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西湖的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jié)大不相同。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像與天相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原文賞析
課型新授課授課時間2004年9月日星期
(重點.難點.關鍵)教材分析1、通過精讀分析重點,明確景物特征,理解體味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
2、理解體會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知識、能力、情感)教學目標1、掌握“璞、梔、瀲、滟、蜿、蜒、茸、袂、翩、舷”等字。
2、了解游記通過觀察,抓住景物特征,進行記敘、描寫的寫作特點。
3、理解課文脈絡、結構;分析第二段關鍵詞語和重要句子,了解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課文錄音帶、投影片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第1段):簡要交待游湖的原因和時間,著重寫了西湖六月的獨特風光。
第二部分(第2~4段):具體寫西湖夏日的綠色之美。
第三部分(第5段):交待游覽結束,盛贊西湖的神奇,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引題
學習文體知識
學習字詞
感知課文內容
學習第一段1.導入新課
以《飲湖上初晴后雨》、《錢塘湖春行》導入。
2.引出課題,簡介作者。
3.點明本文體裁:游記。簡要介紹游記的特點。
聽課文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游記按時間先后和游蹤,記敘了哪幾個景點?寫出了西湖的什么特點?
4.正音釋詞。
出示投影膠片,認讀13個生字,解釋文中疑難詞語。
5.把握文章內容要點。
提問:課文中具體寫了哪幾個景點?在哪幾段中寫這幾個景點?其他幾段寫了什么內容?據此可分為幾個部分?
討論明確:三個景點——靈隱、蘇堤、花港。
可分為三個部分,出示投影膠片。劃分段落。
6.讀析第一段。
提問:六月的西湖給人一種什么印象?作者怎
回憶一詩
記錄
邊聽邊記
學習字詞
討論分析問題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學習第二部分么會在“并不是好時候”的六月表現了西湖一種特有的美?這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全班交流,明確:
六月的西湖在煙雨籠罩中有一種特有的空靈清麗之美。要了解西湖的美,“實在應該仔細觀賞領略才是”,啟發(fā)讀者如何去鑒賞美。
提問:綜觀全文,作者通過“仔細觀賞領略”,發(fā)現了六月的西湖一個什么特點?為什么要抓住這個特點來寫?
全班交流,明確:
這篇游記抓住了西湖的“綠”這個特點來寫。其原因:一是六月春光已老,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尚早,“綠”正是此時西湖的主宰;二是前人關于西湖的詩文,早已是汗牛充棟,作者另辟蹊徑,引導讀者探求西湖內在的美。
7.讀析第二部分。
指名朗讀,出示思考題:作者寫了靈隱哪些處
全班交流,回答
全班交流,回答
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布置作業(yè)所的哪些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
四人小組討論后,教師形成板書。
8.布置作業(yè)
背誦第二段。
今天我就講講這首古詩吧!這首詩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作品。一次,蘇軾乘著船在西湖中飲酒,恰逢天晴后又下雨,景色十分迷人,乘興而作此詩。
第一句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寫雨天西湖的山色。這水光山色,在善于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是那樣的美好,那樣的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坝盐骱任髯?,淡妝濃抹總相宜?!眱删溆靡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把西湖寫活了,突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是因為西施無論是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而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態(tài)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
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十分形象的,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其實西湖不僅“晴方好”“雨亦奇”,她的一年四季也是風景各異,美麗動人。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齊放的白堤、蘇堤上眺望著湖面,只見湖面上波光粼粼、輕舟蕩漾,三潭映月如寶石般嵌在湖面。柳絲時而輕拂你的臉頰,時而輕輕掠過頭上、肩上,再配上輕微的搖擼聲和遠處動聽的琴聲,多么讓人陶醉啊!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葉、荷花挨挨擠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潔白如玉的荷花,嫻靜、素潔,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葉托著那些晶瑩如瑪瑙般的露珠,又守護著婷婷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簡直是一幅大畫家的畫卷也無法比擬的自然風景畫。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邊十里飄香的桂花呀,真讓人流連忘返;湖面上,荷葉像害羞的小姑娘,都低下了腦袋,躲藏了起來,她們在提醒和等待著人們去采摘那根下的蓮藕呢,這時候,人們劃著輕快的小船,哼著悠閑的小曲,輕輕地采下蓮藕。那一只只蓮藕呀,白白胖胖的,像一個個的小胖娃娃,讓人愛不釋手。你要是從筐子里隨便揀上一只,洗洗干凈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兒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它們以其獨有的風姿脫穎而出,它們是美麗的化身,是永遠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糧。而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如何讓詩詞中蘊藏著的美走進學生的心靈呢?如何使學生能感悟到詩詞中的精髓,讓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詩詞意蘊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的扎下根?對于這些問題我進行了粗略的研究,現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將自己的一點教學見解付之于筆。
首先,對于詩詞的美感要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而這個感知要建立在讀的基礎上。讀詩文并非如讀課文一般逐字逐句朗讀,這里的讀指的是吟誦,即有格調、音律的讀,甚至可以讓學生仿學古人閉目想象,搖頭晃腦的讀。例如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時,我讓學生在觀看了西湖的美景圖片后讓學生自由暢談觀圖后的感受,然后在圖旁賦上這首詩,讓學生采用各種方式讀,如:自由讀;跟著老師讀;閉目搖頭晃腦的讀……在吟誦時音樂不失為一個好道具,因為在音樂的感染下學生便會不知不覺的走進詩詞的意境,此時在這樣的情形下老師不用多言,詩詞的整體基調已映入學生心中,后面對詩詞的講解也是水到渠成。另外,我偶爾還會把一些詩詞譜上曲調教孩子們唱,提高學生對詩詞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原來枯燥乏味的詩詞也可以變得這么有趣。
其次,當我們在教學古詩詞時因把握同一主題的作品,由這單獨的一首詩而牽連出同類型的詩。如學習《飲湖上的初晴后雨》后再出示另兩首寫西湖的古詩《望湖樓醉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同類詩詞相互比較,評味異同。同樣的景物、不同的詩人、不同的心情詩中就有不同的味道;或者相同的地點、相同的時節(jié)、相同的心情、不同的詩人描寫的景色也不同,描寫的手法也是多樣。同樣在教學某一詩人的詩詞時也可以把這一詩人的其它作品,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進行對比,以詩詞走進詩人了解詩人。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唐代田園詩的奠基人,雖描寫田園風情的詩詞眾多,但不同時期詩的情感色彩也不同。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甘,在詩中多有體現,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透過詩詞看詩人,老師可以精讀一首,帶讀一組的方式有選擇性、側重點的進行教學,將散亂的詩詞內容整合成有序的板塊,讓學生融會貫通,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我認為作為一名小學語言老師,在教學古詩詞時還應該粗略的教給孩子們一些關于詩詞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詩詞讀起來瑯瑯上口,明白押韻的規(guī)律。尤其是在高年級階段,當觸擊到詩詞的教學時,老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詩詞的規(guī)律,例如提到為什么有的詩四句,有的詩八句,有的詩每行五字,有的詩每行七字,讓學生粗略的分清楚律詩、絕句的分類,詞與詩相比有什么不同。記得有一次在教到語文園地里的“日積月累”這一板塊時遇到幾句詩句,在以前的單元里也常遇到對詩句的教學。我想每次教學都是孩子們讀、理解、背,這次能否讓孩子們學些新鮮的東西呢?于是我出了一副對聯“一年好運隨春到,四季彩云滾滾來”問:“孩子們,你看這副對聯哪句是上聯,哪句是下聯,如果咱們在春節(jié)時把它貼在家門前應該怎么貼呢?”學生胡亂猜測一番,最后我讓他們觀察上、下聯最后一個字,揭示其奧秘:最后一個字為“仄”的為上聯,為“平”的是下聯。然后再去讀書中的詩句并細心觀察,這樣讓孩子們在學習詩句時也明白了貼春聯的一些常識??傊诮虒W中慢慢的滲透一些古詩詞的相關知識,為學生以后進入初、高中古詩文的學習奠定一個好基礎,這是很必要的。
古詩詞是中國最早的一種文學樣式,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義務讓“古老”的歌謠傳唱、延續(xù)下去,讓我們借用詩的甘霖去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每一個孩子都徜徉在浩瀚的詩海之中,讓他們的心智沐浴在詩風里,使他們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的教學,把學生覺得枯燥的詩詞變得生動,讓學生把古詩詞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和享受。同時也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充分讓每個學生從多彩的古詩詞中去諦聽到落葉的嘆息、感受溪水的歡暢,探尋春花的芳蹤!讓孩子們在古詩文的百花園中深情誦讀唇齒留香,看盡那滿園春色!
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學法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一下不同方法來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首先,進行音樂渲染,體味詩歌的音韻美。古詩詞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在教學中可以借助一些音樂作品將學生帶入詩詞情境中。如教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時,教師可以選擇古琴曲配樂,讓學生聽著蒼涼的樂曲,誦讀優(yōu)美的詩句并開啟想象。在音樂和詩歌的完美融合下,學生能感受到西北大漠的荒涼和友朋難忍別離的景象。因此,在引導學生品讀古詩詞的同時適當配上合適音樂,幫助學生在想象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更易走進詩詞的意境。
其次,呈現畫面,體味詩歌的畫面美。詩與畫是相通的。學生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感知詩詞的內容和內涵,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所見事物和場景創(chuàng)作成詩的創(chuàng)作才能。如在教學《江雪》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圖片引入情境。當學生看到冰天雪地中,只有一位老翁獨自坐在江中的孤舟上默然垂釣,無須老師過多講解,詩詞中所表達出的意境及情感已經在學生們的心中悄然而生了。
最后,品詞析句,體味詩歌文字美。古詩詞語言凝練,富有表現力,往往一兩個詞就能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對詩詞定的詞句進行重點品析,使學生在品析過程中感受到詩人在行文中的“煉”字技巧,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體會情感。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中,詩人在后兩句是對送別之景的描寫,學生會感受到這是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朋友美好未來的神馳向往。因此,教師應當利用賞析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挖掘出詩詞的內涵,體會其中的情境。 二、在進行背景拓展中發(fā)現詩詞藝術形象
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收入的古代詩歌,或抒感,或狀物議論,是作者對生活態(tài)度和審美情感的統(tǒng)一。因此,學生探尋和走進詩歌所表達的意境之中,首先要幫助學生讀通古詩。例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清平樂?村居》是辛棄疾的一首蕩漾著歡快之情的詩,“相媚好”和“最喜”這兩個詞必須捕捉,讓學生從這兩詞中理解一對融洽的老夫婦的普通的農村生活。這對其樂融融的夫婦和這樣一個快樂無憂的孩子,生活在這樣恬靜美好的鄉(xiāng)村中讓人陶醉是毫不奇怪的。
因此,在小學詩詞教學中,我們可以簡單地圍繞詩的社會背景,詩人的經歷、個性與氣質,采取小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把握詩詞的形象,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 三、在結合多媒體中提升詩詞鑒賞的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體會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3.感受六月西湖荷花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詩中描繪的景物并能想象畫面,體會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引――盤活經驗,理解詩題
1.揭示課題。
生: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時間是早晨,從“曉”字可以看出。
生:送別的地點是在凈慈寺外。
生:送別的人是楊萬里的朋友林子方。
2.師:凈慈寺是西湖邊上的一座寺廟。林子方是楊萬里的一位朋友。以往學過的送別詩表現的主題是什么?
生:離愁別緒;臨別囑托;牽掛不舍……
3.師:這首詩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
設計理念:溫故知新,為體驗這首詩獨特的送別情感做好鋪墊。
二、讀――疏通詞句,整體感知
1.俗話說,詩畫一家。請同學們聽著配樂詩朗誦,閉上眼睛,在腦海里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景象。
2.這么美的詩,想讀嗎?(自由讀詩,讀正確、流利。)
3.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給別人聽,看誰讀得最好。(找伙伴、找老師共讀,男女生對讀,小組分配讀等。)
4.再讀詩。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對詩的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并畫出難理解的詞句。重點理解“四時”“無窮碧”“別樣”等詞句。
5.根據對詩的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讀出詩句的節(jié)奏韻律。
設計理念:“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則自然精讀,精讀后,理見自得”。讀書要求層層遞進,由讀準音、讀順句到讀出節(jié)奏,要求逐步提高。
三、述――感受畫面,生動描述
1.同學們,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剛走出凈慈寺,清風拂面而來,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閉上眼睛去聽,去想。老師范讀三、四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書:藍天 碧葉 映日 荷花。
3.同學們,你能描述那樣的景象嗎?
師:滿池的葉,滿眼的綠,遠遠伸向遠方,與藍天相接。
4.引導學生說說荷花在六月陽光照耀下的顏色、姿態(tài)等。
5.師:看啊,那綠色的蓮葉,極目一望,無邊無際;那艷麗的荷花,嬌艷嫵媚,輝映朝陽。你能通過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嗎?
設計理念: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教學中著力為學生的個性解讀提供機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啟發(fā)學生用大膽的想象去填補詩歌意象的空白,用語言去再現優(yōu)美的畫面。
四、品――體味語言,感悟詩情
1.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細細揣摩,可能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與驚喜。
2.學生讀詩,教師相機引導。不動筆墨不讀書。
3.生交流。
生:“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然,但讀者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領略到了西湖美景。
生: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與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既寫出蓮葉的無邊,又渲染了天地的壯闊。
生:映日又與荷花相襯,使整幅畫面更加生動。
4.師:在詩人的筆下,在同學們的腦海里,夏意濃濃的西湖像一位熱情的姑娘對我們嫣然微笑。詩題寫送別友人,可詩中沒有敘寫友誼,沒有抒發(fā)離愁,而是描寫了西湖的如畫美景?,F在同學們再吟誦這首詩,想象送別的畫面,然后談談讀到的是詩人一份怎樣的感情。(生自由朗讀,品味)
5.生交流。
生:高興的心情。友人前程似錦,詩人送別自然高興。
生:明朗的心境。朋友的離去,不等于友誼的失去,所以詩人眼中是美景,詩中是美景。
生:詩人以美景送別,想讓美好的回憶成為永久的珍藏。
6.師小結:我們同學從這首送別詩中不僅讀出了荷花的別樣紅,也讀出了詩人的別樣情。
7.古人以詩明志,以詩寄情。讓我們在誦讀中體會詩人那一份別樣的情感吧。(學生背誦,誦讀)
設計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品味語言、欣賞語言,享受經典語言的內涵和魅力,促進語言積累,得到美的熏陶。反復誦讀,細細揣摩,大膽猜想,各抒己見。
五、拓――拓展欣賞,豐富積累
1.媒體出示楊萬里另一首描寫荷花的詩《小池》,讓學生結合生字注音自讀。
2.讓學生結合投影插圖和注釋,說說自己看到的畫面。
3.比較學習。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學生根據要求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
4.引導歸納。冰清玉潔的荷花深得文人墨客的喜愛。對于美的事物,人們總會不約而同地鐘情于她。
設計理念:教師用活教材:既憑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適度的拓展閱讀,使教學內容豐滿充實。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培養(yǎng)初步的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六、練――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以荷花為吟詠對象的古詩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收集有關詩作讀一讀,品一品,并挑選你最喜歡的一首詩,抄下來,并附上閱讀賞析,準備在班上交流。
我來到了“東川河”旁,她仿佛在說話,我側耳靠近了些,聽到了:“這可惡的人類,把用完的廢品都扔到了我這干凈、潔白的身上,你看看我,現在有多骯臟,使我整天傷心不已,痛苦不堪,比死了還難受。我的同伴比我更慘,連自身的水都被抽走了,粉身碎骨,大卸八塊,底面只剩下一些泥巴,凹凸不平,我都不敢看了,一看心里就不舒服。還有建立我們水系家族的友誼橋——水壩也被摧毀了。哎,可惡的人類??!小朋友,我相信你是個善良的孩子,你呢呢個號召人類幫助我們嗎?”
我說了一聲“恩”。
之后,“東川河”還個我說了許多話,好像對我們人類有著吐不完的怨恨,真令我感到慚愧,憤怒。
“嗚,嗚,嗚……”咦,是誰在哭呢?我順著聲音走了過去。哎呀,竟然是蓮花湖啊。我問了問他原因,她說:“可惡的建筑師,既然讓我們生存,就應該建筑好湖水啊?,F在的湖底有許多小魚的死尸,大魚也不見得有幾條活著,如果永遠這樣的話,日積月累,死尸越積越多,我一定會變得臭不可聞的,湖面還有這么多死了的海藻,玷污了我純潔的身體,真是不應該啊。嗚,嗚?!?/p>
哎,蓮花湖竟然哭個沒完沒了,讓我由衷感到悲慘。
與古詩有關的作文(1)
古詩,是古人留下的珍貴文化。如果把文化當作一個美麗的大花園,那古詩就是這個大花園里珍貴而獨特的一朵美麗的花朵。
在我開始記事的時候,我的媽媽就開始一字一句地教我讀詩、背詩,比如:《春曉》、《梅花》等。
父母帶我外出游玩時也用詩句給我講解一些景物。記得有一次,我來到泰山,站在山頂望著那些矮小的群山,看著腳下泰山的秀麗,想到了杜甫的這首《望岳》中的詩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還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不就是描寫這時候的泰山嗎?
從幼兒園到小學,我學了許許多多的古詩,也明白了它們所蘊含的奧秘。
古詩猶如一個搖籃,在它的呵護下,我逐漸成長。
記得有一次,那時,我剛剛開始學習滑旱冰,常因為不熟練而摔倒了無數次,就當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我聽到了旁邊一個小朋友正在背誦的古詩:“寶劍風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啊!想要學好某一件物品,是需要不斷的努力的呀!而克服了困難,才能達到目的。于是我又站了起來,邁起步子,又滑了起來……從那以后,我每天堅持練習,終于,我成功了!
古詩的花朵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心田 ,而我們中華兒女們歌頌著古詩。
古詩同我一起長大,它凈化我的心田,培養(yǎng)我的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伙伴,是永駛不停的智慧帆船。
古詩鼓舞著人們,影響著世世代代的品質。我們在古詩的長河中汲取知識,汲取營養(yǎng),就像泥土對植物的滋養(yǎng)一樣。
現在,古詩已成為人們必須要學習的知識,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呼喊:古詩伴我成長!
與古詩有關的作文(2)
翻開一本古樸馨香的歷史書冊,承現在眼前的是每一位歷史名人的風采;這些都會使我們的思想得到充實,因為他們有著無限的魅力,讓我們如癡如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讓明月載著對朋友的思念,隨著風到夜郎西。這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他對朋友的思念是讓人佩服,但他所創(chuàng)作的三千多首詩,更是讓人無可言喻。“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xiāng)。”這是我們自懂事起學的李白是第一首詩。當時,愚蠢的我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現在想起,真是把這首詩給玷污了。我愿與你同行,我敬佩的“詩仙”李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兩千多年前,一位著名文學家,思想家誕生了,他所寫的這句詩主要表示了像那種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的人的后果。他以誠信為主,教了一共有二千多名弟子。在二千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使我們奮發(fā)向前,“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rdquo;已經成為流古至今的名句,他受人崇慕。博學多才的孔老夫子,我愿與你同行。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的詩,真是讓人仰慕,嫉妒。他把西湖描寫的惟妙惟肖,讓人迫不及待想到西湖去看一看;“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蘇軾有著廣闊,坦然,樂觀的心扉,雖然被貶,但他不像柳宗元那樣傷感,惆悵。蘇軾,我愿與你同行。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句詩不光是表面意思,更加的表達了很深的含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對母親的思念,母親對兒子的思念。都凝聚在這件衣服上。陸游寫的詩讓人感動。我愿與你同行。
我愿與你們同行,共同學習。用智慧的雙手播種下希望的種子。
與古詩有關的作文(3)
我喜歡古詩。小時侯,經常浸泡在古詩的韻律里。每天晚上,聽著錄音機里播放的古詩,伴隨著窗外蟬鳴聲,一陣微風吹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伴隨著古詩,我詩意的生命開墾出豐美的田園。我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我問爸爸“綠絲絳”是什么意思,爸爸說,“綠絲絳”是柳條垂下來像一條條絲帶,就像妹妹頭上扎的綠色蝴碟結,這就是“綠絲絳”了,哦,懂了。
我就這樣一首首背了下來,讀了許多有關春天的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春天陽光普照,江山秀麗,春風拂面,春風送來了花草香氣,春回大地,泥土松軟,燕子來飛飛去銜泥做巢,鴛鴦在暖和的沙地上睡著了,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圖啊!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這首詩仿若把我們帶到了黃師塔前,望著滔滔江水向東流去,心中的煩憂也隨之而去,春風吹來,頓覺又懶又困,我明白了人們常說的“春困秋乏”。
宋朝詩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和南宋詩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同樣是寫春風,詩人一個喜,一個憂,兩相對照,反映出兩位詩人當時不同的際遇,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感受到了詩人的愛國情懷,領悟了不同的寫作手法。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碧K軾的這首小詩就描繪了一幅西湖夏日的“陣雨圖”。詩人坐在望湖樓上飲酒,恰好捕捉到了轉瞬即逝的四個畫面――云翻、雨瀉、風卷、天晴,有遠有近,有動有靜,使讀者如臨其境,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
雨,作為一種自然現象,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以詩傳情,以詩繪景。除了西湖夏日的陣雨,古詩中還描畫了更多的雨,有著多變的特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
四季多變的雨
春夜的雨,細細的,柔柔的,如牛毛,如花針,踏著春的步伐而來――“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贝禾斓挠晔羌毭艿模虧欀f物,喚醒沉睡的生靈。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黃梅時節(jié)是立夏后梅子由青轉黃之時。黃梅時節(jié)江南多雨,俗稱黃梅天。黃梅天總是細雨綿綿,而青草池塘處處的蛙聲,似乎讓人心里多了一絲夏日的煩躁。
宋代詞人柳永的“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寫的是秋天的雨。瀟瀟暮雨在遼闊的江天飄灑,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顯得分外清朗寒涼。開篇描寫這樣的雨景,抒發(fā)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強烈的思歸情緒。
古詩中描寫冬天,往往以雪為主,很少寫到雨。孟郊曾這樣寫:“楚水結冰薄,楚云為雨微?!焙涞亩?,楚地的河流結冰很薄,云朵成云布雨,降下點點滴滴的冬雨。冬雨在孟郊的詩中,是寒冷肅殺的,這也是冬雨最大的特點。
蘊含情感的雨
在中國古典詩詞里,雨來自于自然,更來自于詩人的內心。雨,是涂抹著詩人濃烈感彩的一種意象,或歡樂,或愁苦,或灑脫,或激昂。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時節(jié),總能看到路上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形單影只,踽踽獨行。清明的雨,彌漫著淡淡的哀愁;清明的雨迷迷蒙蒙,就像人們心里的惆悵。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是場灑脫悠閑的雨。從容自適的漁翁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青山綠水間悠然垂釣,江上漁舟,雨中紅桃,讓人感受到高遠、脫俗的意趣。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边@是磅礴悲壯的雨,夜深了,詩人躺在床上聽到風雨的聲音,夢見自己披著盔甲,騎上戰(zhàn)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