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學前兒童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前兒童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前兒童教育

第1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論文摘要:我國是一個極度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而傳統家訓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流傳下來的家庭教育文獻。時展了,技術進步了,當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再去看待這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無疑是對學前兒童教育又一次的精神洗禮。

一、概述

家訓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形式,是我國古代家庭、家族長輩為教育子孫而專門撰寫的文獻。家訓這種教育形式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文獻的種類和文體格式非常豐富。所謂學前兒童教育,是指兒童在未入小學讀書以前,促使兒童知識、智力、體質、品德諸方面盡早得到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我國傳統的家訓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如:胎期教育、品德教育、認知教育、技能教育等,這些教育思想流傳至今,為我們的學前兒童教育提供了范本,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二、傳統家訓中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

(一)胎教思想

1.重視胎教理念

傳統的的胎教理論和實踐都很豐富,相傳周文王能夠成為一代明君,是他的母親太任成功胎教的結果;其孫成王的胎教也是非常講究;后來的亞圣孟子的母親也繼承了傳統的胎教理念。他們強調的主要是孕婦所生活的外界環(huán)境因素,如: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事實證明這種理念對胎兒的正常成長有著顯著的作用。

2.重視胎教方法

傳統的家訓文化不僅從理論上論證了胎教的必要性,也提出了很多胎教的方法。西漢賈誼在《新書》中專設“胎教”一章,提出婦女懷胎后要“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獨處不倨,雖怒不罵”;劉向也在《列女傳》中提到胎兒能夠通過母體感應外界,因此孕婦應盡量避免給胎兒不良的刺激,要保持身心愉悅;最先在家訓中系統闡述胎教理念的是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并將“教子篇”作為首篇,開門見山的提出了應為孕婦提供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摒棄了先前胎教中極端的講究,方法更加切合實際。

(二)品德教育思想

1.重視家庭關系

傳統家訓最看重的是“孝”,認為“孝”不僅是人的行為的根本法則,更是維系家庭的感情紐帶。孝有兩層涵義:一是家庭血脈的延續(xù)。俗語說“不孝有三,元后為大”正是這個意思。二是要敬養(yǎng)父母。兒女要盡家庭義務和責任,不止要在物質上滿足長輩,更要有精神上的敬愛,這種精神在兒童讀物《三字經》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另外,與同輩之間的兄弟姐妹之情也是傳統家訓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對于鞏固整個家族起著重要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小細胞,只有家庭和諧了,整個社會才會穩(wěn)定。學前兒童在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里成長,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必然會為以后正確處理家庭關系打好基礎。

2.重視自我修身

在傳統家訓中首先提到了立志教育,對于孩子來說,從小立下目標往往對他以后的人生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要培養(yǎng)學前兒童自強自立的精神,過于的寵愛只會讓他更依賴別人。其次,傳統家訓文化提倡以儉養(yǎng)德,從小培養(yǎng)子女的節(jié)儉意識。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支出,又可以修身養(yǎng)德。再次,傳統家訓中還提到了要誠信。中華民族素來就有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事君莫如忠,事親莫如孝,朋友莫如信,修身莫如禮,汝哉莫勉之”主張要誠實待人、言行一致,這在任何行業(yè)、任何階層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學前兒童教育中,同樣要教導孩子不要撒謊,真實的對待身邊的朋友,不要虛情假意。

(三)認知教育思想

1.重視語言發(fā)展

在《顏氏家訓》中提出,要對兒童進行專門的言語教學。在這一階段主要由母親對兒童進行言語教學,因為嬰兒出生后,母親與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母親的日常言語會影響孩子這一階段的語言學習;根據地區(qū)方言的不同,兒童習得的語言種類也會不同。因此,父母日常的交談語言和交談氛圍要適合兒童學習,在兒童面前避免一些粗俗的語言;家庭語言環(huán)境盡量與日后兒童進行學校教育時的語言環(huán)境一致,便于以后兒童的語言發(fā)展。

2.重視識字閱讀

首先,這一階段的兒童對任何知識都感到好奇,對于兒童提出的各種問題要適當給予回答,養(yǎng)成孩子好問的好習慣,不要因為孩子太小搪塞他們,打擊孩子積極性。其次,學習要勤奮而且要持之以恒。古代有很多關于教子勸學的格言、傳說故事、家書家訓等,在《三字經》里體現尤甚。再次,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兒童在關鍵階段閱讀書籍會對一生的智力開發(fā)發(fā)揮重要作用。即使早期階段,兒童識字受限,也要通過多讀讓他多聽來增長知識,而且養(yǎng)成兒童愛護書籍的好習慣,不要隨便撕書,亂寫亂畫。早期的識字閱讀對兒童的感官訓練和記憶開發(fā)作用顯著。

(四)生活技能教育思想

1.重視日常養(yǎng)生

兒童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健康的身體做基礎。傳統家訓中提到要培養(yǎng)兒童樹立一個正確的生命觀。顏之推對人的生命價值作了系統的論述,“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茍惜。”母親十月懷胎,給予自己生命,應該珍惜。這個時期的兒童從泛靈論逐漸發(fā)展到客體守恒,應讓其明白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存價值,要博愛。另外,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tài)是分不開的,在培育兒童良好性格養(yǎng)成時就應注意戒驕戒躁,保持平常心。現在的兒童過于嬌慣,脾氣暴躁,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方面都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家長過于重視日常生活條件的改善而忽略了兒童精神方面的教育,在行為習慣和性格養(yǎng)成方面要學習傳統家訓中的養(yǎng)生教育思想。

第2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關鍵詞】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認識

作為描述及揭示事物存在方式的數學,是反映事物和事物之間關系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學前兒童進行適當的滲透,能夠促進兒童加深對世界的理解,理解建立在人們頭腦當中的抽象關系,從而為兒童提供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思想。怎樣才能有效對學前兒童進行數學教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學前兒童數學思想方法的獲取

對兒童的數學教育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數學又會給學前兒童的未來帶來一些什么?筆者認為,對學前兒童進行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遷移和構建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數學能力確是個體發(fā)展的必需,能夠保證學生們將來可以進行更有效的學習。數學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但個體所具備的遷移及構建知識的能力是一定的,如果學生能夠具備較好的數學能力,就可以在學習上具有較大的發(fā)展。

一直以來,對學前兒童的數學教育都有著比較嚴重的重知識、輕思想方法的傾向,過分的重視數學的邏輯性、抽象性,讓數學自成體系,不重視建立數學同兒童之間的關系,導致學前兒童的數學教育在內容上比較龐雜,形式上比較單調,重復性非常強。例如基數的內容是2的形成、3的形成等等,形狀的內容則為認識正方形、三角形等等。事實上,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整體性,有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特征,如果兒童可以找到數學的規(guī)律,那么很容易就能學會大部分數學知識。而兒童的探索規(guī)律、發(fā)現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及應用規(guī)律的整個過程就是數學思想方法形成過程,如果沒有科學的數學思想方法,那么學前數學教育就會造成兒童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片段的、孤立的、僵化的。數學是一門有規(guī)律的學科,如果兒童剛開始接觸數學就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那么就不會對數學產生興趣,教學意義也就失去了。

二、積極建立探索式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兒童對事物的認識要經歷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低級到高級、從感性到理性的一個過程,該過程通常都是在兒童進行自主操作及活動當中來實現的,活動是主體意識發(fā)生的一個根本,在活動當中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探索。如果沒有相應的探索活動,那么兒童學會的知識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更不用提創(chuàng)新能力了。只有在相應的探索學習活動當中,兒童們才會充分體驗到學習數學所獨有的樂趣,進而激發(fā)學前兒童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在探索中進行學習,兒童們就會逐漸生出一雙學習數學的“慧眼”,能夠在相應的學習活動中發(fā)現相應的問題,然后提出問題,并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及策略進行解決。從而真正實現數學教育的目的,讓學前兒童真正體會到數學的魅力,進而喜歡上數學。

要想建立有效的探索式學習方式,應從這樣幾方面入手。第一,創(chuàng)設出內容豐富的數學情境。在真實的情境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從而積極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在開商店這種游戲當中,兒童在擺放貨品的時候怎樣才能更加美觀、整齊、方便人們的拿?。ㄅ判颍凑帐裁垂δ軘[放相應的物品(歸類)、一共賣出了多少東西、收了多少錢(統計、對應)等等,都蘊含了一定的數學知識。第二,不能為兒童提供現成的數學模型或者結論,必須讓學生進行討論、嘗試、想象和發(fā)展,因為在教學當中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有效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開商店這個游戲當中,過去教師們一般都是在活動完成以后對相應的數學問題進行演示、講解及總結,就算讓兒童進行討論,時間也非常短,所以在兒童的注意力還在我喜歡這樣擺放、不喜歡他那樣擺放的表層問題的時候,教師就已經告訴學生要怎樣擺放及這樣擺放的原因了。在學前兒童的嚴重,教師無論說什么都是對的,所以非常習慣依賴教師來獲取現成知識,而教師這么做則相信教學活動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知識,另外教師有完成的活動模型,生怕既定的教學順序打亂。但事實上,這種教學方式只能讓一些比較好的教學活動停留在表面,不能有效促進兒童的創(chuàng)新思維,阻礙兒童能力的發(fā)展。要想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過探索式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努力引導兒童自己對問題進行逐步深化,進而升華知識,只有這樣,在上述的擺商品中我是這么擺的(是什么),就會變成我這么擺的原因(為什么),另外,教師一定不要著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答案,最好讓兒童自己去參觀一下商店當中物品的擺放,這樣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我探索、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三、將教學同生活進行緊密聯系

數學知識是在現實當中抽象而來的,在生活當中隨處都含有數學。例如玩具的歸類?去幼兒園的時間?食品的分發(fā)?路邊共有幾輛車?怎樣搭積木等等,兒童可以在生活當中隨時捕捉到數學的影子,而他們對于數學的感知正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

將學前數學教育同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具有這樣幾方面的意義,首先,幫助兒童構建起完整的、連續(xù)的數學知識體系。實際的生活是連續(xù)的,兒童的學習過程也是日積月累、從量變轉變?yōu)橘|變。將生活和數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兒童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同化及順應,進而發(fā)展兒童的認知結構。例如認識形狀的時候,如果要兒童在一堆材料當中找到某種形狀的特征比較困難,有些兒童根本做不到。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拿出一張沒有車輪的汽車圖片,然后讓學生找到合適的形狀進行填充,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其次,能夠有效激發(fā)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實踐證明,那些比較貼近兒童生活的教學內容非常受學生喜歡,因為這些內容自然、生動。例如進行“烹飪”活動的時候,兒童自然就會遇到按照人數來擺放的碗筷、分配的食物,按照食物的性質來選擇相應的器皿,食物形狀、數量等等問題,然后根據自身經驗參與到活動當中。

第3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學前兒童科學的實質是對學前兒童進行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yǎng)?!敖逃嫦蚴澜纾嫦蛭磥??!?,為了提高全民素質,教育應從早期開展進行,以適應和推動我國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改革的需要和發(fā)展,全面貫徹《學前兒童教育發(fā)展綱要》。方針政策的實施,目前在城鎮(zhèn)很容易普及。但在農村,特別是條件很差的區(qū)域,實施的難度相當大,導致了農村大量的學前兒童失學。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誤不能誤教育”“少年強,則國強”學前教育未能得到很好的實施,少年能強起來嗎?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農村兒童所占全國比例之大,而現有留守兒童在農村也是占很大的比例,這對我國“提高全民整體素質”將提出巨大的挑戰(zhàn)。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教育的啟蒙,是科學興趣的培養(yǎng),也是學習興趣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為了促進農村學前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為達到教育的目標,在農村實施科學教育勢在必行,特別是比較偏遠的山區(qū),在農村實施學前科學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幼兒科學教育促進幼兒認知的發(fā)展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幼兒是通過與環(huán)境中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和形成概念的。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不斷地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比如,讓幼兒感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變化;體驗雨天與晴天的天氣現象的不同;碰觸繽紛多彩的動植物世界等??茖W教育活動使幼兒的眼界源源不斷的得到開拓;使幼兒認知結構趨于豐富和完善;使他們的認識不斷從感性向理性升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不僅引導幼兒掌握科學知識,而且要引導幼兒經歷科學發(fā)展的過程,即觀察、分析、比較、分類、概括、實驗等過程。在教師設計的科學活動中,幼兒學習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在廣泛接觸自然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這為其思維的發(fā)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如認識物體的彈性,幼兒是通過教師備好的材料(如皮球、彈性玩具、橡皮繩等)進行操作和探索,才發(fā)現其中的秘密。在認知了物體彈性后,教師啟發(fā)幼兒思考生活中其他具有彈性的東西,幼兒會想到氣球、媽媽的臉蛋、沙發(fā)、枕頭等。此過程中,幼兒迅速打開思維的大門進行充分的思維聯想。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也學習對物體進行分類,形成初步的分類概念。例如,認識雞、鴨、鵝之后,幼兒會通過他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功能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從而形成“家禽”的概念。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在操作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尋找答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的好奇心不斷被激起,又不斷地得到滿足。不僅使幼兒獲得了豐富的科學知識與經驗,而且學習了認識世界的方法。在農村,雖然自然物質資源很豐富,但缺乏大人的有意性指導,他們就會視而不見,當然就不會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就沒有他們的探索欲望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他們的對周圍的事物、環(huán)境漠然處之,顯然就沒有認知水平的提高。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促進幼兒情感的發(fā)展

幼兒科學教育在豐富幼兒科學知識各經驗的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茖W教育向幼兒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聲音、色彩、以及事物相關的變化等,都能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將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對科學奧秘的好奇,對大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賞,對操作探索的滿足感,對獲得知識的成功感等。例如,在探索“磁鐵的奧秘”時,如發(fā)給幼兒幾塊磁鐵和各種各樣的鐵制品、塑料的制品、陶瓷制品,讓他們自己擺弄,幼兒積極性很高,很快津津有味地玩起來了,許多孩子為自己的發(fā)現興奮不已:鐵制品能吸起來,不是鐵制品就吸不起來,飽嘗發(fā)現的快樂。豐富情感體驗有利于幼兒逐步形成穩(wěn)定、持久的情緒情感和活潑開朗的性格。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當然,在活動中幼兒也會經受一定的困難和挫折,但經過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一旦戰(zhàn)勝了困難,獲得了成功,他們所獲得的成就感,就會滋養(yǎng)出一種蓬勃向上的探索精神,并成為下一次探索的動力。另一方面,幼兒園科學教育也助于消除幼兒的消極情感。如幼兒接觸和認識大自然時,對大自然產生親近感,對生物有仁愛之心,這種愛心便是長大后形成的道德感的必要基礎。幼兒害怕某些動物和自然現象,其重要原因是由于缺少對這些動物和現象的認識。比如獅子、老虎等動物是孩子最害怕的,但在認識了動物世界后,幼兒懂得人類應該和動物和平相處,從而培養(yǎng)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農村,為了生活,青年夫婦大多數把小孩生下后就雙雙南下打工,把還嗷嗷待唷的幼兒放在家中,陪伴在他們身邊的一群隔代的老人,因為年老和知識缺乏的問題,不說情感方面的培養(yǎng),就連最簡單的成長培養(yǎng)教育都缺乏有意性。長此以往,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伴隨他們的是將是心靈的枯竭,造成他們青春不應有的許多事件就此發(fā)生,這也是造成這群孩子犯罪率高的主要因素。在幼兒園,特別是農村幼兒園,實施科學教育,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習慣,可以限制這方面的不就有的事件發(fā)生。

(三)幼兒科學教育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其心理過程的發(fā)展,也影響著兒童個性的形成。許多科學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這就為幼兒提供了與教師、同伴的相互交往,協調人際關系,互相交流的條件和機會。例如,在一次大班活動“神奇的力”中,教師分組向幼兒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引導幼兒玩這些玩具,有的人一個人玩,有的幾個人一起玩,玩過后,自由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幼兒之間形成和諧、友好、互相的關系,營造了一種互相討論、互相啟發(fā)、互相合作的學習氣氛。幼兒與教師、同伴一起觀察四季的變化,觀察自己在園地種的小苗慢慢長大;一起操作物體的沉浮實驗報告一起思考人們如何使自己涼快,怎樣才能使物體移動等。這方面的事例培養(yǎng)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認知發(fā)展是社會性的前提,幼兒除了在其他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學習社會行為規(guī)范外,在科學教育中也學習了守規(guī)則、和諧、合作、相互依賴等概念。如不能拿別的小朋友的實驗品,不妨礙別人的活動,更不能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愛惜玩具教具等。這些概念的獲得有利于幼兒學習并逐漸形成社會性的行為方式———愛護公共環(huán)境和公共利益。在農村,大多數小孩是老人在照顧,他們的成長過程屬于無意性,陪伴他們的主要是老人、孩子和小動物,本來就對周圍的事物缺乏興趣,還能談得上促進社會認知能力嗎?

(四)幼兒園科學教育有利于促進幼兒自信心、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充分的自信心和積極的自我概念是任何人都需要的良好品質,使人勇于步入現實世界,并懷著樂觀的期望迎接生活。自信心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來自于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在幼兒早期,對自己能力的良好感覺受成人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幼兒的內部感受。懷特曾說過:“無人能授予兒童有能力的體驗,誰也不能給予別人有能力的感受?!苯處熕茏龅?,只是為幼兒變得有能力提供許多機會。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正是給予幼兒這樣的機會,它允許幼兒自己決定使用什么方法,獨立地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去感知、操作和探索。一旦幼兒有所發(fā)現或成功地解決了某個問題,不僅為他帶來情感上的滿足和愉快,而且能使其感受到是用自己的行為所發(fā)現、所獲得的成功,從而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各種各樣的科學活動,給予不同能力的幼兒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顯示能力的可能性??茖W活動的實踐證實了學前兒童都可能在有趣的科學探索過程中有所發(fā)現,獲得成功,從而促進自信心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正處于創(chuàng)造力的萌芽期但是創(chuàng)造力又是一種最容易受壓制和挫折的能力,需要得到成人的保護、鼓勵和培養(yǎng)。幼兒科學教育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氣氛。廣泛的教育內容和豐富的物質材料,寬松、自由、可操作性強的科學活動,在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中起著重要作用。如幼兒設計的太空中房屋、能鉆透地球的汽車修理廠用蠟筆把紙涂滿就發(fā)明了“不濕紙”等都是表現出了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從前面幾點來看,大多數農村學前兒童的認知水平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yǎng),科學情感潰泛,就更談不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了,加之社會認知水平的欠缺,所以說促進他們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等于是空談,這樣的兒童進入初級教育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五)幼兒園科學教育為幼兒提供知識基礎。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獲得了有關自己身體的知識,認識了身體的各部分及其功能,從而更樂于接受健康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例如,幼兒掌握了鼻子的作用和鼻子容易受損傷的知識,就會很快克服摳鼻子的毛病;幼兒在認識蔬菜時了解到蔬菜具有營養(yǎng)價值,對身體有益,也樂于改掉挑食、偏食的習慣。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愉快的探索,可以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fā)育。幼兒園科學教育往往會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玩具、教具,面對這些可玩、可學的東西,幼兒往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愉快的心情,有益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溫度”這一常識時,教師會給幼兒準備實驗用的一杯熱水、冷水、一瓶紅墨水等,活動時幼兒根據教師的引導大膽操作,最后知道“溫度”這一常識,知道“冷、熱”的秘密。在此過程中,孩子們興致勃勃,積極、主動地去嘗試,體驗到了愉快的心情。在這種情緒狀態(tài)下,不僅使幼兒能夠感知事物美的特征,形成美感,而且使其注意力集中、想象豐富、思維靈活,促進智力發(fā)展。綜上所述幼兒科學教育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幼兒認知、情感態(tài)度、社會性、自信心、創(chuàng)造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發(fā)展。科學教育是教育的啟蒙,是其它領域的滲透,是科學興趣、學習興趣、行為習慣和終身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它不僅能讓幼兒形成初步的科學概念,而且能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求知欲,還會使他們耐心、細致地重復完成一個任務,使他們根據可靠的證據去辨別是非,糾正錯誤,學會機智地去尋找信息和幫助,尊重他人的意見等。所有這些良好的態(tài)度,都會使他們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求知態(tài)度奠定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幼兒科學教育與未來人才素質的培養(yǎng)緊密相連。在農村,前面我們講到大多數學前兒童缺乏認知、科學情感、社會認知水平和自信心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當然就不利于他們掌握科學知識,使他們逐漸成長成為無意性的兒童、青年,當然對社會就缺乏責任心,并將產生惡性循環(huán)。所以學前科學的開展在農村開展將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作為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重任。

二、結語

第4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關鍵詞: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原則;問題;舉措;分析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主要是針對那些在6歲之前因發(fā)展異常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針對學前特殊兒童進行的教育指的就是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在我國,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產業(yè)起步較晚,主要是國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較弱,而隨著我國幼兒出生數量的減少以及家庭對幼兒的重視程度提升,越來越多的學前特殊兒童開始尋求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改善當前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供不應求的現狀。

一、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原則

首先是全面性原則,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目的在于為存在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務,這就意味著不能單純的針對特殊兒童的弱項而放棄其他方面的教育。在保障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全面性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妥善處理教學與康復之間的關系、幼兒德智體美教育的關系、全面與個性發(fā)展的關系,特殊幼兒教育過程要兼顧常規(guī)教學還要考慮特殊的康復需求,同時也要像面對普通兒童一樣進行德智體美教育,促進兒童的綜合能力提升,最后還要鼓勵兒童在全面發(fā)展的同時發(fā)揚自身個性。

其次是個別化原則,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不同于普通兒童的學前教育,每個兒童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因此在制定教育任務指標時必須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進行設計,也就是針對兒童的個別情況制定教育計劃,這其中既要考慮到對幼兒的尊重,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給與足夠的教育指導,輔助其完成學前特殊教育。

第三是直觀性原則,在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期間,必須區(qū)別于普通的學前兒童教育,采取更為直觀的教育方式,比如利用其既得生活經驗和強烈的色彩對比等來吸引特殊兒童的注意力,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直觀教育時,必須考慮到特殊兒童自身的特點、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機構的特點和特殊兒童的家庭情況,綜合考慮來保障直觀性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是趣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使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充滿趣味,以引導特殊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特殊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學前特殊兒童教育主要采取組織興趣活動、設置特色教育環(huán)境和提供教育玩具等方式來提高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趣味性。

二、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現存問題

1.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

我國沒有專門系統的針對學前特殊教育的法律,有些零星的條款只是部分涉及特殊教育。而特殊教育立法是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強大助推劑,因此我國政府把特殊兒童教育置于整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先地位,努力推進、完善我國特殊教育的法制化進程。

2 缺乏家長支持

對于家庭而言,特殊兒童的存在使其既痛心又難以接受,從主觀上既想恢復特殊兒童的身體狀況,又因負面情緒不愿意讓其過多接觸社會,這樣的情緒不利于特殊兒童接受正規(guī)的學前教育,特殊兒童在長大后也更難以融入社會。

3 師資力量薄弱

無論普通幼兒園還是民辦的康復教育機構,從事學前特殊教育的教師主要來自幼兒師范專業(yè)。從我國目前的幼兒師資來看,即使有些教師接受過一定的特殊教育培訓,但與專業(yè)的教師相比,仍然相差甚遠。

三、改善我國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現狀舉措

1.規(guī)范特殊教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

從法律層面來看,針對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還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旨在通過強化法律責任來保障特殊兒童的學前教育權利。只有完善我國特殊教育的法制化進程,才能迅速提高我國殘疾兒童的入學率,切實解決當前現實中最緊迫也是最棘手的難題。

2.轉變家長觀念

家長與教師不斷地探討適合的教學方法與教育思想,提供孩子特殊需求的教學內容,發(fā)揮孩子的潛能。鼓勵家長讓孩子盡早接受專業(yè)的治療與安排,以提早進行學習與補救,并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融入居家生活中。幫助家長對融合教育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并了解其重要性。

3.培養(yǎng)師資隊伍

首先,加大師資培養(yǎng)力度,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少,加上各種原因的流失,當前特教師資遠滿足不了實際需要。其次,教師素質直接關系到學前特殊教育的質量。理順特殊教育師資培訓的管理體制,積極推進特殊教育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高等師范院校的特殊教育研究水平要盡快提高。

四、結語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是對我國平等教育理念最直觀的體現,在我國任何一名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包括特殊兒童,因此在學前特殊兒童教育領域的投入必須逐漸增大,從上述分析也可以看出,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在滿足特殊兒童基本教育需求的同時,還擔負著引導學前特殊兒童身體康復與接觸社會的責任與義務,這使得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壓力更大。無論是從社會關注、法律制度上,還是在資金投入與人才隊伍建設上,學前特殊兒童教育領域都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這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來實現。

參考文獻:

[1]周伶俐.特殊兒童的發(fā)現與培養(yǎng)――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J]. 新課程(教研). 2010(08)

第5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關鍵詞】學前兒童 先進教育 方式探析

一、幼兒學前啟蒙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特別是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并且試圖普及高中教育的大背景下,學前啟蒙教育的發(fā)展就顯得日益重要。學前教育是人們終生教育的奠基時期,它通過早期教育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潛能,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對于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的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就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情況,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幼兒學前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兒童將來對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對學前兒童發(fā)展年齡特征的研究表明,學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會化”的起始階段,是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基礎道德素質、世界觀和人生觀逐步形成的最佳時期。抓緊和抓好幼兒學前教育工作,夯實學前兒童的知識基礎,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對兒童的一生將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做好幼兒學前教育工作并不是個容易的工作,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耐心細致,因材施教,結合學前兒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術來做好學前兒童的教育工作。 由于廣大學前兒童的知識基礎淺薄,所以學前兒童教育,屬于啟蒙教育階段,其主要目的是讓學前兒童明白善與惡,對與錯、美與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學知識,為學前兒童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基礎。以前老師們對學前兒童的教學手段主要是通過在課堂上講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入課堂,或者通過一些音樂、掛圖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很多學前兒童的智力和見識大為提升,傳統的故事、掛圖等手段已經吊不起學生的胃口,所以傳統的教學手段必須與時俱進,進行革新?,F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及應用,促進了教育思想的飛躍和教育觀念的更新。從信息傳播以及教育傳播的發(fā)展過程,我們不難看出,教育內容的傳遞要依賴一定的傳播技術,而傳播技術水平對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教育技術的進步,無疑對教育的發(fā)展有著直接正向作用。

二、幼兒園要遵循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規(guī)范辦園行為

幼兒園必須依據《綱要》、《指南》等,把握教育教學的理念和目標任務,強化管理,帶領教師銘記“將教育回歸生活融入生命”的思路,思考“遠離自然的生活是不健康的生活,遠離田園的生活是令人焦慮和充滿壓抑的生活,沒有美感的心靈,就沒有健全的心靈;沒有對自然的熱愛之心,就沒有健康的人格”的問題,倡導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享受大自然,使幼兒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自覺地修正不足,主動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干預。在“玩的游戲”中讓幼兒的觀察、思維、想象、表達、動手、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初步培養(yǎng),形成幼兒鮮明的個性和獨特風格,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愉悅,促進幼兒的綜合素質,這才是我們幼教工作者要思考的嚴肅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標新立異和迎合家長。隨著各種媒介的發(fā)展,幼兒教師不再是幼兒獲取知識的唯一信息源,幼兒教師的權威意識也將逐漸失落。幼兒教師的職業(yè)將變得普通而平凡,幼兒教師角色的變化,并不是說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師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對幼兒教師角色的要求更高了。這個新的角色,使幼兒教師的職能更趨向多元化。首先,幼兒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在幼兒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及言傳身教、作為幼兒榜樣的角色沒有變化,而且應發(fā)揮得更好。其次,幼兒教師應逐漸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能力的引導者。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知識信息總量的增加,要求幼兒有更高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幼兒教師應加強對幼兒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幼兒逐漸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的知識的探索者和能力的進取者。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判斷幼兒的需要,幫助和指導幼兒學習。廣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滿足于書本上的知識和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而是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隨著以通信技術、視頻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興起、凝聚著現代傳播技術的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不斷涌現,人們開始借助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等理論來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利用問題?,F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以實現擴大教育規(guī)模、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教育改革為目標。現代教學傳播媒體的應用促成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人們對于許多教育教學問題的新思考。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現代教育技術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 現代教育技術教材具有多媒體的特點:這些教材有幻燈片、投影片、無聲電影片等視覺教材;有錄音帶、唱片、CD片等聽覺教材;有電視片、有聲電影片、激光視盤、計算機教學軟件等視聽結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這些教材主要是用圖像和聲音來表現教育教學內容,并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觀其形、感之色、聞其聲,使教學生動活潑,提高廣大學前兒童認識與記憶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作為幼兒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幼兒教師也應該成為幼兒多媒體教學軟件和舞蹈、游戲的設計者、制作者,成為幼兒教學工作的研究者,成為終身不斷學習幼教知識的學習者。

幼兒教師在實際的幼兒園啟蒙教學中要高度的重視啟蒙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掌握和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因為幼兒學前教育的質量主要表現在幼兒學前教育過程的質量水平方面。此外,學前教育的質量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如何推進和幼兒教師的實踐智慧如何優(yōu)化等問題還需要廣大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奮斗。

參考文獻:

[1]張愛紅. 幼兒學前教育教學中常見問題和對策研究[J].問題研究,2013(137)

[2]潘晴.幼兒園“雙語教育”的爭議[J].好家長,2011(10)

第6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留守學前兒童;學前教育

自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經濟的轉型,農村勞動力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guī)模向城市與沿海發(fā)達地區(qū)轉移。毋庸置疑,農民工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們留在農村老家的孩子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下面,我就留守學前兒童問題談一些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一、留守學前兒童的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留守學前兒童,即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留守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六周歲以下的未入小學的兒童。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外出打工的年輕父母多數選擇將年幼的子女留在老家。父母讓幼兒“留守”老家出于多重考慮:(1)家庭開源節(jié)流的必要之舉。(2)父母務工無法看管幼兒,而家有閑散人員。(3)父母留戀城市的工作和生活。(4)父母追求婚姻生活的穩(wěn)定與質量。(5)主觀忽視孩子的早期生活與教育。(6)出于對孩子的多種考慮。

二、留守學前兒童的成長狀況

1.留守學前兒童的生活狀況

很多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烹調不懂得營養(yǎng)搭配,只是滿足于讓孩子吃飽,其實農村留守兒童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不能保證身體所需營養(yǎng)及時充足的補給,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2.留守學前兒童的教育狀況

我們常說:“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笨墒寝r村留守兒童起跑線上的教育――學前教育卻比較薄弱。一方面,部分兒童沒有條件接受正規(guī)的學前教育,以致接受小學教育的基礎較差;另一方面,即使進了幼兒園的留守兒童,因為祖輩對其學習幫助不大,部分兒童的成績仍不理想。這些兒童可能逐步失去信心、失去學習興趣,埋下今后輟學的隱患。

3.留守學前兒童的心理狀況

留守學前兒童一般由祖輩或父母的親人朋友照顧,這就造成了兒童的“情感缺失”“情感饑餓”,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從而造成事實上的“單親家庭”與“隔代教育”,這些兒童長期缺少父母的愛,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問題,進而表現在行為上:(1)性格孤僻,情感冷漠。(2)脾氣易爆、沖動、易怒。(3)內心封閉,情緒低落,缺乏愛心和主動交流。(4)缺乏安全感和責任感。(5)缺乏道德感和抗誘惑能力,有撒謊欺騙行為。

三、農村留守學前兒童與成長中諸種問題的成因分析

1.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不夠,經費投入少

我國還未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農村鄉(xiāng)鎮(zhèn)政府教育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低于城區(qū),投入更少,所以農村幼兒園不僅數量少,而且辦學質量普遍較差。由于很多村沒有幼兒園,多數學前兒童不得不到距家很遠的中心幼兒園學習,考慮到安全和學費等因素,部分留守學前兒童的家長則放棄孩子接受正規(guī)學前教育的機會。

2.學前教育觀念落后

在農村,舊的教育觀念仍占統治地位。有些父母認為,學前教育不影響大局,趁孩子小,兩人外出打工多掙點錢,又能相互照應,等到兒童上小學時再留一方在家管教孩子。有的幼兒教師認為,學前教育就是照看孩子,是教孩子讀拼音、寫漢字和算術,沒有使孩子全面健康發(fā)展的意識。

除此之外,農村留守學前兒童與成長中還存在著學費偏高、溺愛多于管教、心理開導欠缺、生活質量較低等諸多問題。

四、解決農村留守學前兒童教育與成長中諸問題的基本對策

1.政府與社會各界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學前兒童的教育的重視程度

我國是發(fā)展中的農業(yè)國,農村的學前教育是提高人口質量的奠基時期,對農村學前教育的培養(yǎng)能提高當地中小學教育的質量,因此各級地方政府要重視農村的學前教育,重視留守學前兒童的教育。

2.強化監(jiān)護意識,確保家庭教育的力量

我國目前缺乏嚴格和完整的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進行約束,有些父母就用金錢和物質代替對子女的監(jiān)護。所以,應加大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力度,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各項權利。

3.增強對留守兒童的親情關愛

親情缺失是留守兒童產生孤僻、感情冷漠的主要原因。對留守兒童家長要給予親情關懷。不管什么時候,不要忘記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讓他們生活在充滿愛的陽關里。

4.更新觀念提高水平

家庭教育是伴隨人一生的終身教育,與生俱來的天然性親子溝通的情感性、潛移默化的滲透性,決定了在人的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民工子弟幼兒園,發(fā)展村級幼兒園,逐漸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等等,這些都有助于解決農村留守學前兒童的教育與成長中存在的問題。

總之,在目前無法改變這一親子分離的現實條件下,只能迫切需要每一位家長提高責任意識,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留守學前兒童多一份關愛!

參考文獻:

第7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關鍵詞】學前兒童;生命教育;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2)07/08-0018-03

一、問題的提出

“生命教育”理念由美國學者華特士于1968年提出,倡導人們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斷提升生命質量,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這一教育理念一經提出就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幼兒在進入小學之前會通過多種途徑對生命形成特定的觀念?!?〕這些觀念在日后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幼兒對生命的態(tài)度和其生命的質量。因此,學前兒童同樣需要生命教育。

學前兒童生命教育是幫助幼兒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 提高自我保護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當前的學前兒童教育對生命價值本身缺乏應有的關注,許多幼教工作者對生命的理解也較片面,難以促使幼兒形成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的積極情感。〔4〕目前我國大陸有關學前兒童生命教育的研究非常少,已有的研究也缺乏系統性,尚未建立起操作性較強的課程體系,從事學前兒童生命教育的幼教工作者在實踐中常出現無所適從的情況。因此,設計一套操作性強且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生命教育課程,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嘗試從課程目標、內容、實施及評價等方面對學前兒童生命教育課程進行初步探討。

二、課程目標

(一)學前兒童生命教育課程總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所以,幼兒園生命教育就是要確保幼兒自然生命的安全與健康、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為幼兒創(chuàng)造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以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生命教育課程的內容包括認識生命、保護生命、體驗生命、珍惜生命和發(fā)展生命等方面?!?〕對應的學前兒童生命教育課程的目標可以表述為:引導幼兒認識生命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幫助幼兒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和保健技能,讓幼兒體驗到生命的珍貴、美好與平等,從而形成敬畏生命、關愛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意識和情感。

(二)學前兒童生命教育的年齡階段目標

1.小班

(1)對待自己方面:認識身體的基本部位及功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衛(wèi)生習慣,積極參加各項運動;保持積極情緒,體驗和享受生活的快樂與美好。(2)對待他人方面:接納并喜愛他人,樂于與人交流,享受集體生活的樂趣。(3)對待自然方面:喜愛大自然,喜愛動植物,了解它們的基本成長規(guī)律、生活習性和相關特征,并有保護動植物的意識。

2.中班

(1)對待自己方面:認識、了解身體的內部器官和功能,有自我保護和保健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參加運動,并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能識別基本的情緒,掌握調整不良情緒的基本方法。(2)對待他人方面:了解和關心身邊的人,能很好地與他人相處,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3)對待自然方面:熱愛大自然,喜歡觀察了解身邊的動植物,有保護自然的意識,有探索自然的興趣。

3.大班

(1)對待自己方面:認識生命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其他生命與自己的關系;有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和保健方法;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擁有健康積極的生命態(tài)度。(2)對待他人方面:掌握與人交往的基本策略,認識不同職業(yè)的人的價值及其與自己的關系;尊重他人,關愛他人,有初步的社會責任感。(3)對待自然方面:了解動植物成長和變化的規(guī)律,知道它們與人類的關系,有保護、關愛動植物的意識,并了解如何保護、照顧動植物;熱愛大自然,有探索自然的興趣和基本能力;欣賞所有生命的美,初步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追求高質量生命的意識。

三、課程內容

生命大體可分為人的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命兩大類,前者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后者主要指動植物的生命。人的生命又可細分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會生命等不同層次,每個層次具有不同的內涵和價值。生命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應遵循整體性和層次性原則,堅持合目的性、基礎性、價值性、發(fā)展適宜性、興趣性和直接經驗性等原則?!?〕應以幼兒的生命為中心,圍繞引導幼兒認識生命、敬畏生命、關愛生命、珍惜生命和發(fā)展生命等來組織課程內容。

(一)生命與自我

初步認識自我生命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點,知道自我生命的來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了解基本的營養(yǎng)、保健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清潔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學會自我保護和保健方法,了解運動鍛煉對身體成長的意義,掌握基本的走、跑、跳、投擲、攀登等技能,喜歡并積極參與各項運動;接納并喜歡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樂于體驗生活,初步形成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品質;有學習榜樣,有初步的人生理想。

(二)生命與他人、社會

了解、掌握自我生命與他人、社會的聯系,包括:他人生命的特點、規(guī)律和價值;與他人交往、相處的策略和方法;他人生命與自己的關系,對他人、社會應有的責任、態(tài)度和情感。

(三)生命與自然

第8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關鍵詞】多元化,創(chuàng)造性,分層性

一、前言

近年來,兒童成長受國家和父母對的重視度不斷增長,尤其是兒童教育問題。為什么兒童教育受到如此重視,古人云“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兒童時期是形成性格和許多能力的的關鍵時期,易受外界刺激影響,學前教育是為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而兒童玩具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是兒童必不可少的消費品,占家庭支出的比重越來越高。如何將玩具與兒童教育結合起來,發(fā)揮玩具的多功能作用成了家長和玩具商共同的關注點。

二、重視兒童玩具教育功能的原因

1、玩具和游戲在兒童的生活構成中比重大

兒童對外物的感知主要通過對物體的觀察、觸摸、擺弄,來啟發(fā)智力、認識世界。而玩具具有豐富的顏色、動聽的聲音、別致的造型、靈巧的動作、和各種各樣的功能能引發(fā)兒童的好奇和關注,激發(fā)兒童對其把玩的興趣,迎合兒童對物體進行擺弄操作的喜好和欲望,從而帶動其動手動腦,促進其認識世界。

兒童的許多認知和技能是在游戲的輕松環(huán)境下獲得的,玩具不僅充當了兒童的親密玩伴,也是兒童的教科書。因為玩具的種類和玩法的多樣化特征極大地吸引著兒童的注意,占據了兒童成長的很大部分時間,是兒童的主導活動,兒童的許多腦力活動和肢體活動都是圍繞玩具進行。因此寓教于玩,發(fā)揮玩具的教育功能是滿足兒童的興趣需要和家長對兒童教育需要的最佳選擇!

2、兒童階段的教育對人的一生有著重大意義

兒童從出生到六歲之間是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身體和大腦都在這段時間迅速發(fā)育,這些發(fā)育以受到充分的刺激為基礎,而自由開放的游戲和豐富多彩的玩具都為學前兒童提供了足夠的刺激,使學前兒童的大腦和身體的各個器官在這些刺激中迅速發(fā)展。具體而言,游戲和玩具可調動兒童腦神經高度活動,刺激大腦細胞快速分裂,提升兒童的認知能力;可引發(fā)兒童的強烈好奇心,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可增加兒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排遣兒童的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可帶動伙伴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發(fā)展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

三、優(yōu)化設計,發(fā)揮學前兒童玩具的教育功能

1、挖掘玩具的多元化功能,發(fā)揮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F代玩具相對傳統玩具來說,功能更具多樣化特征,不僅具有傳統的娛樂功能具有教育、健身、甚至治療等多種功能。這種發(fā)展趨勢要求設計師充分了解消費者的潛在的需要,不斷汲取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開闊玩具的設計思路,豐富設計題材,進一步拓展玩具的應用功能,創(chuàng)造出消費者更滿意的玩具產品。據此,在設計元素的考慮上,設計者應當更加全面,發(fā)揮玩具的多元化教育功能。包括情境模擬的帶入,將生活中的場景帶入到玩具的體驗中,增強兒童的認知能力;感官體驗的帶入,通過肢體的參與接觸使兒童得到一種體驗和機能鍛煉;探索發(fā)現的帶入,讓兒童在觀察感知的過程中間接理解玩具的科學原理,增加兒童的趣味性并提升其探索發(fā)現能力;腦力發(fā)散的帶入,設計者在玩具玩法上提供想象和創(chuàng)新空間,鼓勵兒童的個性發(fā)展和思維創(chuàng)新;藝術感染力帶入,通過對玩具聲、色、形、材等的組合構造,提升玩具對兒童藝術欣賞的感染力。

2、把握兒童成長的感知過程,體現玩具設計的分層性。教育應當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而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應當在考慮遺傳因素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實現良好效果。因此應當在分析學前兒童發(fā)育的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探討利用玩具發(fā)展學前教育的可行性和設計要求。根據蒙臺梭利教育法的觀點,兒童時期是人類對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比較敏感的時期,這一時期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最容易受影響,六歲之前是兒童的感官、動作和語言的敏感期,一歲半到四歲期間是兒童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這一時期兒童易對細微事物產生興趣。兩歲半到六歲期間是兒童的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據此,因時制宜,有的放矢地在不同成長期對兒童施以正確的教育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錯過最佳時期,可能付出幾倍的努力也達不到這種效果。

3、將玩具設計建立在一定深廣度的理念積淀下。純粹的玩具制造時代已經不合時宜,在玩具的生產方面,中國應當從“玩具制造”發(fā)展為“玩具創(chuàng)造”,賦予玩具教育功能、社會價值、創(chuàng)新思維和藝術內涵才是玩具業(yè)長足發(fā)展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而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玩具的設計必須建立在一定水平的理念積淀下。設計者必須對教育學、心理學、藝術美學、科學原理、社會學等方面有所研究,廣泛涉略雜志書籍,搜集相關信息、分析相關資料,善于提出假設,加以驗證,進行事物和知識間的廣泛聯系和思考,作好研究工作,打牢理論基礎。

4、以實踐結果為指導,改進玩具設計的教學效果。創(chuàng)造源于實踐,離開實踐,創(chuàng)造無從談起。放在兒童教育上,這種觀點通過游戲活動促進了兒童創(chuàng)造性的提高來體現,這是因為游戲的豐富性和刺激性,為創(chuàng)造性提供了驅動力。而對玩具設計者來說,將玩具成品投入使用,通過統計歸納行業(yè)專家、玩具消費者對玩具設計的建議,收集第一手資料和信息,進行玩具使用的后續(xù)調研總結,通過玩具對兒童影響的調查分析的結果反饋來針對性地完善玩具設計理念,從而進一步提升玩具的教學效果的過程,是一種科學的設證過程。這一過程是將理論化為實踐,又從實踐中得到新的理論的改進完善過程,能從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轉化中不斷總結出學前兒童教育規(guī)律,并不斷為玩具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思路,不斷提升和豐富玩具的教學功能。

結語:學前教育已經被納入義務教育,加強學前教育已經成為世界的共識,從玩具設計理念的轉變上來探討兒童學前教育問題是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的,作為學前兒童的玩伴、學伴兼老師,多種多樣的玩具帶給兒童的信息量和操作機會是不可限量的,我們應當充分把握這個機會,充分發(fā)揮玩具寓教于玩的多元化功能,為兒童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注:項目來源:

第9篇:學前兒童教育范文

【關鍵詞】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教學;主體性

學前教育是兒童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最基礎的階段,它對兒童未來的發(fā)展能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語言是學前兒童學習概念、發(fā)展智力、擴大交往范圍、促進社會化發(fā)展的基本元素。學前期是兒童語言發(fā)展尤其是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學前兒童有了語言,便擁有了良好發(fā)展的條件。因此在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教學中,能否正確認識學前兒童的主體性,樹立學前兒童主體性觀念,并在具體教學工作中認真貫徹實施,對學前兒童語言的學習至關重要。

一、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特點

(一)主動建構性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語言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對周圍人們所提供的語言進行著重選擇,然后選擇他們所能理解和模仿的語言進行有意識的練習;第二,在模仿成人語言的同時,將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變動,變成自創(chuàng)的語言然后表達出來;這種根據自己需要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和變通式的模仿,正是兒童主動參與語言構建的過程。第三,學前兒童通過自己言行影響周圍人的言行,周圍人提供的語言受兒童自身特點影響;第四,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交際,不斷進行實踐,兒童才能掌握這門語言。

(二)綜合性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過程是一個綜合化的過程,語言的學習與其他方面的學習是緊密相關的。例如,科學探索活動,通過科學探索活動可以為兒童提供語言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的能力;還可以給他們提供語言教育機會,從而獲得了語言經驗。

(三)累積性

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語言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兒童學習和掌握一種語言、一個詞匯、一個句子,都需要從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積少成多,逐步形成和完善。一個漸進的過程,

二、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影響因素

影響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生理因素:整套發(fā)音系統和大腦神經系統是否健全,都會影響兒童的語言學習,此外,成熟完善的語言器官和感知覺系統對語言的學習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心理因素:兒童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能力等心理因素都會影響兒童的語言學習。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大腦的認知能力方面。如果兒童對語言描述的事物完全沒有感性認識,又不能理解詞義,成人在與之交流時說出的事物名稱或抽象概念就會讓他茫然無措,就更不用提模仿和表達了。

社會因素:兒童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水平、對待兒童的態(tài)度以及成人語言觀念都會對兒童的語言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其中語言觀念對于兒童語言習得所發(fā)生的重要的影響往往被人忽視。

情緒因素:兒童在社會因素影響下所產生的心理反應,所表達出來的情緒,以及成人對兒童表現喜愛或厭惡,都足以影響兒童說話的意愿。

三、發(fā)揮學前兒童在語言學習中主體性作用的措施

(一)確立兒童的主體地位,師幼共建課程

要發(fā)揮兒童的主體作用,教師首先要確立兒童的主體地位,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盡量做到通過兒童主體進行努力,讓兒童處在主動發(fā)展的位置上。尊重兒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語言學習的特點,從而引導兒童在語言學習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確立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

所謂師幼共建課程,主要是指教師應該改變已經習慣的課程設計的模式、觀念和做法,將原有的教師來設計課程變成教師和幼兒共同建構課程,使課程真正做到為兒童發(fā)展服務。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特點和表現,實施教學計劃,并不斷的進行調整,以符合兒童的學習需求。

(二)采用多種途徑進行教學

教師可以組織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進行語言教育,也可以借助日常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語言滲透教育,還可以通過組織兒童游戲進行語言教學活動??傮w來說教師要為兒童的語言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和提供機會,讓兒童積極參與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活動。

主要方法可以有:第一,示范模仿法,教師通過自身規(guī)范化的語言為兒童提供示范和榜樣,然后兒童進行模仿,兒童在模仿教師語言的同時,將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變動,變成自己的語言然后表達出來;第二,游戲法,教師可以利用豐富有趣的游戲訓練兒童的發(fā)音,豐富兒童的詞匯和學習句式,這種方法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可以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兒童主體作用的發(fā)揮。第三,表演法,教師可以讓兒童分角色扮演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中的人物,然后通過對話、動作、表情等各種方式進行表演,寓教于樂,更容易使學生掌握語言技能。

(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

教師和幼兒建立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老師和幼兒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老師不能站在居高臨下的位置,而是要走近孩子,不僅是身體接觸,更重要的是心要貼近孩子,與孩子一起交流和活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活動氛圍。教師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公平的去看待每一個孩子,為他們創(chuàng)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然后積極主動地與老師進行合作和交流。

要發(fā)揮語言教育教學中兒童的主體作用,教師就要使自己成為幼兒的知心朋友,通過與幼兒交談,了解他們的愿望和要求;多聽兒童的見解;遇到問題,與兒童共同解決。使兒童置身于一個溫暖、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從而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以兒童為主體,積極引導兒童參加各種活動,為兒童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從而發(fā)揮兒童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曉梅,韓妍容.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與兒童身心發(fā)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思考[J].教書育人,2008(06)

[2]雷紅云.對兒童主體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11(05)