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心理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考試焦慮;焦慮原因;心理輔導
一、考試焦慮的界定
考試焦慮是中小學生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它指的是由于面臨考試而產生的一種特征的心理反應,它是在應試情境刺激下,受個人的認知、評價、個性、特點等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應狀態(tài)。有些學生一到考試就出現心慌意亂、情緒緊張、記憶卡殼等現象,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尤其是一些重大考試更是如此。這種現象就是考試焦慮,指的是由考試而引起的過分緊張不安、恐懼、擔憂、厭惡等情緒性心理狀態(tài)。
二、針對中小學生考試焦慮的心理教育輔導
分析引起中小學生考試焦慮的諸多因素,我們可以得出中小學生的考試焦慮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針對考試焦慮具體原因,可采用下列心理輔導方法克服考試焦慮。
(一)考試焦慮心理的認知嬌正
對于考試焦慮,認知矯正是一種重要的輔助途徑。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影響學生對考試的知覺和評價,使學生對考試獲得一種現實合理的態(tài)度,進而對“即將面對考試”這一情景產生一種控制感。教師要指導他們進行認知矯正,幫助他們發(fā)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從而對考試情景產生一種控制感、減輕考試焦慮。
第一,考試動機的調整。中學生對自我的認識經常是模糊而搖擺的,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源自內心的期望,還受家長、老師、社會等外在因素的制約。心理輔導的任務就是要幫助高焦慮的考生客觀、全面地了解自身能力與發(fā)展空間,理性聽取來自他人的意見,清晰而確定地找到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第二,考試觀念的認知矯正??忌鷮荚嚜毺氐恼J知是多次考試經驗積累的結果,消極經驗會使考生形成對考試相關事物的片面認知,如“考試前不把所有的知識點看完,我肯定考砸”,當這種錯誤不為其意識所察覺,往往就成為焦慮的根源。認知矯正能幫學意識到自己的偏執(zhí),與非理性信念辯論并重構理性信念,從而緩解焦慮。通過一系列自我質問與反思,考生能將引發(fā)焦慮的部分因素清除,從而降低焦慮程度;第三,自我教導訓練與暗示。自我暗示是通過自己的認識、言語、思維等心理活動。在平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信、樂觀的性格。心中感到焦慮時,要會釋放,找自己的朋友、親人傾訴,或者大哭一場也未嘗不可。要會轉移,聽音樂、參加些勞動、去大自然散步等等,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事物以遣散心中的不快。久而久之就能逐漸形成自信、樂觀的性格。
(二)考試焦慮的行為矯正
中小學生考試焦慮心理的行為矯正包括學生自我放松練習和系統脫敏、幫助學生切實搞好應考復習和考前輔導等幾個方面。南非心理學家沃爾浦早期研究發(fā)現人在肌肉放松條件下的情緒狀態(tài)與焦慮狀態(tài)是互相對抗的,二者不能相容。一種狀態(tài)的出現必然抑制另一種狀態(tài),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作“交互原理”。依據這一原理就可以通過誘發(fā)肌肉放松達到對緊張焦慮反應的抑制。放松練習和系統脫敏都是以這一原理為治療依據。放松訓練對克服考試焦慮有一定的療效,因此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放松。放松訓練是一套使人身體肌肉放松的練習。最正規(guī)、最易掌握的一種方法是“緊張――松弛漸進放松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局部一組一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漸進地擴及全身。這是一種既科學又適合個體掌握學習的方法,它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即使個別要領、動作不很準確也不影響放松的效果。它的放松順序是:手臂――頭――軀干――腿。當考試焦慮嚴重地影響著考生目前的準備狀態(tài),這種專門的放松訓練非常有效。
其二,自我系統脫敏。系統脫敏綜合了好幾種獨立的方法,如放松、身體意識、思考與想象等。利用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癥焦慮的情景,并通過心理放松的狀態(tài)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癥焦慮的目的。采用系統脫敏法對考試焦慮者進行行為矯正應包括三個步驟:建立考試焦慮等級層次,進行放松訓和要求考試焦慮者在放松的情況下按某一焦慮的等級層次進行脫敏治療。首先,要幫助學生搞好考前復習,加強學生的考前指導。許多中小學生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之一就是考前復習不充分,知識準備不足。對應試科目的學習沒有一定的把握,惟恐不會以致產生考試焦慮心理。因此,教師要教導他們平時要刻苦學習,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按各科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不要憑僥幸心理靠壓題取勝;其次,要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考前學習計劃,注意勞逸結合;再次,要加強對學生的考前指導,幫助他們提高應試技能,做好心理上、知識上、物品上的準備,對防治考試焦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對于克服考試焦慮,使學生發(fā)揮應有的水平,取得考試的成功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加強考前集體和個別心理輔導
中小學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聘請有關心理專家為學生進行集體心理輔導或做講座,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另外,學校應開展一些心理訓練活動,讓學生掌握解除焦慮的方法,降低或消除焦慮。最后,學校要給學生“松綁”,把學生從題海之中解放出來,推廣“愉快教育”,寓教于樂,這是預防和減輕學生考試焦慮的根本途徑。另外,通過個別輔導,可以幫助考生正確對待考試,正視自我,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正確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考試,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潘根春.初中生考試焦慮心理的調查與思考.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1):78-82.
[2] 秦安蘭.中學生考試焦慮內在成因及應對策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4):105-107.
[3] 王少華.關于初中生考試焦慮情況的調查研究[J].教書育人,2001,(19).
[4] 汪小琴.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成因分析及其輔導策略[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1,(22):55-58.
[5] 楊小微.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國防教育出版社,2012.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學教育的重點在于提高國民素質,學生不僅要進行文化素質的教育,更要進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根據最近幾年的研究調查,在很多發(fā)展速度較快的地區(qū),有心理問題的中小學生超過總人數的五分之一,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中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比較欠缺,要實現基礎教育的目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特定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文化和精神共同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心理教育已經成為人才教育計劃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中小學教育改革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文化課,更多的要關注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因素,所以心理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現代教育體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主要影響
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的基本素質可以分為生理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來說,心理素質最為關鍵,是影響其他發(fā)展因素的核心。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還需要從心理素質入手,通過心理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開發(fā)學生的各項智能,從而提高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水平。通過不斷的心理素質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開發(f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增強自我認識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在學習中表現出更強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所以說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就是在于心理健康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協調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狀態(tài),適當地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通過鼓勵和潛能的激發(fā),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實現全面發(fā)展。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分析
中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育、集體活動、團隊活動、課外活動、心理輔導和家庭教育等形式展開,按照心理健康科學教育理論的指導,展開一些的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行開發(fā),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素質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敢于提問的良好習慣,逐漸完成學生的心理將康教育。
(1)優(yōu)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①可以根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中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才能發(fā)揮作用,通過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來滿足學生的心理咨詢的需要。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很少主動地尋求心理輔導,所以在中小學階段開展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主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介紹各類心理學常識,讓學生自我分析,強調消極心理的消極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去避免產生消極情緒。
②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中。通過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所以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其他學科也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班級活動中或者思想政治課中,進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利用課堂實踐讓學生接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
(2)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
很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夠理想,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方式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較低,不能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學校要在這方面加強管理。在任用教師時,考察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是否具備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資質,同時還要考察是否具有中小學學生心理輔導的經驗,對學生的心理把握程度如何,這樣才能讓教師更好地針對中小學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還要對其他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其他課程也能穿行心理健康內容的教育,在遇到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也能進行鼓勵和輔導,尤其是班主任,提高溝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級管理中多和學生進行交流,營造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
(3)將心理評價納入到傳統評價體系中
應試教育完全以成績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過分追求分數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學生也有可能因為過分看重分數而采取一些不當的手段,比如作弊、修改成績、撒謊等等,這些都會助長學生形成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并不能完全依靠成績去評價學生的學習,也許學生非常努力地付出,但是方法不對,成績不理想,久而久之失去自信和動力,被學習的壓力壓垮。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要找到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通過溝通和鼓勵,與學生一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可能學生的成績不理想,但是表現出了很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究精神,依舊應當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逐漸實現全面協調發(fā)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中小學生教育;問題與對策
1.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有近30年的歷史,回顧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其中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引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有所貢獻。
然而,近些年來,在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暴露出不少的問題,因而應在正確認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相應措施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
2.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
(1)學校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認識不清。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只是一味追求升學率,所以很多學校領導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些學校僅僅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針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的工作,而不能全面地掌握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當成擺設,只是為了應付檢查,甚至有的學?;驒C構根本就不重視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2)缺乏專業(yè)的教師給學生以科學的指導和教育。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團干部、政治教師或班主任兼任,這些教師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在工作中,不能自覺運用系統的心理科學知識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淪為空泛的說教,缺乏科學性的指導。
(3)家庭環(huán)境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偏重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很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方面的發(fā)展重視不足,有的家庭生活中,僅僅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方面,在他們物質生活上給予支持與幫助,卻極大地忽略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兩大因素,即生理和心理。
(4)心理教學理論系統龐雜,沒有自己特色的材。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教材及教師用書層出不窮。但也存在著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認識不一致的現象。我們學習和借鑒西方心理學理論的時候,忽略了各國的實際情況不同,也沒有考慮到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問題。因而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對策
(1)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學校應該快速實現素質教育觀念的轉變,重視并努力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者轉變教育觀念,在源頭上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政策和措施。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前,解決師資匱乏的有效途徑就是挑選一批素質好、責任心強、熱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對他們進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掌握關于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水平。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和保障。
(3)結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教育。我們應該確立一種教育方式,就是在以學校教育為主體的基礎上,引導家庭開展心理教育,通過與家庭之間建立長期的聯系與溝通,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同時,社會也會大力配合與支持學校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讓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形成一種合力,讓學生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成長。
(4)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撰寫有特色的教材。學校必須建立一個以學校領導為首的心理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綜合體系,實現多個部門相互合作,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形成向心力和執(zhí)行力,力爭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是學生能夠茁壯成長的基礎,因而正確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
所以,要結合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參與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達到綜合性、科學性與教育性為一體,使得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有序健康地繼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康井泉,劉 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項策略[J].北京教育,2012(02).
[2]王維平,車軍社,孫福兵,等.山西省中小學家校合作現狀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7(07).
[3]俞國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發(fā)展[J].教育科學研究,2011(07).
上海彭浦中學校長馮永熙說,首先應當弄清楚的是,學生到底是病人還是健康人,媒體宣傳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也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如何科學地使用量表、解釋量表值得研究。有的專家認為,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大類上分為障礙性問題和發(fā)展性問題,障礙性問題屬心理疾患,比較明顯,人數也比較少。發(fā)展性問題是伴隨學生心理發(fā)展階段和交際范圍擴大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適應,而非心理疾病。這類問題在中小學生中比較多,如果得不到及時幫助和解決,有的也會發(fā)展為障礙性問題。北師大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奇教授認為,綜合目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目前我國少年兒童身上確實存在著某些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其中的許多問題是一些發(fā)展性的問題,是社會環(huán)境變化所帶來的?,F在孩子所面對的問題有許多是從前的孩子不會遇到的,而適應這種變化,不僅是他們面臨的發(fā)展任務,同樣也是成年人面臨的發(fā)展任務,對此我們應當有一個客觀的、歷史的認識。很有必要對已有的研究進行分析,分析研究結論是如何得出的,研究過程本身是否客觀科學。
預防勝于治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著眼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一些專家認為,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應當劃分出幾個層次,以進一步明確學校的任務,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務是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鍛煉;二是心理咨詢,是被咨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問題人的一種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療,即具有較嚴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專門心理治療。這種情況一般在青少年時期發(fā)生較少。因此,心理治療不應當是學校的主要任務。
原上海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張聲遠認為,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是一種消極目的,預防和發(fā)展才是積極目的。學校心理輔導不只是防治學生各種異常心理和行為,而是要幫助學生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tài)、個性性格的完善發(fā)展、心理潛能的最大開發(fā)。
“預防勝于治療”,學校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和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這比矯正學生心理問題重要得多。正如上海師大心理學教授傅安球所指出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著眼于學生的健康和發(fā)展,而不是問題矯正。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當務之急是轉變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堅持學生心理各要素的協同發(fā)展。
【關 鍵 詞】基礎教育;中小學;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1)06-0030-02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
所謂素質,就是指一個人穩(wěn)定的本質特征。素質教育就是“針對人的本質特征進行教育培養(yǎng),使良好行為或品質固定下來并具有恒常特性的教育過程”。[1]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身體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和社會性素質教育。而心理素質教育又涵蓋情感教育、意志鍛煉和性格培養(yǎng)、學習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抗挫折耐力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yǎng)等。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用來防治學生各種異常心理和行為,更要幫助學生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tài)、個性性格的完善發(fā)展、心理潛能的最大開發(f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開發(fā)學生心理潛能。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tài)上自控、情感上自悅。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對全體學生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同時,也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fā)展自我的能力。[3]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職責和內涵,而不是狹隘意義上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當然,在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當中,既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醫(yī)學化”,過分夸大其職能,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并不能替代“醫(yī)院”的功能,也不要將其等同于學校教育當中的心理學、德育、美育等課程。雖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免與它們有交叉、滲透甚至共融,但心理健康教育更強調人格教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用原上海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張聲遠的話說,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是一種消極目的,預防和發(fā)展才是積極目的。對此,曾有專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概括為:“兩個關鍵”(教師是關鍵,課堂教學與學科滲透是關鍵);“三個主體”(以學生、教師、家長為主體);“四個發(fā)展”(要讓學生全面發(fā)展、全體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五個方面”(讓學生在學習能力、自我意識、人際關系、生活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五大方面都得到充分發(fā)展)。[4]可以說,這種概括是比較全面和到位的。如果在各種教育活動中,予以有效地貫徹、遵循和實施,就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的“五有”人才: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平等、團結、協作的精神,善于、易于和他人相處和溝通,并且誠實守信,善于自律;具有較強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等,最終使學生的身心素質得到健康、全面、充分的發(fā)展,并為日后卓有成效地回饋社會、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大勢所趨,也勢在必行。
二、當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在這里,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重復這個話題,是因為當下中小學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甚至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真正發(fā)揮作用,只是流于形式:表面上轟轟烈烈,看似“功能”齊全,實則一副空架子。中小學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日益明顯,且呈現擴大化的傾向,乃至于影響到大學階段的繼續(xù)教育。即在中小學時期長期積壓、被強行管制掩蓋下的各種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種種弊端的隱患,往往到大學以后,便會全盤爆發(fā)。盡管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在一定時期存在著心理問題。但是,曾有專家通過個案分析得出結論:2/3成人的心理疾病產生于中小學時期。
鑒于此,早在1999年8月,教育部在頒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就指出,當代中小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
當下,中小學學生所表現出來各種看似無關緊要的癥狀,都必須引起教育者和相關人員的關注,如學生學習壓力大、適應環(huán)境能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性格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焦慮、偏執(zhí)現象等。這些小隱患,若不被重視和及時消除,很可能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日益放大,不只是個人心理狀況的扭曲,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那樣,人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受社會、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是可變的、可逆的和發(fā)展的。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它所要面向的是全體學生,通過普遍地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積極的認識,并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中小學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huán)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切實有效地將所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三、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 通過學校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教育,也可以結合德育、美育等課程環(huán)節(jié),并有意識地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如課堂上的辯論、演講、表演、專題講座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快樂與成長。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在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變換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每一個教學步驟,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除了運用相關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教育外,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尤其提倡學生的“五自”訓練法,即一種以強調自覺、自信、自強、自制、自我調適為主的心理訓練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良好習慣。
3. 還應注意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在小學、初中、高中的不同階段,側重選擇不同的內容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小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中則注重青春期教育、學習能力的提高;高中通常以人格培養(yǎng)、人生觀教育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應考慮上述各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之間的銜接與系統性,體現循序漸進和螺旋式上升的特點,以期形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體系。
4. 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綜上所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關注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更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它不僅是相當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在這個意義上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應成為教育環(huán)節(jié)當中的一個常態(tài),且會更加歷久彌新。
注釋:
[1]李士金.關于中國素質教育的哲學思考[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
[2]范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難點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小學;改革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深化,隨著人們大眾對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視,在中小學生的教育中提高其心理素質逐步成為素質教育新的生長點。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教育形式變化多樣。其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當前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途徑和載體。
1現階段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誤區(qū)
1.1學科化傾向
自國家教育部出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各級中小學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的正規(guī)課程中??捎捎趯π睦斫】嫡J識的偏差,很多學校誤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純知識學科,向學生講授系統的心理學理論,介紹各種提高心理健康的方法。這種“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難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甚至因為考試與其他學科一樣僅考理論知識,更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
1.2德育化傾向
我國德育工作一直是中小學的特色教育,在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彰顯著它的作用。經調查發(fā)現很多中小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拓展和延伸。[1]故在課程內容的選取上更關注解決問題、矯正問題行為。[2]這與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挖掘其潛能發(fā)揮的目標有所偏差。
1.3活動化傾向
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穿插心理活動被廣泛采用,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調查發(fā)現各級中小學的心理活動開展過于隨意化。心理活動的目的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放松心情、緩解壓力,而是應該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感悟。心理活動的設計要以當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為依據,所以不同年齡段的心理活動設計應有所不同,小學可以以心理游戲為主,初高中可以以團輔活動和心理體驗為主。[3]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的新發(fā)展
2.1學科滲透式教學模式
學科滲透是指各教師在自己所從教學科的領域,有意識地把心理學知識和技術與所授學科相結合,讓學生不僅學到學科知識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知、情、意。這一模式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限于心理輔導教師任課,而應該是全校教師全員參與[4]。它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工作、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及學生的德育工作等,彼此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以期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5]
2.2誘導式教學模式
誘導式教學又稱體驗式教學,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及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引起學生一定的情緒體驗或行為反應。結合學生的表現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悟自感,發(fā)展心理品質,實現自我人格的完善。這一模式中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可以是學生親身發(fā)生的,也可以是根據教學內容虛構的。該模式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地感知-感受-感悟來完成,更是學生知行合一的過程。
2.3對話式教學模式
對話式教學又稱腦力風暴,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或學生的實際需求選定一個主題,將學生隨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組員為小組建言獻策,形成小組意見再與其他小組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總結各小組意見、歸納小組智慧。[6]這一模式中教師僅為引導員、組織員,更多是通過學生們的激烈討論突出學生對問題的見解和智慧。但該模式更適合年齡較大的初高中生,他們通過與同輩的對話更好地去審視自己。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新趨勢
3.1課堂主角發(fā)生改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隨著新課改的要求,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無法完全勝任教學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應逐步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緣由有二:一是,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需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悟才能得以內化;二是,隨著社會大眾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心理需求表現得更個性化,想要提高課程實效教師就得以學生的需求為對象。
3.2課堂范圍更廣
隨著滲透式、全員式地參與,隨著中小學各位教師心理認知地改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堂不在僅限于該門課程的課堂之上,學校的課堂內外均可能成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表現有二:一是,各學科的教師都能將心理學知識應用于他所授課程之中;二是,各位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言行的塑造去影響感染學生,特別在小學生模仿能力特別強的階段。
中小學為什么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國,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忽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改革開放的發(fā)展使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關注個體潛能的開發(fā),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現代教育內容,漸漸深入人心?!?/p>
“青少年處在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動蕩的時期。當前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帶來我國社會的深刻變革。離異家庭、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這些都是家庭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的通訊技術和網絡的發(fā)展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青少年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各種信息,在接受、選擇信息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困惑、沖突和不適應等等,這些現象使得中小學生所面臨的成長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隨之出現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及時調整教育目標,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質,幫助他們適應新的變化?!?/p>
“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得到了騰飛,也使我國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面對21世紀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具有全面的能力、健康的體魄,更重要的是應該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青少年肩負著跨世紀的重任,不僅要參與未來知識、智力的較量,更要參與心理的較量。所以我們必須從現在起關注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摘自《實施心理教育培養(yǎng)健全人格――訪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閻立欽教授》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長大成人的關鍵時期,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許多家長也為此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對于‘成長’到底包含哪些內容,‘健康成長’的標準又是什么,人們往往抱著一種樸素的理解,并不深究。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提到青少年的成長,人們就會想到‘長身體、長知識’,而很少會想到‘長心靈’。對于不少家長來說,如果孩子身體健壯,頭腦聰明,就可以心滿意足了。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只見身體和頭腦而不見心靈,把成長等同于身體健康和智力發(fā)展,忽視心靈成長的習慣,反映了人們對待青少年的一種思維定勢,也反映了一種重身體輕心靈、重智商輕情商的教育模式??梢哉f,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在今天之所以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與這種教育模式的偏差密不可分?!?/p>
“我們認為,這種模式是家長的‘孩子觀’和教育觀的產物。在很多家長看來,子女是長不大的小孩子,而‘小孩子’應該專心學習,不要胡思亂想,以免分散精力:而家長則有責任引導孩子想‘該想的問題’,阻止他們想那些‘不該想的問題’?!?/p>
“其實,那些‘不該想的問題’可能正是青少年心靈成長過程中無法回避、必須解決的問題。青少年不是學習機器,隨著身體的發(fā)育和心智的發(fā)展,他們自然而然地要出現一些情感上的煩惱與需求,要思考一些與‘讀書’和考試無關,但與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這些煩惱與問題可以被壓抑一時,但不可能被取消。作為教育者,家長有責任幫助子女解決情感煩惱與思想困惑,而沒有權力對子女實行情感控制和思想控制?!?/p>
摘自《心靈成長: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北京大學 彭泗清
“心理健康教育,在發(fā)達國家一直受到重視,今天,它又被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列入大中小學素質教育內容之中,并寫進中央的文件。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視,原因之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是門科學,科學性是其靈魂,堅持科學態(tài)度是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要求?!?/p>
“所謂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理論和方法的依據是學校心理學,二是尊重學生的客觀心理事實。學校心理學是心理學的應用分支,它的研究對象主要是5~18歲的學生,盡管它也探索正常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但其側重點還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學習困難的所謂‘問題’兒童青少年。學校心理學的出現與崛起,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科學的依據。學校心理學家進入學校,不僅為學生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積極地開展工作,而且也是學習輔導、職業(yè)指導和道德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客觀性原則,特別是尊重學生的客觀心理事實。我們中小學教師,尤其是直接參與心理教育預防、咨詢、評價和矯正的人員,必須以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對待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這里,我想指出的是,目前有的媒體宣傳不夠嚴肅,有的統計不太嚴謹,過分渲染了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認為20%或30%甚至40%的中小學生心理不健康,有人說52%甚至2/3的大學生心理不健康。那么,辦學校還不如開精神病院。在教育部召開的一次心理健康工作會議上,我說,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有一個重要前提,我們學生心理的主流是健康的,即使有的學生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他們也是要求心理健康的?!?/p>
摘自《積極而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下)》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
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是什么
“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減負就其本身而言,是一項系統工程。減負絕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讓學生不做作業(yè)或少做作業(yè)那樣簡單,它是涉及學生全面素質培養(yǎng)的一個深層次的教育問題。在減負的同時,更多的是要留一些時間和空間進行全面素質培養(yǎng)。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減輕實質上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深入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研究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同時要求教師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人手,不斷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學習的影響,促進師生之間人際關系的改善,形成學生樂學、會學的氛圍,讓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促進人格的全面發(fā)展?!?/p>
摘自《實施心理教育培養(yǎng)健全人格――訪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閻立欽教授》
“通過對當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認真分析,并借鑒先進地區(qū)心理素質教育的經驗,我們形成了這樣的認識:中小學生之所以需要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是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其心理尚不成熟,要不斷培養(yǎng)和發(fā)展,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心理素質教育,如同一人加強體育鍛煉,既是為了恢復健康,強身健體,當然也是為了預防疾病的發(fā)生一樣,必須堅持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兼顧個別有心理困擾或問題的學生的心理防治和咨詢,堅持發(fā)展性教育與防治性教育并重的指導思想。”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健康的心理》四川趙學范張乃文
“心理健康教育有兩種目標:消極性目標和積極性目標。消極性目標是預防和治療種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積極性目標是協助學生在其自身和環(huán)境許可的范圍內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tài),使心理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人格或個性日趨完美。從積極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更重要的是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絕大多數是正常學生。我們要堅持正面教育,使學生積極向上。也就是說,教學生心理更健康,素質提高得更快。即使從消極的角度考慮,上策是預防而不是治療。由此可見,學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堅持教育的模式,而不是醫(yī)學化模式?!?/p>
摘自《積極而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下)》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
年初,中心提出要分層加速基地建設,進一步挖掘特色,推進發(fā)展。各基地校要以系統觀、發(fā)展觀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本校學生為主體,以課題為牽動,做出亮點。中山區(qū)青泥小學在原有陽光團隊、陽光家庭、陽光班級的基礎上,今年加大教師隊伍尤其是班主任隊伍的建設,以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為核心技術,培養(yǎng)提高教師自我調整、課堂教學改革、班級管理的能力。中山區(qū)解放小學通過對探索實踐小學段校園心理劇的應用,有效落實了“愛的教育”辦學理念。金南路小學在“八維心理健康教育操作體系”的整體框架下,今年充分運用沙盤技術,開展個體與團體沙盤活動,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發(fā)展。南關嶺小學以團訓帶動培訓,打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開發(fā)區(qū)東居小學以校訓為方向,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今年加大硬件建設,打造一流心理咨詢室,并開發(fā)了具有東居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大連三十七中以實證研究為基礎,實踐探索緩解學生自傷行為的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干預體系。大連六十二中學在依托學校文化品牌打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思路下,運用元認知心理技術開展個別咨詢取得成效。中山實驗學校拓展咨詢服務模式,開拓團體沙盤技術應用,實現個別咨詢、心理健康教育課無縫對接。大連十一中以項目推動學生、教師、家長系統協調教育,體現生態(tài)化系統化心理健康教育。開發(fā)區(qū)一中集中探索以特殊學生為對象的團體訓練,金州高中參與考前心理培養(yǎng)研究,科學研究帶動了學校心理輔導的深入開展,大連三中應用網絡咨詢技術開展學生咨詢工作等等。
二、引領示范作用明顯
中山區(qū)青泥小學承接教育學院基地建設,沙區(qū)金南路小學、中山實驗學校組織區(qū)域研討,促進沙盤的推廣與應用。大連六十二中、中山區(qū)青泥小學在大連市元認知經驗交流大會上做案例匯報。中山區(qū)解放小學承擔大連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地?,F場會,展示交流校園心理劇在主題班會中的應用實踐探索。大連十一中和大連三中在大連市高中案例研訓活動分別分享了高三學生考前焦慮情緒輔導和一怯懦案例的咨詢,以及在高中區(qū)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標準中如何擔任策劃、編寫、校訂工作的經驗。
三、現存的不足與提升策略
(一)心理健康活動缺乏教育理念
在調研中發(fā)現,各基地校為了進一步完善建設,他們創(chuàng)新了工作思路,增設了多種活動方式。但有些活動盡管形式豐富,內涵挖掘卻有欠缺,也就是活動本身蘊含的教育輔導價值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是必要的,但并非是唯一的路徑,最為重要的是活動背后所蘊含的理念以及理念之間的邏輯聯系不緊密。因此,我們應該把握這樣兩個基本原則,一是理念先行,即先理念后形式,理念決定形式,形式體現理念;二是對理念進行科學分解,讓各理念之間保持辯證統一的關系,體現目標一致性,系統性。
(二)專業(yè)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這里面有兩層意思:第一層面是針對心理教師而言,調研發(fā)現,有些基地校花費金錢與精力去聘請專家為本校師生與家長提供心理講座、團體輔導等,但是,對本校心理教師隊伍打造力度不夠,導致教師專業(yè)化水平雖有所提高但仍然無法滿足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需求。而且,由于學校至今仍未超脫心理衛(wèi)生工作模式,尚未構建自我完善和潛能開發(fā)這獨具心理輔導本質的實踐模式,導致目前心理教師專業(yè)知識仍傾向于問題模式,如抑郁癥、孤獨癥、多動癥等少數特殊群體,無法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多數學生服務的宗旨,所以,提高中小學校心理教育人員的發(fā)展性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成為重中之重。此外,心理教師本身的人格也需要不斷完善。由于學校心理崗位人員配備只有一個,個別學校有兩個,且其工作繁雜(除了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外,常常從事教務、檔案、后勤、學生思政工作等),地位尷尬,加上部分學校對心理工作存在諸多誤解,導致心理教師要完成一項心理工作需要承擔人際協調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諸多壓力,所以很多心理老師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和疲勞,也表現出很多不足和缺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或者說心理知識的體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者本身的感悟和達觀,所以要建立基地校心理教師督導機制,定期有學校相關人員或者其他專業(yè)人員組織督導活動,完善教師人格和形成高效良好的辦事風格。第二層面是針對班主任而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絕對不是心理老師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事業(yè)。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多,影響最深,理應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班主任應該加強心理教育知識和相關技能的學習,與學校心理專兼職人員真正組建一個學校心理發(fā)展與教育的團隊。
(三)心理教育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
(一)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化
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了從管理到實施到研究的三級網絡體系:工作網絡――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區(qū)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咨詢援助網絡――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師”工作站)區(qū)縣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師”工作站分站)學校心理咨詢室;科研網絡――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組區(qū)縣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組學校心理健康教研組。
在具體實踐方面,也形成了三級系統。一級系統(心理培育系統)面向全體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規(guī)劃、組織、管理,由學校承擔。二級系統(心理輔導系統)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對一般性的心理困擾、初始性的心理障礙進行輔導。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師”工作站實施。三級系統(心理矯正系統)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援助,對患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專業(yè)的心理干預與治療。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師”工作站和醫(yī)學心理治療機構承擔。三個級別的系統各自對個案進行專業(yè)評估后,根據實際情況相互轉介。
(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制度化
在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組建方面,我市于2000年制訂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員資格認證實施辦法》,并配套制訂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方案》和《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員培訓方案》。2001年又制訂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員考核辦法》。為確保學校心理咨詢人員工作的專業(yè)性和有效性,我們于2001年又出臺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工作準則》,并于2007年出臺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人員工作規(guī)程》。
為促進學校心理咨詢室的發(fā)展,我市于1999年出臺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暫行辦法》,2002年制訂了《南京市學校心理咨詢室評估方案(試行)》,2006年對該方案作了修訂,正式頒布了《南京市學校合格心理咨詢室建設及評估標準》。2007年頒布了《南京市學校示范心理咨詢室建設及評估標準》。2008年下發(fā)了《關于開展“南京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創(chuàng)建工作的通知》。2009年與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下發(fā)了《關于成立南京市少年心理司法矯治中心的決定》。
這些政策和規(guī)章制度的頒布施行,使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進入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學化
南京是在全國最早啟動心理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就著手研制了《兒童•少年•青年心理培育綱要》,這是國內推出的首個學校心理教育的指導性藍本。緊接著,該所又會同鼓樓區(qū)教育局編寫了《完善你自己――中學生心理百題》。此后,南京市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科研引領之下健康有序地發(fā)展著。
“九五”期間,我市幾十所學校匯聚在國家重點課題“大中小學心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十五”期間,我市又成功立項了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中小學生心理監(jiān)護系統的構建與運作”,集中了八十多所中小學參與研究、實踐??蒲姓n題整合了全市學校的心育資源,使全市學校心育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另外,全市建立了一批立足本市、輻射全國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其中較具影響力的有“中小學心理信息采集與分析中心”“兒童感統訓練中心”“兒童心理劇研究中心”“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少兒心理科學院”等。這些研究中心以一個學校為主要基地,以一批志同道合的學校為聯盟,開展心理教育研究,探索心理教育特色。
從2007年起,我市由教育行政領導牽頭,從教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啟動了中小學生“學習力”研究,以多領域合作、多學科融合的方式開掘學生學習的心理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和學習毅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yè)化
從1994年起,我市開始對中小學心理教育骨干教師進行培訓。2002年開始,我市在全國率先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員資格認證制度”,成立了資格認證機構,制訂了培訓方案,認定了培訓部門的資質,提出了具體的考核辦法。培訓方案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員的培訓目標、培訓方式、培訓內容、課時安排和學員甄選等分別作出明確規(guī)定。市教育局還組織專業(yè)人員,編寫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用的專門講義,制訂了考核辦法等。目前,全市已有299名教師取得了心理咨詢員資格,1882名教師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
此外,為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隊伍的穩(wěn)定發(fā)展,我市還專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進行職稱評定,并對市級心理學科帶頭人進行評選。這些舉措大大激發(fā)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專業(yè)精神。同時,為在教師通識培訓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分量和專業(yè)性,我們還專門成立了由高校專家、一線優(yōu)秀專業(yè)人員等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師團,以專家數據庫的方式為各教師培訓機構提供咨詢。
(五)學校心理咨詢工作規(guī)范化
我市一直致力于心理咨詢室的建設與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明確心理咨詢室的職能。學校心理咨詢室不僅承擔對上門咨詢的學生的幫助,而且要承擔宣傳心理健康、指導班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專題性團體心理輔導、整合學校心理教育資源等任務。二是認證心理咨詢室的專業(yè)人員。這些人員必須經市教育局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后持證上崗。三是評估和驗收合格心理咨詢室。我們制訂了合格心理咨詢室的試行標準,從2002年起每年進行評估和驗收。2006至2007年,我們對535所學校的心理咨詢室進行整改擴建,大大提高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水平。2007年我們又啟動了學校示范心理咨詢室的評估驗收。迄今經過評估驗收的合格的學校心理咨詢室已達651個,占我市中小學總數的92%以上,并驗收了47個示范心理咨詢室。四是總結和交流心理咨詢室工作經驗。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心理學術團體舉辦過多次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經驗交流會和心理咨詢室建設專題論壇。
(六)心理健康教育運作品牌化
1994年,南京市教科所開通了全國第一條專為中學生提供性心理咨詢與性教育的電話熱線――“智慧果”。熱線開通后引起了廣泛、熱烈而持續(xù)的反響,一時間北京的“少女課堂”和南京的“智慧果”成了當時國內青少年性教育的代表模式。
2004年,為拓展和完善“南京市中小學生談心電話”的功能,我市整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資源,成立了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師”,并將“陶老師”的名稱和標識進行了注冊。南京的廣大中小學生都記住了那個伴隨他們共同成長的“陶老師”。
此外,為保證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我們還參照“陶老師”的運作模式,于2006年成立了“寧教授”工作室――南京市中小學教師網絡心理咨詢室。“寧教授”匯聚了在學校一線工作的10名優(yōu)秀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利用網絡平臺專門為教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目前這一咨詢方式運作良好,已為市內外近4000名教師及其他人群提供了服務。
同樣,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我們也注重品牌建設,其中夫子廟小學的“我能行俱樂部”、漢中門小學的“開心超市”、南京師大附中的“學生心理協會”、孝陵衛(wèi)中心小學的“校園心理短劇”、寧海中學的“親子輔導營”、信息工程大學附小的“學習動力訓練營”等都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七)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多樣化
我們堅持對學科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問題進行探索,注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關注學生情感、意志、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