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高中歷史課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歷史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歷史課件

第1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關鍵詞】教學方法歸納教學教學效率建議

歷史課作為知識十分豐富的課程,其在高中文科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高中的歷史教師而言,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一直都是十分困難的問題。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完善,歸納教學方法逐漸被高中歷史教師所熟練的掌握和使用,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歸納教學法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成效,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歸納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

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主動性

歸納教學策略作為一種十分科學的教學方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歷史課堂中,教師通過將駁雜無比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將不重要的知識剔除,這樣十分有助于同學們對于知識的掌握和記憶。以高中歷史教材中的近代史部分為例,中國的近代史是一本屈辱史,從1940年的開始,中國陸續(xù)經歷了第二次、中日、、日本幾次戰(zhàn)爭。這幾次戰(zhàn)爭分別對中國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陸續(xù)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對于高中生而言,對這幾場戰(zhàn)爭發(fā)生的背景,時間,所簽訂的跳躍內容,對中國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都是十分重要的。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因此,教師所教學的側重點十分重要,教師通過將中國近生的戰(zhàn)爭及其相關知識進行歸納匯總,便于同學們掌握和記憶。

2、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教師通過將歷史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極大的提高了同學們學習歷史知識的效率,更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歸納和總結能力。歷史知識十分復雜繁多,在面對如此浩如煙海般的歷史知識時,同學和老師往往都十分頭疼。然而,通過歸納總結法,就將歷史知識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歸結在了一起,給同學們構建了一個基本的知識框架,同學們可以根據這個框架自行拓展知識,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與此同時,高中歷史課堂所培養(yǎng)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歸納總結能力。所謂高中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就是能夠清楚的將一段文字總結為一個句子。甚至能夠將一本歷史教材歸納為短短幾句話,這樣能夠使大腦中存在一個基礎框架,就好像人體具備了基本的骨骼,學生可以在以后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豐富血肉。

二、幾點建議

1、多媒體教學與歸納總結教學相結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作為一種媒介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于各種各樣課堂之中。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所教的內容更加形象的向同學們展示,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赤壁之戰(zhàn)時,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語言講授。之后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在網上下載一些關于赤壁之戰(zhàn)的視頻。在講課時,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放映,這樣能夠使同學們更加深刻的了解赤壁之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場面的宏大,刀光劍影的壯烈場面。多媒體教學和歸納總結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夠增強同學們對一些歷史事件的了解,更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大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興趣來主導課堂學習。

2、分組討論,活躍課堂氣氛

在以往歷史課堂中,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拿著課本照本宣科,甚至在很多歷史課堂中出現教師照讀課本的現象。這種現象就導致了歷史課堂的效率極其低下。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對有關的歷史事件進行討論。甚至教師可以將一些歷史事件作為話題,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辯論。例如對曹操的評價,前人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教師可以根據這個話題進行拓展,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辯論會。這樣不僅能夠活躍歷史課堂中的學習氣氛,更能夠提高學生主動查閱資料,主動學習的熱情。在辯論會中,還能夠鍛煉同學們的思維邏輯,語言組織能力。歷史課程作為文化課,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同學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3、將歷史知識與時事政治結合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

唐太宗云: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展望未來。教師在講授歷史知識的同時,應該將目前的一些事實要聞和同學們分享。培養(yǎng)同學們將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與時事政治共同思考的能力。歷史朝代的興旺衰退是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因此,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極大的培養(yǎng)同學們的分析能力,更加有助于其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記憶。

4、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

教學相長,作為教師,為了更好的適應教學工作,應該不斷的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只有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才能適應日益發(fā)展的教育工作。目前很多教師眼光十分局限,在日常工作中忽略知識的學習,導致自身的綜合素質停滯不前,甚至在多媒體教學中,很多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多年不換。其知識的陳舊以及教學方法呆板,都嚴重的影響了歷史知識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增強自身文化修養(yǎng)。此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閱讀歷史文化名著,例如《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等中國古典著名史書,以增強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素養(yǎng)。

結束語

歷史知識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過去,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的內容。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為之努力。歸納總結法作為一種十分科學的教學方式,應該被廣泛的應用與歷史課堂,更應該被廣泛的傳播。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歷史教學目標的意義與編制.[J]教育學報.2013.03

第2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 高效課堂 情景教學 創(chuàng)新

在進行情景教育的高中歷史課堂中,這一情景需要滿足視、聽以及說三者合一的要求,使得當年的歷史得以重現,學生可以感覺到置身其中,使得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得以調動,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更為深刻,讓歷史課堂教學能夠獲得最大效益。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如何做到這些呢?在經過一系列教學實踐之后,筆者認為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內容和原則。

一、創(chuàng)新情景要以調動學生興趣為基礎

高中新課改強調選擇性,主張教師可以選用教材,可以根據需要整合知識體系,這就為教師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初中歷史知識相比,高中的知識要求是深刻分析多于生動描述,理性認知多于感性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對舊有知識產生審美疲勞,所以通過情景設置,設問一些與學生舊有知識相關的問題,喚起回憶,激發(fā)興趣,讓學生走進“歷史”,問題的理解就會變的相對容易。通過創(chuàng)新情景,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歷史興趣,加深認識,構建知識體系十分有益。

比如筆者在處理人民版教材必修Ⅱ《蒸汽的力量》這一課時,曾呈現給學生一幅“交通工具演變史”的情景。第一步通過多媒體,打出杜牧的《過華清宮》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文字,同時呈現出“唐人騎馬飛奔”的圖片,進而設問:“我國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動力是什么?”進一步打出早期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的圖片資料,繼續(xù)提出設問:“我們今天所乘坐的這些交通工具是在何時出現的,采用何種動力呢?”一連串的圖片,幾段說明把學生的思路引入了“時間隧道”之中,學生身臨其境,思路大開,馳騁于知識的海洋中,帶著強烈的探索新知識欲望,通過新情景的設置,有關工業(yè)革命的知識會牢牢銘刻在學生記憶深處。

二、創(chuàng)設新情景必須有學生的積極參與

在高效課堂中,也就表示需要最大化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情景教學法中,要求老師們以創(chuàng)新的情景展示,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等。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學生會覺得十分新穎,能夠身心愉快的參與其中,并且讓他們的思維具有創(chuàng)造性。所以,情景創(chuàng)新最基本的要求還是學生對此能進行積極主動的參與,使得教學效率得以提高,教育的效果也將得到增強。

在課堂中,進行一些角色扮演,討論,收集材料等方式,活躍的狀態(tài)會使得學生們在這些角色的變化中了解到歷史課本中的細節(jié),以自己的真實體驗,讓他們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新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最全面的認識。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曾多次設置這類情景以烘托課堂氣氛,再現歷史的真實。比如在學習人民版教材必修Ⅰ專題一第2課《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講到秦朝中央集權的確立時,筆者把全班同學按同位分工,兩個同位一扮“李斯”,一扮“王綰”,教師通過多媒體打出問題:“李斯與王綰在如何鞏固統(tǒng)一方面各是什么主張?你怎樣駁倒對方?”結果全班同學分成兩大陣營,同學們從歷史淵源,自己主張的長處,對方的短處諸方面,全面發(fā)起向對方的攻擊,發(fā)言條理,思路清晰。通過這樣的同位對抗使學生加深了郡縣制與分封制相比確有歷史進步性。

三、創(chuàng)新情景時教師應做到有的放矢

以教育目標為前提來進行創(chuàng)新情景,對教育的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若想滿足上述要求,則必須將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出來,教師應該做到有的放矢。情景教學進程中,情景設置時,教師需要將教學的中心內容展開,并與情景設置相結合,而不應該僅僅是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地方進行情景設置,學生的注意力可能會被分散。有一些高中老師之所以求全責備,他們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教材的重新整合,害怕對一些知識有所遺漏。教師對這部分知識補充再補充,學生也聽話地進行了記錄。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不能理解,不能掌握,課堂氣氛也勢必會被沖淡。因此,教師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取舍,教師需要對無關緊要的教材知識大膽放手處理。因此,從教材方面來看,教師需要應砍則砍,當放則放。在教學的順序方面,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進行順序及知識的整合,在這里遵循的原則是是否對學生有利,是否對完成教學目標有利。

四、教師還應注意利用多樣化手段適當創(chuàng)新情景

在諸多的心理學實驗中可以發(fā)現,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對于具體形象的提供,如果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學生可以隨之展開十分豐富的想象,并且求知欲望也將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速度將提升。

在進行情景教學時,各種輔助材料可以被使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來進行直觀情景的創(chuàng)立,使得教學內容更為具體,教學直觀性得以體現,教學效率也將被提高。但是這一課件設計,不需要太多,通常本節(jié)課可以分為三處創(chuàng)設:首先情境導入。新課堂開始之初,需要進行新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能夠快速進入狀態(tài),學生的探索欲將被激發(fā),使得學生和知識之間距離被拉進。其次在重難點方面進行突破,這部分知識學生是必須要掌握,但是又不容易理解。所以需要進行新穎、生動的情景創(chuàng)設,學生可以對新知識更快的認同,復雜的問題將簡單化。第三探究深化方面。以情景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化。在筆者課堂上,新授內容結束之后,通過相關的資料,來使得學生進入自主探究狀態(tài)。使得課堂知識得以拓展,思維也會被延展開來。

綜上所述,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方面來進行多樣化的情景創(chuàng)設,學生可以以自己的體驗來進入不同的情景,使得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當然,新情景應該與學生的生活閱歷有一定的聯系,又要有新的信息、新的情景、新的問題,善于運用不同媒介的特點去表現不同的效果,以引起學習者的注意,以實現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創(chuàng)新情景,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深入研究的。

參考文獻:

[1] 顧玲玲.論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景設置――以《中國近現代史》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1(21)

第3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根據本人的實踐,我認為教材內容與教學理念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一差距源于課標制訂者和教材編寫者對現實情況的認識不足,有閉門造車之嫌。

首先是對學生知識儲備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的估計太過于離譜,課標制訂者顯然高估了我國大多數中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知識儲備能力。

相關課改專家口口聲聲說歷史老教材內容方面存在“繁、難、偏、舊”的弊端,并且將改變這一現象做為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理論的預設無可厚非,可是現實的操作卻不盡人意。新教材內容晦澀難懂已經使不少中學歷史教師頗為頭疼,有些內容不少老師在大學期間壓根就沒有接觸過。新的歷史專業(yè)術語和新的概念比比皆是,導致教學過程步履惟艱。課堂上,學生往往不是愉快地享受自主學習的激情,而是不得不愁眉苦臉地面對一些連他們老師也從沒有接觸過的專業(yè)術語和概念。筆者所任教的是一所縣重點中學,以農村學生居多,農村學生比之城鎮(zhèn)學生當然并不具有先天的劣勢,可是后天條件呢?在地球人都知道我國教育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的今天,農村中學長期缺乏足夠的辦學條件,嚴重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絕大多數農村中學(依我經歷,應當包括不少鄉(xiāng)鎮(zhèn)中學)只能勉強保證語數外的教學任務。對于歷史科等科目,一來沒有老師(即使有,也大多是半道出家的,專業(yè)不對口);二來不重視(從國家、社會到學生,從教育當局、學校到家長),無足輕重。在初中階段,大多數學生連歷史科都沒有接觸過(媒體接觸?電視?甚至鬧出把電視劇里頭的荒唐念頭搬到課堂上來的笑話),何來知識儲備?簡直是癡人說夢話。所以,像筆者一樣,新課程改革之后的課堂里很多老師被迫陷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的講解。把基本的東西交代清楚了,課堂也進行得差不多了。把課堂交給學生在我看來,實際操作尤難。

至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長期接觸到的教育理念與學習方式,極大地制約著他們在參與新一輪課改時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傳統(tǒng)的惰性的強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與努力。學生家長對新課改不但不給予支持,反而認為送孩子來學校讀書就是為了讓老師教的,現在你老師不教了,倒叫起我孩子自己學來,什么理。社會的壓力,高考的指揮棒效應,讓新課改在夾縫之中步履蹣跚。

其次是對初中歷史教學內容與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知識連接沒有總體性的把握。

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編寫與要求,課標的內容與形式限制了教材編寫的天地,致使現行初中教材與高中教材存在嚴重的脫節(jié)現象。受教育者在初中階段未能達到儲備知識的目的,高中階段很難達實現到課改的初衷。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是按模塊形式進行的,按模塊編寫固然有優(yōu)點,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yī)啊。以為模塊就是救苦救難的普世觀音,一試就靈。。按通史章節(jié)編寫教材,固然有其缺點,但最基本的知識連貫總算達到了,時間線索也十分清楚。中學生的聯系與歸納能力有限,現行模塊形式教材知識點之間時間和空間跨度之大往往是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根據實踐,本人認為通史模式教材較為適合學生年齡及心理特征。這種形式編寫的教材(尤其是歷史科)應考慮作為現階段教材編寫的重點形式。

再次,教學方法上有是“新”非“舊”的傾向

有些專家和一線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新”,從教育理念法到教學方都可以擺脫過去,甚而非難“以往”,給人以橫空出世,語不驚人死不休之感。

中學階段是人接受知識的重要時期,學生從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處于良好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對外界和新奇有著充足的好奇,對未知世界和神秘領域也能保持較為持久的探索欲。但意志上不是很成熟,在遭遇挫折之后往往選擇放棄,鮮有堅持者。所以,在入門之時應幫助他們了解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交代最基本的歷史線索。他們在學習方式上應側重于被動接受而輔之于主動探索,課堂教學(特別是初中課堂教學)不必課課皆“新”,課課皆“動”,要知道,就連曾被人攻擊和漫罵得體無完膚的科舉制,也曾培養(yǎng)出蘇軾等文豪;就連美國著名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其大作《全球通史》中也對科舉制的優(yōu)點給予一定的肯定2。起碼從理論上而言,科舉制使不同身份的人們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無論你是貴族賈寶玉還是平民范進先生。如今被攻擊得一無是處的“舊教材和舊教育理念”也曾培養(yǎng)出參與研制“神舟”、“嫦娥”系列的和參與反思教育弊端的專家和學者。有些人為了宣揚新課改理念,刻意貶低、毀損建國以來的教育理念,否認過去的成績。這種做法極為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進展,輕則導致一些老師頭腦短路無所適從,重則引起一些老師的不滿和抵制情緒。所以,在實施新課程理念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要具體課題具體對待。不能一味求“新”求“動”,五花八門,花拳繡腿,看起來課堂是轟轟烈烈熱鬧非凡,到頭來卻不知所云。

再者是對學校師資能力的要求遠遠脫離了現有的教育資源的承受能力。

課改之后的高中歷史分為三個必修模塊和六個選修模塊。教師方面,必修一岳麓版教材共36課時,要求在一學期內授完兩個模塊,每周4課時。筆者所在學校高二年級有14個教學班,按要求至少需要4—5位歷史教師,可目前只安排2位歷史教師。所以根本無法按課改要求進行排課,只能每周2課時,每位教師多則8個教學班(教學班多則90人,少則70人),還要擔任選修課教學任務。教師缺乏,課時不足,管理層水平跟不上去。試問,在這種情況之下,又如何做得到“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個性?如何完善學生人格?學生方面,每個學期多達16門課,一時間,老師與學生同忙,課本與練習齊飛。用學生的話來說:什么都想學,可什么都學不到。有的學生家長甚至責怪學校加重學生負擔,分散了學生精力。聽吧,很讓人恨其不爭。我們的理論十分完美,幾乎無缺可擊??墒?,理論必須符合現實。離開了現實,理論能生根發(fā)芽嗎?教育是詩意的藝術,教育更是嚴謹的科學。良好的動機并不能保證我們的事業(yè)在開展之時就能擁有厚實的土壤,優(yōu)秀的專家并不能保證我們的課改一帆風順。希望在以后的課改過程中要注意吸取來自底層教師的意見,更加完善祖國的教育事業(yè)。

此外,新課改的宣傳在熙熙攘攘的社會之中仍顯得十分單薄,不足于吸引、爭取和說服社會民眾。國家對教育的關心和投入仍然遠遠不夠,我國以往所投入的人均教育經費大大低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以有限而分配嚴重不均的教育資源來支撐龐大而復雜的新課程改革,不能不讓人擔憂新課程改革將成為教育不公平的又一次起點。教育資源越充足的地區(qū),新課程改革就越容易取得成功,這些地區(qū)的教育“產品”將更符合新的高考選拔制度要求;而教育資源越貧乏的地區(qū),新課程改革就越難取得成功,這些地區(qū)的孩子將很難符合新的高考選拔制度要求。這樣一來,有些地區(qū)的孩子將在新一輪課改中注定成為我國特殊國情(尤其是城鄉(xiāng)二元體制)的犧牲品。

教育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它事關民族興亡和國家命運,教育的現在就是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國家的發(fā)展需要高素質的建設者,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合格的人,個人的發(fā)展需要全面的人。歷史賦予中華民族神圣的職責,時代賦予教育重大的歷史使命。教育是培養(yǎng)國家建設者的基本途徑,是培養(yǎng)合格的人的有效途徑,是培育全面的人的重要途徑。誰在今天誤了教育,教育注定將誤他一輩子甚至幾輩子。我希望新課改是祖國教育事業(yè)脫胎換骨的一次機遇,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夠享受到新課改帶給他們的公平,希望教育能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臂之力。

注釋:

第4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關鍵詞:微課;高中地理;實踐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1-01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99

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難點就是地理事物的運行規(guī)律和地理方位的相關特點。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粉筆教學的方式,在黑板上進行相關的地理圖示和問題的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地理學習。然而,由于地理事物的規(guī)律相對復雜、晦澀,因此成為高中學生最頭疼的一門學科。通過微課教學,能夠有效協助教師通過視頻和動態(tài)圖畫進行地理知識教學,能夠在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充分幫助學生理解地理規(guī)律和零散的知識點,有效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學的效率。下面,筆者針對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策略和意見,希望能夠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進步。

一、地理微課的教學特點

進行微課教學,就要積極了解微課的相關特性和優(yōu)勢,從而才能更好使用微課為高中地理進行課程服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課教學逐漸獲得了更好的發(fā)展,從視頻設計、動態(tài)演示以及相關的音像結合等,給微課教學帶了巨大的發(fā)展優(yōu)勢。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

(一)地理微課教學的趣味性

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微課教學中運用十分廣泛,并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微課教學過程中,由于地理課程的學科特性影響,微課教學能夠同時通過使用文字、動畫、影視、PPT等進行相關的地理規(guī)律和事物特性展示,能夠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晦澀、復雜的地理知識。與此同時,通過微課的演示功能能夠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進行具體化的教學,有效傳授給學生,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地理課程中有關水循環(huán)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能夠用動態(tài)圖畫演示的過程將水循環(huán)的過程通過微課進行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地理教師能夠從多個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水循環(huán)的過程,在學習到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地理微課教學的生活性

學習地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去。學以致用是地理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課本是地理學習的基礎性材料,在課本學習的基礎上我們要加強地理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將平時在課本上學習的地理知識充分的應用于生活實際,提高生活質量。例如,在地理教學必修一中講到“河流地貌的發(fā)展”章節(jié)時,教師要積極聯系家鄉(xiāng)十年和二十年的道路建設、城區(qū)分布以及河道變化,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加以分析,將家鄉(xiāng)的實際問題與課本理論相互印證,讓學生在感受河流變化對生活的影響以及科學技術改變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

(三)地理微課教學的綜合性

地理學科教學存在獨特的教學學科特點,區(qū)域性和綜合性是地理課程的重要基本學科特點,因此學好地理教學就要結合這兩個特性將理論問題和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高中地理課程設計范圍廣、學科知識相對寬泛和復雜。所以,地理教師在用微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準備相關的教學材料,根據課程實際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的制作微課,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應用學科有機的聯系起來,明確課程教學的目標和意義,在微課中盡可能多的體現地理知識重點,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考點,使學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識。

二、微課在地理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一)生動有趣,有助于地理學習中積極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課程而言,微課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成為微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習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和引導,能夠為學生提供中促進學習效率的動力,因而,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的過程中,要遵循趣味性為主的原則,積極選取一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圖片和詞語,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素養(yǎng)和微課優(yōu)勢。

(二)短小精煉,有助于知識體系的構建

與初中地理課程相比,高中地理課程知識容量較大,知識體系復雜,每一堂課都會存在很多難點和重點,這樣的課程特點給學生的課堂學習帶來很大的負擔。高中地理微課教學具有短小精煉的教學特點,將不同的知識體系和知識重點進行合理的濃縮,從而有利于學生在課后快速性的復習和重點突破,提高學習效率。正常的微課教學時間為6-10分鐘左右,很少存在微課時間超過10分鐘。在10分鐘之內的微課教學過程中,能夠對課程中重點和難點進行合理的講解和分析,突出學習重點,提高內容的精煉性。

(三)資源多彩,有助于呈現多元化資源融合

微課教學主要依靠“微視頻”進行相關的課程設計,并在整合“微教案”“微課件”“微習題”等內容進行課程活動的基礎上,采取教師合理分析的方法,因此能夠營造一個與具體實際活動緊密結合、合理分析的“課程教學資源模式”,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微課中版圖、PPT、白板、視頻等都是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夠給學生呈現一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素質教學的發(fā)展。

三、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加強微課教學模式,能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我結合實際案例,對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導入預習,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課程分地理和自然地理兩個部分,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進行預習,通過微視頻以及課程的相互結合,對課本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了解,從而對整體知識框架有一個具體的把握。例如,在學習“地殼運動”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學生要對相關的褶皺、斷層等概念進行了解,在把握概念的基礎上,對形成過程進行自我分析,為課程學習做好準備。

(二)延伸擴展,幫助不同程度學生需求

對于高中地理而言,由于其特殊性的影響,很多學生對于地理的掌握程度相對存在差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進行地理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微課教學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均衡的設計,通過恰當的問題設計、知識點回顧以及課程復習、預習等幫助不同的學生進行地理學習,促進整個教學的共同進步。

(三)課后知識鞏固

在教學之后,學生需要在課下對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這一過程有利于學生查漏補缺,彌補課堂中學習時的不足,而且能夠進一步消化知識,鞏固記憶,從而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地理知識比較雜亂,學習起來比較費力,而通過微課的使用,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片將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學生可以通過微課進行復習與鞏固,加深對已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總結之前的內容,進行前后聯系,融會貫通,對于不太熟悉的知識,進行再次的深入學習與總結,進一步進行掌握,把握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以加深理解。通過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并形成更為牢固的認識。這樣的過程能提高教學的質量,提高有效性。

總而言之,微課教學雖然只是一種正在趨于成熟的輔教學手段,但是其根本特點對于課程教學具有很大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高中地理學科而言,通過微課的特點合理的設計地理教學課程,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于地理教學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5-13.

[2] 王晶.研析新課改下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的實踐與研究[J].文教資料,2014(7):181-182.

第5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關鍵詞:高效課堂;巧妙導入;教師引導;突出難點;當堂練習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5-040-1

政治家切斯特菲爾德這樣定義效率,“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的確如此,面對愈發(fā)激烈的社會競爭,高效是基于相同條件下的取勝之道。而對于我們的歷史教學來說,“高效課堂”是服務于高效教學的重要平臺,是獲得扎實、真實和豐實教學效益的關鍵媒介。筆者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躬耕于現實歷史教學的土壤,對高效課堂的構建有著些許的體會,反思過去教學中的得失,在此就如何讓歷史課堂生動高效這一問題,談幾點拙劣之見:

一、巧妙導入,良好鏈接

由于歷史自身的特點,很多學生直白地認為它是一門死記硬背知識點的功課。對于歷史課堂的興趣,自然也就很難提高。一些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讀起來味同嚼蠟,這樣的結果其實對于學生自己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對于教師也不得不說是一種失敗的教學實踐。于是,在這迷人有趣的歷史故事和平實詳細的歷史知識點之間,我們要尋找一條鏈接的橋梁,那就是歷史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高效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應該是吸引人的以及精煉的,它能夠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激發(fā)學生興趣,將他們帶入教學氛圍之中。當然它不能喧賓奪主,成為整堂課的主要部分,如同中藥中的“藥引”一般。而高效課堂的導入方式就需要從學生樂于接受的角度出發(fā),圖片亦可,視頻也行,甚至詩歌、小品也可以。以學習《》為例,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之前播放相關的歷史視頻,學生的目光很自然就聚集在上面,主動性大大增強,教師便可以順水推舟地實施教學任務。

二、教師引導,自主探究

歷史高效課堂的應該是學生的自主探究。歷史課堂提供的是較為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而教師充當的是向導的角色,僅僅是給學生之路,卻不是背著他們上路。低效的或者說比較失敗的歷史課堂里,學生往往是低頭哈腰,似乎像是對歷史教學充滿著恐懼。無論學生之間還是師生之間,都毫無眼神的交流,他們完成的只是從書本到書本的工作,根本就沒有達成新課程中解放學生束縛的目的。相反,在高效的歷史課堂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根據自身理解和教師的指導,暢所欲言所思所想,自主學習并且能夠及時提出其中的不明之處。從深層次的角度說,歷史高效課堂的作用不僅在于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增加了他們的歷史素養(yǎng),而且是對于學生潛能的挖掘和人格上的尊重。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故隨時注意減輕學生之依賴性?!?/p>

學生在剛剛起步之時,對于歷史定然是存在一些未知的恐懼的,因為他們是沒有方法指導的。而此時教師就必須身體力行,以自身教學經驗為本,輔之以簡潔明了的步驟,手把手教導學生如何往前走,至少也擁有前車之鑒。這樣,在一個問題的發(fā)現、分析、解決和再發(fā)現的過程中,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增加,其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高以及思維能力都會有所鍛煉。歷史高效課堂會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出發(fā)地與熱愛歷史的起跑線。以學習評價《梭倫改革》為例,教師首先必須讓學生閱讀一段相關的文本材料,“論”才“從史出”。總體評價這場改革的性質和目的,然后從經濟、政治、生活三方面評價其作用,還要辯證地分析出其存在的缺點,如“這場改革帶有強烈的折中色彩,未能從根本保護公民利益”等。教師在作出示范之后,就需組織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探究,去評價相似的歷史改革,商鞅變法可以,王安石變法也行。小組討論完之后,學生可以記錄自己對其的評價,然后自由舉手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對此再作出相應的點評,同時另外反饋給學生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他們在課后還可以進行思考和探究。

三、突出難點,重點解決

課堂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重點和難點,學生因此會望而卻步,嚴重者會從此失去學習歷史的信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必須進行重難點攻關?;诮處熭^為深厚的學識,再加上精準的調控,歷史課堂中的塊壘或者說學生心中的郁結之處,都會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之下迎刃而解。對于某一個較為困難的單元,教師應該在學習之初從總體上作出概述,讓學生了解到這一單元的棘手之處,然后在課堂上作特殊處理,將其巧妙得化小化無。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知識點繁雜而且重點的歷史文件和事件都有難以理解的地方,教師就可以把這一單元縱向上把握起來,作出歷史事件的時間軸,讓學生可以較為直觀地發(fā)現其中的異同點,加深他們對此的理解。當然,教師在一堂課的結尾時也要有一定的總結,及時地回顧和評述該節(jié)課的內容,這樣一來才能真正地做到高效的記憶。

第6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優(yōu)質課堂;興趣;環(huán)境;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126-0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化。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要求老師構建高效課堂,保證教學質量。高效課堂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挑戰(zhàn),高效課堂要求課堂各項教學目標都能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現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育目標。作為沭陽南洋學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以及參閱大量的文獻,對于新時期高中地理學科優(yōu)質課堂的構建有著深刻的感悟,在此表述,供同人參考指正。

一、興趣培養(yǎng),優(yōu)質教學課堂構建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來時,興趣是使人成功的動力。同時興趣培養(yǎng)也是教育工作者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其對高效課堂建設的幫助卻是真實可靠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建設不僅要保持學生對新奇事物的興趣,還要注意開發(fā)學生對高中地理的新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要積極保持和維護學生對新奇事物的原始興趣。雖然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智思考問題的能力,但學生對新事物,新奇、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卻并未減少,更兼因為高中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大家對更深層次的未知事物的興趣會更為濃烈。同時開發(fā)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高中地理的未知世界,讓學生知道學好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告訴學生他們能夠學好地理。此外,因為人們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更易產生學習興趣,因此適當的減輕學習負擔,降低學習壓力也有助于激發(fā)高中學生的地理興趣。不僅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識比較抽象,如果僅僅依靠老師的口頭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而且會覺得比較枯燥。因此,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憑借其豐富的圖文信息、多樣化的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進行中國的地質地貌教學時,展示主要的地形單元圖片,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各種地形的地表形態(tài),更重要的是他們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驚嘆祖國河山的美的體驗中升華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當然,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廣大教師都能夠合理的嘗試,從而促進優(yōu)質教學課堂的構建。

二、優(yōu)質教學環(huán)境的合理營造

高中階段地理學科屬于文科。而對于文科的學習需要重視優(yōu)質環(huán)境的構建。很多學生會認為高中地理的學習是很枯燥的過程,并不會像數學那樣充滿探索性。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營造恰當的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情境就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種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情境中,有一種身臨其境,感情得到升華,產生一種渴望探索和探求的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根據學生的生活的實際狀況來營造課堂教學情境,并且要盡可能多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下,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發(fā)散,思路更加開闊,想法也就增多,逐漸對學習充滿興趣。另外,教師不能僅僅追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只考慮學生的興致的高低,還要考慮到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問題的創(chuàng)設方面,要注重難度要有一個合適的梯度。具有梯度的問題能夠很好地鍛煉和深化學生的思維和認知,長期下來,學生的思維深度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環(huán)境的構建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就會考慮問題的實際性,最后得出結論,從而達成教學目標。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作為新時期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請重視優(yōu)質教學環(huán)境的構建,從而促進優(yōu)質教學課堂的合理開展。

三、充分發(fā)揮合作教學優(yōu)勢,促進高校課堂開展

第7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關鍵詞】高中 地理 課外實踐活動 意義

引言

高中地理學習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一直以來都是一大難題,地理知識比較抽象,老師在課堂中對概念的解釋和延伸比較也比較困難,學生也很難很快接受,長期以往導致學生對地理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老師的教學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目前有些學校已經開始在教學計劃中對添加了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內容,該內容的應用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僅僅提高了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并且理解起來更加輕松,所以,地理實踐活動的提出使地理教學質量有了進一步提升,應該受到更多學校的重視和廣泛地應用。

一、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內容

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內容一般需要根據學校與老師的各方面條件和環(huán)境決定,一般可分為六類:第一類,主要是進行野外考察,野外考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是最基本的內容,大致包括河流、地質、海岸、地貌、湖泊等方面的考察,也包括一些地理現象如火山地貌等內容的考察;第二類,主要是指觀測活動,一般是對地學要素或者自然景觀進行系統(tǒng)全面地觀察和測量,通過記錄的資料進行分析和得出結;第三類,模型測繪活動,地理教學模型對學生來說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比如地貌模型、地球儀模型、地質構造等,通過測繪活動,可以繪制學校的平面圖;第四類,是指調查活動,主要針對我國各區(qū)域環(huán)境的調查,如農村環(huán)境、自然災害環(huán)境、農業(yè)環(huán)境等;第五類,是指科技設計與寫作活動,任何科技的設計與調研都應該進行總結和寫作,形成小論文形式,學生也可以根據相關內容提出個人的建議或者看法;第六類,主要是指群體類活動,如地理謎語競猜、地理知識競賽等所有學生參與其中進行比賽,使學生在愉悅興奮的環(huán)境下學習地理知識。

二、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課的意義

1.能夠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型”人才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上更需要多功能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而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為塑造該類型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也是現代地理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是對地理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和補充。地理課外實踐需要老師領導學生開展活動,但老師只在實踐過程中起到啟示作用,主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和作用,通過調動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體現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能夠使學生消化和理解課堂基礎知識,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與應用能力,有利于“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培養(yǎng)。

2.加強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地理知識比較抽象,一般描述的是空間現象,在課堂中學習這些概念和知識,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最后也只會將這些知識死記硬背。而在課外活動中,學生能夠親臨其境地思考、觀察以及接觸到大自然,對地理知識能夠進一步理解,同時也豐富了知識和開拓了眼界,從而加深了對課本知識與實際實踐關系的認識,使地理教學能夠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例如,部分學校有地理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進行降水、濕度、氣溫等觀測,如果可以每天都進行該實踐活動,就可以形成校內的“天氣預報”,這樣的活動安排能夠使學生將地理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解釋真實的現象和問題。

3.能夠體現出地理教學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每個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地理課外實踐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首先,地理課外實踐活動除了能夠加強地理知識的學習之外,也能夠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加輕松、積極、活躍;其次,在活動中也能夠真正的學會動手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增長見識;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拓寬參與面,能夠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充分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使教師在地理學科中得到良好的地理教學效果。

結論

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是現代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地理學習中比較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同時也能通過實際的地理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就會使抽象的地理知識更加具體,易于理解和掌握,所以地理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也通過本文的研究,為地理課外實踐教學提供豐富的理論基礎,使地理課外實踐活動能夠得到更多的應用和認可。

【參考文獻】

[1] 李曉. 信息技術模擬地理課外活動實踐策略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15.

[2] 周關陽. 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教學研究[D]. 聊城大學,2015.

[3] 趙小漫. 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11.

[4] 郭四化. 擷“課外”之妙 探“實踐”之趣――略談如何有效開展高中地理課外實踐活動[J]. 中學課程資源,2014(07):29-30.

第8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關鍵詞】高效課堂 導學案 高中地理 評價模式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課程改革于地理科學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 [GS(2010)G0238]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73-01

新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更新教學理念,跳出以往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框架,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適應新教材教學的必然選擇。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更好地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新理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要想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筆者認為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高效地理教學目標的有效擬定

課堂教學總要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課堂教學模式要高效,高效教學目標要先行。高效課堂中的高效應該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總稱。要想在短短45分鐘做到這三點,教學目標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離開了目標的指引,我們的教學注定是低效或是無效的。新課程提出了“三維”的教學目標,其意義在于找到了教學的出發(fā)點、主線索、歸宿點。教學絕非信馬由韁,任由主觀意志、外部環(huán)境轉移。清晰、具體的教學目標恰是衡量教學的標尺。目標教學之所以能夠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得益于教學目標制定的具體(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可控(借助怎樣的手段達到上述目標)、可測(檢驗目標達成的效果)、可補(怎樣補救教學的欠缺),得益于教學目標執(zhí)行的實實在在(課前檢測——展示目標——達成目標——補救目標環(huán)環(huán)相扣),得益于教學目標的科學(符合學科教學實際、符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這不就是高效課堂所倡導的嗎?

二、高效“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案”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建構優(yōu)質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也是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具體體現。在本校的運行實踐中,“導學案”模式已經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和肯定,并積極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助學方案,在本校主要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預習導引”、“合作探究”、“當堂檢測”、“學后反思”等內容。

“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根據學情、課程標準、考試要求等編寫,力求突出高效教學的三維目標,確保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時還要體現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預習導引”盡量采用填空的形式,而所填的內容都能從課本上找到答案,有些難以準確的作答而又比較重要的內容,學生填寫比較困難,可以用底劃線加以強調,同時進行相關的提示,例如通過閱讀什么圖完成什么問題等,增強導學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合作探究”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在課堂上要注意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部分是導學案關鍵,是課堂教學的所在,設計時必須濃彩重抹。設計探究問題時一般要突出:內容的傳承性;素材的實踐性;問題的挑戰(zhàn)性;排序的生成性等特點。我把全班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情況、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學習小組,每組6人,讓各學習小組明確合理地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fā)揮每個組員的作用。讓學生根據目標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和同學們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歷體驗、感知、探索、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況等動手操作活動和思維操作活動,啟發(fā)和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

“當堂檢測”意在以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練習要以質勝量,抓住知識的縱橫聯系,有利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師提供的自測題,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教師可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的訓練題,或引導學生自己出題,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講評等形式當堂反饋。教師要借助練習引導學生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主動領悟過程和規(guī)律,并主動完善已有的認知結構。

“學后反思”主要用于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及疑難點,以便于能及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三、合理評價模式的建立

高效課堂模式構建,要改革我們過去評價模式。評價模式其實相當于學校的一個指揮棒,學生怎么做,老師怎么做,用什么來引導,那就是評價。一方面我們改革過去已有的對教師課堂教學及教學常規(guī)的評價辦法,用高效課堂的理念及模式來評價教師的工作。比如備課,我們現在要看是不是采用“導學案”的備課模式,是不是充分考慮了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是不是有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性設計,是不是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是不是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另一方面,我們也得改革對學生的表現的評價辦法,我們的評價得起到對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的激勵作用。三是新的評價辦法要迅速出臺并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變了,學習模式變了,舊的辦法已經不能適應新的課堂。所以各學校要迅速修改考核獎勵辦法,否則教師有可能無所適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吳育紅,賈鳳梅.實施學案導學的關鍵點.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 (12):51-52.

第9篇:高中歷史課件范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一、分析歷史,歸納重點,學以致用

1.教學首先要側重于歸納歷史知識點,并以重點為例教學,讓學生學會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和竅門。高中歷史知識基本體系是由歷史時間、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等組成的,基本的歷史知識體系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階梯,掌握不好基本的歷史知識,就積累不起來歷史素養(yǎng)的基礎。例如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聯系到大力實施科教興國。例如回顧中國的對外政策,實現了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再者追本溯源,到現在的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原則。然后進行這些話題討論,調動學生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2.鉆研教材,找到突破口。每個高中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不是都感興趣的,有些學生只是為了高考才去學習歷史這門課程。因此,教師要通過鉆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然后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障礙,并引導他們產生好奇,當學生急于揭開這些問題時,就意味著他們開始對其進行思考,就會實現高效的歷史課堂。

二、正視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實施中面臨的困難

歷史高效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確是新課改中所誕生的一顆熠熠閃光的明珠,其中許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但這種模式對學生和老師其實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也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和反思的問題。因此,我們既要認真汲取其中的精華,也應正視它存在的問題,減少簡單的行政命令粗暴地干預課堂教學,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讓這種模式中的優(yōu)點在實踐中得到改進優(yōu)化。

1.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高效課堂對學生的要求很高。要求學生學習要有主動性、自覺性。因此高效課堂不僅僅是發(fā)一份導學案給學生就行的,必須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相關作業(yè),不懂的部分要多和同學老師溝通,這樣才能達到學習的目標。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為了獲取答案而做題的話,不僅不能達到學習目標,反而會帶來不良后果,難以培養(yǎng)出學生應有的學習能力,因此需要學生、老師、學校、家長都要鼓勵學生認真學,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2.從教師的角度看,可能部分教師在教學上不能很快適應。高效課堂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顛覆,有些學校為減少推行的壓力,人為進行規(guī)定,比如多少歲以上可以不用采用高效課堂這種形式,這樣就影響了高效課堂的效率,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同時高效課堂對老師要求很高,比如要兩次備課,課后小結,同時在上課時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的評價,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等。雖說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但老師在課堂中的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強,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為學生自主學習對知識的掌握是零散的,只有通過老師的總結、串聯才能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但是如果老師全而系統(tǒng)的給學生講解,又陷入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因此度是高效課堂中老師最難把握的地方。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

和諧的師生關系、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建立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課堂氛圍刻板。那么就算是再好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也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居于主體地位。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所思所想,一切從學生出發(fā),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去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指手畫腳,以權威的姿態(tài)出現在學生面前,這對于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不利的。

2.教師要平等待人,言行舉止要具有親和力。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一個眼神、一個姿態(tài),都會對學生造成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而,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學生,一碗水端平,不搞差別對待,不用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教師要誠懇地幫助學生改正,但是不能呵斥、貶低,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教學效率。

3.師生之間要加強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堂課中師生之間沒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學生的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到教師那里,教師的意圖不能被學生很好地理解,那么這堂課就是不成功的。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情感交流,對學生要充滿關心和期待,時刻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情感上鼓勵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敢于說話、敢于提問、敢于發(fā)表自己獨到見解,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轉變自身的主演為導演;做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引導者;認真鉆研教材,錘煉自身的語言,只有平時的不斷積累才能讓自己的課上得出彩,學生才能受益,最終目的是要形成和諧、融合的高中歷史課堂,讓教師教得放心,讓學生學得開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