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高中語文教學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教學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語文教學理論

第1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語文學科是具有主觀性的學科。主觀性是建構主義區(qū)別于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主要特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很多觀點與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不謀而合,他們有著內在的一致性。語文教學可以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獲得有益的啟示,讓語文教學更加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關鍵詞:建構主義;高中語文教學;運用

2003年出臺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根據(jù)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語文應用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然要尋求更適合新時期的語文教學方式,為語文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這使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應用。

一、研究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西方興起了建構主義思潮?!爸R主要是個人對知識的建構,即個人創(chuàng)造有關世界的意義而不是發(fā)現(xiàn)源于現(xiàn)實的意義?!盵1]“知識是建構的而不是復制和再現(xiàn)的,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2]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經(jīng)驗為基礎來建構其對現(xiàn)實世界的理解。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不同,那么對世界的理解也就有差異。建構主義十分關注人們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并以此為基礎來建構新知識,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情境性和社會性。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同學生對同一事物、同一問題的理解肯定有差異,這種差異正構成了學生認知的增長點。

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教師從重視課程轉變?yōu)橹匾晫W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態(tài)度從“白板”轉變?yōu)樗伎颊?,把學生看作有獨立思維能力的個體,他們可以提出對世界的看法,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尋求學生的觀點和現(xiàn)有的理解,并為日后的教學做準備。在教學評價上也改變了以往的單一的考試式的評價方式,把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與教學過程聯(lián)系起來,教師通過平時的觀察作發(fā)展性的評價。這些轉變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語文教學的特點正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適當?shù)剡\用建構主義理念,有助于語文教育向著更完善的方向發(fā)展。

二、 建構主義理論對語文教學的啟示

(一)尊重個體差異性

尊重個體理解的差異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聲響。要使孩子的心與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3]不同人看問題的著眼點不同,對事物也有不同的理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教師應該理解并認可學生間的差異性,甚至啟發(fā)、誘導學生表達屬于個人的理解和判斷。

語文是一門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模糊性的學科,切忌教師把自己的理解當成標準答案,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答案。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理解因每個學生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不同而有所差異,學生的某些理解看似離奇,實際上包含了他們獨特的心理體驗。教師不能一味批評、否定學生,而應該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語文教師一味追求理解的準確性而忽視學生建構知識的差異性,就會損害甚至扼殺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理解的差異性不僅表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更表現(xiàn)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能拘泥于客觀,應該讓學生充分張揚其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讓個性、情感盡情宣泄。

(二)善于運用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利用具體的形象為兒童創(chuàng)造生動的情境,從而引發(fā)兒童的興趣,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培養(yǎng)學生興趣、指導觀察學生的行為、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感,讓語文教學真正與生活相同。[4]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目的不是要理解某些知識,而是要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復雜的真實情境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者才可以充分調動多元的記憶表征進行思維,使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結構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建構主義十分重視知識表現(xiàn)形式的多元化,并加強語義、情節(jié)和動作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之間的聯(lián)系,使這些表現(xiàn)形式與具體的情境相關聯(lián)。

語文教學要引入時代的活水。高中語文新教材, 新選文中文學作品占60%,其中中國古代作品約占50%,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枯燥內容失去興趣,歸咎于教材的陳舊和缺乏吸引力。這個時候教師要善于運用情境法。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注意“從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或喚起學生的注意,或渲染課堂教學氣氛,或顯示教學內容的形象性,或陶冶情感,或訓練語言等。現(xiàn)實生活是復雜的,只有在現(xiàn)實的具體情境中,才能讓學習變得有效。

(三)在師生平等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建構主義重視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建構主義認為,每個人都以自身的經(jīng)驗為背景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因此不同人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對事物的唯一正確的理解。但教學要做的就是使學生超越自己的認識,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見解,看到事物的不同側面。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是把答案教給學生,雖然有提問環(huán)節(jié),但不能稱為互動,不是對話。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倡導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互動和對話,這種對話是雙向的,在交流中解決彼此的困惑,在互動過程中讓個體的思維成果為群體所共享,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三、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設置的問題要引起學生的興趣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設疑要充分考慮到主題,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相關,要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能讓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解答。就語文閱讀教學來說,不同學生對課文的偏好不同,所以學生不是對每節(jié)課都預先產(chǎn)生了興趣。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興趣學習魯迅、徐志摩、白居易,但是教師可以幫助多數(shù)學生理解這些人物的重要性及其與學生的相關性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那么教師可以起媒介作用,使學習內容和學生產(chǎn)生相關性。

例如,學習魯迅的《社戲》一課時,很多學生本來就不愛學習魯迅的文章,又加上這篇文章所講的時代又跟學生所處的現(xiàn)實生活有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產(chǎn)生對學習文章的興趣。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回憶和講述自己小時候假期和朋友一起玩耍的趣事,激起學生對過去經(jīng)驗的回憶,再給學生呈現(xiàn)魯迅小時候的趣事,讓學生明白魯迅不只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也是一個正常的人,他可以有生動有趣的童年回憶,也可以有天真少年時的調皮沖動。用這種方式讓學生的生活體驗跟文中的內容產(chǎn)生相關性,讓學生對魯迅的童年產(chǎn)生好奇心,進而引發(fā)學生學習探究本文的興趣。

(二)重視學生的觀點

建構主義非常重視學生的觀點。尋求并掌握學生的觀點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助于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而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學生的學習具有連續(xù)性。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的觀點,那么他在講課的時候就不能抓住重點難點。離開了學生,教學就沒有了依托,效果自然也不好。如果教師能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觀點并重視它,進而對不同的學生作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我們的教育就可以達到個性化教育的高度。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摒棄以往的單純尋求正確答案的教學方法,不再把答案視為“真理”,特別是十分具有主觀性的語文學科,對問題可以而且應該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教師要更新自己的認識,認真聆聽學生的觀點,認識他們的思維過程,只要學生言之成理,都應予以鼓勵和肯定。當學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預設不同,或者答案明顯不符合邏輯時,教師也要繼續(xù)追問,讓學生詳盡闡述自己得出這一答案的思維過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找出思維的誤區(qū),幫助學生使思考進入合理的軌道。

(三)在教學過程中評價學生的學習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后才成為科學獲知過程的一部分?!盵5]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能只看重學生學習的最后結果。建構主義認為,對于學生的評價要多用過程性評價、非判斷性評價。不能只以“對”或“錯”來評價課堂問答、作業(yè)、期末考試。實踐證明,這種判斷性的評價方式的弊端是很明顯的。這種"對"或"不對"的評價方式遏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產(chǎn)生。評價方式的改變說明評價結果不再作為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影響他們的性格傾向,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學生不再單純獲得判斷性的評價時,學生就會根據(jù)教師的反饋作進一歩的思考和改進, 體現(xiàn)了對學生評價的初衷,那就是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中國是一個重視高考的國家,現(xiàn)實的困境是考試驅使著教學,大多數(shù)教師還只能把注意力放在考試這一評價方式上,不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個體知識建構能力。目前教育界正在努力實現(xiàn)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 高文:《教育中的若干建構主義范型》,《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2] 張桂春:《激進建構主義教學思潮研究》,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8。

[3] 田慧生,李如密.教學論[M].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58。

第2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相長;終身學習

教師教學能力的內容:良好的理論素養(yǎng),開闊的視野,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扎實的學科功底。其具體包括:會備課、會上課、會設計練習、會輔導學生、會考試評價等等。這種教學能力由下列專業(yè)素養(yǎng)組成:知識(包括學科功底、教學心理學常識)、技能(包括教學組織、表達、板書、現(xiàn)代教學技術)、能力(包括教學設計、控制、反思、研究能力)、觀念(包括質量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規(guī)范(包括師德修養(yǎng)、敬業(yè)精神、學術規(guī)范、言行)。

一、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其能力結構中起核心作用

社會現(xiàn)實清晰地表現(xiàn)出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的明顯差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師德方面的,有教學條件方面的,有智能方面的,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們之間的教學能力水平不同。教學能力是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因此,它在教師能力結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

教學有教學的任務,學生有自身發(fā)展的要求,誰來完成這些工作?當然只有我們的教師來做。教師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們的教學能力,每節(jié)課的開始就是教師運用技能導入的開始,直至課堂結束,是教師技能運用的結束,整個課堂實在老師技能的運用和學生的配合接受下完成的。如果沒有很好地教學能力,整個課堂必然會出現(xiàn)學生厭課的情況,那么這節(jié)課也必然是失敗的一節(jié)課,因此,教師教學能力決定了整個教學質量。為什么有的教師和藹可親,有的教師呆板、恪守常規(guī),有的教師博學多才,吸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但有的教師的課堂,學生昏昏欲睡,哈欠連天?這些都與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分不開的。有著良好教學能力的教師,其一開口講話必將引起學生的聽課的興趣,課堂也會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各種能力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學相長是與時俱進的重要條件。教育不是單方的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逃^程中,學生受育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挖掘自己的不足,借以更加提高并晚上自己的教育水平,即所謂教學相長也。

知識并不是一層不變的,就像我們所學到的那些“公理”、“定理”之類,等過了一定時期未必它們還是不可否定的。所以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是促進自己與時俱進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在這個信息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教師應全面及時汲取社會各方面信息,不斷使自己適應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發(fā)展的時代,進而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達到視野開闊,更好地向學生輸送知識的“甘泉”。教學質量提高上去了,自然是教師教育能力提高的表現(xiàn)。

二、中學語文教師注重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水平

這些年很多中小學一直把構建一支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辦學興校的頭等大事來抓,并積極從外地引進新教師,大大充實其師資力量。特別是剛從高校畢業(yè)的年輕人。他們熱情高、干勁大、有朝氣、不保守,敢于改革創(chuàng)新,學校也極大可能地為新教師成長提供更多的平臺,已經(jīng)有教師技能比賽、新教師講課比賽、有師徒結對、聽評小組的評課、請專家來校指導、外出學習等形式。有絕大部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在不斷提升,教學成績也比較理想,他們的成長總結起來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徑:

為了達到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目的,中文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包括知識修養(yǎng)水平,以及從精神上提高對學生們的影響。中文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在中小學生的課程中始終占據(jù)著重要地位。

面對課程改革要求,中文教師要學會獨自思考,獨立思考是中文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徑?,F(xiàn)在的教學對中文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將自己的教學設想轉成教學行為,更好地將自己的東西傳授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教師要深思的事情。中文教師只有獨立思考,才能對教學目標、教學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夠深入鉆研、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進步。例如中文教師要備一節(jié)課,首先應該是自己先獨立理解教材,領會課標、教參的精神,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能力、班級學生的基礎,獨立設計出符合自己教學水平、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案來。這樣的過程,憑的全都是教師自我的經(jīng)驗的積累,發(fā)揮的全都是教師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師自己。

在借鑒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借鑒他人經(jīng)驗是提高中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借鑒不是臨摹、效仿、照抄,照搬、而是從經(jīng)驗中悟出道理。借鑒不是借“標”而是悟“本”。借鑒不是東施效顰,盲目效法別人,不僅沒達到目的反而受人嘲笑;也不是邯鄲學步,學習了別人的長處,去忘記了自己的優(yōu)點,這樣的顧此失彼是要避免的。

首先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交流與合作是中文教師教學行為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學中中文教師不僅需要具有競爭意識,而且更需要合作。隨著信息傳遞的迅猛發(fā)展,對中文教師素質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團結協(xié)作,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勇于承擔責任是新時期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中文教師的合作是他們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中文教師通過交流與合作可以從同事那里獲取教學信息和靈感,產(chǎn)生新的想法;中文教師在合作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展示給學生,用無聲的語言告訴學生合作很有益,他們也在身體力行他們所倡導的信念;作為一個集體,通過合作可以獲得比個人努力更多的成績;通過分析材料、計劃及共同努力,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所以,與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師能力培養(yǎng)、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徑。

其次外校取經(jīng)?,F(xiàn)在很多名師名校,早已成為很多普通學校追捧學習的對象,中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有利的契機,虛心求教外校的教學經(jīng)驗。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教育風格,“見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外校鍍金也是中文教師能力提高的良方。

三、中學語文教師注重在反思中提高教學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者相輔相成。中文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同時,也應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的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并加以改正,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活動。

首先課前反思,積極備課,并預想學生上課的表現(xiàn),以及會出現(xiàn)的問題,預想著是課程按著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使學生會有一個很好的課堂表現(xiàn)。

然后課堂反思,在課堂中觀察學生反應情況,并迅速擬定教學策略,調整自己的講課方式。這需要良好的臨場經(jīng)驗,但目前這正是新手中文教師最缺乏的。

最后是課后反思,針對本節(jié)課反思自己的講課效果,學生的表現(xiàn)如何,對剛剛結束的課程做一個全盤的深刻回想,發(fā)現(xiàn)課程中存在問題,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避免下次課中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

在中小學教育中,中文這門課與數(shù)學、英語共同形成課程的核心要素。作為中文教師,其肩負著很大的責任,立足自身實際,盡一名光榮教師應盡的職責,不斷錘煉自身的教學能力,在三尺講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勤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綜合習慣

偉大的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習慣”,培根也曾講“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一直受到眾多教師的重視,但是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更會有具體的要求,因培養(yǎng)的側重點和力度的不同進而導致了培養(yǎng)方式的多種多樣。

傳統(tǒng)方法是課前預習,上課發(fā)言,課后復習,然后作業(yè)。其傳統(tǒng)培養(yǎng)教育的方法已不能很好的提起學生們的興趣,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建議廣大中文教師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首先嘗試-----探究學習語文的習慣,其次自主----合作學習語文的習慣,再次鞏固----創(chuàng)新學習語文的習慣??追蜃釉虒覀儭皩W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中學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是憑空形成的,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養(yǎng)成經(jīng)常鞏固學習所學知識的習慣,一定能夠促進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S].2008.

第3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論;應用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型課程,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論任課教師所關心的首選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積累。在傳統(tǒng)的教師的教育理念中,專業(yè)素質永遠是第一位的。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專業(yè)知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靠教師在不斷的實踐中汲取和積累來獲取的。所以說,我們不能只顧追求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而忽視了教師的實踐經(jīng)歷,在豐富的閱歷中獲得的實踐智慧,也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實踐智慧是隱含于教學實踐過程之中,是要經(jīng)過親身實踐而獲得,并非通過別人的教授就能輕易獲取的。案例教學法正好可以幫助我們獲取實踐智慧。

在小學語文教學論的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地運用案例教學的模式。利用這一模式有兩大好處:第一,通過豐富多彩的真實案例,讓學生體會其中,真正地站在案例的主人公角度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通過這種實踐教學的情境,讓學生獨自去摸索、去處理各種教學問題,經(jīng)歷過這種體驗,學生就能夠自己探索出問題的解決策略,在實踐中收獲知識,并且提高實際應對能力,真正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第二,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開拓了視野,豐富了閱歷,提高了案例分析的技巧和技能。

(2)有助于學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提高他們的研究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案例教學法正好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研究能力,因為這種方法就是以案例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為基礎。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對案例的剖析中,學生在不斷地閱讀、反思中深入到案例深處,能體會到教學內容的真諦。當然了,在這一系列的學習中,學生都是通過自學來完成的,不過必要時教師也要進行相關的指導。正是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就能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案例教學法把教學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探究活動,師生之間共同對同一案例探討,在探討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同時又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永遠是主體,而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討論、去解決問題。學生不再是像以前那樣被動地接受學習,而是主動地探究學習。

(3)提高學生合作能力。案例教學不是獨立的,它是需要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協(xié)作完成的。這與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截然不同,對學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師生之間是教與學的合作,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和學生作為朋友,共同探討問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則需要相互尊重,共同合作,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合作中,學生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也要爭取自己的觀點,共同促進學習。在合作中要互相溝通,并在溝通中增進合作,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并能運用到生活中去。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地改革發(fā)展教學理念。在課程開始之前,要明確該堂課程要達到的目標,并且制訂課程計劃,然后學生再根據(jù)制訂的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實施,最終達到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點,學生在以小組為形式展開討論時,我們要關注他們的對話和評論,對于那些積極的評論、有利于學習的對話,我們要給予充分肯定,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去實踐和思考,讓他們暢所欲言;一旦發(fā)現(xiàn)有偏離教學目標的討論和對話,我們應該及時制止這種評論。

(2)精心選擇案例。案例的選擇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一定要更加慎重。雖然說可提供給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的案例非常之多,但是要找到一個適合的案例并非易事,我們所選擇的案例不僅要能夠反映課程內容,還要讓學生接受和掌握。所以,在案例的選擇時一定要注意符合知識性、典型性、針對性、完整性、時代性和可塑性,只要我們做到了這幾點,就能夠選出合適的案例了。

(3)研讀評析案例。研讀評析案例是案例教學法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讓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案例情境,明確案例中教師角色的地位,揭示出案例的內涵;同時注意尋找案例中的因果關系,只有弄清前因后果,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從案例中總結出更多的經(jīng)驗和知識,可以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優(yōu)化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多種能力。

參考文獻:

第4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高中 語文 獨立人格 建構

一、人格教育解讀

1.人格教育的基本概念。獨立人格,是指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題和追求。培養(yǎng)獨立人格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最高目標。高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人格,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較高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獨立思考,客觀的分析問題,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的研究現(xiàn)狀。首先,對學生獨立人格培養(yǎng)的研究日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表明學生獨立人格培養(yǎng)的問題日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其次,初步探討多,持續(xù)性的深入研究較少,大都為經(jīng)驗之談,而比較缺乏有深度的理論或實證研究,且絕大多數(shù)學者對自立教育的研究尚缺乏持續(xù)性和系統(tǒng)性。第三,定性論述多,定量研究少。定量研究大多是問卷調查等,極少有教育實驗研究。第四,多數(shù)研究僅涉及獨立人格中的一個或幾個維度,其中論述得最多的是個人獨立培養(yǎng),最少的是人際主動培養(yǎng),表明目前的研究有所偏向,缺乏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傊?,目前對學生獨立人格培養(yǎng)的研究內容豐富,但不夠系統(tǒng)、全面和深入,未來對學生獨立人格培養(yǎng)的研究將日臻成熟。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的必要性

1.社會發(fā)展的要求。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創(chuàng)新能力尤為重要,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競爭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方面。事實證明,如果不具備獨立的人格特征,創(chuàng)新能力將無從談起。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是自由而充分發(fā)展的人,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的人格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是時代對人才的基本素質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培養(yǎng)獨立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充滿理想信念的高素質人才,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對于人才的需求。

2.高中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還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 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备咧姓Z文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梢姡瑯嫿í毩⑷烁袷歉咧姓Z文新課標的要求。

3.解決部分高中生心理問題的要求。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學習壓力大,情感長期得不到釋放,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如果任其發(fā)展,甚至成為心理疾病。高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自控能力差,思維方式極端,團隊協(xié)作能力差,心理平衡能力差等等。高中語文教學應該重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語文教師應隨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緒情感,將人格教育穿插于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不斷地正面引導,解決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培養(yǎng)獨立的人格。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獨立人格的建構

1.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傳統(tǒng)的課堂氛圍比較緊張,由于教師存在著權威觀念,學生存在絕對服從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不敢發(fā)問,不敢質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就阻礙了學生的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

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就是要打破這種師生關系,還原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構建和諧、民主、平等、溫馨、開放的高中語文課堂。高中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種敢想、敢說、敢做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課堂上能夠暢所欲言,共同商量最佳解決方案。

2.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思維。高中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jīng)初步形成,對于事物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他們在學習完某篇課文或者接觸到某一新鮮事物時,必然有自己的認識和思考,但由于不同學生的認知結構、興趣愛好、理解能力以及人生態(tài)度等各方面的差異性,每位學生的思維有所差異,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個性和思維差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們應該遵循“看法應該是多樣化的,只要言之有理就應當鼓勵”的原則。在學習完《鴻門宴》時,可以選定一個人物如劉邦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劉邦是一個有勇有謀、能屈能伸、能聽取意見的大丈夫。”而有的則認為:“劉邦是一個陰險狡詐、過河拆橋的偽君子?!彪m然這兩種觀點截然相反, 但都有其合理之處,我們就不能輕易地去否定他,不然會阻礙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對獨立人格的構建大有裨益。

3.教學評價的突破。評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應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開放而科學的評價機制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激勵作用。評價應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應以積極評價、正面鼓勵為主,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第5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一)對地圖欠缺正確認識

很多教師都單純地將地圖的認知當做一種感性意識,認為它只可以形成一種直觀的感覺,不能促進理性客觀意識出現(xiàn)。但事實并非如此,地圖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這是一個特殊的表達方式,正是地圖的直觀促使人們抽象地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感性意識。

(二)忽視讀圖能力的鍛煉

地理圖像知識、思維邏輯、感知力和讀圖方法是組成讀圖能力的四個重要方面。而讀圖能力又可以分為深層信息獲取力與表層信息獲取力兩個層次。當對表層信息的認知到達某一程度時就會自動上升到深層信息的認知。在我國高中地理教育過程中,多采取文字取代地圖簡單傳授知識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獲得表層認知,教師們在學生的認知中提取有效知識點組織探討。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導致學生只能獲得表層認識,不能有效地鍛煉思維邏輯,從而導致其讀圖水平的固步不前。

二、提高讀圖能力的方式

(一)學會看圖

只有學會看圖才能真正認識地圖了解地圖。而最佳的看圖方式就是秉著整體的思維意識從全局角度多方位并遵循一定順序一步步地進行分析。一方面,看圖時不要把每個點獨立出來研究,而應該放在圖中,從一個面的立場上綜合進行觀察,只有這樣才能知道每個點的作用。一根骨頭單獨拿出來誰也猜不出它的作用,而如果放置在人體的特定位置上我們就可以輕松明白它存在的意義。就拿我國鐵路路線圖來說,我們不應去單獨觀察它途經(jīng)的某一地點,而應廣泛了解其周邊的地理環(huán)境。地形、人口、經(jīng)濟狀況等都是我們思考的重點。將地圖看為一個區(qū)域,系統(tǒng)地進行觀察分析才是最科學的方法。尤其是在考試中,整體思考可以避免由于某一關鍵點錯誤或缺漏導致的扣分。另一方面,看圖要遵循一定的順序,有步驟地分析觀察,并且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思考。比如觀察稀土資源分布圖時,首先要指出分布均勻與否,再觀察哪幾個國家占據(jù)主要地位,還要分析其進出口情況,最后綜合各方面因素如氣候、地形等多個角度進行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思維邏輯的加強,使學生可以更清晰地辨別地圖認識地圖,提高分析能力。

(二)學會分析

地理不是一個死記硬背的學科,它更偏向于理科性質,需要學生在熟悉基本知識并深刻理解地理原理的背景下主動進行分析,探索一切會發(fā)生的狀況。這才是提高學生識圖水平的重點難點。很多學生就是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對地理知識只會生搬硬套,不能對自己掌握的知識熟練運用。同一個知識點僅僅是變換了題型就不會解答。為了改善這個現(xiàn)象,必須引導學生形成辯證的邏輯,實現(xiàn)所有相關知識點的關聯(lián)。由于這些關聯(lián)點間的不盡相同,學生必須秉著辯證的思維從全局著眼進行分析。比如在分析中國的氣候時,就要把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其所受季風環(huán)流結合起來,而并不是所有北半球受這一洋流影響的地區(qū)都會形成這一氣候,因此要采取辯證的方法具體有區(qū)別地進行分析。這樣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思路,促進其對知識的全方位應用,另一方面還能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

(三)學會畫圖

畫圖也是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會畫圖才能更好地識圖。為了提高學生的畫圖能力,我們要做到四點:1.選取適合的素材,讓學生不再被動,有目地地進行畫圖;2.把握畫圖的難易程度,有步驟地從簡單而籠統(tǒng)的繪畫提升到復雜而精細的更高層次;3.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積極鼓勵學生自發(fā)進行繪圖,激發(fā)其畫圖的積極性;4.積極對學生作品進行指導,運用一切輔助用圖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鍛煉。

(四)提高綜合讀圖能力

第6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

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在情感、意志、性格、意識傾向等方面呈現(xiàn)正常的狀態(tài),我們常說的學生心理健康多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xiàn)在“尊重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情感的熏陶,內心的體驗,……”。這些恰好與心理健康的要求相吻合,這表明利用這一學科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

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主要利用了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

(一)、閱讀教學

A、利用課內,抓住時機引導

閱讀課教學是進行心理健康引導的有效時機,因為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剛接觸范文,剛受到文章情意性和形象性的感染,教師趁熱打鐵正是時候,利用得法,可事半功倍。

做好這個工作的第一步是應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坝H其師而信其道”這句話說得好,只有主動關心愛護學生的老師才會得到學生的信賴,也才有可能獲得滿意的教育效果,特別是職業(yè)中學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愛,處理好師生關系至關重要。老師平時應注意與學生溝通,在課堂也應注意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同時還應注意教學語言的活潑、通俗……,以期最大限度的縮小師生間的距離,為進行心理教育鋪平道路。

其次是充分利用授課環(huán)節(jié)加以實施。記得在《六國論》新課導入時,介紹蘇洵的成就,就借機告訴學生蘇洵是大器晚成的典型,開導學生只要努力,什么時候起步都不晚;分析《勾踐滅吳》中勾踐的形象時,用臥薪嘗膽的故事,勉勵學生要經(jīng)得起挫折,分析《鴻門宴》中劉幫的形象時,批判了劉幫的狡詐、善于權變,同時對劉幫的處變不驚、知人善任的品質又給予了肯定,讓學生學會辨證地分析,更讓其明白心理承受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赤壁之戰(zhàn)》課文小結中,提示學生辦事要象孫權那樣當機立斷……,就這樣在導入新課、分析課文、課后小結等環(huán)節(jié)中,環(huán)環(huán)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教學方式要靈活,可以組織學生整體學習,便于整體提高,也可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互相討論,完成學習任務,使他們在學習中增進友誼,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精神。

B、利用課外,解除心理困惑

有人曾說“書猶藥也,可以醫(yī)愚?!惫沤裰型獾膬?yōu)秀書籍中,凝結著人類文明的精華,學生廣泛涉獵課外書中的信息,不僅僅可鞏固教學成果,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他們可從書中找到生活的榜樣,樹立正確的生活理念;他們也可從文學作品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生活的品位,激起生活的熱情……。鑒于此應定期開設課外閱讀課,及時向學生推薦一些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書籍,鼓勵學生常進圖書窒,多訂雜志,做剪報……,并要求學生隨時做好摘抄筆記,鼓勵他們認真積累好詞好句,名人故事,新聞科技,社會熱點……。不僅可豐富他們語言素材的倉庫,更可豐富他們的思想倉庫。

(二)、作文教學

作文過程就是感悟生活、體驗生活、表述生活感受的過程,這種“我手寫我口”的過程更便于幫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可與閱讀教學形成呼應之勢,鞏固閱讀教學的成果。鑒于本校學生各方面能力較差的狀況,我主要借鑒了“成功教肓”思想的某些做法,采用了低起點、小步走、多鼓勵的辦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利用了口頭作文和周記兩種作文形式。

A、口頭作文

口頭作文分為四個訓練階段:

第一階段,鼓勵學生上講臺背誦,通過這一步,讓其克服害羞、怯場的毛?。?/p>

第二階段,學會口頭復述。鼓勵學生把感興趣的事,說給大家聽,什么事都行,說的內容可長可短。也可在正常的教學程序中,定時抽出部分時間,開展輕松愉快的讀書活動,并利用班會、晨會進行相互交流,向別人講述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最受啟發(fā)的一則故事、最重要的一則新聞、最感動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個人……

第三階段,學會簡單評點。學會了口頭復述,還要學會評價,評價的范圍可以從評價校園生活過渡到評價社會現(xiàn)象,特別是關注社會上的熱點話題,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要讓學生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變成“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的明白人。

第四階段,學會有激情地演講。 “激情”是為了感動別人,但也感動了自己,更重要的是教育了自己,這有利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有利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

B、周記

周記是學生一個星期生活的回放,是他們內心生活的寫照,是教師了解學生心理的窗口,可作為師生交心談心的平臺,這種形式的作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很有價值。但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

1、難度不應太大,要讓其有話可寫,,不能讓其產(chǎn)生畏難情緒,讓其覺得是在向老師說悄悄話而不是學習任務,這才有可能得到真實的信息。

2、可以適當規(guī)定話題的內容,以便于進行思想導向。如可引導學生寫身邊事,如:家鄉(xiāng)的經(jīng)濟情況、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保護等,以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還引導其參與象網(wǎng)戀、反腐倡廉這類社會熱點話題的討論,并寫好感想,以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理念,找準人生的坐標;另外還鼓勵他們在日記中剖析自我,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好習慣,以便正確評價自己,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還可讓他們?yōu)榘嗉壗ㄔO提建議,培養(yǎng)主人翁的意識……

3、要注意定期即時地批閱,因為老師周記中的評語就是一種心理藥方,越及時效果越好。

第7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探討

伴隨著語文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也十分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故此,語文的教學也涌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方法,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課程應當加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學生形成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形成比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及科學文化素質,因此,本文對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如何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對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一、高中語文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中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對語文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面對新的知識缺少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會積極地探究問題,而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上,教師也很少給予學生主動討論探究的機會,基本上采用灌輸?shù)纳险n方式,這樣的語文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學習語文的好習慣,比如:預習,復習,課后小結,尚未養(yǎng)成。

2. 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沖突。目前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理論在語文課堂上得不到很好的應用,教師甚至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合適的教學理論強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無法被學生接受。所以,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將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結合,故此,新課改必然會在這方面作出相應的改善。

3.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課改尚在探索的階段,很多教師沒有將新課改的標準把握好,理解透。對新課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學生的思維很活躍,課堂氣氛也很積極,但是實際上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本質上并沒有提高。

二、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1)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觀念,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①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是狹隘的,新課改下,教師應當摒棄一些陳舊的教學思路,改變以往的沉悶的語文課堂,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交流,使得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沉悶的復雜的語言,注意在語文課堂上運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描述出身臨其境的情境,若語文課堂上僅有枯燥的考試重點,便會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和求知的熱情。③語文教學的目的不能僅局限于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是將重點放在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上。就語文考試的題目來看,近年來的語文考核題目將重點放在主觀題的考察上,也就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評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無法適應這樣的考試形式的,故此,新課改下的語文學習,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2)在語文課堂上提供民主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師已不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正確的引導學生,指導學生,開發(fā)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將課堂的主導者地位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的課堂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一些語文知識,教師需要指出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足和錯誤,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還為語文添加了鮮活的生命力,提高了語文在學生群體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改變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形式。增加課堂導入的方式。語文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在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導入上都可以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置導入的形式,但是導入的形式必須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內容設置,只有這樣,課堂導入才能使得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就產(chǎn)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興趣,也會使得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內容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語文教學語言的創(chuàng)新

教師在講授語文知識的時候注意使用的語言,對于語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知識,有時由于過于枯燥致使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分散注意力,易產(chǎn)生疲憊的感覺,這時,教師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緩解課堂的沉悶,比如使用幽默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情維,使用寓言、歷史故事等增加知識的靈活性,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時還使得學生加強了對知識的掌握。

四、在語文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

新課改環(huán)境下高中的語文教學可以引入現(xiàn)代化的手段,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很多課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豐富了教學的形式,在語文的課堂上引入了視頻、音頻、圖像因素,幫助活躍課堂氣氛,幫助活躍學生思維。在多媒體平臺的建立中,教師可以建立語文學習的專業(yè)平臺,在該平臺上放置與語文有關的學習資料,在平臺上與學生互動交流,探討問題,及時解決語文學習中學生遇到的問題。

第8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我國1994年起開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廣大一線教師和教育理論學者在這一領域開展了積極的探索,研發(fā)大量教育資源,發(fā)表許多論文。20年來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發(fā)展已經(jīng)進入“瓶頸期”,如果想要突破重圍,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就必須明確現(xiàn)狀和不足之處。

(1)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相互滲透局限于課堂教學,在課前和課后幾乎沒有任何涉及。

(2)在課堂教學中盲目追求信息技術的使用,過度凸顯其在教學中的作用。

(3)已建成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和課件資源維護和更新不夠及時。

(4)教學軟件和課件在制作過程中往往注重技術,而忽略物理學科的特點及其教學目的。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

1、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的原則

(1)有效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強調在整合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整合不在量的多少,而是質的高低,關鍵還是要有效。

(2)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要求教師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出具體的教學整合方式,有時甚至還要考慮到自身所處學??商峁┑挠布O施。

(3)創(chuàng)新性原則創(chuàng)新性原則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都有要求。在整合過程中,要求老師能夠摒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學手段和信息技術為課堂服務,比如在網(wǎng)絡模式下交互合作的“問題探究式”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4)長遠性原則在高中階段把信息技術融入物理教學,能讓學生同時具備足夠的信息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的方式

針對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原則以及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就能構建出適合有效的整合方式。在此筆者以教學的時間順序為線索,簡要討論一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的幾種主要方式:

(1)課前整合:根據(jù)課本的學習要求,利用信息技術瀏覽信息,獲取更為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達到提前預習,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網(wǎng)絡能夠帶給我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并且具有生動直觀的圖片、聲音和視頻元素。學生若善于利用網(wǎng)絡資源,就能迅速的初步了解課本的相關知識,提前做出思考,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

(2)課堂整合: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演示物理現(xiàn)象,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協(xié)作交流式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評價方式也由終結式評價轉變?yōu)檫^程式評價。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最大的體現(xiàn)之處就是課堂教學,首先教師運用多媒體電腦可以實現(xiàn)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再現(xiàn)知識的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過程,使知識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一些實驗性開放性強的物理實驗課上,可以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資源分小組競爭協(xié)作式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信息技術還可以成為課堂及時反饋的重要工具,教師可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設置相應的同步練習和思考題等,學生在課堂的新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后立即進行實時在線訓練、鞏固、拓展和測試。測評系統(tǒng)還能及時向學習者提供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使學生明確自己學習中的長處與不足,便于有目的地調整學習。

第9篇:高中語文教學理論范文

這樣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集中注意力,還可以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大量的史學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歷史課堂豐富多彩的多媒體信息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在講到“百家爭鳴”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愿結成小組,自編小品,扮成儒、法、道等各家代表人物進行舌戰(zhàn),表達各自派別觀點,這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也營造了一個和諧、趣味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到了歷史知識,感受了學習歷史的快樂。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科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到“時”,教師可以將時期的圖片展現(xiàn)在教學課件中,向學生展現(xiàn)當時運動前后期興建的實業(yè)和代表企業(yè)。在此基礎上,也可以綜合地理、政治學科的知識,分析這些實業(yè)在當時當?shù)嘏d辦的客觀條件,并結合同一時期的日本“明治維新”,分析這兩次運動成敗的歷史原因,并作出評價。通過學科知識的綜合,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知識能力。

三、而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也是歷史教師應當關注的。

那么,怎樣制作好的歷史課件呢?首先,歷史教師要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能,可以通過網(wǎng)絡、圖書等資源搜索大量的相關資料,在歷史事件過程中,以聲音、flas、影視等手段,化靜為動,再現(xiàn)遙遠的歷史,喚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制作歷史多媒體課件,也是集體創(chuàng)作智慧的結晶。制作課件要求大量的信息資源和相應的技術保障和創(chuàng)意,僅靠一人的精力很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集體備課,教研合作,集思廣益,充分發(fā)揮各自的智慧和特長,分析整理資料,設計版面,制作模塊,然后加以整合,最終完成好的課件作品。其次,歷史教師還要注意把握課件制作的細節(jié)。好的課件應該簡潔明快、主題鮮明、圖文并茂,好的課件應該彌補平面文字的不足,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熱情,并能反映當代世界的熱點問題并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四、多媒體教學在優(yōu)化課堂結構的同時,也容易走入一些教學誤區(qū)。

一是多媒體教學流程過于程序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完全按照原預定的程序將課件呈現(xiàn)出來,而很多時候,教學過程是根據(jù)當時的課堂氣氛和變化臨時調整的,固定的教學程序忽視了學生的的參與性,從而限制了歷史課教學的豐富性和靈活性。二是多媒體教學過于關注人機交流,忽略了師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會一直端坐于計算機前,只注意顯示屏上的圖像,儼然成了“操作員”,而下面的學生則只注意投影屏上的圖文,成了“傾聽者”。這樣,師生間難以進行交流和互動,課堂教學成了單向的傳送與接收,學生的想象能力也難以激發(fā)。三是課件制作過于簡單和刻板。有的教師會將原有的板書內容簡單地通過電腦打印出來,或插入幾幅圖片,或插入幾段背景音樂,沒有真正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將學生的思維拘泥于固定的演示信息中,這都不利于學生充分地發(fā)揮想象能力。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