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腎上腺腫瘤范文

腎上腺腫瘤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腎上腺腫瘤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腎上腺腫瘤

第1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摘要】 目的探討腎及腎上腺巨大腫瘤的手術入路及術中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收治的腎和腎上腺巨大腫瘤的臨床資料21例,采用經腹肋緣下切口配合肝移植懸吊拉鉤、低溫阻斷(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保留腎單位手術)等方法治療。結果21例手術均成功,無嚴重并發(fā)癥,其中9例未輸血。結論經腹肋緣下切口治療腎及腎上腺巨大腫瘤術野顯露清楚,充分的術前準備和正確的術中操作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腎腫瘤;腎上腺腫瘤;手術治療

我們采用經腹肋緣下切口良性腫瘤低溫阻斷(保留腎單位手術)切除腎和腎上腺巨大腫瘤21例,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5年8月-2008年3月采用經腹肋緣下切口,良性腫瘤低溫阻斷(保留腎單位手術)等方法切除腎和腎上腺巨大腫瘤21例,男12例,女9例,年齡32-66歲,平均55歲。病史45d-8個月,腫瘤直徑8-25cm,其中左側 9例,右側11例 。術前診斷腎癌10例,合并高血壓2例,腎靜脈瘤栓1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2例雙側病變患者行保留腎單位手術),其中1例術前破裂出血體積增大;腎上腺腫瘤6例,4例合并高血壓。

1.2術前準備:

除常規(guī)術前檢查外,強調術前腎上腺和腎CT+血管重建檢查了解腫瘤的血供與周圍臟器的關系,腎上腺腫瘤術前充分擴容,控制血壓,備血800-1200ml,腸道準備,術晨下胃管、留置尿管,聯(lián)系ICU。麻醉時常規(guī)行中心靜脈置管,有創(chuàng)動脈監(jiān)測。

1.3手術方法:

患者取平臥位,術側墊薄枕。取上腹部肋緣下切口進人腹腔,使用肝移植懸吊拉鉤協(xié)助暴露術側。常規(guī)探查腹腔臟器,根據腫瘤側的不同將腸管推向對側,沿結腸旁溝切開后腹膜,術中充分游離松解肝腎韌帶,脾腎韌帶和脾結腸韌帶將結腸游離移向中線,仔細解剖顯露腎蒂,依次結扎腎動、靜脈,在腎周筋膜外將腎周脂肪、腫瘤腎臟、腎上腺整塊切除,必要時行淋巴清掃。1例同期行腎靜脈、腔靜脈瘤栓取出術,1例腫瘤侵犯肝右葉行肝右葉部分切除,2例腫瘤與脾臟粘連緊密,1例分離時脾蒂出血被迫行脾切除術。1例右腎上腺腫瘤與腔靜脈緊密粘連,分離過程中腔靜脈損傷,行修補術。2例左側腎上腺腫瘤與胰腺粘連分離時有胰腺被膜的損傷,1例左側巨大腎神經母細胞瘤術前影像學診斷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瘤內出血直徑達25cm,術前1d腫瘤瘤內出血增大至30cm,越過中線,術中出血約3500ml。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保留腎單位手術在充分游離腎臟后無損傷血管鉗阻斷腎蒂輔以局部冰削降溫下手術。

1.4治療結果:

本組手術時間為150-210min。術中輸血400-3600ml,平均800ml。切除腫瘤最小為直徑8cm,最大為25cm。術后隨訪1年,1例左腎巨大腎神經母細胞瘤術后4月復發(fā),其余病例無復發(fā)。

2討論

腎和腎上腺大體積腫瘤的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在術前缺乏病理診斷依據的情況下,除影像學能明確診斷的腫瘤(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術多需遵循惡性腫瘤根治的原則。切除范圍包括受累的鄰近器官、腎周筋膜、腎周脂肪、腎及腫瘤、腎上腺和局部轉移的淋巴結。手術施行的難易除受腫瘤大小部位周圍侵犯程度影響外,手術入路的選擇十分重要,臨床常用的手術入路是經腰肋間切口和經腹切口或胸腹聯(lián)合切口[1]。經腰肋間切口術野顯露相對受限,胸腹聯(lián)合創(chuàng)傷較大適合于腔靜脈瘤栓取出術。經腹切口如Chevron-Typ[2]切口,易顯露腎動、靜脈,淋巴清掃方便徹底,能滿意地顯露肝臟以下的下腔靜脈,利于腎靜脈或肝下型腔靜脈瘤栓的處理,可替代胸腹聯(lián)合切口,缺點是創(chuàng)傷較大。我們認為上腹部肋緣下切口具有Chevron-Typ切口的優(yōu)點且創(chuàng)傷相對較小。

本組21例均采用經腹前方肋下切口施行腎腫瘤根治及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手術完成順利,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我們體會應從以下幾方面注意預防損傷和大出血等術中意外的發(fā)生:(1)術前充分研讀各種影像學資料,特別強調術前CT+血管重建檢查的意義,了解腫瘤的血供與周圍臟器的關系,必要時請普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和麻醉科等相關科室會診,邀請術中協(xié)作;(2)術前充分擴容準備,術中麻醉監(jiān)測動、靜脈壓變化,聯(lián)系ICU病房;(3)術前準備肝移植懸吊拉鉤和血管外科器械,備血;(4)術中要求良好的術野顯露,避免術中拉勾牽拉損傷周圍器官,肝移植拉鉤顯露滿意,節(jié)省人力,術中應用滿意;術中要求直視下解剖分離粘連,不可盲目粗暴。

參考文獻

第2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關鍵詞:腎上腺腫瘤;腹腔鏡手術;住院時間

腎上腺腫瘤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1]。腎上腺腫瘤能引發(fā)電解質紊亂、高血壓及其他一系列癥狀,難以用藥物治療進行根治[2]。手術是臨床治療腎上腺腫瘤的主要方法。由于腎上腺腫瘤在人體腹膜后腎臟上極,要想滿足手術操作需求,必須作較大切口,將多肌層切斷,風險較大,創(chuàng)傷也較大,導致患者術后恢復慢,甚至引起感染等并發(fā)癥[3]。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7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腎上腺腫瘤患者66例,均符合腎上腺腫瘤的臨床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33例,其中男24例,女9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42.8±12.6)歲;部位:左側19例,右側14例;腫瘤直徑:2~5cm,平均直徑(3.5±1.5)cm。觀察組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齡為19~74歲,平均年齡(43.7±12.3)歲;部位:左側17例,右側16例;腫瘤直徑:2~5cm,平均為(3.5±1.5)cm。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行開放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具體參考文獻[4]。

1.2.2觀察組 行后腔鏡手術治療,具體方法為:所有患者均取健側臥位,給予全身麻醉,行氣管插管,適當抬高患側腰部。取患側腋后線的第12肋緣作手術切口約2cm,依次將皮膚、皮下組織切開,并用血管鉗將腰背筋膜、肌肉等分開,用食指將腹膜后間隙擴大,將自制氣囊置入,并充500~600ml氣體,約5min后拔除。在患側腋前線、腋中線、腋后線肋緣下用手指引導穿刺約10mm Trocar,并粗線縫合腋后線處的切口,避免出現(xiàn)漏氣。建立腹膜后的二氧化碳人工氣腹,維持約14mmHg的壓力。于腹腔鏡下縱行將腎周筋膜切開,自腎周筋膜間游離向腹側腎面,發(fā)現(xiàn)腫瘤位置后,逐步向腎上腺腹側面游離。將腎上極部分脂肪囊去除,用超聲刀逐步向腎上腺區(qū)游離。若腫瘤較大或不易分離,則將中央靜脈游離出,三重Hem-o-lok夾閉后立即離斷,將腎上腺及腫瘤一起切除;若腫瘤包膜完整,則用超聲刀切除腫瘤。切除的標本置入專門的取物袋中,將腰部切口延長后取出。術畢,留置引流管于髂嵴上切口,后將腹腔鏡和Trocar拔除,將切口關閉。所有患者均隨訪6~12個月。

1.3療效評價標準 ①臨床療效分為痊愈、顯效、好轉及無效,痊愈:腫瘤完全清除,無殘留,患者生命體征恢復正常;顯效:腫瘤基本清除,生命體征趨于正常;好轉:腫瘤少量殘留,患者生命體征有所改善;無效:腫瘤未清除干凈,患者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或病情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②手術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等。③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胰痿、愈合欠佳、切口裂開、大出血及胸膜損傷等。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我院采用SPSS17.0軟件來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臨床療效比較 經隨訪6~12個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2.3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愈合欠佳1例(占3.0%),胰痿1例(占3.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1%;對照組出現(xiàn)切口裂開2例(占6.1%),胸膜損傷3例(占9.1%),胰痿2例(占6.1%),大出血2例(占6.1%),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3%。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現(xiàn)階段,臨床對于腎上腺腫瘤的治療仍然以手術治療為主。由于腎上腺具有特殊的解剖位置,調節(jié)功能特殊,因此其手術也是難度較高、風險較大的手術[5]。

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需要較大切口才能滿足手術操作需要,由于腎上腺位于腹膜后高位,手術易造成胸膜損傷,同時由于鄰近重要器官、血管等,易損傷臟器,加上創(chuàng)傷大,術后易出現(xiàn)感染等較多的并發(fā)癥。因此,開腹手術不適用于腎上腺腫瘤的治療。應用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經腹腔后途徑或經腹腔切除腫瘤,具有術野清晰、操作空間大、解剖位置明顯等優(yōu)勢,便于同時對雙側病變進行處理。若臨床醫(yī)生非常熟悉腹膜后腔途徑,可更加直接的分離腎上腺,且減輕對腹腔臟器的干擾,降低損傷腹腔臟器的風險,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恢復健康,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王娟,程帆,余偉民,等.后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7):3177-3179.

[2]田博宇,于瑩瑩,侯凱,等.后腹腔鏡手術在腎上腺腫瘤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醫(yī)學信息,2015,(z3):56-57.

[3]周毅,王偉,李剛,等.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22例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1,17(12):1633-1636.

第3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關鍵詞】腎上腺腫瘤;后腹腔鏡術;臨床效果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350-01腎上腺腫瘤能夠造成患者電解質紊亂、高血壓及其他功能與代謝障礙等疾病,藥物治療常常無法奏效,更難以根治,當前臨床治療仍以手術為主[1]。由于腎上腺的位置比較特殊,傳統(tǒng)開放手術需要較大的手術切口,而腎上腺與大血管較近,當暴露不清晰時很容易出現(xiàn)危險,較大的切口也容易導致術中失血較多,術后恢復緩慢[2]。后腹腔鏡術治療腎上腺腫瘤具有視野清晰、手術創(chuàng)口小、術后恢復快、安全可靠的優(yōu)點,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研究中通過對45例腎上腺腫瘤患者實施后腹腔鏡術,并與同期實施開放手術的45例患者進行對比,以評價其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對2011年2月――2012年8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腎上腺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所有患者資料真實、完整,具有研究價值。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39.7±3.6)歲。所有患者均經由B超或者CT檢查確診。左側腫瘤37例,右側腫瘤31例,雙側腫瘤22例。瘤體直徑1.2-6.5cm,平均直徑2.4cm。其中皮脂腺瘤41例,髓樣脂肪瘤27例,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22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9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45例與對照組45例,對照組給予開放式手術,觀察組給予后腹腔鏡術。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類別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手術方法觀察組患者選取氣管插管麻醉方式,采取健側臥位并墊起腰橋,切口位置為腋后線和第12肋骨下邊緣0.5cm交匯處,切口長為2cm左右。逐層切開筋膜與皮膚,鈍性分離肌層和腰背筋膜,用手將腹膜推往前內側,在到達腹膜后間隙之后用擴張器進行擴張。手指伸進切口,把10mm套管針(Trocar)穿刺進腋中線髂嵴上方兩橫指位置,在腋前線12肋緣下方與腋后線12肋緣下方分別穿刺置入5mm套管針及10mm套管針,縫合皮膚。在5mm套管針點注入CO2,將壓力保持在12-15KPa,把腹腔鏡手術器械與相應監(jiān)視設備置入實施手術。充分暴露腎上腺與腫瘤,用鈦夾將中央靜脈與腎上腺動脈封閉,當兩處血管切斷后切除腎上腺腫瘤,在腎臟上極置入引流管,閉合切口。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開放手術,兩組患者在術后均給予1周左右抗生素治療。

1.3療效判定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術后參照生活質量評分標準與疼痛評分標準為兩組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與疼痛水平評分。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計量數據以(χ±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1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平均時間是(98.5±11.4)min,術中平均出血量(90±30.5)ml,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與疼痛評分對比按照生活質量評分標準與疼痛評分標準的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6.5±22.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5.6±23.2)分,觀察組患者的平均疼痛評分為(53.4±12.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7.8±10.68)分,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

3討論

隨著影像與生化診斷技術不斷提高,腎上腺腫瘤的診斷率也隨之增長,發(fā)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治療腎上腺腫瘤的主要方法仍為手術。由于腎上腺是內分泌調節(jié)的重要器官,且解剖位置比較特殊,所以腎上腺腫瘤手術的難度高,風險大。在常規(guī)開放式手術中,手術切口較大以充分提供手術視野,但由于切口位置往往較高,很容易導致胸膜損傷,腎上腺周邊有重要血管,一旦暴露不清晰就很容易出現(xiàn)誤傷,引起嚴重并發(fā)癥。與開放手術相比,后腹腔鏡術能夠憑借氣體開闊視野,充分暴露手術部位,手術操作簡單,某種程度上克服了開放手術的不足。下面針對后腹腔鏡術的臨床應用中幾個多見問題進行分析。

3.1腫瘤大小國內外均認同直徑6cm以下的腫瘤適合后腹腔鏡術,而6cm以上的多為惡性腫瘤,腫瘤血管脈絡復雜,不易游離取出,且手術時血壓波動較大。有研究表明,腫瘤大小并未嚴格限制后腹腔鏡術的使用,但腫瘤局部是否浸潤、光滑,界限清晰與否仍需進一步評估。對于直徑>6cm的惡性腫瘤,充分的手術準備與術中手術視野充分暴露是成功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力求手術操作準確輕巧,以減輕對腫瘤的壓迫,避免出現(xiàn)高血壓[3]。目前臨床上對于是否使用后腹腔鏡術治療腎上腺惡性腫瘤仍有爭議,因為不確定氣腹是否會促進癌細胞擴散,所以仍需進一步探討。

3.2CO2氣腹后腹腔鏡術需要利用CO2氣腹幫助擴展手術操作空間。氣腹的壓力要合適,過小則無法有效擴展操作空間,過大則對血流動力及呼吸產生不利影響[4],本組中氣腹壓力保持在12-15千帕。CO2造成的呼吸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癥對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有一定影響,對心肺功能健康的患者來講,經由腹膜吸入血液的CO2能夠很快通過肺、腎臟、血液循環(huán)而調節(jié)代謝掉。本組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術前精密準備,術中密切監(jiān)測,嚴格控制適應癥的情況下使用CO2氣腹是安全的。但對于肺、腎、肝功能異?;虮旧戆殡S內分泌疾病的病例仍有一定風險,可以使用非氣腹手術。

3.3術中操作和開放式手術相比,目前對后腹腔鏡術存在的顧慮主要集中在腫瘤切除是否徹底及手術安全性上。手術成功的關鍵是建立空間足夠的腹膜間隙,將后腹膜充分游離,采用指背或者指腹將后腹膜自腹壁推離,防止器械牽動組織或水囊擴張時損傷腹膜。到達后腹膜間隙之后將腎臟充分游離以充分暴露腎上腺,必要時可以將其周圍脂肪部分移除。術前要對腫瘤位置、腎上極、腹主動脈、脾血管、腎血管等關系與組織構造熟練掌握,防止手術時盲目翻找造成二次傷害與時間浪費。為減輕手術時對腫瘤的壓迫與觸碰而導致血壓波動,在距瘤體邊緣1cm處使用超聲刀將瘤體與血管、脂肪組織凝固并剪斷,盡量不直接處理瘤體表面血管[5]。術中要仔細止血與分離,尤其要視具體手術情況仔細處理腎上腺的中央靜脈。此外在切除腫瘤時動作要盡量輕柔,過度的操作往往引起腫瘤轉移或者兒茶酚胺釋放。

本組研究的結果顯示,后腹腔鏡術治療腎上腺腫瘤具有手術創(chuàng)口小,術中出血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的特點,可以作為腎上腺腫瘤的首選治療方法。且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及疼痛評分的結果均比較好,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無明顯并發(fā)癥,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參考文獻

[1]陸曙炎,陳建國,張煥興,等.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統(tǒng)疾病(附23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0,18(02):110-112.

[2]陳啟輝,姜鳳鳴,王春喜,等.后腹腔鏡腎上腺病變手術102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16(10):223-225.

[3]劉思平,杜秀華,陳湘.腹腔鏡在腎上腺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15(07):895-897.

第4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關鍵詞】腎上腺腫瘤;腹腔鏡

人體腎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其下外側則與兩側腎的上內側緊密貼近,是體內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腎上腺腫瘤主要分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兩大類,前者系指瘤體具有內分泌功能。腎上腺皮質和髓質均可發(fā)生腫瘤,會引起內分泌功能變異者稱為功能性腫瘤,不引起內分泌功能改變者稱為非功能性腫瘤。傳統(tǒng)的腎上腺開放手術,切口位置較高,易損傷胸膜,存在較大的風險。腹腔鏡腎上腺手術用于臨床將近20年,該項技術得到迅速推廣和普及,目前絕大多數腎上腺手術都可以采用腹腔鏡完成[1]。作者回顧性分析我院腹腔鏡手術切除91例腎上腺腫瘤的臨床資料,以總結該術式的優(yōu)點,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1例病例均為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腎上腺腫瘤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32例,年齡25~65歲,平均42.5歲;術前均經B超、CT或MRI檢查定位,腫瘤直徑1.7~5.9cm,平均4.51cm,確診為腎上腺占位。術后經病理確診,其中腎上腺皮質腺瘤70例,嗜鉻細胞瘤16例,腎上腺髓性脂肪瘤5例。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體格檢查,心電圖、肝腎功能、電解質等檢查,均無高血壓、電解質紊亂、血漿醛固酮升高及血漿腎素活性降低等表現(xiàn)。

1.2 病例入選標準[2, 3]

腎上腺腫瘤直徑< 6 cm,與周圍組織無嚴重粘連,無同側腎上腺或腎臟疾病手術史,無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全身功能良好,能耐受手術。

1.3 手術方法

患者術前禁飲食及灌腸,全側臥位,墊高腰橋,牽張患側腰部。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選擇在腋中線肋下,十二肋尖下一橫指的切開長約3厘米橫形切口。術者右手食指經擴張通道伸入腎旁間隙的腎旁脂肪外平面(腎旁脂肪與腹橫肌間平面)進行環(huán)形擴張形成一容納氣囊的間隙。將氣囊置入此空間并充氣600ml,擴張腎旁脂肪外間隙后隨即放氣取出氣囊。在手指引導下分別于腋中線髂嵴上2.0cm處置入10mm Trocar、腋前線肋弓下置入5mm Trocar,縫合腋后線12肋緣下切口,在食指引導下,在前兩個Trocar的連線與腋前線的交點處置入第三個Trocar。持續(xù)注入CO2氣體,氣腹壓力14mm Hg( 1mm Hg=0.133kPa)。在肋弓下腋前線與腋中線間置入第四Trocar。在電視監(jiān)視下于高位切開腎周筋膜,游離腎周脂肪囊、腎臟腹側及外緣,在腎臟內上方尋找腎上腺及腫瘤,術中遇出血或血管顯露,用超聲刀進行電凝止血,必要時用超聲刀切除部分腎周脂肪。在游離腎上腺或腎上腺腫瘤時,應先沿邊緣游離腫瘤,并在腎上腺上、下極及前后方予以電凝,見中央靜脈時應上三重鈦夾并予以切斷。逐步游離腫瘤或腺體。將標本放入自制的套袋內取出,術畢放置引流管一條,拔出套管,關閉切口。

2 結果

91例手術均獲成功,無一例中轉開放式手術,手術時間60~190min,術中出血量50~150ml,術后住院天數平均5.2d,切口愈合良好,術中、術后均無明顯并發(fā)癥。術后隨訪3~72個月,3個月內16例血壓恢復正常,2例仍需降壓藥物維持,但藥量較前減少;1例腎上腺皮質癌分別于術后20個月死于全身衰竭,其余良性腫瘤未見復發(fā)。

3 討論

腎上腺本身體積雖然很小,但它生長的腫瘤體積則差別很大,通常將直徑3cm以下者稱為小瘤,最小的不到1cm,大者可達十余到30厘米。腫瘤的分類方面可按其性質分為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非功能性腫瘤或功能性腫瘤;皮質腫瘤、髓質腫瘤、間質瘤或轉移瘤等,并按瘤細胞的特點將腫瘤命名。手術是目前唯一的治療腎上腺皮質癌的方法。傳統(tǒng)的腎上腺開放手術,切口較長,出血較多,且切口位置較高,易損傷胸膜,手術野顯露不良,一直被認為是較困難、風險大的手術。腹腔鏡腎上腺手術較傳統(tǒng)開放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有明顯的優(yōu)勢。目前,腹腔鏡手術治療腎上腺良性腫瘤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現(xiàn)在該技術日趨成熟,并認為是治療腎上腺良性腫瘤金標準[4]。本資料結果也表明,91例腎上腺腫瘤行腹腔鏡切除手術均獲得成功,無一例術中轉開放式手術,術中出血量少,創(chuàng)傷小,縮短平均住院時間,降低患者住院費用,減輕病人負擔。當然,應用腹腔鏡進行腎上腺腫瘤切除術也要把握好適應癥,對于原發(fā)性腎上腺惡性腫瘤、體積>6 cm的嗜鉻細胞瘤、曾有腎上腺或腎臟手術史的腎上腺病變,則慎用腹腔鏡[5]。對于惡性腫瘤而言,操作時易使腫瘤破裂導致腫瘤種植轉移,且浸潤性惡性腫瘤不易切除干凈;對于直徑大于6 cm的嗜鉻細胞瘤因血供豐富,術中分離困難,操作復雜,手術風險加大,并且直徑>6 cm的腫瘤瘤體惡性傾向加大,大于10cm的腎上腺腫瘤惡性程度則更高[6],應慎重選擇腹腔鏡。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腫瘤大小不再是手術禁忌[7],主要取決于腫瘤包膜的完整性、腫瘤與下腔靜脈、腹主動脈等周圍組織的關系以及手術者腹腔鏡技術的熟練程度。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的優(yōu)勢是明顯的,具有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恢復快,滿足了患者要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王春喜,蘆志華. 腹腔鏡腎上腺手術熱點問題的探討[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2009,3(5):373-376.

[2]CestariA,Naspro R,Rigattip, et 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and

adrenal-preserving Surgery[J]. CurrOpin Uro,l 2005, 15(2): 69-74.

[3]Gawand A,Moore FD Jr.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J]. CurrOpin

EndocrinolDiabetes, 2006, 13(2): 248-253.

[4] 王元林,孫兆林,朱建國,等.后腹腔鏡下泌尿外科手術245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8,29(11):763-764.

[5] DemeyA,Taille A,XordorD, et a.l Complications of retropenitoneal

laparoscopy base on a series of 500 cases[J]. Prog Uro,l 2006, 16(1): 128-133.

[6]Kebebew E, Siperstein AE, Clark OH, et a.l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第5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資料與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今外科手術切除的2例腎透明細胞癌組織,男1例,年齡56歲;女1例,年齡73歲。標本均經10%的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4μm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免疫組化均采用石蠟切片S-P法,抗原修復采用高壓修復法,染色方法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抗體包括syn、EMA、Vim、AE1/AE3、CEA、Inhibin、cgA、均為Dako公司產品,陰性對照用PBS代替一抗。

結果

臨床資料:兩例均表現(xiàn)為后腹膜無痛性腫塊,無明顯臨床癥狀。

病理檢查:

⑴巨檢:例1,送檢腎臟1個,大小10cm×7cm×6cm,剝離腎周脂肪組織,腎臟前上方脂肪組織內見淡黃腫物,大小28cm×25cm×18cm,與腎臟界清,無粘連腫物切面灰白、部分金黃,腎上極未見腎上腺組織。例2,送檢腎臟1個,大小8cm×6cm×58cm,其上方見腫物,大小25cm×19cm×15cm,腫物切面灰白、部分金黃、腫物上方見腎上腺組織,4cm×25cm×05cm3,腫物與腎臟及腎上腺均界限清晰無粘連。

⑵鏡檢:例1腫瘤細胞呈巢狀、索樣、腺樣,其間有纖細的纖維間隔,腫瘤細胞胞界清楚,胞漿透明,核圓形和多角形,居中,為淋巴細胞的1~2倍,未見核仁及核分裂,染色質均勻一致,部分呈細顆粒狀(圖1)。例2呈腺樣分布,部分區(qū)域為微囊性,瘤細胞圓形或多角形,胞漿透明,核小無明顯異型,染色質均勻,未見核仁及核分裂,間質內有大量毛細血管網。

第6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關鍵詞】后腹腔鏡 腎上腺腫瘤切除術 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73-03

經過20幾年的發(fā)展,后腹腔鏡手術作為腎上腺腫瘤手術的金標準,因其損傷小、瘢痕小、并發(fā)癥少、術后恢復快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因腎上腺腫瘤的危險性以及特有的手術方式,后腹腔鏡手術也存在風險。為此,做好術前、術后的治療與護理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和死亡率極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 1臨床資料本組58例,男20例,女38例;年齡21~69歲,平均48歲。皮質醇腺瘤25例,醛固酮腺瘤17例,嗜鉻細胞瘤14例,腎上腺囊腫2例。術前均行腎上腺功能血清學檢查以及B超、CT或MR I等輔助影像檢查確診。

1. 2方法對58例行經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患者的護理措施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經驗。手術過程中本組均采用全身麻醉,取75°健側臥位,墊高腎橋,頭高腳低位手術,于腋后線十二肋緣下切開皮膚2 cm,卵圓鉗法建立腹膜后間隙,腋中線髂嵴上2 cm處建立一個穿刺點,腋前線處建立另一個穿刺點,分別置入Trocar套管, 接氣腹管充氣,壓力維持在12~14 mmHg,經套管置入腹腔鏡及操作器械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完畢,放置腹膜后引流管。

2結果

本組手術均順利進行, 手術時間65-150分鐘,術中出血量20-120毫升,術中及術后均未輸血。術后發(fā)生皮下氣腫9例。Trocar穿刺孔皮下脂肪液化1例。術后1 d即進食并下床活動,術后2-5 d 拔除切口下引流管。術后引流量30 -120 ml,平均40 ml。術后8 d切口拆線。隨訪6個月-1年,血壓均恢復于正常范圍。

3圍術期護理

3. 1術前護理

3. 1. 1心理護理手術前1 d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閱讀病歷,了解病情。腎上腺腫瘤病人均會出現(xiàn)程度不等的高血壓,護士應與病人交談,了解腎上腺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及引起高血壓的原理,并熟悉手術前后治療用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講解腹腔鏡手術的術式、方法、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及優(yōu)越性,通過對疾病知識及手術過程的宣教, 消除其焦慮、恐懼心理,增強其對手術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另外,向患者說明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住院天數比開放手術可縮短2~4 d,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3. 1. 2術前檢查由于手術是在全麻及氣腹下進行,術中、術后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電解質紊亂。因此,術前必須做胸片、心電圖等檢查,以排除嚴重的心肺疾患,保證手術的安全性。特別是有功能性的腎上腺腫瘤本身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手術風險較大,術前的內分泌檢查必不可少。

3. 1. 3藥物治療嗜鉻細胞瘤患者術前需服用降血壓擴容藥物,注意觀察血壓及心率變化,防止性低血壓,告訴病人起床或站起時要慢,以防摔倒,避免擠壓患部,防止高血壓危象。醛固酮腺瘤患者口服氯化鉀、螺內酯以糾正電解質紊亂,應監(jiān)測血鉀變化。皮質醇腺瘤患者根據醫(yī)囑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準確藥物劑量。

3. 1. 4術前準備術前12 h禁飲食,行清潔灌腸,以預防術中嘔吐及術后腹脹,向患者說明目的及意義并履行告知程序。術前1 d囑患者洗澡,同時給予皮膚準備并遵醫(yī)囑正確應用術前藥物。

3. 2術后護理

3. 2. 1一般術后護理

搬動病人時應小心輕穩(wěn),全麻初醒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心電監(jiān)護。由于腎上腺腫瘤容易造成心血管系統(tǒng)紊亂,手術過程又影響了內分泌的變化,病人容易產生水電解質紊亂,以及血容量變化,一次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十分重要。妥善放置、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避免扭曲脫落,觀察引流量性質、量,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

3. 2. 2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及護理

腹腔鏡手術使用鈦夾夾取腎上腺血管,術后劇烈咳嗽、頻繁嘔吐、用力大便等增加腹內壓的因素有可能導致鈦夾脫落而引起大出血;術中人工氣腹使后腹腔壓力高、小血管閉合不出血,當壓力解除后可出現(xiàn)繼發(fā)性出血。術后應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如引流液量增多并顏色鮮紅、血壓持續(xù)下降、心率增快等,提示有活動性出血,及時報告醫(yī)生,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如囑患者保持情緒穩(wěn)定、減少過度活動、避免咳嗽等。

3. 2. 3疼痛護理

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背部疼痛,可能是后腹膜分離后CO2 刺激引起,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有的患者術后思想緊張,害怕活動后出血而保持固定姿勢,導致肌肉緊張而出現(xiàn)腰背酸痛,此類患者指導其術后逐步活動的方法,并告知活動注意事項及意義。

3. 2. 4預防術后并發(fā)癥

由于術中高壓影響靜脈回流,易導致靜脈血栓形成,故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對腹腔鏡術后的早日康復非常重要。鼓勵患者術后10h內床上適度活動, 24h后下床活動,但應注意動作輕柔,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床邊、再離床、后走廊。本組均于24h后下床活動,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3. 2. 5預防腎上腺疾病手術并發(fā)癥

嗜鉻細胞瘤、皮質醇腺瘤由于術后激素水平的變化常導致血壓、心率、體溫的變化,若突然出現(xiàn)高熱、血壓、心率大幅度波動并伴有意識改變,應警惕有腎上腺危象發(fā)生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早判斷。常規(guī)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氫化可的松100 mg靜脈滴注1次/d,以預防腎上腺危象發(fā)生。根據患者情況調節(jié)激素用量及應用時間,并逐步減量。

3. 2. 6預防腹腔鏡手術特有并發(fā)癥

由于后腹腔鏡手術需向腹膜后間隙高壓注入CO2 建立人工氣腹,術中CO2 在高壓下可經微循環(huán)導致高碳酸血癥,此時患者可表現(xiàn)為呼吸深而慢。因此,術后必須給予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使肺內充分換氣,促進CO2 從肺內排出。相反,吸入高濃度O2 可使呼吸變淺變慢,不利于CO2 排出。應密切觀察呼吸頻率及深淺度,進行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 如發(fā)現(xiàn)血氧飽和度持續(xù)低于95% ,及時匯報醫(yī)生,必要時查血氣分析,及時判斷有無高碳酸血癥發(fā)生。皮下氣腫觀察及處理因術中高壓灌注, CO2 可通過組織與器械間隙進入皮下而發(fā)生皮下氣腫,有的可達頸部皮下,可觸及明顯的捻發(fā)感,患者及家屬焦躁不安,耐心向其解釋皮下氣腫可自行吸收。術后病人取仰臥位,小腿抬高15°,防氣腹及皮下氣腫的發(fā)生。本組發(fā)生皮下氣腫9例,術后2-6 d完全吸收; Trocar穿刺孔皮下脂肪液化1例,經換藥、調節(jié)飲食,術后6 d愈合良好。

4出院指導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復查時間及用藥,尤其是糖皮質激素不足的患者,應告知其激素應逐步減量,不可驟停。高血壓患者告知其繼續(xù)觀察血壓。注意休息,適當運動,如散步、慢跑。3個月內避免劇烈活動及重體力勞動,保持情緒穩(wěn)定,心情舒暢。

5討論

由于腎上腺腫瘤解剖位置比較隱蔽,周圍被許多臟器包圍,同時其血運豐富,內分泌功能復雜。因此,手術治療難度較大,傳統(tǒng)開放腎上腺手術切口大、出血多、術后疼痛持續(xù)時間長、住院時間長。近幾年來,腹腔鏡手術在臨床應用中日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逐步取代開放性手術,成為腎上腺手術的首選治療方法。經腹腔途徑手術,由于切開腹膜進入腹腔,干擾腹腔臟器,易造成腸麻痹、腹腔感染、腸粘連;經腹膜后徑路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不易損傷腹腔臟器,對腹腔臟器的干擾小。因此,我們對本組患者行后腹腔鏡手術切除腎上腺腫瘤。為確保手術的安全性,術前完善各項檢查,排除嚴重的心肺疾患,并進行充分的擴容及降血壓治療,保持患者的生理機能穩(wěn)定;術后正確調節(jié)吸氧濃度,加強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血壓、心率、體溫等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有無高碳酸血癥及腎上腺危象的發(fā)生。通過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使患者對手術方式有了充分了解,建立良好心態(tài)配合治療護理??傊?隨著后腹腔途徑手術技術的日益完善,后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的優(yōu)點更加突出,故經后腹腔途徑進行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已經成為治療腎上腺腫瘤的金標準,而完善術前準備、加強術后觀察和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能有效減少和避免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從而降低住院費用,縮短住院天數,保證患者順利康復。

第7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 開放手術; 腎上腺腫瘤

中圖分類號 R7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4-0001-03

腎上腺腫瘤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在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應給予一定的關注。對手術治療方式的選擇,相對于對常規(guī)開放手術,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更良好,且預后情況較好,有一定的積極臨床意義[1-2]。本文就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76例腎上腺腫瘤患者,在患者了解相關情況且同意的基礎上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腹腔鏡手術組和開放手術組。其中腹腔鏡手術組38例腎上腺腫瘤患者,年齡14~73歲,平均(41.6±13.5)歲,其中男18例,占47.37%,女20例,占52.63%。其中左側21例,占55.26%,右側17例,占44.74%。而腫瘤直徑2~15 cm,平均(5.2±2.2)cm。其中腎上腺腺瘤20例,腎上腺囊腫7例,腎上腺皮質增生2例,腎上腺髓質脂肪瘤1例,嗜鉻細胞瘤5例,腎上腺神經細胞癌1例,腎上腺癌患者有2例。開放手術組38例腎上腺腫瘤患者,年齡15~75歲,平均(41.9±12.5)歲,其中男19例,占50.00%,女19例,占50.00%。其中左側20例,占52.63%,右側18例,占47.37%,而腫瘤直徑2~15 cm,平均(42.1±12.8)cm。其中腎上腺腺瘤19例,腎上腺囊腫8例,腎上腺皮質增生2例,腎上腺髓質脂肪瘤2例,嗜鉻細胞瘤4例,腎上腺神經細胞癌1例,腎上腺癌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腫瘤類型、腫瘤情況及具體身體情況等各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之前應對患者進行實驗室檢查、CT檢查、B超檢查以及相關影像檢查,從而對患者的具體疾病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對腹腔鏡手術組中的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而對開放手術組中的患者采取開放手術,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天數、術后進食時間、術后并發(fā)癥及輸血情況進行記錄,并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腹腔鏡手術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天數以及術后進食時間明顯低于開放手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腎上腺作為人們機體內較為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對于人體的生命健康十分重要。文獻[3]報道,腎上腺皮質能夠產生以及分泌皮質激素,而皮質激素能夠調節(jié)機體的糖和蛋白質代謝(其中以皮質醇為代表),調節(jié)機體的鹽和水代謝(其中以醛固酮為代表)等。若人體的腎上腺的某一部位出現(xiàn)腫瘤,其人體相應部位的激素會出現(xiàn)過度分泌的情況,即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從而引起機體一系列以及激素過度分泌相關的臨床癥狀[4]。而在臨床上常見的功能性腎上腺腫瘤有皮質醇癥、醛固酮癥、腎上腺性征異常癥、腎上腺髓質腫瘤以及腎上腺惡性腫瘤等。其對于人們的生命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時,應給予一定的重視[5]。

而隨著現(xiàn)今醫(yī)療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改善,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疾病相關診斷時,常采取各種生化以及影像診斷,從而使得對患者的疾病具體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方式的選擇時,主要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而由于腎上腺的解剖位置較為特殊,有一定的內分泌調節(jié)作用,導致手術難度較大。而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治療時,由于需要較大的手術視野須將切口打開,從而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胸膜損傷情況,并且已出現(xiàn)感染而導致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6]。

而相對于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采取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時,首先能夠借住氣體將視野放大,從而改善患者的血管識別以及腎上腺暴露情況,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開放手術的缺點。第二,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時,通過一定壓力的二氧化碳氣體幫助手術建立一定的手術可操作空間,若氣腹壓力過大易導致患者的血流動力學以及呼吸有一定的不良影響,若氣腹壓力過小則不能夠形成較為有效的手術可操作空間[7]。同時,二氧化碳氣腹一定程度上對于患者的腫瘤分泌兒茶酚有影響,并且有相關研究可以得知,相對于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對患者采取后腹腔鏡手術時,手術操作對于患者機體的應激反應以及新陳代謝等方面的影響較小,能夠保證患者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對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手術預后情況有一定的積極臨床意義。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會引起患者的出現(xiàn)呼吸性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癥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情況[8]。對于心肺功能較為正常的腎上腺腫瘤患者,二氧化碳經患者的腹膜吸收后進入血液能夠較快的通過人體的血液緩沖系統(tǒng)、腎以及肺,并且進行相關的代謝調節(jié),但是對于心肺功能出現(xiàn)異常的患者,應在手術過程中給予一定的處理[9]。因此,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前應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并且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進行密切的關注,若患者出現(xiàn)異常應及時的進行相應的處理[10]。第三,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手術的安全性以及腫瘤的切除的徹底性十分重要。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時,應成功建立足夠大的后腹膜間隙,其對于手術能否成功十分關鍵[11]。在進行充分游離后腹膜時,通過采用指背或指腹將其從患者的腹壁上進行推離,從而能夠有效的避免在水囊擴張的過程中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腹膜破損情況。在進行患者的后腹膜間隙后,能夠充分游離腎臟是獲得良好的腎上腺暴露的關鍵[12]。另一方面,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之前,應對腎上腺腫瘤患者的腫瘤位置以及與腔靜脈、腹主動脈、腎血管、腎上極以及脾血管的關系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有效的避免或者減少在手術過程中盲目翻找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手術創(chuàng)傷,對于患者的疾病治療以及疾病預后情況有一定的積極臨床意義[13]。

并且由本次試驗所得相關數據可以得知,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相對于對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開放手術,對患者采取后腹腔鏡手術,使得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以及術后進食時間等均較短,并且患者的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少,有一定的積極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在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相對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開放手術,采取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效果更良好,并且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較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邰勝,梁朝朝,張賢生,等.微創(chuàng)手術及開放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療效比較(附232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0,25(9):648-650.

[2]王娟,程帆,余偉民,等.后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腎上腺腫瘤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7):3177-3179.

[3]劉鐵成,劉國梁,柳克祥,等.鹽酸右美托咪定在后腹腔鏡非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5):930-932.

[4]王文紅,白人駒,孫浩然,等.ROC曲線分析在腎上腺腫瘤的動態(tài)增強CT、MRI檢查中的應用[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26(12):1233-1237.

[5]張連成,徐榮天,王欣,等.多層螺旋CT多期相掃描及多層面重建診斷功能性腎上腺腫瘤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7(3):411-413.

[6]秦自科,戴宇平,周芳堅,等.腎上腺腫瘤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和基質金屬蛋白酶2蛋白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z1):18-21.

[7]秦自科,戴宇平,周芳堅,等.存活素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蛋白在腎上腺腫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7,28(z1):14-17.

[8]姜蕾,陳敏,周意明,等.腎上腺腫瘤的平掃CT值與磁共振化學位移成像反相位信號丟失程度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7,23(3):417-420.

[9] 秦海燕,白人駒,孫浩然,等.腎上腺腫瘤MR擴散加權成像表現(xiàn)與細胞密度相關性的初步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7,26(6):575-580.

[10]高艷君,宋婭麗,郭淑云,等.后腹腔鏡與開放手術切除腎上腺腫瘤的效果觀察及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5):1424-1425.

[11]張磊,孫圣坤,史立新,等.磁共振化學位移成像對腎上腺腫瘤的診斷(附18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4):241-242.

[12]Jang J W,Kay C S,You C R,et al.Simultaneous multitarget irradiation using helical tomo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ultiple extrahepatic metasta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2009,74(2):412-418.

第8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關鍵詞:后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并發(fā)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63-01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成熟,后腹腔鏡在泌尿外科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是目前腎上腺腫瘤切除的“金標準”。它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臨床上得以充分開展。我院從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經后腹腔鏡行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共24例,經過精心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24例,男15例,女9例,左側13例,右側11例,年齡 32-61歲,中位年齡 48歲。術前根據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超聲、CT、MR),結合內分泌檢查,診斷為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10例,皮質醇癥8例,嗜鉻細胞瘤6例。

1.2 手術方法:24例患者均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麻下經后腹腔鏡行腎上腺腫瘤切除,經過順利。

2 結果

本組24例手術均成功,手術時間為60分~120分鐘,術中出血約50-100ml,術后出現(xiàn)出血1例,腎上腺危象1例,肺部感染1例,經過細心護理和積極治療,均順利出院。住院時間為6-14天,術后隨訪患者康復良好。

3 討論

每一例手術成功離不開術前的充分準備,術中的仔細操作,術后的嚴密觀察、細心護理及周密治療。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根據本組患者特點,查閱相關文獻,就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護理體會方面淺談如下

3.1 出血:為該手術最常見并發(fā)癥。與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少,出血相對少,術后24小時內約20-40ml?;颊咝g后回到病房后,護士應密切觀察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注意引流液的色、性、量及穿刺部位滲血情況。如果術后引流液較多,色鮮紅,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做好相關護理措施。本組有一名患者術后24小時引流量超過100ml,報告主治醫(yī)師,考慮為創(chuàng)面滲血,經過對癥止血處理后第2天出血明顯減少。

3.2 腹腔臟器損傷:較少見,但如果術者經驗不豐富,操作欠輕柔,則容易損傷腎臟、結腸、胰腺、十二指腸。故護理時應注意觀察體溫、血壓等變化及腹部、腰部體征,注意引流液情況。本組患者無類似并發(fā)癥發(fā)生。

3.3 腎上腺危象:腎上腺危象是由于腎上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如發(fā)熱,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心動過速、血壓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精神軟弱、嗜睡,嚴重可致昏迷。多見于皮質醇癥患者,常發(fā)生在術后8-24小時內。本組有一例患者術后約18小時出現(xiàn)發(fā)熱,惡心、嘔吐,胸悶,心率加快達110-120次/分,將上述情況及時報告主治醫(yī)生,考慮腎上腺危象,遵醫(yī)囑即給氫化可的松等積極治療,患者順利康復。其余患者經過上述處理后未曾出現(xiàn)類似表現(xiàn)。

3.4 感染:腎上腺腫瘤患者由于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術后易并發(fā)肺部感染等。因此術后需做好基礎護理,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鼓勵和協(xié)助排痰;同時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壓瘡發(fā)生;做好會陰護理,預防尿路感染。術后不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但有基礎疾病者除外。本組那名61歲患者原有慢性支氣管炎,術后第3天出現(xiàn)發(fā)熱,痰多、粘稠而不易咳,胸片提示肺部感染,選用廣譜抗生素“哌拉西林舒巴坦”積極抗炎治療一周后控制。

3.5 體液不足、低血容量性休克:多見于原發(fā)性醛固酮瘤和嗜鉻細胞瘤患者,二者均使有效循環(huán)血量急劇減少,導致體液不足[1],如不及時處理就可能出現(xiàn)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術后應注意觀察心率、血壓、尿量、皮膚等變化,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遵醫(yī)囑快速、有序補充不同種類液體,及時糾正血容量不足。本組由于術后觀察仔細,補液充分,未出現(xiàn)休克患者。

3.6 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鉀血癥,多見于原發(fā)性醛固酮,因此術后應及時檢測電解質,如鉀低,應根據分次補充、邊補邊觀察的方法補鉀。

3.7 高碳酸血癥及酸中毒:后腹腔鏡手術需要在腹膜后間隙高壓灌注CO2形成的空間內進行,如壓力過高,手術時間長,大量CO2彌散入血,超過肺呼吸排出的能力,可導致高碳酸血癥[2]。此時患者表現(xiàn)為呼吸深而慢,氧飽和度低于95%,血氣分析提示為呼吸性酸中毒。因此,需要在術后給低流量氧氣吸入,以促進CO2排出。本組患者由于術后常規(guī)予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氧流量控制在2-4升/分,持續(xù)24小時以上,未發(fā)生該并發(fā)癥。

3.8 皮下氣腫:為腔鏡手術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術后3-5天可自行吸收,極少數患者氣腫可延及頸面部,出現(xiàn)后做好心理護理及解釋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

4 小結

腹腔鏡手術有創(chuàng)傷少、恢復快、并發(fā)癥相對少等優(yōu)勢,是目前外科手術的方向?,F(xiàn)在該手術方式已成為腎上腺外科手術的“金標準”。但在該手術開展早期,由于術者經驗不足。仍然可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而作為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此類疾病的病理生理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知曉后腹腔鏡腎上腺手術的特點和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明確護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做到術后觀察細心、嚴密,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護理問題,減少手術風險和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每位患者能順利康復出院。

參考文獻

第9篇:腎上腺腫瘤范文

【關鍵詞】甲狀腺腫瘤手術;喉返神經損傷;甲狀旁腺損傷;預防

甲狀腺腫瘤手術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較為常見,手術過程中難點在于對甲狀旁腺、喉返神經的保護,以降低飲食嗆咳、聲音嘶啞、不能發(fā)高音、手足抽搐或麻木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制定一種有效且科學的手術方法加以預防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1]。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均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劃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術式,觀察組行環(huán)甲間隙入路喉返神經暴露術,回顧兩組臨床資料,現(xiàn)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80例,男9例,女71例,年齡31~72歲,平均(459±23)歲。結節(jié)性雙側甲狀腺腫、甲狀腺癌37例,單側36例,其他7例。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40例在與甲狀腺腺體處貼近的位置切斷并結扎甲狀腺下動脈前、后分支,喉返神經不暴露,保留甲狀腺后包膜,直接完成甲狀腺葉次或全切除術。觀察組甲狀腺從環(huán)甲間隙即開始暴露和解剖,暴露喉返神經,完成甲狀腺腺葉的切除。具體實施步驟如上:頸部皮膚常規(guī)切開,左右?guī)罴∽灶i白線分開,甲狀腺暴露,對甲狀腺靜脈行結扎操作,向下側拉甲狀腺,甲狀腺上極應用直角鉗向外下側拉,在環(huán)甲肌間與甲狀腺上級形成術野即環(huán)甲間隙,經此區(qū)域血管行電凝或結扎。識別喉上神經外側支后,與上級分離并加強保護,并識別上甲狀旁腺,順時針翻轉甲狀腺峽部,找出甲狀腺峽部平面,上提,手術順時針從甲狀腺下極向上進行。或找出下甲狀旁腺,自甲狀腺上分離,對甲狀腺血管進行結扎,并尋找喉返神經,可在甲狀腺峽部夾一血管鉗,利于喉返神經的查找。喉返神經可運用甲狀腺脫帽手術從甲狀腺上分離,安全分離上甲狀旁腺,將甲狀腺峽部切斷,切除腺葉,即獲得清晰的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2]。

13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 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2結果

觀察組喉返神經損傷1例,以術后次日聲音出現(xiàn)撕啞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行3個月隨訪觀察后呈正?;謴?,無甲狀旁腺損傷;對照組喉返神經損傷3例,占75%,甲狀旁腺損傷2例,占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研究顯示,在峽部切除術及甲狀腺葉切除術中,對甲狀腺下動、靜脈處理前,先對神經區(qū)解剖,將喉返神經暴露,將30名,再對甲狀腺上、下級進行處理,可使喉返神經損傷率顯著減少。解剖神經區(qū)手術均在直視下完成,以對神經區(qū)加以保護。故,為對喉返神經損傷進行預防,先將其處于暴露狀態(tài)下,加強防護,手術在直視下完成。對喉返神經進行解剖的過程,為易損傷喉返神經的過程,喉返神經暴露以減少損傷機會為目的。需加強喉返神經解剖的了解,并掌握經解剖變異,術中注意喉返神經與甲狀腺下動脈的關系。避免喉返神經在術中損傷,可緊貼腺體,在對甲狀腺上極分離時,對甲狀腺上動、靜脈行結扎操作。對甲狀腺下極進行分離時,先找出并暴露喉返神經,予以保護,再對甲狀腺下動、靜脈進行處理。同時,甲狀腺有較豐富的血供,需嚴密止血,術野保持清晰,以對神經和血管識別,降低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的損傷率。離斷甲狀腺上極后,防止過度向下有所突破拉,以免于環(huán)甲肌下緣入喉處,損傷喉返神經。甲狀腺部分切除后,注意不要過深縫合殘余甲狀腺組織,以減少神經誤扎[3]。

甲狀腺手術中,大量研究證實,環(huán)甲間隙為手術較理想的開始點,可在對喉上神經外側支未造成損傷的前提下,將甲狀腺上極血管安全可靠的結扎,且上甲狀旁腺較易找到,進而降低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的損傷率[4]。結合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喉返神經損傷1例,以術后次日聲音出現(xiàn)嘶啞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行3個月隨訪觀察后呈正?;謴停瑹o甲狀旁腺損傷;對照組喉返神經損傷3例,占75%,甲狀旁腺損傷2例,占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甲狀腺腫瘤時,采用環(huán)甲間隙入路,暴露喉返神經的方式開展手術,可降低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損傷率,起到較理想的預防損傷的作用,值得在臨床廣泛開展應用。

參考文獻

[1]金善恩,盧仙球,郭滔,等 甲狀腺腫瘤手術時喉返神經損傷的預防. 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9): 917918.

[2]李權忠 全程顯露喉返神經在甲狀腺腫瘤手術中的應用體會.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0,(2): 9151.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