔摇闭f,正因為如此才應多走走。于是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一個“慈母”,一個“孝子”,一個真誠的理解,一個絕對的信任,家庭出現(xiàn)了融洽、祥和的氣氛,體現(xiàn)了中國古樸的倫理道德之美。
散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分歧,分歧如何解決呢?當然取決于“我”了?!拔摇睕Q定委屈兒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而“我”的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決定順從母親,兒子、妻子沒有反對。這個選擇應該說人情人理,更體現(xiàn)了這家人尊老愛幼的美德。
當“我”作出“走大路”的決定后,母親卻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比绻拔摇钡臎Q定易于理解的話,那么母親的改變則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三代人的和美、謙讓與體貼。這種血濃于水的親情融進了這深深的愛之中。在母親和孫子走不過去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這一“背”,實際上背起了生活重擔,含蓄地影射了人到中年的“我和妻子”贍養(yǎng)老人撫育兒女的重大使命,因此他們走得很慢、很穩(wěn)、很仔細。他們的行動體現(xiàn)了濃濃的中華民族比黃金還要珍貴的親情之美。
總之,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線,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研讀、品讀,在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與把握的基礎上,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敘述、辯論、思考和重新的建構,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能力水平、個性特點隨著閱讀活動的展開而推進,隨著學生的認知和體驗而建構生成對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新性的理解。我們要摒棄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那種分析型的、封閉的閱讀教學,努力追求一種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tài)的文本超越活動: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把平面的文字內(nèi)容通過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進而塑造成有作者思想溝通、學生感悟理解、文本對話等多種元素在內(nèi)的具有立體感的課堂解讀。
參考文獻:
[1]韓雪屏等.語文課程教學資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
一、捕捉“主旨句”
主旨句在文中往往是揭示性或暗示性的關鍵句。如文眼、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環(huán)往復的表達觀點,抒情、議論句等都是文章的關鍵句。
1.找文眼:文眼是理解主旨的鑰匙,即文章的眼睛??蓮念}目、開頭結尾的關鍵句人手。如冰心的《荷葉?母親》中:“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高爾基的《海燕》中“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都是。找到了文眼就等于找到了理解文意的源頭。
2.尋警句:警句即給人以啟示的句子。一是含義深刻雋永,二是文字精煉扼要。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的“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钡取ふ业搅司渚秃孟褡プ×俗髡叩膬?nèi)心世界與表達的意圖與靈魂,對文章的理解就輕而易舉了。
3.摘錄議論、抒情句子:議論性語句在記敘文中有點明題旨、深化主題的作用。抒情性語句一般在文章中表達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往往與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在記敘文中,往往有一些議論抒情語句集中表現(xiàn)作者的用意。因此議論、抒情句往往是主旨所在。如《行道樹》一文寫到:“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弊h論之筆深刻提示了文章中心,屬點睛之筆。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鋪陳了“我”冒險攀登懸崖,從而陷入困境,并在父親指點下爬下懸崖擺脫困境的過程。這些句子理解了,文意就清楚了,也很好地克服了理解的偏差。
二、從“結構”中探究“主旨句”
1.看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眉目”,能“傳神”。是主旨的體現(xiàn),起到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體現(xiàn)在題目上,如契柯夫的《變色龍》,題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而《敬畏自然》《再塑生命》則簡潔地表現(xiàn)出文章的中心。
2.瞧首尾:文章的開頭是全篇的序幕,不少文章開頭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如朱自清的《春》結尾三段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diào)它的“新”“美”“力”,對前文五幅春景圖的含義概括,點明了中心。畫龍點睛,點明主旨。
3.探照應:照應即呼應,文句前后的照應能使文章結構嚴謹,突出中心。如《濟南的冬天》中最后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點明主旨,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4.究過渡:過渡就像橋梁,在文中往往是獨立的與上下文聯(lián)系緊密句子,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從而引領讀者理解內(nèi)容,探究主旨。
三、在“文本”中挖掘“主旨句”
1.畫出重點語段。文章詳寫部分常常是重點語段,是最能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如沈石溪的《斑羚飛渡》文章詳寫了一對斑羚的飛渡過程,歌頌了斑羚在危難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把這些句子畫出來,反復品味就能順利理解文意了。
2.分析相關材料。文章中的材料對表現(xiàn)主旨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分析材料有助于把握主旨。如:的《我的母親》,寫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很好地表現(xiàn)了母親那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和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zhì),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
一、作文需要范式指導。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例子?!逼浔举|(zhì)就是給我們提供無限的范文、范式。如何開發(fā)則是教師能力的問題。所以,教師應該盡其所能善于挖掘簡單而典型且容易操作的范文、范式,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成為學生有用的寫作知識。
如作文開頭的范式提煉,可以借鑒如下文章的開頭――
引題法: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莫懷戚《散步》
引情法: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朱自清《春》
引境法: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劉成章《安塞腰鼓》
引人法: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引事法: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去。――魯迅《故鄉(xiāng)》
引物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吳剛《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引言法:“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薄叭思艺f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报D―聞一多《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引喻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高爾基《海燕》
引問法:早晨日出,傍晚日落……你又是否思考過其中蘊含的一些科學道理呢?自讀本文,你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黃天祥《落日的幻覺》
其實,范式指導的開發(fā)不止文章開頭,還能有結尾、段式,甚至是篇式,以這樣的范式指導學生進行片段寫作訓練,效果會更好。
二、作文需要微項訓練。
熟能生巧,不僅僅是賣油翁熟練的工作,更高層次的應該也能體現(xiàn)在學生作文方面。而能達到這樣的層次,微項訓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段式范式訓練――
我母親對我們的拮據(jù)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時家里樣樣都要節(jié)省……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節(jié)選莫迫?!段业氖迨逵诶铡罚?/p>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節(jié)選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淡紫色……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和在和陽光互相。(節(jié)選宗璞《紫藤蘿瀑布》)
所選文段分別寫人、事、物,雖然所寫內(nèi)容不同,但是其寫作思維是一樣的,都是“概寫一筆”到“細寫幾筆”,這也是寫作常用的構思和表達規(guī)律之一。不論是段式,還是篇式,找到規(guī)律,指導學生開展強化訓練,學生寫作技能的習得就會輕而易舉。
三、作文需要精細積累。
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寫作。按照文章的寫作基本要素做出精細化的積累,是寫好文章的基本能力。從字詞句段的語言到紛繁復雜思想的積累,從生活經(jīng)歷的內(nèi)容到活靈活現(xiàn)的表達技巧的積累,都需要有個精細地訓練內(nèi)化。比如生活素材的積累,就是要引導和督促學生走進自然,認真觀察生活,細心體悟人生,才有可能有生活的積累,針對初中三年,設置梯度的生活積累層次訓練積累法――
七年級的“觀察――描寫”或者“閱讀――敘述”,引導觀察、分析,抓住人物特點和調(diào)動各種感官感受自然景物以及“點面結合”的各類活動場面;
八年級的“體驗――抒情”或者“旅游――感觸”,引導學會直接和間接表達感情;
九年級的“感悟――議論”或者“現(xiàn)象――評說”,引導感悟生活和人生,形成鮮明個性的看法和態(tài)度。
經(jīng)教師周密計劃和強化引導,學生作精細的“積累”,作文將不會出現(xiàn)“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四、作文需要錘煉表達。
一個語言貧乏的人不可能寫出作文,一個沒有錘煉語言表達也不可能寫出語言優(yōu)美、情節(jié)跌宕的作文。
1、引導學習課文語言形式,吸取作者表達智慧。
初中語文課文都是經(jīng)過專家們的精心挑選,大量文質(zhì)兼美的范文就是綜合運用語言的典型范例,其語言形式在規(guī)范和典范中是深有地位的,語文教師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的語言形式妙處,并且有目的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習這些典范的語言形式,讓學生吸取作者的表達智慧。如句式長短方面,記敘文的文體特點就宜多用短句,因為記敘文需要對事情進展敘述,需要鮮明的節(jié)奏和生動狀態(tài),句子長就顯得太拖沓。而對于議論文,則多用長句,其要表達嚴密思想,必須用比較多的定語或狀語來修飾加以表達才能體現(xiàn)嚴密的準確的邏輯思維。
2、體驗日常實際生活活動,強化自我表達意識。
學生日常實際生活活動雖然不是很廣闊,但是對于自我表達訓練應該是豐富的。這種表達訓練也可看作言語交流: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怎么說更精彩更生動等等。有意識培養(yǎng)注意觀察,認真思考,說話有條理、流暢,體態(tài)大方不拘謹?shù)鹊纫栽鰪娮孕判暮妥晕冶磉_成就感。當下的課前3分鐘故事和課文復述就是很好的訓練形式。
[關鍵詞]《散步》;文本解讀;文本設計;師生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33-0091-03
近日,再備《散步》,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就像一位老朋友迎面而來,給我一個溫暖如春的擁抱。10多年后再讀文本,感慨良深。
一、導語設計不可“曲高和寡”,要在親切自然中營造語文“場”
一讀《散步》,感覺文中所寫事情雖小,但這個溫馨的畫面,讓人怦然心動。我的年齡和作者相似,都是承上啟下的一代,父母漸老,想盡孝卻是物質(zhì)給予重于精神關懷;兒子尚幼,愛的天平不知不覺地偏向了他。所以,這篇文章讓我在感動之余也心生愧疚。散步看上去很平常,但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能一家人一起散步的經(jīng)歷卻不多;現(xiàn)在的學生,在校有學習任務,在家要看電視、玩電腦,和家人散步就更鮮見了。那么如何拉近文章和學生的距離呢?因此,我決定用談話的方式自然引入,帶領學生來一次心靈的散步。以下是我的導入過程:
師:同學們有過散步的經(jīng)歷嗎?
學生(興奮,大聲):有!
師:和家人散過步嗎?說說印象深刻的情景或感受。
生1:那次我去媽媽單位接媽媽,我們就走回家,過馬路時,媽媽拉著我的手,很緊,好像怕我丟了似的,我感覺媽媽的手很粗糙,抓得我很疼。
師:我想,你的心更疼吧,因為媽媽太辛勞了。
生2:我的父母最近老是為一點小事爭吵。那天去超市買東西,爸爸走在最前面,媽媽走在后面,我在中間,三個人拉得很遠,我感到很心酸。于是,我拉住爸爸,等上媽媽,我一手挽住爸爸,一手挽住媽媽。晚風很溫柔地吹著,那天,我感覺爸爸媽媽話多了起來,我們不時發(fā)出笑聲。這種久違的感覺很好。
生鼓掌。
師:多感人的場景,散步中包含著愛,一種看起來淡若水,品起來卻濃于酒的愛。今天,我們就隨著作家莫懷戚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下面請幾位同學輪讀課文。(配音樂《春野》)
從學生自己的生活說起,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容易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進入到教學的情境和氛圍中去?!敖虒W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保ǖ谒苟嗷菡Z)所以,理想的導語猶如一把奇妙的鑰匙,能打開心扉,能營造情感相通、心理相融的語文“場”,而這“場”的形成,則應基于教者對文本的適度把握,基于教者對學生基礎的準確定位。
二、品讀細節(jié)不可“淺嘗輒止”,要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
二讀《散步》,重點研究其細節(jié)。本文有三處重要細節(jié)值得細細品味。
一是發(fā)生分歧時的場景和“我”的心理活動。二是文章結尾部分,“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三是文章中的兩處景物描寫。品讀細節(jié),絕不能“淺嘗輒止”。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
研讀課文,找出打動你的句子,仔細品讀,體會感情。
要求:結合字詞、句子、段落,可抓住句式、修辭等,體會其對表現(xiàn)出人感情、作品主題的作用。并有感情地朗讀。
以一示例引入: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酷冬。”
賞析角度:1.關鍵詞:“我的”表現(xiàn)這是一份至親之情;“熬”表現(xiàn)了“我”對母親的擔心,為母親挺過冬天后的慶幸。2.體會人物心理:母親在這個酷冬受盡了煎熬,我真替她擔心呀,好在春天來了,我要好好陪陪母親,讓她感受到春天的溫暖。3.作用:全句表現(xiàn)了“我”對母親的關心之情,為下文寫分歧時“我”難以決定作鋪墊。
(在此過程中,注意隨機點撥,引導學生思維不斷深入。重點點撥上文分析到的三處細節(jié))
預設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
一是發(fā)生分歧時的場景和“我”的心理活動。面對小分歧,“我”為什么會如此慎重?請把“我”當時的心理補充完整。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二是最后一句。本文只出現(xiàn)了四個人,一個家庭,為什么作者是“整個世界”呢?(教師可以把“家”板書大些,給學生以由“小家”體現(xiàn)“大家”的直觀的感受)
三是景物描寫處。此處有兩個層次的指導。過渡一:你能抓住關鍵詞,讀出景物特點,讀出人物感情嗎?過渡二:同學們,這兩處散步場景,有什么不同嗎?
我努力想通過這樣的設計,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敖庾x文本,分析文本,只有從文本中提出問題才能進入文本,不從文本中提出問題,遠離文本,對文本的核心價值,不但沒有深化之功,相反有歪曲之嫌?!痹谝龑W生與《散步》深度對話時,我抓住了三點:一是讓學生走進作者心里,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朗讀課文;二是抓住文本中的作者的矛盾,這些矛盾之處,其實是作者內(nèi)心獨具匠心、含義深刻的地方;三是抓住文本中一些重復的詞、句進行揣摩。文本正因為有了深度解讀,才愈加意味深遠。當然,解讀文本不能一味拔高,脫離實際;也不能受應試教育影響,出現(xiàn)功利化現(xiàn)象,要求學生學了就要會用,要求“立竿見影”式地“遷移”。
三、提煉主旨不可“生搬硬套”,要尊重文本、尊重學生生活實際
三讀《散步》,我所獲得的感悟不僅僅是“尊老愛幼”,我的心靈會隨著作者娓娓的敘述而蕩漾,讓我在親情、人性、生命等方面受到熏陶。當我讀到“我的母親又熬過了個酷冬”時,我分明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關愛是切膚之愛,可以想象,那個酷冬,母親在痛苦中煎熬時,作者又何嘗不在擔心,不在企盼,不在受著煎熬呢?在這里,愛是關心,是擔心,是盼望。當我讀到解決分歧時,我被作者慎重的態(tài)度所感動了,那種責任感正是我輩所缺少的。在這里,愛就是犧牲自我,就是那沉甸甸的責任。當我讀到文章最后,品味“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時,這個很有象征意義的描寫不正告訴我們,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整個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到這里,我對于愛的理解又深了一層,愛就是希望整個世界和諧。我想到自己,雖懂尊老愛幼,心中也有愛,可總羞于表達,總在粗心中使愛淡去,我又悟到:心中有愛不難;把愛表達出來,才是真愛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對文本的解讀不能“生搬硬套”“人云亦云”?!叭绻覀冏屇J侥唐饋?,把它變成僵死的條條框框,不考慮各種具體情況而生搬硬套,那就限于程式化了。程式化是形式主義的表現(xiàn),它同科學化現(xiàn)代化無緣。要科學方法,要模式,但不要程式化,這就是我們的結論?!苯處熓俏谋窘庾x的引領者,但不應該是主宰者。要尊重學生的“個體閱讀”體驗,即個性化的文本意義建構?!拔谋窘庾x的實質(zhì)就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多方參與,相互作用,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的過程?!?/p>
我想,我們的教學設計應建立在教者對文本的適度解讀基礎上,應建立在對教學對象的準確了解基礎上,應建立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多元對話”環(huán)境的基礎上??傊诙蝹洹渡⒉健?,收獲頗多。
參考文獻:
[1] 張艷慧.文本解讀過程中的對話教學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關鍵詞:初中;小班化;個性化評價
我的語文課堂是在提問問題―評價問題中進行的。下面我想就我在這樣的班級中上語文課時所嘗試的個性化評價方法做一個小結,以期與同仁們商榷。
評價問題分四個梯次:提問者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和教師最后的總結評價共四個梯次。
我認為無論是大班化教學還是小班化教學,教師必須是課堂教學的引領者和主導者,因此,引導性問題必須由教師提出,當然也可以因勢利導,由學生提出的問題過渡到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引導性問題。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應都是在教師引導性問題統(tǒng)領下所發(fā)現(xiàn)的研究性問題。
下面我結合教學中實際的例子談談我的做法。
一、結合教學目標教師提出引導性問題
比如,在教學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時,我讀了“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一段后對學生說:“下面大家就文中‘我’的處事原則發(fā)問,其他學生評價。”
同時我要求學生每提出一個問題,都要做自我評價?!拔覟槭裁匆岢鲞@個問題?這個問題與課文有什么關系?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程度是什么……”
等我引導性問題剛一提出,一位叫陳楠(化名)的學生站起來說:“我認為文中的‘我’沒有一點民主意識,家長制作風嚴重,一切都由他說了算!再說我們周圍生活中大多是順從兒子,委屈母親。孩子太小,不懂事,應該遷就他們,好讓整個散步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母親有了年齡,經(jīng)多見廣,應該順從孫兒,以享天倫之樂!所以我認為文中‘我’的處事原則有待研究!”
接下來是班內(nèi)學生對該問題的回答與評價。這個問題提的有沒有價值?這個問題與課文內(nèi)容的關系是什么?這個問題應該如何回答……
面對上面這位學生的提問和對文中“我”的評價,班內(nèi)其他學生紛紛發(fā)言,現(xiàn)略舉一二。
學生甲:我認為陳楠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和他的理解很有價值,至少陳楠同學的提問和另一層面的理解引起了我們的爭論。文中的“我”能夠權衡利弊,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這種做法是正確的!我們是小孩,好多事情不懂,我們應該多聽父母的。
學生乙:我也認為陳楠同學提出的這個問題和他的理解很有價值,很值得我們在理解課文時從我們的實際想法切入。文中的“我”是一位有責任心的父親。這從后文“我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中的“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仔細”這幾個詞語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寫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對母親的體貼關心,惟恐母親有閃失。父母遷就孩子不能無原則,不能為了一團和氣就做出違心的決定。
……
面對全班學生就文中“我”的處事原則問題的回答與探討,接下來該輪到我登場了。
我首先大力肯定了陳楠的發(fā)問和他從自己生活實際出發(fā)所做的回答。接著我又一一評價了其他幾位有代表性的學生的回答和評價。
“甲同學能夠從文中得出‘我’權衡利弊得失的處事原則,很好!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以后處理任何事和任何關系時必須要采取的正確方法,大家在以后遇見分歧時一定要采取權衡利弊得失的原則?!?/p>
“乙同學能夠從文中具體的詞語著手,如‘我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等語句入手,理解人物,這更值得我們今后學習語文采納!語文學習就是要從文本入手,進入角色?!?/p>
……
二、教師總結
上面無論是陳楠同學的發(fā)問還是大家的評價與作答,都能夠圍繞本文中心話題展開,并且很有深度,值得我們以后發(fā)揚光大。下面我談談我對文中“我”的理解,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照顧和關心,表現(xiàn)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到更廣泛的境界。
關鍵詞:語文教學;“滿堂問”;妙招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中的“滿堂灌”現(xiàn)象少了,但“滿堂問”現(xiàn)象卻又多起來了,甚至一節(jié)課下來,全是師生的一問一答、碎問碎答,而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樹立問題意識,只是被動地跟著問題跑,思路狹窄,學習被動,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走出“滿堂問”的怪圈,引領學生打開思維,走向更為深刻、更為自主、更為高效的語文學習境界呢?
《散步》“同課異構”教學案例:
案例一:在歌曲《讓愛住我家》中展現(xiàn)圖片和歌詞導入新課,教師板書課題、朗讀課文,帶領學生學習字詞,接下來進入分析課文環(huán)節(jié),幾乎全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齊答、或個答。
1.文章開頭寫誰在散步?
2.母親愿意出來散步嗎?為什么?
3.母親為什么又出來散步了?
4.第四段是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5.兒子的話有意思嗎?表現(xiàn)了小家伙的什么性格特征?
6.在散步中一家人有分歧嗎?什么分歧?是誰解決了分歧?怎么解決的?
7.母親改變了主意,表現(xiàn)了母親的什么性格特征?
8.如何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9.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案例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先生的美文―《散步》。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鋪展著生命的新綠,有陽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魚塘,還有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苯處熉暻椴⒚貙胝n文;之后,屏幕展示本課的閱讀活動:朗讀――品情,朗讀――賞景,朗讀――析意。
活動一:朗讀――品情
教師播放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文中最能表現(xiàn)濃濃親情的語句。之后,學生自薦朗讀自己找出的語句或語段,教師從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方面指導朗讀技巧。
活動二:朗讀――賞景
生齊讀文中兩處寫景語段。師: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思考,同桌探討,師生交流。
活動三:朗讀――析意
師: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意味深長的段落,默讀體會,寫出感悟。學生獨立完成后,以“班級家庭”為單位合作交流,然后推選代表在班內(nèi)展示交流,師點撥評價,并決出“優(yōu)勝家庭”。(學校推廣“班級家庭”管理模式,即每個教學班的學生以4―6人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家庭”,每個“小家庭”設“家長”一名,負責成員的學習、紀律等。)
最后,在配樂齊讀中結束。
從“提問”的角度,對比分析以上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案例一教師提出了9個問題,表面看來是不厭其煩、循循善誘,步步緊跟課文,實際上是問題過碎、過雜,而且大多數(shù)問題,學生幾乎都能不假思索,脫口說出答案。沒有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表面熱鬧,收效甚微。案例二教師并沒有提出多少問題,而是精心地設計了三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親情,賞析美景,理解文意。課堂上有靜靜地思考,有熱烈地討論,有精彩地展示,有科學地激勵評價。引領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親身經(jīng)歷閱讀過程,打開思路,訓練思維,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案例二,是我上的一節(jié)示范課案例,同行老們都說效果好。這是我不斷學習和摸索實踐的結果。我總結提煉了摒棄“碎問碎答”不良教學習慣的三個小妙招。
第一招:設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問題。
所謂主問題,就是用盡可能少的關鍵性的問題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閱讀、思考、討論、探究。也就是說教師提出的問題絕不能是簡單的“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的問題,也不能是學生不假思索便直接說出答案的問題。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最好都能引發(fā)一次閱讀思考、一次討論交流、一次點撥評價。那么怎樣設計主問題呢?我認為關鍵是要選好切入點,可以從題目、情感、細節(jié)等角度提出問題,同時也要關注到學情、重難點、思維的發(fā)散點等。比如針對《老王》一課的主問題:作者為什么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的人的愧怍呢?”,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文本,分析兩個主人公以及故事情節(jié),才能回答。針對《秋天的懷念》提出主問題:你認為課文多處描寫,有何深意?學生需要通讀、跳讀,了解故事情節(jié)、揣摩人物心理情感變化等,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問題提出后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能一拋出問題,就讓學生回答,或教師自己直接說出答案。只有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路,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朝向正確的思維方式。
第二招:組織高效的閱讀活動。
如果一味地研究問題的設計,有時候真得很難奏效,因為有的課文真的不是回答幾個主問題就能讀透的。我們可以通過設計閱讀活動來替代提問?;顒拥脑O計必須立足于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設計的活動要體現(xiàn)濃濃的語文味。比如案例二,開始我是設計了5個問題,但總感覺浮于表面。后來,我想:《散步》這篇文章,篇幅不長,也不難理解,應該突出朗讀,引領學生讀出課文的句美、情真、責任重。所以我設計了“朗讀――品情,朗讀――賞景,朗讀――析意”三個閱讀活動,它們獨成板塊二,又彼此相連、層層遞進。
我在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活動設計,尤其是篇幅較長的現(xiàn)代文和學生最怕的文言文,既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招:精講精練。
課堂教學不讓教師“滿堂灌”,不等于不讓教師講,精要的講析還是必須要有的。比如細細地講一個段落、認真地分析一個細節(jié)描寫、美美地賞析一段景物描寫等等。聽一位功底深厚的語文教師行云流水般的講解,會讓學生感到如沐春風,興趣盎然,進入一種精神陶醉的境界。記得自己讀初中時,經(jīng)常聽高中部的同學說:最喜歡上李老師的語文課了,他講得真精彩!有一次,聽說課外活動時間,李老師在校園里講唐詩宋詞,我們初中部許多學生都去圍觀,李老師講到動情處,眉飛色舞,我們聽得津津有味,深受感染。從此,我就愛上了背誦古詩詞!除了精講,教師還要能設計出高水平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題,讓學生舉一反三,掌握語文知識,學會閱讀方法。簡言之,就是教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總之,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學習,練就深入研讀文本的能力,才能做到不囿于教材,不囿于參考資料,而是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自己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等,進行精彩講解、問題引領、活動實施等,從而真正地走出碎問碎答、淺問淺答的課堂教學怪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語文課堂既要教好學,也要教好人。"學語文,就是學做人",這是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給我們留下的至理名言?!墩n程目標》明確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作為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在快樂創(chuàng)造中學習語文,更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以情感教育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中學語文教材選編的都是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往往凝結著作者本人的情感精華。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精選的優(yōu)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責任觀。如在學習《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內(nèi)容:一群斑羚被逼上傷心崖,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老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選擇死亡,讓年輕斑羚獲得新生。借此,啟發(fā)學生: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需不需要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呢?讓學生與之相比較,談認識,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的的確確少不了這種團隊合作、自我犧牲和集體主義精神。在教授《熱愛生命》一文時,我教育學生不要因為生之本質(zhì)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費掉。而是應該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教育學生只有尊重生命,才會愛惜自己,進而善待他人。在教學《敬畏生命》一文時,我讓學生了解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經(jīng)過豪華的、奢侈的投資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熱愛我們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在學習莫懷戚的《散步》時,先引導學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表現(xiàn)了作者肩上肩負的承上啟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而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我們需不需要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呢?要求學生結合自己談感受,使學生的責任認知與現(xiàn)實狀況有機聯(lián)系起來,并逐步落實到行動上,培養(yǎng)起學生的責任感。
二、通過寫作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教師也可以利用寫作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進行德育滲透。寫作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懂得人品與文品的關系,蘇軾說:"文如其人。"教師要讓學生懂得,要寫好文章,不僅要有好的語言素質(zhì)和寫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而在作文講評時,不能光找優(yōu)秀作文,還須找一些后進生的作文,發(fā)掘其閃光點,通過表揚,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幫助??梢哉f,德育伴隨著寫作的整個過程,學生在寫作的同時,也受到了教育。如布置《我的家鄉(xiāng)》這一題目,學生在看題目后自然會想到家鄉(xiāng)的美麗、富饒……在內(nèi)心深處思考家鄉(xiāng)的變化原因,繼而明白這是改革開放后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队浺患幸饬x的事》學生在審題時自然會想到助人為樂、好人好事等,立意時會想到歌頌贊美這種助人為樂、好人好事等其他有意義的事,這樣也自然地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總之,教師可通過作文的講解、訓練與講評,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德育訓練。
三、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